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范文

2024-09-15

城市数字化范文(精选12篇)

城市数字化 第1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2015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的颁布,均要求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指导思想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结合城管体制改革,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意见》要求,促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进一步发展。其方向是立体感知、智能分析、自动作为、主动服务。全面建设集感知、分析、管理、指挥、服务“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总体架构,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迈进。

2 基本思路

通过整合集成、改造提升、新建扩建,按照“三个一”的基本框架,通过“互联网+五全”的技术应用,将数字化城管全面改造为“智慧城管”。

2.1 技术路线

(1)移动互联网+智慧城管:从“PC电脑”到“全移动”转变;

(2)物联网+智慧城管:从“主动管理”到“自动管理”转变;

(3)云计算+智慧城管:从“单一应用”到“平台构建”转变;

(4)大数据+智慧城管:从“IT”(信息技术)到“DT”(大数据)转变。

2.2 主要架构

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统一全市数据接入标准。通过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扩展、改造,建立一个集日常运行管理、公共服务互动、决策研究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

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组建一张涵盖所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的有线、无线紧密相连的智慧化“大网”,实现执法管理与便民服务于“一个屏幕”的智慧化平台。

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城管数据库,对城市管理各类问题的高发区域、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判,为工作部署提供数据支撑。

2.3 技术支撑

互联网+全监控:全面深化北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增加城市监管第三眼,通过北斗遥感配合智能分析软件,近期对城市违法建设进行监管,远期对市容秩序进行管理。

互联网+全移动:全移动数字城管平台,是跟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数字城管业务全过程,设计的系列终端应用,实现数字城管办公模式从传统PC电脑向“全移动”终端转变。通过全移动数字城管平台,使得数字城管的运行不再单纯依赖有线网络,将无线管理延伸到街道、社区;使派遣任务高效发送至现场作业人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全移动”推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互联网+全景化:激光全景可视化系统,依托激光全景移动测量系统普查到的具有三维空间坐标的点云数据和全景影像数据,满足城市“全景化”管理应用需求,如针对监督员上报问题的照片拍摄质量不高,导致专业部门无法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地;针对社会公众举报问题的位置定位不准确,导致监督员进行核实时无法精确找到事发地点。同时二维地图上的部件只有符号没有实际样式,“全景化”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纯二维地图在业务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互联网+全物联:城市智能在线综合监测,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比如传感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GPS定位设备等,实现对市城区河道、供水、燃气、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无线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全面感知,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实现“主动”到“自动”管理的转变。

互联网+全时空:全时空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统一的时空信息管理技术,将二维地图、三维模型、三维实景、视频监控等各类基础信息与城市部件、法人机构、房屋等行业管理信息整合到一个时空体系中,在全时空体系中还原各类信息在空间、时间、权属等多个维度的关联关系,从而为智慧城管各类应用提供全时空一体化的城市综合公共信息。

3 智慧城管实际应用

(1)全民城管(便民城管):搭建全民城管微信平台,让市民通过微信参与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举报、对违章、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对城市管理业务进行咨询,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通过“便民城管”APP应用,为市民提供附近停车位、公厕、医疗机构、公交车站等实时信息,并对相关地点进行快速导航。

(2)数据分析应用:引入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数据挖掘功能,深入分析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提前预警,推进城市顽症治理。

(3)景观照明监控:实现对夜间景观亮化进行大面积监控和点光源分析。

(4)噪音监管: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扰民问题,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噪音的精准取证、实时报警监控。

(5)权力阳光体系搭建:结合移动执法手段,限制自由裁量权,规范执法流程,提高处置效率,编制统一权利编码标准及关联法律依据的执法人员办案系统。

(6)智慧城管一体化应用:传统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方向建设,运用互联网+智信,建立全移动基于大数据及云处理的业务管控系统;城市管理由地上管理整合地下管理系统,实现对重要干道、地下管网、桥梁隧道、人行天桥、市政工程等市政设施的三维可视化监督管理,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管理体系。

(7)城市部件二维码身份标示管理:通过对城市部件的二维码编码入库,并将二维码嵌入至城市部件,结合智能信息平台及微信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城市部件,可以实现快速定位、高效处置、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8)渣土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定位已安装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牌号码、归属单位、驾驶员、联系电话、巡逻记录等信息,同时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可以在地图上看到该时间段内的车辆行驶轨迹,可以有效管理工程工地信息,针对渣土运输企业进行登记入库管理,从渣土的挖掘、运输到消纳进行全方位监管。

(9)引入北斗监管:将北斗卫星技术率先运用于城市管理领域,利用“北斗”卫星实现低空空域实时图像的精确采集,建立一个产权自主、功能完善、管理便捷的监管系统,着力解决违法建设查处等城市管理难题。

(10)城市生命线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防汛、燃气、供水、雨污等各方面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全面感知,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并能与业务流程实现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实现“主动”到“自动”管理的转变。

(11)全景可视化户外广告管理:依托全景移动测量普查具有三维空间坐标的点云数据和全景影像数据,满足城市“全景化”管理应用需求,有效解决传统二维地图在业务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12)智能停车: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和分析,利用全民城管APP、微信公共平台、公益显示屏为公众提供停车诱导服务。

(13)智能灯杆充电桩,灯杆WIFI:利用在城市公用区域停车位的路灯杆为新能源汽车设置多功能充电装置,人员密集区域利用路灯杆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无限WIFI。

(14)智能井盖:通过传感器技术,连接互联网自动报警、移位、倾斜、检测水位,通过4G传输、卫星定位。

4 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2篇

作者: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 魏一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1年05月25日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众多城市管理难题,让城市管理者苦寻良策,而“数字城管”系统的适时出现,为城市管理带来强力的技术手段支持,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数字城管”时期。本文即介绍“数字城管”的应用需求、市场及技术现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概念和现状

目前,现代城市已向智能型城市转变与发展。所谓“智能城市”,就是指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成为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这个特征正是城市管理的结果。人口、物质、资本、文化、空间以及活动等的高度密集,如果政府没有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将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不可能为城市带来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发展,城市也更不可能发挥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多种功能。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正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城市管理职能。1.城市管理发展模式

多头分散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分散行使职能。如规划局管规划,市政管理局管市政,环卫管理局管环境卫生,园林管理局管园林绿化。其特点是:城市管理职能过度分散,难以形成“综合管理”的拳头;同时,几个部门在经费分配、业务分工上也时有扯皮现象。

建管合一、直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在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管理机构的地位低下,在职能上从属于建设部门,难以对城市建设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牵制。

建管分开、直接管理模式

市政府成立城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行政实体单位,各区设置相应机构,直接管理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具体工作,建立直属的监察队伍实施监察、执法工作。这种模式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分离,解决以往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作模式

城市管理从“决策”、“监督”、“管理”一条龙管理模式向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助模式转变。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侧重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协调管理、规范执法,具体行政行为由专业职能部门实施。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市政、工商等分散多头执法转变为一家综合执法。该模式改变了政府管理方式,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狭义城管”和“泛城管”

目前城市管理有“狭义城管”和“泛城管”两种概念。“狭义城管”是指由城市管理局和执法局等城管部门负责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方面。“泛城管”是指由城市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涉及城市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职能,范围包括公安治安、交警指挥、城管执法、市政建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水利三防、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

3.“数字城市”与“数字城管”

