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范文

2024-08-11

别具一格范文(精选12篇)

别具一格 第1篇

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 (AliceWalker, 1944-) 1982年发表的书信体长篇小说《紫颜色》, 以其独特的风采, 荣膺1983年度美国文学两项大奖——普利策文学奖和全国图书奖。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黑人女作家获此殊荣。一位黑人作家, 且是女性, 何以获此殊誉值得探究。

《紫颜色》是一部书信体的长篇小说。全书由90封信构成。从1至51封是女主人公西丽是写给上帝的。从52至67封是妹妹耐蒂写给西丽的。第68封是西丽写给上帝。从69至89封是姐妹俩的信。其中15封是西丽写给妹妹的。最后一封是西丽写给上帝的——幸福快乐的大结局。真感谢作者这样安排喜剧结局!使人读完后回味无穷、心情愉快。

让我们仔细地品味一下这部作品吧。小说从第一封信开始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其内容外, 便是它的“书信”形式及“语言”。你不禁会问:这是“英语”吗?这是一封封“信”吗?

二、《紫颜色》的语言艺术

在读一封封信中, 特别是主人公西丽开始写的五十几封信, 你会吃惊地发现信中的“语言”真怪!许多词汇、句型都不符合英语语法表达习惯。词不达意, 充满口语、俚语词汇, 觉得要是作为老师给学生改错、猜字、补充内容的范文还称得上是“典范”!主人公西丽写的几十封信根本就是出自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之口。当然, 随着主人公从一个十四岁就被“父亲”强奸 (后来发现是继父) 的小姑娘, 经过风风雨雨、及其坎坷的人生, 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宽容、乐观向上的成熟女性这一故事内容的发展, 以第一封信和第六十九封信以后的西丽写给妹妹的信相比, 你会发现西丽开始写的信很短, 很多话语都不符合语法习惯。后来的信越来越长, 措辞语法越来越正确。这说明主人公随着生活的变化, 学识在进步、思想认识也在提高,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当然妹妹內蒂写给姐姐的信就没这么多错误, 也标准得多。这说明她受教育的程度要高。沃克真是一位语言奇才!能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受教育程度准确地进行措辞、表达, 像是会“变脸艺术”的艺术家一般, 作者自己一个人就扮演了多人的角色。

沃克在她自己的“中文版序”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我忠实地保存了我祖裔文化的某些方面——譬如说, 我祖父母和父母的语言, 并且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初乃至今天不幸仍然存在的世界现实的一个明确无误的方面——男人对女人的压迫。” (沃克, 1997:1) 。沃克在小说中抹去作家存在的痕迹, 以原汁原味、老太太也能读懂的语言, 除了可达到脍炙人口的效果之外, 实际上也表达了她的妇女主义意识。长期以来, 在美国文学史上, 白人妇女总和男人一起对出自“贱民”的文本——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律加以编辑, 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有打入文学真作的机会。沃克对西丽的文本采取“放手”政策, 把叙述权完全还给受害者, 这实际上是她采取的与多数美国文人不同的创作立场, 是自觉的妇女主义的创作立场。

三、《紫颜色》的写作技巧

《紫颜色》在写作技巧上别具一格。小说采用了18世纪英国很流行的男人描写女人时常采用的书信体体裁。沃克以女人的身份用同样的体裁写女人, 实际上是对男性行为的一种颠覆, 也是对女性写作权利的肯定。历史上的书信体小说往往是男作家对女性进行道德教育, 为她们制定行为准则。作为妇女主义女作家, 沃克反其道而行之, 在小说中表现了一个顺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女人西丽的悲惨命运, 从而对父权社会表示强烈的抗议另一方面书信日记等体裁在历史上一向是被剥夺出版和发言机会的妇女直抒胸臆、表现妇女文化、赞美姐妹情谊和友爱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紫颜色》可以说是在夺取男作家的创作方式的同时又跟妇女文学的传统密切相连。西丽在一封封信里赞美她的女友, 肯定她们的行动, 歌颂她们对自己的帮助和关怀, 使小说不仅表现一个女人的成长, 也反映了一群女人如何改造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并且发展了妇女之间的紧密关系, 加强了她们的力量。

