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2024-06-08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精选12篇)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第1篇

创新教育, 其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能力的提升. 对于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不断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各项能力, 同时这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再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创新意识培养, 需要将引导学生能够有效的将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并且在课堂中探讨一些典型的数学案例,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团队意识, 使其的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只有这样, 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技巧, 也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更好的应用到其他的科目之中.

1. 优化情景心理, 激发创新意识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阶段, 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阶段, 老师应该将融洽的课堂气氛营造出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单单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且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能够帮助学生创新心理的优化. 在教学的阶段中, 老师对于经典例题的解析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培养学生能够对一个例题进行举一反三,

采取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 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 这对学生的创新潜能而言是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 设定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 是创新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让全体学生都处于一种创新的气氛中,

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掌控好老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民主的, 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里需要将民主作为基础, 营造和谐的探讨环境, 让学生能够在民主的条件中进行创新. 例如: 可以通过借助数轴的直观性去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解集的理解有深刻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3. 教学阶段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

创造力其主要是体现在创造性思维方面, 其具备不同性、特殊性以及批判性这些特点. 在教学阶段中, 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阶段中需要注意以下这方面的内容:

( 1) 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阶段中, 学生想要获得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使其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同时观察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在高中阶段, 老师需要特别重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

( 2) 重视学生现象力的培养

在教学阶段, 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很重要, 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现象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对未来探索的能力有提高作用. 想象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想象力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影响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其次, 在遇到新知识的时候, 发挥想象力能够进行有效探索. 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给学生们提供想象空间以及素材的帮助,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创造性的想象力发挥出来.

( 3) 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 它主要是有三个特点. 即: 创造性、灵活性以及顺序性. 在创造能力的培养阶段中,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相关理论分析, 通常一个人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越大, 那么他的创造能力就会越强.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阶段中, 对一道题通过不同方式去分析、思考, 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三、教学阶段中将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阶段中, 老师需要积极的帮助学生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 通过创建解决问题情境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里, 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机械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改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2.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创新, 不仅是以扎实的书本知识作为基础, 而且需要不断地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 老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让学生们多多的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 从而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打下稳固基础. 要让学生多多与大自然接触, 并且能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参加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体验学习. 此外, 经过众多的实践以及劳动, 能够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促使知识得以巩固, 想象力也能丰富, 可以给他们的现象力与创造能力提供更多的资源补助. 实践阶段, 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障碍, 这些困难与障碍的存在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分析论文 第2篇

高中体育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为辅,配合新课改的理念内容,打破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自由发展,更有效地进行体育资源整合,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

一、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教学改革要求

高中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先进的体育意识和w育精神。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高中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人格的主要战场,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在以高考为中心的高中学习阶段,高中体育作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路径,为学生自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高中体育是高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高中体育教学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都以灌输、示范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非常单一。加上应试教学思想影响,体育教学的价值始终不受重视,体育教学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学缺乏基础保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仅体育教师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不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体育教学形式化,体育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智力开发中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体育教学与文化课的关系不协调,体育课时被大幅度缩减;体育训练布局不合理,体育教学项目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体育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中体育只有从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入手,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思维,不愿意受老师太大的束缚。在强调个性化发展的今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不依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统一安排统一锻炼,给学生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时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意识,让体育不再仅仅是枯燥简单的锻炼。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爱好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比如,由于当今的社会发展,生活条件质量每日益增,这导致学生们缺乏足够的运动。让一个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和一个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同时跑1000m并且限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注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因材施教,逐步地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意识进行改造。

3.强化体育资源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提高教学的质量,亟待解决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素质。中学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拓宽体育场地,按器材配备标准购置体育器材。经笔者调查,许多学校在体育器材场地使用方面,虽有场地和器材,但是因为维修等原因,平时不开放给学生使用,甚至很多中学在体育课上都不开放给学生使用。这无形中给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所以应加强体育器材场地的管理,使学生们能有效地利用。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例如体育课电教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直观地获取信息,零距离地模仿动作,直观地感受动作要领,还能使学生们确定学习目标,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运动,确立自己的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在雨天不适合室外运动的时候,可以在教室内播放一些精彩的体育赛事,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让学生们感受体育精神、体育的精彩。

