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景观设计范文

2024-08-07

温泉景观设计范文(精选12篇)

温泉景观设计 第1篇

近年来温泉旅游度假成为一种时尚, 温泉旅游包括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养生保健、大型水上娱乐、地产度假等一系列综合旅游价值。因此温泉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规划设计成为旅游产品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而高端私人温泉养生更是温泉旅游中的精品项目, 而优质的景观设计则是重要保障。但在众多的温泉景观设计方法的理论研究中对高端私人温泉景观的研究很少, 并未对其作出具体的详细总结与说明, 本文将根据具体案例深刻解析私人庭院景观泡池设计的要点与方法。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温泉

温泉分布于世界各地, 人类对温泉的利用早已历史悠久,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研究角度的不同, 我国台湾地区制定的《温泉法》[1]中把温泉一词定义如下:

(1) 温泉:符合温泉基准之温水、冷水、气体或地热 (蒸气) 。

(2) 温泉水权:指依水利法对于温泉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权。

(3) 温泉矿业权:指依矿业法对于温泉之气体或地热 (蒸气) 取得探矿权或采矿权。

(4) 温泉露头:指温泉自然涌出之处。

(5) 温泉孔:指以开发方式取得温泉之出处。

(6) 温泉区:指温泉露头、温泉孔及计划利用设施周边, 经勘定划设并核定公告之范围。

(7) 温泉取供事业:指以取得温泉水权或矿业权, 提供自己或他人使用之事业。

(8) 温泉使用事业:指自温泉取供事业获得温泉, 作为观光休闲游憩、农业栽培、地热利用生物科技或其它使用目的之事业。

在日本《温泉法》中第一章第二条把“温泉”定义为从地下溶出的温水、矿泉水、水蒸气及其他气体 (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除外) 。

在《辞海》[2]中, 温泉被定义为“水温超过20摄氏度的泉, 也称作兰汤, 暖池, 热汤、壬夫、汤池、汤井水、汤泉、温谷、温汤、磐石汤等”。

陈炎冰在《矿泉与疗养》一书中, 温泉的定义则是“由于地壳深处的地下水受地热作用影响而形成一股含有多种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 有一定的矿化度, 泉水温度常高于30摄氏度以上的泉。”

周进步等在《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3]一书把温泉定义为“习惯上, 把温度高于人的皮肤温度的泉水统称为温泉, 低于这个标准的成为冷泉, 高于人体体温37摄氏度的又称为热泉、高泉或沸泉。”

1.2 温泉汤院

温泉汤院是以休闲度假, 温泉养生等温泉资源开发为主体, 结合具有私密性的院落景观与酒店服务设施或私人别墅等;提供具有高品质的景观环境与独特的私密性温泉泡浴体验及养生需求。

2 景观设计与温泉汤院的关系

多年来在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拥有优质景观资源的温泉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体验人群, 不仅增加了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 也提升了温泉资源的自身价值和周边自然环境质量, 同时传承和保护了温泉衍生文化价值与当地地域、人文、历史等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天然温泉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在温泉汤院的开发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汤院景观设计的要素

汤院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包括:院落景观, 温泉景观, 景观建筑及主体建筑几个部分。

3.1 院落景观

院落景观是以庭院景观为主的景观设计要素, 结合地形与独特的景观风格构成私密的院落景观。具有优质景观要素的院落可供体验者融入自然, 放松心境, 成为一个可以修心养性的户外空间。同时优质院落景观具有调节小气候, 平衡一定范围内生态环境的作用。

3.2 温泉景观

温泉景观主要以温泉水体景观为景观设计要素, 在汤院景观设计中, 温泉水体即是院落中的水体景观, 又是具有泡浴养生的温泉泡池, 因此在温泉景观的设计中既要结合地形对温泉水体的形态进行设计、结合周边植物及建筑景观进行布局营造, 又要充分考虑到泡池的人性化设计以充分发挥温泉资源的养生作用。

3.3 景观建筑及主体建筑

在温泉建筑设计方面, 建筑功能主要以提供休息娱乐为主, 因此建筑为体量较小的矮层建筑为佳;材料一般选择比较贴近自然的材料, 例如木材, 石材, 茅草, 土坯等为主, 使建筑更好的与温泉及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汤院景观设计中, 景观建筑一般以亭子、廊架等具有一定装饰效果和遮蔽阳光、风雨作用的景观建筑为主。而主体建筑则是指提供居住设施及酒店服务的建筑, 一般以别墅及酒店独立套房等具有私密性的精巧独栋建筑为主要形式。

4 以曲靖麒麟温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观泡池设计方案为例

4.1 项目概况

麒麟温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观泡池项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 景观泡池庭院占地面积约235m2。项目地年平均气温14.5℃, 夏季无酷暑, 冬季无严寒, 平均降雪日6天, 气候舒适宜人。项目定位以高端私人消费人群为主, 因此在泡池庭院的景观设计中着重了精细化与品质化, 同时强调了个性化与人性化设计。

4.2 泡池庭院景观设计

泡池庭院景观设计以日式园林为设计思路进行布局, 泡池位置设在场地中心, 景观在其周边进行布置, 从而使人在泡池中或休息平台上从各个角度和方向均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别致景色。由于场地大小的限制, 场地周边的挡墙会对人的视野进行遮挡, 弱化了景观效果, 因此在挡墙处配以竹篱笆进行围合, 对挡墙进行一定的景观处理, 形成独特的日式院落景观效果, 从而渲染了山水田园的诗意美。场地内在泡池周边做了微地形处理, 使场地更具层次感, 在草地中嵌入自然石条搭配植物营造出自然且有禅意的庭院景观, 使泡池庭院成为放松、修心养性及冥想的自然空间。泡池木平台周边与草地之间铺以白砂石, 不仅渲染了日式景观院落的禅意美, 同时有隔水防潮的作用, 使整个庭院景观空间从高到低更具层次美。

4.2.1 植物景观设计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一书中提到“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4]因此在本项目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主要结合庭院景观的特殊性与温泉环境的特殊性进行选择。植物搭配注重了变化中遵循统一和谐的原则;植物株型与高矮的选择注重与建筑体量的比例调和原则;植物配植时遵循了自然均衡原则和韵律原则, 使整个植物景观更自然, 更具韵律与节奏感, 强调出泡池庭院的层次与精致。 (见图1植物设计示意图)

本项目中主干树以常绿乔木为主, 配以灌常绿灌木和变叶灌木为辅, 搭配常绿草坪与地被植物使整个庭院植物景观更错落有致。再配以赏花植物和芳香植物使泡池庭院四季皆有不同景致可供欣赏, 从而提升人们在庭院中的视觉与嗅觉享受, 使人融入自然达到身心放松的泡浴疗养效果。 (植物种类参见表1)

4.2.2 温泉泡池设计

温泉泡池设计主要根据场地地形和泡浴人数来对其进行形状与大小的设计。泡池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或自然形状。在本项目中, 泡池庭院定位为私密的家庭式休闲养生空间, 因此在使用人群上以家庭为单位, 一般为2-5人, 以面积较小的泡池为主, 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使用率, 同时能更有效地结合周边景观创造更为丰富精致的私密养生空间。

泡池边材料采用香柏木制成, 香柏木本身可入药, 其天然芳香具有安神定气之功效, 可使人在泡浴过程中缓解疲劳的神经, 安抚波动的情绪。同时香柏木木质柔和舒适, 具有优良的触感, 舒适度超过自然石材, 更加体现出私人泡池的精致与人性化。同时香柏木具有很强的耐腐性、质地硬、密度高, 色泽淡雅、木纹美观, 是非常好的温泉材料之一。泡池池底及坐凳材料采用厚烧面黄锈石, 黄锈石池底结合香柏木池边形成统一的自然的暖色调, 给人愉悦且温馨的感觉, 更能营造出具有自然气息的泡浴气氛。 (见图2材料及铺装示意图)

泡池中坐凳与池水深度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来进行设计。在《温泉泡池人性化设计初探》一文中提到, 温泉泡池内设置坐凳, 坐凳高度在0.3m, 坐凳的面宽在0.3m-0.45m左右, 则水深设置在0.8m-0.9m之间, 坐着休息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交谈, 并调节自己的姿势, 或仰或躺, 都会很舒适。[5]本项目中, 泡池深度为0.85m, 坐凳距池底高度为0.3m, 坐凳面宽0.4m, 水深为0.75m, 人做在泡池中温泉水高度在人胸口一下, 不会造成胸闷等不适症状, 使人更舒适地在池中享受泡浴休闲。

泡池出水口设计结合了景观小品不仅增添了小品的趣味性同时赋予了功能性。泡池出水口设计采用了耐腐蚀耐高温的石材结合假山石景设计而成。

4.2.3 景观建筑设计

本项目中景观建筑选择小体量的景观亭, 具有遮阳遮雨的作用, 使人们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可舒适的享受泡浴与休息。景观亭选择木质材料, 搭配周边的新中式主体建筑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 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周边景观氛围, 从而营造出自然乡土而又精致典雅的庭院景观。

4.2.4 铺装与小品设计

铺装设计采用石材、木材等, 使铺装更自然的融入周边景观中。泡池庭院中的小品以石制景观灯为主, 假山石为点缀。石制景观灯在夜晚时可做熏香灯使用, 既能营造浪漫惬意的夜间泡浴气氛又能起到去除蚊虫的作用。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曲靖麒麟温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观泡池设计方案为例, 深度解析了泡池庭院在景观设计中重点。为此类项目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提升温泉资源经济效益做出了案例支持。庭院景观泡池的设计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1) 把握场地尺度与周边自然景观对庭院泡池进行总体规划布局, 融合场地内外景观, 从而为提升温泉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周边自然资源的价值打下基础。

(2) 从植物的选择到搭配景观小品的布置和与景观建筑的融合, 尽量做到既能创造出融入自然的院落休闲空间, 又有精致景观细节, 从而突出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3) 在泡池设计中, 突出人性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 从材料的选择到舒适性的细节把控, 从而创造出高端精品的私人定制化体验空间。

摘要:温泉旅游度假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掀起热潮, 在崇尚健康养生与高品质追求的今天, 一个拥有精致环境的泡浴场所、能提供私人专属的疗养胜地, 成为了现在人们对精品温泉旅游的追求。同时高品质的景观环境更能提升温泉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从而保证了温泉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曲靖麒麟温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观泡池设计方案为例, 对高品质庭院泡池景观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解析与探讨。

关键词:温泉汤院,泡池景观,景观设计,麒麟温泉

参考文献

[1]台湾地区2003年7月2日颁布的法规文号为华总-义字第09200121190号, 法规名称为制定「温泉法」.

[2]夏征农, 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9-1.

[3]周进步, 庞规荃, 秦关民.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M].青岛出版社, 1998.

