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蜕变范文

2024-06-05

生命的蜕变范文(精选8篇)

生命的蜕变 第1篇

1. 小说《格兰奇 • 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故事梗概

艾丽丝 • 沃克的第一部小说《格兰奇 • 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生动地演绎了科普兰一家三代人格兰奇, 布朗菲尔德, 露丝获得生存完整的抗争。从这部小说中, 我们看到了男性的成长和蜕变, 他们由一开始的冷酷、仇恨转向后来的自我重塑, 开始追求个人完整意义的人生, 这个过程真实地体现了“生之必然渗透”这一哲学理念, 引领主人公开始追求完整意义上的自我, 这个意义上的完整包括伦理维度和道德维度, 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2. 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 • 奥斯汀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 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 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 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从言语行为理论上进行分析, 施为性言语构成的条件主要分成四个:基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等。基本条件是指用特殊方式或符合某些基本条件来实施以言行事意图;命题条件则指必须具备实施该语言行为的条件;预备条件则强调言语的的提前设想;真诚条件则较多地强调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要想构成有效的施为性言语, 就必须要包括以上四个条件, 对于小说《格兰奇 • 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男主人公格兰奇而言, 他的话语中包含了自己的心理历程, 以及自我重塑的坚定决心, 主人公的语言之所以会如此具有力量, 那就必须要包含以上四项条件。因此, 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可以很清晰地对主人公进行心理、性格上的分析和审视。

3. 言语行为理论下黑人男性成长蜕变

对于主人公格兰奇来说, 他在一开始通过复仇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黑人意识, 然后随着个人认知的增强以及成长, 使得他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 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一切的过去, 从而重塑自我, 构建起道德层面上最完整的自我, 以此他发现了个人的良知, 开始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心怀感激。在小说《格兰奇 • 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 在介绍格兰奇 • 科普兰自我重塑的时候, 总共分成三个阶段:沉默后的声音——在过去中进行自我重塑——在社区中进行自我重塑, 这几个不同的阶段中, 主人公实现了个人的人格和身份上的重塑, 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男性主人公成长蜕变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从主人公的言语中可以看的出来, “Teach them to hate, if you wants them to survive!”“Don’t teach them to love them!”从这几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最初主人公的仇恨情绪, 而随后的发展历程中, 主人公的言语出现了缓和和转弯。“I mean by the self;in individuation, the felt principle of significant unity”, 再到后来“the inevitable osmosis of being”“the recognition of the common human bond, a profound respect for the human”, 从这些言语行为, 我们能够看到男性主人公心灵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从这些语言来分析, 施为性言语的运用凸显了男性主人公渴求成长的力量和决心, 这对于实现真正完美的成长和蜕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从艾丽丝 • 沃克小说《格兰奇 • 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男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从言语行为学的角度上来分析, 可以从中发现男主人公对于自我的重新认知和审视,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以此来不断地进行伦理道德上的自我构建。从施为性言语行为理论来讲, 主人公格兰奇的每一次的蜕变, 其实都能够从他的言语及行为体现出来, 那种坚定的决心必然能够将其推向生命的制高点, 从而收获完整意义上的人格与人生。

摘要:艾丽丝·沃克的成长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记录了主人公成长蜕变的人生历程, 对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言语行为的理论上来分析整部小说, 可以清晰地看出黑人男性语言的力量, 这是其完成完美的成长与蜕变的必然所在, 对于整个家庭的完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来研究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黑人男性主人公格兰奇的自我重塑历程, 从而把握言语行为背景下, 对于主人公命运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言语行为理论,施为性言语,成长蜕变

参考文献

[1]付莹.关于黑人命运的妇女主义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06.

[2]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许豪.弱势群体的心路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冯丽君.论沃克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解放之路[J].商洛学院学报, 2013, 05:67-70.

[5]朱建丽.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解读[J].短篇小说 (原创版) , 2015, 17:3-4.

生命的蜕变优秀作文 第2篇

晚上很热,有很多蚊子。我们在树林里找了很久,可还是一无所获。我的心情瞬间从谷顶跌落到谷底,就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声高叫:"抓到了,宝贝快点来看!"我尖叫着跑了过去,看到了一只长相一般的虫子,不,是知了,它浑身都是土,我把它放进瓶子里。进到了瓶子里它还在爬来爬去,弄出簌簌的声音,把宁静的夜衬托的热闹非凡,让我没办法静下心来。过了一会儿,我持续没有收获,不禁丧起气来。爸爸和妈妈见我这个样子,便教我怎样寻找它,一般很小的洞里或者在树的中末处会有它们的身影,听完,我那团熄灭的热情又燃烧起来。

又找了一会儿,要回家了,我数了数今晚总共收获了3只,第一次抓还是不错的!到了家后,爸爸提议,让我看看它如何变成蝉的全过程。我感到很好奇,这个小东西该怎样变化呢,于是我迫不及待的答应了爸爸。到了晚上11点左右,一只小东西忍不住想要变身。一开始,他的背部的壳裂开了一条缝,它的腿呈前钩状的,随后它娇娇嫩嫩的身子从壳里钻了出来。

