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测范文

2024-05-15

基层监测范文(精选10篇)

基层监测 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 在职责上、地位上、经费上、能力等方面,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按照我国理想的工作水平、质量标准, 仍有一定的差距, 更比国外先进的国家落后一大截;同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 明显存在管理意识不强、专业人士缺乏等问题, 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基层环境监测站现状

1.1 职责逐步明确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评价、采取措施的关键工作环节, 而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成立, 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和落实;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有效地改善了以往其管理、技术不分离的状况, 对于其管理和技术在分开落实的同时, 也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对于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发展, 将其环保部门, 与其他水利、卫生、农业、林业等部门, 有效地进行调节和配合, 使其监测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内容, 更加的规范、科学;使得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 直接避免了以往对于监测站的指责, 使其以往混乱的监测报告局面, 变得更加清晰和科学。直接推动了监测业务、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的发展和改善。

1.2 地位有所提高

通过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以及近期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中, 对于其环境监测工作、事业的定义, 能够明显地看出, 我国对于环境监测站的管理, 还是有一定意识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也对于其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 环境监督职权的行驶和管理, 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使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社会地位有效地提升。同时随着各项法律的完善, 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站, 随意执法的现象进行管控, 使其业务运行逐渐步入正轨。

1.3 经费逐步缓解

在制约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的众多因素中, 经费紧张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地方、县级监测站, 对于财务创收, 存在一定的困难;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业务拓展等得不到资金保障;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于环境监测的工作, 也逐渐地重视起来;此时政府对于环境监测工作, 进行了全新的定位, 财政支持, 有效地缓解了其经费紧张的问题;同时通过《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颁布, 也明确地指出了将其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 使其监测能力、技术提升, 所需的经费, 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1.4 能力逐步加强

监测能力,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影响, 也是非常大的;不同地区的基层环境监测站, 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使其不同地区之间监测能力的差距, 还是非常大的。这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是导致监测能力薄弱的因素。随着我国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财政支持的增加, 使得不同地区监测站的监测能力, 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例如, 以往监测工作的开展, 主要依靠的是手工操作、化学分析,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加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 像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方法, 以及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 使其基层监测站的监测能力, 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 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意识不够

管理工作落实的质量, 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发展, 以及监测业务的开展, 是有直接关系的;对此加强完善落实基层环境监测管理, 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实际上, 很多的基层单位, 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存在轻视环境监测管理, 重视监测业务拓展的现象;使其监测工作的开展, 逐渐地成为了走形式, 反而使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未能形成体系, 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很多的基层环境监测站, 在评审、认证前后, 完全是两个态度, 表面化的工作, 对此很多的基层环境监测站, 不能发现自身存在问题的危害, 导致其经济利益得不到改善。

2.2 缺乏人才和资金保障

人才保障, 是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基础, 而专业的技术人才, 是促进管理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其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条文中, 也直接表明了要想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使其工作人员, 具有专业性的操作知识、能力, 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专业性人才, 具备一定的从业资历。但是实际上, 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 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 存在严重的资金紧张的问题, 并不能对其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做出保障;甚至是没有相关管理的预算, 只能够维持监测任务的开展。其次, 基层环境监测站, 相关管理部门人员, 并不具备管理的能力, 甚至很多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身兼多职, 并没有指挥的权利, 只是听从相关部门的调遣, 使其专业人才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最后, 很多的基层环境监测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并不具备是国家规定的专业水平, 缺乏操作知识、专业技能, 针对于专业性的问题, 并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判断, 使其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3. 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过程, 因为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常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全面地进行考虑。首先, 注重领导责任意识的加强, 通过对于领导人员岗位责任的明确, 使其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然后通过专业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的开展, 使其管理工作初见模型;同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合理措施, 进行有效改善。其次, 领导人员要积极地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 积极地带领工作人员, 开展相关管理规定学习的工作, 在宣传环境监测管理内容的同时, 也有效地提升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在员工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让员工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 更好地感受其内涵, 从而更好地完善、革新, 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有效地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增加财政支持提高人才专业度

资金、监测能力、人才保障, 是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而资金支持, 更是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的必须, 对此地方政府, 应当积极地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站, 进行全新的定位、调整, 增加财政支持, 保证监测能力, 得到显著的提升,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设备换新的标准需求, 从而更好地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效率、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 也要注重人才保障的构建, 首先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其员工在不断的学习中, 掌握更多、有效、实用的专业操作知识、技能。也可以请有关的专家介入指导, 使其快速的成为我国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3.3 明确监测工作

基于国家层面, 对于监测工作的明确, 就要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在不断征求意见的同时, 也落实了对于其环境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经费来源等工作内容;通过相关基层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等内容的更改、调整, 使其复杂环境的监测工作, 得到了有效的补贴,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贫困地区监测站的建设, 应当适当增加一系列资金支持、补助, 使其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建设, 更好地为城市级监测站工作需求, 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管理现状的分析, 发现基层环境管理, 不仅是基层环境监测站开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及工作的落实, 也受到了基层环境监测站能力不强、地位不高、队伍不稳、专业人员缺乏、任务量多、检测能力不够、人员素质水平不够、监测质量不能保证、监测经费缺乏、业务拓展效率不高等方面的影响, 使其管理体系不能实现创新;对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条例, 明确环境监测职责、社会地位、性质、财政支持;同时针对区域经济不发达基层环境监测部门, 应当在配套政策上, 尽量增加资金支持, 使其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地得到构建、巩固, 使其现有监测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站管理工作的发展、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宏观, 曹骞, 沈丽娟, 张德亮.基层环境监测站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5 (3) :56-59.

