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2024-07-20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精选12篇)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第1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被引进医院,不仅在技术、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在性能上也逐步向多功能、多参数、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物质保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结果的有效性,是医院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 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

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的各个学科,在给医院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医院医学工程科不仅要搞好设备的维修工作,而且需要做好设备从购进验收、使用、维护、计量到报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的诊断治疗设备服务于各类患者,可降低诊断难度,避免误诊发生。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成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疾病治疗、康复的重要保证,这也是目前各级医院非常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原因。各级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对临床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的力度来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防止因操作失误和设备安全隐患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2 认真找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疗设备的数量快速增加和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因医疗设备质量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因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的投诉占医疗投诉量的30%,我国医疗伤害中医疗设备问题占17%。2012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对全国6个省市的56家三级医院、43家二级医院的6种临床风险高的医疗设备进行质量评估,总不合格率>73%[1]。

造成医疗设备总体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发展较晚,基础较薄弱,有关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标准、制度和法规不健全。尽管国家和军队有了一些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方面的条例,但缺少针对性的标准,有的还照搬国外现有经验开展质控管理,创新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权威性、政策性和法规性的支持。(2)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医院管理层只重视临床工作的门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认为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只要将形式做足,让人抓不住“把柄”就可以不投入,只做表面文章,使得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大,相关人员质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检测制度不坚决,造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滞后。(3)缺乏负责质量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我国大中小型医院都设置了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或药械科,但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有的医院没有专职的检测人员和质量控制经费,无法增加新的检测标准设备和扩大检测范围,致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3 切实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

3.1 强化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识

医学工程科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医院医护人员对设备质量控制认识不足[2],要做好医院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就要从医院领导、设备科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环节和过程。要加强对医院各类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设备科的职能也能从“医疗设备维修”为主,转变到“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主上来[3]。

3.2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机制

(1)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扩大质控队伍。(2)建立医院级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从医院设备采购、验收、启用、设备的质量检测周期,质量检测内容和质量检测者的资格到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报废标准和设备使用者的资格等必须做出相关的制度和规定。(3)要投入经费,购置质量控制相关的一些检测设备,建立和打造质控的硬件基础,充分利用军区和总后药检所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确保医院质量控制的有效发展。

3.3 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人才建设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和检测的关键是人才的建设培养。由于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影响,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而且很不稳定,导致技术经验得不到保存和积累,质量控制缺乏连贯性。要解决质量控制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一是依托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专业方向,对在校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质控内容,为毕业学生上岗奠定良好的质控基础;二是聘任地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引进非现役文职人员,多渠道多途径解决人员问题;三是对在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利用院校和上级药检所举办和参加各类质量控制培训班,加强同行之间的技术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质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医院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其原因,提出加强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结果:加强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结论:质量控制是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应全力做好。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恩科,武卓.医疗设备质量再评价的意义及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1,10(1):78-79.

[2]王卫东,曹德森,吴昊,等.医学工程科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5-8.

质量控制关键设备 第2篇

质量控制技术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上述稳定生产和产品质量监控。通过对典型的国内外的浮法技术装备比较分析和总结,可以认为,下列技术装备是优质浮法玻璃

企业所需要的必须的技术手段:

3.1 X射线荧光光谱仪

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对浮法玻璃各个原料、配合料和玻璃成品的成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商用仪器,通过建立方法,可以快速定量分析从B、C到U的所有元素成分。对浮法玻璃各个原料、配合料和玻璃成品的成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通过在投料前对原料的成分有效控制,避免了因成分分析滞后而使熔化过程中的成分严重波动的现象。这是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还可以对浮法玻璃下表面渗锡量进行监测,指导调整锡槽相应的工况条件,达到降低锡耗、减少玻璃渗锡,实现产品按用途分类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玻璃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通过成分分析查找或排除相关问题的原因,有利于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类

问题。

3.2在线测水仪

用在线中子测水、电容测水、红外测水、微波测水系统中其中的一种技术,通过和电子称量系统的联机,可实现对主要原料的含水量测量和密度补偿,使配合料的成分准确,稳定。

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使用了电子称量系统,但电子称量系统仅对重量具有敏感性,对原料中成分、水分的偏离无任何察觉能力。而我国的原料供应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达到能连续稳定供应同种原料的水平。因此,要保证配料质量,就更加需要快速成分分析和测水系统。各种测水系统会因为安装位置、企业地理位置、实际管理情况、测量的原理及测试方式限制,对原料料层达到的测试厚度等限制条件,有时会带来较大误差而未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北方冬天寒冷季节的结冰对测水有影响。需要做细致的选型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设备。

3.3熔化气氛控制设备

对熔化气氛的控制一方面可以依靠蓄热室烟道等残余气体的分析实现,如有的企业已经加装了l参数检测系统,目前国际上已经有直接在玻璃液中测试FeO/Fe2O3的Redox探针技术供应。使用这些技术,对于经常生产本体着色玻璃的企业尤其有用。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于控制玻璃成品、镀膜玻璃的色差、色饱和度和色纯度等光学特性等进行检测分析,对透明和绿色玻璃产品也可进行FeO/Fe2O3离线测量。

3.4成形在线监测设备

为了稳定生产,在成形工艺部分最需要的设备应该包括流量自动控制、厚度品种监测、微量氧、微量水在线监测、分区的罩压、槽压在线监测等设施,这些技术对保证锡槽正常运转并保持良好的工况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建线投资,由于对浮法技术的认识偏差,在一些关键的部分减少了看似无用的设施,使得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问题不断,故障判断不准,没能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些现象值得认真总结。

3.5玻璃在线应力仪

玻璃在线应力监测设备是指导退火工艺制度、及时消除生产中玻璃板不合理应力分布、避免炸板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国内的部分浮法企业中配备了这一设备,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在目前使用的退火窑中,主要有CUND、STEIN和国产三种设计类型,但由于各企业投资不同,采用的建设方式也就不同,最近很多企业引进了设计和退火窑外壳,内部包括辊材和耐火材料由国内提供,在国内选材的不同可能会使同一设计产生了不同的使用效果,最需要按照自己的条件进行再探索,达到生产不同厚度品种时的合理调整,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玻璃的退

火质量稳定。

3.6冷端在线质检设备

大型化工设备吊装质量控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大型化工设备;吊装;质量控制

1.大型吊装设备发展现状

我国吊装工艺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多差异,以往国内使用的传统吊装方法主要为分段吊装,国外则是整体吊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证明,国外的整体吊装技术要优于我国的分段吊装技术。因此国内现今也效仿国外,对大型设备应用整体吊装方法,石油化工大型设备也包含其中。应用整体吊装的优势在于:若使用的是分段吊装,则会增加施工人员空中作业时间,包括施工人员会用到的仪表、梯子等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威胁,提升事故发生几率;而若能先在地面安装好,则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缩短了工期。整体吊装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若在吊装过程中缺乏管理,则仍然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大型吊装企业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也对吊装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大型设备吊装过程中,一般采用大型履带吊车和液压提升机等先进的吊装机械设备,辅以标准化的吊装机械索具,可以实现多工种的交叉作业。然而,这一过程中,施工难度依然较大且危险性亦较高。这就需要在吊装施工过程中,采用成熟可靠性高的吊装技术,并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保证场内场外的所有施工协调进行,确保吊装过程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吊装过程中,任何的疏漏都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后果,所以,加强大型吊装设备的组织和质量管理,注重质量控制,对确保吊装设备的整体施工安全尤为重要。