它的身体两侧还有一个碧绿色和黄色交加的小翅膀,底下还是透明的,然而它的腿竟然是嫩黄色的,翅膀还委缩着,这真能看出小家伙的柔弱。过了一会儿,它的翅膀逐渐伸展开,身体变成焦黄色,两只小眼睛透显着机灵的劲儿,又过了一会儿,它的身体变成黑色,翅膀变硬,腿变的强壮有力。

扎克伯格的蜕变 第3篇

形象招牌

曾经的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即使在公开场合回答简单问题时, 他的脸都涨得通红, 不停地冒汗。人们还记得道琼斯D8会接受采访时, 马克·扎克伯格的表现让人觉得他好像马上要在台上晕过去。

但是, 出现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扎克伯格则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他用中文谈笑风生, 媒体评论是“根本停不下来”。用中文演讲, 拥有一位华裔妻子, 这些都让中国人对他充满好感。他甚至幽默地说, “我的太太在家说中文, 她的奶奶也只说中文, 所以我想和她们说中文, 我必须学中文。”

扎克伯格坚持着用他的并不熟练的中文暗示了对中国市场的雄心勃勃。他明确表示, 将于明年启动Facebook的中国招聘计划。目前, Facebook拥有140多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员工。Facebook正在帮助中国公司增长海外客户、连接世界。他透露, 目前联想在印尼的新款手机广告就是出自Facebook, 在与中国城市合作发展中, 杭州和青岛已经有了自己的Facebook页面。

这是问题的关键。一位创始人, 特别是在互联网世界里, 他的形象是公司商业外交中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人们热爱还是厌恶他, 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市场、股价甚至未来。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CEO无疑就是这家公司最好的形象招牌。

促使扎克伯格主动作出改变的是好莱坞电影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影片《社交网络》, 该片是扎克伯格的传记片。2010年, 自《社交网络》上映后, 公众最初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就像电影里男主角所扮演的年轻的企业家的形象一样:冷漠, 精打细算, 优越感十足。

扎克伯格迫切地想改变这个形象, 因为公众一旦形成根深蒂固地认知, 那就糟透了。于是, 一改平日神秘低调的做派, 扎克伯格开始接受电视台的采访, 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脸上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主持人发现与2008年第一次采访扎克伯格时相比的变化:那时他很难为情, 并且不停眨眼睛;而现在他很放松, 很爱笑, 明显自信了很多。

精神领袖

当被问到对《社交网络》电影的看法时, 他这样回答, “我认为他们选的那些独特的T恤是对的, 我想我真的有那些T恤。”他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将这个电影所带来的影响一笔带过。

为了让自己显得平易近人, 扎克伯格非常罕见地向《奥普拉脱口秀》节目揭示了自己的私人生活。这档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 拍摄了扎克伯格和其女友Priscilla Chan居住的屋子。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出租屋, 没有一点奢华之气。厨房和餐厅是开放式的, 显得非常紧凑, 与一般大学生宿舍里的格局相仿。

他在节目中这样说, “在过去的6年中, 我一直忙于编程, 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的工作上。我保证, 这就是我的生活, 它并没有那么富有戏剧性。”这就是他对这部电影的反击, 事实证明, 公众对此买账了。

的确, CEO的形象对于一个公司的品牌影响至关重要。这是扎克伯格有意改变自己的原因。

人们议论那些明星CEO的谈吐、爱好、私生活甚至穿着。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老板拉里·埃里森是电影“钢铁侠”托尼·史塔克的原型。他被称为“科技界精力最充沛也最具争议性的领导人之一”。他爱飙车、开喷气式飞机, 曾经在夏威夷冲浪时摔断了几根骨头。但帆船比赛是他的最爱, 有一年的2月14日, 他宣称收到了一份最好的情人节礼物:夺得第33届美洲杯帆船赛冠军奖杯。显然, 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明星CEO不免让外界对于甲骨文产生了新的联想:甲骨文的企业文化一定很酷。

除此之外, 一个明星CEO的口才有多么重要, 看看马云的演讲就知道了。在中国, 这个被青年人奉为创业精神领袖的人物的演讲总是拥有极强的感染力, 充满了能量, 而这些无疑平添了人们对阿里巴巴的好感。

上农网的蜕变之路 第4篇

在大上海繁华商业的背后,带着“农”字标签的上海市农资公司和许多城市农资企业一样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耕地面积减少、农资市场容量收缩等等由城市化引起的种种问题让许多城市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感到棘手。

在充满商机的城市里,城市农资是否还有商机,商机又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农资利用“上农网”给出了答案:商机就在于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出路。虽然市场化和城市化给城市农资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但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网络打通联通城乡的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确保食品安全,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