作为书信体小说, 《紫颜色》的叙述方式运用得十分恰当。沃克让西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信, 目的就是要给她以说话的机会。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只有在给自然界以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写信时才敢吐露满腔的痛苦。这一事实本身就使西丽的悲哀变得格外深沉, 因而更能感人肺腑。但西丽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愚笨。她注意观察, 大胆揣摩, 虽然在生活中被折磨得似乎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但在书信里却毫不隐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西丽从给上帝到给远在非洲的妹妹写信, 从倾诉自己的困惑与恐惧到叙述自己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她的信表现了她成长的过程;她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和自信。沃克还把书信体形式和黑人文学古老的、抒发感情的、口头自述的传统巧妙地相结合, 以充满强烈感情和浓厚生活气息的笔触, 行云流水般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把贫穷、可怜、备受折磨、处在复杂艰难生活中的西丽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 并且把这种十分深细的心理表达得自然、准确和有分寸。在语言方面, 全书开始时, 西丽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她的语言闪烁笨拙, 采用短小的简单句型, 以她的单纯和稚气动人心弦, 催人泪下。但随着西丽的成长, 她对事物的观察越来越深刻, 例如, 她跟某某先生探讨上帝和最初的人是黑还是白的问题时, 她侃侃而谈, 充满自信, 句型变得复杂, 语言也越来越成熟细腻和富有诗意, 以非凡的谈吐和思想深度令人神往。不仅如此, 在最初的信件里, 她只是叙述所发生的事件, 很少触及内心的悲痛。但在她懂得她有权利争取幸福时, 她在给妹妹的信里便大胆诉说由于莎格另有所爱时她感受到的痛苦。

四、《紫颜色》中书信格式空白:内心世界的映射

我们都知道, 英语书信有六个组成部分:发信人地址和日期, 收信人姓名和地址, 对收信人的称呼, 正文, 结束语和签名。《紫颜色》前50多封信中除了“亲爱的上帝”和正文外, 其它格式均省略。这些省略从表层理解很简单——给上帝写信时发不出也收不回的, 所以有无这些格式区别不大。但其深层含义却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映射。

首先, 选择给上帝写信, 表现了西丽精神上的孤独。上帝是一个不确定的对象, 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信仰, 实质上什么都不是, 和空白没什么区别。但是, 一个人, 尤其是女人, 当在现实社会中极度孤独无助时, 便向虚无世界寻求慰藉, 萌发与上帝对话的愿望, 倾吐满腹苦水。年仅十四岁的西丽首先受到本族男性的摧残, 而且这种摧残来自于她的父亲 (后来才知道是继父) 。她成了继父的泄欲工具, 并接连生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又先后被继父弄走而下落不明。西丽又不敢对母亲说明真相, 因为继父一开始就警告她:“除了上帝, 你最好绝不要对谁说, 否则, 你妈妈会给气死的。” (沃克, 1982:1) 。世间人虽多, 却没有一个她爱、她信任、她可以倾诉不幸的对象。面对病魔缠身的母亲、年幼无知的弟弟妹妹、禽兽不如的继父和冷漠无情的村人, 强烈的羞耻感、孤独感和犯罪感使西丽理所当然地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她唯一可以信任的上帝, 甚至对上帝也羞于启齿, 正如内蒂多年后所说那样:“你甚至没法向上帝说出口, 所以你只好给上帝写信, 尽管你认为自己写得并不好。”上帝可以信任, 然而上帝却不存在。选择给上帝写信本身就是选择空白。那么她写信的目的为何?——为了拯救自己。如果沉默, 不写信, 西丽可能难逃疯狂或像母亲早亡的厄运。她的信件帮助她认识并改写了她的人生。西丽思想意识的轨迹正是体现于写信过程中。在第69封信中, 西丽忽然改变了称呼对象, 改为DearNettie, 这实际上暗示了她思想上的深刻变化。西丽一直是屈辱生活的被动承受者和别人情感的默认旁观者。是丈夫的旧情人莎格·艾弗里的出现开始了她一生的转机。莎格用爱帮她找好了自尊、自信。一次演唱会上莎格说:下面我唱的歌名是——西丽小姐的布鲁斯——Blues, 是一种表现黑人灵魂的音乐。这让西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价值。而且莎格还帮西丽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的下落。从此西丽开始把信写给妹妹內蒂。其实这也意味着西丽对上帝产生质疑, 自我意识的觉醒。她向她丈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独立宣言:“我穷, 我是黑人, 我也许长得难看…不过我就在这里。”她勇敢地冲出家庭和夫权的牢笼, 跟莎格出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用自己灵巧的手开创了大众裤子公司, 过上自立自强的生活。这也使她在第76封信中有了具体的身份和地址:“你的姐姐, 西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 莎格·艾弗里东道, 大众衬裤非有限公司。”这说明她虽然没有自己的家, 而是住在莎格的家里, 但她有了朋友, 有了莎格的爱, 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要谈《紫颜色》的写作技巧, 其实还有许多许多。例如《紫颜色》里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段。小说的标题就很有深意。在第73封信里, 西丽说:“我一直忙着想他 (上帝) , 结果从来没有真正注意过上帝创造的一切。连一片玉米叶子 (它怎么做出来的?) 、连紫颜色 (它从哪儿来的?) 都没有注意过。我没仔细看过小野花。什么都没注意到。” (沃克, 1982:204, ) 因此, “紫颜色”象征美好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追求。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 才会看到身边美好的一切。只有对生活有了信心, 渴望生活的乐趣, 才会加强对自己的信心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西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称她丈夫为“某某先生”, 只是在他转变态度后才以他的名字“艾伯特”相称。另一方面, 艾伯特在认识自己大男子主义思想的错误以后变得喜欢收集贝壳并且乐意做针线活了。这两个“爱好”象征他开始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女性:欣赏贝壳需要倾听, 同样, 要建立友好和谐、互尊互爱的男女关系, 男人必须学会倾听, 而不是用暴力迫使女人陷于沉默。针线活历来被认为是女人的工作, “某某先生”愿意做针线活说明他已经摆脱了男尊女卑的错误观点, 愿意跟女人平起平坐, 分担她们的劳动。

