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对策范文

2024-08-14

舆论引导对策范文(精选12篇)

舆论引导对策 第1篇

媒介融合促成社会舆论新格局

我国的新媒体正以惊人的态势向前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尝试着走上媒介融合的道路。随之而来的社会舆论的传播模式、样态也正在发生改变,一种新的舆论格局正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1.我国传媒融合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媒介融合”一词由美国的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将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这意味着原本的“受众”可以用各种固定或移动的媒体终端,按需上网获取信息、服务并实现实时反馈。在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传媒业已形成由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传播格局。媒介融合可以说 不仅是传统媒体本身发展的一种构想, 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的新兴产业革命。

2.社会舆论新格局的日益形成

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发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40%,“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2012年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正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但是,中国社会毕竟还处在转型期,人民的声音及其多样,表达观点的欲望又异常强烈,传统媒体的能力已不足以承载。于是,互联网成为了民众表达的最佳渠道,网络舆论也因此发展迅速,成为党和政府不得不重视的领域。

当前舆情引导情况

在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传媒事业发展迅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不仅拥有自己的报纸、电视台、网站, 而且在当下最热门的微博平台、移动设备客户端这些融媒体中,也颇有建树, 共同为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更多更好的途径,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大的言论空间,成为联系群众、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媒介。

1.融媒体成为舆情引导的战略要地

(1)网站

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开设门户网站,国家269个,省级政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江苏省219个,北京203个,上海200个,重庆192个。以省级政府网站的排头兵“中国上海”为例, 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开通,是在互联网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服务的总平台,网站的主要栏目包括:上海要闻、政府信息公开、市长之窗、网上政务大厅、政府部门网站链接等。

(2)微博

当下,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力平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一舆论形成和发展的集中地,政务微博应运而生。根据公开资料,截止至2012年9月底,新浪微博上共有认证的政务微博50947个;截止至2012年7月20日,腾讯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也已达48050个。

(3)移动客户端

中国首个在国际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综合性城市形象推广APP“北京城市APP”由市政府新闻办创办,包含北京概况、北京发布、北京服务等8个板块内容。而继北京之后,很多省市级政府也抓住了新型移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的契机,创办了城市移动客户端。

2.媒介融合带来舆情引导新机遇

(1)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引导舆论的中介

我们所说的网络“意见领袖”, 他们会在网上非常活跃,关注社会公共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得到了大量网友的支持和反馈,他们有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各业精英、甚至是草根明星等。而媒介融合将会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产生越来越深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必然越来越大。所以说,网络意见领袖给舆论引导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机遇。

(2)虚拟社会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

随着媒介融合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媒介融合条件下,网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形成相对稳固的虚拟网络社区。这种虚拟社区的建立和日常运行,不仅可以增加此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可以通过虚拟社会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实际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些社会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通过媒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营造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是苏州市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对社会舆论中的民意重视需继续强化

逐渐崛起的网络民意,一方面是在更好地保障公民自主话语权的基础上, 政府有了及时了解社会舆情的便捷通道,可以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 但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的匿名性和不可控制性,也潜在地威胁着政府的行政决策。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可能产生比较大影响的网络民意的处理能力,以消除社会上的疑虑。

2.对负面题材新闻的处理偏差需要校正

负面题材的新闻与负面新闻有着本质差异,各级政府部门却往往混淆, 将这些新闻一概严加管制。新闻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但负面新闻也的确从另外的角度反映着客观事实,它可能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面、积极的效应,至少它有助于公众完整地认识客观世界。“如何使这类负面报道减少消极效应, 向良性和正面方向转化,呈现出积极效应,成为包括媒体在内的有关各方的共同责任,也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经常性课题。”

3.仅仅满足于对公众“宣传”的工作思路需要拓展

在我国,舆情管理宏观上属于社会管理中宣传管理的范畴。我国各级政府的舆情管理机构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相应机 构,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然而,在“人人即媒体”的时代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很大的冲击;而媒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语境促使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影响着政府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政府如何更好地展示自我形象,同时正确处理舆情危机, 是其需要直面的全新命题。

4.辨识网络谣言及网络犯罪的能力需要提升

网络时代的媒介融合传播为“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主流与边缘”等信息提供了汇聚平台,从而为谣言的制造、传播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一些人或势力开始通过制造谣言等手段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思想或者谋取自己的利益。如果未能进一步提升网络谣言的辨识、 预警、控制和打击能力,造谣者利益驱动、蓄意破坏等诸多心理便会得到放大,从而不断加剧受众的焦虑心理,很有可能成为引发突发性事件的导火线, 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难以愈合的破坏。

媒介融合时代舆论引导的发展策略

面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 积极与网民互动,及时公布事件信息, 同时协调网络舆情的堵与疏,善用网民对事件评论的管理,培养和团结网络意见领袖。

1.提升公务人员整体媒介素养,重视民意,及时发布新闻事件真相

在开放的网络舆论新格局中想要引导舆论,不仅要有过硬的执政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也不可或缺,“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是网络问政积极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热情、有效的回应,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会从网络上听取、了解民意,并积极准确、及时、恰当地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让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广大网民更加看得懂、好理解、能接受、易落实的方式传播,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2.有效应对负面新闻,培养主流意见领袖,探索网络舆论发展规律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应当将重点放在网友对网友的引导,因此, 意见领袖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政府, 应当重视听取代表了民意的意见领袖的意见,确保畅通对话,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引领社会舆论,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 更要培养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提高他们在网友中的信任度、影响力,让他们成为政府信息传播和民意表达的良好中介,势必可让网络舆论引导事半功倍。

3.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引领机制

政府需要继续重视网络评论队伍的建设,占有并扩大这个阵地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的作用,对网络舆情进行定期、有效、及时地整理与汇报;加强网络评论队伍的理论研究,完善网络评论员的甄别、培养、选拔、使用、淘汰等机制,规避来源单一、覆盖面窄、相对平面化的队伍结构,有效且高效地占领意识形态宣传的舆论高地,这样才能真正在政府和网民之间架构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4.控制网络谣言,引领负面舆情, 辨识区域传播

对于网络谣言的控制,政府需要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在出现征兆、舆情汇集到谣言传播这段时间内,政府需要切实把握谣言产生的现实危机走向、渠道、规模进行实时监测,科学研判。与此同时,政府需要不断强化网络谣言的监督功能,加快地区性互联网法规建设,搭建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畅通渠道,在统一协调的联动机制中,密集聚焦谣言生成之前的蛛丝马迹,防止小道消息的传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有效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在网络谣言已经生成,但在进一步扩大之前,为有效控制网络谣言,政府需要在健全的网络谣言疏导体系中,及时地从信息疏导、心理疏导和行动疏导三个层面开展有效的辟谣行动,一方面以真实、权威的信息告知公众,另一方面及时将造谣者绳之以法,在形成威慑力中,规避网络谣言的再次出现。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2篇

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有效的措施,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党的舆论引导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但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社会热点层出不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去年发生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特大地震、问题奶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必然对人们的思想、心理、情绪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加凸显。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我们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主动回应人

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疑虑,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手机、网络等技术平台,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敏感的社会问题一旦在网上出现,便能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这就使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把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围绕大局,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面对复杂的形势,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的要求,深入研究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和面对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围绕工作大局,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面。宣传工作只有始终树立大局观念,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实践已经证明,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以来,天津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大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新进展,大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强大声势,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市情实际确立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为这

个大局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思想引导、宣传鼓劲、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积极应对危机,扎实做好工作的浓厚氛围。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传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牢牢掌握主流媒体,才能切实把话语权掌握在手中;只有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才能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保证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让主流媒体在重大宣传战役、重大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成为“主流舆论场”的关键角色;着力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

善于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我们已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方式,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今年天津开展了全市网络发展状况调研,着手制定网络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做大做强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实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接互动;组织网上看天津、看滨海活动,举办“魅力天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大赛,进行网站信息评议和信誉公示等。同时,我们还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打造主流网络媒体,积极参与手机新闻、车载电视等新媒体建设,加强管理,净化传播环境,确保新兴媒体成为舆论引导的新阵地,绝不给有害和错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急工作机制,赢得话语权。坚持正确导向、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是增强引导力、掌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天津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对舆论引导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定下发《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

道应急实施方案》,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有效化解负面影响,使正面的声音先声夺人,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精心把握新闻舆论的宏观调控,确保新闻宣传引导有力、平稳有序;坚持做好新闻阅评和审读工作,建立群众来信来电处理单制度,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宣传战役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专项工作中,各部门上下联动,准确研判,快速反应,及时引导,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确保了网络信息安全。

