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

2024-07-1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精选11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 第1篇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和财会人员需要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财务管理, 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以指导整个企业集团的良好运转。

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类型:

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规模的大小不尽相同, 因而, 各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形式也就有所不同, 不同的企业集团经营组织形式决定不同的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2) 确定与企业集团各财务管理单位的经济责任相适应的财务责任:

企业集团各财务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同, 其财务责任也应有所区别。

(3) 确定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单位财务责任大小相一致的财务权限:

由于部分集团成员企业能够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 因而, 应该给予独立进行筹资、投资、成本费用开支与收益分配的财权;对于相对独立的企业集团各部门则分别给予投资决策权、内部利润取得与分配权以及成本费用的开支与控制权。

(4) 根据集团结算价格计价结算, 确认各单位履行职责的好坏:

企业集团的材料和半成品的领用、使用劳务、半成品和成品的转移等都要按照实际数量和集团转移价格进行结算, 并且采用一定的结算凭证办理相关手续, 以划清各自的收支, 分清经济责任, 便于奖惩。

(5) 根据承担的财务责任的大小以及履行情况来确定物质利益的多少:

对承担自负盈亏的集团成员企业, 其工资总额应由该成员企业控制使用, 税后利润除向企业集团交纳一定管理费用外, 应由成员企业按国家规定自主分配;而相对独立的集团单位, 其工资总额由企业总部控制, 与各单位完成责任指标挂钩的工资, 可分别交由这些单位掌握使用, 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应统一由企业总部进行。

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1) 财务主体多元化。

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母公司与被控股的子公司之间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产生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但它们又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集团公司中的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都是利润管理中心或投资管理中心, 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并独自承担财务上的法律责任, 形成“公司内的公司”。所以集团公司本身就意味着多个财务主体并存。

(2) 财务决策多层次化。

企业集团在确定母公司主导地位的基础上, 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地区、管理层次的企业的不同情况, 合理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矛盾, 真正调动集团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3) 投资领域多元化。

企业集团凭借其财力雄厚的条件, 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 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 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 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 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 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本增值速度。

(4) 母公司职能双重化。

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 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单一的经营。

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1) 集权模式:

在集权模式下, 企业集团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母公司, 集团母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 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 所有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 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2) 分权模式:

在分权模式下, 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 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 子公司只需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在这种模式下, 子公司相对独立, 母公司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集权, 也没有绝对的分权, 集权和分权没有一个绝对的定量指标来衡量。对于集权与分权的选择来说, 最好的集权就是有效的分权。分权职责明确, 并相互协调一致就实现了集权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分权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所界定的权限非常到位, 每一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相互协同, 这样最终协同的结果就达到了企业的总目标上。

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组织一元化与财务主体界限模糊不清。

我国企业集团一开始由政府用行政手段“组合”而成, 不少企业集团的形成都是以国有大型企业或行政事业机构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有的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 将一些没有产权关系的企业“收编”或者“挂靠”在自己集团旗下, 造成集团与下属企业产权关系的模糊。

(2) 资金管理体制欠佳。

对现金管理不足, 造成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滞销积压, 造成资金呆滞;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融资困难, 尚未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融资渠道方式, 严重阻碍了集团的发展;资金投向不合理, 投资规模和投资布局严重失调。

(3) 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①没有高度重视对成本的管理, 成本居高不下。②财务分权过度。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分权过度, 造成对所属企业控制不力, 形成“尾大不掉”局面。③财务预算苍白无力, 财务监控失调。预算编制基础不切实际, 在事后又缺乏对差异原因的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预算, 使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④财务约束与激励效率低下。由于经理等内部人和出资者的目标函数不同,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所做出的行为很容易偏离出资者的要求, 给企业集团带来不力影响, 难免出现“内部人控制”风险。

(4) 企业集团价值观念落后, 思维僵化陈旧。

在财务管理的目标上, 未能确立起价值最大化的思想,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 财务人员产生许多不科学的做法, 如筹资时不考虑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 不分析现金流量, 不计算报酬率和投资回报期等。

(5) 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

利益分配不规范的主要表现有:搞利己主义, 给各成员企业带来苦乐不均的结果;搞形式主义, 使企业集团投资有去无回;搞平均主义, 造成各成员企业发展后劲和动力不足;搞极端主义, 造成各成员企业业务一元化现象严重。

(6) 关联交易经常化。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如果这些关联交易能够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 则不会对交易双方产生异常的影响。

5.2 优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

(1) 转变观念, 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彻底摆脱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真正树立财务的观念。

(2) 彻底理顺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 优化财权和收益分配机制。

企业集团只有先理清内部的产权关系, 才能摆脱产权不明、主体不清、纽带不牢、管理松弛、效益低下的众多问题。要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 根据市场自主组建企业集团。根据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 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赋予子公司以一定的权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的收益进行分配。

(3) 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

①设立适应现代企业集团特点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实行财务和会计分管体制, 根据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 实施总监委派制。②建立健全财务决策信息程序, 这要解决决策信息系统和决策流程两个方面。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储存系统, 流程要有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尽快形成科学的执行力强的方案, 提高决策效率。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保证集团生产经营有序进行。集团公司年度预算编制后, 应将各预算指标进行分散, 编制各子公司的预算, 形成整个集团完整的预算体系。④强化对资金的管理。对资金应采用集权式管理。可以设立内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 加强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的调剂管理, 避免出现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和使用混乱等现象, 达到资金的高效使用。⑤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监督机制。财务监督机制主要由财务检查与内部审计两个方面构成, 以对财务运行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⑥完善经营者激励制度。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 要能够真实反映被考核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且这套考核指标应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 要具有易统计、具有横向可比性, 不同层级的经营管理者对应不同的考核指标, 应采用多种激励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

摘要: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容,特征,模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景先.探析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业技术与经济, 2007, (4) .

[2]邓长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4) .

[3]陈凤玉.改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J].发展研究, 2007, (1) .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第2篇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宝洁市场营销审计分析 2 某制衣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试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4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某包装材料公司降低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分析与论证 6 某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研究 7 论某玻璃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8 中小民营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招商银行为例 10 基于顾客满意角度下某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11 沃尔玛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 12 某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3 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与风险防范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与付款控制研究 15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xx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17 “营改增”对我国企业影响的研究 18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0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内部控制与舞弊公司预警——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 22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浅谈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应对策略 26 某大学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 28 浅谈企业所得税避税方法 我国上市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30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 3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3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企业绿色体系设计

财务战略选择对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论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分析性复核在某化纤公司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财务状况分析及比较 影响汽车客户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认识与思考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某汽车公司财务战略选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某煤炭公司体制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宝钢为例

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的治理——以xx建设公司为例 企业内部控自我评价探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问题 金融业全面开放下的居民投资理财分析 浅议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试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以中兴通讯为例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理论与实践操作研究 股权激励会计问题探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某饲料公司为例 知识密集型企业期间费用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人民币汇率趋于坚挺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某公司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增值税转型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资金预算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啤酒公司为例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 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积极效应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博弈分析

股票期权在公司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某制药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某连锁超市期间费用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xx家具采购成本控制 8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3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探讨 87 企业集团增值税纳税筹划 88 万科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89 浅议企业投资决策策略

企业合理避税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91 银行信贷业务的企业报表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93 计算机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某公司为例 95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以xx公司为例

知识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以xx公司为例 98 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的方法与识别研究 99 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100 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

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02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在服务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04 某酒业公司筹资活动管理研究 105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06 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及其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108 浅析公交公司的成本控制问题 109 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110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112 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研究 114 某集团制度的设计

