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2024-05-26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精选11篇)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6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Schatzker Ⅴ型、Ⅵ型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9~67(平均38)岁。左侧18例,右侧17例。伤因:交通意外伤26例,堕落伤5例,砸伤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9例。按Schatzker法分类[1]:Ⅴ型(包括内侧平台外侧平台双髁骨折,但干骺端与骨干仍保持连续性)23例,Ⅵ型(胫骨髁骨折且干骺端与骨干分离)11例。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情况: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断裂2例,交叉韧带髁间棘骨折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骨缺损需植骨1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

先期处理有危及生命的并发伤。3例闭合性骨折和污染轻的开放性骨折,伤后6h内手术;1例老年合并严重膝关节的退行变患者保守治疗。1例怀疑合并动脉损伤,急诊行内固定和血管探查。其余病例消肿后,7~14d内手术。术前 X线片及 CT三维重建常规检查,部分进行MRI检查。手术前1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病案资料、术前及术后X线片、CT 三维重建照片、Schatzker骨折分型等。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平卧位,大腿根部上电动气囊止血带,手术入路常规选用标准的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纵向入路处理内外侧髁骨折,可以采用双切口对侧辅助切开。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部分对骨折进行复位时,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有塌陷的部分用自体髂骨植骨,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保持骨折块的稳定。Ⅴ型骨折,用锁定双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固定。Ⅵ型骨折,大部分使用锁定的单或双钢板和松质骨螺钉固定。手术中尽量恢复下肢肢体力线。损伤的半月板尽量修补,损伤严重无法修补者行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撕脱交叉韧带用钢丝抽出固定或可吸收钉内固定,修补断裂的侧副韧带。手术中用C型臂进行膝关节正侧斜位透视检查。对于软组织条件差、开放性的严重粉碎性的2例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外固定架固定。1例67岁合并严重膝关节退行变(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石膏固定保守治疗。

1.2.3 术后处理。

抬高肢体,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常规行负压引流,使用抗生素。术后3d开始进行肌肉收缩练习,因为此类复杂骨折极不稳定,笔者一般要求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使用CPM机进行康复锻炼,要求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

2结果

本组34例得到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Rasmussen标准,根据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等综合判定。术后6个月,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2.4%。术后1年,优14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9.4%。1例因为软组织挤压伤重,出现伤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并半月板严重损伤全部切除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老年合并严重膝关节的退行变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后到其他医院行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SchatzkeⅤ、Ⅵ型平台骨折见图1(a~d)、2(a~c)。

3讨论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更加复杂,治疗方法也随之更加多样化。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并发症发生

率明显高于低能量损伤,伴随皮肤软组织严重挫伤或缺损,甚至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复杂的病理变化使得治疗方法的选择非常困难,其治疗仍然是骨科医生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手术治疗虽已成为多数骨折的首选,但是固定方法目前仍有争议。

许多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与术前准备不足,错误的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治疗方案选择不当等等有关,这也提醒笔者应该重视个体化的改进治疗。为了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应从多个方面从个体化方向改进方法。

3.1 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体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3.1.1 首先需要进行术前严格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它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韧带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全面修复治疗非常重要,胫骨平台骨折如果合并交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因误诊或漏诊而没有及时修复,将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2]。由于膝关节骨折后疼痛肿胀、肌肉痉挛等因素,抽屉试验及内外翻试验等膝关节物理学阳性体征难查出,早期诊断困难。麻醉后再进行物理学检查,由于骨折的反常活动使假阳性体征较高。所以笔者主张术前不仅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在疼痛肿胀有所消退时反复体检,还应结合X线片、CT三维重建进行判断。应常规行CT三维重建检查,因三维重建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为正确分型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对复杂的骨折还有必要进行MRI检查,其对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显示良好,便于早期修复治疗。胫骨平台外髁骨折常合并腓骨头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术中亦易损伤,所以手术前一定检查有无腓总神经损伤。

3.1.2 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虽已成为多数骨折的首选,针对不同的个体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尤为重要。目前松质骨拉力螺钉、螺栓、各种支撑钢板是经常选用的内固定物,其适应证各不相同,固定方法目前仍有争议[3]。但应用最多的是支撑、支持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对干骺端粉碎重、软组织损伤重的情况下,如果在内侧剥离软组织放置钢板会增加伤口坏死和感染的危险,可选择外侧放置支撑钢板,内侧放置1~2枚拉力螺钉固定,或在外侧单独应用锁定加压钢板。Yoo等[4]报道应用内外侧双钢板或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均能有效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功能评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3.1.3 对于软组织条件差、开放性高能量暴力所致的严重粉碎性的胫骨平台骨折,根据情况应该选择外固定架固定。由于应用闭合复位穿针技术和体外可调节性,具有创伤小、最大限度的保护骨膜和软组织的血运、消除应力遮挡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外固定架种类较多,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压缩移位程度、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等综合考虑[5]。临时跨膝关节的外支架特别适合于骨折伴有明确的软组织损伤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利用跨膝关节的外支架仅给予骨折暂时的固定。非跨膝关节的外支架中Hybrid和组合式Ilizarov是最常用的外支架固定系统。Aggarwal等[6]用Hybird支架治疗35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他们认为,对于高能量创伤导致的胫骨周围关节骨折用Hybird外固定支架和其他固定模式相比,并发症更少见,更方便处理软组织损伤。

笔者选择非跨膝关节的Hybrid支架治疗2例软组织条件差、碎裂较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后来待局部软组织条件改善后由切开复位内固定取代,效果良好。虽然外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着其优势的一方面,但是外支架的固定针松动、畸形愈合、骨折端移位、骨不愈合等,这些最终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和关节不稳并发症不可忽视, 这些并发症可能是最初的软骨损伤或关节面复位不良引起的[7]。