5.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以往陈旧的只注重文化课学习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必须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重新提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情感,体育老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与激情,使教育活动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引导下,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比如铅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组合成组进行练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喜欢什么就去学习什么,通过小组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完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科学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起到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以一种和蔼友善的态度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也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落后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共同进步。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单纯地重视结果,将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仅要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公平性,还要评价对于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影响,争取做到公平合理,对学生起到激励鼓励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体育评价体系应该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将学生的笔试考试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程度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另外还要做到层次化发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表现做出合理判断。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第3篇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教育人员要根据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革,争取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从课堂效果、作业完成方式、课前预习程度、学习成果检查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使语文的教学步入新阶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改革 创新 研究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为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动力,促进其取得更优异的成果。高中教学人员应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提出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创新学生预习模式,使其更加生动有效

预习为学生取得学习效果提供了很大助力,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给予学生预习目标后,让学生通过合适、科学的方法进行预习,从而学生通过预习掌握课文重点。但是许多学生无法做到自觉的完成预习任务,这就说明在这一环节中缺少了有效的监督,不能有效的执行任务,进而无法兼顾全体,达到预想中的学习效果。作者对以上出现的弊端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将学生分为小组开展工作,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监督,在自习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从而使全员完成预习任务。这种办法的推进,使预习效果更加深入,同时解决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自觉性不高的问题。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加新颖有趣

高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并不在意课堂上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致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所以教学模式也需要深入改革。作者在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其一,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正真走入课堂。教师需从教学方式,教学线索的设定,问题讨论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积极讨论。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师不再是灌输式教学,也同时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展现自我,踊跃发言,深入课堂内容。

另一方面,作者将劳逸结合的理念融合进课堂,教师在知识讲解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妨插入一些“题外话”,让学生繁重的学习内容中得到休息放松。例如,可以让学生上台给班级学生讲解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不同观点,或者简洁的说自己好的,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能活跃课堂氛围,改善了语文教学的枯燥。

三、创新作业设置模式,使其更加素质高效

在我国,高中生的学习成果一般是通过老师布置作业进行检验的,作业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载体。在这一方面,改革方式主要从两项入手。其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进行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的分划。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学习出现了分化趋势,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就能有效兼顾全部学生。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作业方面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量,设置合适的作业内容,使学生能在作业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其二,仍是作业方面。一般作业都是书面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然而,语文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以不同形式布置作业。例如,让学生进行社会问卷调查,让学生走出去,接受锻炼,或者让学生总结某方面知识的学习规律。这种作业形式,培养了学生能力素质,使其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更具针对性。

四、创新考核评价模式,使其更加科学精准

以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模式是一直存在的,这使学生一度厌恶考试。势必要深入改革当前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学习成果不仅体现在成绩上,要从全方位考核评价学生,要从平时的表现,参与活动情况等进行评价,同时兼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素质的发展情况,避免只从分数评判学生。作者对评判学生的方式,提出了三个改革方案。其一,对于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仍是以考试形式,通过卷面成绩评判。其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核。例如,考察学生书写工整度,字体整洁度,普通话水平,成语掌握数量,写作表达能力,阅读文章的能力,理解力,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考核。上述方面都是语文学习中必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这些方面的考察,需要设计相应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这些都是要经过创新深化改革的。此外,作者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进行考核,即让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这一点出发,教师要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学生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肯定鼓励,激励学生,使其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考试成绩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进行客观分析。是学生明确自身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充满干劲。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改革的转折点,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晓霞.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

【2】刘玲双.浅谈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08)

【3】蒙小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 2015(08)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教法分析 第4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学习历史, 有助于我们对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个清晰的了解, 了解人类过去的生活。但是,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历史的兴趣不大, 甚至对历史产生厌学的情绪。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中教学中, 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历史或其他学科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高考成绩, 以考试考高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考试去学习, 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历史,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德育等方面的情操和素养。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导致高中历史课程的课时数较少,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产生很大的偏差。

(二) 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部分教师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 不仅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被动, 同时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不喜欢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 进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 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备课时, 只考虑到了历史课程的教学重点、高考考点以及难点, 忽略了学生在实际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掌握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考试时拿到高分, 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 学生欠缺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高中教学中, 面对高考的考试压力, 许多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采用机械式的学习和记忆, 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 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了他们对历史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无法掌握历史所特有的客观规律, 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最终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分析高中历史创新性教法

