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防开裂范文

2024-06-03

路面防开裂范文(精选9篇)

路面防开裂 第1篇

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 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应用意义、技术现存问题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1.1 技术发展现状

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众所周知随着我国路面施工技术在近年来提高, 使得我国的路面开裂现象减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路面施工技术从以往的施工经历中吸取经验,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不同路层的厚度不同问题, 对于我国防止路面开裂有很大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在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中仍有着很多的不足, 还有许多地方和细节存在可以完善的余地, 这也是道路基层进行预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1.2 技术应用意义

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自身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和技术必要性。通常来说从我国的改革初期开始我国就对道路的重新修正给予很大的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在对道路进行修正与建设的初期其整体的技术水平是相对落后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促使我国对道路施工技术的改进加大力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我国的路面状况明显提高, 这集中体现在路面的开裂状况中, 这种现象出现大幅的减少。这对于我国道路的优化对我国各项内容的发展都有较大的意义, 良好的路况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又是进行经济贸易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所以总体来说我国道路的优化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技术现存问题

虽然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 并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这一技术现在仍然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应用问题。例如我国许多高速公路路面上的沥青砼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其路面上的沥青砼温度将逐渐升高, 导致它与底部垫层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差距。并且当其长时间处于高温差的情况下, 沥青砼的表面层就会产生一定的收缩, 当其收缩到一定程度之后路面混合料之间的抗拉强度承受不了, 最终会产生里面横向裂缝的情况发生并且对于公路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具体措施进行应用就有着很高的必要性了。

2 路面防开裂施工具体措施

路面防开裂施工需要相应的具体技术措施的有效支持, 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施工预防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反射裂缝预防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路面防开裂施工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2.1 施工预防工作

施工预防工作是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在施工预防工作的过程中路面技术人员应当确保下基层的设计强度控制在3.4 MPa~4.0 MPa。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技术人员考虑到其具有的离散性, 施工中7d强度应当被控制在3.2~4.5 MPa及3.6~5.8 MPa之间, 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持其整体的良好结构以及相应的层间模量对应关系。除此之外, 在施工预防工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重控制0.5以下的细粒料用量并且持续保持混合料均匀性。另外, 在施工预防工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严格按照所研究的工艺作接缝处理, 有效避免局部质量隐患或不协调不均匀变形产生裂缝, 在此基础上促进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确保材料质量

确保材料质量对于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确保材料质量的过程中由于路面沥青砼的表面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非常大的温度收缩应力并且考虑到温度应力的重复作用情况最终会使沥青路面产生相应的温度疲劳现象, 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因此, 路面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并且严格配合比设计程序同时为控制施工提供数据依据。除此之外, 在确保材料质量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路面施工人员应当注重严格控制最小沥青层厚度并且提高路面线形及断面几何指标合格率, 有效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在此基础上促进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反射裂缝预防

反射裂缝预防是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反射裂缝预防的过程中路面施工人员应当深刻意识到其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对于玻纤网的铺设工作。众所周知铺设玻纤网的工作面进行毛面处理并且清扫干净。除此之外, 在反射裂缝预防的过程中路面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局部坑洞、错台不平整的段落应进行整平处理。

3 结语

随着我国路面工程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防开裂施工技术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 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路面施工人员应当对于路面防开裂施工技术有清晰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实践的进行, 促进我国路面施工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住宅工程防开裂、防渗漏专项方案 第2篇

目 录

一、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4

三、防开裂防治措施.......................................................5

1、钢筋砼楼板开裂........................................................5

2、地暖地面开裂..........................................................6

3、墙体抹灰后开裂........................................................7

4、砌体灰缝开裂.........................................................11

四、防渗漏防治措施......................................................14

1、地下室防渗漏.........................................................14

2、厨房、卫生间防渗漏....................................................18

3、地暖防渗漏...........................................................19

4、外墙防渗漏...........................................................21

5、屋面防渗漏...........................................................23

6、门窗防渗漏...........................................................27

7、管道洞口防渗漏.......................................................29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性质

2、工程概况

绿地滨河国际城D-2地块一期工程,项目占地614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5252.20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4507.7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30744.5平方米。本工程为集住宅、配套商业设施齐全的大型社区,包括11#~16#楼共六栋高层住宅、1个地下车库;11#~14#楼地上33层地下2层,15#楼地上24层,地下2层,16#楼地上29层地下2层(地下2层为结构架空层),车库地下一层,地上换热站一层。地下室作为贮藏室使用,1、2层为商铺,3层以上为住宅。11#~14#楼高度均为96.8米,15#楼高度为70.2米,16#楼高度为84.7米。

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

1、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3、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

三、防开裂防治措施

1、钢筋砼楼板开裂防治

钢筋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等。(1)原因分析:

a、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b、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c、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d、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e、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f、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2)防治措施:

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d、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e、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再浇注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f、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应小于450㎜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g、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h、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i、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

j、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k、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l、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天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地暖地面开裂

(1).水泥混凝土地面裂缝的3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水泥混凝地面在它建造之初就形成微裂缝,在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作用,微裂缝变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继续发展,最后造成大裂缝及开裂现象。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3个阶段:

第1阶段:在浇筑和凝结过程中产生的初期损伤和开裂,形成微裂缝;第2阶段:使用期间荷载造成的损伤加剧和裂缝扩展,形成宏观裂缝:第3阶段是断裂破坏阶段。

(2)、水泥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几种类型

a、沉降裂缝

一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和骨料自然下沉,同时产生泌水,在沉降过程中发生的裂缝;二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和骨料在下沉阶段,如受到钢筋和其它预埋件的局部阻碍及模板移动,使该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时,该处就会产生沉降裂缝。

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1~3 h发生,属硬化前裂缝。待沉降终止时迅速

进行处理,重新加压抹平,可以使裂缝闭合。

b、温度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防止温度裂缝应合理选择级配,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及用水量,降低混凝土膨胀值。

c、干缩裂缝

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原来物质的体积小,加上游离水在空气中蒸发及凝胶体失水而紧缩,随着混凝土体积收缩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会产生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发生在高温炎热季节,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迅速收缩,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混凝土的约束也会引起表面裂缝。

d、用户的不合理使用

成品混凝土地面交付小业主使用后,用户不合理的使用,混凝土整体结构受到破坏,也是后期产生裂缝的部分原因。(3)、防治混凝土地面裂缝的措施

a、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在实际地面浇筑工程中,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为80—100mm,或增加减水剂,降低泌水率,减少砼坍落度的损失,施工人员要掌握好混凝土初次和二次压实时间。

b、增加钢筋网片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增加钢筋网片可以有效的预防拉应力的产生及混凝土产生的膨胀力。

c、施工中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

地面压光完工后24小时,地面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7

抗压强度达到一定值才能上人行走,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3、墙体抹灰后开裂

1)、墙体与门窗框交界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现象:

工程竣工后,由于门窗扇开启的振动,门窗框墙面出现抹灰层空鼓、裂缝或脱落。原因分析:

a、基层处理不当

b、操作不当,细石混凝土预制块位置、方法不当或数量不足 c、砂浆品种选择不当 预防措施:

a、细石混凝土预制块数量及位置应当在门窗口上下300mm放置一块,中间木砖间距不大于700mm,固定门窗口的钉子长度不得小于100mm。b、抹灰前用手湿润墙面时,门窗口两侧的小面墙润湿程度应与大面墙相同。

c、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木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d、门窗口两侧及大面墙必须抹出不小于50mm宽,高度不小于2m的水泥砂浆护角。

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a、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b、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c、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

d、线盒往往是由电工在墙面抹灰后自己安装,由于没有按抹灰操作规程施工,过一段时间易出现空裂。

e、拌合后的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不及时使用完,停放时间过长,砂浆逐

渐失去流动性而凝结。为了操作方便,重新加水拌合,以达到一定稠度,从而降低了砂浆强度和粘结力,产生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

a 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1∶3水泥砂浆找平。b 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加10%107胶先薄薄刷一层。c 墙面脚手架洞和其它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1:3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d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e 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f 加气混凝土基层面抹灰的砂浆不宜过高。

g 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

h 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砖基应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浇水。i分层抹灰。

j 不同基层材料交接处铺钉钢丝网。3)、墙裙、踢脚线水泥砂浆空鼓、裂缝。原因分析:

(1)内墙抹灰常用石灰砂浆,做水泥砂浆墙裙时直接做在石灰砂浆底层上。(2)抹石灰砂浆时抹过了墙面线而没有清除或清除不净。

(3)为了赶工,当天打底,当天抹找平层。(4)压光面层时间掌握不准。(5)没有分层。防治措施:

(1)水泥砂浆抹灰各层必须是相同的砂浆或是水泥用量偏大的混合砂浆。(2)铲除底层石灰砂浆层时,应用钢丝刷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3)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抢抹第二层砂浆。

(4)抹面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时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搓抹,而采取再 薄薄地抹一层来弥补表面不平或抹平印痕。(5)分层抹灰。

4)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表面杂质清扫不干净。(2)墙面浇水不透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3)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太近。

(4)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5)抹灰没有分层。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水=1:4的水泥素浆,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20%的107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1:6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2)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

(3)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 浆粘结层,以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

(4)长度较长(如檐口、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5)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

(6)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要避免窗 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 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的时间,是结构沉降后进行。窗台抹灰后 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

5)混凝土板顶棚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顶棚油污、杂物等在抹灰前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2)预制楼板安装不平,灌缝不密实。(3)砂浆配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不牢。

防治措施:

(1)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底表面木丝、油毡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油污、隔离剂等必须用清水加10%的火碱洗刷干净。(2)抹灰前一天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

(3)预制楼板安装应“坐浆”放平稳,板缝必须清扫冲洗干净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振 捣密实。

(4)现浇楼板底凸的地方要凿平,凹的地方用1:2水泥砂浆抹平。预制板底应用1:2水 泥砂浆勾缝找平,抹灰时应垂直板纹(缝)方向,底层灰厚度应控制在2~3mm内。

4、砌体灰缝开裂

1)砌体裂缝成因及类型:(一)八字形裂隙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效,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时,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