建设多层次宣传队伍,形成全方位舆论引导格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近年来,天津围绕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重视高技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记者;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自觉践行“三深入”,始终做到“三贴近”,采写更多的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监督员、学习辅导员、民情通讯员等基层宣讲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正确导向,为科学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坚持舆论先行,用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我们根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经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一位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确保新闻媒体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是要站在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以及媒体多样性、信息广泛性和受众选择性的不断增强,大众传播出现了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发展新趋势。传播方式的日趋多样,无疑给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具有“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显示出较强的群际传播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给我们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应在加强对受众群体和媒体功能定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应新闻传播规律和社会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共识的形成。

舆论引导对策 第3篇

【关键词】舆论引导;问题;监督体系;公信力

一、舆论引导的综合概述

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是新闻事业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直接关乎新闻宣传的效果,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目前新的形势之下,舆论引导也讲求新的方式和方法。舆论引导包括疏散引导、比较引导、舆论领袖引导等,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受众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现在使用的“舆论”这一概念,英语翻译是“Public opinion”,是由”Public”和“opinion”组成的。因此,人们常常把西方舆论概念称作是“公众舆论”,并认为它等同于“舆人之论”。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提到舆论的概念,在“舆”字的古义中,“舆”即“车”,那“舆人之论”,就可以引申为”造车之人”或“驾车之人”的意见,所以我国学者将先秦时代的“舆论”解读为众人的议论。事实上,当时的舆论主要是有一定地位并能参与国家事务的人的意见,而不能泛指普通百姓的意见。

舆论导向性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范畴,新闻媒体要想揭示热点事件背后的社会现状或是通过报道,引导人们从好的方向思考,就要对事件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加以渲染。舆论导向作用对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并正确利用传媒特点及作用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策略和战略双重意义。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前提,新闻舆论导向也引导了人们的社会行为。

二、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在舆论引导中,褒扬社会中的真美善,批判社会中的丑恶,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一些舆论引导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的宣传报道传达给受众,从而影响受众,达到引导受众的目的。为了获得高收视率、高收听率、高点击率,吸引更多的受众,许多新闻传播媒介喜欢炒作社会热点事件,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报道内容和事实的严重不符。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报道中的事件被夸大。二是新闻报道内容和生活常识相违背。三是题目造假。

(二)只顾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社会公信力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新闻媒体不仅面临着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还面对着来自社会各界利益的诱惑。有的新闻传播媒介喊着“真实、客观、公正”口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却将明显的广告加上冠冕堂皇的名称。低俗化和娱乐化报道对人们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三)舆论引导对“适度”的把握不到位

在舆论引导中我们讲究“适度”原则,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引导力度的大或小都不能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如果舆论引导力度过小,其内容对公众的影响力就会很小,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舆论引导力度过大,超过了社会公众的承受力,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削弱媒体的公信力。

(四)从事舆论引导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事舆论引导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层次不一。二是舆论引导水平的区域差异。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各地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情况也不一样,所以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舆论引导缺失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三、针对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引导舆论是指新闻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并通过对广大受众施加影响和引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论都朝着有利于社会特定阶级的利益方向发展,以实现传播者的目的。

(一)树立媒体舆论引导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舆论引导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自身的道德规范;二是媒体对社会公众的道德教育。

如何才能健全舆论引导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对新闻法规进行全面整合,了解有关舆论引导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等。二是要加强法律规范的弹性。三是要明示各自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个人、团体、组织、集体和国家,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西方的主流新闻媒体把公信力视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任何企业的最初理想和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一个自由、奔放、负责的媒体形象,有助于企业获得利润。

提高媒体的公信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内容真实、权威等优势提高受众的依赖性。只有受众信赖媒体,受众得到的信息越真实、越权威时,媒体的公信力才越高。二是通过主办权威栏目和公益活动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新闻媒体更应该“洁身自爱”,站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局观上看待媒体的经济创收问题,积极运作符合国家政策的良性广告,坚决抵制危害社会、影响百姓生活的假冒伪劣广告。

(三)全面掌握舆论态势,客观分析发展趋势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宣传思想文化有其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宣传工作和新闻媒体面临的客观形势,明确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任务。

要想全面掌握舆论态势,客观分析发展趋势,就要把握好“时”“度”“效”。“时”的问题,就是事件发生后,媒体报不报,什么时候报。“度”的问题,就是在事件发生后,媒体报多少、报多久、怎么报。同样事情,拿捏分寸不同,可能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为了达到最大的“效”,就要处理好“说了要管用”的问题。

(四)多渠道锤炼宣传人员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宣传思想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就一定要以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为核心,切实贯彻丁关根所提出的的“六要六不要”,即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唱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注意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遵守宣传纪律,不要各行其是;要聚焦,不要散光;要狠抓落实,不要搞花架子。

面对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舆论引导的有效选择应当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有效奏响主流舆论的时代强音;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完善舆论监督体系。各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梁越.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2]韩纪民,顾建一. 关于军队适度“忍耐”的我见[J]. 军事经济研究,1990,02:29-34.

[3] 杨静. 新时期媒介舆论引导的艺术[J]. 新闻爱好者,2011,12:6-7.

[4] 李东东. 加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素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4:2-3.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情况与对策 第4篇

一、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过于炒作

一些新闻媒体对一些相关新闻没有进行适度宣传, 而是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过度炒作。特别是一些娱乐新闻频道, 对相关事件没有进行充分了解, 在把握实际基础之上, 进行正确报道, 导致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充斥了群众生活的大部分, 甚至严重影响到群众正常生活。

(二) 过于暴力

有些法制频道对于暴力犯罪事件播报的过频、过密、过于暴力, 导致许多群众看到太多的社会阴暗面, 进而对生活和社会产生不安全感, 甚至激化社会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三) 过于庸俗

一些新闻节目在进行报道时出现了庸俗化、低俗化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法制频道往往说理比较浅显, 没有深刻把握住新闻内容的主要思想, 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低级化, 导致新闻缺乏可读性和深刻性,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四) 存在误导

一些新闻在进行相关报道时, 不能正确进行宣传, 特别是对于法治新闻,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国外的相关情况进行复制, 不能与中国具体国情进行充分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崇洋媚外心理。或者是有些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 不能把握好力度, 为了追求心理或情感上的刺激, 对个别事件进行细节描述, 特别是犯罪事件, 存在严重的诱导性, 极易造成群众犯罪现象。

二、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 使新闻媒体在进行宣传之前, 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特别是各个党委宣传部门, 要对下属的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协调与组织, 保证新闻内容与国家的主流思想、重点工作等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要通过及时准确报道, 让群众充分了解事实真象, 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并制定出严格的负责机制,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端正宣传人员的工作态度,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二)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 是有效促进新闻媒体积极引导舆论,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主要措施之一。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机制, 特别是针对政府相关单位通过组织相关新闻发布会, 使群众从第一手资料中获取最详细、明确的信息。此外还要注意对相关新闻发布人进行严格培训, 使其牢固掌握新闻发布过程中的技巧, 不断提高新闻发布管理水平。同时对相关机制进行积极调整, 特别是新闻发布人和相关联络员。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直接面对公众, 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 使政府部门更加深入广大人民群众, 帮助其树立良好形象。

(三) 精心策划相关主题活动

对于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精心筛选和策划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比如我们可以对本市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就业等方面做专题报道, 或者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孝星、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相关系列报道。通过更加贴近市民生活的真实报道, 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国家政策对百姓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有力拉近百姓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距离。

总之通过制定整体的主题活动, 增加报道的厚重感及质感, 可以充分彰显出本市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以及作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四)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在实际生活中, 往往存在许多突发事件, 导致群众之间或是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矛盾激化, 进而引发严重事故, 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制定出完善的新闻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促使新闻媒体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 可以充分把握新闻力度和舆论导向。特别是对事件本身要进行正确报道, 避免谣言、传言或是各种猜测对群众造成蛊惑心理,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躁动。政府对于突发事件也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和机制, 充分做好面对群众和媒体的接待和服务工作, 第一时间将事件发生经过及进展情况做详细阐述, 争取占据主动位置,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三、结语

总之, 提高舆论导向的能力, 牢牢把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对新闻媒体及政府来说均具有重要作用。新闻媒体及相关工作者要及时对舆论引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总结与分析,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引导正确的舆论风向,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有力的舆论支撑和支持。

摘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是保证社会安全、稳定、团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舆论引导,主动权,情况

参考文献

[1]雷晓路.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J].中国记者, 2008, 29 (3) , 26-28.