(一) 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 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目的地创设出一个情境, 利用形象、具体生动的场景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教材和内容, 同时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 制造一些矛盾冲突,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讨。比如说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知识点的时候, 对生活于当今社会的学生来说, 我们生活在民主自由的时代, 对于新文化运动时的专制封建社会, 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点, 所以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 (例如运用巴金在《家》中的故事情节) 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充分地理解在民族存亡的时期, 新文化运动如何发起的, 后期又是如何转变的。这样的情境模拟, 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 使历史教学内容生动化

由于历史内容是抽象的、繁杂的, 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容易感到枯燥无味, 没有学习兴趣, 假如再机械地灌输知识内容, 更会使整个教学课堂沉闷、无吸引力。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 并且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三) 采用问题教学策略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策略, 主要是指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主动地积极探寻、参与实践, 通过自身的体验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 要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循序渐进地加大难度, 提高问题层次, 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下,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过于形式化, 出现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及时、切实地发现问题、找出教学缺陷、改进教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三、总结

总之,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创新性的教法进行历史教学,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薛振产.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初探 第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要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受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时要打破一个鸡蛋,如果学生把鸡蛋握在手中,鸡蛋很难打破;如果用手指捏,就很容易打破了。学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就在此时引入课题,传授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创新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探究课题的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来进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只是照着书上做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考与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中进行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新理念 新课标 音乐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策略 分析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将过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倡导,这样能够很好对学生情感进行激发,并且对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下面,笔者就对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一、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们进行想象活动最为直接的动力就是人的热情,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对人们学习过程中情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强调。就像捷普洛夫所说的,在一方面,感情是对人类想象进行鼓舞的活动,另一方面,在人们受到感情影响以后,在人类进行形象、想象的进一步创造过程中,形象和想象自身就已经成为了人类感情的源泉,形象和想象能够将进行创作艺术家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提升。然而,在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过程中,往往能够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产生智慧和创造的火花。所以,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角色从音乐课堂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组织者。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的采用开放式这一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并且尽自己最大努力来进行学生积极主动、舒心愉悦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因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的理念核心就是要求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并且发展人、尊重人、关心人,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将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静转变成为了动,并且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参与性更加注重,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潜能和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进行富有个性并且主动性的学习,这样能够将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所谓的主体性就是指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活动的教育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拥有主动权,做自己学习生涯中真正的主人。在布鲁纳眼中,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就是课堂中的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受到好奇心驱使,对于那些教师还没有进行讲解的知识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将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音乐课堂转换成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音乐课堂,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能够对学生的自觉性进行调动,从而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到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内在的原动力进行激活,从而在最大限度的将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思维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三、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要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束缚进行摆脱,并且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彻底的贯彻,在人人成功这一教育原则下,坚持多价值的教育观念,要根据学生的天赋、需要、爱好、兴趣以及特点等等来进行学生的发展和培育。新课程改革中,对音乐教材仅仅是一种资源和材料,一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进行了强调,因此,新的教材中,教材课后的作业设计以及问题设计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答案往往都不是唯一的,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说明了每一名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在高中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学生个性进行发掘,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其将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发挥。

结论:高中音乐课堂必须要对学生情感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学生情感的激发自身具有的优势独特,同样体现了我国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为学生情感的体验性和丰富性创造出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施展平台,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要以多变、积极的思维来进行教学的参与,从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沛. 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像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J]. 中国音乐, 2004,(02) .

[2]尹爱青. 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 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

[3]向迎春. 音乐教学切勿买椟还珠——论趣味性教学的四大误区[A]. 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第7篇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些老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因此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时,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古诗文,虽然也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能体现当代教育思想,不利于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1]。

(二)教学手段方面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理解情况也不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习主体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必要的互动,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创新高中语文古诗词的主要方法

(一)体会诗文的情感。

古诗词是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多为古人对自己情怀的抒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情感的深入,让学生能够与古人产生共鸣,从而对古诗文有深刻的理解[2]。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古诗文所包含的情感进行体会:第一,加强对诗文的朗诵。古诗文中通常都含有丰富的情感,而学生要想体会这种情感,需要不断对诗文去感受、朗诵,从而体会其中的情感;第二,结合自身的实际事例体会诗人的心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情感学生可能不会有深刻的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帮助学生体会与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辛弃疾在当时的生存状况,从而让学生对诗人的心情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解时,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那种怀才不遇的感受。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需要对诗文中的意境进行讲解,从而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古诗文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古诗文重点内容的解读[3]。例如,教师在讲屈原的《离骚》时,文中包含非常多的意象,而且古文距离当今较远,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诗文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解读,然后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与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解读文中的含义,实现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含义,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语言的推敲。

