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教学范文

2024-06-18

契约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契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心理契约的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才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研究者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 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 (体现在雇佣合同中) 规定的内容外, 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它们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内容。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Schein曾强调, 虽然心理契约是未写明确的, 但在组织当中却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目前, 国内外对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上, 也有一部分学者开始把心理契约的研究内容扩展到服务业中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2, 3], 但很少有涉及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实践表明, 在高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存在着心理契约, 而心理契约的状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在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心理契约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从心理契约的视角研究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的原因, 并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点

(1) 对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

所谓高校师生心理契约, 是指大学生与高校教师在相互关系中, 除了制度规定的责任以外, 彼此对对方的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期望和理解。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点

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心理契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敏感性

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高校教师和大学生, 都是接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群体, 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因此对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非常敏感。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 思维活跃, 自我意识很强, 对自身的期望是否受到重视、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学习成果是否获得认可等都非常关注。这些特点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2. 不对称性

高校师生的心理契约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两方面的内容, 而这两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期望的形成和改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二, 由于在大学期间, 学生的性格、价值取向等还没有完全稳定, 仍处于形成和完善中, 所以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会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波动较为明显的状态。

3. 功能的两面性

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虽然不具有刚性的外在约束效度, 但其功能性极为明显。运行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 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觉地配合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另一方面, 当学生感知到心理契约遭到破坏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后续行为, 诸如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秩序, 甚至可能发展为无故旷课和正面对抗。

三、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开展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分析

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作为衡量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 会对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来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以达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而能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开展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周期的缩短, 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大学所学的知识应对职业生涯和人生中的一切问题, 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 无论其大学课程考试成绩多么优秀, 走出校门后都难免要被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 高等学校课程教学必须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结合起来, 尤其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帮助学生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而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培养起来的,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 而师生之间运行良好的心理契约对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2. 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看

随着高校的扩招,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要求学生应该由学术型转变为应用型。社会需要高校教育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完成, 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却要求师生之间必须要有频繁、良好的互动。而师生之间运行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为上述互动提供基础和平台。

3. 从高校培养对象的特点看

高校的培养对象——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 他们思维活跃, 蔑视权威, 学校刚性的规章制度对于他们的约束力非常有限, 能对他们起到强大约束作用的是师生之间的信任以及那些心照不宣的约定, 而这些正是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主要内容。此外, 由于中国的大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 多数情况下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 所以心理契约常常是维护双方关系的纽带。

4. 从高校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来看

高校管理类课程所具有的最突出特点有两个:1) 实践性很强。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在运用管理知识时必须因地制宜, 不能照搬照抄, 而且必须亲临实际才能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解决好管理上的问题;2) 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中。管理类课程作为融合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各种专门的工程技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知识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 其理论知识体系会随着相关学科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上述特点, 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的, 除了传授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观点和培养能力。而后两个目的的达成需要教学双方相互信任、通力配合, 师生之间良好心理契约的建立恰好能为双方的信任与配合创立充分的条件。

四、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可以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开展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中, 学生的心理契约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在高校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又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管理学生的心理契约来达到管理类课程教学目的。具体措施包括:

1. 教师通过自律的敬业品格获得学生的信任, 为学生心理契约的建立提供基础

国内外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显示, 企业的心理契约对于员工的心理契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员工会根据企业对心理契约的履行状况来建立和调整自己心理契约的内容[5-8]。曹威麟等人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契约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履行对于学生的心理契约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敬业品格维度对学生的心理契约影响尤为显著。因此,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敬业品格和行为示范获得学生的信任, 将对学生的期望有效传递给他们, 为他们心理契约的建立提供基础。具体做法包括:1) 遵守上课时间。每次上课都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 课堂时间安排得当, 能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加以充分利用。2) 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教师, 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之前, 必须先做到自己遵守, 上课期间不接打电话、不随意进出, 保证自己高度认真和投入。3) 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有学生提出问题时, 一定要及时给予解答;为学生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 尽量做到风雨无阻;对于学生们的作业, 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地批改, 并给予他们快速反馈;当有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向教师求助时, 一定要热心及时地予以帮助。

2.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以满足他们心理契约的内容

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完成。通过课堂设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从而满足他们对于课程的教学期望。具体做法包括:1) 将课程相关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在开课之初, 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的学习价值、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等重要信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 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在现实教学中面对信息时代新的知识不断产生并且迅速传播的实际,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将有关的新成果、新进展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把学生引向科技和开拓创新的前沿。3)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10]。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注意课堂上语言的使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所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 既严谨精练, 也好不失风趣幽默, 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

3. 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积极频繁的互动了解学生期望的改变, 以引导学生心理契约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心理契约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特点, 所以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有时候甚至周围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学生却主观认为其发生了变化, 也会对心理契约的内容进行调整。作为高校教师, 应该尽一切努力创造和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 除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之外, 可以通过与学生课后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聊天谈话、建立网上的课程论坛、参加学生举办的活动、吸引学生加入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等方式和学生建立密切的互动联系, 了解他们期望的变化, 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契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有些时候, 教师可能因为一些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而没有很好地履行其对学生许下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学生将教师心理契约的违背归因于教师的随意、不负责任以及对契约的故意违反, 那么随后的反应就将是消极的负面行为, 诸如消极听讲、扰乱课堂秩序、迟到、早退, 甚至可能发展为无故旷课和公开对抗;而如果将其归因于双方理解上的不一致或客观原因, 随后的反应会缓和得多。因此, 一旦当教师的承诺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时,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机会, 向他们详细解释其中原因, 以取得学生的理解和谅解, 使学生不会单方面改变和调整心理契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Schein, H.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M].Prentice-Hall, New Hersey, 1980

[2]Eddleston K.A., Kidder D.L., &Litzky B.E.Who’s the Boss?Contending with Competing Expectations:From Customers and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2, 16 (4) :85-95

[3]林阳.服务企业与顾客心理契约结构研究——一项基于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 (1) :59-68

[4]胡卫红.心理契约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7:38-41

[5]Robinson S.L.Trust and Breach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 41:574-599

[6]Bal P.M., De Lange A.H., Jansen P.G.W., &Van Der Velde M.E.G.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job attitudes:A meta-analysis of age as a moderator[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8, 72 (1) :143-158

[7]Zagenczyk T.J., Gibney R., Few W.T., &Scott K.L.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2011, 32:254-281

[8]沈伊默, 袁登华.心理契约破坏感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7, 39 (1) :155-162

[9]曹威麟, 杨光旭.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8:88-91

契约自由论文契约正义论文 第2篇

论契约自由原则

摘 要:契约自由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确立于《法国民法典》,近代以来契约自由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不断实现自我修正。拟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基础来论证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统一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指出追求实质正义与追求契约自由在合同法的终极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契约自由;契约正义;形式正义;实质正义

契约自由的法源与内涵

我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通常认为,该条原则被认定为是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该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契约自由制度首次得到全面规定并达到相当高度,正是罗马法孕育了契约自由的观念和思想。自罗马法以来,以平等和私法自治为终极关怀的契约自由原则成为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契约自由从思想到原则的转变是在法国民法典中实现的。近代以来,各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法律中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之所以在合同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也是其自身的内涵决定的。众所周知,合同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为基本要义。契约自由的基本精神保证了市场交易

主体地位的平等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平等主体之间交易价值的等值性。然而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垄断的加剧、失业率的增加和交易扩大导致的交易程式化,使古典的契约自由原则日益陷入无法排解的窘境:在经济地位有明显势差的交易者之间,契约自由正在变成弱肉强食的工具。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中。”要想在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实现真正的契约自由,契约正义的规范必不可少。哈耶克也曾指出:“个人的自由没有必要扩及由个人组成的团体,而且政府有时甚至有责任保护个人来对付有组织的团体。”亦即要强化弱者、弱化强者的契约自由权,以弥补他们在经济上的强弱势差,实现平均正义。对契约自由进行规制和重塑,以实现实质正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契约自由原则的演变