五、结束

艾丽斯·沃克常常被人误解为一个只看重思想内容的作家。但《紫颜色》在手法技巧和文体方面的成功, 充分说明她能够别具匠心地实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是个既有深邃思想又在手法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大家”。

摘要: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 (Alice Walker, 1944-) 在《紫颜色》中运用别具一格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成功地描述了美国男人对女人的压迫, 表达了她的妇女主义意识。

关键词:语言艺术,书信体,空白,《紫颜色》

参考文献

[1]艾利斯.沃克著。陶洁译。紫颜色中文版序, 1997.12.

[2]陶洁。艾利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译序。1997.12.

[3]王成宇。《紫色》的空白语言艺术。外国文学研究, 2000, (4) .

[4][美]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

[5]王成宇.《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非洲中心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 2001, (4) :30-36.

别具一格造句 第2篇

2、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3、这座水下水晶宫雕栏玉砌,别具一格。也作“玉砌雕栏”。

4、南方演员表演的相声别具一格。

5、小梦的作品别具一格,不一样凡响。

6、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很多,却别具一格。

7、在中式设计风格里又增添了一些洛可可风格,很有新意,看上去别具一格。

8、小明画的画与其他人,真是别具一格。

9、这幅画选取的角度别具一格。

10、在家里妈妈的脚步是别具一格的。

11、他的画风与众不一样,别具一格。

12、这个雕塑漂亮,放在屋子里真的很别具一格。

13、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别具一格。

14、我国赵州桥的建筑形式雄伟,古朴大方,别具一格。

别具一格满分来 第3篇

诚如南北朝时褚澄在《褚氏遗书》中所说:“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其取效”。

实际上,这正可以看作大家日常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选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选材如同人们的饮食一般,如果每一天、每一顿都只能吃一样的饭菜,人们的胃口就会大减,食欲不振;反之,如果每天的食谱“花样迭出”“风味百变”,便能够让人垂涎三尺,进而大快朵颐。

写作亦是如此。阅卷老师每天要阅好几百篇作文,看到那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与阅读选材独特、与众不同的美文佳作相比,他们的心情能够一样吗?因此,选材典型而又别具一格,是写出高分、满分作文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选材才能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呢?

一、捕捉素材的情趣点

充满情趣是中考满分作文选材重要指标之一。因为,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人和事经常发生,值得考生去仔细观察,用心捕捉,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呈现给读者,如是,就一定能打动读者,并令其兴味盎然。

请看满分佳作《哦,童年》中的一个片段:

小时候,奶奶的柜子最诱人,里面有许多好吃的:牛奶、饼干、水果、罐头……我最感兴趣的要数罐头了,品种真多啊:橘子,苹果,雪梨……一天,奶奶出门串亲戚了,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便打开柜子,又找来一根钉子,在每个罐头上扎个小眼,把每种罐头尝了个遍,奶奶回来了,我悄悄地把柜子关上。过了几天,奶奶拿罐头时发现了我干的“好事”,气得要打我,可我见势不妙,早就脚底抹油,“溜”为上计了。

如此富于童真童趣的描述是否将你带回了遥远而又难忘的孩提年代呢?咀嚼这样溢满生活芬芳气息的文章,阅卷老师还会吝啬手中的分数么?

二、找准情感的触发点

遍观各地历年来的中考作文评判标准,无一例外地都明确要求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找准情感的触发点进行选材,就能够打动读者,为文章增光添彩,赢得高分和满分。

如所选“标杆作文”之“满分作文”与“一类文”中的两篇选材同为写老师的文章,作者就将情感的触发点找得很准。

如第一篇中写道:

老师,今天我想跟您说说心里话:老师,您笑一笑吧!笑很重要,无论是对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希望能够看见您微笑,我们希望您笑口常开!