[2]吉军凯.浅论基层监测站环境监测管理现状[J].经营管理者, 2012 (8) :208.

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2篇

来源:银行家

关键字: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实践

分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一些负面舆情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具有传播迅速、影响深入、后果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应对和引导,可能会给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带来风险,对社会公共安全亦会形成较大威胁。近日,运城银监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并对网络舆情监测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以期进一步研究改善基层舆情监测工作的对策。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

由于认识到网络舆情对银行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分局调配力量和人手,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负面报道进行跟踪和引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做好群众的正面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了银行业良好声誉。运城监管分局的主要做法是:

配备较强的监测力量。针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分局调配了3名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人员作为舆情监测人员,并组织他们学习银监会舆情监测的相关文件精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监管有关热点问题及回答口径参考》等资料,增加监测人员的知识储备。监测人员同时需要克服日常工作繁琐、监测工作时间长等困难,保证高度负责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研判和引导,高质量完成监测值班工作。

确定监测重点。分局结合监测值班任务要求,根据网络舆情的广泛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确定了天涯论坛、和讯论坛、百度贴吧、人民网“强国论坛”等有较大影响力的论坛和贴吧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并把银监会、银行、房地产、地方融资、银行卡、理财等作为主要监测关键词,每日坚持浏览大量新闻和热点、敏感话题,尽可能多地捕捉当前热点和负面舆情。针对每天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1点之间网络舆情较多的特点,舆情监测人员集中时间进行监测搜索,确保负面舆情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引导。

实行监测工作主值班制。为避免因办公室日常工作影响舆情监测,分局实行了舆情监测主值班制,即每周确定1人为主监测人员,负责网络监测和上报,其余2人辅助开展网络监测。同时,认真做好每周交接班,提示当期重点关注的热点和敏感舆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舆情监测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分类编写回帖模板。分局将负面舆情进行了分类,如服务投诉类、经济金融形势评论类、信访举报类等,针对分类舆情,监测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把握舆论热点方向,研究编写了回帖模板,针对同类型的舆情,结合样本与舆情具体内容予以回帖,这样大大提高了回帖的效率和质量。

采取灵活的引导方式。分局舆情监测人员针对网络舆情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随意性的特点,开阔思路,灵活多样地开展舆情引导工作。例如,在回复网络关于银行收取“数钱费”的讨论时,监测人员提醒网友换位思考,站在银行作为企业的角度思考大量清点零钞工作的难度和必要成本,尽量降低零钞清点收费事件的负面影响。在发现有网友发帖组织人员赴京上访时,监测人员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劝导网友冷静对待,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在回复网友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负面评论时,监测人员列举了反映改革成效的银行业数据,用事实来引导舆论。在回复评论银行案件的帖子时,监测人员简述了银监会在案件治理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驳斥了发帖人全盘否定银行业监管成效的论点。

由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加上媒体和公众普遍缺乏对现代金融体系和复杂金融产品的深入了解,更加容易产生误解。因此,监管分局和银行业机构必须将声誉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在已经建立起来的防控体系内,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

网络舆情纷繁复杂,全面捕捉负面信息难度大。一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活跃情况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天从海量网络信息中及时发现负面舆情的难度很大。二是涉及银行业改革的许多舆论信息,通常含有大量的数据,若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进行逐一核对,费时耗力。三是很多负面舆情都有较强的隐蔽性,仅从标题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般信息而漏过,只有仔细阅读内容,才能发现问题,若单纯以主题词或关键词搜索又很难发现。因此,舆情监测人员普遍感到搜索负面舆情任务重、压力大。

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基层舆情监测工作处于摸索阶段。网络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不易监测的特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敏感性,还要有过硬的网络操作技能。但目前基层银监部门人力相对不足、经验不多,监测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应对口径不统一,舆情监测意识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舆情监测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目前,舆情监测轮流值班的工作机制,导致基层银监部门将有限的人力集中在舆情监测值班期,而完成任务后便较少进行后续跟踪监测。实际上,一条舆情信息往往会持续影响一段时间,有的可能半年以上,其间,可能会出现很多跟进的相关舆情。由于各分局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接续值班分局对已监测信息的持续跟踪监测明显不足,有的需重新进行搜集、筛选、分析、整理,不但重复劳动且降低监测效率,还使监测成效大打折扣。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措施建议