2.大型吊装设备质量控制要点

2.1重视地基建设

经验表明,大型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地基建设问题,可见,重视地基的建设对加强大型设备吊装的质量管控,非常的重要。施工单位在设计吊装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建设的具体处理。譬如,根据施工地的实际地质状况,需要对地基进行平整和强化处理,并需要在吊装施工之前,请专业的评估公司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出具合格报告。施工单位需要派遣工程师进行现场的监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严格施工。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对低下管线的损坏现象十分常见,这是需要重视的。另外,保障路基板的制作质量,对降低事故风险也是十分有效地。尽管路基板制作成本较高,但是这种路基板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它对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地基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地基的安全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将地基深挖至原土层、用大石块换填,用水泥搅拌桩和毛石混凝土承台,打好预制桩,用钢筋混泥土承台结构回填。

2.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吊装方案

在开展石化施工前,要结合吊装工程特点及勘测后掌握的具体资料,成立施工策划小组,要求必须将分项目的施工编制得合理可行,并列出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集思广益。而后将其作为编制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吊装技术方案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施吊装项目。因此在制定技术方案前,要集合业主、设计方、制造方、施工方、运输方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设备机具的类型、组成以及所需的配置构件等,主要用以承担主吊以及溜尾吊,因此还要仔细挑选配套的工装件以及吊索具等。基于此,再选择应该使用何种形式的吊耳,还要确定其放置位置。然后再通过力学计算,最后确定具备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的吊装方案。而后参与项目的各方对此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各方无异议后则予以通过,通过之后则各方都不可随意更改吊装技术方案,若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通过多方协商后,结合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更改,以保证技术方案的权威性以及指导性。同时在对大型设备进行吊装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技术方案,若发现未将技术方案每一步都落实到位者则予以严惩。

2.3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控

(1)对设备的管控。在开展石化施工大型设备的吊装之前,要严格检查参与吊装的设备机具,确保其达标后才能批准使用,同时还要形成专项记录,对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先予以空载试验,若达标则形成试验合格报告。

(2)对于施工人员的管控。允许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是合格人员,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则要求具备资质。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则必须佩戴安全设施,例如安全帽、系挂安全带等,同时还要准备工具袋,禁止出现高空抛物现象。设立项目安全员岗位,此过程由该人员监管。在开展吊装环节之前,吊装主要负责人要与所有参与人员开展技术以及安全措施的交底工作,使他们了解主要施工内容、注意要点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3)对于施工环节的管控。在开展石化大型设备吊装工作时,应设置吊装警示牌,并界定好吊装区域,拉好警戒线,配备人员予以看护,严禁闲人闯入吊装区域并站在吊物下方。每个吊装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监护并且签名确认。

(4)对吊物、吊装环境的管控。在起吊大型设备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吊物、吊点、吊运过程等,要观察吊点是否安全、可靠,吊运过程是否存在障碍物。同时还要对设备进行保护,在起吊大型设备时则要有专人统一指挥,并且禁止出现指挥信号模糊、难以辨别以及延误等状况。此外,若遇到大风天气,级数为六级及以上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则不允许开展吊装作业。

2.4重视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吊装工序中第一重要的环节。在施工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形下,需要进行评审和相关检验试验工作。相关的技术负责人需要邀请业主、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其他相关技术人员共荣参与,确保吊装的安全性。吊装施工中,诸如地基处理、吊耳的设计及选择等关键的技术措施中,监督和审查应特别严格。一旦技术方案经过批准,施工人员应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维护方案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2.5制定应急预案响应机制

吊装工作风险性高,操作一旦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意外,所以编制应急预案十分的重要,它有利于及时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因此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响应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①若产生突发状况,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还要即刻向上级部门报告,结合事态紧急等级看是否需要地方救援机构提供帮助,这样能够降低损失及伤亡人数。上级部门人员接到报告后要马上到达现场,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②在平时施工方要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较常发生的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对相关规范及制度的熟悉程度等,可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应急部门。通过培训能够让每一个人员懂得基本的处理办法,并且遇事沉着冷静,同时提高其安全意识。③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闲人进入,降低损失程度。应急部门还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并及时补充,确保其分量足够;同时还要准备好救护车等医疗救助设备。此外,在石化施工大型设备吊装项目中,要创建保险制度,这样能够在意外不幸发生时,将风险与损失实现部分转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上,大型设备吊装具备高风险,因此需要对此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做好地基处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吊装方案,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控,加强技术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响应机制等。

参考文献:

[1]SH/T3536-2011,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2]HG/T21574-2008,化工设备吊耳及工程技术要求.

[3]SH/T3515-200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李彦夫.石油化工施工中大型设备吊装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浅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第4篇

目前,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应用到临床,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它要求医院质量管理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1]。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分别介绍了4个过程中的一些工作内容和措施。

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针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是为组织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开展质量活动的一种特殊系统,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2]。我院成立以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仪器设备科主任为主的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筹划决策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委员会下设医疗设备质量办公室,主要由医疗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医疗设备质量办公室下设质量控制工作小组,主要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力量,具体执行质量控制工作。制定了各个组织结构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定岗定位,责任到人。根据医疗设备的分类和质量等级要求,合理分配相应数量和能力的工程人员具体负责,对于急救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除颤仪)、影像设备这类质量等级较高的设备,由资历较深、专业技能较高的工程人员专人专类负责。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旨在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把质量控制工作分成若干个过程,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可划分为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报废4个部分。针对每一个控制过程所要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和采取持续有效的程序措施,并且对各项措施定期进行审核、修订,使之日趋完善。对于质量控制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计量检测设备两项内容。医院应逐步重视医学工程人员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资格认证,并不断提高计量检测设备的装配水平。

3 全过程质量控制

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报废4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构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见图1)。每个过程质量控制的好与坏都直接影响到整个质量控制工作的结果,因此对每个过程都要严格把关,做到科学严密。

3.1 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购置过程是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第一个环节,有着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其效益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此后各个环节。因此,购置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科学、规范。控制因素主要包括:购置人员资格、制定质量文件、供应商选择。

(1)购置人员资格。具备医学工程学知识的工程人员或临床使用专家,才可能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要求、性能参数、功能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并与供应商交涉相关质量问题时才能应付自如。不具备相应知识的人员难以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很难把好质量关。选择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主持或参与医疗设备的购置,对确保采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论证购置谈判小组主要由院领导、医学工程人员、设备临床使用人员(副高以上)、经济管理人员组成。

(2)购置质量文件的制定。如今医疗设备的品种复杂,《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按照质量和安全要求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我院特别重视于第二、三类设备的质量要求。采购时有效及时地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文件,认真审查设备生产销售厂家的资质,不断提高对供应厂家的质量要求。科学严密的采购文件着重体现了其对各项质量要素的要求,包括:设备性能指标、技术规范、资质质量证照、零配件质量参数及相应的售后服务细则等。资质质量证照是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质量认证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行使职权的范围和权限,对医疗器械实施监督管理,并对合格厂家或产品发放的许可和认证证明,主要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税务登记证、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国产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书、FDA、CE认证等[3]。在资质审查时应注意证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供应商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供应商的信誉等级和知名度越高,其产品质量安全等级越高,但购置知名度高的产品必然会增加医院的经济成本。医院应该根据不同的设备安全质量等级,并结合医院的承受力,选择信誉等级和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在选择大型医疗设备供应商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国际知名供应商;对于质量安全要求不高的产品,可考虑选择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供应商。同时,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考评机制,可以通过对既往用户进行访问、实地考察供应商产品生产过程、考核设备使用运行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等途径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