首先介绍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本质上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IT及相关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从应用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涵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城管”、“城市应急平台”、“科技强警”、“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都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是当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试验场,无论是传统的“通信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视频图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还是尖端的“智能分析和控制技术”、“卫星遥感和定位技术”都会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数字城管”?与城市管理相对应,“数字城管”目前也有“泛数字城管” 和“数字城管”两个概念。“泛数字城管”其实就是上面谈到“数字城市”。“数字城管”其实是“数字城市”的一个子集,是指由建设部牵头,由各城市的城管局、市政局或执法局等市政城管部门具体负责,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以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范围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为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一体化管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者,其范围可用图1来表示。

4.“数字城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主要由建设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推进工作计划是2005-2007年在全国51个城市分三批进行“数字城市”试点工作,2008年完成试点城市系统建设并通过验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建设部主导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是从2005年7月份开始的,一共选了三批51个城市(区),具体试点城市如下:

·第一批试点:北京朝阳区、南京鼓楼区、杭州、深圳、成都、烟台、武汉、上海长宁区和卢湾区、扬州等10个城市(区);

·第二批试点:天津河西区和大纲区、重庆高新区、杭州、郑州、南宁、昆明、石家庄、邯郸、常州、无锡、嘉兴、安宁、台州、诸暨、长治、晋城等17个城市(区);

·第三批试点:广州、哈尔滨、沈阳铁西区、重庆万州区、合肥、长沙、厦门市、海口市、乌鲁木齐、青岛、宝鸡、芜湖、铜陵、张家港、昆山、松原、白山、珲春、吴江、临忻、黄山、淮北、兴平、白银等24个城市(区)。“数字城管”的技术和应用

1.“数字城管”的新模式 建设部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采用的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即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数字城管”新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采用监督和管理相分离的机制,建立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一个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如图2。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特大城市采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指挥中心,在各城区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统一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大中城市在市级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管理机构,区级设立指挥监督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小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区可以只设立一级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统一受理”的模式。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体运作流程是:城市管理巡察员发现问题,即利用配有输入网格地图的“移动城管通”(具有电话、拍照、录音、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监督中心即行审核、甄别、立案,并将有关案卷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派遣有关专业人员现场处理,完成后再通过系统上报指挥中心,随之反馈给监督中心进行实地核查,直至合格结案。

二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即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城管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监控。

三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2.技术和应用分析

城市管理网格技术

城市管理中的网格技术,就是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络状单元,由城市管理巡察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例如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为主,条条协助;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这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做不好通报批评、及时处分。只有精细管理,才有精致的公共空间,才有精致的城市。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就运用现代智能终端和无线信息传递技术,实现对城市监管数据的无线采集和移动办案,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当前,很多城市的城市管理执法员都会使用一种称为“城管通”或“巡检通”的PDA移动终端,通过这个移动终端,城市管理执法员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以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的“移动城管通”为例,该系统能提供移动巡查、移动办案以及移动调度等功能。移动巡查是指城市管理执法员通过手持的移动城管通,对案件分类、案件描述、照片、视频、语音等信息上报到城管中心处理、立案以及跟踪自己管辖区内的案件。移动办案是指在案件通过市、区两级分派到街道后,城市管理执法员用PDA就可以完成目前在街道一级的全部操作功能,即案件受理、案件查询、案件回复等。移动调度是指中心调度人员透过与即时通讯软件集成的语音功能,使用麦克风、耳机等,对某个小队、区、甚至整个广州市的巡检人员进行广播式的语音调度。移动城管通使得城市问题的反映更快速,大大缩短了信息上报时间,同时也使政府管理部门能立即对问题进行处理。城市管理执法员从发现问题,到运用移动城管通拍照、录音、输入文字信息并传出,前后不过5分钟的时间。这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将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航拍影像、多媒体卷宗、GIS地图、3D模型等可视化、图形化的技术应用的城市管理中,对一维数据数据进行分、建模、分析,形成经验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采样、建模、分析,判别事物特性形成关键信息索引,并通过业务系统最后反馈到现实业务处理中。

同样在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中,就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整合全市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所有的视频监控设施,做到对重点城管区域、危险源以及建筑工地等实施7×24小时的实时视频监控,使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能在最短时间对重大城管事件实现最直观、最准确的掌控,并能全程可视化跟踪事件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对相关执法人员和单位作出评价。除了视频监控技术,还能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城管执法的各个过程中,对原有传统城市管理方案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应用可视化技术后的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各阶段的比较参见BOX之图表。

“数字城管”系统给城市带来的效益

城市测绘数字化技术综述 第3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fast developing period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gital is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urban engineering brings efficient and accurate data basis. Now China'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digital city spatial data, the following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city

1、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意义延伸。数字城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都具有坚实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数字化城市其实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有效地融合信息处理技术,获取大规模的空间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对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利用。在此,测绘技术作为支撑数字城市进展的重要手段,应首先明确自身的条件,以最大的优势推动数字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2、数字测绘体系的基本构架

测绘工作是数字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顺应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进程,测绘技术也应向新体系迈进。新型的测绘体系要求在建立时以空间数据资源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2.1以数据的服务为核心,建立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

2.2以数据的获取为核心,建立数字城市测绘技术的体系。

数字化地理空间包含了数据的加工服务平台、基础的数据以及成品数据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基础数据库应进行健全和完善,提供加工的平台,利用动态的制图方式对在应用中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加工,以此来实现数据的生产。

空间数据能够表达出城市地理空间的数据形式,因此,也可以将其分为景观模型、地图模型和场模型三种表达方式。景观模型的成果的城市的地理数据,地图模型的成果是地图的数据,场模型则是以各种影像的数据为成果。在三者当中,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构成要素,其中地图数据是数据中的成品。

数据的加工内容包括综合化简、编辑处理和信息提取等,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成品数据,再以对数据进行服务的辅助功能,两者就形成了数据的加工和服务平台。数据的加工与服务平台充分地说明了在数字化城市环境下的数据的应用模式,数据不仅可以通过复制的形式来共享,更加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直接进行提取应用,为数据的加工和管理带来了方便。

3、数字测绘技术的特点

3.1通过计算机对测绘技术进行模拟,利用计算机屏幕将地貌地形以及当地的地籍要点等只管的反映出来,从而达到使人一览无余的目的,以此同时,还可以将以往测绘技术中陈旧的符号、文字、线条和数字等进修修改,这样,即便是专业知识不够充足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3.2在當前数字化测绘产品上无论是在使用、维修和更新上都具备便利的快捷方式,它可以将产品信息的现实存在形式进行随时的保存,同时还能够随时的修改和补充,并提供新图以便使用。

3.3通过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了解,并根据用户所需对测绘产品中的重要的数据进行调整,进而得到多种用途的图件,与此同时能够对给出的图形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缩放以及拼接,使产品的用途更广泛。

3.4使用数字化的测绘结果做底图,并通过计算对其进行不同的设计规划,不仅能够准确方便的对各种要素进总结、研究、统计与叠加,更能够方便各种方案的设计并对其进行对比。有了计算机的帮助,就大大的提高了测绘技术的完全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也使得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应用水平又上升到一个高度。

4、数字测绘技术应满足数字化城市发展所需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推动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不单单开拓了测绘技术领域,更使测绘技术得到的了创新,同时还使传统的测绘模式逐渐转向现代信息化的城市测绘,为城市的测绘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面对机会,测绘技术部门应该牢牢把握现代信息化的测绘技术发展方向,以城市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测绘技术的重点,促进城市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将城市的测绘技术部门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数字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关系到城市向前发展的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城市的测绘技术部门就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纲程,积极的参与组织建设数字化城市。

5、总结

随着数字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测绘技术必须要抓住以往的基于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本测绘融合在一起,积极提高勘测技术,从而实现对城市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管理国土资源。

参考文献

[1]桂宾,田志勇.浅议数字城市[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09).