科学分类处置,提高应对效率。根据舆情反映的对象、内容不同,可将舆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舆情信息,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例如,对反映银行业服务不佳的信息,监测人员应正视目前银行服务存在的不足,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积极报道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关于银行业改革相关信息,要统一口径,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全面分析改革的成效,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同时,利弊皆要谈,好坏都要说,避免有“托儿”之嫌,增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效果。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监测水平。针对当前基层舆情监测工作人员亟需专业培训的现实,建议银监会在总结舆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一套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的舆情监测流程或教材,在系统内推广。通过业务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在线测试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舆情监测人员把握政策的能力以及对大局、大势的研判能力。同时,基层舆情监测人员应加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把握国家及银监会的有关政策精髓,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正确化解矛盾和引导舆论方向,不断加强舆情处置能力。

基层监测 第3篇

关键词:基层监测站 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为地方环境规划和目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不断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环境监测还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依据,各执法部门必须依据环境监测结果,利用已制定的环境法规(标准)等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所以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为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各级环境监测站不断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更加主动融入环保工作大局中,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个说清”的能力。结合当今的环保形势,需要监测站所作的工作越来越繁杂,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辖区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污染源的监督工作任务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监测项目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增加,还需要配合国家及各省的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的调查工作,并需要提供相关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

所以,要想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在现有的工作任务重,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做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就需要具备能适应这项工作的能力,下面就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1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学习对每项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没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质量。所以,做为环境监测的一名监测员,是需要具备一些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环境监测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们除了搞水质分析外,还有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废监测、生物监测及生态监测,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在一些监测站,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高,监测工作比较专一,监测人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工作加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但是,对于人员缺少的监测站来说,要完成每年的监测工作,每个人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可能以前的你是学化学的,可是因工作需要,你还要搞生态监测时,就需要你去学习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在需要你去评价环境质量时,为了能更准确、更快的完成任务,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环境评价及相关的标准等。

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监测人员,尤其是基层监测站的一名监测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辖区的环境监测任务,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环境监测知识,利用自己的所学不断地提高本地区的监测能力,更好的为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做为一名基层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监测人员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监测结果才会更真实准确。提高对监测工作责任心、责任感的认识也至关重要。监测工作要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出准确的、科学的监测内容、项目和数据。应当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提高对监测工作重要性、责任感的认识,树立起监测工作要对得起人民群众、要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任的意识。要下决心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数据不准”等各种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弄虚作假的问题,维护环保工作的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技术精、仪器设备优良的队伍,为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新贡献。有人说我们环境监测工作很轻松,化验室里“摇摇晃晃”即可得数,却不知环境监测工作有较大的危险性,还有不少技术难关。有时为了一个监测点位、一组准确的数据,监测人员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甚至要跑几十趟,走上百公里路。回到实验室后,还要加班加点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更是连家都不能回,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就很难完成好本辖区的环境监测工作。

3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还要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对于很多规范的排污口,采样时还比较简单,按照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就能获取有代表性,准确度好的样品。当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小作坊类的企业,在没有规范的排污口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利用平时积累的经验以及掌握的相关资料,比较准确的确定出流量的测算方法,使测算出企业的排放量更加接近真实地排放量。在化验室分析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平时的常规样品化学需氧量做的非常多,在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对不同的水样,尤其是不同的氯含量,所用的方法不同,在繁重的工作中,要通过平时的工作经验去判断含氯的浓度后在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分析结果因为水样的监测方法选择错误导致数据出现大的偏差。又比如在水样的六价铬的分析中,当按照分析方法先从感官上判断,若水样是无色的,分析人员一般不会考虑对水样进行预处理直接对水样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的标准方法加入显色剂进行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类的水样有时会因为个人主观原因和水样的本身很低的色度影响监测结果,经过不断做试验发现,还是要通过色度校正的办法来分析该类水样,才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同样,在实际水样的总磷分析中发现,浊度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中却没有提到如何消除干扰,经过反复的试验,我们可以在比色前将溶液离心分离后再进行比色,将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后,所出具的监测分析结果才比较令人满意。

所以做为一名基层监测人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要有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相关的标准和分析方法进行刻苦的研究,才能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总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层监测站的责任也是非常艰巨的,基层监测站要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来充实基层监测站,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辖区的监测工作,真正实现环境监测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检测机构的人员要求,魏晓东《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0.1.

[2]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的问题和对策,郭兴盛《环境质量与监测》2010年第6期.

基层监测 第4篇

1 基层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的现状分析

1.1 应急监测能力现状

目前各基层环境监测站基本上能够按照上级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成立应急监测小组, 落实人员, 明确职责, 配置装备技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排查, 针对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的特点和实际, 组织编制相应的应急监测预案。做好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反映迅速。一旦需要即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启动应急监测系统。基本能做到“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近年来各基层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 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等, 大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增加配备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比如气体、水质简易检测箱 (管) 、多功能水质测定仪等。在个人安全防护方面, 配备了防护手套、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等防护设施。一些监测站还根据本地的环境风险隐患特征, 针对性地购置一些特殊仪器设备和药品, 以便可以有效快速的处理。

各基层监测站之间, 基层监测站与上级监测站之间的应急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这就能保证在突发环境事故时, 能够迅速得到上级和周边基层监测站的技术指导和人员、仪器装备支援, 实现资源共享, 技术共享。