小型微利企业偿债能力问题研究 116 企业责任会计研究

某集团资产减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应用研究--以xx汽车公司为例 119 基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

基于EVA的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121 制造型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2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失败案例分析研究

某公司绿色厂房投资项目研究

江淮汽车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126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困难及对策研究

某公司在实施存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128 民营企业目标的现实选择

蓝海战略下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xx工艺品有限公司为例 130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探析 1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 132 三全食品公司的财务分析 13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民营房地产企业境外买壳上市研究—以金地集团为例 13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36 高校成本控制研究

上市公司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研究

价值链分析在xx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39 邮储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及防范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网络化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2 中国金融所得征税制度研究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4 我国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与监管制度的分析与应用 14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模式研究与对策解析 146 企业财务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148 我国上市公司“零现金股利”现象探析 149 某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150 某服饰公司质量成本核算分析 151 次贷危机、风险管理与会计信息

152 我国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与途径探讨—以朗科科技企业为例 153 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54 EVA理论在某公司绩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155 浅谈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156 某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8 应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困难及对策——推行中国特色的模式 159 xx袜业公司销售信用政策问题研究 160 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

161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2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 163 电子商务下的创新

164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6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166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67 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某公司为例

16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防范——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169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170 营改增改革试点效应分析——以某汽车运输公司为例 171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172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探讨 17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174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机遇与挑战 175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 176 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77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价值影响分析

178 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179 公司财务分析——士兰微电子财务分析 18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以某公司为例 181 雅戈尔金融资产投资问题及其启示意义 18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研究

183 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84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BSC业绩评价分析 185 对增值税政策转型的思考

186 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性研究 187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研究对象 188 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9 企业竞争战略和盈利模式演变的研究——以安踏为例 190 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19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管理

192 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财务问题探析--以某公司为例 193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的强化——再看会计委派制 194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195 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研究 196 小微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197 论新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会计的影响——以某化工公司为例 198 审计重要性及其判断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相对集权;内控建设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显著趋势,而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的理论研究也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过程之中。随着研究的不u蛋深入,企业经营者和财务工作者对企业的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对包括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等具体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1.当下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客观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亲身工作经历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现状,认为模式选择问题和内控机制建设缺位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影响尤为明显,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1]。

1.1管理模式选择问题

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就是说,集权还是分权,是财务管理体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世界范围内各家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始终处于不断的变革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包括集团模式、分权模式、集团和分权相结合模式在内,都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而在我国当下的大型企业中,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误区,也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并在管理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忽视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企图一步到位,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

1.2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当前阶段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中,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意识和积累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容常见于集团管理的文件中,但是具体的实施却鲜有成果[2]。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导致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2.1 内控意识淡薄

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的经营行为中,对于市场占有率、绩效水平等指标的过分追求,导致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意识的淡薄,这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的情况,必然对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1.2.2 组织建设不足

实际上,上述的内控意识淡薄情况直接导致了在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缺失,这样一来,就无法对企业的管理层所掌握的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1.2.3 内控管理不科学

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风险控制途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集团化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效的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更早的规避市场经营风险。

2.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措施

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为企业集团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有利于企业集团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3]。

2.1 采用相对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诚如上文中所论述的,一定程度的集权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必须从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充分参考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阶段特征来选择不同集权程度的财务挂历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经过充分的论证,结合国内外成果案例,有針对性的进行选择。

2.1.1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选择集权程度

过分集权在我国当前的集团企业管理过程中显然是不适合的,虽然过分的集权财务管理模式能够集中调配企业资源能够更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对于企业成员企业的成长积极性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相应的,较为分散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则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成员企业的工作效率水平。因此,在适当集权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情况,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适度集权、分层控制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集权管理控制点选择

上文中已经对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但是过分分权显然不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应用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控制财务管理的集权程度,对包括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以及绩效考核权在内的主要关键控制点的选择给予必要的关注。

2.2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2.2.1内控体系建设的改进举措

国内企业集团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构建一套符合自身经营管理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具体的内部控制类型选择过程中,一定的创新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实际上,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核心内容在于对企业战略发展导向和企业风险控制的平衡,相对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有效的凸显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在具体的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水平,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步伐。在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水平的强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企业的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文化的推进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水平的提升。

第二,构建“核心导向”的内控管理组织。内部控制文化的牵引还不足以完全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要付诸于内部控制组织的构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组织的构建必须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控制体系达成高度的抑制,不仅仅要对财务管理模块的建设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样也要从企业所掌握的实际资源情况出发,进行阶段性的组织构建工作。

2.2.2 健全内控管理体制

从自身经营特点和所在的行业特征出发,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要求和企业集团绩效水平之间达成动态的联系,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适当调整和完善内控体系,并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内控体系加以持续建设。

结语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平稳较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情况,积极主动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旭明.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8).

[2]崔自力.内部控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J].国企,2009,(6).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 第4篇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

1986年, 日本的著名学者金森刘雄等在《经济辞典》中发表了对企业集团的概念的阐述, 他们认为:企业集团就是几个或者几个以上的企业建立持股的关系, 并保持相对独立性, 在金融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制造技术等各个方面, 建立起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企业团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概念上, 提出了相应的定义: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以集规章制度为原则, 来规范母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企业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二、国内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 国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外企业集团开始对自身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 实行了科学合理化的规划和设计, 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很多企业集团纷纷建立起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中, 尤其是以全球500强中企业集团表现的最为具体, 根据相关资料, 至少80%以上的全球500强企业, 建立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般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同时, 在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这个体系主要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为核心, 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另外, 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下, 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开始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实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在世界经济竞争力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 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一直以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而言, 相比国外先进的、成熟的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长期运作计划经济, 以往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 几十年来, 外国企业集团面对国际形势, 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的发展进程有了很大进步, 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只负责核算成本, 并对企业财务收入进行计算, 得出其中企业的盈亏数据和分析。这种模式一般在国企单位和大型企业运作广泛;二是分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 国家参与企业的管理, 对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开始实行利润留成制度, 以便更好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三是集权与分权统一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企业中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财务管理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限制性条件,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发展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阻碍着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如在管理体制、资金流管理、财务人员分派、部门财务监控与审计等等方面有待完善。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其管理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 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 加强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是重要的财务管理方式, 资金主要用于运作企业经营, 而资金流动的管理则是整个管理系统优化的关键。企业集团需要在资金方面进行集中筹集、集中调动、集中运用, 避免一些繁琐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 同时, 规范资金集中管理人员的行为和操作。

(二) 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财务人员管理是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模式运作的高效性与否。因此, 需要在财务运作过程中, 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管理, 让其尽职尽责, 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利用相关的激励制度来评价其行为。同时, 集团需要加强独立核算制度, 委派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在保证了财务体系的独立性基础上做出努力。

(三) 完善财务信息机制

在经济现代化市场中, 信息是决定竞争力胜出的关键所在, 是赢得市场占有率的有利利器。因此, 由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知晓, 信息化集成管理机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力量。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 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信息共享可以促进企业集团信息及时、准确地对外公布, 降低企业集团的信任风险。

(四)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在企业集团管理中, 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相关联的行为, 包括投资、经营、财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算和合理安排。企业集团财务全面安排预算管理制度, 能够更加有效的集中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 以便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行为, 为行动方案的分配原则做出一定的依据。

(五) 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积极借鉴和吸取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 引入和完善先进的科学化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极其有利, 在建立起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基本原则上, 适宜的规范企业领导体制。同时, 企业集团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和管理进行控制和监督。

