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生活化教学

2024-07-24

中学生物生活化教学(精选12篇)

中学生物生活化教学 第1篇

一、立足“生活”, 让生物问题生活化

学习是学习者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学习主体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需要入手。

例如, 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 我讲了一个案例:在北方一个偏僻的农村院落里, 主人到自家地窖取菜就没有回来, 后来, 家人在地窑中找到他, 身上无任何受伤痕迹, 是谁杀了他?通过讨论, 学生懂得了在黑暗、封闭的地窖里, 储藏的白菜进行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 消耗氧气, 人一旦进入地窖后, 因缺氧而窒息, 很快丧失自救能力, 时间稍长就可能危及生命。所以, 进入地窖前要先打开地窖口, 使空气流通, 增加地窖内的氧气量, 再用点燃的蜡烛检验一下, 如果蜡烛熄灭, 千万不要进入。

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 不仅培养学生爱生物、学生物和用生物的情感, 而且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使他们感觉到学习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生物知识学习可从身边开始。

二、提升“生活”, 让生活问题生物化

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生物化”的过程。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生物内涵, 使学生亲身经历生物化的过程, 学会用生物眼光观察生活,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物信息。

1. 培养学生用生物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有许多信息可以用生物知识去解释和解决, 如果学生有双生物的眼睛, 就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例如, 在教学“绿化, 我们共同的行动”时, 让学生搜集本地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和卫生筷, 引导学生对本地环境的关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启发学生对生活化的生物现象进行本质思考。

学生的经验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有现实的、日常生活的经验, 也有抽象的、生物化的经验。不管哪种经验, 它们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基础, 都能激发学生的生物思考。如针对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过度吃糖引起的说法, 让学生讨论、思考, 辨明其中的真伪, 探求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3. 引导学生欣赏生物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许多自己的生物问题, 教学中我们可以恰当引出这些生物难题, 启发学生用所学的、已知的知识对它们提出合理的猜想, 并进行合理的验证, 解决问题, 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例如学生对如何才能种植出韭黄很感兴趣, 于是我让学生观察校园里树木树梢的颜色, 新发的叶片颜色发黄, 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绿色, 这说明了“叶绿素在光照下才能形成”。所以, 只要抑制韭菜的光合作用, 即用稻草盖在韭菜上, 就能种植出菲黄。

三、应用于“生活”, 让生活和生物融合化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以体会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2篇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地挖掘生活中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还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

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多联系生活,让教学生活化,焕发出学科的无穷魅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联系“生活情境”,诱导、启发、突破难点

生活经验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学习“细胞呼吸”一节,在学习细胞呼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要经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

又如学习“植物激素”一节,在学习调节植物生长的激素的作用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农民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刚采摘的、尚未成熟的果实,可加速果实的成熟,马上就可投入市场以及北方农民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喷洒山楂树,一段时间后只要摇动树枝,便可使树上的山楂立刻脱落下来,大大降低了采摘成本的生产实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的。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生物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平时看到放在阳台上的植物的枝条生长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向光性)台风过后,水稻、植株倒伏后,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怎样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再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参加过长跑的同学都知道,越跑到后面呼吸越急促,且越没有力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发烧时胃口不好,也没有力量,很不舒服?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做血透?为什么阴天喝水后,经常小便,而夏天大量出汗后,小便少且会觉得口渴?

这些贴近生活的普遍现象,其实蕴涵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创设以上这些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巧用比喻,使抽象知识生动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困难是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的教学。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反复讲述,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头昏脑,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几年来,面对这个教学难题,经过潜心研究,试用了比喻法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了“一语道破天机”之神奇功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细胞分化、干细胞、全能性”等一系列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来化抽象为具体,所以教师采用比喻法教学,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若将每个人看成细胞,“细胞分化”则可以比喻为社会分工,未分化的干细胞就是还没有社会分工的人。高中学生,现在还在学校学习,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细胞分化”角度看,应该是干细胞。从“细胞全能性”角度看,学生分化的潜能很大,将来不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告诉他们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看成是“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当某个学生将来考上某个大学某个专业后,可以看成是“专能干细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具体某个单位专门从事某一方面工作后,就意味着完成了“细胞分化”。

