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

2024-07-2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精选12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 第1篇

一、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时政新闻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是 否成功的 关键。在导入环节,教师必须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笔者参加的录像课比赛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对不良 诱惑说“不”》。一节 课的第一个背景材料,要吸引住学生,确实需要精心地筛选材料。刚开始选择导入材料时,笔者想到了关于沉迷网络的动漫。因为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 网络,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因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陷入困境。但回头一想: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相对小学 生而言,已比较成熟,虚拟的动漫因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有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效果。而时政新闻就具有动漫所没有的优势,如较强的时效性、真实性、新颖性等。

在本节课导入中,笔者最后选择了南宁都市频道的新闻《少女会见网友被骗财又骗色》。选择这样的时政新闻符合当前社会由网络引发的系列问题的思考。该新闻贴近学生 的生活实 际,再加上当 前互联网 十分普及,如何合理使用网络也成为学生关注的话题。新闻一播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观看新闻后,教师提问:新闻中的这位少女怎样才能避免伤害?这样一个问题,就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踊跃发言:不跟网友见面,对陌生人提高警惕。教师再问:网友真的 不能见面吗?学生:如果真想与网友见面,最好有大人陪同;如果要私自见网友,要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不可刚认识几天就见面,见面时别忘了有保护措施。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明白不良诱惑是可以避免,从而更好地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知识,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 学生的参 与意识。教学 实践告诉 我们,将时事新闻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快乐课堂的理念。

二、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前段时间,笔者在育儿文章里看到 有专家呼 吁,要给孩子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即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自己思考自己的事。孩子在主动、愉悦中做事,有利于开发大脑。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模式从持续了十多年的开卷考试转为了闭卷考试,促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急于罗列知识,让学生机械地勾画知识,接着就是落实读背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仿佛又回到了机械的应试教育,这也是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 的。于是,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厌学情绪时有出现,表现在上课发呆、睡觉、讲话等。教师在授课前,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参、教材,还要做学生手头有的大量练习,往往备上一节课,就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且不计算查找资料的时间)。教师如不精心备课,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无法熟透教材知识 的。其实,学生也是如此。初中生理解知识能力有限,如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自学思考空间,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就会成了学习的奴隶,陷入苦学中。记得,有一次讲评作业,笔者当时就顺着备课的思路讲评,然而因作业是前段时间学生做的,相当多的学生没回过神来,跟不上笔者的思路。之后,笔者及时 调整了讲评思路,先给学生自己自学消化,然后再点评,效果好了很多。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多,思想品德学科的预习很多学生没办法兼顾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新课传授中,笔者都会安排学生十分钟的自学时间,即使是讲评试卷,笔者也是先让学生自行把错误的题目订正后才讲评。在平时的新课传授中,自学往往包含有课前朗读新课文,对新课文有初步了解;课堂中粗读课文、细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字问题,要求学生用铅笔(方便修改)把问题的答题思路写出来。在《对不良诱惑说“不”》中,笔者把本课的自学部分分成两个方块来完成。第一自学方块是:1粗读课文,想想本课由哪几个小标题组成?2细读课文,完成88页的练习。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提醒他们拿笔记录思路。自学的第二方块是让学生细读课本89-90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抗拒不良诱惑的办法,并对其加以解释。在学生思考五 分钟后,为了检查自学成果,可留出时间给学生与前后桌交流自学成果。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行为训练,快乐体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成了 应试高手,但行动上却是低能儿。这与思 想品德课 中要求的 “知行统一”是背道而驰的。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搬运工,而忽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的获得。课堂授课中,教师就应大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练习中不仅要体现说、写,还要有行。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时,笔者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没想到,学生对此反应热 烈,有上来跳街舞、骑马舞、拉丁舞的,也有吹拉弹唱的。学生真正能感受到高雅生活情趣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思想品德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惊喜。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教育应是以生 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必须把握思想品德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并把他们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创设基于学生生活与经验的情境。如在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生活场景。场 景一:班里有同 学递一支 烟给你时,你是怎么做的?场景二:在宿舍的卫生间里,你看见宿舍同学忘拿的100元钱,你是怎么做的?(训练要求:针对以上某个情景,前后桌四人交流分工角色,通过小品角色扮演的形式,把你的做法表演出来。先给学生交流3分钟,然后即兴表演。)学生表演完场 景一后,教师随机采访男主角。教师:你是怎样拒绝吸烟的 诱惑的?学生表演完场景二,教师随机采访女主角。教师:你当时看到这100元钱后很想要,但为什么后来没拿?小品的整个表演过程把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思考、比划着 怎样表演,时不时发 出会心的 笑声。这节课贴近学 生的生活,引发学生 极大的学 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不是厌学、苦学,而是喜学、乐学。在师 生互动、生生 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能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激活课堂