1.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基层监测站的应急监测措施得到了普遍认可, 但是由于它受到很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诸如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思想认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干部管理的机制等, 导致基层环境监测站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足。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基层监测站,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急监测机构一般需要划分成数个职能小组, 分别承担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调查、现场监测、采样、分析, 数据记录并汇总, 编制报告等, 每个职能都需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胜任, 目前大多县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和结构还达不到标准化实验室的要求, 使得监测站在人员调度上常常是捉襟见肘。

1.2.2 危机意识不强, 麻痹思想依然存在

一些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 认为发生突发性的环境事故的概率极低, 存在麻痹思想.普遍有一种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懒散思想, 忽视了应急监测的重要性。

1.2.3 配套的应急监测装备相对落后, 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也乏力

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 有些基层监测站在购置应急设施时, 只能选取一些过时的、较落后的监测设施, 且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能力有限, 应急检测的方式和手段都比较落后。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1.2.4 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较少

上级监测部门对基层站的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较少, 使得基层监测人员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 基层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思路

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因此, 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时刻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2.1 防患于未然, 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环境事故风险防范机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预测。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因此, 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基层监测站要在当环保局的领导下, 认真查找出环境事故的危险源, 并且再对其实行严格的预警监测, 切勿马虎粗心。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 做好预防工作, 消除一切隐患,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尽量减少或者消除环境事故的发生, 以至于能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 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

首先, 环保局应该起到领导带头作用, 加强基层监测站和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做好环境危险源的记录, 督促生产企业自身要建立一套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生产企业和基层监测站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 以便能迅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监测措施, 采用分类管理, 经常和其它部门进行共同, 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

2.3 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监测素质

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双管齐下, 派出人员到专业院校、上级环境监测部门培训学习或实习;也可以请专家前来培训指导, 使监测人员成为奋发有为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 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 熟练掌握应急监测仪器的使用, 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监测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监测人员的思想教育, 杜绝麻痹思想, 端正工作态度, 尽职尽责。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应急监测素质, 以便从容应对的环境突发事件。

2.4 加大投入, 不断改进应急装备

争取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改进应急监测装备。购置一批操作简单易掌握;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投入最小化, 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能满足便携式或车载要求的应急装备。来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 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 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 小结

基层监测站只有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 才能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发性的环境事故, 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切实维护人们的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赵艳博, 李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9 (05)

[2]邹艳云.浅淡基层环境监测站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 (06)

[3]熊长保, 刘香.如何发挥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J].江西化工.2009 (02)

[4]陈红霞, 张永成.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 (04)

基层监测 第5篇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部门组建的,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财政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随着全社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其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

1.基层环境监测站主要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服务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技术垄断色彩。基层环境监测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部门组建的,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财政拨付经费的独一无二的事业单位。因此,其环境监测服务目前是唯一的,并且兼具政府行为。

由于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其提供给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执法依据的环境监测结论,存在公正性嫌疑。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6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突发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 在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突发性环境事件来看, 97.5%的环境突发事件为一般性突出事件, 这一类的突发事件大多由市、县基层监测机构负责监测和应对。现阶段, 随着环境监测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监测技术的进步,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取得了大幅提升, 但还有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以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环境影响结果,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基层环境监测应急现状

随着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 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日趋合理, 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作为环保事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环境监测设备落后于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载体, 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承担着基础性作用, 但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对于环境应急监测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 导致了在环境监测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够。虽然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许多的先进监测技术, 但落后的监测设备制约了先进监测技术作用的发挥。

2.2 应急监测演练不足

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相当程度的突发性, 留给人们的处置事件有限, 只有及时做好应急监测,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事件对环境的影响。目前, 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监测应急预案, 但纷繁复杂的日常监测工作占据了较多时间, 导致了很多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只是停留在预案的编制上, 日常的应急监测次数和频率都相对较少, 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环境突发事件日益增多的现实需要, 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环境应急监测除了具备过硬的环境监测技术, 掌握一定的专业监测方法外, 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协调能力等等。从目前环境监测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环境监测机构来看, 环境监测的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与当前的环境监测的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环境应急监测的数据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有待提升,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的危机意识不强, 抱有较强的侥幸心理, 对应急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4 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不畅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之间的协同配合, 既需要气象部门及时、全面地提供气象信息;也需要公安部门做好事态的温控, 还需要宣传部门做好事实真相的及时披露, 防止各种流言的扩散。但, 从目前环境监测应急处置来看, 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置大多成为了环境监测部门自身的“独角戏”, 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不畅。环境监测自身在技术规范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布设等等还不够完整, 影响了环境应急监测的整体效果。

3 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针对当前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现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具体对策。

3.1 加大应急监测投入, 改善监测条件

政府以及环境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政府编制预算的时候要专门做好环境工作的经费预算, 加大对环境应急监测相关设备、快速监测试剂、器材等采购的支持力度, 以改善环境监测落后现状, 满足新时期环境应急监测的现实需要。

3.2 加强应急监测力度, 强化应急演练

随着环境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承担具体应急监测的机构, 都应该要加强应急监测的常态化演练, 组织公安、宣传、气象、监测等部门之间的应急监测演练。组织监测人员参加专业化应急监测的技能学习和培训, 提升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以及实战化的应用能力, 使每位应急人员可以熟练的操作各种监测仪器, 熟练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应急知识结构的层次和水平和应急监测能力。