古诗文与现代文不同,古诗文更加强调语言、用词的使用,有时为了押韵还会使用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这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对诗文的用字、用词进行仔细的推敲,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诗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第一,通过对比对字词进行推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增添一些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去推敲、对比[4]。例如,教师在讲《旅夜书怀》这首古诗时,对该诗中的“垂”字与“涌”的用法进行分析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班级学生的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之前学过的诗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分析,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对古诗文分析,逐步学生赏析古诗文。第二,设置障碍。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词含义,可以通过设置障碍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诗词的分析。例如,教师在讲《燕歌行》这首诗时,教师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烟尘”一词的妙处,可以将其换成“灰尘”让学生对两种说法进行分析、探究,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该词用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而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需要承担的义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加强对古诗文的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亚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5):30.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3):7.

[3]周书梅.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6):27.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审美,多媒体

音乐是一门艺术, 通过音乐, 可以真正地激发感情, 同时感情也可以得到体验,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音乐者深刻体会到感情的内涵, 并且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所谓正确的音乐欣赏, 是指音乐欣赏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完全吻合时候的状态。为了让音乐者能够通过音乐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感情以及自己内心的真挚体会, 高中音乐教学必须加强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水平。为此, 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 结合相关资料, 总结出多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方法。

一、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精力高度集中, 思路清晰, 热情的感受音乐, 主动地思考, 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而, 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们认识到, 不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音乐欣赏课的老师, 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通过与作品有关的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元素, 比如作品中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等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的质量。比如, 在欣赏作品《我的太阳》中, 作为老师可以通过这首民歌的一些历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提问:我的太阳作为一首意大利民歌, 为什么一直以来都如此流行, 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 想获得更多的关于我的太阳的知识。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将其历史渊源讲出:在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一次奥运会上, 意大利球员入场时, 就是演奏的我的太阳, 从此就流传下来了。这时讲台下面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的等待, 迫不及待的想听到这首曲子, 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提升审美感受

作为音乐欣赏来说, 具有多种实用性的功能, 然而在这众多的功能中, 其中最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具有的审美功能。因此, 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中, 首先, 必须将审美感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次, 才是认知和教育, 等等。

一定要注意的是, 音乐欣赏课不是讲解课, 老师不能一味地讲解, 而是要特别注重学生个人内心的切实感受, 不论老师怎么讲解, 都无法代替学生的内心感受。为此, 作为老师, 必须尽量减少讲解, 提升学生自身感受过程。为了提升审美感受, 老师应该讲授音乐之外的外围知识, 同时不能掺杂个人的理解, 以免给学生带来误区。

三、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生动, 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在教学中, 主动借助幻灯片, 录像, 电脑等等教学手段, 来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 同时要注意的是, 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 必须要做到“以听为主, 以看为辅”。以此, 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另外, 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 老师应该注重音乐知识讲解和乐曲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 适当加入一些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 并通过自身的感受, 深刻体会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只有这样,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效的提升音乐欣赏课堂质量,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学生欣赏的主线

音乐欣赏课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欣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尽管是少不了老师的讲解, 老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是起的是辅助作用, 老师只是起到点化的作用。主动权还是在学生自己手里。因此在教学中, 必须抓住学生自身欣赏的主线。学生的欣赏不是被动的、无选择的, 而是一种参与性、灵活性、多选择性的, 这种欣赏状况构成了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使得音乐欣赏成为一种灵活的二度创作性质的欣赏, 是一种主观中有客观、客观中有主观的互动性的活动。只有这样, 音乐欣赏的进行和学生内心活动融合在一起, 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 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体会出音乐的“永远存在”和“音乐的不断变化”的统一。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老师必须掌握一个度, 虽说在教学中学生个人欣赏, 通过内心体会来学习为主, 但老师也不能放任自流, 所以对老师的要求还是非常高, 老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动态, 做到及时的点化和提醒。因而, 以学生欣赏为主, 老师及时的点化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音乐欣赏, 为了在长期的过程中找到鉴赏音乐的方式、途径以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 从而进一步启发智慧与思维的目的。