[2]杨纯,唐婷.数字城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12).

城市管理数字化探讨 第4篇

1. 城市管理数字化概念

城市管理数字化是个新兴的名词, 从字面上简单地讲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城市进行管理。或许人们对“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已不陌生, 它是指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等信息技术, 对城市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由于数字化是基础, 只有通过数字化, 才能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数字化的程度就代表着信息化的程度, 因此“城市管理数字化”可以等同于“城市管理信息化”。所谓城市管理数字化就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3S等数字城市技术, 集成政府各种管理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 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等新方法, 在特定的社区网格内, 及时发现并综合解决各类城市问题的一种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对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进行数字化, 并将这些数字化后的特征数据, 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存储、传输、整合、分析, 最终以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形式输出, 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 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管理, 其速度、范围、精确程度是传统人工方式难以达到的, 因此城市管理效率得以成倍提高, 整个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2. 城市管理数字化的理论依据

2.1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2.1.1 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 而不是具体执行政策。“政府开始转向一种政策制定 (掌舵) 同服务提供 (划桨) 分开的机制”, 这样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 减少开支, 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2.1.2 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

新公共管理强调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取消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垄断, 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机构之间增强竞争, 有利于扩大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大大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2.1.3 借鉴企业的管理方法, 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新公共管理认为, 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 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 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 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共部门应该运用企业的一些科学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 如重视市场需求、顾客满意和人力资源管理, 采取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管理方法, 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增强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衡量工作业绩。

2.2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借鉴意义

2.2.1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效率, 强化服务

新公共管理强调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城市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在新模式中, 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理念、精神等被引入城市管理领域,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构建了网格化的、支持全方位、全时段城市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 优化了城市管理流程, 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2.2.2 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积极培育参与城市管理的多元化主体

新公共管理认为, 与集权的机构相比, 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极大的灵活性, 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 更有效率等等。政府应该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 如社区、志愿者组织等。新公共管理的这一思想, 对城市管理数字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 公共事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城市管理主体模式。在数字化城管中, 首先进行的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管理重心下移, 充分发挥了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同时, 新模式利用万米单元网格等技术, 把管理力量凝聚到一个个网格区域内, 极大地增强了管理的覆盖面和效能。

2.2.3 注重发扬民主、依法行政

我国城市管理目前还处于民主法治不健全的阶段,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治, 发扬民主是应该着重加强的一个方面。城市数字化管理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政府与公民之间通过各种电子手段实现互动, 市民能对城市管理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从而推进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新模式的整体设计和运行都是在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体系内进行的, 信息系统对城管问题处理状况的精确记录和不断提示, 保障了城市管理各部门的平等, 实现了计算机考核评价的“铁面无私”。

3. 城市管理数字化管理方法

3.1 合理划分管理空间

针对城市管理中缺少应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 管理空间不具体的问题, 根据建设部网格划分编码规则、国家行政区划代码规范, 把历下区2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按照10个街道办事处和泉城路商业街管委会划分为11个片区;根据管理均衡的原则, 将11个片区划分为45个管理区, 一个管理区由一名监督员负责;为了细化监管和考评工作, 打破社区居委会界限, 以街巷为参照, 把45个管理区划分为313个责任区;再依据建设部的标准把313个责任区划分为1681个万米单元网格, 并进行了编码。科学划分管理空间, 明确了各级城管部门及监督员的工作区域和职责范围, 方便了指挥中心对他们的管理考核。每个责任人的管理范围相对缩小和固定, 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历下区、建成区和北京市东城区恰巧都是25平方公里, 历下区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以行政区划而是以街巷为参照对管理区进行进一步划分。这样做, 打破了社区居委会界限, 使办事处能够集中力量解决责任区内发现的城管问题, 有效避免了对完整区域的硬性划分, 保持了辖区道路、驻区单位和居民小区管理的完整性, 增强了网格划分的实用性, 为城市管理精细化提供了载体和基础。

3.2 详细掌握管理对象

历下区建立了建成区25平方公里的城市部件电子矢量地图, 完成了6大类、73小类, 总计10万余个城市部件的普查、复核、录入和编码工作, 建成了符合建设部标准的城市部件基础数据库, 将每一个城市部件定位在网格地图上, 使每一个城市部件都有了编号和详细信息, 实现了准确定位。过去, 对于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 谁也无法完全说清楚, 现在, 什么性质的部件、数量有多少、都在什么位置, 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 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 由人工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3.3 研发信息采集器

历下区根据实际, 组织研发了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和“历下城管通”。系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具备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督察监管、预警监控、查询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 基本满足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历下城管通”是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无线采集器。该手机输入网格化地图, 具备图片采集、点对点呼叫、短信群呼等特殊功能。发现城管问题后, 城管监督员利用它就可以立即将问题的详细情况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再也不用手工填写报表, 或只是打电话报告, 既迅速传递了信息又直观方便地显示了问题。通过城管通还能使监督指挥中心向监督员下达指令, 利用移动定位技术, 实现对监督员的有效管理。历下区与北京市东城区的城管通不同之处在于, 屏蔽了手机自带的游戏、音乐等娱乐功能, 建成了城管移动通话虚拟网, 限制了拨打、接听网外电话和登陆其他网站, 这样既方便了操作, 又节约了运营费用。

3.4 再造管理流程

过去, 一个问题从发现到处理, 环节多、效率低, 现在, 只需要通过监督员、监督指挥中心和责任单位三个环节就可以解决。问题工单在“历下城管通”上进行简单操作后, 通过无线传输进入网上流转, 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 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具体分为信息采集——案件受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七个步骤。以一个井盖丢失的实际工单流程为例:某监督员在千佛山办事处第5管理区巡查, 发现井盖丢失, 用城管通拍照, 传到指挥中心, 形成工单;中心值班员受理该工单后, 直接派到市政局;市政局终端值班员派人到现场处理, 将结果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向负责该区域的城管监督员下达核查指令;监督员到现场对处理完毕的现状进行拍照, 将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中心值班员确认并填写相应信息后结案;案件进入考评体系, 进行综合考评。流程再造改变了过去流程没有监督和回流以及速度缓慢的弊端,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 使城市管理问题有了“直通车”, 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

4. 结束语

讲义-城市数字化管理 第5篇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数字化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符合中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建成数字城市,使城市的各项数据均能得到整合,令政府治理、企业发展、社区规划和个人生活都将更为方便、快捷、有序。带来城市管理方式的转型。以丽江为例,当地政府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通旅游业数据“孤岛”,接入旅游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通过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共享与开放,平台融合全网数据,具备全时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联动处置决策、联动应急指挥、综合治理优化五大功能。1.1数字化城市的相关定义(1)数字城市

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理、合并充分利用。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决策和管理。

数字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障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以包括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城市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仓库为基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城域网三网为骨架,政府、企业、公众数字应用系统和数字小区为终端,城市中的任何元素都有其对应的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数字虚拟城市。

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2)城市数字化管理

一类观点认为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一类观点认为城市信息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体现。