四、结语

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重要模式, 在企业集团管理和经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主要在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完善财务信息制度、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内部设计制度五个方面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发展的研究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对象;方法;手段;战略管理

管理科学的进步具有一般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对于企业集团实现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一般规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业集团找到管理创新的路径。

1财务管理对象的演进

财务管理是随着筹集资金的出现而产生的,起初的职能只是筹集资金和进行简单的分配,所以那时财务管理的对象是所筹集到的资金。到了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成功、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引起资金需求量的增加,筹资在企业集团运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筹资方式增多,发行股票和债券成为企业集团主要的筹资渠道;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企业集团筹资的主要对象,于是股票、债券作为虚拟资本在这一时期也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的对象从资金扩展到虚拟资金(股票和债券)。二战以后,投资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建立了一系列的投资分析评价的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货币的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同时也向这些指标转移。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从传统的财务资本管理转向对知识资本的管理,财务信息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对象之一。另外,由于企业集团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空间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集团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特点,使企业集团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风险资本也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在投资管理时期,财务管理中资金的运用被分为两部分: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运用和企业集团外部资金的运用。企业集团资本流动、延伸到企业集团外部,财务管理的对象从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的资本扩大到企业集团外部投资对象运用的资本。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财务管理进入跨国财务管理阶段,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出现,企业集团的经营更加复杂。尤其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缩小了企业集团间的距离,国际市场向企业集团敞开了大门,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财务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管理本国资金发展到管理多国资金,投资、筹资都开始国际化,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延伸到国外资金。

财务管理对象是随着企业集团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有形的资本到无形的资本,从单一的资本金到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资本。总之,财务管理的对象已由单一的要素发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从企业集团内部扩展到企业集团外部,对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断扩大,新的对象不断出现。

2财务管理方法的演进

财务管理方法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者在进行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中所采取的方法。

2.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法的演进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发展。筹资是财务管理的起点。起初,筹资方式、渠道比较单一,筹资对象有限,企业集团规模小,金融市场不发达,所以筹资没有标准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资金的人就可以了;资金的数量也没有相对的标准,完全依靠个人经验以及当时的筹资对象。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集团如何最有效地筹资,财务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论形态,开始向科学管理迈进。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投资的兴起,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从对一些出现的问题的本质认识发展到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如对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科学化,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投资分析评价指标,资本报酬率、资金的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方法发展到今天,理论模型已多种多样,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精细,统计学、运筹学等其它学科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应用使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

2.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法的演进是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过程。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筹资、投资理论模型的发展始于二战后。二战前的财务管理只注重内部生产,筹资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虽然发展早,但没有固定模型来分析筹资的数量和成本。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投资的兴起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筹资管理开始逐渐成熟。在筹资分析方面,财务管理从对一些出现的问题的本质认识发展到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如解决怎样分配普通股和债券的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也是以量化模型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企业集团筹资和投资的发展及经营的复杂化,其财务管理中的分配管理更加多样化。企业集团根据发行的股票种类制定各种股利政策,同时还根据本企业集团的性质制定相应的高股利政策或低股利政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利用财务预算的结果在企业集团和所有者之间分配利润。

2.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法的演进是从规范到实证的发展。规范法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基本程序为:提出前提一推导命题及得出结论一验证结论一指导实务。实证法(Positive ap-proaeh)是说明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基本程序为:确立项目一项目研究设计样本模型一数据解释与评价一检验运用。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须具有,所以,从一般必然能推知个别。只要前提是经过实证的科学事实,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可靠的逻辑关系,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有效的。这种方法被称为“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财务管理从整体上讲运用了这种方法。

3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

财务管理手段是财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工具。财务管理发展初期,只有筹资功能,其职能的单一性决定了其手段的低级性。直到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后,财务管理才开始向科学化发展,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财务管理进入了数字管理时代。财务管理手段经历了从人工到利用工具的发展过程。在发展初期,经济环境决定了只能依靠人工。到了财务管理向科学化发展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但是工作中的计算量加大了。简单计算器出现后,才开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简单的工具计算器。之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大减少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也将统计学、运筹学等复杂的运算应用于财务管理理论中,使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和单一记账功能的财务软件的应用大大简化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方便了数字模型的应用,尤其是运筹学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简化了财务管理决策的程序,同时也减少了决策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到了20

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数据信息的储存、传递、分析更加方便,核算型财务软件也开始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范围从单机模式扩展到具有一定数据共享能力的小型局域网,大大提高了企业集团的生产效率。

财务管理手段是从单一功能系统到多功能相结合的复杂系统。财务管理起始于筹资,传统的财务管理以企业集团内部情况为管理重点,提供的信息也局限于一个财务主体;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普及和发展后,交互式Web应用出现,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引擎,彻底改变了企业集团的生存环境,企业集团从大规模的生产转变为个性化生产;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从企业集团间产品的竞争发展到信息和人才的竞争;从单个企业集团间的竞争到供应链竞争;从区域竞争到全球化竞争;从以规模取胜到以速度取胜,这些变化使财务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的手段随之提高。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得以高速流动,资源高度集中,电子商务浪潮的掀起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走向网络化。IT环境的形成,使信息可以被实时、动态地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尤其是数据平台建立后,将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集团与供应商、企业集团与客户、企业集团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使企业集团经营在资金和商品之间的传递中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经营费用,加速了企业集团的资金周转。同时,企业集团做财务决策时,也可以在这个链上获得即时的信息。这些都使财务管理从一个简单的系统转变成为渗透到企业集团各个部门甚至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集团的复杂系统,网络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财务管理的外延得到不断扩展。

4财务管理视角的演进——战略财务管理

在最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发展异乎寻常,硕果累累。然而,纵观其发展,无论是理论的提出与完善,还是方法、手段的改革,都是站在企业集团一个部门职能的角度之上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筹资、投资等财务管理职能实施的目的只是针对短期的企业集团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战略因素被引入到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中,并首先应用于管理会计中。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之后,有关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即SCM)的理论初步形成并在2006年得到深入研究,即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集团战略的层次上,从战略高度对企业集团生产运作的总体成本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努力寻求并创造企业集团的长期竞争优势。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ShankJ.K.)和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战略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证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经有了战略的特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战略管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财务管理的视角从企业集团本身转移到了市场竞争者、供应链上的企业集团,战略眼光从眼前转移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集团的长期利益上。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6篇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集团信息不集成

信息沟通就是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群体活动。企业集团财务信息与沟通在财务管理控制中协调着财务活动, 共同实现财务目标。企业集团不同层次财务控制主体与被控制者之间、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集成的, 必然存在信息不集成带来的不利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 不能及时的、有效的获取相关的信息支持。企业集团在编制有难度预算时只能依靠下发通知、紧急召开会议、集中人员、统一时间逐级逐个编制层层上报, 通过人工获取大量相关信息, 大大的浪费人力物力及时间, 待预算确定时既定时间往往相对滞后;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时, 往往不能了解到自己执行的方案有没有预算。企业集团按照这些零零散散的、不准确的信息, 即使这些信息很多很多, 也不能做到监督有力和管理及时。由于关联性不强难以相互佐证, 也不能保证其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 财务资金管理松散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系统内部现金流和财务管理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目前, 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措施不健全。而且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虚开账户的现象比较普遍, 投资随意性大, 企业集团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各个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 因此在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企业集团对子公司或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测、督导与控制, 难以从企业集团的总体的角度统一安排控制各个子公司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 结果导致企业集团下属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 追求自身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最大化, 从而损害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削弱了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三) 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我国企业集团整正处于发展阶段, 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企业集团很多是政府干预形成的, 因此现今的企业集团财务模式绝大多数都是高度集权的, 往往把子公司当做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工车间或者是工厂, 整个企业集团被看成一个企业来管理, 绝对控制领导的财务管理原则;相反, 有些企业集团财权过度分散, 财务监督严重乏力, 资金控制不足, 财务约束与激励效率低下, 集团公司协调控制能力薄弱, 导致企业集团监控处于薄弱的状态, 集团公司主体财务管理相对薄弱。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相对滞后, 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等等。