3.1.4 部分病例无手术意义,笔者选择保守治疗,仅仅石膏外固定及对症治疗。笔者收治的1例67岁年纪较大患者合并严重膝关节的退行变(骨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炎的存在,术后关节的疼痛不可避免,失去了手术意义;同时对于双侧平台关节面粉碎严重,无法手术修复者亦应视为手术禁忌。此两种病例应行保守治疗,6~12个月后行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高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有复杂的病理变化,其预后取决于手术对关节解剖结构的重建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笔者认为有条件行单纯内固定者可首选内固定,但对于不能行内固定或内固定术后风险较大者,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何种方式均需强调良好复位,有效稳妥的支撑固定及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3.2 笔者采取的多方法多途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不是几种方法的简单对号入座和任意叠加,而是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骨科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应该运用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简捷、有效、微创为患者解除病痛。值得指出的是,有的不合理治疗出现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对生活带来极大地痛苦,甚至最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些鲜活病例至今仍历历在目。本文总结的3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现代医疗技术的个体化治疗,反映了县区级基层医院骨外科对该病的治疗现状,并期望与外科同仁们交流学习,探讨医学新知识、新技术、更好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chatzker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34例,对不同病例,分别选用螺钉、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部分使用外固定支架作为临时辅助复位固定工具或者保守治疗。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82.4%,术后1年优良率79.4%。结论:手术切开复位牢靠内固定或结合外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严密的术前检查,对不同类型的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高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Schatzker J.Changes in the AO/ASIF principles and methods(J).Injury,1995,38(2):51-62.

[2]Cuellar-Avaroma A,King-Martinez AC,Hernandez-SalgadoA,et al.Complications in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 and as-sociated factors(J).Cir Cir,2006,74(5):351-357.

[3]Jiang R,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fixationmethods for fracture dislocation involving the proximal tibia(J).Clin Biomech(Bristo,l Avon),2008,23(8):1059.

[4]Yoo BJ,Beingessner DM,Barei DP.Stabilization of the pos-teromedial fragment i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locking and nonlocking single anddual plating methods(J).J Trauma,2010,69(1):148-155.

[5]刘宗超,蒋燕,杨家福,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05-508.

[6]Aggarwal AK,Nagi ON,Hybird external fixation in periarticu-lar tibial fractures.Good finaloutcome in 56patients(J).ActaOrthop Belg,2006,72(4):434-439.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详细介绍 第2篇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锻炼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目标肌肉。练习次数、时间、符合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训练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功能整体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坚持完成训练,尽可能早期无痛无阻力恢复较大角度,内固定不稳定需保护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3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8、 训练方法见附录。

康复方案变化依赖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外科技术和固定方式

整体康复目标:

关节活动度:尽早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踝、髋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促进及提高股四头肌、�N绳肌、缝匠肌、股薄肌肌力。

功能目标:达到正常步态、站立相膝关节稳定。

禁忌:患肢3个月内负重,避免骨折处移位或坍陷。

术前康复:

患肢牵引抬高,踝泵,控制水肿。

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等张肌张训练-抗重力、theraband抗阻等)。

术后康复:

阶段一:最大保护期

(1天-4或6周)

禁忌:膝关节施加内外翻应力,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膝关节活动度(0°-90°),恢复患肢肌力,助行器下独立行走。

1-2天:

目的:减轻疼痛,控制肿胀,解除肌痉挛,预防深静脉性血栓及肺部并发症,恢复患者体位转移能力。患者能够在他人帮助上下床进入下一小阶段。

康复内容:

1、 患肢抬高,高于心脏。

2、 踝泵。

3、 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4、 冰敷膝关节

5、 髋、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主动,

6、 股四头肌、�N绳肌、臀大肌等长肌力收缩训练。

7、 轻柔地踝关节无阻力等张训练

8、 正确体位摆放。

9、 床上坐起和站立。

10、上肢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

11、功能性活动:患肢无负重下可以助行器或拐杖两点步态行走。

3天-6周

目的: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到90°及肌力。6周x-片显示骨折点愈合良好进入下一阶段。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3篇

【关键词】 骨不连;骨搬移;外固定支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71-02

1 资料和方法

1.1 设计 回顾性病例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病例来自2008-2——2012-1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外一科。

1.3 对象。

1.4 纳入标准 ①胫腓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AO分型属B、C类骨折)术后。②X线片示胫骨缺损。③骨不连的时间≥6个月,并持续3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迹象。④经I期抗生素治疗,感染可控制的。

1.5 排除标准 ①胫腓骨简单骨折(AO分型属A类骨折)。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③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④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⑤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晚期恶液质状态、合并急慢性骨髓炎的患者。

1.6 选择高能量胫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1例,火器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21个月,平均14个月。有1-5次手术史,平均3.1次,植皮术后4例,皮瓣修复术后2例,剩余2例皮肤缺损面积1cm*3.5cm,4cm*6cm,均有I期清创外固定史。骨缺损或肢体短缩3-14cm,平均7.75cm。受伤部位胫骨中段2例、中下段6例。根据小腿局部组织感染性缺损分为Ⅲ型二度分类标准,2例皮肤缺损病例为III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2]。患肢踝关节活动屈伸活动范围≥30°1例,20°-30°4例,20°以下3例。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仅1例轻微受限,余均正常。

1.7 方法

1.7.1 术前准备 入院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前明确骨端及创面感染情况,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先控制感染待病情稳定后行骨搬移术。

1.7.2 术后处理

1.7.2.1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2-3周,停药后继续口服抗生素3-8周,对于明显感染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我院病人一周后可下地活动,两周拆线后出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调节支架。

1.7.2.2 保持伤口、针孔及周围组织清洁,局部碘伏消毒,术后3天内每天更换敷料,后每两天换药一次,注意钉道皮肤张力,必要时行针道皮肤的切开减张,及时更换渗透辅料截骨伤口污染。2例皮缺损换患者采用美宝疮疡贴覆盖,常规更换辅料至创面愈合。

