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损伤范文

2024-05-30

治疗皮肤损伤范文(精选10篇)

治疗皮肤损伤 第1篇

芦荟是多年百合科多浆植物, 是治疗多种皮肤损伤的传统草药。它具有较好的杀菌、抗溃疡、抗癌、利尿、收敛皮肤等作用, 现将芦荟治疗皮肤损伤的显著效果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鲜芦荟叶片数块, 0.1%苯扎溴铵棉球。

1.2 方法

取新鲜芦荟洗净捣烂成糊状备用, 将芦荟汁涂于前臂掌侧下1/3处, 做皮肤过敏试验, 20min后观察效果, 如局部无瘙痒、发红、皮疹, 方可使用。然后, 用0.1%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局部皮肤, 取新鲜芦荟叶片数块, 面积要略大于患处, 将叶片两边小齿切除后, 再将其从上下表皮中间平行剖开, 形成带有叶肉的两个薄片, 贴于患处, 覆盖纱布固定, 同时避免继续受压。

2病例介绍

2.1 例1

女性, 69岁, 因车祸致脊椎外伤性骨折, 下肢瘫痪后臀部腰骶部形成多处褥疮, 溃疡直径大约在3~4cm, 分泌物多, 应用生肌膏、外用赛霉胺粉、湿润烧伤膏、周林频谱仪照射等各种方法都不能奏效。应用芦荟生叶外敷治疗, 收效甚佳。按上述方法, 使用芦荟外敷24h后痛症消失, 3d后溃疡部位逐渐长出新肉, 10d后小面积的褥疮愈合, 15d后大面积 (3cm以上) 疮口完全愈合, 皮肤无伤痕。

2.2 例2

男性, 26岁, 病人因油烫伤脚背, 伤处红肿、疼痛, 并出现水泡, 用生理盐水冲洗后, 按上述方法, 取新鲜芦荟外敷, 每日数次。治疗3d后水泡干瘪, 红肿、疼痛消失而愈, 且无疤痕遗留。

3讨论

皮肤损伤可由外伤、营养不良、局部组织受压或过敏等原因造成, 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发生局部皮肤颜色改变, 病人疼痛难忍, 再生能力差, 难以愈合。据文献报道, 芦荟所含天然植物药成分芦荟素具有药理活性, 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有很强的消肿、散节、消炎、收敛、抗过敏、止痒、止痛、消炎作用。患处敷贴芦荟后局部灼热症状立即消失, 其瘙痒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 芦荟叶中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是天然保湿因子, 经局部吸收很快进入创面, 可产生良好的护肤、杀菌作用。芦荟外敷能很快地控制创面的扩散, 促使皮肤外渗液在短期内吸收。具有较强的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 常使各种因素所致的硬性皮损在短期内消散;而传统的局部涂抹甲紫、碘伏法, 其疗效远不及芦荟的效果。芦荟的治疗作用广, 使用简便, 费用低廉, 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治疗皮肤损伤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39-01

“保元汤”是《博爱心鉴》的经典名方,原方用以治疗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及其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灌浆者。笔者经加减用以治疗陈旧性皮肤损伤,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兹举典型案例,以供参考。

1方药组成

1.1保元汤组成

黄芪30g,当归15g,红人参10g或者党参20g,橘皮5g,大枣30g,龙眼肉30g。加仔鸡一只(1kg)或猪肉(0.5kg),加清水1250mL。用砂锅微火慢煎,待仔鸡炖好时加简单的调味品待2d分6次服。

1.2复方黄柏液组成

黄柏30g,苦参30g,食盐8g,清水1 000mL。先用清水煎黄柏、苦参至水煮沸15rain,再加食盐搅匀过虑后装瓶密封备用。

2治疗方法

患处伤口周围消毒,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棉签轻轻清洁好伤口,再用药液把消毒纱布浸透,敷贴在创面上加压包扎,根据情况2~4d换药1次。

在临床治疗病例十几例其效果较好。现介绍一典型病例。

陈某,男62岁。2009年12月25日初诊,因两年前被倒下的墙壁打伤右小腿致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在经支架治疗半年后,骨痂愈合尚可,但是小腿外侧大片皮肤极其浅层部分肌肉组织坏死,患者又伴有轻度的下肢静脉曲张,经多方治疗无效,4个月前来我院门诊外科治疗。

查体见右小腿中段中度肿胀,伤口周围大片皮肤糜烂流黄水,皮肤和伤口灰暗。伤口上下长11cm,宽5cm,边缘结痂,在灰暗的伤口里有少量的渗出,苦不堪言。

建议作皮肤移植术,患者现经济困难,作皮肤移植术当前患者的伤口条件还不成熟,有可能要承担植皮后皮肤坏死的风险,而且根据手术要求,应先做静脉曲张手术,患者要求先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的要求采用内服保元汤加减。外敷复方黄柏液治疗,6d后患者下肢肿胀消退,伤口周围的渗出得以控制,皮肤伤口的色泽好转。

继续用此方法治疗,局部弹力加压包扎伤口。使伤口周围隆起的皮肤与新生肉芽上的表皮细胞相衔接,4d换药1次,以免过多的换药损伤表皮细胞。经过两个月后,患者伤口痊愈,周围皮肤红润。

3讨论

治疗皮肤损伤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6年7月—2009年6月在我院放疗科住院的鼻咽癌病人160例。纳入标准:放疗部位皮肤完整、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对芦荟过敏病人。其中男72例, 女88例;年龄20岁~68岁, 平均54.2岁。将160例随机分为两组, 均接受常规放疗, 总剂量7 000 cGY~7 500 cGY, 两组病人在病情、年龄、放疗剂量、放疗野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实验组于每天放疗前予放疗野涂抹芦荟胶 (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 厚度适当, 易于吸收即可, 待干后接受放疗。从放疗第1天开始直至疗程结束 (6周~8周) 。对照组按常规皮肤护理, 放疗疗程同观察组。

