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2024-09-20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精选12篇)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1篇

一、城镇低保贫困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①父母残疾、患病;② 父母均下岗;③ 父亲下岗;④父母岗位更新无正式工作。父母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 父母残疾、患病, 导致劳动能力不强, 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家庭收入普遍不高, 加上患病治疗费用开支大, 经济尤为紧张。由于上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企业少, 县财政收入低, 一些经营不善的单位倒闭或裁员, 父母工作的不稳定, 也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城镇低保贫困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此类学生因为家境贫困, 在穿着、生活费用方面与同学存在差距, 总觉得低人一等, 所以在班级活动中不能主动融入集体, 与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少, 表现为冷漠、不合群, 性格孤僻。

2.爱慕虚荣, 攀比心强。 有些贫困生精神无所寄托, 不顾及家庭条件的困难, 一味追求名牌, 在穿着打扮上讲究光鲜亮丽, 生活中处处与同学攀比, 忌妒心强, 最后甚至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

3.怨恨父母, 仇视他人。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渐渐成熟, 但由于阅历浅, 在是非判断上辨识能力不强, 又容易悲伤、冲动。在面对家庭经济的困难时, 容易心理失衡, 进而怨恨父母无能, 认为社会不公平, 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 不能冷静处理问题, 做事极端。

三、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研究的意义

1.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掌握技能的地方, 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却由于家庭的贫困, 不得不离开学校, 早早走上打工的道路。资助这些因贫困失学的学生, 就可以使他们能继续留在学校接受教育, 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公平的学习起点。

2.保证学校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压力又需要健康的体魄来承受, 而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是这一切的保障。当贫困资助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 学生就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学有所得。

3.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长期单调、繁重的学习中, 有些贫困生的追求发生了变化, 开始注重物质上的享受, 而自身的经济条件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从而产生了众多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如自卑、攀比、仇视他人等。只有把资助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 引导他们加强精神上的追求, 才能确保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城镇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资助体系, 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学校要密切关注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建立并逐渐完善贫困生的档案, 把好审批关。资助工作要耐心细致, 要深入学生实际, 仔细了解学生的情况, 把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让每个贫困生都得到相应的资助,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重视心理贫困问题,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贫困生普遍比较敏感, 在进行物质资助时, 一定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免脆弱的心理再次受伤。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只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学生才会乐于奉献, 勇于担当。提高挫折调适能力, 让学生明白贫困也是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学生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 调整好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心理, 才不会抱怨社会, 仇恨他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自立、自强。

3.营造和谐氛围, 优化成长环境, 既是助困也是育人。贫困生身上的问题, 源自个人、家庭、校园等因素的作用。要想种子茁壮成长, 土壤就必须肥沃, 有和谐氛围、健康阳光的学习环境对贫困生太重要了。 在校园里, 教师和同学要关心爱护贫困生, 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让他们在班级和宿舍生活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同学间相互的尊重和真诚, 使他们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乐于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肯定自身的优点。

城镇低保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任重道远, 一定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把资助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使他们轻装上阵, 学有所成,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杨钋.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1) .

高中生贫困申请农村 第2篇

您好!

我很荣幸能够得到您的赞助,在这,首先感谢您!由于我家住农村,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行走、劳动不便,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已八十六岁,心脏不好,靠长年吃药维持,家中还有弟弟妹妹,我和弟弟上学都需要花钱,因此家中的收入仅靠微薄的土地支撑,作为贫困中的孩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父母减轻经济上的负担,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但总有一天我定会做到,我的愿望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回报爱心人,回报社会,我也想长大后用自己赚的钱来扶助贫困学生,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因此,为了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坚持到底永不言败,我相信我能行!

祝爱心人身体健康,开心每一天!

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因素;转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72-02

学困生是指目前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学业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特别是城市高中大力扩充学位,大量优质生源被选拔到城市,结果农村高中的生源良莠不齐,学困生成为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据我十年来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对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对高中学困生转化的肤浅认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据我的观察和调查,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来自内部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1)学习不主动,前面知识未能掌握,导致后面的学习受阻,自己当时又未能及时补上,也不愿找老师或同学帮忙,就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而越是不想学,就越差。

(2)个别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发育不良或智力较低等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形成较强的自卑心理。

(3)学习自觉性差,缺乏自制力。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而对所学科目之外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上课时看课外书籍,下课后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等。

(4)存在厌世心理和逆反心理。学困生因长期的学习困难而形成厌学心理,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经常表现出自卑心理,惴惴不安,干什么事情都精力不集中,与同伴相处时总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老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在精神上常表现出疲劳感,接受能力比较差,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久而久之,特别是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2、客观因素

(1)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等都会使一些青少年玩物丧志。

(2)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对孩子粗暴严厉,动辄打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有的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缺失。这些方式都易使学生养成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或消极对抗、冷漠异常的态度。

(3)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

(4)因转班、转学、升学或更换老师,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有些学校通过考试成绩来分重点班,有些因成绩不够好从重点班分到普通班的学生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从而形成学困生。

(5)受周围有厌学情绪同学的影响,盲目消极从众,最终自己被同化;或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困生转化方法

1、制订对学困生转化的计划,并有步骤地实施

学困生与普通生相比,往往有更复杂的心理,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因而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漫长而又极其艰巨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目标不能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应以“跳一跳就能摘到”为宜。如果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计划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要想办法使学生树立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提醒他后进的危害。