在授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是讲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拍下的相片、自制的视频等。知 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学生身边的素 材,能鲜活地再现知识,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这也正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所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新集体》时,为了尽快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笔者把学生新生入学时的军训照片及学校的各功能室通过多媒体都展示出来。从学生的笑容中,能感觉到他们在接受、适应新环境,希望多认识新同学。在教学中 利用身边的素材,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切实地服务于教学。

在《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中,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不良诱惑,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为此,笔者想通过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照片,以达到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给学生作榜样示范的效果。教学过程如下。教师:“在青少年的身边时时都有不良诱惑,如不小心陷入其中,毒害极深。可喜的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有丰富多 彩的业余 生活,使不良诱 惑无可乘 之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同学们丰富多彩业余生活的照片。”教师展示了一组班里学生业余生活的 照片。学生观看了自己或同学在球场里运动、图书馆里看书、校运会上比赛的相片后,都会心地笑了。正面的素 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为此教师就要做有心人,科学地使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不断增强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爱学、乐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 第2篇

和耀光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由于所授班级较多,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效果,教学质量,我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结合身边事例,使知识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行解决能力范围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精神。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我们的学生基础整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批改作业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针对练习册里题量过多,难度过深的不足,我始终坚持结合学生实际,自己出题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26-01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如何引导当代中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直是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的教育体系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理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加上许多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沿袭这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这也很难调动起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在现代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能够针对自己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道德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加强对自身品行的规范。比如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传统的文化的利用、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合理设置,给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关注,加强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针对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进行及时地预防和解决,建立思想品德学知识和辅导网站,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思想品德教育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其内容显得更为单调一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烦躁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能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时,教师应该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点内容,然后将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加强各种知识的预习,同时可以加强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各种基础状态,设计的问题应该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理论度,使得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

三、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资料,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完善,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文化相关内容,将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发展途径。比如针对当前有的学生存在的一些诚信危机问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与诚信有关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同时,为了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性的提升,比如定期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利用社会平台以及社会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网络的利用力度,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网络上可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知识的结合,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在浏览网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文明上网、不使用粗暴、淫秽等语言进行网络攻击等,也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取得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理论课程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的力度,合理安排思想品德课程的时间,使得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和课堂教学之间进行有效地结合,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组织学生充当文明大使,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解决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品行以及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以及品行。

参考文献:

[1] 顾润生.主题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渠道[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

[2] 石雄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考试周刊,2014(14)

[3] 朱荣.初中思想品德兴趣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3(1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索 第4篇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开启、性格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涵盖了道德、法律、心理及国情教育等内容,对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优良的品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与课程重要性相反的现实状况,诸如课程不受重视、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学生不感兴趣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不受重视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学校的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却处于边缘教学的尴尬境地。作为一门副课,在强调升学率的当前教育环境下,多数情况下在面对应试教育这个前提时会处于弱势地位,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成果也缺乏正确的评价机制与严格的考核, 虽不至于敷衍了事,却也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2.教学不具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为副课来说,如果在教学上不能引起的学生足够的兴趣,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综合性非常强,知识面非常广,涉及到了心理、法律及国情教育等多个领域。而新课程的教学培训未能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导致在教学中采取旧有的思路,不能针对新材料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枯燥, 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1.教材综合性强,对师生能力要求较高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涵盖面非常广,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很强,涉及到心理、法律及道德等多个领域,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看报,还要有严谨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老师未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往往使教学流于形式。

2.受应试教育影响,对思想品德教学不够重视

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分值不高且实行开卷考试,使得学生与老师在思想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轻视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只注重学好数理化外等主课,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认真探究,深入思考,而在考试时“临阵磨枪———急来抱佛脚”,突击复习应付,使思想品德的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思想品德课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内容一旦有了思想深度,难免枯燥。 如果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不能切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趣味,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创新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便难以实现有效的创新。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1.重视及正确定位思想品德课教学