1.2.2 评价方法

两组病人放疗疗程结束后评价皮肤情况。皮肤急性损伤根据RTOG分级标准[2]:1级为滤泡样暗红斑或脱毛, 干性皮炎, 出汗减少;2级为触痛性红斑或鲜色红斑, 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3级为皮肤皱褶处融合性湿性脱皮, 凹陷性水肿;4级为溃疡, 出血, 坏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皮肤损伤28例, 发生率35.0%, 对照组65例, 发生率81.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2, P<0.01) 。见表1。

2.2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程度比较

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芦荟是百合科肉质草本植物, 品种多达300种以上, 目前使用的药用品种多为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斑纹芦荟[3]。研究表明, 芦荟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如蒽醌类、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草酸钙、纤维素等, 具有泻下、消炎、抑菌、治创伤、美容等多种功能[4]。芦荟中所含多糖酚、微量元素、黏液素、纤维素等可起到防止衰老和营养滋润作用;芦荟素酊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 涂于局部可防治感染;此外, 芦荟还能抑制缓激肽, 减轻和消除疼痛[4,5]。表1显示, 实验组发生皮肤损伤28例, 发生率35.0%, 对照组65例, 发生率81.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2, P<0.01) 。实验组1级皮肤损伤21例, 对照组23例;实验组2级皮肤损伤7例, 对照组2级皮肤损伤28例;实验组3级皮肤损伤0例, 对照组3级皮肤损伤14例, 说明实验组使用芦荟胶能有效地保护鼻咽癌照射野皮肤, 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当出现皮肤损伤后, 芦荟胶局部用药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 两组病人均没有发生4级皮肤损伤。芦荟胶由新鲜芦荟叶制备而成, 保留了原汁的活性成分, 外观清晰透明, 使用简便易行。

摘要:[目的]探讨芦荟胶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鼻咽癌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实验组每天放疗前于放疗部位皮肤先涂芦荟胶再接受放疗;对照组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后直接接受放疗。[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胶可有效减轻放射性治疗对局部皮肤的损伤。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芦荟胶,皮肤损伤

参考文献

[1]谭榜宪, 张有望, 胡超苏, 等.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中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8, 7 (1) :41.

[2]申文江, 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256-26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29-130.

[4]朱伟玲, 姜美莲.芦荟胶治疗新生儿血管瘤表面溃疡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9) :32-33.

美丽被毛的消失 警惕猫咪皮肤损伤 第4篇

猫咪的皮肤怎么了?

很多猫咪都遭受过皮肤病或外寄生虫的侵害,有时还会产生糟糕的后遗症。

不长被毛

不少猫咪患过皮肤病或皮肤损伤之后,即便伤口已经愈合,皮肤也失去了以前的健康。有些猫咪受损处的皮肤不再长毛,有些则被毛生长缓慢,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密了。

皮肤异常

还有些猫咪皮肤损伤之后,恢复很缓慢,甚至会出现皮肤病反复发作的情况,即便阶段性愈合,皮肤也经常出现大量皮屑或者出油情况严重,和健康的时候相比皮肤状态差了很多。

也许有人会纳闷,同样是皮肤病或皮肤受损,为什么有些猫咪痊愈之后就能恢复如初,有些猫咪则不长被毛了呢?其实这与皮肤的受损情况关系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

猫咪的皮肤构造比较复杂。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并且里面还分布着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皮下神经和血管。当皮肤损伤只在表皮层,之后也许会慢慢恢复,不会有后遗症。但如若伤害到表皮细胞或毛囊遭到破坏,又或者进一步伤害到真皮层,就很可能导致猫咪该处皮肤呈现“寸草不生”的局面。

还有一种情况,猫咪患皮肤病后,在反复用药治疗过程中,会对皮肤有些刺激。有时用药不慎,还会严重损害皮肤健康。所以即便皮肤病好了,皮肤比起以前也变差了很多。

爱宠屋健康提示

并非只有大面积的皮肤损伤才会导致痊愈后不长毛。有时可能只是蚊虫叮咬,或很小面积的皮肤病,也会导致这些恶劣后果。关键还要看皮肤的损伤程度,而非面积。

这些皮肤问题要小心

有一些疾病特别容易伤害猫咪的皮肤,主人尽量小心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

跳蚤叮咬

寄生虫类的皮肤病,以跳蚤叮咬造成的皮炎最为常见,猫咪一旦感染,不仅被叮咬处的皮肤受损,还会因为全身瘙痒疯狂地乱挠一通,导致皮肤状况进一步恶化。

真菌性皮炎

真菌性皮肤病(或称癣菌)是猫咪最常见的皮肤病,真菌皮炎由真菌(小孢子菌属或毛癣菌属)引起,其症状为中心无毛的小圆块,并渗出液体,或外缘形成硬痂,或者整块皮肤呈鳞状,容易碎成粉末。不少猫咪患病之后,即便痊愈,皮肤也留下了不长毛的小圆块。

疥癣虫病

这种微生物会寄生于真皮内,传染力特别强,会引起慢性炎症、脱毛和产生刺激。一开始特别容易出现在耳朵后面、头部和身体关节处,慢慢向全身扩散。疥癣虫病还常因猫咪搔痒而继发细菌感染致化浓、恶臭等情形。

毛囊虫病

健康的猫咪皮肤上也会有毛囊虫,但只有当体弱或免疫不全时,该虫即大量繁殖,侵占毛囊,而形成秃毛。如病情恶化,则延及全身,成为顽固的皮肤炎,发出恶臭气味。

营养问题

猫猫由于某类营养缺乏也会引发皮肤病,比如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皮肤病。当必需的脂肪酸缺乏时,会使猫咪皮肤伤口难以愈合,还会使皮屑增多,皮肤形成脓皮症、脱毛、水肿,外耳道、趾间出现湿性皮肤炎。当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时,易引起黄色脂肪症。