3.3 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

各地要结合本地环境特点, 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对本区域潜在环境风险进行排查, 特别是要进行重要饮用水源、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居民聚居区等敏感区的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相关监测的数据合理制定相关的应急监测预警预案, 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 以便准确识别环境风险。成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和领导机制, 划清不同部门间的权责分工, 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整体合力, 确保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 能够及时做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后, 及时组织人员现场了解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确定应急监测的各项工作, 并及时分配各应急小组的任务, 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监测行动, 通过不断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 切实提升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4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能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决策提供现场依据, 并对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目前环境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应结合本地实际, 不断加以完善,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摘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对于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意义重大, 本文针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应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改善基层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环境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仇伟光, 张丽华.突发事件呼吁环境应急监测[J].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 2008, 28 (6) :187.

基层监测 第7篇

1 常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形式的多样, 大部分由其它事故衍生

常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中化学品泄漏、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船舶溢油事故、生活中不规范操作引发的环境污染恐慌、饮用水源被污染等, 涉及运输、安全生产、投排漏排等多种环节。就同环境污染事故来说, 其污染也可能是是多方面的, 有的可能造成水体、空气、土壤多项甚至同时污染。另外, 环境污染也可能发生在事故处理阶段, 例如扑救火灾的消防水来不及收集, 携带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

1.2 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意外性

一般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的环节, 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均作有应急预案,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防。一个事故需要几个、十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发生, 而且, 假如每, 则一个事故发生的几率就是几千分之一, 值得担忧的是:有可能这几个、十几个条件平时就只有一个条件不满足, 就等着这一个条件的1%概率, 千万分之一的事故发生概率就这样轻易地发生了, 而对于地概率事件的准备又不足, 很容易危害扩大化。

1.3 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都在环境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下, 经过企业自带的污染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 对环境的、对下游处理设施的冲击较小, 一般不会对人员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会无法预见地向环境、对下游处理设施、周围人群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考验的是环境容纳能力、下游处理设施的抗冲击负荷和人体对污染物的抗受能力, 这种考验往往代价巨大。即便是轻微的、危害较小的污染, 如果影响范围大, 未及时澄清而引起社会恐慌的话, 也会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

1.4 污染物处理处置困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释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化工中间体或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 污染物可能会长期滞留, 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还可能发生迁移、衍生其他污染、形成跨界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污染饮用时水源等更为严重的事件。

2 基层监测站的应急监测

2.1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应结合基层监测站的实际能力, 避免内容健全却不合实际, 一旦追溯责任事故, 应急监测人员的实际行动与应急监测预案不一致将会追究责任。这就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对事故影响范围有较快速的判断, 以确定是否请求提高环境应急相应等级。

2.2 做好应急监测值班

基层监测站人员一般较少, 往往应急监测需要全员出动, 主要领导甚至全员手机24小时待机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要做好应急值班制度, 最好配套相应的补贴、保障、换休制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很多发生在夜间, 环保应急值班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监测仪器, 在接警后, 人员汇集前, 尽量完成所用监测仪器的准备和预热工作, 为后续工作节省时间。

2.3 做好应急监测的设备保证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应急监测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平时积极做好应急监测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对应急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单独存放, 专人保管, 定期保养。每年由技术监督部门做一次仪器鉴定, 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2.4 做好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应急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的质量保证实施办法。不能因为速度而忽视质量, 也不因为要求质量而不求速度。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详细记录。实战是最好的导师, 在应急监测任务完结后, 参加人员汇集工作日志, 比对国标的应监测技术规范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工作程序。

2.5 做好应急监测中的自我保护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 是我们的工作与责任, 拼尽全力是责无旁贷的, 但是也要做好对自己的保护。自我保护分为人身和技术两方面, 人身方面, 要听从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和确定保护器具的携戴;技术方面, 要熟悉应急预案、监测规范, 明确权责范围, 做详细的工作日志, 使得应急中的每一步都是有据可查的, 合乎规范的。

3 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的方向。

3.1 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地得到监测数据有助于了解污染事态, 确定应对方式, 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对污染要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快速准确检测判断。

3.2 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培训, 使每位应急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水平都稳步提高。虽然经验的积累有赖于实践, 但认真地总结会每次都所得良多。

3.3 升级应急监测工作中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的升级带来技术上革新。目前就我们的检测手段:一是便携式检测仪器法, 二是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 三是国标分析方法。便携式检测仪器法:简捷、快速、较准确, 但成本费用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并非经常发生, 因此, 仪器的使用率很低, 经济条件一般的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简捷、快速、成本低, 但准确性差、受干扰物质影响大, 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国标分析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达到要求, 但需要实验室支持, 采样完毕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再进行化学分析, 势必要延长监测时间。综上所述, 便携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移动实验室支持下的国标分析方法是基层监测站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至于, 更高层环境监测机构的分析方法的开发方向上的进展, 相对于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 即便是对环境监测总站来说也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摘要:本文阐述了常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征, 并对基层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的经验和重点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基层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参考文献

[1]刘秀苹, 王国娟, 韩艳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管理[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9.

