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2024-05-30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精选6篇)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策略

成语是汉语言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可谓汉语语言文学的瑰宝,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岁月的砺练, 越来越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语言精辟, 微言大义, 不但结构严谨, 而且意义深刻, 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苏教版教材把成语教学单独列为一个重点训练的环节, 在每册每单元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个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在第一学段就明确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可见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抄写, 远远达不到课标对成语教学的要求, 除了抄写外还要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成语教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是好的开始。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 从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兴趣, 在课堂成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上潜移默化地学到成语知识。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接龙表演猜成语的游戏, 教师先将全班分成四组, 每组出一个成语, 然后将成语只告诉给每组的第一个同学, 并由他表演给第二个同学看, 再依次往后传, 直到每组最后一个同学, 然后请每组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上来分别将刚才的成语表演一遍, 让最后一个同学猜他自己表演的是什么成语, 如果猜的不对, 由全班同学猜, 再由第一个同学公布正确答案。

另外也可从练习中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记忆成语, 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练习三的成语:心花怒放、捧腹大笑、哄堂大笑、前仰后合……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心情的。因此, 在讲这些成语时, 我先带领学生把成语朗读几遍之后, 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 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这些成语演出来吗?”同学们兴致很高, 大家稍作准备后, 跃跃欲试, 要表演“捧腹大笑”这个成语, 其中一个同学逼真、夸张的表演逗得全班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趁机引导大家思考:“刚才课堂上的同学表演的情景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同学们齐声大喊:“哄堂大笑。”这样教学,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又使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熟练记住了这些成语, 增加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二、注重成语知识的积累

1. 从课外阅读积累。

如何积累成语呢?我们除了从平时的课本中学习成语外, 还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 广泛涉猎各门类的课外读物, 从课外书中去发现成语, 品味成语。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课外学到的常用成语, 如在假期每天有意识地强记10个左右的成语, 以增加词汇积累量, 当然积累成语背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但也要从背中掌握些技巧和规律, 以帮助记忆, 加深理解。可以把成语进行分类记忆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刻画人物心情和神态的, 如苏教版第十册练习三的成语:心花怒放、捧腹大笑、哄堂大笑……烘托周围气氛的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练习八的成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描写天气变化的等等;还可以根据成语结构来记忆, 如一三字是近义词, 二四字是反义词……如课本第六册练习一中的4组成语, 每组意思相近, 能够通过成语来相互理解, 又如第10册练习四中的成语, 每组成语意思相反。教师要抓住练习中的这些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来记忆这些成语。

2. 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成语。

如来自报纸、杂志、学生作文、电视剧中出现的成语, 新闻联播、春节晚会, 或是各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词从中我们都能学习到不少常用成语, 如描写过年的成语“恭贺新禧”、“福寿安康”、“金玉满堂”、“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五福临门”、“迎春纳福”、“福星高照”、“吉庆有余”、“喜气盈门”。

3. 从游戏竞赛中积累。

平时多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游戏, 在游戏中增强兴趣, 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联等游戏性练习。举行一个说成语讲故事的竞赛, 看谁的故事讲的精彩, 用的成语多, 语言流畅, 生动。如:通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还可利用“悬梁刺股”、“狐假虎威”、“望梅止渴”等典故,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这些成语在听故事的快乐中学习成语。

三、在运用中熟练掌握成语的用法

成语的应用范围很广, 无论是写文章的潜词造句, 还是平时的言谈举止, 都用得上, 成语使用不当, 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素质。

课程标准提倡“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此, 我在成语教学中也特别注意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运用成语, 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增强语文实践活动,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发展思维,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这样四条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节日的欢乐气氛, 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 结合学生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 学生对春节欢乐的场面印象一定很深刻, 就启发学生说一说春节的欢乐时光。我让每位孩子拿起笔, 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春节, 可以用上刚学会的那些成语。有的孩子最少用上一条成语, 大部分孩子用上了两、三条成语, 还有几位孩子把四条成语都用上了, 写得很好。我将其中一位孩子写的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年三十早上, 我跟爸爸妈妈带上好多礼品去爷爷奶奶家吃除夕年夜饭。在路上, 我看到大街两边张灯结彩, 路边的小孩个个喜气洋洋, 大人们贴对联, 好多小哥哥放鞭炮, 全中国人民普天同庆, 庆祝祖国更加繁荣。晚上, 我们全家欢聚一堂, 吃团圆饭, 看联欢晚会, 一直玩到深夜。”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成语, 还懂得了如何运用成语。

参考文献

[1]陈国梅.浅谈成语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 (6) .