首先,学校要从提高学生综合整体素质的高度出发,从思想上正确定位思想品德课教学,摆脱思想品德课应试教学的观念,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其次,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安排中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配置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课时,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课与其它主课之间的关系,防止课时被其他主课占用的情况发生。

2.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针对思想品德课新教材,要加强教学的专业学习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和讲课内容。教师要积极学习与教学相关的各类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各类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 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及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及时了解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事件。如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拓展及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现实的教育意义。以初三思想品德课“与诚信同行”为例,在讲授时就可以适时的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如苏丹红、三聚氰铵以及工业明胶事件等进行事实讲解,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来证明诚信的重要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现实的事件,不但拓展了视野,激发兴趣,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要重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交往的艺术”相关知识时,笔者组织学生采用小品的形式创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教材中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做到举止得体、态度亲和。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旨,要加深“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年龄段、性格成长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讲、视、听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下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直观形象,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再如实践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意义。

5.加强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没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条件,将学生引入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多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反思和研究,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思想品德探究式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积极搜集有关文明交往的故事,了解其中的道理; 二是进行家庭访问,了解有关家庭成员文明交往的事迹或经验,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和整理工作; 三是感谢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四是抄写并诵读有关文明交往的名言警句,做到铭记于心。这些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的积极性。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关键还在于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及理解程度。只有对思想品德课程正确定位,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及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不受重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关键还在于对思想品德课,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与定位。只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才能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第5篇

保山市实验中学

李莉

2013年7月3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 李莉

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201、203、205、206、211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思想品德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6、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科的局限性,致使与学生交流不多,认识学生有限,对学生关注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作业单一,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自学、复习总结方面能力增强了,但却忽视了学生专业术语和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3、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积鼓励学生的同时,对特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4、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因而教研力度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将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搞教研,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

2、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交流形式多样化,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人人乐学、爱学。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准备得越细,课堂教学就越自如,学生就越容易学懂,课堂效率就越高。

当然,除了这些我还有一些关于自己的想法: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问你一些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对专业知识都不能准确的掌握,试问,你以何来服学生?不仅如此,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学生还可能会问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会认为你这个老师肚子里根本就没有“墨

水”,那么,他也就不会甘心受你的“摆布”。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课后,学生问我,“老师,一般说来,蚊子在一米开外飞行我们就可以听见,但为什么我在厕所的时候,蚊子都离我很近了,但是我却听不见它的飞行声音?”,“次声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属于思想品德课的范畴,但它却反映出一个老师理论知识的功底,如果你不能作出一个能够让学生信服的回答,以后学生会怎么看你?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我都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个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大家都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可能就是学生的向导。因此,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这样几个方面:(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对学生提一些要求,让他们严格遵守。要是老师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都不去遵照执行,学生会服吗?比如说,老实说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许迟到,而自己却经常迟到的话,学生还会听你的吗?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却随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辱骂学生,将心比心,学生能对你产生好感吗?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又或者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而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会对你产生厌倦和反感。要想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收获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 存在问题 探讨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心理和生理变化很大的时期,再加之他们又处于社会急剧变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使得学生不管是在性格上还是学习习惯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基于此种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成效。那么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学生群体之中,较为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達到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还存在与新课程理念不趋同之处,比如教师缺乏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性指导、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等,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认知新课程理念,进而优化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新课程的理论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然而基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仍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不惜花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一味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花时间放在新课程概念理论研究方面,即使是按照校方的政策去参加一些有关新课程理论培训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透彻地了解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多数情况下都是凭自己的经验教学,没有科学有效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不利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新课程的有效教研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门和多数教师都极具功利性,使得整个教育体系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教师群体都注重语、数、外等所谓主科的教学研究,而对于所谓的副科思想品德却不予重视。造成教师缺少对教学研究的热情,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此循环下会造成教师主观上忽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客观上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虽然有心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方法,但是基于自身知识积累欠缺或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没有透彻领悟,使得教师即使是研究了有关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方法,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3.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课堂气氛给激活,课堂气氛热闹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的最好体现,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真正激发出来,课堂教学缺乏知识的广度、思维的深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部分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教材内容的知识重点给概括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课本内容像流水账一样授予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的重要知识所在。

二、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1.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若想实现教学活动取得成果,必选要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实质,加强新课程理念的理论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新课程为主导思想的教学理念,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而使教师沿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教学任务。