我们认为—分权制衡为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之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流程和方法;目的在于构建现代城市治理结构;精细,快捷,高效处置城市问题;竞争力,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构成分析 1.2.1 管理手段及其技术构成分析(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分析(2)城市部件管理法分析(3)专用信息采集通讯工具(4)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分析

1.2.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分析(1)数字城管具体工作流程分析(2)数字城管管理流程特点分析

1.2.3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管理体制结构(1)数字城管监督轴分析(2)数字城管指挥轴分析(3)数字城管处置机构分析

1.2.4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分析(1)以人为本的理念(2)信息化的理念(3)系统的理念

1.3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 1.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1)数字城管的经济环境分析(2)数字城管的社会环境分析(3)数字城管的沟通网络分析(4)数字城管的符号系统分析(5)数字城管的政治构架分析

1.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内部环境分析(1)机构和职能的重叠性(2)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形式主义(3)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异质性 1.4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优点

(1)发现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2)问题的处置效率快速提高(3)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1.5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体制机制问题(2)推进主体问题(3)队伍建设问题(4)参与主体问题

课外阅读: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状况 1 国外政府城市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经验 2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 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绩效评价的决定因素 4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5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7 国际主要发达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

思考题:美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概况?新加坡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概况?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第2章 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 2.1相关概念

2.1.1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整个城市管理体制的信息枢纽与集散地,负责城市管理状况的监督与评价,负责管理和调配城市管理监督员。

• • • • • 工作内容

对城市管理实施全时段监控和问题信息实时采集功能; 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功能; 客观评价城市管理各部门工作功能; 沟通市民群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的渠道。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为调度、指挥和协调中心,领导各专业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 • • • • • • 工作内容

统一指挥、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处理问题; 负责城市管理的统一决策、规划和部署; 受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送报的任务单;

根据任务单情况派发任务单,并提出任务完成标准; 收到各专业部门的完成任务信息,反馈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接收领导的督办单后,向各专业部门进行催办。

2.1.2万米单元格管理法

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通过确定网格的两个责任人(监督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对网格内部件、事件实施管理的方法。2.1.3城市部件事件管理

(1)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2)事件: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主要有7大类:大件废弃物,私搭乱建,垃圾碴土,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工地管理,环境卫生。二.工作流程 案例教学:

1.采集员通过城管通上报问题; 2.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完成案件登记; 3.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立案; 4.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完成派遣; 5.市水务集团处理完毕前反馈信息; 6.两次督促采集员核查; 7.采集员完成核查反馈; 8.事件处理完毕;

9.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结案;

可见,在空间管理、对象管理、人员管理、过程管理以及目标管理上基本实现了高效率、精细化。三.构成

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3.协同工作子系统 4.地理编码子系统 遵循建设部标准

 《CJ/T 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 《CJ/T 214-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 《CJ/T 106-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对“地理编码子系统”的要求

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 通过对自然语言地址信息的语义分析、词法分析,自动和标准地址库匹配,确定出精确的地理坐标: 地名数据管理 地址数据管理 地址模型管理 地址匹配查询 地址内插计算

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6.综合评价子系统

7.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四大模块?各个模块对应什么功能? 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使用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维护;--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9.数据交换子系统

--实现与市级城市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区共享信息平台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城市管理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共享的业务信息、共享分析信息等。10.统一消息平台

四.标准规范体系

为了更好地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编制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四个国家行业标准,由建设部批准颁布,于2005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2007年,根据各地经验总结,修改完善了部分标准,并准备增加评价考核相关标准。

第3章 相关支撑技术 第1节 导引:支撑技术概述 1.数字城市支撑技术 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 海量空间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 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 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 网络服务技术

2.智慧城市支撑技术

(1)数字城市管理支撑技术(2)物联网技术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而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

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云计算中心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提高利用率。

云计算促进了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为智慧城市时代为机器增加了可以思考的大脑。3.智慧城市时代的空间基础设施(1)位置云

将手机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与其他定位相关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到云计算中心,通过实时解算,实现室内外高精度的手机连续位置定位(分米级精度)。(2)遥感云

将海量遥感数据,复杂的遥感处理与分析方法放在远程的云计算平台中,利用云计算平台弹性的计算能力,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只需要选择数据和算法后即可获取最终结果。(3)视频与GIS集成

(4)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与GIS集成

将被动的接收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为用户需求-分析数据所需观测平台及参数-主动观测获取数据,按照用户需求制定卫星轨道及观测角度等,从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5)室内与地下导航定位

室内与地下空间等无卫星信号覆盖区域的定位,可以利用射频、蓝牙、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传感器进行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

(6)智能手机被开发为传感器

智能手机作为广泛接入的传感器,可以使得人人也成为移动的传感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移动的、多方位地采集实时信息,包括位置、影像、声音、视频、移动方向及速度,重力加速度等,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

(7)空间数据与视频数据挖掘

城市中数十万个视频传感器,海量的实时影像和视频信息,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设置例如徘徊、逗留、遗留物等规则实时预警,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高安全等级和数据的智能应用,并将大量的无用数据及时删除。

第2节 物联网

引导问题:

作为城市管理专业学生,为什么在掌握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后,还要关注物联网及其发展?

关于物联网你都接触过哪些定义? 一.定义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作为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信息系统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物联网强调全面感知及其能力,应该是对物的动态、连续、实时、在线的自动化的、智能化的全面感知,而不仅仅如RFID和二维码等静态、离线、非实时的局部感知。感知与控制(反馈)是一个闭环,感知是因,控制是果。感知与控制(反馈)是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二.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一、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

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记录与传输、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

传感器网络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传感器、RFID等数据采集技术所获取数据的短距离传输、自组织组网以及多个传感器对数据的协同信息处理过程。

特点:感知与反馈控制一体,输出与输入交互。

二、网络层(接入网+中间件)技术

实现物-物互连,能把感知信息精确、无碍、可靠性、安全性地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云计算、云平台的关系在此体现)

具体而言:

接入层由各类有线与无线节点、固定与移动网关组成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体。可用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

中间件层实现对应用层的支持。该层的发展是物联网管理中心、资源中心、云计算平台、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

三、应用层技术

包含应用支撑和应用服务子层,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三.物联网的涉及的五个关键技术(一)RFID技术

---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的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标签和识读器两部分。射频标签悬挂或安装在产品或物体上,由射频识读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

具有识读距离远(相对于条形码)、识读速度快、不受环境限制、可读写性好、可同时识读多个物品等优点。

(二)无线传感网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的结合,可自动感知、采集和处理其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各种变化的数据,让远端的观察者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对象的运行状况或相关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行动,或由系统按相关模型的设定自动进行调整或响应等。

(三)嵌入式技术(Embedded Intelligence)

将硬件和软件结合、组成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嵌入系统是将微系统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为实现特定应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建筑、信息家电等诸多领域。(四)纳米与微机电技术?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为让各种对象都具备联网及数据处理能力,芯片微型化和精准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微型化上,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更细微的机器组件,或创造出新结构与材料,以应对各种恶劣的应用环境;在精准度方面,微电技术已有突破性进展,在接收自然界的声、光、震动、温度等模拟信号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再传递给控制器响应的一连串处理的精准度上提升了许多。

(五)分布式信息管理技术

四、物联网的起源

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点 课外阅读:

(1)物联网信息资源架构--EPC标识体系(2)物联网基础技术

第3节 GPS技术 1.定位原理

GPS 采用交互定位的原理。已知几个点的距离,则可求出求未知所处的位置。对 GPS 而言,已知点是空间的卫星,未知点是地面某一移动目标。

卫星的距离由卫星信号传播时间来测定,将传播时间乘上光速可求出距离。R=vt 其中,无线信号传输速度为 v=3X10 8 m/s, 卫星信号传到地面时间为 t(卫星信号传送到地面大约需要 0.06s)。

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求卫星和用户接收机都配备精确的时钟。但一般为降低成本,用户接收机都用石英钟。卫星上则采用原子钟——用金属元素制作的金色钟(耗资达 100 万美元)。

由于光速很快,要求卫星和接收机相互间同步精度达到纳秒级,由于接收机使用石英钟,因此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不过该意味着在通过计算机后可被忽略。同时,因为每颗卫星之间的时钟同步性十分精确,只要同时跟踪 4 颗 GPS 可见卫星后训能解算出经度、纬度、高度及接收机钟差。这是典型的由 4 个方程求解 4 个未知数的数学运算。

一个 GPS 接收机必须同是接收 4 颗卫星才能进行三维定位。对于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度,则要求同时接收 5 颗以上的卫星。在理想情况下,因为 GPS 系统有 24 颗卫星环绕地球运动,通常在水平角 10 度以上都能观测到 7 颗卫星。但如果附近有山、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则所能观测到的卫星会更少,这样接收机就很难定位,故有些应用还要与惯性导航技术相结合。

2.定位方法

GPS 定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GPS 定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做如下划分。(1)观测值定位

在 GPS 定位中,经常采用下列观测值中的一种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也待定点之间的基线向量。

• L1 载波相位观测值

• L2 载波相位观测值(半波或全波)• 调制在 L1 上的 C/A 码伪距 • 调制在 L1 上的 P 码伪距 • 调制在 L1 上的 P 码伪距 • L1 上的多普勒频移 • L2 上的多普勒频移

GPS 定位时,除大量使用上面的观测值进行数据处理外,还经常使用一些特殊观测值,如宽巷观测值(Wide-Lane)、窄巷观测值(Narrow-Lane)、消除电离层延迟的观测值(Ion-Free)来进行数据处理。这些特殊观测值是由前面的观测值通过某些组合形成的。

(2)伪距定位

伪距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 GPS 伪距观测值,所采用的伪距观测值既可以是 C/A 码伪距,也可以是 P 码伪距。伪距定位的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对定位条件的要求低,不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实时定位;其缺点是观测值精度低,C/A 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为 3m,而 P 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在 30m 左右,从而导致定位精度低。另外,若采用精度较高的 P 码伪码观测值,还存在精度的问题。

(3)载波相位定位

载波相位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 GPS 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即 L1,L2 或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载波相位定位的优点是观测值的精度高,其缺点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

(4)静态定位 进行 GPS 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进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观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观察时间有几分钟、几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四、GPS 定位的误差因素和提高精度的方法 1 GPS 定位的误差因素

在利用 GPS 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以下 大类。

• 卫星星历误差,在进行 GPS 定位时,在某时刻计算 GPS 卫星所在的卫星 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就是是所谓的星历误差。

• 卫星钟差,是 GPS 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间与 GPS 标准时间之间的误差。

•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 GPS 卫星上信号发射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 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

• 电离层延迟。由于地球周围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 GPS 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电离层延迟。电磁波受电离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的频率以及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电子总含量有关。

• 对流层延迟。由于地球周围的对流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 GPS 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对流层延迟。电磁波受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有关。

• 多路径效应。由于接收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还包含各种反射和折射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效应。

• 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 • 接收机钟差。接收机钟差是 GPS 接收机所使用的钟的钟面时与 GPS 标准时之间的差异。

•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这是 GPS 接收机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在进行 GPS 定位时,定位结果还会受到诸如处理与控制系统所用软件和硬件等的影响。

• 其他因素

• GPS 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影响。

• 由于 GPS 控制部分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入的误差等。• 数据处理软件的影响。

• 数据处理软件的算法不完善对定位结果的影响。2.提高 GPS 定位精度的方法

(1)差分 GPS(Differential GPS)

针对美国有关政策,各国在 GPS 应用中为提高定位精度,都采用了差分技术。根据差分运算配置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前向差分和后和差分(又称逆向差分)。

前向差分是以广播方式不断将差分估算,计算出自身的差分位置信息,并将该传给监控中心。广播差分基准信号的间隔时间直接影响多个移动目标的定位精度。间隔时间长,有些移动目标的差分运算定位精度就低。一般每 5s 广播一次差分基准信号,以保证定位精度在 10m~15m 的范围内。

后向差分占用各移动目标把 GPS 接收机接收的定位信息、星历、时间等传输到监控中心,再经中心结合差分基准站的住处由计算机进行差分运算。

前向差分占用无线信道多,中心工作量较小,并且一般 GPS DEM 板都具有差分运算的功能,不需另增投资。后向差分信道利用率高,中心系统计算机工作量增加,所以一般在常规通信 GPS 专用网情况下,采用前向差分方式。在集群通信,特别是公用移动通信网情况下,采用后向差分方式。这样有得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系统效率,但要增加投资,技术难度也较大,并且需要建立差分运算的数学模型和修正系数。根据差分运算方法的不同,差分又可分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多狭义相位差分和广义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精度低,相位差分精度高,但技术难度大,造价高,因此一般采用伪距差分。

位置差分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固定点的坐标信号作为参考基准信号,让移动目标的 GPS 接收机接收到定位信息,利用位置的相对关系,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精度。把参考信息用 SN+S 表示,其中 SO 是基准站的位置信息,为误差。移动目标的定位信息用 SN+S 表示,进行差分求出,并消除误差。这种方法要求差分基准站和移动目标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息,否则误差还是很大。这样就要求移动目标的活动范围要小,否则离中心太远,要使两个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号是不可能的。

伪距差分的方法也要依靠差分基准信号,但它不要求差分基准站和移动目标的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号。

GPS 接收机的时钟与卫星参考时间不同步,并且精度不高,所以 C/A 码的移动量中既包含 GPS 接收机于卫星的距离,又包含接收机钟差的偏移量,这样的实际测量结果被称为伪距,不是真实的距离。利用伪距差分运算出的定位精度可达 10m 左右,有时甚至能达到 1m~5m。

• 采用 GPS+GLONASS 定位可使精度提高一倍以上 • GPS 数字化系统,便于数字化设备构成系统; • 采用标准化总线 RS232,可方便与电脑连接使用; • GPS 早于 GLONASS 投入市场;

•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 GPS OEM 产品大批量生产,价格大大下降,性能也相应提高;

数字城市/人性城市 第6篇

“十一”7天假期,济南市共接待游客293.8万人次,同比增长37.5%;实现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27.7%。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泉水游、生态游、文化游、休闲娱乐游等火爆。其中,泉水游继续“领跑”旅游市场,趵突泉公园门票收入303.3万元,同比增长37%。

During the golden week of National Day in 2008, Jinan received a total of 2.938 million tourists, up 37.5%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 The tourist income hit 2.26 billion yuan, up 27.7%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

■6963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济南市城乡只有6963对新人举办婚礼或婚礼答谢仪式,创近年同期结婚人数最低水平。与以往的“十一”长假不同的是,今年的黄金周首次从9月末开始放假。不少原定在10月6日、7日结婚的新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婚礼改期”。

During the golden week of “National Day” in 2008, only 6,963 coupl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Jinan celebrated their wedding ceremony. The number reached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same period of recent years.