1.7.2.3 肢体延长一般分为4个阶段 ①撑开牵引阶段:开始于截骨后5d-7d,成人于术后1周开始,儿童于术后4d左右进行。理想的撑开速率是1mm/d,分4次完成,或者0.25ram/6h,儿童在前1周内按1.5mm/d的速度延长,1周后按1mm/d的速度延长。②骨化阶段:在此阶段外固定架应保留至新生骨质骨化有足够支撑强度,其骨化时间多取决于延长的长度。③卸除外固定支架:定期复查X线至新生骨完全桥接,延长部位形成新的骨皮质后应予以拆除外固定架并予支具或石膏再固定4周-6周。④康复阶段:拆除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开始行肢体的旋转和伸展等主被动活动,我院病人结合本院特色行中药熏洗,手法按摩等物理治疗,恢复效果满意。

1.7.3 主要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外固定支架牵引延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等级、平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患肢踝关节的活动度有无改善等。

2 结 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8例患者资料齐全,均进入结果分析,按意向性处理分析。

2.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154-222min,平均186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10mL。

2.3 外固定支架牵引延长情况 在延长过程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术后截骨端骨延长了3-12cm,平均延长了7.5cm。有1例患者截骨端提前愈合而未能达到预期的延长长度。术后Orthofix LRS支架固定6-12个月左右,平均8个月。

2.4 伤口愈合情况及等级 伤口术后3天内每天更换敷料,后每两天换药一次,术后两周拆线,伤口均I期甲级愈合。

2.5 皮肤缺损愈合情况 2例皮缺损患者创面一期甲级愈合,愈合时间15-46天,平均愈合时间30.5天。

2.6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依据AOFAS踝关节评分法[1],拆除外固定架后踝关节恢复优2例,良3例,一般3例。

2.7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经加强钉道护理或更换螺钉位置后感染控制。

2.8 骨折愈合情况 所有病例骨搬移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而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有7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基本恢复一致,有1例患者仍2cm左右的肢体短缩存在。

2.9 随访情况 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d,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

3 讨 论

目前研究認为,骨延长技术的主要问题为端端愈合问题。截骨区的愈合:其与牵引延长速度有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截骨端一次性延长0.8-1mm时,骨和周围软组织通过一个长达36h的适应期来延长间隙内形成新骨而并不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对接点的愈合问题:加强对接点的牢固性,减少愈合时间。现有技术包括加压短缩术使对接点早日接触并加压愈合,联合髓内钉,对接点植骨等。

参考文献

[1] 张群,陶笙,唐佩福,郭义柱,梁向党,梁雨田,陈华.小腿局部组织感染性缺损的临床分型及治疗选择[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297-300.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 例,男22 例,女10 例;年龄19~65 岁,平均43 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 例,高处坠落伤8 例,重物压伤3 例。按AO标准分型[3],所有骨折均为C型,其中C1型16 例,C2型12 例,C3型4 例。闭合性骨折26 例,开放性骨折6 例均为Ⅱ度损伤。入院时间为伤后2~10 h。伤后48 h内行手术治疗24 例,包括6 例开放性骨折;8 例闭合性骨折在伤后7~10 d内其软组织情况改善后进行手术。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常规行X线和CT检查,以确定骨折粉碎的程度及需要固定的主要骨折块部位。对于不能急诊手术的患者,入院后即行跟骨牵引,患肢抬高,同时加用脱水剂等治疗,待患肢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后再予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加持续硬膜外置管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患侧大腿上气囊止血带,膝关节下垫高使之屈曲成45°。采用膝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小切口,先沿胫骨内侧缘做6~8 cm后内侧切口,纵行劈开“鹅足”,将其向前牵开,暴露胫骨,内侧胫骨平台骨折块一般较大,用点状复位钳牵引复位,恢复胫骨内侧柱的支撑力线,然后用一块合适长度的重建钢板预弯后固定胫骨内侧。再行膝前外侧切口,从半月板下方暴露外侧关节面,直视下检查关节面塌陷情况,通过在塌陷平台下方3 cm骨皮质处开一骨窗或通过骨折本身的裂缝用小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使关节面平整,临时用几枚细克氏针固定关节面,再取自体髂骨块或人工骨植入平台下缺损处,经C型臂X线透视复位植骨满意后,最后置入胫骨平台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见图1~2。对术中发现的半月板损伤,用3-0可吸收缝线修补;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用经胫骨前内侧克氏针钻孔后细钢丝固定;对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置负压引流,48~72 h内拔除。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不加用外固定,棉垫加压包扎,同时配合冰块冷敷。术后常规使用抗感染治疗5~7 d,开放性骨折适当延长。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开始行CPM机功能锻炼来预防关节黏连,并根据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来调整锻炼的幅度和频率。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来预防肌萎缩。术后2周拆线,术后4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患肢逐渐负重。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9.4个月。全部骨折X线片示胫骨关节面平整,膝关节力线恢复,均获骨性愈合。1 例Ⅱ度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皮肤浅表感染,1年后取除内固定物并行关节松解,膝关节活动度为0°~90°;2 例远期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参照Merchant评分标准[4],按功能、疼痛、步态、膝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优20 例,良9 例,可3 例,优良率为90.6%。

3 讨 论

3.1 手术目的及要求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的关节内骨折,而AO-C型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骨折移位、关节面塌陷、软组织损伤等增加了治疗难度。如不早期修复,破损的关节面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膝关节产生功能障碍,甚至关节强直。因此,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获得良好的对位关系和活动正常且无痛的膝关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5]。要达到此目的,应根据关节内骨折的特点,必须做到:a)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情况,正确把握手术时机;b)术中操作以微创为原则,减少对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c)关节面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保持关节面的平整;d)确实有效的内固定以能使关节早期做功能锻炼为原则;e)恰当的植骨以维持关节面的平整和防止二次塌陷;f)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防止关节的不稳定。

3.2 手术时机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大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常合并明显的软组织肿胀或软组织损伤。对这类严重骨折,除了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血管损伤的需急诊手术外,我们主张能早期手术的闭合性骨折也应争取早期手术,甚至急诊手术。理由是:a)急诊手术时骨折的复位相对简单容易;b)骨折复位固定后能减少移位的骨折块对软组织的进一步顶压;c)减少骨折端的进行性出血,从而减轻局部的张力;d)手术引流能清除关节腔和筋膜间隙内的积血,以减轻关节内的压力,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e)早期手术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18 例闭合性骨折在伤后48 h内进行手术,效果满意。当然,对于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且已有张力性水疱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应先作跟骨牵引,抬高患肢,同时应用脱水剂,治疗7~10 d左右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后再行手术治疗,此时皮瓣发生坏死感染的概率将明显减少。