五、缩短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缩短学生和作品的距离, 可以使得学生自身融入到作品中, 便于对作品的理解。所以, 作为一名音乐欣赏课的老师, 必须是一名好的导演, 在教学中, 必须贴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 让学生融入其中, 用心感受。比如, 在《江河水》的欣赏过程中, 我采用缓慢, 沉重的语调诉说江河水中所讲解了一段故事:在旧社会, 有一对新婚夫妇, 丈夫被抓去服劳役, 后死于异地, 妻子闻讯, 赶到送别丈夫的江边, 面对滔滔江水, 思绪万千, 号啕痛哭。通过这段故事和音乐的欣赏, 学生真正拉近了和作品的距离, 给学生正确, 理解江河水这部作品打开了通道。

六、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受各种信息, 如电视、电脑、报纸, 等等。所以,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解, 这样了解的多了, 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一些。比如, 在音乐欣赏中,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在课外学习中掌握了课上的一些相关知识, 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 这样他们就会体会到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给他们带来的优越感,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 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对于音乐欣赏课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策略。

总之,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培养音乐欣赏者、爱好者,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而不是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的。所以, 在教学中, 必须做到深入浅出,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晓征.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J].华章, 2010, (23) .

[2]陶惠清.略谈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中音乐生态课堂的建构[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0, (08) .

[3]毛哲茹.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教”与“学”[J].音乐天地, 2010, (01) .

[4]罗琦.略谈高中音乐欣赏曲目选择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天地, 2010, (01) .

[5]龚红伟.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情感体验[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01) .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随时代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全方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其中主要的一方面。当今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将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作为主要探究对象,将高中课堂中的数学对其进行结合,从而进一步发展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具有一定难度,任务艰巨。落实于素质才是创新教育中最有效的。因此,本人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究。

1.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抛开旧的落后的,创造新的先进的。具有创新意识是当代人才的标志之一。中学生在创新中具有以下特点:有相对的新奇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问题和解决过程都具有新奇性和吸引性,激发其好奇心,对其进行不断探索,从而达到创新。有相对的独立性,经过独自经历,独自思考,独自探究,独自进行解决,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力。且在此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有不同特点,学生通过各自不同见解和创新意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将其精神带入实际生活中。发展过程中,老师应因材施教,从不同方面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自觉产生创造力。

2.高中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培养

高中数学是高中全部课程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科目,通过学习数学这个科目可以对脑部发育有所促进,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通过不同方法对于数学题目的解出,使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增强其创造力的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解题思路灵活,激发创造力,经常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踏实的性格,还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将其创造力发挥在平时生活中,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数学知识技能是学生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也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好的学习知识的技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学习的数学知识越多,数学的思维能力就越强,想象力就越来越丰富,从而大脑自由度大,创新能力就越强。提升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增强其课堂中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学习数学,讲解其中一种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进行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创新思维具有创造力,较为灵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其进行创新。通过多种途径,例如网络,杂志等为学生提供有利发展环境,增近其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其大胆假设,对问题具有怀疑精神,不断摸索创新,保持好奇心,并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4.1 实施过程教学,诱导创新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地点,传统教学比较死板,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值得理论的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影响了学生潜能的激发。当代不断进行发展探究,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知识探索过程,对知识进行迁移,创设相应情景激发学生认知的动机。教师也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对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渗透,指导其正确激发和运用其创造力,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学生推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指导并督促其建立系统化结构,从而具备此种能力,系统学习后进行灵活运用,并升华到现实生活中。

在学习中发掘数学的趣味与美感,补美创新。数学具有诱人的逻辑美,并具有深邃的特点,数学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所学问题串成线,对其进行探究,提升整理总结能力和洞察力。将思维的创造与跳跃性暴露出来,老师进行积极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并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和思考,从而做出合理推断,不断变换解题思路,归纳方法,构造思维方式,不断推广隐申。

不断进行评价与小结,不断在自己和老师督促下挖掘自身的潜质,提升创造水平。通过不断总结,使学生思维更加有层次,和更具针对性。对学生思维进行分步,从而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其认知能力,对错误及时修正,从中反思获得更多收获。教师进一步提升水平,及时引导,促进学生,使其创新性更加有效,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2 实施开放教学,进行探索创新

问题不必要有解,答案也不需要唯一,条件可以剩余。学生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开放题特更能体现学生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学员之间的探讨,彼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5.运用数学技术,开拓创新

运用数学技术,创造有效的认知情境,更好的创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数学是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产物,高中数学有助于增强学生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增强其积极性以及信心。这种学习将对日后产生巨大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第10篇