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困生都有不足的一面,但也有闪光的一面,在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这不光是对某个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大家的激励,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成功的赞扬,能使学生激发继续向上的欲望;碰到困难时,教师的激励更为重要,它可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当然,有时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有些闪光点的确是一闪而过,很难觉察。这就要求老师要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辞劳苦的精神来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3、培养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困生并非永远都是后进的,他们也会有进步的一面,但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又非常敏感,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苦闷、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就要求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看到前景,点燃新的希望,引导他们在挫折面前学会自我调节,克服脆弱心理,增强抗压能力。

4、抛弃偏见,多一些宽容和信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关心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宽容和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道德要求,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学困生的理智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感情冲动时就不顾一切,忘却已形成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或惩罚他们,而要耐心细致地解释他们的错误,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来激励学生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的身上。

5、合理实施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促成学生成功的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能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那么蕴藏在自身巨大的学习能量便会爆发出来。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的素质准备。因此,每位老师都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教师对教材和学习活动的适当选择,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跨越心理的门槛,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学生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一种主动内化教育的要求,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并不断完善自我,这是教育成功、学生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之,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复杂性、矛盾性和长期性,但只要对全体学生都以“爱心、公心、信心、恒心”为原则,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理念,充分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定能把学困生转化好,把农村的高中办成功,从而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建立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4篇

2012年, 广西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 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在农村普通高中, 师资力量较薄弱, 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个性不能充分发展,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效果。本文试着从助困与育人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 将资助政策作为教育资源, 探索提高农村贫困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资助育人的对象

本文研究的学生来自农村普通高中比例较大的农村低保家庭, 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文化程度低, 经济收入低, 常年在外打工。因此, 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寄宿在学校或亲属家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进入乡镇或县城普通高中学习, 高考升学及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重负, 表现出学习动机弱, 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自责、孤独、自卑等心理特征, 并导致学业不良、人际关系紧张、违纪现象经常发生等行为偏差。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自我认识水平不高。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容易兴趣狭窄, 知识经验有限, 对家庭贫困缺乏辨证认识, 遇到挫折常感到无所适从。易产生偏激、狭隘、自卑、猜疑、冲动等心理问题。

2.生活经济压力大。部分学生不堪生活上的经济压力和身体上的营养不良带来的双重困难, 常常感到难言的压抑和痛苦, 不少学生滋生了焦虑、苦闷、无助等不良心理, 甚至怨恨自己无能, 是家长的负担、家庭的累赘。

3.家长期望值过高。贫困生家长因为家境贫寒, 一方面自责心理较重, 另一方面则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他们经常给孩子施压, 不少学生害怕背负父母沉甸甸的“期望”, 因此产生了自责、敏感、焦虑、恐惧、怯懦、孤僻等心理问题, 不少学生因害怕家长责骂而自我封闭, 孤影自怜。

4.学业负担过重。激烈的升学竞争造成贫困生过度疲劳与焦虑;师生间缺乏沟通, 导致学生的心理困扰无处倾诉;凡此种种长期积累则易酿成心理问题。

5.渴望改变生活面貌。大部分贫困生家庭在校读书的兄弟姐妹较多, 能赚钱养家的劳动力较少, 有些家庭还有患病的人口, 这些都促使他们希望在完成高中教育后立即投入社会工作, 减轻家庭负担。

6.家庭的关心和监管缺乏。农村低保家庭收入低, 负担重, 父母长年在家务农或在外务工, 儿女只能寄宿或留守, 家庭教育责任缺失。贫困生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 不易调整不良心态。

二、资助对农村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1.资助的无偿性导致贫困生依赖性增强。受到长期无偿性资助的贫困生在心理上的依赖性加强, “等、靠、要”思想较严重, 感恩思想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

2.资助政策重视物质方面, 轻精神帮扶。农村贫困生往往自尊心较强, 在接受冷冰冰的道义资助时易产生自卑、无助、敏感等心理。

3.部分贫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及现实, 得到国家经济资助后奋发图强, 培养出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强、感恩诚信的健康心理。从而在高中学习阶段能够发展个性,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后来成为人格健全、有理想、勇于创新的社会人才打好了基础。

三、资助育人策略的目标

1.自我意识提高。在高中阶段得到国家资助后, 农村贫困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自我有足够的认识, 减少自卑、自责、无助心理, 培养自尊心、自信心、自强意识。

2.责任意识增强。 激发和培养贫困生对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的责任意识, 提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意识, 养成他们的责任行为习惯。

3.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农村贫困生的业余爱好, 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四、资助育人策略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一) 不同年级的资助方式

高一年级贫困生入学时不仅要建立经济困难资助档案, 还要在一个学期后建立心理扶贫档案, 高二高三年级实行跟踪帮扶教育。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的本真意义在于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帮助他们享受教育的公平, 因此政策也应以人为本, 尊重贫困生。《普通高中贫困生自尊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表明, 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对不同的资助方式偏好有差异, 资助时应注意年级特点, 注意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应对经济困难的策略。学校首先应从不同年级的偏好出发实施资助政策, 比如高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 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 在资助金发放时应多考虑生活补助金的比例。 高二、三年级的奖学金比例可以调高, 在勤工俭学的资金补助方面也要加强投入。

(二) 资助阶段的教育方式

1.资助前, 新生入学及新学期开始必须了解农村贫困生的家庭、学习和心理状况。可以采取面对面的家访和谈心等方式, 将资助政策的意义进行宣传, 让贫困生认清现实和自我、明确学习动机, 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激发生活信心。

