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2024-07-13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精选12篇)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平台,服务支持体系

2010 年5 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至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高等教育与创业之间,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在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全社会要重视创业平台与服务支持系统的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快速发展。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服务支持体系现状

1、美国建立大学生创业平台和考夫曼基金会

美国高校建立了创业活动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创业活动中心、“孵化器”等也为一些正在创业大学生提供短期的创业培训;并且通过创业活动中心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渠道,包括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组织、创业资质评估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和力量。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成功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围绕一份创业计划展开。例如:百森学院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必修创业教育课程,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分组撰写创业计划,并可得到创业教育中心提供的3000 美元启动资金,面向客户做市场调研,研发并销售产品,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组钱挣的多。到三四年级时,学生在选修创业课程的同时,创业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孵化器服务,设立了创业种子基金,有志于创业的本科生创业团队都可以申请到5000 美元到20000 美元之间不等的创业基金。

考夫曼基金会是美国最大的基金会之一,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工作人员约90 人,该基金会运行的资金达21 亿美元,每年用于资助创业和项目开发支出经费约为9000 万美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15 年来,考夫曼基金会努力从事推进高校创业项目的进行,目标是在高校创立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培养大学生主动思考与与勇敢承担风险的能力。2003 年,考夫曼基金会推行“考夫曼大学校园”促进项目,在26 所竞争高校中,提供总额为2500 万美元资助其中8 所高校。2006 年又资助2300 万美元给另外11 所高校。

2、法国的大学间创业联合会

2002 年,格勒诺布尔大学的5 所院校组成了共同努力、宣传创业的大学间创业联合会。它们的总体目标是:让教师与大学生能认清联合会的活动;在劳动市场与各机构凸显创业技能的重要性;采用更多的方法服务于创业:扩大活动范围。大学间创业联合会工作任务之一是:鼓励以创业开始职业人生,跟踪式扶持大学生创业。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和首创精神,这些是创业能力,是每个专业的大学生创办公司所必不可少的。2008—2009 学年它们发起了三大活动:点子挑战大赛和硕士生创业讨论赛与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一个“大学间创业联合会”都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点的高校内建立,主要目的是促进高校间的联合立项和推广创业精神,以及加强高校对企业的开放、宣传创业政策和分享资源与创业经验。

3、德国“EXIST”(生存、存在)高校创业促进项目

从1998 年年末以来至2006 年3 月,EXIST项目的开展促进了高校创业活动深入进行,为创办企业做准备,针对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大学生及科学工作人员、促进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企业领导与科技领军人物,并且针对潜在的创业者开展培训和再培训。帮助创业计划和提供基础设施援助;促进高校文化交流与改善高校创业环境。从1998 年末至2005 年末,通过EXIST项目共建立了15 个创业促进网,促进了创业思想在高校的传播,引发了自我意识的深刻转变和高校局部新功能的变化。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服务支持体系现状

1、大学生创业试点初期

2002 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 所高校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培训、指导学生创业事宜,还专门设立了300 万元的学生创业基金,请专家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估、鉴定,为创业初期进行融资奠定基础。又如:2003 年4 月成立的温州大学科技创业园,目前已有23 家创业实体。2006 年1—4 月,园区的营业额接近50 万元。2007 年以来,累计创业收入达到800 多万元,有千余名创业学子参与了创业实践;还有500 余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2、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2006 年5 月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了该校133 个团队报名参加参赛,参赛者多达521 人。从2005 年10 月开赛,到2006 年4 月结束的浙江工业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时间长达半年,有化工、材料、机械、信息、软件、生物、环保、食品、医药、服务行业等10 余个学科门类的112 件创业计划参赛。创业计划竞赛之所以在全国高校盛行,主要是它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活动。浙江高职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借力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强烈,有理想有抱负,同时浙江的创业文化环境发挥了作用,创业得到了高职学生的认同。

3、浙江重视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的氛围

义乌市人均耕地只有0.5 亩,自然资源没有优势,激发了百姓经商创业的文化,义乌的“鸡毛换糖”成为义乌人出门经商的开始,渐渐地经商创业成为义乌人的主动追求,逐步演变为义乌全民创业的热潮;终于建成了今天闻名世界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浙江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定标准降低,使更多的大学生享受到创业优惠政策。截至2010 年底,浙江省有各类投入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00 余家,其中有国家级孵化器26 家,有省级以上孵化器53 家;总孵化面积312 万平方米;浙江省孵化器模式:一是“创业导师+ 创业投资+ 专业孵化;二是“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除了政府投资建设孵化器,还有大额的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孵化器。成立于2009 年8 月的杭州市赛博创业工场,是杭州市首家民办公助的大学生创业园,浙江省孵化器模式在这里得到完全体现,赛博创业工场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科技型产业为引领、大学生创业为主的综合性、专业性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大学生提供13 万平方米场地与配套设施,2011 年,已入驻企业1000 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700 家,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大学生创业园。

4、地方政府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

辽宁、安徽、重庆等地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做法,对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创业资金的困难。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台文件鼓励企业与个人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及服务;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网店)进行自主创业认定的通知》(浙教办学[2009]80 号),鼓励支持大学生开网店,开网店创业的大学生,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可以享受各项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这项规定为全国首创。杭州市先后公布了《关于深化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举措,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服务支持体系,大大激发、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杭州市的38 所高校全部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聘请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等承担创业导师任务,建设了500 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并且在全市投资建起了创业平台———9 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吸引了912 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进驻,由于优良的服务支持政策,现在,杭州市共有1784 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7200 多人。优美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投身实战创业,在创业的舞台上实践人生之梦。

三、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服务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来源困难

2005 年,我国公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创业投资,发挥创业投资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杭州、宁波、舟山、绍兴等市为了激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贷款金额一般在2 万至20 万元,政府贴息时间为2—3 年。除了以上,其他融资方面就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了,创业资金来源少,主要靠自己积累的储蓄,亲友的资助;金华、义乌等地缺乏可供不同创业者获得资金的融资体系,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对贷款人的限制太多;虽然有的机构也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是金额少而且获得困难。获得风险投资的机遇更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中的较大问题。

2、社会环境缺少促进创业的融合机制

政府、高校、家庭与大学生创业密切相关的这些要素,缺少相互促进机制。创业政策与创业服务内容宣传欠深入,落实不到位。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就业率,家长一般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有一个好工作,造成创业很难成为政府、高校、家长的共同一致选择。

3、创业技能知识和实际创业经验缺乏

创业不仅要面对社会的竞争与压力,还需了解创业中各种制度规则,这就必须要熟悉创办小微企业的法律制度,具备必要的创业管理技能与各种经验。例如:商业管理技能方面、职业技术方面。由于高校理论学习多,技能训练少;加上社会缺少创业技能培训,造成一些大学生在创业技能方面缺乏经验,仅凭激情、汗水盲干,导致创业失败,值得我们重视。

4、创业优惠政策缺乏完善与落实

政府制定的一些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缺少实施细则,通过调查了解,银行和保险机构缺乏配套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造成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难以落实。虽然在工商注册、收费、税收方面有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实施不力,对大学生创业支持成效不明显。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也缺少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险机制。

四、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平台和服务支持体系的建议

1、首先要解决创业资金困难问题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降低创办企业注册资金门槛,没有注册金额限制,实行认缴制,重在监管,这对大学生创业有利。我们还要开拓多种多样创业资金渠道,各地建立多家大企业小额贷款公司,降低贷款门槛,低息为大学生新创企业提供贷款;培育天使投资人,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发现优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扶持,完善创业者和投资者共担风险机制,帮助大学生企业成长,力争双赢。还可高校主动联系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一些无力担保的创业者,无偿提供贷款担保。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设立“种子基金”和贴息贷款项目,扶持与培育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项目,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壮大。

2、建设新型的创业融合机制

各级政府要通过舆论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因为相对于投资创办实业,大学生开网店创业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成功;引导大学生根据各地产业规划与结构调整来进行创业活动,利用当地政府规划项目、重大项目、新设的大学生项目促进大学生创业。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经常发布大学生创业信息、项目,吸引各类高校大学生和家长参加交流,聘请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老板现身说法,通过政策、信息等各种交流咨询,解除创业大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创造一个政府、高校、企业、家长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融合机制,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

3、加强创业技能实战训练

建立大学生创业平台,高校为大学生建设创业园,在创业园里,投入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机器设备,“真刀真枪”,实战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和技能。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大学生产业孵化园区,由政府提供土地,引导大学生创业成功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对大一、大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安排到创业园或到企业短期实践,对大三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安排到校外创业学习或实战训练三至六个月;对有合适的创业项目的大学生资助创业场所、资金,并请创业导师专门指导。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创业实践,实现校企共赢。企业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实践的岗位,通过创业实战,提高创业技能,加深创业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4、完善创业优惠政策和强化落实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立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为先导,以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制订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保障机制和相应的激励管理制度,抓好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建立一支技术精良、保障有力、反映快速、服务到位的现代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2、为学校服务,维护维修教育技术设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做到政府满意、学校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

3、担负起全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三、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设备管理制度。

2、组织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检修工作。

3、负责培训学校的技术骨干教师。

4、指导各学校规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率。

5、制订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6、为学校和技术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7、加强服务小组的管理工作。

