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2024-05-10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精选12篇)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列宁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人材。

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只有加强政治思想上的修养,特别是对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深刻领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一些关键的特殊时刻做到用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为学生解惑,组织开展好各种专题教育,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辅导员要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培养,注意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做好慎独,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诚实、谦虚、公正、廉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团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素养。

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这也是和学生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的基础,辅导员要通过与学生的专业探讨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时代需要辅导员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遇到问题不推诿,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当今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

思想波动较大,情绪低落,思想迷茫,抵触心理和矛盾的心态尤为突出,对自己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

2、心理素质差。

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从不为生计忧愁,生活相对比较富裕,没有艰辛体验,缺少困难和挫折的磨炼。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显得无所事从,容易向消极方向发展。

3、对网络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

他们在通过网络学习新东西的同时,思想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甚至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些学生整日陶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甚至封闭自己,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

4、缺乏耐心、急功近利。

在学习方面,只求其一,不问其二,学生只想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不想明白解答过程;在做事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多跑几个地方就嫌麻烦,最好是办什么事都让别人为其解决;在工作上,不愿从基层做起,只想一步登天。

面对这些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辅导员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

四、辅导员工作之创新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既然是学生成长的关怀者,他就需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抓住其中的症结所在加以开导。所以,必须教育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责任的自律性,以此来体现行为主体的自由选择和高尚意识。

2、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潜在能力和尊严等方面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在心性、才能、人品、情趣等方面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空前的多元化状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的二作中,这也是科教兴国的战略重点。高校辅导员应切实抓好大学生人格教育,展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

3、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目标应当贴近学生本身、贴近实际,避免理想化,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在工作中始终体现“三心”,要从内心深处爱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学会换位思考,知学生之所需,想学生之所想。“沟通从心开始”,一个辅导员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则其教育是乏力的;如果不能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做思想工作,则其工作就难以奏效。

4、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和骨干力量

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抓好两个群体: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力量。要抓好学生干部这个群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三感”: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即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注重干部的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满足干部的成就感并给予干部应有的荣誉感。从而使一个班集体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出1+1>2的效应。

5、与时俱进,学生工作网络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易造成学生逐渐远离集体,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建立QQ群、E-mail、飞信等把学校的信息及时准确的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交流各种信息,进而把沟通的方式从网络外扩展到网络上。至于部分不善于沟通的学生,辅导员可通过QQ、邮箱以及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等形式解答他们的疑问。让网络已经成为辅导员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6、加强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辅导员助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既能让辅导员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起到了“三赢”的效果,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还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施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且使新生能够更好的度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此项工作不仅加强了学院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密切了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而且开创了学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的新模式、新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广亚.成功与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蔡锦林,徐强,李洪华.中国高校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5.

[3]张瑜,彭庆红.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扮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4]刘美霞,谭赞赞.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探微[J].教书育人,2005,(12).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2篇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问题

辅导员作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就业指导工作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匹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2.1.1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超过1∶200。

2.1.2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2.1.3辅导员队伍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指导经验。

2.2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业务素质不匹配。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务实性。就业指导贯穿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需要有闪瞻性。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2.2.1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够,高校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不够。

2.2.2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被定位在高校管理引导重点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中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比较 第3篇

中美高校都开展学生工作,相应地都有学生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在中国高校被称为辅导员(包括班主任),在美国高校则被称为student affairs staff/personnel,school counselor,advisor,cultural liaison teacher等。为了论述方便,在本文中统称为辅导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辅导员队伍都应当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成效并非十分令人满意。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其高校辅导员工作也走在世界前列。对比两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异同,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优缺点,有助于改进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设立辅导员队伍的目的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对心理、学习和职业等方面的辅导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运而生。而我国辅导员队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立的,最初被称为“政治辅导员”。

美国的辅导员制度约有100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的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高等教育环节越来越完善,一些外围的学生辅导工作却跟不上,这些外围的工作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等,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出现了。可见,美国的辅导员是随着高校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辅导顾问工作诉求的时候才产生的。美国的辅导员制度主要承载着社会性要求,他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类似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般认为,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发端于1953年的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了设立“政治辅导员”的设想,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并管理学生事务。可见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是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计出来的,辅导员制度除了社会性、服务性要求,主要是一种政治性要求。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必需和必要的。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可以看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还将进一步强化。

二、对辅导员的准入要求不同

由于中美两国辅导员队伍设立的目的不同,为了实现各自的制度目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自然也不相同。

美国辅导员需要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具体而专业的问题,如心理、学业、就业等问题,从事辅导员工作就必须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美国高校专门设立了学生行政等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来培养辅导员,此外还有辅导员协会举行辅导员从业资格考试及业务培训。目前,美国高校辅导员大都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生事务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部分岗位的辅导员还具有心理学、营养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辅导员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学生具体而专业的问题,因此对从业人员有具体专业要求是理性的。

我国在设立辅导员制度时,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要特别过硬,对所学具体专业则不作具体要求,这就不难理解我国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必须是中共党员这一标准。既然不需要辅导员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只要品学兼优、又红又专就行,那么选择品学兼优的高年级本科生做辅导员是最经济、最理性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高校没有设立辅导员相关的本科专业,是容易理解的。虽然我国的大学在政治学学科领域中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这个专业和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性不强。目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来源复杂,原来以本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干部、军转干部为主要来源,近年来主要选自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专业来源多样。

最近有人对中美两国各14所高校的辅导员招聘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要求应聘者为中共党员,注重单一的学历证书和学生管理经验,有地域、性别和年龄等要求;美国高校辅导员招聘更注重能力,强调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经验,显示出更大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可见,两国最初的辅导员制度设置对现今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有很大的影响。

三、辅导员内部的分工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使其内部分工很细,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各司其职。我国高校的辅导员由于没有专业背景,内部分工也没有实际意义,所有辅导员的工作大同小异。中美两国辅导员的组织结构也不同:美国辅导员只接受分管副校长的领导,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作;我国辅导员接受学校和院系两级领导,面向班级、年级的学生开展工作。

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而设立的。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很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才能解决。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高校已经将学生服务工作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类似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评定、宿舍管理、困难学生资助等,辅导员不承担这些工作。学生服务相当于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这些工作由辅导员承担。每个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明晰,从业人员有明确的专业背景,专人专责,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以及部分兼职人员。

从业人员有各自的专业背景,是美国高校辅导员进行内部分工的前提。这种分工的细化,有助于从专业角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辅导员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就业等问题。比如,美国的心理辅导员有时要对学生实施“催眠术”,若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办到的。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的辅导员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也就无法像美国那样在辅导员之间进行细化分工。辅导员只能大事小事全都管,所有的辅导员职责基本没有差异。辅导员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这必然会导致角色冲突。

当然,美国高校辅导员分工很细也有不利的一面。美国高校完全实行学分制,没有班级设置,辅导员面向全校开展工作。学生需要帮助时,先和辅导员预约,然后见面谈具体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只对提出预约申请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主动积极寻求帮助的学生也就无法受益。

虽然我国辅导员内部几乎没有分工,但也因此带来了有利的一面。我国辅导员面向班级、年级开展工作,这有利于主动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这种结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分工也开始细化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安排不同的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

