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2024-06-30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1篇

1 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六年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发现,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学生学得累,教师上课累;考试过关率很高,但学生真正的专业英语水平并不比课前高多少。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是专业词汇多、词性变换多、复杂句长且多;而大多学生的特点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整体基础英语水平较弱,鉴于此,参考笔者先前的教学体会[2],选择性的讲跟专业相关的几个完整单元及阅读材料,重点讲一些和《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等已学课程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旨在唤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先逐个讲解专业词汇与词组,让学生翻译,然后授课教师逐句讲解,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都是教师讲、译,大多学生埋头不停地记笔记,也不乏有学生睡过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累、老师累。考试随采用闭卷形式,但是考试内容都源于课堂所学内容,甚至源于作业,因为是通篇地讲,所涉及的内容较少,所以考试内容相对较明显,过关率很高;但是相同难度、课堂没有学过的内容,学生不能独立地理解,甚至已学过的专业词汇也不认识。可见,教学目的没有达到,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2 教学改革

笔者曾分析过本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在累赘。此次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旨在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在目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精简,内容精简的标准是:课堂上只学习专业词汇、术语以及专业常用句式表达,学习实用性较强的的专业知识,没有必要通篇地讲解。比如:Fluid-flow Phenomena,目前是通篇地讲与学,使用3~4个课时。笔者认为课文中速度场等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可以不占用课堂时间,也就是在课堂上没必要从头到尾完全地讲解,只讲解流动类型及特点、雷诺准数等,将课时压缩到2个左右。当学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时只讲和适用相关的内容,至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而且非常重要的,可以专门一节课来学习。再如:Heat Transfer,课堂上只讲三种传热形式相关内容、传热速率及传热系数、无因次数群等基本知识,将课时由目前的2~3个压缩到1~2个。比如:Chemical Industry,只需要讲解化学工业的起源与发展、化学工业的内容以及化工对社会的贡献,将课时由目前的4个压缩至2个左右。这样,既不会给学生造成枯燥与难懂的感觉也大大提高了课程的进度,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二,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和能源化工工艺相关内容以及一些新型工艺。比如:Coal-conversion Process,主要讲了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这篇材料很重要。笔者所在院校地处陕北延安,扎根老区、服务陕北是本校办学特色之一,而陕北是国家能源基地之一,所以Coal-conversion Process相关内容显得颇为重要。章节中介绍了焦化、气化和液化等煤炭加工的基本概念,对其原理及工艺几乎没有涉及到;有一半篇幅在讲地下气化、煤的生物转化,笔者认为这部分完全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内容,本科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很少涉及到,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省略。相反,一些新型煤化工技术比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在课堂上应有所涉及;比如讲煤气化时,应该把气化工艺比如:shell、Texaco、GSP气化工艺相关内容添加进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工艺包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所以,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有必要在课堂上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词汇、术语、句式等,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使学校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为学生工作所用。此外,学术论文的英文写作方法也很有必要在专业英语课堂上讲解。

2.2 教学手段的改进

2.2.1 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集视觉(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听觉(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于一体[3,4,5],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使学习者将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形象化,以学生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与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唤起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保证课件传递教学重点、难点等主要内容的同时,做到课件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多媒体课件内容制作的质与量。并不是把所有内容都显示在课件上,课件上只呈现章节中最主要的片段、最典型或常用的表达句式、最基本的专业词汇或术语以及章节的重难点等。在制作课件时,并没有严格地将词汇、句式、段落等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而是通过添加动画等保证课件所呈现的内容与教材讲解同步进行,词汇、句式、段落等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加以区分。对于难理解的复杂长句,采用颜色、字体或动画对句中不同的从句或修饰部分加以区分,然后逐级讲解。相关内容讲解完毕后,汇总专业词汇、重要句型等,这样既做到了学习过程中,教材、板书、课件的同步,也做到对词汇等的归纳整合,便于学生学习。部分不在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课前学生都会拿到纸质版材料,课件制作的宗旨一样,传递主要内容且明了形象。比如讲解Coal Gasification时,借助图形及工艺(见图1)来学习词汇,通过动画将每个单词或词组的意思呈现在各自下方。

2.2.2 课堂授课形式

课堂授课形式在提高教学效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效率高、容量大,要触动学习者,感知学习者、启迪学习者。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自助和有助式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每节课结束时,都会告知学生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准备;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富有趣味性的topic,便于下次课前5分钟讨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以分组式的讨论为主,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翻译或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对于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请学生来具体讲解词汇、句型及翻译。这样的授课形式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真正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自助和有助式的学习。

2.2.3 考试内容及形式

考试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种评价教学目标与效率的手段。可见,考试内容的确定十分重要,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授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只要是课堂学习过的主要内容都可以考,尤其是词汇与术语,比如课堂上讲解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天然气加工、绿色环保化工等所涉及到的词汇都可纳入考试范围。和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的摘要等部分(英译汉或汉译英)也很有必要进行考察。考试形式采取闭卷+开卷的形式,比如开卷大作业,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英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料来翻译,大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10%。比如开卷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口语成绩占期末总成绩10%;真正做到考试这一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

3 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了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宜的教材与教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充实教学内容,拓宽知识体系,易于学生理解。改革了考试内容与形式,注重对学生翻译、阅读、口语、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极力做到考试为教学目标服务;极力做到学校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为学生工作所用。

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化工专业英语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研究,明确了具体的授课内容,编写了适宜的教案,并对教学手段的改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堂授课形式,考试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丹,张杰,周小华,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3(1):103-105.

