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2024-07-05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精选10篇)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1篇

爆发力等于力量乘以速度的积。它是指肌肉高速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爆发力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爆发力的训练手段层出不穷。究竟哪些手段是最优训练手段,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2.1.2 专家问卷调查法。

2.1.3 模糊数学法。

2.1.4 实验法。将优化出的训练手段与普通训练手段进行实验比较研究, 按随机原则将实验对象分成A组和B组, A组采用优化训练手段, B组采用普通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表1) 实验4个月, 每周3次。实验条件基本训练相同, 实验期间各运动队队员除参加统一的技战术训练课外, 均不参加其它体育活动。

2.2 研究对象

2.2.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男排队队员12人。

2.2.2 江苏工业学院男排队员12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通过对36位专家访问和问卷调查, 得出发展排球运动员爆发力组成7项, 训练手段44项和5项评价指标。专家采用5级评分法判别每一训练手段对每个爆发力因素的贡献率, 然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处理, 得出发展排球运动员爆发力各因素与各优化训练手段的相关矩阵表 (表2) 。

3.2 分析与讨论

3.2.1 排球运动员爆发力与训练手段的相关分析

从图表中的数据来看, R1值中的各项相关水平差异较大, 选取R1大于等于0.6的训练手段作为优化训练手段, 就得到表2。表2中的R1值各项相关水平差异不大, 说明优选出的各种训练手段对发展排球运动员爆发力的作用较高且平均。表2中的R2值均大于0.6, 说明优化后的训练手段对排球运动员爆发力各因素的发展作用有明显提高, 而且效果比较平均。

3.2.2 对优化训练手段提高排球运动员爆发力的分析

3.2.2. 1 对优化训练手段的应用和实验验证

为验证优化训练手段的有效性, 于2008年9月至12月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男子排球代表队12名队员和江苏工业学院男子排球代表队12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训练, 实验前各队A组和B组经爆发力测试指标检验, 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见表3—6。

实验结果充分表明, 训练后各队A组的爆发力水平明显提高。而实验B组实验前后的结果没有实验A组的变化显著。这说明通过模糊相关分析优选出来的5种优化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中能够较好而全面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

3.2.2. 2 对优化训练手段提高排球运动员爆发力的理论分析

3.2.2. 2. 1 杠铃连续快速高翻挺举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连续的技术环节构成, 包括伸膝、伸髋、展体、上挺伸臂等动作组成。其发力特点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全身爆发出最大肌肉力量来, 使杠铃获得向上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以便上升到必要的高度。不难看出, 杠铃连续快速高翻挺举是一项能够全面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它的动作过程不仅要求运动员全身大部分肌群都参与发力, 而且对运动员的全身协调爆发用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排球运动员的各种起跳动作及原地双脚起跳扣球、单脚背飞扣球、快速离动拦网等技术动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是比较符合排球技术动作的训练手段。

3.2.2. 2. 2 杠铃宽拉是一种比较全面发展运动员全身爆发力的训练手段, 因为这一动作的发力形式与排球运动员的起跳发力形式类同, 都是下肢先蹬地发力, 同时其特定的提拉动作正好加强了双臂上摆制动这一起跳过程中比较关键性的动作, 所以这对运动员弹跳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2. 2. 3 排球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横向移动及移动中起跳时的触地, 均与前脚掌、脚弓、踝关节、小腿肌群的爆发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双摇跳绳这一训练手段, 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小腿, 脚弓、脚踝、脚掌的爆发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运动员的上肢, 特别是手腕、手指的爆发力促进作用非常有效。同时起跳后的身体空中姿势、滞空时间对运动员的腰腹爆发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2.2. 2. 4 双手掷实心球都是通过一般运动负荷, 针对排球运动的专项技术动作, 加大练习难度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这项小负荷训练手段在促进运动员的肩带、上肢、指腕爆发力提高的同时, 对专项技术动作起到巩固和提高作用。

4. 结语

4.1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判定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与训练手段的相关程度, 可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从众多的训练手段中筛选出最佳最优的训练手段。本次研究遴选出来的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定量排序为杠铃连续快速高翻挺举, 杠铃宽速拉, 双摇跳绳, 负重模高, 实心球投掷。

4.2

优化训练手段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训练手段较普通训练手段更有效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

4.3

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平时的训练中, 能比较客观地从众多训练手段中量化出最优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排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2]孙庆祝.体育实用模糊数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3]赵之心等.初探模糊数学理论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84.4.

[4]王涛等.肌肉力量测量方法[J].体育科学, 1993.1.

[5]刘北湘.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生物力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2.1.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2篇

摘 要 本文对2006年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的八支队伍的扣球、轻拍、吊球进行比赛统计与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在沙滩排球网上进攻方面,扣球及轻拍的主动运用较多,扣球的成功率更高,杀伤力更强。而吊球则在被动情况时经常运用。发球、拦网、推攻及对方失误等其他得分方式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加强进攻能力,熟练掌握及运用多种得分方式外,还应减少自身的无谓失误。

关键词 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 网上进攻 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6年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江苏、上海、福建、八一、浙江、云南、辽宁、广东八支队伍之间的六场比赛网上扣球、轻拍、吊球运用效果的分析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出扣球数据,发现各队扣球成功率普遍较高,但是同样失误率也较高,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扣球平均得分率为58.2%,失误率为22.0%,一般率为19.8%。