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同

中美两国辅导员制度设立的目的不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辅导员内部的分工也不同,这些不同造成了中美两国辅导员从业年限的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必须获得咨询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中层管理职务还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高校也认为,学生辅导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长期性工作之一,根据设定的岗位,辅导员可被聘为教授、副教授等职位。辅导员个人则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和自己的终身职业对待,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因而辅导员队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辅导员工作虽然承载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却未能像专业教师一样成为一种能够长期从事的职业。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确定为两个方面:党政管理干部和业务教师。也就是说,辅导员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专心于学校党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明确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很难培养辅导员较强的职业归属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五、美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从上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改进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两点启示。

一是辅导员除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在学生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辅导员发展的动力来自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多。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是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最大特点。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设立辅导员制度时主要是为了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但是大学生的其他需求,如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也应得到满足。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严重影响校园稳定,这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因此,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推动和引领辅导员工作,应当成为我国辅导员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是应该对辅导员的专业有具体要求,使辅导员成为一种终身职业。美国不仅有专门培养辅导员的硕士、博士专业,也有辅导员从业资格考试,这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而我国辅导员选聘重政治素养,轻专业素养。辅导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一方面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很多人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跳板,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可见,高校应设立相关专业专门培养辅导员,细化辅导员队伍的内部分工,使辅导员成为一种终身职业,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本文系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

高校辅导员工作之现状与出路 第4篇

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

高校辅导员一般都要管理200名以上的学生, 常常都是从天亮忙到天黑。工作内容多而不精, 真正花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很少。下面我们看看其工作的几个方面:生源的增加给学生工作增加难度。我们应该知道200人出现的问题决不是100人出现的问题的双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学生进校素质相比从前有所下降、行为习惯方面存在问题教多, 学生工作难度加大[1]。

1.时代发展, 社会变化, 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诚信意识较差等问题较多,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比比皆是, 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现象严重。

2.学生心理问题多, 学生工作压力增加。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80后出生, 属于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从小要什么有什么。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遇到人际交往、学业、恋爱、就业等挫折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工作任务也十分紧迫与艰巨。

3.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手机, 越来越便宜的价格与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很多学生人手一部。一些学生玩物丧志, 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手机聊天等等, 还有少数学生使用手机作弊。再比如说网络的应有, 大部分学生使用网络来查询资料、了解时事、联络同学等, 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 荒废学业, 常常不上课甚至夜不归宿, 成瘾的大有人在, 很多因此修学、退学。

4.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使得我们辅导员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面去。从低年级开始实行培训, 以班会、讲座、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高年级学生中, 应该多多教育, 指导他们先就业、再择业、将来有条件再创业。就业工作的长时间性使得我们工作内容大大增加[2]。

5.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繁忙。比如晨练、上课、检查学生宿舍、晚自习, 从早忙到晚。每学期初的学生评优活动到学期中入党积极分子确定, 党员发展等事项无处不需要辅导员的负责和参加, 这些工作本身就占据了最多的日常时间。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出路

工作内容很多, 有些难度也很大, 关键是:有问题不怕, 主要是如何解决问题。我觉得解决辅导员内容繁杂的工作, 提高工作积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从自身角度出发。第一点:政治素质过硬, 综合素质较高。辅导员是高校战斗在德育工作第一线的同志, 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 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增强自身理论素养, 为更好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仅政治素质过硬, 还要谙熟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 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

第二点:责任心演变——细心工作、爱心教育、耐心帮助。我们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这样才能使得工作细心, 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学生像对待亲人一样充满爱心, 耐心地帮助他们。比如说现在独生子女很多, 刚入校的新生肯定对新环境不适应、出现了孤独感和空虚感、学习方法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挫折。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 细致的与他们就行多方式的交流, 给予正确引导。

第三点:掌握日常工作技巧。学生的日常管理, 是辅导员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方面。为做好这一工作, 应学会一些工作技巧。首先, 积极关心他们, 拉近距离, 将班级演变成一个大家庭, 师生一家, 家长关心每一个成员。比如说学生请假回家, 我都会跟他说一句路上注意安全, 虽然很小的事情, 但是却体现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这样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3]。其次, 平等对待学生, 处理问题, 对事不对人, 绝不偏袒熟人或有关系的同学,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使他们都敢于说真话, 服从我们的指导与教育。再次, 凡是多看、多听、多想。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为此, 应坚持这种做事原则, 从多方面了解一个事情, 及时正确的处理好问题, 使学生心悦诚服。

第四点:抓好学生干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 他们来源于普通学生, 更加了解学生。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一批好的学生干部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所以, 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 应以辅导员为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学会管理, 成才成长。

2.从学校方面出发。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和出路单单从自身角度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 学校的大环境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与指导[4]。

第一: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系统培训, 不断帮助辅导员坚定政治信念, 提高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 增强责任心和实践能力。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学生工作。应该给辅导员配备必要的设施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热情, 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第三:加强管理, 完善激励制度。要建立符合工作实际、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考核体系, 有具体的考核细则, 定期考核, 注意全面考核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工作实绩, 对表现优异者应适当提高岗津贴标准, 并与职称晋升有机结合。

第四:保障进修体系, 积极引导辅导员再学习, 并参加与工作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 如参加心理咨询培训, 职业策划培训等等。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走出去读研, 读博[5]。

第五:指明工作方向, 解决后顾之忧。在现有辅导员工作制度并不很完善的情况下, 很多辅导员充当了客串或者兼职的角色, 做一段辅导员之后就转岗进入教学。

参考文献

[1]范冬妓.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2]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孙喜亭等.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1) .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5篇

化育成长 成就最美的事业

发布日期:2012-04-1

1黄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1月出生,2001年起至今在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上连续工作11年,2003年起至今担任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兼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2011年担任2007级和2009级两个年级9个班(368人)辅导员。

为爱执著,十年如一日,俯首甘为人梯

他以满腔的热情,坚守辅导员岗位11年。支撑这份执著坚守的,是他对辅导岗位的无比热爱。辅导员工作,在他眼里是最美的事业。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化育心灵、相伴成长的过程中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爱教育,爱辅导员这项事业,是他十年如一日,俯首甘为人梯的不竭动力。忠孝难两全之时,面对工作的需要和重病的父亲,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2006年,黄炜同志担任4个毕业班、5个新生班共9个班级的辅导员。无论是新生进校还是学生毕业,都是辅导员任务最繁重、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当年3月,他的父亲突然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打击如晴天霹雳般袭来。此时,他还有妹妹还在上学,家里还有90岁的爷爷需要照料。他匆匆赶到家中,匆匆安排好医护后,又匆匆地返回了学校,带着慈父朴实的话语:“你回去吧,那么多学生,没人管不行,我没事的,反正都老了。”2008年5月,他的父亲与世长辞,黄炜同志怀着巨大的悲痛把对父亲深深的愧疚留在了自己内心最深处。他愧疚的是,在父亲病重的两年里,他因工作无法抽身,多少次都没有在父亲最需要他的时候,能陪护在父亲的身边,直至父亲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按照父亲临终嘱托和家乡的风俗,2008年5月30日黄炜举办结婚典礼,此时又遇到紧急任务:5月29日下午奥运火炬传递到芜湖,他作为辅导员、团委书记,为了维护学生稳定和火炬传递顺利进行,他必须留下来。他没有一句辩言,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带领班级同学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开展活动,直到火炬传递完毕,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深藏着这些无言的愧疚,只到有同学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在大家湿漉漉的眼神里,他寻找到了一丝丝慰藉。