[2]朱彦铭, 高新鸿.把握舆论引导能力主动权的情况与对策.[J].学理论, 2008, (17) , 44-46.

网络舆论引导方案 第5篇

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各部位,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各人民团体:

现将《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兴庆区党委办公室

兴庆区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8日

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

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又一阵地,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推动兴庆区辖区内的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形成,为兴庆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一、健全组织

(一)建立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以兴庆区党办、政办、宣传部、信息中心、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信访局、教育局、卫生局、城管南北局、拆迁办、安监局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日常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兴庆区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各单位,尤其是成员单位平时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核查、处置、反馈,对重要舆

情动向要及时向舆情引导监测联络办公室报告,在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做好舆情引导应对工作。

(二)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监测队伍。每个单位可根据不同行业、专业确定一到多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网络监测信息员,负责监测、整理、分析、反馈有关网络舆情信息。网络监测信息员除负责对网络舆情做出监测外,在必要时和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沟通后,按一定的口径在网络发布信息,或跟贴,发表评论,做好有关网贴的回复及信息报送工作。

二、做好监测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要快速反应、组织有力、机动灵活、覆盖全面、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各单位要在设施配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方面下功夫,锁定重点监测对象,把握好重点监测内容,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保证将监测引导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网络浏览监测

各单位要每天浏览监测兴庆区舆情有关的信息,经常关注区内外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门户网站主要关注新浪、网易、腾讯、百度、宁夏信息港等网站;新闻网站重点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宁夏新闻网、宁夏网、银川新闻网等;论坛、博客主要关注网

易社区、宁夏网虫、宁夏时光、蔓草社区(宁夏新闻网)、百度贴吧(百度)、天涯论坛等;微博类主要关注新浪、网易、滕讯等。

在网页监测浏览中,要注意和兴庆区有关的敏感的话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效能建设、行政执法、拆迁安置、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城乡一体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村级财务公开、劳动保障、环境保护、民政和信访有关的问题反映、诉求建议和信息报道。

(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各单位除要重视做好日常监测外,还要会用、善用网络传播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要主动介入,建立好网络表达的实体,通过论坛、QQ、博客、微博参与交流,发布信息。网络舆情引导监测信息员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收集、分析、跟踪舆情动态。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以及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话题,要主动开展正面宣传,积极发帖、回帖、跟帖,宣传区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作部署和有关政策,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以强化网上主流舆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

作,要把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本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要明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的职责,建立网络舆情值班监测制度,确定舆情监测人员的责任职责。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负责对各单位的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及时通报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落实情况。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加强舆情信息防控工作的沟通、汇报,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在本地或本单位已经有敏感事件发生时,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测引导格局。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时,要善于选择关键词,锁定掌握敏感信息发布的源头,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的传播走向和舆论的走势演化,积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引导工作水平。

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向舆情监测引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特别是主要的敏感信息和重要信息要第一时间搜集,并向区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各单位、各部门每周至少报送1条有价值的网络舆情信息。

舆论引导对策 第6篇

关键词:舆论引导;负面舆论;实践创新

舆论的正确引导,是学校名誉得到社会认可的方式之一,是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对外形象,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性的理论武器。学院宣传思想工作以学院党委为中心,服务学院建设发展大局,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建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在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应对方面也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些应对方法。

1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问题的现实存在

第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完善,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独立学院自身历史并不久远,文化底蕴很难和百年名校相比,同时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与重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比较,学生的高考成绩处于总成绩的中间水平,成绩不高不低,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独立学院较其他高校的收费水平偏高,因此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从小娇生惯养,思想意识活跃,有较强的塑造性。学生在正确舆论引导上的兴趣远远低于负面舆论,很容易“跟风倒”,缺乏对问题实质的认识,容易进入误区,甚至被社会不良舆论所蛊惑;当下大学生年龄段已经进入了“95后”,更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拥有着独立自由的个性,但政治意识薄弱。学校在处理突发负面舆论时,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突发事件的发生得到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处理上报,但是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质疑,原因包括事情处理过程未能及时公布,问题处理不彻底,甚至包括日常性问题多次被投诉但处理时间长并未给予说明等等。

第二,社会舆论的冲击和自身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的每一点优势都会被社会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同时学校的每一点问题也会成为他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点击量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宣传报道能力的体现,进而一些不实新闻,夸大消息备受大家高度关注,往往这些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将成为一所高校发展的拦路虎。我院在自身机构设置方面,学院党委主抓宣传和舆情监管,在人才引进和设备采购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工作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工作范围广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效果;在舆情监管问题上,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信息的传达不及时,内容不完善情况依然存在。学院网站管理与建设存在一定的漏洞,存在信息丢失等问题。

第三,创造性不足。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如何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首要问题,如何创新工作思路,符合社会发展;如何创新手段,满足学院发展需要;如何创新形式,得到学生关注,这种创造性依然有待解决。

2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

第一,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主动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培训,接触时代最前沿的舆论引导方式方法,结合学院发展有目的有选择地创新;再次建立舆论引导宣传途径,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网站、QQ等网络平台;组建以校领导和基层干部舆论引导小组,媒体互通小组等团队组织。通过会议,文件,消息等等多种途径上传下达,将舆论引导保持常态化;建立舆论引导反馈机制,形成校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领导最后到学生的正向反向反馈机制,让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让学生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进而达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沟通,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了解学生通过个人途径报送虚假信息的真实目的,以便更好帮学生解决实际苦难。

第二,负面舆论问题的应对。在面对负面舆论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第一时间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问题的真实性。对真实存在负面舆论问题,要积极面对,不要回避,不要推诿,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给予明确解释和答复,在事情的处理过程中要有凭有据,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负面舆论,应予以明确态度,展开“正面辩论”, 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澄清事实真相,同时要求相关报道不实的新闻媒体给予明确解释和说明,将舆论引导的影响降到最小化。同时积极反思虚假舆论的形成和发布,吸取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上,防止重复犯错。高度重视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大学生切身利益。随着舆论监督通过网络论坛、网络贴吧等网络媒体在大学校园风靡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更加规范化,同时也给负面舆论监督带来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学校不能单一地靠事后被动应对,更应该将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提升公信力,全力保证校园舆情环境风平浪静。

第三,完善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明确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将具体工作明细化,将明细工作责任化,要求层层把关,逐级管控,将出现负面舆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建立由学院领导任组长,二级学院领导为副组长的舆论监督引导小组,时时监管,时时教育。小组成员要主动走到工作第一线,了解舆论关注者的心声,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关心生活困难的同学、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和思想意识上进的同学,尽最大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同学们接触到学院的组织机构领导,接触到学院官方的言论,在他们的帮助下缓解自身存在的困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减少学生对舆论的不良看法,特别是把持对不良舆论的自我认知。高度重视学院领导、机关单位、基层管理人员三个群体的组织互通关系,这三个群体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予学生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老师。

第四,建立基层舆论引导与监督队伍。鼓励基层辅导员主动投入到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上来,因为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更是同学们了解最深的教师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到舆情空间尤其是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再具体舆情引导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舆情观进行指引与教导。①辅导员应通过班级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舆论是非,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弘扬正气,积极主动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认清负面舆论的真实面容,保持头脑清醒,从容应对;辅导员还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帮助同学们看清突发事件的问题所在,立足正确的政治立场,看清西方敌对势力的真实目的,引导大学生独立、理性、客观看待突发事件。

3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的实践创新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的理念,有信心有能力面对重大舆情,主动回应社会,利用各种媒介澄清误解,强化正面引导,有效化解舆情危机,转劣势为优势,争取舆论主动权,保证校园正常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二,强化防范意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无小事,充分调动班主任、班级干部、团学干部、社团组织以及实习单位的力量,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全程监控,从学校到社会,从班级到工作单位,从学生到工作者,多方面多渠道做好舆论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整合资源,提升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监督功能。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树立大局意识,整合网络、纸媒等等信息资源,打造网络宣传平台,建立舆论引导校园宣传媒体和校园多彩学生活动联合互动新模式;创新传播方式,加强网络引导;拓展传播渠道,保障正能量传播;丰富传播手段,做好合理管控。