通过看录像统计出轻拍数据,发现各队轻拍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却远远低于扣球,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轻拍平均得分率为50.2%,失误率为10.9%,一般率为38.9%。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出吊球数据,发现各队吊球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较低。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吊球平均得分率为54.5%,失误率为33.8%,一般率为11.7%。

通过对比赛录像数据的统计、整理,发现在各队之间六场比赛中,扣球总数为268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46.7%;轻拍总数为229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39.9%;吊球总数为77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13.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扣球和轻拍球是主要的得分方式,主动运用较多。

通过对比赛录像数据的统计、整理,发现各队比赛扣球总得分为156分,占各队总得分514分的30.4%;各队轻拍球总得分为115分,占各队总得分的22.4%;各队吊球总的分为42分,占各队总得分的8.2%。其他方式的总得分为201分,包括拦网得分、发球得分、推攻得分和对方失误所得分数,占各队总得分的31.9%。

(二)分析

1.对扣球、轻拍、吊球成功率的分析

各队扣球成功率普遍较高,但是同样失误率也较高,可以说扣球是一把双刃剑,是得分的有力武器,但失分也较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失误率偏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看录像统计出轻拍数据,发现各队轻拍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却远远低于扣球,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应用效果较好。

发现各队吊球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较低。但出现频率及运用次数上却不多,并不是主要的得分方式。

2.对扣球、轻拍、吊球运用情况的分析

发现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扣球和轻拍球是主要的得分方式,主动运用较多,但扣球失误率较高。而吊球虽然成功率较高,但由于沙滩排球比赛规则限制,容易造成失误,所以比赛中运用得并不多,不是男子沙排比赛主要得分方式。通过比赛可以发现,吊球在处理一些冲网、近网球及难度较大的球时,被动运用较多。

3.对男子沙滩排球得分方式的分析

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日趋激烈,尤其是高水平选手,有效拦网的概率提高了不少,而一攻的成功率则开始下降,比赛中来回球的次数增多了有时为得一分,双方甚至要争七、八个回合。加之大力跳发球的普遍应用,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在进攻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还要全面发展各项技术,提高综合能力。每球得分制更要突出稳定性;而场地的变化则更要求技术全面。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扣球和轻拍球成功率较高,应用效果也较为理想,只是扣球的失误率偏高。扣球与轻拍技术是男子沙滩排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武器。

2.吊球在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被动运用较多,主要是处理一些冲网、近网和困难较大的球。

3.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扣球和轻拍球主动运用较多,是我国男子沙排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方式,吊球使用率不高。

4.我国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发球、拦网、推攻及对方失误等其他方式所得分数占总得分的比例最大。是男子沙滩排球比赛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二)建议

1.从得分率及失误率方面来看,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扣球和轻拍球的主动运用能力,减少无谓失误,利用扣球这个有力武器,打击对手,赢取胜利。

2.在得分方式方面,我国运动员还要把握好比赛的客观规律,认真思考、总结,平时多注意网上球的合理处理训练,提高自己网上综合实力。

3.在平时训练中,突出强调细化每一个环节的技战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失误,在全面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沙滩排球竞赛规则[M].2004.12.17.

[2] 王江英.优秀男排运动员沙滩排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2).

[3] 排球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40.

[4] 张成.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环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1(6):136.

[5] 温向阳.沙里淘得金银铜[J].中国排球.2001(5):32.

[6] 谭杰.沙滩排球发展之路[J].南京体院学报.2001(7).

[7] 何宗淘.中国沙滩排球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8] 温向阳.中国沙排期待[J].中国排球.2004(6):28.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3篇

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院、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和环境干部管理学院, 参加秦皇岛市第五届运动会排球比赛 (高校组) 的7个代表队共80名男运动员。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70份, 回收率为87.5%。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二、调查结果

1. 受伤人数和百分率

在本文调查的70名对象中, 仅有一名男生没受过伤, 其余受试者均有过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史, 即受伤的百分率达到98.6%。也就是说目前在校排球训练队的学生受伤的较多。

2. 受伤常见部位和致伤动作

(1) 在受伤的69人中, 受伤总人次达到213人次。其中肩部受伤居首位, 为42人次, 以下依次为膝36人次、踝32人次、腰30人次、指29人次、肘18人次、腕14人次和其他12人次。这说明发生排球运动损伤的受伤部位有一定的规律。

(2) 造成损伤的技术动作分为四种。在128人次的受伤率中, 扣球、拦网、防守和身体训练。扣球动作的致伤率居首位, 为54例, 占42.2%;拦网为42例, 占32.8%, 居第二位。防守, 为24例, 占18.75%。身体训练, 为8例, 占6.28%。由此可见扣球是引起排球运动损伤的主要技术动作, 其次是拦网和防守, 身体训练引起损伤的比例最低。

3. 损伤病程

在69名学生中, 患急性伤为18例, 占26.1%, 而慢性伤为10例, 占14.5%。两者皆有为48例, 占69.6%。由此看出受试者损伤病程以急性和慢性皆有为主, 而且远远超过其他两种。

4. 损伤的生理部位与专位的关系

所谓专位就是根据排球比赛的规律, 为了发挥队员的特长, 每个人有他场上固定的位置。因此不同位置的队员其受伤情况也不同。膝、肩关节损伤在主攻、副攻队员中发生率较高, 分别占41.2%和47.3%。而在二传队员中损伤发生率较低, 分别占22.9%和12.4%。但是肘腕关节损伤中, 二传居首位, 占43.1%。