2.重视贫困生在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表现, 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对资助方式和金额产生影响, 培养贫困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是农村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 贫困生原本知识面窄, 兴趣爱好缺乏, 人际关系紧张, 只有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才能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 锻炼能力, 学会与人交往。定期举行征文比赛、读书会、专题讲座等活动, 都可以在培养贫困生的学习素养时渗透感恩教育和专长培训。

4.学校应建立相关校本课程, 营造全校关爱贫困生、激励贫困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农村普通高中不乏“寒门出才子”的励志故事, 榜样教育可以帮助农村贫困生端正学习态度, 克服困难, 激发学习动机。

5.学校组织领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帮扶教育。教师全程关心激励离家在校的农村贫困生, 让他们感受家庭温暖、和谐师生情谊, 学会感恩和为人处世。

6.定期开办家长学校, 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 形成家庭和学校协助教育的网络。因为农村贫困生的家长常年为生计在外奔波, 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子女, 以致家庭教育缺失, 亲子关系不协调, 滋生了农村贫困生的不良心态。学校应该在资助贫困生时多在短期假期中邀请家长参加亲子互动活动, 家长赴约即可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贫困生也会从中学会感恩、树立责任意识。

(三)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资助农村贫困生, 实施贫困生综合素质培育计划

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政策虽然向民族地区、重点扶贫县等倾斜, 资助金相对投入大, 但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的比例很大, 资助面有限。农村贫困生有较强的自尊心, 本身也渴望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改变家庭, 改变命运。

基于这些现实, 农村普通高中在校内应设置勤工俭学资助项目, 让贫困生利用课间和休息日为学校教师同学服务, 这样他们既获得了生活补助, 也锻炼了能力, 体现了自我价值。农村普通高中应该多方筹措社会力量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可联系企业在假期对贫困生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贫困生的社会竞争力, 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支持企业采取赞助、委托培养等方式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

在农村普通高中, 学校和教师只有解决好农村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才可以切实培养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研究尚浅, 有待完善,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 任重而道远。

摘要: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为普通高中贫困生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 资助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村普通高中, 师资力量较薄弱, 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个性不能充分发展,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效果。试着从助困与育人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 将资助政策作为教育资源, 探索提高农村贫困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资助育人,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雪珍, 何朝峰, 覃奠仁, 李培.普通高中贫困生自尊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2 (2) .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5篇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工 作 报 告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12月10日 1 / 12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垫五中“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题研究组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于2014年9月23日被垫江教委确定为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xy015。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1.充分了解我县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增强必要性。让课题组成员走进学困生、和学困生交谈、研究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一些生活、学习现状,增强开展课题研究的紧迫感。

2.深刻认识本课题的意义,增强重要性。

课题组认识到,“物理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物理学困生”的培养转化是教育人的责任。只有开展好这一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开展好此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并带动其他工作。3.广泛调动参研人员激情,增强积极性。

一是针对农村高中学校的物理学困生展开研究,狠抓“物理学 2 / 12

困生” 学困成因这一薄弱环节。二是在常态下开展研究,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并在不断改进中实施转化策略。三是强化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参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机构,确保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领导。

组 长:谭克川(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成 员: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

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夏于权任领导小组常务理事,负责协调,确保研究工作落实。2.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理论指导。组 长:杨正军(重庆市垫江县课题规划办专家)

成 员:邹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学校教学副校长)

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通过指导组远程或面对面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目标明,方法好,效果优。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成 员: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陶安波(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 12 尹茂生(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熊书祥(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初级教师)唐中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三)落实管理,注重实效

1、搞好调查,确立研究目标。课题组深入教室、寝室、社区、家庭科研单位,了解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重点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2、组织培训,提高参研素质。一是邀请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专家来县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操作技巧。二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会4次,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反复讨论。

3、确定研究对象,落实研究任务。为了确定研究观察点,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做到逐个落实任务,观测有的放矢。

4、积极开展活动,推动课题研究

①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让班上研究的对象(物理学困生)和物理成绩或物理兴趣特浓的学生结对,互帮互学。从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②开展了“生活中物理的追寻”的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物理。学习物理。老师们从活动中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12 ③开展了“物理学困生形成缘由大讨论”,这个活动不仅让老师参加,还让学生也参加。通过讨论,老师们在争论中明确了许许多多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也凸显出许许多多改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策略;学生也明白了许多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策略。

5、激励评价,促进研究深入。一是县学校以文件形式规定县级课题在学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和办法,教师个人职称聘任等方面有考核分值,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都高。二是课题组制定了考核奖励机制,在评职、晋级、考核、职称聘任等方面有优先。三是鼓励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特别鼓励出成果,课题组有专项经费奖励。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优先考虑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参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效果。

6、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交流。在各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亮点,并及时宣传推广这些活动,促进了课题组的成果形成。

(四)形成实验成果

课题组在全面调查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收集了大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基础上,在应用与验证实践和创新中总结出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经实验跟踪考核方法和策略都很适用,对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效果突出,经验、方法、策略在本校很快推广,并逐渐向校外延伸。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5 / 12

1.召开开题会。2014年10月 日,在垫江五中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开题会。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教委部分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学校校长等领导、课题组躯体成员等同志参加会议。出席了会议。

开题会上,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田应海宣读立项文件;卢卫平、杨正军等专家作了课题论证。开题会隆重热烈,分别在垫江日报、垫江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初步对策。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开题后,课题组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研究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安排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研究内容——现状调查。调研分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在全校200名高中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20%作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困难现状、形成缘由、以前教师和学生用了什么方式方法来改变学困生的现状等共计35条。