[2]杨晓霞,郑晓峰,郭延红,等.化工专业英语教与学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7):217-218.

[3]齐晖,陈菲娜.多媒体呈现方式在医学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85-87.

[4]王进,唐璇,李华锋.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22):210-211.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2篇

化工制药类专业化工原理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近年来在化工制药类专业中新增加了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结合我院化工制药专业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最教学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作 者:李琼 袁吕江 LI Qiong Yuan Lu-Jiang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6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511关键词:化工原理 化工制药 教学改革

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第3篇

1 整合优化化学实验,理顺实验教学环节

众所周知,实践是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关键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必须着眼实际,进行创新。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重新整合、优化、创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和实用性,摒弃过去教科书中过多过滥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力增加应用性、探索性实验内容。

比如,大多数分析化学实验教科书中,都有“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这一实验课题。一般都是由实验指导教师事先按一定比例配好混合碱液,准备好实验器材,再由学生进行滴定验证。整个过程既枯燥无味,又机械呆板,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验操作热情。若改成“设计性”酸碱滴定实验——造纸黑液(或工业废水)酸碱度检测,让学生自己联系厂家提供待检物样,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准备仪器药品,教师全过程只起一个启发、指导的作用,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又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其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同时对原有的4大化学实验,特别是化学实验中重叠交叉的部分,加以删节整合,努力避免重复性,提高实验效能,真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2 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拓宽实习就业空间

各类实习由于其手段和方式更加贴近社会,同时也由于实习教学是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综合认识理解、全面消化吸收、深层提高创新的主要方式,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长期以来,由于化工生产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生产单位大多顾虑重重,不愿让学生亲临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实习。因此,化工专业的学生实习大都属于“走马观花、隔靴搔痒”,不能深入了解问题,更不用说进行工艺参数的调试操控了。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4篇

1 教学内容精品化,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化工制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制图的基础知识模块、机械制图模块和工程制图模块。由于我校教学计划的一再修改, 化工制图课程的课时也大量缩减, 由原来的60课时减缩到现在的32课时, 所以教学内容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就必须对课

附:本文为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驱动法在〈化工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

感,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比如通过写校园美景的文章的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尽量在校园中去发现那些“美”和“好”的东西, 从而也能够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情感。通过对教材中的一些人物或作者的介绍也能让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受到感染, 产生喜怒、哀乐、爱憎等情绪, 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得失的审美观念。比如我在介绍诗仙李白时, 讲到他那开阔的境界, 自信的精神, 豪放的情怀, 并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开拓视野, 开阔胸襟, 培养大气, 提升自我。同样, 诸如文章《第一次挣的钱》则可以教会学生要用心去感悟生活, 学会感激和爱护身边的人;而《人是什么》这篇哲学散文, 则可以告诉学生要好好把握现在,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上这些, 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取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后, 语文教师可以以作文为桥梁, 沟通情感,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作文是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化, 是学生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感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作文批阅中投入的感情除了健康向上, 还必须做到如托尔斯泰所说的, 要真

改革与探索

程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整合。删除和调整那些陈旧老化、交叉重复、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现代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对一些要求不十分严格且无足轻重的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 而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如制图的基础知识我们着重讲解, 帮助学生从一开始绘图就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而在机械制图模块我们只选取一部分与绘制化工专业图纸有关的几章讲解, 如三视图的投影原理、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方法, 这几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在工程制图部分, 我们要系统地讲解, 不仅要讲书本上的内容, 我们还要融入专业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知道学了有何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学习化工工艺图这一部分时, 我们首先介绍化工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 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车验收等程序, 设计又分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每个阶段中又有工艺流程设计、化工计算、设备布置等环节, 然后讲解化工工艺图包括三大类: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这样一来, 由于学生对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很容易就掌握了化工工艺图每一类图所表达的重点内容, 该怎么绘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这一有序工程链, 了解现代工程的特性, 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2教学手段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 给《化工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 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往往比

挚、强烈、独特,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 应该以自己的真挚、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 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感染。而隐蔽自己的感情, 是可鄙的。如果伪装自己的感情, 则是可耻的。一个学生在把校园写得一无是处后, 我给他的评语是:“把你的脸迎向阳光, 那就不会有阴影!”通过这样的交流, 就将情感熏陶、品德修养融进了作文中, 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得以净化。

教育无小事, 因为事事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 让学生在求知中得到陶冶, 这对塑造中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语文教学中的更高目标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新世纪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陈健兴.走向心理健康.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7

[3]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语文教学通讯.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考试改革思路

王瑶徐福平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402160)

摘要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C语言课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 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1.1 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通过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和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和了解, 发现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学习自觉性不高、依赖性强, 往往满足于课堂上所学, 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立即放弃, 缺乏刻苦