优质农资一键即得

点开上农网(http://city-base.net/)你会发现,在上海农资实体连锁店所销售的农资产品在上农网也一应俱全,除了价格要比实体店优惠外,还有团购、秒杀等活动,网购的优势显而易见。

提起当初创建上农网的初衷,上海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总经理戴立根表示,上海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农资的市场容量在逐渐缩小,但种植规模却在专业合作社或者大户承包的模式下不断扩大,这为上海农资推出网上订购农资奠定了基础。上海有300多万亩耕地,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蔬菜50多万亩,耕地总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流转的速度却非常快,现在上海郊区形成了300多个专业合作社,耕地面积从上百亩到两三千亩不等,可以说大部分的农民都是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没有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耕地则很多被个体户所承包,所以上海郊区现在各种形式的“大户”非常普遍。

在崇明区的一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以前社员都是分散购买农资产品,现在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特色种植,对农资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社员统一采购,同时统一采购也能提高购买农资产品的议价权,如果和不同的厂家直接谈判,商务费用太高,而上海农资一直是上海农资市场供应的龙头企业,产品的种类和信誉,社员们都非常认可,所以在上农网推出之前,就直接从上海农资的连锁店拿货。

从实体连锁店到网店,对上海市农资和专业合作社来说,实现了双方共赢。提起上海农资在全国率先搞农资连锁店建设,戴立根颇感自豪,上海市农资从1997年开始建设“农得利”农资连锁店,将其覆盖到上海的所有乡镇,虽然有些地方农资市场容量很小,但是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上海农资还是坚持把连锁店建设到位。但戴立根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连锁店在前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个店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在8万元,而实体店运营的成本最终很大一部分还是要转嫁到终端农户身上,过高的维护成本让上海农资重新思考运作模式。而后采用的上农网模式通过网上直供,至少跨过了区域经销商和基层经销商两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

“理论上农资成本一般占到农民种植成本的30%左右,通过农资直供可让农民的农资成本降低5%—10%,从而使农民的种植成本降低3%—5%左右。”戴立根介绍,现在通过上农网,专业合作社的农资采购负责人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选购农资,并且从上海市农资最近的仓储配送中心直接拿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也省去了现场采购农资的路费和运输费,从而真正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让市场找到标杆价

2010年下半年,全国菜价飞涨,上海市民生活压力加大,政府千方百计寻找降低菜价的对策。这个时候,上农网由于能够直接将蔬菜从菜地配送给市民,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而在上海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被作为一个典型向社会推介,之后又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播出。

在染色馒头、毒生姜、毒豆芽等问题困扰人们生活的时候,上农网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上农网所供应的蔬菜都是利用上农网所提供的优质农资产品进行生产,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并且有严格的检验程序,消费者自然不用担心其供应的蔬菜存在安全问题。目前,人们对上农网的关注已经从当初的稳定市场价格转移到了保证蔬菜安全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打通从农资供应到蔬菜供应的整个产业链,利用一套统一的管理体制,让市民吃到的蔬菜真正质优价廉。

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生活成本提高,菜农收益并没有增加,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太多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据上海市农资常务副总经理乐键介绍,由于上农网销售的蔬菜直接从专业合作社收购,省去了一层层的中间流通环节,即使加上了农产品的分装费用,价格也要比超市低很多。

提起上农网所供应蔬菜的质量,乐健显得很有信心,他告诉笔者,信心源于上海农资设置了三道“安全阀”:第一道在农资源头上,在上农网销售的蔬菜都是采用上海农资销售的农资产品,确保农资使用的安全;第二道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对于为上农网提供蔬菜的专业合作社,上海农资采取入股的方式进行战略投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了生产的安全;第三道在蔬菜成熟之后的检验,上海农资配备了专门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对每个批次的蔬菜进行检测,确保流入城市的蔬菜的安全性。

除了对主要的蔬菜产品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上农网还计划为单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者蔬菜商提供网上销售平台,上农网的蔬菜价格将成为蔬菜指导价,在让市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让政府调控蔬菜价格找到抓手。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和大户选择在上农网直接销售蔬菜,因为即便以大幅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但由于省去了中间环节,菜农依然能获益丰厚。所以上农网对上海蔬菜价格的稳定和理性回归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主流价格也将成为政府进行菜价调控的参考。

突破物流困局

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送给农户,将鲜美而又安全的蔬菜送到城市餐桌,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企业在背后将基础物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而上海农资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要保证上农网的快速稳定运转,需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做支撑。之所以农村和城市的双向物流一直都较难实现,就在于配送的两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农资尤其是化肥,运输量非常大,而且相对比较集中,所以需要在区域配送中心建设方面下功夫,并且要配备相应的运输队伍;蔬菜则对保鲜要求非常高,经常需要建设相应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还需要有相应的分装设备对蔬菜进行包装,甚至还需要对某些蔬菜品种进行深加工。因此,实现双向物流不仅需要找到合适的场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进行仓储等方面的建设。

