教务系统范文

2024-07-02

教务系统范文(精选12篇)

教务系统 第1篇

为了进一步推进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手段, 2004年秋,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引进了杭州正方电子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正方教务管理软件”, 改变了过去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 走进了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时代。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运用提高各级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促进本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并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务信息服务和先进实用的使用手段, 满足校内外对教务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求, 为各级领导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服务。

1 系统简介

1.1 计算机系统管理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全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为其提供教学、管理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 其在校内的所有和教务相关的数据都通过教务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网上选课、查询教师的基本信息、查询成绩、打印成绩单、进行学籍信息维护等。

开发该平台软件的后台数据库采用多种数据库, 如, 规模较大的学校采用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大型数据库, 规模较小的学校采用Access等小型数据库;前台开发工具采用Delphi、ASP.NET、FrontPage等;网络平台采用Unix/Windows NT/Linux。

1.2 正方校园网信息平台的主要特点

智能化资源调配管理满足高校教学资源优化, 教师、教室、实验室、时间等的高效调配和合理利用, 解决了高校资源紧缺、多校区、院系两级管理状况下排课、排实验室、排考场难等问题。

基于.NET的开发平台、中间件和组件技术使得系统的二次开发更加灵活、方便。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对学籍管理、毕业审核条件、教学资源调配等进行个性化修改。

随着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国内少数高校已试行了完全学分制, 大部分高校正在由传统的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 传统的教学管理软件已无法适应这一转变, 本系统在设计时考虑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以及过渡时期等不同阶段教学管理软件衔接的需求, 从而解决了学校课程库、成绩库、学生库等的数据迁移问题。

系统强化基于Internet网络面向师生的服务和互动管理, 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如, 通过计算机快速与高质量选课管理给学生的课表随机派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的选择。

规范高校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发的学籍学历规范和有关信息标准, 课程代码、教师代码、学号等的编码规范了高校管理, 避免代码的重复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2 系统功能及使用情况介绍

教务管理系统由十五个子系统组成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 包括系统维护子系统、学生管理子系统、师资管理子系统、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智能排课管理子系统、选课管理子系统、考试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实践教学管理子系统、收费管理子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子系统、毕业管理子系统、帮助信息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2.1 系统工具子系统

系统工具提供三个方面的功能, 即用户权限管理、数据维护工具、系统维护工具。

(1) 用户权限管理

教务系统把每个操作或访问人员作为一个用户进行管理;

整个系统的子系统通过权限分配赋予不同的人员使用,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 数据维护工具

系统用途:

在教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 系统数据初始化处理;

为保障数据安全提供的自动数据备份和手工备份功能;

数据字典的维护。

系统特点:

数据导出工具可以将系统中的任意数据导出到SQL Server, Excel, DBF, Access中. 数据导入工具提供将学生数据, 过级考试成绩数据, 教师数据, 教学资源信息, 系统内建丰富的数据字典, 跟拼音联想相配合可保证用户轻松快速的录入大量数据。

(3) 系统维护工具

系统用途:

查看、维护系统日志;

手工更新系统。

系统特点:

日志是系统操作过程中保留的重要信息, 是追踪和保护系统数据安全的痕迹数据。该子系统能够记录每个用户的操作类型、所使用的模块、访问时间、操作时所使用的计算机名、IP地址等信息, 供系统管理员需要时查询。

2.2 学生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用于管理学籍, 是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之一。该子系统提供四个方面的功能,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了学籍信息管理、学期/学年注册和报到管理功能。

系统用途:

新生入校纳入学籍管理, 是学校每年都必须完成的教学管理环节, 系统可将学生数据通过接口批量导入系统。

对系统中的学籍数据进行批量或个别维护。

分班操作:对新生进行分班和对已分班学生重新编班;

完成对学生的异动处理, 可支持退学、修学、转专业、降级、留级、跳级、转校等多种异动方式。

完成学生奖惩处理。

完成学期注册处理。

根据预设条件对学生的学期/学年资格进行审核。对未通过审核的学生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异动处理。

2.3 教师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教师管理子系统就是以教师为管理对象, 对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为教学计划子系统中执行教学任务提供数据。

2.4 教学计划子系统

系统用途:

当新生入学时, 要按专业为高职学生制定不同年限的教学培养计划。该项工作由“教学计划子系统”中“原始教学计划”和“执行教学计划”共同完成, 使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更方便、快捷。

分配教学任务, 每学期所开设的课程分配给教师。

2.5 成绩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考试成绩是检验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度量, 也是审查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 要求学生的成绩管理准确、安全。“成绩管理子系统”就是为教务人员管理学生成绩而设计。

系统特点:

任课教师或系秘书可以通过IE浏览器录入成绩, 但成绩数据一经提交不能更改。如果录入有误, 必须到教务处更正;

三种方式录入成绩:按课程录入、按班级录入和按学生录入, 方便操作;

提供丰富的成绩报表, 按班级、年级和专业进行成绩排名, 为奖学金的分配提供良好支持;

成绩分析:领导和管理员 (或教师) 可以对考生分数、参考人数、及格率等进行分析。

2.6 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

系统用途:

面向教学单位, 用于学生对老师、同行对教师、领导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

系统特点:

指标体系管理:通过本系统能够自行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并可针对不同的学科门类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用于评价体系的指标分为三个级别;

量表可以是等级量表, 也可以是数字量表;量表可以是不完全量表, 如只给出A等级或C等级, 而介于A和C之间的B等级和D等级没有给出;量表可以只有一二级指标或只有一个层次的指标;

网上通过浏览器收集评价数据, 并自动进行评价统计;

系统可控制未参与评估学生限制其功能, 如不可查询成绩等。以便于督促学生参与评估, 提高参评率。

输出各种评价报表。

2.7 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打印毕业生成绩表;

对毕业生的毕业资格进行审核。

3 系统现状

1) 根据《关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培训的通知》 (宁职院教[2006]14号) 文件要求, 对学院6个系的教学干事进行了多次培训;

2) 从2004年开始至今, 该教务管理系统在本院已平稳运行了近5年多时间, 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全部通过此系统实现;学生的学籍管理全部通过此系统实现;使学籍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教师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2006~2007年、2007~2008年、2008~2009年共计6个学期网上成绩录入工作, 2008届、2009届学生的毕业工作;

3) 学生通过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成绩查询;公共选修课网上选课、对教师进行网上评教等工作;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教学质量评价2次, 共有251门课, 267名教师参与评价, 参评人次达7259人次。

4) 系统目前仅对校内网络用户提供服务, 本院整个教务管理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

4 使用效果

1) 提高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从学生的入学、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执行、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智能排课、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学实践管理、毕业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 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业务水平, 以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需要。

3) 使用教务管理系统, 可迅速得到教学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使用已有近5年的时间。笔者认为, 一个好的教务管理系统首先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管理特点, 做到教学管理系统与原有教学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 与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机结合。其次, 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制一定要有教学管理人员参与, 以便不断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使其功能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证明, 该教务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教务工作提供了直观的评价数据, 为提高教务工作效率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杭州正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教务处.浙江大学正方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M].

教务管理系统个人总结 第2篇

教务管理系统个人总结

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终于将这个系统做好了啊!在此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在此过程中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的了解了软件工程的内在含义!学无止境,这次的课程设计只是学生生涯的一种延续!