单一方法使用更加理想, 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让学生耳濡目染, 循序渐进, 学生能顺利接受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 直观、形象、生动, 能较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我们制作的PPT的形式也多样化, 在PPT中插入动画和flash, 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如在讲解剖视图这一节的时候, 我们先用PPT给出组合体的图片, 然后用动画演示组合体的剖切过程, 最后给出剖切后的图片,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直观明了, 其教学效果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目前, 这种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 我们已经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应用, 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考试成绩来看, 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3 实践过程具体化,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工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 在化工制图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画图是《化工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所学理论知识, 更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 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 更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作业非常多, 几乎每堂课后学生都必须绘制一张图纸。另一方面化工制图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走出教室, 走进工厂, 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是很有必要的。在实习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指导书, 画出所到车间的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装配图, 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在单元操作中的作用, 了解工艺流程图所表达的工艺过程, 而且让学生找出图纸所表达的设备或工艺存在的不足, 可以怎样改进等等, 这样就使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创新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图样与实际工程形体相对照, 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工设备、化工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既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又提学习精神。但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又十分喜爱, 且对于实践性课程较为喜爱, 只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一般对对教学过程中的纯数学抽象案例特别畏惧, 同时大部分学生外语基础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1.2教学与考试现状

(1) 理论知识抽象, 实践滞后脱节

C语言概念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 开始的几堂课主要是介绍数据类型、语法规则、基本函数等, 内容较单调、枯燥、信息量较大, 学生觉得乏味, 无聊, 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 感觉读程序容易, 编程序难上加难。部分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自已的编程思想, 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完全背离

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4 考试形式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考试方法由于试卷篇幅、考试时间及试题形式所限, 内容单一、试题的深度广度不够, 并且实践性不强, 也无法检验学生真实绘图能力的掌握情况。针对这一现状, 应打破一张试卷定高低、一个分数定能力的高分低能的定势, 从而以职业需求和可塑性培养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摆正学习心态、从而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向, 进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根据化工制图课程特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同行评价、学生反馈, 并结合学校质量体系考评建议, 拟定了一套适合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 考试成绩的评定内容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 其中分值比例为20%、30%和5 0%。增加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的比例, 有助于学生注重平时的训练和课堂听讲, 使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了综合应用水平。笔试部分以《化工制图》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为主, 但分值比例相对较低。这种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缜密的治学精神。又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余国琮, 冯亚青, 房鼎业等.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01, (3) 9~13

[2]李立峰, 董君英, 卢翠红.化工制图教学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探讨和实践[J], 中国教育导刊, 2007, (1) 24~25

[3]刘慧君, 王榆元, 袁亚莉等.化工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教育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 2007, (6) 73~76

[4]王永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化工制图》教学效果的思考 (J) , 安康学院学报, 2010, (5) 123~125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5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5-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其教学也要紧紧围绕办学方针,助力学生的就业创业。然而,与高中生不同,中职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技能培训,即专业技术的学习,为此,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学习已成为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课题组立足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分析数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中职精细化工专业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一、精细化工专业数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育部关于进行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三大课程教学目标,其中第一条为“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可见,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它具有预备性和服务性两大特点,必须服务、服从于职业岗位需要,即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也要服务于精细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坚持的办学方针,旨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在未来工作中主要从事技术性方面的工作,需要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知识,而“任何一门技术的背后一定有数学”,精细化工专业也不例外,因此,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也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将数学教学与精细化工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句话鼓舞着不少理科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在这名言中,为什么不是理数化、理化数、化数理或化理数,而是将数学摆在物理和化学的前头呢?曾有人说:“物理学家一定是数学家,而数学家不一定是物理学家”,可见,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即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所以,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有必要为精细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精细化工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三步曲”

受狂热的“大学梦”影响,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选择进入高中就读,而各中职学校对录取的学生普遍没有“考分”要求,这些学生的数学“考分”基本不高,基础较差,缺失学习自信心,对数学的厌恶和恐惧心理较重。对此,课题组采取了“三步曲”对中职数学服务精细化工专业课程的实践进行探索。

(一)第一步:知识“补牢”,重树信心

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数学,常常陷入过去的失败中。因此,重新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www.fwsir.Com)“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学生无法从过去学习数学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么可回顾学习以前所学的一些知识,教师应选取一些有趣的`、易懂的数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以前的数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安排4个课时与学生一起“补牢”知识:

1.第1课时:亲师信道。首先,要求学生将数学书放回抽屉,从视觉上消除他们的顾虑;然后,在黑板上写上“上数学课是会呼吸的痛”,引导学生通过怒吼、狂叫等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快,从而缓解他们对数学的压抑情绪。其次,在黑板上写“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这是由华中师大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数学教师孟昭奎微博发起的),学生自由地表达意见之后,教师表态“先救语文教师”,并说明这一微博调查的发起事情以及公布结果:该条微博引来近15000条转发,在近2000人参与的投票中,有76%的网友将票投给了“先救语文老师,将数学老师留下”,学生在关注其他人的投票结果时,对数学老师产生怜悯之情。最后,通过一些常见的、有趣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就会发觉数学老师易于亲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第2――4课时:旧知新学。旧知新学,教师可以选择多项式的乘法 (采取两国领导人机场接见时的情景模拟)、十字相乘法 (进行“竖看、斜看”分解,“横看”写因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 (介绍抓住要点、套路解答)等,让学生明白数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而是有规律可循,甚至可以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将答案找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第二步:知识“打基”,开启学途