3.2 安装验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包括设备配置清点、安装调试、功能验收和计量验收。设备验收人员应该按照采购合同的配置清单和功能要求,审查测试设备运行性能,特别是对零配件的验收,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有些厂家用国产零配件替代进口件或用组装机替代原装机。比如:牙科综合治疗机上的进口关节托架用国产的替代,呼吸机的湿化器用其他厂家代替原生产厂家等[4],都会影响设备的整体兼容性和稳固性,导致安全性下降,引起医疗纠纷。医疗设备开机使用前,必须检验或计量设备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规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质量特性进行确认,排查并及时处置不合格产品。对于心脑电图机、天平、血压计、分光光度计、监护仪等常规设备,医院验收计量人员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计量验收,并详细填写验收计量报告;对于一些特殊设备的计量项目,医院无法完成检测的,如X线机、B超、CT、PET/CT的放射源测定以及放射源防护设施的防护能力评估,必须申请上级专门的检测计量机构进行严格的检定,并索要检测计量报告,唯有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开机使用[5]。

3.3 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使用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最能体现医疗设备的综合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是为临床服务最主要的一个工作内容。

(1)操作规程制定和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遵照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设备的机身上都挂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有利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之前作为参考。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操作人员实行院内上岗考核制,只有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准许操作使用机器。对于DSA、MRI、CT、X光机、彩超、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上岗证,严禁无证操作。质量控制部门定期对操作人员的资质和业务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操作资质。

(2)使用和维护登记。对设备使用运行情况和维护情况要做好记录,旨在为质量评定、质量审核及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对设备质量指标进行动态客观的考核和积累维修经验。记录内容应该包括:使用前例行检查结果、运行状态、故障发生状况、故障处理方法、设备操作人员、设备使用结束状况等,记录的内容要客观、详尽、真实。

(3)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质量鉴定。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对设备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诊治过程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应保证设备每次的使用运行情况都良好,所以预防性维修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显得极其重要。预防性维护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做好设备状态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并划分不同的质量状态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养维护。预防性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清洁保养、功能检查、性能测试校准、安全检查等[6]。维修质量鉴定是指对修复后的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参数、运行安全等指标与正常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对比,并进行综合质量评定。质量评定达标后才能标志一项维修工序的结束,设备才能重新用于临床,防止设备维修运行后仍然带病工作或修复后性能指标严重下降,由此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3.4 设备报废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智能化、全能化的设备日趋增多,功能单一化和老型化的设备不断被更新淘汰,我们不能再将医疗设备的报废工作简单当成处理废品,而应该把它作为整个质量控制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严格把好这最后一关,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全过程。设备报废应该有严格的报废条件和报废程序,我院对报废申请条件规定如下:(1)影响使用安全、无法维修;(2)性能下降,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3)技术落后,技术已淘汰,设备残缺不全;(4)维修费用比例过高;(5)原产品已停产,无零配件供应,且无类似替代品;(6)使用年限超时;(7)未达到国家计量标准,又无法矫正修复;(8)相关试剂耗材无注册证;(9)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淘汰、禁止产品;(10)特殊设备强制报废[7]。对于报废程序实行报废鉴定并逐级审批制度。报废鉴定组织由2名以上责任心重、业务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申请报废设备进行技术检定,并给出客观真实的鉴定报告。做到该报废坚决报废,不该报废的绝不允许报废。该报废的或已报废处理的设备继续用于临床,可能由此引发医疗质量安全事故;若不该报废的作报废处理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浪费。对于报废设备的处理,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供参考:(1)卸下电路板或关键部件,作为维修配件使用;(2)赠送给高校或留给医院维修工程师作为维修教学实习的样机;(3)对于实在没有价值的设备,则可作废品处理。报废过程中,要防止已报废的设备被非法组装或翻新转卖,有放射污染的特殊设备应该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置。

4 结束语

从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到报废,每一个过程都应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的控制,有助于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动态有效地控制管理,使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从而推动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仓田.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7,3(10):95-96.

[2]刘康,刘恩专.采购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蒋红兵,万隆,郭秀兰,等.医疗器械采购证照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76-77.

[4]常苏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6):649-650.

[5]蒋红卫,张曙光,张春霞,等.基于循证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44-45.

[6]郑传权,李子峰.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简要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1.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第5篇

一、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的管理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科室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

三、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四、科室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教育。

五、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包含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明确职责目标控制。完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2.提高科室综合素质,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单元的主要责任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落实到位,按医疗常规把各项管理管到位,按规章制度把医疗工作规范到位。一是把好制度执行关。质量标准,医疗工作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定并严格执行医疗缺陷管理办法,通过抓好经常性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强诊疗管理。二是加强运行中各环节质量的过程管理。坚持医疗质量考评制度,定期分析讲评医疗质量,定期抽查危重、疑难病例和急诊手术等病例,对低劣质病历及存在的问题逐一剖析。建立医院、科室、个人各级医疗质量档案;并与奖励、晋升、奖金分配挂钩。把医疗质量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奖优罚劣,对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有关当事人要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并追究医疗事故者责任。4.有效监控信息质量 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二、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三、健全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进行监督检查: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⑷ 医嘱制度⑤会诊制度⑥值班及交班制度 ⑦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⑧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⑨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⑽业务学习制度⑾查对制度等

3、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 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五、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根据<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科室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建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和护士长组成。(1)管理制度: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并作为年终评比、晋职晋级的依据。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2)实施措施: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坚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利用早会或其他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

四、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案调查。检查病历书写情况,评价病历质量。2.疾病相关检查。通过临床了解医技科室检查质量(阳性率),通过病理报告了解诊断符合率、医技科室检查阳性率等。3.逻辑功能检查。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五、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重点做好三大重点工作(①建立新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② 合理检查,③合理用药。)加强四个层次管理(①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②加强主治医师的管理、④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督导团的作用,⑤ 加强高年资医师的管理)。

4、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六、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该科应用。

2、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探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特点;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在扩大。总的来说,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包括很多专业的内容,安装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建筑中机电设备使用的质量。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安装技术不断的提高,新的材料也不断的出现,在一些高档的建筑物中,人们对建筑物中机电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保证建筑工程安装的质量,是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给排水、电气、通风、消防以及通信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从采购到安装,从调试到运行和验收,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物的需要,对吊装、装配和检测等技术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安装施工单位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在安装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与其他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相比,尤其自身的特点,在安装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最重要的部分在建筑结构工程完成后,才能继续施工,对整个工程的工期产生重要影响。

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经常遇到的问题

2.1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在确定机电设备安装位置中,虽然设计规范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要求,但是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有的施工人员为省事,变更机电安装的顺序,对设备的正常维护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和阻碍的作用。由于一些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就会导致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下降。同时,机电设备制造发展越来越快,各种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也越来越多样,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装施工的难度。

