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2024-07-25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精选8篇)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1篇

一、中部民族地区会计发展的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生态环境脆弱, 教育落后, 投资力度不足, 人财物相对较为匮乏, 教育水平较低, 思想上没能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经济时代背景相差较大, 大部分的人民安于现状, 具有较强的小农意识, 思想上较为抵制新鲜事务, 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水平低, 规范性制度条件有待完善。中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对会计发展影响较大, 同时引起经济环境的变化, 进而影响到会计的发展和应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 会计的管理及核算不需要复杂的会计方法, 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很多会计处理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账簿手工操作和复式簿记的算盘过程中, 只能完成一些常规的会计核算工作, 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会计处理集中统一, 缺乏灵活性, 对其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会计工作在中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存在的问题

1. 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缺乏

大多数毕业生或者拿到会计证的学生大多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中部地区用人单位少、待遇低, 没有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很少有毕业生毕业后愿意主动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从事教学工作, 虽然、一些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民族中专也开设会计专业, 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高素质会计人才。

2. 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滞后

民族地区各行业基本没有上规模的大型企业, 大部分均为个体工商户, 这样的小型个体户基本上都是无账先开张营业, 取得发展是大事, 不注重账目会计, 导致最后家底不清, 账目水分比较重, 出现的问题多, 会计工作质量一直无法提高, 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核算和监督作用。

3. 会计事业管理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政府只管投入要效益, 财政部门主抓了会计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 效率高低好坏无从评价, 而对会计工作质量问题, 却很少进行监督检查, 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流失国有资产管理严重, 因缺乏会计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流失多少也是一本烂账。

4. 会计事业长期缺乏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少数民族陈旧的经济观念却迟迟得不到改善, 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两者之间的作用没有形成促进, 反而相互抵触, 阻碍了民族自身全面健康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长期下去,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落伍于其他地区。会计事业缺乏财力支持, 经营管理支持, 科学技术支持。

三、中部民族地区会计改革措施

1. 推进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提升

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工作不仅应具备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等操作能力, 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作为更高要求, 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还要会预测、编制计划、分析、决策等,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主要矛盾并妥善予以解决。

2. 推动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监督

企业会计内部管理需要有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关键是在内部管理当中体现出会计责任, 把会计责任当成最为主要的形式,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重心在于完善对资金、资产、成本及利润的计划与管理, 推行目标管理, 以利润目标为导向, 实现成本目标控制, 达到目标明确、落实到位、考核清晰严格、奖罚分明效果。

3. 加强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改革

核算规范化才能促使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 两者相互转化, 都是相对的, 会计核算规范也是相对的, 都处在相应的调整变化当中, 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 可以或修改或充实, 对会计核算的规定, 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统一性, 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4. 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

中部地区民族地区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 因为长期封闭。然而, 向企业及时提供比较全面的会计信息, 是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初衷, 同时也是为西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大提高民族地区财务信息的输送与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本身就是需要经过制订总体规划与解决方案、培训人员、重整业务流程、形成信息规范、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系统与测试、试运行, 在配置合适设备的基础上, 才能最终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

参考文献

[1]张霞.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03) .

[2]焦永梅.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1) .

[3]刘婷.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0 (03) .

[4]刘方乐.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透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6) .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危害;原因;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含义及当前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现状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和遵循。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会计工作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遵循,又要符合一般性公序良俗的社会公德要求,还必须适应不同利益团体开展经济活动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注重对会计工作的宏观引导和行为约束。

企事业单位是开展会计工作的主体,而我国民族地区的企业往往地处边疆,受物流运输费用高、人才资源不足,信息、资本、技术条件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以吉林省为例,近年来,吉林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成就,但相比东南沿海地区,仍存在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结构调整困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吉林省会计事业发展也相对落后,虽然会计管理工作早已存在,会计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若不提早发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会计事业将难以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

二、当前民族地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1.民族地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015年,国家财政部对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公布,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有515.6万人取得了会计资格。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到,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初级能力水平的占总人数的67.7%,高级仅占2.7%,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会计从业人员中中级占比一般达到40%的“纺锤体”结构相比,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层次、结构和水平明显偏低。而在人才培育、储备上并不占有优势的民族地区,情况将更不容乐观。尽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时是一项重要的考核科目,而每一位从业人员也都顺利地通过了考验,可总有一些人在日后的工作中却渐渐忘记了初衷,开始监守自盗。这些问题也说明了民族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2.为追求部分个人利益而弃职业道德于不顾。