■276亿

2008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与孔子文化节同时举办,以“文化、创意、财富”为主题。会展期间商品交易额共6亿元,其中济南会场4亿元。在本届文博会期间参加签约仪式的36个文化项目投资总额达276.33亿元。

2008 Shando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Fair (SDICIF) and Cultural Festival of Confucius were held at the same time. Jinan and Jining were the two meeting places. With the theme of “Culture, Creativity, and Wealth”, the total investment of the 36 cultural projects signed during SDICIF hit 27.633 billion yuan.

■5.13%

济南市首次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下贷款利率下调0.18%,5年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经过调整,1年至5年的公积金贷款利率由原来的4.77%下调至4.59%,5年至30年贷款利率由原来的5.22%下调至5.13%。

Jinan lowered the interest rate on 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loan for the first time. 1-5 year interest rate was lowered from 4.77% to 4.59%. 5-30 year interest rate was lowered from 5.22%-5.13%.

民生

■市长热线

医保、劳保、教育、安全⋯⋯如果您有这些民生方面的问题想进行咨询和求助,或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办事程序、工作方式等进行投诉和提出建议的话,从现在开始只需拨打一个电话12345,就能全部解决。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设有30部座席,由70名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接听市民来电。

After upgrades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12345 Citizen Service Hotline was reopened as the “Mayor Hotline”. There are 30 operator positions and 70 staff operators to answer calls from the citizens 24 hours a day.

■社区服务

济南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济南市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指导标准》,“标准”对全市社区上门服务、代为联系服务、受理服务、协调协助服务多个方面近20项的服务内容进行详细规范,使社区居民不出居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快捷的服务内容。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Jinan issued Directive Standard on Jinan Creating “Community Ten-minute Life Service Circle”. The “Standard” gave the details of the 20 service features such as home service and connecting service in the communities of Jinan.

改变

■解放阁

9月24日起,解放阁上的济南解放纪念馆开始免费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在解放阁下的管理房领取免费票登阁参观。参观时间为:秋、冬季为9:00-17:00,春、夏季为8:00-18:00。济南解放纪念馆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办法,参观人数较多的单位需提前预约。

From September 24, 2008, the Jinan Liberation Memorial Hall in Jiefang Pavilion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free of charge. Citizens and tourists can get free tickets from the management room of Jiefang Pavilion. The tickets are free but also essential so reservation is required.

■乘车卡

自10月1日起,济南市70岁以上老年人持公交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可免费乘坐K系列公交车。为纪念济南市第二届城市“无车日”和老年人免费乘坐K系列公交车,老年免费乘车纪念卡日前正式对外发行,该卡限量发行3万余张,押金10元。

From October 1, 2008, people from Jinan over the age of 70 can take the K series buses for free. The cards are limited to about 30,000 and every card requires a 10-yuan deposit.

活动

■摄影周

“2008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暨“第二届齐鲁国际摄影周”于10月12日至17日在济南举行。同时举办的还包括“第二届世界大学生摄影艺术展”和“第二届世界摄影家聚焦齐鲁大地国际摄影大奖赛”等四大主题活动。

论城市垃圾处理的数字化管理 第7篇

当前, 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主要采用焚烧和填埋以及综合利用 (垃圾再生后循环使用) 三种方法。填埋方式投资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 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当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把填埋作为首选, 这样也会产生大量占用土地的问题, 而且填埋处理并没达到无害化处理, 产生大量资源浪费;同时, 填埋对土地会产生大量细菌病毒等伤害, 贻害子孙后代。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对垃圾进行大量的填埋, 土地资源紧缺、人口众多等现实条件极大地限制了填埋垃圾的处理方法。而采取焚烧发电的办法是最为快捷又有很多优点的, 主要是达到了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但是, 采用焚烧的办法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进而严重污染大气。目前, 我国城市生活产生的垃圾成份非常繁杂, 焚烧发电需要添加大量的辅助燃料, 致使许多地区建得起厂子, 而运行不起, 所以我国一般中小城市对建设该技术项目无能为力。综合利用法是远期垃圾处理的方向。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垃圾处理, 如何有效的实施管理, 使垃圾处理在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 能够快捷有效地处理垃圾收运系统常规及突发事件, 使各项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

2 城市垃圾处理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改进城市垃圾处理管理方式

以往加强垃圾处理管理主要依靠增加人员数量来加强管理, 这样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对被管理对象所在的空间位置定位极不准确, 无法有效掌握处理垃圾的时间, 造成责任不清, 严重影响管理效率。网络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利有先进的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时刻对垃圾处理点进行监控, 这样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软件系统就完全实现的对垃圾处理在空间和时间上管理的精准定位。通过运用网络数字化系统, 使垃圾处理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准型。

2.2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监督管理的可视化

在垃圾处理管理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环节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一方面, 现有的管理体制中,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管理信息共享、配合协作的有效途径, 难以将事先准入、事中监督与事后执法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部门管理的合力, 致使城市管理往往处于事后被动管理的不良现状, 既增加了管理成本, 又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 发现问题的方式是以人力巡查为主, 而人力巡查发现问题效率相对不高、时间上较为滞后, 致使管理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数字化管理对重点区域的设施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升垃圾处理效率。

2.3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再造办事流程

实现垃圾处理流程的透明化;建立完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 通过数字信息系统对相关行政部门进行量化考核, 真正把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从源头上防止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发生;推进有关部门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力度, 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促进社会和谐。

2.4 数字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经常性的、可持续性的、深入到每个角落细节的管理。通过现场监督, 可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处理、及时处理, 数字化管理模式产生的效应, 实现了变断断续续的突击为持续的管理;变政府有些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3 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3.1 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法律规范的不断增加, 执法主体的个数也会随之增加, 执法主体很难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合并成一个或简单几个。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克服了职能交叉、取证困难等问题, 不管有多少个执法主体和部门, 归根结底就两个工作轴:一个监督, 一个指挥, 把所有的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 发挥了协同效应。这就解决了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并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同时,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3.2 降低管理成本

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了分散在市级有关部门和各个区的管理力量, 促进其他力量参与垃圾处理管理, 实行统一的协同联动, 彻底改变了过去管理部门独立奋战的局面。通过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网络的延伸, 将新闻媒体与数字化管理、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链接, 与街道、社区及各类主体结合, 强化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参与, 提高了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形成了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此外, 实行数字治理,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增效、减员减编和节约管理经费的目的。

3.3 理顺管理流程

数字化管理通过采取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手段, 建立了一个基于数字信息中心为中枢的数字化管理新流程, 实现管理事项办理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把建立两个“轴心”, 作为数字化管理运转的“核心”。所谓“两个轴心”, 即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 监督中心负责发现和收集管理问题, 将责任单位明确的事项直接派发到相关单位, 将责任单位尚未明确的事项派发到指挥中心, 由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和落实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根据数字化中心派发的任务, 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置完成。指挥中心对各部门涉及管理工作事项的落实情况, 进行督促检查,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4 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及构建设想

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在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需建立各区垃圾收运管理中心、大型转运站管理中心、垃圾收运系统数字化管理总指挥中心、以及终端垃圾处理信息传输反馈平台。