2.2 各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配合

在安装施工机电设备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和单位没有相应的配合,很容导致出现很多的错误。比如,在很多安装施工的图纸和文件上,只有在电气图上有相关的防雷和地面的信息,但對相关的说明却很简单,没有土建施工方面等相关信息,就会直接给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和玛法,甚至会导致施工没有头绪。再加上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造成各种工序的不合理,导致接地连接点位置不合理,漏焊和错焊等问题时常发生,尤其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转换层上墙内部主要撑力出现错接的情况。2.3 安装施工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以及星级饭店越来越多,机电安装施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在实际的安装工程竣工以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吊顶出现漏水的现象,楼道走廊内的灯具的布置不合理,没有在一条的直线上;一些房间内的卫生间和五金配件等没有在装饰四角的中间。内墙上的开关和插板位置不协调,很容易很安装工程留下一定的缺憾。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比较淡薄,施工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片面的认为只要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就行,只需要满足建筑物使用的功能,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安装施工的标准。其次,在一些机电安装过程中,由于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够,就会造成机电设备表面出现划痕、斑点等磨损的现象。

2.4 安装的机电设备的噪音和振动比较大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噪声和振动控制要求比较严格,主要根源就是机电设备,具体包括冷冻机、空调循环泵、空气处理组、变压器以及暖通等动力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旋转的惯性和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导致机电设备产生比较剧烈的振动,通过管道和建筑物产生噪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的空间进行传播,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要不断满足人们环境质量问题。

3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机电设备施工过程中,配电装置时构成电气安装工程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导致机电设备不能正常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就会下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机电安装质量的控制。

3.1 加强对工程材料和装置的监督

第一,电缆是整个机电设备最主要的运输载体,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电缆进行严格的审查,进行合理仔细的分类,避免出现施工混乱,防止电缆在电能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第二,由于配电箱的种类信号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在安装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核,防止单纯的对号入座,避免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第三,要加调整管理模式,不断积累施工的经验,制定保证机电安装顺利进行的策略,不断提到管理水平。施工单位要根据机电设备安装的设计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并绘制管线综合布置图。对通风的主管道、电气线槽要进行合理的布置,给灯具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高度。

3.2 强化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意识

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质量、工期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把保证安装施工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分工,不断提高施工质量;要对土建和装修提供的安装基准线、标高线和轴线进行校对,并制定出机电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要对施工中安装的设备和管线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施工的质量;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的奖惩制度。

3.3 要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在安装施工开始前,要做好各方面的设计评估,对机电设备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为后期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在设计阶段发生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保证安装施工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安装质量,要对建筑的本身质量和使用性能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工艺和材料,严格管理和控制机电设备的质量,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3.4 不断降低建筑机电设备的噪声

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噪声,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对建筑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和吸声的处理,机房的门要采用隔声门;对在安装在外面或者楼层部的机电设备要增设消声器和百叶;对于空调和通风系统,要选用配置消声器、弯头以及静压箱等,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管道内部的气流速度,避免再次产生噪音。其次,要选择正确的隔振原件和方式,保证隔振频率;要设置隔振基座,增加隔振系统的稳定性,有效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最后,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尽量减少空调机组和冷冻机组以及风机产生的振动;对于管道要采用橡胶性的接管,在风机与设备的管道连接处要使用帆布接头等,要把刚性连接转变为柔性连接。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多工种、工序和系统的生产过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电设备安装单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提高自身的安装施工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继磊.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2(04)

[2] 倪勇成.浅析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

[3] 周常斌.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4] 马海燕.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机电信息.2010(36)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 第7篇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的诊断与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同时,随着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被大量引进各级医院。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1]。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评价其质量的唯一标准是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不仅取决于设备自身的质量,而且和医疗环境、医务人员使用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维护保障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必需认真考虑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途径。

1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大都仅限于采购前简单论证和设备损坏后的被动维修。大多数医院进行论证只注重仪器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及价格,而对设备是否有质量保证,是否经过计量论证等方面考虑的较少[2]。同时,大多数医院只在临床使用部门提出设备维护需求,医院工程部门才对设备进行维护;也就是说,出了问题才想到解决问题,至于问题出了多久,对临床医疗工作已经带来多大的影响,却不清楚。另外,设备维修后可以正常工作了,但是对于医疗设备测量值是否准确、治疗设备的治疗结果是否有效、电气安全特性是否达标,也不十分了解。这使得医疗设备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医院必须通过加强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过程控制管理来消除隐患。

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途径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主要在购置前论证,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和维修后质量检测三个方面进行。

2.1 购置前论证

首先,设备采购前的论证选型是指对临床科室提出的需求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讨论与审核,特别是作为新技术、新项目引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避免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源头杜绝不合格的医疗设备流入医院。

采购行为不能仅仅是一种交易活动,而应该是一项战略选择[3]。我们事先应进行详细的产品性能比较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否则采购回来的设备要么不能适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无法开展工作;要么设备发生故障以后联系不到供应商,无法维修。我院在采购前调研工作中对备选设备的选择通过给供应商发通知函(见图1)的方式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设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证(SFDA)、3C认证、计量认证和卫生许可证等国家资质证书;进口医疗设备有无FDA或CE认证等;以及该设备同类型单位的认知程度情况(客户名单)。同时,应该选择合格的供货商,比如选择国际或国内知名的生产企业,资信良好的代理商等,这是保证购置设备质量合格的前提[4,7]。采购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与二级以下代理商进行贸易活动,大型设备原则上只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中小型设备最多只和一级代理商签署合同。这样可以减少因过多的中间环节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这些公司一般财务状况良好,不会经常更换销售的产品,有利于未来售后服务承诺的兑现。

其次,医疗设备安装后的验收是检验或确认其性能是否能满足技术参数要求的必要手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1)设备开箱验收(包括:包装是否是原包装、外表是否完好无损、订购设备附件是否齐全、使用手册、维修手册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等);(2)交付使用前验收(包括通电测试工作是否正常、是否进行操作培训等)。我院通过填写验收报告(见图2)的方式对这两方面进行设备验收,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合格的和功能不全的设备进入临床使用。

2.2 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加强对使用科室人员维护、保养知识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5,8]。即使是合格的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使用环境,操作人员不同的使用习惯,以及设备内部元器件的自然老化等会给设备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及早发现这些问题。如测量值不准确、电气安全不合格、急救设备后备电池不工作等情况。这样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同时,定期的维护应该有详细的保养设备清单和保养项目范围的要求,不能因维护人员不同而不同。保养设备应首选除颤仪、呼吸机、麻醉机、血透机、人工心肺机、输液泵等生命支持设备,然后是常规检查和治疗设备。维护的项目应以计量检测项目(有效性)为出发点,结合电气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性)制定质量检测记录表,检测的次数应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一般一年2次,特殊设备可适当增加。这样可以发现一些潜在问题,有效避免临床事故的发生。

2.3 设备维修后质量检测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维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维修,“设备维修完成”后是否达到原厂技术指标要求。如果设备维修保养不当,会导致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甚至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目前设备维修存在两个问题:(1)大量易损配件被价格低廉的其它品牌产品替代使用(如监护仪的导联线、脉氧探头等),这样的替代使用是否影响设备测量的准确性,一般不被测试;(2)设备进行电路板维修后,是否能达到原产品的性能指标、电气安全性合格,一般不做测试。因此设备维修后的质量检测应被重视起来。我们不能因不合理维修造成设备电气安全事故或使得设备过早报废。

3 结束语

医疗设备的质量水平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快从以“维修为中心”到以“设备安全质量管理为中心”的转变[6]。尽管卫生部正着手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工作,但是正式的质量检测规范尚未出台。我们从上述几个方面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可以较为有效的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满足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8,15(1):31-33.

[2]吴正煜,王哲,崔玉海.试论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1,8(1):63-64.