8、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

施方案

腰市镇中心小学

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支持服务;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信息、学习内容等进行个别的自主化的学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变成了一个组织者、助学者、指导者、服务者,教师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措施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积极、顺利、有效地进行,并最终使学生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推动学生开展终身学习活动。

这些手段、措施的总和就是支持服务体系。只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与帮助,使大量情况各异的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有关信息,从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的活动,都可纳入支持服务体系的范畴。通过支持服务体系,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教学信息;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更好地在学习上对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完成。因此,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继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构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参加继续教育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学生多种多样。就年龄而言,青年、中年、老年人都有;就学习目的而言,有上岗培训的、有提高技能的、有补充知识的、有提升学历的;就学习方式而言,有自学的、有协作学习的、有班级授课的;就学制而言,有全脱产的、有半脱产的、有不脱产的;就教学模式而言,有集中面授的、有网络授课的、有操作实践的;就学习能力而言,有高、中、低之分。向这么复杂、多元的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而且,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个因素都会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可见,学生的需求是极其多元化的。为此,我们只有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支持服务,向学生提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助学活动,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业。

(二)符合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

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环节很多,其中关键的是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比较而言,学校比较容易控制教学工作,却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按照学习理论,学习活动是一个主体内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无序和盲目的,而是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否则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就会走一些弯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继续教育的支持服务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条件差异,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条件,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继续教育的对象、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学校如果不加大投入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支持服务就无法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继续教育也难以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来讲,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关键看支持服务的质量,支持服务的优劣决定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学习型社会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继续教育的支持服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和助学服务等各项帮助和服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观念、生活方式。这推动了现代教育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的真正实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解决了学习的内因——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这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问题,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构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理论

20世纪末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基于对学习和学习者的全新理解,高度重视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为继续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理应作为研究和构建支持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学者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媒体自主建构的,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的结果,因而强调“以学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崇基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支持服务之上的自主发现和探索。布鲁纳、罗戈夫等学者提出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视学习者为原动者,认为知识并不是传授的,而是由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作用,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按照这两个理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当是自主建构和创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有良好的情境作支持,与环境互动。

(二)教育服务理论

在信息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把教育归类于制造业,而是将现代教育看成服务业。归纳起来,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鲜明的服务性质,它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2)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本位向学习本位转移,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移;(3)服务意识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意识,它紧密围绕每一个人的学习,充分发挥其“帮助”功能、“服务”功能;(4)教育提供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服务;教育的评价标准出现了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5)现代学校不再“以教定学”,不再直接塑造人、改造人,而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以个性化服务帮助人,学校变成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这些观点明确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地位、教育目的、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空、教育评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然,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现代的服务意识,构建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支持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保障。教育服务理论既为构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如何构建指明了方向。

三、构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以学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地位,推崇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明确了教育的服务性质,强调了教育的服务功能。学习、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已不容置疑,更加不能改变。继续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折不扣地将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践,尊重人性、人道,关注学生的本质、利益、需要和发展,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着学生、学习展开和服务。

(二)双向交互原则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倡导的对话教育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意义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和知识共建。从深层意义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和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和主观认定。尤其随着远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基于对话的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和人类学习的发展演进方向。这里的对话并不局限于面面交谈,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双向交互。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他们有足够的人生经验,可跟任何老师谈论任何话题,并因这些人生经验而学到新的知识、态度或技能。

(三)因材施教原则

继续教育学生复杂多样,个体差异大,需求多元化。如果在服务中不考虑这些差异,采用千篇一律的“大一统”的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客观需要。教育者要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继续教育在支持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辩证地选择支持服务的方式方法,变一刀切为多样化,变划一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四)全面服务原则

支持服务是教育者为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所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措施总和。可见,满足所有学生的各种需求是支持服务的内在要求。继续教育的复杂性、成人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的个别性要求支持服务的全面性。支持服务体系涉及继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无论何时、何地、何学生、何问题,只要是正当的需求,支持服务就要随时随地提供,它是全员的、全过程的、全天候的服务。而且只有支持服务是全面的,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四、构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

(一)硬件现代化

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的开展必须依托一定的设施设备进行,依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多元化、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服务要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做到全面服务,完全依靠人力已经难以适应。只有采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才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有必要在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业务的需要,建立先进的支持系统、服务平台,给继续教育支持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使支持服务的硬件设施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力提高支持服务的效率。

(二)人员专职化

继续教育支持服务是一种新的职业、新的技能,也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它不是完全的教学,也不是简单的思教,更不是纯粹的服务。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先进教育的理念,又有现代服务的意识,且能够科学管理好学生。它是集教育、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工作,它的提供必须有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才能完成。要保证这个系统合理、有序、高效的运转,这支队伍必须受过专业的训练。他们既要懂得教育,又要熟悉学生;既会操作机器,又会服务管理。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创新、学生的变化,支持服务的思想、环境、内容、方式、手段等必然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支持服务人员通过自学或培训,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探索支持服务的规律、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实现支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规范化

继续教育的支持服务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仅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工作人员,它肯定无法高效科学地运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得到学生的认可。支持服务合理有序的开展,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科学严格的操作规范来保障,例如服务规范、工作职责、操作流程等等。相关部门必须参考先进的服务理念、结合继续教育的特点,建立支持服务的质量标准以及监督体系,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支持服务只有具备了技术保障、人力保障、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完美地运作,三种保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服务个性化

支持服务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服务内容包含学科性和非学科性,服务环境有现实的和虚拟的,服务渠道有面对面的、电话的以及网络的,哪些服务对学生有利并取得效果会因人而异。而学生也多种多样,他们的需求也就千变万化,难以琢磨。可见,支持服务的有效开展必须因人、因时而异,并且要因事、因地制宜,做到完全个性化。支持服务的个性化是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具体表现。支持服务人员要深入学生、贴近学习,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时刻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服务,真正地践行这个教育理念,实现人类的教育理想。

可以说,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成败,但这一体系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它的构建的确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要使继续教育真正实现较大程度的发展,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索、研究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支持服务体系的科学构建。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4篇

随着信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类学习和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服务学生的发展, 大学职能已经由象牙塔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站。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服务于学生需求的发展。远程教育就是由于学生对服务的需求, 高校教学模式调整的一种体现。当前, 经历了十多年风雨历程的高校网络教育, 原有形成模式及理念, 正面临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冲击和考验。各种新技术、新工具、新媒体应用和渗透, 使今天的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开放、主动、便捷, 更加充满个性化和自主性。这对高校网络教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及时调整服务模式是高校网络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工作实际, 在深入分析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状况及全面了解快速发展的学习支持服务新需求后, 为构架实时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探索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学习支持服务内涵及现状

丁兴富教授在《远程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给出了如下定义: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及其代表者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讯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该定义全面概括了学习支持服务的本质。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核心, 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一切辅助性教学活动的总和。目前高校远程教育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一) 师资配备定位不明确, 服务导向性差

除少数高校配有为数不多的专职教师, 大多数远程教育高校普遍没有专职教师。来自全日制的教师队伍对远程教育生源状况、学习定位、学生诉求了解不够, 在教学、教考环节中往往出现课业要求、考核标准与学生定位不完全对等现象。由于不同时参与开发课件和教学评价标准制定, 造成课件教学和教学指导脱离, 角色配备混乱, 教学目的不明确, 课程辅导针对性差, 导学效果不明显。

(二) 课程资源配置针对性差影响服务价值发挥

目前网络教育各高校课程资源几乎全部覆盖。但资源建设, 大都按照全日制教学模式构建, 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 职业技能和技能培训课程涉猎较少, 课程体系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在职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 课程资源更新能力较差。

(三) 教学管理过程服务缺乏灵活性, 降低了服务质量

现有的入学注册制度、选课制度、考试制度等教学管理体制不灵活, 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习者无法做到随时入学、按需选课, 从而造成学习者固化学习, 学习兴趣不高, 主动性和互动性差。

(四) 硬件设施老化、更新缓慢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匹配性差

资金压力及信息技术发展过于迅速的原因, 远程教学的硬件更新相对缓慢, 很多高校远程教育硬件资源均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因设备能力差, 从而造成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

三、信息时代学习支持服务新特点

(一) 个性化和多样性

个性化是信息时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正如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P.Lengrand) 所指出的, 终身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在信息时代这种特征体现得更加显著, 个性化需求增多会带来服务多样性局面。随着互联网全球普及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逐渐带来远程教育生源的广度变大, 学习者行业需求变得多样化。学习者对学习方式采用及学习资源选择都会有不同需求, 要求高校远程教育原有的统一、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必须按需调整。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必须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设计, 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服务。

(二) 交互性和便捷性

交互性也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信息时代, 学习者大部分都经历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 他们更习惯于体验式、交互性与分享性学习, 他们希望学习更加便捷。这样就要求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必须增强交互性和便捷性的改进, 构建灵活多样的交互性、便捷性的教学服务体系。

(三) 时代性和开放性

大数据、云教室和云服务的信息时代属性要求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实现从宏观的教学理念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到具体的入学注册、选课开放、预约考试、毕业答辩时间地点开放、学习课件资源开放等全方位的开放体系。