(二)倒八字形裂隙

属冷缩裂隙,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隙,使墙体开裂。(三)水平裂隙

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时,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隙。(四)垂直裂隙

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处,此种裂隙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应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处,引起墙体垂直开裂。(五)X形裂缝

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2)砌体裂缝防治措施:(1)从计算角度控制

由于砌体裂缝主要是由间接作用引起的,而温度变化与材料胀缩系数不同等间接作用引起的砌体附加应力的定量计算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间接作用可能引起的附加应力给予充分考虑和计算,并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计算,以减少在通常温差下变形裂缝的产生。

(2)规范结构控制

为控制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中,结构的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对称,如平面形状不规则,应尽量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若干独立规则单无,“以放为主,抗放兼施”,以避免由于墙体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裂。对伸缩缝的设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一般较灵活,没有严格和明确规定,设计方法均由设计人员自行处理。

(3)构造控制

a加强设置钢筋砼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在建筑顶层每个开间、在错层处及屋面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顶层外圈应设计为暗圈梁,不应外漏,这样可使外圈梁免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大气影响;无论“女儿墙”高低,均要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并与“构造柱”连为整体,以抵抗裂缝的产生。

b除据规范要求设备“构造柱”外,在“L、I、L”平面形状中的纵横墙交拉臼必须设备“构造柱”,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可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扩展。

c提高屋面板的整体性。

屋面板最好采用现浇板,或在预制屋面板上增加现浇层;在预制屋面板与外 12

纵墙间设备现浇板带,预制屋面板间设备现浇板缝梁,使屋面成整体式装配。

d在房屋顶层端部1-2开间范围内的墙体采用配筋砌体,即每隔8皮砖在水平灰缝内加配2φ6钢筋,并在1-2开间范围内拉通,与“构造柱”钢筋结合。顶层用砖不应低于MU7.5,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S,以提高墙体抗裂力。

e屋面“挑檐”为外露结构,在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较大,不仅本身容易开裂,而且对墙体开裂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应适当增加“挑檐”纵向配筋并增设“变形缝”或“后浇带”,以减少收缩。“后浇带”的做法是在其纵向受力较小的中间适当部位,预留300mm宽的“后浇带”,用钢筋贯通,在施工40-60天后再二次浇筑,以起到先放后抗的控制作用。

f重视屋面保温。选择屋面保温层时,适当加厚或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良好的材料。对屋面保温层必须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热工计算,进一步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保温不好是屋面板产生温度应力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导致顶层墙体开裂或屋面漏水。保温层应做至“挑檐”或檐沟处,以防止混凝土结构外漏,有条件者必须增设、架空隔热层。

3)砌体裂缝的加固处理:(1)当屋面保温层未达到热工要求和节能标准时,应重做屋面保温层,使裂缝稳定,因为对温度裂缝仅做一般性的回固补强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减少温度应力入手。保温层使用的绝热材料要满足表观密度、粒经、导热系数与含水率等各顶技术指标的要求,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和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力求达到设计的保温效果。

(2)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裂缝,应先加固地基,等沉降量达到稳定标准(平均日沉量0.02-0.03mm以内)后,再加固墙体。

(3)对外纵墙、横墙、内纵墙的裂缝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法,剔灰缝深12cm,必胀锚栓@500,呈梅花型分布。挂钢筋网φ6@250,M10水泥砂浆40mL厚,3道成活,施工完后,要注意喷水养护预防空鼓。

(4)对于轻微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加107胶嵌补即可。

四、防渗漏防治措施

1、地下室防渗漏

1)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原因分析:

(1)柔性防水层选材不当及施工质量差,包括对基层未达要求便进行防水施工。在转角处未予加强,在穿墙管件、预埋件、变形缝等部位处理不当,卷材与卷材搭接处粘结不牢等原因。

(2)地下室墙长期暴露在外: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墙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顶盖,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化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3)温差过大

包括混凝土基础底板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4)混凝土施工质量差

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使用不合格的外加剂(如微膨胀剂、泵送剂等)、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产生裂缝。此外,在地下室基础施工时,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全,混凝土分层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导致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已经初凝,形成施工冷缝。

(5)变形缝处施工处理不当,形成防水薄弱点(6)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渗漏

①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面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钢筋腐蚀使砼有缝隙,顺钢筋方向,向地下室内部渗水。②穿墙支模螺栓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漏水:外墙穿墙螺栓止水板焊接不严密,或穿墙螺栓在外墙面切割时留头较长,外部抹砂浆时未能将钢筋头盖严,特别是钢筋头露在抹灰层之外,做防水时穿破防水层,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化学腐蚀,并不断向内墙方向腐蚀造成漏水。

③外墙钢筋密集区漏水:外墙柱交接处和拐弯顶板内钢筋集中区出现漏水,原因是这些部位空间小,浇捣困难,混凝土不易密实,造成渗漏。

④钢管接头不严形成渗漏:混凝土内埋设电讯管线、照明管线等,由于钢管接头

粗糙不严密,地下水进入混凝土中,再从钢管接头进入管中,由内墙面接线盒向室内漏水,或沿钢管周围向室内渗水。

⑤后浇带漏水及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漏水:墙根与地面交界处及周边部分有潮湿、滴水现象,二者交界处有漏水点。

⑥施工管理方面及其他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工序安排不合及理管理不善。在有防水要求的墙体或底板随意开洞、埋管但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理导致渗漏。

2)地下室渗漏的预防措施: A 设计方面:(1)合理设置伸缩缝及后浇带:地下室现浇结构,当长度超过30m左右即应设置伸缩缝。后浇带是一种常用的已被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控制砼结构裂缝的方法。

(2)砼中掺加外加剂或外掺料。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以补偿砼的收缩应力。或在砼中掺入纤维(如PP纤维等)类,该种纤维有一定抗拉强度,与砼握裹力好,达到增强砼硬化过程中的抗拉应力,控制砼裂缝的产生。

(3)设置防裂钢筋,增加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地下室外墙水平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使构造筋达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抗裂性能。B 施工方面:(1)合理选择使用原材料。

①水泥应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宜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内掺适量超细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②砂应采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控制砂中含泥量不得超过3%;并通过精心试配,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③石子应使用连续粒级的卵石或碎石;

④外加剂和外掺料,使用减水剂可以改善砼拌合物的和易性,且能够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防止砼中多余水分引起裂缝和空隙。外掺料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纹和收缩裂纹。(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确定。

①坍落度的采用应根据地下室不同部位和施工工艺选择不同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水泥和外加剂、外掺料的用量。为使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必须保证足够的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现场要求,进行试配。

②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收缩率大,抗渗性差。③配合比应由实验室选定;(3)养护

砼浇注后,必须在12h内覆盖保温养护,之后砼表面要一直湿润养护到14d。为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最好其表面一直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对于大体积砼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做好测温记录,控制内外温差≤25℃。3)地下室渗漏的施工过程控制:(1)模板应牢固,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发生变形或漏浆,极易引起漏水。模板的对拉螺栓应加焊止水环。

(2)混凝土浇注。为避免砼产生分层、离析,浇注时应严格控制拌合物自由落差。浇注可分层分段进行,但应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之间浇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以免出现施工缝。

(3)提高混凝土振捣的组量。地下室砼应全面细致地进行振捣,下料和振捣要形成一定的顺序,防止漏振、欠振。要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砼浇筑振捣,捣固振动棒直插入下层砼中5-10cm,以保证接层部位砼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砼开始泛浆和冒气泡为准,不得欠振或超振。

(4)个别特殊部位的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 外墙施工缝应设在高于底板30cm的外壁上。对于地下室留置施工缝时,应设置止水钢板或按设计要求留置。浇注砼前,要将原有砼表面的浮浆凿去,并认真清理后再浇注新砼。后浇带的砼应采用补偿收缩砼。

预埋件的处理: 穿透外墙的预埋件,应在每一个预埋件的上加焊止水环。预埋件穿透模板处要堵塞严密,不得漏浆。混凝土浇注时,要注意将预埋件下方的砼振捣好,防止出现空洞、蜂窝。

4)地下室渗漏后的修补措施

(1)堵漏的原则:

必须通过剔凿找出漏水点、漏水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堵漏;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的方法;对埋件周围漏水堵漏,剔凿一定深度后,采用速凝剂堵漏。(2)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类: a、表面涂抹法;b、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c、充填法;d、灌浆法。常用的为第三和第四种方法,如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充填法: 用钢钎或高速旋转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形成V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封闭裂缝。当修补的裂缝有结构强度要求时,宜用环氧砂浆填充。

灌浆法 : 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酯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

2、厨房、卫生间防渗漏

1)出现渗漏原因分析:(一)设计原因

1、现浇混凝土楼板,未设计防水层。

2、管道预留孔位置设计不准确,与楼板孔洞贯通。

3、楼地面排水坡度过小,不足2%,排水方向不准确,地漏、阴阳角、浴缸下地坪的标高设计不合理、或无详图,造成地面积水,排水不畅。(二)材料原因

1、选材不当,选择不适用于厕浴间的防水卷材,卷材接头粘结强度不够,节点包封不严,引起渗漏。

2、选用了耐水性能、耐腐蚀性能不良的防水材料,材料出现腐烂、软化、溶胀、破坏现象,或固化后出现收缩、开裂、孔洞、杂质、强度及延伸率低、耐水能力差等现象,涂料与基层粘结强度低,或不能粘结。(三)施工原因

1、找平层施工质量不好,出现裂缝,产生渗漏。

2、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裂缝。

3、找平层施工质量不好,引起起砂、酥松、掉灰等,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出现渗漏。

4、楼地面因找平层施工质量不好,原防水层粘结不牢,涂膜、防水层厚度不够,涂膜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收缩开裂等,出现多点渗漏、串流渗漏等。(四)管理原因