[2]陈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研究[D].江苏大学, 2007.

[3]米同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4) .

基层监测 第8篇

1 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1.1 监测人员队伍结构不稳定, 人员流动性大

导致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难以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监测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监测工作普遍辛苦, 尤其是对于污染源的现场监测工作而言, 很多情况下都会在高空、高温的环境下工作, 劳动强度大, 甚至会经常接触有毒污染源, 导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按内部形象的说法, 在工作环境艰苦的前提下, 如果监测站工作人员没有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较之于其他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 无论是工作环境、劳动强度还是薪酬待遇上, 都会产生明显的落差, 从而会导致一部分监测人员无法静下心来安心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假如环境管理岗位出现空缺, 往往会把能力相对较强的监测人员调至局机关, 或者有部分监测人员甚至会想尽办法调离监测系统, 上述因素都会最终导致监测站出现人才流失。

1.2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瓶颈

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 具体反应在环境监测工作中, 诸如环境监测项目、环境监测范围以及环境监测频次等工作要求都更加细化, 工作任务也由此越来越繁重。总体来看, 基层环境监测站主要存在如下现象, 一是工作人员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二是监测工作人员和岗位不匹配, 三是专业不对口, 尤其是缺乏既能够熟悉操作先进监测仪器, 又愿意主动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中高级人才, 从而导致监测工作无法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此外, 有些地方对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有效地王伟培训机会, 一方面不能对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另一方面也无法深入掌握保养和适用环境监测精密仪器, 用和保养知识, 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并最终影响换进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在我国, 基层环境监测站一般具有行政事业性单位性质, 环境监测人员大多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分配而来, 这一方面造成了很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无法进入监测站发挥才能, 另一方面也使基层环境监测站无法建立起市场化的人才优选机制, 这一非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的出现。例如, 工作僵化、人浮于事, 再如, 工作人员缺少市场竞争意识, 在工作中体现出“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 这样一来, 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工作效率也自然低下。

1.4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高低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这是因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任何先进的仪器都必须由人来制定和具体操作。从目前来看, 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整体工作素质不高, 无法科学合理地对具体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释, 因此更谈不上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如前文所述,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除了工作人员入岗把关不严以及人才流失之外, 另一个原因在于对而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重视力度不够, 而在岗位培训领域, 无论是工作技能培训, 还是职业道德培训, 实际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无法爱短期内迅速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 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的对策

2.1 稳定环境监测队伍, 充实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第一, 尽快修改原环境监测营养补贴标准, 增加现场采样补贴, 并和财政、人保等部门针对环境监测有毒有害作业联合制定初科学合理的补贴制度, 增加监测人员劳动收入, 拉开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补贴差距。激发广大基层监测人员劳动热情, 提高环境监测劳动效率。完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配齐监测车辆、防护设备等。保障人员安全, 减小劳动负荷。彻底改变一些基层监测站外出监测采样肩扛手提, 一箱一筐的生产队、民工队形象。增强监测技术人员自信心、满足感, 为环境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 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努力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充分利用外部条件, 促进内部机制的高效发挥,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 有意识地参与经济市场。在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同时, 提倡有偿服务, 多技能、高质量两条腿走路, 进入协调有序地良性循环发展状态。

第三, 基层环境监测站在实施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 建议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号) 的指导理念, 制定一个环境监测保护的制度, 以加强环境监测站的规范管理, 并把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并对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制定明确的要求, 并且还应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 整个照片流程实行公开操作。

2.2 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来提高环境监测的规范化水平对环境监测加强质量管理。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都要按照《准则》11个管理要求和8个技术要求19个要素的规定建设实验室, 并向国家认监委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 经评审确认后才有资格向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这时的实验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 为了能够适应辖区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需要, 更是应该加强管理, 这样才能在确保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2.3 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

要通过事业单位改革, 建立以聘用制为主体的用人制度, 对用人制度的管理实现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从行政管理转变为法制管理, 在国家政策允许前提下搞活内部分配机制, 根据工作量、工作业绩和对单位的突出贡献, 实行绩效考核, 如按完成的采样量 (包括参加应急监测的次数) 、采样原始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监测数据和报告质量、监测报告和验收报告质量等均可记录相应的分值, 进入每月或年终的绩效考核工资, 对原始记录填写不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不全、监测数据和报告审核不尽责或监测数据和报告出具不及时的均可按照站内有关制度规定扣除相应的分值, 以调动和促进监测人员认真工作、积极进取, 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单位活力。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第一, 注重人才的培养, 防止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县级 (特别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 监测人员很多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而来, 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都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在今后对他们实施标准化管理, 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监测站要重视监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 具体可采用如下一些培养港式, 一是规定其必须拥有上岗证, 二是定期对他们开展业务知识考核, 三是定期开展业务知识竞赛, 四是聘请外部专家来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知识讲座或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实务模拟操作, 从而能够让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第二, 加强对监测人员素质的重视, 并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监测人员按照监测技术规范操作和实验要求,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二是对新增年轻监测人员, 进行严格的监测技术把关, 并联系工作实际, 将监测项目合理调整, 将新老人员合理编组, 以老带新、互帮互助, 并安排懂专业、有经验的监测骨干对新来的人员进行辅导, 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样品流转及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迅速提高新增人员监测水平;三是为了做到人尽其才, 要制订环境监测专业培训计划, 并鼓励环境监测领域的优秀技术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物质激励。此外, 还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上优秀人才的流向, 及时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从而使原有的整体工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好坏。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工作素质的主要制约因素, 并以此为基础, 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 对提高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工作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晶明.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职能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8 (3) .