建立健全负面舆论监测报告机制,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分析队伍,各院系设立舆论监督员,及时分析相关网络舆论信息,有重点有依据地做好及时上报工作,并对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将学生关注的大事要事时时反映给相关领导,保障信息准确,信息畅通。

注释:

加强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力的对策研究 第7篇

一、树立受众意识服务师生读者

长期以来, 校报一直被作为学校领导、行政部门的宣传工具, 更多考虑的是领导的需要, 而忽略了读者的需要, 单纯地强调自上而下的灌输, 缺乏平等的交流, 结果一方面读者不感兴趣的领导讲话、机关文件、会议报道、常规活动消息充斥版面, 另一方面读者渴望得到的信息却久盼不来, 使校报与读者之间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隔阂。校报编辑更要转变观念, 更新理念, 树立受众意识, 以师生读者为本, 积极为读者服务。尊重受众的兴趣和个性, 加大贴近师生的选题策划, 关注师生感兴趣的话题, 捕捉与师生思想情感、利益需求关系密切的新闻事实, 注重与读者的心灵交流。

二、实行报网互动扩大读者半径

目前, 高校校报大多都拥有网络版, 主要是校报新闻在网络上的重现, 但是这样显得很不够, 如果报纸与网络联动起来, 将会使校报更具活力。报纸属于传统媒体, 传播方式基本是单向传输, 其较之新媒体的最大弱点在于无法实现与受众面对面的互动, 网络则让人无论多远都能互动交流, 使单向传输变成即时的双向、多向互动, 网络媒体使受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和满足。报网捆绑, 互补互动, 扩展了校报的时空概念, 使校报也像网络一样, 具有了超越时空限制的功能, 弥补了校报有限版面和地域发行的限制。它可以扩大校报的读者半径, 从而大大提高校报的舆论引导力。

三、加强深度报道促进理解沟通

深度报道旨在向读者提供更多解析性、背景式的信息, 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出现的社会现象, 并且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

深度报道是报纸与其他媒介竞争的利器, 虽然其他媒介也大量采用深度报道这种形式, 但报纸在深度报道上更具优势。由于报纸自身拥有高素质的编辑记者队伍优势, 以及随之而来的在受众心目中的较大的信任度优势, 报纸更有能力向读者提供更多准确、详尽的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层信息。报纸文字的信息含量有时是其他媒介画面和声音所无法企及的, 一个电视画面的确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但一段文字却能令受众有更多的回味、更深的思考。因此, 高校校报要巩固校内主流媒体的地位, 增强舆论引导力, 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作用, 就要加大深度报道的采写力度, 提升深度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 校报可以通过加强与校内各部门、各院系的沟通, 及时将学校的各项制度、措施出台的背景和内容以专题报道的方式发表, 以做到上情下达;另一方面, 可以借力于学生记者队伍, 及时把握广大师生的思想脉动和利益关切, 形成报道, 以做到下情上递;再者, 校报还可以积极介入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教学、科研、后勤一线去发现和挖掘鲜活的新闻, 形成深度报道, 拉近校报与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校报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而增强校报的舆论引导力。

通过深度报道, 校报既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样、更详尽、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的有关校园人与事的深度资讯, 又无形中使自身成为学校与学生、行政与教学、管理层与教职工之间互动、沟通、反馈的平台和管道。在这样的沟通和互动之中, 一些不良思想情绪的苗头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化解, 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提升引导艺术吸引受众眼球

校报要加强舆论引导力, 还要在提升引导艺术上下功夫, 多方面创新内容与形式, 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新闻报道形式呆板, 新闻性差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 影响宣传效果, 因此, 校报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改革创新。首先在内容上, 要扩大新闻报道面, 要把新闻宣传和广大师生密切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力求做到深、新、活, 多用平实的语言, 不讲空话套话。只有贴近读者, 从各个方面去反映校园内各个层面读者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读者对校报才会产生阅读兴趣。其次在形式上, 除了消息、通讯外, 还可运用评论、图片、调查报告等多种体裁进行宣传报道。此外, 还应精心策划、创办一些特色栏目, 扩大校报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要改进言论写作, 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题目, 增强针对性, 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党的方针政策。要改进会议报道, 从会议内容中捕捉新闻, 克服程式化的报道方式。要创新版面, 版式设计要鲜明、生动、清晰、和谐, 大标题、配图位置醒目, 走栏活泼, 以对读者形成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摘要:本文从树立受众意识、实行报网互动、加强深度报道、提升引导艺术四个方面, 阐述了加强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力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为高校校报提升舆论引导力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关键词: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力,受众,主流媒体

参考文献

[1]唐娟.提高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力之我见.新闻传播, 2009, (12) .

[2]马萌.解释性深度报道与高校校报影响力拓展.青年记者, 2010, (26) .

舆论引导对策 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引导

互联网的普及及广泛运用有效地拓展了网络的舆论空间, 特别是在微博、社交网络公共平台的发展下, 公众话语权得到提高。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发展, 公众能够有效地参与公众舆论事件的讨论。可以说, 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现象的形成。对我国而言, 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理解能力及驾驭能力都有所提升, 但是层出不穷的事件说明, 政府在消除民众质疑、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公共舆论频发的环境下, 对网络治理方法进行改进, 加强网络舆论指导, 可以说是创新与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经之路。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及形成

网络舆论, 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表现出的多数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及言论。网络舆论之所以兴起, 是因为其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大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 使得民众开始注重保护个人的利益, 且表达意见的愿望变得空前强烈。传统的舆论渠道对于民众充分表达对社会变动的关注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网络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渴求。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传播形式, 自由地发表自己对当下焦点事件的看法及意见。他们利用网络提供的交流空间进行谈论, 达到意见的融会贯通, 并最终获得大体一致的意见, 对焦点事态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 主体的隐蔽性及分散性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隐匿性特点。在社会中, 人们的身份及角色通常是公开的、真实的, 一定程度上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及制约。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平等且自由的开放性空间, 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人们在虚拟的社会中扮演着自己喜爱的角色。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具有分散性的特质。互联网出现之前, 因受到地域、种族及交通等条件的影响, 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及进行交流, 这一传播方式难以打破空间的限制。网络出现后,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形成了相应的舆论主体。因阶层、行业、信仰及种族不同, 网络舆论的主体也会有所不同。

(二) 内容的丰富性及复杂性

网络由于承载着海量的信息, 所以舆论内容较为丰富。而传统媒介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 信息承载量极为有限。另外, 在面临网络这一高度开放并且虚拟的信息空间时, 传统媒介的力量也被削弱。网络成为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时间, 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中。网络舆论的信息来源各种各样, 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但这也使得舆论变得异常丰富。复杂性通常是因为网络舆论缺乏理性的判断, 其意见和评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某种程度上导致舆论的权威性和判断性减弱。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

(一) 虚假性信息充斥网络舆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容易出现一些造假信息和谣言传播。网络舆论主要源于对社会热点问题及社会现象的关注。一些网民在没有对事件进行正确认知的情况下, 就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说, 这些虚假言论及信息对网民造成了一定的诱导。它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且容易造成混乱现象。

(二) 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充斥网络舆论

随着网络日渐飞速发展, 国内每一件重大事件都会在网络媒体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及激烈的讨论。不少网民都会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部分网民会理性地思考, 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及看法, 甚至对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中也不乏非理性的思考, 多是主观情感的宣泄, 甚至有些以攻击和谩骂为主。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诱导舆论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三) 参与主体低龄化现象日渐明显

依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 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网民占网民人数的20%。网民的主体是学生, 由于阅历和年纪的限制, 他们的思想及观念并不成熟, 自身的约束能力仍停留在表面, 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事实上, 正确引导低龄化的网民也是网络肩负的重大使命,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教育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

四、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对策

(一)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规范传播信息

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论环境异常复杂, 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 在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 还要对网民不负责的言论进行制约。此外, 还要意识到网络立法并不是限制网络的自由发展, 而是使得网络在自由发展中更加规范化。要在相应立法约束网民的基础上, 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 并且对网民的常规行为不给予过度干预, 鼓励网络行业自律, 使得网民在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的同时遵守法律, 进而构建政府网络智力的法制体系, 明确舆论舆情的智力责任。

另外, 可积极推广网民实名制, 保障网络信息的传播秩序。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网络诈骗、网络诽谤的现象层出不穷, 匿名充当了这些网民的保护伞。可以说, 实名制能够有效地规范言论,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有序,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维护网络秩序。