“学生在哪里,工作地点就在那里;学生的作息时间就是我的作息时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他不分八小时内外,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同学们戏言:“黄老师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是不正常的”。

每天早晨,他早早地从校外的住所赶到学校,为了督查学生早操、早锻炼。中午,就在学生食堂就餐,回到办公室后,还没来得及眯眼休息一会,就有学生干部敲门进来汇报工作;下午放学后,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给学生开会,有时指导学生干部工作,有时为个别学生单独指导学业。偶有可以闲下来的时候,他又喜欢到学生的活动场所,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在教室、路边、食堂、宿舍、运动场,到处都能看到他与同学谈心的身影。晚上,许许多多的团学活动,还有晚自习值班等任务,很多时候他都是很晚才回到家。

有时,为了个别上网晚归的学生,他在深夜去网吧寻找。他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学生电话。2010年的一个深夜,机制专业的有位同学杨某,突然从熟睡的上铺床上摔到了地面,胸口撞到寝室的桌子上,当场晕过去。同学们第一个电话通知了他,他第一时间赶往学校,在途中指挥学生科学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陪护这位同学到医院,使该学生得到了及时检查和治疗。“非典”期间,机制02级有一名陈姓同学急性阑尾炎发作,需马上动手术,他按常规与该生家长取得联系后,不顾“非典”的感染危险,亲自护送该同学去医院,直至手术顺利结束。类似事情并不鲜见,他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认为,只有学生有需要,他就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他这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他带过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视他为最亲的人。倾情化育,尽责如父母,温暖学生心灵

“辅导员工作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辅导员工作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辅导员工作是事业,事业在于奉献”。这是他对自己从从事工作的定位,也是他的座右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他始终将这一光荣使命牢记于心并致于行,通过求真、创新、奉献,化育学生成长成才。

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暖化他的心灵。“浇花需浇根,育人先育心”。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成功总结了一整套“以深度沟通化育学生心灵”的工作方式方法。无论是最早从2001年带四个班160名学生,还是到现在带9个班368名学生,带班任务逐年递增,但坚持与学生个别谈心,从一种工作尝试,工作方法,成为了一种工作艺术。他认为,辅导员如果不能走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就会无的放矢,但这并不是每个辅导员的“规定动作”,需要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的办公室了,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笔记本,这是他最珍贵的藏品,上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与无数个学生促膝交谈的扼要内容,每一页的背后仿佛都有诉说不完的故事。

机制05级学生刘某,因学习成绩差、家庭困难,非常自卑,不敢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会。2008年11月份,皖南一公司来学校招聘的前一天,黄炜特地去寝室找到该同学,与其长谈了一个多小时,鼓励其自信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告诉其应聘的技巧和方法。第二天,还亲自把该同学带到招聘现场,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最终促使这名同学成功就业。毕业前夕,黄炜再次找到该同学,叮嘱他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鼓起其大胆表现,积极工作。目前,该同学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已担任该企业的生产主管,每次回芜湖都要看完辅导员黄炜老师,感谢辅导员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单独交流,面对面指导,帮他鼓起了自信的勇气。

只有心里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会永远有你。2011年9月的一个下午,装备专业一名同学汪某,因交通事故,致脑内出血,情况危机,黄炜同志听到消息后迅速赶到医院,陪在该学身边,稳定他的紧张和痛苦情绪;同时和家长联系,直到凌晨2:00,该同学度过危险期,他才稍稍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当时该同学的家长正在外地打工,遇到这种的突发情况,他们很慌乱、不知所措,黄炜老师帮他们想办法,联系医生,确定孩子治疗方案。该同学住院一个多月,他坚持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看望该生、了解病情,配合医院工作。该生出院时,家长感动地说:“有您这样的好老师,孩子在这里我们一百个放心了。”此后,家长特意从老家带来土特产,对他表示感谢,被他婉言谢绝了。

在他的眼里“百分百,才是合格的辅导员”。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说是万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特别是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黄炜同志称之为“成长困难的学生”,在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下,许多“成长困难的学生”走出了成长的困境。

机械04级有一名同学,因恋爱失败,患轻度抑郁症,有自虐行为,多次用烟火和水果刀伤害自己,得知这一情况后,他高度重视,立即找到这名同学,了解情况,听其倾诉、安抚其情绪;并和这名同学约好,每周2次以上的谈心。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工作,他的关爱、倾听和引导,让这位同学走出了阴影,进入正常生活轨道。毕业离校的前夜,这名同学找到了黄炜老师,给他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黄老师,没有您,我就无法顺利的毕业,我的人生之路或许就此止步。”

育学同行,辛勤如园丁,照亮成长道路

他认为,责任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一个有责任心的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育学同行,努力成为学习型辅导员。为此,他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以工作实践为学习研究内容,以学习研究成果提升工作层级。近三年,他参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大学生骨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研究----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等教育部辅导员基地重点课题2项,公开发表《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等学术论文4篇。通过学习、研究,开阔了工作视野,明晰了工作思路,不断提升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课堂学知识,第二课堂提素质,第三课堂长能力”是他给学生树立的成长路径。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第二课堂、第三课题。为此在服务第一课堂,指导学生搞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他努力打造了覆盖大学四年的系列化主题班会,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用学生的习惯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使班会主题化、课程化、系列化。如大学生活专题、职业规划专题、职业能力拓展专题、就业与考研专题、感恩教育专题、安全教育专题和志愿服务专题等。建立“就业动态信息库”,主要包括学生就业意向单位、地域、行业、期望薪资和毕业生何时签约、签约单位等等,可以有区别的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招聘会,有针对性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指导学生成立了多个科技类社团,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协会、机器人协会、车辆协会等。开展了大量的科技类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汽车基础知识竞赛和自行车拆装大赛等。在校内活动的基础上,组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科技类竞赛,取得了良好成绩,2006年,作品“阶梯平地两用电动轮椅”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三等奖;2008年,作品“螺旋行进式管道清理机器人”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2010年,第四届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1年,作品“侦查排爆机器人”获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为职业规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有多名选手获省级金奖、银奖和铜奖。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成绩突出,他于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为推进第三课堂,引导学生增长社会实践能力,他积极与企业联系,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假期专业实习,每年寒暑假,他还坚持全程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他指导的作品《关于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被共青团安徽省委评选为“2008年全省大中专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6篇

关键词 终身教育理念;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1 终身教育理念

1.1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断地提出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这种理念要求每个人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基石。这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教育理念,满足了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

1.2理论基础:纵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时空的整体性。教育和学习应该时刻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认为人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而终身教育理念则打破这种桎梏,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联系起来,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

——对象的普遍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人都受教育,实现学习化社会,让每一个人都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重要手段。

——人格的主体性。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一切潜力创造条件,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终身教育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充分发展为中心,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形式的多样性。它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比如:全日制,半日制,校内,长期,中期短期,学历和非学历,进修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完美的构建了终身教育的平台。

2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发展定位之我见

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终身教育理念,认为高校辅导员除了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办学目标服务的过程中,还要对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环节中所处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终身教育理念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在工作实践中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对辅导员本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对其自身的发展定位应该更高层次,那么本文主要围绕这些进行阐述:

2.1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具有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工作能力:終身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必须具有良好的哲学基础,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知识。由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是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由于日常繁琐的行政工作逐渐磨灭了他们继续专业学习的热情,很多辅导员工作几年之后普遍感觉离自己的专业越来越远,甚至已经成为“门外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对本专业的深造和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的教师们除了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外,仍然加强专业的学习和深造,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引导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2.2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辅导员角色需要从权威说教型向友好朋辈型转变。这种职业道德素养要求:首先,爱护学生,能很好的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传统的老师威严和对学生的距离感,在大学生活中是不提倡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也容易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辅导员要有年轻的心态,爱岗敬业抱着爱护学生的心态去了解他们,不辞辛苦,不计得失,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倾听学生心声的辅导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和人格魅力。其次,打入学生内部,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的能力。懂得教育一般规律的辅导员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最后,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的能力。

2.3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学知4识和心理学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肩负着重要的管理职责。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服务型工作。比如: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师,心理健康的防治医生等等,这些都是辅导员作为服务这段表现形式。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实践管理水平。当代社会压力和环境的复杂性,也导致大学生们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泄,将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和损失。辅导员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要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轨迹度过大学生活。

3 总结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面对的青年中特殊群体,在大学的殿堂,不仅要求他们要学会学习,完成学业,而且还要学会做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解决事情,为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令)[N],中国教育报,2006-08-01

[2]王洪才,论新时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和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2007,(1)

[3]仇道滨,高校辅导员应当扮演好“五种角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7篇

一、以往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一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中的说 服教育法

说服式教育法是当今老师最习惯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辅导员会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给学生陈述事实、讲述道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人生观,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说服式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范围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讲道理,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是非观念,所以只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他们就一定可以从中悟出道理,从而提高道德品质。

(二 )高校 辅 导 员 思想 政治 教 育 工 作 中 的 情感 交 流 法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一些事物总是会有独特见解,他们是张扬个性的一代,因此,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与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沟通,这样就能使辅导员和学生达成心灵默契。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辅导员的年龄都趋于年轻化, 他们能够和大学生进行平辈之间的平等交流,就能很轻松地找到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提高学生的思想积极性,让辅导员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辅导员借助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电子科技不断发展,产生了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QQ、微信、微博等作为工具,取代了传统课堂活动的僵化思维,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与学生进行分享, 学生也能尽快对辅导员的工作作出回应,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往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相对单一, 这些形式很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很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新媒体下,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开展这项工作,在微博、微信上进行思想政治信息普及, 这样就打破了以往的工作方法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加新颖、多样的工作方法, 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开辟了新途径。

三、新媒体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研究

(一 )开 通 辅 导 员 微 博

自微博问世以来,全世界的信息交流只在一瞬间,通过微博我们可以与名人、明星进行互动。因此,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自然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辅导员开通自己的微博,并将自身的一些感受和体验发布在微博空间中,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关注,学生能在辅导员的微博空间看见老师发布的心灵感悟和政治见解,并给出相应评论。这样的教育途径就打破了以往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让学生能够自主发表意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尊重。辅导员还可以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微博空间,供学生浏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 )高校 辅 导 员 创 建QQ群 与 学 生 进行 交 流

随着腾讯QQ被人们广泛使用,建立的QQ聊天群组越来越多,老同学之间、公司同事之间、好朋友之间常常通过QQ聊天群组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减少了“一对一”回复的时间,辅导员可以在群组中发布一个重要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就像课堂发言一般。但是与课堂发言所不同的是,QQ群组聊天中学生不会过于拘谨,可以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媒体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要得以完善和创新, 用新型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摘要: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它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校生活的管理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因素。文章针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方法。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第8篇

一、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 民办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的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增长迅速、更新快速,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和管理思想。而辅导员由于工作多时间长,很难抽出时间参加长期培训,且大部分短期培训往往把重点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针对新形式下的管理、科研、教育技术的培训很少,使他们对新时期大学生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无从下手,不能给予全面正确的解释,不能真正担负起做大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复杂,有各类学科专业的高校本科、硕士毕业生,也有一大部分是其他单位转岗或退休军人转业人员,本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教育管理的部分缺失严重,如果不针对辅导员各自的情况进行指导,而是进行统一培训,则效果甚微。

2. 辅导员自身对工作职责定位不清。

民办高校辅导员虽身处教育一线,但整日陷于繁杂的学生管理事务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一日常规、宿舍内务、文明举止、教室卫生、催缴学费等工作上,并且一般一个辅导员负责管理的学生达二三百名,繁忙地处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学习思考时间较少,更谈不上创新研究,也不可能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对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社交活动策划、心理咨询与指导等问题无暇顾及,而这些正是进入大学后学生必须面对却缺乏指导的关键问题。民办高校辅导员更多地担当“管理员”、“勤杂工”和“服务生”的角色,使得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定位会产生偏差,以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较低。

3. 辅导员工作不被重视,岗位流动性大。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科研、教学工作相比起来往往不受重视。正如前面所说,高校、学生和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职保姆”定位使得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职称评定、个人待遇等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边缘化的现象,且对于发展空间不明确,使辅导员对自身前途、出路感到迷茫。另外,由于考研、转岗、离岗的辅导员增多,致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稳定和人员流失现象,这对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

二、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 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出发的思考。

首先,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多重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决定着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辅导员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辅导员只有在工作中遵循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诱导他们积极参与,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其次,辅导员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注重培养个人良好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再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断扩充教育学、心理学、职业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2)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应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学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角度出发理解、疏导和管理学生;(3)敢于创新,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管理实践。

2. 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出发的思考。

首先,要考虑到高素质人才在辅导员岗位工作的稳定性,在辅导员职称待遇等方面应进行改革。民办高校中有不少辅导员既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工作,又是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一员,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民办高校应在辅导员职称评定时给予既可以走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职称系列,又可以走专业教师职称系列的支持,而不应只强调辅导员评定职称应承担“两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而片面地将辅导员禁锢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专业知识在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可作为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利器,这既符合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辅导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可促进辅导员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加强与延续,又可改变在学生心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说教”形象。辅导员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应计入其工作量,并纳入全校教师奖励体系中,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要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规划的要求,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再次,要选拔优秀学生协助辅导员工作,建立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让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学生管理的参与者。对辅导员而言,这样可以减轻繁杂事务的工作负荷,让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他工作和科研中;对学生而言,这样可以让其参与本班级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在其走向社会前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提高,对于选拔优秀应用型人才也有重要的意义。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相关部门应切实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解决好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完善辅导员评优奖励制度。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是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体制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学习、生活管理、党团建设及心理健康指导等于一体的“全职保姆”。认清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两方面建设高层次、高素质, 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是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彦, 兰浩.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03) .

[2]曾秋菊.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11) .

[3]曾秋菊.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11) .

[4]张毅.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

[5]葛敏.搞好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4) .

[6]张明蕊, 董鑫.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几点体会[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9, (01) .