要想实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转,还需要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比如仓库中的农资产品和蔬菜产品信息要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配送车辆也要与之同步进行信息化管理,整体来说,需要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中,从而实现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转。

此外,在网络终端上,如何突破现有网络瓶颈也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通过电脑上网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现实,乐健提出是否可以将电视连网,作为购买的终端,这样就能快速破解难题,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通过三网联合破解终端难题。

上农网,一网打开城市农资新思路。上农网无疑将成为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突破城市困境的一个样本,将供销合作社联合城乡的功能不断放大。对于未来,戴立根表示,上海农资将稳扎稳打地搞好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让上农网这个多方共赢的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从传统农资销售模式走上互联网,上海农资无疑为农资流通企业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敢为天下先,大上海的商业精神融入这个农资企业的血脉,上海农资倾心打造“上农网”,用她的成功实践为城市农资流通的未来出路打造了一个鲜活的样板。

浅谈建筑的蜕变 第5篇

克里斯蒂安·古立克森

建筑是大象,建筑师们则是一群正在摸象的盲人……

笔者

1 关于新功能主义

迈入21世纪,人们已经习惯了建筑的日益翻新,新奇的结构与材料成为永恒的话题。旧的功能主义早已满足不了后现代迷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功能主义来领导思想。

“建筑首先要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美的艺术不是为满足这种需要的,所以单为满足这种需要,还不必产生这种艺术作品……”黑格尔所提到的“这种需要”,就是他对建筑功能的初步理解(也可以说是对客观事物的唯心看法)。既然无功能无以谈艺术,那为何当今的人们摒弃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论”而非要寻求新的救世主。

高科技的发展和高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空间”这个曾经建筑的主宰现在已成为建筑师手中肆意戏弄的奴隶,因而失去了活力和神秘,变得庸俗不堪。艺术就是在有和无,对和错中寻找切合点,即创造,一旦事物偏向了某一方面,艺术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德国建筑师吉迪翁(S.Giedion)在《空间、时间与建筑》中把西方建筑的空间观念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空间形式是体量与体量的相互关系;第2阶段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了内部空间,穹窿和拱成为建筑的主要标志;第3阶段从立体主义废弃透视法的单一视点开始,强调内外空间的交融以及形体的错落叠置[2]。建筑从古至今,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思想理念及形式不断更新,但其本质却并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物质的合理排布,我们创造了空间;再由空间的不断变幻,产生了艺术。建筑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存在一条无形的引线,有序的形式因其而寻求无序;无序的形式因其而寻求有序。它是一种联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能够构起庞大建筑体系的支撑。

2 关于传统

历史相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便是传统;传统建筑有3个显著特征: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传统与现代连接的纽带,就是历史。在历史中寻找建筑的文脉,从中可以发现建筑在其发展长河之中,也有一条无形的引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个文明的根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日本讲学时,曾谈道:“在卢浮宫我想设计金字塔时,第一次非常强烈地意识到了历史。当时一边思考历史一边思考建筑,说真的,我有一种思考历史太晚的感觉。”

“建造建筑必须认真地思考历史,思考未来,不应该只是用材料,或建筑构思来建造建筑。”安藤排斥新古典主义当中不负责任的旧物利用(即用传统建筑符号作为粉饰),并对传统的继承提出新的理解。“……我认为,不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3]……”

对传统建筑的涉猎,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周围环境、气候特征、地质条件、地方风俗、宗教信仰等等。融合并能突破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坐标轴,横轴为神似,竖轴为形似,斜上45°直线记为标准线,每一位建筑师都有一双画笔,都有资格书写自己的传统观,虽然画面各不相同,而其中两者的辩证关系规律是我们永远无法抗拒的。

3 关于人的因素

对于建筑而言,“人”这个因素主要从4个维度而对其产生4种影响:点、线、面、意。由此也可以把建筑划分为以下几类:

1)用于个人使用的建筑。最典型的就是住宅、旅馆、酒店;

2)用于人流性强的建筑。包括展览建筑、景观园林等;

3)用于容纳较大规模人群的建筑。包括观演建筑、体育娱乐建筑、教育建筑等;

4)用于储存或传达人的精神的建筑。包括寺院、庙宇、坟墓、纪念碑等。

从简单的一维、二维,再到复杂的三维,甚至四维,是事物由物质逐步到精神的过渡,而建筑则是由静谧到喧哗,再到静谧的轮回,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逻辑重复,而是呈螺旋状向上升华的过程。它含有一种普遍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使人成为建筑与文脉相联系的节点。

4 关于雕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艺术的启蒙和发展有赖于雕塑这一艺术门类:古埃及的方尖碑、麦姆嫩神像、狮身人首像,古苏美尔城的山岳台,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古印度的阿育王石柱、五车神庙,古中国的石牌坊、石像生,古罗马的纪功柱、凯旋门……建筑成为雕塑作品的进一步拓展,保留了其中的精神因素,把封闭的实体变成更丰富的空间形式。