1、缺乏管理,年久失修,渗漏日趋严重。

2、二次装修时,将原防水层破坏。2)防渗漏措施:(一)设计控制措施

1、厕所间及有排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间应有标高差;

2、楼板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20,板厚宜大于等于90mm;

3、厕所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4、地漏与泛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不倒泛水,结合处严密平顺,无渗漏。(二)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管道与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结构施工期间,由土建负责配合完成管道的预埋预留工作。凡穿越楼板与墙体的管道均需留设套管。套管应高出结构面20mm。

(2)严格控制管材、设备及配件的质量标准。进场的材料必须具有“三证”,即:产品出厂价格证、质量保证书及复试证明。

(3)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给水管道安装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排水管道安装后必须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及洗涤设备安装后须进行盛水试验。

(4)针对不同工种及不同工序的作业特点是建立完善的成品保护制度,以加强对安装成品的保护。

2、土建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作为防止渗漏的必要构造措施,厨房、卫生间分隔墙底部统一浇筑混凝土导墙,高度为150mm,宽度大于100mm。

(2)在卫生间的浴缸和冲淋部位的地面与墙面上加做防水层,一般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在楼地面施工时,应找出1%流向地漏的坡度。楼地面完成后应进行泼水试验,以保证流水坡度准确。

(3)做好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修补工作十分重要,应专门组织力量施工。管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水泥石棉打凿密实或采用油膏填嵌密实。楼板上有预留洞口,应采用较高的细石混凝土分层填补,确保填实的密实度,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管道预留洞口修补后必须进行筑坝盛水试验。盛水时间不少于24h,以不渗不漏为合格。

3、地暖防渗漏

地暖渗漏防治措施: 1)管材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管件和管材的内外壁应平整、光滑,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明显痕纹、凹陷;管件和管材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匀;装卸运输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能受到剧烈碰撞和尖锐物体冲击,不能抛、摔、滚、拖,避免接触油污,在储存和施工过程中要严防泥土和杂物进入管内,存放处避免阳光直射。2)地暖管铺设、填充等施工过程控制(1)铺设隔热板

将事先已粘贴好复合铝箔层的20mm厚的聚苯乙烯板扑在结构找平层上,聚苯乙烯板满铺,不得架空,铺设时聚苯乙烯保温板应切割整齐,要保证带坐标分格线铝箔表面的尺寸方格线左右对齐,接缝紧密,缝隙大的部位要用小块的聚苯乙烯板填满后用铝箔胶带封口,连接处应用胶带进行粘接。(2)地暖管的安装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加热管布管方式有旋转型、直列型、往复型3种,一般以旋转型为主。在施工过程中,要用专用工具断管,管口要保证齐平,断面应垂直于管轴线。管子铺设区域应清理平整、干净。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软底鞋,以免损伤管子。管路走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间距误差应小于10mm,固定间距直线段为0.4~0.6m,弯曲段为0.2~0.3m,弯曲半径不得小于8倍管径。

卡钉必须用塑料制品,要卡紧管子,不得有松动。加热管和热媒集配装置连接处的管道或管间距小于等于100mm时,要加柔性塑料波纹管套管。在热媒集配器及加热管密集处,塑料波纹管长度不应小于1000mm,以减小混凝土垫层膨胀。(3)钢丝网的铺设

在PEX管道上铺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采用搭接,用铁丝扎带绑扎连接成片。钢丝网要铺设平整、均匀。所用钢丝网的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尺寸为50mm×50mm。

(4)一次试压。

加热管敷设完检查无误后,进行水压试验,试压时进入管内的水必须清洁。试验压力为0.8MPa,稳压1h后再补压至规定压力值。

15min内的压力降不得大于0.05MPa,而且不得有渗漏,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及浇筑填充层。(5)保护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工具压伤加热管,回填过程中不得使用铁锹等锐器,捣混凝土时,宜用木棒、木铲拍实到返浆为止。塑料管材在自然条件下虽然膨胀量比较大,但膨胀力较小。为使膨胀力降到最小,浇筑混凝土时,要在管道带压的状态下进行。待管道在混凝土内完全定位后,冲入热水时管道膨胀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填充层做好后,系统保持不小于0.4MPa的压力,常温下不少于48h才能卸压。

4、外墙防渗漏

1)外墙渗漏原因的分析:

1、工人在砌体施工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 20

缝砂浆。此 外,砂浆的强度不达标或干砖上墙,使砂浆中的水份被砖吸收,从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导 致砖和砂浆分离,砌体整体刚度下降,产生墙体裂缝。

2、温差引致混凝土结构梁柱与填充墙结合处产生开裂。

3、外墙抹灰层一次性打底太厚或为保证全高垂直度而使局部打底偏厚,又未采取适当 加强措施而产生裂缝;墙体层表面太光滑,结合不良;外墙大面积打底而基层未设分格线,产生不规则收缩裂缝。

4、饰面砖铺贴空鼓或铺贴砂浆不饱满,面砖与砂浆间空隙部分易形成贮水容器;面砖 勾缝不密实或勾缝龟裂,密缝勾缝遗漏都是使雨水从表面渗入,造成积水,从而引起渗漏。此外墙易渗水与面砖勾缝和面砖表面不平也有一定关系,凹缝使外墙整体墙面不光滑,雨水 流速减缓,滞水时间、滞水量增多,特别是勾缝下缘处。勾缝质量不合要求或长期风吹雨淋 造成勾缝与面砖间有微裂缝,造成渗漏。

5、窗台、遮阳板和雨篷等水平构件的表层施工中未找坡度,甚至倒坡,造成倒返水或 积水,也容易造成外墙面渗水。2)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1.外墙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同时对诸如脚手架眼、缆绳孔等造成的墙体缺陷要先修补完成后方可打底粉刷,不留隐患。

2.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加强抽查。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水平缝要满铺砂浆,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勾填的方法来保证外侧竖缝质量。

3.温差造成的裂缝,首先应把龟裂的打底层凿去,加上钢丝网片,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分层抹实,并且注意养护,而后再进行面层施工,就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达到减少墙体渗漏的目的。顶层窗下八字裂缝、窗下竖向裂缝等现象出现可采用在顶层窗台加通长配筋砼封顶窗盘的方法,增强刚度,消除裂缝。

4.对于基层产生裂缝,首先要保证外墙打底不得太厚,对局部太厚处要采用钢丝网来加强,其次外墙打底应分次、分层,打底在终凝前要防止暴晒或雨淋,加强养护。做好分格线,特别在装饰面层为无分格线的面砖、马赛克等外墙上打 21

底也应在适当位置留置分格线,用油膏填缝后,方可上面层。第三对于混凝土柱、梁等较光滑的结构层,用聚合物砂浆“毛化”处理(聚合物砂浆配合比可为107胶∶水∶水泥∶砂=1∶4∶10∶10计量搅拌均匀),涂在光滑的面层上,湿养护7d,使之“毛化”以增强粘结力,而后再全面打底,可避免空鼓、结 合不良等缺陷。

5.对于外墙铺贴面砖的建筑物,外墙施工前必须事先进行技术交底。在铺贴过程中一定要有挤浆工艺,且在勾缝前要全面检查空鼓情况,勾缝要保证密实度,勾缝完毕后要注意 湿润养护,密缝擦缝不得遗漏,勾缝深度建议要严格控制,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质量管理方面要建立多级复查控制制度,以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

6.窗台、遮阳板、雨篷等水平构件应按要求进行找坡且找坡方向要正确,与墙面接触部分应处理成泛水圆弧角,防止倒泛水或积水。窗框周边应提位勾缝打胶,窗后塞口要塞紧密,窗洞上方须做滴水线槽(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屋面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应比屋面砼多浇注10-15mm,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而后再砌筑女儿墙墙体,这样即使施工缝处产生微小裂缝,也不会造成女儿墙墙根渗水,保证了建筑外观美观。

5、屋面防渗漏

1)卷材防水层裂缝

1.现象

防水层出现沿预制屋面板端头裂缝、节点裂缝、不规则裂缝渗漏。2.原因分析

盲目使用延伸率低的卷材,板端头和节点细部没有做附加缓冲层和增强层,施工方法错误,如在铺贴卷材时拉得过紧。

3.防治措施

(1)选用延伸率大,耐用年限要高于15年的卷材。

(2)在预制屋面板端头缝处设缓冲层,见图5-1和图5-2,干铺卷材条宽

300mm。铺卷材时不宜拉得太紧。夏天施工要放松后铺贴。

图5-1 板缝缓冲层 图5-2 板缝处理

1—密封材料;2—干铺卷材; 1—上风一侧点贴固定;2—干铺卷材条;

3—防水层 3—聚氯乙烯胶泥;4—φ20浸油草绳;

5—C20细石混凝土

在防水卷材已出现裂缝时,沿规则的裂缝弹线,用切割机切割。如基层没有留分格缝,则要切缝,缝宽20mm,缝内嵌填柔性密封膏,面上沿缝空铺一条宽2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再满粘一条350mm宽的卷材防水层,节点细部裂缝的处理方法同上。2)女儿墙根部漏水

1.现象

防水层沿女儿墙根部阴角空鼓、裂缝,女儿墙砌体裂缝,压顶裂缝,山墙被推出墙面,雨水从缝隙中灌人内墙。

2.原因分析

找平层、刚性防水层等施工时直接靠紧女儿墙,不留分格缝,长条女儿墙砌体没有留伸缩缝,在温差作用下,山墙和女儿墙开裂;女儿墙等根部阴角没有按规定做圆弧,铺卷材防水层没有按规定做缓冲层,卷材端边的收头密封不好,导致裂缝、张口而渗漏水。

3.防治措施

施工屋面找平层和刚性防水层时,在女儿墙交接处应留30mm的分格缝,缝中嵌填柔性密封膏;女儿墙根部的阴角粉成圆弧,女儿墙高度大于 800mm时,要留凹槽,见图5-3,卷材端部应裁齐压入预留凹槽内,钉牢后用水泥砂浆或密封材料将凹槽嵌填严实。女儿墙高度低于800mm时,卷材端头直接铺贴到女儿墙