再看第二篇的片段:

都说中国人含蓄,没错,以上的话当着您的面,我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今天,借着这个作文题,我想对您说出我的心里话:徐老师,谢谢您,谢谢您改变了我!

其实,这种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对班主任、老师的真挚情感与爱戴感激之情的句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读着这样饱含深情的话语,又怎么会不引起读者的思想与心灵的共鸣?!这样的文章,得到高分,甚至满分,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三、选取事例的哲思点

主要是指通过一些事例,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等方面的感悟、启迪和教益。承载着这样内容的美文佳作,当然便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值得人们阅读和喜爱。

例如,一位考生从西楚霸王项羽及著名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事例中,总结出了“古往今来,中外数不胜数的成功人士,无不懂得审视自己”这样富有哲理的话语,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再看一篇题为《心灯》的满分作文。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天夜晚,一位老人用自己小吃车上的灯光,为下晚自习骑车回家的小女孩照明。文末卒章显志:

人生旅途中,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盏用心点亮的明灯,温暖别人的同时,芬芳自己!

如此取材,再加上如此富于诗意与哲思的结尾,打动读者(当然包括阅卷老师)自然不在话下,获得满分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呈现材料的独特点

由于中考阅卷要持续一周左右,每位阅卷老师每天要看上几百篇作文,如果看到的选材都大同小异,其感觉如何,自是不言而喻。因此,呈现材料的独特点,是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获得好评的“杀手锏”。

下文即是如此:

记得那是数年前年末的一天下午,我随父亲一块儿赶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准备观看当晚举行的以《玉笛飞声》为名的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的独奏音乐会。由于这场演出盛况空前,早在演出前一个月便一票难求。本着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我们仍然报着侥幸的心理,心想到时哪怕能够获得一张站票,只要能亲耳聆听大师的笛音,便也心满意足了。

由于一路上遇到堵车,等到我们赶到时演出早已经开始了近半个小时了。尽管当天本市正经受着入冬以来最为猛烈的一股强冷空气的侵袭,剧场外仍聚集了十几位与我们一样事先未买到票的乐迷们。大家隐约地听着从剧场内传出来的美妙的笛声,瑟缩着都不愿离开……

这样的选材,必然是不多见的,甚或是凤毛麟角、独一无二的;毕竟,有此“雅兴”与嗜好的学生实在是少之又少的。

总之,选材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上几点或者其中的一两点,写作时要将曾经发生的人和事与应考文题有机结合。人言之,我不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此,何愁写不出与众不同的满分佳作来!

别具一格的传统美——论日本友禅 第4篇

传统友禅分成三个门派, 即京友禅、加贺友禅以及东京友禅。

京友禅色调柔和, 色彩华丽丰富配色考究, 以程式化的古风图案为主, 如有职纹样 (古代公服、用品及车马装备上的纹样) 和琳派纹样 (用金银箔做背景, 题材多为花木鸟兽或人物故事为中心) , 是友禅中的上品。

加贺友禅, 用色也较丰富, 以贺五彩, 即胭脂、土黄、草绿、古代紫、篮等明度比较深的色彩为多, 沉稳优雅中彰显艳丽。纹样技法相对单一, 以花鸟草虫为主。

东京友禅与京友禅及加贺友禅的描绘主题稍有分离, 除了自然植物, 还以江户城中百姓市井文化为背景, 更加贴近普通生活, 色调沉稳朴素而充满都市气息。

无论传统友禅还是现代友禅, 其特色鲜明的构图方式及图形值得我们加以细致研究。

一、自然柔美、繁中有序——友禅的构图

友禅的构图方式相当考究, 特点为构图严谨, 主次分明, 疏密处理恰到好处, 有一种隐含的秩序美感, 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1. 自然随性的不对称式构图

在中国图案中中心式、对称式构图比较常见, 画面整齐有序, 彰显威严且气势宏大, 与中国式的硬朗相比, 日本友禅的构图相对柔和, 日本人“融入自然、崇尚自然”的性格使它们更重视设计中的随意性, 美源于自然的理念使他们在表现“美”时抛弃了对称的式样, 因此友禅以不对称的自由式构图来打破对称式构图等的僵硬之感, 这种构图细腻而柔美, 于静之中的产生微动之感。

2. 散点分区构图

按图案的丰满程度友禅分为满花与留白两种图案构成形式, 均属于散点式构图, 各个视觉要素基本处于同一层面, 排列不论密集与松散, 形状大与小, 在视觉上以同一速度传达给受众者, 从而带来稳定精细之感。