除了上述情况,有时意外烫伤、美容剃伤甚至打疫苗不当也会导致皮肤受损,留下后遗症。

专业医生支招,

别给皮肤留下遗憾

想要避免这些疾病给皮肤带来的恶性损伤吗?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预防篇?日常呵护不能少

平时要注意维护猫咪的皮肤清洁以及按时驱虫,用优质的浴液,维护猫咪皮肤正常的酸碱度。还要注意给猫咪补充营养,特别多补充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脂肪酸。人也可能会染上真菌皮炎和某些疥癣虫病,所以务必小心与猫咪之间互相传染,一旦家里有某只猫得了皮肤病,要马上与其他猫咪隔离。

治疗篇?正确的治疗很重药

一旦猫咪患了皮肤病,千万要找一家靠谱的医院进行治疗。否则一旦诊断或用药不当,很可能造成猫咪皮肤状态进一步恶化。也不能自己在家乱用药,特别是一些网上盛传的可治疗猫咪皮肤病的人用药,很多都会给猫咪皮肤带来恶果。

最新技术?皮肤再生修复术

宠物医疗水平发展多迅速?目前已经有医院可以做到帮助猫咪进行皮肤再生的修复。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特殊的药物,在治疗皮肤损伤的同时,还可以修复表皮细胞,进行皮肤再生,让猫咪受损的皮肤得到恢复,重新长出被毛。无论你的猫咪是在皮肤病患病中,还是有以前的旧创伤,都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得以修复皮肤。

1. 爱宠屋的医生初步观察患皮肤病小猫的恢复情况。

2. 用高精度仪器进一步观察猫咪皮肤的受损情况。

3. 特殊的药物温和不刺激,不仅能治疗皮肤病,还能帮助皮肤再生。

4. 小猫耳道里有细菌感染,也要好好用药。

爱宠屋健康提示

治疗皮肤损伤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80例,入选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符合II度和III度的过敏性皮肤损伤;年龄18~4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39岁,平均(31.52±4.52)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2.18±0.05)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每日1次,每次2粒;非那雄胺片(10mg/片),每日1次,每日1片。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涂敷抗生素软膏并湿敷生理盐水纱布,冰敷30min后涂敷上皮生长因子修复因子和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隔3~4h涂抹一次,直至创面愈合。两组均治疗4周。炎性损害患者外用红霉素眼膏,早晚各1次,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

1.3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5]。

1.3.2 评分标准

按照过敏性皮肤损伤评分标准(ESI)评分,对过敏性皮肤损伤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左右两侧分别评分,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采用t检验,ESI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月经紊乱2例,头痛1例。治疗组出现皮肤干燥1例,瘙痒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ESI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高,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也愈发受重视。患者出现上下眼皮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全身都出现大块的风团,主要原因是春天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由于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等致敏物质较多,一些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接触了花粉、食品或污染的空气后,很容易患上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将病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质化、过敏性皮肤损伤棒状杆菌繁殖扩散、炎症反应等[6]。每个人的抗病能力是不一样的,皮肤过敏反映每个人对外界的适应程度。皮肤过敏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环境做出的一种过激反应。因此,皮肤过敏的治疗首先需要改变外界环境,然后再对内部进行治疗[7]。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抗组胺药物暂时缓解了过敏症状,但是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患者免疫能力仍旧低下,大量自由基的氧化破坏作用仍旧存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治好,病情还会反复发作。激素对过敏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能常用,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暂时控制病情。长期使用激素还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运用机体抗药性的原理,使机体对某种过敏原逐渐适应,那么这种过敏原就不会再导致机体过敏。通常需先确认是何种过敏原导致机体过敏,然后将这种过敏原的抗原制剂植入体内,先小剂量、短时间,随后剂量逐渐增加,时间逐渐拉长,使机体对该抗原逐渐产生适应性,直到对该抗原完全适应[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缓解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为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改善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外用治疗,激素

参考文献

[1]贺晨霞.维胺酯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5):460-462.

[2]张洁尘,陈祥生,冯素英,等.2469女性皮肤老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94-98.

[3]周华.寻常痤疮和免疫[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0(1):14-17.

[4]王娟琴.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2007,23(10):65-68.

[5]HANTASH B M,BEDI VP,CHAN KF,et al.Ex vivo his-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device[J].Lasers Surg Med,2007,39(2):87-95.

[6]ATTIA N,TAMBORLANE W,HEPTULLA TT,et al.Themetabol ic syndrom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gulationin adolescent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83(2):1467-1471.

[7]BEYLOT C.Ablative and fractional lasers[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8,135(3):189-194.

治疗皮肤损伤 第6篇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皮肤损伤病人80例, 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明显, 脓肿未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23岁±12岁;感染25例 (皮脂囊肿继发感染10例, 神经性皮炎感染5例, 甲周炎5例, 疖肿5例) 和激光手术后15例 (寻常疣8例, 腋臭7例) 。对照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3岁±10岁;感染25例 (压疮10例, 糖尿病溃疡5例, 静脉溃疡5例, 软组织炎5例) , 手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8例, 大面积带状疱疹皮肤损伤7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皮肤损伤创面。采用上海市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MDC-1000-3IB型半导体激光进行皮肤损伤处照射。激光治疗前准备: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一定要先去除坏死组织, 否则影响激光的吸收而降低疗效, 然后采用特大光斑复合探头直接照射病灶。若皮肤面积大, 可分多点照射。治疗探头距皮肤/黏膜0.5 cm~1.0 cm, 功率400 MW~500 MW, 每点8 min~10 min, 每天1次或2次, 10 d为1个疗程。两组在用药治疗方面的时间完全相同。两组经过10 d~15 d的治疗后, 对照组30例病人来门诊复诊, 10例病人是通过电话了解其创面的愈合情况。观察组40例病人均来门诊复诊, 观察其创面的愈合情况。