三、分析讨论

1. 引起损伤的直接原因及预防措施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 引起学生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思想因素;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准备活动不适当;忽视放松活动;运动量过大;竞赛和训练组织安排不当;竞技状态不良;服装、保护器具、场地器材、设备不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

2. 引起损伤的主要的原因

排球训练和比赛中, 反复某单一动作的练习 (如发球、扣球、救球等) 对各关节韧带牵拉、磨损, 造成各部位的慢性劳损。原因在于排球运动多跳、多倒地扑救, 身体同地面接触较多、速度快的运动特点容易引起不同部位高频率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 引起损伤的主要的原因是排球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

3. 不同生理部位的损伤情况

(1) 肩关节损伤

多因肩部无力、扣空球或扣球技术错误, 一次或多次逐渐引起。在肩部, 由于扣球姿势不正确, 还会引起肩胛上神经麻痹, 出现冈下肌麻痹, 这种情况在高校非专业运动员中尤为普遍。

(2) 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一般是由起跳落地时旋转外力造成的。如果运动员身体与球没有相互对准 (拦网、垫球、传球) , 运动员不得不尽力够到球, 落地时会失去平衡, 即出现膝关节急性损伤。

(3) 踝关节损伤

排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多为急性创伤, 大多是由于起跳队员落地时踩在同伴或对方队员的脚上, 造成急性扭伤, 且90%为踝关节内翻伤。

(4) 肘关节损伤

肘部的伤病俗称“网球肘”, 其根源是由于“腕部”活动太多而造成的。其导火索则是由于手腕处用力过猛, 冲撞以及长时间的重复运动所造成的。

(5) 腰部损伤

扣球中需要腰部快速地由过度伸展到屈曲。如果扣球手未判断好球的方向, 即出现躯干的旋转, 下腰部处于一个易受伤的姿势。防守运动员半蹲时身体前倾。另外一些爆发性动作如救球、训练和比赛中重复击球, 均可导致腰部损伤。

(6) 指间关节扭挫伤和脱位

排球拦网时, 要求五指分开, 因而每个手指都易损伤。拦网需要运动员控制好手与球接触的时间和手的位置, 起跳晚拦网时手会低于球, 手指易于脱位, 可引起侧副韧带损伤, 关节囊撕裂, 甚至指间关节脱位。

四、结论

1. 高校排球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很高。

2. 高校排球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按其损伤

率的高低依次为肩、膝、踝、腰、指、肘、腕, 且造成的损伤多是由于扣球和拦网引发的。

3. 高校排球运动员大部分都同时患有

急性和慢性损伤, 且在急性损伤中踝关节韧带损伤居多, 而在慢性损伤中, 韧带及肌肉损伤居多。

4. 不同生理部位的损伤与专位有一定

关系。肩、膝关节损伤主攻、副攻队员发生率较高, 二传发生率较低。而肘、腕关节损伤, 二传队员发生率较高。

5. 引起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以技术动作错误为多。

6. 做好准备活动,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提

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使技术动作规范化等项目内容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最有力措施。

7. 在排球训练中, 教练员要重视对肩、

膝、踝关节易伤部位的练习, 对这些部位应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以减少损伤。

参考文献

[1].潘志军.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及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2001. (6) :22~23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4篇

摘 要:用实验法对湖州师范学院校羽毛球队的男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并将结果与国家二级运动员进行对比,诊断出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弱点,从而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普通高校羽毛球队;运动员;身体素质

一、前言

本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校羽毛球运动队为切入点,试图找出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并与国家二级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对比,发现薄弱环节,为教练员全面认识队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改善训练方式提供依据,也为其他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17名湖州师范学院羽毛球校队的男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00士1.68岁,身高175.30士5.78 cm,体重73.50士6.45 kg)。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几年有关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选优指标、训练方法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拟定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2)实验法。用标准方法对17名运动员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双摇跳绳、立定跳远、原地羽毛球掷远、30米跑、1500米、前后左右往返跑测试。(3)数理统计法。用SPSS 20.0统计软件将测试结果与四川省两所高校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湖师院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国家二级运动员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力量素质测试中,湖师院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显著高于四川省高校运动员(p<0.05),但腹部耐力(仰卧起坐)和上肢爆发力(原地羽毛球掷远)显著低于四川省高校运动员(P<0.001);在反应速度和灵敏素质的三项测试中,湖师院运动员的成绩均低于四川省高校运动员,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500米耐力测试成绩亦显著低于四川省高校运动员(P<0.001)。

四、结果分析

湖师院校羽毛球队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国家二级运动员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提示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应注重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

羽毛球的项目特点决定了羽毛球运动员除了需要较大的绝对力量和优秀的快速力量外,还要有良好的力量耐力。湖师院校队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较好,但躯干和上肢部位的力量较差,这样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挥拍力度和速度。因此,作为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练员在训练时需要注意发展运动员躯干及肩、臂、腕等部位的力量。可以通过负重练习来发展力量素质。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多向且幅度大,移动时面向四面八方,动作转换速度快,因此,对运动员的灵敏度和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湖师院校队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素质较差,会影响到运动员击球时的变化能力和反应速度。教练员可以采用多球训练的方式,使运动员前后左右奔跑,不停地来回快速移动,面对来球可以进行正确地判断并有效回击,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速度素质,完成各种相应的技术动作。

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是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羽毛球运动得以长时间进行的保障。速度耐力作为羽毛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耐力素质,可以通过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技术动作的间歇练习来实现的发展。教练员可安排长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或者在一定强度下适当增加练习次数,培养运动员的吃苦耐劳精神,训练形式应尽量多样化以减少枯燥感。