(二) 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管理

尽管网络能够张扬个性, 但是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信赖感不会轻易改变。可以说, 国家、地方新闻网站及其他传媒网站无疑具有权威性及品牌优势。为此, 应该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管理, 提高其竞争力, 最终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在主流网络媒体的管理中, 首先应当积极对经济形势进行调整, 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增强市场意识, 更新经营理念, 筹划相应的经营策略。另外, 还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激发网络媒体自身的功能。主流媒体要依据自身的能力开发多元化的信息产品, 拓宽市场的覆盖范围并且吸引更多的网民, 增加广告收入, 提高自身实力。

(三) 加强互联网队伍的建设

首先, 宣传网上思想工作, 充实网络思想队伍。力求将社会责任感强、政治素养高、网络知识丰富及竞争意识较强的综合性人才充实到思想队伍的宣传中, 发挥其舆论引导人的作用。必须以客观、真实、准确为标准,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其次, 要发掘和使用一批有一定政治鉴别力的管理员、版主、优秀写手等意见领袖, 将这些人统一在一起, 组建成一批具有号召力的宣传队伍, 理性地对事件进行思索, 然后发布正确信息, 引导网民朝着正确的舆论方向思考问题。最后, 加强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对网络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以求为互联网信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 发挥“议程设置”的作用

传播学将“议程设置”定义为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对于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而言, 可以通过对公众设置议题来引导舆论发展。此外, 还需要对网民的观点进行多元化设置。对于网络媒体设置主题而言, 重点报道能够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并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预期的社会舆论。网络议题的设置可通过某时间的大幅报道, 形成相应的视觉强势, 以加强引导。在今年3月5号召开的两会中, 几乎所有的新闻网站都开设了两会的专题栏目, 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网站还提出传统媒体无法制作的视频及论坛等形式。可以说, 这极大地提升了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进而为舆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 重大事件从出现到传播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其网络发酵速度也让人震惊。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及不确定性, 网络舆论导向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 新时期下, 新媒体应该肩负起引导舆论的重任, 对网民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问题顺利解决, 防治恶性事件发生。此外, 要做好科学的网络管理, 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进而为互联网信息的健康发展及传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3.

[2]肖文涛, 许小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J].行政论坛, 2012 (06) :79-84.

[3]佟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传播与引导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4]张嬛嬛.新媒体时代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的媒介舆论引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4.

舆论引导对策 第9篇

这两起突发事件构成了当下网络舆论管控的典型事例。网络舆论体现了广大网民对社会公共性事务的集体性参与, 折射出他们的共同情绪、意见和态度, 甚至还会引发线下的集体行动。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尤其是如何管控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 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拟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 剖析近两年一些重要突发事件的舆情管控, 深入解析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传播规律和影响力, 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可行策略。

一、当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

(一)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生成的社会心理归因

1. 转型期的复杂社会心态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进行又相互交织。在带来经济繁荣和文化多元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出现社会矛盾和公民价值取向的迷惘。杨宜音将社会心态界定为“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 是整个社会的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1]转型期下的社会公众感受到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值, 却受到社会阶层分化、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等因素影响, 出现美国学者斯托弗所说的“相对剥夺感”。故而涉及贪腐、公权力滥用等突发事件, 往往激起网民的相对剥夺感, 引发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食品、环境、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和民众道德失范问题也使公众缺乏安全感, 对他人乃至政府出现信任危机。[2]这些感受汇聚成复杂的当下社会心态。网络舆论正是社会心态的一种风向标, 突发事件往往成了网民表达内在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导火索。故而网络突发事件往往令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

2. 突发事件易引发信息饥渴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失调程度越高, 所感受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渴求改变现状、重归和谐的愿望就越发强烈。由此可见, 越是在公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发事件, 所造成的认知失调程度就越高。像天津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 已远远超出了公众对此类事件的一般认知,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认知失调, 公众急需及时跟进的事件真相信息来纾解情绪。此时正是引领正面舆论、疏导不良情绪的良机。可是天津爆炸事故初期, 有网民发出“世界在看天津, 天津却在看韩剧”的调侃。舆情的几近失控, 首先源自权威信息发布时间的严重滞后。所需信息的不确定性, 进一步加重公众的心理失衡, 强化其焦虑感和恐慌感, 令谣言和煽动性观点有了可乘之机。据悉网络上流传有关天津火灾爆炸事故的谣言有20多个, 如“爆炸企业负责人是副市长之子”、“爆炸与恐怖分子有关”等。它们与真相交织纠缠, 汇成了强劲的网络舆论。

3. 网络集群行为下的失范

聚集于某一突发事件网络帖子下参与讨论的网民, 临时构成了一个网络群体。群体里的个体, 此时理性思考和自控能力会减弱, 容易受本能驱使, 并相互模仿、暗示、感染, 发表情绪化的过激言论。与传统大众媒体时代相比, 以手机、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中, 网民可以便捷地行使媒体接近权, 在平权化和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环境下, 网络的“隐身”之便和开放性优势激发了网民的表达欲望。他们在虚拟空间直抒胸臆, 对信息文本进行恶搞、戏谑, 颠覆并消解官方话语规则、主流意识形态, 给官方舆情引导和管控带来挑战。

笔者以南京宝马肇事案为例, 解析诸种社会心理因素对舆论发酵的助推功用。2015年6月30日, 肇事者王季进驾驶一辆宝马轿车高速直行闯红灯, 将一辆正常行驶的马自达轿车撞至解体, 并与多车相撞, 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多车受损的惨剧。肇事者当场逃逸。历时三个多月的宝马肇事案几度成为网络舆论焦点:第一阶段为社交媒体踊跃爆料的舆情发生阶段, 第二阶段为出现“顶包案”、“官二代背景”等谣言的舆情升温阶段, 第三阶段为解答嫌疑人是否为“官二代”、“富二代”等问题的舆情爆发期, 第四阶段为确认车速、肇事司机被逮捕的舆情平稳期, 第五阶段为宣布肇事司机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舆情再爆发期。一场车祸, 由于相关部门在事发四小时后才发布通报, 且在回应的及时性、持续性、专业化上欠佳, 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饥渴, 致使各种不实信息肆意传播。而宝马车已被公众赋予了特权阶层的象征符号意义, 一场交通事故变成了特权阶层对普通民众权利的侵犯, 相对剥夺感、生命安全威胁感等心理动因令网民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宣泄同情和憎恨。网民的情绪在群体动力作用下彼此影响, 愤怒情绪骤然升温。诸种因素合力, 令南京宝马肇事案舆情迅速发酵, 官方舆论引导陷入困境。

▲历时三个多月的宝马肇事案几度成为网络舆论焦点。

(二)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

传统大众媒体时代的政府和主流媒体自上而下主导舆论, 传播学里的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和框架理论等为舆论引导的可行性提供了学理依据。但在新媒体时代, 上述理论均受到了冲击。由于网络平台强化了网民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 赋予其自主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权力, 网民充分利用新媒体行使话语权, 参与公共事务。政府和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面临挑战。

1. 权威把关人的议程设置作用弱化

党管媒体的政策决定了传统大众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路径:政府议程决定主流媒体议程, 进而主流媒体为公众设置议程。由此, 媒体着重报道的议题也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新媒体情境下, 这样自上而下构建的官方舆论场依然在运作之中。但由网络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民间舆论场已然以自我设置议程的方式, 开始与官方舆论场争夺话语权。传统大众媒体时代, 主导舆论的政府和主流媒体充当着把关人角色, 而在人人都手握麦克风的网络平台上, 每一位网民皆可充当信息把关人、话语生产者。对政府和主流媒体而言, 信息的发布渠道、传播内容和速度均很难控制, 舆情监管难度加大。在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中, 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往往不一致。一些重大事故发生后, 官方舆论场多宣传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救援英雄的光辉事迹, 民间舆论场则多关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真相, 救援应对的时效性、合理性等议题。民间舆论场经常形成强势舆论, 倒逼官方出面回应。[3]

