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2024-08-05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精选12篇)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第1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势使其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 但是经笔者研究发现, 许多数学教师在数学问题的教学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不到位, 提问方式、提问内容等还欠妥当, 这就让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一) 课堂提问不具针对性

数学问题要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 教师要在明确教学任务和对教学内容熟稔于心的基础上构思数学问题, 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提问的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强、语言简练的学科, 因此, 教师在准备问题的过程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 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 这样既符合数学的特征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但是, 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加深对以上几点的认识, 他们提问往往十分随意, 语言含糊不清, 让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准备问题的目的。

(二) 课堂提问的难度缺乏层次性

数学问题提出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环节。人们常用“跳一跳、摘得到”, 形象描述思维力度的大小。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教师准备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然而, 许多数学教师对于问题的难度往往把握不好, 问题要么太难, 要么太简单。难度大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 难度低的问题让学生不屑去回答, 两种极端都造成了学生数学兴趣的缺失,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 课堂提问没有预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数学问题的提出, 即使再简单学生也要有接受和思考的时间。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讨论和思考的时间, 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角度进行补充, 而不是马上让其他的学生回答。经过研究笔者发现, 许多教师准备数学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学生没有对问题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对数学问题展开说明。这种自问自答、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使得问题形同虚设, 让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热情泯灭了。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措施

(一) 将分层教学引入到提问环节

分层教学的提出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实现他们的教学目标, 更加高效的教育学生, 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把学生规划成不同的整体, 进行针对性教学, 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数学教师要对所教学的数学学习水平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的差异性准备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提问的环节,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 选好问题角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准备的数学问题要立足于数学教学实际, 不能脱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总体而言, 数学问题的提出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注重与学生数学知识的融会。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创新环节, 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 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三) 调整好数学问题的密度

提问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提问的密度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问题过多或是问题过少都影响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 问题的提出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不是让数学课堂充斥着数量众多的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要注重所提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三、结语

数学的许多理论的发现都是伴随问题产生的, 问题的出现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将数学课堂提问引入到教学环节, 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措施, 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婷.用什么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数学课必须关注的十大要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论文 第2篇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教师之所以要采用提问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想去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获得教学的反馈效果,并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温习,以便帮助学生日后的学习。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依照以下几个原则来提问。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时刻注意到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语言来提问,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感受,并做到统一对待,不能有所偏差。在提问时,只有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2.提问必须有序

在提问的时候要分清主次,要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到先后有序,使得提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时先问学生比较简单、浅显的问题,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后再提升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适时提问,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在创新的思维情境中思考和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动探索数学中的奥秘。

4.难度适中

在提问时,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必须要有的依据,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难有易,不过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容易的问题上,以减少提问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

二、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对策

1.趣味性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兴趣。高中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同时具备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对于这种特点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加重要。从表面看来,高中数学充满了定理与公式,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自然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举个例子来说,在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他用了非常简便的方法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了“1+2+3+……+100=?”的结果。教师会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好奇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好奇,进而去主动学习这一公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性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灌输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在所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像是知识的接收容器,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而在思维启发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不利。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启发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这样提问:只有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使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学生不仅可以从正面来思考这样问题,还可以从反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记忆这一公式,并且灵活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3.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教改中,其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提问时也主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融合这一理念,不仅要提一些封闭性问题,同时也要做到开放性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与广阔,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时有一道这样的函数题: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论断:

①函数f(x)的值域为R;

②f(x)是单调递增函数;

③f(x)是奇函数;

④f(x)在任意区间〖ab上f(a)

⑤f(x)有反函数。

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从其中的五个论断中选择一个为条件,并再选择一个为结论,以得出一个正确的命题。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寻求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以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的多种答案。在求解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函数的多种性质,并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越解决问题。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数学知识网络更加完善。

三、结论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究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 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19-01

0

0. 引言

高中的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国常见的师生互动活动,有效提问能够推动学生学会学习,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以及深化学生学习以及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根据不同学生心理和生理以及教学的内容的不同,在提问上进行巧妙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1. 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虽然在教学改革上的实施不断的加强,但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够全面的转变局势。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课堂提问的表述不精确,老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语言的叙述不清所提的问题在表述上没有到位,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老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还有在课堂提问的思考时间不足,提问的对象不全面,提问后的评价反馈不及时。