五、结论

普通高校羽毛球队的教练员应认清队员的身体素质特点,在进行训练时应围绕羽毛球的专项特点来科学地、全面地、有计划地进行,训练量和强度要因时、因人而异,从而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洪洲.四川省高校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5篇

一、关于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类型的分析

1.助跑起跳

助跑起跳是排球运动员最常用的一种起跳方法,但在进行助跑起跳之前,运动员需要进行原地起跳,这主要是因为助跑起跳与原地起跳的特征相一致,而且两种起跳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运动员在进行助跑起跳时通常会结合原地起跳,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弹跳效果。

2.双脚弹跳与单脚弹跳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单脚弹跳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经常会采用单脚扣球技术,这种单脚扣球技术对运动员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根据对单脚扣球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单脚弹跳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这十分符合排球运动的需求。

3.垂直弹跳与飞跃弹跳

排球运动员要想具有良好的弹跳力。首先,排球运动员要了解垂直弹跳与飞跃弹跳的性质和作用,深入研究两种弹跳方法,并伴随两种弹跳方法的创新而加强训练,进而在进行排球运动时,大力发展垂直弹跳与飞跃弹跳,让两种弹跳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排球运动中。

4.顺势弹跳

顺势弹跳实际上就是随着助跑的方向进行弹跳。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顺势弹跳十分重要,在顺势弹跳中有变向弹跳,但运动员往往会忽视顺势弹跳。这样就影响到了弹跳效果。由于排球运动对弹跳力的要求很高,在进行顺势弹跳时,运动员一定要掌握自我掩护技术,确保自己能前后左右地进行起跳。

5.连续弹跳

从整个排球运动的过程分析,连续起跳十分有助于运动员提升自身的弹跳能力,连续起跳能使运动员及时处理在运动时出现的问题。

二、针对提高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提出的措施

1.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的弹跳能力

根据对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研究,指导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指导教师可以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真正得到锻炼,指导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吸引运动员的注意力,让运动员自主地进行训练,如可以将训练方法分为动力性训练、精力性训练等。在这几种训练中,动力性训练在提高运动员弹跳力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进行动力性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能够得到完全伸展,而且,可以增加运动员肌肉的力量,保证运动员能快速地完成排球运动。其次,动力性训练又分为三种训练:等长训练、等速训练、加长训练。而在这三种训练中,加长训练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进行加长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从高处跳下,再次向上跳起的练习,训练自身的反射能力,并产生超强度的作用,这样,肌肉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进而快速地改变关节角度。

蹲杠铃也是提高弹跳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运动员通过承载巨大的压力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增强自身的肌肉爆发力。其次,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以最快的速度加强训练的次数,这样就可以提升自身的力量。最后,运动员可以通过减少重量,增加训练的组数,提升自身的运动耐力。

2.训练手段

弹跳力的形成需要人身体部位的支持,人身体部位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弹跳力的程度。而这些身体部位主要是指人的臀部、腿部、腰部。通常我们会发现运动员身体部位出现肌肉,这是因为排球运动员在提升自身弹跳力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练习,提升臀部、腰部、腿部的力量,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越强,运动员的弹跳力也就越好。实践证明,人的腰部、腿部、臀部的力量是影响运动员弹跳力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弹跳力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良好的弹跳力,运动员就无法完成排球运动。因此,指导教师在对运动员加强训练时,必须提高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而使运行员在运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对所有排球运动员来说,具备良好的弹跳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运动条件。因此,为了让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的弹跳力。与此同时,在提升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使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弹跳技巧,规范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姿势,这样才能避免运动员在弹跳时肌肉拉伤。

关键词: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

参考文献

[1]宋文民,杜林英.对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12(9):12-23.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6篇

1 当前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不理想

中国的体育教育起步于近代,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和热爱, 体育在高校的发展更是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使得中国的体育事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是就部分体育项目来说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短跑项目的研究大多是在其它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一原因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尽管在奥运会上也出现过刘翔短跑夺金的现象, 但就整个中国高校男子短跑成绩而言依然不容乐观, 其短跑成绩较之于世界水平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出现了一些高校运动员在长跑中能够取胜却在短跑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一度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困扰。

1.2 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培养计划不明确

我国体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不同于西方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体育教育呈现出综合化的特点, 拿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学习很多体育项目, 冗杂的项目无法让学生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 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而在传统的西方教学中他们更看重专业项目的培养, 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而会看到他们在体育各个项目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任何一个学科都是这样, 如果仅仅朝着其宽度去学习就难免会影响到教学的深度, 使得学生无法在某个项目领域深入的发展, 对于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来说亦是如此。

1.3 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缺乏自觉的意识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由于内容多样使得学生无暇兼顾各个项目的训练, 很多学生把课堂教学看成是训练的平台, 把希望寄托在有限的课堂中, 缺乏自觉的意识。其实很多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缺乏自觉的意识不仅仅体现在训练过程的不自觉, 还体现在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上, 相关的专业理论除非教师提及, 否则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去主动学习。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意识势必给高校短跑成绩甚至是整个体育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影响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2.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影响我国高校男子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虽然说“熟能生巧”, 但是生理因素却真实的影响着运动员。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身高和腿长的男生更占优势, 科学分析男子短跑运动员理想的身高应该在178~180cm之间且要求下肢细长, 事实上在历届奥运会短跑冠军的实例中也不难发现身高和腿长的选手所彰显出来的生理优势。除此之外, 还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反应能力, 做到身手敏捷。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个人的体质存在着个体差异, 表现在整体的成绩上就会出现差异明显的现象。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地扩招, 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的生理素质要求不是很严格, 即便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生理上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理因运动员的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相同的体质下不同心理状态的运动员会出现出截然相反的效果, 紧张、慌乱的情绪都有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最终成绩。在竞技比赛当中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奥运会上会杀出一匹黑马, 出现超常发挥的现象了。对于高校短跑运动员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很多高校运动员在高中阶段没有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 面对大学相对开放的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都会遇到一些影响情绪的问题, 而以往的教育没有很好的教会他们排解的方法, 因此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困扰。具体到短跑运动中就会出现不能调节好心理的现象, 一度影响到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2.3 技术因素