在自由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契约自由是当事人相互同意的结果。契约自由是意思自治这一私法体系的最高准则在契约领域的本质要求和集中体现。契约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是契约成立的基础,契约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结果。通过协议规定契约内容的自由,以及变更契约、解除契约乃至解释契约的自由。法律尽可能少地干涉人们的行为,成立后的契约排除和拒绝公共权力或法院的干预。

近代意义的契约自由摒弃了古罗马契约法对契约主体的多重限制、对契约形式的严格要求,合意原理成为契约法的内核,契约从形

式到内容完全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正义是法律通过正当的程序合理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在契约法中,就是契约正义。“正义首先是一种分配方式,无论是利益或是不利益,如果其分配方式是正当的,能使分配的参与者各得其所,它就是正义的。”在自由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坚守“交易能力自由支配”信条,依自己的意志进行交易,并认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为公正,因而契约自由合乎契约正义的要求。

近代意义上的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主政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的政治保障。只有在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下,契约自由才能充分实现,并在契约自由中实现契约正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的经济基础。“经济人”作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受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引,不仅使自身利益得以实现,而且促进了社会利益,政府对经济应采取不干涉的政策。

实质正义对契约自由的修正

(1)现代契约法中的契约理论。

首先,现代契约理论的发展突破了契约关系必须拘泥于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传统理论框架,将契约更进一步视为分别处于不同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劳动者由于其身份受到劳动法的特别保护,消费者由于其身份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倾斜保护等。其次,诚实信用原则地位的上升使契约关系成为以诚信为基础的当事人的利益共同体。现代契约法价值取向发生了调整,由奉行绝对自由而走向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对契约自由加以限制,于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契约理论中迅速崛起。这种由道德规范提升而来的原则本身所蕴含的利他性与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的契约自由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它要求市场活动主体真诚守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它有利于矫正契约自由过度而产生的弊端;它的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司法干预契约自由成为可能。正是借助这种伸缩性更大而适应性更强的原则条款,现代契约法找到了契约规范与社会生活的切合点,使得契约秩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公正合理的价值准则指引下,契约自由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再次,社会本位思想是现代契约理论形成的法哲学根基。进入20世纪,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及其他事务的干预,法律也从个人自由本位转为社会本位。

(2)对契约自由的规制——实质正义的实现。

对契约自由规制的方式主要有:行政手段、自律手段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主要表现为许可、认可、核准和监督等,是对不公平合同条款所采取之最早的规制手段。自律手段由各商业行会及消费者团体等民间组织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和受理投诉,从而取消或限制某些不公平条款的使用。法律手段是各国通用且最有效之限制不公平合同条款使用的方法,包括立法和司法规制两个方面。立法规制指国家通过立法一方面将某些条款作为不公平条款明确地写进法律当中,并规定其

为无效,另一方面法律代订某些契约条款以保护弱者一方的利益。司法规制指在司法上,法官基于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利用立法上的弹性条款,如诚实信用原则等,对合同加以解释,从而限制不公平合同条款订入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审判上的适用,标志着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化,契约法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化。

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在现代契约法中的地位在于,首先契约自由仍然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对契约自由的干预和限制改变了古典契约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独占地位,契约自由不再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圣地位。其次,契约正义是契约自由发展的临界面。现代契约中的契约正义充分考虑到社会利益,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协调与平衡,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共同发展。

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

我国合同法的一般规定中规定了契约自由原则,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契约自由原则,立法者在确立这一原则的地位的同时也在不同条款中以契约正义对其进行了规制。对契约自由进行规制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也是近代各国合同法的立法趋势。但从我国国情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看,契约自由原则只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首先,我国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容许不适当地抬高合同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地位。为矫正“市场失灵”,保护交易中的弱者,实现交易公正,维护社会利益,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限制合同

自由,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合同自由,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如果没有国家干预,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合同自由与国家干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为了保障正常交易秩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有必要加强国家干预,限制合同自由原则。比如限制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形式选择的自由,不论是将书面形式作为合同有效成立的要件,还是将其作为证据上的要求,都对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预防争议,减少不必要的纷争,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有积极的意义。

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政策和合同自由间紧张关系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美国学者博登海默曾说:“如果我们从正义角度出发,决定承认对自由权利的要求是根植于人类自然倾向之中,那么我们无论怎样也不能把这种权利看成是绝对的和无限制的权利。任何自由都容易被肆无忌惮的个人和群体所滥用,因此为了社会福利,自由必须受到某些限制,这就是自由社会的经验。如果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无政府的政治自由会演变成篡权者个人的情况,无限制的经济自由会导致垄断的产生。”因为契约是社会环境下的契约,而不是个人环境下的契约,所以契约必须考虑社会利益,必须体现平等、公平、诚信和正义。

结语

现代法律中的契约正义,并非古典契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只要契约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表示,那就是公平和正义,“契约即正义的命题”受到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契约自由予以法律上的诸多限制,以期通过法律来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是现代契约正义的应有之义。对契约自由进行规制和重塑,以实现实质正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自梅因提出“从身份到契约”这一论述以来,社会经济和法律本身已经发生诸多深刻的变化。几十年后的今天,形式正义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但这种法律和制度本身可能是不公正的,所以形式正义不能保证实现实质正义。正如王泽鉴老师所说:“契约自由应受限制,为事理之当然。无限制的自由,乃契约制度的自我扬弃。在某种意义上,一部契约自由史,就是契约如何受到限制,经由深化和发展,从而实现契约正义的记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必要限制,不是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而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真正的回复和匡正。契约自由已越来越偏离自身价值而徒具形式的情况下,对契约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不是契约自由的衰落,而是强制其归位,以恢复其本来的价值和地位,步入其应当走向的道路。

参考文献

契约教学法在中职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契约教学法 中职解剖教学 护理教学

解剖学基础的教学是中职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医学知识的基础,但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之解剖学内容繁多、名词生僻难懂、微细结构抽象等情况, 如果一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听不懂,会严重影响解剖课堂教学效果。

一、契约教学法概述

契约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成人教育大师诺尔斯提出,指根据学生情况、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制订学习协议,包括学习者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时间及评估方式,并通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按学习契约要求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并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与学方法。

契约教学法是一种满足学生需求和目标为主的有效教学方法,具有诊断学生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学习目标明确、内容实用;动态评价学习、多元互动等基本特征,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

二、中职护理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护理解剖教学中,面对教学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自身因素:学习方法不当、医学思维能力差、意志力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习基础知识薄弱,面对信息量大的专业医学课程,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有效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计划。大多数的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缺乏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较低,就读护理专业没有升学压力,不必太用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精神意志力薄弱。

2.课程及教学因素: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课时紧、教学方法传统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最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的知识。新入校没有医学相关学习经历的学生对这门课程虽然充满了好强心和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内容繁杂、专业性名词多、上课节奏偏快、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等原因,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3.社会因素:家校协作欠缺、师生沟通不全面、亲子交流偏少

目前中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而较少与孩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监管方式单一以打骂为主,较少参与到学生学习计划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假期的学习利用率非常低。中职任课教师同时担任了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学生则由于自尊等问题即使学习中存在问题也较少去找教师寻求答案,使得双方就学习问题沟通机会偏少。

三、学习契约制订的具体步骤

1.诊断学生需求

首先介绍学习内容、要求、基本原理、具体步骤等。由教师制定总体目标,并与学生进行商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反馈学习意见,再适当进行对总体目标做出调整。

2.明确学习目标

中职学生学习目标性不强,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契约学习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遵循“目标分解法”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协商制定大目标,再将目标细化成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小目标的设定由学生自己调控。