各区垃圾收运中心负责监管前端垃圾收运设施、实时垃圾收集量、收运车辆跟踪监控、人员车辆管理信息, 及时向垃圾收运总指挥中心传输数据并接受其监管。

大型垃圾转运站管理中心负责监管从各区转运站运来的垃圾量、人员车辆信息管理、车辆运输实跟踪时监控、出站垃圾量, 向总指挥中心传输实时数据, 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并接受其监管。

垃圾收运系统数字化管理总指挥中心负责整体资源的监管, 总体预警及调度, 可以实时监控各区垃圾收集运输情况、大型垃圾转运站的情况以及终端垃圾处理信息反馈。在监控中心, 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界面了解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 通过监控显示墙, 还可以直观、方便的向管理人员显示系统中各个业务节点当前的状态, 了解城市街道的相关信息、真实的运输垃圾的数量和运输车辆的运行情况, 经过记录和分析, 再进行数据优化, 可以有效对运输车辆进行优化调整。另外, 该系统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和GPS实现了垃圾运输系统的有效监控, 规范了运输行为, 优化了系统作业。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方向, 以及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并提出了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及构建设想。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廖如君, 黄建忠, 杨丹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 (1) .

[2]张进锋, 聂永丰.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启示[J].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 (1) .

[3]黄步成, 黄华.数字化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子系统框架构想[J].环境卫生工程, 2008 (1) .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浅析 第8篇

1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内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 实现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流程的科学优化。

(1) 管理区域和管理部件网格化。将城市管理区域进行多级网格化划分并进行编码, 把管理对象作为管理部件、事件进行分类、编码并将其精确定位到网格中, 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条件。

(2) 涵盖内容即管理部件。现代城市管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管理对象复杂且种类繁多,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卫与环境秩序、突发事件、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土地房屋及园林绿化等均纳入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

(3) 双轴心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城市管理问题交由专业部门处置, 并通过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政府部门委派专门的城市管理监督部门进行监督考核, 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

(4) 构建包括若干子系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器端应用支撑系统由无线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同步服务系统、地理编码查询系统、数据协同管理和交换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组成。借助于无线采集终端应用系统, 由专门的城管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 实现现场信息实时采集、传输, 所上报问题从发现、受理、处置、结案到总评都通过系统进行追踪。

2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对交通、市政等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实时监控, 可以预防或者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灾难和后果, 同时使交通事故、道路桥梁事故、植物疫情、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事故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整合了公共资源并进行最佳配置, 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 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和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增强了应急处置的能力, 更好地维护了城市环境及秩序, 使人、财、物的损失降到最低。

2.2 有利于畅通城市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

以前曾有媒体报道偶遇某地段污水横流, 或者居民乱扔垃圾, 导致非垃圾点垃圾成堆, 市民多方反映遭遇部门间相互推诿, 无人受理, 直至被媒体曝光呼吁才得以处理, 但距离问题暴露已经多日,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克服了空间的限制,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受理平台, 实现对市民邮箱、手机短信彩信、Web网站、传真等服务手段的衔接, 使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

2.3 有利于畅通城市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

以前曾有媒体报道偶遇某地段污水横流, 或者居民乱扔垃圾, 导致非垃圾点垃圾成堆, 市民多方反映遭遇部门间相互推诿, 无人受理, 直至被媒体曝光呼吁才得以处理, 但距离问题暴露已经多日,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克服了空间的限制,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受理平台, 实现对市民邮箱、手机短信彩信、Web网站、传真等服务手段的衔接, 使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

3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职责

由于城市管理对象和任务复杂, 在网格划分和部件 (事件) 普查任务完成后, 要明确职责划分,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网格, 确保监管到位, 真正的实现责任到人, 消除交叉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要设定明确的标准以便对问题处置进行验收、评价, 同时考虑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将综合考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3.2 增强信息采集能力,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

市管理

利用电视、网络论坛等广泛进行宣传教育, 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 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在信息采集上, 杭州市在全国首创了信息采集市场化;在系统建设上, 借助政务外网, 实现了与305家网络单位和393个社区联系站的互联互通[1]。北京朝阳区实行“门前三包”数字化管理模式, 将全区社会单位纳入系统, 很好的发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

3.3 数据安全

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系统构建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成本, 预留良好的扩展能力, 设计最佳的数据容灾与备份解决方案。如采用Web Service和XML接口, 允许不同的语言接入, 在系统后续使用中可以通过标准接口扩展后接入数据信息, 解决不同平台下协同问题。XML文件的加密技术从更大程度上加强了Web Service的安全。

4 展望

我国城市化发展快, 城市管理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作为城市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正逐步在全国铺开, 最早通过建设部验收的一批试点城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及运行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伴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技术上的日益成熟, 其覆盖面越来越广, 我们期待的数字城市、数字地球也不再遥远。

摘要: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阐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出建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城市数字化 第9篇

《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称, 2008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 (含财政补助收入) 为1667.21亿元, 年增长20.49%。

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96.95%, 分别比上年增长0.56%0.39%。2008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4亿户, 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27.86万户, 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49.34万户, 分别比2007年增长7%、68.57%156.19%。

截至2009年3月, 全国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 其中106个城市已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宁夏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北京、天津、青海、海南、贵州、吉林等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比例已超过50%。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第10篇

数字城市是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社情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通过多种技术 (如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 整合城市信息资源, 构建基础信息平台, 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社区, 以此实现全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公众服务数字化。

数字城市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 整合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并充分利用, 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 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的出现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 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终级目标。

2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于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 它的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以及“智能化”, 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 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依托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 在环境、交通、城市管理等多种领域, 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 形成新的城市形态, 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稳定、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李德仁院士曾形象的将“智慧城市”描述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城市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 实现了“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而物联网则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 整个社会正迈入智慧时代。数字城市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 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当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时, 就更加智慧。当今世界, 数字地城市正向智慧城市转型。

3 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以数字城市为基础, 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传感设备等信息技术, 融入更多的时空信息, 形成智能化专题应用, 并通过优化组合, 使城市更加智慧、智能, 从而实现人口、空间、产业、环境、国土、社会活动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我国各个省市的测绘部门都加快了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发展。

在数字城市建设上, 全国300多个地级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 其中有150个城市建成数字城市并投入使用, 数字城市的成果已经在60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有力的促进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协同化、精细化, 数字城市的建设为向智慧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天地图网站建设上, 作为运行于互联网环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 它集成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以及全国300多个城市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地名地址数据量超过2100万条, 这些海量数据可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权威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天地图各节点间已经正在形成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的方式, 全国统一的“一个平台”基本实现, 这将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网络支撑。

在装备能力上, 资源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其定位精度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甚至多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型的测绘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高精度测绘遥感数据完全依赖国外卫星的历史结束了。并且我国卫星导航数据处理软件也处于国际前列。全国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大都配备了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 甚至有些地区还配备了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 这些都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在地理信息资源获取上, 我国启动实施了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 至此我国将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为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在基准体系下的成果精度和数据现势性将得到全面提升;在此同时我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将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所有这些都为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并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概念自引入国内之后, 便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深圳、南京、昆山等城市相继推出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发展战略, 从而取得先发优势。建设“智慧城市”是大趋势大战略, 当前, 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 28个省、市即将“智慧城市”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 智慧城市成为“十二五”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金屯, 邱扬, 郑凤秋.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J].山地学报, 2000, 18 (4) :346-352.