再如:在“染色质与染色体”关系的教学中,首先结合板图边讲边画,分别讲述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概念,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这种采用板图来直观教学的方式,学生掌握起来还可以。但是若再来一个比喻法教学,可将“染色质与染色体”比喻为“水与冰,冷时为冰,热时为水”,学生的理解可更进一步。在教学中对“同源染色体”很多学生不理解它普遍存在于体细胞中。对此我做以下比喻:同源染色体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人群中的青年男女(有丝分裂),只有到了特殊的恋爱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才会走到一起。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这一节内容后,问学生如何高效地使用加酶洗衣粉,使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最强?应该用温水来洗,去污能力更强,因为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温水中催化活性最大。

又如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教师提问:应该到哪里早锻炼比较好,树林里还是空旷地?应该到空旷地,因为在夜间植物不仅不能制造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在树林中锻炼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如果家庭养花,晚上、白天分别应该怎么做,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应该白天将植物搬到卧室中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晚上搬到阳台上,因为植物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卧室中氧气含量较高,而晚上若将它放在卧室中,它将和我们一起竞争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家中储存水果可装入塑料袋,并放入冰箱中,可延长保鲜时期,因为水果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由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不出,聚集在水果周围形成了一个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抑制了其呼吸作用,放入冰箱中通过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来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中学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 第3篇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55-01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开展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重视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只有当生物学教学走进了生活,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主动去学习生物学。

1. 教学准备,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素材

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常要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备课时多着笔墨,将教材中的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得心应手。

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老师拿出提前准备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摆放在各小组同学的面前。然后要求同学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这些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最后由各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本组是如何分类的。各个组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以此就引发了大家的思考。通过对这些熟知的生活物品的讨论区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会有更深的理解。

2. 创设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情景

2.1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样得知食物地点的?

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引入的情景:居民家庭在腌制咸菜时,在缸中只放入菜和盐,并没有放入水,可是过一段时间后,缸中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若一次性给作物大量施肥,常常会发生“烧苗”现象,这又是为什么?这样通过例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疑惑的生活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3亲近大自然,体验生物学知识

在笔者任教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利用各种时机,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时,我发动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

3. 学以致用,向日常生活实践广泛延伸生物学知识

3.1运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学生会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要让学生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来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在学习到“生活垃圾分类”中,结合肇庆市已经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肇庆市的街道已经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收垃圾和危险有害垃圾。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应该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3.2用生活中简单易做的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教材有许多探究实验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花的结构,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等。由于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根据实际作出相应的改变。

4. 关注生物学新闻热点,做到与时俱进

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让学生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让生物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基础教育改革编委会.活动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第4篇

一、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课堂教学, 绝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写, 学生埋头听、记, 而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 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 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 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课堂教学生活化, 可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 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关注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事例, 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 笔者先展示了媒体报道的令人心惊的泔水油问题, 然后介绍最近的报道, 我国科学家已找到一种方法, 用一吨泔水油可提炼出一吨的生物柴油, 且每吨成本在1500到2300元, 远低于常规柴油, 预计今年年底可投产。届时, 我们就能够用上这种污染少、性能好、据称“能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

这些源自生活的例子, 都能紧牵着学生的“鼻子”,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引起学生的深思, 可收到极佳的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探究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 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 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 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 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 创设生活情境, 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例如, 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引入以下情景设计:居民在腌制咸菜时, 在缸中只放入菜和盐, 并没有放入水, 可是过一段时间后, 缸中会出现大量的水, 这是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 若一次性给作物大量施肥, 常常会发生“烧苗”现象, 这又是为什么?若长时间磕咸瓜子, 嘴唇常会有干裂的感觉, 这又是怎么产生的?这样通过例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疑惑的生活问题, 利用这些问题创设情境, 有利于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以生活中的事物丰富生物课程资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自然环境不同, 学生情况也不同,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 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 当然, 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 应该能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服务。比如, 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 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 为什么杨树会在冬天凋落全部叶子, 而雪松却没有明显的落叶?在学习体温调节时, 让学生体会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向寒冷的室外时, 身体有哪些变化?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物科学知识, 利用好学校的绿地、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 积极地把生物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地实践。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教师引导学生亲近课文 (文本) , 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联系生活, 感悟生活。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 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如教材中生物学家为生物学所做贡献的过程以及他们的态度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有机渗透, 不留痕迹, 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生物学本来应该是活生生、绚丽多彩的, 要是将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变成一套套呆板的习题演练, 学生见了肯定望而生畏, 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我发现, 布置生物作业时, 应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去认识生活, 体验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布置一些实用生活化的实践作业, 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调查、动手实践、家庭养殖等, 把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互助协作中探索生物知识, 获取生物技能, 享受生物实践活动的乐趣, 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事实证明, 布置这种生活化的作业, 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发展, 学生不再是理论知识的奴隶, 而是运用知识的主人, 他们充分体验到知识带来的乐趣。这种生物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作业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又使学生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 让他们有成为学习主人的成就感。做着这样的作业题, 学生先前的畏惧、戒备心理会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积极思维、踊跃动手的心态, 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动力。