②教师问卷调查。对全校高中物理教师印制发放了13张调查问卷,问卷中对13个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

③召开座谈会。

对各类学生,按物理成绩、爱好、男女分别选了具有一定代表的学生和教师,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和畅谈了研究的意图和目的。

最后,课题组形成了六仟多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共研究决策。根据调研报告的分析,2014年12月2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讨 6 / 12

论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步对策。

3、分解研究任务。

根据课题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对研究工作做了适当的分工。

4、细化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实效。

(1)调查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交谈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真实、具体情况。

首先,由课题组研制一个开放式的教师问卷,对物理教师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一个他认为最典型的多个学困生,写出推荐的理由5~10条,分析他产生学困的原因。

然后,课题组编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况调查表”,并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课题组经过分析归类后,再编制学生问卷,发给所调查“学困生”填写,主要内容是学困生自我总结学习物理困难的成因。再次范围扩大化,让班级中自我感觉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问卷,课题组确定哪些是我校学生所共同具有的。

然后,课题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作为进一步实施学困生的转化的依据。同时还通过现有的资料对学困生进行研究;收集学生的成绩、班主任评语和德育处的档案进行分析。

最后,课题组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和典型困难的学生名单,并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调查、分析、转化获得成果。

/ 12

(2)根据调查情况研究提出转化途径,针对各个途径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掌握典型的学困生的材料。建立学困生的档案。对学生的学习历史、成长历史、家庭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物理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该生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事件是什么。都要一一记于心中,为科学转化学困生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3)结合本校新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①结构性预习评价单子中要体现基础性、方法指导性、层次分明性。课题组配合物理任课教师通过对评价单制作的研究,去寻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注重层次的平衡点。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制作出有效可行的评价单。

②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课题组为典型困难学生建立个人学科成长档案,结合小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以肯定性评价结合意见性评价实施转化。找到一条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方案。

③优化课堂结构。设立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学习要求,探究式教学。分层设计、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和同桌互助等等。对学困生,应提出层次感清晰的不同的分层目标、分层评价,以在分层施教中,达到分层提高,让学困生学有所得。课题组探讨出具备可行性的结构体系。

④加强学法指导,开展物理学法介绍和名人学法故事讲座;采取 8 / 12 个别辅导和集体帮教相结合的措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物理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制订学生的基本学习常规,通过严格的训练,认真的检查落实,达到优化学习方法的目的,课题组定期组织总结转化效果。

(4)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①注重数据。课题研究中注重数据的手机,第一手材料的收集。研究过程中就尽量事实说话。不能用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作为依据。课题组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每次的分析调查,不能草草做一下,走过场,②注意分层次推进中的过程总结。体现到在过程总的收获、效果、规律问题、存在的必要性、遇到的困难等因素。

③注重对比性的探讨,横向的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注重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手段和措施。

5、召开各阶段工作会,落实研究工作。2014年12月5日,课题组召开第一阶段工作会,标志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一是布置了调研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课题的实验方案,三是安排了调研活动,四是通过了第一阶段工作计划。2015年4月,课题组在学校教科处的统一安排与指导下进行了课题中期总结会,会上课题组总结了前半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中所做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了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事宜等。在2016年5月,召开了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会,指出后期该研究工作的重点以及结题相应准备工作。

6、设立物理学困生服务站。目的及时是解决学困生面临的问题。

/ 12

7、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及时调整思路。

在课题研究进入到2015年4月时(课题实施中期研究阶段)课题在学校教科处的组织下,发出了召开中期报告会的通知,课题组认真准备。于2015年4月,中期报告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学校其他课题研究人员、学校领导等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部分课题资料,课题组宣读了中期报告,教科处煮热余小华、校长谭克川对本次中期报告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家的建议,课题组庚即召开工作会,及时梳理了前阶段的工作成绩,调整了后续研究的新措施。

8、召开结题工作布置会。

2016年12月14日,学校问天楼五楼召开了结题工作布置会。会上,由课题组负责人刘青海总结了前几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学习了垫江县教育科学规划的结题具体要求。提出了课题组的工作目标。使结题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研究成果

1、摸清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学习物理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当、学习物理的动机缺乏、意志薄弱、被动偏科或有意偏科等等诸多因数。

2、研究总结除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研究成果的重要和主要部分,他分八个不同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种情况下,物理学困生如何学习,应掌握的方法。这些策略以论 10 / 12

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叙述了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和较为具体的策略。

四、研究变更情况

1、课题负责人:无更改

2、课题主研人:原 石勇 现 熊书祥

3、研究内容:无更改

4、成果形式:无更改

5、管理单位:无更改

6、完成时间:原结题时间2017、06 现 预计结题时间2017、03 五.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1、《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井边教研》

课题组

2、《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

《井边教研》

课题组

4、《新课程背景下一道错解题的教学思考》 夏于权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 2016.04.15

5、《综合解决课设计的实践探索》

夏于权

垫江教育委员会网站

6、《教师是一只青蛙》

夏于权

《今日教育》2012.04 ISSN 1009-9867 CN 50-1131/G4

7、《巧解抛沙袋问题》

唐中华

《学习方法报〃〃理化周刊》2008.3.10

8、《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困惑与实现途径》

唐中华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三等奖。

9、《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点及考点》

唐中华

2009.7.28 《考试报》51-119 刊号:cn46-0008

10、《浅谈物理电学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刘青海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 12

11、《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凝聚力》 陶安波 《创新教育导刊》 2010.09

12、《谈课改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高度参与》 尹茂生 《井边教研》2015.04