[7]谢秀俤.从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探析队伍建设的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谈话,人格魅力,学术魅力,语言魅力

笔者自毕业之后在西京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经两年多, 通过“对口协议”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与学生交流谈心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所谓“对口协议”就是辅导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谈话, 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健康成长。通过两年的观察和切身体验, 笔者对民办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民办院校学生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们个性张扬, 兴趣爱好多样, 成绩平平, 纪律观念淡薄。因此, 辅导员在做工作时, 就必须采取一套与学生思想和行为相符合的方法, 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工作模式。谈话是很重要的工作方法。一次成功的谈话, 从微观上来说, 可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方式, 稳定学生的波动情绪, 扭转和控制事态的局面。从宏观上来说, 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轨迹。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了谈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对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也体会到形成一次成功谈话的艰难和复杂。

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有效谈话这一问题, 关键是要在理解“谈话”内涵的基础上寻找到相应对策以达到提高谈话效果的目的。

一、“谈话”的内涵诠释

按照一般的理解, 谈话应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指交往双方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交流或会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 谈话已完全超越了原初的语言学范围, 进而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意义。具体而言, 谈话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谈话是交往双方基于理解的视界融合;谈话是一种态度、一种关系、一种意识和哲学观。

“语言从我们生命伊始, 意识初来, 就围绕着我们, 它与我们的智力发展的每一步紧依为伴。语言犹如我们思想和情感、知觉和概念得以生存的精神空气。在此之外, 我们就不能呼吸”。[1]语言与谈话相依相存, 密不可分。哲学解释学是一门以“理解”为核心的后起的现代哲学, 以M·Heidegge和H·G·Gade为主要代表的哲学解释学认为, 任何理解都依赖于理解者的前理解, 因而师生在谈话过程中, 交往双方将自身所具有的前理解, 以交谈的形式进行倾诉, 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进行解释理解, 从而得到各自及其共同的理解目标, 此种谈话过程, 是一种交融的过程, 一种相互将自身解读给对方的过程。哲学解释学称之为视界融合。因此, 谈话也可以看作是交往双方基于理解的视界融合。

作为一种态度, 谈话是指一种主动积极地参与、介入、互动和合作的态度。它体现了平等分享的价值观与谋求合作的姿态。作为一种关系, 谈话是一种消除了种种矛盾和对立之后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自由、民主的交往关系。谈话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意识和哲学观。在此意义上的谈话, 完全超出了语言交谈的范围, 成为渗透于人类一切行为和意识中的哲学。“谈话既是一种最接近哲学的人类实践, 又是一种与实践最为接近的哲学”。[2]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谈话形成丰富的精神生活, 从而建立起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谈话又意味着一种追求民主和平等、开放和自由、发展和创新的意识。谈话意识, 让交往双方能够平等地谈话和相互作用, 产生出某种既与双方有关, 又与双方不同的全新的东西。[3]

从教育的角度讲, 谈话不仅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更构成了教育的重要品性和灵魂。可以说, 没有了谈话, 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提高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效果的对策

辅导员的教育权威是谈话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育权威的消减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辅导员的教育权威。研究表明, 对权力因素的过分强调是导致谈话丟失自身特征并走向效率低微的重要原因, 因此, 在师生谈话中, 辅导员必须淡化权力观念, 重视由智能和品格因素构成的内在权威。因为, “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 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 外在的权威也随之逝去”。[4]这里所说的精神力量,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就是辅导员的自身魅力。辅导员是谈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 其自身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语言魅力这三个方面。辅导员良好的自身形象与语言能力是谈话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 辅导员要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一) 加强人格修养, 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

辅导员在还未与学生开始谈话之前, 学生就敬佩其自身人格魅力, 乃至折服, 在这样的魅力影响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显得非常顺畅。要想达到如此良好的谈话效果, 辅导员就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 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靠真理的力量, 二靠人格的力量, 而这种人格的力量在辅导员与学生达成有效谈话中更有分量。

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底蕴上。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结合这一职业特点, 辅导员在细节方面, 特别是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淡薄名利。淡薄名利指的是我们做工作的出发点。辅导员作为共产党员, 自身的行为要符合共产党员的宗旨与性质。高校辅导员应该首先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面对繁琐、重复的工作要专心对待, 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工作的倦怠与不满, 更不可怨天尤人。辅导员只有在思想上有了“三个一切”, 即“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才能投身于复杂的、琐碎的、默默无闻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 永做学生的楷模。辅导员的谈话、说理在学生中是否有成效, 一个主要因素是看其能否身体力行, 永做学生的楷模。辅导员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 也不是专家或权威人士, 更不能只坐在办公室, 用电话遥控指挥学生, 应该在工作中积极贴近学生, 与学生融为一体, 各项活动除了要布置好分配好, 更要积极参与其中, 身体力行。

第三, 个性特征鲜明, 亲和力强。有研究表明, 一个友善、可爱、热情、大方的辅导员, 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一个自以为是, 高居于群众之上的说教者是不受欢迎的。谦逊、谨慎、亲和力强的辅导员同样受学生爱戴, 这些鲜明的个性特征, 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有的需要在后天中慢慢培养。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后天这一因素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特征。

(二) 保持专业热情, 塑造渊博的学术魅力。

在做学生思政工作时, 辅导员个人的人格魅力无疑是重要的, 而且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深层次、潜移默化的。但是, 仅仅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会使得辅导员的形象略显单薄。因此,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平台, 长久保持专业的热情, 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魅力, 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

首先, 在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多数辅导员本身是由留校生担任的, 他们自身的专业与自己所带学生相同或者相近。辅导员在工作以后不能放松在专业上的追求, 应该不断加强继续学习能力, 加强专业方面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但有利于在专业学习上给学生以指导与帮助,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方向清晰。

其次, 辅导员队伍是一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自身的学术发展方向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200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 ;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第十六条) ;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 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第十八条) 。专职辅导员应该借助国家相关规定的有利条件, 努力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不断创新本职工作储备能量。

(三) 努力锻炼口才, 塑造突出的语言魅力。

语言的表达对谈话的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突出的语言魅力是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是通过语言的沟通来进行的, 突出的语言魅力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培养与锻炼突出的语言魅力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语言表达要委婉、生动形象。

首先, 语言表达要委婉。古人早就认识到人总是“委婉之言听之, 指责之言却之, 训斥之言恶之”。因此,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表达就必须委婉, 让忠言也顺耳, 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做到言语委婉,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就要仔细斟酌字词, 三思而后“说”, 不要让语言的锋头刺痛学生的伤处。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通过周边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其次, 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言必须有声有色, 有血有肉, 生动形象。因为生动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吸引学生继续听下去, 并且也容易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从而收到理想的谈话效果。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辅导员就要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留心、积累, 不断丰富语言, 锻炼口才。

2. 不断丰富完善语言。

语言是否丰富, 是否完善, 直接影响谈话效果的好坏。一个语言丰富、善于表达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一个语言贫乏者却只能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听得昏昏欲睡, 提不起兴趣。丰富的词汇、完善的句子要从书本中学, 从生活中学, 辅导员只要善于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的用语与心态, 让自己的语言习惯贴近学生群体。丰富的语言在实际运用当中也要注意如下几方面:一是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简洁、精练的句子, 如:诗句、成语、格言、警句、谚语、以及歌词、顺口溜等;二是要使言语生动形象, 要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三是要使言语形象有趣, 可以巧妙地穿插一些典型的故事和案例。