五、让生物知识走向生活实践

教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 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养好家里的花卉、金鱼”“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人体健康与疾病”等等。但学生很少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 当学生学习了生物知识后, 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 让他们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 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第5篇

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让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直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人教版的教材问题探讨很多就来源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关作业,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

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了他们的生物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完成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探寻生物奥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在生活实例中唤醒生物知识

高中学生虽然不像初中学生那样稚气未脱,活泼好动,但他们仍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困惑,使他们同样对生物知识充满了渴望。如:天空和大海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向日葵真的向着太阳吗?亲子鉴定怎么做的?有克隆人吗?感冒会传染,乙肝会遗传吗?“爱滋村”可以去吗?„„教师只要善于抓住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新鲜点,总能引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热情。

2.在生活经验中提炼生物知识

学生在学习生物前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科学知识一致的经验,只要把 这些生活经验稍加提炼就可以形成知识。如在生活中学生常用温水浸泡衣服半天再洗涤,这并非懒抑或忙得没有时间洗,而在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中运用了生物学中———酶的知识:用温水浸泡是利用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浸泡半天是让酶能与污渍充分作用,这样洗涤效果较佳。再如要想柿子快速成熟,拿一个熟透了的香蕉或苹果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因为有植物激素乙烯产生。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知识,比起单纯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更易记住。

3.在生活观察中发现生物知识

生物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可使学生发现生物问题,直接获得生物知识。通过对比正常人与甲亢患者,我们会发现他们生理上的差异:如体温、心跳、食量、体重等,从而得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胖人与瘦人之间的对照可以得出脂肪的生理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

4.在生活体验中感知生物知识

春天叶片是绿色的,怎么一到秋天就成了黄色呢?教师在讲解生物概念的同时,更要设计学生生活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分别选取春天的叶片和秋天的叶片),用圆形滤纸片效果会很明显。同样学生会很喜欢尝试做新鲜的事情,你的血型是A,B,AB还是O?亲自去实验室做一下就知道结果了。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不仅让学生感知了生物知识,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情趣。

5.在生产生活中验证生物知识

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生物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在生活中检验,才更加容易真正吸收。如:在讲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时,联系农民进行棉花摘心打顶、喷施除草剂等劳动进行验证,另外,在我校的校本教材中也介绍到如皋是花木盆景之都,在园艺上也运用到该特点。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检验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

6.在生活小制作,生活小发明,生活器具小改进中增强生物成就感

学以致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例如:在野外郊游时让学生“无心插柳”,看能否“成荫”;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小动物的生活;在学校里引导学生怎样做到节能环保;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利用课堂知识动动手动动脑,如尝试制作腐乳,泡菜这些简单的农家小菜,春节发面做馒头也行,抑或制作一个生态缸可供观赏,更重要的是还可研究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发明创作铺平了道路,既提高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成就感。

浅析生物“生活化”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学习兴趣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认识不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能认真听讲,有的在课堂上做其他科作业,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如高考导向,重视语数外,轻小六门;各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不同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这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学理论枯燥,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样的课堂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教育家陶行知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教育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更离不开生物。如果能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给“生活化”,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身临其境”方能悟性更深,学得更好。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利用教材中“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生活化”元素带进课堂,把生活经历搬进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冬天的红草莓,转基因大豆的操作过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把这些生活问题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使学生觉得亲切,印象深刻,更易接受。例如在学习《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时,把问题生活化:民以食为天,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不吃早餐的同学课堂上注意力为什么会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又如在讲体温调节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天热了就会出汗?天冷了会打颤?发热时散热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样通过列举出学生非常熟悉而又不解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巧用生活经验,突破重难点