2.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型教学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和合理的提问意识观念,在课前都要将教学过程中所要提问的问题给设计好,力争做到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对事物的判读分析能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提问时要逐层提问,由浅入深,使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逐渐提高深刻性,逐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的形、色、声功能,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笔者讲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时,笔者将眼下比较热播的电视剧《精忠岳飞》给引用到课堂教学中,选取历史爱国主义历史人物岳飞的经典剧集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领悟到什么是爱国主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爱国主义的抽象性,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性认知,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思想、精神的形成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程要求,积极地探索、总结益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学、勤于学、学的会、学的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玉巧.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弘扬人本思想初探 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 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 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强调人本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人”这个概念。“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论语》记载, 马棚失火, 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 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作为一种发展观, 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其次, 以人为本的本, 不是“本原”的本, 是“根本”的本, 它与“末”相对。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以及“学校教育, 学生为本”等, 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二、弘扬“以人为本”思想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在全面推进以“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人本思想,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 以人为目标, 以“学会做人”为基点, 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抗挫, 追求个性发展, 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 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 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着重点和落脚点, 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不再是一个任由老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 而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体现人文精神, 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 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

三、从实际出发,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人本思想的构想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根据素质教育关于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要求, 必须端正教学思想, 从实际出发, 注重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 面向全体学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 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 对学生全面负责, 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 绝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 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 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深化, 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 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 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适当降低要求, 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 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 加强基本训练, 力求学一点, 当堂复习, 当堂巩固。同时,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 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 尊重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 学生才是演员, 是主角。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法纪观念、经济观念和政治观念, 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 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 以讲授法为主, 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 教师讲学生听, 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课堂成了讲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违背了教学规律, 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 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 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 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 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模式人性化的本质。那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 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而且会助长学生的学习依赖性, 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塑造健康人格、正确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应以学生为本, 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入手, 以期培养学生的人性化自觉。

(三) 课堂教学设计人性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由此, 思想品德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而应是将知识化为素养,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方法的传授, 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1. 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品德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 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 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在人性化的旗帜下, 我们还必须特别关注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 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性人格健康有决定性影响。

2.优化课堂氛围, 形成师生互动, 体现人性的平等。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见解, 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 正是思想品德教学人性化的良好体现, 也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可谓“非真理莫言”, 假如学生犯错, 动辄被批评, 甚至被同学、老师取笑, 加上教学进度的限制, 老师往往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一言堂”, 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美]德洛尔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6版

[2].周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教学模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徐成芳主编.《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 》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分析 第8篇

一、开展“课间新闻”活动

课间新闻指的是在课堂上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讲述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关心的时事问题。明确规定:一人主讲,并准备材料,全班同学可以提供资料。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新闻讲述要求学生简要地交代国内外发生的事情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并发表自己的评述,在主讲同学讲完以后,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对此事的看法。这种短小的课间新闻活动,形式活泼,内容开放,信息量大,同时也给学生探知社会、发表对社会事件看法的机会。这种新闻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这种活动形式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把握住活动,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切记偏离方向。同时,这个活动需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时事材料设置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教师在教授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其中时事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将国内外新闻或人们关注的事情,作为教学情境的支撑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特别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的时候将时事热点转化为作为教学情境,联系实际,展开研讨分析问题,更能使学生了解国情国策。

三、时事政治的分类

对时事政治进行分类,系统地整理,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时事资料库,这样,教师在思想品德的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与时事政治进行结合的时候,就可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时事。如果不懂时事政治的分类或没有进行分类,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就会低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给是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分类方法。

政治方面:(1)会议类。(2)反腐类。(3)名族团结类。(4)外交类。

经济方面:(1)国家最近取得的重大成就。(2)能源问题。(3)重大灾害。(4)打假活动。

文化方面:(1)教学类。(2)科技类。(3)体育类。(4)思想道德建设类。

四、时事政治的专题复习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也要穿插时事政治的专题复习,从而使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时事热点,依据有:(1)时事热点是否重大,是否与学生有较密切的关联。(2)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相关度,即是否教材知识具有较多的结合点。(3)强调时代性,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事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概括时事热点,可以减少学生关注的热点,从而使重点时事突出,与学生相关的时事突出。

在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找准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消化时事热点,同时又巩固了教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同时也是学生不会答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训练和指导,采用设疑、讨论、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关联点,从而使学生的答题水平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最后,可以利用学生关心的时事政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班级范围内的“时事竞赛”、开展社会调查、举办时事教育报告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时事政治的教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浅见 第9篇