3.确定学习资源和策略

学习策略就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如解剖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有“读、写、画、认、测”。学习资源就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可用的一切资源(人、物、时间、地点),我们将这些均纳入学习计划中,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和资源来达成学习目标。

4.确定呈现具体成效的方式

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成效。知识目标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来体现,技能目标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体现。

5.确定评价学习成效的方法

确定评价学习成效的方法即确定评价学习成效的标准。知识目标采用考试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了解是否透彻来评定考试结果。技能目标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可以根据操作是否熟练、动作是否标准来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

6.签订和履行学习契约

完成以上内容后,制订出可供学习的解剖学习计划书,确定无误后请家长、学生、老师签字并负起各自的责任。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履行责任和兑现承诺的意识,使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学习计划,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度进行观察,家长则需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查并签字。

7.动态评价学习活动

学生完成一项目标学习后,对照标准进行多元评价。设计每天学习任务完成签到表,提醒学生任务是否完成。定期召开学习会议以及时发现问题,与学生谈话并探讨在实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学生以技术和心理支持,如有不妥及时调整,每周小节,每月总结。

四、学习契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己选择和制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学生全程参与契约学习中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制定,这使其明白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在什么地方学,需要什么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广泛地利用适合的学习资源,有目的、计划性地去践行计划。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控制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为帮助学习和提供学习资源的角色。契约教学法不仅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也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摸索,这也是对教师自身提高的一种督促和推进力。

3.增加家校、师生、亲子沟通,发挥教育合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计划的制订中,针对问题进行协商,使学生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整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使家长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情况。家长的参与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实现教学向课外和校外的有效延伸,提高了学习效果。

4.推进当前中职护理教育方法和课程内容改革

2014年10月浙江省中职新一轮课程内容改革启动,本次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主要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选择权”。而契约教学正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目标为中心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推进当前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杜喆.教改背景下中等卫生解剖学基础教学的改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2]嵇玲瑛,李敦志.契约学习在临床中医护生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4).

[3]杨杰.教学中培养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

契约教学 第4篇

20世纪60年代初, 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首先提出心理契约理论, 在Argyris看来, 心理契约是“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 在任何时刻, 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承诺的契合关系;二是个人在经过一系列投入、回报循环构成的组织经历之后, 与所在团队形成的情感上的契合关系, 体现在个人对组织的依赖感和忠诚度上[1]。简而言之, 一个团队能清楚每个人的发展期望, 并尽量提供条件满足这种期望;而每个人则相信所在团队能实现他们的期望, 并为团队的发展全力奉献。由此可见,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人与团队之间的隐性契约, 其核心在于个体的满意度。

以往, 心理契约理论没有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心理契约理论产生于企业管理, 是针对企业组织和组织成员之间的雇佣关系而提出的。但事实上心理契约理论所论及的问题是一切组织的共性问题,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对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心理契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心理契约应表现为: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愿望, 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学生也会为课堂目标的实现全力投入, 因为他们相信课堂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因此, 在教学中构建的心理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 是形成师生凝聚力和实现课堂目标的一种无形的手段。学生期望在课堂中有所得, 教师则期望助生自得, 通过共同心理契约的支撑, 教师引导学生把智慧融入课堂中。

心理契约虽然不具备强制性, 也没有被制度化, 但它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心理的影响, 及其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和学生以心理契约为纽带, 建立起信任与承诺的关系, 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

2.1 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的多重需要

尊重学生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这是建立并维持师生双方满意的心理契约的前提条件。教学心理契约建立的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而非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明确对方的期望, 期望的产生源于需要, 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期望, 尤其是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 构建良好的教学心理契约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所带来的不同需要, 从而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兑现承诺, 构建信任关系

研究表明, 教学心理契约的起始阶段最容易受到破坏。学生开始新专业学习前, 对专业了解不多, 总有一种预期幻觉使期望值过高和不真实, 因此, 其感受对心理契约违反较多, 甚至会产生挫折感与被欺骗的感觉, 从而造成对心理契约的违背。因此, 开学初期的专业指导或绪论的讲解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关键, 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所学专业及发展前景加以介绍, 使学生形成相对真实的整体印象, 避免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采用夸张或无法实现的心理契约。另外, 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如实验课程、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尽量做到全部兑现, 如确有困难无法实现时, 要向学生作出合理解释, 这是构建教学心理契约信任关系的基础。

2.3 积极有效沟通, 及时调整契约内容

心理契约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课堂心理契约的管理对象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 他们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和自身心理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具有不稳定性、动态性的特点, 因此, 要适时修订和更新契约内容。积极有效的沟通在课堂心理契约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沟通相互交流意见, 统一思想认识, 自觉协调,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沟通可采取个别谈心、座谈交流、调查问卷及班会等形式。有效的沟通要做到准确、及时, 所谓准确就是通过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使学生理解信息, 这样的沟通才有价值;及时就是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

2.4 面对契约破坏, 正确合理归因, 寻求共同发展

研究表明, 觉察到心理契约的变化、破坏, 并不一定会导致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最为关键的是对心理契约变化、破坏所作出的归因解释[2]。课堂心理契约的违背主要表现为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勤率偏低、学习成绩下滑,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偏低, 出现不认真备课、上课没有激情等情绪反应。当教师觉察到心理契约违背时, 不要盲目地自责或责怪学生。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心理契约的违背不仅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 而且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进而导致人格的异化。契约违背后师生双方的心理需求只是要求对方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 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给心理契约违反一个正确合理的归因, 是寻求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3 心理契约理论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运用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系需要师生之间心理契约这一“指标”的建立、调整和实现, 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 在契约的框架内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把履行契约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 把外在强制性转化为内在自觉性时, 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 心理契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石。

早在l8世纪, 法国思想家卢梭就首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契约式关系, 提倡尽可能多地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 让儿童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良好的人格产生于内部需要而不是外部压力。”[3]事实上, 师生在教学、生活、交往过程中会形成对彼此的期望和心理承诺, 如果他们感知到对方的期望和承诺并接受, 他们之间就有了心理契约。简单来说, 学生关注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履行, 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教师则期望学生努力学习、发奋成才, 以优异的成绩作为对自己辛勤劳动的认同与回报。

3.1 创建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

契约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 平等互赢。而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被赋予至尊的地位, 必然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契约的建立要求师生之间是基于平等地位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 更多的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民主平等是师生心理契约建立的重要前提。

3.2 充分沟通, 建构信任关系

心理契约内容的隐蔽性, 要求师生间充分沟通, 建构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契约是微妙而含蓄的, 并没有形成文字内容, 只需要彼此去理解、认知和领悟。充分的沟通是准确认知的前提条件。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有效沟通交流双方的相互期望和期望的实现程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让学生知晓, 同样,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应让教师明白;在清楚对方对自己期望的基础上, 在教学或者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满足对方的期望, 而且这种期望实现的程度和状态也应该让另一方知晓, 如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期望结合起来, 切实从师生共同期望来考虑教学。这样的交流沟通, 有助于建构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对对方的信任不仅可以减少自己心理契约被违背的认知, 还可减缓心理契约违背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

3.3 加强绩效反馈, 减少认知歧义

管理者还应对教师业绩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清楚明确的反馈, 反馈的对象既包括本人, 也包括契约的另一方。目的在于, 一方面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水平以及尚待改善的空间, 另一方面使契约的另一方了解和认识到对方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程度。这种绩效反馈有助于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履行程度, 减少认知歧义, 避免了对期望实现程度的认识偏差和主观性[4]。在绩效反馈过程中, 主要是使用建设性的反馈, 对事不对人;同时, 要保证反馈的信息清楚、完整、及时, 确保对方能够信服。目前, 较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绩效反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4 加强培训和指导, 提高履行能力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或学生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 虽然他们主观上有很强烈的实现对方期望的愿望, 但由于能力有限, 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不能满足学生对其的期望;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 就应对教师进行培训, 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卫生职业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为了解卫生职业教学中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期望, 本研究对沈阳某卫生职业院校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340份, 收回有效问卷322份, 有效回收率94.7%;其中男生175人, 女生147人。采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学生对卫生职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选择倾向