1.2.2 疗效评定

痊愈:局部红肿消失, 创面新鲜, 迅速愈合, 疼痛消失, 无明显不适;显效:局部红肿消退, 疼痛明显缓解, 炎症消退, 脓肿破溃, 脓液排出;好转:局部红肿稍消退, 疼痛减轻, 脓肿破溃, 脓液未排除;无效:局部红肿无消退, 疼痛明显, 脓肿未溃[1]。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皮肤损伤创面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病人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病人治愈时间为4 d~23 d (8.45 d±4.12 d) , 对照组为9 d~30 d (12.23 d±4.98 d)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0,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病人采用曼迪生半导体激光治疗, 具有生物刺激效应, 可促进细胞再生、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减轻水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主导波长为810 nm, 属近红外光谱。而激光辐射对皮肤脂肪和肌肉组织及骨组织具有最大穿透能力的波长就处于红外光谱中;其次, 激光辐射能产生明确的镇痛、修复及抗感染作用, 其对人体组织有很强的穿透力, 故对深部组织具有很好的疗效。激光采用的另一半波长为650 nm, 为可见的红外光谱, 对浅层组织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半导体激光复合波长的总体效应呈现出由浅入深的治疗作用。激光直接照射皮损处, 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成长, 并使细胞内核糖核酸及糖原的含量增多, 成纤维细胞增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2]。由于激光直接照射皮损处的光子被皮肤组织吸收后, 不同层次的人体组织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受伤皮肤的细胞比那些正常皮肤的细胞更敏感[3]。所以光子结合受伤皮肤的细胞, 一旦细胞吸收了光子, 就产生一系列的光生物刺激和光生物调节作用, 减少了其他毒性物质的堆积,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病人治愈率, 减少病人痛苦。

半导体激光的镇痛效应是通过多种途径相互联系来实现的, 生物组织受半导体激光照射后, 组织内镇痛物质 (吗啡样物质) 释放, 局部5-羟色胺含量降低, 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亦降低, 从而产生理想的镇痛作用。此外, 对大面积带状疱疹有促进皮肤损伤创面干燥、减轻疼痛的作用, 还可同时预防和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

采用不使局部温度升高的弱激光, 直接照射创面, 及穴位照射, 促进创面愈合, 已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具有较大输出功率和650/830 nm波长的曼迪森半导体, 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 更具有良好的疗效。皮肤损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或脓肿、疼痛明显, 临床治疗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使疼痛缓解为治疗原则。常规治疗过程往往很长, 愈合慢, 病人痛苦, 护士工作量大[4]。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65.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人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经激光照射后, 皮肤损伤病人普遍伤口愈合快、脱痂早、炎症反应轻、分泌物少、愈合后瘢痕小。半导体激光治疗皮肤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无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皮肤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80例皮肤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皮肤损伤创面。比较两组病人皮肤损伤创面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65.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人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皮肤损伤创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激光,皮肤损伤,创面

参考文献

[1]杨淑兰, 顾琰, 刘凡光.低功率激光照射治疗炎症性疾病[J].激光生物学报, 2004, 9 (2) :103.

[2]肖晋, 李军.半导体激光治疗痛点43例[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 :76.

[3]金少德, 孙青燕.半导体激光治疗静脉炎40例[J].现代康复, 2005 (2) :149.

治疗皮肤损伤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10年内收集的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男性患者57例, 女性患者23例, 最大年龄为60岁, 最小年龄为12岁, 平均年龄为43岁。

1.2 致伤因素分析

X线引起皮肤损伤者36例, 占总数的45%;ß射线29例, 占总数的36%;放射性元素60钴7例, 约占总数的8.7%;加速器2例, 占总数的2.5%;加速器合用60钴2例, 镭合用60钴1例, 32P合用X线1例, 60钴合用X线1例, 加速器合用X线1例。

1.3 致伤原因

经过我们临床实践证明, 因加速器、60钴或X线机引起的意外事故者38例, 在X线机下整复骨折者3例, 取异物者2例, 由于使用X线机时忽视防护致伤者2例, 患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致伤者35例。由此可见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照射均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

1.4 统计学分析

针对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 并对这些患者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分析研究, 临床上采用t检验和χ2查验并进行分析, 最后的检验结果表明 (P>0.05) ,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剂量分析

本组病例局部皮肤所受到剂量除2例在1000r以下外, 其余均在1000r以上, 最高剂量达20000r, 有21例剂量不详。

2.2 损伤部位

临床上表现本组病例部位有手、颈、胸腹、背、臀及会阴等部位。其中31例手部损伤。

2.3 损伤深度、面积及治疗方法

损伤部位各不相同, 损伤深度表现为Ⅱ度患者11例, Ⅲ度患者22例, Ⅳ度患者47例, 其中最小面积为4.4cm×4cm, 最大面积则达到体表面积的9%损伤。

2.4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的治疗, 包括全身治疗及局部创面的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清创游离植皮或病灶切除皮瓣转移。从治疗效果观察, 创面愈合率手术治疗者高于非手术治疗者。手术治疗41例均愈合而非手术治疗39例仅愈合29例, 其中10例常有反复破溃。