[4]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温泉景观设计 第2篇

打造度假酒店是以市场研究与资源整合为基础,以主题定位为核心,以度假环境营造、度假载体设计、休闲项目配套、生活方式构建及运营模式设计为五大支撑的系统工程。很显然,营造度假环境以及对度假载体的具体设计手法就成为将度假酒店建设理念落地实施的核心。所以将特色化手法应用于度假酒店的设计中是打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度假酒店的最便捷方式。

特色化设计手法要怎样体现?我们认为要通过对设计项目内几大构成元素本身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围绕核心定位,在设计项目中把握建筑风格、协调配套景观、个性化服务设施几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

一、建筑风格的地域化创新

二、景观先导的理性化过程

大理漾濞石门禅汤温泉景观设计 第3篇

摘 要 在大理漾濞石门禅汤温泉景观设计中,最大化利用场地现状,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意境的营造将“禅”的思想融入温泉景观中。文章从项目定位和功能分区等方面简要阐述了设计内容,以期对类似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理漾濞石门禅汤温泉;景观设计;禅意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59

近年来,在体验经济的带动下,温泉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炙手可热的高品质旅游方式。而温泉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着游客在温泉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故良好的温泉景观设计必不可少。大理漾濞石门禅汤温泉生态环境优良,温泉水质好,具有建设成为高品质温泉旅游地的良好条件。

1 项目概况

1 区位交通

石门禅汤温泉景观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漾濞县境内,坐落在苍茏垒翠的点苍山西坡石门关景区,是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门关景区作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距昆明市约399 km,距大理市24 km,距漾濞县城8 km,交通便利,开发前景广阔。

1.2 现状分析

1.2.1 场地现状

项目地位于石门关景区入口处,毗邻石门河,景观视线良好,可直接观赏“插天拔地,骈立对峙”的天开石门景观。项目用地属峡谷地貌中的山间河谷地带,总面积为25 476 m2。其中石门河呈半包围式横穿整个场地,与河谷石滩、部分山体共同组成红线范围。场地内河石众多,植被茂盛,地势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升高,最高点海拔1 755.42 m,位于瀑布处。

1.2.2 资源现状

项目所处漾濞县隶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市,并以当前旅游热点苍洱景区为依托,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石门关风景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变化莫测的气象景观,深厚的彝族文化,神秘的宗教圣地及众多历史传说和文人骚客的诗篇。场地内最为独特的资源就是现存的大量核桃树和石砌矮墙,可作为场地精神符号加以提炼和保留;石门河四季常流不枯,为典型的高山雪水河流,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高质量的水体;场地内打井深度约100 m处时有温热泉水冒出,泉水温度约35 ℃,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硫磺[1];浓厚的宗教氛围,古老的摩崖石刻,为场地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2 项目定位

经过现场及其周边环境资源的调查与整合,将项目主题定位为“石门禅汤”。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从现代意义上来说,简单、自然、宁静,质朴无瑕,回归本真,便是禅。禅汤,即禅境温泉,以自然、休闲、山水和静泡为主,让人感受温泉休闲最高的空灵、虚幻、恍惚的精神境界。项目地处石门关景区,近可观大自然鬼斧神工石门雄关,远可闻隐隐钟声,迢迢僧语,在游客的切身体验中充满了让人平静忘忧的禅意,这里将成为生活在快节奏都市里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度假胜地。

3 各功能区景观设计

根据地形及功能需求,将整个室外温泉区分为7个功能区:入口温泉广场、石门古汤区、儿童游乐区、核桃花园区、石门梵音区、庭院泡池区和汤屋区。

3.1 入口温泉广场

入口温泉广场是游客进入室外温泉区的必经之路,是整个温泉区的首要印象。该区域禅汤意境的营造主要通过镜面水体与当地石材的应用来表现,景点名称也可包含深远的意境。序列的起点为一块嵌入山体的巨石,围绕巨石有一圈清浅的镜面水池,映衬着苍山碧空如洗的蓝天白云。原汁原味地保留巨石,力求用最真实的材质展现最纯粹的自然之美。本真即是最好的禅意。广场中间的水景,名曰明镜台,中心卵形镜面水倒影石门雄关,外围水池引入温泉水作足汤,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解除身心的疲乏。平静的水面带给人安定的感觉,使人逐渐放松身心,渐入禅境。“一苇桥”“明镜台”也均来源于佛家典故。

3.2 石门古汤区

从温泉中心出来,就是石门古汤区,它是整个室外温泉区的中心区域。游客步行出集散广场,可直接进入动感泡池体验多样的水疗设施。继续东行,走过静幽的林下小道,喧嚣渐渐退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视野开阔、直面青山的无边际泳池,此刻的平静,仿佛浮华一梦,人生境界得以升华。动静之间,自有禅意。

3.3 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是专属儿童的游戏天堂,应设置在入口处引起儿童兴趣,以便儿童能尽快开展他们的活动[2]。该区域内设有供儿童玩耍的沙池、水滑道、攀爬墙和核桃木组合玩具等,在设计上尽可能地避免游乐场式的鲜艳的游乐设施,采用白色、绿色等自然安静的色调以同周围环境协调。服务吧以核桃为原型进行组合设计,展现了场地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作为休息、二次消费、儿童托管场所。

3.4 核桃花园区

核桃花园区是现状核桃林最为集中的区域,加料温泉泡池为该区主要温泉产品,它是整个室外温泉区的特色区域。该区以漾濞核桃及大理名花为主题进行温泉泡池的设计,将大理漾濞的地方特色充分融入每一个温泉泡池中,强调“静泡”理念。其中包括有滋润养颜的长寿池,按摩解乏的文玩核汤,提神醒脑的健脑池,奇特的核桃池及幽香雅致的杜鹃花汤、山茶花汤、兰花汤等。“静泡”即安静享受温泉,沉思冥想,悟己悟身,步入禅境。

3.5 石门梵音区

石门梵音区是整个室外温泉区高差变化最大的一块区域,前后高差可达30 m,是整个场地中景观视线最好的区域。温泉以原汤泡池为主,特点在于利用毗邻河岸的优势,直接借用现状河岸石块将泡池沿河布置,形成自然朴素的临水泡池。泡池大多直接利用整石,仿佛是场地中的自然生长物,连带着浸泡其中的游人也一起融于自然之中,达到浑然忘我的禅意境界。一径入清幽,泉声虢虢流,置身其地,怡然忘忧。

3.6 庭院泡池区

庭院泡池是以单个或复合的独立庭院为单位,以建筑、矮墙围合泡池形成内向性、半私密性质的景观空间。石墙粗糙的质感延伸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承载着场地的灵魂。通透的格栅带来光影的变化、微风的轻柔,一池碧水映苍翠,柔和而自然的将庭院内外景色连接在了一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追求的是一种自然、自由超脱的精神世界,不为世俗烦恼所累,达到内心的平和自在。

3.7 汤屋区

六栋独立汤屋沿等高线建在项目地北面半山处,形成私密独立的VIP服务。游客不仅能够在房中享受独有的温泉体验,还能足不出户地在露台上欣赏石门关的壮观和石门河两岸优美的自然景色,有种俯瞰众生的深远意境。

4 结语

禅汤景观的核心是“意境”,而意境是指内心与外境相激发从而生成的一种体现一定超越性心灵体验的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3]。本文仅以大理漾濞石门禅汤温泉为例,探讨将禅意融入温泉景观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彦娟.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2]王浩.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5.

[3]马奔腾.禅境与诗境[M].北京:中华书局,2012:7.

温泉景观设计 第4篇

一、引言

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沐浴文化、度假文化、休闲文化、养生文化。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者动机逐渐转变为获得心理上生理上的休闲放松,我国旅游业产业升级,逐渐由观光旅游层次向度假旅游层次转化,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相继出现,并引发一种温泉旅游的热潮。

由于温泉多处在野外不发地区,温泉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重塑了地方形象,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但同时,温泉旅游旅游地较为偏僻,旅游承载力有限,大规模的人流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温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限制。将酒店的建设与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机结合能缓解这一压力,一定程度上消除大量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的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将酒店的开发同温泉度假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能消除了温泉旅游的人流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经济收益。腾冲热海景区自然条件优越,在陈曦2009年的温泉旅游资源评价中将热海景区打分为85.1162分,属于四级温泉地旅游资源,即“优良级旅游资源”,就旅游资源条件而论,热海温泉具备开发成为全国一流的温泉旅游地和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条件,邱守明、李树祥、田里等学者对热海的研究中,也对热海的资源条件进行了充分肯定,但同时,多数学者热海的开发条件相对不足,这说明热海是资源依托型温泉,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不持续利用。本文将分析热海温泉资源开发和酒店开发结合的可行性,为温泉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区域概况

(一)腾冲概况

热海景区位于腾冲城西约20km。腾冲古称“腾越”,位于滇西边陲,城西与缅甸接壤,历史悠久,古时为“滇越国”,汉代的时候设置郡县,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为云南西部重镇,全县面积5845km2,县内居住有29种民族,总人口达59.8万。全县风景名胜区面积730km2,景点92个,其中一级景点24个,二级景点24个,三级景点20个,四级景点24个,腾冲是云南省八大旅游度假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素有“侨乡”、“历史文化名城”、“翡翠城”、“极边第一城”、“天然地质博物馆”、“植物王国”、“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等众多的美誉。腾冲境内火山资源地热资源并存,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地热活动区有64处,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温泉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二)景区概况

热海景区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约20km。腾冲县境内火山资源地热资源并存,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温泉旅游发展前景广阔。热海景区位于整个腾冲火山温泉带的核心区,最高水温达97℃(当地沸点),矿化度2.81g/L,为重碳酸钠型水。温泉出露于新近系花岗质砂砾岩分布区,沿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带被河谷切割的低地分布,面积大约9km2,火山地貌明显,温泉分布广泛,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具典型的火山温泉。现在大小滚锅、美女池、狮子头、珍珠泉、怀胎泉、鼓鸣泉等十余个景点已经经过多年的开发较为成熟,整个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级景区。

在历史上热海便是温泉旅游的热点地区。著名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冒雨游览热海,并留下文字记录将游记记录在《徐霞客游记》中。由最初的温泉疗养院变成现在的政府旅游开发项目,有了相关的旅游设施,将大滚锅作为核心区辐射开几个景点,先后开发了美女池,浴谷温泉汤池。之后交给了具有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的私营旅游开发集团,建设了现在完善系统的旅游设施和交通。目前热海景区已形成一定影响力,在全省全国都拥有一定知名度。

三、腾冲热海景区开发温泉旅游与温泉酒店产品的优势

(一)开发的外部优势

1、客源市场

一般地,大型温泉旅游地由于规模较大,人力物力运营成本较高,需要稳定而大量的游客流量为依托,否则将很难达到或超过维持经营所需的门槛游客量。腾冲目前已是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是实施云南走向南亚、东南亚战略的重要“桥头堡”。腾冲地处中国旅游圈与东南亚旅游圈、南亚旅游圈结合部,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缅北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滇西边境旅游区重要支撑地之一,滇西精品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定的旅游影响力,客源稳定,游客消费能力较高。热海景区开发时间也较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有稳定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

2、交通条件

温泉往往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温泉旅游除了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支持以外,还必须与城市有高等级公路等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否则较差的交通通达性会制约游客进入景区、影响客源市场对旅游地的有效支持。腾冲全县陆路“三纵三横”网络骨架已基本贯通,实现了腾冲与县内乡镇间、景区间、周边县市间的联通;连接滇滩、自治两个省级口岸的腾板公路已经改建完成通车,可以直接通往缅北口岸的经济干线和国际旅游公路;腾密公路的改建,将使腾冲县、保山乃至云南通向南亚的“瓶颈”制约得以解决。而2013年通车的保腾高速公路打破了无高速公路进腾冲的历史,联通了昆明直达腾冲的高速公路网,完成了云南地区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昆明和腾冲之间快速的交通网络,将昆明至腾冲的行车时间已经缩短至10小时之内。2009年竣工的腾冲冲驼峰机场使旅程时间大大缩短,填补了单一的交通方式,使游客往返更加方便和快捷。

3、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对旅游的扶持作用不可忽视,腾冲县将旅游业树立为支柱产业,通过每年的10月1日举办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将热海景区广为推广,打响了景区知名度,将景区做为腾冲旅游的核心景区深度开发,政策支持力度大。