3.3 植骨方式

对于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良好的恢复塌陷关节面及恰当的植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骨折的复杂性,塌陷的关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为了防止复位过程中进一步损伤关节面,作者先在平台下3 cm处开窗,然后采用顶撬法慢慢复位,并强调术中C臂X线机不同角度的监视,直至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对于植骨材料,通常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本组18 例采用自体骨,14 例采用人工骨。植骨对塌陷的关节面有支撑作用,并有利于钢板的固定。植骨时注意不要过多地填塞,以免造成骨折分离移位[6]。

3.4 双钢板固定的特点

高能量所致的胫骨平台骨折,内侧偏后常存在着一个大的骨块,先复位内侧骨块,并按照抗滑模式应用一块重建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把双髁骨折变成单髁骨折。然后按照单髁骨折的手术原则进行复位、植骨、支持钢板固定。内侧应选用小型钢板固定以减少对软组织的广泛剥离,避免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外侧支持钢板应首选解剖型钢板,因其更能贴近骨面,使固定更加牢固。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胫骨外侧角钢板联合内侧小钢板固定后,胫骨平台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是单纯外侧角钢板固定的4倍,且胫骨平台可即刻获得稳定[7]。在做外侧支持钢板固定时,要注意钢板最上方的固定螺钉应尽量靠近关节面软骨下骨皮质,并且螺钉的长度要求远端到达内侧骨折块并穿出骨皮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关节面的塌陷。穿出内侧骨折块皮质的螺钉同时也把内、外髁骨折块可靠固定,再通过内外侧钢板与骨干固定来保证固定的强度。

3.5 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多数情况下存在关节内软骨骨折,而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术后早期膝关节CPM锻炼,能促进关节囊分泌滑液,营养关节面软骨,同时能够让复位欠佳的关节面受到应力刺激,可促进软骨缺损局部间充质细胞逐渐转化为骨组织和纤维软骨,甚至可能转化为透明软骨,使关节面修复较为平整,充分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率[8]。由于人体在下肢负重中膝关节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必须在坚强固定条件下进行锻炼,而双钢板的可靠固定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在坚强的内固定下,本组术后第1天起即开始用CPM机练习膝关节活动,这既能使肌肉组织得到锻炼,同时还可将关节内残留积血通过挤压从引流管排出,减少组织黏连,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相大勇,顾立强,裴国献.胫骨平台骨折的并发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3):328-329.

[2]曾炳芳,罗从风.重视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3):241-243.

[3]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4-396.

[4]Merchant TC,Dietz FR.Long-term follow-up afte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and fibular shats[J].J Bone Joit Surg(Am),1989,71(4):599-606.

[5]白建忠,郁凯乐,俞思勤,等.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级与治疗方法选择[J].临床骨科杂志,2003,6(4):321-323.

[6]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9-221.

[7]蒋伟宇,马维虎,黄雷,等.治疗Schatzker、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8):467-469.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5篇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258例;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84-01

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是临床中常见的膝关节创伤性骨折,其属于关节内的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膝关节受到坠落或是暴力的撞击而造成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常会检查发现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或关节软骨的损伤等。临床中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会造成患者的膝关节的畸形严重的甚至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性,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胫骨平台骨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临床中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分为非手术方式和手术方式,我院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25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25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43例;女患者11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5.2岁;闭合性骨折的患者201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57例;其中坠落导致的患者73例,交通事故导致的患者91例,跌伤导致的患者30例,重物砸伤的患者35例,其他原因导致的29例;其中合并有交叉性的韧带损伤的患者52例,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4例,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25例,脑挫裂伤的患者23例,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患者32例。右侧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12例,左侧的患者103例,双侧的患者43例;Ⅰ型的患者12 处,Ⅱ型的患者78 处,Ⅲ型的患者28 处, Ⅳ型的患者21 处,Ⅴ型的患者37 处,Ⅵ型患者13 处。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塌陷的位置并结合其Schatzker 类型,有效的判断切口以及显漏的位置。对于劈裂塌陷性的骨折且为Ⅱ或Ⅳ行的患者应采取切口在膝前内侧或外侧为宜。对于单纯塌陷性的骨折且为Ⅲ型的患者应选择切口在膝前外侧为宜。对于干骺端骨干分离且双髁骨折的患者,医护人员可选择切口在内侧或膝外侧为宜,并且医护人员应注意在切口的对侧处做切开的固定。医护人员在确定切口时,其切口的近端应该高于患者的膝关节2cm,以方便医生探测患者是否有交叉性的韧带损伤、有无半月板。在患者的切口显露后,医生应确定患者的骨折位置、骨折复位所参考的平面、骨折线的走线、纵向塌陷的位置以及横向压线的部位。医生在固定好患者的骨折复位后,应开始修复患者的半月板以及韧带损伤,并检查患者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螺栓、空心钉以及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有108处; L 型、T 型或者是曲棍球棒形的支撑钢板固定的手术89 处,复合型的固定手術71处;其中258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半月板损伤,其中12 例行全切术,28例采用局部切除术,32例采用例行修补术。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258例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为10到24个月,全部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固定物断裂或伤口感染的现象。根据Harris评分标准:258例患者优的患者104例,良的患者129例,可的患者20例,差的患者5例,优良率为90.3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或半月板等膝关节组织的损伤。近几年由于交通意外或其他的损伤导致临床胫骨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在伤后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关节畸形或创伤后关节炎。临床中多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的功能性,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采取手术治疗的手段,是为了使患者损伤的关节面有效的复位,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可靠地固定,尽早功能锻炼,以确保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发现,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塌陷的位置并结合其Schatzker 类型,有效的判断切口以及显漏的位置,对手术的有效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在手术后应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遵循尽早锻炼以及循序渐进的准则,因为关节活动有利于加速关节滑液的吸收和循环,促进骨愈合,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天逐渐加大锻炼的强度,不可操之过急,功能锻炼过程中切忌局部揉搓,以免形成异位骨化。

参考文献

[1] 姜建元, 陈劲松, 吕飞舟等. 三维CT重建在累及关节面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3) : 165

[2] 汤旭日,王秋根,纪方,等. 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 212-213.