3 讨论

3.1 患者致伤原因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电离辐射作用局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放射性皮肤损伤由于照射的剂量和时间的不同, 可分为一次或短时间多次大剂量照射所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较长时间内多次较小剂量照射所致的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两种。损伤的深度取决于剂量大小、强度、射线性质、照射部位、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个体对射线反应的差异以及对照射性皮肤的保护和正确的处置等多种因素。 (1) 剂量: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深度与射线的剂量关系密切, 一般照射剂量愈大损伤愈严重。但是临床病例中因素复杂, 故对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剂量测定, 除放射治疗的患者有正确的剂量外, 要准确判断较困难。我们的体会是照射剂量愈大, 照射野出现的损伤反应则越早越深。本组多数是局部受到3000r以上剂量致伤的病例。 (2) 射线的性质:由于放射源本身性质的不同, 可以形成不同的皮肤损害及临床过程。ß射线和浅层X线的能量低, 穿透力弱, 大部分被皮肤吸收, 出现损伤的时间早, 但一般损伤仅达皮肤表层。深层X线和丙种射线的能量高, 穿透力强, 皮肤吸收量也较小, 其最大剂量在皮肤深层。深层X线和丙种射线的能量高, 穿透力也强, 皮肤吸收量也较小, 如60钴的最大剂量在皮下0.5cm, 因此这些射线的损伤较深且不容易愈合[1,2,3]。

3.2 患者临床特点讨论

(1) 损伤呈退行性变化进行性加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不同, 分为毛囊角化性丘疹与脱毛、红斑、水泡、溃疡四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当时并无不适的感觉, 病程的进展分为反应期 (早期) 、假愈合期、基本反应期及恢复期 (硬结溃疡期) 。反应期一般在放射性治疗开始不久出现, 并且症状多不明显, 很快进入假愈合期, 往往不被重视, 故此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放射性损伤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神经、血管及骨质等组织, 根据损伤的深度不同, 均可呈现出退行性变化, 这种变化常常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在临床上症状出现迟早不一, 神经和骨骼病变出现的时间短者为半年, 长者可达三年以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晚期局部组织萎缩, 纤维化, 硬结变,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色素退变与色素沉着交替, 似大理石样变。局部小血管内皮细胞混浊肿胀、变性、内膜增厚、管腔变狭窄, 甚至于闭塞、循环、神经营养障碍出现肢体麻痹。但在极大剂量作用下可以直接损害神经与骨质, 骨组织可出现疏松或坏死。 (2) 难以忍受的疼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改变, 主要是皮肤上皮细胞的退化及坏死, 皮内及皮下血管内膜增厚, 进而硬化闭塞, 血栓形成。局部缺氧、缺血、营养障碍形成硬结性水肿、破溃, 神经纤维外露, 炎性分泌物刺激经久不愈, 患者常常有难以忍受的疼痛, 而这种疼痛往往在手术或者创面愈合后自行消失。 (3) 放射性复合伤。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伴有全身照射。本组病例是因事故引起损伤患者多见。除局部损伤以外出现造血系统等不同程度症状, 给诊断和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4) 癌变。在本组80例患者中有3例局部发生癌变, 占据总数的3.75%, 电离辐射也是导致癌症发病的因素之一。其原因是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后的远期损伤效应。局部受到射线损伤后组织细胞发生退变, 皮脂腺及汗腺崩溃, 皮肤附件遭到严重破坏, 上皮营养障碍造成创面愈合缓慢或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这种溃疡常有感染, 不形成肉芽组织。深部组织发生干性坏死甚至于癌变, 不但有皮肤发生鳞片状细胞癌的可能性, 而且还可以出现纤维肉瘤, 导致最后患者未死于原发性癌肿而死于放射性损伤后癌变或者肉瘤等。

3.3 患者治疗方法讨论

(1) 早期处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 应安静, 避免精神上的刺激, 加强营养, 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有的患者还内服补气养阴, 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根据病情, 适当地全身应用抗菌素防治感染及加强护理等措施。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硬的衣物摩擦或搔抓。损伤四肢的患者, 则应抬高患肢, 并且用奴夫卡因套式封闭。在刺痒、痛、红肿、热症状明显时, 可以用苯海拉明霜、10%樟脑软膏涂擦或者冰片、薄荷淀粉涂撒。禁用对局部有刺激性或者腐蚀性的药物, 否则容易加重患者损伤。 (2) 创面处理。皮肤创面, 对药物和外界的各种刺激敏感性高, 所以应选用刺激性小, 具有抗感染而又能促进组织生长的药物。 (3) 手术治疗。面积小而浅的皮肤创面, 在发病早期经过中药用药可以治愈。面积较大而深而在功能部位的创面, 经过换药可能勉强愈合。但由于新生上皮菲薄呈现出萎缩状, 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敏感, 抵抗力低, 容易反复破溃, 经久不愈。我们的体会是通过手术治疗为宜,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改善局部血运, 消除疼痛, 控制感染, 且有利于消灭创面, 减少瘢痕, 恢复功能, 减少癌变。 (4) 手术时机。对于这一点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 有的专家认为手术不容易成功。通过临床实践我们的体会是:手术宜早施行,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在反应期就可以进行手术。慢性放射性的溃疡感染基本控制后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放射性的皮肤损伤后, 局部形成硬结, 萎缩或者瘢痕虽然没有破溃, 但局部有麻木感觉时就考虑到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减轻损害的继续发展, 手术方法可以根据创面具体情况, 用清创自体皮片或皮瓣转移修复来对创面进行修复。