(二)开发的内部优势

1、泉区地热显示丰富

区内水热活动强烈,沿温泉出露区,形成了很宽的水热蚀变带,水热显示丰富多彩,主要有沸泉群、喷气孔、冒气地面、水热爆炸、硫华、盐华、钙华、褐铁矿华等,是我国地热温泉地表热显示最丰富、最壮丽奇特的天然景区,是温泉科普教育的理想场地。丰富的外在地热显示利于开发种类多样的自然观赏景观,完成景区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2、温泉水质优越

据Abdul Rahim Samsudin等的研究,可以从地质地貌背景、水质、温度、流量等因素来评价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具体而言,地质地貌背景决定温泉的稳定性、温泉地的地貌景观特色和开发用地条件;水质决定温泉的治疗功能;温度和流量决定温泉的储量,进而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容量规模和旅游地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中,因为对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最大并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便是流量、温度和温泉的治疗功能。热海景区地热资源丰富且稳定,出水量大,常年不断流,水温高,最高水温达97℃(当地沸点),矿化度2.81g/L,矿物质含量丰富。泉水有清热解毒,驱风止痒的功效,对风湿等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在温泉资源的度假功能开发上具有显著优势,极大地有利于依赖温泉供水的温泉酒店建设。

3、不受季节性约束

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温泉旅游地游客流量月变化与气候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寒冷的季节游客渴望去往温暖的地方过冬是温泉旅游的旺季,炎热的季节温泉由于天气炎热游客很难在温泉中长时间停留是温泉旅游的淡季。这种季节性不仅会造成景区季节性的营收亏损设施闲置还会很大地冲击景区内的温泉酒店业。而腾冲的温泉地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我国低纬度高原山间盆地,受西南季风控制,具有明显的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集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优点为一体,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良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最高气温21℃;年平均最低气温10℃,全年都可以进行度假休闲。除此之外,还有全年的旅游产品可供游客选择,例如观光型景观水热蚀变带,民俗风情等辅助旅游资源,补充了温泉旅游的季节限制产生的季节性空缺,能够保证四季稳定的客源入住酒店。

四、存在的问题

(一)温泉建设雷同化特色不明显

热海景区目前对温泉资源的利用还比较常规,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较为知名的还是观光型的景点,如热海的名片式景点大滚锅等,温泉沐浴开发与全国的大部分的温泉相比没有独树一帜的区别,没有形成独特的产品主题,缺乏差异化,项目大同小异,整体规划缺乏创意。

(二)开发层次不高

热海景区目前仅对温泉的外在形态和沐浴功能加以利用,开发的层次不高。游客能消费的项目还是基本的温泉沐浴、酒店住宿,没有形成成体系的游览主题线,深入式的体验活动较少。目前游客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深层次的互动式体验,服务滞后于旅游需求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客流量,从而影响酒店入住率。

(三)缺少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度假区的文化享受,文化成了度假区的灵魂,也成为了度假区的重要旅游吸引要素。热海景区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建设,热海景区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景点的民间传说等历史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将旅游活动大部分限制在自然景观上,开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外在地热表现上,缺少如温泉资料馆等具有很强文化色彩的文化“物化”建设。

(四)缺乏对市场的精准分层定位

景区特别是景区酒店将服务对象主要锁定为高消费者,住宿门槛较高,如景区内的别墅式养生阁酒店最低价格为每晚1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0000元每晚。这种做法迎合了一部分高消费人群层次较高的需求,但同时缺乏了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定位,忽略了低层次旅游者的住宿需求,没有形成阶梯型的定价模式,这局限了景区多样性、多层次的发展。

(五)酒店与温泉结合度低

景区内现有的温泉酒店都过度注重单纯的现代化的房屋建设,单方面的追求奢侈、富丽堂皇的氛围,在设计、规划、装修、服务中缺乏了特色化的温泉酒店服务,在温泉资源使用上仅是简单的将浴池放在酒店内供住客沐浴,没有在服务中体现温泉酒店的特点。

(六)景区生态环境受损

由于缺少对温泉地开发的限制机制,目前景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景区整体分布在一条狭窄、拥挤的山谷中,环境自净能力有限,承载垃圾的空间较小,大量的旅游设施的兴建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自然村落”被消灭,工程废料随处可见,噪音污染也较严重。此外,废水不经处理的排放对自然水体也造成了破坏,直接地影响了地热温泉外在景观表现。

五、发展对策

(一)打造自身品牌凸显独有特点

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旅游市场,差异化是核心竞争力。研究发现,在同一产品领域中,顾客能够接受的品牌最多不超过7个,所以,酒店必须注入品牌的内涵,打造独特优势,使本酒店的品牌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热海的酒店开发应该火山温泉为品牌核心,通过酒店名称、标志、建筑设计、室内装修风格和服务特色等方面树立起有别于竞争对手的鲜明的形象。品牌化的过程是一个细化的过程,应在服务过程中,将树立的品牌融入到游客住客能接触到的每一点细节,在细节上积累出一个整体的品牌概念。

(二)深化开发层次丰富旅游项目

景区和酒店要深挖旅游内涵,走出单纯的温泉旅游局限,以温泉旅游为核心整合多样的旅游形式,在温泉旅游的基础上结合科普游、民俗游等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形成使游客有代入感的特种旅游。热海景区可以在旅游线路、旅游项目中增加游客能够体验的项目,以一个主题,如徐霞客热海游,为主线串联,让游客有强烈的代入感。再者,结合腾冲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色可在酒店运营可加入少数边境少数民族特色,营造有民族风情的住宿餐饮,在旅游服务中体现民族风情,将民俗旅游融入温泉旅游中,提供如温泉蒸鸡蛋等民俗体验,丰富单一的温泉旅游形式。

(三)重视文化建设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温泉旅游实质上是旅游者对温泉旅游地沐浴文化的体验,温泉旅游开发就是温泉沐浴文化的塑造。景区应该建立相应的温泉资料馆将本地深入人心的沐浴文化进行“物化”。旅游项目中通过文化的融入,让游客在游览中学到知识,加深印象。通过文化塑造提升旅游高度。

(四)细化产品分层精确市场定位

分析市场准确定位是酒店开发景区开发的基础。旅游市场量大庞杂,游客层次多样,景区应针对不同的人群细化出不同的产品层次,采取阶梯式的收费标准,补足景区内缺乏的低端大众消费。将现有的高消费酒店定位为高端层次酒店,提供个性化,私人化的服务,以私密、休闲、体验为核心,满足高消费人群的旅游需求。同时兴建低端的快捷温泉酒店,产品定位消费能力有限的游客,在服务、装修方面可以大众化。

(五)将温泉资源深层次多样化利用

在温泉与酒店的结合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将泡池放在别墅中提供温泉沐浴,而要将温泉资源深层次多样化利用。如热海景区的温泉水治疗作用明显,同时地热温度高,气流量大,可在酒店中开设天然理疗房,配备专业的按摩技师,将温泉的治疗作用展现出来。温泉地热资源还可用于烹制地热美食,如今地热食品还只有大滚锅旁的温泉水鸡蛋、花生,没有形成成体系的温泉菜肴。酒店开发方可研究一系列的温泉美食,作为酒店特色的饮食提供给住客。

(六)保护性开发热海地区的火山温泉资源

据当地人员介绍,热海地区的温泉流量在开发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以大滚锅为例,早期的泉涌水头比现在要高和明显。可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监测研究,未有科学的数据记录和规律研究,所以,景区应该建立一整套关于温泉流量、水质、温度的动态监测系统,通过比对数据掌握地热资源历史变化规律,为科学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研究在考虑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合理规划,有限度的开发。

六、结论

热海景区的温泉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市场大,客源稳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受限于地形狭窄、人流量过大,所以发展酒店与温泉结合的温泉度假酒店是当务之急。既可以缓解人流量限制,又可打造特色文化。当然开发的过程也有一些问题,缺乏成体系成理论的研究指导,造成了一些负面问题。

温泉景观设计 第5篇

一、项目概述部分

文案:温泉度假村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太阳岛西区用地范围内,紧邻全总培训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总占地面积11.42公顷,以异域风情为主格调,总体景观以温泉度假为基调,中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为主线,融合温泉文化,利用西区特有的地下温泉资源,精心打造出以露天温泉为核心,集餐饮、客房、购物、房产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

画面:空中航拍俯瞰整个区域,将区域位置表述清晰,项目效果图展示未来全貌,将使用历史文化画面,温泉养生画面、餐饮娱乐画面等

二、总体布局部分

文案:规划中结合旅游风景度假区的定位,充分利用现有温泉、土地及水体等景观环境资源,以低密度开发、高标准建设为原则,建设高水准的富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自然生态温泉旅游度假村。

本项目为体现温泉“以水养人”的特点,整体规划上加大了水的覆盖面积,同时创意性的以水贯通整个度假村。外围建设自行车环道,使得整个度假村在交通与休闲娱乐上起到档次的飞跃。

画面:目前位置温泉、土地及水体等生态人文情况,着重体现人和水的关系画面,文化养生画面以及交通旅游画面

文案:

1、度假酒店区

包括商务中心、接待中心与温泉浴场相依托,形成入口中心景区。商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各种大小型会议的场所,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

画面:俯瞰现有位置,根据规划图将该位置划分出来,各种商务画面体现未来情景。文案:

2、露天温泉区

露天温泉区设计精美,布局合理,分为动感温泉区、日式温泉区、中药养生区三大功能分区。

画面:俯瞰现有位置,根据规划图将该位置划分出来,温泉情景展现。

文案:

3、康体休闲区

为了让度假村更加适合人民大众的长期居住和娱乐,在度假村的东北部建造一个集户外运动、植物迷宫、健康娱乐项目等为一体的户外养生运动区。包括民俗节日表演区、篝火晚会烧烤区、体育公园、体育俱乐部及迷你高尔夫练习场。

画面:俯瞰现有位置,根据规划图将该位置划分出来,各种活动情境的场景展现。文案:

4、绿林山庄养生区

绿林山庄养生区主要为游客提供养生休闲聚餐的私密性场所。该区域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在规划上引入生态节能和智能建筑的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充分配合生态度假村的规划主题。

画面:俯瞰现有位置,根据规划图将该位置划分出来,智能建筑和先进建筑展现。文案:

5、温泉养生别墅区

画面:俯瞰现有位置,根据规划图将该位置划分出来,私人别墅、休闲、养生等画面展现。

三、方案特点

文案:

1、多元化的复合型温泉度假村

创造多功能、多用途的复合型旅游度假村。更好的满足人们餐饮、度假、休闲、娱乐、会议、居住、养生等多方面的需求。

画面:根据复合型温泉度假村特点,具体展现商务、旅游、度假、休闲等多功能画面元素。

2、整体化的景观系统

以松花江作为大的景观背景,结合现有基地形态和植被现状,将温泉浴场和其它休闲、娱乐设施有机结合,形成水系、建筑、植被的自然统一。

画面:松花江画面、现有绿地和植被画面,水系俯瞰画面。

3、高效的道路系统和土地利用形态

道路的走向及建筑的布局都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使得温泉度假村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画面:人、车分流、电瓶车作为园区主要交通工具强调环保、土地形态利用。

4、高新技术的引入

温泉度假村规划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引入人工湿地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节水系统以及建筑绿化等生态系统;同时将智能家居在别墅区作试点。

画面:相应的新技术形态画面。

四、尾声

以西区温泉资源和温泉文化底蕴为依托,以现代旅游度假模式为设计指导,以生态为前提,以人为本、发展可持续的旅游度假村。探索温泉度假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要满足现代人在休闲、养生、居住和娱乐要求以外,融入现代自然的风情;以温泉度假村为主导力量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温泉景观设计 第6篇