13、《从物理高考试题中看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物理思想》 张敏 2015年04月十一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垫五中

/ 12

2016.12.10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6篇

一、生物学科“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的高中生物学困生是现有的中学生物考试模式的牺牲品

由于高中的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而生物在初中不是考试科目,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作用,导致以考试质量为学校生命线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跟着转,于是在一些初中学校中,生物教学就只有为其它考试科目让道了。于是出现了生物任课教师任意指派,初中生物课成了学生的休闲课、放松课。在一些师资紧缺农村中学,根本就不开设生物课,毕业会考就是一次师生集体作弊罢了。其结果是使学生产生了生物是副课的错误观念,此观念一直持续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致使一些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出现了很多不良表现:如轻视生物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不动脑,要考试时一味地单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下的产物就是生物学困生。

2、大部分生物学困生缺乏学习生物的兴趣

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高级中学,生物教学设备单一、生物实验器材很少、实验室的相应条件跟不上,实验课无法正常开设,于是出现教师讲实验,学生读实验、背实验这样一种状态。这使本以实验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生物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法也就化作了泡影,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转化生物学困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教师无私的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学困生。学生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老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取得成绩时,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老师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在实践教学当中,我经常会找一些学生聊天,从中我知道,有很多学生哪门科目学得好是因为喜欢这科目的老师,反之则是不喜欢老师。所以老师要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多与他们谈心沟通。

2、正确的掌握多种教学手段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

(1)课堂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在农村高中,教学条件有限,学校多媒体用得不是很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自制卡片,利用实物、图片、情景等进行直观教学;课后可以通过看动物世界和有关生物科技方面的电影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就是说,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注意教学情绪场景的构造,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疑问,有困惑,有惊讶,有焦虑,有欢乐,而以愉快为基调。有多种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①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②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教学有其比较大的优势就是“草木皆兵”,充分利用生物教学的第二课堂,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他们重建学习的自信心。

3、加强学法指导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有些“学困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例如在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节,很多学生容易与前面所讲的“有丝分裂”相混淆,这时应当先复习前面的知识点,再通过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过程进行比较,并辅以分裂图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的变化情况分析,使他们能从根本上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生理过程。

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方略 第7篇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通过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主要与初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动机与爱好、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因素有关。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当前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这不仅给学生目前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可以通过学生、教师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为成功学习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要克服英语学习障碍,学困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课 程内容,制订学习 计划。新学期 开始,学生就必须把整个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制定一个学期的大体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之后要制定每周学习计划,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及完成该任务的时间都规划好并严格遵照执行。

其次要重视课 堂学习,做好笔记。对 于学困生 来说,短期内要将英语成绩提高很多是非常困难的。课堂上认真记笔记并能及时复习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比不善于记笔记的学生要大。记笔记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有据可依”,并能帮助学生回忆教师课上强调的重点。有些学生喜欢买参考书,认为教师讲的内容就是参考书上的,自己只要看参考书复习就行,记笔记没有 意义。但事实上有这种想法并付诸实施的大多数学生,学业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最后是要认真预习和复习所学内 容。预习新课 可以明确有疑问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参加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复习也是 非常重要的一环,课后作业(包括背诵)能帮助学困生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知识。

(二)通过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来促进学困生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 爱好,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教师善于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来激发学困生的进取心及求知欲,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因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创 设板演、讨论 和测试的 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三)加强心理辅导,做好过程控制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都会遇到问题,作为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适时地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多鼓励,多赞赏。在课上多提问英语学困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谈心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关心爱护学困生,走到学困生中去,时常照顾他们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应对高考,英语教师 应根据英 语学科的 规律和特点,结合高考新课标要求,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指导学困生掌握背单词的方法,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的技巧。特别是任务型阅读,这是新课标实施后的新题型,与其说考英语功底,不如说考阅读技巧,应着重给学困生介绍此类题的解题技巧。

(五)提倡合作学习,共同学习,提升生生交流的效果

建立完善的课堂激励和评价体系,努力地去寻找每一个表扬的机会,放大学困生身上任何一个细小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在课堂上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优秀生必须帮助学困生共同完成合作内容,在课后要进行优秀生和学困生的结对互助,使优秀生做学困生学习上的小老师。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教师及学困生本身都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要多下苦工夫。目前,我们的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在今后的教学 实践中,我们要加大实践力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科技、文化、经济之间的往来日益增加,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却不在少数,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英语学困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成因分析,从学生自身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学困生转化的方略,希望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策略 第8篇

一、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策略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有关一般学习策略文献研究和分析, 以及对当今高中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策略的初步调查研究, 结合现行物理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 作者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对高中学生课堂物理学习策略水平尽管是可以通过指导和训练得以提高的。这样的指导和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一学生在学习策略水平上比高二学生要高, 这一结果与高中生物理学习实际情况是有一定矛盾的。尽管任课教师为了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加强了对学生有关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和指导, 学生所掌握的学习策略知识得到了加强, 然而, 学生所掌握的学习策略知识并未真正全部内化, 尚未形成策略性学习能力;而到了高二后, 教师对学生有关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和指导不如高一突出, 但学生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 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积累有关学习要素与过程的知识,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策略性学习能力也逐渐得以发展和提高。从学习最优化原则角度来看,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上也应比较成熟。而要做到这一点, 只有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才能使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内化, 并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迁移和运用。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学习策略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进行学习策略的探索。第一, 学习策略的探索, 有助于教师精心组织教学, 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 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培养技能,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减缓学习压力, 形成积极主动、高效愉悦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 也可以是外显的程序和步骤。因此, 学生在学习、掌握并生成自己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的过程中, 其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策略的探索实践