调查结果反映,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卫生职业教学中师生是师生朋友型的心理契约关系 (见图1) 。

4.2.2 师生关系对卫生职业教学的重要性

调查统计显示 (见图2) , 有超过83%的学生认为师生心理契约关系对卫生职业教学很重要或重要, 并明确认为重视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有助于卫生职业课程的学习。

良好师生关系影响卫生职业教学的原因有很多, 86.1%的学生认为这种关系能够让自己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67.7%的学生认为上课时能够降低焦虑程度, 提高学习效果;80.2%的学生认为课后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参与卫生职业教学活动;25.9%的学生认为上课时可以更自由、随心所欲;14.2%的学生认为有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就可以不那么严格地遵守纪律。

4.2.3 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87.9%的学生认为师生心理契约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坦诚相待, 互相尊重;71.7%的学生认为师生心理契约关系表现在课后师生之间经常保持联系;3.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师生心理契约关系还体现在教师给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等。

5 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卫生职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意义

卫生职业教学中师生心理契约是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学生对教师的一系列服从于自身需要的、内隐的、含蓄的心理期待, 这种期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预测性价值判断。但学生内心的心理契约只是学生单方面对教师教学的一系列微妙而内隐的期望。由于卫生职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注意更多地揣摸、体察、解读和领悟学生的期望, 如果教师不能读懂学生的期望, 就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降低教学效果。故在卫生职业教学中, 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心理契约。

参考文献

[1]鲍玉琴.论心理契约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2) :17.

[2]吴小欧.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2) :8~10.

[3]兰勇, 唐玉凤.师生心理契约及其教学论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2) :40~42.

契约教学 第5篇

五、契约的死亡

古典契约理论时期,理论家竭力将契约责任同侵权责任区别开来:契约责任必须有契约的存在,而契约必须包含约因才能成立。侵权责任则不需要契约关系的存在。契约责任是绝对的,几乎不存在免责事由,违约赔偿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间接损失不予以赔偿。侵权责任则只需要存在过错即可,损害赔偿包含直接或间接的全部损失,并且存在诸多免责事由。20世纪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呈现融合趋势:根据“契约落空”规则,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均可被免除。根据“允诺不得反悔”原则,原告因信任被告人之承诺而遭受的合理损害应予以补偿,不论是否存在约因。损害赔偿可包括间接损失,这与古典契约理论下限制赔偿范围不同。另外,还存在一种案件,类似于大陆法系不当得利的案件[14],在古典契约理论看来,原告无权就已做的工作提出任何补偿。但是后来的理论却往往提供补救。常见的补救办法为“法律推定的契约”和“准契约”以及“实际履行规则”。准契约的理论也由此发展起来,准契约理论是对契约与侵权二分体系的一个破坏。原本类似的案件因为不存在契约,应该归属于侵权领域,但是经过法律拟制,这些案件通过契约规则得到了解决,以达到更公平的结果。严格责任也是契约与侵权相融合的一个典型现象,即使销售者没有任何过错,即使受损害的并非是买受人,销售者仍要依据买卖合同承担法律责任,其实质是侵权责任。

契约理论建立在自由放任的自由经济背景下,因此将责任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扩大人的自由成为法律的追求;但是20世纪福利国家兴起,自由主义有了新的内涵,自由不是绝对的,每个人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要负担照顾他人的社会义务,古典契约理论的衰落是必然的过程。

六、结语与感想

吉莫尔教授所称“契约的死亡”多少有些夸大其词的意味。吉莫尔所谓的“契约的死亡”指的是契约法向侵权法的回归,契约责任正在被侵权责任所吞噬。正如吉莫尔教授在书中所说,古典主义总是与浪漫主义交替出现,当古典主义被浪漫主义所取代时,浪漫主义也将在活力耗尽时为新古典主义所取代。[15]古典契约理论的死亡实际上蕴含着契约的新生,日本内田贵教授将其形象地称之为“契约的再生”[16]。

笔者在阅读《契约的死亡》时深感英美法关注审判实践的特点。吉莫尔教授在书中所援引的每一个法律规则,都有相对应的案例,并且在案例上附加了不同法官或学者对审判过程和结果的评析。与成文法的超强稳定性相比,判例法体系的规则常常会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而更新,从案例中抽象出的规则并不具有绝对的规则地位,可为新的审判所推翻。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缓解法律滞后性的弊端。

与笔者所读的其他论文相比,吉莫尔教授的这篇论文注重援引不同法官和学者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评价,很少有下定义式的表述。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是契约的起源、发展、衰落和结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次章节目录和标题。笔者在读第一遍时,感觉结构混乱,不知所云;在读第二遍时,才慢慢理解文中的逻辑脉络,顿感行文流畅,逻辑清晰,一气呵成。吉莫尔教授在短短百来页的论文里,展现了契约从生到死的百年历史,语言精练,内容详实,足见其功力。

参考文献:

[1]契约法的产生也与法典化运动的兴起有关。十九世纪英美部门法学家主张判例法体系存在不足,应该设立成文法,并对各种契约判例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原则。

[2]指1950年的出版的《柯宾论契约》。

[3]大陆法系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两个相反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是一个法律行为;而英美法认为契约是两个意思表示分别达成合意。

[4]这一规则由狄更森诉道斯(DickinsonV. Dodds)案确定。

[5]这一规则通过斯蒂尔克诉密瑞克(StillV. Myrick)案确定。

[6]这一规则通过福克斯诉比尔(FoaksV. Beers)案确定。

[7]典型案例有拉夫勒斯诉威奇尔汉斯(Raffles V. Wichelhuas)和凯尔诉卡万诺夫(Kyle V. Kauanaugh)。

[8]1947年的Central London Property Trust,Ltd V. High Trees House Ltd.是“禁反言”原则在 英国得到阐述和正式确立的案例。参见陈融:“论‘约因论’在英美法系的衰落”,载于《现代法学》7月。

[9]威灵斯顿是霍姆斯的后继者,极力维护古典契约理论;而柯宾则对契约理论进行抨击。

[10]《契约法重述》第90条的规定为:若允诺人可合理地预期他的允诺将诱使受诺人做出确切而实质性的作为或不作为,而预想的作为或不作为也事实上发生了,那么,如果强制实施该允诺是避免不公平结果的唯一方式,该允诺是有约束力的。

[11]典型案例是加冕典礼案(Krell. V. Henry;Chandler V. Webster)。

[12]典型案例为赫伦第二案(TheHeron II) 。

[13]古典契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在重新表述的约因理论下,尽可能缩小责任范围,并在此限制下接受绝对责任观念,对高数额的损害赔偿金这一补救措施采取限制性或者消极的态度。以“交易约因论”为核心的古典契约理论最为突出的三个原则为:客观契约论、契约责任绝对论和违约赔偿责任限制论。

[14]这里既包括大陆法系不当得利案件,也包括债务人部分履行而没有全部履行契约义务的案件。在古典契约理论下,不当得利人不必补偿原告的损失;部分履行契约的义务人不得要求报酬。

