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2024-08-07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精选12篇)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第1篇

1 分析师跟进与权益成本之间的相关研究

分析师拥有专业知识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报告, 有利于提高股东和管理者的信息透明度, 通常被看做公司管理层的外部监管者, 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

国外以美国为例, 股票市场成熟、信息传递速度快, 为分析师跟进与权益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条件;而我国股票市场尚未成熟, 证券研究机构尚未完善, 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一些研究认为分析师跟进越多, 权益成本就会下降。Barry (1984年) 认为投资者倾向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的公司, 从而降低此类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朱红军 (2007年) 认为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也有持不同意见的。比如, Crawford (2012年) 认为初次被分析师跟踪的公司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这些分析师提供广泛的公司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 导致股票回报同步性增强;但是当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时, 分析师之间为了声誉和利益进行竞争导致公司股票回报同步性减弱。以上研究表明分析师跟进不一定降低企业权益成本, 增加企业价值。本文认为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督机制, 能有效传播信息, 使得中小股东快速获得信息, 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风险降低, 对企业而言, 也就是股权融资成本降低。由此本文提出假设一:分析师跟进人数与公司权益成本负相关。

2 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跟进与权益成本的相关研究

信息披露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分析师作用对权益成本的影响多数结论一致。Lang和Lundholm (1996年) 研究发现, 信息披露较多可以降低分析师对公司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分析师预测的确定性, 降低投资风险, 公司的融资成本就较低。Jiraporn (2012年) 认为具有交错董事会的公司管理层受到交错董事会的监督, 隐藏真实信息的动机比较弱, 信息透明度提高, 因此分析师会乐意跟踪具有交错董事会的公司, 分析师跟踪会降低资本成本, 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陆正飞 (2006年) 指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 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越低;信息披露质量越差, 信息透明度就越低, 公司治理质量差, 更要依赖于分析师跟进这一外部监督机制来降低权益成本。由此提出假设二:相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较好时, 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分析师跟进对公司权益成本的效果更显著, 权益成本降低程度更大。

参考文献

[1]陆正飞, 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偏好股权融资就是缘于融资成本低吗?[J].经济研究, 2004, (4) .

[2]朱红军, 何贤杰, 陶林.中国证券分析师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吗?[J].金融研究, 2007 (2) .

[3]Barry, C.B., Brown S.J.Differential ingormation and these small firm effect[J].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1 (13) .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第2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是降低成本与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时间、成本、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最协调的状态,是项目成败的重要取决因素。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工序较多、协作面较广泛,因此,怎样合理组织人员,协调工作,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完成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进度与成本的最佳协调方案,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项目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由此探索铁路工程建设中,项目成本与其质量、进度时间相互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质量进度

早在人类早期,如建设金字塔、长城等时候起,这些工程就已经行成了建设项目,只是还不具备对其进行项目管理,诸如成本、进度等协调关系的研究。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成本控制与质量及进度协调是衡量工程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1.成本控制与质量的协调

1.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质量的联系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质量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对该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高要求时,就势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质量目标与成本控制及进度目标之间成反比;当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减少时,在工作量一定的条件下,对工程质量就是造成一定的。当工程建设的成本有着合理优化的计划时,使工程有着均衡连贯的进展,则不但能够缩短工程周期,也能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进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合理地提高工程质量能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一方面又降低了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影响

许多的工程建设有其实效性,要赶在一定的期限内必须完成,如上海的世博会建筑,一些体育场馆建设等等,不能有延期的现象,否则该工程就失去了时效性。再比如铁路,它的建造周期也都有前期的计划,像这类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质量,就成为了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有些工程单位,为谋求更高的利润,采用一些费用较低的材料,甚至是不达标的劣质产品,抑或是在施工是偷工减料,这不单会给工程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也有损施工公司的名誉和形象。而由此导致的质量不过关、返工、停工等,则会反过来加大施工的成本,而为挽回企业形象所作出的公关措施,同样也增加了一比开支,又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对于某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它的质量标准也不是一味求高求好,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比如工程成果的使用人、社会对其的功能需求。若是一味追求高品质、多功能,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包括人力和物力上的。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息息相关,工程的质量要求定位得越高,它的投入成本势必越大,因其在施工中势必采用质量好、价格高的建筑材料,更复杂的施工工艺,更高性能的施工设备,更先进的施工管理体系。但是也并非质量目标降低,就能够降低成本,因为工程质量低往往会导致工程的运营、管理、修理、养护费用的增加,甚至返工,不但造成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增加了成本支出。

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目标间的协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因素造成影响,目标成本与目标质量中任何一方的改变,就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协调,以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最佳效果。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建设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在工程开始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将质量的目标进行逐层、逐项分解,之后与负责施工的直接责任者签订关于质量目标的责任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2)强化培训,提升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所有成员的关于造价管理、质量教育、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科学地降低造价。

(3)制定合适的质量成本。成本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也不是说成本越高,质量就越好,他们之间并非线性比例关系。

(4)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组织均衡。在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缩短施工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当组织施工的时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工期建立“工期一成本”关系曲线,优化工程的进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地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投资动态控制,对资源进行峰值分析,尽量的做到错峰施工,降低资源峰值与资源平均值的差异,从而实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管理目标。

2.成本控制与进度的协调

2.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进度的相互关系

成本控制及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一般是将它们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如何使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达成协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消耗在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随着产量的多少而变化。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管理费和财务费用等。间接成本是一种时间性的成本,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时间累积的。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越长,需要付出间接成本就越多。

2.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目标间的协调

一般说来,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或对变化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都会给其他项目因素带来变化亦或冲突。正因为认识到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确定了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其他目标产生影响,所以要对之进行协调,使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达到最优目标系统。因此本文探究协调原则几点:

(1)赶工须先于其他的活动。因为,当某项活动成为其他后继工作的瓶颈时该项活动就最该缩短。只有当这项活动缩短后,其他各种活动才能够得以实施。

(2)赶工须在关键路上。对于那些不是非常重要,并且已经出现时差的活动赶工,非但不会加快项目进度,反而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时差。因此,只有在关键线路上的活动才能驱动项目前进,对位于关键线路上的活动进行赶工才有助于加快项目进度。

(3)选择活动工期长的活动。对一项工期很长的活动进行赶工,可以获得更多的潜在时间收益。

(4)活动位于项目前期。根据“阳光法则”,若是活动在项目的前期,那么万一赶工失败,就仍然还有恢复的时间,而且项目的早起,所需要的资源也比较少。

(5)选择更易出现常规问题的活动。缩短时间就等于减少了危险时间,减少出问题的概率。

(6)活动劳动密集度低。当活动的劳动密集程度较低时,在项目前期通过增加人手完成任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活动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时发掘合格人选完成任务就很困难。

3.结语

本文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三要素:铁路建设的成本、质量、进度三者进行了关联分析,论述了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从而探究使之达到平衡协调状态的方法。也许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而言,这些论点还只是表面,但希望能对实际铁路工程管理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苑华,沈建明,杨爱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0

[2]高伟.建筑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研究「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

[3]罗伯特巴特里克著,杨磊,王增东等译.项目过程测评与管理「M」.北京:

[4]赵研.工程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模型「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7一30

谈谈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企业优化组合、工业化工程、精细化生产,分别从不同角度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调整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形象、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以提高利润的收益率,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思维日益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收益严重受挫,企业对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如何把握才能应对金融风暴危机,与现代竞争社会相适应?笔者作业一名企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谈谈一下自己看法和认识。