观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感 第2篇

镇泉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留意观察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放飞心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爱上习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

上一次,我有幸观摩了重庆市举办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次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分为习作指到与习作讲评两部分进行。

这几堂习作教学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习作指导中,教师 都紧紧围绕习作题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写作。

习作讲评是习作课堂教学的第二次指导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在习作讲评中,教师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过程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教师鼓励学生在自读、互读、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欣赏、借鉴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刘洪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单元习作指导《漫画的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是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骄傲的一年,刘洪老师就抓住了奥运这个主题。在上课前,他给大家出示了体育明星小罗纳尔多、刘翔、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他们的认识。然后再展示了关于这三位体育明星的漫画,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漫画的基础上,给姚明、刘翔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提出希望,并说说自己对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有些什么期望。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改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所谓读书之道,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奥运。接着,让学生说说对即将上课的刘老师有些什么期望,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上课伊始,刘老师要求学生齐读漫画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感知漫画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让妈妈给他倒水,让爸爸给他拿苹果,让奶奶给他洗脚,让爷爷给他捶背。学生欣赏完漫画后,根据提示要求说说漫画的内容,再说说漫画作家的用意。由于这一幅漫画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大家都敞开了话匣子,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刘老师让学生画出漫画的续画,这就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接着,刘老师出示了一道算式:“溺爱+依赖=?”同学们众说纷纭,答案精彩纷呈,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应该是: “溺爱+依赖=一事无成”。紧接着,刘老师让孩子们讨论:要怎样做才能成材,给了孩子们自由发言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说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心中所悟。在习作课堂教学指导课最后,刘老师总结了漫画习作的方法:那就是要看懂漫画,体会漫画作家的意图,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升华情感。在习作讲评中,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比如:生生互改,集体修改,让学生明白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习作课,刘老师将漫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漫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要上好习作课,就要注重学生的积累与运用。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他们往往为了应付了事,总是随意编造,不是抄抄摘摘,就是胡乱拼凑,写出来的文章语病甚多,不合事理,笑话连连,老师的评价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即使老师的引导很出色,还是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每学年16次左右的习作练习中,我发现有些习作题目学生完成得不错,这是因为学生胸中有这方面的积累,命题的内容是学生经历过的,由于题目出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所以人人都有话说,写出了真情实感。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或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由此可见,要想学生作文写得好的最直接的途径是多积累、多动笔、多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如果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积累,这无疑是一笔很丰富的财富。因为精选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譬如:文章精彩的、细腻的景物描写,作者独具匠心的材料安排,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运用。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应用。作者遣词造句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运用,就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对学生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使之真正地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而不是蜻蜓点水,稍纵即逝,成为过场。

2、注重课外的延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做适当地摘抄,也可以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第三,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展览、评比等活动,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或者开展小小故事会,把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或者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保证读有所获;或者举行班级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与喜悦。

3、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记忆,更有助于理解,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唯有多读感悟。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强调“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当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时,在习作中就会把心中所想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哪一个不在“读”字上下功夫?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促使人向上奋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积累到的一笔最大的财富。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就像一座塔的塔基,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扎扎实实,越发到了顶端才越发神奇诱人。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指点学生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使之转化为一种能力,一种在习作中应用自如的能力,达到真正的写作要求。

通过这次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求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灵魂。习作教学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写真实的事物,体现孩子们纯真的特点,抒发他们的真情,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或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一、真实——根植于生活的沃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文章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反映真实生活的,小学生习作也一样,它真正的本源是现实生活。因此,习作教学要与小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与孩子家庭联系,转变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入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让孩子们了解人生百态,让孩子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窥视生活的真实面目,使他们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了丰富的生活基础,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特别是丰富的生活给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精神体验,这都为习作打下情感基础和动力基础。第二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让孩子们学会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记日记的同时让孩子进行适当的思维,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参与生活,体验真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教育,思想趋向成熟。最后把习作建立在生活这个坚实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写出我们期望的文章来。

二、纯真——放飞儿童的天性。少年儿童有着非常烂漫的天性,无比纯真的思想以及非常活跃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习作教学有利的先决条件和非常可贵的习作资源。写作是个性化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孩子的特点,开发他们的灵性,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习作充满童真、童心、童趣,抒发孩子们纯真的情感,通过这次的习作课堂教学证明,顺应了童心,让孩子真诚坦言,就能引爆孩子们藏在内心深处纯真的情感,就能使习作训练焕发出生命的光华,这才真正体现了“习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三、真情——不拘泥于呆板的事实。习作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心智活动,作文是孩子们的精神产物。《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感情真实”,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简单的事实不一定能等同于真情。我们在习作教学时,不但要保护孩子纯洁心灵的独白,还应当鼓励,让他们千方百计地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灵里最真切的情感,让学生在习作中具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灵性。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 成语教学;兴趣;情境;运用