[15]见格兰特·吉莫尔著:《契约的死亡》,中国法制出版社版第135-136页。

[16]见【日】内田贵著,胡宝海译:《契约的再生》,中国法制出版社20版。

作者| 夏玲

契约教学 第6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采用契约学习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两点问题,希望对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契约学习法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契约学习是在美国学者帕克赫斯特(H.Parkhurst)所提出的教育签约思想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也是一种以学习契约为载体,在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契约学习法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契约学习法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由上而下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基于自身学习实际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协商来自主开展学习的过程。因此,契约学习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鉴于此,为了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尝试对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一是,科学诊断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实际。要确保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在采用契约学习法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首先要注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与体育学习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所了解情况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身体素质诊断的方式,例如:通过测量来了解学生的身高、体重;通过技能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以及柔韧素质等等;通过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需求等等,从而为契约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依据。

二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体育学习实际,制定合理的体育成绩目标。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与体育学习实际之后,任课教师和学生就要通过共同的商讨来确定本学期的体育学习目标,具体包括体育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科学或者是不恰当的学习期望,要及时的进行引导,以确保学生体育学习期望的合理性。

三是,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体育学习计划。在确定了体育学习目标之后,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运动训练的规律和体育学习的基本原则来与学生共同商讨和制定具体的体育学习计划。例如: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法的选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是,明确任课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在根据体育学习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体育学习计划之后,还要注意明确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例如:在采用契约学习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有随时检查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权利,如,学生是否按照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开展了学习活动、练习的强度是否达到了计划中的标准和要求等等,同时体育任课教师也有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的义务,以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是,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复议学习契约。在明确了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双方可以就学习契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和修改,以确保所制定的学习契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契约中体育学习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体育学习活动的方法是否有效?策略是否合理?学习目标完成之后会有怎样的奖励措施?学习目标如果无法完成会有怎样的惩罚措施等等,都可以进行商讨。

六是,签订学习契约将所制定的体育成绩目标诉诸文字。在进一步商讨之后,就可以将所有商定的内容以商业契约的方式诉诸文字,任课教师和学生都要签名立约。

七是,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在签订了学习契约之后,任课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分别根据学习契约中规定的内容来履行契约,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在履行契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留相关的资料,记录契约的完成情况,以便于后续进行验收和评价。

八是,评价契约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就需要将学习契约以及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与此相对应的资料、证据等上交任课教师,并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共同就学生的契约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评价,并根据契约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奖惩。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这一环节师生共同商定下一步的学习契约。

二、采用契约学习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契约学习法不是万能的,虽然相较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而言,其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时契约学习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契约学习法就不适合应用于对学生来说完全陌生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时,切忌盲目滥用,而应该注意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次,在采用契约学习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学习契约的制定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商讨制定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协商过程,而非“獨断”的过程,在任课教师的“独断”下制定的学习契约其成效是大大折扣的,但是同时任课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在学习契约制定过程中出现“独断”问题,该引导就必须引导,该纠正就必须纠正,始终遵循民主协商的基本原则,切忌出现片面理解学生在契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是教师全面负责独断专行违背契约学习宗旨来制定学习契约这两种极端倾向。

参考文献:

[1] 周武丹.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契约学习法[J].教育.2015.10.

契约教学 第7篇

一、互动式教学大纲“契约机制”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文件。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已证明它具有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它的使用方法为:在新学期第一节课, 教师向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份教学大纲 (Syllabus) , 并在课堂对其进行互动讨论和解释, 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师生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一旦教学大纲获得学生的认同, 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了一种教与学的责任协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会在心理上期待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履行各自的责任, 完成约定的施教与学习任务。正是这份由学生认可的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契约机制”使预期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

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成功经验, 笔者将互动式教学大纲贯穿在《商业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两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共4个班近120人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教师方面。

互动式教学大纲解决了教师课前对课程缺少整体把握、对师生在课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教学大纲设计不当, 备而不用, 用而无效以及教学大纲不和学生见面的问题;教师掌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和使用方法;掌握了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大纲的“契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如艺术设计教育比较适合小班化教学,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能力、因材施教。但这些理念无法在扩招后30人大班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大纲中特别设计了“小组——研究小组——设计团队”的“3合1”教学方法来模拟社会实际工作中的“设计小组”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化解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学生分散各自为战, 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和精神;二是教师以一对多、精力不够、工作随意、指导不深入, 难以出教学成果。经过教学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教学大纲的“契约机制”对教师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通过设计和实施互动式教学大纲, 教师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 学生方面。

大纲的“契约机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课程中对学习要求、任务和责任不甚了解, 对学好课程没有心理准备的问题;明确了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与载体、过程与方法是纽带与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动力与保障这一基本问题。学生能较自觉履行角色的责任, 从而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使课程教学获得稳定的较高的质量。

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设计理论知识匮乏、设计作品与设计理论严重脱节、以往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文献综述能力和规范的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经过课前讨论, 笔者在大纲中精心设计了几个强调上述能力训练的模块。学生通过大纲规划的设计、案例的收集分析, 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从课程开始阶段的设计案例的图片收集和整理, 到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团队的协作等几个模块的自主研究、集体讨论或辩论训练,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的规范。而在设计实战的实践阶段, 根据大纲的“契约机制”, 学生掌握了设计的流程控制和展开, 手绘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应用能力等。

3. 教学改革方面。

互动式教学大纲从操作性强的技术层面的改革入手, 可以不用大量增加教学成本投入但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将管理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与教学大纲的使用结合起来, 变静态教学大纲为动态教学大纲, 强调教学大纲在新学期第一节课分发至学生手中, 获得学生的认可, 使教学大纲成为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心理上遵守的一种准契约, 从而获得提升教学质量效果;通过对教学大纲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重新定义及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教学大纲同时强化了对教师的约束作用, 教师一旦在课堂宣布了教学大纲, 也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 承担起教师角色的责任, 从而减少施教中的随意性, 使课程教学获得稳定的质量。基于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教学是以学生活动和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方法, 它推动了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化,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二、以学案教学为中心,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就是为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的实施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案教学为统领, 改变教学内容, 积极引入PBL式、探究式、团队合作学习等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再通过课后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在不断更新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的教学规律设置设计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以学案为操作材料, 以教师调控为手段, 注重学法指导, 突出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根据教学计划, 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 设计以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能力为主线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

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商业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以商业购物、娱乐和展示等空间的整体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设计课程。这门课的学案由课程目标、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四部分组成, 而贯穿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要素是知识线、能力线、学习方式和创新性思维。具体操作方法是:一是教师将课程设计知识点以“问题单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针对商业空间的空间原理、空间风格、人机工学与基本尺度等理论教学部分分课时、分板块进行分析与实践, 并采用学生自学式、师生共研式、教师讲授式等不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二是针对同一类型商业空间设定不同主题, 分别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团队合作模式, 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特定问题和材料, 分组进行自主思考、讨论, 设计各自的任务书、进程表以及评价标准, 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三是针对商业空间的社会特性, 在设计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中理解当下商业空间设计境况, 充分重视设计与社会、市场及人性的联系。

三、以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 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 是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以及浙江等发达地区经济转型的机遇, 2007年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创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区内汇聚“5个中心” (创新思想集聚中心、社会科学学科人才整合中心、教学科研发展中心、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实习中心) 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类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 为动漫、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的发展, 优秀影视产品的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空间和服务。

笔者所在学院充分利用创意产业园的平台, 结合设计教学的过程, 采取设计教学场景因需而换, 把课程理论讲授部分安排在学院专业教室、图书馆等场地进行;而把设计实践的理解与表达部分安排在创意产业园内相关的设计工作室、模型室等场所内, 学生在这里同时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实践教学体验:在工作室 (Design Studio) 中建立的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入调查, 包括对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第一手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在实践基地得到的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企业设计师、工艺师及生产第一线的师傅们的直接指导, “真刀真枪”的实训, 不仅能在生产线上进行实际操作, 更有机会直接面对客户, 了解市场需求, 熟悉和经历从设计到工艺流程, 从工程图纸到材料选用, 从成品的实现到产品的营销推广等全过程。创意产业园区实践教学基地在沟通设计教育和社会实践,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摘要:艺术设计教学要寻求师生两种角色间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 遵循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 通过切实有效的互动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要点, 调动视觉、语言、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的设计潜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契约机制作用的互动式教学大纲, 学案教学和以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地等教学改革措施, 都是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互动,教学大纲,学案教学,创意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美]恰瑞罗特.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杨明全,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1-13.