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学常识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与其它学科不同, 初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认知行为的初步形成, 在教学上应有其不同的方法。初中生有着与小学生、高中生不同的特殊性, 他们生理上处于成长中, 开始关注自己, 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但自我定位不清晰;心理处于变动时期, 内心涌动着探索的欲望, 但不接受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不定型的知识结构, 渴望得到指导, 但反对枯燥的说教;渴望拥有展示自我的空间, 但又倾向于心理设防;有着独特的个性, 很容易接受群体意识但又缺乏进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曾有一位政治教师兼心理辅导员在上课时发现一名学生在低着头轻声哭泣, 这位老师正在讲心理学知识, 便走下讲台关心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哭呀?”该学生抬起头来反问教师:“你不是政治老师吗?你不是懂心理知识吗?那你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哭, 还来问我?”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可爱的初中生, 不了解他们的心理, 就不可能实现和谐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使我们的政治教学存在着许多心理不和谐问题。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现象

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 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 其地位十分重要。但在传统教育下, 政治课在升学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加之社会的偏见, 学生普遍对政治课不重视, 认为学不学无所谓, 心理上在学前就留下了严重的“学科阴影”。进入教学后, 最初是进行品德教育, 内容相对简单, 部分学生易形成一种错误认识:“政治课太简单了, 不学都会, ”开始对政治课有了轻视心理。到了法律常识学习时, 难度增加, 学生心理却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 对这一时期的政治课学习开始失去信心。到了爱国主义的学习, 道理相对空泛, 大部分学生更加不感兴趣, 有的甚至开始放弃学习。从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来看, 很容易对该学科产生不良情绪。素质教育提倡改善师生关系, 但有一个问题被忽视了———师生关系的改善是靠教师一厢情愿地推动, 还是着眼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现有的师生关系的改善大多表现为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讨论, 与学生谈话等“互动”形式, 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不是从学生的心理考虑。可以说这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学生在内心对这一方式缺少主动接受的意愿。教师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有基本定型的心理结构, 与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一般来说, 教师都是按自己的设计模式来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 不太注意个人的心理转换, 使学生不能真正地与教师交流, 很少产生师生间的心理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必须注意学生渐长的“成人意识”、展示自我的谨慎心理, 避免学生封闭心理的形成。所有教学法的运用, 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 就会造成心理的不和谐。然而,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考虑这一问题, 教师如不能解决好学生的心理不和谐现象, 就不能真正实现和谐教学。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创新教学”初探 第10篇

一、常规教学活动推陈出新,不断感悟提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运用音像、音乐、故事、诗歌,以及采取辩论、讨论、分组竞赛、时政论坛、演小品、采访及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问题、探讨知识、交流体验和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

小品表演并编剧。如教学《人生自强少年始》: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这时让学生来当编剧把这个小品续下去。同时让学生感悟:一个人能否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做一个自强的人。

讲故事。例如,在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就讲了林义杰——一个貌不惊人的台湾小伙子的故事:在高中的一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我尽力”,教练却叫着:“要拼命”!就这样凭着这股狠劲儿,他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从中引出人蕴藏着潜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发挥个人潜能。

开展辩论赛。如教学《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辩论,论点为:网络对人有益还是有害。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为正反方,学生自己先收集论据,每组各派出四名选手(有三辩及总结),其中自由辩论时全班同学都参加。尤其是在自由辩论中学生积极发言,十分踊跃,分别就对人的身体健康、学业、人的思维发展、创造力、自由、隐私、交友等展开辩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就把发言中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辩论明白了网络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动手做实验。如教学《身边的诱惑》时,把一只青蛙丢进热水锅里,这只青蛙会用尽全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隔一会儿,又把这只青蛙放进温水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来回泅游。接着,在锅底下慢慢加热。青蛙仍然悠哉地在温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可是一切努力为时已晚,终致葬身在锅里!之后让学生谈感悟:警惕安逸、享乐、奢靡的生活诱惑是多么必要!