顶面,再做钢筋混凝土压顶。见图5-4。

图5-3 女儿墙卷材泛水收头 图5-4 女儿墙压顶与卷材收头 1—凹槽;2—密封材料; 1—压顶;2—附加层;3—防水层

3—附加层;4—防水层

屋面找平层或刚性防水层紧靠女儿墙,未留分格缝时,要沿女儿墙边切割出20~30mm宽的槽,扫刷干净,槽内嵌填柔性密封膏,女儿墙体有裂缝,要用灌浆材料修补,如山墙的女儿墙已凸出墙面时,须拆除后重砌,对卷材收头的张口应修补密封严实。3)天沟、檐沟漏水

1.现象

沿沟底或预制檐沟的接头处,屋面与天沟交接处裂缝,沟底渗漏水。2.原因分析

天沟、檐沟的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导致裂缝,防水构造层不符合要求,水落口杯直径太小或堵塞造成溢水、漏水。

3.防治措施

沟内防水层施工前,先检查预制天沟的接头和屋面基层结合处的灌缝是否严密和平整,水落口杯要安装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1%,沟底阴角要抹成圆弧,转角处阳角要抹成钝角,用与卷材同性质的涂膜做防水增强层,沟与屋面交接处空铺宽为200mm的卷材条,防水卷材必须铺到天沟外邦顶面。见图5-5。

图5-5 檐沟

1—防水层;2—附加层;3—密封材料;4—干铺卷材

天沟、檐沟出现裂缝,要将裂缝处的防水层割开,将基层裂缝处凿成“V”形槽,上口宽20mm,并扫刷干净,再嵌填柔性密封膏,在缝上空铺宽2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然后满粘贴宽350mm的卷材防水层。4)变形缝漏水

1.现象

沿变形缝根部裂缝及缝上封盖处漏水。2.原因分析

变形缝细部构造不当,根部阴角没有做圆弧和防水附加层,顶面封盖没有做缓冲层,封盖拉裂后破坏致使防水层出现渗漏水。

3.防治措施

检查抹灰质量和干燥程度,扫刷干净,按图5-6所示,在根部铺一层附加层,附加卷材宽300mm,卷材上端要粘牢固(其余为空铺),在立墙和顶面,卷材要满粘贴,墙顶面盖一条与墙面同宽的卷材,贴好一面后,缝中嵌入衬垫材料,再贴好另一面,上面再覆盖一层卷材,卷材比墙外两边宽200mm,覆盖后粘牢,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扣压牢固,预制盖板的接缝用密封膏嵌填密实。

图5-6 变形缝防水构造

1—衬垫材料;2—卷材封盖;3—防水层; 4—附加层;5—沥青麻丝;5—水泥砂浆;

7—混凝土盖板

变形缝墙根部出现裂缝而渗漏水,要将裂缝处的卷材割开,基层扩缝后,嵌填防水密封膏,空铺卷材条后,再将原防水层修补、加强粘贴好;变形缝墙顶面卷材拉裂或破损时,应将混凝土盖板取下,按图7-8的要求重新修复。5)水落口漏水

1.现象

沿水落口周围漏水,有的水落口面高于防水层而积水,或因水落口小,堵塞而溢水。

2.原因分析

水落口杯安装的高度高于基层,水落口杯与结构层接触处没有堵嵌密实,横式穿墙水落口与墙体之间的空隙,没有用砂浆填嵌严实,没有做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没有伸入水落口杯内的一定距离,造成雨水沿水落口外侧与水泥砂浆的接缝处渗漏水。

3.防治措施

现浇天沟的直式水落口杯,要先安装在模板上,方可浇筑混凝土,沿杯边捣固密实。预制天沟,水落口杯安装好后要托好杯管周的底模板。用配合比为1:2:2的水泥、砂、细石子混凝土灌筑捣实,沿杯壁与天沟结合处上面留20mm×20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水落口杯顶面不应高于天沟找平层。见图5-7。

水落口的附加卷材粘贴方法:裁一条宽大于或等于250mm,长为水落口内径加100mm的卷材卷成圆筒,伸入水落口内100mm粘贴牢固,露出水落口外的卷材剪成30mm宽的小条外翻,粘贴在水落口外周围的平面上,再剪一块直径比水落口杯内径大200mm的卷材,居中按水落口杯内径剪成米字形,涂胶贴牢,将米字条向口内下插贴牢,然后再铺贴大面防水层。

横式穿墙水落口做法:用1: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嵌好水落口与墙体之间的空隙,沿水落口周围留20mm×20mm的槽,嵌填密封膏,水落口底边不得高于基层,底面和侧面加贴附加层防水卷材,铺贴方法同上。见图5-8。

图5-7 水落口 图5-8 横式水落口

1—密封材料;2—防水层;3—附加层; 1—防水层;2—附加层;

4—找平层;5—密封材料 3—密封材料; 4—水落口

当水落口杯平面高于基层防水层时,要拆除纠正,水落口周围与结构层之间的空隙没有嵌填密实时,要将酥松处凿除,重新补嵌密实,并留20mm×20mm的凹槽,嵌填防水密封膏,做好防水附加层,再补贴好防水层。

6、门窗渗漏

1)门窗渗漏原因分析

1、门窗框与墙体未用水泥砂浆嵌缝。

2、门窗框与墙体间注胶不严,有缝隙。

3、门窗工艺不合格,窗框与窗扇之间结合不严。

4、窗扇密封条安装不合格,水从窗扇玻璃缝中渗入。

5、窗外框无排水孔。

2)门窗渗漏防治措施:

1、设计控制措施

设计单位在门窗施工图中,应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要求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门窗抗风压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气密性和水密性、传热系数。并标注选用门窗图集型号、规格,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进行门窗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在工程验收时进行审核认可。

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 5—8mm 间隙。(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 1.5mm,固定点间距:门窗拼接转角处 180mm,框边处不大于 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5)门窗框外侧应留 5mm 宽、6mm 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内窗台应较外窗台高 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 10mm 的槽口。

(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3)渗漏整改方案:

对外窗存在渗漏水现场的可:

(1)、从内侧将窗框与结合部打开,将两侧及窗框底部原结合层全部凿除,为满足填充水泥砂浆作业面的要求作业面宽度不小于3厘米。

(2)、窗洞四周阳角外墙面砖及分格条勾缝不密实处:大的缝用1:2水泥砂浆嵌实,阳角处用纯水泥浆嵌缝,表面清理干净后再用中性玻璃胶封闭,窗框向外延伸30厘米范围内用无机水性水泥密封防水剂涂刷三遍。

(3)、全面检查铝合金窗天盘的老鹰嘴滴水是否顺畅,不符合要求的返工重做,要求外侧比内侧低一厘米以上且面砖表面随做随清理。(4)、处理后检查:淋水试验和雨天观察,不合格返工。

7、管道洞口防渗漏

1)给水管道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由管材、管件弯头、三通等和附件阀门、水咀等本身质量引起的渗漏:

原因分析:

如管材上出现裂痕、针眼,配件二端部出现的变形,丝口有偏丝、断丝、毛丝及缺口,各类阀体内的部件损蚀、密封圈破损、松懈、闸板和阀体毛糙而闸不到底,阀杆变形折断,另外洁具冲洗水箱出水口与浮球接触不密实,阀件老化、腐蚀而失灵等均会产生渗漏。

防治措施:

所有材料的进货渠道应正规,信誉、质量可靠,除有必要的质保单或合格外,在安装前,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外观检测,即对于每批次不同来源的产品进行必要的目测查验或调试。

当数量较大时可采用取样抽查,必要时亦可试压和解体检测主指阀门排除隐患,发现上述问题应予以调换,直到全部合格方可安装使用。(2)由于安装人员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渗漏:

原因分析:

镀锌管在套丝接口时断丝或缺口大于丝口总长度10%,丝口过松或过紧;丝接口长度不足或缠绕物生料带、油麻丝不足、不均匀,或在边接旋转过头又返回产生松动而造成渗漏水,另外,法兰之间偏心受压而渗漏, 焊接管道之间或管道法兰之间焊缝不到位,造成开裂,卫生洁具边接填料不当。

蹲坑冲洗皮碗与接口未绑紧或任意采用细铁丝而锈蚀造成的种种渗漏。防治措施:

安装施工人员需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意识,以确保施工质量,如在管道套丝时做到管子锯口平整。切口与管子中心垂直,丝口清晰。管子

丝口应略呈园锥状,衔接时严密并外露两牙,丝口缠绕适量、均匀,法兰与管道之间在边接时应进行水平或垂直交叉校正,选择不同对应介质的垫片大小相称,为防偏心应力。螺拴紧固时应顺序对称平衡控紧,外露丝口或埋入地下的管道应及时进行水压试验,蹲坑皮碗与接口必须采用≥2的铜丝绑扎2~3mm道,且绑扎严密,亦可临时通水试验。

(3)由管道穿越混凝土板面的预留洞所产生的渗漏:

原因分析: 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楼面预留洞不设套管,因预留口侧面光滑,管道安装时未作凿毛处理而直接二次浇注洞口砼,使洞口砼与板面砼之间或砼与立管之间出现渗漏。另外预留洞口位置埋设不准,安装人员随意敲凿板面砼,使得预留洞口扩大,造成板面砼体破裂,填补洞口时又没采取有效浇注封口的补救措施。

另一种情况是虽埋设了套管,但因在楼板混凝土浇捣时,未能在套管四周充分密实震捣,而造成套筒四周砼较松散而渗水或是套筒固定不牢,震捣时产生偏心移位,使套筒与给水管之间一侧的空隙无法嵌入填充物造成渗水。

防治措施:

安装人员的预留孔位置必须准确无误,且牢牢固定住。在浇捣楼板混凝土时,督促土建人员留意预留孔位的震捣,有套管的,套管应高出建筑平面30 mm,无套管的则应在二次浇捣预留洞细石砼时,采用洞口面翻边处理,每侧翻边宽度应大于20mm原板面砼洞侧面应凿毛处理后方可浇注细石砼。建议卫生间、盥洗间板面,采用预埋套管为妥。2)排水管道的渗漏原因与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1)排水管和配件本身质量原因产生的裂痕、砂眼所产生的渗漏;(2)管道连接安装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造成的渗漏;(3)管道预留孔穿越楼板面时所引起的渗漏。

防治措施:

(1)安装前应逐根仔细地进行外观检测,注意是否有砂眼、裂痕、包括管件的承插口及存水管、检查口、清扫口等配件质量情况,发现有缺陷,或有疑虑,30

则可通水试验。要严防使用低价购入的劣质产品,如管壁过薄、内壁粗糙有裂痕、砂眼较多的产品,一旦发现坚决予以清退,否则隐患无穷。

(2)对于管道接口处不密实的预防措施:

a施工安装人员除具有严谨的工作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b在承插铸铁管连接口与管口,四周间隙应匀称垂直,可先采用油麻丝均匀嵌入,随时调整垂直度,固定后采用水泥灰或石棉水泥堵头严禁用水泥砂浆堵头,且周边匀称嵌实,根据管径尺寸,设置固定垂直、水平支架,以免管道偏心、变形而渗水。

c地下埋设的管道应设砖墩支撑,在回填土时应两侧同时回填,避免管道侧向变形,回填土前必须先做通水试验,若采用UPVC水管连接时,应注意胶水涂抹均匀,粘接应迅速,一旦粘接好,不得再随意旋转,管道长度较长时,应设置伸缩配件以避免温差变形,接口渗水。

路面防开裂 第3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框架结构中混凝土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体及粉刷工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提高施工质量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开裂原因;预防措施

一、填充墙及粉刷裂缝产生原因。

(一)砌块原因

1.砌块本身湿胀干缩。随着原材料养护方式和存放条件及时间的不同,在不同含水率时膨胀和收缩值各异,其值大小,是砌体是否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湿胀干缩引起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或砌块的抗拉强度,使墙体本身产生裂缝。

2钢筋混凝土与砌块两种不同材料界质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界面收缩开裂。

3.不同批次的砌块强度等级和干密度不同,施工中造成混合施工的可能造成墙体裂缝。

4.混凝土砌块出厂时效不足,进场即投入使用。砌块或砂浆强度等级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断砖上墙,影响砌体强度而出现裂缝。

(二)砌筑工艺原因

1.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拉结未严格按构造要求设置,未形成可靠拉结和有效约束。

2.砌筑时一次砌筑较高或砌到梁底时没有停置时间,让其自然徐变沉降收缩;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在局部沉陷处基坑及主体结构支承减弱,产生的徐变,使的砌体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力超过了砌体的承载力后,砌体上便会出现裂缝。尤其是120mm厚墙体,更容易发生砌体砌筑砂浆过分受力而呈现破坏态势失去粘结力,造成后期开裂。

3.砌筑时错缝搭接不符合要求,形成竖向通缝;与墙柱拉结不到位或未按有关规定设置构造柱、抗裂柱;砌体灰缝不饱满,减弱了砌体抗压、抗剪、抗拉的能力,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4.砌筑砂浆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砂的含泥量过大,随意掺加有机塑化剂,配量计量把握不准,砂浆存放时间过大,造成砂浆现场强度的离散性较大,使实际砂浆强度不足,耐久性降低,从而使砌体的受力性能得不到保证。

(三)粉刷工艺原因

1.追求进度。混凝土砌体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表面粉刷,其出现表面裂缝的概率比砌筑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干燥后再进行粉刷大很多。

2.填充墙砌体抹灰时未严格按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

3.墙体预留施工洞口,新开管线槽等未按要求进行填补处理,引起局部开裂。

4.抹灰或成活工序控制不严,部分墙面一次抹灰过厚,抹灰层总厚度过大,引起抹灰层开裂。

二、常见裂缝出现的形成和部位

根据观察,大部分裂缝出现在内墙填充墙上,主要为八字形裂缝、沿灰缝45°的阶梯状裂缝,还有部分竖向和水平裂缝出现在剪力墙和梁与内墙填充墙交界处,产生原因较复杂。原有施工洞处理不当形成的裂缝,抹灰层龟裂纹和电线管槽抹灰层裂缝更是无规则。裂缝宽度一般在2mm 以内,长短不一。

三、填充墙体工程防开裂防治措施。

(一)砌体工程措施

1.把好材料质量关。工程中使用的砌块,应具有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2.使用大于28天龄期的混凝土砌块,现场堆放场地应能保证砌块不受雨水侵蚀,限制上墙砌块的相对含水率。雨期施工要严格执行雨期施工规范。

3.不同批次的砌块材料混合使用应少于8%,尽量避免断砖上墙。

(二)砌筑工程工艺。

1.严格控制灰缝厚度(最小值取8mm)和饱满度,注意砌筑砂浆的稠度和保水性。

2.砌筑砂浆采所用水泥按要求选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砂宜选用中砂,并过5mm筛孔,含泥量小于5%。水泥砂浆随搅拌随使用,搁置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3.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的构造连结不宜简单采用“钻孔植入”混凝土结构,拉结筋的间距尺寸必须严控制,保证拉结筋水平进入砌体内。120mm厚墙体与混凝土结构拉结筋最好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形式,以增强与砌筑砂浆的粘结。

4.严格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m,对120mm厚墙体更应严格控制在每次1.2m以内,并做好临时防护,以防外力冲击。

5.重视搭砌和留搓处理,搭砌长度不少于100mm,砌体转角与纵横交接处应同时咬搓砌筑,施工缝必须砌成斜搓,保证联结牢固。

6.为确保门、窗洞口的整体性,控制压力差引起的洞口四角斜裂缝的发生,洞口过梁及窗台板宜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且两端入墙长度不少于砖墙

厚度。

7.当填充墙较长时(≥3.5m),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并先砌墙后浇柱,对于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

8.砌筑时垂直缝采用满批灰法,水平缝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宜超过800mm,饱满度90%以上并原浆勒缝。砌至梁板底须留空隙200mm,再将其补砌顶紧,斜顶砖的砌筑方法向两边斜顶,中间层倒三角形。墙高少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天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天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

(三)装饰粉刷工艺

1.基层处理:事先加强安装与土建工序间的配合。管道、沟槽、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砌筑完成后,采用机械开槽,采用砌块相同材质材料进行补槽,并加挂抗裂钢丝网进行补强处理。去除墙面浮浆、杂物、油渍;用清水冲洗粉尘。

2.用水泥细沙及108胶(配合比为1:1:0.05)抛浆打点,使墙体产生粗糙结合面。抗裂钢丝网的挂设:外墙应按DBJ15—9—97要求全面挂钢丝网。内墙应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的相连界面处挂网,挂网前先用1:2水泥砂浆打底,压紧压实,再钉设直径为0.5 mm菱形网孔,边长为20 mm的钢丝网,保证网宽不少于300mm。钢丝网在砌体一侧的固定最好采取再砌体灰缝中预留扎铁丝,减少外力对砌体的冲击

3.找平层施工前应将结构表面充分淋水湿润,并加强抹灰砂浆配合比控制,掺入适量微沫剂,严格控制抹灰成活工序,总抹灰厚度控制在18 mm,一次抹灰厚度不超过10 mm,分三遍成活。对于特殊场合抹灰厚度35≥mm时,应另有挂网等防裂空鼓措施。

4.加强抹灰层与饰面层连结,抹灰层成型后,待凝结前复抹搓毛面,保持一周内喷水养护,饰面层施工前可刷界面接触剂一遍,可有效防止表面开裂、空鼓。

5.为防止外墙面开裂、空鼓和渗水,外墙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为3m×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为5mm~10mm,嵌填高弹性耐候胶。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并加入一定抗裂合成纤维(每立方米砂浆掺8 mm长纤维1公斤)。防水层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时,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抗裂措施 第4篇

1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特征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主要表现为横向裂缝。其主要包括三种:气温骤降引起的温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和温缩性反射裂缝。

1.1 由气温骤降出现的温缩裂缝

位于路面面层的沥青结构层,直接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在常温条件下,混合料的劲度较低,气温骤降后,材料的应变能力急剧降低,使得材料的劲度模量急剧增大,超过了产生开裂的极限劲度,于是产生了裂缝。路面开裂后,温度继续下降便有了自由收缩的可能,使裂缝宽度增大,但由于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存在联结,造成收缩的不自由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也同时增大,继续产生新的裂缝,使裂缝间距缩短,裂缝不断加宽,开裂越来越严重。

1.2 温度疲劳裂缝

温度反复升降循环产生温度应力作用,使路面开裂。对于已经产生低温裂缝的沥青混凝土层,当春天气温回升时裂缝弥合,当再到冬天,再次出现裂缝,裂缝的宽度和数量均较上一年增加;对于没有发生开裂的路面,由于温度应力的疲劳作用,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减小,加上沥青老化使沥青劲度增大,应力松弛性能下降,所以温度疲劳裂缝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高的温度下开裂,同时裂缝会随着路面使用年限增长而不断增加。

1.3 温缩性反射裂缝

在低温情况下,当基层开裂后,失去抵抗拉应力的能力,在开裂位置将应力传递给面层,在开裂处形成面层的应力集中。同时,低温下沥青面层的劲度模量较大,仅能承受较小的温度应力,极易发生反射裂缝,从而使面层发生开裂。交通荷载作用下的主拉应力或剪应力和温度变化下的收缩应力是反射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影响沥青路面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2.1 材料