[2]顾大庆.图房、工作坊和设计实验室——设计工作室制度以及设计教学法的沿革[C].北京:21世纪建筑教育基本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0:27-35.

[3]魏芳.论艺术设计“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与目的[J].艺术教育, 2007 (10) .

[4][美]施穆克.班级中的群体化过程[M].廖珊,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24-25.

契约教学 第8篇

契约学习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最早由美国著名教学理论家帕尔赫斯特在1922年提出。学习契约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根据教学内容有目标设计的约定。契约的设计与目标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激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目标, 对他们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规定, 并对他们学习的结果给予科学评价和反馈。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契约学习法有多种解释,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理论知识, 认为契约学习法是以契约为载体, 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而设计出的一种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 学习契约只是一种教学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它属于借用概念, 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法律效率的契约文件是有区别的。

二、契约学习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1. 契约学习法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

现代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契约学习法完全是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以及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它是教师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的结果。因此它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将契约学习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当中, 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2. 契约学习法符合体育课程的特征和要求

新课程目标主张依据学生的差异, 来制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契约学习法就是一个基于承认学生差异来教学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由学生来承担学习的任务和完成学习的内容, 并承担学习的责任。本人认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契约学习法, 特别对于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能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善于沟通交流的精神品质和能力。

3. 契约学习法利于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契约学习法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完成的一个学习方式。教师负责指定目标, 学生负责完成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关系, 因此这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沟通, 就学习的步骤进行协商, 从而有助于建立比较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契约学习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设计

1. 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

契约学习法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设计者, 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来制定学习的时间表, 而学生是感觉契约的相关规定, 来完成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契约的学习方法应用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通过提供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精神的指导和鼓励, 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创新。

2. 合理确定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调查反应表、前测、讨论或者一系列的问题等方式确定学生已有的与学习主题和预期结果相关的学习知识和经验。比如在进行1000米速度跑教学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 进行目标制定。可以将学生按照体能状况分组进行学习, 体现分层教学要求, 体能好的分为一组, 然后设定目标;体能中等分为一组, 设定稍低目标;体能不好的分为一组, 设定较低目标。根据每组学生情况, 再制定一个每组学习的契约, 促使学生去完成这些学习目标。

3. 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在契约里制定出学习的具体方案。在这一部分, 学生将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并在不断得到的评价和鼓励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契约中应仔细说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应如何展示新知识和技能, 最终结果会是什么等。

4. 制定出完成契约的详细计划和评价标准

在计划中, 学生要呈现一个时间进步表, 并显示在什么时间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以及所达到的学习目标水平。当学生向教师、家长或者其他人报告他们的进步和讨论问题或者疑问时, 就可以按照契约中的时间开始评价学习结果, 并且可以按照常规的时间不间断地执行。

契约学习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当中, 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与学习, 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和认知。

参考文献

[1]唐青才, 朱德全.契约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导学习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 2007 (12) .

契约教学 第9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 许多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尤其是对理工科类等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然而, 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成为翻译人才, 致使这一类的翻译人才非常短缺。当然,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学生本身对翻译学习的不重视和关注度不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来指导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 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进而明确教学和学习任务, 改进教学与学习方法, 提高其教学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使得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任务顺利实施, 达到预期的目的, 进而提高其翻译水平, 提高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2 契约学习内涵及相关研究

美国教育家M.诺尔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契约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契约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以学习契约为载体的教育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近些年来, 该理论被逐渐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郭宝仙 (2006) 认为所谓的学习契约是由教育者与学习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约的书面协议, 它确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综合考评的标准等;他还认为学习契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提醒、强制等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组织、实施、检测和评价学习活动的依据。高旭阳、李琼华 (2006) 则通过契约学习的实证研究得出:在外语学习中采用契约法非常可行, 并且对培养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实施学习策略及评估学习效果等元认知策略是有必要的。王伟清 (2009) 通过分析了契约学习的三大原则——协商性原则、契约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认为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学习契约有利于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 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翻译人才, 应用翻译技能的培养是满足社会需求, 造就高素质应用型涉外人才的重要环节 (魏海波, 2013) 。而纯粹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 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目前各个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情况以及学生的翻译课程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虽然, 一直以来有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法滞后、学生英语基础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英汉词汇量等种种因素的存在, 导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很低, 翻译能力较差, 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学习整体上不受重视也是导致学生翻译能力较低的重要因素。虽然有的专业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程, 有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虽然教学任务明确但随意性很大, 他们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不能教授过于专业或难度较高的翻译内容。即便是有的任课教师讲过一些翻译技巧, 要么简单而零散的, 要么翻译技巧多而繁杂, 导致许多学生在自己实际运用中总是不能灵活运用, 加之有的学生本身不重视翻译课程, 认为自己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英语不是专业课, 翻译课程可上可不上, 翻译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 甚至用不着。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主动性不强,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开小差, 有的同学还在翻译课堂上做其他的事情, 学习任务完不成, 从而导致教师的授课任务不能顺利实施, 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时间久了, 一些学生就会对翻译学习失去了原有的热情, 甚至对其产生了抵触心理, 上课逃课, 从而导致了他们的翻译水平低下。

由于所选专业的原因,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更何况是英汉翻译课程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和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难以实现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课程学习的优化教学, 必须将教和学紧密结合, 才能实现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和水平, 任课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而构建“契约式”的教学模式恰好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契约”教学法是师生通过民主协商讨论, 签订学习契约进行的教学 (袁守忠、曹俊霞, 2009) 。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过程中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 任课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 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基础制定适合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与老师和同学建立了相互信任制度,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 既可以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翻译课程学习过程中一定的约束性, 又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学习自由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 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热忱, 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翻译应用能力。

4“契约式”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构建

由于“契约式”教学模式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及评价方法, 对师生责任有明确约定 (袁守忠、曹俊霞, 2009) , 因此, 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 根据契约式教学的协商性原则、契约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师生可以通过签订以下契约来完成翻译教与学的任务:

(1) 教师对学生签署的教学任务与评价反馈“契约”。开学初, 授新课之前, 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 深研大学英语翻译教材,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制定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以及教师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评价反馈, 即该契约明确规定了英汉翻译教学课程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反馈的任务。其中包括:每堂课教师必须完成的授课任务, 什么题材的翻译材料应该采用什么翻译技巧来翻译等细节, 并规定学生应根据授课任务和内容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对每一位同学在完成学习任务应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他们的作用。此项契约顺利实施的话, 将改变以往英汉翻译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授课的随意性,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当然, 也有利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汉翻译课程学习的系统性, 同时评价反馈措施的实施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劲头。

(2) 学生对教师签署的学习保证与自我评价“契约”。开学初, 学生将根据任课教师的授课任务契约, 再根据自己的翻译基础、特长和喜欢的翻译素材来制定学习计划、任务和目标, 即契约中, 学生明确对自己在本学期的翻译课程学习中每堂课的学习任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对于自己完成任课教师的所传授的任务后给自己的评价。若该契约的实施与完成, 既可以对以前翻译课堂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的同学一定的约束力, 又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 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翻译课程的自信心, 也将会有利于任课教师下次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3) 学生对学生签署的互助督促与同伴评价反馈“契约”。李小撒、柯平 (2013) 认为高水平学习者的翻译互评行之有效, 同伴评论的利用率很高, 修改后的译文质量有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同伴合作互助督促的优点, 达到学习中你追我赶的效果, 在教师对学生签署的教学任务与评价反馈“契约”和学生对教师签署的学习保证与自我评价“契约”后, 学生自由组合, 结成对子小组, 并签署了互助督促与同伴评价反馈学习“契约”。契约明确规定在翻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和课外对子小组互助学习的任务内容以及向对方承诺的督促的翻译实训任务, 还包括学生学习后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评价反馈等内容。该契约的实施, 将有利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下自觉完成翻译课程的学习任务, 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评价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反之不好的评价会给学生敲响警钟, 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以获得进步,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 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5 结语

总之, 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笔者建议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和水平。此项“契约式”教学模式中的各项“契约”架起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通过严格贯彻实施该教学模式, 任课教师可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翻译课程兴趣和自觉性, 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为他们成为应用型翻译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宝仙.开展契约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 .