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

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滞后, 这些信息反映的是企业集团的资金动向,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遵照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 对企业集团的各个子公司能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发生资金流动的信息, 滞后于资金流。然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往往滞后上报, 集团公司在进行合并报表就更加滞后。解决信息滞后问题, 建议遵循以下几点:

1. 设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 随时掌握子公司的资金流信息, 及时沟通。

根据企业集团需要, 加快财务报表的合并。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资金流的信息, 所以财务报表的合并期越长, 滞后性越严重。应缩短报告期, 缓解报表滞后性。

2. 建立健全财务决策信息程序。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系统, 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规范, 形成科学有效有较强执行力的方案, 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

(二) 强化财务资金管理

强化对资金的管理, 对资金应采用集权式管理, 可以设立内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 有效地利用内部银行的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达到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协调资金运营的目的。同时, 还把短期的资金通过存款、购买基金及委托贷款等方式使资金有效利用, 提高企业集团资金利用率, 减少财务风险, 节约成本, 减少费用支出达到提高企业集团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强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的调剂管理, 避免出现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和使用混乱等现象, 达到资金的高效使用。使企业集团的预算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 细化落实集团总部的财务目标, 强化资金管理, 强制性地确定了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一个阶段的经营目标。

(三)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

完善企业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 为使财务集中控制更有效, 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是可以引进外部董事。外部董事没有股权, 也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因此发表的建议具有独立创造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监督管理委员会, 而且可以派遣财务总监等人员进驻所属子公司, 实施财务总监委任派发制度。这样不但可以制约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而且还能够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完全的贯彻和实施,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 有利于集团整体目标的实施。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 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收回与分配于一体, 参与市场竞争, 有效控制子公司的财务风险, 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优化集团财务资源、提高集团资金管理效益的目的。

随着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核心地位将更加显著,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企业集团的核心价值, 将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 决定着企业集团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 特别是作为母子公司之间纽带的财务关系管理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焦点。对于企业集团来说, 不仅要加强其建设和发展, 而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集团的管理和公司治理问题。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戴经斌.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权控制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5) .

[2]王海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1) .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第7篇

1. 背景与研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集团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到了现在, 我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具有较强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质上就是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展开一系列财务活动。但企业集团不同于单一企业, 其内部管理非常复杂, 这些在财务管理中体现的非常直接。比如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应该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 集权还是分权?另一方面, 我国企业在近几年来也开始通过不断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 但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在并购以后出现了财务混乱, 信息失真等问题, 不利于集团整体战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研究的方法

课题在研究之前先使用了文献综述法, 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心、维普网等网络平台, 查阅了课题相关的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 发展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确实存在各类问题, 但多数文献都没有分析到重点上, 研究成果还不全面, 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在进行中还使用了分析总结法, 即结合当前企业集团现行财务模式的发展历程, 再加上我国企业生存的环境, 全面分析了其内部存在的各类问题, 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 从集团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3. 相关概念

企业集团主要是指以一个或者几个发展层次比较高的企业为基点, 将其他相关企业联合在一起。通常来说, 发展层次比较高的企业为母公司, 而其他企业则为子公司。子公司虽然受到母公司的片面控制和引导, 但在法律角度上相对独立。而集团本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从整个集团来考虑的, 是服务于集团经济战略发展的上层建筑。对于企业集团来说, 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最核心的就是财务管理权限的分配, 具体到集团实际运营中就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权限分配。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目前,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一共进行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80年到1987年的萌芽期。这个时期我国企业虽然有了较大的自主权, 但依然附属于政府。这个时候虽然集团内并没有形成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 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些萌芽。第二阶段就是1987年到1990年。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文件的完善, 产权制度逐渐成为了集团企业的关键所在, 财务管理也在摸索中不断发展。第三阶段就是1990年到1997年。这个阶段中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 特别是《公司法》的颁布, 强化了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 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和高效。第四阶段就是1997年至今。这个时候, 我国企业集团正式确立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发展体系, 并且利用资本关系来连接各个公司, 最终在国际市场中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个时候的财务管理基本上有了初步的体系, 但是在战略发展、财务预算、融资渠道、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还有待提高。总的来说, 我国的财务管理机制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 还没有彻底进入成熟期, 但其完善速度却满足不了企业集团的需求。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

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类型现状

(1)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主要是将所有的子公司当成母公司的拓展部分, 即所有的财务管理权限都被分配到母公司手中, 公司运营的关键资本都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也没有投资权利, 更像是母公司的一个分公司。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从而最大化的提高集团各类运营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采用了母公司统一调配的决策方式, 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但这种模式也使得子公司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同时母公司经营管理更多的是考量集团长远发展和战略方向, 跟子公司之间有着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矛盾, 从而难以实现对子公司的高效管理。

(2)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管理模式主要是将集团的财务管理权限分配到各个子公司中, 母公司只有控股功能。这种模式对于子公司的约束性大大降低, 财务管理呈现出一种独立的态势, 并且子公司还具有非常强的决策权。分权式跟集权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在对集团影响方面也呈现出两极化。即分权式管理能够大大增加子公司的积极性, 并且子公司对于周围市场环境也更加敏感, 能够及时的抓住各类商机和机遇。但分权式管理使得集团在统一性和协调性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无法利用集团优势来达到财务综合调控职能。另一方面, 集团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企业风险, 很容易出现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各自为政的现象。

(3) 集权与分权结合模式

集权式和分权式都有着显著的缺陷, 因此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开始受到很多企业集团的青睐。即通过侧重集权或侧重分权为核心, 建立了两种财务模式。集权为主的模式下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高层管理具有问责权和任免权, 加强了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控制。分权为主的模式下母公司只在战略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权利, 主要体现在集团并购重组方面, 能够增强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性。

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素质上还有很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很多财务人员对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解还有一定的缺失, 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比例比较低, 基层财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另一方面, 集团企业目前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培训机制还有很大的缺失, 不能根据集团战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很难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有待考量, 难以实现其本身的价值。

(2) 会计与财务职能不分

在我国某些企业集团中, 还存在着会计与财务职能不分的情况。即财务人员同时具有会计职位的职能, 并且集团的财务和会计也混合在一起。这些企业集团通常是建筑装饰等行业, 其业务相对简单, 在形成集团以前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会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企业集团中并没有较强的应用性, 反而会因为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规范性使得集团资金运作存在很大问题。一旦企业集团规模开始扩大, 这些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3) 不重视成本管理

企业集团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就应该重视并积极推行成本管理。但目前很多集团的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不重视, 集团的经营发展还停留在粗放式层面。这也使得很多企业集团的运营成本过高, 极大的浪费了集团的共同资源。事实上,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不充分, 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体系。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 企业集团应该重视成本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 在战略方向上提高集团效益。

(4) 财务约束和激励不明显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都不明显, 约束机制的缺失使得集团很难控制经理人, 从而使得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侵害公司权益的财务事件。比如利用自身权利制作虚假财务报告, 欺骗集团投资人等。另一方面, 很多集团对于子公司的激励机制也不到位。这些机制的缺失使得集团企业很难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 经营懈怠性非常显著。