2. 多主体构建媒介框架

传统大众媒体时代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媒介产品, 是主流媒体加工取舍后的一种意义建构。其取舍标准来自于媒介框架, 意味着媒介“进行选择的原则——是强调、解释与表述的符码。媒介生产者常用它们构建媒介产品和话语, 不管是文字的还是图像的……在对大众媒介的文本进行编码的过程中, 这些框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化环节”。[4]大众媒体为媒介产品生产创造一些“框架”, 包括产品基调、卖点、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观等。但在新媒体时代, 自我建构意义的积极性和媒体平台的便捷性, 使网民得以创造自媒体框架。网民生产的内容流量足以与专业媒体生产的内容流量相抗衡。2014年夏, 无锡市某区民政局的一则通告引来网友热议。通告称“因办事大厅不开空调, 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故不提供相关办事服务”。虽然之后该局迅速做出整改, 但网友并不买账。一些网友评论说其“懒政思维”、“不想工作的理由太可笑”。网民对公权力本能的不信任和逆反性认知态度建构了自媒体叙事框架, 致使一则小小的办事服务通告激起强烈的网络舆情。

3. 网络“隐身”减少了群体压力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 民众倾向于评估自己的意见是否与多数派保持一致。如果一致, 就会选择勇敢地说出来, 反之则保持沉默。由此主流意见越发强势, 弱势的声音越发微弱乃至消失。传统大众媒体时代, 公众将大众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和意见视为代表大多数, 大众媒介引导舆论成为可能。但在网络上参与突发事件讨论的网民, 因身份的匿名性和身体的不在场消解了其经受的群体压力, 发声后游离或逃离讨论群体也极为便利, 因此各种利益主体和社会诉求都敢于发声。网络舆论多元, 给政府和主流媒体正面舆论场的建设带来困难。

(三)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社会记忆功能

社会记忆研究的开创者哈布瓦赫强调记忆的社会性和建构性特征。[5]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突发事件往往事关重大, 影响深远。事件舆论引导的社会记忆不仅关乎公众对此次事件的判断, 影响事件发展走向, 而且会在未来同类型事件爆发时被唤醒和利用, 为未来事件的舆论引导提供借鉴。

1. 官方记忆和民间记忆争夺话语权

社会记忆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个过程和行动。阿斯曼认为, 官方记忆的功能是使当前政权合法化。[6]在传统大众媒体时代, 官方记忆主导事件的书写。但到了新媒体时代, 汇聚网民智慧的民间书写挑战并消解了官方记忆的权威性。网络突发事件舆论也因民间书写的众声喧哗而趋于多元, 官方记忆很难发出最强音来引领舆论。

2. 新媒体变革了交际记忆

哈布瓦赫曾提出, 交际是社会记忆产生的条件。各种群体记忆来自于群体各个成员不断交流着彼此的观点, 以此加强关系的纽带。[7]这样面对面的小群体口头交流的记忆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变革。阿斯曼指出, 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内, 交际是互动的、书面的、全球范围的和即时性的, 所产生的文体可以永远留存在网络上。“即便是最无关紧要和最短暂的都可以‘凝结’成文本, 而文本也可以‘溶化’成无形的、随时可以变革和重新塑造的大量数据。”[8]永久留存而便于搜寻的网络文本更容易被各类舆论激活和利用, 导引着未来类似事件的认知与评说。固然有很多网民以网络平台作为公共领域, 留存了各种思想、观点的理性激荡。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中仍然充斥着大量未经深思熟虑的情绪化、即时性发声。这些记忆对未来的调用和评判形成了干扰。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特点的多学科视域分析显示, 因身处社会转型期, 加之网络技术平台对普通公民自由发声的赋权, 政府和主流媒体主导舆论面临巨大挑战。为此, 笔者结合以上理论的分析思路, 提出一些有效引导和把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对策。

(一) 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三“度”三“点”

1. 传播“速”度是掌握舆论主导权的第一落点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80%以上的突发事件传播首先开始于社交媒体。因时效带来的舆情问题在许多突发事件的处置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官方在回应突发事件前要经历一个了解情况的阶段, 此时往往最容易遭遇社交媒体的无序传播, 给舆情处置带来被动。以南京地区近年的重要舆情案例为例, 2013年的“江宁女童饿死案”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事件。当时的网络舆论对各部门相互推诿、信息发布不到位、不及时等现象提出了批评。2014年南京某企业丢失一枚放射源铱-192。有关部门在核实了2天后才对外通报公众。拖延发布引发了很大的质疑。而2015年“南京虐童案”的快速跟进发布, 则使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 避免了谣言的出现和传播。从网络爆料到犯罪嫌疑人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在前后近半年的时间里, 正因为案件进程和处理结果第一时间通报, 网络舆论较为理性。然而2015年9月南京警方关于宝马案肇事嫌疑人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结果一经公布便受到公众强烈关注。一天后相关方面才就“为何时隔两个月才得出鉴定结果”、“鉴定结果对量刑会产生什么影响”等九大疑问进行了回应。有评论说:“一个本该与鉴定结果同步进行的整体危机公关, 整整迟了24小时,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公众舆论酝酿、发酵乃至激化, 大大损害了职能部门的公信力。这也显示相关部门危机公关的能力短板。”[9]

2. 传播“准”度是有效引导舆论的着力点

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是否恰当, 是否把握住了公众关注点、充分考虑了主流民意, 决定着舆情处置的成败。发生在2014年4月的南通如皋双马化工厂粉尘爆炸事故, 造成9死8伤。官方微博“@如皋发布”虽然一小时后就发布了相关信息, 但同时还发布了数条与事件无关的微博, 引来了网友的吐槽:“人还没救完, 怎么就开始说别的了。”通常而言,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公众自然关注官方发布的有关事件真相的权威信息及官方对此事件的态度。可在一些信息发布会上, 官方经常用“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等词汇搪塞。

3. 传播“高”度是引导舆论的制高点

一般来说, 舆情应对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不愿说”、“不敢说”和“不会说”三大老问题。其中“不会说”指的是有些事件主管部门回应能力不足、水平不高, 要么忽视网民诉求, 要么想粉饰问题, 为自己狡辩。来自社交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消息和传言往往因为碎片化特性, 需要权威信息的澄清和分析、权威观点的引领。事件发生后, 公众也需要权威的发布和权威的分析解读, 尤其是有高度和深度的评论。因此, 话题的引导和观察的角度、分析的深度、观点的高度对于舆论的走向相当重要, 也是官方和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契机。“东方之星”事发当天真有“龙卷风”吗?中国气象局专家组对此进行了权威的确认。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 因宣传主题强调“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宣传基调提倡“网聚正能量、鼓舞人民心、共筑家园梦”, 成为负面舆论较小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

抓住三“度”三“点”, 是抢占舆论引导主动权, 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2015年4月, 南京市的扬子石化公司发生爆炸, 一人受轻伤。半小时内, 南京政府的政务微博“@南京发布”就开始持续更新微博, 通报事件进展。其他南京地区政务微博也第一时间发声联动, 形成信息矩阵。政府机构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因在传播速度、准度和高度上有效把握, 事件的舆情控制较为成功。

(二) 科学合理治理网络突发事件舆情

1. 加强舆论管控的体系建设

第一, 建立高效的舆情预判预警机制,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应对预案。就舆情预警而言, 北京市和重庆市的做法值得提倡。北京市对热点事件、重要新闻实施全程舆情分析研判, 供舆论引导和决策参考。重庆市将传统舆情汇集方式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创新了一套“网络技术+传统方法”、“线下调查+线上互动”、“独立探测+民意直通”、“交叉分析+动态对比”的“4+法”, 构建了行之有效的重庆市基层社会舆情探测系统。第二, 建立联动处置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政府和主流媒体启动协调机制, 实现宣传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之间的多向联动, 形成正面宣传的规模效应。以南京市为例, 该市以现有的区、部门网络联系构架为基础, 建立了常态化的舆情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做到共同监看、及时通报、密切会商、协同处置、联合引导。第三, 通过制度建设加强舆论管控。例如广东省按照“同标准、同尺度、同底线”原则, 统筹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导向管理。该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探索建立了“稿源库”制度, 新闻稿件在入库前按照相关审核流程统一把关后,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方可刊发。

2. 顺应分众化、微传播的特点, 以新内容、新语态、新结构提高宣传报道水平, 针对性地引导舆论

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并非完全对立。政府和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若注意倾听主流民意, 把握好社会价值共识, 并结合新媒体特点选择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就能弱化网民对官方舆论引导的对立情绪和刻板印象, 令两个舆论场产生交集。“东方之星”救援报道中, 主流媒体对许多感人故事进行了突出报道, 引发网友大量点赞:潜水员官东在水下让出自己的氧气罩给被困者后, 被卷入30米的深水区, 险些命丧水底。网友称, 这才是真正的男神。其身体疲劳却不放弃搜救的行为, 也让网友大喊心疼。看到挂上黄丝带免费接送沉船家属的监利“的哥”们, 网友感叹“记住这些温暖的力量”。有关鲁甸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中, 记者以微叙事的方式诠释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宏大主题, 不仅满足公众的信息饥渴, 纾解他们的恐慌情绪, 更激浊扬清, 导引出强大的正能量。

此外, 培养官方意见领袖, 多与草根意见领袖沟通, 在突发事件中赢得他们的支持, 也不失为争取舆论主导权的明智之举。

注释

1[1]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 2006 (04) .