高中生物课本上,有些生物学名词,生物学过程难于理解或容易混淆的,学生又理解不了。我们在讲解时,若是生搬硬套书上概念,学生不理解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爱听,甚至不听。这时候如果能够融入生活元素,结合生活经验,不仅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区别相似概念和相异概念。例如在讲解“脱分化”时,把它对细胞的作用就好比“返老还童”,这样一说,学生就会明白,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脱分化就会回到未分化的状态。又如在区别葡萄糖,糖原和脂肪之间的功能时,可用这样比喻:在能源供应方面,“葡萄糖”相当于“零花钱”,“糖原”相当于“活期存折”,而“脂肪”相当于“死期存折”。经过这样形象比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功能差别了。而在讲到无氧呼吸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原因?苹果储存久了,会有酒味的原因?鲜明的生活实例砰然击起学生思维,重难点不攻自破,而且会永久记忆住动物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乳酸,植物在无氧呼吸时产生了酒精。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课堂上教学中,只要用心去采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准确地用生物知识解释,学生才会因文悟道,茅塞顿开;从而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境与教师相互呼应,自然交流。更能激起学生的最佳思维,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而许多现象又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就可以解答的。例如我们在学习细胞癌变时,我们就讨论:麻辣串适不适合当主食?买油条的时候,发现锅底油已经发黑,还要去买么?抽烟和抽“二手”烟好吗?这些问题让同学们意识到有害健康的因素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以及健康饮食和生活的重要性。又如我们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大家就可以讨论大棚增产的法子有哪些?通过这样讨论,学生对这些生物学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四、关注社会,巧用影视,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技术被喻为朝阳产业,这使得它成为新闻热点,还有许多科幻电影的题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新闻资料和影视片段,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到基因工程时,播放蜘蛛侠被蜘蛛咬到的那段视频内容,就能吸引学生对基因工程的过程的积极探究和对基因工程应用关阔前景的向往。

可以看到,当生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生物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师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时,课堂也就脱去僵化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生机来,生物课也才会走进生命的绿洲中去。

【参考文献】

[1]赵秀清.浅议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中小学电教,2009

试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第7篇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学生处于一个成长发育的阶段, 自身学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 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与教学氛围, 在这个特殊环境中,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能动性, 并展开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生物作为一门学科, 源于生活, 许多学者都是依照生活经验作进一步的探索, 进而发现生物有关原理与概念, 所以生物教学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比如, 在做质壁复原与分离的试验中, 根据教学的相关试验内容选取紫色洋葱鳞片作为试验材料, 但是市场上洋葱通常没有明显紫色, 所以可在试验之前进行处理, 将洋葱切成均匀小块, 剥离成片状, 在室温以下, 放置于散射光之下, 一直到变为紫色。也可以引导学生, 积极的寻找替代品, 并且进行逐一试验, 红萝卜叶柄、爬山虎叶柄或是彩叶草茎秆等分离试验, 其效果均较为理想, 这说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作为较为教学的基础, 引导学生挖掘其中所存在的知识点,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 使用其他代替品作深入研究, 虽然这些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但是却很少将其融入到课堂中, 通过这种方法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在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以后, 教师就能将教学内容顺利的引入到课堂中,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以上问题。

二、展开生活化教学活动

高中的生物教学内容主要是源自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作为生物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着眼于现实生活, 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多引导与鼓励学生, 展开并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使其意识到生物和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理解高中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同时学生也能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对生物知识有进一步认识。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掌握生物知识能力得以强化。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活状况, 营造出学生所熟悉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 并展开生物生活化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 这样学生能将生活作为学习的动力。如教师可以提出输液时患者是否能够使用高浓度的生理盐、腌制的食品为什么不易变质、秧苗为什们不能过多施肥, 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 描述其原因, 教师做最后补充, 这比讲解效果要好, 更能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 这样学生对生活会产生一种探究与关注的心理,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转变为生活实践能力, 进而深化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三、强化生活化课外实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课外活动和课后作业, 两者在空间与时间方面相对自由, 可以称为空白模式, 由此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 延伸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时, 也能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进一步活化这种空白模式, 更多的融入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进而使学生的科学习惯、科学意识以及生活观察能力得以培养。比如, 在学习细胞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细胞的呼吸原理, 怎样去保存蔬菜、保存种子、预防破伤风以及包扎伤口等;在学习体温调节时, 教师可以借助空调病一词, 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学生借助于生物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将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 高中生物教学, 其出发点与归宿均源自于生活, 同时也是学生实践、锻炼与提升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生活化教学,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进而使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生物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 将生物知识和生活相结合, 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活化教学模式, 能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展开生活化教学活动以及加强生活化课外实践几个方面着手, 探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第8篇