四、框架新型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建议

通过分析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及掌握信息时代学习支持服务新特点, 力求构建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框架, 体系框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 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努力为学生提供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中心快捷的人性化支持服务, 这是本框架构建的核心任务, 也是其指导实际操作的依靠点。根据构建的概念性新型学习服务体系框架, 我们应做到“四位一体”的整体规划, 围绕学生学习需求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完善师资配置

1. 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

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支持服务队伍, 共同参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运作。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和技术力量, 是形成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

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教辅人员应按照服务分工, 各司其职, 相互沟通和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承担起学习支持服务的责任, 切实提升服务质量。成立教师工作督导小组, 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建立工作激励制度, 提高教师支持服务效率和质量。

2. 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

律的同时, 还要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远程教育技术及理论、师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 并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项教学能力。

(二) 丰富课程资源

1. 多开发短而精、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网络资源, 以提供学生在短、散、碎的时间里随时学习的条件。

2. 将传统以章节为基础的单元性课程结构逐渐向知识点为单元的课件形式转变。

3. 在课程多样性上下工夫, 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把学历教育、职业需求、行业发展、案例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课程粘度, 为学习者完成某一特定的学习目的提供条件。

4. 考虑多元共享课件资源。提倡高校远程教育优质课件资源共建及共享, 也可引入优质的国外课程资源, 增加通识课程开设比例, 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数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 提升管理系统服务能力

1. 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中心, 更新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 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 灵活的入学、选课、注册模式。管理人员更新观念, 改变服务模式,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引导式服务。

2. 充分利用学习平台数据, 进行数据统计及数据挖掘,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及教师工作状况进行客观分析, 为管理提升、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3. 以人为本加强督学、导学和助学工作, 以温馨的语言提醒学习任务, 增加人文关怀, 缩短时空距离。

(四) 更新硬件设施

先进的优质硬件设施是网络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 课程学习、课程制作、交互答疑每一个环节都与之息息相关。优化服务器架构, 增加服务器容量, 构建云平台, 提高服务器承载并发数据的能力。

五、结束语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否健全, 支持服务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 也是学生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最直接的指标体系。因此, 高校远程教育要按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架构, 保障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玳.学习支持服务:开放大学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 (5) :19-21.

[2]李峰, 沈惠璋, 李莉.我国远程教育满意度指数模型的设计与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 2009 (9) :99-101.

[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顾静相, 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6) .

[5]黄正明.远程教育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6]大卫·西沃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244.

[7]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学习支助服务 (上) [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3) :56-59.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5篇

论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支持体系的构建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相互配合,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发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撑作用、营造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和氛围、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家庭支撑环境等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形成合理、有力度、能更大程度支持与鼓励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激发的良好氛围.

作 者:杨伦超 YANG Lun-chao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03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12)分类号:G647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动力 创业教育 支持体系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6篇

摘 要: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关键要素。本文运用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对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的分析, 阐述了美国凤凰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成功做法,剖析了现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具体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师生在空间和时间上分离的特点建立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和传统校园教育不同,需要建设技术平台和遍布广大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围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服务。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条件差异,利用先进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优势,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随着远程教育的日益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该领域中, 已经从初期的规模增长到现在的质量生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与完善, 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要体现出来。如何在规模效益与社会职责体现的基础上,更好地为成人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支持服务,在支持服务过程需重点关注哪些问题,以及围绕关注点如何构建支持服务体系等,已经成为摆在网络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国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新的实践和探索也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重要性阐述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讲究创造性人才、主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时代,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慢慢被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新教学理念所影响甚至改变。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符合这种新趋势的精神和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提出, 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来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同伴等)和学习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学习者对知识建构的程度密切相关。而对于成人而言,有经验有实践,最需要的就是基于自身经验基础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支持服务正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辅导教师、学习材料和各种媒体的作用,促使学习者完成对学习信息的加工,达到学习的目标。

教学时空分离是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也是劣势。时空分离不再将学生学习局限特定空间、集中的时间之内,能很好满足成人终身学习的教育需求;然而也凸显出了分离学习状态对学习者自身学习素养的较高要求同学习者学习素养较低之间的显著矛盾。加之参加远程教育的大多是成人,成人学习特性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相应的关心与帮助,提供各种学习支持和服务。而对于各试点高校而言,如何在推进远程教育前行中,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其社会认可性等,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远程教育的教与学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支撑。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健全的学习支持服务运行机制,是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也是远程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现状

(一)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

在远程教育研究领域,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繁多,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定义能够概括学习支持服务的所有内涵,学习支持系统总是在不同的远程系统中提供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服务。下面列举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定义:

西沃特: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机构的教学服务设施。该系统具有交互作用,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罗宾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指在学习者在教师/其他学习者人际交流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反馈的活动补充资料(如学习手册或学习指南等)真实或虚拟的学习小组和学习中心图书馆通信设备网络的提供等。

索普:学习支持服务是在学习发生前、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完成后,能够对已知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的需求做出反应的所有元素的总和。

丁兴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周蔚:“学习支持”是远程教育院校为远程学习者解决学习困难和问题。提高远程学习有效性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帮助活动,包括资源服务、技术设施支持、学习过程服务和行政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综合分析上述定义发现,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论述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能概述成为支持学习者学习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学习支持服务是指由远程机构和教师提供的与学习者双向交流的,支持其自主学习完成学业、提高远程学习质量的,资源、智力、人员、管理、技术和情感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服务的总称。

(二)学习支持服务分类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的具体服务项目可以分为四大类:信息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

信息服务既包括向学生单向发送的课程注册信息、广播电视教学节目信息、网络课程教学信息等,也包括对学生求助信息、咨询信息或反馈信息的答复等。资源服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类课程学习材料和其它辅助材料,包括传统图书馆和电子(数字、虚拟)图书馆服务。这些课程学习材料和辅助材料是多媒体和多载体的,从印刷材料、视听材料直到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人员服务包括上面讨论过的人际面授活动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互活动两大类。这些人员服务活动具有教学、指导、辅导、答疑、咨询、协助、支持、帮助、激励、感情联络和校园文化等诸多功能。设施服务包括图书馆设施、视听设施、通讯设施和计算机网络设施等。设施服务就是普通高校远程教育院校及其在各地的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设施和设备服务,如语音实验室、视听阅览室、音频或视频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网络教室等。

学习支持服务可按服务内容性质和学习进程分类。从服务内容性质上看,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类:学术性支持服务贯穿于整个远程学习过程中,是落实学习环节,促进教育与学相互作用,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包括网上答疑、面授辅导、作业批改、实践教学、组织讨论、试卷分析及其它各类设备资源的服务。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管理性支持、技术性支持、社会性支持三类。从学习进程上看,学习支持服务则可分为学前服务、学习过程中的服务以及学后服务。

(三)国外典型院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是远程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建立、运行和维持一个高效和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保证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美国、英国、法国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在新形势下,更新观念,探讨如何建立科学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已成为远程教育领域里重要课题。

美国凤凰城大学采用远程教育办学机构为建设主体的办学模式,它们都是独立自主的办学主体,其支持服务体系是作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一部分,自主建设与运行,为自身教学服务。凤凰城大学建立了由“地面校园”和“网上校园”组成的支持服务系统。在大多数州设立分校和学习中心,形成执行副校长——地方VP——校园VP/主任——学术事务小组——教学人员的组织管理系统;凤凰城大学采用一套有效E-learning支持系统,学生从注册入学、缴纳学费、购买资料、到教学研讨、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毕业典礼等,所有环节都在网上完成,学生可以随时注册课程,课程修完合格并达到一定学分后即可毕业,构成“网上校园”。形成了独特的业务小组远程接待支持服务模式。

英国开放大学采用远程教育办学机构为建设主体的办学模式,它们都是独立自主的办学主体,其支持服务体系是作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一部分,自主建设与运行,为自身教学服务。英国开放大学在全国建立了包括13个地区中心及其下辖的290多个学习中心,形成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地区中心在支持服务中起核心作用。学习中心在管理中心的安排下,由兼职人员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英国开放大学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一方面基于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其中印刷文字教材仍然是主要的媒体,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等视听教材、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接受面授辅导、参与小组学习和各种网上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英国开放大学,基础课程和某些高级课程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短期住宿学校,也称暑期学校。近几年,英国开放大学也积极开展电子远程学习,发挥其交互性的优势,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平衡来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法国是国家为建设主体。以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CNED)为代表,核心理念是为法国社会提供大众化教育与培训。CNED是国家成立的专门的远程教育服务机构,直属于教育部,主任由政府任命,国家以行政指令方式要求普通高校远程教育依托,进行支持服务。目前,它与法国80多所公立高校之间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合作(服务课程已有64277门),服务的对象是多元化的。法国CNED设一个总部,8个分院,在全国设置130个教学接收站(也称为教学辅导站) 和500个教学点,形成了覆盖全法国的远程教育网络。总部设7个处室,其中成人培训部、远程师资培训学校、远程接待、视听部、自动化出版车间等5个部门具有公共服务性质。8个分院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基于各地的不同需求按专业划分承担不同的培训任务;各分院的远程接待中心机构设置和总部一致,但其职能有分工,总部接待中心负责整个的咨询,各分院接待中心则主要负责注册到该分院课程项目学生的咨询。