1.转变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创新一切教学方法的根本。以往的教学设计多是在教师的基础上进行的, 侧重对知识点的分解与归纳, 课堂互动设计所占比例较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 为学生建立学情档案,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设定梯度问题, 并且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章后, 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极昼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于地球自转吗? (难度较低) 某地的日出时间是早晨7点 , 那么该地的昼长大约是多少 ? (中等难度 ) 当西半球全部为昼半球时, 太阳的直射点在哪里? (难度较高) 问题由易到难,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 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

2.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进师生交流

2.1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可以转变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 创设有趣的、生活化的或者其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 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复习设问,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在复习旧知识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挖掘旧知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新知识的传授创造契机;充分运用故事、趣闻、诗歌、谜语、新闻等课外资料, 比如在讲世界洋流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生活在400多年前, 曾经多次航海, 甚至到过非洲, 他每次航海都有一个特点, 即冬季起航, 夏季返回, 其原因是什么呢? 然后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程结束时揭示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 注意力集中, 不仅增强了学习效果, 而且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联系实际生活, 比如讲述沉积岩的形成与特点时, 教师可以用双层夹心饼干进行演示, 先放一层饼干, 一层奶油, 再放一层饼干, 一层奶油, 沉积岩正是如此层层叠加形成的,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沉积岩的形态及特点。

2.2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互动。

由于高中的课程知识点多, 教材内容比较枯燥, 地理课堂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 拒绝自主思考, 这对于新课标的实施非常不利。对此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运动时, 可以请学生到课堂前表演地球、太阳和月球, 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 教师讲课时可以来回走动, 与学生亲近, 可以设置小规模的课堂辩论赛,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3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 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 条理清楚, 极大地降低知识的难度, 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 要注意对当前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比如在教学城市化的时候可以对民工潮进行分析, 在讲解工厂选址问题时除了盛行风向图, 还可以提供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对工厂的影响, 将热点考点融入教学中, 拓宽学生视野。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由于缺乏经验, 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问题, 教师此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统计图、地图、动画等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锋面的形成过程中, 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不能形象地展现锋面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flash动画演示锋面形成及冷暖风的相遇, 由学生探索出冷峰峰前雨、暖锋峰后雨的特征。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 不能一味地使用幻灯片, 导致课堂节奏过快, 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也不能节奏太慢, 导致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新课标提高对地理实践的重视程度, 鼓励教师组织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 直观地体现各种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密度流时, 教师可以将蓝色的盐水沿边缓缓倒入透明的清水中, 让学生观察到蓝色盐水沉入水底, 形态高低起伏, 证明密度大的海水会在密度小的海水下流动;组织地理活动, 如天文观测、野外考察活动, 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5.结语

新课标为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大的方向, 教师是工作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育者, 同时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 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相关知识, 结合经验和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将以教为主的教学变成以学为主的教学, 真正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 并且保证教学质量, 让学生学有所得,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有效教学创新措施进行了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观念转变;创新方法;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623.4

我们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教学方法上受到很大影响。老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如何得到好的成绩,都是应试教学。但我们新的课程要求是,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体现出国家教育对学生的人为关怀,也体现了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风貌。

一、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都比较落后,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只讲课本知识,一般的老师经过一到两个学期就可以把教材背熟了,有时都不用课本就可以上课。然而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抓紧学习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的教学需求下把地理课上好。

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创新意识、注重实践,对地理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和反思,以创新的意识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法,逐步的转变成为具有创新的新型教研老师。

二、创新地理课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教学的方法创是新势在必行的,现在的90后学生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经验,对知识的兴趣、需求非常渴望,我们要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

1、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课本知识和现实存在的事例相互之间的关系,加深知识理解。以往我们老师只是按照课本讲解,找一些图片补充也就算完成教学课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预设性的,现在的学生们都很聪明、思想活跃,以这样的简单传统的方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把这种‘书本式’的教学理念逐步向‘实践式’转变。

例如:在高中地理课‘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课程中,老师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展开以’我知三峡’为命题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查找有关三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如果离三峡工程近点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参观三峡的活动,同学们经过实践活动,了解到三峡工程如何发电、三峡工程的意义等,还可以引发出三峡工程大规模的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等等话题。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分组讨论,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这样就会把课程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轻易的就化解了,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们就对三峡工程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和丰富。

2、正确引导、解错学习

学生上课学习,课后做作业加强巩固,在课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以往老师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誤,学生也就是改正错误,过程很简单没有注意这也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错误所在,积极分析思考解决的错误问题。