3. 提高演讲的能力。

所谓演讲,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是语言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是艺术地表达出言语的基本意思,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的视听两方面信息的传播。它可以使见解一致的听众更坚定其原有的信念, 同时, 力争不同见解的听众动摇、放弃、改变其原有的思想观点, 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它是辅导员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演讲式的谈话, 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高校辅导员经常会参加班会、支部会议、文体活动等学生集会, 辅导员对学生的当众宣讲与演讲有相通之处, 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集体教育的机会, 它区别于个别谈心式的温馨谈话, 要求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与语言能力, 以及会场气氛的掌控和应变能力。所以, 演讲的能力往往是一个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辅导员努力提高自身演讲的能力既是工作的需要, 又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在对学生演讲或宣讲时, 辅导员在语言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漂亮的开场白。当学生面对一个未曾见过的宣讲者时, 常常会先静下来听几句, 如果这几句能抓住学生心理, 他们的注意力将会被牵着走;否则他们就开始骚动。因此, 精心设计开场白至关重要。常用的开场白有悬念式、提问式、新闻式、赞扬式、感情联系式等。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精彩的开场白。二是语言要简明扼要。简洁明了的语言, 能使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拖泥带水、冗长无味的宣讲, 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为妙理并不在多言。宣讲者应时时注意学生的反应, 根据其不同的反应灵活处理。三是风趣幽默。大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被誉为是智慧的语言, 没有相当的文化修养便不会使用这种语言, 也不会欣赏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耐人寻味, 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它可以使气氛轻松和谐, 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均是以辅导员这一主体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切入点的, 并未涉及从师生关系, 以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而这两个方面也是提高师生谈话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卡西尔著.于晓译.语言与神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127.

[2]膝守尧.文化的边缘.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7:2.

[3]膝守尧.文化的边缘.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7:7.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第10篇

1 辅导员的自身建设

首先, 从辅导员自身建设谈起。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辅导员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素质, 树立权威。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 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做到“不令而行”。辅导员要树立威信, 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1.1 加强道德修养, 做学生的楷模

辅导员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 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辅导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 做学生的榜样。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 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因此,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辅导员的基本要求。

1.2 用新知识充电, 做知识的富有者

在知识更新加快, 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 而是因为他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 辅导员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 辅导员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 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 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1.3 要下足真功夫, 细做学生工作

辅导员要具备的能力很多, 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 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

2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从当代学生的特点看, 他们血气方刚, 独立意识很强, 又非常叛逆。思想上具有进取性, 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目标上具有时代性, 需求上带有享乐性, 思维上有求异性, 心理上有逆反性, 意识上有自主性, 处事上有自私性, 行为上有独立性, 生活上有依赖性, 性格上具有开放性, 意志上带有脆弱性, 理想追求上狂热, 行动上又有短暂性。认清了这些特点, 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管理。

2.1 对学生的人格给与充分的尊重

当代的学生既敏感又脆弱, 自尊心十分强, 在家里通常都是养尊处优, 没有受到过大的挫折, 因此在其犯错误时, 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引起对立情绪。因此即使是在学生有错误时, 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再指出问题所在, 要心平气和, 就事论事, 不含任何人身攻击的成分, 同时给出改正的方向, 才能让学生信服。

2.2 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 单凭一个辅导员是绝对做不好的, 而应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是核心骨干的作用, 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 辅导员可以通过委任、竞选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 愿为同学服务,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为班级干部。班委会组成后, 辅导员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处理好能力的锻炼和为同学服务的关系, 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同时, 对表现突出, 工作、组织能力超群的干部, 要积极向学校推荐,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校内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注重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

3.1 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

结合实际工作, 认为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3.1.1 平等尊重的原则

平等, 主要指师生交往双方人格上的平等, 平等是赢得尊重的前提。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尤其要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 不损伤他们的名誉和人格, 承认或肯定他们的能力与成绩。否则, 易导致谈话过程中的紧张和冲突。辅导员要坚持平等尊重的谈话原则, 同时要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 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做到学生的知心朋友。

3.1.2 真诚温暖的原则

古人曰“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思想沟通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 就能优化思想沟通。相反, 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 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 产生矛盾。辅导员与大学生谈话时坚持真诚温暖的原则,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只有以诚相待, 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 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3.1.3 理解支持的原则

辅导员要坚持理解支持的谈话原则, 要有一定的共情和同理心, “共情”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 意指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他人,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3.1.4 适度保密的原则

“无论你说什么, 老师都会为你保密, 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所以你可以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除了口头告诉为其保密外, 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还可以以非面谈的方式进行, 如电子邮件、QQ或MSN等多种方式一一给予答复。这种一对一交互的方式让学生有安全感, 能够打消学生的顾虑, 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3.2 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教育群体,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与他们沟通交流过程中由于言辞不当或处理不妥, 可能会发生一定的交流障碍, 辅导员如果能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 有助于化解冲突, 从而顺利开展学生思政工作。以下有五条技巧仅供读者参考

3.2.1 打破僵局的技巧

首先赢得学生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谈话过程中暂时出现僵局时, 辅导员可以报以微笑, 态度一定要亲切和蔼, 并告之学生老师会对他所讲的话保密, 打消对方的谈话顾虑。此外, 出现僵局时, 辅导员还可以暂时撇开主要谈话内容, 在平时熟读掌握学生个人基本资料的前提条件下, 关心询问对方的目前状况,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僵局后面的继续谈话创造前提条件。

3.2.2 善于倾听的技巧

研究资料表明,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倾听本身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某些场所, 听比说更重要, 这是让对方发泄、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倾听的过程中, 做一名耐心的听众, 一定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讲话。

3.2.3 适当发问的技巧

在发问方式方面尽量少用封闭式询问方式 (如是不是, 对不对, 有没有等) , 而应尽量采用开放式询问方式 (如是什么、为什么、后来怎么样等) 。在问题数量方面, 尽量短时间内不要问太多的问题, 在发问过程中尽量不要带有判断性的、诱导性的、不明确的问题。在询问理由时, 尽量少用“为什么”, 最好用“怎么”代替。此外在追问问题的深层原因时, 慎用敏感性问题, 除非先前已经建立有师生间的信任基础。建议采用比较委婉、探询式的发问技巧。

3.2.4 澄清事实的技巧

澄清事实是直接指出学生话语的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心口不一之处。主要适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话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及学生否认、曲解、掩饰事实的时候。这种澄清事实的方式也要委婉地表达。

3.2.5 结束谈话的技巧

提前3至5分钟暗示这次谈话先到这里, 然后委婉地把话题引向结束。如果需要, 还可以约好学生下一次到办公室谈话的时间。最后鼓励学生, 并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让学生带着满意而归。

4 注重大学生心理辅导

4.1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客观存在,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 江苏省大学生SCL-90 (心理健康自测) 。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同龄青年组, 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其中, 19.2%的学生存在种种心理症状, 在令学生烦恼的200多种因素中, 人际关系、学业、恋爱、为择业而担忧的因素约各占两成。南京大学对1996至2001年六年入学的本科新生进行心理普查, 结果表明, 分别有11.6%, 12.7%, 15.0%, 15.0%和16.0%的新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资料数据表明新生的心理问题正呈上升趋势。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又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社会和家庭对其教育还有缺陷, 一些大学生有心理过度依赖, 生活不能自理, 缺乏信念等弱点;在挫折面前退缩不前, 更有甚者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现象。针对这些现状,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就会形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严重影响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 这就迫切需要直接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 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对症下药,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2 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首先, 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所以, 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 具备高尚的情感, 要追求心理美, 要热爱每个学生, 对心理现象要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 不感情用事, 善于控制消极情绪等等。