另外就是在提问的难易程度不能得到有效把控,例如:在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的讲述过程中,老师会提问道:我们在这一节课主要来讲述三角函数的性质,有哪些性质呢?这样的问题就会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也不会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如果是换一种提问的方法,“对一个函数的研究主要就是看它的性质,一般利用什么进行研究呢?”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学生能够知道三角函数是函数类型中而对一种,这样就能够对学过的函数的性质进行对比。

还有就是在数学课堂的提问的层次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要知道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对问题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能够进行依次而行,将能够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方法加以运用,要能从浅向深的过程迈进,否则学生将会对所提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

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课程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在提问上老师会问道“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两点间的距离,同学记得是怎样定义的吗?”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是已知两点的坐标,又该怎样计算这两点的距离?”“平面中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是怎么定义的?”“这个距离是不是也可以推导一个公式呢?”在这几个问题当中,老师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过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出点到线的距离公式,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在第三个问题回答完之后学生并不能对相关的公式进行推导出,这样就造成了不符合思维流程,在提问的效果上得不到体现。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首先,要能够将提问的难易程度进行有效的把控,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了解,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避免陷入僵局。要能够在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是最具有启发性使之得到目的性的探究的,所以要能够在这一方面进行重视。要能够将问题的梯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超出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的问题要能够适当的降低难度。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实施,从而帮助学生对思维活动进行调控。还要能够对问题的角度进行选择好,对问题的密度进行有效的调控。

例如:在对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拿出一杯温水,然后加入适量的糖,在量的增加过程中,水杯中的水就会愈来愈甜。这时就可以提出问题,“杯中的糖水为什么会越来越甜?能不能用一个模型来刻画这一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定量也有变量,哪些是定量,哪些是变量?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吗?”以此类推将函数单调性的问题带入进去,从而引导学生对函数的特征进行理解。

在对高中的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上要能够循循善诱在启发上进行重视,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思考和求知欲,要能使得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能够体现出价值,要在过程上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提问,不仅要能够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要能够让学生对答案的推导过程进行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变换,灵活运用,对于数学课堂的提问要能够注重提问的效果,将提问方式和效果得到有效的统一。另外也要能够重视问题的新颖程度,要能够体现出生动有趣的特点。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提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只有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将有效提问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不能够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还希望在此次的研究上能够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李月云.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方式的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4,(18).

[2]刘桂芬.基于有效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 第4篇

一、课堂提问的表述不清楚及解决策略

新形势下有效提问课堂在高中数学中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表达不清楚, 直接导致学生的有关思考与逻辑一片混乱, 不知道老师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而教师就会相应地以为学生可能没有理解和明白该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在此“误会”中教师就会再一次地对当堂课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一次的重述, 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 甚至对接下来需要教授的内容的时间进行压缩。

如教师在讲授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之后, 询问学生对哪一种函数掌握得相对比较差, 这时学生还没有经过练习的训练, 就会从自身的感觉出发回答这个问题, 而这样的回答不仅不具科学性, 而且各有各的答案, 难道教师要把这三种函数都再讲一遍? 显然, 教师这样提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一定要注意所提问题的科学性, 并注意不能让问题太空泛或者包含的范围太宽泛, 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会向各个方向发射, 教师最后也不好收尾。此外, 高中数学课堂讲究的就是效率与有效,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措辞上需要更严谨。

二、课堂提问的对象不全面及解决策略

由于我国的人口比较多, 参加高考的人数也比较多, 而大学所录取的人数大大少于参加高考的人数, 这样很多人就把高考当作了一个独木桥, 甚至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把高考当作了改变命运的方向棒。这些就是目前高考的一个现状, 相应地, 现今大部分地区都把教育转变为应试教育了。当然, 虽然很多人都批判高考制度的不合理, 但是谁又能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呢? 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 很多教师就将精力与关注度放在了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身上, 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总是比较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的答案, 而忽略了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的想法, 甚至会不给他们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机会。

例如, 高中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是函数, 在大型考试中函数几乎总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而大部分都会以两小问或者三小问的形式出现, 其中第一小问会相对比较简单, 而后面的一问或者两问会比较难一些。考试过后, 教师在讲解试卷时就会自己讲解第一问, 然后询问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第二问或者第三问怎么解, 在成绩优异学生描述的时候, 教师就会在黑板上板书下来, 答案就出来了。教师一般不会去注重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个题型的题目做会了没有, 甚至都不会询问他们。由于一些因素, 有些学生可能在数学基础方面比较薄弱, 数学教师不应该直接忽视他们的存在, 而是应该循循善诱, 注意启发。众所周知, 高中数学是由几何、概率、函数等板块组合而成的, 也许某个学生学不好函数, 但并不代表他同样也学不好概率和几何。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该给予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 只有整体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了, 才是真正的进步。