一、从企业基层做起,注意成本预测,优化成本管理战略,推行质量成本管理

企业能否创造出高收益,关键是企业能否低成本运行。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只限于对某一种产品的成本核算,没有形成整个企业全面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战略举措。也没有延伸扩大到企业外部范围,应从全球经济的战略高度认识成本管理在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形成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创造出相对于其它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更高价值,保持企业低成本、高收益领先的竞争优势。

成本预测是通过直接对经济运行现状或对有关经济和非经济因素进行判断,以分析其对企业未来成本的影响。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科学的成本预测,能起到企业正确的收益判断、决策。以前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限于降低有形的成本上升。如人工工资、材料消耗、燃料和动力等,那么现在的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管理层与制造层、产品质量层的企业成本上升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之所以成为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原因:第一是企业成本管理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是企业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力的优势;第二是生产过程向外延伸、扩展到供应、销售等领域;第三是它将企业与竞争对手企业的成本管理、价值收益有机结合起来。难过它不仅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而且降低下游行业的采购成本、服务成本。第四,在供应、生产、销售部门之间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总体的优势。

二、加强成本控制,控制成本增长

(一)从产品的投入生产入手,树立高效低成本思想。以安钢烧结厂四台烧结机生产的烧结矿为例。在从进厂原料成本、质量控制到原料配比结构的试验以及到烧结杯试验生产质优满足炼铁高炉需要的烧结矿。运用新技术、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降低进行粉矿的用量、多用价低质优的国内粉矿的全粉矿配比结构,改进烧结机点火装置,在这一环节上,少用1吨价高的进口粉矿,每年为公司降低许多粉矿采购成本,生产出高品位、高强度、FeO低的烧结矿就为高炉降低焦比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铁前占冶金业后道工序能耗的60%以上。

(二)完善生产成本控制手段,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成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成本,二是动力成本,三是工资费用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组检查判定。合理扣废、扣水。杜绝水份大、杂质多的熔剂、煤粉进厂。在产品生产阶段,每个生产车间具有不同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特点和管理要求。通过对生产工艺的分析,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消耗,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在销售阶段,销售人员与客户接触,根据客户要求和订单去降低生产成本,让客户接受企业通过对产品包装、运输、业务费用的管理,控制销售过程的成本。

(三)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利用MES及时反馈信息,促进企业加强成本分析工作,降低成本,将事后反馈与事前控制相结合。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企业领导进行任何一项决策时,都以信息为依据。以前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时存在着信息反馈滞后的问题。现在企业把MES引入内部,进行成本动态管理,能及时反馈信息,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在成本控制中做到游刃有余。以安钢某轧钢厂为例,有一种钢材在市场销售前景很好。安钢也开始试轧这种钢材,试验阶段显示质量数据老是检测出轧制的钢材合格率较低、成本高。安钢只好忍痛不轧,可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查找原因、事后分析,发挥检测出的质量数据有错误,导致成本计算也有错误,重新轧制该种钢材,结果安钢错过市场销售的大好时机,损失了许多经济效益,这就说明事后的成本预测分析、质量管理严重影响了经济收益的及时增长。

(四)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应全员化管理,深入人心。强化企业成本市场意识。现代成本管理的中心是人。成本费用通过企业所有岗位,每个职工的开支形成。以人为中心全员化的成本管理理念,首先以企业领导班干部做起,全体干部要带头居安思危,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的每个职工都具备强烈的成本意识,这是夯实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切入点。

三、实施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强化质量管理企业立于市场不败的基本条件。我国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树立企业的生产质量观念,在生产活动中抓好各个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生产质量因素包括生产者质量、生产设备、生产现场环境质量、加工技术质量、材料质量、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要树立用户至上,服务于服從于用户的思想工作,全员参与管理,建立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四、引入质量成本概念是质量管理的创新理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与提高质量而付出的一切费用和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之和。质量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总质量成本的最低为最佳质量成本而不是片面孤立的管理控制其中的某项质量成本,完善的成本管理和可靠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可以利用的手段,而且可以产生新的资源,用少的资源可以开始出大的资源。就如同积少成多一样,企业就会逐渐做大增强,发展成为生命力强的企业。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第4篇

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中,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例如原料的采购和施工人员的选择等都是需要经济上的支持的, 从整体上来说, 建筑的成本和建筑的质量安全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同时在某种角度上说, 二者又是高度统一的二者在工程的建设中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

2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成本的对立关系

在对专家意见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调查结果显示, 有将近30%的专家认为改变建筑工程成本的投入对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有将近25%的专家认为,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一定要增加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成本的投入, 而保证建筑质量需要合理的进行投资成本的规划这一观点的专家只占到了15%, 在这样一份调查报告当中, 我们不难看出建筑成本的投入和建筑质量与安全之间存在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而言, 其主要表现是如果工程投资方需要一个质量和性能都比较好的建筑工程, 那么该工程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也要更高一些, 也就是说, 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在建设的过程中耗费更多的资金, 建筑的成本就大大的提高, 如果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不能充分的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而工程建设中实际的工作量又比较确定的情况下, 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 同时也容易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 在一个地区要举办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在非常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建立起建筑空间, 而且必须要保证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完成所有的建设并将其投入使用, 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其使用价值, 但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要完成非常多的工作量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否则就要在施工机械和施工设备上多下功夫, 同时还要聘请一些高水准的管理人才, 这样就会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不断提高, 所以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建设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成本的统一关系

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减少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成本, 同时也为建设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很多不良的建筑上都会采取各种办法进行造价, 举例来说, 在选购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材料的成本, 选择使用价格低廉, 质量没有保证或者是根本就无法满足施工标准和要求的建筑材料。还有很多施工人员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 这一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举例来说某城市发生的桥梁垮塌的事故, 这一事故当中, 造成了很多人员的伤亡, 同时也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悲痛, 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在我国还有很多, 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使得整个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除此之外, 如果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显示不合格, 就需要对施工的重点环节进行调整或者是直接重新建设, 如果在企业施工的初期就对工程的质量就进行严格的控制, 就可以很好的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 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投资,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 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另外, 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这个建筑企业的声誉将会大大提高, 更多的人想要与这样的企业合作, 这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这样一来, 即使在建筑商在施工之初花费了较多的成本, 在后期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越高质量的工程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因为工程质量的好与不好更应该取决于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不同的人对建筑有不同的需求, 这种需求又是呈现多方位性以及多层次性的特点, 所以一味地强调高标准的质量也非最明智之举。并且, 高成本不一定造就出质量安全系数高的建筑, 低成本也并非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这样, 建筑成本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体现的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4合理协调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成本的关系

如上所述, 可以了解到,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 质量安全和成本之间既是对立的关系, 又是统一的关系, 对此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两者的关系, 并尽量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都得到有效控制。在此, 本文提出两点建议去协调两者关系:

4.1目标质量与目标成本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即在制定目标质量与目标成本的过程中,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使两者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处理两者对立面从而形成统一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 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 若工程成本已经接近目标成本, 并且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基本达到目标质量, 则此时就无需增加成本来提升质量, 从而可以使质量和成本达到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但若工程成本已经接近目标成本, 而工程质量与目标质量却存在很大差距, 此时就要增加成本, 保证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4.2全体人员加入成本控制。要完成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工程并不是只有加大材料成本投入等方法, 我们可以从工程的每一个成员入手, 比如让全体人员都加入成本的控制。这种做法就是勉励工程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要有控制成本意识。假如全队形成了这种意识, 那么他们就会在工作中保质保量, 减少浪费, 这也是一种协调成本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员工都乐意参与成本控制, 对此,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比如哪一个部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好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这虽然也会占据一定的成本支出, 但是比起返工的成本而言这笔支出已经是微乎其微, 并且见效快。

5结论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质量安全和工程的建设成本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对立的, 但是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成本也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对两个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施工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 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但是对于开发企业而言, 他们最为重视的就是工程建设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建设中, 一些建设企业为了降低建设成本,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对建筑的安全性还不是非常的重视, 这样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而如果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经济收益就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建筑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成本,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谭雄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成本的关系[J].建筑工程, 2011 (8) .