学习数学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更注重逐步累积递进,同时,数学知识有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各个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在2009年编写的中职数学教材中划分了“基础、职业、拓展”三个模块。所以,中职数学教学不可绕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改革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1.知识趣味化处理。比如,AB类比为“男孩提出的每一相亲要求,女孩都满足,那么男孩会主动打电话约女孩”,以此类比A=B, ;再如,补集类比为切蛋糕问题 (用小刀C在大蛋糕U上切走小蛋糕A,就得到了补全蛋糕 )。

2.数形结合助理解。比如,含绝对值不等式|x|<a,可先从含绝对值方程|x|=a开始,然后利用绝对值几何意义,画出图形,最后在方程的图形上探究不等式。

3.实施德育渗透。比如,讲授予“空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空色色,色色空空”感悟佛家的最高境界――空,并对当前社会中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垃圾海洋”进行反思、呼吁,与班级教室清洁卫生联系起来,呼吁每个人都清理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并放置于指定地点,体地将“空”垃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更自信地走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路上。

(三)第三步:知识“延伸”,数专结合

在中职学校,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重要作用,而数专结合是让学生知识“延伸”最科学、有效的途径,数学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二是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实践中,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专结合进行探索:一是召集学校精细化工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由他们根据所教专业教材内容,共同提炼专业学习所需的数学核心知识。经过多次研讨,本课题组将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百分比、数列、对数、排列组合、极限等确定为数学核心知识,然后针对每一知识点选取适当的化学例题实施数专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二是数学教师要学习精细化工专业教材,虚心向精细化工专业教师请教,并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加强化工知识技能;同时也邀请精细化工专业教师深入数学课堂指导教学。三是与精细化工专业教师同上数专结合课,即化工专业知识部分由化工专业进行解说,而数学部分由数学教师解答。当然,数专结合课最好是由数学教师或者精细化工专业教师一人授课。

总之,中职数学服务精细化工专业课程的实践进行“三步曲”,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自信、数学基础、专业服务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改革是急不来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交叉融合实施,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丁华。基于“数专结合”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 (C版),2012 (35)

[2]彭伟健,高晓兵。中职数学课堂“隐性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 (C版),2013 (7)

[3]宋卫成。例说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学,2009 (7)

【基金项目】 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题(桂教职成[2011]41号)

【作者简介】高晓兵 (1985- ),男,江西永丰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理逻辑、中学数学和中职教育。

★ 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 深圳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经验

★ 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初探

★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 材料化学专业简历

★ 材料化学专业求职信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 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质实际上为就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提前完成正式上岗之后的培训,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就能实际上岗工作,实现教学与工作对接,因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如今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体系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技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按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方向等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需要有实践的基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一套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学基地,能够探索出教与学,学校内部与工作场地、课堂上与课堂下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应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

3、以现代教育手段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现代教育手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努力将现代教育手段、方法、方式、技术等应用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借鉴计算机应用于石油化工的经验,将计算机控制与化工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它独立存在,又与整个教学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将它视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

2、连续性原则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必须具有连续性。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设置联系性强的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持续性训练,打破传统教学各自独立,联系性差的状况,使学生得到系统且全面的锻炼。

3、教学内容具有可选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具有选择性,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一)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就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基本技能的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实践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不同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训基地发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例如,对学生进行电化学知识训练以及锂离子电池教学知识训练,学生在实训基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通过对电位,PH曲线的数据监测,理解它们的用途。在实训基地学生还可以模拟电化学工作站的现场增加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理解。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按着任务驱动模式的流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电池的生产流程,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应用化工技术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必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顶替一名成熟员工的位置,在压力作用下使学生了解电池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等。

結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块,突出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训练又得到实践训练,将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相军,张彩霞,左常江.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36-39.

[2] 王晓军.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J]. 学园,2014,17:88+91.

[3] 毕秀成,张道旗. 论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93-95.

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第7篇

一、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参考相关文献,对我国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表现为:

(一)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

之所以说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主要是实践教学大多是由教师讲授实验要求及步骤,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实验步骤,有序地、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此化学实践中,教师未给学生创造自由的教学空间,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思考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在实践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并未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化学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方面存在缺陷

目前诸多中职学校依旧采用传统化学专业教材,化学教师按照教材所规划的设计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单一,与新课程要求不符。教学设备方面,因学校领导及化学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未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化学专业教学设备的添置,如此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只能运用不精准的或存在缺陷的设施,导致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中职院校大多数化学教师都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加之他们长期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对化学仪器的性质、规格、特点、使用方法等方面不够了解。在此种情况下,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无法规范、标准地运用化学仪器进行化学试验,并组织学生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技能。所以,高职学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工作经验,认为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优化:

1.以新课程要求为准,对化工实践教学所应用的教材进行重新编制,即根据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深入地分析化学教材的不足,进而合理更新教学内容。

2.根据企业人才需要,合理编制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任务等,促使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规范合理地展开,以便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技能。

(二)加强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使中职学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能够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课程培训、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不断提升化学教师化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从而构建优秀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提高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针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诸多学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师实践技能差等情况,笔者的建议是更新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等,促使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更加科学、合理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使学生逐步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摘要: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等,提高中职学校化工专业水平,如此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掌握相关技能,还能够使学生的能力、意识、素质等得到提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祖国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基于此,以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了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哲.谈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管理,2014(33):12.