新课改非常关注生物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明确提出了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学理念, 提出生物教学要走向现实生活, 倡导生活化教学策略。这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在新形势下, 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应该关注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指导学生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学用结合。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开展生活化教学呢?

一、联系生活, 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

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这正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资源。在生物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 首先就要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学习, 深切体会到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抱着教材不放、照本宣科的教学, 要在生活与教材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注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用生活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如在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时, 我以2003年我们所经历的非典来导入, 这是一场由病毒所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全国人民与之展开积极的斗争, 许多人为之献出了生命。但是病毒本身并不具有细胞结构, 它是如何生存、繁殖并大肆传播的呢? 它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呢? 这样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使得教学更具生活气息, 教学氛围更活跃, 更能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 使得学生以强烈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 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二、回归生活, 感悟知识服务于生活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学生只是掌握而不能灵活运用, 不能真正地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那么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低效的, 学生只是机械地学到了知识, 而不会运用, 学用脱节这也是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一大弊端。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基础之上, 更是学生学习的延伸, 要将所学灵活地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学用结合, 在运用中掌握与提高。因此我们的生物教学不仅要立足于生活, 用生活来辅助教学, 还要回归于生活, 将课堂上所学书本知识广泛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切感受知识的实用性,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关联, 在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内化, 从而能够突破教学常规与固有思维的束缚与限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习了蛋白质这节内容, 我让学生来分析食品成分, 来解释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某些食品需要加添加氨基酸的原因。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会只是局限于对教材上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与机械运用, 而是能够真正地将所学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实现了对知识的重组、理解与内化,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能够将之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中, 感受着生物学习的实用性, 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 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生物教学中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 第9篇

一、明确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给初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要求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所以,生活化教学不仅尤其现实基础,还有理论基础。作为一线生物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标理念,了解“生物生活化”理念,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发掘教材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将生活中有用的东西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建立生活与生物学习的联系,同时重视学生实践,形成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践检验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初中生物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 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只能是“突发事件”,只能是“偶遇的火花”,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应该从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转变。例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一内容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理解“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虽然内容多且比较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设计时就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让学生练习我们日常健康,生活开展,学生一定可以更加有兴趣学习,教学知识也更能具体化,更容易理解。

2. 整合课本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包含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教材是“死物”,需要我们教师整合教材,将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融入教材,让生硬的课本变得鲜红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奥妙来诠释生物知识,将一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加容易投入,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通过知识了生物学生的有用之处,从而主动探究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内容时,分析细胞中的水存在形式上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但是即使通过显微镜观察,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细胞中的水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形象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新鲜的鸡蛋打开后,蛋清呈液态胶状,几乎分不开。但是,多汁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切开后汁液马上就会流出来,大家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可以直观的从两个生活中的物品中想象出来,兴趣盎然,这样为接下来学习细胞中的水,打下了基础。

再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内容时,单纯地分析只能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老鹰吃蛇,蛇吃老鼠,老鼠吃粮食”食物链,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练习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不仅能让学生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也会顺利很多。让学生练习我们所吃的蔬菜很多都需要喷洒农药,而农药的残留现在成为食品安全的巨大隐患,如何才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少用或者不用,却能改善蔬菜等的害虫呢?有没有这样一种代替农药治虫的办法呢?这样经过引导学生就能够深入思考,发挥积极性,这样的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课堂鲜活起来了。