三、课堂提问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及解决策略

课堂提问难易程度把握不好主要体现在新课开始的时候, 这时候学生还没有深入接触过相应的内容, 而数学教师在引进新的内容时难免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从而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 而提出问题的难易度是比较难以把握的, 太难学生无法回答, 会损伤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信心; 太简单又无法准确地引出新知识。

例如复数而言, 复数在真正的学习之前很少有学生接触过, 对于这一知识点他们是很陌生的。若教师在教学时直接给出: 对于复数a + bi, 实部是a, 虚部是b, 注意在说复数a + bi时, 一定有a、b属于自然数, 否则不能成立, 不能说实部是a, 虚部是b, 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然后问学生是否明白复数是什么, 学生一定都是云里雾里的, 这就属于提的问题太难, 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实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顾及问题是否恰当, 还要注意问题是否偏难或者偏易, 甚至还要考虑学生学习中对问题的情绪。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第5篇

摘 要:文章在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方式中几种低效方式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和办法。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课堂;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性的现象,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本文拟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评价作探索,供同行研讨。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某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多样的,在实际的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提问,例如以下四种方式是低效的。

1.“玩跷跷板”式提问

据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提问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提问因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同而不同,教师比较倾向于让好的学生回答具有“论证性”的问题,而让差的学生回答“判断性”和“描述性”问题,甚至在语言风格上,教师对好的学生采取的民主型风格,对他们是一种鼓励的态度。而对差生所使用的专制型风格,对他们是一种打击和排斥的态度,这种“玩跷跷板”的游戏导致了学生参与提问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

2.“对牛弹琴”式提问 由于师生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老师在课堂中“义正词严”、使用强迫性的语言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有“是”或者“不是”的选择。也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自问自答”,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有在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教师是在“对牛

弹琴”了。

3.“踩西瓜皮”式提问

有的教师备课时未对课堂提问作设计,上课提问随意、混乱,没有逻辑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那里。课堂提问指向不明确,有时提问很密集,有时稀稀拉拉,有时跨度很大,有时跨度很小,思维缺乏连续性。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若干策略

1.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要求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再现已有的知识,以利学生知识迁移的回忆性问题;引导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叙述、比较、说明等理解性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应用性问题。

2.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难度

据研究,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而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将导致高思考力水平的下降,太难则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

3.瞄准数学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介绍新概念时提问

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教学时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1)概念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条件?它们和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3)如果改变或者互换概念中的条件和结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提问力求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2)在分析比较时提问

数学知识的内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知识存在形似神不似的差异,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就应当让学生把新旧知识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后,有必要对这两个方程的作一些比较,故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说出两个方程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2)它们的解又有何不同?这一环节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作出适当的提示,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发现,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3)在知识应用时提问

学生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可让学生进行概念辨析,如下列四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10x2=9;2(x-1)=3x;2x2-3x-1=0;-=0;2)判断未知数的值x =-1,x =2是不是方程x2-2= x的根;3)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9x2=5-4x;3y2+1=2 3y;4x2=5;(2-x)(3x+4)=3。讲解时要讲清方程变形时,哪些属于代数式变形,运用了什么法则;哪些属于等式变形,依据什么性质。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 第6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教育教学;高中课堂;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有效提问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能够使人产生一种怀疑、探索和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的思考,不断的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有效提问在教学中一直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下是关于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的简述,和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提问的策略的介绍,最后例举了一些有效提问的方法。希望对教师的教学课堂有效提问有所帮助。

1. 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影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提问的难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从未知到了解的过程,具有递进性,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该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第二,课堂提问的频率。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适当的对学生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三;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教学提问,或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第四,课堂提问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问题的开放性对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过于封闭的问题,答案过于一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对类似问题的思考方向[2];第五,教师对问题表述不精确。教师在确定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之后,在课堂上却不能很好的表述问题,会使学生不能明白问题的针对性和思考方向,从而不能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思考问题;第六,提问问题缺乏合理层次。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合理性,层次性,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第七,课堂提问对象不够全面。在高中的教学课堂,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同,有的人对数学的理解很好,有的人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全面性。