[2]曹芹, 党玲, 朱家瑜.工程建筑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大众科技, 2011 (1) .

[3]黄炎贝.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1 (04) .

[4]付志超.浅谈建筑工程建设中成本与质量及进度的关系[J].现代商业, 2011 (09) .

成本分析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5篇

成本分析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分析一般在期末(例如月末、季末、年末),即事后定期地进行。在成本、费用发生的当时就计算其差异的企业中,为了配合成本在事中控制,还应根据这些日常的成本费用差异数据,进行成本的事中分析,以便确定成本,费用超支是否有正当的理由,应否发生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分析提供的信息应该及时反馈。对于实际成本费用中存在的超支和浪费,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消除超支和浪费;对于成本计划、消耗定额本身存在的问题,应该按照规定修订计划定额。通过成本分析,还可以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资料。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是指对成本,业务量,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确定企业的盈亏临界点,进而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它可以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我们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以便进行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等指标的计算,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它首先应该用于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还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如果贡献毛益不足以收回固定费用,则企业将发生亏损。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它是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对成本,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所进行的盈亏平衡分析。所谓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也不亏。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可见,盈亏临界点是个很重要的数量指标。因为保本是获得利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要预测利润,从而把目标利润确定下来,首先要预测盈亏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再扩大销售量,才能谈得上利润。我们在分析利润的同时,必须先对成本进行预测。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确定目标成本,是为了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活动消耗和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如果目标成本不能实现,则企业的目标利润也就没有实现的基础。目标成本可作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标准,考虑费用节约和超支的情况,以便及时监督和分析脱离目标成本的偏差。所以,目标成本的确定既要注意先进性,又要注意可行性,这样才有利于调动企业多方面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和保证目标。从管理角度上看,成本的合理运用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决策,有效经营和严格进行成本控制服务。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管理部门为实现有效经营,尽可能提高生产经济效果,必须密切注视产品成本。在经营决策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对“成本”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也就是,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要从许多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优”主要是经济效果,而各种形式的“成本”又是经济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经营决策中最优方案的选择,通常要从各有关方案对于“成本”的影响如何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对于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探讨 第6篇

一、成本的涵义

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制造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相关资产的耗费过程。企业要生产产品,就要发生各种耗费,这些耗费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手段(如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如原材料)的耗费以及劳动力(如职工薪酬)等方面的耗费。当把这些耗费按一定种类和产品进行归集时,就构成了产品成本,所以产品成本是生产耗费的对象化。

二、产品成本对与企业的作用

1、产品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再生产的持续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的生产耗费须用自身的销售收入来补偿;成本的高低反映了从销售收入中补偿份额的多少以及企业盈利的多少,是衡量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成本占有的份额越少,企业的盈利就越大。因此企业降低成本的占有比例,就意味着提高经济效益。

2、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产品成本上反映出来。

3、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4、产品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产品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产品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

三、产品成本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1、降低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促使产量增加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它要求企业必须改进技术,增加劳动者的熟练操作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节省产品生产中活劳动的消耗。而企业依靠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可以用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所以说,最好的局面还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要用最少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就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当然,降低产品成本不是漫无节制的,它要受社会需求的制约。只有把降低成本、增加产品产量同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正确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降低成本才能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完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是必要的。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定位成本管理目标,综合的考虑成本与效益。要权衡成本、费用的减少与经济效益增加的关系,要从提高产量、拓宽销路等寻找增加收入的途径,而不是过于依赖产品价格,使企业利润更少的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稳定企业经济利益。

其次,加大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基础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记录成本分析、预测信息,为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密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联系,以其相互的结合来整合企业管理信息,方便管理控制;加强网络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实现成本信息在企业内部顺畅的流通。

第三,加强成本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聘任上严格要求业务能力必须过关,对既有成本管理人员加大后续教育与培训,并积极向各部门传达企业成本管理思路,使全员都了解成本计划。

3、规范成本管理过程,提高成本控制的科学性

成本预测的过程中,企业应扩大成本范围,充分考虑隐性成本的影响,在预测报告中单独指明,以便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成本决策。成本是控制发展的基础。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而售价不变,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会有大幅的增加,企业的经济基础就会更加稳固,企业就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第7篇

早在人类早期,如建设金字塔、长城的时候起,这些工程就已经形成了建设项目,只是还不具备对其进行项目管理,诸如成本、进度等协调关系的研究。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成本控制与质量及进度协调是衡量工程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1 成本控制与质量的协调

1.1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质量的联系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质量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当对该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高要求时,就势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质量目标与成本控制及进度目标之间成反比;当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减少时,在工作量一定的条件下,就会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当工程建设的成本有着合理优化的计划时,使工程有着均衡连贯的进展,则不但能够缩短工程周期,也能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进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合理地提高工程质量能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一方面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另一方面质量、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影响

许多的工程建设有其实效性,要赶在一定的期限内必须完成,如上海的世博会建筑,一些体育场馆建设等等,不能有延期的现象,否则该工程就失去了时效性。再比如铁路,它的建造周期也都有前期的计划,像这类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质量,就成为了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有些工程单位,为谋求更高的利润,采用一些费用较低的材料,甚至是不达标的劣质产品,抑或是在施工时偷工减料,这不但会给工程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也有损施工公司的名誉和形象。而由此导致的质量不过关、返工、停工等,则会反过来加大施工的成本,而为挽回企业形象所作出的公关措施,同样也增加了一笔开支,又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对于某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它的质量标准也不是一味求高求好,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比如工程成果的使用人、社会对其的功能需求。若是一味追求高品质、多功能,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包括人力和物力上的。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息息相关,工程的质量要求定位得越高,它的投入成本势必越大,因其在施工中势必采用质量好、价格高的建筑材料,更复杂的施工工艺,更高性能的施工设备,更先进的施工管理体系。但是也并非质量目标降低,就能够降低成本,因为工程质量低往往会导致工程的运营、管理、修理、养护费用的增加,甚至返工,不但造成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增加了成本支出。

1.3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目标间的协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因素造成影响,目标成本与目标质量中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对它们进行协调,以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最佳效果。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建设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在工程开始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将质量的目标进行逐层、逐项分解,之后与负责施工的直接责任者签订关于质量目标的责任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2)强化培训,提升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所有成员的关于造价管理、质量教育、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科学地降低造价。

3)制定合适的质量成本。成本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也不是说成本越高,质量就越好,它们之间并非线性比例关系。

4)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组织均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工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当组织施工的时候,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工期建立“工期—成本”关系曲线,优化工程的进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地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投资动态控制,对资源进行峰值分析,尽量做到错峰施工,降低资源峰值与资源平均值的差异,从而实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管理目标。