满花构图方式为使数量众多的内容同时出现并且毫不杂乱, 造型元素被分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区域铺满整块布料, 这些区域或是几何形状或是有机不规则形状, 以叠压的方式相互连接。这样的划分区域方式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不仅使造型元素繁中有序, 也可以使毫无关联的元素同时出现在画面当中而不显突兀, 同时把图形所散发的张力均匀聚拢, 从而产生一种安静、稳定的丰裕之感。

二、以雅致胜、别具一格——友禅的图形

在古代日本能用友禅染制作和服的都是上层的王公贵族或是富有阶层, 因而友禅的图形极尽功夫以博得上层阶级所喜爱。从民族的性格以及其文化习惯来讲, 对时令及自然的变化极为敏感的日本人要求自己的服装适应不同的节气和场合, 因此友禅所使用的图形选材雅致, 种类繁多、意义美好, 如传统的的梅、竹、兰、菊、牡丹等是友禅常用的题材, 日本本土常见的樱花、红叶、三叶草、仙鹤, 纸鹤, 绣球、车舆, 此外古代传入日本并被改造的团花、唐草纹、八仙纹、龟甲纹、海波纹、扇面纹、立涌纹、对碟纹、入子菱纹等图形种类多达百种, 在表现方式上如同国画工笔对图形进行勾线后填色, 画面细腻精致, 可谓艺术精品。此外, 友禅通常以小面积多数量的方法来表现图形, “密不透风而疏可走马”这样的国画的用语来形容友禅图形的运用方法最恰当不过。之所以用稍小的图形是因为图形的面积过大则气势也大, 传达不出雅致的韵味, 因而能做到华美而雅致之极非友禅莫属。

1. 图案中归纳法的运用

友禅图形中花是重要元素, 其中梅花、樱花等用量最多, 图形以归纳的方式出现, 多以正面、正侧面或是四分之三角度来表现, 这种归类表现方法有序之中富有变化, 山石、庭院、器物也依照此法进行归纳表现, 极具装饰性。

2. 传统中的现代感

直线及几何图形的使用使日本友禅具有了现代美感。自德国包豪斯创建的现代主义风格横行于世以来, 世人对使用充满理性的几何图形以及以直线或无机形的设计风格称为现代风格。无论日本友禅是否吸收了国外包豪斯的创作元素, 亦或自古以来吸取其他国家的造型元素用于友禅图形之中, 在众多有机自然图形之中使用无机的几何图形, 并且把它们巧妙结合是友禅的一大特色, 于传统之中彰显了现代之美, 如穿越与古代与现代时空之中。其精妙之处在于无机图形与花卉植物或柔软的线绳等图形的结合, 以自然之形冲淡无机之形的冷峻, 又以无机之形给予有机之形风骨。

历经数百年, 经过岁月的熏染, 日本友禅艺术仍然吸引着众多爱好者, 其别具一格、雅致绚丽的独特风韵所散发的魅力不减并经久传承。

摘要:友禅是日本的传统工艺之一, 以缤纷的色彩及简化的曲线所描绘的动植物、器物、风景而著称, 发展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友禅是日本人的挚爱和日本艺术的象征, 古典雅致之中带有现代理性之美。

关键词:友禅,雅,华美,传统,现代感

参考文献

[1]小林重顺.日本人的心灵与色彩[M].株式会社讲谈社, 1982.

[2]原研哉.日本的设计——审美意识造就未来[M].岩波书店, 2009.

别具一格作文 第5篇

铜仁的山气势磅礴。这里的山或直插云天,或连绵不绝,一座连一座,山外还是山。站在山顶,俯首向下看,让人感到胆颤心惊、望而生畏。山下的道路变成了一条条弯曲的线,而山下的房子就如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积木一般。山顶不时会有泉水从山顶往下流,当清澈的泉水撞击到石头上,那清脆的声音好似一首优美的乐章。山上的小路蜿蜒的伸向高处,那弯曲的路,直接延伸到远处,走在山路上,一眼望不到尽头,长长的路,或许,是在考验人们的毅力。

说起山清水秀来就去铜仁之星――梵净山。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这里留下了10至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亿万斯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顶更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金刀峡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其上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立足峰顶,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神秘莫测。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无秋”,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茶香就是铜仁的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

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饮茶文化中培育而成。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

作为一个吃货当然离不开地地道道的美食,如。沿河糯米包子,棉菜粑,油粑粑,包谷酸辣子,沿河牛肉干,江口豆腐干,社饭,江口米豆腐,蕨粑,沙子空心李,豆腐乳……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因果肉与核分离而得名,产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以南庄、永红两村为佳,是区域性特色水果。果色青灰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芳香可口。在产区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无化工污染,山青绿水空气清新给沙子空心李的生长造就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别具一格的专科辞典 第6篇