古典建筑由于受施工技术和文化背景等条件的制约,只能借助雕塑的理念传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信仰的种种看法,而其形式仍摆脱不了传统的雕刻手法。现代主义之所以相比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理念表达的方法,由封闭转为开放,由拘谨转为灵活,使空间成为形式的主角,而彻底否定了装饰。

过分强调空间的意义,使现代主义由巅峰奔向终结,而接下来所谓在空间方面的革命,使其走向了两个极端:

1)对空间的否定,即以大的模糊功能的形式代替精细的分工,让人们感受到经济、科技、工业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成就;

2)对空间的分化,即空间中的空间,空间外的空间,内与外相互包容,相互矛盾,以传达思想理念的激烈冲突。而令人欣慰的是,雕塑已作为一种“概念”融入到当今建筑设计当中。

5 关于哲学

所有艺术门类发展均遵循同一个定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永远的矛盾与不统一。事物的发展犹如一棵生长的树木,精彩的地方,就在它的枝与叶上。

艺术体系下包涵各种风格、主义、流派、思想、理论……哲学的发展影响美学,继而影响建筑。感性地接触建筑,使我们能够保留物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记忆;理性的探究其本质,从纵向的历史方面入手,或从横向方面研究,我们得到的答案,只会是一个永远也得不到的答案,或是像上文所提到的,只是一个已升华的印象。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建筑是四维的”这一概念:一是从时间方面。建筑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是以时间为准坐标的,时间即为存在;二是从精神方面。建筑在满足了三维体形式的同时,把“意”作为第四维增加进去,而“意”则是艺术体系中各门艺术相互联系的桥梁。

梁思成先生曾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建筑的第四维,需要建筑师自己去挖掘,去研究,去运用[4]。

6 关于“蜕”

“蜕”需要叛逆。能够在固定思想领域中寻找矛盾,寻找对立,在变通中求变求通。

“蜕”需要积累。能够为新的事物创造扎实的理论根基。

“蜕”需要勇气。思想可以跨越时间界限,是与非的尺度属于自己。

混乱的年代是种等待,等待统一,“蜕”是一个过程,一个必经的过程。

7 结语

我们尊重历史,所以我们有能力跟着前人的步伐,继续摸“象”;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思想,才能对“象”认识得更多一点。建筑发展的每一步,偏重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其整体性是不会变的,而整体性我们永远也不会感知。

参考文献

[1]路忽玲,王娟,孙成全.浅谈建筑艺术[J].山西建筑,2007,33(7):64-65.

[2]李凯生,彭怒.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与存在空间的现象分析[J].时代建筑,2003(6):76-77.

[3]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从“学会”到“慧学”的蜕变 第6篇

关键词:慧学云教育平台,学习方式,会学,慧学

课改以来,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 教师在教学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蜕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云资源日益丰富,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高速发展, 2015年, “慧学云”智能教育在我校开展了教学应用研究, 笔者有幸参与了教学实验, 感受颇深!“慧学云”教育所开创的优质教育资源加高科技技术的模式,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适应未来教育的智慧学习法, 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互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提升了学习效率, 为原有教学方式补足了短板。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 ( 以下简称“慧学云”平台)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实现了师生的高效互动。

一、提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平台从“学会”到“会学”

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式包括:有计划的学习、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索、与人合作、主动学习、独立作业、及时复习、归纳总结等习惯, 这些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慧学云”平台就为我们提供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平台, 学生们开始经历和学习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增强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导, 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而, 现在学生很少主动地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曾尝试过利用导学案预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但学生预习效果不佳, 预习过程一抄了事, 有的甚至还不闻不问。学生们不会预习, 无法独立预习, 即使预习了, 也是敷衍应付。同时, 笔者也无法预知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不能全面地了解学情, 无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慧学云”平台中的预习系统就解决了以上问题。笔者提前一天在平台发布新课预习任务, 精选新课微视频和知识点分层预习试题, 学生根据预习系统中的任务和要求, 利用发布的微课程进行预学, 然后结合预习的知识点, 进行自我预习检测。最后, 系统及时生成预习报告, 用数据反映学生预习中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也能时时监督学生的预习过程, 掌握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全面地了解学情。

刚开始, 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新鲜感进入系统预习。在平台的引导下, 预习方式清晰明了, 预习过程科学有效, 预习效果一目了然。学生每天经历这样的预习过程, 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掌握了预习的要点, 在预习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2. 提高课中学习的效率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学习局面, 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 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 学生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造成课堂低效,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取决于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慧学云”平台引导学生的课中学习方式, 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学生有了有效预习的保证, 在课中学习时就能有的放矢。他们带着预习发现的问题与疑惑, 在课堂上积极地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和求助同伴等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有重点地解惑。这样一来, 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 预习中未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明确和解决, 拓展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训练和提升。