[2]谢勇华.中职化工分析课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3(8):133-135.

[3]魏承涛.浅谈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50-51.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8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林产化工,教学改革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简称林产化工) 是一门关于从事森林植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学结构、性质和通过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其进行加工, 获取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化学品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学科, 也是林业院校的一大特色专业。林产化工专业以工艺为先导, 以过程设备为实施手段。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 使学生获得静力学、材料力学、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和化工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设计典型化工设备及对过程设备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的计算能力[1]。它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工作能力的林产化工专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信息量大、内容抽象、公式繁琐、与生产实践联系较少。在目前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林产化工行业逐渐涌现了以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生物质材料和林源活性有效成分利用为代表的研究热点[2]。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满足现代林化行业的需求, 成为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从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结合专业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化工专业使用的教材是赵军等编著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该教材包括三部分:工程力学基础、化工设备设计基础以及机械传动, 各部分相对独立, 内容较多。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仅48学时的课程设置, 难以对整本教材的讲授面面俱到。静力学与材料力学是学习该课程的基础, 但由于工程力学课程单独开设且学生已先修完, 所以教学中这部分只用少量课时介绍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为后续精讲的压力容器部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林产化工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不仅要讲授化工机械的基础理论, 还要兼顾林产化工专业的方向性。林产化工专业以传热、蒸发、干燥、精馏和萃取等单元操作与设备作为重点设计内容。因此在保持课程相对完整的基础上,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对于机械传动部分只简单介绍, 而教材中容器设计部分偏重于理论基础, 内容过于简单, 对于工程中典型设备缺乏论述。学生学完该章节, 仍然对简单容器设计无从下手。因此辅以其它教材重点讲解化工容器设计部分, 同时补充碳钢及合金钢等常用金属材料型号、组成和力学性能等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尽量精简理论推导, 强化应用, 培养学生利用力学和化学工程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拉伸、压缩、扭转、弯曲变形时, 结合化工生产中的塔器、高压反应釜、储罐和搅拌浆等实例, 建立力学模型, 使学生逐渐树立工程意识,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讲解内压容器封头设计时, 将凸形、锥形、平板封头的壁厚计算与球形壳体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省略繁杂的推导过程, 从而节省课堂时间;在讲解内外压薄壁容器的设计时, 由筒体和球壳等主体部分的设计, 到封头、支座、法兰、加强圈等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培养完整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概念, 同时强调标准化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遵守相应规范。

1.2 引入学科前沿的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赵军等编著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一本关于化工设备基础理论的经典教材, 该书在讲述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方法的同时, 也注重规范设计与实用方面的要求。但该书出版于2007年, 内容相对陈旧。随着林产化工学科的迅速发展, 化工设备技术不断革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及时更新相关的内容, 补充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例如, 在内压容器设计一章中, 介绍循环流化床设备在生物质快速热解领域最新研究内容;在化工设备设计基础概述一章中, 引入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储罐、化工管道、防腐制品等) , 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新技术、新设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 针对性的设置相关实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3], 在专业课程实习中, 安排学生到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亿鑫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习, 使学生对课程中容器设计章节的典型容器产品设计与制备工艺有更直观的了解。通过实习, 学生还可以更好地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考虑到我国林产化工企业具有分散性、小型化的特征, 还搜集一些知名石化企业的先进设备资料, 把它们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以完善教学内容。

1.4 联系企业信息与社会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 教学任务繁重, 内容抽象, 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因此, 教学中适时增加了行业知名企业的介绍, 提醒学生精通设备与工艺的多元化人才将是未来业内市场的人才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分析一些典型化工设备的开发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剖析一些社会事件 (例如某化工企业管道泄露事故、某高校实验室反应釜爆炸事故、泰坦尼克游轮沉没事故等) 。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而且增加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以及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改革

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有大量的公式、图表和结构示意图, 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显著。多媒体教学具有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和图表表达清晰直观等优点[4,5,6], 因此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为了形象、准确地展示化工生产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收集资料并运用AutoCAD、Flash、Photoshop等软件, 制作了设备工作原理的动画效果、立体图和剖面图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克服了以往学生在教学中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难题。例如, 在讲授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时, 直观生动地把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在讲解齿轮啮合传动时, 将抽象的机械传动过程以动画等形式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 也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还发现,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化工生产实际, 即使学习过的学生对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仍认识模糊, 甚至混淆。为此, 将结构透明的实物教学模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购置反应釜、精馏塔、换热器、减速器和法兰等多套教学模型辅助理论教学,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 将到杨凌林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宝鸡蔡家坡造纸厂参观时录制的生产现场与流程设备视频展示给学生, 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 从而对化工容器设备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材料的刚性、强度、稳定性与化工设备构造、工作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必然较差。因此,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讨论式、开放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 在讲授材料的许用应力时, 首先提出容器安全性存在缺陷的原因这一问题, 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然后层层剖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在讲授容器开孔时, 先提问应该在容器纵向开孔还是横向开孔?在充分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些章节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学, 写出读书报告或制作课件, 然后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例如, 容器零部件一章,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调查法兰、容器支座、接管、视镜、人孔和手孔等零部件, 将它们的工作原理、用途、特征和种类进行归纳总结。这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大有裨益。