《俗语典》的编者胡朴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所著《中国训诂学史》、《中国风土大全》影响甚广。二十年代初,他与家人一块编成《俗语典》,全书分十二集,搜罗范围很广,“于经史诸子及古今诸文士笔记小说靡不穷搜博讨”,间附考证,皆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所谓“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汉书》卷五十一《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是为“俗语”最早见于古史记载。《隋书·经籍志》著录王劭《俗语难字》一卷、刘霁《释俗语》八卷,可惜均已失传。清代小学很发达,出现了一些语言文字专著,如钱大昕的《恒言录》、陈《恒言广证》,翟灏《通俗编》、梁同书《直语补证》等,但检索不便,距现代意义上的辞典工具书相差甚远。

《俗语典》一书,除了条目齐备,引书广泛外,还有几个特点。

首先,实用性很强。编者在《例言》中说:“搜集以俗语为断,其有古非俗语,今熟于众人之口成为俗语者,亦在搜集之列;至若古为俗语,今已不知其为何语者则多从割弃”,确定了取舍标准,就能有针对性地去搜集材料,书中所收条目,大多为人们所习见,流传至今,加以编排得体,“字画分部,尤便检览”,对比近年所出辞书,引文更为详尽(如“百家姓”条,《辞源》释文还不如《俗语典》详细),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好助手。

其次,雅俗共赏,韵味无穷。俗语大多起于民间,流传于妇人孺子之口,它往往能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古代社会的多采生活。精彩的俗语,往往伴随着一个妙趣横生的典故,如“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出自《世说新语》,原文是:钟士季不识嵇康,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寥寥数语,魏晋名士风度跃然纸上。又如“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出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是明代北京市民嘲骂严嵩的词句,鲜明地表现了市民“恨之欲其死”的心理。诸如此类,在查考语源的同时,可以见出当时的民风习俗。

再次,阅读此书,还可以丰富古代文化知识,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古人写作,喜欢用典,不熟悉典故的出处,不明了典故的意义,便无法理解古人行文用典的奥妙。有时一篇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倘若用典恰当,便令人拍案叫绝,这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本书成于众手,编写时间仓促,难免鲁鱼亥豕,粗略校对一过,错字挑出不少,如寅集84页“南北巷”条,“巷”字应为“卷”字;辰集87页“市井”条引《毛诗疏》:“市者者”,当为“市井者”;卯集“太师椅”条及“太岁方动土”条引岳珂“《程史》”,当为《史》;戍集108页“难兄难弟”条引文有误(宋末文天样被俘,坚贞不屈而死,而其弟文溪附元,后人作诗:“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来弟也难,可惜梅花各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即用此典,而编者漏载)。此外,引文多不注明详细出处,卷数,甚至将书名删略,让人伤透脑筋。但暇不掩瑜,总的说来,《俗语典》仍不失为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

不拘一格广纳群贤 第7篇

不拘一格广纳群贤, 首要的是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让一切劳动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必须革除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 把人才工作植根于各种不同资历的群体中, 尤其要更加重视人的最佳成才期和贡献峰值期, 更加重视从青年人中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 为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尽早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同时, 要防止用学历衡量人才的形式主义作风, 以工作实绩为基本依据, 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选拔人才。

不拘一格广纳群贤, 还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和做法。“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如果求全责备, 就无法用人所能、用人所长。无论什么身份、资历, 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 就应该被承认为人才。只有这样看待人才, 选拔任用的视野才能更宽, 范围才能更广, 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让其脱颖而出, 让其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不拘一格广纳群贤, 根本上讲要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我国古代就有伯乐善选“千里马”之说, 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展开, 各行各业专业特点复杂, 选人用人不仅需要管理者独具慧眼, 更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必须营造一个让所有人都有希望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如同体育竞赛, 只有建立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 才能形成“长江后浪逐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正确的制度导向, 应该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让想干事者有机会, 能干事者有舞台, 干成事者有收获, 不让踏实干事者吃亏, 不让投机钻营者渔利。正确的制度体系, 应该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便于群众监督,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为选人用人提供坚实保障。

不拘一格育“鸣凤” 第8篇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 , 它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其内容很枯燥, 如果有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好伙伴, 学生还会觉得学习数学很痛苦吗?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 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 适宜地添加一些场景进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 幻灯片打出一群小朋友在野外郊游的画面, 问一共有几人. 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 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 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 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菜园的8名同学加上水果园的7名同学, 一共有15人;另一种是10位女生加上5位男生;戴红领巾的9人加上没戴红领巾的6人;拿篮子的加上不拿篮子的;蹲着采摘的加上站着采摘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日益培养起来.