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学习知识是最重要的,为以后进入专业的软件公司时用足够的经验!不管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歇,要把学习视为工作的铺垫!所以在这次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中,我一边学习,一边从基础的事情开始做起!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了解项目的整体布局,了解项目中的业务逻辑,了解项目中尚未完成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下个阶段的工作学习的目标。这个星期里,我按时完成组长安排我的任务,并且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是很了解的东西,同时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也明白了好多道理,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一个星期里最初不知道如何去设计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咨询其他组的同学了解了很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高校教务系统管理及建构实施路径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 正方教学管理系统 建构路径 教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02-02

1.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现状分析

1.1教务系统使用者的关系

教务管理系统并不是以单一功能模块及功能孤立存在和运行的,其存在以下特点:

(1)操作功能关联。例如: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课表编排→成绩录入→成绩统计→毕业资格审核,前者操作均是后者操作或实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该操作功能关联是以一定的基础数据维护和操作顺序为基础的。

(2)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关系。在整个教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管理者(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者)、使用者(教学管理者、教学秘书、任课教师、学生)需在教学管理部门搭建的教学规范制度的平台上进行操作。教学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需协调沟通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关系,通过工作分工、责任化的有效手段,将工作内容整合及分配,达到所需工作目标。

1.2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优势

1.2.1提高数据查询统计效率

教务管理系统比之原有的教务工作模式,其重要的优势表现在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的高效性。原有教务工作一般会呈现出过于独立的工作范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导致系统的统计效率较低。教务系统通过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日常信息维护的工作,将数据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采用一定的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呈现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

1.2.2规范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采用将含有信息数据的表格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数据库,各种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和制约,组成了一个涵盖所有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每个操作人员都需用自己的所属身份登录系统,按照既定原则进行操作。

1.2.3强化了院校两级教务管理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是按照校院或者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具有数据信息独立保存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虽有计算机参与管理及数据储存,但存在数据重复、数据交流错误、功能简单、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逐渐增加,旧有的单机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并严重阻碍着教务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从服务器集中管理和调用的办法,减少了数据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也为院校两级管理提供了平台。

2.教务系统使用存在的问题

2.1教务系统设计与学校体制不符

大多数学校通过购买成品系统的方式建立的教务管理系统,这其中普遍存在系统本地化问题。教务系统既要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又要符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购买的教务系统的设计是参照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而每个学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又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使用过程中的矛盾或博弈。伴随着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逐步深入,购买成品系统的高校也存在着系统升级维护和拓宽功能领域的需求,往往这种需求不被学校决策者重视。学校领导只重视系统的建立而忽视系统的维护和再开发工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都无法得以保障,导致教务系统发展停滞不前,阻碍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2.2技术与业务边界

通常教务系统是由学校技术部门人员参照同类院校的标准和使用情况进行引进,并根据系统模块的设置,结合现有使用者的工作分工加以赋予相关功能或开放有关联权限。一旦系统平台搭建成功,技术部门人员便将系统交由教务处进行管理。教务处会在本部门使用者中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系统管理员或系统研发者,以寻求技术问题解决。系统管理员一般会由学校单纯的技术部门人员,如网络实验中心管理员、计算机教师担任;或者在教学管理部门中选择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使用者担任。教务系统的使用面临着对使用者需具有一定的要求,既了解教务工作的基本原理,又能把握高校教学的规律,熟悉教学管理规定,能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需要的提出系统实现要求,由技术人员遵循业务规律,结合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规范,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来进行技术支持。教务系统本身就是具有技术性和业务性的特点,如何达到业务与技术的平衡点,融合彼此的优势,是目前教务系统使用的重要难题。

2.3使用者工作习惯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一般为与教学工作相关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不是出自技术性专业或者日常办公中对技术相关内容接触较少。这其中部分使用者往往会根据系统管理员或使用熟练者的操作方法进行继承操作,而缺少对系统功能和实现效果的研究主动性。并且由于长时间固定工作方式的积累,而存在对固有工作方式的依赖,抵触改变工作方式或加入系统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方法在学生人数、信息量较少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熟练程度较高,反而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作效率,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学管理不断的科学化、制度化、丰富化的背景下,这种脱离或部分脱离系统平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而增加工作成本,使得教务事务处理的速度减慢,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2.4使用者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校系统使用最重要的问题为使用规范化的问题。已应用到我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部分模块已较为成熟,并给我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如选课、成绩管理模块等,系统使用者使用规范问题较为严重。一旦使用者的前期的基础数据存在录入失误,将会给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严重错误及工作漏洞。例如:教学任务的数据错误将引发教师成绩录入、生评教数据准确性、学生成绩统计、补考统计等一系列数据问题。因此,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将决定教务系统应用的成败,也决定着工作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提升。

3.教务系统的管理及建构

3.1完善教务系统管理制度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往往出现教务工作制度健全而系统教务制度缺乏的现象,或者照搬日常工作制度而不考虑教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就导致教务系统管理定位模糊,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效果。制度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施保障,它将劳动责任和生产效益有机结合。所以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搭建与维护,其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其操作规范需有明确而健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制度把控,例如,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制度、教务处及教学秘书操作权限制度、教务系统网上选课制度、网上生评教制度、成绩管理和成绩修改监督制度等,只有制度规范,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才能确保教务管理系统有序运行。教务系统的使用者也需提高系统规范使用意识,自行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规范操作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减少盲目性操作。

3.2创新和调整固有工作思路

教学管理者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传递媒介,以数据和工作指令维持信息在不同使用者之间流动,从而完成教务工作。随着教务系统的使用不断深入,一些原有工作内容则不再适用和不符合教务系统设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调整原有工作流程,打破工作部门界线,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与资源的共享。例如,我校改变了原有自上而下通知、自下而上汇总信息的效率的工作模式,利用教务系统开放授权Web端学生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实现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信息交流,在学籍、学生档案、火车票优惠卡购买、考试报名等工作中,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3.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系统使用者业务水平

高校对教务工作人员配备、结构组成、工作分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划分及组合,对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配置,发挥成员优势及特长,搭建合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结构。对原有使用者要进行定期系统培训,提高使用者系统业务水平,增强其使用系统进行教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逐步改变原有工作方法。采用系统模块培训手段,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或者某项任务进行专项培训和操作。多组织高校之间教务系统使用的交流、学习活动,借鉴其他高校成熟的操作方法。

3.4坚持系统维护投入,做好系统二次开发

教务管理系统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数据冗余,部分查询操作报错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校需继续坚持对系统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的投入。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可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无自主研发能力的学校,基本采用购买较为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使用设计,对自己所提交的个性化需求均需研发公司进行技术支持,这种需求实现过程周期性较长,技术依赖性较大。因此,高校需采用系统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实现系统使用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需要。

3.5总结使用经验,引入知识管理概念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虽有操作手册、系统配置等说明性的技术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解决突发性事件(如迎新现场的故障排查),非规范性的操作实现等,这些对解决我们使用系统中出现的暂时性无解问题,通常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引入知识管理概念,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使用者把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反馈到知识系统内,实现过程分享,形成永不间断的智慧循环。

4.结束语

教务管理系统的出现是在这个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是为配合目前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减少教育教学工作的劳动成本,及时提供充分、科学的决策依据,达到教学有效管理目的的产物。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建构和管理中,学校的重视和投入是前提,使用者的业务能力是基础,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是保障,如何解决和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是教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高杰欣.解构与建构:高校教务系统管理[J].现代教育技术,2010,(8).