2[2]刘果.社会心理视角下网络负面舆论的传播学特征与引导策略.求索, 2015 (06) .

3[3]刘静.政府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2) .

4[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09.

5[5][7][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68—69, 71, 95—96.

6[6][8][德]阿斯特莉特·埃尔, 冯亚琳, 主编.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8, 18.

舆论引导对策 第10篇

陈力丹认为, 舆论是公众关于社会现实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但舆论并不总是正确的, 它往往混合着理性与不理性的成分。美国学者格拉瑟和萨蒙曾经说“:也许听起来有点刺耳, 像舆论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 舆论不可能是可靠的判断和推理。”这个结论或许言过其实, 但是至少用这种极端的表述告诉了我们公众舆论中有公正、合理的判断, 也有荒谬的断言。在“诺贝尔哥”事件中, 我们就可以看到舆论不理性的一面, 这种不理性在思想意识上表现为反理性主义倾向, 在符号上表现为煽情化表达。

大英百科全书解释“:反智主义 (anti-intellectualism) 是指一种态度, 它敌视或不信任知识分子及其对知识的追求。”圣玛丽大学丹尼尔教授归纳出反智主义的三种形态, 即“反理性主义”、“反精英主义”和“草率的工具主义”。在“诺贝尔哥” 事件中, 公众的反智主义倾向表现为“反理性主义”与“反精英主义”并存, 形成一种“潜舆论”。对于这起事件, 广大网民并不关注究竟什么是“物质波”、“引力波”, 你跟他谈科学, 他就跟你说要尊重梦想, 你跟他强调理性, 他就质问你感情, 这就是反理性的逻辑。不论有警觉的知识分子如何提醒大家注意, 提防“群体的狂欢”和“个体的迷失”, 也不能阻止网民在 “病态反智”中将所有教授都变成了“叫兽”、专家变成了“砖家”, 还自鸣得意地为自己编造的网络新词而欢呼, [1]这恐怕就是对反精英主义的最好诠释。

非理性的舆论往往通过煽情化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大家记住这个名字:郭英森!他可能是未来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顶上去!”“如今大家都欠他一个道歉!”“不被嘲笑的梦想就不是梦想!”微博女王姚晨称之为“一个了不起的工人”……在这一系列颇具感染力和煽动力的话语中, 郭英森被塑造成了一个生活在底层, 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奔走呼吁, 却被一群高高在上的学者嘲笑的“科技英雄”;而转发微博的大V和网民则扮演了为“英雄”鸣冤不平、为梦想保驾护航的正义使者。在这里, 梦想和情感绑架了科学与理性, 煽情的语言取得了胜利。

出现这样的舆论景观, 与我国当前的科技传播生态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缺乏自律, 科技传播政策与法规的不完善, 科学界在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中的长期“缺席”与“隐身”, 大众媒介素养与科学素养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技传播的媒介自律

媒体在科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把获得的科学信息加工成一般民众可以看得懂的报道, 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 对科技传播中舆论的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自律。

(一) 尊重科学事实

科学报道首先要保证发布内容的科学性, 但是记者不是全才, 其科学知识是有限的, 所以在科技传播中要尽量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而不是妄加评论。英美等国的科技传播普遍遵循着“no paper, no news” (无论文, 不报道) 的原则, 也就是除了明确的事件新闻和观点新闻外, 引起公众关注的科学信息, 必须是已经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如果以这一标准衡量, “民间科学家”郭英森的理论根本不值得进行宣传和报道。

(二) 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公信力

在这样一档真人秀节目中, 节目组对上场的嘉宾都是经过事先筛选的, 在明知道郭英森的理论会“出洋相”的情况下, 为了博得公众的关注, 提高收视率, 还是让他参加了节目录制。 节目组罔顾内容的科学性, 片面追求娱乐性与轰动效应, 严重违反了传媒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商业化的浪潮中,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都应该坚守媒介伦理道德, 提高自身公信力, 才能在科技传播中让受众信服, 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

(三)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

在网络上疯狂转发的《非你莫属》节目视频中, 郭英森被节目嘉宾方舟子打断:“我看到他的介绍是初中学历, 我是觉得他可能连初中都没有学好, 只记住了几种术语, 就开始乱用。什么引力波、物质波的。”随后, 郭英森想用“数学表达式” 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论”, 却被方舟子再次打断, “这是你自己发明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物理学家可以看得懂”, “他的发明发现如果能够成立的话, 我们的物理都不用学了”。 这档节目把一个科学素养不高的民科推到镜头前, 供人嘲笑, 这里, 节目组可能缺乏的并不是科学素养, 而是人文素养。科技传播也是人类传播, 也应有对人最基本的关怀与尊重。

二、政府应建立健全科技传播政策与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力度

发展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 政府需要扮演特殊的角色, 为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翟杰全指出, 那些能够充分意识到科技传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完善的科技传播机制的国家, 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 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推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 密切整个科学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2]我国的科技传播政策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空白, 需进一步完善。同时, 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新媒体特性的传播类法律法规, 对科技传播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 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秩序和发展方向。

三、科学界要充当科技传播的主体

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知识的增长, 而这种知识是需要科学共同体承认的, 更是要向社会宣布的, 因此离不开知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长期以来, 中国科学界面向公众的传播活动却少之又少, 在这方面应该向西方学习。西方科学界非常注重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 科学记者贾鹤鹏在《为什么中国伪科学横行》一文中提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NSF) 就规定, 1%~5% 的科研项目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科学宣传活动, 从而鼓励科学界走出“象牙塔”和“实验室”, 向公众敞开大门。民科成不了科学, 但是如果科学界不重视与公众的关系, 那么, 人们就很容易认为民科就是科学。向公众展示真正的科学, 是科学界的责任, 科学界是科技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

未来各级政府的任何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政策都要在公众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总体上在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还有待提高。在传统文化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培养下, 中国的受众是很好的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在新媒体环境下, 公众还需要扮演好传播者的角色, 这就要求公众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 只有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才能具备较高的鉴别信息的能力, 用科学的态度分辨科技信息的真伪, 也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科技信息与利用科技信息, 从而收到良好的科技传播效果。

各界名人、网络大V作为公众的一份子, 同时还是公众的 “意见领袖”, 他们的言行会对舆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微博女王”姚晨拥有7900多万粉丝, 她关于“诺贝尔哥”的一条微博被转发16000多次。所以, 作为公众人物, 更要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

综上所述, 只有媒介、政府、科研机构与公众共同努力, 才能让我国科技传播生态健康发展, 让公众舆论更贴近科学与理性。

摘要:科技传播是以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活动, 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实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然而, 我国的科技传播还存在一些显性矛盾以及潜在隐患, 在新媒体环境下, 这些问题在舆论上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本文以“诺贝尔哥”事件为例, 分析在这个热门话题中舆论不理性的成分, 并从政府、媒体、公众、科学界提出对策建议, 让舆论重回理性轨道。

关键词:科技传播,舆论,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邵培仁, 马妍妍.论大众传播中的反智主义[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5) :78-84.