[3]周丹,卢光泽,张洪鹏.医疗设备的采购风险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3):71-73.

[4]吴正煜,王学明,田树喜,等.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1(4):272-273.

[5]高虹,纪玲.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流程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82-83.

[6]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18-25.

[7]魏海龙,张长虹.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7(11):53-55.

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第8篇

一、医学计量的概述及重要性

医学计量是计量学与生物学工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结果。其以传统的计量科学为基础, 结合医学领域方面广泛使用的物理、化学参数及其相关医学装备的检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医学领域的质量保障体系, 包括所建立的医学测量基准、标准和检定装置及管理法规、制度、规程、规范等。医学计量自身具有许多特点, 比如:其研究对象种类多、涉及的范围广、牵涉的体系复杂;并且具备多参数、动态实时测量, 时刻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其不但对安全性、可信性要求高并且其担任的风险与责任同样巨大。因此, 医学计量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实现医疗设备量值溯源的统一, 确保诊断准确、治疗可靠等方面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医学计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布局需要医学计量作为支撑。医学计量支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部分措施, 同时医学计量还支撑《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这两方面说明医学计量推动着我国一批安全性数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器械的运作发展。二是医学计量是科学诊断的保证。现代的医学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准确的医疗的设备和器具, 得出人体病情的实质原因, 根据其病理、药理等进行分析研究, 对症下药, 快速治疗病人。三是药物的科学依据是医学计量。医学计量对药物的分析得出其服用的方法, 用药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所以其准确性, 关系重大。四是医学计量是对医学检验检测信息互认需求的支持。从这四方面, 可以看出医学计量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是, 从另一方面来说医疗设备质量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 不可避免需要研究与讨论。

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化医疗设备,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快速地被引进各大医院, 显明,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 更关系的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医院相关部门必须严谨负责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为医学的患者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四大点。一是医疗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及时维修。医疗人员在使用医疗设备, 发现数据与平常出入较大, 可以相关部分反映, 使其维修与检查, 在检查合格后, 确定其安全有效性, 方可使用。最重要的是新来的医学工作者对医学器械不熟悉, 不能盲目使用, 必须研读其说明书或者请教他人, 方可使用,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二是医疗设备应该制定完善定期巡检和预防性维护制度。医疗设备常规的检定中, 加强其检查的频度, 完善和预防其不必要隐患的出现。比如说在强制检定医疗设备时需要做好登记手册、检定记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大宣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使其每个人都铭记于心, 并且了解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关系, 同时, 帮助医务人员从思想谨慎对待医疗检定工作等。四是医院领导应给予重视医疗设备质量的控制, 在资金、政策、人员配对上持支持的态度, 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和实施维修等, 确保医疗设备的自身性能得以保持。医疗设备的质量, 不仅依赖于合格的检定验收, 更是倾向于使用过程对其进行有效的计量检定制定。对其使用过程中的损害, 其性能也会随着改变, 因此运用计量技术对医疗设备做周期检查, 及时发现其性能的变化, 及时调整不合格的仪器, 报废或更换, 发现其损害的原因, 做出正确的判断, 使医疗设备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三、医学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使设备处于安全、有效的运行状态, 减少其出现错误的频率。医学计量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障, 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依据。医院质量控制管理, 其中, 医学计量必定是其重要内容。应用医疗设备进行科学诊断与治疗的保证与技术基础是医学计量。如今, 医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测试技术也在不断随着发展, 医学的治疗与诊断的正确性、规范性、法制性与医学计量密不可分。假如没有医学计量, 就会很容易出现误诊、治疗不当等现象, 后果不堪想象。医疗的大量的数据分析都需要借助计量仪器来完成, 确保医学实验成功率。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必须通过医学计量检定。对于新购置的医学仪器, 在接收的时候, 必须利用医学计量对其进行检定与实验, 防止伪劣医疗器械流入医院, 确保医院的经济利益。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的具体化指标是通过医学计量表现出来的。医院一般采取对院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的检定, 并如实记录其检查的结果, 比较其参数与性能, 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同时, 了解不同的医疗器械, 具有不同的性能, 医学计量对其测量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以免造成误测的状况。从上面所述, 我们可得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医学计量的目的都是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 保证其安全、有效性。这两者不存在任何矛盾, 是相辅相成的, 相互合作, 不可分割的。

结语

在之前, 医学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如今, 医学技术更是取决于先进的医学设备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医学也做出巨大贡献, 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医疗设备, 但其优劣难分, 这样就需要医学计量为其检定把关, 甄别真假, 优选先进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 确保医院经济效益。同时, 更是对病者的负责, 也为医务工作者, 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解除了后顾之忧, 进行准确无误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医学技术和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 其诊断与治疗设备也不断改革创新。医疗设备又必须通过医学计量保证其安全、有效、准确、可靠。同时, 医学计量又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手段。只有正确合理有效地处理医学计量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关系, 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后备资源, 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学计量,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第9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全生命周期,医疗设备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牵引、保障和支撑着学科发展, 大量高精尖设备逐渐投入临床, 促进了医学发展, 提升了救治水平[1]。但同时, 医疗设备安全问题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一件件不良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 医疗机构加强设备检测, 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保障医疗设备安全, 对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发展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其重要地位[2]。而在国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方面部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6年起, 总后勤部卫生部选定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试点, 2008年下发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和操作指南[3], 2009年组织了全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大检查, 随后, 全国军地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可以说检测制度不断健全、检测技术日益完善、质量控制管理卓有成效,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1) 重视程度不足。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购置使用, 轻维护检测的情况依然存在, 在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设备配备等方面投入仍显不足[4], 甚至有医务人员因担心影响临床使用而拒绝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2) 法规仍需规范。自1985年《计量法》颁布实施以来, 医疗设备计量工作得到长足发展[5], 特别是军队建立了三级计量站体系, 对确保医疗设备量值准确性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几年, 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已相当完善, 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的规定仍是空白。

(3) 检测手段落后。大批高精尖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没有检测标准和方法, 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和检测工具,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严重滞后于医疗设备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设备质量控制方面, 如电磁环境对设备质量的影响等方面仍存在盲区。

2 构建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1)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医院、职能部门、使用科室三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医院成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 由院长任主任委员, 院领导、机关和职能科室领导任副主任委员,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负责审议和通过年度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不良事件评估等, 下设办公室, 负责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常设管理机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做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牵头部门和检测执行机构, 负责起草新年度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计划, 汇总上年度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执行情况、开展医疗设备周期检定、维护保养、报废检测以及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各科室设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组, 科领导负总责, 安排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相关工作。

(2) 建立大质控观。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与科室奖金分配、评功评奖挂钩, 强力推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落实。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识等内容, 提高全员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水平。

(4) 建立急救设备管理中心。对呼吸机、监护仪、除颤起搏器、注射泵、输液泵等高危设备, 除保证科室配置一定基数外, 均由急救设备管理中心集中管理, 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检定、管路消毒等工作, 并实行24 h下收下送, 既保证了医疗设备安全, 又便于全院调配, 提升设备使用效率[6]。

3 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体系

3.1 质量控制实施范围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 选择分值超过30分的、且在临床应用广泛的高风险 (高危) 医疗设备10种做为首批质量控制检测设备, 基本能够覆盖全院在用设备的50%, 检定周期1年。并根据医疗机构设备配备情况不断增加检测项目, 扩大检测范围[3]。