民族地区现行市场监督管理机制还有待加强和提高,一些企业、单位领导者会为追求个人利益或政绩而指使会计从业人员背离职业道德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账外设账,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弄虚作假,对其个人和企业发展蒙上阴翳,也对国家经济健康和长远发展埋下隐患。而会计从业人员也或在利益的驱使下,或屈于强权保全自我,助长了财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3. 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放在首位,而对监督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部门掌控力不足、立法前瞻性不够、内部协调性不强、虚假会计信息司法惩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之间尚未接轨。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各监管部门间缺乏沟通衔接,效率低下;内部和外部监督相脱节,人为因素重于规章制度;法律约束机制存在“盲点”,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备;岗位风险点管制能力差,监督功能缺失;等等。

三、夯实民族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在股份制公司依法对股东信息公开、公众对知情权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促进会计事业发展。

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府而言,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同胞的幸福指数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历来高度重视,连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经过各族群众多年来团结一心的艰苦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更应抓住时代机遇,充分把握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拓宽渠道,提供机遇。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相关培训。

重塑会计诚信,既依赖于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更要靠培养会计职业道德,从根源上解决危害。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及一切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会计人员,所以会计人员的“德”与“能”更是直接影响财会工作的效能和对经济动态反映的真实程度。鉴于我国民族地区当下会计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进行相关继续教育刻不容缓。同时建立完整的人才市场,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会计行业的优秀人才进行鼓励和表彰,采取优胜劣汰制度,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注重自我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3.对民族地区会计从业人员推行双语或多语言的继续教育。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数达6000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人数达3000万。民族地区有大量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艺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民族地区语言现状,开发双语或多语会计人才有利于建设地区特色会计事业,推进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事业发展。设立相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实施双语或多语授课和教育,对民族地区会计事业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

4.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我国民族地区各行业内有大型规模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领导者缺乏对会计工作和相关法律的深刻认识。尽管我国当前已形成了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构成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会计监督体系,但仍有大批利令智昏的企业单位,面对利益趋之若鹜,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所能得到的利益远大于制造假账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创新监督机制,可考虑在企业内部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机制,形成全面立体的监管体系,促进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这将对企业制造假账起到极大的约束作用。

5.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完善监管体系。

要不断提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管中监管的主体、客体和监管范围,建立健全会计业务相关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加大对财会违规操作行为的惩治力度,督促会计从业人员切实贯彻本系统本行业相关会计工作制度;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依法进行处理,确保执法质量,为会计事业的正常开展和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不断探索会计监管新模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监管理念、模式,使之与经济形势同步动态发展。

总之,尽管当下我国民族地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面临种种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但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化,会计行业也会产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久的将来,会计的职业道德将会从目前依靠个人自律和强制性、被动式监管转化为一种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前提,高尚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将成为开展业务工作的系统规定和个人自觉,这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民族地区会计行业风气必将焕发崭新的风貌,从而更好的推进会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薇.浅议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危害[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 青觉.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陈文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政企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发展浅析 第3篇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极度落后, 人口增长过快, 教育落后, 高素质人才匮乏, 贫困现象严重, 经济发展水平同全省、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会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现状

云南是个边疆、贫困、民族众多“三位一体”的欠发达的省份, 会计管理工作虽然早已经存在, 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层次上还不够高, 管理手段软化, 社会各界协调不畅, 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 基本上只能做到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 很难做到发展和提高。

就云南省会计队伍来说, 截至2009年末, 全省会计从业人员33.66万人。从学历层次看, 本科及以上学历4.7万人, 占13.97%, 大学专科12.63万人, 占37.52%, 中专及以下学历16.33万人, 占48.51%, 总体学历结构偏低;从职称结构上看, 初级职称有6.23万人, 占18.52%, 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有1.97万人, 占5.85%, 无专业技术资格的达25.36万人, 占75.34%,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会计中大多是初级人员, 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民族经济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 少数民族陈旧的经济观念, 封闭、落后的民族经济心理与现代商品经济存在的巨大反差, 残存的自然经济观念形成的坚固壁垒, 阻碍了民族自身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也使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伍于其他地区。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贫乏, 地处山区, 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 民族工业起步较晚, 政府财力支持有限, 经营管理不善, 科学技术落后。原有的国有工业纷纷关闲, 民族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就业率很低, 没有给会计事业带来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地方政府重生产轻管理

《会计法》规定, 会计的主管部门是各级财政部门, 而主抓生产经营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 税务只管征税工作, 各行政管理部门往往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近年来财政部门主抓了会计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 而对会计工作质量问题, 却很少进行监督检查, 国有资产是否流失, 或流失多少, 或流失去向, 谁也无法知道。政府只管投入要效益, 效率高低好坏无从评价。西双版纳州康瑞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在拍卖昆曼公司32%的国有股权过程中, 因监管不力而出现公司股东两次放弃优先购买权。