关键词:温泉公园;景观韵律;设计实用性;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福州市温泉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占地约10 hm2,功能定位为市区综合性公园,1996年兴建,1997年正式开园。对温泉公园各类绿地的使用效果进行检验、总结、完善,可以为新时代的公园设计和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概述

1.1景观韵律

景观韵律包括景观要素的形状、结构、层次、组份、形态、配置、连通、辐射、尺度、时序等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可以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段景观要素的镶嵌格局与空间配置规律[1]。从温泉公园平面图(图1)可以看出其布局层次分明,结构有序,其具体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需在具体分析中检验。

1.2设计实用性

景观是人类生活环境的近自然空间,提供休闲、运动、娱乐、审美的户外空间。景观的实用性检验,就是检验景观的结构,即景观韵律,对人类的行为活动的支持、鼓励的状况。

2温泉公园的景观韵律与设计实用性

根据景观韵律的定义,按照景观的时空特征,将温泉公园的绿地分为点状的小品绿地、线状的道路绿地、曲线的水岸绿地、面状的场所绿地、特殊功用的避灾绿地、展现时序的四维绿地6部分,分别阐述其景观韵律和设计的实用性。

2.1各类绿地景观韵律与设计实用性

2.1.1点状小品绿地

为了管理、服务需要,公园营建了几类建筑:管理建筑,包括大门管理、卫生工具存放处、苗圃管理处等;服务建筑,包括亭子、小卖部、医疗服务建筑、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管理建筑不面向游人,因而对其遮蔽、弱化;而服务建筑可根据功能进行不同程度地突出,方便游人识别和使用。

1) 遮挡建筑的绿地

工具存放建筑,没有景观欣赏意义,需要予以遮掩。如图2-a所示,植物配置注重与建筑物的颜色、材质相协调。建筑偏棕黄色偏亮,周围种植鸡蛋花Plumeria rubra、苏铁Cycas revoluta,能起到良好的遮挡弱化效果。

2) 融合建筑的绿地

风水学中,讲究天人合一,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如图2-b,通过配置和修剪植物,使其沿着圆形节点的边界延展开来,将小木屋与场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木屋和节点之间比例适宜,植物曲线形态优美,结合节点的“温泉之声”,别有一番自然野趣。

3) 突出衬托建筑的绿地

小品建筑,能够点缀空间,赋予场地一定的人文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场地的性格。而场地性格的塑造,除了建筑本身的外形特征,还受到植物环境的影响。

通过植物与建筑小品的尺度对比,可以营建悠闲浪漫的氛围。如图2-c,木屋低矮小巧,尖塔形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位于其正后方,圓球形的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高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分别立于其两侧。木屋在植物的映衬下,呈低矮谦卑之态,而木质结构则暗示其自然属性,加上其上红色的横幅“湖畔之声”,共同营造了浓浓的乡野氛围,体现出怡然自得的情怀。

通过植物所塑造空间的虚实变化,可以彰显亭子的简约朴素。如图2-d,空间由鸡蛋花、龙舌兰Agave american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围合而成,钢结构的亭子容纳了这个空间,又给空间出入的空隙。植物起到实体的作用,突出了亭子营造的空间。

2.1.2线状道路绿地

1) 主轴道路绿地

温泉公园的北门入口处,有一处很长的道路轴线(图3-a)。从白色罗马柱界定的外广场往公园内走,是敞开的黑色铁门,从门框中可以看到这种优美的轴线景观。水平层面,道路轴线长约144 m,宽约8 m,长宽比约为18:1;竖向上,高约6.5 m的木棉Bombax ceiba支撑起了空间的骨架,与道路的宽度比为4:5,粉紫色的花朵也给这种优美的空间比例增添了一丝活泼,为纵、横、竖3个方向的大框架限定了虚的空间结构。整个轴线上分布着4个大花坛,图3-b为其中一个花坛内部的植物配置:低矮的灌木构成了空间的实体部分,木棉挺拔向上的线条产生向上的张力,而彩色的地被在水平维度上延展。整个空间疏朗有力,优美大方。

2) 游览道路绿地

游览道路绿地广泛地布置在公园中,为周边的居民和工作者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游览路线。线路布置较为规则,其平面是线段为主的几何形状,线路方向明确、导向性强。

为了不断调动游人前行观赏的好奇心,在游览道路上通过点缀彩色叶植物、变换树种、修剪树形等方式来丰富景观。另外,为了营建游览的节奏感,在道路转折点布置了引导视线的植物(图3-c)。这些植物暗示着新的景观空间和休息节点,使游人的游览行为具有适宜的节奏感。

3) 运动道路绿地

在公园东南角,以水体为中心,布置有健身的游览步道。周边的居民主要在16:00—18:00时来这里散步聊天、跑步锻炼,多为中老年人。两侧绿地多自然式,景观变化多样。

在运动道路上,布置了一些形态各异的“交通岛”。图3-d,是一个尖塔形的交通岛,由于四周空间较为狭窄封闭,树木瘦长,布置竖线条营造出一种竖向的力量,减弱了狭窄空间引起的局促感。而图3-e中,空间较为宽敞,两侧植被层次分明,交通岛布置为圆球形,树木冠幅大、冠形稠密,从而展现出对四周空间半吸引半舒张的作用力,整体空间疏朗开阔。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中,这种规则的、人工痕迹明显的交通岛,显示出其管理及监督力度,使游人具有心理安全感。

2.1.3曲线水岸绿地

动态的水充满生命和希望,成为人群聚集活动的地方;安静的水抚慰心灵,成为安静休息的场所。由于水的功能定位、水面的宽窄、水岸的方位不同,对应的绿地有不同的韵律。以水中小岛(热带风情园)为界,其西侧水面开阔、向阳,而东侧的水面较为狭长、幽密。

1) 水边活动绿地

水面开阔处,布置了亲水平台,即平面图中“圆形喷泉”所在的平台(图4-a)。平台面向南方,阳光充足,绿地的布置注重林缘线和天际线的变化。东侧水岸植被较为稀疏,规则式地布置了“假槟榔 + 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 + 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棕竹Rhapis excelsa、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Variegat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等;西侧水岸植被较为稠密,种植了“香樟、苦楝Melia azedarach、云杉Picea asperat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小葉女贞Ligustrum quihoui、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 黄槐决明Senna surattensi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长花龙血树Dracaena angustifolia + 野迎春Jasminum mesnyi、铺地柏Juniperus procumbens、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马缨丹Lantana camara”,等。彩色的植物使开敞的水岸空间更加活泼,吸引人们来此开展水岸活动。

2) 水边休闲绿地

公园西南角,有一小湖,名“垒石围池”(图4-b)。湖周边种植树形开展的乔木,而湖中小岛则种植树形收缩的植物,如镜般的水面使得这个空间产生水平向外的张力。连绵起伏的天际线伞状开展,自由伸展的枝干给人自在之感,倒映在湖中,更显其优雅美好,空间在此自由地蔓延开来。而石块的布置,使得这个空间更受欢迎。

热带风情小岛以东的水体,在人群使用较为集中的下午时段,水面因受到遮挡光线较弱,因此水岸绿地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透景窗、透景线和透景门。树干笔直、枝叶稀疏泛黄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营造出了水边的透景线(图4-c)。阳光普照时,水杉的影子落在小路上,空间顿时明亮、开阔,充满淡淡的暖色调。低矮整形的红花檵木,为水面留出了透景窗,结合几株落叶的小灌木,别有一番秋韵,见图4-d。透景门的营建,如图4-e所示。在大榕树旁边留有一亲水空地,方便游人逗留、赏景或进行亲水活动,阳光也能大片地照射到道路上。

3)岛屿、桥梁周边绿地

水中小岛景观别具特色,假槟榔构成群落的顶层,结合美人蕉Canna indica、假连翘Duranta erecta、羊蹄甲、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等植物,营造出浓浓的南国风情。

桥梁周边的绿地布置匠心独运。桥两侧布置羊蹄甲、假槟榔和假连翘,对岸的人看不到桥头,也不见桥尾,只见跨在水面的桥和站在上面的人。其哲学寓意为,看到一个人在对面,却不知他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布景手法使游人体验到古代地理隔绝、通信不畅的空间距离。

2.1.4 面状场所绿地

1) 游人安静休息绿地

在中心广场的东北角,运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围合出了一个安静休息的空间(图5-a)。在场地外围列植的桂花直径约30 cm,分支点低,起到树篱的作用,增强了场地的内向性;在场地内部散植的桂花直径约10 cm,分支点低,起到遮荫、造景的作用。树枝间隙使场地空间与外界空间得以交流。花开时节,淡淡的桂花香令人身心愉悦。

2) 儿童游乐绿地

温泉公园的广场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空间的营建(图5-b)。公园西门内广场的边界处,布置了低矮、花色明亮、细质的草花如万寿菊Tagetes erecta、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鼠尾草Salvia japonica等,满足了儿童对花朵的喜好,也符合其身体尺度,是一处良好的亲子空间。

3) 紧急避灾绿地

温泉公园中营建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避灾绿地,分别以东门入口处的三角形区域和北门入口道路轴线东侧的铁树园为代表。

a.规则式避灾绿地

东门入口处的三角形绿地导向性强,节奏明确。绿地整体力求简洁统一,在细微之处丰富景观变化,形成空间的秩序之美(图5-c~d)。

对景观韵律的合理控制,造就了空间的开敞疏朗。空间结构上,运用“圆形”意向将三角形绿地串联起来。圆形节点联通了各个方向的三角形绿地;同时,圆球形、矮塔形的灌木球沿绿地之间的道路列植,将圆的意向蔓延开来。颜色上,按照场地外部、道路轴线、避灾绿地的顺序,植被颜色依次变亮,层次分明;竖向上,场地地形平缓,植被低矮,点缀的几株落叶树在秋季构成虚的空间;栀子、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草坪由内向外呈三角形状平行嵌套,组成绿地的平面。最终,构成了通透的景观空间。

b.自然式避灾绿地

苏铁结合草花地被,构成了公园中自然式的避灾绿地。从道路向两侧由近及远,植被渐渐增高,保证视线的通透。棚宿区的绿地坡度设计在2%-6%之间,便于排水。道路两侧留出了大量的草地,作为灾时的人行通道。距离道路较远的植被,在灾时可以降低建筑倒塌对人的伤害。

2.1.5四维绿地

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景观植物的颜色受到环境色的影响,使景物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性格,和不同的光影美、时间美、天地美。图6依次是2015年10月3日14:00、15:30、16:30、18:00拍摄的照片,体现了一天中景观的时序变化。

图6-a,拍摄于阳光灿烂的午后。沿着中心广场东北角的道路,有一处“竹园”。14:00—15:00时,阳光透过树叶,在地面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图中的行道树为竹柏Nageianagi,其左侧场地上还种植有羊蹄甲,布置了一些桌椅,老年人在此聚集打牌;右侧的场地散植云杉,布置了一个木质平台。整个场地使用率很高,特别受老年人的喜爱,早晨他们在木平台跳舞健身,下午带着孩子在上面活动。

博物馆倾斜向上的屋面自然地把人的视线引向天空,见图6-b。这种独特的视角,摒除了城市建筑对景观天际线的影响。蔚蓝的天空、悠然的白云和绿色的草坡相结合,营建出广阔的大草原的效果。