第二, 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 对其个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 除要求其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多一些心理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 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三, 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思想工作, 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只要将自己的QQ (一款聊天工具) 账号、网站或邮箱公布给学生, 就可与学生在网上交流。

在这里学生可以咨询一些政策, 也可以尽情渲泄苦闷、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 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贴近的教育群体, 其辅导能力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每个高校辅导员决不能轻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辅导。

5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老师, 更是朋友。师生成为了朋友, 大学期间的生活就会更健康。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帮助学生克服存在问题, 只能智取, 不能强攻。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 即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 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等, 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当好辅导员, 必须做到:

5.1 培养和提升以下几种能力和素质

5.1.1“热爱学生, 倾听学生”的能力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 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 要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要发扬学生长处, 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同时,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 不姑息、不护短, 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 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5.1.2“爱和学会爱”的能力

要当学生的益友, 必须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工作, 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与学生格格不入或没有感情, 要在学生中扎根和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

5.1.3“深入学生和认知学生”的能力

辅导员要能够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 懂得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才能深入学生、认知学生。

5.1.4“洞察学生心理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身心发展呈不平衡状况较为普遍, 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因此, 要求辅导员认真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其群体心理特点,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

5.2 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划分为:一年级为试探期, 二年级为定向期, 三年级为冲刺、分化期。一年级为试探期: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 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 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 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 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三年级为冲刺和分化期:因为临近毕业, 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在撰写毕业论文时, 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5.3 和每一个学生做一次深入谈心

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 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和每一个同学都做一次深入的谈心, 对象的选择上先找那些平时和自己接触机会少的学生, 场所不安排在办公室, 而安排在没人的地方, 气氛比较宽松, 这样可以掌握每一个同学的近期思想状况, 也让每个同学感受到了辅导员的关爱, 他们的许多困惑和问题得到了及时指点, 班级的凝聚力、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以及感情都得到了加深。

总之, 大学期间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 其中专业技能, 由专业老师任教。但是学生要学会独立生活,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去面对未来的社会, 要我们辅导员来教育和引导。可以说, 一个好辅导员就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为了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必须对辅导员有准确的认识,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宋佳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方法[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5, 2.

[2]刘铁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与技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6, 6.

[3]柳斌.明确自身定位, 以生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 6, 2, 6.

[4]窦苏明.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高职辅导员工作之我见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5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33-2

0 引言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学院从事德育工作,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事过多年的辅导员工作,感慨颇多。这里姑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辅导工作的几点看法。

1 辅导员必须眼中有人

美国社会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多种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我们的党时刻关注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指南和方向。辅导员是做学生的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人,是立体的、动态的人,而非单一的、平面化的物体,因此,辅导员要改变在传统教育中那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的刻板形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下面的例子就一个有力的证明。机电1105班的李立安在我接手前,据同学反映,是个纪律意识淡薄、比较自由任性的同学,清明前要求请假,而学校请假制度规定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于是在全班面前,我毅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看事后到他的进步表现以及其与父母聚少离多的现状,我私下准了他的假。这之后,他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喜人状态:严格遵守纪律,礼貌待人,热情周到,脱胎换骨仿佛变了个人。

2 辅导员必须心中有爱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充满爱、信任和希望的活动。”爱是教育的生命,没有爱就无从谈教育。有这样一句忠告我始终牢记在心:纵使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千差万别,就像运转在太空中的亿万星辰。但照耀被时间阴格的心灵,始终是那一缕爱的光明。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曾经带过的机电1204班,接手前曾是出了名的“烂班”——作风纪律差、班干部责任心差、班级人心涣散,令学院老师们个个头痛。当领导告知让我接手该班时,我二话没说就着手调查和了解情况,熟悉班情,全方位开展工作。在与全班同学见面时,我真诚地告诉他们:我爱你们,你们只是有点调皮,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很聪慧,都有颗积极上进的心,你们都是金子,只要你们肯努力,定然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该班宿舍1-116的几个同学比较懒散,总是喜欢赖床和迟到,寝室卫生脏乱差,在学院宿舍6S公布榜上从不缺席,但我并未因此就嫌恶或厌弃他们,而是经常去宿舍找他们聊天,每每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总是着眼挖掘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并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比如孔翎骞的率性和纯真,李振伟的友善和钟情,易想的敏锐和细致等,并且每每不经意地帮他们整理书籍桌面,教他们叠被子摆放物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懒散的116成员终于做到了按时到课、勤于锻炼,变成了作风优良、人见人夸的好学生。毋庸置疑,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有发自内心的爱,其次要对教育对象有诚挚的爱。但爱,要宽严相济,要真诚执着,要及时关注。这样,才能取得教育对象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做到情通理达。

3 辅导员必须自身有料

我有个有趣的发现:婴幼儿在选择玩伴时,总是喜欢选择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究其原因是因为觉得大孩子有能耐,比自己高,自己能从大孩子那里学到好多东西。我们的学生,也有这个特性,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知识渊博、修为好的教师。这里讲个典型例子。模具1002班的毕承逢,高考时语文分数特高,擅长写作,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便找我说要退学,原因是“对这里的硬件和软件都非常失望”。于是,就在当晚,第一教学楼102教室,我推心置腹地和他聊了近两个小时,聊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真诚与底气告诉他:这里的校园条件、设施虽然与理想中的有差距,但这里的师资力量并不薄弱,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知识根底扎实、教学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相信他们能给你指引人生方向,来这里,不亏!于是,他留下了,并且经常向我咨询各种各样的事情,三年下来,进步很大,由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干部,在顶岗实习中由于能力突出,很快就得到上司的重用。人们总是佩服比自己强的人,并且愿意与比自己,“高”的人交往。因此,辅导员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才能有底气,镇得住场。

4 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

孔子说过“君子从时”。兵法云“避其朝锐,击其暮归”。时间不停地流转,社会形势也天天在变化,任何看似相同的条件、情况、环境,只要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就不能同等看待。当今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相互碰撞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辅导员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也要注意“从时”,说到底就是要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注意与时俱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千篇一律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做学生工作,与改造物质世界相比,改造精神世界的难度更高。这就要求辅导员深入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需求,掌握多种方法,选用我们身边所熟知的事例和最新发生的敏感、热点、重大事件,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并能做到随时、随地地灵活运用,使我们的教育鲜活生动,使学生喜闻乐见,从而真正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他们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5 辅导员工作必须讲究艺术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高职辅导员,其工作也是如此。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注意讲究艺术性。譬如批评,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手段,用之得当,便能促进青年大学生认识并改正缺点和错误,把他们引导到学校和社会所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用之不当,则非但产生不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导致教育失败。在辅导工作中,批评固然重要,但若单纯依靠批评或连续使用批评方法,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的心态,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应适当地运用表扬,把表扬和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更要注意把握好批评时的情绪,切忌粗暴而又武断地批评、一味地责骂。当要批评一个学生时,我们一定要谨慎地批判他人的行动、信念和感情,因为讽刺的批评终将毁灭热情。而粗暴、重复、连续的批评,会引起人们强烈的逆反心,甚至“变本加厉”。邻居家4岁的小女孩,就他爸爸对她的错误行为进行粗暴呵斥一事耿耿于怀,以致于事后对妈妈抱怨:“妈妈,我不喜欢爸爸!你怎么找个这样的老公喽?!”道理是相通的,咱们的学生在看待我们的教育时应该也是拒绝粗暴的。总之,做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把握时机、火候,随机应变、巧妙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辅导工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其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要善于运用大众语言,多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变说教为故事,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生动,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民办高校之辅导员工作 第12篇