教务系统 第4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应用

目前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通常由管理端和web端两部分组成。管理端面向各级教务管理人员, 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它来进行教学管理的各项操作。Web端面向全校师生, 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web端来进行选课、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网上评教、以及其它教务信息查询。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计划、选课管理、课表编排、成绩管理、评教管理等。

1、学籍管理

通过学籍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学生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每年新生入校后, 由学籍管理人员创建新生学籍档案, 在系统中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 生成学号。之后学生就可以凭借学号登录web端查看自己的学籍信息, 以及相关的学习信息, 包括后续进行的注册、选课、成绩查询、评教等操作。每学期初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学生注册情况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本系部新生的报道情况及基本信息。并且及时了解老生未报到情况, 查明学生去向。

毕业审核是学籍管理模块中的另一重要功能, 毕业审核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 以往的手工审核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系统中的毕业审核功能教务管理员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审核条件来自动审查毕业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 生成相应的名单, 将教务管理人员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2、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资源是高校运行的基本保障, 包括校区信息、教室信息、实验室信息、教师教辅人员信息、教学场地信息等等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是系统中的基础信息, 是后续的教学安排、排课等功能实现的基础, 所以必须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高校教学运行的基本依据, 是由各个年级—专业培养方案构成的。教学计划模块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构建课程库、构建教学计划、构建开课计划。

1) 构建课程库:在系统中录入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信息, 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类别等相关课程信息, 形成完整规范的课程库。

2) 构建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库。然后调用课程课中的课程生成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年级—专业教学计划。

3) 构建开课计划:校级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进行开课计划的创建和更新。相关课程拆班、合班分配。并由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核对和落实。

4、选课管理

要想真正的全面推行学分制, 学生选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选课管理的主要设置包括:课程信息设置、选课名单设置、选课时间和进程设置等。教务管理人员在对选课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后通知各院系组织学生网上选课。目前大部分的院校都只实行了部分学分制, 只允许学生自选选修课, 而对必修课进行提前预置。经过选课操作后生成的学生—课程对应关系将作为成绩管理的基础数据被后续调用。

5、课表编排

课表是落实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涉及到课程、教室、班级、教师、教学场地等多方面的因素。课表的编排过程中既要考虑科学系和合理性还要尽量满足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表编排模块能够根据各学期的教学任务调用学籍信息、教学资源、校历等信息生成科学合理的课表。课表生成以后各教研室人员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web端核对课程安排。如需要修正校级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对生成的课表做出适当的调整。

6、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模块的最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师网上录入成绩和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的功能。这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该模块的其它功能还包括免修和重修处理、班级成绩一览表功能、成绩排名功能、针对毕业生的全部学年成绩打印功能, 以及其它方式的成绩汇总输出功能。

7、考务管理

考务管理是高校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 涉及到缓考与补考处理、试卷选定和印刷、考试安排、补考安排、考场记录、阅卷安排等多方面的工作。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考务管理功能考务管理人员首先设置各个学期的考试轮次、时间、和考场容量, 然后确定考试任务、确定考试起始与结束日期间的所有空闲教室, 设置有关的排考要求, 实现智能排考。

8、评教管理

教学考评是对教师教辅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统计评价工作。以往的手工评教不仅组织麻烦工作计算量大还容易出现数据缺失、数据失真等情况。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的网上评教管理功能可以做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互评、专家评教等多层面, 多种评教方法的设置, 既保证了评教方式的多样性数据的全面性也更好的保证了评教数据的真实性。

9、教务信息发布

教务管理系统的web端除了前面所说的选课、成绩录入、成绩查询、评教等具体的应用型功能外, 还具有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作用。以往教务信息 (例如教学安排调整信息、领取教材信息、考试安排信息等) 的发布往往有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有了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就能及时的发布各种教务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纸化办公。

教务管理系统对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使得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也更加高效。随着高校办学的发展规模的扩大, 我们逐渐意识到,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职责的明确性。有助于增强各部门间的合作, 减少矛盾。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教学管理系统的良好应用将为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银蝶.试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6) :12-14

[2]张海东.潘少波.孟健.发挥教务管理软件优势改进日常教务管理模式[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12) :20-22

四川西华大学教务系统 第5篇

四川西华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点击进入

西华大学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重磅来袭

11月22日上午,西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协调会在行政楼212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出席会议,招生与就业处、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分管学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双选会协调会现场

了解情况、引导就业

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阮永生分析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为今年形势略有好转,但依然很严峻,各学院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了解和梳理毕业生就业情况,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杨洪对2017届毕业生双选会的总体安排及具体分工进行了详细说明。

充分准备、帮助就业

王小林副书记强调,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对此高度重视。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所回暖,但依然不容乐观,在思想上不能松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就业,特别针对困难学生群体,要重点关注和分析,做到精准帮扶,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

王小林副书记指出,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互相支持,要做好本次大型双选会的宣传、毕业生的就业引导、教育和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

此次双选会参会单位(部分):

1.四川弈新实业有限公司

2.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3.德阳市东汽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新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5.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7.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9.中车集团四川丹齿零部件有限公司

10.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1.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12.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

13.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

14.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

16.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17.四川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8.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19.四川二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21.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深圳市赛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3.郫县鸿亚文化艺术培训学校

24.核工业成都机电学校

25.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26.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7.四川华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8.成都市荣贸食品有限公司

29.成都热风时尚贸易有限公司

30.成都嘉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31.成都状元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32.四川康斯佳化工涂料有限公司

33.成都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责任公司

34.四川中天丹琪科技有限公司

35.成都瑞新创世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36.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37.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8.成都市算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39.成都君客木业有限公司

40.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41.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42.深圳市中安信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43.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44.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销售分公司

45.音泰思计算机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46.计世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47.成都美景舒适家居有限公司

48.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9.领地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四川天府防火材料有限公司

51.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

52.成都科农动物无害化处置有限公司

53.成都简乐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54.成都美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55.四川奥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56.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

57.邦唐邦(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58.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59.成都索客科技有限公司

60.乐山茂松软件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61.成都市法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62.德阳凯达门业有限公司

63.四川锦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4.汇中普惠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65.源讯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66.成都学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7.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68.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69.成都万鞋云商贸易有限公司

70.成都市正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71.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72.四川水天花月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73.四川大友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74.成都当乐科技有限公司

75.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6.成都蓝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7.四川天纵科技有限公司

78.新电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79.成都邦飞科技有限公司

80.成都广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1.四川孩子王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82.四川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

83.四川迈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4.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85.成都市青羊区新航道英语培训学校

86.四川晨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87.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88.四川名人居门窗有限公司

89.成都市郫县戴氏高中考培训学校

90.成都乐居华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91.成都小步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92.伟历信工料测量管理咨询(重庆)有限公司成都公司

93.全友家私有限公司

94.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

95.成都番茄来了科技有限公司

96.成都任我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97.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成华区支公司

98.四川久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99.成都千川木业有限公司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合一性研究 第6篇

摘 要:本文结合某高校实际,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借鉴全社会进行的“三网合一”应用技术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教学资源,以方便系统用户、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整合;改进策略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校园Internet进行教务管理已成为可能。不但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使目前分散的教务信息得到集中管理。由此各高校相继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高校日常教学运行的大部分功能,例如选修课程、排课、安排考试与补考、查询与统计教学信息等。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校运作的枢纽。 当然,从计算机诞生的那个时代到依照摩尔定律飞速前进的今天,关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不是一劳永逸。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时代的要求,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