3. 企业规模小, 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滞后

民族地区各行业很少有上规模的大型企业, 很多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都有无账先开张营业的习惯, 前期生意非常火爆, 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 要交税了, 要分红了, 要贷款了, 才知道账目不明。家底不清, 结果是一堆乱麻, 才急聘会计和出纳。而新聘的会计到了单位后, 很难开展会计工作, 很多账没有原始单证做依据, 有时只能根据业主的回忆、口述做账。这样的账目水分重, 问题多, 会计工作质量不高, 也没有真正起到核算和监督作用。

4. 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云南省几十所高校均开设财会专业, 而一些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民族中专也开设会计专业, 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不下5 000人。2010年全省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者高达7万余人。由此说明我省的会计人力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大多数毕业生或者拿到会计证的学生大多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或者留在昆明, 边疆地区用人单位少、待遇低, 没有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民族地区企业的会计人员职称大多是会计员、助理会计师, 每年能考取会计师的凤毛麟角, 而且一旦取得中级资格证, 就会上调高一级单位或者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留不住人才。

5. 企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 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很多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做得好不好, 最终要落到经济效益的指标上, 会计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 没有什么关系。还有部分领导认为会计捆住了他们的手脚, 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私有企业呢?就是因为私有企业老板说了算, 用钱大方、自由, 很多项目被私企抢走而国有企业落空。所以一旦项目资金落入个别管理者的手中, 具体运用就不交会计管理。尤其是扶贫建设项目资金, 财务管理乱, 很多项目单位工程款以现金形式与个人结算, 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严重。

6. 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 也极大地降低了会计的处理成本。然而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化程度低下, 电算化普及程度低, 管理手段落后, 造成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依托的现代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三、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的几点看法

1. 加快民族经济建设, 促进会计事业发展

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围绕“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加快民族经济的建设, 实现民族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党和围家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提供给少数民族地区很多的优惠政策和大量的扶贫项目, 为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提供了机遇, 拓展了空间。

2. 充分认识会计的重要性, 强化法律意识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要加强民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的会计知识培训, 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改变“会计捆手脚”的旧观念, 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是提升民族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没有扎实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优秀的财会人员, 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就没有发展前途。同时强化民族地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执行《会计法》, 支持财会人员依法办事, 严禁不按会计制度办事的行为发生。

3. 完善会计法规与道德的奖惩机制

针对以往对于违反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 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考评与奖惩机制。一是建立法规与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由财政部门牵头组建会计法规与道德委员会, 负责监管工作;二是建立会计法规与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立法规与道德行为档案, 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 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 记入档案, 警钟长鸣。

4. 拓宽渠道, 培养会计人才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会计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稳定性和吸引力弱的问题, 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个环节, 改革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 调整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 使人才得到充分尊重, 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培训项目。每年选派一批民族地区优秀会计人员到国内、省内高校参加培训;与高校合作, 开设少数民族干部专题培训班。另一方面要实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倾斜政策。建立民族地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增加民族地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投入;鼓励大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就业, 给予各方面优惠待遇。

5. 加快电算化会计建设, 推动会计现代化进程

少数民族地区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 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 按照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讲求效益, 逐步提高的原则, 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 加快电算化会计建设, 推动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肖薇.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危害[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2]哈热.论传统会计模拟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J].商情, 2009 (7) .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4篇

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有合格的记录者、见证者, 因此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随着新疆经济的不断发展, 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有很大缺口。但目前我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缺乏实践经验, 当前社会的大小企业都有专门的会计人员和专业的财务软件来管理自己的财务, 企业为了减少上岗前的培训成本和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一般不愿意招聘无工作经验或操作实训的毕业生。因此, 积极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的要求, 将实践融入到日常会计理论教学中去, 实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高校会计教学人员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会计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客观原因

首先, 是因为会计专业具有特殊性, 如涉及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等, 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有限, 安排学生集中到某一企业实习, 不具有可行性, 企业也不接受。其次, 由于学校的实习制度, 多是安排学生集中在大学三年级实习并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学校无固定的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 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无实习单位。再次, 国家的就业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欠考虑, 使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实践持消极态度。学生不愿意社会实践, 对于校内的实训学生参与热情也不够。