三、当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已有研究文献梳理和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起步早,理论研究系统,实践的案例也多成为借鉴的典范。国内学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关注点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探索,更多是对国外理论和既有框架的实际运用以及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熟理论尚且缺乏。随着我国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开放教育出现了新的特点,学习支持服务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作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与管理人员学习支持服务的观念陈旧

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特点,对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出勤率低等问题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些教师对学习者通过网上“非实时答疑区”或“实时答疑区”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帮助他们清除学习障碍;对远程学习者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中,有时缺少必要的导学信息服务;由于辅导员多是退休返聘人员,经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者的服务和管理不够到位。

(二)教学资源与教育设施支持服务更新不及时

一些远程教育机构不断扩招,而在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却跟不上;远程教育教师或管理者的规模与学习者规模不匹配,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有些网上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课程使用版本陈旧,不能及时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教育设施陈旧,教学环境简陋,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缺乏针对性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下降。

(三)教学模式与远程教育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远程教育的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课时分配比例应根据课程类别的不同而设置。例如管理类课程应多采取讨论式的网上教学模式,而计算机课程应增加上机实验的面授辅导时间。此外,有些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没有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要求;有些教师没有将“教学”转变为“导学”,不能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部分教师尚未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无法跟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速度。

四、提升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北工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依据构成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克服由于师生时空分离带来的不便,使远程学习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渠道获得高效的管理服务、优质的资源服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快捷的技术支持服务。

(一)管理服务:规范、高效

为确保开放远程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科学决策、周密布置,职责分明,使服务职能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管理规范,简化管理流程。如对入学测试、选课、注册交费、毕业、获取学位等各环节服务要落实步骤、简化程序。还要设立公共信息平台,利用注册使学习者与各类服务者之间保持沟通,保证每一个学习者享受便捷、到位的服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这就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强化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服务态度。

(二)资源服务:优质、丰富

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是确保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要聘请由名家、专家组成的主讲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资源建设,打造电大课程品牌。课程由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责任(面授)教师全面管理。课程教师应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特点及教材内容,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广博的学识来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要从课程原则、课程定位、发展策略方面完整地构建具有成人特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时代的特征;适应学习者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三)学习过程服务:个性化、人文化

教育本身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应是人性化的教育。要顺应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学生的潜能,做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形考练习的层次化。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如果远程教育不能提供个别化的学生支持服务,它就无法同传统教育竞争。”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习者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和交流环境,以排除独立学习的孤独感,增强其持续学习的积极性。

(四)技术支持服务:方便、快捷

技术服务包括帮助解决远程教育机构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应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及时的技术帮助。如对学生所经常遇到的课件下载和播放、形考系统、BBS讨论平台、学习材料下载等问题能随时给予提醒与指导。创新技术手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使学习者的学习更为方便、快捷,在学习型社会中形成符合成人特点的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

本研究为更好地说明问题将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及范围限定在四个方面。其实,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实践中,管理过程服务、学习资源服务、学习过程服务及技术服务是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割。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要求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需要各层级远程教育机构(教学点)之间开展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针对目前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理念,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使学习支持服务更具针对性,并提高有效性。

五、结语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在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给予网络教育更大的期望和更高的社会责任,促使我们不断去思考、去提高。只有不断引入国外成熟做法、先进理论思想,加上严谨有序的过程性监控与改进机制。才能不断完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充分促进学习主体的作用,使每个远程学习者都可以获得成功,达到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让网络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坚实力量,让远程教育应有的终身教育职责更强更广。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蔚.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蒋成风等.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及质量管理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4]孙鸿飞,孙艳萍.英国开放大学虚拟学习环境建设与运行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6).

[5]任为民等.国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3).

[6]吴若茜.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9(4).

[7]李慧丽,杨光灿.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网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3).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7篇

一、统考英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探索

针对网络教育学院本科学生的统考状况, 院领导召集相关管理人员、英语主讲教师认真分析与探讨如何改进统考工作, 提高统考英语合格率。但是面对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成人学生, 随机抽题的机考考试方式, 如何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帮助学生的哪些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了解学生在面对统考英语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才能更有的放矢, 找到帮助学生克服和减少这些困难的方法。在2009年春季学期, 我们对曾参加统考英语但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和即将参加统考英语的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问卷共发放800份, 收回733, 回收率为91.6%。问卷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情况与统考英语困难调查两部分, 前者意在了解学生的年龄、参加统考英语的次数、自我英语学习能力与基础的评价, 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选择网络学习的目的及自我英语学习的评价;对统考英语 (考试方式、题型、难度、重要性等) 的了解程度;对学院提供的统考英语辅导的有效性评价;对学院和教育中心统考英语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及期望等。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可知, 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目的较明确, 对于通过统考英语有强烈的愿望和动机, 但是成人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自学能力和自控力有待提高, 对统考英语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 自信心不足, 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加之在统考机考随机抽题的考试方式下, 学院提供的复习资料针对性不强, 且平时的英语课程学习与统考英语的相关性较低, 目前已有的学生支持服务主要集中在统考考务方面, 在其他方面学院和部分教育中心的统考英语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 使得学生在统考英语复习中遇到学科性的学习困难、交流困难、情感和心理问题时得不到有效解决, 制约了学生统考英语的学习。在此基础上, 学院决定从加强对学生统考英语的支持服务入手, 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与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并举, 探索提高学生统考英语合格率的策略。

(一) 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

1.组建专业的统考英语辅导教师队伍, 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在现代远程教育中, 辅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统考辅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该校远程教育学生网考合格率的重要因素。”[1]为此学院组建了一支以大学英语主讲教师、统考管理与辅导教师及各教育中心统考英语辅导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 定期组织统考工作会议, 研讨统考英语辅导中的教学问题, 交流辅导心得。

同时, 专业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一步修订, 强化了统考英语知识点的学习, 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作业、非实时作业以及课程考试的试题中, 均增加不同比例的统考英语题目, 使学生在过程学习中了解统考英语, 减轻学生对统考英语的畏难心理, 同时也能缓解大部分学生在统考英语报名后才突击复习的学习压力。

2.在学生平台创建统考英语B虚拟课程。在学生学习平台中, 除教学计划的课程外, 我们为所有本科生增设了统考英语B虚拟课程, 学分设置为零学分, 但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虽然新生一般在入学后第二个学期才能参加统考, 但在学生平台中, 我们为每一位本科新生从入学起, 即开通统考英语B虚拟课程, 方便学生随时了解与学习统考知识。在有效学制内, 如学生尚未通过统考, 统考英语B课程会一直开放, 为学生提供统考复习支持, 直到其统考成绩合格。该统考英语B虚拟课程, 包含课件点播、实时习题作业、非实时习题作业、交流答疑的BBS等, 以及供实战练习的统考模拟系统等功能。统考虚拟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统考远程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该课程与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有机衔接, 建立了全新的统考辅导视频、在线答疑、实时作业、非实时作业以及统考模拟实战系统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平台。

3.编制统考英语复习资料。根据学生统考英语复习的需求, 学院组织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及辅导教师加强对统考英语的研究, 拓宽统考英语复习资料的搜集渠道, 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大量细致的分析与重组, 为学生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资料按照统考大纲, 把统考英语B的考试内容分成若干模块, 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一个任务, 然后循序渐进。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 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复习统考英语的内在动力。此外, 统考英语辅导教师队伍还录制了配套的统考辅导课件, 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降低学生自学的困难程度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4.采取多样化的统考辅导方式。在学院进行统考辅导与管理改革前, 统考辅导主要以各教育中心相对分散的面授辅导为主, 辅导的效果取决于教育中心的管理强度与学生的出勤率。考虑到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学生较为分散、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等实际情况, 学院的统考辅导采取总部与教育中心共同面授相结合, 同时统考英语直播辅导、统考辅导视频录播、统考虚拟课程BBS答疑、统考QQ群答疑与鼓励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同时, 由于面授课是学生最熟悉的授课方式, 在面授课上, 除了听教师讲解考试知识点、做题方法与技巧、复习策略等, 学生还可以与众多同学感受到一致的学习目标和积极备考的学习氛围, 有效促进学生的迎考积极性。为此, 学院鼓励教育中心为学生组织统考英语面授辅导课, 并建议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讲解考试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统考英语学习策略。

5.建立统考模拟练习系统。自从2008年统考实施机考以来, 学生需要更加熟练地通过电脑来答题。此外不同考试科目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也不同, 因此非常有必要为学生建立统考模拟练习系统。2009年9月, 学院建设了统考模拟练习系统, 设置于学生平台中, 方便学生迅速登录与练习。该模拟练习系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熟悉统考机考环境, 还提供自动批阅及题解, 方便学生查阅练习得分与掌握知识点。此外, 通过平台技术设置, 每个教育中心可跟踪了解本中心学生的统考英语复习情况, 利用查询功能跟进与督促学生复习。