[2]鲁雪生.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现状、困局与突破[J].环境保护, 2010 (5) .

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9篇

1 免疫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由于养殖数量大,养殖方式主要还是以散养为主,在疫病控制上对发病动物单纯以扑杀的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养殖水平和经济状况下还不适应,控制和消灭畜禽的传染病,应该采取立体防制体系,它包括种畜健康、环境卫生、饲料、免疫、疫病监控、药物防治以及科学管理等等。应用疫苗、菌苗对健康畜禽进行免疫接种是最常用也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的方法之一。因此,疫(菌)苗免疫预防仍是控制和消灭畜禽疫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免疫效果究竟如何?疫病保护程度有多大?能否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这就需要疫病监测来实现。

2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2.1 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

免疫程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养殖场的疫病流行的特点,畜禽群健康状态和组成、管理水平以及各种疫(菌)苗特性,畜禽群母源抗体的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出适合于本地区或本养殖场的免疫程序,这种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在执行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本地区的疫病发生新的变化,随时进行修订或调整。

2.2 免疫抑制病对疫苗免疫的影响

免疫抑制病,指畜禽感染某种传染病的病原后,侵害畜禽体内的免疫器官,使畜禽肌体免疫应答下降或消失,有这种疫病存在往往会促使一些疫苗免疫效果差或失败。这种疫病近几年来在家禽和猪都有发生,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症,在猪有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等。

2.3 疫苗的合理选择使用

两种以上病原制备成的疫苗称为联苗。有二联、三联、四一五联苗,有弱毒活疫苗或灭活死毒疫苗。还有一种是指一种病原不同的血清型联合制备的疫苗称为多价疫苗。在理论说三联、四联疫苗免疫1次,可以保护3~4种疫病不发生,但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往往出现有1~2种疫病保护力差而引起发病,其原因是3~4种病原联合在一起,必定会影响其抗原量(病毒量),因为单个疫苗都保证有足够免疫剂量,如果在疫苗制备中,抗原不经过浓缩,按常规混合在一起,可能造成有的病原的免疫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

3 动物疫病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免疫抗体的监测,是采用诊断抗原对疫苗免疫的畜禽群,定期采取其血清,了解免疫的畜禽的血清抗体滴度是否达到保护临界线。这种监测手段可及时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免疫失败,也可以及时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免疫程序。但在基层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疫病监测工作重视不够

在整个疫病控制环节,目前更多的重视免疫工作和发病诊断处理环节,对疫病的预警监测重视不够,很多时候没有把监测工作做为对疫病控制的首要工作来抓,对疫病的普查也缺乏整体的工作部署,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来追溯源头,其结果是已经无法弥补了,即使追究到源头,也产生了损失,只有寄希望于“亡羊补牢”。

3.2 养殖业主配合不够

在实际生产中,规模养殖场相对对监测工作重视一些,但对广大的农村养殖户,仍然是传统的思维影响,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往往不配合,害怕采血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和发育,认为以前没有监测还是照样饲养,在没有出现疫病的时候,做思想工作的难度很大,到了发病的时候才悔之晚矣。

3.3 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相对滞后

基层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对监测检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仅仅依靠每年的几次培训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实验设备也相对落后,往往是做一些常规的和基础的工作,稍微出现新的疫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设备经常是配备一次后要管很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3.4 采样抽血不科学

县级采样大多数要依靠乡镇实现,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后,队伍不稳定,经济压力大,常常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到从事经济收入和日常站内管理上去了,采血要求数量大,一般是2~5 m L,采血困难,特别是对中猪和肥猪,农村保定困难,加之操作不熟练,有时采一头生猪花很多时间。同时对血样的保管和运送也存在难度。

3.5 诊断试剂价格昂贵

疫病监测虽然有收费标准,也可以收费,但在基层疫病监测中往往是收不到费的,只要业主能允许采样就很不错了。但试验室诊断试剂十分昂贵,每年做一些基础的实验就需要5万元以上,这些经费往往用了也不显眼,造成单位经费紧张,对监测工作出现懈怠。

3.6 实验结果指导生产作用不大

由于现在疫病复杂,发病动物一般是多种病交错感染,试验室监测的诊断试剂有限,样品的新鲜度和时间有时无法保证,样品本身质量保证不了。同时在实验中要受检测人员和实验设备的制约,特别是一些检测结果要凭肉眼观察,主观性强,容易造成误差,致使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中防控疫病指导意义不大。