图6-c中,夕阳透过树枝照在水岸上,暖暖的色调令人神往。前景布置有3株分支点高的大树、柏木以及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中景是几棵竖线条的水岸树,远景则是满满的阳光。前景冷,远景暖,一个转弯将前中后景串联起来,而金色的光线将人引向未知的远方。

太阳落山,昼夜交替,万物开始抽离其本初的形象(图6-d)。月光透过云层照射在红色的地面铺装上,整形的灰莉Fagraea ceilanica.和侧柏在微弱的光线下微微泛红,犹如夜晚的古堡,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2.2景观韵律与设计实用性总结

2.2.1景观韵律总结

温泉公园各种绿地中蕴含了丰富的景观韵律,包括:形状韵律、色彩韵律、尺寸韵律、形态韵律、连通韵律、辐射韵律、层次韵律、结构韵律、时序韵律。

形状韵律:绿地在平面维度上以折线、曲线相结合,围绕圆形的中心广场,镶嵌布置了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的绿地;竖向上着重天际线的营建,大多伞形开展。

色彩韵律:绿地色彩明亮干净,在统一的绿色基调(黄绿、军绿、墨绿)基础上,以黄色(金黄、锈色)、紫色(紫红、暗紫)、粉红色的色叶和开花植物点缀其中,达到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尺寸韵律:尺寸韵律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场地的性格。尺度韵律的营建主要通过绿地的尺寸控制、绿地与场地之间的比例控制实现的。如西门广场的儿童游乐绿地、北门入口的道路轴线绿地、“湖畔之声”节点处木屋周边绿地皆因和谐的尺寸韵律,分别展现出活泼可爱、优美疏朗、亲切谦卑的场地性格。

形态韵律:表达绿地的形体态势变化规律。在温泉公园中形态韵律的营建方法包括绿地自身的修剪整形、绿地对场地的因形就势、绿地对建筑小品的烘托渲染。如“月光城堡”绿地、“温泉之声”节点处木屋两侧的绿地都体现了景观的形态韵律。

连通韵律:通过视线的通透、气味的弥漫、声音的传递、光照的引导,以及形体之间的交织渗透等方式,达到绿地之间、绿地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连通,营建出良好的韵律。绿地之间的连通,一是布置孤植树、列植绿篱、交通岛,以引导视线;二是植物群落塑造空间的明暗来暗示人的行进方向,以实现绿地的连通;三是通过植物的芳香气味在场地内外的扩散来实现空间的连通,如桂花园。而绿地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连通,主要通过渗透、交融的方式实现,如水陆交接绿地的“透景线”“透景窗”“透景门”,树林与天空的参差交互形成的伞形天际线,实现了水与陆、陆与天之间的交融渗透。

辐射韵律:由平面图可见,整个公园以中心广场为中心,周边几个圆形节点相互呼应,4条大的景观轴线辐射全园,产生中心辐射、廊道辐射的景观韵律。小尺度内,东门入口避灾绿地呈网络辐射,与其紧急避灾功能相适应。

层次韵律:层次韵律是景观中较大尺度上的结构关系。如水中热带风情岛是一个相对对立的结构单元,其群落结构体现了景观的层次韵律。

结构韵律:结构韵律表现的是景观要素的结构变化规律[1]。整个公园遵循了“节点——廊道——基质”的结构,景观斑块的多样变化形成了小尺度内的“异质景观”,丰富了公园的景观结构。

时序韵律:一些特殊位置、特殊形态的绿地结合时间的动态属性,把光影要素和景观形体要素结合,造就了景观的时序韵律,营建出震撼人心的景观效果。

总之,多样的景观韵律各司其职,从宏观到微观赋予景观以节奏和秩序,不同的景观韵律相互配合叠加,从而使景观成为蕴含人类美感的、有符号的、承载人的身心需求的生活空间和文化载体。

2.2.2 实用性总结

公园是周边居民的日常户外空间,在居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实用性具体体现在审美层面、生态层面、心理层面。

审美层面,福州市温泉公园绿地整体布置简洁大方、清朗活泼,给人以美的心理感受。生态层面,植物的配置同时改善了场地局部的自然光照、温度、湿度、环境色彩,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改善了公园的小气候,给人以舒适的光照、新鲜的空气、愉悦的身心等生态福利。心理层面,公园绿地为使用者的集会、交往、游赏、玩耍、健身等活动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户外开敞空间。在户外活动中,温泉公园滋养了城市各类人群的精神田园。

3总结

福州市温泉公园在充分考虑周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工作通勤者等人群需要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植被(形状、体量、色彩、气味)、控制绿地间的相互作用(配置、连通等)、充分利用时序等方法,营建出良好的景观韵律,实现了对场地性格的塑造,满足了人的各种活动需要,实现了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良好配合,也为景观在时间演替方面做好了预见性设计。

结构是功能的前提,良好的景观韵律是公园实用性的根本保障。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发挥绿地的多样作用,从美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多角度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营建良好的景观韵律,实现设计的实用性。

本文图1为作者根据公示图自绘,其他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龙湖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探析 第7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制度的改革, 外出旅游度假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在此种旅游大潮的影响下, 风景区酒店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度假酒店, 顾名思义是处于风景区内并能为风景区旅游人群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场所。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旅游的体验性和精神性需求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获得这种体验性享受, 消费者愿意走更远的路, 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为这种体验型消费可以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这也使得地域文化因素和特色体验因素在风景区度假酒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结合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布龙湖温泉度假村的酒店和综合楼的设计案例, 来具体分析与探讨度假酒店的设计要素。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布龙嘎查, 北距乌兰镇59 km, 拟建场地位于乌兰镇—鄂前旗公路东侧, 面积约81 000 m2, 拟建建 (构) 筑物为2层 (局部3层) 四星级酒店一栋, 2层温泉综合楼一栋, 层高13.3 m。

1.2 现状环境分析

规划用地地属毛乌素沙漠。地块相对比较平整、竖向高差不大, 依傍于3 013亩的布龙湖畔。用地入口现建有六根柱子的大门、游泳池、配套用房、小树林、蒙古包几个。

整个场地分为七个区, 拟建建筑属于草原明珠温泉区, 是度假村的核心区。拟建酒店和综合楼建筑, 北临明珠温泉馆, 南面为恐龙公园, 西依布龙湖畔, 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是整个度假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建筑。

1.3 项目定位

鄂托克旗旅游资源种类比较多, 但是总体开发强度却较弱, 大多景点的规模较小, 缺乏整体的规模效应, 对外整体推介的难度也比较大。

本项目开发需与鄂托克旗其他旅游景点互相补充, 其定位以布龙湖旅游度假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大型旅游区, 以规模和形式的差异化树立草原温泉度假旅游品牌。因此, 需要在旗境内培植一两个大型的拳头旅游景点, 形成“食、宿、游、娱”一体化的综合型度假产品, 布龙湖以蒙古大草原“温泉+湖泊”的优势度假资源储备为核心策划大型的旅游度假区。以此作为鄂托克旗的核心旅游景区, 并向周边区域辐射, 带动其余观光旅游景区的连动开发, 形成互补之势。如何做到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与景区协调统一的建筑组群是方案设计之初需要揣摩的问题。

2 总平面设计

2.1 指导思想

立足场地总体规划, 充分结合用地特征, 以及度假建筑的使用特性, 既满足建筑基本的交通联系, 人流汇集和疏散, 又能创造既富于变化而又统一的空间特色。

总图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景区功能、交通、绿化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和定位。融入景区区域, 体现人文价值;融入周边区域, 突出个性;将机动车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扩大步行形式的散步环路;景观绿化结合建筑空间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空间;充分结合现有资源, 合理分区布局, 使整个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2.2 总平面布置

因拟建酒店、综合楼两个主体建筑位于横向的一条主轴线上, 所以把两个建筑单体用连廊相互连接, 形成一脉相承, 气势宏伟的景观建筑。

2.3 交通分析

入口划分, 综合楼的主入口设在南向正中位置上, 次入口设在北向, 与后面的明珠室内温泉馆纵向呼应, 设道路相连。

交通组织, 依据地形特点及周边道路交通状况, 充分考虑为建筑的布局及其人流、停车、运输、消防等创造优越的前提条件。主入口设置在规划路上, 围绕酒店和综合楼布置了宽7 m的环形双车道, 使得整个园区的道路畅通无阻, 提高了客流量的同时满足消防规范。次道路宽度3 m~4 m, 游步道1.5 m~1.2 m, 曲径通幽。

3 建筑单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在布龙湖温泉度假村酒店中, 我们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 希望游客到达的第一时间给他们一个与众不同的感受。如何把握好这种感受并突出酒店的品质, 是本项目的重点。

3.2 立面设计

设计任务是四星级酒店和温泉综合楼, 要求做中西两种不同的风格。因规划总平面图上酒店要求是由三座建筑单体围合起来的院落空间, 综合楼与之相连, 建筑面积控制在15 000 m2以内, 高度控制在2层, 局部可以3层。接下来, 站在游客的角度审视以及站在周围旅游资源相对弱化的角度上分析, 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 反复考虑, 决定采用中东风格来打造一座有地域风情的特色度假建筑, 让游客忘记城市烦恼、置身异域, 既与整个景区融为一体, 又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欧式风格有很多, 大街上随处可见, 但是在景区 (在塞外) 很难张显其特色, 更不会瞬间吸引人的眼球, 这样对于开发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是极其不利的, 游客没有过目不忘和猎奇的心理, 平淡和随流只会让人遗忘, 那么如何做到与周边旅游资源既形成互补又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当地旅游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 因为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漠之中, 这一点中东地区的环境特点非常符合。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 鲜明的几何体 (穹顶、圆塔、方墙等) 、单纯的颜色, 无疑是突出建筑宏伟气魄的最佳方式也是与周围环境最和谐的形式。

布龙湖的设计就决定采用和借鉴这神秘而遥远的中东地域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以浅黄色为主色调, 部分穿插以赭石和蓝色, 整体色调纯净, 却带来一种异域的美, 丰富而庄重、古朴而不失典雅, 体现出一种低调的奢华, 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阿拉伯古堡, 建筑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和当地蒙古包式的传统建筑又有异曲同工的雷同之妙, 既特别又和谐, 与前面水景观交相呼应, 浑然天成, 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纯净、梦幻的世界。

客房部分2层, 公共部分3层, 使建筑水平伸展, 并更好的融入环境。坡屋顶、平屋顶与尖顶鳞茎状穹窿的搭配, 高低错落, 形成组合丰富、轮廓多变、浑厚有力的形象, 双曲线细高尖券式窗户的虚与墙体的实互衬互映, 既对比强烈又同生共融;外墙采用米黄色石材和褐色涂料, 穹窿采用二次装修。酒店透视图见图1。

酒店与综合楼的立面风格既要协调统一, 也要相互区分。它们乍看如出一辙, 有相同的符号, 相似的门窗。但是, 第二眼就能辨认出它们的不同, 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穹顶的造型, 一个是像皇冠似的镂空顶, 一个是像奶油冰激凌似的实顶。用这样简单而统一的虚实搭配, 自然地将两座单体醒目的区分开来。

通过这些细节设计, 精心刻画出度假酒店的细部特征。综合楼透视图见图2, 整体鸟瞰图见图3。

不出意料, 开发商看过之后, 想法与之吻合, 一眼看中了此方案。接下来的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 建筑的外立面几乎没有调整。

3.3 立面设计分析

3.3.1 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体验、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等, 称之为地域文化, 它是从古到今的一种文化沉淀。与现代化大都市酒店不同的是, 风景区度假酒店的风格定位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使其不能够标准化地照搬和工业化的批量复制。它应该在满足基本功能外, 更多地与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产生共鸣, 使人们体验到一种场所感和归属感。

3.3.2 色彩运用

色彩是重要的建筑造型手段, 建筑的色彩应符合周边环境、当地气候条件, 结合地形地貌, 配合地域景观特色, 充分考虑当地人文因素。

在景区内, 自然环境是设计的主角, 建筑在与环境的结合中通常要采取“谦让”的态度。不过, 建筑色彩也不总是被动的配合着自然风貌, 傍水的建筑, 构成环境景观的重要因素还有倒影的因素, 一般常采用色彩明快的外墙, 在静水中方能呈现出分外清晰秀丽的倒影, 在动水中则更会体现波光粼粼的效果。

4 结语

上述是根据布龙湖温泉度假村景区中的酒店、综合楼实际案例中几个比较重要方面的设计体会。

当然度假建筑是一个近几年出现的很新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原理与方法还很多, 当然要设计出一座美观适宜的度假建筑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景点,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考虑的原则、方法和细节还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设计过程中努力实践、勤于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努力设计出更为满意的作品。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只有把握好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才能设计出美的建筑。度假酒店是一种体验性、旅游型的建筑体系, 让使用者或游客感受到多样的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每个国家的每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 又因其路途遥远和不可知的神秘性而让人向往。现布龙湖的施工图已经完成, 希望它早日建成,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布龙湖温泉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为例, 结合其自然与人文环境因素, 对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总平面布置、立面设计要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今后类似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酒店,立面设计,度假村,旅游业

参考文献

[1]胡纹, 王事奇.风景区酒店设计的地域文化解读与表达[J].城市建筑, 2010, 5 (5) :101-102.