3.4 患者放射性复合伤治疗分析

本组病例部分为放射源所导致的皮肤损伤, 这些病例中往往除有局部皮肤损伤外, 还伴有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 因此造成了临床临床表现的复杂和治疗上的困难。对伴有全身急性放射病的放射性复合伤, 不仅需要治疗患者局部的放射性皮肤损伤, 还要积极进行全身性治疗。包括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调节微循环, 积极防治出血, 抗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局部创面应当在极期出现前消灭, 对创面较深或者面积较大者则应当用自体片进行覆盖, 等待全身进入恢复期时再根据患者病情施行修复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对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治疗分析研究, 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理, 为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放射性物质在各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也日益增多。对此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我院近10年内的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中, X线引起皮肤损伤者36例, 占45%;射线29例占36%;60钴7例约占8.7%;加速器2例占2.5%;加速器合用60钴2例, 镭合用60钴1例, 32P合用X线1例, 60钴合用X线1例, 加速器合用X线1例。损伤部位各不相同, 损伤深度表现为Ⅱ度患者11例, Ⅲ度患者22例, Ⅳ度患者47例, 其中最小面积为4.4×4厘米, 最大面积则达到体表面积的9%损伤。结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由于照射的剂量和时间的不同, 可分为一次或短时间多次大剂量照射所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较长时间内多次较小剂量照射所致的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两种。本组病例部分为放射源所导致的皮肤损伤, 这些病例中往往除有局部皮肤损伤外, 还伴有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 因此造成了临床临床表现的复杂和治疗上的困难。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损伤,皮肤伤害,放射性,皮肤伤

参考文献

[1]粱宏立, 赵风玲, 傅宝华, 等.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4, 20 (8) :19-20.

[2]游永淮.84例职业性慢性放射皮肤损伤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 (1) :55.

治疗皮肤损伤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样本案例进行治疗症状观察并分为三组: (1) 传统方法治疗组; (2) 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3) 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每一组中有十七名患者接受治疗, 进行对疗效对比分析研究。根据对选择的51例患者的情况的调查研究, 患者的年龄都集中在24~57岁之间, 全部为女性患者, 皮肤损伤情况都较为严重,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个体性差异, 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具有着数理学统计研究价值。

1.2方法本案例进行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症状观察并分为三组: (1) 传统方法治疗组; (2) 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3) 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并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如下临床治疗方法: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和皮肤的干裂等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进行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的过程中, 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就是进行对于辅助的药膏进行辅助的治疗工作。通过采用上述三个观察组不同的治疗过程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治疗方式的采用:首先, 对于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医师应明确的告诉患者所接受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方案, 保证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能够接收到有效的治疗, 在过程中乳腺癌患者必须谨遵医嘱, 定期接受相关治疗工作。并在患者接受放疗之前, 接受20g的蜂胶膏涂抹患者伤患部位, 并对患者的伤患部位进行全面涂抹, 并在涂抹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次, 对于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在进行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要保证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所接受的京万红软膏辅助治疗过程是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的。以第一次放疗开始之后京万红软膏辅助治疗为研究根据,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每次放疗结束后都辅助抹京万红软膏, 并严格的按照时间来进行接受放射治疗, 务必保证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可以根据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治疗, 保证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最后, 对于采用传统的治疗组, 则是传统的西医护理方式, 进行对患者的护理治疗。根据三个不同实验组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情况, 分别采用 (1) 单用传统治疗方案; (2) 采用蜂胶膏辅助传统治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3) 采用京万红软膏辅助传统治疗方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并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查研究, 保证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身体状态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控, 保证治疗效果的达到。

2结果

从治疗结果来进行分析, 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较传统方式和蜂胶膏的效果高, 所进行的数据统计也符合数理统计的检验结果, 所得到的结果是显著可信的。见表1。

3讨论

首先, 对于采用传统方式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来说, 接受完毕治疗之后,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皮肤异常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还有4例患者的皮肤损伤等级居高不下;其次, 对于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来说, 接受完毕治疗之后, 可以发现, 患者的皮肤损伤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大部分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皮肤损伤等级得到了控制;最后, 对于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来说, 接受完毕治疗之后, 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的损伤等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 根据相关数理统计知识的应用, 可以发现, 该研究得到的结论也是具备有统计学意义的。

根据结果中列出的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效果最佳的结论, 针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疾病患者相关的发病临床症状, 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在患者接受放疗的过程中进行对患者皮肤情况的控制。在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首先注意的应该是要消除或者避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各种症状, 并根据京万红软膏的特性进行优化设计[7,8]。其次, 由于京万红软膏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 所进行的涂抹时间对于取得的功效有一定的程度影响, 针对这样的情况, 为了保证及时的进行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 医师要在放疗的间隙时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插入。最后, 针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治疗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医师要提醒患者注意后续的保养工作[9,10], 并通过这些综合性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治疗措施, 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康复的速度。

综上所述, 根据以上的探究和讨论, 我们得出, (1) 传统方法治疗组; (2) 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3) 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之中, 第三组有着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 同时还要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抑制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病情的措施, 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疾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 采取综合的规范措施进行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疾病治疗, 进而降低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疾病患者的恶化概率, 提高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疾病患病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针对具体情况分析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提升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案例进行治疗症状观察并分为三组, (1) 传统方法治疗组; (2) 采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 (3) 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组。经过一段时间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观察三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结果 以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最佳。结论 通过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三种不同方法的临床分析, 以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为最佳, 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京万红软膏,乳腺癌,结论,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晓虹, 杨小玉, 于保东, 等.郁海香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 (1) :80-81.

[2]张玲.医用射线防护剂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3) :155-156.

[3]谷小燕, 陈嘉莉, 胡华琼.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20) :50-51.

[4]罗秀玲, 潘琳, 姚彪.云南白药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2010, 34 (8) :739-740.

[5]李学华, 刘瑛, 文梅花, 等.冰片滑石散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 2010, 38 (3) :286-287.

[6]姜丽.京万红联合贝复济治疗鼻咽癌放疗皮肤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6) :130.

[7]袁香坤, 孙云川, 史福敏, 等.放射性皮肤损伤中西医临床治疗现状[J].四川中医, 2014, 32 (2) :187-189.

[8]吴晨光, 范雯, 林肃娟.银锌霜治疗婴幼儿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5) :62.

[9]杨学岩, 关丽丽.京万红软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 (3) :373-375.