[3] 曾志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 32-33.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5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该组患者术前均采取小腿正侧位、膝关节X线, 膝关节采取CT扫描与三维重建。其中33例女, 32例男, 年龄为20~70岁, 平均为 (37.56±7.44) 岁;Schazker分型:35例V型, 30例VI型;58例闭合骨折, 7例开放骨折;致伤原因:38例交通事故伤, 15例电动车摔倒跌伤, 9例高处坠落伤, 3例重物砸伤。

1.2 方法

1.2.1 双切口内外侧钢板内固定

行全麻或者是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患者仰卧位, 首先彻底清创开放性骨折患者, 给予常规消毒铺巾, 术中注意患者同侧取髂骨区的取骨操作, 充分止血。从内侧胫骨平台开始, 通常情况下, 胫骨平台骨折块主要位于后内侧部位, 逐渐移位至远端以及后侧, 手术期间屈曲外旋下肢, 在患者胫骨后内侧缘, 做大约为4 cm切口, 平行于患者鹅足后侧界, 于骨干后缘0.5 cm切开内侧腓肠肌筋膜, 慢慢推至患者鹅足前方部位, 显露后内侧骨折块。在半月板下方部位, 做一小切口, 观察患者内侧关节面, 一旦损伤半月板, 行骨折固定前应修补半月板, 采取内固定术, 然后进行修补, 骨折块可能会发生移位, 半月板尽可能不切除。活动主要依附患者骨膜腓肠肌内侧头, 患者屈曲外旋小腿, 骨折线显示, 对远端骨折线部位进行辨别, 使用骨膜剥离器复位, 然后使用重建钢板或者是T型钢板塑形后进行支撑固定, 一般螺钉由后至前固定, 远端单皮质螺钉固定。一旦鹅足对关节面复位产生影响, 应该将其适当的切开, 关闭切口以前修补。对于外侧胫骨平台, 通过前外侧入路, 经股骨外踝切开皮肤, 通过Gerdy结节, 于胫骨嵴外侧缘2 cm做向下切口, 其内外侧切口间皮桥宽度在7 cm以上, 纵向劈开切口下髂胫束, 膝关节屈曲内翻内旋, 切开半月板下韧带, 暴露外侧关节面, 观察患者骨折移位以及塌陷状况, 对于整体塌陷患者, 使用骨膜剥离器进行复位, 将塌陷关节面抬高, 如塌陷区关节面及骨质粉碎, 一般在外侧髁下方向塌陷区方向咬开皮质骨, 形成骨髓道, 顶棒将粉碎的关节面尽量复位, 对于关节面下骨缺损部位使用自体髂骨植骨。双髁利用点状复位钳进行钳夹, 复位后经C型臂X线机观察, 确保胫骨髁与其健侧宽度一致, 使用L型或者是高尔夫型锁定钢板固定外侧胫骨平台, 处理半月板参照内侧, 手术过程中, 如果有前交叉韧带止点部位撕脱骨折, 使用钢丝固定穿孔, 对于韧带断裂患者, 于二期采取交叉韧带重建术, 对于患者内外侧切口, 均留置负压引流管。

1.2.2 术后处理

术后, 给予切口加压包扎, 放置负压引流管, 避免发生关节腔积血;采取常规抗生素1~2预防性抗感染及补液退肿治疗, 将患肢抬高, 利于消肿;术后1周, 床上进行膝关节间断性被动练习, 到术后4周, 患者膝关节可屈曲90°;术后8周, 患者进行部分负重练习, 定期X线复查, 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关节面塌陷、骨折移位, 适当增加负重, 直到患者可以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参照Rasmussen评分, 包含行走能力、关节疼痛、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优, >27分;良, 20~26分;可, 10~19分;差, 6~9分。优良率=优率+良率。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 通过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为单位,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活动度分析

65例患者骨折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 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面塌陷或者是内外翻畸形;术后通过X线评估, 57例关节面解剖复位, 8例关节面接近解剖复位, 胫骨髁宽度恢复正常。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43例优 (66.15%) , 10例良 (15.38%) , 7例可 (10.77%) , 5例差 (7.69%) , 优良率为81.53%。

3 讨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通常是由高能量创伤所造成的, 丧失膝关节运动功能与稳定性,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内部重要结构, 承担下肢负重功能。所以, 不仅要恢复关节面平整, 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部位也十分重要, 利于修复损伤半月板与关节韧带。目前, 钢板内固定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显示, 胫骨内侧平台通常承受压应力为60%~70%, 内侧骨折块固定使用外侧钢板螺钉, 会影响其稳定性, 术后, 内侧骨块复位容易丢失, 具有较高膝关节内翻畸形率[4,5,6]。内侧胫骨平台解剖复位与固定, 能减少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预防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翻畸形或者是内侧平台塌陷。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双钢板技术, 可有效复位关节面, 效果显著。双侧钢板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好, 不易引起关节面塌陷。该文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双切口内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好, 在预防关节面塌陷、骨折端移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单纯前方入路进行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复位固定, 需要向两侧行软组织剥离, 但对于骨折患者, 其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 加上胫前区部位, 其皮肤软组织薄, 属于解剖缺血区域, 解剖缺陷结合手术创伤、外伤, 会加重破坏骨折端周边组织, 使得软组织并发症加重。采取双切口, 能有效避开胫前缺血区, 避免对软组织广泛剥离, 减少软组织有关并发症[7]。同时在直视情况下, 采取胫骨平台内外侧关节面相关操作, 能保证患者关节面解剖复位准确性, 植骨牢靠, 可直观探查较差韧带与半月板, 修复简便, 为放置双钢板提供有利条件, 该入路方式较为理想。蔡国平等[8]通过29个月随访发现, 骨折均愈合, 无坏死或切口感染情况发生, 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7.5分, 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的平均值分别为87.03°、6.45°。该文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 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 优良率为81.53%。提示双切口能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确保关节面精确解剖复位;双钢板稳定性好, 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总而言之, 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内外侧钢板治疗, 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具有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双切口内外侧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从2011年6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65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其中35例Schazker V型, 30例Schazker VI型, 采取双切口内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 分析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 未出现关节面塌陷或者是内外翻畸形, 优良率为81.53%。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内外侧钢板治疗, 效果显著,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内外侧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邢彬, 翁茂盛.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2) :334-336.