一、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在高校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特点的差异,往往多套教务管理系统并行,例如有本科学分制系统、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体育选课管理系统、MBA专用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加之高校经过合并,大多拥有两个或多个校区,地域分散,这些都对系统用户造成了一些困扰,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成效。我们通过对学校各院系数十名教师、教务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干部进行的访谈调查,归集了以下几点反映较普遍的问题。

问题1:任课教师要上多套系统查询自己上课的时间地点,以防出现同一时间课程冲突或同一时间段跨校区课程因时间间隔太短无法按时到达等问题。如果已经出现这类情况,按目前管理要求,需教师本人在多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以调整上课时间。一旦相关管理部门为教师进行了课程调整,又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时间造成新的冲突。任何的调整还要及时向相关教师和学生进行通告,否则可能造成安排落空。

问题2:教师面对的问题对学生同样存在。学生要上多套系统查询自己上课的时间地点,以防上课时间冲突。同时需注意各课程间教学场地之间的距离。如在选课时间段发现问题要进行调整,需要学生上多个系统进行退选和重选操作;如错过了选课时间,则要本人到多部门办相关手续才能进行退选和重选操作。

问题3:为了防止排课出现冲突,学校采取先排数据量比较大的本科课程,然后再安排研究生的课程。管理研究生排课的操作人员为预防排课冲突,会先将本科排课结果下载下来,作为研究生排课的依据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就对下载之后本科排课进行的调整就不能及时掌握并反映在研究生课程的安排中。而一些突发和临时性的教学安排无法顾及多个方面,出现一定范围的调课,还得各级管理人员想办法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问题4:任课老师要经常性登录本科、研究生等多个管理系统关注自己下个时段的课程安排,然后才能根据排课结果对自己上课、科研、会议等做出安排。各院级教务人员在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分派如安排某位教师参加监考,也要面对同样的情况,系统操作处理比较烦琐。

二、整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意义

由于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多系统并行,造成管理工作过于烦琐,部分工作不能共享系统内的数据,而需要单独处理编辑,不能保证教学实施的时效,整合教务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1.整合教务管理系统方便了系统用户

“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也是教育现代化 、规范化 、科学化的基础 ”。对学校而言,教师、学生、教室等教学资源是固定的。之前提到的问题占用了很多师生的宝贵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从现状和信息处理水平来看,要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目前使用的多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如此既可以避免教学安排的相互冲突,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地方便了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人员,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上课时间安排在利于吸收知识的时间段,符合多网合一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于优化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服务学生和教师是一个好的选择。

2.整合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之后解决了现有的存在各套系统之间不通用、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方便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使得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整合之后教务管理系统就成了近似实时的管理系统,能够减轻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工作安排的效能。

3.整合教务管理系统可优化系统管理维护人员配置

原有的各套教务系统都有各自的系统编程升级人员、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整合之后系统用户将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可对原有人员进行精简与合并,培养专业人员集中管理操作,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三、整合教务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分配问题

资源包括场地、时间、馆藏等,其中场地资源是最便于分配的,但是时间资源的划分就不那么容易了。学校要对不同性质、不同办学形式的课程所占用资源的时段,作出相对明确的规定,有个全局性的统一安排。另外,为了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针对排课的先后顺序进行制度性规定。例如,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应当最先安排,而数量最少的教学任务可以放到最后去协调解决。

2.信息交互反馈及时性问题

整合后的系统要实现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平台的信息资源访问,要解决不同的资源子网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根据高校多校区和教学资源分散的特点,考虑教师、学生的时间等因素,合理地排课并分配教室资源。当发生调整时及时提示操作人员,重新运行自动排课,也可手工进行调整。

3.抵御风险问题

合一的教务管理系统应做到“系统、全面、有效地抵御各类不利于教务系统正常运行的风险”。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用途和内容的数据库,各套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都以这些数据库为基础。对于查询成绩、上课时间和教室等相关操作应只对镜像数据进行。而对各种数据的录入操作分层、分级、分类管理:如上课时间和教室安排可采取指定人员操作;培养计划和考试安排采用各学院专人录入镜像备用库;学校相应管理人员经批准后再放入录入正式库;关键性数据如成绩等可由教师录入——提交备用库——成绩管理人员批准后再放入正式库和镜像库。为了加强数据安全,防范工作还可采用多重加密和专用口令等途径。

4.人员与经费问题

原有多套教务系统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分别有经费、人员、编制的相应管理办法。如果整合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就要解决相应的部门、人员和资金的相关管理流程的重新划分和落实。

新的教务系统由学校自己组织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或招标,要提出完整合理的功能要求。并能借机锻炼相关学科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对以后的系统完善和升级做人才和技术准备。

参考文献:

[1]柳继.数据库技术在教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4,2(13):122-124.

[2]毛欣.“三网合一”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5(11):170-172.

教务系统 第7篇

1 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与实施现状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 这些变化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伴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分制度的实施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已经由原来的4000余人增加到8000余人。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以及学院在教学资源、管理理念上的进一步提升, 现有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学院的发展, 尤其是其不稳定的数据库已经存在重大隐患, 系统更新换代刻不容缓, 在这中背景下学院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长远发展需求选择了具有综合性、模块化、系列化的教务管理平台为学院新的教学管理系统。

2 教务管理系统简介

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教务系统为例,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J2EE技术架构, 运用了C/S、B/S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使系统更加的安全稳定, 并且这种基于多层软件构架 (即客户层、表示层、业务层、集成层和资源层) , 具有先进实用、安全可靠、便于兼容、易于扩展的特性。

在B/S模式中, 系统包括门户管理员、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四个级别的操作端口。门户管理员可以进行排课, 安排补考。管理人员录入各个系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 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课表的的查询、教学信息发布等工作。

在C/S模式中, 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院系秘书管理员、考务管理员、学籍管理员等分类详细的登陆端口。在客户端登录后管理人员可以完成教务系统的全部工作。

3 主要子系统功能介绍

整个教务管理平台分为十二个子系统, 分别为: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与系统管理。其中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包括八个方面:学生学籍, 培养方案, 网上选课, 教学安排, 考试安排, 学生成绩, 网上评教, 教材信息。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包括七个方面:个人信息, 教学任务, 教学安排, 考试安排, 成绩录入, 网上评教, 领取教材。这些系统模块间都有详细的流程指向, 因果关系一目了然, 便于操作人员快速上手。

在这些模块中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籍成绩等是教务管理人员最为常用的。下面简单介绍下这几个子系统的功能。

(1) 教学计划管理系统。教学计划是由各系部的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子系统能够实现课程信息的录入, 设置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教学计划并且记录开课的变更情况, 设置各个学期的公共及系选修课程来适应学生所在的年级和专业。

(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的情况、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设置教学资源信息, 并且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及时的查询, 提供各种统计分析。

(3) 网上选课管理系统。学生选课是实行学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选课能否顺利进行是整个教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课管理系统通过对选课参数进行设置, 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 在校内或校外网上进行任意的选课。系统可分别在C/S端和B/S端设置学生选课的控制要求。

(4) 课表编排管理系统。排课主要是解决时间和地点的合理安排问题, 并且能够保证如一门周学时数为4的课程不能在一天之内上完, 满足专、兼职教师的要求, 将各个班级的各门课程安排到合适的时间和教室。课表编排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这些要求, 合理的进行排课。排课系统是整个教务系统的重点模块。除传统排课要求外, 系统可设置分组上课、分段上课等特殊排课要求。

(5)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详细的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所有成绩数据, 它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成绩录入、教管人员的管理数据统计, 学管人员的成绩数据统计, 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查询。

4 教务管理系统在应用中的思考

(1) 教务系统的应用环境要求我们既懂教务管理又要懂软件操作, 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最大功效, 所以建立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务网络信息化的保证,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2) 由于教务系统涉及的范围广, 工作量大, 所以整个系统是个团队在协作。并且教务管理涉及到学生和教师的根本利益, 因此制定规范的教务管理制度是整个团队合作良好运气的基础。

(3) 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创建信息化校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我们仍然注意到, 教务管理系统的利用率不是很高, 对很多老师只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因此扩大培训力度很有必要。教务管理不但要从硬件上优化改进, 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宣华, 王映雪, 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12) :237~239.