(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主观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实践机会减少。首先, 他们对实践实训认识不够。会计人员上岗要求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许多学生到实习前夕还未取得证书, 单位一般不接收无证书的学生, 这就导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轻社会”的思想, 认为课堂知识是最重要的, 考取证书最重要, 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社会实践。其次, 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少数民族聚集地, 由于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不愿意与其他民族学生交往, 社会交往能力差, 交往范围较小, 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上的恐惧, 不敢与其他学生竞争, 同时也缺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勇气, 无法正确认识和推荐自己, 从而失去了很多社会实践机会。因此,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不能自己联系到实习单位, 通常是学校安排, 或者不安排校外实习直接进行校内实训。再次, 由于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落后, 教育水平相对低下, 实践教育环节缺失更加严重。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学习基础较差, 而且在学习中有一个把汉语翻译成本民族语言的过程, 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因此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往往要比其他学生差, 实训课程的进度往往无法跟上。他们往往不敢报名参加学校开展的实践实训活动, 或者报名后在竞争中被淘汰, 从而失去了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综合以上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机会缺失, 校内实训学生主观上惧怕参与度不高, 从而导致实践实训总体效果不太理想。

二、对会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 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理论结合实际, 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授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 多举实例, 便于学生理解。对于比较难理解的会计理论比如借贷记账方法等可以先以“师带徒”的方式, 教会学生做具体经济业务核算, 把每一类业务做单项训练, 通过实训, 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程度;同时采用“师带徒”的方式逐个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既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又要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将会计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践,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对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核算为主线, 以其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任务和项目为驱动, 按照“理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企业实习和培训”这样递进式的模式, 分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 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之后, 借助先进的教学软件, 加大实训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该课程以厦门网中网公司提供的教学软件为依托, 共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平台软件、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软件、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软件三大模块, 通过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仿真实训平台, 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 学以致用, 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夯实基础。尤其是学生在基础会计实训平台进行无纸化综合实训过程中能接触到在教材里看不到的各种原始凭证, 如支票、增值税发票等, 为学生创造填制真实原始凭证的机会, 同时学生能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下去辨别和完成各种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如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在实验室完成, 指导教师定期收集审核, 这样, 既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 也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和分析、判断经济业务, 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进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使其具备“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 对专业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性”为中心, 突出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核

通过增强对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职业习惯。

1.会计理论基础知识模块可采用卷面形式, 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题型, 一方面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

2.实践性实训模块应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主, 每学完一个模块, 即对该模块进行系统实训和考核。单项实训的反复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根据单项实训的考核结果还可以及时查缺补漏, 提高教学效果。

3.期末综合考核可以全都是经济业务题, 基本覆盖了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4.工学结合, 以理论学习和真实经济业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结合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全过程, 但是可以通过沙盘模拟或模拟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 针对学生不能集中实训, 到企业实习困难等现状要加大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的力度

会计专业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上岗操作,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保密性, 目前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少数民族学生到单位实习更是难上加难。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 选取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 按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训, 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一剂良药。学生对教学资料认真分析, 运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对科目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实际动手操作, 还包括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责任, 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轮岗制”, 将学生分组, 每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还将财务科室组分配不同的岗位, 对每个学生安排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税务、总账、财务主管等岗位, 并确定其职责, 定期轮换到其他岗位,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业务。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 还要进行电算化实验, 要能熟练运用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各模块的操作与维护, 处理单位日常的会计业务。因此, 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应包含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两项功能。

(五) 适当安排校外专业实习

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的业务和场景毕竟是模拟的, 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可以与事务所联系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每年安排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 与企业密切合作, 聘请资深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工作流程, 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 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综上所述, 学校应从各个角度加深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实现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过程要靠专业教师来实施, 会计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因此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 有计划地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 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更好地完成会计教学任务。

(七) 针对少数民族特点, 加强实习环节

1.在政策层面上,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实习实训, 学校领导应当给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适当的政策倾斜, 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校企合作企业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学生等,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实习的热情和参与程度。

2.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 加强心理辅导,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充满自信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认识, 从人际交往等方面加以引导, 加强他们与汉族学生的互动, 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获取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尤其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 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学生思想坚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可见, 针对会计专业课程特点,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率, 为稳定新疆、建设新疆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锡平.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 2007, (2) .

[2] .刘青, 刘畅.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1) .

[3] .罗明喜, 杨珊.工学结合下《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9, (3) .

[4] .郭子孟.新形势下民族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初探[J].今日民族, 2010, (6) .

[5] .朱艳南, 李文欢, 张晓慧等.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2) .