技术层面对我国高校男子短跑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所有的体育竞技比赛中没有哪一位运动员是单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永葆不败, 想要让其潜能得到彻底的发掘和释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众所周知, 在百米运动中对比赛成绩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在于步频和步幅两个方面, 而两者尤以步幅的影响最大,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如何有效的提高步幅成为夺分高低的关键, 但是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学生对步幅和步调的拿捏还不是很准确, 这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实在短跑比赛中虽然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最终的成绩会产生影响, 但绝非致命因素, 因为历史上就曾经出现小个子男生跑出好成绩的现象。对于运动员来说要掌握好步幅的指数, 使其在1.07~1.27区间内, 当然这需要运动员不断训练和摸索的过程。

3 如何提高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成绩

3.1 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步幅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步频和步幅在短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且步幅占据主要地位, 那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培训中就应该从这方面入手, 做到“对症下药”, 对于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成绩来说提高步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教学技术讲解中要注重步幅的讲解, 教会学生巧妙的采取小角度的后蹬方式进行, 在腾空而起的时候要保证大小腿折叠程度, 控制好摆动的幅度和速度, 要告诉学生在缓冲过程中要做到自然, 膝关节的角度尽量维持在较大的角度, 尽量不要因为缓冲而浪费过多的时间, 因为在短跑塞场上一秒钟的时间会让成绩相差甚远。

3.2 强化我国男子短跑选手的身体素质

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体质是一项基本的条件, 想要在短跑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 良好的身体素质绝对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反复地给学生强调训练的重要性, 及时的督促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能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求学生要注重营养, 合理的调节好膳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课堂之余要主动地进行相关训练, 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力, 要保持身体的柔韧度, 除此之外, 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必要的灵敏度训练也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运动, 都有利于短跑成绩的提高。

3.3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是各项体育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身体锻炼本身, 而应该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 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甚至专门开设相应的课程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要教会运动员学会很好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在紧张、慌乱的状态下进行比赛, 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在运动过程中学会释放自己。

摘要:短跑作为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有其优良的传统和意义, 在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以及运动会竞技比赛中, 短跑都占据一席之地。当前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仍然存在着不足,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际上通过数据的量化来分析影响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原因, 无论是从运动员的步幅还是步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运动员的水平和成绩, 这种量化方式对分析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的分析影响成绩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成绩,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赵淑华.我国男子百米跑落后原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1 (12) .

[2]田中原.田径运动理论与技术教学[M].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

[3]黄桥贤, 林卫华.探讨建立短跑途中跑后蹬、摆腿、着地缓冲的合理技术模式[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6) .

[4]刘众同.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J].田径, 2005 (2) .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7篇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成因,调控

纵观当前的排球运动, 正朝着全攻全守、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最直接地反映着运动员当前心理活动的特点和状况, 对比赛成绩起着最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在技术水平相当的较量中, 心理状态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比赛的胜负, 排球运动员比赛中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紧张、胆怯、信心不足或盲目自信等, 影响技术、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甚至比赛失败。

1 高校排球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1.1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1.1.1 赛前过分激动

当临近比赛时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状态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由于运动员赛前过度兴奋和情绪细微变化, 从而引起技术走样、动作变形、战术失调, 这样往往会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 从而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

1.1.2 赛前盲目自信

运动员对即将开始的比赛困难估计不足, 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有这种心理倾向的运动员看起来很兴奋, 有时也沉着, 但内心比较空虚, 其表现为浮躁、不愿冷静地思考, 总相信自己能轻易取胜, 盲目乐观, 这样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遇到失败或挫折, 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束手无策, 对比赛抱消极态度, 不动用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 因此, 往往容易造成比赛失败。

1.2 赛中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1.2.1 自卑

自卑指运动员在遭受对方优秀球员的盯防或盯防对方优秀球员时出现畏缩心理, 产生疑惑, 以至轻视自身的技术、战术, 体质等各方面的实力, 导致心态失调, 外在表现为不兴奋, 个体对抗中过度紧张, 整体配合时, 犹豫不定。

1.2.2 投射

投射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受挫后产生愤怒情绪, 并将其发泄到无关人员或事物上, 如摔打器材或对他人无礼等现象。

1.2.3 沮丧

沮丧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失利后出现精神不振, 信心丧失, 斗志衰退的不良心理倾向, 主要表现为或过度自责或麻木无反应。

1.2.4 胆怯

胆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失利后, 面对对方明显高于自己实力而表现的缩手缩脚的不良心理倾向, 往往表现为不敢接球和控球, 自动放弃进攻机会, 对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认识不清等。