2.3 建设课程网络平台

教学活动是贯穿于课上、课下的系统活动。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网络平台, 建立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该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主要包括: (1) 课程资料 (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 ; (2) 课外练习; (3) 模拟自测与讨论交流; (4) 学科前沿动态 (最新研究论文、行业前沿等资料) ; (5) 典型化工设备动画集锦。资源库中还给出了一些优秀网络资源的链接, 如北京大学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程链接、天津大学压力容器设计国家精品课程链接等。这些链接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自学途径。考虑到一些国家标准规范对于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学习十分重要, 而教材中对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很少, 为此在资源库中上传了部分常用的标准规范, 如JB/T4700-2000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HG/T20549-1998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JB/T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以及HG/T20668-2000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实际教学意义, 给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环节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课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69%的学生愿意使用课程网站辅助学习。说明这些措施一方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3 改进考核方式, 注重综合能力考核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反馈教与学信息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仅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无法体现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专题论文成绩3部分组成。将平时考核成绩权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突击记忆的弊病, 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 (10%) 、课堂表现 (10%) 、作业 (10%) 、课堂讨论与测验 (10%) 等情况。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为45%, 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命题时减少客观题, 增加分析题以及综合题的比重, 注重基础和工程应用的结合。专题论文成绩比重为15%, 考察学生文献查阅、分析总结与写作能力,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评分体系较合理、公正地反映了学习成绩, 促进了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

4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事实证明, 采取改革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显著, 主要表现为: (1) 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2010级林产化工专业学生该课程的成绩显著提高, 平均成绩为86.13分, 比2009和2008级分别提高了6.32和9.55分, 成绩及格率高达92.3%。 (2) 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工程意识得到了相应提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 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和2009级林产化工专业学生共获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3项, 其中国家级2项, 校级重点6项, 校级一般15项, 其研究内容大部分涉及到化工设备的应用等领域。

总之, 根据专业特点, 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工程设计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 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方兴未艾的课题。林产化工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有关化工设备选型与设计的课程教学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将激励教职员工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持续完善, 为我国林产化工行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军.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5.

[2]杨俊, 韩春蕊, 蒋建新.关于林产化工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3) :119-120.

[3]李政辉, 李庆生, 姚忠.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1) :47-49.

[4]高光藩.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6) :56-58.

[5]张强, 庞晓玲.论发挥多媒体教学优越性的关键环节[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9) :110-112.

谈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第9篇

一、我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1. 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合理

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主要有: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实践等几项内容。实践教学大多是由教师讲授实验要求及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的所讲授的实验步骤, 一步步地完成实验操作内容。实践教学的目标强调的是“验证理论,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这种实践教学方法, 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 但收获不大, 因其在实践活动中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还为那些学习主动性差不愿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提供了方便。尽管我们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这种实践技能的传授方式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

中职学校化工专业的教材, 大多是内容陈旧, 一些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 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而那些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转化为新知识体系的前沿知识, 却未出现在我们教学之中。其次, 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单一化,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这种教学现状无法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对化学、化工方面的需求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实验教学设备落后于现代化企业, 而且实验设备不足, 实验课常常是两人或多人合作一组实验。实验教学手段和条件的落后, 无疑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大多依靠手工计算。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之时, 如能结合一定的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 学生完全有能力将计算机应用于化学、化工各个领域, 以适应现代化学、化工高速发展的需求。

3. 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我校化工实验室刚刚建立不久, 实验教师都是化工专业的教师, 他们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 几乎没有实践经验, 缺乏基本技术功底, 缺乏基本的操作和设备维护技能, 对仪器设备的性质、规格、特点及使用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 无法起到对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作用, 实践技术人员知识体系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实践教学的水平受到制约。

二、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1.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问题。应鼓励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教师应根据专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根据本专业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来制定, 专业教师应根据本专业行业技术发展的新情况,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制定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以构建合理、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材及实践教学的相关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应按照本地区乃至全国化工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以适应本专业技能水平的需求。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 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专业需要引导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 专业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为教师提供培训条件, 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应进行教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培训, 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 具备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定期聘请与专业相关的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专业的兼职教授, 定期对教师、学生开设讲座, 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我是化工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我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教学指导老师, 这样一来即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又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鼓励校企合作, 创办新型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弥补我们实践教学设备不足、落伍等问题, 还可以实现“产学结合”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有创业能力, 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与企业沟通、合作, 反馈企业需要, 这样培养人才目标有针对性。企业也可利用学校教学优势, 结合市场需求, 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这样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提升企业的实力。

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校企合作, 可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现代化设备, 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单独设立实验场地,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节约了职业教学与企业培训的成本, 是一种“双赢”模式。

摘要:本文就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许淼清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走向.化学教育, 2001, (1) .

[2]刘晓明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素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8.