高校辅导员 (在英文中一般被称为college counselor) , 从字面含义上讲, 一般是指在高校里专门从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但这种解释没能揭示出辅导员职业的本质特征, 即辅导员在高校里究竟从事什么样的辅助性工作 (1)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在高校设置辅导员岗位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较为普及, 但不同的国家由于教育体系和制度设计的不同, 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区别, 自身定位也有所不同。例如美国高校里的辅导员其主要的职责包括三方面:心理辅导, 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而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则明显与此不同。要准确理解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职业定位, 我们不妨对我国辅导员制度设立的历史进行考察, 以获得对其较为准确的认识。

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 萌芽阶段 (1933年—1949年)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在革命根据地实施的“政治指导员制度”。这一制度可以看作是我国现行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前身。1933年, 党在江西的瑞金创办了第一所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事院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1936年因形势所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迁到陕北的瓦窑堡, 并改名为“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又迁到延安, 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日红军大学”。该校的组织机构采用部队编制, 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学校设有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政治部下设有组织、宣传、训育、秘书四科, 负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编成若干大队, 大队配备政治委员;大队下设若干支队, 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支队下设若干中队, 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 是学校对学员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 “政治指导员制度”可以看作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前身。

1.2 初创及确立阶段 (1949年—1965年)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在高校内部确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高校在继承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 同时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 在高等学校实施了“政治辅导员制度”。1951年10月, 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指示;1952年10月, 又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要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 改进政治思想教育, 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 并规定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政治辅导处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就是政治辅导员, 他们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服务于最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该指示的发出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

1961年9月, 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 该条例中明确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 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 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该条例的出台更进一步的明确了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作用。1964年6月, 中共中央又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 该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在二、三年内配齐班级的专职政治工作干部, 其编制为1﹕100的比例”。1965年3月, 针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又发出通知, 再一次的强调学校要设立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同年又出台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 以法规的形式将“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的精神, 到了1966年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政治辅导员队伍, 标致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有了初步的发展。

1.3 恢复及发展阶段 (1977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在恢复原“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并完善了我国的“学生辅导员制度”。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高校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 高校的许多政治辅导员被批斗、游街, 身心受到残酷的摧残。在这段时间内高校辅导员制度实际上被取消。文革十年后, 1978年4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 由此恢复了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随后1980年4月和1981年7月教育部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 进一步地规范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近年来,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央引起高度重视,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同时对这一角色, 中共中央明确定名为“辅导员”, 同时该规定还指出, “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2005年1月, 教育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该意见确立了学生辅导员的选聘原则, 明确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发展以及与学生的配备比例;2006年4月, 教育部又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 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身份方面也给予了肯定, 确认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 极大地拓展了辅导员的发展空间。由此,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制度越来越健全,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逐渐走向成熟。

从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诞生的历史来看, 尽管其历程曲折, 但却初衷不改:即设立学生辅导员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时代有所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变化, 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本质却并没有改变, 改变的只是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 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之学理探析

在辅导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之际, 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我国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一些学理方面的反思和探讨, 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根据中央的16号文件及2006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的高校工作人员”。根据这种表述, 很多人把我国辅导员确定为“德育工作者”。毫无疑问,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对这样的定位, 却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究竟包括哪些?思想政治教育, 如果做狭义的理解的话就是意识形态教育, 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 那么现在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和过去的政治指导员或政治辅导员就没什么区别。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那些已在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的国家, 辅导员的职责主要却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服务和学业服务。我们能不能将这些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或者将这些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这已经成了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 有很多学者想当然地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些内容纳入到辅导员工作的范围内。殊不知, 如果真的这样做, 那么辅导员职责就成了一个大箩筐, 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了。这不仅会导致辅导员压力过大, 而且也会导致工作不可能深入细致, 辅导员就会演变成学校打杂的, 成为四不像人员, 这绝对是和辅导员制度设立的初衷相矛盾。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 我们应当对高校的辅导员进行分类, 根据工作的内容设置不同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从事德育的辅导员应该成为德育辅导员, 从事其它职责的也可按需要设置心理咨询辅导员、学务辅导员, 就业辅导员等, 不能将各种职责放到某一类辅导员的身上。

第二, 我国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何区别?在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当中,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所有高校都设置了所谓的“两课”。两课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既然我们高校内部已经有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那么设置德育辅导员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有不少高校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缺乏正确的理解, 导致学校内部的辅导员工作缺乏明确的定位, 辅导员演变成了学校打杂的员工。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同两课老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至少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思政课老师的思想教育阵地主要在课堂上, 而辅导员的思想教育阵地则主要在课堂外;第二、思政课老师的思想教育方式是通过课堂讲授, 而辅导员则主要是通过个别谈心等;第三、思政课老师的思想教育方式含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成分, 而辅导员则主要让同学们正确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第四、思政课老师的教育方式主要围绕课本进行, 理论性较强, 而辅导员更多的则是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来进行, 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从这些区别我们可以看出, 将辅导员的角色认定为“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似乎更加合适。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舞台, 不能将辅导员的工作简单地看作是思政课在课堂外的延伸。

另外, 教育部2006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根据这条规定, 学生辅导员的角色还被认定为“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的人生导师”。对这种认识,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觉得也有两个现实问题需要探讨:

第一, 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同学校其他部门对学生的管理如何协调, 辅导员的管理是否有自己的特殊性。熟悉高校机构设置的人员都知道, 为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设置了许多部门来对学生进行管理, 这些部门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因此出台的各种管理措施往往相互冲突。根据笔者的体会, 学校的很多管理措施往往最后都通过辅导员来实施。如果这些措施不互相冲突的话, 学生辅导员只是扮演学校管理措施的执行者, 这比较好办。但麻烦的是, 当这些措施互相冲突的时候学生辅导员就不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 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应该不同于学校其它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管理。辅导员主要应当是措施的执行者, 当发现管理措施互相冲突或效果不明显时, 则有责任向学校管理机构进行信息反馈, 而不是一个管理的决策者。对这个问题, 高校管理似乎还有不少的探索空间。

第二,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那么“人生导师”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按照教育部的规定, 这似乎可以理解成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对此笔者有些疑惑。能成为引路人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见识。而我国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来担任的, 这部分群体往往缺少的正是人生阅历, 因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 让刚毕业的学生来担任辅导员很难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因此笔者建议, 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招聘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否则教育部的规定就会流于形式, 很难发挥实际效果。

总之, 学生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面的, 这些角色的具体内容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 相信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不断探索, 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S

摘要:高校辅导员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回顾, 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的本质特征, 并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对辅导员的角色提出一些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3:19.

[2]刘刚.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4) :21.

[3]杨勇, 许爱华, 刘红旗.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业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 2009 (3) :15.

上一篇: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鉴赏下一篇: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