2 成本控制与进度的协调

2.1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目标与进度的相互关系

成本控制及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一般是将它们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如何使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达成协调。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消耗在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随着产量的多少而变化。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管理费和财务费用等。间接成本是一种时间性的成本,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时间累积的。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越长,需要付出间接成本就越多。

2.2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进度的协调

一般来说,工程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或对变化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都会给其他项目因素带来变化亦或冲突。正因为认识到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确定了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其他目标产生影响,所以要对之进行协调,使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达到最优目标系统。因此本文探究协调原则有以下几点:

1)赶工须先于其他的活动。因为,当某项活动成为其他后继工作的瓶颈时该项活动就最该缩短。只有当这项活动缩短后,其他各种活动才能够得以实施。2)赶工须在关键路上。对于那些不是非常重要,并且已经出现时差的活动赶工,非但不会加快项目进度,反而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时差。因此,只有在关键线路上的活动才能驱动项目前进,对位于关键线路上的活动进行赶工才有助于加快项目进度。3)选择活动工期长的活动。对一项工期很长的活动进行赶工,可以获得更多的潜在时间收益。4)活动位于项目前期。根据“阳光法则”,若是活动在项目的前期,那么万一赶工失败,就仍然还有恢复的时间,而且项目的早期所需要的资源也少。5)选择更易出现常规问题的活动。缩短时间就等于减少了危险时间,减少出问题的概率。6)活动劳动密集度低。当活动的劳动密集程度较低时,在项目前期通过增加人手完成任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活动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时发掘合格人选完成任务就很困难。

3 结语

本文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三要素:铁路建设的成本、质量、进度三者进行了关联分析,论述了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从而探究使之达到平衡协调状态的方法。也许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而言,这些论点还只是表面,但希望能对实际铁路工程管理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成本、质量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了铁路工程建设中,项目成本与其质量、进度时间相互协调的方法,以指导实际铁路工程管理工作。

关键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成本

参考文献

[1]邱苑华,沈建明,杨爱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高伟.建筑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赵研.工程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模型[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27-30.

交易成本与诚信的关系探究 第8篇

1. 交易成本的概念。

交易成本现在已成为人们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性概念, 但是什么是交易成本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笼统的说交易成本就是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成本, 在具体的分析语境中更集中得体现在交易中的“扯皮成本”上。

科斯首先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 但并未就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性质、如何计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威廉姆森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交易成本理论, 其中, 对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的分析是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2. 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

科斯首先认识到交易的稀缺性, 为分析交易成本奠定了基础, 但是并未深入分析交易成本的成因和决定因素。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 威廉姆森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其中, 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与诚信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有限理性是指, 人们主观上追求理性, 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威廉姆森认为人们有限理性的主观诉求导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动机, 同时也决定了合约的不完全性。在这种情况下, 交易当事人也许就要消耗资源选择某种仲裁方式, 以便发生不测事件、双方出现分歧时合理地加以解决, 而这必然增加交易成本。

所谓机会主义行为, 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具有根据具体情形违背戒条采取任何有利于己方的条件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机会主义的普遍存在加剧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进而带来交易成本。

二、诚信的经济内涵

1. 诚信的一般经济内涵。

诚信与法治都是成熟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基础, 诚信是作为法律本身所固有的不完备性的必要补充而存在的。一定程度上, 市场经济的成熟度与人们交易过程中的诚信度正相关。

本质上讲, 诚信是一种契约关系和无形资产, 它有利于交易双方减少交易的环节和为消除不确定性而支付的必要成本, 是一种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客观规律。

2. 诚信的经济制度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更规范地讲, 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它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契约关系”。制度由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

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 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意识形态不仅可以蕴涵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 还对人的行为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成文规则和政策法则。实施机制则是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发挥作用的机制。这三部分构成完整的制度内涵,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 诚信是一种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 它属于非正式规则中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 它可以通过约束人的经济行为, 从而对经济效率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三、交易成本与诚信的关系

在这里, 我们把交易成本分为两类:必要交易成本和非必要交易成本。前者是制度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后者是制度演进的空间维度。

从经济学上讲, 社会诚信作为一种集体理性是社会公民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是全体 (或绝大多数) 社会公民基于理性反复博弈而获得的一种合理的秩序原则, 它是道德的, 更是理性的, 从而是牢固的。制度不是单一的, 是一种集合, 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抽象空间里, 诚信是正当的规则, 也不存在交易成本问题。但在具体的交易情境中, 交易主体就会发现诚信几乎存在于各种制度范畴。作为各种正式规则的必要补充, 诚信可以帮助交易主体降低各种交易成本, 也容易促使交易的达成。假设存在一个完全诚信的社会, 那么它要比现实社会更有效率。因为在完全诚信的社会, 一切用于防范人们机会主义行为的机构和程序都是不必要的。在这样的一个“科斯定理式”的社会中, 现在被认为是必要的交易成本, 也是不必要的。

诚信与交易成本的高低密切相关。一方面, 诚信可以通过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另一方面, 诚信有效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额外成本。反之, 当一国的诚信缺失, 市场交易就无法顺利展开, 交易的混乱和机会主义的横行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经济社会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 违背诚信的代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直接成本, 例如交易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传递费用、隐瞒真相所需的费用、作假的材料、冒用的标志等等; (2) 机会成本, 即在作假的同时所失去的获得其他收益的机会; (3) 处罚成本, 如违背诚信后没有信誉时, 失去下次交易的机会。同时, 市场交易效率的高低也与诚信密不可分。市场交易效率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交易成本与交易总量之比。交易成本越低, 交易总量越大, 其效率就越高;反之, 交易效率就越低。总之, 诚信的缺失和不足严重将破坏市场秩序, 大大提高市场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效率, 从而严重阻碍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 使经济的长期增长难以为继。

四、几点启示

诚信作为一项非正式制度, 通过对经济主体的行为约束发挥作用。可以说, 没有诚信就没有持续广泛的交换, 经济活动难以为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无法存在。把经济发展与诚信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切实摒弃“口号诚信”, 真正地将诚信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现社会诚信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诚信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我们的诚信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的。从政府、企业到民间、个人,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问题, 在一些领域甚至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造成不必要的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各级政府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政策, 建立要素畅通渠道和公平竞争环境, 堵塞经济主体短期内可能获得暴利的漏洞, 摒弃经济主体短期行为, 引导经济主体维护信用的自律行为。使全社会对信用规则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通过有效激励在在市市场场经经济济中中形形成成规规则则意意识识, , 使使““市市场场经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2. 激励的同时要注意惩罚的作用。机会主义行为横行一方面在于制度存在漏洞, 另一方面也在于惩处力度不足。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等措施, 要加大失信成本, 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威慑, 进而让市场主体出于理性选择自动自发地坚守信诺,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

3. 制度制定是前提, 制度执行是关键。只有在制度上使欺诈者必自欺, 无信者必自责, 才能够保证社会诚信的真正建立, 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才能真正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英, 王立云.诚信与经济增长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7 (8)

[2].袁庆明, 刘洋.威廉姆森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理论评析.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9)

[3].张志民.由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成因引发的思考.山西师大学报, 2004 (10)

[4].刘锡田.制度创新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发展.当代财经, 2006 (1)

[5].王文创.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信任问题.经济学研究, 2005 (9)

[6].孙国峰.论交易成本与社会信用.学术月刊, 2003 (12)