治疗皮肤损伤 第9篇

电磁辐射及其分类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它被认为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危及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广义的电磁辐射包括①电离辐射R射线、X射线等;②非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而非电离辐射常被人们俗称为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要素可分为物质流污染和能量流污染两大类。物质流污染物进入环境使大气、水的质量变坏,进入生物圈。能量污染同样会使环境质量变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电磁辐射是种重要的能量流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源常见的分为如下几种:①高空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源:如广播、电视、通信发射设备、雷达等;②高空低频电磁辐射污染源:如高压输电线路等;③地面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源如高频炉、微波炉、微波理疗机等;④以及地面低频电磁辐射污染源:如电力机车线路等。这些分布日益增多的污染源广泛散布在城乡、山河、海域各地,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以致对生物体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市场分析

调研了部分市面上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化妆品,总结如下:

以防为主,方式单一,效果有限

① 主要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试图阻挡电磁辐射的侵害。

② 电磁辐射的本质是电磁波,很难凭借物理隔离全部阻挡。

对紫外辐射防护、射频辐射、极低频辐射等电器辐射关注少

① 紫外辐射与电器辐射频率不同,传递能量的高低、皮肤损伤途径均有差异。

② 电器辐射几乎无时不在,同样需要进行防护。

忽视皮肤自身防御系统

① 皮肤自身存在防御机制(角质屏障),正常条件下能够抵御外界侵害。

② 现有产品忽视皮肤正常防御功能的恢复,仅靠外源功效成分防御低频辐射,事倍功半。

针对目前市场空白,急需开发既能减轻辐射损伤、又能恢复皮肤正常防御功能的防护化妆品。

产品设计

1 思路

根据电磁辐射对人体损伤机制的系统分析,提出三步解决方案:

① 清:清除ROS,阻止后续损伤;

② 修:通过抑菌杀菌,提高肌肤免疫活性,修复系列皮肤问题;

③ 润:活水—补水—锁水,滋润肌肤,解决辐射带来的失水干燥、粗糙等症状。

经过大量筛选研究,最终甄选天然本草为配方原料,以红景天、忍冬花、波尔多树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延缓肌肤因氧化导致的衰老;以仙人掌、苦参、黄芪提取物修复肌肤屏障,恢复肌肤正常防御能力;以石斛、银耳、麦冬提取物,补充肌肤营养,润泽水漾肌肤,“清—修—润”三维水养。

1.1 产品设计——清

① 波尔多树叶提取物

使用28天,面部红斑明显舒缓

使用28天,面部细菌滋生明显减少,净化面部瑕疵

② 红景天提取物

红景天显示出极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1.2 产品设计——修

仙人掌、苦参

仙人掌、苦参提取物显示出具有较好的止痒、修复肌肤屏障功能。

1.3 产品设计——润

石斛银耳提取物

细胞实验(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中水通道蛋白APQ3的表达)

人体试验(通过50倍放大摄像仪采集受试者基底值、1h、2h皮肤状态)

石斛银耳提取物(林兰润露)有补水润肤功效,且有效改善皮肤干燥、起屑等症状。

2 化妆品配方设计

通过2800种不同植物的提取工艺研究;850次配方反复的调整(安全保障体系、功效体系、抗氧化体系、防腐体系、感官修饰体系的设计研究),1800天的皮肤细胞实验以及120000项不同皮肤类型的皮肤测试,才得到御辐波漾喷雾。

2.1 稳定性评价

2.1.1 材料:御辐波漾喷雾样品。

2.1.2 仪器与试剂(见表1)。

2.1.3 实验方法

将御辐波漾喷雾样品称重50g置于80mL烧杯中,密封完全后置于不同环境中进行实验,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观察,评价。

*耐热耐寒循环实验

将密封样品先置于45℃烘箱(或-15℃的冰箱)中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目测样品外观,若无明显变化,再将样品密封置于-15℃的冰箱(45℃烘箱)中,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目测样品外观,若与实验前无明显变化,视为样品通过一个冷热循环试验,如此反复,直至出现明显的变化或完成七个循环。

*耐热实验

将密封样品先置于45℃烘箱中24h后取出为一个周期,恢复至室温,目测样品外观,若无明显变化,视为样品通过一个耐热周期试验,如此反复,直至出现明显的变化或完成七个周期。

*耐寒实验

将密封样品先置于15℃冰箱中24h后取出为一个周期,恢复至室温,目测样品外观,若无明显变化,视为样品通过一个耐寒周期试验,如此反复,直至出现明显的变化或完成七个周期。

*光照实验

将样品放置在紫外加速耐候实验机中24h,取出观察样品无明显变化,视为通过。

*常温静置实验

将样品放置在25℃恒温培养箱中,静置24h,样品无明显变化,视为通过。视为样品通过常温静置周期试验,如此反复,直至出现明显的变化或完成七个周期。

2.1.4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如表2。

2.2 安全性评价

2.2.1 红细胞溶血实验

材料:御辐波漾喷雾样品。

仪器与试剂(见表3)。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如待测样品具有刺激性,对细胞膜造成损伤,会导致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漏出,发生溶血现象。血红蛋白与缓冲溶液形成混合液,通过离心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和红细胞混合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溶血率和H50值(即使50%红细胞发生溶血的受试物的浓度值)。方法参照文献。

产品对红细胞细胞膜的刺激程度的大小,侧面反映产品的安全性高低。在相同浓度下,产品的溶血率越低表明产品的安全性越高,相反溶血率越高表明产品的刺激性越强。

结果与讨论

将样品用PBS(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成终浓度1.0%的液体,检测样品在体系中浓度为8000ug/mL时的刺激性。实验结果见图1。

分析:样品在体系中添加量为8000ug/mL时,红细胞的溶血率为1.13%,未发生明显的血红细胞溶血现象。说明样品没有使血红细胞发生明显的受损和刺激,即样品没有明显的刺激性。