(5) 财务风险监管能力缺失

企业集团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 使得经营活动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集团的决策出现问题, 就会使得集团潜在的风险源爆发出来, 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但目前很多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监管能力都不高, 没有充分的分析集团在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风险源, 也就无从谈起对风险源的监控了。很多财务风险都是等到爆发以后才被发现, 使得集团经营处于被动的形势。

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

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1) 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而不应该单纯的评判每个模式的优缺点而选择最好的模式。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还在高速发展时期, 但整体发展还在初级层面, 集团对于资金的缺乏比较显著。因此, 当前阶段我国企业集团所建立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重视资金管理, 保障资金能够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科学的调动和充分的利用。因此, 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模式更加适合我国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集团都有着国有企业的影子, 再加上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不彻底, 很多母公司依然是国家控制的企业。这种股权分布也决定了集团应该建立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

(2) 合理分层财务机构

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层级非常多, 管理职能的实现和传递比较复杂, 因此财务管理也应该采用分层财务管理模式。总体来说, 企业集团应该针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设置双层财务管理模式。母公司将财务核算下方到子公司, 自身承担集团财务发展的战略决策指挥, 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子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必要的监控, 保障各项财务战略计划能够清晰的传达到各个子公司之中。比如我国铁路总公司就使用了总公司、铁路局、基层站点三层的财务管理模式, 将集团的财务管理任务分发在三层机构中, 从而促进了整个集团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同时也保证了集团资金的安全。

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解决

(1)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首先, 企业集团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社会招聘的时候, 积极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 补充集团财务发展的空缺。另一方面, 集团企业还要完善财务人员的内部培训体系, 结合集团战略发展方向来制定学习计划, 有针对性的完善财务人才储备。为了更好的优化集团人才机制, 企业集团可以跟一些知名高校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利用校企平台来优选高校毕业生, 从而更好的发掘高素质人才。其次, 企业集团还应该重视绩效考核机制, 并针对各个财务岗位的工作特性而设立专门的考核指标, 全面、深入、科学的对财务人员的阶段工作进行评价。在绩效考核上也应该附加必要的激励机制, 从而满足财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将其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战略发展统一在一起。

(2) 划分会计与财务职能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 财务主要是对资金的使用与分配的管理, 而会计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 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在企业集团产权制度越来越明晰的背景下, 会计与财务实现分离已经成了企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因此, 我国企业集团应该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 将两个部门分离开来, 并细化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其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企业的资金管理, 融资流通、信用维护、股权利润等, 而会计部门则承担会计记账、报表编制、薪水发放、税金管理等。这样以后, 集团的财务管理就会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集团的产权制度。

(3) 建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 但是很多集团的预算管理都没有与子公司联合在一起。具体来说, 就是子公司的预算管理不能与集团的战略发展相契合。很多子公司往往会站在自身利益方面去进行预算管理, 损害了整个集团的利益。因此, 企业集团应该建立全面预算体系, 设立全面预算委员会, 将其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机构。与此同时, 利用这个机构来对各个子公司的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的调控, 跟各个子公司之间协调完成预算计划的制定。

(4) 完善财务约束和激励机制

在约束机制方面, 企业集团应该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特别是要逐步完善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对于董事会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于集团财务管理的监管, 避免集团财务出现盲目投资等不良行为。这也需要企业集团能够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保障财务管理能够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行。在激励机制方面, 由于下属企业本身的复杂性, 因此集团公司应该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来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在实际管理中, 应该逐步建立现金激励、榜样激励、尊严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同时也要完善企业的业绩考核机制, 对企业不同层次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奖惩分明, 构建公正的企业发展环境。

(5) 改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本身就比较复杂, 因此风险管理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性和系统性的体系。这就需要集团首先明确财务风险管理所要实现的效果, 从而集中企业经营业务中的风险区域进行集中监控。其次, 为了清晰的展现集团经营的风险源, 财务管理层应该针对集团财务发展进行必要的SWOT分析, 并明确集团对于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构建完善的风险甄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案、风险解决的现代化财务风险体系, 有目标的管理可能爆发的财务风险, 保障企业集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 我国企业集团应该使用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 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完善财务机构和体制, 从而满足集团发展的需求。事实上, 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和改善, 应该跟企业集团本身的内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 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从而正确的规避财务风险, 做出最佳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高丽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分析[J].商, 2013 (3) 16+14.

[2]李铃芳.探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J].品牌, 2015 (6) :7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8篇

一、企业集团的涵义

“企业集团”这个词是日本在50年代首先提出。所谓集团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建立起来的一个一起行动的团队, 可以将企业集团划分成广义的企业集团和狭义的企业集团。广义的企业集团是和企业群体一个含义, 这个团体不是单独的经济实体, 它的内部结合是多方面的, “一起行动”也是局部的;狭义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型公司相同含义, 是单独的经济实体, 是一个层次的紧密性结合, 也就是集团公司, 也可以说是多方一起投资建立起来的有限责任公司, 这种结合团体的“一起行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想法落后, 没有全面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集团处于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氛围中, 可是有一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落后, 眼光不长远。在过去的体制环境中, 人们往往过于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一直是孤军奋战, 企业集团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漠视财务管理, 认为财务管理的工作只是并账并表、统一结算。

(二)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困难重重, 财务监督力度不足。

从当前的情况分析, 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虽然有些企业集团综合实际情况, 提出了年度生产营销计划, 并为分公司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可是分公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是追求眼前利益, 多数会放弃实施集团的运营计划, 造成了预算管理困难重重。很多企业集团都是进行事后财务管理, 没有做好事前预算及事中管理, 不能形成有效的企业预算系统。

(三)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松散, 没有系统性。

当前, 很多对分公司没有股权管理关系或者股权结构的企业集团, 在财务管理等方面一般由于定位不清晰、权利分配不清楚, 企业集团对分公司的财务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很难从集团角度进行统一安排投资或其他金融行为, 对分公司的管理有心无力, 不能形成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

(四)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不合理。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不合理提高了集团的财务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集团都没有处理好财务管理权的问题, 造成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处于两种不利形势:一个是过于集权, 也就是财务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分公司财务管理权力太少, 多数的人员、财产、资产及供应、生产、销售环节都由集团统一管理;另外一个是权力过于分散。这两种形势都存在很明显的问题。不论是集团过于集权还是分权, 企业都是从运作战略方面进行的。可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 因为经营管理措施的不断改变, 财务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变化, 增加财务风险。

三、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建立科学的财务组织和决策制度。

科学的对组织要素进行配配置, 对集团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 将成员企业财务行为达成成统一, 保证财务活动效率提高, 最终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优势, 这就是企企业集团财务组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理想状状态是达到集权分权、权责均衡的程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标标准对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建立, 不仅要做到财务部门和会计机构分分开, 还要提高效率, 精简部门结构。

(二) 健全财务监督制度。

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制度规范及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有序进行的根本。可以以说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监督和制度不到位, 缺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体制和严格的制度。而财务方面想确保信息真实实、高效率, 就要有对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所以, 企业集团应建立立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及制度, 将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监督制度下下发到各个子公司, 并要求子公司严格执行, 企业集团予以适当的监督督。

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份量非同小可, 可以说审计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管理的重要构成, 审计的作用主要对子公司谋求利益而损害企业的行为为进行纠正, 促进代理合同的合法有效执行, 同时对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面也有重大影响。