医药化工类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10篇

关键词:医药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医药化工包括制药、化工、化学、材料、高分子等众多相关专业门类,该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医药化工产品的研发、工业设计、生产与管理以及营销等工作,这些行业都涉及到英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为全面落实医药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就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选,培养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有关专业所需要的信息”[1]。医药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组结合多年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为了进一步达到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实践。

1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误区

目前,大多数专业英语在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实质上是该专业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因此,往往导致专业英语的教学变成逐字逐句的翻译[2]。专业英语若只注重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文选,却不提示专业英语的任何修辞特点,实质上把专业英语课程变成了专业知识的阅读和翻译课,完全脱了语言课程的本质。

部分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倾向于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并认为专业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不懂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专业词汇的掌握,有的教师甚至为了克服这个“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听写单词。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专业词汇纷繁复杂,数量巨大。学生往往会因专业词汇太多、单词太长,难易理解、难易记忆,而产生畏惧心理,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无法真正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强调: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因此,专业英语课应属于与专业有关的语言类教学和语言应用课的综合。除了专业词汇的学习、阅读能力的锻炼之外,还应传授相关写作、翻译技巧等,使学生能使用英语为专业服务,既能顺利的阅读英语专业书刊,也能用英语写科技报告[4]。

2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校医药化工各个专业初始选用的教材也是《**专业英语》。比如,制药工程选择的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制药工程专业英语》。该教材[5]中课文与阅读材料共计50篇,均选择原版英文教科书、科技报告、专著、大型参考书和专业期刊。由于学时限制,适当选取了该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下,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很差,存在很多问题:①专业英语词汇量大,单词拼写繁琐,在没有介绍构词法的情况下,对于新的专业词汇,只能借助词典,获得其意;②专业英语中有很多从句、长句,不能分析句型,准确抓住句子的中心内容;③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学生的科技文献写作能力很差,甚至有的学生在撰写关键词时列出了十来个词,包括诸如“过滤”、“甲醇”、“水”等。

事实上,医药化工类专业英语具有科技英语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反映在文体、句型、语态、词汇[6]等方面。因此,这一课程讲授的内容应首先通过科技英语构词法和句型分析,帮助学生由基础英语学习逐渐过渡到科技英语学习当中;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并积累专业词汇。然后通过英文专业文章的阅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常用词汇及词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根据医药化工各专业背景与人才培养计划,笔者与医药化工专业课程组人员,对专业英语内容进行增删,自编教材,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Scientific English Translating and Wring”。包括①从词汇、语法和文体结构三个方面介绍专业英语的特点;②介绍专业词汇的构词法,如常见的前缀和后缀;③常用的句型以及长句的翻译技巧;④科技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第二部分为“Basic English Knowledge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包括①医药化工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术语,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常见的化学键等;②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的命名规律。

第三部分为“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Scientific Articles”。共分为四个单元,包括“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以及“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每个单元有6~10篇的专业文章,适合医药化工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

3 结 语

教学内容从专业英语特点出发,进而介绍构词法、常用句型及翻译技巧,科技论文的基本组成及书写要求,最终进入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这一改革,内容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得到了医药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基本能完成外文翻译以及英文摘要的书写,且质量较好。但专业英语的学习,除了内容的优化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任课教师也需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医药化工类专业文章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以专业英语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成文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2(8):3-5.

[2]苏日娅.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大学英语,2010,7(1):175-177.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志高,王淑婷.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0(10):93

[5]吴达俊,庄思永.制药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11篇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快速地运用的人才就显得尤为稀缺。《化工单元操作》作为一门化工类专业技能课程,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际运用当中采用化工单元操作的方法与工程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学习《化工单元操作》这门课也是值得每位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对于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或是本校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由于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虽在中职学习阶段涉及过本门课程,但他们同样具有基础知识薄弱、计算能力不强等特点。填鸭式的教学必定会枯燥无味,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不好。针对这个问题,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是我个人的观点:

一、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等的充分运用

对于生产设备的构造、操作过程、工艺流程等难以理解或者掌握的利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易懂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枯燥无味的化工单元操作产生兴趣。化工设备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因此,要使学生详尽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光凭教材讲授,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多媒体集图、文、声、象于一身,可以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功能为化工单元操作课堂与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实训室方面,学生进入实训室后,由指导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工具介绍操作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后学生再进行现场操作,传统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一边看操作步骤一边做实训,按部就班的开关阀门、记录数据,在操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实训完成后对过程原理及规范化的操作仍是一知半解或者没有印象。针对普遍存在的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改变常规的实训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室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实训开始前在规定时间内熟悉仪器设备和工艺流程。【1】

二、授课内容上的改进

对于难以理解的原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解释,便于理解,又能将原理很好的灵活的运用在生活中。课程内容要体现现代化,与时俱进。将现今化学工程的发展运用到各个传统的单元操作里,这样才会有较宽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才会有创造性的突破问题的每个环节;为了实现化工生产技术人员满足现代化的要求,加强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论中,常用的是模型法、类比法,加强数值方法的教学及相关习题的练习,将会对适应化工生产要求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课堂互动能力