1.3 赛后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竞赛结束后, 运动员不仅会感到身体疲劳, 而且也会体会到心理疲劳, 也就是说比赛虽然结束了, 但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并没有结束, 只是改变了其存在的方式, 比赛产生的不良运动情绪, 并没有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失,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冲动、紧张情绪常会延续到赛后, 如比赛失败而迁怒于人、推卸责任, 也有因比赛胜利而得意忘形, 听不进善意的劝告, 视提意见者为嫉妒, 或因受表扬而骄横等。

2 高校排球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对策

2.1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对策

2.1.1 制定赛前训练作息制度

调整运动量, 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强度, 不要使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同时要提高运动员发球、拦网、打防等技战术水平, 使运动员信心十足地参加比赛。

2.1.2 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教练员要消除运动员想赢怕输的思想, 运动员要能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 应该懂得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冠军, 不一定是非要胜利。胜负的标准, 要立足于自己和自己比, 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 今天和昨天比有了进步, 那就是成功。

2.1.3 客观评价双方实力水平

教练员要客观分析评价比赛双方的实力水平, 告诫运动员要充分认识到比赛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发情况, 运动员自身也要做好准备。

2.1.4 熟悉对手, 多打模拟比赛

教练员要给运动员认真分析对手的各项比赛数据, 使队员熟记对手的特点并做好针对性训练, 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逐一模拟, 使运动员做到胸有成竹、遇事不慌, 在平时训练中应多模拟真实的比赛, 使其适应比赛的压力, 慢慢排除外界干扰, 人为地创造比赛时的激烈场面、气氛、噪音等等。

2.2 赛中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对策

2.2.1 自我精神放松法

自我精神放松法, 是克服临场紧张情绪, 使运动员心情获得平静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包括:催眠放松法、自律放松法、逐渐放松法、呼吸调整法等。这些方法虽然是临场心理调整的方法, 但也要靠平时的积累, 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心理和身体的自我放松水平, 增强运动员自我控制的作用。

2.2.2 暗示调控法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都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技术和战术意识。

2.2.3 增强信心法

增强信心法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树立坚定的信心, 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状况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成绩的作用。通过现场观察或录象观察了解对方的能力, 经过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提高遇见性。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困难和挫折, 这样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支配下消除紧张情绪, 从而使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得到稳定发挥。

2.2.4 表象再现法

表象再现法就是运动员运用语言暗示使自己重现过去最佳竞技状态时的运动表象, 从而消除紧张, 增强信心的一种方法。

2.2.5 按摩调控法

按摩调控法是运动员通过对自己各部位的肌肉按摩或敲打以达到克服过度紧张、焦虑情绪的一种方法。按摩具有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皮肤和肌肉的温度, 放松肌肉、调节感觉神经, 稳定情绪状态的作用。因此, 运动员通过按摩可以恢复身体活动能力, 可以提高比赛中的运动效果。

2.2.6 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将注意力进行转移, 使队员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对手的一种方法。在比赛时运动员不要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裁判或观众身上, 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自己的比赛过程, 抓住对手的失误从而取得胜利, 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应对敌手, 取得好成绩。

2.3 赛后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对策

教练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运动员对比赛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分析比赛技术统计数据来让运动员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利用典型事例分析, 让过于高估自己实力的运动员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使其从沾沾自喜中清醒过来, 让过于低估自己实力的运动员在不利中看到自身闪光的一面, 在消极中看到积极的因素, 使其重新振作, 并可通过书面或谈话让运动员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使运动员相互之间得到交流、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总之, 要有意识的采用心理训练措施和方法, 不能放任自流。

参考文献

[1]王水泓.体育运动中情绪的调节及心理调节[J].浙江体育科技, 1996, 6:57-59.

[2]刘红兵.浅谈排球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几种不良心理状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4:127-128.

[3]蔡敏华.影响排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 2000, 19:26-27.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第8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男子排球队身体素质训练中融入跳绳运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用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集体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有关资料, 并阅读相关论文, 为本研究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1.2.2 实验法

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男子排球队2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 每组10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教练, 同等条件下, 将跳绳运动融入实验组身体素质训练中, 为期4周。将50m跑、立定跳远、助跑摸高和3m移动4项排球运动专项体能指标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统计分析, 得出实验结果。

(1) 实验器械。跳绳20根, 秒表2块, 30m卷尺一个。 (2) 训练方案。每周3次身体素质训练, 对照组按常规练习, 实验组融入跳绳练习, 为期4周。 (3) 跳绳练习法。快速30m单摇跳×3组;快速30s双摇跳×3组;3min单摇跳×3组。 (4) 测试指标和时间。50m跑、立定跳远、助跑摸高和3m移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进行一次测试并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为了保证本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更好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利用SPSS11.50数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使实验结果得到量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身体素质指标统计分析

从表1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可以看出,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分别为2.35m和2.23m;助跑摸高平均成绩分别为2.89m和2.93m;3m移动平均成绩分别为8.73s和8.96s;50m跑平均成绩分别为7.32s和7.29s。P值大于0.05, 无显著性差异, 20名运动员完全符合本次实验要求。

2.2 实验后身体素质指标统计分析

2.2.1 实验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统计分析 (表2)

2.2.2 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指标统计分析 (表3)