施甸阿母来温泉山庄的景观设计 第8篇

1. 工程概况

现代都市的繁杂与紧张的工作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庄田园生活。每逢节假日闲暇之余远离都市,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返璞归真,追求生活上的恬静、悠然,更追求心灵上的净化和回归。施甸阿母来温泉山庄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唤醒人们心里压抑已久豁达、随意的一面,再次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憧憬。

1.1 地理位置

施甸阿母来温泉山庄建设项目用地位于云南施甸县与昌宁县交界卡斯河畔, 该地总占地面积18812.64平方米, 现有温泉泉眼7处, 最大流量每小时15立方米。该地区东西面山苍松翠柏、绿树成荫, 蓝天碧水, 鸟语花香, 堪称人间佳境。每年入冬季节滇西片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有携妻带子到温泉休闲度假的习俗, 在此期间游山戏水, 一方面洗去一年来的劳碌与艰辛, 用崭新的面孔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另一方面通过含有各种矿物原素温泉水的浸泡, 疗伤治病延年益寿。因此打造一个施甸阿母来温泉山庄是形式需要, 本文在总结相关山庄景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本项目, 提出了“节约型”景观设计理念, 以期用生态手段重构山庄景观。

1.2 规划技术指标

1.3 设计思路

本设计方案的理念结合温泉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将温泉山庄规划为A、B、C、D四个区,并根据区域需求采取创新的设计手法,弥补、挖掘、改造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以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带动宾馆住宿、旅游度假、生态餐饮、康复保健、休闲娱乐五项产业的发展,为滇西片区打造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世外桃园、人间仙境。

2. 设计原则与主题

施甸阿母来温泉山庄为温泉旅游度假区,要求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充足洗浴场所和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场所,并将人居环境置于一切设计理念的首位。因此在设计中营造健康向上的人居环境,凸显临潼唐文化的地域特色,让每一个驻足者感受和体会到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的人间天堂,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2.1 设计手法

本方案特别注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的协调性,蒙特里安式的构图贯穿始终。

2.2 生态经济

本方案采取的就是这种“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小的投资、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设计本身的健康。

2.3 人性化处理

所谓“人性化设计”广义上讲就是“为人而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设计元素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小品设计在满足美化环境的同时,尺度体现亲和力,凉亭、雕塑基座、花池、太极水、跌泉等做到了方便居民休息、停留、就座。

3. 规划结构

根据山庄的地理环境特点,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温泉由西北到东南方向贯通。山庄东南部比北区消防道低1.5~3.0米,坡度在5~10%之间;西北侧比城市道路低2.0~3.0米坡度在15%左右;东部、南部和东北部与道路基本平接。整个景观带结合场地原有的生态基底,设计运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提升成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度假山庄,保留温泉河带的芦苇、白茅、狗尾草等乡土种群,整个山庄规划在空间上呈现以温泉河为轴,贯穿南北,整个景观带分为四个区域,卡斯河将分为“一河二带”。景观规划图2所示:

4. 规划设计

4.1 道路设计

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和步行道,并与乡村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安全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木栈道或穿越林中、或吊桥跨越河道,使得河道胜似公园,成为漫步者的天堂。道路现状图见图3:

(1) 散步道(自行车):东西向环线布局,为曲线林荫步道,同时也是视线观景通道,散步道结合地形、浅滩、草坡和水面等蜿蜒起伏,随空间的移换而收放自如,重点突出空间的营造和感官的不同体验。

(2) 河底折线栈道:由木栈道和钢板构成,穿越于湿地和滩岛之间,形式与材料的对比,空间的穿越,它连接多个景观节点,使步行其上的人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探险路网:没有设置固定的路网,只随地形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地块主要分布在河流浅滩、沙地和密林草地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结合人的喜好而综合考虑。

(4) 滨河休闲散步道:与自然而多变岸线相结合,营构一条栈桥式休闲步道,紧邻河岸,体验变化多样的河岸景观和生物群落。联络各个主题不一的娱乐节点总体上考量与河的大尺度和谐,以营造出空旷、大气的氛围,交通流线较方便、自由,可谓四通八达的游览路径。

4.2 绿化设计

绿化以水系和树林为基质,提供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地,利用植物围合空间为人们提供生动的户外休闲空间。同时通过连续的滨河步道和自行车环路构成线性植物景观廊道。

4.2.1 植物配置原则

以保留和保护原有植物为主要原则,优先选用乡土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对场地进行梳理,增加耐碱水生植物和抵抗能强的树种。在植物选择上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配置上着重考虑冬季景观,在常绿树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观干、观果植物增加冬季园林景致变化。

(1) 景观美化与时序动态原则:注重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注重植物景观构成要素的单体与群体效果,利用植物色彩、质感、形状,以及味道的变化来创造丰富的特色景观,满足植物在时序景观上的变化。

(2) 文化内涵和经济原则:植物配置、绿化造型应展现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精神内涵。以低维护和少成本的原则,选用耐修剪和好养护的植物品种,同时将果树和经济作物引入景观造景中,兼顾自然美观与经济型。

用耐修剪和好养护的植物品种,同时将果树和经济作物引入景观造景中,兼顾自然美观与经济型。

4.2.2 种植景观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是五颜六色、变幻多姿的,通过设计在这个山体花园中也就能轻松地感受到芬芳的自然气息。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用植物来营造四时之景;乔、灌、草的比例搭配恰当的原则,设计采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四季可观赏,色彩丰富,芬芳四溢的植物。主要选用可以观红、黄、粉、白色的花、叶、果的植物作为主要的观赏植物,再搭配一些具有芳香效果的植物。

(1) 乔木类

金钱松、罗汉松、黑松、水杉、笔柏、银杏、马褂木、白玉兰、广玉兰、乐昌含笑、垂柳、香樟、杜英、桂花、杨梅、柿树、法国梧桐、枫香、朴树、日本早樱、乌桕、重阳木、合欢、栾树、梅花、青皮竹等。

(2) 灌木藤本类

紫玉兰、紫薇、紫叶李、红枫、叟疏、云南黄馨、金丝桃、木槿、木芙蓉、腊梅、红瑞木、山茶、茶梅、贴梗海棠、紫藤、美国凌霄、爬山虎、金银花、霹雳等。

(3) 绿篱地被类

法国冬青、南天竹、海桐、蚊母、铺地柏、八角金盘、栀子、杜鹃、红继木、金叶女贞、小叶栀子、地被月季、千屈菜、肾蕨等。

(4) 花卉草地类

睡莲、美人蕉、大丽花、鸢尾、红花酢浆草、美女樱、一串红、鸡冠花、凤仙花、彩叶草、五色椒、麦冬、沿阶草、黑麦草、狗牙根、马尼拉等。

其中香樟、广玉兰、桂花、垂柳、朴树、日本早樱为基调树种。

4.3 水体设计

河道拉直后径流速度加快,将导致下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筑坝、改道使河岸的地下位下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也随之下降。生态驳岸是指“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还对水文、生物过程有一定的促进功能,见图4。

(1) 亲水平台(可淹没):利用原有硬质护坡,结合内河设计亲水平台,阶梯式的休闲平台可随着雨季和干枯季的水位变化而满足不同需求,无论是丰水期还是干枯期,水木台都可以提供游人一个亲近水体、观鱼戏水,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2) 亲水式大台阶(可淹没)弱化城市与河道的硬线条,拉近城市与温泉河之间的距离感,让温泉河与周边用地更加完整地融合为一体,即可观大河向东流之磅礴,又可守小河潺潺之恬静。

(3) 跌落花阶(组合堤坝):用丰富的植物台阶弱化原有的硬质堤坝,减少硬质护坡给人的生硬感,突出生态、自然,找回丢失的人性化设计。

(4) 水上木栈道(可淹没):强化河道两侧互动联系,既结合原有滩涂,在河道内,在滩涂上结合设计可淹没栈道,丰富空间体验,提升环境氛围,是适应水位高差变化,提供休闲的去处。

(5) 悬索吊桥:用木板桥串连两岸,营造“小桥、流水、人家”氛围。

5. 总结

浅谈温泉给水管道的选用及设计 第9篇

1 温泉管材选用及种类

目前市面上适用于温泉输送的管道类型很多, 按材质类型可分为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金属-非金属复合管道三大类。

1.1 金属管道

1.1.1 普通钢管

采用普通钢管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耐高温; (2) 本身的膨胀系数较小; (3) 抗压抗拉的机械强度较大。同时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包括: (1) 管材的耐腐蚀度相比其他的管材要差, 而且在使用寿命上也相对更短, 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腐蚀从而出现“红水”现象, 对于水质的卫生产生较大影响; (2) 管材安装的时候焊接点较多, 而接头采用焊接的方式更容易被腐蚀。

1.1.2 耐腐蚀金属管道

由于温泉输送的特殊性要求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 一般以铜管以及不锈钢管为宜, 但是由于铜管和不锈钢管的造价相对较高因此我们经常采用薄壁管来进行温泉水的额输送。

(1) 薄壁不锈钢管

通常我们的不锈钢为Gr (铬) 含量超过11.5%的铁铬合金, 不锈钢具有重量轻、耐高温、力学性能较好以及耐腐蚀、膨胀系数较小、摩阻系数小、而且过程当中不会产生二次的污染, 与相关的国家标准比较符合。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薄壁管由于壁较薄因此抗拉拽以及抗压的强度也相对更低, 尤其是在复土负荷层或者受热力效应影响较大的时候, 容易受压变形;由于管壁较薄, 因此管道很难避免不会被二次的装修所破坏。

(2) 薄壁紫铜管

薄壁紫铜管的优势是强度较高而且材质较为坚硬通常其拉伸的强度在205~315MPa之间, 而且重量较轻, 管壁也较为光滑, 流动阻力较小。其缺点则主要包括:容易受到人力以及外力的破坏;由于是铜管因此容易出现结垢的问题, 在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水环境当中使用容易产生铜绿, 会对水质的卫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由于温泉水本身就含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因此更容易受到影响。