基于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 第8篇

一、手机与第五媒体

现在的手机早已今非昔比, 不论是重量、功能还是外观、操作, 都远超过去。手机不再单纯是电话的移动版, 通话功能已经退变成了手机众多功能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

2010年全年全球手机销量为13.6亿部, 较2009年增长16.3%。2010年我国手机销量2.46亿部。不论是在课堂上、会议室里, 还是公交车上、地铁中, 甚至厕所里都能见到有人在用手机。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它打电话、发短信、拍照、摄像、玩游戏、聊QQ、看新闻、导航、发微博,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日渐严重。有人把手机称之为“第五媒体”。

所谓媒体, 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 通俗地说就是宣传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 至于媒体的内容, 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 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 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第一媒体为报纸刊物, 第二媒体是广播, 第三媒体是电视, 第四媒体是互联网。手机虽然出现得较晚, 但发展速度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到目前为止, 在所有媒体中手机是最为普及、快捷的、方便的媒体平台。手机上网是近年来乃至今后手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 手机上网由于具有方便性、随时随地性, 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接受, 并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上网方式。

二、手机与大学生

技术发展, 成本下降, 手机价格下滑。拥有一部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奢侈的要求, 即使是对于在校的学生。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中有92%拥有手机, 同时16%的学生将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 61%将在近期购买手机。在学生中, 使用手机上网正成为继短信之后又一热门功能。不论处于何种场合:车里、课堂中、床上或者操场等, 都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访问网络。

三、教务管理的信息化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如果现在哪个高校还没有校园网, 肯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 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以校园网为基础, 实现了各类教务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并从多方面拓展与增强了教务管理的范围与功能。

四、手机与教务管理

如果手机只能打电话, 如果学校的教务管理还停留在陈旧的手工操作阶段, 那么这两者就像两条平行线, 不会发生什么联系。然而, 科技的发展, 智能手机、手机上网与教务管理系统的出现, 使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事情有了相交的可能, 而且这种相交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由于有了网络和硬件的支持, 许多软件开始开发移动版、手机版。学校内的一些软件也开始向手机延伸, 比如移动教务管理系统, 移动教学, 手机图书馆, 移动学习, 等等。但把一个软件由电脑移植到手机上并非轻而易举, 软件要进行重新设计, 基于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两方面内容, 即功能设计和界面设计。

首先, 功能设计。对于学生而言, 最常用的功能包括:培养方案、课表、选课、报考、成绩。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简称, 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 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通过查询培养方案, 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 通过系统提供的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查询, 可以清晰地看到已学课程与未学课程的对比, 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最不陌生的词, 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以学生为单位, 根据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不同, 产生不同的课表。手机版教务管理系统能把这个功能的意义发挥得更好,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本学期任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

选课也是大学的一个特点, 可选课程越多, 说明学校的教学资源越丰富。学生通过手机进行选课则较之电脑更加灵活, 在食堂、宿舍、操场, 甚至在厕所都能操作。

报考主要指的是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 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鉴于大家现在的联系多为发短信和打电话, 如果考试报名可以在手机上进行, 那将带来极大的方便。只需班主任或班长电话或短信通知相应学生, 对方马上就能操作报名, 一两分钟就可完成, 效率将大大提高。

成绩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手机查询成绩将不受地域限制, 并且手机信号的普及率远远超过网络, 学生不论在火车上还是外出旅游, 掏出手机即可轻松查询。另外, 还可建立短信平台, 任课教师提交成绩后, 教务系统可自动把成绩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

接下来谈谈界面设计。一个软件的结构、功能都必须通过界面展现给用户, 界面设计得优劣将直接影响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心情。iPhone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 除了功能丰富外, 优秀的用户体验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务管理系统虽然没有追求商业利润的负担, 但如果不能被广大学生和教师主动积极地使用, 也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也就成为一个流于形式的口号。

界面设计包含的内容有:整体布局设计、导航设计、图标设计, 等等。

就整体布局而言, 由于手机屏幕远小于电脑显示器, 所以不可能容纳太多内容。在有限的空间内, 如何科学有序地展现所有功能是界面设计人员要考虑的问题。

导航相当于软件的地图。通俗地讲, 导航的作用是告诉用户正处于软件的哪一位置, 如何到达目的地, 以及如何返回。导航应该简单、直观, 同时, 要利用用户已有的知识, 最大程度地减少用户的付出。

图标非常有趣, 非常诱人, 能以快速、令人难忘的方式传递出信息。虽然教务管理系统不以吸引访问量为目的, 但简陋的界面也会令用户感觉不舒服。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 他们都是年青人, 喜欢新鲜事物, 漂亮的图标自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方面外, 界面设计还包括字体字号的设计、搜索的设计、声音的设计, 等等。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9篇

1 信息孤岛

狭义上信息孤岛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对孤立,各种信息(如财务信息、各种计划信息等)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这样就会形成信息孤岛。

在教育领域中,当越来越多的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落户不同的地区和学校时,当教育工作者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及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时,大家不得不面临新的问题和困惑:不同厂家的系统不能兼容,无法互换数据;新产品无法适应已有系统,甚至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也不能兼容原有数据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已成为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非标准应用软件产生了“信息孤岛”问题。

2 信息整合

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缺乏统筹规划,造成了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盲目引进的现象,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因此如何彻底消除信息孤岛,有效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1 信息整合的定义

信息整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将已有的信息集成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为用户提供条理化的信息服务,为后续信息的管理与使用提供规范,从而实现信息的增值利用。

做好当前的信息整合工作会使信息组织更规范,有利于以后信息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人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今后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将越来越深入,这就意味着信息整合将成为信息化中一项持续的任务,成为信息化的常态工作。

2.2 数字校园信息整合的内涵

从数字校园来看,信息整合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不共享:由于信息系统分别建立,又没有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

2)应用不集成: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研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软件技术,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应用系统各自独立,无法相互访问数据和功能,而且多个应用系统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3)界面不统一:对于不同的信息系统,用户需要分别登录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并且界面风格各异,人性化程度低。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层面进行信息整合,以实现真正的信息集成,通过信息整合建立起各个层面的信息标准,为后续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提供规范。

1)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信息整合的基础,如果数据不整合,就不可能实现数据共享,应用也就集成不起来。做好数据整合,要对整个数字校园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数据视图,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

2)应用整合:应用整合是信息整合的关键,是消除信息孤岛的直接表现,也是为用户提供集成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应用整合可以分两个层次:简单的应用集成和规范的应用管理。对于初次应用整合来说,可以先完成首个层次的应用集成,这对于应用系统的改造与影响较少,较容易实施和被管理者接受。