3.2 建立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

3.2.1 使用前质量控制

通过对医疗设备立项论证、计划报批、厂商遴选、招标采购、合同签署、验收检测等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确保利用有限的资金引进本院急需的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立项论证时要坚持广泛调查, 集体论证, 制定客观的立项论证报告;设备引进要严格按照流程, 逐级审批, 按照批准采购来源组织采购, 商务谈判要落实上级有关规定, 选择合适的厂商提供适宜的技术, 用安全稳定、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设备服务临床诊疗工作, 谈判结果要集体讨论, 并逐级批准后予以执行;签定合同时要注意商务条款、设备配置的审核把关;验收检测要逐台进行, 对验收检测不合格的设备一律做退换货处理, 对多次检测不合格的设备列入采购黑名单。

3.2.2 使用中质量控制

通过开展年度医疗设备周期性检测、医疗设备定期巡检、开展全员预防维修等措施, 及早发现医疗设备潜在安全隐患。对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设备一律张贴红色标识, 通知科室停用, 并立即组织维修, 维修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对多次维修后检测仍不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处理[6]。通过严格持证上岗、专人负责、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与使用培训, 提升医务人员操作水平, 降低因误操作导致的风险。通过建立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分析隐患原因和规律, 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进设备质量;通过加强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记录体系, 实现设备重大事件记录与溯源。

3.2.3 使用后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开展设备报废前维修检测, 明确报废条件等措施, 完善报废流程, 加强报废设备管理, 最大限度充分发挥设备使用价格, 节约医院资金。

3.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保障

3.3.1 开展规范化培训

定期对临床操作使用人员、维修工程师、医疗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检测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 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大纲及教材的内容。同时, 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增加新的培训内容。将培训工作纳入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长效机制, 以提高人员水平。

3.3.2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中心

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中心是开展设备计量与质量检测、检定设备标定溯源的场所, 适宜的质量检测中心是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医疗设备检测中心面积要能够满足开展设备计量与质量检测要求, 制度、职责、工作计划等要上墙显示, 中心人员和设备配备要符合检测标准要求, 资料文件要及时归档备查, 专用检测设备要定期校准溯源。

3.3.3 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医疗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检测相关信息系统, 为每台设备建立质控档案, 采集医疗设备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各个环节的技术数据和文件资料, 实现对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监管,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既便于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 又能及时提醒提前开展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检测, 保证设备不超期使用[7], 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形成设备质量性能评价体系, 方便管理者和维修工作人员调取设备检测数据, 掌握同类设备质量性能及稳定性, 为新设备购置和设备维修及报废提供技术依据和支持[8]。

3.3.4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美国戴明博士PDCA闭环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持续开展制订质量控制方案、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发现和评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周期性活动, 及时将每一轮的评估结果反馈到下一轮的工作方案制订和实际操作中, 不断改进质控技术指标、完善质控规程、扩大质控设备类别、优化质控人员工作量安排, 进而提升医疗设备整体质量。

3.3.5 转变医疗设备服务保障模式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方便临床需求;科学利用设备质量控制数据增加服务内涵, 既能赢得全员支持, 又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促进医院发展。

3.3.6 建立区域设备质量检测中心

既可以委托技术实力较强的医疗单位承担对本地区的某类医疗设备进行定期质量检测的任务, 也可以设立地区级的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站, 对本地区各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强制性的质量检测, 或共同出资购买相关计量检测设备, 各家医院可以依据人才互补原则培养自己的质量控制检测工程师[9]。既能保证本地区各医院的在用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 又可以解决中小医院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不足困境, 避免重复配置检测设备, 节约医院资金。

4 效果评价

通过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近6年来的探索和改进,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日益明显。

4.1 提高了医疗设备合格率

通过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医疗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逐年提升。经过对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计量与质量控制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5年发展, 检测项目已由15种增加到22种, 设备覆盖率从50%提升至80%;初检合格率已上升至97.65%, 维修后合格率上升至98.38%, 说明经过医疗设备质量持续改进, 设备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 特别是部分设备如麻醉机, 其合格率已由2007年初的不足40%, 提升为目前的95%以上。

另外, 通过开展验收质量控制, 共退回不合格设备7批次35台件, 例如, 某设备公司赠送我院注射泵5台, 经检测流量控制数值不准, 可能导致漏液不能实现报警功能, 我们要求厂家全部更换后仍不能通过检测验收, 最终更换为另一品牌的注射泵才满足要求。

4.2 提高了管理水平

首先, 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进一步摸清了设备故障规律, 分析了故障产生原因, 为针对性开展维护保养提供了数据支撑。其次由于不同类设备、同类设备不同品牌之间的质量、性能存在较大差别, 通过对检测不合格设备的比例分布分析、比较, 为医院设备的采购决策、管理、维护提供有力支撑。另外,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也为医疗设备报废及报废后零备件的可用性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确保了医疗安全。

4.3 提升了保障能力

经常性地进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 严格落实质控标准, 大大提升了医疗仪器设备运行的完好率和准确率, 确保了患者诊疗安全, 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因仪器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缺陷;大量先进设备的引进, 极大满足了医院发展的需要, 能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尖端的诊断技术和有效治疗, 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4.4 提升了综合效益

通过开展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 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根据2009年全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大检查时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提供的数据, 2008年医疗设备总值6.25亿元, 较2005年增长40.9%, 但设备维修费仅为66.4万元, 较2005年下降了0.75%, 维修费用和设备总值占比由2005年的1.54%降低至2008年的1.08%。2011年度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全年共维修设备1374台 (件) , 维修费用793.9万元, 占设备总值的1.02%, 而2005年维修费占设备总值比高达1.58%。

4.5 提升了科教层次

近年来, 通过加强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和加大医疗设备引进应用, 除满足了临床医疗需要外, 还大大提升了医院科研、教学层次, 科研、教学平台先进、稳定、精确, 为从事高、精、尖的医学研究,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促进医教研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总之, 三甲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只有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 逐步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输出参数安全可靠、提高急救诊疗水平;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成为救死扶伤的典范;同时还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实现全员、全要素、全周期质量控制, 特别要有一支有高度责任心、有一定专业素质、作风严谨的质量控制队伍, 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节约医院的支出成本, 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葆, 卢爱国, 吴杰.医院大型设备合理配置与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 (1) :96-97.

[2]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4-10.

[3]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 2010, 2 (8) :18-25.

[4]周秀华.关于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探讨[J].医疗装备, 2010, 23 (10) :42-43.

[5]余璐.在用医疗设备定期质控检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11) :92-40

[6]卢爱国, 张金葆, 程齐波.加强设备管理的几点做法[J], 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9) :121-122.

[7]罗安东, 罗耀东.大型医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4) :53.