[7].彭真善, 宋德勇.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7)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第9篇

一、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

(一) 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会计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概念, 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成本泛指取得资本和财产的代价。狭义的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特定产品 (或提供劳务) 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的总和, 这种耗费必须与特定的产品 (或提供劳务) 一一对应。不论何种解释, 作为一个价值范畴, 成本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必然要计算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 这就促使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在现代成本会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本概念, 如: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责任成本等, 从而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从成本核算的角度, 可将商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所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看作是产品的理论成本。传统的成本概念仅指狭义的成本, 即产品成本。

(二) 费用的含义。

费用也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广义的费用概念作出如下定义:“费用是指会计核算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 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由此可见, 广义的费用概念涵盖了损失在内。狭义的费用概念主要倾向于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于费用所做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 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由此可见, 费用包括了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消耗的材料、支付的职工薪酬、机器运转发生的磨损费用和维修费用等;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主要有销售费用;企业为筹资发生的利息费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公司经费、办公费等。

(三) 支出的含义。

支出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在一定时期内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所导致的资源减少。概括地说, 支出泛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各项活动, 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一切开支及耗费。

二、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分类

(一) 成本的分类

1.为了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 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成本进行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照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 通常可将成本划分为外购材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 (工资、福利利等) 、折旧费、修理费、其他支出等, 这种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生产经营费用, 数额是多少, 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生产经营费用的结构和水平, 并为制订有关计划和定额提供资料。但它不能说明各种费用的用途, 因而在产品核算过程中还可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个项目, 也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以上三个成本项目就是“成本三要素”。

(二) 费用的分类

产品生产企业的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已销售产品的成本和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确认的费用, 也称作生产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 (或提供劳务) 等所发生的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是由生产费用构成的。另一类是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称之为期间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可见,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是不相互交集的两个概念, 生产费用的概念中不包括期间费用。但二者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也有联系, 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可将之合称为生产经营费用。它们的区别在于: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 而是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 支出的分类

支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各项活动所发生的开支和耗费 (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 。从核算范围看, 泛指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按其性质划分, 可分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利润分配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等。

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及于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 (房地产、机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 (商标、专利等) 的支出等, 这种支出在以后资产使用中按收益情况分期将其价值计入各期费用。

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 是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如: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所耗用的材料费用、工人工资等, 这种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并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

所得税费用支出是指对从事工商经营的企业和应纳税的个人, 就其经营所得或高于计税收入所得而缴纳的税额, 这种支出以费用形式体现在企业财务核算中。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 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予以扣除的支出, 如: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这种支出不作为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利润分配性支出是指在利润分配环节发生的支出, 如:股利分配支出等, 同营业外支出一样, 这种支出也不列为企业当期费用核算而直接参与税后利润分配。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相互关系

支出泛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开支与耗费, 涉及范围最广泛, 包括费用和成本, 也可理解为形成费用与成本的前提和基础是支出, 支出中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部分 (也是支出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费用, 生产费用的对象化对某种具体的产品上即形成该种产品的成本。由此可见, 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最后归宿。

工业企业的支出、费用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为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有关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相互关系, 可以通过一道经济业务题来详细解析。

××公司20××年6月份有关费用资料如下:生产耗用原材料60000元, 辅助材料2 000元, 燃料3 000元, 电费2 000元, 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 000元, 车间办公费400元, 生产用机器修理费l 000元, 企业管理人员工资30 000元, 电话费1 000元, 支付购买原材料所借款项150 000元的利息8 000元, 支付购买车间用设备所借款项500 000元的利息10 000元,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1 000元。

如何根据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正确归集核算企业有关生产经营费用、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这就需要对成本、费用与支出的概念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由上述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及分类可知, 支出泛指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 本题中支出就是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相加的合计数;而生产经营费用从核算范围上看, 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是支出中的一部分, 即收益性支出, 从数值上看, 包括除了清理固定资产损失之外的全部支出, 将这些支出相加合计132 400元, 即为生产经营费用;

对于生产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由上文所述可知, 生产经营费用包含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更强调费用发生的目的性 (是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为产品生产所消耗) , 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 是与特定的产品相关联的支出, 包括除利息和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之外的支出, 将这些支出相加合计82 400元为生产费用;

除生产费用之外, 期间费用是构成生产经营费用的另一部分, 从数值上看等于生产经营费用减掉生产费用, 132 400-82 400=50 000元;

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是由生产费用转化而来的, 按照计入方式划分包手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本题中直接计入费用合计77 000元;间接计入费用合计5 400元;

综上所述, 成本、费用与支出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只有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严格区分成本、费用与支出的界限和范围, 才能真实、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为企业管理者制订价格和进行生产经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经济业务, 涉及若干种经济利益的流出,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 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想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正确理解成本、费用与支出的含义、核算范围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对成本、费用与支出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支出,费用,成本

参考文献

[1] .《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尤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2] .《支出、费用、成本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仇俊林, 株州工学院学报, 2001.7

[3] .《会计学中支出费用成本与损失的涵义及其关系》, 姜明, 中国成人教育, 2003.2

浅析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的关系 第10篇

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都是值得企业重视的两个问题,采购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缺货会为企业增加成本。但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准确把握这种关系对于企业控制好缺货成本、充分挖掘采购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采购价值或对缺货成本进行单独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是,目前对于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杨田华[5]用定性的方法研究了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型,从采购批量角度分析了缺货对于采购的影响。罗希[6]用建模的方法研究了供应商服务水平(SSL)对缺货成本的影响。但没有文献对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阐明两者内涵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结合案例来说明,以期为企业挖掘采购价值、控制缺货成本提供启示。

2 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的内涵

2.1 采购价值

采购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过程,更是公司获取经营利润的一个最大源泉。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所以在企业的各项成本中,采购成本的降低是较为容易的,也是回报最大的,更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销售收入的增加要通过利润率才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而采购中节省的成本能够直接成为企业的利润。所以,采购是企业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7]。

2.2 缺货成本

缺货就是客户想要的产成品的数量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不可得。如果订货时没有客户所需要的物品可供发货,就可能失去销售的机会或可能增加额外的费用,通常称这种费用为缺货成本[7]。一般情况下,缺货时顾客可能有三种反应:延迟订单、只取消本次购买而下次再买、永久性地改换供应商。按照这三种顾客的反应,缺货成本也可以分为三类:

2.2.1 延迟交货的成本

顾客延迟订单等待供应的情况下,企业延迟交货的缺货成本可能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额外订单处理费用。对于延期交货的特殊订单处理费用相对较高。除了正常的定期补货处理,这种额外的订单处理还要跟踪延迟订单的移动。

(2)额外运输费用。由于延迟订单通常是小批量运送且可能需要使用更快和更昂贵的运输方式运送订单。

(3)顾客满意度下降造成的损失。缺货易造成客户不满,影响企业今后的销售。

2.2.2 丧失销售的成本

当一个供应商缺货时,客户取消本次订单而将向另外一个供应商订货,这就导致了销售丧失。此时的缺货成本主要包括:

(1)本次销售利润的损失。(2)从事初始销售的费用。包括进行初始销售的销售人员及所用物资的费用。(3)顾客满意度下降造成的损失。卖方在丧失销售的同时虽然还没有丧失客户,但已丧失了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了损失。