(一) 完善认知结构的策略

奥苏伯尔认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 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由于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度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所以, 教学中应着重发展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如果大量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孤立地存在于学生大脑中, 彼此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和知识结构, 势必造成学生认识和思维的混乱。因此, 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较完善的知识结构, 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如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高中物理共有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而电磁学的研究则分为“场”和“路”两个方面;“场”的研究又从力的观点和能的观点入手, 分别引入了“电场力”、“场强”和“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存在一定的联系等等。通过知识结构的梳理, 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概念及规律的上位、下位、并列关系,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 比较的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类比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 既有物理公式形式上的类比, 如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是平方反比律。而更多的却是意义类比。例如, 在讲电场一章时, 教材和教师都会把它与重力场类比, 从而引入“场强”等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如果学生能切实理解“电场强度是电场本身的一种性质, 与检验电荷和电场力无关”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且掌握了类比的学习策略, 那么在随后的学习中, 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磁感应强度是磁场本身的一种性质”也就不难理解了。利用类比学习策略可以对后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迅速、更全面、更深刻。

(三) 及时反馈的策略

学习受反馈推动的原则已为心理学界所公认。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 通过评价, 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承认, 心理上获得满足, 从而会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 而适度的焦虑则可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对教师来说, 经常进行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

(四) 等效替代策略

等效替代是指在得出结果相同的前提下, 把现实的、复杂的现象、过程或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现象、过程或问题, 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如合力和分力的等效, 等效电路、等效电阻、等效场等。若学生掌握了等效替代学习策略, 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对于一些综合题, 由于物理情境比较复杂, 已知条件多 (有些已知条件还比较隐蔽) 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比较多, 一个缺乏经验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解题的程序, 那先用什么知识后用什么知识就一目了然了。知识应用的程序就是物理解题行为步骤过程, 与物体解体思维不同, 常说的整体、隔离、对称、极限、微元、转化等等思维, 都是在应用程序过程中具体解体技巧的表现。例如, 整体和隔离法, 只是在确定研究对象是采用的解题策略, 而对称、微元、数形结合等也是在过程分析时采用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解体程序都不懂, 那各种思维都是空中楼阁而已。

摘要:本文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农村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 农村高中教师的素质以及农村高中学校硬件设施着手, 论述了对开展农村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研究的措施, 阐述了课堂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关系以及高中物理常用的学习策略及教学中的实践。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第9篇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概念的界定:英语学习困难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 但在学习上有困难, 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

成因分析:我们通过对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再结合大量的事例, 认为学困生在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动机与爱好、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1.缺乏学习英语的爱好, 学习意志薄弱。学困生对学习英语知识普遍缺乏兴趣, 求知欲低, 意志薄弱, 词汇记忆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 一碰到较长阅读题目, 就产生畏难情绪, 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致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失去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 平时贪玩, 经不起诱惑, 不能要求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成绩一旦滑坡, 就自暴自弃。

2.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 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的影响最显著, 相比初中英语而言, 高中英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这些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前面所学知识往往是后边所学知识的基础。因此, 假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不能及时把握知识, 就容易产生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把握不好, 更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 长此以往, 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 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到了高二、高三, 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高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往往是课上听课, 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努力寻求最优解答, 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英语的理解, 偏重课本上机械的记忆, 对所学知识, 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尚未从初中学习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 无法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最终严重影响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 逐步形成学困生学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甚至有些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是连最基本的音标都不会运用, 所以他们无法正确拼读单词, 更不用说流利读课文。当他们在这种“一无所知, 一无所能”的状况下学习英语时, 可想而知他们的兴趣从何而来。

4.学习观念停留在被动状态上。从我校的英语成绩看, 能考高分的学生是凤毛麟角, 这一现象往往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支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有些学生虽不漠视英语, 但渴望学好的心理指数不高, 学而不卖力, 对英语应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只是上课听听讲、课后记记单词。

5.思想认识不客观, 有自暴自弃的倾向。有些男生总感觉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 只与数理化有缘, 于是他们从不愿意在英语上花费时间, 他们认为记单词、读课文不起作用。有些学生心血来潮努力学习上一段时间, 一考试若成绩没有提高便认为学了没用, 自暴自弃。这类学生语言的积累薄弱, 知识漏洞多, 所以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

二、付出爱心, 利用多种方法转化学困生

1.用爱心唤醒沉睡的心灵。教师经常与学生谈心, 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关心爱护学生, 时常照顾他们, 乐于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要经常巧妙地奖励有进步的学困生或者有闪光点的学困生。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他们的转化。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热情是做事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或作业练习中出现的经典材料, 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英语史或励志方面的英语知识, 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 但只有在潜意识中肯定自己的力量之后,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样, 学困生从英语学习获得的成功感, 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 假如学习总是失败, 就会丧失信心, 产生失败感。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 在拓展的、宽广的英语教学空间里, 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 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对于学困生, 某些老师认为“孺子不可教也, 朽木不可雕也”, 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 殊不知, 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他们可能因此而自暴自弃, 走向极端。所以, 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倾注爱心, 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 坚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不歧视, 用爱心和尊重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渴望。

三、在教学中抓紧落实

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普遍存在不良习惯, 如, 欠交作业、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对考试成绩抱有消极态度、抄作业或让其他学生代做作业。作为教师,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不良的行为, 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上课采取的方法就是随时提问, 尽量每节课公平提问学生, 走到哪个位置就提问到哪个学生, 从未挑肥拣瘦, 从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学生有不公平的对待, 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学习, 任何人都不会把自己“置身事外”, 课堂气氛因为学与教的有效结合而轻松有效。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10篇