[6] .肖瑞利.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思路[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5篇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会计领域, 笔者认为, 作为会计行业基本规范的会计标准和规范会计关系的法律法规等属于会计生产关系的范畴, 而会计人员、记账工具等属于会计生产力的范畴。会计人员是会计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也是会计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而会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会计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是会计生产资料。会计人员的劳动、会计劳动对象和会计劳动资料是任何会计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发展成就便突出地体现在会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会计生产关系的进步上。本文将围绕改革开放时期少数民族地区会计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进步展开探讨。

二、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学历教育发展状况

会计人员在会计生产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 要想成为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会计劳动力, 就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教育, 主要包括会计学历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 一个地区的会计教育水平决定了该地区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大小。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教育发展迅猛。从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来看, 为满足经济规模扩大所引发的对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完成对计划经济下传统会计人员的更新换代, 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包括成人会计教育,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 硕士研究生会计教育, 本、专科普通高等会计教育, 中等会计专业教育等在内的多层次会计教育体系。2009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会计专业硕士 (MPAcc) 学位, 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教育体系愈加完善。具体而言, 首先是一开始便创建了以函大、电大与夜大等形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面向的、以普及为目的的成人会计教育模式, 并达到了培养会计人才的目的。其次是高职高专, 普通本、专科, 硕士研究生等层次会计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到2000年,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本科在校生4898人;专科在校生6295人;成人高校在校生11424人;函授和夜大在校生28842人。2009年, 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石河子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率先设置了会计专业硕士 (MPAcc) 授权点。到2011年, 少数民族地区各层次在校生规模为:会计专业硕士 (MPAcc) 132人;科学型硕士 (会计学) 685人;普通本科生39828人;普通专科生27274人;成人本科19761人;成人专科17218人;调整后中职学生加普通中专在校生47408人。

三、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为顺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经济管理要求不断向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会计职业教育。具体而言, 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职业教育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为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 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展或参与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包括国家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项目和省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人员或高校会计教师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并参加了相关培训, 另一方面, 一些少数民族省区 (内蒙古、新疆等) 因地制宜, 设立了本省区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二是与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相类似的其他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如广西的“十百千”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和云南的高级会计人才培养“2311”工程等, 这是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为加快培养本省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步伐而设立的项目。以广西的“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为例, 2007―2013年, 该项目共开设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术类、注册会计师类四个类别9个班级, 累计招收学员400人, 已经结业180人, 在训学员220人。三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为提升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的能力素质, 少数民族地区启动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如2013年, 西藏组织相关单位30余人次参加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 并颁发证书;云南组织127名学员分3期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财政部总会计师培训;宁夏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完成了第一批16人参加的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培训。四是高级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研修班。为了及时更新高级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少数民族地区常常与外地高校等机构合作开设高级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研修班。以内蒙古为例, 2011年在南京举办了全区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2012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研修班。五是关键会计人员培训。这一形式的培训也往往以三个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以2007年为例, 广西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企业高级财务经理培训班, 区直行政事业单位123人、大中型企业120人参加培训;内蒙古财政厅在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3期高级会计师、单位负责人培训班, 共培训高级会计人员300多人。

(2) 普及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除了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外, 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性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继续教育模式方面, 网络远程与面授方式双轨运行, 满足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多元化的需要。如起步相对较晚的宁夏, 2013年9月, 其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合作开展全区会计人员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所用的“宁夏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系统”, 也已开始正式上线运行。更有甚者, 网络远程教育在一些省区已成为主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如2012年, 内蒙古共有36391人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 有37453人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授培训。

(3) 单位自行组织的会计培训。由于普及性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通常是针对企业的普遍需求而不是特殊需求来提供的, 近年来, 为了解决日常会计工作中碰到的棘手问题,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会计培训。笔者在对广西部分企业的实地调研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企业每周或每月会至少组织一次会计培训。除了学习税法和新会计制度等以外, 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难以解决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 是这类培训的一大特色。

(4) 各类会计考试考前培训与考试教育。各类会计考试考前培训和会计考试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会计考试一般由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等机构组织, 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考试。以广西为例, 2006~2010年间, 广西累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303606人, 合格112751人, 合格率为37.14%。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145515人次, 其中:中级63667人, 初级78449人, 高级3399人;全科合格人数为13520人, 其中:初级7977人, 中级4356人, 高级1187人。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中文以外, 在部分少数民族省区的会计考试中也会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如新疆, 早在1997年, 便成功组织了首次维吾尔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4年, 在新疆举行的维语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中, 报考人数达1113人, 全科合格282人。

(5) 普及性CPA非学历教育。自1993年以来, 在少数民族地区, 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注册会计师考前培训、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以新疆为例, 从1993年到1997年, 新疆注协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举办了6期注册会计师考前辅导班, 对2000多名考生进行了考前辅导;同时, 还在乌市、奎屯、库尔勒等地, 共举办10期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班, 培训注册会计师1150人次。2013年, 新疆全区的专业阶段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人数及报考科目分别为4216人、11602科次。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方面, 新疆注协通过支持西部培训班、面授班、远程班、监管人员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3个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班和机构自办班等举办10期执业人员培训班, 培训1200多人。截至2013年底, 新疆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197人, 非执业注册会计师584人。

总之,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人力资源日益丰富, 会计人才规模和素质不断提升, 为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的展开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而有效的会计工作无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道扬.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会计研究, 2008 (11) .