(二) 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

1.加强对校外教育中心管理人员与辅导教师的管理。学院定期召开统考工作研讨会, 组织校外教育中心管理人员与统考英语辅导教师学习统考文件与要求, 分析制约各中心统考英语合格率的主要因素, 推广部分中心实践有效的统考管理办法与辅导经验。此外, 学院定期开展统考工作优秀教育中心评比、优秀班主任评比等活动, 通过学院各种培训与会议, 宣传统考管理的成熟经验与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学院与各校外教育中心之间搭建统考管理工作沟通的桥梁, 调动教育中心的积极性。

2.教育中心要加强对学生的统考宣传与引导。教育中心转变以往在统考报考时才向学生宣传统考内容的被动工作方式, 从新生入学开始即主动介绍统考英语, 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复习资料的获取与利用、报考流程等, 帮助学生转变观念, 消除对统考英语的畏难心理、增加信心, 对统考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充分的备考, 知道如何利用学院及教育中心提供的统考英语复习资料帮助自己通过考试, 在面对统考英语时就更有信心和学习的动力[2]。

3.提高学生统考英语考务支持服务。校外教育中心的班主任和教务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等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报考给予建议, 避免盲目报考;对学生网上统考报名的操作流程进行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或帮助学生打印准考证。

4.学院和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统考英语面授辅导课, 加强学生出勤考核。根据面授辅导课的出勤率与考后统考英语成绩分析, 我们发现出勤率是制约统考英语合格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统考英语面授辅导课学生出勤率高的校外教育中心, 其统考英语的合格率也高, 反之亦然。学院和教育中心为学生组织统考英语面授辅导课, 加强考前辅导并进行学生出勤考核, 通过学院统考英语模考平台, 检查和跟踪考生的复习情况, 及时督促其完成统考英语练习。

5.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统考英语复习氛围。建立以学生统考英语学习为主的论坛、QQ群和学习小组, 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 积极组建互助的学习小组, 搭建为学生及时答疑解难的平台。此外, 学院和教育中心、班主任不定期地利用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 提醒学生进行统考英语复习, 让学生倍感我们支持服务的关心, 激发学生对统考英语学习的投入[3]。

三、统考英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经验

从2009年开始改革到2012年, 经过坚持不懈的提升统考英语支持服务水平, 学院统考英语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12月份统考, 学院统考英语合格率低于国家线10个百分点, 从2009年学院实行统考工作改革开始, 2009年4月份学院统考英语合格率低于国家线4个百分点;2009年9月高于国家线3百分点;2010年4月统考, 高于国家线2个百分点, 到2011年, 学院三次统考英语合格率分别高于国家线4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其中, 2011年9月份统考, 学院2257人参加统考英语, 其平均合格率为77%, 在全国试点高校网络学院与电大中, 统考英语合格率名列前茅。

在学院五十多个校外教育中心统考英语合格率普遍提高的基础上, 学院先后涌现出像丽水教育中心、桐乡教育中心、中昊教育中心等一批统考英语工作优秀的校外教育中心。以2011年4月统考为例, 丽水教育中心50人参加统考英语, 合格率达98%;桐乡教育中心26人参加统考英语, 合格率达93%;中昊教育中心59人参加统考英语, 合格率达90%。这些教育中心的统考英语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 校外教育中心领导重视

校外教育中心的领导非常重视统考工作, 聘任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为专职辅导教师, 钻研统考英语的学习要求, 对班主任队伍亦严格要求。中心将考生的统考英语合格率与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业绩考核挂钩, 充分激发和调动了统考支持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 对统考的积极宣传与支持服务

在教育中心的规范管理中, 辅导教师与班主任认真贯彻学院“导学、促学、督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理念, 把支持服务落到细处。从学生入学后, 班主任即开展对学生的统考宣传, 介绍统考考试形式、考试难度、可利用的有效的复习资源等, 引导学生对统考形成客观、积极的认识, 为学生报考并参加统考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中心对参加统考的考生实行分班管理, 在合理分班的基础上, 细化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明确班主任督学的标准与内容, 例如对考生进行考前面授辅导的出勤登记、考生参与网上辅导的统计、考生完成网上模拟练习的跟踪与督促、统考准考证的发放与考前倒计时提醒等。

(三) 确保考生参与复习

在统考复习中, 辅导教师坚持面授辅导与网上答疑辅导相结合, 注重分层教学, 并对因交通不便、工作繁忙错过面授辅导课的学生, 送教到家, 一对一地给予辅导, 尽可能地保证每位报名参加统考英语的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同时, 辅导教师也利用学院的统考英语模拟系统, 检查考试的复习进度, 发现学生复习中的困难与需求, 在网上学习平台为考生答疑解惑, 提供多渠道的辅导支持。只有确保考生均参与统考英语复习, 才能将中心提供的学科性支持服务与班主任团队的非学科性支持服务落到实处。

(四) 重视考前模拟考试

针对统考机考的考试模式, 中心和辅导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考前模拟练习, 并将此作为提高中心统考英语合格率的必要措施。在每次统考前两周左右的时间, 中心组织学生在机房进行统考英语考前模拟考试, 且辅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学生可登录学院的统考模拟考试系统, 随机抽题, 熟悉机考考试环境。辅导教师对学生在考前模拟考试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强调, 同时对考生答错的内容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 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同时熟练计算机机考的操作, 帮助消除学生真实统考时容易产生的机考紧张感。

统考英语成绩的提高要求学院与校外教育中心齐抓共管, 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考工作, 统考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统考英语管理措施, 同时也需要考生转变思想与增强信心, 认真复习统考英语。学院与校外教育中心对学生的统考英语学习支持, 不仅要研究统考英语的学科性教学特点, 提供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习方式以及情感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统考宣传与引导,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 从而将学科性学习支付服务落实到每位考生的统考英语学习中, 最终提高学生统考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从网络教育学院及校外教育中心积极改进统考管理工作的过程与进步可知, 提升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是提高统考英语合格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包正桦, 罗忠宁.教育部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以电大“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课程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9) .

[2]何春莲, 刘硝亚等.构建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1) .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8篇

在多年办学过程中, 现代远程教育有效地发挥了各种教育资源以及技术手段的优势, 扩大了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 促进了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2007年10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见,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然而, 近年来部分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偏离本义, “重效益、轻质量”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学习支持模式也被各方质疑。无论是教育界专家还是学生, 都在呼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与管理体系。因此, 加强学习支持服务, 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已成为摆在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前人对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探讨的基础上, 笔者在此拟从教学资源建设 (包括图书馆资源) 、教师队伍建设、助教队伍建设、学习平台系统建设、毕业环节指导、作业辅导答疑、考务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一、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源, 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中介。教学资源设计要尽可能多地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 尽可能采用易于阅读的书写风格, 精心设计内容结构, 便于学生参与解决问题, 模拟课程讲授和辅导以及实验室教育的交互作用等方式。

2.教学资源的开发

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个试点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充分利用试点高校优秀的师资、设备和技术等条件, 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组织、内容的表现方式等方面, 研制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3]。由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者将会主动地去学习, 且非常容易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试点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所开设专业的精品课程, 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4]。

3.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电子资源, 可供广大远程教育学生查阅、学习、参考。由于在某种程度上, 这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抄袭的机会, 所以需要强化学术规范和学生自觉性的教育。关于远程学生能否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享有同等的查阅图书资源的机会, 需要远程学院与本校图书主管部门认真磋商, 制定一套合理的图书资源管理体系, 让远程学生也可以享有相应的学习机会。

4.教学资源的评估

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学院总部要定期对各学习中心进行考察评估。如发现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不符合学院的办学行为规范, 要按照《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办法》文件精神, 对其进行警告与处分, 并要求其尽快整改。评估工作前需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办法》和《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指标体系》。

二、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个性的影响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评价者和教学活动的管理者[5]。教学资源的制作主要依靠教师和其他教学辅助人员, 远程教育的教师并不是单指教师个体, 而是一个教学共同体、一个教学整体。这一整体水平不高, 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 培养一批学有专长, 又熟悉远程教学特点、教学规律的远程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6]。

目前, 多数远程学院的教师为兼职教师。由于任务多、工作量大, 他们在远程兼职过程中难免力不从心, 不能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因此, 加强远程学院的专业教学委员会建设便至关重要。远程学院为专业教学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 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可定期召开本专业远程教育会议, 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专业教学委员会秘书可成为连接学院、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纽带。

此外, 需要对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为保障评估目标的实现, 远程学院应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 组成质量监控部门, 了解学生对远程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对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评价, 诊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改革与完善意见[7]。

三、兼职助教队伍建设

为加强远程学历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功能, 增强专业辅导和师生交互,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部分远程教育学院可设兼职辅导教师。助教可以从网络上、报纸上和杂志上摘录一些与所上课程相关的专业案例放入课程论坛与教师博客中, 与学生进行分享,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此外, 助教适时与任课主讲教师沟通, 不断提出自身想法, 反映教学内容的不足, 以及课程作业与试卷的难易程度。这些辅导教师需承担的工作如下:

1.熟悉教学资源

全面了解所辅导的专业和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情况及各类教学材料, 逐课查看教师录制的课件和网络课程内容, 基本掌握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特点、主要内容和难易程度, 重点熟悉主讲教师对考试内容的辅导和考试重难点。