(三) 执行财务管理负责人委派制。

为了对企业集团的利益进行更更深入的维护, 同时对子公司财务监督及经营管理进行强化, 执行母公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到子公司进行监督和指导制度, 委派人员编制属属于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能包括财务监督和决决策, 主要对子公司产权内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同时对参与并负责子公公司财务决策相关事宜。委派人员属于企业集团, 与子公司无从属关系系, 避免控制方面出现尴尬局面。委派制弥补了权力下放的监督体系乏乏力的问题, 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集团利益。

(四) 实现资金统一管理。

任何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都是资金管理理。首先要合法合理的筹备资金, 保证成本最低, 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所所需资金中小部分由子公司筹集, 其他部分由集团按照筹资计划, 考虑虑子公司间资金情况, 尽量使用企业集团闲置资金, 同时也要考虑银行行贷款利率变化情况。另外, 对资金使用更应该严格监督控制, 一方面面对集团和流通企业间贷款进行结算, 另一方面监控子公司现金使用情情况, 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率。

综上所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的问题, 而公司经营者就应该结合企业情况进行分析, 利用适当措施有有效解决。不仅要保证子公司财产和经营不受影响, 还要将子公司的发发展规划列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 实现集团公司竞争力的不断断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第9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至今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最为突出,它已导致企业集团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并由此引发产权不清、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管理松散、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成及优缺点,探索出适应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及各自优缺点

企业集团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内部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不可能采取单一的管理体制,必须处理好企业集团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集团总公司与分公司、子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之间实现财务权限的合理配置。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严格的控制,实施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包括: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利润归集与分配,人财物、供产销以及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子公司只享有很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便于整体协调,使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总体财务目标保持一致;便于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激励动力缺失,容易挫伤成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摩擦成本”较大。(2)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在庞大的中央集权官僚机构下,由于缺乏合理分工和横向协调,极易导致财务管理的独断专行,效率低下。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在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下,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在财务上有充分的放权,子公司拥有相当的财务决策权,包括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执行、资金的调配控制等决策事项或决策的各个步骤,都由子公司自行掌握。

分权制的优点主要有:子公司有充分的积极性,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减轻了母公司的决策压力,有利于降低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其缺点主要表现在: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过度的分权容易导致子公司及其经营者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从而侵蚀集团整体利益。在极端的分权财务管理体制下,母公司会失去财务控制权力,企业集团只是契约形式上的联合,财务管理体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失去企业集团组建的初衷,整体效益无从谈起。

(三)集权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这种体制是一种折衷的模式,也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模式。集团总部对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实行集中管理,部分下放给下属成员企业。集权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综合了集权和分权体制两者的优缺点。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提高决策效率和加强对下属成员企业的有效控制,又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克服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其缺点在于集权分权“度”的把握比较难。

综上所述,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有着不同的利弊。要选择适应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就应该在权衡各种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为主,主要体现在国家对企业集团的“放权让利”以及“政策引导”,较少涉及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在“权利回归”后,现行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要的一面,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僵化

我国企业集团大多是在行政性公司或者工厂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功能单一,或者是生产型,或者是贸易型,或者是技术研究型,没有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新型组织体制。在财务组织架构上,将会计与财务混为一谈,财务和会计不分的一元化现象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大财会”现状的形成,直到现在也未能强化财务功能,财务管理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其表现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缺乏科学的程序和制度。如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缺乏科学计划,很多重要的财务活动都由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说了算,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专断性较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一些国有企业集团市场观念淡薄,融资渠道单一,摆脱不了向政府要钱、要权、要政策的传统方式;而对筹集到的资金,又没有用到“刀刃”上,投资随意性强,效益低下,甚至挥霍浪费,给企业集团、银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己经严重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如下:

1. 财务分权过度,缺乏监督。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产权纽带不紧密,成员企业关系松散,没有建立起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导致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核心企业驾驭不力,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一安排投融资活动;一些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导致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控制,为各种违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决策机构、决策程序以及内部监督机制,企业集团总部无法行使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导致财务权力过分集中在部分管理者个人手中,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追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2. 资金管理不力,缺乏控制。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式落后、手段欠缺,对下属企业多头开户、盲目、随意投资问题难以有效控制,造成了巨额亏损和诉讼纠纷,而集团公司作为出资方则往往成为最终的清偿责任人。

3. 财务约束与激励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制度,“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损害出资者利益。如过分的在职消费、行为短期化、盲目投资,成本费用难以控制等问题;少数企业经理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或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应付母公司的考核以骗取奖励,或隐藏自身实力、维护小团体利益等原因而人为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等,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同时,大多数企业集团没有或者采取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缺乏监督约束,极易引发个别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四、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依据

(一)选择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的理论分析

1. 是适应企业集团发展阶段,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的企业集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一元结构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惯性影响,决定了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我国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应该选择集权管理模式。同时,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力低下。大部分企业集团目前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企业的重组、分立、合并频繁发生,并处在全球化的起步阶段。而根据调查显示,世界前500强的公司,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已达80%。为了应对来自市场的冲击,非常有必要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以集中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实行统一配置,增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 是规范集团下属成员企业财务活动的需要。

就单个企业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时期,尚未真正建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实现了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而大部分企业仍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尤其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受企业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加之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于是便出现了诸如盲目投资、随意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行为。所以,由这些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必须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由母公司通过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二)选择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的现实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调控不仅已成为可能,而且,必然加快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速度,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通过便捷、高效、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规范的程序,可以很方便实现企业集团的集中管理。

五、集权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

1. 合理设置财务机构。

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财务机构,要实现财务和会计的机构分离,既明确分工,又要讲求效率,尽量实现部门结构的精简化。

集团总部是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融资中心,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整个集团的经济活动,主要设置财务部门机构:投融资部门、预算控制部门、营运资金管理部门、审计部门。

子公司和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或事业部),它们是集团公司的利润中心。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子公司应该服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安排。子公司的财务机构设置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符合与上一级财务部门有效沟通的要求。

2. 明确限定财务权责范围。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通常涉及到四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母公司董事会———集团财务总部———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子公司财务部,在设有事业部的企业集团里,集团财务总部往往还设有财务派出机构即事业部财务部。不同层面的财务组织具有不同的职能定位,应该明确他们各自不同的财务权责范围。

3.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

第一,合理分配财务决策权。企业集团财务决策结构是建立在分层基础上的,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最高决策层、中间决策层和基层企业,不同决策层面有着不同的决策内容。第二,科学设计财务决策程序。首先是要建立健全决策信息系统。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信息收集、整理、储存系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信息传递损耗和延误、降低决策成本。其次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决策流程。决策者所作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流程设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内容。财务决策流程既要考虑能够充分发挥民主,集思广益,又要适当集权,以迅速实现决策方案的甄选,尽快形成科学的执行力强的可行性方案,提高决策效率。

(二)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集团的财务制度涉及到董事会、经理层和基层财务管理部门三个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包括预算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资金结算制度等。

(三)完善财务约束与激励制度

1. 构建合理的财务约束制度。

有效的约束制度,可以敦促子公司各行其职、各保其效,进而确保集团资本保值、增值。

一是完善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要以《公司法》为依据,完善企业集团的“三会”制度,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和权责范围。在完善企业集团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时,增加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并建立董事长、总经理的分离机制,使董事长、总经理各负其责,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的权威性,要通过立法等手段,不断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具体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