3. 开展探究学习,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

初中生物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就是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发展的。开展探究性学习符合生物学科研究的方式,利用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领会生物学科的本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形成多动手,多思考,形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而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是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感悟过程,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主动参与、相互讨论,才能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生物变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性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一头母猪生了10只猪仔,9只是白的,却又一只是全黑的,这是为什么?一对红色的小鸟生出的却是红白相间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为基因变异,这样学生在图片的导入中,激发了探究兴趣,想探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快的进入了探究情景中。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够打开,积极性被调动,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

学习活动最终都是要走向实践的,开展生物课探究性教学同样需要与实践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充满着生物知识,将课堂引导生活,引入社会才能更加的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光合作用无法直观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揭示这一问题。如有的学生观察到:白萝卜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白色的,这时教师可以到引导学生为何会形成这一现象了?学生很快发现,绿色的是暴露在太阳下的,而白色的是被埋在土里的,这样得出绿色的是因为光合作用形成的叶绿素所致,埋在土里的部分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形成叶绿素所致。通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实践中的生物知识,再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自如,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激发。

4. 开展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呢?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有的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上不是很好,总是记不住知识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生活知识很丰富,这时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熟悉的知识去理解课本知识;而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评价和引导满足的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实现了学生自我发展,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要。

总之,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而且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实现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重要方式。简要分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念入手,重点从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分析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新课标理念,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永刚.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5,(13).

[2]朱慧娟.初中生物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浅谈[J].中学时代,2014,(19):194.

[3]张悦.新课改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中学教学参考,2014,(08):113.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第10篇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其潜能得以全面释放。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自由、活泼、民主的氛 围,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2.生活性原则。事实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属于一种自主学习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观,而这一切则全都以实际生活为基点,学生均是以原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的。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注重这点,在教学中强调生活化原则,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3.开放性原则。秉承开放性的原 则对扩展 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意义重大。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上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突破教材的限制,坚持开放性原则,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热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最大化激发。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使其进行教学资料的搜集,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4.科学性原则。生物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在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时,必须本着科学为本、尊重科学的态度,在教学方 法与内容 的选择上 必须切合 科学规律。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更应遵循事物的科学性,不可马虎大意,凑合了事,从而帮助学生纠正其原有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理性的生活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1.知识导入过程的生活化。在高中 生物新知 识的导入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的传授中,既要忠于学习内容,又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导入。例如,在讲授有关酶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平时我们吃菠萝时会先用盐水将其浸泡一下,如此一来再吃时嘴唇就不会有不适感,这是为什么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展有关酶的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主动思考,更好地掌握酶的本质。

(2)通过真实、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对新学知识进行导入。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道尔顿送袜子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的概念,进而由此指出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的一种,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 中。同时,可以借助 这个故事 告诉学生,科学发现绝非 偶然,必须建立 在细心观 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索观。

2.习题布置的生活化。习题是学 生学习成 果检测与巩固的关键手段,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做题,而非当作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所以,在高中生 物生活化教学中,改变习题布置策略亦是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在生物习题的布置上应不拘一格,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改变以往 的题海战 术,而注重精 准度,不求多做,但求做懂、做精。其次,以生活为 基点,筛选合适 的习题,在做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生 活化的手 段。譬如,在教学有 关“细胞核———细胞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 时,教师可为 学生布置制作细胞 模型的作 业,让学生通 过查询网 络和书籍等,自己动手制作细胞的三维模型,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留意有关可能引起细胞病变的相关知识,并将之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丰富课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综上可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必须 充分认识到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并积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勇于进 取的精神 投入相关 教学策略 的探究中,为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摘要: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生物教学源自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提升。以高中生物为切入点,就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探究。首先对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后对其开展原则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提出几点建议。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会为学生灌输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生物知识没有意思。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如果不喜欢生物学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降低。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生物教师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