2.与课程主讲教师保持联系畅通

切磋和交流有关教材、课件、课程计划、作业、模拟题等各项教学资源信息, 协助主讲教师修订课程导学、发布课程通知、维护课程讲稿和参考资源、编辑课程大纲, 设置课程栏目。

3.协助任课教师参与课程BBS讨论

及时答复学生提问, 一般可要求在48小时之内进行有效回复。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发送信息, 督促其学习讨论。

4.协助任课教师布置平时作业

维护作业题库、案例题库和模拟试卷, 抽查学生上传的课程作业, 进行必要的点评, 对于质量较差的作业计入学生的作业成绩。

5.实验辅导

对于含实验的课程, 协助任课教师主持实验, 如有必要可到学习中心开展面授指导, 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 便于理解吸收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6.信息反馈

助教需定期向教学督导提交工作总结, 及时记录、整理和统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定期向教学部门反馈阶段性的工作情况, 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若发现重要或紧急问题, 及时与教学部门取得联系。

7.助教督导的完善

对于远程学院助教的管理, 需要制定相应的远程教育兼职助教工作职责与报酬方案, 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及工作的绩效考核。要加强助教管理人员与助教之间的沟通联系, 收集助教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并将合理建议采纳, 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案。

四、学习平台系统建设

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 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 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一个好的学习平台, 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顺利舒心, 可以给教师和学生节约大量时间, 同时也可以让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推动教学进度向前发展。

系统的开发是基于互联网、开放式课件点播、集中式课堂直播、实时辅导与异步答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学平台, 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 设置诸如课程学习、作业资源、在线测试、兴趣小组、学习任务、选课成绩、毕业论文 (毕业作业) 等多个服务项目, 充分考虑远程网络学习的特点, 与整个学习过程相适应,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

试点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建设和维护教学网络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等数字化教学环境, 为广大教师从事网上教学和学习者网上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步伐, 提高教学效果, 保障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五、毕业环节指导

毕业论文 (设计) 是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业考核的最终环节。郑勤华等[8]选取我国16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对其毕业论文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当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存在基本制度不统一, 论文选题、指导、答辩环节未能充分体现在职成人学习者特点, 以及学术规范保证力度不够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着力规范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 强化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和答辩等关键环节, 进一步引导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工具, 改进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 保证毕业论文的管理规范和学术质量。

1.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大专毕业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是实现本科 (大专) 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环节的规范化工作,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和大专毕业作业的质量, 远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需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 并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相应实施办法。

学习中心可积极组织学生观看毕业环节的视频, 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有清晰的认识。此外, 学习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管理的教师可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实时反映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不断促进教学相长[9]。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引导

在毕业环节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毕业论文定题前后要与指导教师做好沟通。同时, 论文指导教师也应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负责,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分析、行文,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遵守良好的学术道德及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六、作业辅导答疑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环境中, 特别是远程分散学习的条件下, 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学习者以自学为主, 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教育中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建议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此, 作业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工作。

1.作业辅导的方式

在远程学习过程中, 由于没有教师的面对面交流, 作业毋庸置疑成为学生最大的难题。因此, 学院有责任公布助教、首答教师、助学服务部与技术部电话号码, 通过论坛、实时答疑、E-mail、QQ群等形式解决学生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和技术问题, 如学习平台登录不进去、课件不能播放、作业难题等。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 和助教及辅导教师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异步非实时的交流。相应教学管理人员需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有效答复。

2.温馨短信提示

教学管理人员要关注学生关键性学习环节——平时作业、考试成绩、毕业论文写作, 在关键点截止前, 发送关怀短信, 督促、提醒未按时完成课业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 提高学生当学期的学习效率,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七、结语

总之, 学习支持服务对于保证学习条件、完善教与学环节、保障教育质量、考试管理具有积极作用。质量管理和保障是现代远程教育强调的主题。完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对解决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的问题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当然, 鉴于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要真正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仅有上述几方面措施显然不够, 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只有强化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层层改进、不断完善的整体环境的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斐斐.现代远程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9, (6) .

[2]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

[3]林曼玲.英国开放大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文汇:上旬刊, 2010, (1) :13-14.

[4]董世龙, 董俊敏, 薛惠.构建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 (2) :8-9.

[5]王占祥.如何提高我国网络远程教育质量[J].高教研究, 2005, (27) :52.

[6]刘晓晴, 王以宁.关于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 2009, 15 (4) :23-27.

[7]高利容.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28-31.

[8]郑勤华, 陈丽.现代远程教育中毕业论文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0, (5) :55-59.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9篇

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是远程高等教育(以下简称远教)中最重要的环节,建立、运行和维持一个高效和全面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保证远教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确保远教质量的基础。多年来,国内外对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已积累了较多的成果,同时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国家开放大学以及有关省级开放大学的筹建和即将陆续列入中国高校序列,这是中国远教资源整合与等级提升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在新的形势下,客观总结,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地探讨如何建立和运行更科学更有效的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已成为远教领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1 基本概念界定

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教育过程中一切辅助性教学活动的总和。由于现代远教的教与学在时空上处于准分离状态,加上教育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信息传输双向互动等特点,更由于远教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主的核心思想展开,其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就具有鲜明的远程教学特色。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对学习或教学支持服务内涵的概括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能够概括其所有内涵(陈丽,2004)。但是对其基本内容的探讨还是有基本共识的,参考丁兴富(2001)和顾静相(2007)等学者对学习或教学支持服务概念的探讨,可以这样认为:教学支持服务是远教机构为参加远教教学过程的师生提供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设施、学习资源、教学理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的总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学顺利进行和有效达标的重要组织条件,是远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支持服务,该服务系统主体完成支持与服务两方面的任务。支持的特征表现为:一是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设施必须支持远教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通过一切必要的手段支持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和主动承担起远教环境的“导学”任务,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服务的特征表现为:为教师的导学服务,为学生自主化学习服务,为教师的服务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服务。教学支持服务系统除了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更多的是依靠教师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和课程的助学,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其本质是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和相关媒体设施上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和有效的指导帮助;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联系,评估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以确保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2 研究现状简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简介

世界发达国家的远教发展比较成熟,有关国家的开放大学基本上都有符合其教学规律和实际的较为科学成熟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其运行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与不断改革,各具特色和明显效果。学习支持服务是近几年才比较常见的远程教育领域的术语,在早期的远教文献里,出现较多的是教学支持服务和学习支助服务。在国外的文献里,有时也表述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学生支持服务或支持服务。在霍姆伯格的“远程教学两大功能”的论述和丹尼尔的“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理论提出以后,学习支持服务思想逐渐开始成熟。据考证,英国开放大学的学者贝那德特·罗宾逊(Bemadette Robinson)撰写的题为“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的研究报告是最早明确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概念的文献资料(杜琼英,2001)。国外理论界对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模式基本上以学习支持服务为主,对明确概念界定的远教教学支持服务的研究还较单薄。实际上学习支持服务已涵盖远教教学方面的基本内容,不过与教学支持服务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大卫·西沃特界定了远教学生支持服务模式:其构建必须适应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其模式取决于所在地区和院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群体的分散程度、资源的构成和课程制作团队的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材料状况,还取决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的总体差异。因此,远教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因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生源差异等诸多因素而不同,亦即其体系构建与运行要适合本教育类型的实际。这实质上也是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

任为民等所撰的《国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从支持服务的建设主体与服务对象、组织结构、学习中心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学习模式和服务特点等方面,剖析了美国凤凰城大学、美国国家技术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法国远程教育中心等国外远教领域的几个典型案例;思考国外经验对我国电大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对普通高校网院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这是目前较为系统地介绍和总结国外远教支持服务的文章。吴若茜所撰《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实践》一文,从理论层面对国外远教领域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并采用个案研究法,从实践层面选取了英国开放大学、阿克林敦·罗森黛尔大学和美国维多利亚大学为个案,对其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有学者对美国马里兰大学学院、弗农学院、印度尼西亚特布卡开放大学、日本放送大学、埃及开罗大学的远教学习支持服务状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和介绍。国外目前常见的远教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较多,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凤凰城大学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等。英国开放大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材料教学包、导学教师、网络以及学习中心和地区中心提供的服务,形成了自己有明显成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美国凤凰城大学主要开展在线学习,学生只需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他最方便的时间完成学业。这包括学习管理、注册和购书等环节。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将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给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全部学生和教师之间交互沟通是非实时的,通过电子邮件或新闻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加进来交互沟通。

2.2 国外远教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研究的主要特色

2.2.1 组织管理结构完善

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学校本部与各个地方学习中心就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服务机构网络,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环节、网络系统、助学组织的动态的助学服务系统,且事权与人、财、物权统一管理,分工明确,便于落实。

2.2.2 学习资源与服务媒介多样化

学习资源以文字材料、视频、音频教材、电子化学习资源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且有很多的免费电子图书馆供学生在远程访问时使用,还提供网络助学、计算机会议系统、远程视频助学进行异地协同学习,协同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形式获得相应的帮助。

2.2.3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关注学生需求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通常通过一对一的导师辅导完成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更为人性化,如英国和美国为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放映,为失明学生提供盲人专用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还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为留学生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此外,还为学生提供财政帮助和就业指导服务。