[2]王春明, 董泽凯, 王冬梅, 等.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28) :142-143.

[3]周忠华, 何劲.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58例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6) :742-743.

[4]甘坤宁, 熊健斌, 张波, 等.双切口双侧钢板治疗SchazkerⅤ, Ⅵ型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18) :3537-3539, 3577.

[5]韩建福, 严卫锋, 唐宏超, 等.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 (13) :89-90.

[6]庄至坤, 吴昭克, 徐福东, 等.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58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 (6) :34-35.

[7]李世芳, 孙健, 周道政.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26) :4179-4184.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 例, 其中男53 例, 女25 例;年龄19~73 岁, 平均47.6 岁。按照Schatzker分型, Ⅰ型8 例, Ⅱ型12 例, Ⅲ型8 例, Ⅳ型18 例, Ⅴ型13 例, Ⅵ型19 例。其中合并髁间前棘骨折7 例, 半月板损伤5 例, 开放性骨折3 例, 合并其他损伤11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7 d, 平均7.3 d。致伤原因:交通伤49 例, 高处坠落伤18 例, 其他11 例。

手术中采用空心钉固定6 例, 外侧钢板固定23 例, 外侧钢板联合内前侧钢板固定2 例, 外侧钢板联合内后侧钢板固定12 例, 外侧钢板联合后内侧钢板固定6 例, 内前侧和内后侧双钢板固定3 例, 后内侧和后外侧双钢板固定2 例, 后内侧和内后侧双钢板固定6 例, 内侧中部“T”型钢板固定9 例, 前外侧联合内侧外固定架固定9 例。

1.2 手术方法

我们将胫骨平台分为前外侧柱、前内侧柱、后外侧柱和后内侧柱四个柱 (见图1) 。手术中选择不稳定的一个柱或两个柱予以复位, 支撑钢板固定, 对于三柱和四柱骨折也选择两个明显不稳定的柱予以复位, 支撑钢板固定, 其余的柱通过前两块钢板的螺钉间接的予以固定。手术切口分别有外侧切口、内侧切口、正中切口、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正中切口联合内侧切口以及后侧切口等。

前外侧切口一般采用高尔夫棒形钢板或LISS系统。内侧切口需纵形劈开鹅足腱, 将其向前牵开, 暴露干骺端骨折线, 手法复位, 用3.5系统LC-DCP或者重建钢板固定。前正中切口可联合后内侧切口行内侧双钢板固定, 选择双切口的手术注意皮桥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 cm。对于SchatzkerⅤ型的后外侧柱、后内侧柱骨折, 我们选择后内侧切口, 牵开或部分切断腓肠肌内侧头, 暴露后内侧柱、后外侧柱放置钢板。对于关节面塌陷的病例, 通过骨折窗用薄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复位, 并在骨缺损处植骨填充。本组29 例植骨, 其中5 例是自体骨, 24 例为人工骨。对于髁间前棘骨折用钢丝予以固定, 半月板破裂者切除4 例, 修补1 例。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下肢弹力绷带包扎1~2周, 以减少积血及伤口肿胀, 同时抬高患肢。术后3 d拔除引流后开始主动活动结合CPM机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常规复查X线片。通过X线表现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 并记录患者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随时记录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根据X线片测量患肢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 并将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进行统计学比较。手术后1年测定患肢的膝关节功能, 并参照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7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 (12~36个月) 。骨折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1周, 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1.3周 (10~18周) 。术后1年膝关节HSS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1分 (65~98分) , 其中优52 例, 良20 例, 中5 例, 差1 例, 优良率为92.3%。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 见表1) 。术后2 例发生部分皮缘坏死;1 例植入异体骨患者, 术后伤口有渗液, 细菌培养阴性考虑为异体骨反应, 经保守治疗后均愈合;2 例出现关节面复位丢失, 但关节功能良好, 未予处理。

3 讨 论

3.1 胫骨平台四柱划分思路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胫骨平台得到稳定可靠的支撑, 同时注意患肢力线的恢复, 两者是获得术后良好膝关节功能的关键[2]。其中, 可靠的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研究了胫骨平台的解剖特点、保守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大量资料以及常用的AO和Schatzker分型。以Schatzker分型为例, 比如Schatzker Ⅳ型骨折我们已经开展了内侧切口“T”型钢板固定, 正中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的双切口双钢板固定, 以及后路切口单或双钢板固定等多种手术方式, 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新的思路, 期望籍此更好地指导内固定的选择。具体划分如图1。

在胫骨平台内外髁交界处画一前后方向的直线, 再于该线中点作一垂直的虚线, 这两条线将胫骨平台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区域, 并从立体的角度把胫骨平台理解为由四个柱支撑组成的平面。这四个柱分别是前外侧柱、后外侧柱、前内侧柱和后内侧柱。涉及一个柱的骨折即是单柱骨折, 涉及二个柱的骨折即是双柱骨折, 以此类推, 还有三柱、四柱骨折。从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上看, 后外侧有上胫腓关节, 后外侧柱因此得到腓骨小头的支撑, 较少发生不稳定的骨折。

以四柱划分为基础, 结合生物力学的原则, 指导内固定的选择。也就是在暴力造成骨折塌陷移位明显的柱, 施加反作用力, 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我们研究了以往的手术资料认为:以四柱划分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 而考虑骨折块移位的方向, 可以进一步将支撑平台的垂直骨面分为6个壁, 以利于指导支撑钢板的固定位置。经过这样选择的内固定, 经临床检验证实是合理、准确和有效的。