3)内容整合:内容整合能够充分展示信息整合的良好用户效果。数据整合和应用整合主要都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问题,对用户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内容整合是建立在数据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贴切的信息服务,真正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4)流程整合:流程整合是信息整合的高级阶段,它利用工作流、消息、协同等技术,实现跨系统的流程整合,使得不同的管理部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办公环境中实现对同一事务的协同处理,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服务。

3 教学管理信息化

3.1 教学管理信息的定义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教学管理信息化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种革新的教学管理系统给传统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普遍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数据共享原则: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其它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可在学校管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采用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来保护数据共享。

2)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资源信息等都实行统一的、唯一性命名,对应的信息仅在一处进行定义,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

3)开放性原则:教学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要求在不断增加,要求教学管理系统也能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

3.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教学管理信息化使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不再是教务处所独享的信息,而是学校内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共享的公用信息,并且信息之间保持一致性与唯一性,从而提高信息的通用性与准确性。

2)教学信息实现数字化与海量存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年的授课、选课、评教、试题、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大量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由于系统存储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对这些海量存储的数据进行跨年度的统计分析和深层的数据挖掘,可以利用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得教学管理层的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更加科学。

3)教学管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向流动: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管理信息的流动实现多渠道、多方向,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实时互动,信息也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乃至多向的流动,信息的不对称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师生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进行互动,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内部提供及时的信息交流,学生具有了更加通畅的渠道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可将教学中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和管理人员,实现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4 系统总体设计

学校教务信息管理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各个学校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基本管理模式都大同小异。下面从需求陈述、数据流图、问题域划分逐步对系统进行分析。

4.1 需求陈述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内部网和外部网组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内部网由教务处(控制中心)的各子系统管理员组成,通过专用客户端软件进行数据库操作;外部网由各院教务员组成,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提交和查询;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由路由器做网关构建防火墙。

对内部网来说,基础数据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院系、专业方向、教研室、课程、教学区、教室以及每一年级的入学信息、学年学期的数据添加和更新;学籍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学生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师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教师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学计划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的制定和审核,并为排课管理提供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的制定和审核;排课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排课约束条件的制定及课表的生成;考务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结业课程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成绩管理。

对外部网来说,各院教务员将负责向教学计划管理员提交本学院的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补充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接受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教学任务)并提交任课教师,查询课表、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的录入和查询,公告栏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

除了对运行环境和功能的要求外,还必须在数据安全性、存储容量、事务处理的响应、数据维护等方面有所考虑。

4.2 数据流图

从上述的需求陈述分析,可导出整个业务详细的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4.3 问题域划分

为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建模,这里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由上面的需求陈述,可以把系统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基础数据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务管理。

5 结束语

在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中,还应全面考虑以下问题:1)全面考虑教务处、教务员、管理员、教师、学生及学校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合理的总体分析、设计。2)依据国家信息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学校各部门信息。3)信息的及时性、一致性、安全性,是数据库建模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二层网络体系结构,不仅仅是网络结构的设计,还必须设计相应的数据库构件,对Web用户和内部网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以保证一致性和安全性。

当然,系统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库的建模遇到的不只是上述几个问题,更重要的在于,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关系数据库以包含整个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通过对二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构造中间事务层,为用户提供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信息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正在普及,但它给学校教学管理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被认识,教学管理信息化仅仅作为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替代品出现,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我们应该从学校整个业务流程上考虑,利用校园网构造我校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真正做到事务的分布式处理,数据的集中式管理,信息的真正共享。

参考文献

[1]史济民.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史嘉权.数据库系统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教务系统应用瓶颈及优化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教务系统应用瓶颈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教务系统已成为教学事务处理的中心, 涉及教学过程的各项事务, 如计划编排、学生选课、课表查询、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 都以教务系统为中心向外延伸, 其所形成的师资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任务等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宝贵的资源库, 通过数字化校园广泛应用于学工、人事、教学状态数据采集等领域, 教务系统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清晰看出, 教务系统不仅要处理自身的各种繁杂的数据事务, 而且面临着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 瓶颈的产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 数据处理瓶颈

教务信息处理, 归根到底还是通过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加工、统计等一系列操作, 如成绩录入、课表编排、毕业审核等信息服务, 这些应用操作往往是在一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进行的密集的数据存取, 虽然数据库允许多用户按分时方式, 保持较短响应时间同时使用系统资源,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似乎并未察觉到存取效率的异常, 但在选课、成绩录入等特殊时间, 数据处理要面对大量用户同时查询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课程、教师等信息, 还有大量实时数据写入数据库, 其空间复杂度要求在多个不同数据表之间交叉关联, 表与表之间关联关系复杂, 磁盘读写I/O频繁, 处理一条事务的时间周期远高于平时, 整个系统则变得异常缓慢甚至没有响应, 有时甚至出现保存信息丢失等严重情况, 数据处理瓶颈集中凸显。

当教务系统越来越多地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挖掘时, 需要访问大量的历史数据, 通过动态的分析和多维数据运算, 如切片和切块、数据抽取与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 提取出隐含的重要信息, 满足数据分析的深度、伸缩性的需要, 此时, 数据处理执行的时间周期将更长, 瓶颈效应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更加突出。

(二) 网络并发瓶颈

网络是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通过网络将分散于各个区域和建筑中的用户汇聚到一起, 协同完成教务管理的各个部分, 网络是连接和传递信息的桥梁, 因此网络是否畅通, 接收和回传数据是否完整、及时, 也会制约教务系统的应用。典型的网络瓶颈一般出现在网络带宽、网络交换与网络适配器3个部分。在光交换和万兆以太网早已成熟应用的校园里, 因为带宽不足而出现的网络瓶颈已成为极少见的个案, 而出现在交换机与网络接口上的瓶颈却容易被忽视。对此,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向的问题:首先, 服务器与核心交换网络之间的拓扑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它们之间是否有冗余链路, 多条链路间分担网络流量的效果如何, 当拥堵发生时, 所有session是否能平稳转移到冗余链路上?其次, 服务器位于DMZ区域, 安全策略的规则设计是否精简, 以至造成安全检测延迟产生瓶颈?再次, 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自身的网络接口是否能高效收发处理网络数据包, 网络协议及路由配置是否合理协调。

(三) 硬件设施利用率瓶颈

硬件设施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运转的基础, 应用系统出现堵塞、中断、缓慢等现象, 有时也与硬件设备有关。为了满足教务系统日常的应用需要, 通常由数台服务器分别承载Database (数据库) 、Web (网站) 、Agent (中间件) 的服务以及专用的Storage Foundation (存储) 硬件保存数据, 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 还会有新的硬件设备投入使用。因此, 硬件自身的电气性能、工作状态也对系统的运行产生瓶颈: (1) 各个硬件是否真正衔接完好使通信数据畅通无阻地流动于各设备之间; (2) 各硬件自身是否充分发挥了负载能力, 在连接负载较重时丢包、连接不稳定等现象是否明显; (3) 磁盘存储系统自身的I/O读写能力是否满足应用系统的需要, I/O存在于网络访问、磁盘访问等数据系统的全部, 数据库会因I/O繁忙而整体处理能力下降, Web也会因I/O延迟出现“假死”甚至停止响应[1]; (4) 新旧设备因购买年代的不同, 可能存在异构, 如在为x64计算而优化设计的硬件上运行简单的32位的平台, 其硬件性能发挥无疑会大打折扣; (5) 新旧硬件在部署服务时, 是否根据其性能差异有选择地适当差别配置。