二、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 数学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承受“一刀切”的形式———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学习一个例题, 做着同样的作业. 这种机械式教育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智力的差异, 久而久之, 出现了“优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 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提倡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 关注每一 名学生, 根据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计划, 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

我们不妨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 班学生分 成优、中、差 或 (A、B、C) 三类 :A类学生, 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 成绩优秀;B类学生, 基础比较扎实, 智力水平一般, 成绩中等;C类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成绩欠佳.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我采用隐形分层, 老师心里知道哪些学生属于A类, 哪些学生属于B类, 哪些学生属于C类, 而不告诉学生. A、B、C三类不同层次的人数比例约为1∶2∶1, 开始安排座位时, A类学生一组, B类学生两组, C类学生一组, 排列顺序是A C BB , 后进生坐在中间方便辅导 , 经过一个星期上课发现 , C类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 上课听不明白, 经常与别人说话、开小差, 影响其他学生. 后来把A类学生与C类学生各拆一半重新组合成BB AC CA BB桌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们相互帮助, 各取所长, 一起学习, 共同进步.

三、实践得真知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动手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动手操作可以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全方位立体地认识、思考问题.

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的数 的应用题 ”时先让学 生采用“摆一摆”的方法 , 第一行摆 (5个 ) , 第二行要求摆的△比○少2个, 在摆的时候, 要想一想先摆几个△, 再摆几个△, 一共摆几个△, 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以下图形: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 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3个△, 是由与○同样多的3个△和比○少2个合起来的.这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能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图和数的配合, 有进一步的认识.

每名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 我们的任务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才. 当然,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 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在新课标下的今天, 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取代, 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师备课过程的主要任务.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目标.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不仅仅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推理、运算, 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数学是人类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 它同样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教师, 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爱上数学, 学好数学, 学会数学.

关键词:兴趣,热爱,引导,数学

参考文献

[1]黄芳.听亦有道———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倾听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二专辑) [C].2006.

[2]张华.珍惜生命:关注孩子的模仿心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二专辑) [C].2006.

[3]张峰.用心关爱学生用情教育学生[J].新课程 (下) , 2011 (5) .

积累:让我们“别具慧眼” 第9篇

我想起《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今天,有着深远的意义。积累是一条促进学生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小学低年段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积累的涵义

从广义上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接地强调了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积累是形成全面的语文素质的需要,更是语文创造力形成的前提;语文积累的过程还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全面感受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过程。从狭义上说,低年级学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如何把口语转换为书面语,对他们来说是一大难题,他们的语言贫乏、缺乏神采、淡而无味。

鉴于以上两方面,积累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怎样引导学生积累,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将从心理学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二、积累的方法

(1)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相结合,促进积累。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标,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利用这个特点,我在教室黑板的一角开辟了词句屋,用彩色粉笔勾画边框,里面写几个好词,有时是一两个好句。词句屋每期确定一个主题,每隔三天换一次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记住了这些词句,使积累不再成为一种负担。1一砖一瓦垒高楼。众所周知,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依靠的是大量坚实的砖瓦,而词汇就像这砖瓦一样,是写好一篇文章所必不可少的。词汇的积累则是最基础的工程。低年级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都要求给生字组词。例如,学到“春”这个生字,除可以组成春天、春风、春雨外还可以关联生活中的春节、春运等。因此,组词是积累词汇的过程,而在练习中出现的扩词、给这个字找朋友等等,也都相当于组词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有些变化。2一句一练激兴趣。如果说词汇的积累是奠基工程的话,那么句子的积累则是往高处建筑的开始。句子的积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听写句子。每天上课前花两分钟在自备的本子上听写一个句子,如“今天天气真好。”“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绿的小草。”等,由短句到长句,由简单到复杂。第二,字词句训练。任意给一个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写一句话。如用“交”组词造句,交→交通→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交→交警→马路上有一位交警在指挥交通。写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指出好的句子好在哪里,不对的句子错在哪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三,访写句子。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模仿是他们的天性。而实际上,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很好的模仿例文。3一段一篇学走步。《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写话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的写话为高年级的写作打基础,“读写结合,相互迁移”适宜于低年级初学写文章者使用,这也是一个由扶到放慢慢学会写作的过程。另外,加强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喜欢的段摘录或剪贴,并鼓励他们将优秀的、有特色的话背出来,或抄下来。当他们抄得多、背得多了,文章中的语言便会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4一逗一点显真情。语文新课标在1、2年级阶段目标的写话中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这看似很小的东西,却能在文章的“排兵布阵”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搞清,就会因为乱用标点而使写话变得一团糟。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视标点符号的学习。