[8]王晓, 张健, 李业博.建立医疗设备质控电子档案的可行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4) :110-111

医疗设备的安全应用及质量控制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对象共计4000 例, 分别为2013 年1 月至2015 年2 月 (研究组) 与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 (对照组) 抽取, 各2000 例。研究组男1025 例, 女975 例;年龄10~84 岁, 平均 (45.6±10.7) 岁。对照组男1036 例, 女964 例;年龄10~85 岁, 平均 (45.9±10.5) 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医疗设备按照常规管理处理, 未加强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 而研究组期间则针对存在的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购置时安全与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医疗设备购入关卡, 从源头做好控制与管理, 确保每台设备安全与顺利应用于临床。购买期间应对设备进行临床需求评估、计划制定、选型论证, 然后再招标采购, 符合安全标准后才支付尾款, 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管理到位[2]。

临床应用时安全与质量控制:证实应用前应严格培训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 确保他们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及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院内人员应上岗考核, 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医学工程人员与设备使用科室则要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应用与维修, 明确基本操作步骤, 牢记注意事项、操作禁忌及安全风险等[3]。在临床应用后, 则要建立质量反馈信息与记录, 大型与高风险设备要实施岗位责任制, 专人使用与保管, 建立相应登记表, 详细记录开机、应用时间、状态及维修保养等, 出现的问题与不良事件及时记录在册, 并做好上报。

使用时安全与质量控制:使用时应从5 个方面进行安全与质量控制: (1) 计量管理: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和实施管理制度, 针对强制检定的器械、设备计量工作实施规范化、法制化及制度化管理, 同时为了保障计量准确、有效及可靠, 严格按照《计量法》相关规定实施。 (2) 质量检测:在计划定期实施必要的技术性能测试, 以便对医疗设备性能进行及时了解与掌握, 确保其使用安全与质量, 保障临床诊疗质量, 尽量降低伤害。 (3) 维修:技术人员要掌握熟练的维修技术, 同时要时刻作为维护准备, 而科室应用时发生设备故障要及时到达现场并短期内寻找问题, 排除故障。维修工作比较繁重, 需要高含量技术, 为此不能弱化或放弃, 要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维修工作不仅仅是单纯修补, 同时也是工作人员和现代医疗设备的较量, 维修人员要及时与代理商或厂商、专业网站等联系, 技术咨询弥补自己的不足, 及时排除故障。 (4) 维护保养与预防性维修:根据性能要求实施设备内外清洁、润滑、机械检查与坚固, 对易损部件要及时检查与更换, 同时建立维修保养日记, 详细记录维修保养情况与故障情况。此外, 加强预防性维修, 即周期性对仪器实施维修, 包括外观、附件、安全性能及功能检查, 常用性能指标调整与测试、软件系统测试、电气安全测试、数据备份等。通过预防性维修, 可及时掌握设备性能, 减少故障, 从而降低维修工作量, 防患于未然也能延长寿命[4]。 (5) 淘汰报废:淘汰报废属于医疗设备管理最后环节, 报废原因较多, 比如技术或自然寿命完结、行令禁止等, 此时由科室提出申请, 经相关部门核实与领导批准后可实施报废处理。医疗设备淘汰报废必须严格把关, 客观真实鉴定, 该报废则坚决报废, 不该报废则不允许报废。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指的是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应用时出现或可能出现任何和预期效果无关的伤害事件。存有不良事件则说明该设备风险范围可能超过可接受程度, 针对这类情况, 我国2008 年颁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方法》, 进一步对不良事件定义、上报原则及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上报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实施, 而且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属于持续过程[5], 应不断改进与完善, 只有不断改善质控方式, 才能将结果更好地反馈到下一轮工作中。在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 应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隐患, 进而对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与质量控制进行修订与完善, 利用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完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 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 便于回顾性分析, 利用SPSS18.0 统计软件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意外事件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目前, 科技不断进步, 医疗水平不断发展, 医疗事业对医疗设备的要求逐渐增多, 使得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加快, 技术也更复杂, 而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则是保障临床效果的关键, 需加强重视。我院从2013 年开始加强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 显示在患者满意度上明显高于传统管理 (未加强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 , 同时意外事件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则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管理属于医疗管理比较重要的部分, 为此医疗设备在进入医院预用开始到被更新或淘汰那一刻都应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不论是临床应用、使用还是维修都要做好相关记录, 确保其正常应用, 避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 也可提高医疗质量, 更好地维护患者的权利, 保障他们的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设备的安全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从2013年开始加强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作为研究组, 而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加强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作为对照组, 两组期间均抽取2000例患者进行调查, 比较两组期间患者满意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意外事件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视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 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 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应用,安全,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志强.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11 (25) :444-445.

[2]余叶.解析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医学信息, 2013, 10 (16) :85.

[3]邢旭东, 刘宇静.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8 (10) :65-67.

[4]李力敏, 张飚瑞.医疗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6) :21-2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第11篇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安装行业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犹如建筑的心脏,其安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功能。因此加强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质量控制,完善安装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高操作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安装中的一些特点,探讨其质量控制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对建筑事业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建筑之中的质量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对其安装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严格,在一些比较高端的建筑工程之中更是如此。机电设备的安装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问题,会困扰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所以,控制好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工作量也越来越多,这就直接要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人员具有十分专业的技术,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建筑业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越来越高了,建筑使用寿命的长短、使用质量的好坏与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也息息相关。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建筑中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几乎贯穿了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在建筑施工之中,一些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空调通风工程等工程都属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所以,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甚至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到建筑的质量。但是,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施工的时间应该控制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结束之后进行,其工期也要控制好,一般在建筑装修前就要结束其施工,所以其实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工期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

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设

备安装工程中的一些技术与其质量上来考虑,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型建筑物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面,高楼大厦是随处可见,所以面对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将实际问题与技术结合起来,使这些问题能得以解决。

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安装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包括很多方面,所以,在技术上的要求相应来说就比较高,例如:对于一些高档的写字楼或者是高档住宅等民用大宅,如果其采暖通风空调工程没有做好的话,就直接影响这些建筑里面空气的对流,人们长期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生活,会影响其身体机能的正常工作。另外就是要做好水、电与通风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如果这方面没有协调好,可能会影响室内卫生间等设施的使用情况。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噪音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一般情况下,工程的施工场地是在一些闹市区的话,设备高分贝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可能相对来说不会很大,但是,如果施工场地在一些大型公司或者是住宅区的时候,就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此外,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与设计这两方面了,技术的实施者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工作人员,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之中,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工作态度不够好等都可能影响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要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就必须要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要有一定的质量,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与金钱相比,人们更加注重质量,所以,对于一些建筑企业来说,质量就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要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从各方面保证企业建筑的质量,控制好机电設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可以直接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派相关负责人进行实地考察,并且时常去施工现场监督其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制定一个完整的施工方案,必要的时候利用一些模型或者是图纸来模拟施工现场的情况,尽量在施工前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另外,在施工过程之中,技术人员影响应该经常去检查一些机电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一些相关设备的使用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好的解决。对于一些机电产品的安装,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个保护巡防队,使其在安装期间担当起保护设备的责任,在安装过程中切记损坏产品表面,还要保证工程交接前设备的完好无损。

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一些噪音问题,企业与施工人员应该选择合理的方法降低噪音的分贝,做好隔音处理,保证施工现场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面对这个问题,可选择在发声设备上安装消声器,这样可以明显减小因为施工带来的噪音污染,很多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多个模式,选择不同的模式其噪音污染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可以通过合理选用设备的

隔振形式,减少自身的振幅,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周围的噪音。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业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既然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要保证其质量的好坏,不管是建筑公司还是施工团队都应该重视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利用专业技术与先进的科学手段加强其质量,工作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这样才能抓好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相应的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洋.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J].中国招标,2013(5).

[2] 杨峰.浅谈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2(6).

[3] 张廷国.浅谈建筑机电安装中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3).

[4] 叶国均.关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J].科技风,2012(2).