(四) 软件系统维护困境

大多数高校由于技术力量或后期维护等原因, 教务系统的选用多为购买商业化产品, 不同的企业都声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 具有完整的教务管理功能和流程设计。而在工作实践中, 每个高校都具有自己的一整套管理规范和流程, 购买的系统在基本功能上满足了管理共性的需要, 但在流程和数据完整性等细节方面则无法满足, 于是个性化的修改定制成为潜在的瓶颈隐患。一些功能模块的编程没有经过认真的需求分析, 修改出的程序也未进行严格的测试就直接交给学校, 学校在使用中不断在旧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出现中反复, 长期如此导致系统整体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的内在关联一再被改变, 程序代码存在冗余和不严谨, 这使得教务系统自身的运行效率大幅下降, 错误和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和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瓶颈的发生。

另一方面, 受到商业合同和专利技术的保护, 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查看和修改购买的教务系统源代码, 即无法从程序内部针对出现的瓶颈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时通过观察和经验判断一个瓶颈产生的可能原因, 却遭遇企业以各种理由拒绝修改, 他们认为程序是没有问题的或超出了功能维护的范畴。

从软件自身的角度看, 在教务系统的Web中, 无论是简单的课表查询还是较为复杂的选课, 都是由位于服务器端的程序或控件在运行, 通常有Asp.net、Java、PHP3种常见开发语言, 它们在执行时是在服务器端为每个连接用户创建一个会话环境, 消耗一定的服务器系统资源, 当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 系统资源变得有限而不足以满足所有连接请求的执行, 于是等待队列出现, 瓶颈现象发生。

二、优化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念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对应用系统的提升和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 云计算

云计算是最新的IT发展趋势, 它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服务, 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服务资源等。

如果将教务系统放到“云”端, 则可理解为是将系统的Web发布、数据存储等基础架构都放到“云”上, 由“云”背后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群为教务系统提供所需的存储空间、网络带宽、发布环境以及CPU、内存等计算资源, 各种复杂计算和应用无须再关注那些外在的可能导致瓶颈的应用环境, 甚至不用再去担心自建服务器所需的机房管理、设备更新、安全防护等烦琐的事务、专业技能及所有这些的庞大开支, 并始终享有快捷、高效、灵敏的系统部署环境。

(二) 虚拟化

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是指一个表现逻辑群组或电脑资源的子集的进程, 是一种从逻辑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 是物理实际的逻辑抽象。这些资源的新虚拟部分不受现有资源的架设方式、地域或物理组态所限制。一般所指的虚拟化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和资料储存。对于教务系统而言, 它可以是服务器虚拟化或应用虚拟化, 它将一个或多个可用的物理资源用虚拟的形式表示为一组或更多的物理资源的副本, 使各个副本能互不影响地独立运行, 从而扩展了原有软硬件的环境。

在硬件方面, 对实际高负载运行时仍有资源空闲的较好服务器实施虚拟化, 诸如VMWare、SUNXvm、Xen等虚拟化产品都具有较完备的虚拟化技术方案, 使实际运行的应用环境数量得到增加, 数量上的扩充不仅进一步挖掘了单台服务器的计算潜能, 而且使旧设备再利用成为可能, 在节约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和充分利用上得到了双赢。虚拟化使得不同架构和配置的服务器在虚拟环境中有了相同的虚拟硬件, 在维护和分担负载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在软件方面, 丰富的应用虚拟化方案也为系统瓶颈优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如Oracle数据库运行的操作系统Solaris, 就可以采用Solaris Container技术, 它将Solaris系统划分为多个分区, 每个分区拥有独立进程、虚拟空间、资源分配和用户环境, 各分区相互隔离, Oracle运行于多个容器中相当于同时运行着多个数据库, 大量并发处理的能力也得到扩充。

(三) 传统的优化技术

涉及应用系统优化, 在数据库、网络、Web各个层面, 都有许多成熟的优化技术, 可以直接作用在应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上。

1. 集群技术

在虚拟化的基础上, 利用集群技术可有效地对多个数据库和Web环境进行整合, 将所有服务器对外服务的端口表示为一个, 而集群内部在不同服务器间相互平衡负载压力, 减少宕机和故障发生时的停机时间, 同时增强应对高并发、高负载的能力, 充分整合协调了现有设备。

2. 网络负载均衡

虚拟化后增加了实际可用服务器数量, 对物理服务器而言, 需要更多的物理链路和差别的路由来分担流量, 对虚拟的服务器而言, 每个虚化的服务器之间的负载也要得到重新平衡, 如图2所示。

将各物理服务器至少用两条物理链路分别连接至不同核心交换机端口, 不同链路划分不同的VLAN及IP, 双核心交换及服务器连接的多条链路得到盘活, 在网络高并发时, 真正由不同路由和交换机分担连接的流量负载, 降低网络拥堵的可能。同一物理服务器上不同虚拟机之间, 则可用虚拟化平台自带的虚拟交换功能合理地划分网络。

3. 分布式存储

高速光网络的普及使得分布式的存储成为现实, 存储对象通过光网络分散于不同的存储设备上, 每一次数据读取和存储也得到分散, 避免了在同一存储器上等候I/O资源, 单独一个存储器中的I/O瓶颈则分散到多个存储器中, 磁盘I/O的并发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从而数据存取的瓶颈也能得到消除或减轻。

4. 数据库优化

数据库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 在索引、完整性约束、存储过程、例程的配置等方面, 存在许多可优化的环节, 需要根据应用系统实际发生瓶颈的特点, 结合数据库软件自身的性能特性, 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参数。如Oracle例程的基本组成部分SGA (Shared Global Area) , 是用于存储正在处理数据信息的内存区, 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瓶颈发生时读数据和写数据的比重, 适当调整SGA中各共享池空间的大小, 从而缓解数据处理中读取或写入的压力, 减少缓冲区填满、释放的频次, 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

5. 缓存

对于教务系统的Web, 某一时期的瓶颈发生, 通常是大量用户在进行同一操作, 即每个用户使用的会话环境是基本一致的, 这正是缓存技术的优势所在。利用编程语言自身的缓存特性或Squid、Lighthttp等第三方缓存软件, 将教务系统的部分程序静态化, 减轻服务器执行程序的部分负担, 将更多的资源用到数据处理中, 空闲出的资源也为更多的用户连接创造可能, 提高瓶颈发生的连接数阈值。

(四) 前瞻应用发展趋势

正如云计算和虚拟化为高可用计算和IT发展带来的令人振奋的手段一样, 新理念、新设想和新技术将会为更有效地解决应用瓶颈打开广阔的思路, 前瞻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 才会不断创造应用的无限可能, 新技术的充分运用是未来技术不断出现和创新的动力, 也是现有瓶颈问题优化和消除的重要途径。教务系统的优化也必须更新旧的思路与理念, 认清应用系统建设中真正的瓶颈, 根据实际应用结合新技术的发展, 不断审视和再利用传统技术, 科学规划设计教务系统架构方案, 利用建模软件, 制订和调整配置方案, 勇于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 使应用系统更加稳定、高效地支撑教育管理。

三、结语

构建教务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服务, 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主体 (教师和学生) 及其管理活动提供集成化的信息和资源。作为一个应用系统的典型, 我们要在教务系统应用的过程中, 不断更新认识, 积极思考和实践, 发现瓶颈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各种技术, 打通信息化道路中的瓶颈, 不断为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 服务于教育、教学。

摘要: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和业务功能的扩展、在校生人数的持续增加、软硬件的升级更新, 在教务系统应用中出现的资源利用不均, 网络瓶颈、数据库瓶颈等现象也逐渐增多, 对教务系统的日常运行和使用带来了诸多影响和局限。本文根据教务系统整体应用结构, 逐一分析产生瓶颈的各个方面, 结合新兴的云计算、虚拟化以及传统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等优势技术, 在各个环节逐一探讨瓶颈优化策略。

关键词:教务系统,系统瓶颈,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美]凯丽丽 (Patrick Killelea) .Web性能优化[M].第2版.谢文亮,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4-200.