(2)多种感官参与,深化积累。在进行积累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写等。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春天来了,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春天的美景,听春雨的沙沙声,说自己喜爱的动物,画心中的春意图。由于各种感官的和谐作用,春之美铭记在学生心中。

春风化雨不拘一格 第10篇

一、解放思想, 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尊重学生的人格, 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经常抱怨, 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 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我们是否想到, 这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二、敞开心扉, 激起学生乐学的情绪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要想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课, 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平时多与学生接近,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如下课后, 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 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益义的游戏活动等。以身作则, 以理服人。遇事有耐心, 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课堂上多些微笑。

三、俯下身子, 还给学生自主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 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 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 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 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身心健康地成长。

别具一格的生日馆 第11篇

有很长一段时间,牛猛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这下可把他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有一天,一位中年人上门,想包十几桌酒席,说是要给他的父亲做寿。这个中年人表示,价钱不是问题,唯一的要求就是请店主为他的父亲找一个唱京剧的“戏班子”来献唱几段,让他的父亲高兴高兴。原来,那个中年人的父亲是一个老京剧迷,很多年来,老人家都有一个心愿,想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请一个“戏班子”来为自己祝贺一下。然而,在这个随处都充斥着前卫流行乐的今天,哪里还能找到“戏班子”呢?

听了中年人的话,牛猛不禁眼前一亮,因为牛猛的父亲就是京剧团里的退休演员,经常隔三差五地和他的那帮票友聚聚会,唱上几段亮亮嗓子。对牛猛来说,那个中年人提的要求根本是小菜一碟。于是,他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在牛猛父亲的大力帮助下,生日宴会搞得相当成功。那个中年人的父亲也十分高兴,他当即表示今后生日宴会全都订在这里了。就是这场别致的生日宴会,不仅让牛猛净赚了将近两千块钱,更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搞一个专门为人们祝贺生日的“生日馆”。

生日馆开张之初,牛猛把着眼点几乎都放在了老年人的身上。他提供的配套服务有京剧贺寿、老年服装表演、老年曲艺表演,等等。他的大胆尝试果然一炮走红,吸引了一大批老年顾客。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牛猛的生日馆日趋成熟。他开始扩大规模,相继设置“老三届”生日厅、大学生生日厅、儿童生日厅等,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了庆祝生日的不同专用场所。与此同时,他旗下还拥有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表演的演员,能够为顾客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各种演出。就是这样一个生日馆,每个月至少可以为他带来十几万元的丰厚利润。

不拘一格让学生爱上批注 第12篇

尝试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 我都会在预习作业里, 布置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或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疑问。我郑重地告诉他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你认真读了课文, 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 这些疑问, 就是你进步的开始。

教学时, 我首先进行预习汇报交流———让大家说出自己的疑问, 然后汇总归类, 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为“以学定教”奠定基础。而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也格外专注, 思维火花不断迸发, 师生、生生对话充满主见和个性。

尝试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标出疑问只是批注的初级阶段, 阅读批注的重点, 应该在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感悟上。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看法, 对于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的养成和鼓励个性化解读, 都大有裨益。但是, 空洞的说教指导, 只会让学生生厌, 唯有不留痕迹的渗透, 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如, 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第五自然段时, 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下感受。

师:你画了哪句话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了?

生:我画的是:“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 不留一点空隙,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我写的感受是:花儿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枝条, 可见树的生命力很强。

师:你比老师理解得还要深刻。是的, 树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花儿怎么会这样红、这样艳、这样密呢!还有谁也画这句话了?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

生:我批注的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生机勃勃。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因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 整棵树就像喷泉, 不过喷的不是水, 而是不停地喷出美丽的海棠花。

师:你的见解真独特。比喻这一修辞的作用还真大。

……

通过定点交流, 学生认识到批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批注的关注点也无处不在。坚持这样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必然会爱上批注。

尝试三: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如果仅仅依靠课内的阅读批注, 对于学生阅读感悟水平的提高, 还有所不够。于是, 我又开辟了新的批注渠道:用课前5分钟做课外阅读点滴交流。交流的材料有时由我推荐一篇美文, 但更多的还是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

当学生信心满怀地拿出自己做了批注的课外读物, 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告诉全班同学, 这种让个性得到张扬, 观点得到肯定或者完善的方式, 对以后的阅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 不仅是阅读批注能力的“华山论剑”, 还是一次绝佳的好书推荐。我经常看到, 一下课, 那些在课上交流的同学身边围满了人, 一本书被十来个同学预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别具一格】相关文章:

上一篇:课外写作训练下一篇:产业升级策略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