1)沥青结合料。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大多与沥青的性质有关。主要包括沥青的稠度、温度敏感性、劲度、针入度、延度、老化以及含蜡量等。稠度较大的沥青能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变,抗裂性能较高;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对路面抗裂性影响较大;沥青劲度是决定混合料劲度的关键,美国宾州试验路的结果证实,横向裂缝与沥青的劲度相关性最好;当沥青温度敏感性相同时,针入度大的沥青比硬沥青的路面裂缝少;低温延度与开裂有一定关系;同时,沥青在使用期的老化越严重,劲度越大,裂缝出现越早;沥青中含蜡量的增加,也会使拉伸应变减小,脆性增加,温度敏感性变大,从而引起横向裂缝增加。

2)沥青混合料。

沥青用量、矿料级配、集料品种和空隙率都会对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产生明显影响。沥青含量增加,混合料的应力松弛性能提高,但其收缩性也变大;使用耐磨性好、与沥青粘附性好、吸水性小的集料,沥青混合料会具有较高的低温强度;空隙率大的路面易老化,使混合料劲度增大,易开裂。

2.2 路面结构

1)面层宽度。经调查表明,窄路面比宽路面的温度裂缝间隔小,7 m宽的中等道路初始裂缝间距为30 m,而宽度为15 m~30 m的普通机场路面的初始裂缝间距大于45 m。2)面层厚度。使用相同的沥青时,厚度大的路面比薄的裂缝要少。3)层间粘结。使用透层油可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减少温度裂缝。4)基层的影响。与柔性基层相比,半刚性基层热容量小,与沥青面层的附着性能差,加上本身干缩和温缩的附加影响,横向裂缝要多一些。当半刚性基层已有收缩裂缝时,在裂缝处将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面层的温度裂缝容易在这里发生并上下汇合。5)土基的影响。设置在砂土层上的路面更易发生温度裂缝,而黏土、亚黏土的则相对好些。

2.3 环境影响

气温和温度梯度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气温越低,沥青路面就越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同时,沥青面层顶部与底部的温度差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越大,路面也就容易开裂。

2.4 其他因素

路龄、交通量、施工裂缝与应力集中,也是影响路面产生开裂的重要因素。

3 沥青路面抗裂的主要措施

3.1 选择优质沥青

采用优质沥青修筑高等级公路时,沥青必须符合“高等级公路路用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在高温稳定性满足条件下,采用感温性小、针入度大的沥青,有条件时可用抗裂性较好的改性沥青。

3.2 设计抗裂性好的路面结构

采用抗裂性能好的、合理的沥青面层结构组合,例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粗粒式作底面层。

增大沥青面层铺筑厚度。日本、比利时、西班牙等国规定重要交通道路的沥青面层最小厚度为15 cm。

3.3 控制施工质量

1)加强层间粘结。

层间粘结越好,越有利于抵抗低温开裂。施工时需合理安排工序,防止层间污染,使用透层油改善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

2)合理碾压。

严格控制碾压工艺,使路面的空隙率小一些,延缓老化,同时减少碾压微裂缝。

3.4 采用半刚性基层抗裂措施

基层强度不宜过大,且施工时含水量不能太大,同时,采用基层预切缝延缓反射裂缝。

3.5 设置应力吸收层

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层之间设置应力吸收层延缓沥青路面裂缝,也是目前常用的做法。可通过设置级配碎石层、土工织物或格栅以及低弹性模量、高韧性的应力吸收层材料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

4 结语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由气温骤降出现的温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以及温缩性反射裂缝。其主要受原材料质量、路面结构、环境作用以及其他等因素影响。主要改善措施有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抗裂性好的路面结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采用半刚性基层抗裂措施以及设置防止反射裂缝的应力吸收层等。

摘要:通过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防治横向裂缝的措施,对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温开裂,机理,横向裂缝,影响因素,措施

参考文献

[1]贾志清.北方沥青路面抗裂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廖哲.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分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07(3):11-12.

[3]郑建龙,周志刚,张起森.沥青路面抗裂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Hannele K,Kanerva.Prediction of low-temperature cracking ofasphalt concrete mixtures with Thermal Stress RestrainedSpeci men Test results[J].Oregon State University,1993(4):37-38.

[5]童徽.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24):309-310.

路面防开裂 第5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等特点, 因此在国内外的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低应力水平状况下的路面开裂和破坏问题, 却对混凝土路面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国外专家对于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进行了大连话的研究, 为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理论, 并且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国内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才能为解决裂缝问题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

一、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机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损伤力学原理

损伤力学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变量场的基础上, 该变量场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缺陷而形成的, 利用损伤度对材料受到的伤害程度进行测量, 并且根据材料在受损伤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规律对其内部受到损伤的情况进行评估。从水泥混凝土的角度来说, 其本身就存在微空隙的状况, 所以由水泥混凝土形成的路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损伤可能性, 这种损伤度可以定义为D。S, S*则分别代表连续介质中受到损伤的单元受到损伤内外法线n的某一截面损伤之前与之后的面积, 可知: D =1 - S* /S。E为混凝土损伤前的弹性模量, E* =E (1-D) 。当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以后, 长期受到车辆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 就会使混凝土路面受到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加, 处在路面裂纹位置的混凝土受到损伤程度加剧, 会导致裂纹的进一步开裂, 最终导致混凝土路面的开裂, 如图1所示。

2.路面裂缝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的内部缺陷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在混凝土裂缝内部存在着很多杂质和毛细孔, 并且随机分布, 当毛细孔的分布与水灰比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就会形成干缩裂缝。通常情况下, 水灰比较高的路面结构中, 其中含有的颗粒状水化物较多, 而且在受到相同作用力的影响下, 大晶体和小晶体会呈现出不同取向的结合, 所以在混凝土路面水灰比较高的部位, 形成的裂缝与毛细孔就相对较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伤过程, 也可以理解为内部很多微小缺陷不断扩展、增加的过程, 当这些内部缺陷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路面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路面最初受到的损伤是不均匀的, 随着路面荷载的不断增加, 这种微小的损伤逐渐形成较大的裂缝, 对路面造成较大影响。

3.路面应力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 进行有效应力的计算应当根据公式σ=σ'/ (1-D) 进行计算, 当损伤度发生变化, 材料的有效应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大量学者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到的损伤规律, 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受到单调荷载的影响, 当应力处在某个区域值的范围内,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受到单调荷载的影响, 当应力处在某个区域值的范围内, 水泥混凝土本身的弹性模量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材料的损伤度没有发生变化, 就说明构件的结构应力也不会发生变化, 路面结构内部的微小裂纹没有发生变化。当应力大于某一个区域值时, 无线的倾斜度逐渐降低, 同时也意味着损伤度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还可以看出, 在循环拉应力的作用下, 地何在处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时, 材料的损伤度没有发生变化, 当荷载高于区域中的曲线, 就说明材料的损伤度在增加。循环拉应力的次数越多, 曲线向着右侧移动的频率也越多, 这说明混凝土路面受到反复的荷载作用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在弹性力学中, 如果某一处发生裂缝, 整个构件就会对其受到的应力进行充分分配, 而最终将会使应力集中在裂缝的间断, 使得细小的裂缝逐渐扩展。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过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过程, 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薄弱层受到破坏, 并且产生细微的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是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基面上, 基面凹凸不平, 或者没有进行细致的清除处理, 就会由于基面表面层存在的孔隙而使得浇筑过程中水泥砂浆的渗入, 所以当混凝土结构凝固以后, 就会将路面表层和基面形成一个整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路面和基面各自的弹模也不断发生变化, 同时混凝土也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形, 使得路面和基面之间的产生较大的空隙, 过度等受到破坏, 使得路面和基面形成剥离状态, 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第二阶段, 板中微裂缝的形成于板底微裂缝的联通。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 路面面板会发生振动, 而板的作用对于路面的车辆也会形成反作用, 这种相互的应力对于路面的平整度、行车的速度都会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 对于板的开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三阶段, 受到疲劳盒子啊的作用产生破坏性的断裂裂缝。疲劳强度是进行混凝土路面工程设计时必须参考的重要参数。在板底裂纹已经产生的情况下, 板的疲劳寿命实际上仅相当于第二阶段的疲劳作用次数, 这正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往往未到设计年限而发生断裂破坏的原因。

三、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办法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 首先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选择具有较强安全性、收缩变量小的水泥, 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缝的产生;其次, 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设计, 力求达到科学、稳定、均匀的配比要求;第三, 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 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成熟度和均匀性, 将混凝土结构的坍塌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可以预防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而引起的面板裂缝;第四, 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 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 并且做好必要的养护工作, 可以有效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的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预防混凝土路面开裂的防治办法, 从理论上说, 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过程, 就是细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过程, 也是对路面、路基造成破坏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将不断的完善, 影响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因素有很多, 而且比较复杂, 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经验和施工技术, 对混凝土性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促进公路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不断提升, 预防路面开裂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储继业.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研究[J].交通科技.2005 (06)

[2]唐雪松, 郑健龙.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的损伤力学守恒积分[J].应用力学学报.2004 (02)

[3]吴国雄, 姚令侃, 易志坚.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形成机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 (03)

[4]周富杰, 孙立军.反射裂缝的足尺疲劳试验研究及其力学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 (03)

路面防开裂 第6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开裂机理,防治措施

1 引言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 高温灵敏性高和路面温度的性质范围变化很大, 高温和低温季节沥青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可以高达数倍到十倍不同。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长, 轴向荷载增加, 车辆渠道化, 持续高温天气, 气温和降雨频繁的综合影响差别较大, 沥青路面会产生车辙、泛油、松散剥落、开裂、坑槽等病害。而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文章对车辙形成原因进行研究, 并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措施。