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制度。(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入账、管理和清转制度。对于集团子公司日常合理的、规定限额以内的资产损失,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可由其自行处理;对超出限额的资产损失,必须由子公司提出处理意见,报集团总部统一处理。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各类资产,必须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报集团总部批准。子公司一般不得对外提供经济担保,确属特殊情况者,必须报请集团总部审批。对于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投资,需注意投资报酬率,由集团总部统一规划,各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2)完善成本费用和利润管理制度。集团总部要根据相关财务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集团的管理办法,各子公司再据以制定实施细则,报集团总部备案,实行定期检查与日常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子公司财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管理,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的发展后劲。各子公司的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和实收资本的结构或数额变化,特别是涉及到产权变动的事项,都应该事先报集团总部批准。(3)建立财务报告与合并报表制度。各子公司要按期向集团总部报送财务会计报表,有条件的地方要先经注册会计师对其财务报告进行验证。同时,为了保证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集团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定期向外部公布。

三是加强财会人员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约束的重点环节,在加强财会人员管理时,应做好规范财会人员的授权任免和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

四是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即由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并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由于财务总监接受出资者的委派而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直接对上级单位负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非常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把握和控制。

2. 完善经营者激励制度。

完善经营者激励的政策法规,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改革企业集团经营者任命制,尽量减少国有企业集团经营者的行政任命,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市场化选择。

合理选择对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经营者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制等,不同激励方式的适用条件和激励效果也各有不同。企业集团应在坚持“业绩挂钩,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以风险收入为主,长短期激励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深入研究本集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应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有机结合的实施方式。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践中,企业集团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体制作适应性调整,并在发展中不断改进,才能使财务机制有效运作,财务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使企业集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银温泉,减跃茹.中国企业集团体制模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陈信元,陈冬华,王霞.转型经济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双才.企业财务代理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夏乐书.国际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一、传统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企业成长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组织结构被采用;有一种是控股公司结构,简称H型结构;第二种是多分支单位结构,M型结构,第三种是矩阵结构。

模拟分权结构,超事业部结构等都是这三种基本结构的变异。其中,H型结构较多地出现于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这种结构合并后的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目前已较少应用。U型结构与企业纵向一体化过程密切关联,是中央集权的直线职能结构,至今仍为我国很多企业所采用。M型结构即事业部制,它在企业整体上是M型结构,但在事业内部仍采用U型结构(直线职能制),是目前大中型企业广泛使用的结构。不同组织结构的传统企业集团在具体财务管理方式上,差别是很明显的。在H型结构中,整个集团在具体财务管理方式上由集团总部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下属机构决策全部由总部决定。在M型结构中,决策权散,财务控制的关键是解决好集权与分权问题。目前一般做法是在资金、财务信息和人事等方面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充分实行管理制度。在财务控制上形成一套包括财务激励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在内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这种财务模式是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的一种。但这种模式会造成下属机构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而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总部往往要在增强监控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二、网络经济及其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含义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经济应是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与Internet有关的经济。从广义上来讲,网络经济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未来社会的网络经济的转化,是一种经济的变迁。传统商业把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时间上分割开来,这大大促进了工业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隔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对话,不仅可以大大降到交易成本,而且可以是使交易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可见,网络经济应是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1.工业经济的市场模式有许多中间环节,企业生产产品需要厂房、办公室、机器、原材料等,企业销售产品需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网络经济的市场模式将取消这些中间环节,也就是从工业经济的转变,就是从间接的商场销售到网络直销,从迂回生产的厂房建设到直接通讯的虚拟办公室,比纸币到直接的虚拟办公室,从纸币中介到电子货币,从中间管理制度到直接的管理制度,从大批量中间生产到直接向最终用户的迅速反映,从重视硬件到依靠知识信息、网络增值服务、卫星通信等等。简单来说,从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的发展,就是从迂回直接经济的转变。

2.边际成本递减的法则

工业社会的经济学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一法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增加。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相反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则,它是实质是成本递减规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减小。经济学之所以将出现这种根本性变化,原因在于它所依据的实践基础的转移。对于迂回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来说。社会化成本就是迂回的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耗费,都在迂回路径或者说社会化范围扩大上。超过一定限度,这个范围越挺,他创造的边际效益越减小,边际成本越增加。面对于直接生产方式的网络经济来说,由于时空距离的“消失”和“比特”代替物质成本,在社会化上消耗的物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一个不变的初始投入,边际效益递增,而边际成本递减。

3.服务的人性化

网络时代的顾客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他们利用这种信息找出满足他们需要的、质量和价格最好的产品。而针对顾客的多样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灵活制造”、“人性化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注意。人性化即针对每一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服务,基于大量用户的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高效率集成化信息过滤,也就是所谓“信息分流”。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可以对市场外力作出更迅速、更准确、更个性化的处理。

4.世界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高度信息化的发展,给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条件,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我们知道Internet是一个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网络,从而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经济业已不再是以往的地区性经济,而是一种全球化的经济形式。

5.知识经济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知识的最基本要素是信息,知识经济也是以信息的传播和增值为基础的经济,而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传统经济的全面信息化。因此,当知识经济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时,这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全球性的以网络驱动的新型经济,即网络经济的经济时代的到来。

6.从“规模取胜”到“速度取胜”

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靠“大鱼吃小鱼”、“规模经营”而取胜。

然而,在信息时代,技术进步越来越快,那些能最快地推出使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快地抢先占领市场、最快在取得竞争优势的“快鱼”企业不断在将“慢鱼吃掉”。“快鱼吃慢鱼”、“速度规模”日趋明显。

(三)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会计功能的冲击和变化

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业务将越来越普遍,其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财务软件在设计中就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现时,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2.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

互联网时候,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一些优势和资源。这样,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在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其业务分散在全球各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CEO,CFO们可以随时随地将企业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为财务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将得到快捷的反映,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

3.财务业务协同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环节在供、产、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联系,如果伴有财务信息,企业就必须反馈给业务系统,保证业务、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

4.财务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发展的影响,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如必须使传统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向种和电子结算,并将财务融入Internet时代,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难题与出路

(一)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难题

1.权力制约与协调难

由于集团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产品日益多元化,地域分布日益广阔,使得集团管理的光度和深度日益加大,需要集团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实行分权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做支持,无法实现集团对下属机构的有效监控,至使管理专业化变成管理分散化。集团无法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造成管理粗放、监管不利、增加集团的经营经营风险,甚至导致集团破产的恶果。

2.资源集中优化配置难

由于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复杂,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下属机构各自为政,影响内部合作,集团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集团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集团资金管理方面,资金分散、利用效率低,资金使用成本高,资金体外循环和下属机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见不鲜;营销体系上市场资源不能整合,造成销售渠道紊乱、商品不能共享渠道、销售费用投入巨大无效;采购管理上,不能实现集团采购,存货成本居高不下;库存管理方面,物流流转不畅,商品不能及时送达客户,物料不能及时供应生产,缺乏与库存积压现象并存。

3.信息不及时,共享、反馈难

信息不及时、不充分共享的矛盾突出,集团中“信息孤岛”林立。如销售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可用库存信息,不能及时了解销售订单处理情况,不能及时知道产品价格变化情况;仓储部门则不能及时掌握市场销售情况、可用库存情况,无法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量;同时集团总部也不能及时了解下属机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实时监控集团资金流转状况,无法形成科学的决策。

(二)企业集团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上述的难题根本症结在于:集团超大规模的客观实际要求管理的分工化和集团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得不到有机的统一。如何解决集团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1.法治。法多年来国家及企业内部出台了的大量政策、法规、制度来实现对集团企业的有效控制。单从如强集团的财务信息质量角度谈,国家专门出台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等等,集团企业内部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相关内审制度等等,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仍然严重。