2.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针对以上的可能会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本文简述了几点能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体温有效性的策略:第一,课堂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过于深奥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偏离正确答案,最后要由老师来解答,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太过简单的问题又让课堂提问失去了原有的的目的,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难易适中的问题才是符合课堂有效提问的;第二,课堂提问要精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在本节课的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所要考虑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三,设置有趣的问题情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所提问题和问题的相关知识设置一个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深刻的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四,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不可以随意提问,这样能保证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充分的,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此问题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教师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如果只是有限的答案,甚至答案唯一,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而开放性的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不固定的,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进行开放性问题的提问;第六,深入研读教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充分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掌握提问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下是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第一,启发式提问;第二,提问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三,灵活变换提问的方式;第四,提问要新颖;第五,提问要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结论

有效提问的重点不在问,而是在于有效。教师可以认真思考文中关于有效性提问的影响因素,参考文中的提出的有效提问的策论,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一些改变,更好的激发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得到知识,掌握知识,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潘国清.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读与算(教研版),

2014,7

[2] 王燕.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上

旬月),2015,5

[3] 代琼.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教育界,2015,1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第7篇

一、明确提问目的, 设计情境问题

1. 在情境化提问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化提问可以让学生联系真实的数学世界, 激发他们探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 在思维得到激发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建筑物, 建立事物的表象,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特色建筑.大家回忆一下, 看能说出哪些特色建筑?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他们回答的建筑物基本上包含所学的几何体) , 进一步提问:从几何结构来看, 这些特色建筑都有哪些特点呢?

这样的提问无形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情境中, 思考并发现现实图形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在深入提问中揭示学习内容

在经过对现实情景的思考后, 学生已经对几何体的结构有了模糊的初步认识, 这时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刚才大家所举出的建筑物在结构上大部分都是由“柱、锥、台、球”构成的, 下面请大家观察图片 (教师播放几何体的课件) , 看能否按照一些标准把它们进行分类呢?

结合实物图片提问, 点燃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的热情,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提问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提问方法, 设计梯度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学习内容和进程的制约, 所以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 循序渐进, 逐步实施, 不可以跳跃无序.

教师的提问具有导向性, 因此提问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相关联, 以实物的直观性为基础, 问题由易到难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以便学生能快速进入所学内容并积极参与思考.比如,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提问:教室中的墙角线、前后黑板边线以及课桌的各条边线等, 都能看到异面直线和同面直线, 大家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呢?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给予肯定并接着问:那么你们能否根据这些例子总结一下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提问从生活中的直观实例出发, 由具体到抽象步步递进, 难度逐步增加.学生在“平面”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教师将结合本节课的新知识进一步设计提问, 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比如, 在总结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特点后, 教师提出问题: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不是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或异面上, 两条直线公共交点的情况如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得出“同一平面内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没有公共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结论以及公理4的知识内容.问题梯度进行, 知识在连贯中逐步升级, 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理, 效果显著.

三、把握提问精髓, 设计探究问题

数学提问的精髓之处是设计的问题能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列,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如足球世界杯部分举办年份为1982、1986、1990、1994、2000、2002、2006、2010;联通公司按照一定话费计费标准得出的话费依次为:0.3, 0.3+0.1, 0.3+0.1x2, 0.3+0.1x3……观察后教师提问:大家从这些数据中能否看出一定的规律?能否对这样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无疑学生在观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规律, 但要想真正弄清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所以当问题提出后, 学生的学习自然就被引入到合作探究中去, 学生最终在互动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不仅如此, 这样的问题引导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等差数列其他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

总之, 高中数学提问是教师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设计具有引导性、情境性、探究性的问题, 才能让课堂提问的效率更加显著.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把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检查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师明确提问的目的、注重提问的梯度、把握提问的精髓是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刍议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第8篇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

片段A:在《用裂项法求数列前n项和》一课中,授课的郑老师在课前引入环节,用复习内容设计提问,请同学举手回答,可全班同学无人举手。有些同学开始翻课本、笔记找答案。郑老师自问自答,从等差数列讲到等比数列,有同学偶尔跟了几句,有同学在笔记上记了一些。