2.2.3 丧失客户的成本

如果某次缺货时客户永远转向了其他供应商,企业就失去了未来的收益来源,也就失去了未来的一系列收入。

3 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的关系

3.1 从缺货成本的产生的角度分析

从缺货成本的产生原因来看,缺货主要是由于采购不及时、商品供应中断。虽然缺货成本属于库存成本的一部分,但产生原因主要集中于采购方面。当部分采购任务没有完成时,规定的采购管理的效益就不再正确了,并且降低了未完成量的效益,从而产生了缺货成本。所以,不合理的采购使企业的库存不能及时适当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缺货成本,造成效益损失。而采购的价值正是在于通过合理的采购管理来确定适当的缺货水平以降低总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具体而言,采购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缺货成本的产生:

(1)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采购工作的不及时或不合理将造成这些生产物资的库存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使企业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产品,也就增加了缺货成本。对于销售企业而言,物资的采购不及时更是直接影响到缺货成本的产生。通过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而导致缺货成本的原因可能存在于采购工作的多个方面,如选择错误的供应商、采购计划制定不合理、采购工作与其他环节衔接不畅、对供应商绩效缺乏监督和考核、不能迅速应对供应危机等。

(2)产品合格率:采购物资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产品质量。若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将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下降,合格品的数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产生缺货成本。

(3)对市场趋势的洞察:由于资源市场与销售市场交融混杂在大市场之中,所以采购人员在面向资源市场时也将接触到销售市场。如果采购人员能够通过采购渠道观察市场供求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帮助企业预测销售市场的需求信息,对需求的增加早作准备,则可以降低缺货成本;反之,如果采购人员错误预测市场需求,则可能导致缺货成本上升。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采购对缺货成本的产生和大小有着重要影响。从以上三个方面做好采购工作、充分挖掘采购价值,是控制好缺货成本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缺货成本最低并不代表总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缺货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所以,在控制缺货成本时不能仅仅盲目地追求缺货成本的降低,而应发挥采购价值来控制缺货成本,实现总成本的最低。总之,采购决定了缺货成本,通过挖掘采购价值能够控制缺货成本。

3.2 从采购管理的目标的角度分析

3.2.1 采购价值与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

采购管理目标可以划分为实际目标和形式目标[7]。采购管理的实际目标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投入物资,确定采购需求的品种、数量、空间和时间等。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是在一定的自由度内,达到一定的盈余或某个成本目标,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根据以上对采购价值的阐述,可以认为,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就是在完成采购任务的基础上实现采购价值的最大化。采购价值在于通过采购利润杠杆效应直接降低成本,通过产品品种的标准化、质量成本的降低和产品交货时间的缩短等形式间接提高利润,这与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采购管理形式目标的优化就是采购价值的最大化。

3.2.2 缺货成本与采购管理的实际目标

采购管理的实际目标就是提供所需的物资。采购管理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决定了缺货成本的大小。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目标,即及时提供了所需的投入物资,生产、销售正常进行,则不存在缺货成本;否则,将阻碍生产、销售,使企业不能及时提供产品而导致缺货成本。企业采购管理实际目标完成的情况越差,则导致的缺货成本越高。

3.2.3 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

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通过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和实际目标而联系在一起。在采购信息不完全时,只能近似地根据形式目标来确定实际目标,而确定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于供应准备水平。供应准备水平表示采购部门可以直接满足的需求比例,根据它可以提前计算采购量[7]。供应准备水平的确定需要分析各种物流需求量的概率,是由成本、尤其是库存持有成本和单位缺货成本来决定的。

在采购管理的形式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先确定供应准备水平,再通过供应准备水平把握相应的实际目标,即决定什么时候准备多少材料等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既定的单位缺货成本的大小影响着企业供应准备水平的确定。已知的单位缺货成本越高,企业越应该尽量避免缺货情况,设定的供应准备水平也应越高,以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比例。而供应准备水平及实际目标又影响着总的缺货成本的大小。供应准备水平越高,相应的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就越好,缺货的数量就越小,总的缺货成本就越小。所以,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采购价值的最大化就是采购管理形式目标的优化,这样通过供应准备水平确定的实际目标就更为合理,相应决定的缺货成本对企业来说也就更合理。

对采购价值的挖掘间接控制了缺货成本,所以反过来,缺货成本也体现了采购价值。采购、生产、销售正常运行时,缺货成本为零,企业在考虑采购成本时往往忽略了缺货成本,采购的价值仅能通过降低采购物资价格、库存成本来体现,而采购物资的价格和库存成本的降低毕竟空间不大,所以采购价值难以引起企业的重视。然而,当企业的重要物资缺货,缺货成本在采购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时,采购的价值就凸显出来。通过合理的采购管理控制好缺货成本,将采购总成本降到最低,正是采购价值的所在。

综合以上从缺货成本的产生原因及采购管理目标两个角度的分析可知,企业要控制好缺货成本,就必须控制好采购管理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就必须重视采购的合理化,也就必须从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产品合格率、对市场趋势的洞察这三个方面挖掘采购价值、最大化采购价值。反过来,通过合理控制缺货成本而实现的企业总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也是采购价值的重要体现。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图: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简介

200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飞利浦公司的数百万个芯片。芯片作为移动电话的核心部件,其缺位对手机制造商来说是致命的。诺基亚公司和爱立信公司都是这家飞利浦公司晶片生产厂的客户,他们应对危机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结果也有天壤之别。

(1)诺基亚采购火线突围挽残局:诺基亚的部件采购人员立刻派两位工程师到飞利浦的工厂察看并把飞利浦公司的这几种芯片列在了特别需要监控的名单上。诺基亚还迅速地改变了芯片的设计,找到了日本和美国的供应商,承担生产几百万个芯片的任务。

(2)爱立信采购反应迟缓失良机:为了节省成本、简化供应链,爱立信排除了后备供应商,一直只有飞利浦一家供应商提供这种晶片。火灾发生后,爱立信的采购人员没采取应急措施,当火灾影响零部件供应时,才开始调整零部件的采购方式,包括改为由多家供应商提供关键零部件。但核心部件仍很快断了来源。由于芯片缺货,爱立信很快失去了市场。

4.2 从诺基亚与爱立信的对比中看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

爱立信公司由于短缺数百万个芯片,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无法推出新款手机和满足客户订单,大量客户都投向了诺基亚的怀抱,导致了巨大的缺货成本,这种缺货成本是属于丧失顾客类型的,包括巨额的销售利润损失、客户满意度下降造成的损失、市场占有率下降的损失等。这表面上仅仅是因为火灾导致了爱立信手机的缺货,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爱立信不完善的采购管理。而诺基亚在采购管理上的努力没有白费,危机面前控制好缺货成本,手机生产赶上了市场需求的高潮,这充分体现了采购价值。

从缺货成本产生的角度分析,在采购影响缺货成本的三个方面,即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产品合格率、洞察市场趋势中,最关键的就是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爱立信的巨额缺货成本正是由于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在生产经营物资的供应这一方面,爱立信与诺基亚的采购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诺基亚在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上保留多个后备供应商,而爱立信则只有飞利浦一家供应商。对于关键零部件,爱立信排除后备供应商的行为虽然降低了一时的成本,创造了短期的价值,但也面临供应中断的风险,而诺基亚的采购却有更强的供应危机预防能力。

(2)诺基亚对供应商通过派工程师考察、设立需要特别监控的名单等措施来对供应商的状况进行严密的监督,而爱立信则认为供应商的事情于己无关。

(3)诺基亚对供应危机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迅速采取了改变芯片设计等措施化解危机,而爱立信的采购则缺乏柔性、反应迟缓,在采购出现问题后很久才调整了零部件的采购方式。