3.2 内固定的选择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AO和Schatzker分型。这两种分型方法都是以内髁和外髁为基本的解剖单位, 并在此基础上分型的。这两种分型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有效性是毋庸质疑的。但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具体内固定的选择需要更细小的基本单位来定位, 这个所谓的基本单位就是我们所说的柱。比如, 常见的SchatzkerⅣ 型骨折, 内前、内后侧柱为一整块分离移位, 可以选择“T”形钢板居于胫骨内侧中部放置支撑, 可以使胫骨内侧两个柱获得稳定的支撑固定。对于内后侧柱为主的骨折, 骨折块较大且向后移位, 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后内侧壁支撑钢板固定, 但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形状不规则, 目前尚无解剖钢板可用, 故采用重建钢板塑形, 后内侧壁及内后侧壁双钢板固定, 以求达到稳定的效果 (见图2~3) 。SchatzkerⅣ型骨折内髁骨折块移位并且在冠状面裂为两块, 内后侧骨折块向后移位, 我们认为这是不稳定的双柱骨折, 手术可选择内前侧壁及内后侧壁双钢板固定。

对于内侧柱粉碎严重的患者, 许多学者认为需要双钢板固定, 否则易导致二期内翻移位[3]。Honkonen[4]通过对131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 残留的内翻将严重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我们认为这种类型的骨折双钢板固定是必需的, 但是内侧钢板放置位置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SchatzkerⅤ型骨折, 前外侧柱骨折可采用高尔夫棒形钢板固定, 后外侧柱因为有腓骨小头支撑, 移位往往不严重。复位后, 前外侧柱的高尔夫棒形钢板和腓骨小头共同支撑可使外侧两个柱的骨折达到稳定固定。而对于内侧两个柱的骨折需要观察判断是哪个柱骨折移位严重, 将其复位, 按照骨折移位的反方向放置支撑钢板固定。比如, 以后内侧柱为主的骨折, 骨块向胫骨后侧移位, 可采用普通重建钢板或锁定重建钢板塑形, 后内侧壁及内后侧壁双钢板固定 (见图4~5) ;再如, 内前侧柱骨折粉碎严重的病例, 支撑钢板就应该放在胫骨的内前侧壁, 而内后侧柱骨折向胫骨内侧移位的病例, 支撑钢板就应该放在胫骨的内后侧壁。而相对移位较轻的那个柱, 我们可以通过外侧高尔夫棒形钢板和内侧支撑钢板的固定螺钉间接固定支撑。所有内外侧双钢板固定的病例均未发生二期再移位。其中2 例以后内、外侧柱为主的Schatzker Ⅴ型骨折, 我们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 仔细计划, 仍然按照以上原则治疗。术中将两块钢板放置在胫骨后内、外侧壁, 固定坚强可靠,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文献报道, 内侧柱非常粉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单独应用LISS钢板固定内侧柱的迟发畸形达14%[5]。我们认为, 对于SchatzkerⅥ型骨折内侧柱粉碎严重, 干骺段与骨干分离, 骨折线往往较长, 外侧可以选择LISS钢板固定, 内侧选择LC-DCP或外固定架支撑固定, 放置位置根据四柱原则来定 (见图6~9) 。

3.3 手术切口的选择

四柱划分决定了内固定钢板的放置位置, 而内固定方法的确定又进一步决定了切口的选择。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广泛暴露, 双侧坚强钢板固定, 但因该方法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的发生率较高而被淘汰[6,7,8,9]。Georgiadis[10]于1994年首先提出了用联合切口减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软组织并发症。我们对于Schatzker Ⅳ型内前侧柱、内后侧柱为主的骨折, 采用膝前正中切口联合内后侧切口;对于Schatzker Ⅳ型内后侧柱为主的骨折, 骨折块较大且向后移位, 可采用内后侧切口或后内侧切口。Schatzker Ⅴ型前外侧柱、后内侧柱为主的骨折采用膝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小切口;而对于SchatzkerⅤ型前外侧柱、前内侧柱为主的骨折, 为了便于前内侧柱复位及钢板的放置, 内侧切口适当向前移动, 前外侧切口因此也要向外侧适当移动, 确保两切口间的皮桥宽度大于等于7 cm。对于SchatzkerⅤ型的后外侧柱、后内侧柱骨折, 我们选择了后内侧切口, 牵开或部分切断腓肠肌内侧头, 暴露后内侧壁、后外侧壁放置钢板。SchatzkerⅥ型的双柱骨折、三柱骨折和四柱骨折, 如果骨干有较长的骨折线, 我们在前外侧选择间断小切口放置长高尔夫棒形钢板或LISS系统, 以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四柱划分只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新的思路, 可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有待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补充。

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内固定思路, 并以此指导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探讨其疗效。方法 研究胫骨平台的解剖特点和胫骨平台骨折的大量资料, 将胫骨平台分为前内、前外、后内、后外四个柱, 选择1~2个明显移位或不稳定的柱予以支撑钢板固定, 其余的柱通过支撑钢板的螺钉间接固定来达到整个胫骨平台的稳定。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以此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8例。结果 7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 (12~36个月) , 骨折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1周, 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1.3周 (10~18周) 。术后1年膝关节HSS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1分 (65~98分) , 优良率为92.3%。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胫骨平台四柱划分思路有助于骨折内固定的选择, 减少术后胫骨平台二期塌陷、移位及力线不良等并发症, 但因病例数有限, 这种内固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关键词:胫骨平台,柱,钢板,骨折固定

参考文献

[1]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or for surgical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3, 55 (7) :1331-1350.

[2]陆晴友, 彭庄, 席秉勇.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4 (16) :256-259.

[3]Blake R, Watson JT, Morandi M.Treatment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ith the Ilizarov exter-mal fixator[J].J Orthop Trauma, 1993, 7:167-168.

[4]Honkonen SE.Ind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tibial condyle fractures[J].Clin Orthop, 1994, (302) :199-205.