1.2 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有以下三类:

1.2.1 塑料管

目前市场上用于热水系列的塑料管主要品种有:

(1) PPR管、PEX管和ABS管, 与金属管相比, 主要优点在于不结垢、耐腐蚀, 化学稳定性高、内壁光滑, 流动阻力小;重量轻、可塑性强并有柔性便于复杂地形安装。缺点是抗压、抗拉强度低, 容易受机械或尖状物体损伤。

(2) 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 (RTP管) 是一种高压塑料复合管道, 与其它管材相比, 它具有的优点是: (1) 管材安装接头少, 单根长度可达150~400m; (2) 耐腐蚀、耐高压、耐温保温能力强; (3) 柔韧性好, 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 抗地面车荷载、土壤沉降能力高, 且安装时通过蛇型布局进行自然补偿, 不需要热补偿装置。缺点是:接头连接全靠塑料之间的熔焊, 所以在受拉条件下它的拉力强度不如金属管件;且连接时必须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 所以其连接成本高。

1.2.2 玻璃钢管

玻璃钢使用温度可达100℃。它最大的缺点是接头连接处受热应力后容易产生泄漏或脱节, 在日照和高温条件下存在老化问题。

1.2.3 塑料玻璃钢管复合管

塑料玻璃钢复合管 (PVC/FRP) 充分利用了玻璃钢管的高强度、耐热性、聚氯乙烯的气密性和耐高化学腐蚀, 使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由于它接头的连接方式同玻璃钢管, 所以同样存在接头泄漏或脱节问题。

1.3 金属-非金属复合管

目前市场上已开发的品种有:

(1) 铝塑复合管。该管优点是:可任意弯曲不受地形及室内弯角限制, 安装敷设方便, 而它的主要缺点则是: (1) 连接不能用熔接和粘连, 必须使用专用的耐腐蚀金属管件; (2) 两种材质结合部热胀冷缩后容易脱节, 因此仅适合低温场合。

(2) 镀锌管内衬塑料复合管。该类复合管优点是:机械力学强度高, 刚性好, 线膨胀系数小。缺点有: (1) 由于金属管与塑料管材质的线膨胀系数相差6~10倍, 所以用于温泉受热后, 当粘接剂老化失效后易形成中间脱层, 导致内壁鼓起, 对水流形成阻力或造成局部破损产生腐蚀; (2) 接头处防渗能力差, 容易引起局部腐蚀。

(3)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该复合管优点是: (1) 材质比上述衬塑钢管软, 具有柔性且重量轻, 可适合复杂地形敷设; (2) 接头连接可靠不易产生泄漏。缺点在于: (1) 抗压、抗拉机械强度差, 易受机械或尖状物体损伤; (2) 法兰端部塑料与钢丝网之间由于接触面短, 所以在受拉条件下, 此处是最薄弱的环节; (3) 管件接头与管之间的连接全靠塑料之间的熔焊, 所以在受拉条件下它的拉力强度不如金属管件。

(4) 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制作工艺与钢丝网骨架类同, 优缺点也接近, 但由于它是孔板所以金属与塑料二者之间的复合程度不如前者, 另外它的壁厚相对较薄, 所以相对机械强度也不如前者。

(5) 钢丝网骨架玻璃钢复合管。该产品适用于高温高压温泉管道但价格昂贵。

2 工程实例

在温泉管道设计选择上, 设计人员所要做的最主要是先要搞清楚温泉水质, 后根据温泉的温度、水质、本工程的供水压力等来选择管材。下面简单列举几个本人设计的工程实例来看下管材的设计的具体应用:

2.1 实例一

湖滨温泉大酒店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县城, 为四星级大酒店, 一类高层建筑设计, 220间客房, 客房内均设置温泉泡池, 温泉水源为南靖地热资源公司市政管网供给。南靖温泉水质主要指标为:氯离子200mg/L, 矿化度681.82mg/L, 温度55℃ (水源温度70~80℃) , p H值6.67。根据指标分析按照“理疗热矿泉水水质标准”, 矿化度小于1000mg/L, 温泉水就可命名为“淡水”, 水质比较好, 所以本工程选择管材最主要考虑因数为温泉的温度和供水压力。按这个标准来选择管材很多管材都能满足, 由于加压管道压力为0.75MPa, 本项目又是四星级大酒店, 设计考虑采用比较好的管材, 选择薄壁不锈钢管304管材, 这种管材做为温泉输送管道, 它具有耐高温、重量轻、力学性能好、线膨胀系数小、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摩阻系数小 (相对流量大) , 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等优点。

2.2 实例二

湖滨名称小区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县城, 为30万平方大型住宅小区, 小区内有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 我们选择多层住宅来分析一下管道的选择, 根据甲方要求多层住宅户内均设置温泉供水点, 温泉水源为南靖地热资源公司市政管网供给。南靖温泉水质主要指标同上一工程实例, 水质比较好, 本项目是多层建筑最高7层, 市政的温泉供水压力又能满足, 多层建筑采用市政温泉直接供给, 本项目温泉供水压力比较小, 水质又比较好, 根据地方经济实力, 本工程采用PPR塑铝稳态管, 这种管材做为温泉输送管道, 主要优点在于不结垢、耐腐蚀, 化学稳定性高、内壁光滑, 流动阻力小 (同样流量条件下可比金属管径小一级) ;重量轻、可塑性强并有柔性便于复杂地形安装。

2.3 实例三

厦门园博湾温泉会所项目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园博苑西门旁, 本建筑按办公休闲会所一类高层综合楼设计, 建筑高度99.9m, 两栋楼总建筑面积7.5万m2, 三~十九层186套会所办公每间内均设置温泉泡池, 温泉水源为厦门地热资源公司市政管网供给。厦门园博湾温泉水质主要指标为:氯离子8962.49mg/L, 矿化度15627.17mg/L, 温度70℃ (地热公司加热保证温度) , p H值7.08。根据指标分析矿化度大于5000mg/L, 温泉水就可命名为“盐水”或“海水”, 水质比较差, 由于园博湾温泉水里富含矿物质, 是福建比较少有的海水温泉, 所以甲方要求不能对水质进行处理, 像这样的水质来分析选择管道, 几乎都不能满足要求, 首先本项目供水压力大, 温度高, 氯离子高, 如果选用塑料管, 那么温度高压力大都达不到要求, 玻璃钢管主要用于大口径源水输送, 压力也达不到, 一般的不锈钢管也没办法满足氯离子这么高的温泉水, 经过咨询和论证, 后面选择唯一可能满足要求的6%Mo超级奥氏体、超级双相不绣钢管, 这种管材能够满足氯离子含量为15000~6000mg/L, 压力也能够满足1.2MPa, 耐温也能满足70℃。

3 应用建议

按不同使用条件及敷设场合, 提出如下建议:

3.1输送管道

输送管道一般距离相对较长 (一般大于5km) , 其特点是沿途地形复杂、很多地段又不允许因经常爆管漏水维修改造而进行频繁的开挖, 所以这类管道建议用质好耐用且相对可靠的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 (RTP管) , 它不仅重量轻、接头少、搬运安装方便, 而且可适合复杂地形安装。但由于它容易受人为机械损伤, 所以要求埋深相对要深些, 露天或浅埋段应加固。

3.2 厂区内的供水管道

一般的在住宅的供水当中, 该区内供水管道的最主要特点是水温一般为60℃上下, 由于在绿化带下以及区内的路下一般不会允许因为水管的爆裂而产生的维修。因此对于此类的管道, 如果扣将大于DN100我们则通常使用RTP管来进行铺设, 而当DN小于100我们则建议采用内部镀锌的薄壁不锈钢或者耐高压的PPR管道。

3.3 厂区内回水管

对于厂区之内的水温相对较低, 而且压力也不大因此我们在使用中往往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铝塑复合管以及镀锌内衬的塑料复合管来进行使用。

3.4 立管及管道井内管

立管与管道井的维修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我们在进行高层区域的供水时建议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或者镀锌内衬的不修钢管;而底层供水管道我们则建议采用造价较低的PPR管道;回水管则以铝塑复合管为宜。

3.5 管道的伸缩问题

设计计算中应分别按不同管材在管道上合理布置伸缩补偿器, 热水管道因受热膨胀会产生伸长, 如管道无自由伸缩的余地, 则使管道内承受超过管道所许可的内应力, 致使管道弯曲甚至破裂, 并对管道两端固定支架产生很大的推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温泉管道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好坏, 管道的选择对于保证工程管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技术, 它的发展是受基础学科的发展所制约, 因此, 随着我国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的管材将不断出现, 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接触新事物,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摘要:本文针对温泉管道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腐蚀穿孔、变形、接头脱节、拉断等问题, 分析了温泉输送管材需具备条件, 介绍了管材选用及种类。同时通过几个工程实例介绍了设计中温泉管道的选用及应用建议。

关键词:温泉给水管道,选材,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方甦.温泉给水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建筑, 2012, 3 (08) :90~92.

[2]杨靖宇, 杨红.住宅小区温泉集中热水供水系统设计要点[J].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 (14) :46~49.

[3]邵智勇.浅谈室外给水管道工程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2, 5 (15) :244.

温泉景观设计 第10篇

温泉是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 温度较平均气温会高出3℃~5℃;温泉旅游, 是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沐浴文化为主, 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方式[1]。温泉体验和旅游, 近年来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及追捧。景观环境, 是温泉旅游产品的载体, 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 因此, 环境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产品的品质, 影响到温泉地是否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云南温泉资源丰富, 总数占全国的1/3以上, 温泉旅游地、温泉度假区、温泉开发项目众多, 如何吸引游客, 如何挖掘温泉的特色产品、如何打造更具特色的景观环境, 是温泉旅游开发的重点, 文章以云南富民县“石景汤泉”温泉度假区景观环境设计为例, 探讨如何在尊重场地精神的前提下, 利用现有喀斯特的地形地貌、石景、溶洞、植物, 并深入挖掘本地的茶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和温泉资源, 打造出景观环境品质高、人文内涵丰富、产品多样的温泉康体养生度假目的地。

1 石景汤泉度假区概况

石景汤泉度假区位于富民县, 距昆明市23 km, 为富民县明熙苑度假山庄的一部分。室外温泉区总用地约10 000 m2, 其中建设用地约2 000 m2。度假区年平均气温15.8℃, 冬季少寒, 夏季温良无暑, 气候宜人, 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1]。项目属山地地形, 山上植物繁茂、怪石嶙峋、古木苍天, 小型的溶洞、断崖、巨石随处可见, 相对海拔约50 m, 山上还有一段明清时期的茶马古道, 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度假区旁是富民县最具有特色的苗族小水井村, 主要信仰基督教, 其村里的苗族合唱团在国内有一定的声誉, 是该区域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2 温泉度假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1)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复杂, 景观环境设计应在充分了解现场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根据环境进行创作和设计, 充分考虑原有地形, 对原有大树、景石、溶洞等有价值的地貌物, 应结合景观、泡池进行利用, 节约投资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2) 地域文化营造的原则。

文化, 是旅游的灵魂, 是温泉产品的生命力。度假区内的茶马古道和旁边的苗族合唱团, 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 景观设计应挖掘该地域文化, 营造文化景观, 做出自己的特色。

3) 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对原场地上的植物应尽量保护, 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原有大树的种类、大小、季相, 应用生态景观互补性、协调性的原则进行配置, 可以快速形成景观, 并降低后期养护管理的费用。