[2]翟杰全.科技传播政策:框架与目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10-12.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我国的网民分布中,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因此对高校网络舆论形成规律和引导进行研究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

高校网络舆论是传统舆论形态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延伸,界定校园网络舆论定义和研究其形成规律可从舆论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舆论学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其中舆论主体、舆论客体和舆论表现形式是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高校网络舆论是舆论的特殊形式,其主体是大学生群体,表现形式是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意见。根据舆论客体范围大小,高校网络舆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所有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狭义是特指舆论主体所在高校的现象和问题。本文所指的高校网络舆论是指狭义的概念,即大学生群体对高校的现象和问题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心理的不同层面的反应。一般来说,社会心理有三个层次的理解。舆论作为社会成员面对社会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社会心理的最表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分别位于社会心理的中层和底层。舆论意见处于最表层,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可见,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同为意识形态范畴,都会作用于社会发展,在社会心理表现中两者分属不同层面,都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舆论学原理,按照意见的分布状态,舆论可分为J形舆论、双众数舆论和正态舆论三种类型。校园网络舆论也呈现为以上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舆论具有不同的特征,舆论引导策略也各不相同。

一、J形网络舆论

在J形网络舆论中,可由持有某种意见的人数作为纵坐标,将态度作为横坐标,构建坐标系。越往左表示对某一问题越是持肯定态度;反之表示否定。对某一舆论问题,持肯定意见的人占绝大多数,反对意见的人则很少。J形网络舆论指在某一问题上,大多数人是持有某种一致的意见,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对决策者而言,J形分布是最方便的一种意见分布,舆论引导也相对容易,决策方法即顺从民意,以人为本。

二、双众数网络舆论

从曲线的角度来说,舆论的状况是持有肯定意见的人的比例和持有否定意见的人的比例都差不多。从人数比例上来说,两方意见都拥有相当多的人群,而持中立意见态度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作为这种状况的变体还有另外一种形式,一般是“W”分布,是指无论持肯定意见态度的,还是持否定意见态度的人,甚或持中立态度的人,人数比例都很平均。

网络舆论呈双众数分布,说明意见双方呈旗鼓相当的对立状态,尤其他们所拥有的人数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时候,无论做何决策,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舆论学认为可采取延迟决策和模糊决策的处理方式。因为舆论有自我整合的功能,延迟决策是指待舆论比较明朗再做决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对舆论进行引导。然而网络舆论有时对立双方不可调和,需要决策者立即回应,舆论学认为可采用模糊决策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只尽可能把价值取向隐藏在一个可兼容的决策的话语表达方式之下,以便于使某一决策能够在形式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总之,当舆论状态呈双众数分布的时候,要么延迟决策,是为了使舆论形态更加成熟,给舆论自己整合,形成相对成熟的意见;要么当现实的利益格局无法通过时间的方式来进行整合时,需作出兼容性的模糊决策,这是相对来说的一种常规的决策。

三、正态网络舆论

正态分布是指在某一舆论问题上,持肯定意见态度的人和持否定意见态度的人都占少数,而持中立意见态度的人占多数。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人既不支持这边,也不支持那边,而是持中立态度。

对于正态舆论的决策意义在于,大多数人对现状和现行政策是满意的,他们不愿意做大的变动,因此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中,决策者的决策应该是改良性的。要尽可能根据赞成者的态度或反对者的某种态度,去进行细节的磨合,而不必对现行政策进行结构性的变动,这就是舆论呈正态分布之下的决策意见。

上述列举的“J”形分布、双众数分布和正态分布是校园网络舆论分布的常见状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舆论的特点予以区别对待。总体策略是:在舆论进入成熟阶段,要顺应民意,按民意的指向做出决策;在舆论还未成熟,需要不同意见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适当的整合,同时决策者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顾全大局,在最适宜的时机进行决策。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强化网络素养,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4.

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 第12篇

提的论自由多越, 元来这化越无发显疑展得是, 开社新放会闻而主舆高大义进步和飞跃新闻舆论发。然而展的一, 舆由期的影于的响市特, 场殊特经性别济及是转其新轨规闻时律舆论论引导中的法制建设政策法规、意识形态领、引扬导赵□域入里或的尚规不范完规善则和还成未导华熟同问, 致题程。度使地舆存论在引着导一中些不的问题舆论引导存在的水过效应。猎奇是西度追求方资产“猎奇”平阶种在。级新随新闻着闻思我学潮国追和对逐新外的闻开一存放

和市场经济社会的到来, 人们对一些感兴趣的事物也有相应的感

知度和欲知度, 因此, “猎奇”走进人们的新闻视野也未尝不可。但是近几年来, “猎奇”新闻充斥了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 误导了人们的舆论思维, 把“怪异”当新闻, 把“新奇”当新闻。虽然“猎奇”能够迎合一部分读者和受众, 但它使我们的很多新闻媒体失去了更广泛的一般受众。

过度追求“揭丑”效应。众所周知, “揭丑”历来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新闻界的传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美国新闻界开始兴起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他们认为, “罪恶、卑鄙、腐败最怕的就是报纸, 因为任何法律、伦理、规章制度都无法和报纸相比”。我们不能否认揭露性报道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作用, 它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决不能把“揭丑”作为新闻的职能, 把一些人物“丑化”, 把一些事物“扭曲化”, 把新闻事件“戏剧化”, 使舆论引导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危害。

过度追求“轰动”效应。一些新闻媒体、一些新闻记者不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以追求轰动效应为目的, 大肆炒作敏感性问题新闻和政治性新闻。更有甚者, 有些媒体相互联手, 有些新闻记者相互串通, 故意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 从而给西方国家某些人对中国的恶毒攻击提供了不实之词, 严重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后,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给我们新闻媒体带来了挑战。但是如何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一个政治性问题, 是区别于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体与西方所谓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依然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媒体的社会市场化运作必然触及经济利益, 关注经济利益就是关注新闻事业的发展。但是, 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准则。近年来, 相当一部分人和一些新闻媒体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这一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干扰了我们的舆论引导方向。

舆论引导对策

建立新闻观教育体系。多年来, 我们党十分注重对新闻工作者的党性教育、新闻形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个传统缔造了我们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新闻工作者, 如范长江、邓拓、穆青等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然而, 一个阶段以来,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转轨和变革时期, 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潮, 西方新闻观的侵袭, 以及市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 都对故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带来了冲击, 甚至是严峻的挑战。那么,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建立一整套新闻观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新闻队伍岗位培训、定期培训、集中培训和新闻领导干部专业培训, 都应该摆在我们新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去。通过新闻观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新闻观教育机制。

建立新闻管理体系。我们一向遵循的是党管新闻的原则。但是近些年来, 在新闻管理中出现了管而不严、管而不紧等问题。这是新闻舆论引导失之偏颇的根源之一。那么, 在新形势下, 如何建立健全新闻管理体系呢?第一, 要抓新闻机制改革, 建立党管新闻的集团化模式,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或以条块分割、或以纵向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第二, 要抓内部管理改革, 在新闻媒体或集团内部建立一套新闻舆论管理机构, 使之能统领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舆论导向, 严格把关。第三要抓外部新闻管理体系改革, 在新闻媒体或集团的外围, 有一套机制来控管新闻舆论导向。只有这样, 逐步建立一套严密的、严格的新闻管理体系, 就会堵截新闻舆论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使我们的新闻舆论导向健康发展。

建立新闻监督体系。党管新闻, 党监督新闻是管好新闻导向的一个方面。那么这是不是唯一的呢?世界各国的媒体监督也有可借用的方面, 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形成一套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监督体系, 从而使新闻舆论引导向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新闻法规体系。从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 我国的法规已达到了上百种, 法制建设已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个全新的法制社会已经到来。然而, 新闻法和新闻法规建设依然是薄弱环节, 虽然有不少法规都涉及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等诸多方面, 但还显得不系统、不完备、不健全。在个别媒体形态中, 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方面有了一些专门的法规, 但是涉及新闻传播、舆论引导方面几乎靠的是临时性的政策规定, 没有法律的强制性,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新闻媒体载体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传播信息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手段也日新月异, 很多介于媒体形式边缘的新载体也呈现出不同的新面目, 这些都成了新闻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那么, 尽快有一部法律、法规来统领新闻传播、规范传播行为已是刻不容缓。

建立新闻运作体系。新闻运作体系是指新闻准入、媒体内部管理、新闻机构的设置、新闻职责范围的确立等方面。近年来, 通过全国性的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我们的很多媒体都在自己的内部建立了既适宜于媒体发展、市场化运作, 又适宜于新闻社会传播效益的运作体系。这些体系既规范了媒体部门的行为, 又有利于媒体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舆论引导法则是一部大作。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还是新闻理论的研究者或者是新闻管理者, 都应积极探索新闻舆论引导的方式和方法, 提高我们的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舆论引导对策】相关文章: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11-20

舆论引导策略06-14

舆论引导意识06-30

网络舆论引导08-23

舆论引导能力09-16

舆论引导网络环境07-13

舆论引导新格局09-10

网络舆论引导范文06-07

新闻舆论引导范文06-09

舆论引导能力范文06-10

上一篇:聚氨酯胶粘剂论文下一篇:营造版面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