2.3 结果分析

实验后,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对照组实验后立定跳远平均值为2.35m, 助跑摸高平均值为3.02m, 3m移动平均值为8.52s, 50m跑平均值为7.22s, P值大于0.05, 无显著性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 对照组实验后立定跳远平均值为2.48m, 助跑摸高平均值为3.14m, 3m移动平均值为8.15s, 50m跑平均值为7.08s, P值均小于0.05, 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跳绳运动对高校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性效果。实验分析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 跳绳运动各种方式练习提高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力量素质是基础, 所以30s快速双摇跳绳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爆发力, 尤其对排球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起到重要作用, 腿部爆发力的提高, 有助于快速起跳和蹬地能力, 使得实验组运动员的起跳高度、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 在助跑摸高和立定跳远2项测试中p值都小于0.05, 都有显著性提高。排球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以便在诸如网前吊球防守中, 在身后球处理中, 在变向移动中等等技术环节发挥稳定性。30s的快速单摇跳绳训练提高了运动员脚下移动节奏, 使身体反应加快, 瞬间移动加快, 在3m网下移动测试中, 实验组充分体现了训练效果, P值小于0.05, 成绩显著提高。30s快速跳绳还提高了运动员的脚步频率和速率, 步频步速直接提高了运动员的移动速度, 使得实验组运动员的50m短跑成绩, p值显示也小于0.05, 也有显著性提高。3min的持久跳绳训练, 有效提高了排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使得运动员在高强度、高密度的激烈对抗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能, 提升多回合多防反相持对抗能力。

跳绳运动更能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基础力量, 主要包括髋关节力量和腿部力量。排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至关重要, 特别在起跳扣球、拦网以及跑动防守等技术环节。髋关节力量和腿部力量的有机结合, 能有效提高下肢肌肉群的调节与控制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运动员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从而使得运动员平衡性大大提高, 在训练比赛中更好地稳定完成和发挥各项技术环节。

随着当今排球运动整体趋势的发展, 发球速度越来越快, 据统计世界男子排球比赛中跳发球时速已达到110km/h以上, 部分女子运动员的跳发球也突破了80km/h速度, 比赛中的扣球力量越来越大, 弹跳高度越来越高, 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抗衡, 不如理解成为身体素质的对抗。没有良好的灵敏性、协调性, 快速的移动, 较好的爆发力, 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 难以取得顺利。因此身体素质的发展一成为排球比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必须要加强和重视体能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1) 通过本次实验分析得出, 实验组的四项身体素质指标, 助跑摸高与立定跳远 (爆发力) 、50m跑 (速度素质) 、3m移动 (灵敏素质) 的成绩有显著性的提高, 跳绳运动的练习得到实效性;对照组的四项身体素质成绩有小幅度提升, 但没有显著性变化。

(2) 跳绳运动方便易学, 且成本较低, 容易在高校中开展, 对高校运动队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与热情。希望高校各运动队、教练员、老师, 将跳绳运动融入到身体素质练习中去, 亲自实验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各种跳绳, 结合本运动特点和特性, 创新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跳绳技术, 充分发挥出跳绳运动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绍玮.跳绳在高校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J].中北大学学报, 2008, 1 (24) .

[2]郭贤成, 刘洪燕, 邱丽玲.我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8 (33) .

[3]邱丽玲.中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与竞赛方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9.

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可行性发展 第9篇

【关键词】软式排球;高校;软式排球发展;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8283(2009)05-0142-01

目前,软式排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在许多学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高校的体育公选课还没有引进软式排球运动项目。因此,本文对高校体育公选课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目的在于使软式排球运动走进体育公选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 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展和提高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软式排球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自1995年5月,国家公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软式排球的出现,为全民健身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贡献。高校开展软式排球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喜爱排球,支持排球,参与排球运动。

1.2 适宜“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软式排球的特点以其免充气、质地软、球速慢、难度小、少伤害、趣味性高、娱乐性强、健身价值高等特点,充分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参与意识,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欢迎。它的推广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实施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教育改革方向。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大力普及推广软式排球运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而且还能成为推动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骨干力量。

1.3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软式排球是一项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巧妙融合了个人技巧与集体配合,具有独特的魅力,加之球体由类似海绵物填充,球轻质软,所以手指不易受伤害。由于软式排球技术的分类更细,除硬排所有的技术外,还有捧球、弹球、非正式击球等技术,既能拳打、脚踢、腿垫,还可用头顶,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了他们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软、硬排球技术,强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师资力量

强大的师资力量能够保证软式排球运动能在高校顺利地开展。高校拥有从体育院校毕业的排球专业教师,他们具有很快掌握软式排球技术的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只要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完全胜任软式排球运动的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

2.2 学生基础

由于学生在高中和初中阶段都学习过硬式排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进入高校的学生对排球就不会陌生,这为软式排球运动的进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对公选课的选择上排球不是学生最爱,但由于高校学生的基数较大,所以选择排球课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多。上体育公选课的学生不同于体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规则和标准,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感受,所以从这些学生的身心角度出发,软式排球比硬式排球更有市场。

2.3 软式排球较硬式排球相比具有后发优势

硬式排球由于质量不同在市场上的价格差别较大。软式排球市场价格一般在30~50元间。在选择排球作为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大量购置软式排球,以解决排球数量少的问题,这样既能做到让学生多接触排球,又有利于学校排球活动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从场地大小来看,软式排球没有统一的规格,比硬式排球场地小,便于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球网的高度也是如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身高)而定,便于所有层次的人参与。

3 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对策

3.1 转变思想,加强认识

提高领导意识、转变领导观念至关重要。软式排球运动具有场地要求低、伤害事故少、趣味性强,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选用不同竞赛规则的特点,这是广大学生喜爱的原因所在。如果学校领导对软式排球运动予以足够重视,满足学生对软式排球场地、器材数量的需要,学生就能在比较好的环境下进行练习,从而大力推动软式排球在高校的全面开展。