一研究背景

纵观北京市高考英语改革以来, 农村学校外语教学相对市区来说就是个短板,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农村示范校及实验班的成绩并不差, 差距体现在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及普通班。学困生的问题已经极其严重, 英语课堂气氛沉闷, 缺乏活力, 严重影响了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制约了农村英语改革的步伐。如何能更有效地对班上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 通过前期调研, 我们课题组提出“五步领学” (围绕目标进行符合实际的语篇精读教学的五种微观语言训练活动) , 在此基础上巧妙把“五步领学”与“一五四”单元模式 (一个经典语篇强化、五个步骤循环、四个技能开放) 交叉运用, 解决了学生外语学习词汇容易遗忘的普遍问题, 因为该过程符合记忆规律中的联想线索记忆, 着重强调把教学材料语篇中目标的累进叠加和教学过程的滚动循环, 这是保持记忆的核心。该过程没有忽略语言技能, 而是强调强化记忆、循环复现及长期使用, 三个过程缺一不可, 符合农村学生外语学习不可逾越的三个过程, 是课标要求的综合语言能力最终形成的关键。

二研究意义

第一, “五步领学”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 符合外语学习规律, 它既不是教学, 也不是导学, 而是强调教师以身垂范, 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 教师的垂范给学困生以勇气和信心。学困生更需要老师陪练, 只有老师经常领学, 学生才能慢慢度过困难期, 教师常常领学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教师用不同的训练形式加以强化, 一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 “五步领学”丰富了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提出相对学困生的概念符合新课程标准“重视共同基础, 构建发展平台”的基本理念, 尊重学生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符合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相对就是发现其并非差生, 他们具有潜在且良好的发展预期, 掌握最佳的教育时机, 恰当适时地帮助他们, 给他们雪中送炭。第三, “五步领学”面向广大农村, 面向弱势群体, 不仅可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还能弥补正常英语学习的不足, 几乎所有学生学习中都会碰到困难, 碰到困难就需要领学。“五步领学”明确强调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 回归语言学习的本来面目, 任何一个英语教师都可以做到, 可操作性强, 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三实践过程

2013年9月份开始, 我开始在高中 (9) 班实验“五步领学”教学模式。首先对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和目前的学习状况, 再根据这些困难和状况确定解决的办法以及行动方案, 然后根据行动方案, 利用“五步领学”概念和模式进行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变化来分析是否能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再通过调查了解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效果来进一步加以验证。

1. 准备阶段

教师对阅读文章进行“两备、两读两标、五探究”。“两备”就是要备课文发音、备单词的构词法;“两读两标”就是让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标课文生词、短语及句子的词义;“五探究”就是探究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探究词法 (侧重动、名、形、副词的辨析及搭配) 、探究理解 (侧重考查主旨/细节/推断等) 、探究识记 (侧重考查词意推测及大词量识记) 、探究表达 (问答型, 侧重向表达输出迁移) 。

2. 实施阶段

对于课文教学, 我采用“五步领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累学习素材, 提高学生的朗读语感、口语表达、写作技能, 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领方法技巧:用技巧去研究单词发音与拼写, 如归类、联想、上下文等,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规律, 通过语音、构词、词场 (词的使用场合) 来突破词汇, 并且通过温故知新、以旧带新的方法, 为语言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二领语篇默读:用心去揣摩每个词、每个句、每篇文, 理解每个词句文, 帮助学生攻克理解关, 通过对语篇、段落、难句的分析、翻译和释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概括大意、推理判断写作意图等能力, 为泛读打基础。

三领语篇朗读:用声音打通耳朵, 获得语感, 通理每个词句文, 帮助学生攻克理解关, 通过语篇、段落、单句、意群等领读学习语音语调, 通过上下文巩固理解词义, 加深语篇的理解, 为语言训练打下基础。

四领语篇背诵:用心记忆、用声倒出、巩固理解、预备表达, 帮助学生过口头表达关, 通过语篇主题、段落主题句、上下文主题词等手段教会学生背诵方法, 加深对语篇结构的理解, 为下一步笔头输出打基础。在深化文章主题时,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五领语篇:根据小词汇语篇仿写一篇再背出来, 帮助学生过笔头表达关, 通过篇章及段落的抄写、仿写、续写等手段练习笔头输出语言, 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基础。在实施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提高学习效率, 给每位学生展示学习英语的机会,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研究成效

1. 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 我对学生对“五步领学”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98.3%的学生认为效果明显, 它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水平较以前明显提高。99.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它普遍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促进了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90.9%的学生认为“五步领学”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情感和学习策略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提高。

2.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我校以活动为载体, 举办了英语听写大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多项赛事, 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些曾经的学困生, 经过一年的历练在比赛中崭露头角, 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取得了演讲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更加高涨, 学习英语的分氛围更浓, 活动的效果超过了预期。

3.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在2013~2015学年度第一、二学期期末英语考试中, 我班的优秀生、中等生进步明显, 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及学生的平均分均超出其他平行班, 学困生的数量明显呈现递减的趋势。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北京决赛) , 6名学生荣获市一、二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初赛) , 18名学生分获区一、二等奖, 学生的获奖人数在其他平行班中一直遥遥领先。