同时, 学生们利用“慧学云”平台的授课交互系统, 通过智能答题器答题, 系统及时生成评价, 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带有竞赛性质的答题, 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 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生生交互活动效果, 使我在课堂上能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及时进行课堂点拨指导和个别辅导。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 能真正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

3. 强化课后复习效果

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 最好在学后24 小时内复习。因此, 课后应当首先复习当天的新课, 然后再去做作业。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应该及时巩固知识, 而不是去修补已经瓦解的东西”。当然, 复习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本或笔记再看一遍。

“慧学云”平台的复习系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老师”。每天下午, 笔者根据预习和课中的数据分析, 有针对性地发布当天的复习任务, 学生们根据任务安排, 有条不紊地及时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 穿线梳理, 形成清晰脉络。然后, 学生进行复习测试, 重温知识点和易错点。平台及时生成复习报告, 学生在复习测试中夯实基础, 查漏补缺, 及时反思归纳, 融会贯通!

学生利用慧学云进行课后复习时, 也会逐步学会复习的方法, 掌握复习的要点, 在复习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以交互活动鼓励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就不觉累, 不认为是一种负担。只有心情舒畅, 才能思维流畅, 融会贯通。因此, 鲜活的热情, 是学习的催化剂。

“慧学云”平台界面设计为游戏界面, 功能设计智能化, 过程设计新颖美观, 背景赏心悦目。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不会感觉枯燥无味。除了预习和复习任务, “慧学云”平台还有涵盖全国各区域核心名校的名师授课视频及基础习题测试的“慧学堂”, 通过PK赛晋级赛状元赛等以赛代练的“竞技场”, 通过益智游戏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欢乐谷”, 明确学生排名情况的“档案馆”。一学期以来, 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在轻松舒畅的氛围里学习数学, 在快乐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竞争中自我激励, 使学生真正上升到“学中求乐, 乐中求学”的状态和境界。

课中授课交互系统, 学生运用答题器答题检测, 高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 学生对课堂检测也热情高涨, 扩大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主动性。最初, 学生答错题后感觉很难为情, 出现部分学生不答或交流答案后答题, 这就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 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引导学生“出错不丢人, 不敢答才丢人;出错没关系, 更正就是成功”的思想意识, 表扬和鼓励能主动改错的学生。这样, 学生自然就会消除虚荣心理, 认真参与到师生、生生的交互活动中来, 逐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现在, 课堂上, 很多学生暗地“较劲”, 课堂检测时比准确率、比速度, 自然地形成了课堂竞争机制, 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提供学情分析的大数据使教师“会教”更“慧教”

夸美纽斯说过, “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少教”的基础是教师充分了解学情, 有全面准确的学情分析。传统教学中的学情分析都是笼统的、预测的、不全面的、不准确的。而“慧学云”平台提供了“云智能大数据”, 课前, 它有学生预习数据报告和分析,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学情数据, 课堂上, 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教, 学生未掌握的进行精讲和点拨;课中授课交互系统, 学生答题器显示的答题数据能立刻生成, 为教师的“教”也提供了数据支持;课后复习数据分析和学情报告, 为教师教学反思和下一步强化训练设计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慧学云”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学情分析的大数据, 让课堂的“教”与“学”和谐、统一, 使教师会教、少教, 学生会学、多学, 教师更“慧教”, 学生更“慧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实践, 笔者执教班级的期末检测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质量水平评比中, 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

四、结束语

肇庆端砚——平庸到神奇的蜕变 第7篇

从高速路出口进入肇庆辖区,沿路总会看见很多成型的端砚或未成型的端砚石料,各种肇庆端砚、端砚茶盘的广告招牌铺天盖地,而在肇庆端砚的发源地肇庆黄岗白石村内,各种端砚石料更是堆积在每家每户的家门口,不仅承受着风吹日晒雨淋,有的甚至还与垃圾为邻,很难想象,如此平庸之石是如何能完成神奇的蜕变。

肇庆“紫云谷码头”,这里可以乘坐轮渡前往河对面的“砚坑紫云谷”,这座位于肇庆东南郊烂柯山上的端砚石料采矿区。

大约航行15分钟左右,船就在“中国砚都·砚坑紫云谷”码头靠岸。

从砚坑上往下看,青黄色的西江水脚下湍湍而过,旧时留下的防御、守卫用的城墙依然可见当初此处的戒备是如此的森严。

中国品质最好的端砚都出自于紫云谷的老坑、坑子、麻子坑三大名坑。近几年,由于上等的端砚石料资源日渐枯竭,出于保护目的,出品上好端砚石料的老坑等已被封存,停止开采,这里也就被改建成风景区。