片段B: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一课中,授课的张老师是到外校借班上课,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也仅限于课前的短暂沟通。张老师在引入时,以练代讲呈现例1:过点F(1,0)作直线L交抛物线y2=4x于A,B两点,若|AB|=8,求直线L的方程。问: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同学读题做题,无人回答。

反思:本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旧引新的一个热身,却因为学生的不配合引入冷场。用复习提问和以练代讲是数学老师在课前引入常用方式。对于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明确地把问题集中到几个概念点上,显然郑老师在预设提问时已经考虑到了回答的针对性。然而还是不够。若能在上一节课后先布置好本节课的提问要点,让学生课外准备,展示课上再用课堂提问呈现,这样课堂教学更顺利,学生课前也会为完成作业而有复习进而有收获。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以练代讲最能有效地暴露出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和知识漏洞。可张老师在课前引入中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免有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若能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单列知识点的过渡步骤,学生在回答时可单点突破,进入课堂学习会更顺利些。可见,立足学情是有效提问的根本前提。

二、在概念形成环节

课题组的刘老师在《椭圆》第一课时教学中,设置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第一个班级授课时,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椭圆图片后,问:“椭圆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表示椭圆的标准方程?”学生面面相觑,无人能答。下课后进行反思调整,在第二个班级授课时,问题设置为:(1)和圆相比较,发现椭圆有什么对称性?(2)和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发现把坐标系设置在椭圆的什么位置最适合?(3)结合椭圆的定义,怎样建立表示动点的关系式?借助圆的简单知识做基础铺垫,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中,顺利地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反思:同一个老师在两个水平相当的教学班中教授同一课时的新课,前后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产生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在问题指向清晰,使学生能从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后续问题的思考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见,问题指向明确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三、在自主学习、探究应用环节

教学流程A:“反转课堂”观摩课《古典概型》的授课过程中,陈老师利用导学案,分小组讨论学习以凸显自主学习精神。陈老师设置了小组积分评比的办法,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进入课程实质性阶段:自主、合作探求基本事件数。根据问题分组讨论,陈老师巡视点评,回答学生的即时提问,又请学生上台板演,这时学生有的讨论,有的说话,整个课堂明显松懈,且一节课时间用去大半,导致课堂练习及小结都不能及时完成。

教学流程B:课题组洪老师在高三年的复习课上,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知识梳理,课堂成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阵地。如在《导数的应用》一课中,洪老师据此设置例题:设函数f(x)=(x+a)eax(a∈R)。问题(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由f'(x)=(ax+a2+1)eax。引入,设问1:f'(x)的值正负可由(ax+a2+1)确定吗?问2:关于x的不等式ax+a2+1>0怎样解?帮助学生突破“为什么分类”和“以什么标准分类”的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2)若函数f(x)在区间(4,4)内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在问题(1)的基础上,突出临界点参数的取值问题,引导学生回归导学案中的要点梳理:若是函数f(x)在区间D内单调递增,则需要f'(x)≥0。用设问引领解题思路,与课前布置的导学案巧妙结合,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

反思:导学案可以是课堂提问的延伸。利用导学案把问题前置,有助于学生自我掌控复习重点。在有限的课堂内,老师集中引领思路,解答疑难,重点更突出,并在解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自主探究的课堂容易失去掌控,流于形式。若能结合导学案,就能引领学生的思路,用高效融合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可见,充分预设是有效提问的根本保障。

总之,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立足学情,充分预设,清晰明确地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得统筹课前预习及课后思考题的设置。提问时设几个台阶巧妙铺垫,用专业的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为学生排疑解惑。这样,才能通过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创设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该怎样“问”,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笔者摘取几个课堂提问的教学片段和教学流程,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进行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第9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 必须要做到目的明确.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动力.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设计出具有明确目的的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型提问、复习型提问、应用型提问以及理解型提问, 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的相应问题.

2. 启发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还能够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其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引导、启发作用. 启发性的提问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使得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等得到充分的提高.

3. 新颖性原则.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 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 其好奇心与求知欲都非常强. 如果教师的问题都是一味的老生常谈, 比较平淡的话, 那么就无法吸引学生,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比较新颖, 从各种新的角度进行提问,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4. 有序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逻辑顺序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 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 这种阶梯式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在教师的准确引导下, 逐步得出正确的问题结论. 如此一步步的深入,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 实施多样化提问,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在数学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条件不断地变换图形、增设条件, 实施一题多解等, 不断地提出合理的新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其创造能力.