二、建构体系以旧悟新,不断总结内化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学习经历,在“重新组合”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力求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新发现”“重新领悟”,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野统率全局,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例如对九年级全书的总结我从三个词组“国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加以引导。

三、话题剖析:联系实际不断反思,契理创新

联系当前社会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切实加强课内外联系,搞好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自身的反思能力。

如教学美中关系: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在发言中说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不相信一国的成功要以另一国的牺牲为代价”等,有些同学就兴高采烈,一方面认为美国很尊重中国,另一方面认为中国很了不起,已经快成为老大了。甚至输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涉台军售、会见达赖等一再触及中方底线的事件发生,才发现美国并不是照奥巴马说的那样做的。同学们困惑了。这时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美国相处中国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同学们议论后得出: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等地与世界各国交往;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弘扬人本思想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孔子;仁智统一思想;道德教育

想要吸取孔子仁智统一思想的精华,还要从他的仁学思想说起。“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全部哲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中有50余章谈到了仁,并且好多语义和思想都同“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人在研究孔子思想过程中,对“仁”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学者见仁见智地提出或感性或理性或深刻或系统的阐述。归纳之,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内容,一只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一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是孔子指导思想的核心,仁中有智,智中有仁,仁为本,智为知,回答了什么是仁和怎样为仁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召喚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精心打造和铸就民族之魂而前仆后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道德乐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知识,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结合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以进一步探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新路子。

一、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断的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政治国的人才,而从政治国需要各种本领。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都要顾及到“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认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于实现“天下有道”的“道”。本质在于“德”,即德治是治国的基础,而要作到德治,具体要体现到“仁政”上,因为“仁”包括一切修身的内容,但“仁”又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还是要落到“六艺”之中。

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君子、成人。朱熹说,成人者完人也。孔子认为做一个“成人”,智、仁、勇这三德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智、仁、勇是人才幼苗必须具备的教养。智是文化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由此可知,孔子注重三育并举。他所倡导的“勇”,不仅在体格上进行锻炼,而且还在人格意志上激励学生做捍卫道义的勇士。“勇者不惧。”“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揭示了“勇”是一种卫道的优良品德,包含着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勇挑重担、见危授命的品行;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品质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行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也正是孔子重视独立人格培养的具体体现,开了我国教育培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见义勇为的“中国脊梁”使我国成为一个富有独立人格教养的国家,人民成为胸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人的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因而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当务之急。

二、陶冶高雅情趣,努力培养未成年人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品德结构

孔子不主张把学生聚纠囿苑之中读死书,死读书,而在讲学之余亲自带领学生郊游、登山,在登山和郊游中领略大自然的乐趣和征服者的快乐,从而陶冶学生的高雅情趣。至于比赛,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其它事情是没有必要去争的,但对于射箭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争出个高低你我来。参加比赛要注意道德修养,上场比赛前应相互揖让,比赛终了之后还应相互敬酒,胜者揖让,不胜者升之,出言恭逊友好。这样的竞赛才算得上正当竞争,“君子”之争。这种对待比赛和竞争的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教育中,其积极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思想在对抗性竞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和集体发生着情绪和行动上的激烈交锋,不时会出现对参加者和观看者思想品德的严峻考验,无疑对那些在竞争中骄傲自大、斤斤计较、弄虚作假违反规则,动辄恶语伤人,寻衅闹事者起到了教化作用。

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孔子很早的注意到了养生之道必须重视道德教养,贵在情志调摄。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般说来,情操高尚的人心胸豁达开朗,富于开拓创造性,具有积极的责任性和高涨的热情。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峙人生和社会。

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未成年人不断地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

孔子坚持学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不许空愿,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听其言观其行。”可见,孔子在对弟子教育时,他自己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孔子很早地发现了教师的人品、智慧、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则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手段。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称范。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行为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究 第12篇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 拓展思维空间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 教学内容是活的, 教学方法也是活的。因此,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精心备课, 既备教材, 又备学生, 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 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 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 漫画反映了什么? (2) 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 设置情境, 引发学生思维, 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 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中文的“小栏目”, 培养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 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 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 真可谓是图文并茂, 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 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案例中哪些人的做法有错, 为什么? (2) 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 使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 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 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 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能力

上课之前, 先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 设置好相关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然后再请学生回答, 针对学生的答案, 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 而且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

四、搞好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思维

推进素质教育, 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之中, 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 转变情感。因此,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 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新教材每课书后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 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 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二第五课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 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 我组织主题班会“保护我们的家园”, 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 从而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 我还结合我校德育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调查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问题, 经自己思考, 同学商议论证后, “向附近居民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 使学生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篇:阳刚下一篇:师徒结对 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