2 国内外对车辙的开裂机理的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62年美国AASHO试验路研究期间, 霍夫斯特拉等人对车辙路段进行了钻芯研究, 研究表明车辙的产生主要是由剪切应力降低而导致的, 采用高强度的路面材料能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产生。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加, 汽车的轴重增加及超载重型车辆的交通渠化的形成日益凸显, 在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已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0世纪初重庆公路科研在三个不同路面结构的实验设备的循环进行加速加载测试, 结果表明无论是半刚性基层还是柔性基层车辙变形主要产生在沥青层, 且柔性基层路面的车辙深度略小于半刚性路面。徐伟、张肖宁等人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进行车辙病害调查, 通过对桥面铺装、跨线桥下路面车辙与路面车辙对比, 发现不同路段的路面车辙变形主要来源不同。董泽蛟等人通过对七种沥青混合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以及单层车辙试验的设计。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表面层模量应当考虑到抗车辙的设计中, 在可能地最大程度地发挥该混合物的抗车辙性能。

2.3 车辙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 影响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可归纳为内在因素 (路面材料质量、路面结构、集料的特性、级配类型、沥青胶结料的性能、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路面结构等) 与外在因素 (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等) 。

3 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

3.1 沥青路面设计阶段的防治措施

在沥青路面设计阶段要考虑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 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过程对材料的选择做出明确的要求, 按相关规范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进行控制, 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统筹安排。

3.2 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的防治措施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添加硫磺添加剂、抗车辙剂、合格岩沥青以及添加相关纤维等措施增加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对碾压温度、碾压遍数、摊铺速度、松铺厚度、摊铺温度以及摊铺机组合等严格控制, 避免碾压使沥青路面产生车载;同时为了避免沥青路面材料选择和施工错误的操作应加大施工管理。

3.3 沥青路面使用阶段的防治措施

通过提高车辆的速度、规定车辆的最大荷载、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对超载车辆执行处罚制度。同时, 鉴于部分货车超载情况, 应鼓励在夜间通行政策。

3.4 沥青路面养护阶段的防治措施

在养护阶段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采取不同方式。车辙深度较小采用微表处治;车辙大于规范规定应铣刨重新加铺。

4 结语

综上可知, 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较多, 应该针对车辙不同的形成原因, 进行不同的处理。因此, 要延长沥青混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安全环境, 在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各个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防治车辙。

参考文献

[1]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路面防开裂 第7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破坏

在路面施工建设中, 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凭借强度高、稳定性好、维修费用比较低等优点在实际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但是, 这些路面在低应力状况下很容易开裂破坏, 极大地限制此路面的推广应用。人们对由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的开裂机理和破坏过程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这需要我们不断发现、探索。

1 路面的开裂机理

水泥与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开裂的原因我们从三个方面介绍:损伤力学原理、路面裂缝与路面应力。

1.1 损伤力学原理

损伤力学是建立在一个变量场, 这个变量场是由所用材料的微缺陷组成, 用损伤度衡量材料所受到的伤害程度, 根据材料在损伤过程中宏观性能发生变化部分的规律进一步说明材料内部受到的损伤情况。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微孔隙的状态, 水泥混凝土构成的路面是损伤构件, 将损伤度定义为D。S, S*分别为连续介质任何一个单元受到损伤内外法线n的某一截面损伤之前与之后的面积, 可知:D=1-S*/S。E为混凝土损伤前的弹性模量, E*=E (1-D) 。在车辆荷载与温度应力作用下, 路面受到的损伤度将会逐渐变大, 在路板裂纹尖端周围的混凝土损伤会使裂纹加剧, 最终导致路面开裂, 如图1所示。

1.2 路面裂缝

根据混凝土制成的路面内部有杂质、毛细孔、碳化裂缝与干冷裂缝等存在的缺陷的规律发现:杂质、毛细孔与干缩裂缝位于混凝土的内部;碳化裂缝与冷缩裂缝位于混凝土的外部表面。气孔与杂质的分布随着高度的变化呈现出随机性, 干缩裂缝与毛细孔的分布和水灰比的高低有关。一般, 水灰比较高的地方, 颗粒状的水化物比较大, 单位结合面积上大晶体之间的结合将会比小晶体结合的取向单一, 在相同的剪力下将会更易错位。所以, 在水泥与混凝土铺设的路面, 水灰比较高的地方, 微裂缝与毛细孔相对较多, 一些晶体更易错位, 强度较低。

混凝土的损伤本质上是内部很多微小缺陷逐渐扩展、汇集, 最终使路面的承受力的实际有效面积将会减小。路面最初受到损伤是不均匀的, 板底的过渡区最为薄弱。若是路面受到较大的应力下, 最先破坏的是过渡区再到其他部位。随着路面荷载的逐渐增大, 这些细小的裂缝主要分布在过渡层逐渐形成大的裂缝。

1.3 路面应力

根据材料受到损伤之后的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σ=σ'/ (1-D) , 如果损伤度发生变化会使材料的有效应力也发生变化。大量的学者做了一些应力试验关于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受到的损伤规律, 如图2a) , 图2b) 所示。

从图2a) 看出, 受到单调荷载的影响, 在应力处于某一个阙值之下, 水泥混凝土本身的弹性模量不会发生变化。根据公式S×σ=S*×σ', 我们可以发现材料受到的损伤度是没变化, 意味着构件受到的应力的有效面积不发生变化, 小裂缝没有扩展。在应力大于某一阙值时, 图中曲线的斜率慢慢变小, 损伤度逐渐在增大。观察图2b) , 我们可以发现在循环拉应力的作用下, 荷载低于某一阙值, 损伤度不变;荷载高于某一阙值图中曲线的斜率将会减小, 损伤度变大。加载次数越多该曲线的起点将会向右移动, 这就意味着在混凝土受到损伤后发生了无法恢复的变形。要分析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受到荷载产生损伤的规律, 必须先分析路板应力的特点。弹性力学指出如果某处出现裂缝将会重新分配应力, 最终使应力集中于裂缝尖端。如果路面出现微小的裂缝, 受到荷载作用, 这些微小裂缝将会扩展。

2 路面的疲劳破坏

在设计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过程中, 疲劳强度是一个很关键指标。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出发, 路面出现的疲劳破坏可以看作两个阶段:第一, 路表面完好无损直到板底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这一过程;第二, 裂纹逐渐扩展直到路面完全断裂。一般来说, 第一阶段大约占材料寿命80%。人们通常依据应力—寿命的理论, 对于最初产生裂纹的循环次数与此裂纹扩展至突然破坏的次数不区分。在设计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没有考虑到在已经产生板底裂纹之后, 它的疲劳寿命只是相当阶段二的疲劳次数, 忽略这些导致路面发生断裂。根据疲劳方程:log Nf=f1-f2 (α/fcm) , 其中, Nf为在允许范围之内重复荷载的次数;f1, f2均为设计参数;fcm为设定板的弯拉强度;α为弯拉应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路面板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Nf=Nf1+Nf2, Nf1为路面没有损坏到板底形成裂纹的循环次数;Nf2为裂纹扩展到路面板全部完全断裂时的循环次数, Nf1>Nf2。若是实际的路板有裂纹, Nf1=0。第二方面, α=α拉, 板面的损伤大于在板完好对应的拉应力。综合这两个方面, 我们可以发现板面一般受到低水平压力很容易断裂破坏。

3 预防路面开裂的措施

在研究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开裂机理和破坏过程之后, 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以下是我们提出的措施。

3.1 做好路面设计

在设计路面时需要考虑设计的尺寸、混凝土铺设的厚度以及路面的宽度等等, 保证在使用年限正常使用。还需要考虑排水系统, 保证地表水与地基水不会侵蚀路面、路基。

3.2 在施工中严格把关

在施工过程中, 相关的部门要把好原材料与施工质量的检测。如果购进质量低劣的材料, 这样的路面的弯拉应力将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这会使路面在施工期间产生断裂, 因此, 要严格按照比例选择原材料, 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工程的质量, 这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原料的杂质与级配、含泥量, 如若发现骨料级配和原试级配不一致时, 及时调整相应的配比。此外, 还要注意控制水灰比, 在使用水泥数量要精确, 控制误差在1%内, 还要控制水量误差低于1%, 控制外加剂误差在2%, 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在进行路面修筑过程中需要振捣密实、均匀, 在浇捣过程中, 振捣棍慢拔快插, 正确把握振捣力度、时间, 尽量避免漏振、过振, 速度均匀且缓慢, 此过程要连续进行再进行二次振捣, 排出夹杂在混凝土内的水分与气泡。

3.3 控制好基层

如果基层表面处于凹凸不平的状态, 路面和基层之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这样会在摩擦力较大的区域形成开裂, 这就要求基层的压实程度必须达到标准的压实值与弯沉值, 确保路基稳定。

3.4 及时准确切缝

预防裂缝最有效的措施是准确、及时地切缝, 切缝时间必须在产生最高收缩应力前, 水泥混凝土达到1.1 MPa~1.4 MPa的抗压度, 及时切缝, 切缝的深度在板厚的1/4~1/3, 避免太深或是太浅, 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纹。

3.5 养护好混凝土

新浇筑的混凝土必须及时覆盖养护, 定期定时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 保证混凝土外部处于湿润的状态, 必须等到混凝土到设计时弯拉强度之后才可允许车辆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细节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适当地调整。

影响混凝土路面断裂与破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比较复杂, 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对于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提出很多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从理论上介绍混凝土路面开裂的机理, 路面破坏实际上是一些微裂纹产生、扩展、贯穿最终出现宏观裂缝, 这也是路面稳定性被破坏、断裂的过程。随着我们不断研究混凝土的性质, 技术不断提高, 我们相信这些混凝土开裂带来的问题最终会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猛, 董海峰.水泥混凝土面层板块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 2010 (6) :296.

[2]陈瑶.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处治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9) :55.

[3]刘涛.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 2010 (1) :160.