一把锤子,一根铁凿,是端砚石料最原始的开采工具。

已被封存的老坑,由于端砚石料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矿石带,泉水从石壁中不断渗出,所以老坑洞口常年被浸泡在山泉水中,以前开采只能选择在秋冬枯水季节进行开采,开采前还必须进行排水,等排尽坑道内的积水后才能开始挖掘,然后还得一边开采一边排水,第二天开采前山泉水又会把坑道完全淹没。

矿坑口附近有开凿出来的人工湖,由于湖水都是山上渗透出来的山泉,所以特别清澈,湖底可见很多废弃的端砚石料。现在景区在这里也开辟了游泳场,在如此青山绿水中畅游,该是何等惬意。

近期由于肇庆端砚价格节节攀升,再加上端砚石料坑道已经被封存,之前很多村民都囤积的大量石料,就等着高价出售。

肇庆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这里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肇庆端砚,展示的端砚从初唐时期到现代,充分向人们陈诉了肇庆端砚的发展史,通过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等效果,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直观生动地、有声有色地展示给观众。

阅江楼的镇馆之宝:九龙戏宝砚,是端砚史中最大的一方老坑砚,长1.93米,宽0.93米,厚0.33米,重600公斤。石材集石眼、鱼脑冻、蕉叶白、天青、玫瑰紫等名坑之优点于一身。用高浮雕的手法因材施艺,祥龙穿云,仙鹤起舞,群仙唱乐,寓意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砚铭“端溪瑰宝”为华国锋所题。

此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设计、监制,刘金兰、林志成制作,张庆明、陈洪新治印。肇庆市人民政府拨款征集,作为“市宝”由博物馆永久收藏。

好的端砚石料越来越少,在肇庆端砚文化村,梁焕明端砚艺术博物馆内看到梁老先生收藏的一块非卖品,老坑出品,集上等石材品质于一身:冰纹、玫瑰紫、火捺、金线、翡翠、青花、蕉叶白,触感细腻,辅以梁老精心雕刻之作,堪称极品。

在端砚的发源地肇庆黄岗白石村,能工巧匠荟萃,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端砚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传承人梁焕明祖传的技艺“阴阳双刀”独具特色,他的端砚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在梁老工作室,他亲自为我们演示了其独门技艺“阴阳双刀”。

端砚拓印,是肇庆端砚从工作台走向市场的最后工序,很多端砚工艺大师都在端砚成型后进行拓印,一为留底稿,二为端砚证明出处。

肇庆端砚产于唐代初期的端州(广东肇庆),石料源自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特别是取自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的砚石更是上等佳品。端砚因“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而得名,用其研墨发墨迅速,墨汁细滑,书写流畅而不损笔毫,且字迹颜色持久不变。上好的端砚,无论酷暑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此,古人的“呵气研墨”之说即指的是端砚。端砚自唐代问世以来,就大受各时期文人青睐。

人人校招,那段蜕变的旅程 第8篇

抱有感恩的心, 感谢自己所面对的每次复杂与困难, 因为成长往往就蕴含其中。

时间总是飞快, 转眼间, 已经在人人校招实习了五个月的时间, 着实是很长的一段路, 回首看看, 亦觉得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实习让自己获益良多。

还记得收到面试电话的时候, 心里乐开了花, 投了简历近一个月, 没有一点音信, 从最初的期待, 到后来的着急, 再到后面的心灰意冷, 而这个面试的电话, 却让我的心开了花。

“嗯, 就是时间太短了, 这样吧, 我让媛媛来面一下你, 看其他的组有没有机会”这是主管面完我的最后一句话, 哎, 我自己也知道, 这个学期十二门课, 虽说已经结了一门, 但最后只能来三天半的短暂时光, 确实有点让人家难以接受, 毕竟实习一般是要求四天。可是我同样不想放弃, 因为网站这类的新媒体是大三以来的一个目标, 而市场营销专业的我对于运营的岗位则是十分的专业对口, 更何况人人网, 还用我多说这是多好的机会!“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周五就行!”你能想我在回答这句话时乐成什么样么, 这样都要我了, 当即回去买只烧鸡庆贺。

就这样怀着感恩的心情, 开始了我人人的生活。这也就是命啊, 第一天上班竟然敢上了突破400万用户的庆功, 看着大家吃蛋糕喝汽水的笑脸, 我也被这种愉快的氛围感染了, 不过我知道, 这是庆功也更是激励, 校招等着更大的突破!