[2]管华, 李艳.黄河下游沿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 (4) :61-61.

[3]姜爱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J].理论视野, 2002, (5) :42-44.

城市园林绿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及措施;重要性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城市化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仅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空间占用大、受环境因素影响且不易保存等缺陷,并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完整又便捷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在城市园林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地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用比较老旧的档案设备来对城市园林档案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档案储存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对物力和人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的资金较少,从而影响园林绿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1]。

(二)在园林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失误和生疏的现象,更有可能导致档案管理不当和丢失的情况。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落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园林绿化档案储存的工作量非常的大,而且需要长期的保存、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数字化建设中相关档案信息是公开的,从而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性的问题[2]。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和其重要性

(一)重要性

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而要想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健康长远地发展,对其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具有高效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等优势,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不仅是对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优势

1.城市园林绿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管理工作,并且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具有效率高、规范性强并且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的特征。

2.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拉近群众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并且更好地服务大众。

3.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可以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来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需求[3]。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要想更好地实现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必须更高地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并定期的按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来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从而更好地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二)应在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有效的分类相关的档案信息,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关系,并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三)城市企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和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园林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同时对于数字化建设的网络环境也要充分的维护,防治相关病毒的入侵,并且对于重要的园林绿化的档案进行备份和加密[4]。

(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在资金和人力物力上面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因此相关的政府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支持和引导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相关监督和管理以及建设的力度,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完善,从而为档案管理部门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也实现了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从而提升了相关管理工作的水平,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相关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得到相应的落实和重视,并且在数字化建设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需要我们去解决,因而我们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数字化管理工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充分运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并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淑清.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初探[J].档案天地,2012,05 (11):54-55.

[2]高龙霞.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初探[J].神州,2013,02(13):257-260.

[3]李倩,杨宏宇,尚二萍.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初探[J].风景园林,2014,04(15):37-41.

城市数字化 第12篇

订货不及时工程施工在进行过程中, 往往因为材料的不及时到现场而造成停工, 有一部份又是因为材料计划的不及时而造成订货的不及时。项目将及早及时地准确地拿出材料采购计划, 以免延误订货时间。材料不合设计要求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 到现场后不能使用, 影响工程进展。项目部将安排技术人员到材料供应商厂家现场蹲点, 保证到现场的施工材料为合格品满足设计要求。现场保管不善而损坏对于到现场的材料, 一部分用于施工部位;一部分材料要堆放一段时间, 在现场堆放过程中, 由于施工或其它原因造成材料的损坏, 影响工期。项目部将到场的材料安排到较封闭的场地存放, 并且, 安排专人二十四小时看守。供货商选择不当工程施工中会有许多材料供应厂家, 如果选择的供应商不当, 会影响进度。我司将与那些有多次合作的和规模较大的材料供应商合作。运输受阻材料的运输也会成为一项影响工期的因素, 如果在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故, 那么在计划的时间内到场的材料就不能到场, 这也就成为影响工期的一项因素。项目在材料运输期间, 随时与运输人员取得联系, 随时掌握运输过程中的情况, 便于项目在一定的情况下, 对现场施工做出调整。

项目公司将在项目的实施阶段由项目经理直接主管负责进度。

2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进度计划控制, 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包括了所有参与单位的工作计划安排, 涉及到设计出图计划、建设审批计划、临时设施配套计划、招投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专业施工计划、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公用设施配套计划、调试计划、验收计划等。进行计划管理的整个工程已进行到什么程度, 以便同计划进度比较, 发现偏差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 同时, 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协调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销售顾问单位、承包商、供应商以及工程合同的具体职责关系和执行情况。

样板未通过批准工程开工前, 要作施工样板, 如果施工样板不能及时通过, 那么大面积就不能展开施工。就会影响工程进展。因此, 项目在做样板时, 从材料;劳动力;质量;工期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 把所有工作做到最好。无工艺标准而返工项目在施工中将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无施工工艺标准就不施工, 施工完也要返工, 这就会影响工期。有了工艺标准在施工, 使每一项工序都有标准。质量不合格返工工程不合格质量造成的返工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 项目将制定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 确保质量验收一次合格, 不出现返工现象。计划有缺口项目施工中会制定许多计划, 这些计划的制定有利于指导现场施工的进度, 那么施工计划完不完善和不合理, 项目将对制定的计划严格把关。进度考核不力项目进度如果不能按阶段完成, 就会影响总工期, 项目将每个进度节点控制好, 加大力度完成每个进度节点的内容。劳动纪律松懈项目还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 没有严格的纪律, 整个项目就会松懈, 一盘散沙, 这样就不会有好的劳动氛围, 因此, 影响到现场施工等各项工作。

3 项目的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为达到“山东省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标准。但现场可利用空间十分有限,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如何布置好现场堆场及办公区域, 并合理的进行绿化, 使得现场保持整洁有序、文明施工, 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另外, 现场南部和西部不远, 为已入住的住宅小区,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 施工单位需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 避免过早和过晚施工, 以免影响入住业主的正常生活。然而本工程工期并不宽裕, 含施工节点工期较多, 工程结构施工期间, 如何安排施工进度, 既保证文明施工, 又能够按节点工期要求完工, 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本工程将派精干、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精心组织施工。充分考虑各专业的施工配合和场地的组织协调, 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前期策划, 明确施工流程, 确定关键线路, 精选施工方案, 高效合理组织施工, 严格按计划实施, 确保以上目标实现。在结构施工期间, 进度在确保工期节点 (达到预售条件) 实现的前提下, 可以稍放缓进度, 尽量避开夜晚混凝土工程施工。在结构完成以后, 从资金、劳动力、材料和机械各个方面统筹考虑, 加班加点, 以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场区东、西、南三侧均为住宅小区, 北侧为前期工程, 进入现场道路仅有与中建四局共用的一个入口。施工场区为全地下室, 在地下室施工阶段无材料堆场及加工区。材料进出现场主要安排在夜间时段, 同时与中建四局加强合作, 保证场外共用道路畅通。场内合理布置, 科学合理地规划有限场地, 最大限度减少材料堆放和工程施工的矛盾。本工程施工专业分包、直接发包和指定分包较多,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 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进户门、防火门、电梯安装、采暖工程, 均为业主分包单位。

4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在项目的进度控制主要方法包括日常观察法、定期观察法以及即时编制项目进度报告等等, 日常观察室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 对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不断的进行观测, 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定期观测法是指在确定的某一时间范围内, 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不断的进行观测, 比较全面的观测, 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出具项目进度报告以了解项目的进度现状以及重大事项的发生。开发商因素影响项目进度主要体现在项目资料失真而引起的技术误差, 这种那个技术误差致使即使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 也使得我们的进度计划出现错误。监理单位因素主要是指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项目的监理方一般比较重视项目的建设质量, 而经常忽视项目的建设工期问题, 项目的建设工期也往往被延迟。投资方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项目的投资方一般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 来制定和调整项目的决策包括工期决策, 进而导致工期的不确定性。设计因素而影响工期主要指的是项目的设计人员由于互相之间协调与配合原因而导致的进度延误。沟通与协调因素是由于工程建设各部门之间由于相互协调性比较差, 团队意识不强而导致的工期延误问题。最后建设单位因素因素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单位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不到位而引起的工期延误。

参考文献

[1]陈铮.火电厂燃料供应系统工程项目进度管理[D].吉林大学, 2011.

上一篇:纪录片的故事性下一篇: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