4 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4.1 重视疫病监测,建立规章制度

我国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几乎很少对畜禽群开展疫病检疫和普查,一旦发现疫病发生和流行时,兽医主管部门才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被动局面。于是疫病的监控和疫苗免疫监测要建立制度,定期进行监测,形成日常管理中疫病防范意识。要做好这项工作,每一个县级兽医机构,要有一个完善的疫病和疫苗免疫监测实验室,负责本地区监测工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本地区畜禽健康状况和疫病的潜在危险,根据监测的结果,就可以及时制订出防范措施。因此,建立疫病和疫苗免疫监测制度,对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4.2 加大科研投入,重视基础研究

开展畜禽疫病监测,一定要有标准化商品试剂盒。我国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一直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由于国家对这项研究没有设专项经费,无法申领,所以,许多单位的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无法形成商品化。即使有的试剂盒合格,但生物制品厂不愿投入生产,原因是销量少,没有经济效益。疫病和疫苗免疫监测一定要研究出标准化商品的诊断试剂盒,国外进口的试剂盒比较昂贵,监测1头份猪20元左右,这种价格在我国无法推广和应用。如果国内研究的诊断试剂盒测一头份维持在2~3元左右,政府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就可以做好推广和应用。

4.3 应用新的办法,减少采血量

基层血样采集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没有血样,无从开展监测。因此应注重这个环节的简便快速。目前在人的监测中,只需要少量的血样就行了,能否加大实验室的科技攻关,检测的样品尽量减少,这样对开展此项工作将是很大的推动,对农村养殖户也不会造成压力,工作人员操作也简便。这样,对控制和消灭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完全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德贤.加强动物防控能力建设的七大措施.中国牧业通讯,2008(01)

[2]官蕾.上海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对策研究.上海建设科技,2007(03)

[3]杨冬莲,彭斯瑶,刘艳.加大疫病监测力度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05)

[4]王玉田,钱义明,巴宏宇,等.种场如何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兽医导刊,2007(07)

[5]郑明球.实施疫病监测制度、技术“物资”亟待国产化.中国动物保健,2007(10)

研究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的有效方法 第10篇

1 基层环境监测概述

基层环境监测实务基本要求就是具有代表性和及时性, 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会随时扩散与传播, 因此, 环境监测部门要及时地对显示的数据进行查看, 并且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解决。现在的生活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 比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 其中有些污染因为外在条件不断扩散, 甚至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由此体现基层环境监测及时性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部门一定要对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了解与反馈,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1]。

2 基层环境监测的问题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 并且给出相应的决策, 环境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 我国对基层环境监测的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很多设备都无法得到配置和满足。 (2) 我国对其污染源的监测及控制不够及时准确, 应急能力偏弱, 决策力度较低。 (3) 有关于基层环境监测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加大了运行成本。 (4) 有些环境监测的相关部门对其重视度较低, 做的大多数是表面工作, 没有按照严格的监测管理工作实施以及执行。 (5) 监测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基层环境监测的部门更为突出。

3 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的有效方法

3.1 保障基层环境监测的设备仪器

由于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后备资金相对薄弱, 大多数的设备跟新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但是基层环境监测的工作必须要以先进的设备作为工作基础,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加强环境监测设备仪器的应用和调研工作。因为基层环境监测的对象特别多, 有时候可能一种污染物就需要许多的仪器设备进行反复勘察, 才能得到科学的数据, 任何一项仪器出了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到其结果。由此可见, 先进的设备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当然, 如果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 也可以直接拿到市或省进行监测, 总而言之, 至少应该保证有一个地方的设备仪器能够完全地满足基层环境监测的所有需要[2]。

3.2 完善基层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

基层环境监测的目标大、范围广、因素多, 因此监测部门岗位交错, 监测的环节也是十分复杂, 无论是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处理, 还是到最后结论评价, 每一个细小的阶段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 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才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把责任制度明确到个人, 促进员工积极认真工作, 并且结合实际不断的创新以及改进, 以教育、管理、监督三者相互结合, 认真探索构建保障监测质量以及监测效率的长效管理体制。

3.3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

目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环境监测的要求也就随之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的整体发展水平, 技术人员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无论是前期工作的采集、设计、布局, 还是后期设备仪器的选择、使用、分析, 这些工作项目对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都特别高, 因此,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提高监测人员的能力是最首要的问题。对于此问题, 我国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力度, 提高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平时也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定期培训, 请专业人士对其相关部门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养[3]。

4 结语

总而言之, 基层环境监测的工作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基层环境监测单位不仅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水平, 更要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 强化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能力。另外, 人们都应该树立爱护环境意识, 避免环境的不断恶化, 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 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才能不断的给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如今,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 国家和政府对这方面的问题也十分重视, 因此, 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务必加强对环境的检测, 选择先进的检测方法。如今, 我国基层环境监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本文主要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能够对环境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提高,研究,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坤.基层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J].赤子, 2015, 11 (10) :129.

[2]陈东俊, 徐克广, 姚志鹏.效益评审方法在基层环境监测中心 (站) 应用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3) :141-142.

上一篇:筹划有效性下一篇:新媒体音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