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会为学生讲解很多抽象的知识,这些教师认为生物理论是一种科学,科学知识当然是深奥又抽象的,学生如果要学好科学知识就要牢牢的记住这些深奥又抽象的知识。这些生物教师没有意识到初中学生会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会思考:“我学习生物知识是为了什么?如果我在学习的时候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我是为了谁在学习?”当学生感觉到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住生物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时,他们便会觉得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不愿意自主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生物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这一课为例,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豆类食物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把绿色植物变成食物的。教师提出的这一生物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便会愿意积极的思考。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发现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把豆类食物的种子尖作粮食,五谷中的菽便是指豆类,人类食用豆类食物已经有数十万年的历史;后来人们发现与其他的粮食相比,豆的种子不易消化,人们吃了会有些难受,于是人们便开始吃豆芽;人们吃了豆芽以后还是想吸收豆本身的营养,与是将豆磨成浆,后来制成豆制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学好生物学知识便能更有效的从植物中得到人类需要的营养,学好生物学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中生物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便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他们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会用极度抽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这些教师并未意识到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为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仍在成长中。如果初中生物教师用非常抽象的方式为学生讲结生物知识,学生可能不能迅速理解这些知识,生物教师的教学效率便会降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便是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把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理解的效率。为了高效的开展生物教学,生物教师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

以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课为例,部分生物教师会拿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什么是细胞核,这些抽象的知识非常难以让学生理解。有一名生物教师给学生看水果果冻,这名教师说,生物的细胞核就像果冻中的水果,细胞就像包着水果的果冻。如果一个果冻中包一个水果,那就是单细胞;反之,就是多细胞。教师应用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果冻为例,学生便能迅速的理解生物教师讲述的生物概念。

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理解到初中生有时很难理解过于抽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掌握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要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从身边熟愁的事物中理解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以此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便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复合的学习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整合学过的生物知识及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成为部分初中生物教师的难题。初中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有时即使讲述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去实践,学生就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整合生活知识、应用生物知识。

以初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这一节课为例,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还是不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应用方法。有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在生活中我们爱吃辣椒,现在,我们利用盆栽设备种一盆辣椒吧。由于教师的实践提议能够改善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积极的响应教师的实践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要种植好辣椒,需先做好科学的选种,科学的选种涉及到细胞类的知识;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学生需让辣椒顺利发芽,这会涉及到植物生长的知识;为了让辣椒茁壮成长,学生需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自主的学习生物知识、整合生物知识,这种复合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教师可用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复合的学习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淑清. 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纪小苹.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 福建师范大学,2007.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第12篇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学习行为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他们创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情境,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合, 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众所周知, 生物课程源自生活, 又高于生活, 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生物理论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所以教师要以实际生活作为教学基础,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生物知识,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讲解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时, 由于教材中选择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 但目前市场上的洋葱不是紫色的, 所以在开展正式教学前, 教师要带领学生先对实验材料做一定处理, 先将洋葱切成小块, 再切成片, 将其放置在室温约20°左右的环境中, 利用散光对其进行照射, 直至洋葱片逐渐变色。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爬山虎叶柄、彩叶草等替代品进行实验, 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些物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生活性, 体会到掌握生物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 教师一直沿袭“粉笔+黑板”的方式, 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 这样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教师亟须改变教学方法, 积极实现生活化教学, 这对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讲, 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如果将教学现场从课堂挪到大自然中, 利用现实生活道具传授生物知识, 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时, 相关实验器材涉及油料作物, 包括油菜花和花生等。这时, 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亲自带领学生走到花生地或油菜地中去获取相关实验样本。在采摘过程中,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适时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开启智慧进行思考, 如菜籽油和花生油有什么区别?其各自的化学成分包括哪些方面?获得实验样本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包括徒手切片花生种子, 对其进行脂肪鉴定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 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 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活气息,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贯穿着整个教学环节。没有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无从谈起。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落实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要将教学知识纳入到生活的轨道中, 促使学生围绕生活收集、整理信息, 以此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促使他们明白生物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高中生物教师如何促使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答案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程的神奇魅力,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确实能实现更好的生活。比如全球变暖现象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并发现火星上存在水源;小核糖核酸分子对治疗艾滋病的帮助……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都可以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 对这些生物现象进行思考, 积极探索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奥秘。

总之, 生活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 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实现教学生活化, 可以为学生构筑一个积极实践、锻炼和实现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高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实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良好境界,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敞开胸襟, 展开想象的翅膀, 高效率地掌握生物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

摘要:生活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 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实现教学生活化, 可以为学生构筑一个积极实践、锻炼和实现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高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实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良好境界。本文尝试提出实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方法, 希望能为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综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静.浅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 2011 (11)

[2]吕增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9)

[3]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物学, 2005 (10)

[4]成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12)

上一篇: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下一篇:表现主义绘画的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