从采购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诺基亚和爱立信不同的采购策略不同程度地挖掘了采购价值,也导致了不同的缺货成本。爱立信的形式目标更注重降低眼前的成本,所以采用单一供应商的策略,而诺基亚的形式目标则兼顾降低风险,要求提高物资供应的可靠性。两者不同的采购管理形式目标决定了不同的实际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关键零部件大量缺货这种极端情况下,两者实际目标实现情况的差异凸显了出来,导致了不同的缺货状况,也体现了采购价值。爱立信忽视了降低风险的形式目标使其不能满足零部件的需求,阻碍了生产,导致产品严重缺货;而诺基亚则成功挖掘采购价值,依靠合理的采购管理形式目标化解了供应危机。两者的不同结局是采购造成的,在缺货这种关键时刻才能充分体现采购的价值。在正常运转时,缺货成本为零,或许爱立信的采购成本较诺基亚稍低,但在爱立信负担了巨额缺货成本后,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采购价值的重要。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之间关系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可以得出结论,对采购价值的充分挖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缺货成本;而在缺货的关键时刻,控制好缺货成本,降低总成本,又反过来体现了采购价值。针对采购价值和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企业在对缺货成本进行管理时,应重点从采购下手,对采购价值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完善采购管理来挖掘采购价值,从而实现合理地库存,控制好缺货成本,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利润。

摘要:采购价值与缺货成本都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从缺货成本的产生原因及采购管理目标两个角度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可以得出结论,有效的采购管理能帮助企业合理控制缺货成本,而缺货成本的控制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反过来也体现了采购价值。

关键词:采购价值,缺货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毅.战略采购与采购价值[J].中国政府采购,2008,(3):59-60.

[2]姜波等.基于供应链的采购价值链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05,(7):29-31.

[3]张媛媛,等.基于过期成本与缺货成本的单周期订货量确定[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20(4):50-51.

[4]薛建武,等.两级库存系统的供应商缺货成本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6,9,(5):28-30.

[5]杨田华.对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几个专门问题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6):108-112.

[6]罗希.基于战略采购的供应商选择[D].上海大学,2005.

[7]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浅谈部门核算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 部门核算 成本控制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盈利,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需采取各种生产经营策略,目前主要是“价格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以价格求效益。要降低价格就必须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加强成本控制。成本优势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成本优势可以转化为价格优势,从而使得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特别是在当今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在相同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十分必要。

近几年,我国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目前,在成本控制的现实操作中,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观念落后的现象,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把降低成本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却忽略了企业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第二,成本控制手段单一。在现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中,多数企业认为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是节约,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第三,内部成本控制主体观念有误。长期以来,我们把成本控制当成少数高级管理人员的专利。大家都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生产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的事,从而导致广大职工对成本意识的淡漠。第四,缺乏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思维。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1.部门核算的意义

企业对一个部门,特别是企业的职能部门,考核的方法和标准难以准确确定,考核的标准和成果是否合理真实也难以界定。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实现的,企业的管理者为控制成本想了许多办法,比较常见的有:高度集权。大到上千万,小到几角几分,全部都要经过最高领导的签字;部分授权。中层领导有一定限额的审批权,超过限额就必须请上一级主管签字,如此层层审批,直到高层管理者。以上两种方法的效果一般都不大好。成本控制的要害在于企业的“单元”——部门,而不是在于“个体”——员工。抓住了这个根本,企业成本控制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部门核算是一种针对部门进行的经济责任考核方法,也是一种充分授权部门领导的经济核算方法。主要内容是:对各部门下达全年度的成本、利润指标,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在这个指标的控制下,部门经理可以自行决定本部门收支项目,公司指定财务、企管、审计等部门(或者是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费用审查,定期进行公布,年终进行汇总、兑现奖惩,部门领导在整个部门的费用上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也承担完全的责任。

部门核算可有效解决成本控制难题,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全员参与、个体控制的过程。说它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结果,但成本控制的重点不是这些单个的个体,而是这些个体的直接领导者——部门领导。现代企业对部门领导的职能界定上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对本部门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如果部门领导真正对本部门实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就实现了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因此实行以部门为单位的“部门核算”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部门核算优点:充分授权部门领导,极大地调动了中层管理人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成本利润与个人(部门)利益挂钩,每个部门、每个主管、每个员工都会密切关注成本利润,追求最优成本和最大利润,从而实现公司经营成本降低和利润最大化。

2.企业要搞好部门核算,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企业各级领导应重视部门核算工作,下决心推行部门成本核算制度。各部门核算人员要懂经营,尤其要熟悉生产技术,应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低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掌握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并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信息处理,适应现代成本管理需要。我们要使部门核算有助于未来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所改进和切实可行,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核算本部门实际成本支出的超支和节约。 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对企业进行产业价值链分析,确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尽可能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其运作效率,并减少其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优化“價值链”,使企业在开源节流方面取得优于对手的优势。部门成本预测和控制的内涵亦应该扩展到非物质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关联交易成本等方面。 按照单位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财务核算,丰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强化核算环节,根据单位管理的需要,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分项目、分部门、分科目明细核算,保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会计信息。通过部门核算人员与成本会计之间互审,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增加会计报告内容,在报送统一格式的财务会计报告同时,设置并定期报送预算收入、支出执行情况及差额原因分析,使报表使用人可以清晰掌握单位预算执行进度,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提高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要搞好部门核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一是通过各项专项工作的布置,使部门领导增加规范财务行为的意识,掌握工作落实方法、步骤、要点,如召开预算编制布置会,可以使部门领导进一步重视预算工作,通过交流,借鉴其他部门预算编制的优点,提高本部门预算编制质量。二是部门核算员与成本会计通过例会制度,讨论工作实务中发现的问题,以提高成本会计在解决具体会计核算问题、执行会计监督事项上的效率。三是财务部门应收集有关财务法律法规,形成汇编,印发给各部门领导及部门核算人员,便于合法、高效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企业还要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增强员工的成本观念,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本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须上下结合,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

技术管理与项目成本的关系 第12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实施的一个缩影,是企业技术力量在实际应用的反映。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将施工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企业事故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实际工程中技术管理的体现

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太原市,我公司承建5号、6号两栋高层住宅和相连的F区地下车库。5号、6号高层住宅地下3层,地上32层,全剪结构。5号楼总建筑面积为51 669.02 m2,6号楼总建筑面积为25 680.92 m2。

2.2 总体施工顺序的选择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自然地坪距车库基底约8.5 m,各楼座的基底比车库基底低1.5 m左右,为了施工的方便,土方采取整体大开挖,将土方开挖至车库基底标高,车库部位预留强夯下沉量。

2.3 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根据楼座的特点,6号楼布一台5013塔吊,5号楼在伸缩缝两侧各布一台5013塔吊可满足施工要求。

2.4 核对图纸,提前做门过梁

住宅全剪结构中,一般门洞口上部为连梁,如果连梁底标高与门洞口顶标高之间的距离较小(在500 mm以内),建议门过梁与结构一起施工,这样就会节约二次结构施工的费用。

2.5 钢筋方面的技术管理

钢筋的节约是工程成本控制好坏的一项重要环节。

2.5.1 钢筋原材料检验

1)钢筋进场时,材料员必须验证钢材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所列的项目齐全准确,所列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成分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钢筋规格、型号与采购计划相符。钢筋质量证明书最好为原件,若用复印件时,要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