2.2.4 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目前,国外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主要集中在从文化和社会学视角对如何降低辍学率,提高毕业率和如何建立学习社区及应建立怎样的学习社区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2.2.5 重视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本身的评估

上述大学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监控,采取正式的评估方法,或者通过师生交流等非正式途径,收集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信息,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不断调整与优化。

国外远教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对国内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2.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文献最早介绍学习支持服务的译著是丁兴富译凯依教授的《远程高等教育》一书。国内的研究是随着远程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发展而有所发展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在1999年的国内相关期刊中仅有2篇文章提及。从2002年开始,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重视,论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2007年相关文章达到了26篇。在教育部对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以前,电大系统与国外的研讨状况相似,对学习支持服务研讨的文章较多,而对教学支持服务研讨的文章很少,而且研讨也不够深入。这些文章多是基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主要是关于体系建设和运行效果方面的初步探索和总结,对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不断完善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之后,有关远教教学支持服务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有深入研究的成果较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刁纯志《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顾静相、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义与模式》,王家钧《关于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结构、调控系统和运行质量评价》,陆海云、龚祥国《基于Web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实践与探索》,张伟远《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上篇)》,周蔚《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等论文与周蔚的专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在上述研究成果中,周蔚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一书和文章对远程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模式和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对英国开放大学、美国远程教育、澳大利亚远程教育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作了翔实的介绍和分析,为我国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是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远教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科研成果。李慧丽、杨光灿《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一文以1999-2008年6月这十年期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类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较客观地指出我国现代远教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国内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以电大开放教育和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较有代表性。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除了精心设计满足学生基本学习要求的课程学习材料外,更体现了通过三级办学机构的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大规模、多形式、可选择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自主设计开发了“答疑系统十网上作业十定期语音辅导十智能学习数据分析”等网上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强化学习支持服务,形成了三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奥鹏的教学支持服务基本能通过网络完成,体现了其特点和优势。

3 国内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中存在问题探析

国内远教教学支持服务的实践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但是随着其深入发展,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建设、运行效果等已面临较多的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了远教教学过程的质量。国内远教教学支持服务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3.1 概念界定与实践内容的关系还没有理顺

综观国内外远教的支持服务,基本上都倾向和侧重于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国内明显受国际的研究趋势所影响,对教学支持服务的研究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对远教教学支持服务的概念界定还未能达成共识,学习支持和教学支持在概念内涵方面还没有明确区分,因之在其体系建设内容和运行机制的形式要求及侧重点确定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实践层面,理论研究的薄弱直接导致实践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定混淆,影响了远教教学支持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质量提升。

3.2 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

由于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在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要求方面一般缺乏科学的、全面地、有预见性的制度规定,在远教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多媒体教材的制作及各类材料的网上服务、网上远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过程管理及完善质量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待完善内容,在实践中也缺乏有针对性的适时指导措施,因此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证体系运行效果的闭环系统。多数远教的支持服务体系及其运行效果方面存在的此类问题虽有程度的差异,但是无一例外。

3.3 效果不明显、不平衡,教学支持服务的有效性还没有充分体现

效果或曰有效性的大小应是评价教学支持服务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准。所谓效果不明显和不平衡,既是指各类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之间的比较,亦是指同一类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内部有关部分和教学点实施效果的比较。目前国内各远教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效果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和学生对之满意度较差。多数网院的远程教学平台的教学服务功能虽较齐全,但是其功能很难识别学习和考试的冒名顶替者,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显得无力和无奈。另一类规模较大的远教,其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建设和运行在形式和制度规定方面虽堪称完备,但是由于教学平台某些功能不全,教学资源质量、服务形式和管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对远程教学过程的参与率和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不能保持较高的参与率和学习积极性,无疑是对教学支持服务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谈教学支持服务的效果和教育质量保障,那显然是无力的。教学资源欠丰富,其实用性、应用性不强,教师开展的网上交互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远程学习的兴趣;教学平台对学生个体参与网上教学过程缺少有效统计功能,因考虑到招生和经济利益,基层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此亦是影响教学支持服务有效性的基本原因。有的考点对考试作弊行为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应是教学支持服务有效性难以充分体现所导致的必然恶果之一。

3.4 对教学支持服务过程环节及有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不够深入

例如教学资源的质量、服务过程环节的规范、教学平台功能的针对性开发应用、教师队伍建设和导学形式及效果的提升、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以及对教学支持服务整个过程环节实施质量的监控评估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支持服务实施效果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还显得零散和单薄,缺少有分量和深度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支持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以及如何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方面,如新时期学生支持服务的定位、改进、改革问题、面授辅导质量问题、各级教学机构在支持服务方面的分工及职责、支持服务的成本效益、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孤独感”、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时间管理的技能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实质上也是实践层面实际状况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反映。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会影响实践的水平提升,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针对存在问题,应积极进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如组建学生支持服务团队,对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明确学生支持服务的重点和效率,制定服务标准;掌握学生支持服务的核心活动和灵活性,保证服务的成本效益和质量;进行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形成全球性在线教学的学生支持服务;试行免费在线教育争取更多潜在学生;开通支持服务专门网站等。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客观梳理教学支持服务有关理论探索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科学界定,规范其体系建设内容,真正提高其运行效果,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远教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开放大学的创立,都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价值。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研究现状,对国外教学支持服务的特色和国内教学支持服务实践与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探讨,为新形势下规范构建和有效运行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任为民,施之毅,蒋成凤.国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3).

[2]吴若茜.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9.

[3]周蔚.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4]周蔚.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李慧丽,杨光灿.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网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3)上期.

[6]顾静相,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介绍[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10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 通过要素积累, 经济结构转移或是技术变迁。其中技术变迁是最关键的, 因为科技创新会改变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的趋势, 维持经济长期增长,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经济结构转移的基础。

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需要认真研究, 以促进金融和科技的结合,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1、科技创新的定义与特点

科技创新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 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 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科技创新就是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创造出新的成果, 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科技创新, 关键在于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 这一过程包含着技术、市场、收益分配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二, 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科技创新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不可避免地具有风险性。成功的科技创新可能使一个企业获得巨大的成功, 但是如果失败也可能导致一个企业走向危机。具体来说, 科技创新主要经历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面临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见表1。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不是单个的互相独立的风险, 而是动态、累积和系统性的风险。第三, 科技创新具有周期性。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从创新设想到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技术研发周期, 从技术领先到技术落后的技术生命周期。一次科技创新经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后, 需要根据市场的反馈, 开始新的一轮创新, 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创新连锁过程。第四, 科技创新具有产品的特殊性。与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相比,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会形成一些特殊类型的资产, 如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 这些资产与传统经营活动产生的机器、厂房等相比具有专用性、无形性、交易性差等特点。

2、科技创新的种类

科技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掌握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主要产生于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具有原创性和第一性。一般表现为技术领先型。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 对各个创新要素与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集成创新所涉及的所有单项技术基本都不是原创性的, 关键是重新的组合集成。一般表现为技术追赶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和基础的创新形式。指对引进技术的结构、配方、原理、数据等进一步分析、研究, 在产品价值链的某个或某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改进创新, 做到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一般表现为技术追赶型。

3、科技创新的阶段

按技术构思到产品市场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 创新构思阶段:探索满足市场潜在需求的技术可能性阶段。第二, 项目确定阶段:技术创新的决策阶段, 确定项目可行性。第三, 研究与开发阶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研发。通过反复试验, 确定技术路径, 实现产品的实验室开发。第四, 样品中试阶段:技术成果进行样机或样品的研制与试验, 是实验室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重要环节。第五, 技术创新工业生产阶段:通过样品中试的, 就将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初期产量可能较低, 随着市场销售的反馈信息, 可能会扩大生产或进行技术改进。成功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品牌知名度等。

二、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不同种类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各异的, 但是都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等特性, 都需要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稳定的金融体系提供服务。现代成熟完善的金融体系为经营个体提供交易清算平台, 通过信息处理、风险管理、公司控制、监督激励等功能, 实现资本定价和资源配置, 通过促进风险分散、便利信息获取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对企业的监控, 对科技创新提供大规模融资支持, 为科技创新投资者提供长效性的激励、分散风险和共享收益的机会, 促进科技创新行为的长期性、稳定化和持续化。

在金融发展理论中, 根据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相对地位可以将金融体系划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模式。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 投资者与被投资者分别与银行签订合同, 两者并不直接发生联系。银行通过集中管理和广泛的信息联系, 降低管理成本, 减少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风险较低, 银行承担了投资的实际风险。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等为各种金融产品提供开发、交易和监督服务。投资者主要通过签订金融产品购买合同来保障收益, 被投资者通过金融机构出售与自身相关的金融产品获得投资。

1、不同种类的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原创性科技创新, 一般表现为技术领先型。掌握基础研究领先优势, 不断创造新产品、新工艺, 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原创性科技创新者承担的风险很大, 以追求稳定收益为目标的银行机构在对其放贷时通常十分谨慎, 所以技术领先者往往倾向于选择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 一般表现为技术追赶型。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或引进技术, 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但在技术发展上始终受制于人。而且, 技术追赶型的国家往往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股票、债券市场入市门槛高, 同时政府经常干预市场。所以技术追赶型科技创新偏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