[5] 刁平华,高鹏辉. 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探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4)

[6] 陈佑鸿. 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06)

[7] 张丽君. 浅谈智能建筑机电系统的造价组成与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4)

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设探讨 第12篇

进入21世纪,医疗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医院医疗设备更新越来越快,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保证是现代医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疗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患者安全、确保诊疗质量的基础[1]。世界先进国家已从有关质控的法规、制度、人员准入、检测标准等各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2]。但是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部门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采购和资产管理上,对在用设备的应用质量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3,4]。

临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运用科学管理、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安全的系统工程。其基础是通过检定、检测保证医疗设备量值准确统一,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核心是通过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职责、程序、制度等,实现医疗设备在论证、采购、使用、维护、维修、报废淘汰等全过程、全寿命的质量管理,目的是确保医疗工作质量,提高医院综合效益[5]。

2005年以来,总后卫生部领导把握医疗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到医疗装备、医学工程专业和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把医学工程科的工作模式从单纯的以维修保障为主转变到以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质量控制和保证为主,确保临床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可靠、有效[6]。

2 质控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2.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健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组织机构

近年来我院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了双源CT、3.0T核磁共振仪和拓姆刀,使我院医疗装备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医院根据军事医学计量工作要全面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要,计量技术手段要跟上卫生装备发展,计量监管能力要适应质量安全工作需求的要求,结合医院医疗卫生装备建设的情况,在三级计量站的基础上,建设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体系,着力加强医学计量质控基础建设,强化法规意识,健全措施制度,完善服务网络,严格监督管理,突出计量的保障重点、打牢检定检测技术基础、加强监管工作和机构队伍建设,确保医疗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

卫生装备质量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关系到医院长远发展和建设大局。为此,医院成立了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委员会,负责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我院依托总部和军区的技术支持,建立健全了计量检测标准体系,使我院医学计量质控保障网络进一步健全和配套。

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委员会成立以来针对一些科室存在的计量质控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并进一步争取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引入医疗装备计量质量控制管理评价指标,用数据说话,确保各项计量质控规章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使计量质控措施真正成为基层科室的自觉行动。

2.2 重视计量法规宣贯,加强质控人员技术培训

国家《计量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和《军队医学计量规定》是实施医疗装备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和基本依据,也是搞好医学计量工作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近年来,从切实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高度,我院十分重视计量法规的宣贯和计量人员的培训,先后外派培训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9名参加总部在北京、重庆举办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新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水平。

在院内,我们通过院周会、医院电子政务网、文件通知、监督检查、讲解授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宣传,强化管理,提高医院各级领导及医务人员的计量法制意识和专业水平,使计量和质控技术保障在卫生装备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监督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2.3 落实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基础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为贯彻落实《军队医学计量规定》,我院于2001年建立了医学计量三级站。实验室总面积约30 m2,分为20 m2的计量检定室和10 m2的计量档案室,配备了相应设备,基本满足防潮、防尘、防震、通风、接地、恒温、屏蔽等的要求。近年我院又根据总部要求在三级站的基础上,专门安排经费,在医院医疗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整科室布局,增加办公面积60 m2以上,确保质量控制室场地建设的需要。

我院计量质控室现有兼职计量检定员5名,其中包括内审员2名,每年完成700余台件的计量质控任务,通过周期性和维修后计量质控保障,确保了临床医疗设备的开机率、使用率。目前又引进3台X线机质量检测设备,计划下一步开展放射设备质量控制工作。

2.4 完善计量质控检定机制,增强保障能力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时间、环境和对象变化的影响,对在用设备采取检定、检测和维护保养相结合,完善定期巡检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应用质量和安全。通过加强医院计量质控工作的监控,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为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技术保障。为更好地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我科结合医院设备多、分布广、临床使用率高的特点,结合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检测工作,将工程技术人员分为通用电器安全、呼吸麻醉、(心电)多参数监护、输液泵注射泵、高频电刀5个组,每组3人,由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担任检测小组组长,第一批的质控对象以急救、麻醉为主,就把麻醉科的工程师也吸收进来,共同开展工作。

为不影响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检测设备厂家和检测工程师相互交流学习,使工程技术人员尽快熟悉操作步骤,熟练掌握检测仪器的性能和检测项目,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临床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开展检测工作,正班时间无法检测的,就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进行,确保不影响临床正常医疗工作。

为了把计量质控工作落到实处,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按照质控项目,轮流半脱产到计量、质控室开展检测工作,例如,本月轮到监护仪质控小组开展工作,质控人员就每天上午脱离维修工作,到质控室或使用科室进行监护仪检测,下个月轮到呼吸机小组,以此类推,从人员、制度和时间上保证了计量质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设备,按照规程要求,修复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检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部分急救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对隐患进行了排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检测通用电气安全172台,呼吸麻醉机39台,高频电刀13台,输液泵、注射泵131台,监护仪286台,并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其中,通用电气安全的合格率100%,呼吸麻醉机合格率90%,高频电刀的合格率86%,输液泵注射泵合格率100%,多参数监护仪合格率73%。对不合格率进行分析,原因主要有:呼吸麻醉机潮气量不能稳定输出,有高有低;高频电刀输出功率过低。另外,多参数监护仪绝大部分都是由于无创血压值与标准值误差率过高引起,对其进行溯源,国内并无统一国家标准可以参考[7],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这也是导致多参数监护仪无创血压值不准的一个因素;还有少部分就是临床科室为节约成本袖带超期使用所引起的,其实袖带本身有一个老化的过程,特别是长时间地连续监测患者,表面看上去是好的,但一旦气泵打气,压力升高,就会出现漏气,导致测量的无创血压值不准。

2.5 做好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

我院按照军队和地方有关制度要求,认真做好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有力保证了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医院年初全院下发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文件汇编》手册,通过医院电子政务系统宣讲了《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并在各科室设立医疗设备联络员,要求各科室按时上报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医院还规范了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流程,规定医疗设备购置安装后,必须通过质控检测才能验收。2009年我院购置的一台迈瑞PM-9000型(心电)多参数监护仪,经质控室检测,其血压测量值与标准测量值相差大于10 mm Hg(1 mm Hg=133.322 Pa),超过了标准误差值的一倍多,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与厂家联系更换,检测合格后才投入临床使用(认定其血压测量不准,立即联系厂家更换,测试合格后才投入使用)。通过质控计量等技术手段,从设备进院这个源头上进行把关,从根本上减少了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3 讨论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质量、确保医疗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手段,并不仅仅是医学工程科的一个部门,或是检定检测几个具体工作人员的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在全院树立全员质控的意识和工作氛围。在实践中,通过创新管理、使用、检测、维护流程,不断提高计量、质控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巩固质控效果,切实为提高医疗质量做好工作。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是医院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健全各类人员的医疗器械安全职责,建立技术过硬的医疗器械管理与技术保障队伍,实现基于“军卫一号”的医疗器械全过程、全寿命、全动态监管信息系统,使医院医疗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摘要:以医疗设备质量控制阶段工作为依据,围绕医院设备现状,探讨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模式和深入发展的步骤、目标,提出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保障能力,使其进一步提高在医院各方面工作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医疗装备,质量控制,医学工程

参考文献

[1]孙志辉,杨东.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9-11.

[2]叶晓炜.军队大型医疗设备质量现状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1-383.

[3]夏慧林,高关心,安文昊,等.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4.

[4]李伟.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及对医院管理的警示[J].中国计量,2010(2):25-26.

[5]王振洲,朱弋,姚翔,等.积极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医工人员的社会地位[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2-13.

[6]于树滨,孙志辉,李毅,等.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诊治安全有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318-320.

上一篇:简约时尚下一篇: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