一、激发兴趣,表演成语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更多地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上学到知识。如成语:心花怒放、捧腹大笑、哄堂大笑、前仰后合……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把成语读正确,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你们想把这些成语演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稍作准备后,一个同学跃跃欲试,要表演“捧腹大笑”,他到位、夸张的表演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趁热打铁:“刚才课堂上的情景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同学们异口同声:“哄堂大笑”。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熟练记住了这些成语,增加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二、巧用谜语,乐学成语

谜语和成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谜语的谜底就是成语。教学时,教师从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谜语入手,激活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反过来让学生编谜面,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出谜底。如成语: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上课伊始,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生:什么谜语呀?师:航空公司开业,打一成语。学生不解。师提示:是和乘飞机有关的。接着师出示准备好的八个成语。(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同学们,老师出的谜语,谜底就在这八个成语之中。生:谜底是“有机可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航空公司开业,就有飞机可以乘坐了。(学生豁然开朗,显得特别兴奋)师:对!祝贺你。(师和生握手)但老师要向你问一个问题:“‘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飞机可以乘坐吗?”生:不是的。师: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生:它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师:你说得很对!“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有空子钻。理解成语不能光看字面,要深入到成语的内部,从整体上去把握,还要联系有关句子进行理解。(熟读八个成语)师: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余七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大致说出成语的意思,并通过朗读,熟读成诵)师:请同学们编谜语,老师猜谜语,好不好?生:好。师:你们从其余七个成语中选择一个,(水平高的可以二个、三个)编谜语。老师来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谜语最有意思。(给学生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说谜面,我来试着猜谜底。如果老师猜不出,你们就来帮忙。生:哑巴。师:有口难言。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师:有志竞成。(学生的答案还有:头尾都不缺——有始有终;有便宜可占——有利可图;树根长到了底——有根有底;有嘴巴,没有舌头——有口难言;画家卖画——有利可图;树为什么能长得这么高——有根有底;胆大包天——有恃无恐;就怕你不开口——有求必应。)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猜谜语活动,不少谜语编得非常精彩,不记下来很是可惜。现在把你认为有意思的谜语记在书上,回去考考爸爸妈妈,好不好?生:好!(学生整理谜语)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编谜语的形式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因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的谜语。通过编谜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

三、编写故事,理解成语

在成语教学中,教师既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教材的优势,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中练习中的很多成语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组成语实际上就隐含了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帮助学生获得对成语的印象,获得感悟。如这样一组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春节到了,小明家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门上悬挂着彩球、彩带(张灯结彩)。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充满了欢乐气氛(欢聚一堂)。小明从电视上看到,不光是我们中国,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欢度春节(普天同庆)。他们有的跑旱船,有的舞狮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喜气洋洋)。

四、创设情景,运用成语

熟记成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虽说教材未作运用的具体要求,但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渗透运用的意识。成语教学中,在学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特定的语境,激活学生刚刚存入的成语,让学生产生顿悟,脱口说出刚记的成语。如: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师:这些成语向我们展示了节日的奇妙景象,它们可是一个大家族!在平时读书的时候,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成语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送给你们作为新年礼物:人流如潮、人流如织、万人空巷、灯火辉煌、张灯结彩、川流不息、水泄不通、车水马龙。老师领读以后,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感受过这种气氛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畅说。师:在我国的传统佳节,到处火树银花,张灯结彩。在一些特殊的时刻,人们也爱放烟花、爆竹,在大街上聚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你们能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写一些吗?试试看,看谁用得好,用的多。学生练习写。

“三联系”优化小学语文成语教学 第4篇

一、联系课文,融入语境

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一般都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课文的一种补充。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种内在的联系,不能把成语教学与课文教学完全割裂开,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入课文理解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灵活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

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为主线的课文,如《虎门销烟》等。所以在“练习2”中要求学生读读背背的八个成语是: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这些成语都是以陶冶学生爱国情操为主的。再例如这一册教材第三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所以在“练习3”的“读读背背”中就安排了八个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在教学成语时,我们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来教学,把这些成语放入课文中让学生理解,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的课文语境中理解成语,并熟读成诵。如教学“练习3”中的八个成语时,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3”时才把这几个成语拿出来讲解,而是在教学《九寨沟》一课就把这几个成语融进来教学。在小结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觉九寨沟美不美呀?能否用几个成语来表达自己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不出所以然时,我就进行适当总结:“九寨沟太美了!它的湖光山色真是人间天堂呀!当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五彩池时,我就想用水光接天这个成语来形容!欣赏了九寨沟,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江山如画!”然后让学生说出我一共用了几个成语,结合课文说一说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不仅理解了练习3中几个成语的意思,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就把课文与成语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联系主题,加深理解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练习中的成语都是相关或相似的,它们表达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主题思想,这样的安排就给我们的成语教学找到了平台。教学时,结合这几个成语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教学,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每一个成语的理解。