3.2 加大经费投入和师资培训

器材和场地是开展软式排球的必要物质基础。要加大运动场地的修建或改建,加强对器材的保管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加大体育师职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软式排球专项技术是软式排球运动得以发展的根本。体育教师要掌握软式排球运动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拓宽软式排球运动的知识面。

3.3 制定完整的竞赛体系,推动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

建立一套完整的竞赛体系,举办不同层次的比赛,同时不断丰富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出软式排球的竞技性和娱乐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加强体育教育的评估,对各项比赛名次、场地个数、学校软式排球的数量、软式排球教学文件、课外活动计划及发展规划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使软式排球的推广和发展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走形式和过场。

3.4全面开展软式排球教学

高校在选择课程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一统式”现象,即整个学校只选择一个球类项目作为大一各班级的教学内容,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兴趣的需要。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在安排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软式排球教学课,努力研究教材重点,结合高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加到软式排球活动中来,采用课内、课外同时并举的方法,促使高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澄清,中国优秀排球队15年动态发展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2(23):36-38。

[2]李瑜,赵曼云,软式排球运动应予推广[J] ,安徽体育科技,2001(1):50-51。

重庆市各高校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分析 第10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对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进攻效果分析, 从排球的技术、教学和运动员自身条件出发去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法

系统的查阅CNKI上和图书馆有关排球的各种体育资料, 并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 然后确定合理范围再细致的进行当今社会排球运动发展研究。

(2) 比较分析法

针对各场比赛统计的结果进行相关的比较, 并结合有关的排球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 访问调查法

采用对重庆市各大高校以问卷或者采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得出有关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排球运动发展效果及走势分析

(1) 我国的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 先是在广州、香港等地的几所中学里开展, 然后陆续传至上海、北京等地。1913年, 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这是我国参加的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正式国际排球赛事。因为此次参赛, 排球运动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和兴趣, 排球竞赛活动也由此大面积开展。

(2) 我国排球运动辉煌成就

早期的中国男排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15年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第二次参赛的中国男排就获得了冠军。

女子排球则开展得相对较晚, 1912年才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 1930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 中国女排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 5次参赛均获得亚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 中国女排更是一路凯歌, 决赛中3:2打败强大的俄罗斯队, 夺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奥运冠军, 也为中国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队以5胜3负的战绩获得一枚铜牌。中国队在快攻占总扣球次数的比例为28%, 同28届奥运会相比有所下降。所以在最终获胜的情况下一定得注意排球运动员自身条件的符合及科学的训练方式。

(3) 重庆地区所占优势

我国的排球运动员三项指标均列其他参赛之首, 这使我国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了决定意义上的空前优势, 同时说明我国的排球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从而国家很重视排球这项运动, 所以排球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要注意身高、弹跳等因素。排球运动落实到各个省市, 对于重庆地理位置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选择的地区和地点, 自古以来, 人类的经济活动始终离不开具体的空间, 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做铺垫, 我市的教育事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了能使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和为国家储备运动人才, 各大高校加强了对排球运动的重视, 以及对排球人才的吸收, 各大高校开始进行排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 经过调查了部分高校的高水平排球运动队, 专项资金投入10万以上的为:15%;七万左右为:45%;5万以下为:40%。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使排球运动在重庆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撑。

(4) 重庆新政策影响下排球发展

根据2013年高考考专项的新政策, 各个学校开始重视各科专项训练, 专业考试项目分为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两部分, 身体素质项目为统考项 (4项) , 专项素质项目为选考项 (11项选1) 。其中, 身体素质项目包括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原地向前掷实心球。专项素质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游泳 (100米蝶、100米仰、100米蛙、100米自) 、田径 (200米、400米、1500米、110米栏、100米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 。据了解, 体育专业考试总成绩为100分, 身体素质统考项目分值占总成绩的60%, 专项素质选考项目分值占总成绩的40%。由此可以看出排球项目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从而纳入到高考制度中, 重庆各个高校开始对排球项目越来越重视。

(5) 学生家长重视排球运动

以重庆八中的排球传统项目为代表的学校, 每年高三毕业输送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到各类名牌大学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 , 作为家长就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所考虑, 文化学习可能会略有难度, 为了让学生有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所以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学个特长来弥补文化的略微不足, 这样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在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政策的指导下, 排球运动已陆续发展到各个学校。

2、设想发展模式

第一, 普及选材的阶段要定位也就是小学阶段, 就应该对孩子们普及排球知识, 以设立俱乐部的形式, 逐渐淡化体校训练的模式, 避免孩子们从小形成只练体育不学习的错误思想, 让更多爱好排球运动的孩子们在课后时间进入业余排球俱乐部训练;第二, 培养成型阶段的定位应该是中学阶段, 各中学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在此阶段已逐渐呈现出来, 需要接受的就是更为系统而又科学的培养训练, 基本确定其发展方向, 专项运动能力水平已初具规模;第三, 高水平成才训练阶段, 在这一阶段时, 普通高校可以集中优势培养一批懂排球、爱排球的高素质排球运动员, 为高层次的人才奠定好的基础;第四, 高水平展现阶段, 运用显著的排球技术进入到体育院校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以优秀的成绩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

三、结论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这么好的程度也是受其影响。解读中国排球运动的同时, 也不断带动着重庆排球运动的发展, 通过重庆高考体育专项的融入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排球运动在重庆市也成逐步发展的状态, 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利息民间借贷下一篇:确定性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