3 石景汤泉景观环境设计

3.1 设计立意与总体布局

项目设计立意, 以整个喀斯特场地地形地貌为基础, 以“石”为核心, 经过精心的路线选择与景观安排, 呈现石景效果, 在巨石之上、之下、之旁、之内设置泡池, 山因水而活, 水依石而秀, 在特殊的环境内, 让人感受、体验迥异的“石景汤泉”景观和泡池特色。

总体布局根据山形地势、人流特点、产品分布规律, 项目区内整体规划6个功能区:温泉接待中心、入口景观区、中心温泉景观区、温泉泡池区、温泉娱乐区、温泉汤屋等, 其中温泉泡池24个, 泡池面积450 m2。

3.2 各功能分区景观设计

露天温泉区是温泉度假区的核心, 包括温泉接待中心、入口景观区、中心温泉景观区、温泉泡池区、温泉娱乐区、温泉汤屋等。

1) 温泉接待中心。

温泉接待中心, 是客人进入露天温泉区前, 办理相关的手续、更换泳衣、集散、休闲等等活动的场所, 其主要包括停车、接待、更衣、淋浴、室内泡池、水疗馆、综合服务、餐饮、休闲、理疗按摩等等内容。

2) 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 包括入口集散广场、手汤、足汤、温泉散步道、热身泡池、特色景观等构成, 是游客留下第一印象的景观区域 (如图1所示) 。

项目入口的集散小广场形成温泉接待中心的延伸, 解决人流出入、驻足的空间。小广场周边树影花丛中露出大型原生石景, 使小广场既有空间围合, 又能形成独特的喀斯特石景汤泉景观。小广场的中央设置一口温泉热井, 模拟自然温泉自地底涌出的景观效果。在热井的两侧设计了3处足汤, 可供在此休闲集散的游客泡足歇息。

3) 中心温泉景观区。

以温泉出水口、大型动感泡池、景观瀑布、表演舞台、中心广场、无边际温泉泳池等作为中心, 是露天温泉特色文化集中展现的场所, 人流最集中的区域[1]。

在动感泡池区, 设置了按摩床、按摩池、冲击喷头、旋转冲击池、维其浴、石板浴等项目, 增加室外温泉的趣味性、娱乐性, 人流量大的时候可以容纳大量人员, 而小舞台设置可提供各类主题演出空间。

4) 温泉泡池区。

温泉泡池区是室外露天温泉的主体, 根据泡池的功能、性质、加料、动静等的不同, 进行泡池的分区, 常见的有加料泡池区, 如加药、花、精油、牛奶、酒、水果、饮料、茶等;原汤泡池区, 根据温泉水不同的疗效, 进行原汤泡池的设置;动感泡池区, 将水力冲击、气泡、水流与泡池结合, 形成以运动、冲击、按摩为特色的动感泡池;特色泡池区, 如养生泡池、民族风情泡池、情侣泡池、保健泡池、理疗泡池、天体浴 (裸浴) 等。

温泉泡池区依据场地精神和历史文脉, 分成如花泉养、溶洞汤修、古道热汤、石景汤泉、云茶泉浴5个主题。如花泉养, 主题立意源自云南种类繁多的杜鹃花, 此区以花造景, 配置了羊踯躅、毛叶杜鹃、夏鹃、马缨花、大白花杜鹃等杜鹃种类, 形成小区域的景观特色。泡池的设置也与杜鹃的主题相应, 布置沉鱼池、落雁池、羞花池, 产品定位以女士为主, 取女人如花之意, 泡池起名为四大古典美女, 以加料养颜为主, 泡池为高档木质泡池, 包括泡鲜花、精油、牛奶, 服务亭提供牛奶、花茶饮料;溶洞汤修, 主题是结合场地拥有的小片山石溶洞资源, 设置主题泡池, 让人们感受独特的泡浴环境;古道热汤, 主题立意取材自项目区内的云南茶马古道, 区域景观以深深浅浅的马蹄石板路为纽带, 将茶马古道融合到温泉中, 茶马古道是贸易、文化交流、物质交流的通道, 目的是将茶销往西藏、印度、泰国等地, 并带回藏药、泰药、梵药, 因此泡池以药为主, 设置土耳其鱼疗池、泰药泡池、藏药泡池、梵药泡池, 并提供酥油茶、牛奶、温泉药等, 体验异域文化;石景汤泉区, 地势相对较低, 石景林立, 抬头可看后山石景、前有田园风光, 定位以观景、休息、小吃为主, 主要提供水果、饮料、当地小吃等;云茶泉浴, 主题以云南特色茶为主, 如普洱茶、黑茶、红茶等, 地势矮处设特色茶汤泡池, 泡、食、养结合, 体验云南茶文化。该区内有一巨石, 在大石之上设云茶台, 喝茶休闲、观赏田园风光;并于最高处设无边际景观泡池, 体验极目楚天舒的快感, 将喀斯特地形的优点利用到极致。

5) 温泉娱乐区。

温泉娱乐区侧重于水上娱乐产品的设计, 以亲水项目为主, 配置水上游乐设施, 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 如冲浪池、儿童戏水池、游泳池、综合娱乐池、休闲沙滩、组合玩具、水滑梯、水滑道、大喇叭、海盗船等休闲项目及设施。

6) 温泉汤屋区。

为满足高端市场, 在露天温泉泡池区设置温泉汤屋, 将室内外泡池、住宿、休闲、保健理疗、食疗等统一到汤屋中, 形成休闲、疗养、泡汤相结合的度假综合体, 独栋的温泉汤屋组合成院落 (汤院) 进行布局。

4 结语

温泉的文化特色、场所资源禀赋与利用, 是温泉旅游地竞争的核心因素。石景汤泉景观环境设计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和文脉特性, 结合“茶马古道”文化、“茶”文化、“花”文化, 发挥场地中“石景”的特色, 将石景汤泉建设成独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

摘要:以富民县石景汤泉度假区景观环境设计为例, 探讨了在尊重场地精神的前提下, 利用现有喀斯特的地形地貌、石景、溶洞、植物, 挖掘本地茶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和温泉资源的方法, 以打造出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人文内涵丰富、产品多样的温泉康体养生度假目的地。

关键词:温泉,度假区,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高成广, 谷永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223-226.

[2]傅红, 罗谦, 周波.浅谈温泉特色景观创造[J].四川建筑, 2004, 6 (24) :15-16.

温泉景观设计 第11篇

自2001年开始,金城温泉大酒店经过缜密规划,确立了“大力发展温泉文化、推崇健康服务概念、打造特色酒店”的发展思路。在传统酒店服务之外,进行内涵延伸,先后进行了中国温泉城建设、整体温泉入室改造、温泉老年公寓建设,并将东亚、南亚和欧洲的温泉文化与我国道家、禅家“道法自然”的隐逸文化相嫁接,推出集众家之长的顶尖级温泉享受和特色服务。同时,围绕这种基调相应的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概念和人性化服务贯穿于酒店的每一个服务细节。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过硬品牌形象

酒店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按需设岗,按考核评议结果竞争上岗。明确部门经理的岗位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酒店四个安全(人员安全、经营安全、形象安全、效益安全)。在涉及到维护客户权益、塑造酒店诚信旅游形象品牌、维护“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荣誉的事件或问题时,酒店始终贯彻推行“首问责任制”。

10多年来,酒店先后成功接待了吴官正、迟浩田、蒋正华、杨汝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法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杜伯泰先生、南非驻华大使顾坦博先生、阿曼驻华大使等国内外政要,以及赵本山、李谷一、阎维文、王军霞等文体界名人,酒店接待水平和综合素质、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为招远市政治文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品牌含金量

“派出去学、请进来教、买进来学、以会代培、以师带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酒店的培训准则。酒店每年外派参观学习培训120多人次;与此同时,邀请何建民、罗旭华、张玉风、郑红等业界专家教授,到店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培训。2002年和2003年,酒店与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开展了成建制大专班培训,64名员工考取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管理岗位资格证书。通过举行业务研讨会、员工沟通会、总经理对话会、岗位轮换等,开展中层以上人员素质拓展训练,提升了全员综合水平和素质。在日常工作中,酒店一直倡导结合自己的岗位,以消费者的身份感受人家酒店的管理和营销,在接受服务中实现自我培训。

酒店每年都会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事迹,如贵宾楼一位服务员在客厕捡到客人遗失的内装17万元巨款的皮包,主动及时查找交还失主,客人非常感动,给酒店送来锦旗,并请招远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对酒店高素质的员工及良好的管理进行表扬感谢。客源不断攀升让全员了解形势和行业的最新动态,一线和后勤成为一盘棋,只要工作需要,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带头积极配合,从多方面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团队氛围。

倡导“用心做事,感动服务”,延伸服务内涵

为营造亲切待客、真情服务的氛围,酒店经常倡导开展“用心做事、感动服务”全店优质服务活动。树立“一线为客人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全员为客人服务”的宗旨,大力倡导“用心做事,感动客人”服务理念。在大力推行感动服务的氛围下,每个部门都涌现出一个个感动服务的典型。这些酒店员工,无论他们处在一线直接为客人服务岗位,还是在二线后勤岗位,都将“用心做事”与“感动服务”结合起来,用他们的真诚、爱心和付出,演绎出一曲曲感动服务的赞歌,为酒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愧为酒店的“感动大使”。

服务创造品质,品质成就品牌。十多年来,金城温泉大酒店先后蝉联两届“山东省优秀星级饭店”;连续十多年荣获“烟台市十佳星级饭店”;获得了“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诚信企业”、“国家五钻级酒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等近百项国家、省、市荣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等领导人为酒店所题“宾至如归”、“金城至诚”等词句就是对酒店工作的充分肯定。

温泉景观设计 第12篇

“汤岗子温泉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定位为接待俄罗斯游客观光、旅游和休憩的服务定点场所。设计目标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良好的接待、休憩、展览等配套的旅居环境。内部平面布局形式力求简洁和空间感,外空间主体由前后两个单体建筑共同组成,以“前庭和后院的形式”,内外分开,分区明晰。用绿篱围合为内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立面造型融合仿古建筑的风格和元素,采用仿古建筑特有的坡顶,形成高低错落、墙面虚实结合的丰富造型,总体色调以浅灰为主,别具一格。通过对用地及周边环境条件的分析,决定设计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与温泉区一、二期园林广场的人文环境空间及周围人工林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从空间、形式到功能与白塔山环境相共存,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二是处理好其内部空间环境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并与一期的园林仿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因此,空间、环境、文脉、功能是本方案的立意和出发点。

采用延续和借用的手法,完成从广场公共空间、接待公共空间到庭院半私密空间及内空间的过渡。新的改造设计侧重在传统建筑外部时尚元素的添加及装饰上。建筑的很多部分采用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同时改造了内空间格局,让久违的自然光可以在整个内空间漫射游动。

动静功能划分明确。游客接待中心有三大主要功能:展示、服务与管理。这决定了建筑内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平面功能分区,同时,区域的划分也受到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因此,游客接待中心整体空间设计在适当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强调了与外部景观的相互协调及内空间向外空间的延伸与过渡。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强化了建筑内外部空间的互动性、交流性。内部空间重新划分,分别为接待大厅、酒吧区、室外露天汤泡区、健身区、就餐区、商业区等,以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这样,历史性的老建筑在被赋予新的功能后,重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形态中。建筑的文化回归本身,也是一种时尚。院内接待散客对外经营的“龙宫”温泉洗浴的地方,就是上世纪由军阀张作霖建的“龙泉别墅”改建而成的疗养院。

上一篇:Webgis技术下一篇:初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