五反思升华

数据证明, “五步领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农村相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 有利于所有学生夯实语言基础, 有利于综合语言技能在农村的稳步提高, 更有利于全面贯彻新课标。因为“五步领学”教学模式引导外语课堂回归常态, 通过相关内容的进一步论证, 并在我任教的学校进行了3年多的试验, 发现对80分以下的相对学困生非常有效, 即便对尖子生也能锦上添花, 该项目一开题就获得北京教科院专家的高度评价。如今每当看到学生激情高昂的学习热情, 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再苦再累, 我也无怨无悔。我深知学生的进步是对我们课题组成员工作最好的回报。今后, 我们将继续保持进取之心, 与时俱进, 大胆进行创新, 探索打造活力、高效课堂的好方法,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学生英语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农村高中学生从高一一开始对学习英语就产生了一种厌学心理,尤其三类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他们对英语就不感兴趣,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可想而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一种状况?不想学英语甚至部分同学开始放弃了。那么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我们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激情?又如何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在农村高中任教近20年,谈几点自己的肤浅感受:

1.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困生课堂上积极发言,中学生爱说爱闹,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 们必须因势利导 ,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不能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困生的发言权利。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 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1.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吸引学困生参加基础练习活动,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对于后进学生,做问答练习、转换练习,对于他们的提问更要保护其积极性,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 题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根据渐进性原则,在部分学生确有困难,难以为续时,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

3. 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中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

4.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中学生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中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中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 ,就是“使中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中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 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 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总之,学困生 英语学习,培养兴趣为先,鼓励为主,坚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在 活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英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所以,作为英语教師,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芳莉 开发初中英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初探 娄底师专学报 2002. 4

2.陈玉娥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激励学生 考试周刊 2011.56

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 第12篇

一、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要上好“引言”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升入高中后, 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更加得强烈。作为一堂自然科学课, 精心设计导入, 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向更高的知识层级探索。结合教材, 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曲折而传奇的经历。如科学家爱迪生在上学时, 学习很差, 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智商太差, 是一个笨学生, 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 三个月后, 他妈妈只好带他回家。因为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回家后便更加热衷于做各种实验, 做各种发明。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了发明大王, 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如爱因思坦读小学时更加糟糕, 总是把字母“b”当作“d”, 把“p”当作“q”, 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 其实他有着常人不可理解的先天阅读障碍。教师教育学生, 让学生明白,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 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每个学生就是地球上的每一颗星星, 总有发光的时候。有些学生虽然现在很差, 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但要教育学生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二、用典型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 教师不但自己要勤做实验, 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果能激发学生投入到对物理实验的观察, 从认识物理现象, 到领会物理规律原理, 最终能应用物理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么高中的物理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达到目的了。如在学习水的沸点时, 可做纸杯烧水, 水开了, 纸杯却不能燃烧;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会向上弯折, 但拿出水面后观察又是直的;学习惯性时, 可以给学生演示把三个棋子竖直地排列在一起, 教师用尺子迅速拍打开下面的一颗棋子, 上面的两个棋子并没有移动, 等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 肯定自己也有实验的冲动, 便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他们看教材, 会查资料, 动脑筋, 找原因, 想探个究竟。我想, 看到这些, 作为教师是欣慰的。

三、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能回避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情感氛围。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 是教师最基本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现象, 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从而发现物理, 发现科学。如有的教师在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一节时, 先是问全班学生:咱们班谁力气最大啊?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某某同学。然后再问你们觉得哪位同学的力气最小啊?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 不知教师要比什么。比赛开始了, 教师先让学生公认的“小力气”用手夹住装满水的瓶颈, 看看能不能举起, 这位学生红着脸, 但却轻而易举地拿起来了, 全班学生有的鼓掌, 有的显然不屑一顾。接下来, 教师做了一点小处理, 然后同样的瓶子让“大力士”举起来, 这位身高马大的学生快步走上前, 本想随便一拿, 但事与愿违, 他根本拿不起来。全班学生都很惊讶。他有点慌了, 又试了一次,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举起来。比赛结果, 小力气战胜了“大力士”。最后, 教师让这位“大力士”学生讲讲感受和体会。教师自然而然引出物理科学知识———奇妙的摩擦力。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他们有着丰富的劳动生产和生活经历。这是学习物理最好的资源。在讲惯性时, 让学生回忆用铁锹掀土, 思考土为什么会飞出;在学习热传递时,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在讲电学时, 爸爸为什么在修理电时, 脚下面支的是木凳而不是铁凳……

四、用心关爱学困生, 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潜力

每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尽管因为各种原因, 学生总是在智力、心理、习惯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要正视这种差异, 正确对待这种差异。针对学困生, 教师要加倍地爱护和关心, 细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用心播撒关爱的种子。学困生心理比较脆弱, 自卑心理表现突出, 遇挫折易消沉。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其实在物理教学中, 恰恰是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动手能力往往是最强的, 对物理的兴趣是有增无减的。只是他们基础太差, 学习习惯很不好。教师要用心去关爱这些学生, 多做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多鼓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责难,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促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 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实验的成果, 物理的乐趣。在问题设置上, 要降低起点, 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而对那些过难、坡度过大的内容要进行分步讲解, 以便他们熟练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技巧。学困生学习往往表现出盲目性、随意性。教师要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师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除此之外,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调查, 使学生亲眼见到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外要多开展活动, 比如, 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激发起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从而获取知识。

摘要:农村高中的学困生, 由于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良, 往往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是要上好“引言”课。二是用典型有趣的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四是教师要用心关爱学困生, 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潜力。

上一篇:输变电工程论文下一篇:教学教材与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