2. 合理提问, 保证问题难度的适中性

在高中课堂提问中, 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不可以太难、太偏. 如果提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解答不出来, 那么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信心, 完全偏离提问的初衷. 而提出的问题过于容易, 学生不通过思考就能够立刻答对, 那么也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 课堂提问要掌握好合适的难度, 对学生的提问要难易适中, 然后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提高. 当学生通过个人思考获得准确答案时, 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也会不断地提高. 因此对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重点关注. 对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其积极主动地进行解决,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例如, 在教授平面几何以及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图形的制作, 并鼓励学生针对图形题目进行提问, 从而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如, 在讲解等比数列知识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独立思考与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 如在等比数列中, 间隔相等的、连续的并且等长的片段和也是等比的.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 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也会大大提高.

4. 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客观评价

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生回答以后, 教师要对其回答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 教师要给予指正, 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从而让学生对现有认知结构的欠缺之处进行及时调整. 对于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 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 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第10篇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甚多因素都会对课堂提问有效性产生影响, 所以只有认真分析这些因素才能够推动提问有效性的提升。通常情况下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会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造成影响。

第一, 教学提问的难度。数学知识学习具有连续、递进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未知—了解—掌握”的规律, 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机会实践已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知识增长点进行深入挖掘, 进而推动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第二, 教学提问的频率。一般来说,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适当提问具有强化师生交流和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了解。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频率过高, 占用了学生应当用于思考的实践, 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 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第三, 教学提问的等待时间。很多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进度, 将课堂时间多用于讲课, 进而不合理的降低了提问实践。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提问, 但是往往在提出问题很短时间后便公布答案。这种做法造成很多学生对问题答案持怀疑态度, 学习兴趣逐渐受到影响。

第四, 教学提问的封闭性和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封闭, 这样虽然达到了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但是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却收到了束缚。开放性问题虽然答案不固定, 但能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提升, 相应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课堂提问难度应当合理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过程中, 应当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 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抓住重点, 最终的答案和解释往往还是由教师进行, 这样对于锻炼学生思维很难发挥作用,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 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很难实现, 学生只能进行表层的思考, 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应当科学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 进而推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 课堂提问需满足精炼要求

教师应当基于一定出发点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 这样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应当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作为考虑的主要出发点, 从这两点出发教师就能够实现对主体问题的有效把握, 加之有效控制问题的质量和数量, 才能够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3. 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从教学知识和提问问题出发, 进行教学提问情景的设置,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更加贴切的情景中更深入的了解问题, 进而获得关于知识点更深的印象。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设置, 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问题的理解, 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出数学学习主动性。

4. 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

教师应当精心安排教学中每一次提问, 如果过于随意的提问就无法实现学生思考时间的有效预估, 这种情况下课堂节奏就会被打乱, 教学重点也就无法突出。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 应当在充分考虑问题难度和学生思考时间的基础上, 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课堂提问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获得有效提升, 进而实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5. 强化问题的开放性

教师为了考察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通常会提出记忆性问题。而记忆性问题不仅答案唯一, 还无法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无法发挥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而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固定, 学生能够在其引导下进行自主性思考, 这样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所以, 教师应当增加课堂提问中开放性问题的比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实现对问题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课堂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教师应当提升对课堂提问的重视, 通过设计科学的提问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另外高中教师在提问设计过程中, 还应当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写作的把握, 让学生在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 各级院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 对于学生数学水平、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提问, 教师提问水平对于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 高中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103-104.

[2]董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03) :151-152.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第11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必须要做到目的明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动力.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设计出具有明确目的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型提问、复习型提问、应用型提问以及理解型提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的相应问题.

2.启发性原则.高中数学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够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其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引导、启发作用.启发性的提问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得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等得到充分的提高.

3.新颖性原则.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好奇心与求知欲都非常强.如果教师的问题都是一味的老生常谈,比较平淡的话,那么就无法吸引学生,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比较新颖,从各种新的角度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4.有序性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逻辑顺序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这种阶梯式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教师的准确引导下,逐步得出正确的问题结论.如此一步步的深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实施多样化提问,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条件不断地变换图形、增设条件,实施一题多解等,不断地提出合理的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造能力.