2.人治。应该说国家和企业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如实行会计委派制、国家稽查员制度等等,通过外部人员的介入来达到有力监控的目的。但是它也存在着执行成本高、派驻人员不熟悉业务、受监控单位同化贿赂等弊端而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法治与人治都存在一个重大的缺憾,即缺少一个将制度贯彻执行的的效手段,缺少一个对信息快速反馈的载体,以对集团集中监控提供有力的支撑。

3.ERP治。因为ERP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集团规模经营。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大规模实施ERP,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三)集中式管理的基本思想

1.权力的集中监控

由于集团的超大规模,经营的多元化可以使其具有规避风险的优势,但它的前提条件是集团总部能够实行有效的集中监控。如果集团不能实现下属公司经营情况的集中监控,下属公司经营放任自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经营风险巨大;如果集团不难对其投资的下属公司进行财务集中监控,下属公司无限制融资,财务风险巨大,那么集团规避风险的优势就无法获得。集中式管理思想的内涵在于强调集团总部对下属机构的集中监控,降低集团各种风险。

2.资源的集中配置

对于我们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发展到如今庞大的规模,急需的是首先整合所有资源,以增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避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集中式管理思想就是旨在进行集团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充分发挥集团企业规模的优势。

3.信息的集中共享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研究 第11篇

一、理论概述

大企业、大集团构建内部财务公司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所提出的借贷理论和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根据这两个理论,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当借贷资本达到一定规模以后, 就会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 但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为产业资本提供服务。众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部分企业破产倒闭,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日益壮大, 逐渐走向垄断。垄断的出现, 导致生产要素的分布越来越集中。同时, 资金服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也导致了银行和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固定化好长期化, 同时也使得原来游离在企业外部的资本重新回到企业内部。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逐渐走向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 即企业和金融机构相互投资、相互控股, 成为利益共同体。产融结合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我国也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必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好任务。

对于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方面来进行, 而财务公司就是产融结合理论在微观层面的产物之一。从微观层面分析, 产融结合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和融资偏好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 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一体化将市场交易拿到企业内部进行, 可以有效消除市场障碍, 减少交易成本;而融资偏好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和偏好来分析, 与借债和发行股票相比, 企业更偏好内部融资, 因此通过设立财务公司, 实现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 从而降低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外部原因分析

具体包括: (1)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在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都加强了金融业的监管, 财务公司的发展也随之受到影响。从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 当金融监管较为宽松的时候, 财务公司会较有活力, 发展较快。而一旦政策转向, 实行严格控制时, 其发展就受到制约甚至倒退。这一紧一松的变化使得财务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 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成熟, 耐用品市场的金融服务难以对财务公司开放, 使得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单一。同时, 由于金融市场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 国有企业对资金占用比较多, 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步履维艰, 而财务公司却不能向民营企业开发业务。

(二) 内部原因分析

具体包括: (1) 财务公司在集团公司中的定位模糊。从其组织结构来看, 财务公司是缺乏独立性的, 从股权结构来看, 财务公司都是由集团公司或者集团下属子公司来出资的, 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行能力,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减少资金风险。从其产生的历程来看, 这都导致了我国财务公司在整个集团内部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严重缺乏独立性, 充当的是集团公司和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财务部”的角色。 (2) 资金管理技术条件落后。信息时代条件下,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极大提升整个组织的公司效率。当前财务公司大多已经在集团内实现了电子化业务操作和支付系统办公自动化, 这提升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对外支付和操作时仍然存在着较大障碍。 (3) 缺乏长期资金。由于财务公司的期初资金都是依靠吸收成员单位的短期存款来积聚的, 因此稳定的资金来源, 特别是长期的资金来源成为财务公司发展重要障碍。尤其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是, 各个公司都处于资金需求的相对高峰期时, 财务公司便陷入资金运转的困难。我国财务公司是不允许吸收成员外单位存款的。同时,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成员公司的投资渠道也相对扩宽, 那么财务公司吸收成员公司的存款也会变得困难。

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改善策略

(一) 健全金融监管制度, 完善金融市体系

健全金融监管制度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是促进财务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只有在健全和科学的金融监管制度下, 才能科学地制定和安排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健全监管制度的过程中, 首先要立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 不能过多干预公司运营。其次, 对于财务公司的监管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避免政策的反复性和摇摆性。积极推进扶持财务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 保障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自由而有活力的开展业务。最后, 监管和鼓励创新并举。

(二) 需建立明确清晰的战略定位

通过借鉴银行业的发展模式, 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是“商业银行模式”、“投资银行模式”和“混业经营模式”。到底哪种发展方式会成为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 现在还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成为其发展模式, 因为投资银行业务不可能成为财务公司的主营业务, 也不可能为财务公司提供最大利润。笔者认为, “混业经营模式”应是财务公司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家金融政策也允许财务公司从事混业经营业务, 所以, 财务公司应当以企业集团为依托, 慢慢尝试混业经营业务的发展。

(三) 扩展与金融同业的合作

由于财务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其经营范围也是有具体限制的, 所以要实现其进一步发展, 必须努力扩大与金融同业的合作。依靠合作者的力量来实现自己业务延伸和经济价值链的扩展, 从而实现良好的协同效用。比如, 可以集中处理本集团的应收账款业务, 将其集中打包并委托银行发行债券, 从而增加企业的流动性。再如, 由于集团公司的业务范围广, 可以深化银企合作, 利用银行的网络代收代付应收和应付款, 从而节省企业的财务资源, 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 配合集团公司的国家化战略, 加快全球化步伐

随着我国集团公司走向全球, 深入开展全球化竞争, 这要求财务公司也需要加快自身的全球化步伐, 配合集团公司的全球战略。具体而言, 可以建立国内总部——大区总部——国家分部的财务体系, 设立财务公司的地点应以国际金融中心和税收优惠地为首选, 同时建立和健全国内外统一的资金结算和投融资体系。在设立财务公司不便利的地方, 可以通过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先设立项目财务中心, 待时间成熟后进一步扩展成为财务公司。总之, 财务公司的国际化是整个集团公司国际化的基础平台。加快其全球化步伐, 推进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建设和扩展, 是财务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

(五) 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 (1) 加强预算管理与融资管理。预算管理的核心关键点就是加强事前计划和管理, 使得预算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预判器。通过详细和较为准确的预算管理, 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调度和整合有限资源,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经营风险最小化。财务公司的核心资源便是资金, 因此, 规划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以现金流的规划为核心的一整套预算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的监控和对预算制定人员已经预算执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在建立良好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融资管理。这里主要需求财务公司进一步扩大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2) 强化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管理。财务公司需要向商业银行学习, 即需要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 努力进行业务创新, 开发其它更具有增值潜力的业务。首先在存款业务上, 将存款金额和期限结合起来可创出新的存款业务。比如在满足最低存款额度的基础上, 当存款达到一定的金额以后, 就可自动转为其它类型的存款, 享受更有利的利率待遇;其次在贷款业务上, 也能进行创新, 比如联合贷款、信贷担保、贷款抵押以及证券信贷化等贷款方式, 技能保证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 (3) 加强资金信息建设与内部结算功能建设。现代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以信号为基础来进行决策的, 及时和准确的资金运行信息是整个资金管理的基础, 因此, 加强对资金运行信息的监控和内部结算功能的保证财务公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不断强化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 需要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 不仅要求其有着较强的信息化操作能力, 还需要要求其有着对资金信息的解读和掌控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译质量下一篇:护理教学效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