[2]高旭阳, 李琼华.契约学习法在成人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函数学报, 2006 (4) .

[3]李小撒, 柯平.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极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 .

[4]王伟清.基于契约的英语学习[J].长江大学学报, 2009 (8) .

[5]魏海波.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5) .

契约教学 第10篇

目前, 高职护理学生较多,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主动性欠佳, 表达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相比之下, 学校实训教学资源匮乏, 不能因材施教, 使得护生的实训教学达不到最好效果。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Knowles[1]认为“ 学习契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学习协议书, 是基于成人学员之间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帮助学员组织并实施其学习活动的技术手段。契约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及北美等许多国家的大学中, 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较少, 高职护生的应用未见报道。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特点, 我校对《 外科护理学》 实训教学采用契约教学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高职护理三年级学生中挑选190 名女生进行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94 人, 对照组96 人, 学生年龄、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方法

由96 名成员组成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将规定的实训内容以案例形式展现给学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之后书写实验报告册, 或者将实训操作教授给学生, 学生练习后考核。

实验组采用契约教学法:即教师向护生阐述契约学习和小组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及实践背景, 制定契约的步骤和师生之间双边要求。将具备不同素质特长的学生平均的分配到各组, 每组6 人, 并设小组长。 具体过程 ( 见图1) 为: (1) 诊断学习需要:教师首先提供一份《 外科护理学》 实训课程内容的目标学习计划, 与学生共同探讨该计划的形式和内容, 要求学生每组按照个人需要设定学习目标, 并形成书面内容递交给教师; (2) 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汇总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结合课程标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及学习内容, 继而将学习总目标细化为可执行的小目标, 形成简明扼要的书面语言让学生参照着去执行。 (3) 确定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4) 确定完成日期; (5) 决定完成目标的证据; (6) 选定评价证据的工具与标准; (7) 教学双方共同商讨学习契约; (8) 履行学习契约; (9) 评价学习活动。

1.3 评估方法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效果评估。 (1) 理论成绩:将实训重点内容以纸质试卷形式进行测验, 总分为50分。 (2) 实践成绩:每组根据所给案例, 提出护理诊断, 角色扮演模拟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 总分20 分。 换药、穿脱手术衣及外科洗手为必考的实践操作, 总分30 分。 (3) 教学满意度:对教学方法是否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 两组学生满意度采用 χ2检验。

1.5 研究思路、过程 ( 见图2)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契约教学法

契约教学法是通过建立学习契约 ( Learning Contract) 来组织教与学的学习方法。 从本质来讲, 契约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需要及目标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基于成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指导其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经验为基础组织教育活动。它取代了传统教学导向和以学科为基础的体系, 根据学生的需要去组织与实施教学计划。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 在契约教学法中学习者负担大部分的责任[2]。 Tompkins[3]认为契约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可以再次协商的工作, 是由师生共同达成的, 强调学习者的决策活动与目标有关的自我决定的相互关系。

学习契约是师生之间为了某课程的教与学及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协议中约定了学习者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度[4], 是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价学习活动的依据[5]。从法律角度来讲, 学习契约虽然是师生之间订立的一个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但它是个体化学习计划的有效载体。 它规定了师生的责任、学习资源以及活动方式, 明确了学习目标、效果评估等重要内容, 并且也针对违反契约的行为明确了惩罚措施, 双方签字即可生效[2]。

3.2 契约教学法提高《 外科护理学》 实训教学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

在传统实训教学中, 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临床需要选定的, 教学目标依据中等学生学习水平设定, 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 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 课堂上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 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成绩不高。 契约教学中, 以“ 乳癌病人的护理”为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有小组筛选出“ 乳房自我检查”是实训教学中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点, 善于表演的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小组强化, 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学习效果评价;也有小组认为临床表现极难掌握, 却喜欢编写案例, 于是采用编写临床表现的案例的形成完成此任务。 在“ 穿脱手术衣”操作中, 有学生认为穿的几个先后动作容易忘记, 于是以小组为单位, 编写操作口诀, 并集中练习相关动作。在契约教学中, 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点,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强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考核, 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知识, 理论及实践成绩、教学满意度均有提高。

在《 外科护理》 实训教学中应用契约教学法, 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提高教学满意度。但是要达到较好的效果, 需要占用一定的课前时间, 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同时, 因学生需求不同, 侧重的学习内容不同, 教师工作量较大, 要求教师对课堂具有较灵活的掌控能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两名教师搭配上课, 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契约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职护生96人为对照组, 94人为实验组, 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采用契约教学法。结果:两组在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契约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契约教学法,高职,护生,外科护理

参考文献

[1]Knowles MS.On Using Learning Contract[M].San Franciso:Jossey-Bass, 1986:45-200.

[2]冯立民.契约学习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05, 19 (8) :1592-1593.

[3]Tompkins C, Mc Graw MJ.The negotiated learning contract[M].In: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London:Kogan, 1988:172-191.

[4]刘业惠, 杜红霞.契约学习法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4) :77-78.

契约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禁止令;损害赔偿;救济方式

一、禁止令的概念

在契约违约时,只有在普通法难以救济时才会采取衡平法的救济方式。衡平法的救济包括强制执行(specific performance)和禁止令(injunction)。禁止令是指由法院令一造當事人不得从事特定行为的命令。

契约法上的禁止令与民事诉讼法上的禁止令不同。是永久性禁止令(permanent injunction),在庭审结束后才可做出永久性禁令;而民事诉讼法上的禁止令是指为临时性禁止令(temporary injunction)。临时性的禁令是一种在证据全部听审前由法院发布的命令,指示被告实施某种行为或一系列行为,或禁止这样做。

二、禁止令的法律规定

在合同法重述(第二次)中,有关于禁止令的规定。

(一)禁止令救济方式的适用条件

在357条中规定禁止令救济方式的适用。在合同一方实施违约行为,或有实施违约行为的威胁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禁止令申请:①违反的合同义务属于不作为义务或②违反的合同义务属于作为义务,且不属于适用申请法院强制履行的情形。

第362条中规定除非合同有充分确定的规定为法院授予禁止令提供了基础。

(二)损害赔偿金与禁止令的适用

在359条中规定了获得足额赔偿金后禁止令的适用。①如果损害赔偿金足以保护受损方的期待利益,则不应再申请禁止令;②对于部分违约受损方已获得足额赔偿金,并不能排除受损方就全部合同申请禁止令。③禁止令不因存在出损害赔偿金外的其他救济方式而排除适用,但是法院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依据357条规定裁决决定其救济方式。

(三)不适用禁止令的情形

第366條規定了不得強制執行合同義務的情形,当强制执行或監督给法院造成負擔,使得強制執行所獲得的收益并不可补给不予執行所遭受的損害,則不得适用禁止令执行该合同。

第367条中规定了提供个人服务或监督的合同不适用禁止令的情形。对于提供个人服务的允诺,如果发出禁止令可能使一个受雇人丧失其合理的谋生手段而不得不依合同规定行事,则该允诺不得强制履行。