2.合理提问,保证问题难度的适中性

在高中课堂提问中,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可以太难、太偏.如果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解答不出来,那么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信心,完全偏离提问的初衷.而提出的问题过于容易,学生不通过思考就能够立刻答对,那么也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课堂提问要掌握好合适的难度,对学生的提问要难易适中,然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当学生通过个人思考获得准确答案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会不断地提高.因此对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重点关注.对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其积极主动地进行解决,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以及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图形的制作,并鼓励学生针对图形题目进行提问,从而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独立思考与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在等比数列中,间隔相等的、连续的并且等长的片段和也是等比的.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也会大大提高.

4.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对其回答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要给予指正,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对现有认知结构的欠缺之处进行及时调整.对于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率等.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索 第12篇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1. 表述不够精准. 教师在分析目标、把握学情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视角提出问题, 要求语言精炼、表达清楚, 又要联系所学内容. 部分教师的提问表述含糊不清, 表述不够到位, 致使学生答非所问.

2. 难度把握不当. 教师的提问应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站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 让学生开动脑筋, “跳一跳”能逐步解决问题. 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易, 学生无须思考就可回答, 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若问题过难, 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仍无法解决, 就会丧失兴趣.

3. 问题层次设置不合理.“善问者, 如攻坚木, 先其易后, 后其节目. ”教师的提问应符合的学生认知特点, 坚持“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的原则, 让学生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逐步解决问题, 若颠倒问题的顺序, 会扰乱学生的思维.

4. 提问对象不全面. 部分教师困囿于“精英主义”教育观, 提问多面向相对优秀的学生, 认为他们回答较为流畅, 也节省时间. 或者不分层次、不问对象, 对后进生提出有难度的问题, 往往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5.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不惜花时间大量讲授, 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时间不多. 问题一经提出, 学生思维尚未深入, 就让学生作答. 这样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 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起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6. 教师反馈不及时. 教师精心设计提问, 而面对学生的回答却准备不足, 仅以对错来评判学生, 一旦学生的思维与预设不相符合时, 就会将学生晾在一边, 按自己的思路一讲到底.

二、高中数学提问要坚持“四度”原则

1. 合理把握梯度. 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控制好问题的梯度, 以“低起点、缓坡度”调动学生的思维, 拉近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串, 以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每个人都能开动脑筋, 逐个突破, 从而能获得发展. 如在“对数函数 ( 2) ”教学中, 教者先引导学生从y = 2x求出x = log2y, 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什么是 ( 0, + ∞) ?”“函数y =logax和函数y = ax ( a > 0 且a≠1) 的定义域、值域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概念. 接着借助计算机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画出y = 2x与y = log2x, 并观察各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学生在对比、讨论、交流中获得结论, 也提高了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掌控难度.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 还在去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 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若设计的问题过难, 会出现思维“冷场”现象, 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问题的设计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他们有目的地去探索. 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 教者先出示y = x + 1、y = x2的图像, 让学生描述函数的图像特征, 比较在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 x2所对应的函数值f ( x1) , f ( x2) 的大小, 引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继而让学生讨论y =- x, y = x2+ 1, y =三个函数具有怎样的单调性. 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中逐步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3. 巧妙选择角度. 教师的提问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靠个人的臆断来揣测学生可能提供的答案, 要让在学生的视角, 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 既要有启发性, 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又要有新颖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善于调节密度. 新课程改革以来, 部分教师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大搞题海战术, 不问问题的“质”, 不管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不管问题能否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味以“量”来取胜. 提问要有张有弛、疏密有致, 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接受能力, 才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 拨动心弦. 提问不能平铺直叙, 要在疑难处、困惑处提问, 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学生的心理激起涟漪, 能将理性的探索、情感的升华融合在一起, 达到启智、怡情的目的.

2. 启发引导. 教师的提问不是无谓的教学活动, 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 教师要注重引导, 给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能击中要害, 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让学生在迷茫时思考、在困惑时顿悟.

3. 注重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性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 将结论直接交给学生了事.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分析、说理, 提出有独创的见解.

4. 灵活变换.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形式轻实质, 白白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或借“刷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师要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巧妙设置陷阱, 激发学生的灵感, 让学生巧妙解题, 解除思维的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课堂提问不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而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行为.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开展提问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脱节, 影响了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阐述了课堂提问的“四度”原则及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德勋.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J].中学教育学刊, 2008.

上一篇:煤矿综合掘进机下一篇: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