[2] .财政部会计司.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人才观全面推进会计人才建设――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专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3] .项怀诚.新中国会计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6篇

1 有关少数股权的定义

有关少数股权的定义, 在国际会计准则IAS27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中给出的是“少数股权, 是指附属公司的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直接归属, 亦不通过附属公司间接归属母公司的部分”。

2 购买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

2.1 购买少数股权交易实质的认定

按中国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在“企业合并”一章中对购买少数股权作了如下的规范: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企业在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形成企业合并后, 购买少数股东全部或部分权益的, 实质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 应当分别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 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 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2)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当以购买日 (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 (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需说明的是,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按账面价值计量, 不存在商誉的确认问题。

2.2 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定义

2 0 0 8年1月,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发布经过修订的IFRS3“企业合并”和IAS27“合并的与单独的财务报表”。同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发布修订版FAS141企业合并和取代原ARB51的FAS160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非控制性权益。该稿修订中的主要变化之一是, 对合并商誉的确认采用的是全额确认法, 即对商誉的确认由原来的只确认母公司享有的部分, 改变为全额确认, 既包括母公司享有的部分也包括少数股东享有的部分。

用公式列示如下:

被合并公司整体的公允价值-被合并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完全商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用完全商誉法为支点推动企业合并会计的彻底变革, 实现由母公司观向主体观的全盘迁移。按照IFRS3、IAS27的有关界定, 既然在首次实现合并时已确认了少数股东享有的商誉, 之后再购买少数股权时就不应再确认商誉。另外, 购买少数股权是在合并之后发生的, 并不满足商誉产生于合并过程这一条件。购买少数股权的处理上, 中国财政部会计司给出的会计处理和国际准则是基本一致的。

3 实务举例

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以8500万元取得对乙公司77%的股权, 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09年11月18日甲公司第二次出资1900万元自乙公司的少数股东处取得乙公司16%的股权, 另外, 支付资产评估费及律师费用合计5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少数股东在相关交易发生前不存在任何的关联方关系。

(1) 2008年7月1日, A公司在取得B公司77%股权时,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000万元。

(2) 2009年11月18日, B公司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以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 (对母公司的价值) 如表1所示。

3.1 首先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009年1月1日为首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日, 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8500万元。

2009年11月18日, 甲公司进一步获取乙公司16%的少数股权时, 共支付买价款1905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购买价1900+购买过程支付的手续费用5=1905 (万元)

该项长期投资在2009年11月18日的账面余额为10405万元。

单位:万元

3.2 编制合并报表的处理

(1) 首次购买商誉的计算。

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77%股权时产生的商誉=8500-10000*77%=800 (万元)

即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体现的商誉总额为800万元。

(2) 所有者权益的调整。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乙公司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对母公司甲的价值 (即公允价值) 进行合并, 即以甲公司新获取的16%的股权相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负债的金额=10500*16%=1680 (万元) 。

因甲购买少数股权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905万元与按照新取得的股权比例 (16%) 计算确定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1680万元之间的差额225万元, 合并处理方法是: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 首先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在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的金额不足冲减的情况下, 调整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另外, 在实务中的处理还需考虑以下两点。

(1) 控股股东和被购买股权的少数股东是否是关联方, 按照企业合并的相关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购并不产生商誉。

(2) 实务操作中, 公允价值的获取较难实现“公允”, 建议需要交易双方通过国内的各大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以获取有说服力的公允价值 (当然, 挂牌会增加双方的交易成本) , 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因定价不公允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

[1]党红.企业合并会计变革的阿基米德支点——完全商誉法[J].中国审计 (学术刊) , 2006 (11) .

[2]IASB.2008.IFRS3Business Combination.

[3]IASB.2008.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4]黄世忠, 陈箭深, 张家至, 等.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J].会计研究, 2004 (8) .

少数民族会计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信息,信息披露质量

一、信息披露质量的文献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这一课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及热点, Lee (1987) 认为,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资本市场有序发展甚为重要。Douglas W. Diamond和Robert E. Verrecchia (1991) 提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吸引潜在投资者, 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Wurgler认为市场具有对资本进行有效配置的功能。Francis认为财务报告质量越高, 该国的公司就越容易筹集到资金。