路面防开裂 第8篇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 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

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引起沥青面层产生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此类裂缝主要是非荷载型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由温度和荷载共同完成的。

2 沥青路面裂缝应力分析

2.1 结构性破坏裂缝

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 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 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 并使沥青面层也产生开裂破坏。影响拉应力主要因素有面层的厚度、基层本身的厚度、基层的回弹模量和下承层的回弹模量。选取不同的沥青面层厚度和半刚性基层厚度, 通过试验可得出半刚性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与半刚性材料回弹模量间的关系曲线。

在半刚性基层下采用半刚性材料做底基层, 可使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明显减小, 甚至还小于半刚性底基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力, 这对半刚性基层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是十分有利的。

2.2 温度裂缝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型裂

缝主要是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两种, 一种是低温收缩裂缝或简称低温裂缝, 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

低温裂缝。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具有良好的应力松驰性能, 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致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 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驰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 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 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沥青面层就会开裂。这种情况在沥青面层与基层的附着力不够好、允许有一定的自由收缩时, 裂缝就更容易发生。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 收缩受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 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

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 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 (或劲度模量) 变小, 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 应力松驰性能降低, 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

光弹试验。在面层和基层均无裂缝的情况下, 表面降温30℃, 在沥青面层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分布。在面层已有裂缝时, 光弹试验得到的温度应力分布状况。

一方面温度向沥青面层底部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是瞬时完成的, 而且沥青面层内部和底部的温度不可能与其暴露表面的温度相同, 始终有温度差, 即沥青面层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沥青面层厚, 表面温度与底部温度差愈大, 层问温度梯度也愈大。

另一方面沥青面层表面的温度应力随着面层的增厚而增加, 面层内的应力随深度而很快减小, 同时面层表面的温度应力随降温幅度变小而减小。沥青面层的表面一旦开裂, 随着持续低温或另一次降温, 在裂缝尖端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使裂缝向下延伸并逐渐穿透整个沥青面层;由于面层底部与基层表面的粘结作用, 裂缝呈现上宽下窄现象。

2.3 半刚性路面的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

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通常假设导致反射裂缝的机理是处于沥青面层下的半刚性基层已经开裂, 并且允许有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是由行车荷载引起的下卧路面结构在裂缝处的差动位移, 水平位移是由温度变化或水分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冬季或在寒冷地区, 在结合得好的沥青面层下, 开裂的半刚性基层的水平位移使得直接在裂缝上的面层内产生大的拉应力或拉应变, 由于在较低温度下沥青面层通常较硬, 它只能承受小的拉应力或拉应变, 因此容易被拉裂, 并且裂缝的扩展途径是由下至上的。沥青面层的厚度愈薄, 反射裂缝形成的愈早和愈多。

由半刚性基层干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对于新铺的半刚性基层, 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 要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水分减少得愈多愈快, 产生的干缩应力和干缩应变就愈大。在已经产生干缩裂缝的半刚性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 在较薄沥青面层的情况下, 半刚性基层的裂缝会由于温度应力而使面层底部先开裂, 并较快形成反射裂缝一旦行车产生的拉应力与温度应力相结合, 反射裂缝会形成得更快。在较厚沥青面层的情况下, 由于温度应力在表面最大, 基层的裂缝将促使面层先从表面开裂, 然后逐渐向下传播形成对应裂缝。不同的应力分布规律不难推断,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或计算, 将会得到一个临界面层厚度。面层厚于此临界厚度时, 裂缝将主要从表面开始;薄于此临界厚度时, 裂缝可能主要从底部开始。此临界厚度与气候条件、面层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温缩性以及基层混合料的温缩性有关。

3 影响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3.1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沥青和沥

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 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 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 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3.2 基层材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收缩性

愈小, 面层裂缝愈少。基层上有透层油以加强与面层的粘结对抗开裂是有好处的, 基层材料种类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明显影响。

3.3 气候条件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

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3.4 交通量和车辆类型半刚性基层中的

最大拉应力, 通常是由最重的车轮荷载产生的;并且对于半刚性路面, 不同轴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远不是4次方的关系, 而l1~l3次方的关系, 即使是通过次数较少的重荷载也对路面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5 施工因素

主要指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碾压含水量, 半刚性基层完成后的暴晒时间等因素。

4 减轻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根据规范,

通过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计算可以满足沥青路面强度和承载能力要求, 基本解决荷载型裂缝产生的问题。对于如何避免或减轻非荷载型裂缝的产生, 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4.1 设计方面

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 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 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优先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 确保半刚性基层在使用期间一般不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

为进一步提高表面层抗温度裂缝性能, 可采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沥青在沥青混凝土表面做一封层。设置应力消减 (应力吸收) 中间层。

4.2 施工方面

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 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 要及时养生。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应立即用乳化沥青做透层或封层。

路面防开裂 第9篇

1.1 断板

1) 早期断板。主要发生在混凝土路面浇筑成形初期, 其断裂形式及规律性明显, 裂缝横向间距4~6 m不等。

2) 运营过程中的断板。当路基出现沉降或运行实际荷载超出设计荷载时, 均可能发生断板, 此时的规律性没有早期明显, 一般多伴有基层开裂。

1.2 裂缝

1) 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短小裂纹, 其深度一般未及板底, 但可能在内部裂缝长度大于表面可见长度。

2) 纵向裂缝。路面混凝土板强度未达到设计即通行载重车辆时, 如果路基内管沟填筑不密实时, 有造成纵向裂缝的可能。

3) 基层开裂引发的反射裂缝。当基层在施工中产生横向断裂时, 在未采取预防与隔离的情况下浇筑路面混凝土, 在荷载、温度等影响下, 基层断板板块发生微量位移, 使得混凝土面板在基层断裂缝附近产生裂缝或断板。

4) 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断板或开裂。路基发生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时, 则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将无法避免, 且破坏性大, 甚至造成相邻断板间的高差显著、裂缝明显。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原因

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断板、开裂形式及规律性分析, 可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2.1 原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裂缝

1) 水泥碱含量较大。一般情况下, 路面混凝土宜选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水泥。

2) 砂、石含泥量较大。如果含泥量大于规范值时,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及界面粘接强度。同时过量的粘土含量有降低混凝土面层耐热性能, 增大局部混凝土收缩膨胀的趋势。

3) 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不当。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与结构混凝土有所区别, 尤其是混凝土的砂率选择, 用水量的确定, 单方水泥用量的多少, 都直接影响路面混凝土的性能。

4) 集料级配不良。不良的集料级配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离析, 粗、细集料聚集, 形成强度和变形的薄弱区域。

2.2 气候影响

路面混凝土相对于结构混凝土的蒸发表面积要成倍的增大, 因此, 受气候的影响, 表面温度变形也大得多。

1) 风力和风向。

2) 高温条件下路面混凝土受到的负面影响。

3) 干燥气候的影响。当大气温度较低, 外界水分不能及时得以补充时, 混凝土表面水分的丧失, 将很快造成表面的干缩裂缝。

4) 温差的影响, 当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 混凝土内部的温差梯度将进一步增加, 温差梯度达到一定值时, 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将造成路面板沿较小断面的开裂。

2.3 施工工艺及施工安排造成的混凝土路面板断板、开裂

1) 就施工工艺而言, 混凝土路面板形成断板、开裂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1) 混凝土拌制不均匀, 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夹生”, 粗、细集料聚积, 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

(2) 混凝土振捣不均匀, 过振、漏振现象难以避免, 造成混凝土密实性不均, 近面层砂浆厚度相差过大, 极易形成区域性开裂。

(3) 人工及三辊轴施工时, 提浆过厚, 使得路面混凝土表层稀浆厚度过大, 造成表面干缩裂缝。

(4) 早期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式不当, 不能及时补充或阻止水分的蒸发, 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2) 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衔接控制不当时, 对混凝土路面板的断板、开裂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1) 切缝不及时, 或切缝深度过浅, 是形成早期横向断板的主要原因。

(2) 过早的行车碾压, 开放交通, 将造成路面板的纵向开裂。

(3) 相邻板各走通缝对新浇筑路面板产生诱导裂缝, 甚至断板。

(4) 不良地质地段, 路基沉降未稳定前, 过早铺筑混凝土路面, 极易产生路面板的断板、开裂。

2.4 混凝土材料本身及施工要求影响

这里所说的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原因, 主要是指路面混凝土在配制及施工过程中方法或工艺上的不足, 造成的与路面混凝土板施工特性或受力特性上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

1) 受当前水泥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脆性的大幅降低较难实现。因此, 过分强调路面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提高而不注意混凝土脆性的降低, 将损害路面混凝土结构承受来自竖向重力、水平冲击力及抵抗膨胀温度产生的应力的能力, 无凝会增大路面板断板开裂的可能。

2) 路面混凝土的抗滑性能有赖于宏观抗滑构造与微观抗滑构造的共同作用。就宏观构造的形成而言, 采取横向刻槽、拉毛等方式, 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纵向抗滑措施。

2.5 设计问题

一些混凝土路面开裂、断板现象的产生, 虽然是在施工过程或运营阶段表现出来的, 但分析其原因, 还可能与设计方法及设计考虑不周有一定的关系。

1) 胀、缩缝及切缝填料不当造成外界水沿缝隙下渗, 加上基层排水不畅, 形成唧泥现象, 并导致面板断裂。

2) 路面板跨越刚性结构物时, 配筋不足, 在结构物两侧路基填土残余沉降影响下, 路基与面层脱空, 造成面板断裂。

3) 在设计时, 有可能忽视运营期间路面板块的“活板”形态及其受力特性。

3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与断板的防治

3.1 路面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设计的优化

路面混凝土因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 其受力特性以弯拉强度为主, 而影响混凝土弯拉强度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和品种性能、水灰比、粗集料粒经粒形及外加剂的品种、掺量等, 在上述材料确定后,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选择、拌制方法、浇注工艺、养护状态, 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关键, 因此, 应从路面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的优化着手。

3.2 合理选择施工工艺,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良好的路面质量是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来实现的。无论是机械施工, 还是人工摊铺, 都必须重视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的选择和控制。

4 结语

防止路面混凝土的开裂、断板, 除了要求基础稳固, 基层坚固外, 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工艺, 良好的施工组织, 合理的施工工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上一篇:农作物种植结构下一篇:土石路基施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