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八个成语: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这八个成语是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帮互助、亲密合作的。在教学这八个成语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结合成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进行讲解。学生在自学之后,教师帮助他们大体理解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八个成语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们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感知这几个成语的意思,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我再让学生说几个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理解的成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联系生活,加强应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成语教学也不例外,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成语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现,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成语意思,让学生感受到成语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应用能力。

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4”中的八个成语: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含辛茹苦、舍死忘生。教学时,我把这些成语贯穿在2003年的全国抵抗“非典”的事迹中。在课堂上,我首先播放全国人民是如何抗击“非典”的视频,然后再结合视频中所呈现的人与事,让学生用这些成语加以具体表述,学生用成语描述时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非典”,所以很快就融进视频的情境中,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其实,学生用成语描述的过程就是他们运用成语的过程,这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成语的用途。

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论坛有感 第5篇

博爱县实验小学王红芸

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论坛活动,有幸目睹吉春亚教授和杨德伦大师的风采。大师就是大师,他们的课听起来轻松、自在,就是一种享受!不用作秀,不见疲于应付学生,不为显要教师自身,只有引导孩子们并和孩子们一起进入语言文字的学习。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崇尚这样的语文课堂。

最有收获的是吉春亚老师的报告。吉老师信手拈来,上了两节课:《笠翁对韵》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轻轻松松却耐人寻味,语文味很浓。大师的风范今天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面对突发的问题应对自如:来到大会现场才知道学生们的课都已经上完了,只好换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笠翁对韵》,可孩子又都没有带书。几分钟内,吉老师就立马定了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1、先上这节课的第一课时,如果书来了就上第二课时;

2、如果书没有来,再上另外一节课;

3、还可以上一节作文课。就这样,在没有书的情况下,吉老师带领学生上了一节《笠翁对韵》,到下课前,几乎人人都能看着提示把课文背诵下来。整节课,吉老师应对自如,没有一点慌场的表现,这也只有真正的教授能做到的。上完课,正好打印的资料来了,可算有书了,吉老师就又接着上了第二节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节课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找出了作者描写人物的句子,而且,在吉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是学生很自然地知道了,在读名著时,不光要读出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背后的内涵。她把她语文教学的要义传授给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我被吉老师那富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课上浓浓的语文味所深深吸引。

吉春亚教授的报告更是精彩。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定在外显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是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职能,才能给成长的孩子带去点什么。把课堂交给孩子们,老师的语言就要简练,更多的时间用在孩子们的听说读写上。可惜,时间不够,吉老师的报告没有讲完,没有讲彻底,实在是在场老师的一大损失!

通过学习杨德伦专家的讲座《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我知道了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教给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组织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须格外重视教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如,结合题目、课文重点、课后练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抓住文中情节矛盾处、前后对比处、艺术空白处发现并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具体的、过程性的学习方式,三者间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其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没有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就失去了根本,就无实效可言;而缺少有价值的“合作”“探究”过程,“自主”的质量又往往只会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小学语文现代课堂创新教学有感 第6篇

一、激发兴趣,培养爱好

小学生好奇心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不仅言语规范,而且富有情趣,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一路花香》一文,我在导入新课文时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想听故事吗?(想)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有一位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两只水罐挑水,结果不同。有裂痕的水罐为漏水而惭愧地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是多注意路旁的花儿。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抱歉。这花香是怎么来的呢?是水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吗?这时,我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他们不可能不去思考,这样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创新意识。

二、语文创新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创新教学的开放性,是由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思想上,主张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既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主张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单一的一种模式,而是学习和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多样化的教学去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不搞注入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只有在这样开放的氛围里,学生创新才有现实可能性。

三、语文创新教学的互动性

所谓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就某一次课来讲,教师与学生创新的载体就是课文。课文成了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互动的纽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的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努力地去质疑,去发现。在这个环节里,发现和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实际上已经成了教师学生互动的契机。然后,教师带着创新的设想,学生带着创新的渴望,共同进入课堂教学。例如古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启发学生创新,不但体会精炼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而且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如教学《娥眉山月歌》时,我设计了以下几步:①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只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到这首诗写的是在秋夜行船时李白思念故乡和友人。②借助图画,启发想象。创设情景。③交流、讨论,激发情感。在感知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李白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想到些是什么?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被深深地感染,激发出情感。④诵读领悟,体会情感。由于学生发挥了想象,脑海中就会浮现情景,就能真切感受到故乡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机会里,引发学生生命潜能中创新的火花,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创新积累里又添加了新的营养。教学到这时还没有完结,师生双方乘着创新的余韵,意兴盎然地进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这最后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就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的追求。

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课本上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联系现实,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上一篇:女性安全心理下一篇:干旱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