2、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第一, 创新构思阶段。该阶段基本无大规模投资, 因此亦无融资需求。第二, 项目确定阶段。该阶段围绕创新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展开研究, 基本无大规模投资, 因此亦无融资需求。第三, 研究与开发阶段。研发工作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技术风险很大。但是几无可抵押资产, 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较低。研发投入主要来自于科技研发者自有资金等。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 但是难以获得通过银行信贷审核从而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此阶段的主要融资模式是自有资金、政府投资、财政贴息、天使投资等。第四, 样品中试阶段。该阶段是反复设计、试验和评估的过程, 需要大量设备、人员和技术投入, 投资量增大同时投资风险同步扩大。有较强的融资需求, 但是仍然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 通过银行信贷解决资金需求较为困难。因此, 直接融资体系中的风险投资成为主要的融资模式。第五, 技术创新工业生产阶段。技术风险降低, 市场风险增加。随着生产的扩大, 资金需求进一步增长, 此时获得融资的能力得到增强。生产规模、资产、资金流和信誉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融资渠道有所拓宽, 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直接融资等都可能成为融资模式。

三、构建覆盖不同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不断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证券化和国际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初步实现了金融中介的多元化,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迅速发展, 外资银行也已经进入我国;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基本形成金融体制框架, 基本确立了现代金融基础, 进一步提升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目前世界上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美英为代表的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 另一类是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前面的分析, 我们认为应该针对科技创新的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建立混合型的金融服务体系 (见图1) 。比如, 我国前三十年改革开放时期, 企业科技创新多数为引进吸收再创新, 那么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就是很好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企业科技创新逐步走向加强原始创新的阶段, 那么就需要发展和完善配套的资本市场金融服务体系。另外, 对于金融服务体系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西方认识的基础上, 西方市场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是纯市场化的, 而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应该将财政支持列入其中。

支持科技创新的混合型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具体建议如下:第一, 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推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 完善的企业档案库, 实现单个和批量企业查询、固定统计分析报表等信息查询分析, 从企业的基础经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行业风险六个方面对企业情况进行分析测评, 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第二, 完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中介体系, 积极发展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业务部、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建设区域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建立健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创新金融产品, 发展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支持支持票据等;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 推广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詹湘东、丁军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8) .

[2]谭辉: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5) .

[3]马晓霞: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9) .

[4]蒋玉洁、徐荣贞: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11) .

[5]魏玮、毕超: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17) .

[6]唐雯: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7) .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11篇

一、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服务体系

“农远”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造福子孙的惠民工程,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可持

续发展的工程,那就需要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保障,促进它健康发展。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领导小组,并与项目校相关责任人签定安全管理与使用责任状。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设备安装、保管至维护,从资源接收、整理至应用,从三种硬件模式至三种应用模式都有较为系统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制度上墙,记录统一详实,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工作机制。同时,连续三年我们都从不同角度下发了“农远”工程设备管理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从而在组织上、制度上保障了“农远”工程设备应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逐步建立日臻完善的设备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设备是否能用、是否好用是设备应用的重要前提,它包括设备硬件服务体系和资源接收服务体系。我们采取了“三级一网”的技术服务网络,首先对各项目校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培训,每位网管员参加省市县级培训都在4次以上,村小网管员熟练地掌握了卫星接收设备的维护技术。其次,在维修与维护流程上先由项目校的网管员进行分析、判断,如有异议与乡镇网管员沟通联络,如判断清楚后可直接按《售后服务电话一览表》联系中标单位进行维修,如在乡镇判断不清的故障,可与我们教育技术装备办技术支持联络咨询,特别是在卫星接收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上更是整个工程设备维护的重点。再次,我市又建立了本地区的QQ群和一套售后服务电话,从技术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护工作。经过几年技术培训和交流,现有48%的维护工作在本项目校内完成,24%的维护在乡镇级处理,只有28%在中标商中解决,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确保远程教育设备能实时、顺利地得以应用。

三、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应用的支持服务体系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扩大师生的知识面,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把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转化成一种能力的过程,需要有复杂的、智能的支持服务体系作支撑。我市构建了三种“积件”模式:一是资源积累。首先是把接收到的卫星资源进行分类、遴选、存贮,将其作为主要资源,其次是把配备或自购资源作为辅助资源,再次把从地网下载资源或自制资源加工整合作为校本资源,最后是借助市教育信息中心建立的本地区教育资源库作为共享资源。目前我们已存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210G之多。二是培养一批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对各校骨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制作一些常用的教学课件,采取“以小带老”、“以强带弱”的方法,开拓更大空间让教师学习、体验,为教学服务。现我市45周岁以下的教师有90%已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三是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的教研队伍,将教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中,达到“一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目的。我们确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科研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以促进“农远”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采取“典型示范、活动推进”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与研究,每个乡镇为一个活动互助组,定期组织开展互助组研讨会,通过示范引领、观摩研讨等活动让更多资源高效、适度应用,教师通过反思、体会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四、逐步完善“农远”工程的监测、评价和激励的支持服务体系

“农远”工程初期只是设备安装及安全上的监测,但随着每期工程结束都会从设备基本监测

逐渐向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上转移。一是组建远程教育视导员队伍。随着设备覆盖面逐步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深入,我们成立了两级远程教育视导小组,市级视导员由领导小组同志组成,负责分片管理、指导及监测不同乡镇的远程教育工作;乡镇级视导员由每所学校业务强、素质高的领导担任,负责本乡镇远程教育的具体管理工作,而且还承担着设备的应用指导与监测评价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监测与评价体系。远程教育视导员深入学校进行广泛调研,本着全纳、有效、提质三个思想维度研究制订科学有效地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科学评价。三是规范评价操作过程。先是项目校组成评价小组,教师广泛参与,每学期进行一次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及课堂观测等活动,写出评价报告。然后由市级评价小组对各项目校进行随机监测与评价,更好地促进了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四是完善奖惩制度。连续三年开展远程教育“两级五项”评比活动,评选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对排位在后的项目校加强指导监督,造成设施设备闲置的项目学校要追究校长的责任,从而有效促进远程教育的应用。

五、逐步建立“农远”工程经费保障支持服务体系

足额的运行经费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必备的物质保障,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用于“农远”工程的发展。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我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和《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意见》,将农远管理与应用等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经费列入本校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加强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的督察和内部审计,确保“农远”工程应用所需经费足额到位,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项目校向农村党员、农民开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争取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扶持,鼓励学校通过挤、引、捐、贷、拨等多种办法,广泛自筹资金。三是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资金来弥补学校经费不足。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尽可能多配置一些设备,扩大资源使用范围。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第12篇

关于综合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外早有大量研究。19世纪初开始, 国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功能完善的银行能够通过发现和支持具有较大成功概率的创新项目而刺激创新,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可以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率, 这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金融的作用并深入探讨金融发展的路径。19世纪末, 国内学者对于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也有大量成果。他们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定量分析, 推动了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深入;对中国通货紧缩、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 使宏观金融研究与宏观经济研究在方法论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构。通过实证分析说明, 要缩小区域差距, 关键是要提高金融组织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对地区经济差距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 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显示金融要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并为区域金融结构优化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国内外研究文献充分表明, 金融发展水平不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而且还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先行指标。作为现代市场经济, 金融推动力的差异更是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国 (地区) 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发展水平, 因此, 通过金融发展从而改变落后区域的经济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 “金融很重要,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 一着棋活, 全盘皆活”。

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引导资源配置、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 大力推进重点任务的实施, 加快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为此, 必须紧紧围绕区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着力构建“政府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融资渠道多元、市场环境优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间接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 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加快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进程。同时, 各地区还可引进战略投资者, 加快建设现代银行, 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营销和审核流程, 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鼓励设立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再担保机构, 创新担保和反担保方式, 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和为银行贷款提供第三方担保。政府可设立财政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贴息补助, 对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进行补偿, 采取政府协调推动, 园区融资平台统借统还方式, 改善园区中小企融资状况。三是着力改进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完善金融机构在城乡的布局, 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 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 扩大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信贷业务, 加大对城镇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及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城乡统筹建设的信贷支持。

三、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各类大中型企业和经济效益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可进行股份制改造, 培育和建立企业上市后备库, 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到国内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 通过IPO方式融资, 中小型科技开发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新兴企业可通过国内创业板上市融资。区域内优质企业可前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IPO上市融资。各地方政府还可建立区域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场所。二是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集合信托计划等方式融资, 并探索私募债券、集合债券、建设项目债券等融资方式, 不断提高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三是积极探索形成多样的直接融资新渠道、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 可积极探索采取公私合作、政府特许经营权 (建设权) 转让的PPP、BOT、TOT、BT等新型投融资方式融资。除此之外, 融资租赁、住房抵押证券、项目支持证券以及资产收益证券化 (ABS) 等融资方式也可为区域发展提供融资新渠道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熊鹏, 王飞.中国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内生传导渠道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比较[J].金融研究, 2008 (02) :51-60.

[2]王志强, 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 2003 (07) :13-20.

[3]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 2010 (05) ::58-68.

[4]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重要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 2012 (03) :43-53.

上一篇:转移接续机制下一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