2.2.2 人体斑贴试验

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测试受试者使用化妆品前后引起人体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试验方法参照文献。

材料:御辐波漾喷雾。

仪器与试剂(见表5)。

试验方法

有效受试者共计30人,具体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随机确定(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纳入、排除标准。

按受试者入选标准选择受试人员,人数为30例。

选用合格斑贴材料,将样品放入斑试器内(样品用量为0.020~0.025g),对照孔为空白(不置任何物质)。将样品和空白(未置任何物品)对照均贴于受试者的前臂曲侧,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地贴敷于皮肤上,持续24h。

去除斑贴器后间隔0.5h,待压痕消失后观察皮肤反应。

斑贴试验后24h和48h分别再观察一次,观察皮肤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见表6。

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结果解释:30例受试者中出现1级皮肤不良反应的人数多于5例,或2级皮肤不良反应的人数多于2例,或出现任何1例3级或3级以上皮肤不良反应时,判定受试物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此次斑贴试验结果,根据2007《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判定御辐波漾喷雾对人体皮肤无不良反应。

2.3 功效性评价

2.3.1 人体保湿评价

人体测试—参照QB/T 4256-2011《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

测试指标:

① 皮肤含水量:MMV值

② 水分经皮肤散失:TEWL值,单位g/hm2结果分析

在测试周期内,受试部位使用御辐波漾喷雾后,样品组水合率均直为正值,说明样品具有补水效果。测试样品的失水率基本为负值且低于空白样品,说明测试样品具有定的锁水效果。

2.3.2 动物实验

磷酸组织胺致痒实验

由表可见,氟轻松软膏组豚鼠致痒阈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御辐波漾喷雾高、中、低剂量均有显著升高致痒阈的作用(P<0.01)。

氟轻松软膏和御辐波漾喷雾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都具有显著的消肿功效。

实验结论

研究主要通过磷酸组织胺致痒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过敏皮肤的修复实验对波漾喷雾进行了止痒、舒缓修复的功效。实验结论如下:

① 波漾喷雾高、中、低三个剂量均可提高磷酸组胺导致的致痒阈,瘙痒反应下降,具有止痒作用。

② 波漾喷雾高、中剂量均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抑制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

结论与展望

根据皮肤辐射损伤机制,并对安全保障体系、功效体系、抗氧化体系、感官修饰体系及防腐体系五大化妆品体系进行设计,通过稳定性、安全性及功效性评价,最终得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御辐波漾喷雾产品。实验结果表明御辐波漾喷雾没有明显的刺激性,且对人体皮肤无不良反应。以氟轻松软膏为阳性对照,通过磷酸组织胺致痒实验得出波漾喷雾高、中、低三个剂量均可提高磷酸组胺导致的致痒阈,瘙痒反应下降,具有止痒作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说明波漾喷雾高、中剂量均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抑制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

治疗皮肤损伤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8年7月我院头颈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出现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60例患者,其中,鼻咽癌35例,喉癌10例,下咽癌9例,扁桃体癌6例。60例患者均接受6MVX直线加速器照射,在皮肤受照剂量达5500~7000 cGy时,放射野区域出现Ⅱ级皮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50岁,皮损面积0.5cm×1.0cm~2.5cm×4.0cm;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6岁,平均48岁,皮损面积0.8 cm×1.1 cm~3.0 cm×3.5cm。两组性别、年龄、放射剂量、皮损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诊断标准

急性放射性皮炎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分级标准评判[1]: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日光照射,禁搔抓,禁贴膏药等。

1.3.1 对照组

采用暴露疗法,皮肤受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后,用复方维生素B12配制液(0.9%生理盐水250ml+维生素B1215mg+庆大霉素16万U)直接均匀涂抹在创面上,3~5次/d。

1.3.2 治疗组

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后,采用氨来帖诺糊剂均匀涂于创面,用量以覆盖创面为准,1次/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SPSS10.0。

2 结果

显效、有效、无效的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后12 h见效,2~3 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光滑、无痂皮,痛痒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有效:治疗后创面逐渐缩小,7~12 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痛痒症状消失,结痂,间断性停止放疗,但尚能完成治疗;无效:治疗15 d以上无明显好转,局部渗出伴脓性分泌物增多,需借助其他手段,不能完成放疗。

注:χ2=10.000,P<0.01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造成的伤害常常影响患者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照射面积、分割方法、射线种类、空气湿度及器官耐受程度等密切相关。放射治疗照射组织产生组织胺类物质,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皮肤毛囊发生层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局部充血、红斑进而糜烂溃疡形成。目前,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反应的药物较多,包括激素类、维生素类、中药类等,其疗效不一。临床常使用维生素B12治疗放射性皮炎,有一定疗效,但愈合时间慢,创面愈合需时2周左右,常使放疗中断而影响放疗疗效,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因此临床需要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氨来帖诺糊剂,(AmlexanOX paste),主要成分为氨来帖诺,为含有大量固体粉末的白色或白色稠厚半固体。其药理作用提示,氨来帖诺具有抗过敏和抗炎活性,可抑制速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氨来帖诺能抑制肥大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炎症介质(组织胺、白三烯)的形成和/或释放。多组临床报道[3,4,5]其治疗口腔溃疡有较好疗效。用于放射性皮炎的具体机理不清,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临床运用确实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附录Ⅱ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8

[2] 黄珊,罗慧,郑莉茗.金因肽治疗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10) :73~74

[3] Burgess JA,van der Ven PF,Martin M,et al.Review of over-the-counter treatments for aphthous ulceration and results from use of a dissolving oral patch containing glycyrrhiza complex heabal extract.J Contemp Dent Pract,2008,Mar 1;9(3) :88~98

[4] Bell J.AmlexanOX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Clin Drug Investig,2005;25(9) :555~66

上一篇:脑出血清除术下一篇:多样趣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