例如:高中地理课中‘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在遇到热力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问题时,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老师就要以学生出错的问题来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用幻灯片或Flash动画的方式,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然后在在近地面设定三点‘热—冷—热’,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完成,并且要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这时老师要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错误,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一起纠正错误。最后老师在通过变式图设疑,检查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法学生亲自解错,学习主动了,学习难点掌握的准确,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错误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3、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如何教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教学的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地理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例如:高中地理课‘大气环境保护’,讲这一课中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老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我们生活那些现象可以气温变暖的讨论,然后老师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老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后,在结合老师对漫画的讲解,兴趣被激发出来,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学生学习知识就深刻了。

三、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几点建议

高中老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样可以使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理解包容他们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积极主动的学习。

2、对新课程要认真探究,努力钻研,准备充分,生动讲解。

3、注重实践,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积极性要全部调动起来。

4、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为教学理念。老师教学要以服务于学生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束语:

新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来讲不只是教好学生,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学的创新要以人为本,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及时总结、勇于创新,这样老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就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

[2]魏彦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J].中学教学参考,2012,(9):76-76.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分析 第12篇

1 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强身健体为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围绕体育锻炼进行,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也使体育学科的开展失去原有的意义。体育作为德智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标下提倡以“健康第一”的原则,基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教学,其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因材施教,以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教学目标。

2 高中体育的教学现状

2.1 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在高中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使体育教学思路及方法落后。加之体育课程较少,使体育教学难以顺利展开,无法很好地协调与处理好文化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教学思路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体育教学难以发挥出原有的作用。

2.2 体育教学形式化

体育虽然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通常只是固定的项目训练与考核,使高中体育教学显得单调、形式化,且训练项目缺乏合理布局等,在教学中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的热情降低,从而无法实现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目标。

2.3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体育课程中的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视。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体育精神,从而导致在体育教育中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3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

3.1 教学思路的创新

3.1.1 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

要想积极推进高中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新课标下,教育部所出台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在新课改下,要求教育者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正确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改变当前体育教育只重视运动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特点,根据实际进行学生思维的拓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体现让学生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为目标,还要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因此需要树立以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能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程及运动的重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技能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及习惯。

3.1.2 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高中体育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其他课程不同,其上课环境多设在室外,能让学生从枯燥

乏味的课堂走出,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的放松自己。正因为体育教育的开放性,相对于文化课,更容易提取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育者必须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以在体育教学充分结合德育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也能有效促进学生情感化性格的形成。如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必要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多分享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训练史以及励志故事等,并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向优秀运动员的优点进行学习,并向学生详细讲解关于体育竞技的精神以及赛事项目故事等。只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特点与德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真正的体育精神,才能更好形成良好的素质。

3.1.3 提高对智力开发的重视

体育教育并非属于简单的肢体运动,其要求将理论、心理及生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机械化。如在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强调学生应如何进行规范的动作,怎样才是规范化的动作,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及想象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还要告知学生一些小技巧及科学依据,如在篮球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球、带球上篮以及防守等技巧;在网球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发球、高压球以及网前截击等技巧。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将生物学、人体组织等进行有机结合,同时使学生能在运动的同时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以将体育锻炼与学科知识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意识及智力能得到锻炼与开发。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

3.2.1 教学方案的改进

教学方案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应以教学方案为前提,将体育精神全面贯彻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体育项目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3.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借助短片、PPT等形式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部分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以及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行反复地观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也可以在课堂实际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懂得交流、合作等,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与体育项目有机结合。

3.2.3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存在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测评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属于独体,都有自身对体育的学习态度及认识。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及其学习态度等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能有效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

3.2.4 应用的教学平台

在新课标下,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应打造新的教学平台,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及互动。在创新型教学平台上,应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充分理解战术与体育技能的前提下,对体育运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改下,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并通过整合各种体育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积极性,以在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并树立健康思想,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提高对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的改革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体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一门的重要学科,在新课改下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及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人才。该文主要分析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及创新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标改革,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1):49-50.

[2]于俊庆.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新课程学习(中),2013,22(10):39.

[3]彭小贝.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新课程学习(中),2014,16(1):64.

[4]乌金成.分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8):86.

[5]魏国元.解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文理导航(中旬),2014,14(7):80.

[6]万益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4,28(30):87.

[7]梁世广.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及其方法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22):148.

上一篇:同工酶分析下一篇:未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