三、禁止令的判例

在案件Walgreen Co. v. Sara Creek Property Co.①中,原告Walgreen向被告Creek承租其与Southgate Mall的店铺经营药房,双方于1971年签订契约,约定合同期间内,Creek不得另租店给他人从事药品相关业务。但1990年,Creek最大的承租商停止营业。于是Creek告知原告Walgreen说,他准备将店铺改造成为一个大型的折扣商场,由Phar-Mor公司经营,其中药店与原告的药店占地同等大小,且距离很近。于是,原告提起诉讼,主张Creek违约,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Creek将店铺租于Phar-Mor公司。一审法院发布禁止令给原告Walgreen,禁止被告Creek公司在双方合同存续期间将其处于Southgate mall的房屋出租给Phar-Mor。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在该案件中,法官在损害赔偿救济方式与禁止令救济之间进行损益衡量。损害赔偿的救济方式相对与禁止令有一定的优势,许多禁止令的执行需要法院的监督,耗费司法成本。也可能对第三方的利益造成损失。禁止令为双方创造了一个双边垄断关系,在这个讨价还价的空间里,双方可能会耗费谈判的成本。但该案中损害赔偿缺少精确性,且当事人需要为法庭辩论准备和提出证据,法院需要对证据做出评估,耗费时间。而对禁止出租房屋给Phar-Mor的禁止令的监督并不需要司法的监督,也没有对第三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仅仅可能产生双方间的谈判。

四、美国禁止令救济方式综述

根据法律与禁止令的判例规定,法院考虑裁定发布禁止令的要件是:①损害赔偿金不足以弥补其损失(inadequacy of damages),而不是没有禁止令将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②契约内容必须明确确定(definiteness),使法院可以据以做成明确的禁止令裁定;③禁止令在执行与监督上并无困难(no difficulty of enforcement)。

且法院在发布禁止令过程中必须考虑:①其所禁止的行为是否为当事人特有的、唯一的专长;②当事人有没有其他的谋生的能力③当事人是否愿意遵守约定的原则。

禁止令救济方式作为衡平法上的救济方式,除普通法的救济方式之外,对契约违约的救济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Walgreen Co. v. Sara Creek Property Co., B.V., 966 F.2d 273 (1992)

参考文献:

[1]何曜琛,张馨云,林志键,王杏纶,赵传芳.英美契约法律原则及英文商务契约导论[M].台北:建业法律事务所,2012.

[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M].台北:凯伦出版社,1995.

[3]何孝元.中国债法与英美契约法之比较[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69

[4]傅郁林译,Stephen N. subrin等着.民事诉讼法——原理、实务与运作环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2-115

[5]陈文吟,美国法导论[M].台北:三民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7.151-153

[6]Eric A. Posner, Contract Law And Theory[M]. Wolters Kluwer,205

[7]Ian Ayres, Richard E. Speidel. Studies in contract law(7th ed)[M]. N.Y.: Foundation Press; 2008

作者简介:

契约教学 第12篇

警察院校射击课程是以快速精准的技术动作攻击、 控制对方和自我保护的一门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运动课程。 射击技能是干警对暴力犯罪分子进行打击并实施控制的主要手段。学校培养学生的射击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提高我国警察院校射击课程教学质量, 有效进行教学改革, 做到与时俱进, 很有必要对我国警察院校射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新的教学改革实验正是在契约学习法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观念相一致的前提下提出的, 通过契约学习法在警察院校射击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探析其对学生学习射击技术效果的影响, 对学生运动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运动学习动机、运动学习兴趣、运动学习态度) 的影响, 论证契约学习法在技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为警察院校射击技术教学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为警察院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江西警察学院两个射击课的学生班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班级1为实验班, 班级2为对照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期刊文献、报纸杂志和学术报告, 通过对获得资料的整理研究, 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2.2专家访谈法

对实验中需要测试的指标、 实验设计、 教材的制定等事宜, 向江西高等院校的专家征询意见,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2.3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设计了《运动学习动力调节系统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者经过专家咨询, 并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做了适当整理与修改, 初步设计出调查问卷, 并进一步进行了效度、信度检验。

2.2.4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教学实验。 (详见实验设计部分)

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

2.2.6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运用逻辑学原理进行科学的归纳、对比、推理、概括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契约学习法的指导思想

契约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而制定契约学习目标, 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使其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各种类别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契约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协商、探讨、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动权。

3.2契约学习法的操作程序

3.3契约学习法的实验设计

3.3.1实验对象

江西警察学院射击课1121和1122区队2个班共100名男生 (每班各50人) 。

3.3.2实验内容

以警察院校射击技术教学中的射击安全操作、 射击基本技术、射击动作、射击环数四个项目为实验内容。

3.3.3实验数据得出方法

请五位射击教学专家对学生动作进行动作技术计评和射击靶纸上的中弹环数的统计。 计评分为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3.4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身体形态基础测试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经过方差分析, P值均>0.05。 由此可以说明,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本身体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4.2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身体机能基础测试结果

从表2可以实看验班出, 实验班和对对照班照班学生的安静心率数据身高、 (肺厘米活) 量17数4. 6据1经过3. 方70差分1析76. , 00P值均4.> 409.05。 由2. 84此可以> 0说. 05明, 实体重验 (公班斤) 和对68. 照32班学1生0. 3的5基本66.身25体机能10. 9不9存在0.显94著性差异0。

3.4.3实验班和对照班射击技术计评与测试结果

从表3表4表基5础可测试以看出阶:对段测实试验班和终末对测照试班的射击安全操作FP、射击基本X技术的SD基础X测试S结D果进X行方SD差分析, P值均>0.0实5验, 班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射击安全操n=50) 48.40 15.27 72.509.9680.70 10.05 97.57<0.01作、射击基本技术、射击动作、射击精准度的阶段测试、终末测试对结照班果 (n分=5别0) 进50行.7016.0058.7013.6673.4010.81 35.54<0.01实验方班差分析, P值均对都照班<0.01, 存在非常显著差异F 0.54 33.3212.23FP。通过对实X验班的射SD击安全操X作、射击SD基本技术、射击动作、射击精P准度、3次测>0.试05结果, 对<0照.01班的射击<0安.01全操作、射击基本身高 (厘米) 174.61 3.70 176.00 4.49 2.84>0.05技术、射击精准度3次测试结果分别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体P值重 (均公斤都) <0.608.132, 存在非10.3常5显著6的6.2差5异。10.990.94>0.05

其中以实验基班础测的试射击安阶全段测操试作、射终击末基测试本技术F、射击P动作规范性、射击精X实验准班度SD的基础X测试SD对与照阶班段X测试SD之间的差别最明显实, 验这班说 (n=明50) 实验51.班70提15高.31射击74.技30能8及.75成绩81.8的0速9.度94快F8, 9实.91现同<0.样P01目标所用的时间X少SD X SD对照班 (n=50) 49.40, 两15.个99班59的.50射击13.0技6术72成.40绩都9.3是3随38着.83练习<0.次01数安和静心教率学 (次周) 数78的.78增加而2.明90显提高79.的06。2.800.24>0.05

4.结语

4.1在警察院校射击技术教学中运用契约学习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技术练习, 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契约学习法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 使学生在争论、分析、比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快速建立了运动知觉, 加快了技术掌握的速度,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练习。

4.3契约学习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的运动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产生了主动探究的动力, 促进了学习的发展。

4.4契约学习法有效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 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运动学习的乐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契约教学】相关文章:

内部契约06-10

契约制度06-25

契约精神07-29

契约交易08-03

契约选择08-08

契约模式08-29

契约05-25

契约结构论文06-04

收益共享契约07-16

品牌心理契约07-21

上一篇: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下一篇: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