财务报告会受到当地体制及法律制度的影响, Ball.R (2006) 认为会计准则虽然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却有着地区差异。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采用同一会计准则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习惯法系的国家会计准则以投资者为导向。成文法系的国家会计准则主要有政府部门制定, 因此更多的受到政治的影响。Holthausen研究角度为不同国家及地区能否完全适应IFRS。Daske等实证检验了26个国家实施IFRS的经济后果。王立彦等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在不同省市实施后的经济后果。但是,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披露质量状况少有研究, 无相关文献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Barth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较低, 且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否源于上市公司实施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受到上市公司所处国家的法律机制、政治环境的约束。Tendeloo等通过研究发现即便实施IFRS也不能降低德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Houqe认为一个投资者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国家, 采用IFRS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单凭好的会计准则约束就能产生, 不同的国家, 其法律、政治制度不同。即便是采用同一会计准则的国家, 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所处环境依然存在差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也与我国其他地区上市公司不相同, 新疆上市公司管理层人员来自不同省市或不同地区, 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 Hofstede认为决策受到个体价值观的约束, 新疆上市公司高管或会计团队中个体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 我们应当注意不同文化价值观是否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胡本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新疆汉族, 维吾尔族及回族会计人员在文化价值观维度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文化观差异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值得深入研究。韦群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地区企业, 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部, 该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因此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在信息披露时除了遵循《会计法》、《公司法》外还应当遵循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准则》。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8项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 可靠性:上市公司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为广大投资者所用, 必须以可靠为基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当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完整度, 不能随意遗漏或选择性的减少披露。 (2) 相关性: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反馈在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后的反馈价值。 (3) 可理解性: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易于理解。会计信息毕竟是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产品, 上市公司假设信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4) 可比性:可比性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 同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同会计期间具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 不同上市公司同一个会计期间其会计信息应当就有可比性。 (5) 实质重于形式:上市公司应当以“经济实质”为主, 不仅仅以经济活动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 重要性: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重要,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上市公司应当权衡所处环境及实际情况, 从业务的金额和性质两个方向加以判断。 (7) 谨慎性:谨慎性的原则是上市公司不能高估资产、收益, 低估负债、费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遇到许多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 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时应到充分评估面临的不确定性状况。 (8) 及时性:财务报告的披露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失去信息的时效性, 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效率。这8相会计信息的特征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相辅相成, 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时, 应当在8项基本要求中做相应的权衡, 以更好的服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新疆地区上市公司概况

新建资本市场作为全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疆资本市场正健康有序的发展中。根据新疆证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 新疆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40家。其中, 央企有8家, 地方国资有5家, 兵团国资占13家, 民营控股有12家, 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有2家。新疆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的第18位, 在西北五省区中排名第二。新疆上市公司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新疆上市公司数量少且规模小, 融资能力相对有限。新疆上市公司中, 国有上市公司及和国家控股公司比例较大。新疆上市公司中较少涉及金融类、科技类行业。

三、新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

(1) 新疆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造假问题。上市公司为了避税或在股票市场上获得短期的回报而操控利润。 (2)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及时性。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率。新疆上市公司将有利消息提前披露。不利的会计信息延迟披露, 这一现象违背了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3) 新疆上市公司披露不充分, 以商业机密为缘由不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 (4) 上市公司披露状况良莠不齐, 造成同一家上市公司不同期间的会计报告缺乏可比性且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报告也缺乏可必性。 (5) 由于新疆地区会计教育资源有限, 且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上市公司很难吸收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会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 也就势必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6) 青觉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多的受到“政治干预”。新疆由于维稳任务, 国家在财政及采购方面存在一定的保护政策, 一方面国家对新疆地区经济的大力扶持大大促进新疆地区的发展, 但带来的困扰是“保护政策”使得新疆上市公司缺乏竞争意识。 (7) 新疆地区相对沿海地区审计资源也较为有限, 会计事务所数量较少, 审计师素质也参差不齐, 这就削弱了新疆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力保障。岳天明认为新疆地区上市公司“重人情轻合同”的现象更为严重。 (8) 新疆地区法治水平不高, 对于投资者保护力度不够。所以新疆地区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韦群.会计准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后果研究——以会计信息质量为研究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1) :63-71.

会计诚信缺失的民族文化根源 第8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为达到聚敛财富、非法牟利的目的, 会计丑闻层出不穷。从数年前的美国安然案到雷曼兄弟破产以及500亿美元天价诈骗, 再到国内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事件、胜景山河、绿大地等, 这些会计丑闻所涉及的巨额数字一次又一次撩动公众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会计造假逐步演变为卑劣的行为和手段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得不承认, 会计人面临着尴尬的诚信危机。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 深受文化影响。千百年来, 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会计丑闻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根源。本文将借鉴荷兰学者Hofstede对民族文化划分的四个特征分析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

二、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分析

(一)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指社会成员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种取舍。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 社会结构相对松散, 社会成员自我意识较强, 倾向于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而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 社会结构较具凝聚力, 社会成员相互依赖, 团结合作, 倾向于把集体利益至上。