一味的让老师讲课,对于有些听不懂的同学来讲,课堂的接受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如果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安排他们自主的讲课。在讲课之前,自我准备好课程与讲解内容,然后在课堂中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事先预习的课程通过自我讲演等形式讲解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通过后期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新知识面前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用实际的例子作为课堂习题,在每节课后都留给学生做为训练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实训课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及灵活运用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计算量很大,不是轻易可以学会的。因此我们注意要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对口教学、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同企业联系、沟通,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同企业签订供需合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全部去相应企业工作,实现定量招生、定向分配,這就是订单培养模式如果学校能够广泛联系这样的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就会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生源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是学校办学最有利的保证。

五、讲述相关科研动态及技术前沿

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知识动态,加强感性认识。在教材的编写和改革上,学校教材编写负责人员要及时掌握化学领域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原理,紧密联系实际应用技术,让学生在教材上学到适应化学技术发展的新知识。当前不少学校的教材建设比较滞后,很多知识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授课上都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前沿知识。与此同时,教师需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有关化工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与有关工厂和兄弟院校的联系和合作,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及时掌握化工单元操作教学的新动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更新知识及扩展知识面,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

总之,化工单元操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将此理论理解好,特别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主旨。因此,怎样进行教学改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力、加强实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改革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方法的改革旨在与社会实际生产更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正红.高职化工单元操作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2) : 145 ~146.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12篇

如今,化工、石油化工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化学品种很多,且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等的危险化学品,且生产过程又有高温、高压、自动化、连续化、大型化等特点,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且事故后果严重,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在化工生产中要特别重视安全,而是否能安全生产又在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1]。《化工安全》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效果的好坏等尤为重要[2,3,4,5]。

1 课程特点

化工安全学科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和职业伤害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防止化工事故及其的严重后果的科学,《化工安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践性等特点[2,4]。

1.1 综合性

化工安全技术既涉及到化工生产的基本知识,又涉及到安全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各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安全问题。

1.2 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给化工生产带来重大变革同时,也给在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能结合科技发展,以及有关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提出一些新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能力。

1.3 规范性

化工生产整个过程都是在一定条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指导下进行的,如厂址选择、厂区布局、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安全管理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灾难性事故。

1.4 实践性

该课程所涉及很多知识都是要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很多理论知识如物料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中毒模型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具体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个开设安全工程的高校都各自安全方向和侧重点,例如以矿山安全、机械安全、建筑安全的为主的高校往往把化工安全作为选修课,这样就会导致化工安全课程的师资、课时量以及实验仪器等投入较少。

2.2 课程内容涉及面广

这门课内容很丰富,涉猎范围很广泛,我们在讲述火灾、爆炸、中毒原理,原因和控制措施时,还得占用大量时间讲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以及其安全知识等,如果全部讲清讲透,确实难度太大。

2.3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针对这门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大多还停留在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处于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状况,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抑制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开发,阻碍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4 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有的高校为了学生安全根本就没开设这门课的实验或实践课,即使开设的高校有的也是敷衍了事。此外,化工安全实践环节往往面对的是某一新建或已经建成的安全企业,对现有的安全条件进行评价和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设计内容往往和其他实践环节安全评价实践的内容重复,未能更好地体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

3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专业特点,采用自编教材。该教材应将化工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与化工生产中的具体安全问题相结合,既注意提高安全理论水平,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内容体系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内容新颖实用、逻辑有序、符合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工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安全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还等待着新的安全方法与技术的出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化工安全现状和发展动向,要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情况向学生加以介绍,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必须精选内容,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给出事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危险所在及预防方法;或进行事故情景模拟,由老师设置事故场景,学生参与其中实际动手。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初步投身实践,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改正不足,锻炼能力。

《化工安全》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但实际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这就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化工安全》课程拓展了空间,部分解决了这个矛盾。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信息容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多媒体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它可使教材中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呈现立体动画效果,增强视觉效果,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性。

3.3 教学实践的改革

实验课时,增加对实验设备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的认识,增加创新实验和开放实验。为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过程中不要给学生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实验环节由学生根据仪器性能,自主设计综合实验方案,参与实验模型的建立和模拟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进“工程师进课堂”制度,工程师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可以有效的把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选择典型的事故案例,让学生参与事故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查问题识隐患想方法会防护长教训学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工事故的处理能力。在方便的时候带学生亲临化工生产现场实习,现场教学。

3.4 教学考核的改革

考核是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但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一般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而且(下转第52页)(上接第44页)强化了课堂互动学习,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三个部分,其中以课堂表现为主,并留出一定的分数作为机动分数,加给那些课堂踊跃发言的、做好复习和预习功课的以及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期末考试的题型也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以往单选题、填空题、回答题和计算题的模式,增加名词解释和事故案例分析题的比例,旨在考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程度。实验成绩主要从实验态度、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考核,其中以实验操作为主,它能够考察和反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

4 结语

本文对《化工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化工安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真正地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S

摘要:化工安全是安全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安全》课程也是化工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文针对《化工安全》的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教育界同仁们提高该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化工安全,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凯全.化工安全工程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葛秀坤,邵辉,赵庆贤,等.《化工安全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第21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05-109.

[3]王月红,张九零,王强,等.《化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33-135.

[4]王晓梅,徐宏.《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9,(22):220

上一篇:市场需求呼唤技术创新下一篇:经济社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