一直以来, 每个寒暑假假期都在实习, 通过实习来寻找自己, 寻找自己的方向。但是一次次的经历, 我都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想去报社, 不想做编导, 虽然给自己减少选项也是实习的一大好处, 但是这次不同, 因为我找到了我想要什么。

校招给了我舞台

还记得自己听到主管跟自己说去当活动主持时的震惊, 一个刚来没有多久的实习生, 竟然会给这样的机会, 不仅仅是锻炼, 更重要的是信任。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准备主持稿, 详细了解流程, 了解物料情况, 准备各种现场突发情况, 也没忘了给学播音主持的同学打个电话请教下经验。就这样在和嘉宾张熙沟通好流程后, 校招的第一次主持就这样开始了。流程完成的很顺利, 但是我自己知道, 对于场面的把控还是不够好, 我忐忑着, 志刚哥和媛媛姐都没有批评我, 相反, 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 并期待着我下次可以做到更好。接下来的yes or no更具有挑战性, 这次不再是讲座, 主持人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开场介绍, 结尾的互动, 而是一个多小的时间全部归主持人掌握, 主持人出题, 台下的参与人数预计在1000人左右, 大家要根据主持人的问题作出yes or no的选项。这次, 我们自己准备问题, 和阿信一起练习串词, 一遍一遍的改怎样说更合适, 如何注意在前一轮的退场问题。如果说第一次的《职场必修课》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状况, 觉得有点云深雾绕的感觉, 那么这次, 我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面对一千人, 不再担心, 与之替代的是踏实与自信, 或许也和提前做的准备比较充足有关系吧。还记得第三场到吉林大学结束的时候, 去问川宁自己的表现, 他笑着说还记得第一次的时候感觉你说话是在喊的那种紧张, 可是这次却是自信满满, 听着他的话, 我也笑了, 从最开始做完活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 不知自己的表现, 到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 到一点点感悟与磨合, 变得更自信, 更大气。

校招给了我历练

“你俩明天来吉林吧, 这就给你们订票”当QQ里突然蹦了这么一句的时候, 惊的我一时无措。“怎么穿都冷”“把你能穿的都穿上”这些话语瞬间闯入我的脑海, 在主管刚要去吉林做活动的时候, 我就问我东北的同学, 你们那嘎达是有多冷?你想象不到的冷……

晚上冲回学校, 到学校门口搜索雪地靴, 以前一直觉得它太丑, 不肯穿, 大东北的, 风度不重要了, 还是要温度吧

“零下25度”、“酒店停水了”“打不到车”带着满心忐忑踏上飞往吉林的飞机, 第一次到东北,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再向北飞的过程中, 透过窗外, 看外面的风景, 渐入眼帘的是一片茫茫的白色。这便是我对东北的第一印象了吧, 简单而又纯净的白色, 然而这次东北之行, 注定并不简单。

原本会长答应的要求在有了名誉会长的加入之后发生了很大变数, 音响要重新租, LED大屏幕也要再花经费, 还要提前给钱, 好多事情要重新做, 很沉重, 很纠结, 第二天上午格格和川宁再次沟通最后才算敲定了下来。

校园活动能有多复杂?只要踏踏实实地沟通好, 一切就会井然有序地进行, 然而实际并不是这样, 有太多的变数与太多的未知, 当我们第一次听对方说有状况的时候, 主管就想到了更坏的可能, 当时我们还想说不大可能, 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想法, 但是事实证明, 主管的猜想是正确的, 第二天果真有了更挠头的问题。在经历之前, 我们永远不知道生活工作中有多少复杂的情况, 但是经历了我们才发现, 生活还可以这样, 不过好在有同事们的努力支持才走到最后。

抱有感恩的心, 感谢自己所面对的每次复杂与困难, 因为成长往往就蕴含其中。

校招让我更充实

这个学期总是感叹好忙, 好累, 12门课又加实习。可是当一个又一个活动袭来的时候, 我发现有些事情不一样了, 越累却越坚持。以前在学校里的时候, 闲了会看电视, 叫上朋友出去玩, 然后有作业就拖着等回头再写, 想看小说的时候就会看到很晚。但是在校招, 会很晚才下班, 十点多甚至是十一点回到宿舍的时候, 我会打开电脑开始写论文或是打开课本看书, 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时间因为实习少了很多, 所以要更努力才能追回来。不仅在学习上, 在工作中也更用心, 因为我不是全职实习, 所以我也要在能上班的时间里更努力, 就是因为校招的激励, 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累的时候也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忙完这阵, 就可以忙下一阵了。

校招让我更加踏实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毛毛躁躁的家伙, 缺少了一份稳重与踏实, 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与师姐做新鲜事的这段日子, 我发现了自己的蜕变, 我一页一页地找图片, 一遍一遍的修改文案, 一个个复制粘贴地加群, 整理群号, 有时会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自己的变化, 回过头来才猛然发现, 是环境, 是身边人的踏实, 用心, 细心, 专业, 一点一滴影响着我。

校招给我带来众多朋友

还清楚地记得志刚哥拍的那张亮点图片, 雪天一行人在雪地里相互搀扶着向前走, 那张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校招是一个年轻的团队, 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 大家一起努力, 朝着一个目标, 共同前行。

一起纠结, 一同欢笑, 是同事, 是伙伴, 更是最好的朋友, 这段路因有你们的陪伴而不再孤单, 因运营冲锋队队而精彩无限。

上一篇:经济动机下一篇:侦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