中华民族向来崇尚集体主义,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通常将集体利益置于首位。深受传统道德思想影响的会计人员认为只要不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而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的行为哪怕违反法律、法规是可以被理解的。当会计人员为了维护所处集体的利益, 视会计诚信于不顾, 听从上级领导旨意做假账粉饰报表时, 会计信息披露大量失真, 会计诚信度大打折扣。

(二) 权力距离大小

权力距离大小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或组织机构中存在的等级制度或权力分配的容忍程度。在权力距离大的社会里, 社会成员遵守社会组织秩序, 服从权威领导。在这种社会里, 会计人员有较强的等级观念, 往往屈服于权威和上级指示, 愿意接受教条式的会计准则;在权力距离小的社会里, 社会成员普遍追求权力的平等和公正, 对组织或社会的参与度要求较高, 上级和下级共同协商处理会计事务, 强调众人平等参与, 等级观念较模糊, 这样的社会文化往往形成一种“公认”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不仅要维护单位利益, 而且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会计人员面对所肩负的双重职能显得有点无法适从。几千年来, 我国社会的权利距离较大, “尊上”观念较强, 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在会计领域表现为处于从属地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按统一制度办事, 而且更要听从上级领导的意愿进行会计处理, 以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很难在维护单位利益的同时, 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

(三) 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

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是指社会成员面对风险、新生事物或不明朗情况采取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的回避意识, 那么社会成员较保守, 不愿冒风险, 表现出较强的稳健主义倾向和较强的保密倾向, 人们对待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的处理比较谨慎, 对利润的计量一般较保守, 偏好于统一性;当一个社会对不确定性的回避意识较弱时, 社会成员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人们往往能从容地应付风险因素, 对会计信息保密程度较低, 财务报告中披露较灵活, 披露的信息较多。

我国传统文化对不确定影响的规避程度较高, 人们倾向于回避风险, 因循守旧程度较高。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使得我国会计价值的稳健程度和保密程度较高, 首先表现为谨慎性原则作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其次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低、保密性高, 报喜不报忧。我国大多数公司只倾向于披露相关法规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信息, 很少对信息披露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充分解释。具体的表现为:为了应付相关法规信息披露的要求, 但又不愿投资者了解真实财务状况, 做两套账,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

(四) 阳刚与阴柔

阳刚与阴柔是指社会成员对个人成就和生活态度的看法。阳刚社会崇尚个人财富及事业成就, 赞赏决断能力, 崇拜英雄。阳性取向的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计量倾向于公正性和财务揭示倾向于公开性, 会计规则强制性大, 持续时间长;而阴柔社会比较注重生活质量, 重视人际关系融洽, 同情并愿意帮助弱者。阴性取向的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计量倾向于保守性和财务揭示倾向于保密性, 会计规则强制性弱, 持续时间短。

我国柔性社会倾向较明显。我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之道, 传统文化特点形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世时不偏不倚、崇尚和为贵的民族思维模式。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为顾全领导、同事的情面可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甚至违法乱纪, 使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 人治大于法制, 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会为坚持原则而得罪人, 更不愿得罪领导, 从而听从领导的指示做假账。整个行业对这种情况的默认, 造成了会计诚信缺失。

三、我国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 改变原有会计聘用模式

随着现代经营活动的发展, 部分企业开始将会计工作外包给专业会计公司, 委托人与受托人无直接的从属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记录的真实性, 加强了对经济行为当事人的监控, 降低了会计服务对象的集体主义倾向。

(二) 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 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以缩小权力距离。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为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提供内部保障;同时制定良好的人事政策和内部组织机构, 使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和独立性得到保证。

(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取决于会计人员对诚信的认知度。因此必须积极推行诚信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会计工作的艰巨性, 做到热爱会计事业, 实事求是, 洁身自好。

(四)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普遍较低, 这时便需要更多的制度因素和公司治理要素来对其形成制约。有关管理机构要引导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建立,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考核政策, 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管理者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建立起诚信的会计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提倡“诚实、守信”的民族, 素有“崇尚诚信, 耻奸伪诈”的优良传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 我们一定会建立一个“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环境, 摆脱当前所面临的会计诚信危机。

摘要:近年, 国内外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会计丑闻无不一次又一次撩动公众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会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根源。本文借鉴荷兰学者Hofstede对民族文化划分的四个特征分析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民族文化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对策, 以摆脱当前所面临的会计诚信危机。

关键词:会计诚信,文化根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开瑞.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J].广西会计, 2000, (7) .

[2].石晓磊.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J].会计研究, 2001, (1) .

上一篇:有机解读论文下一篇:地质灾害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