教务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C/S B/S 成教 教务管理 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明显紧缺,使教务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传统的教务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由于功能少且各自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基于Internet/Web的信息管理技术已大量地应用于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当中,尤其在高校,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目前信息时代对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一套界面友好,易于学习,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基本操作,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的业务需求及职能划分,将系统分为学籍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考务管理、系统管理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备相应信息的输入、查删改、打印等功能。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有其自身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涉及到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多,而且各对象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下面就几个主要的模块进行分析。

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起着重要作用,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学生学籍管理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获奖和受处分的情况等。该部分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生注册管理。

成绩管理是整个教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该系统要求对每个学生在每一学期所学的课程、课程性质、学分及成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成绩统计、分析等内容。可以通过录入开课序号、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等信息列出符合条件的课程列表,点击指定课程相应的“进入”链接,即可列出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列表,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录入相应的成绩。

师资管理部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和教师工作量管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成教院校来说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教师的关键,无论是本校教师,还是外聘教师,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系统将对教师基本信息(包括照片)及教师简历、学历、奖励、惩处、技术职务、科研、教学、进修、论著、专利、出国、考核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考务管理是高等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涉及缓考与补考处理、试卷选定与考试安排、考场记录与考试通报、阅卷安排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它的功能包括:学生缓考课程登记;考试时间、地点、课程、监考人员确定;学生考试证打印;提供课程考试安排表、监考人员安排表、教师考试安排表和全校考试安排表;学生缺考、考试舞弊登记等处理。

排课是教务管理最复杂的部分,是教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排课管理包括校课表生成、班级课表生成、教学场地管理、课表查询报表、每学期开课信息可由教学计划数据生成,可以进行任意合班、分组操作,排课数据可以由开课数据及教学进程自动生成,可以对合班课、体育课、分组实验课、不规则周学时课等多种课程进行自动排课,并且可以灵活指定时间、地点、排课方式等多种约束条件。

2 系统实现平台构建

当今投入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模式主要有二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

2.1 B/S模式及C/S模式对比 B/S模式采用三层分布结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该结构的核心是Web服务器,它负责接收浏览器的Web页请求和数据请求,并处理Web页请求,同时将数据请求通过数据库接口程序转换成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接受的形式,之后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并将结果通过数据库接口程序的转换送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处理成浏览器能够接受的形式后,送回发出请求的浏览器,显示结果。

B/S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大大减轻了客户端维护的负担;二是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重用性;三是数据库结构的改变不再对客户端产生连锁影响,只需修改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即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四是使用B/S结构下的数据采集,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C/S模式相对来说通信速度比较快,开发比较容易,成本较低,交互性强,可靠性高,事务处理能力强,遵守的标准要是相同的,在在线提示和出错处理方面的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及网络安全性能高。而B/S模式的优势在于与平台无关,维护方便,硬件成本低,有良好的扩充性,但开发较为复杂。

2.2 系统实现方案的选择 对于当今的技术发展来看,单纯用C/S模式或B/S模式可能都不是最合理的方案,最可取的方案可能是将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案,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数据处理量大且要求处理频度高的范围内使用C/S模式。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数据库,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不高的子系统中采用B/S模式,以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势。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样可以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的操作;还可以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使得系统的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网络效率高。

实例系统的Web应用分前台应用和后台应用,前台应用与HTML结合提供对外的信息和数据服务;后台应用以Web方式对系统进行管理,提供管理员的使用环境。浏览器客户机通过Web服务器与系统服务打交道,系统服务对前端的服务统一用Servlet/JSP完成,提供对用户请求的响应以及用户身份的认证等。

2.3 数据安全性的考虑 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是本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B/S模式由于不涉及较强的事务处理,仅用于普通用户浏览和查询等,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可以依赖于数据服务器上管理数据密码的数据库来保证。在C/S模式中的应用面向管理用户,用户数量有限并使用固定机器操作,可以采用帐号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的方式以保证安全性。对于数据信息,采用即时备份的磁盘阵列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意外的物理原因导致的数据破坏和丢失。另外,一般教务系统通常会选用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作为系统的WEB应用服务器,而它是面向全球未知用户的,因此安全性非常重要。通常采用防火墙技术(Firewall),在系统中设立两级防火墙,一级为软件防火墙,另一级为硬件防火墙(可选),确保网络安全,防止黑客破坏。

参考文献:

[1]黎孟雄,陈小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教育信息化.2005年第3期.

[2]马磊.成教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4期.

试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第12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支持教育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是指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运行过程和绩效的审查,检验系统是否达到逾期目标,提高应用水平,提出系统改进和扩展方向,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角度看,管理系统实施以后,系统评价和运行维护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设计和开发领域,少量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文章涉及了评价内容,还没有文章专门研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因此,笔者借鉴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相关理论,结合自身教务管理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其评价也应遵循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理论。研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首先应明确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

1. 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静态分析

任何评价问题都涉及以下基本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亦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指评价活动的实施者,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实施者。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主导因素,它决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选择。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广,涉及人员多。根据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其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又包括教务处员工、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2)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细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质量,包括系统性能、对运行环境的要求、系统可靠性、功能可维护性、系统可扩充性等方面。第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包括系统实施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是否提高了管理效率,多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等方面。第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评价。

(3)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目标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评价目标是评估系统技术性能、工作性能和提高系统利用率。具体而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目标可以分为满足性评价目标和发展性评价目标。满足性评价目标是对比系统引入初衷,评估系统与教务管理工作的契合度。发展性评价目标指结合先进的教务管理思想,就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能满足教务管理的发展进行评估。

(4)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依据,指标体系直接决定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价目标,在分析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基础上建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软件质量指标、硬件配置指标、数据存储指标、数据分析性指标和用户满意度指标等。

2. 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动态分析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各评价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中起主导作用,评价主体分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确定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目标、设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判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结果。

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要素分析,根据评价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借鉴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一般理论,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1. 建立层次分析法评价数学模型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既有定量因素,也有定性方面,所以其指标体系有的可以定量描述,有的则需要定性描述。层次分析法则是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半结构化因素进行评价,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性能及质量的AHP评价模型。

2.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模型

将神经网络的模型和算法应用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评价模型,以更加客观地评价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对教学管理的贡献。

3. 建立模糊评价数学模型

模糊评价方法适用于处理难以用数学工具处理的问题。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处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评价方面,从用户角度评判系统模块的易用度、界面的友好度、服务的流畅性等方面信息,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各方面人员,涉及多学科专业性知识。评价过程中,主观性指标占较大比例,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和评价结果处理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董传良,蒋磊宏.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DB/OL].http://www2.sjtu.edu.cn/newweb/chinese/Web2/misc/paper2.htm,2009-10-25

[2]郭捷.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李颖.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指标及体系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68

[4]郑凌.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J].情报探索,2009,1:28~30

上一篇:灰色规划下一篇:用户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