2)钢筋进场时,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现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由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使用。从原材上确保工程质量。

2.5.2 钢筋制作

1)钢筋加工制作前,结合图纸,技术员与提钢筋料表的人员提前就墙、柱钢筋接头位置,接头形式、锚固长度等交换意见,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案进行料单的提取,下料表要由技术员和工长审核,并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误,下料时先作出试样,尤其是箍筋的加工,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要挂牌标识,堆放整齐有序。

2)钢筋切断根据钢筋规格、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钢筋的搭接头,以节约钢材。

以下列举该项目5号楼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方案:

1)基础底板钢筋概况:该工程筏板基础为梁板式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1 050 mm,配筋为双层双向ϕ20@200。由于基础梁不贯通,基础底板钢筋双排、双向满铺布置,即在基础梁位置同样布置筏板筋。

2)钢筋绑扎顺序:基础底板下网片下层筋(东西向)→(南北向)基础梁钢筋→基础底板下网片上层筋(南北向)→(东西向)基础梁钢筋→基础底板上网片下层筋(南北向)→基础底板上网片上层筋(东西向)。

3)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基础结构验线→铺设底板下层网片筋→铺设基础梁筋→放置钢筋马凳→铺设底板上层网片筋→确认竖向筋位置→插竖向钢筋。

4)底板钢筋施工时,先铺集水坑、电梯井的钢筋,再铺其余部位的钢筋。

5)现场主要控制要点是钢筋位置的准确,底板钢筋开始绑扎之前,基础底线必须验收完毕,特别在暗柱插筋位置、基础梁或墙边线、集水井、电梯井等位置线,应用红油漆在墨线边及交角位置画出标记。

6)底板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牢固,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为确保基础底板上下网片筋位置,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马凳,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钢筋马凳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基础底板采用通长马凳ϕ20@1500;利用基础底板钢筋制作后剩余的材料,对焊制作,见图1。

7)基础底板、基础梁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即上部钢筋连接应在跨支座的1/4范围内,下部钢筋连接应在跨中的1/3范围内。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率为50%,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8)特殊部位处理:

a.基础梁下层筋采用双层时,上下层钢筋采用Ф25钢筋垫起,Ф25钢筋长度同箍筋的宽度,间距为2 m。

b.后浇带部位:基础底板后浇带处设计要求增加Φ14@400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后浇带梁侧各1 m。

c.基础底板阳角加筋为7根Φ25长度为2 300 mm,共12处,钢筋间距以宽出外墙部分的中心线位置,间距为200 mm。基础底板阳角加筋置于基础底板下网片钢筋的下部。

d.在洞口下部加暗梁,人防门洞口下部按人防要求施工。暗梁配筋上下各3Φ22,两侧伸入筏板800 mm,箍筋Φ8@150。

9)柱、墙插筋钢筋制作满足接头位置,下料长度按3 m与2.25 m两种形式,可有效利用钢筋。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水平筋上卡钢筋保护层专用垫块(混凝土垫块),同时垫块起固定钢筋位置的作用,垫块数量为每平方米1个,可节约剪力墙梯子筋,形式如图2所示。

2.6 模板方面的技术管理

1)基础模板墙板采用木胶板,顶板采用竹胶板,在模板支设前通过认真研究以及计算确定了特殊部位的支模方案。地梁、基础梁比底板高出的部位,采用木模板吊模,模板下面支承筋采用Φ12钢筋,点焊接在基础梁箍筋上,同时在支撑筋上,焊接Φ22的立筋,用于梁侧模的加固,以固定模板位置,防止模板跑位。如图3所示。

后浇带和施工缝模板:

a.墙体水平施工缝。人防层剪力墙(迎水面)水平施工缝设置在距基础梁顶300 mm处,采用预埋50×50的聚苯板,做成凹槽。

b.墙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部位剪力墙需留置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处模板采用企口缝,临混凝土面采用钢丝网,利于拆模。

c.后浇带。基础、剪力墙、顶板部位的后浇带将钢丝网与钢筋绑扎好并固定,拆模后,如果混凝土不规整将其剔凿方正。

2)在梁底模加固方面,为保证截面尺寸,减少钢管与扣件,我们采用了一种“步步紧”的工具。

3)抗渗混凝土外墙施工,我们采用的是一种中间钢管,钢管内壁为丝扣,钢管两端为可调节螺杆,可将螺杆拧出。在钢管外侧中间为橡胶膨胀止水片。这种止水螺杆好处是拆除模板后,将螺杆直接拧出,无需割钢筋和人工打磨。

4)在车库框架柱模板加固方面采用双钢管与ϕ14螺杆相结合进行加固,这样可确保框架柱截面。

5)标准层施工时,为减少方木的裁截,造成方木的浪费,施工所用的方木均采用定尺加工。

3 成品保护

加强成品保护,同样是节约成本的一项技术措施。

3.1 钢筋原材及成品保护

原材、成型钢筋应按地下(或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指定地点摆放,堆放场地用C20混凝土硬化,用垫木(高度200 mm)垫高并按一头码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为了方便对成型钢筋检查及方便清料,原材及成品钢筋堆放场地必须设有明显标识牌,钢筋原材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进场时间、钢筋规格、长度、产地、受检状态、检验人等;成品钢筋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规格、钢筋简图、使用部位、受检状态、加工制作人及检验人等。

3.2 绑扎时钢筋保护

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钢筋绑扎人员不准蹬踩钢筋。底板、楼板上层钢筋绑扎时,应铺设跳板进行绑扎,这样能确保钢筋位置。

3.3 后浇带保护

在底板(顶板)后浇带两侧砌筑三皮砖,砖上覆盖竹胶板,砖外侧抹防水砂浆,防止上部雨水及垃圾进入后浇带而腐蚀钢筋,减少日后对后浇带处垃圾清理的难度。

4 废料利用

为节约成本,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想出一些废料利用的好办法列举如下:

1)利用废旧的竹胶板,制作成垃圾箱、变压器维护架。2)利用截下的预应力管桩头,作为钢筋下部的垫料。3)短木方接长后使用。

5 费用的节约

1)过梁与连梁一起整浇节约费用如下:

过梁钢筋植筋费用,每条梁需植8根钢筋,费用为16元。每条梁二次重新支模与浇筑混凝土,人工费每条梁多投入60元。因此综合测算每条梁节约费用76元。

2)

底板钢筋采用工字型与采用人字型马凳相比,节约钢筋6.4t,节约费用2.5万元。

3)墙体采用混凝土专用撑块,采用梯子筋,按照250的墙厚计算:

每平方米Φ12钢筋撑费用为1.06元,混凝土撑费用为0.25元,每平方米0.81元,5号楼与6号楼墙体面积约28.7万m2,节约费用为23.25万元。

4)伸缩缝处采用全部浇筑混凝土费用与支设盒子模的费用进行比较:

a.支模费用。复合木胶板:53.1元/m2;方木:48.5元/m2;人工费:25元/m2;其他费用:15元/m2;支模板单价合计:141.6元/m2;模板数量:212.16 m2;价格总计:212.16×141.6=30 041.86元。b.浇筑混凝土费用。数量:31.824 m3;综合单价:340元/m3;费用总计:31.824×340=10 820.16元。

6 加强技术管理

控制项目成本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

上一篇:设备信息系统下一篇:纤维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