[5]Gosling T, Schandelmaier P, Mǖller M, et al.Singlelateral locked screw plating of bicondylar tibialplateau fractures[J].Clin Orthop, 2005, (439) :207-214.

[6]Young MJ, Barrack RL.Complications of internal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Orthop Rev, 1994, 23 (2) :149-154.

[7]Andrews JR, Tedder JL, Godbout BP.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omplicated by compartmer syn-drome[J].Orthop Rev, 1992, 21 (3) :317-319.

[8]Beirschke SK, Agnew SG, Mayo KA, et al.Immediateinternal fixation of open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treatment by a standard protocol[J].J OrthopTrauma, 1992, 6 (1) :78-86.

[9]Bennett WF, Browner B.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study of associated softtissue injuries[J].J OrthopTrauma, 1994, 8 (3) :183-188.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 男13例, 女5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39岁。按Schazker分型[1], Ⅰ型3例, Ⅱ型4例, Ⅲ型6例, Ⅳ型2例, Ⅴ型2例, 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 合并前十字韧带止点撕脱3例。

1.2 手术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 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手术, 用标准胫骨平台内、外侧髌旁入路, 切开皮肤、皮下, 劈开髂胫束, 显露内、外侧髁, 探查修复损伤的半月板, 显露骨折断端。本组18例分别用3种方式做内固定, 其中单纯螺钉固定3例, 单侧钢板固定11例, 双侧钢板固定4例。对合并交叉韧带止点骨折者加用钢丝固定, 对有明显塌陷的平台骨折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填充, 尽量使关节面平齐或略高于正常, 以免术后功能锻炼使平台骨折再次塌陷。

2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2], 对功能、疼痛程度、步态、膝关节稳定程度和功能活动范围5个项目进行评分。其中2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小于90°, 结果为差, 其余患者均为优良, 优良率为89%。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应当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和早期开始不负重的功能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完全符合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求, 同时还能处理关节内的其他损伤。基于本组资料笔者体会如下: (1) 尽量早期手术, 以确保关节功能恢复; (2) 骨折争取解剖复位, 恢复胫骨平台与胫骨干的正常角度关系, 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 (3) 平台塌陷明显时要植骨填充, 避免术后再次塌陷; (4) 内固定要牢固, 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 并早期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34-1035.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35例此类骨折患者, 常规进行术前X线片及CT检查。本组男27例, 女8例, 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2岁, 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2例, 高空坠落9例, 直接暴力打击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 I型8例, II型18例, III型9例。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6~15d, 平均10d。

1.2 治疗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史, 结合术前的X线片、CT检查、骨折Schatzker分型等制定方案, 主要是从切口的选择, 损伤组织的处理方法、固定方式的选择几个方面来确定治疗方法。

手术切口的选择主要是采取前内、前外和正中气口等, 后内侧骨块也可以采取后内侧小切口来辅助骨折的恢复。主要是通过拔拉挤压等方式来整复骨折块, 也有5例采用植骨填充骨缺陷区等方法来保证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对于半月板的损伤尽量采用可吸收线修补, 撕脱交叉韧带用钢丝或者可吸收钉内固定, 修补断裂的侧副韧带。对于不同的Schatzker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案。Ⅰ型为单纯劈裂骨折, 本组中均出现在年轻患者, 主要表现为楔形无粉碎骨折块外下移动, 可用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而Ⅱ型未劈裂与压缩骨折的合并, 侧方楔形骨劈裂分离, 关节面压缩入干骺端。当膝关节不稳、关节面塌陷超过5mm以上就需要通过开放复位植骨来恢复平台的高度, 多采用松质骨螺钉活外侧皮质支持钢板固定。Ⅲ型易发于骨质疏松患者, 主要是中央压缩骨折, 关节面被压缩陷入平台而外侧皮肤完整。如果应力位X线膝关节不稳或塌陷严重就需要植骨垫高关节面, 外侧皮质用支撑板固定。

1.3 术后治疗

术后采用较厚敷料包扎, 抬高患肢, 定时观察肢体的情况, 辅助患肢按摩推拿进行治疗, 鼓励患者做范围内的静力收缩和主关节锻炼。正常使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随访期为12~19个月, 平均14.5个月,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10个月, 平均7.6个月, 通过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屈伸活动度、疼痛、行走能力、膝关节稳定性等6个方面来评价治疗效果。其中优12例, 良16例, 可7例, 均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定感, 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及并发症等发生。

3 讨论

3.1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时机的选择要选择最佳时机, 早期由于局部软组织处于创伤反应的高峰期对血液供应损伤较大, 手术的难度也增加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关节腔内积血需在严格的消毒情况下进行穿刺抽血来减轻腔内压力, 消除关节囊等的创伤反应, 一般情况下7~14d后软组织及关节囊可以消肿, 创伤反应的应该基本消除也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对于骨折块及塌陷关节面的复位需要从以下几点: (1) 在显露明显的情况下确定骨折的范围, 找到可靠的解剖标志然后再进行复位。 (2) 在直视下清除骨折间隙内嵌夹的碎骨块并复位塌陷关节面, 以免影响复位效果。 (3) 在抬高塌陷关节面的同时需要连带将软骨及下方骨质整体上抬, 然后采取开窗用松质骨顶上填充, 对遗留的空洞进行植骨填充, 且在过程中避免发生关节软骨与其下骨质分离或过度等问题。

胫骨干骺端区域为大面积的松质骨覆盖很薄的皮质骨壳构成, 容易受到压力、剪力伤害。如果骨折时皮质壳发生破损会导致压应力出现偏移和扭曲, 如果单靠拉力螺钉就不太容易克服这些问题, 需要加支撑钢板。钢板需要有良好的塑形形成敷贴, 长度要超过骨折的范围。固定平台骨折块的拉力螺钉主要是阻止钢板下骨块的移动来对抗应力造成的轴向变形, 不可拧入过紧。

3.2 术后康复与治疗

由于胫骨平台为松质骨, 未恢复就负重就会造成高度丢失, 但是如果长期固定也会引起关节粘连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引发骨质疏松。在术后3~4周可躺着在不负重情况下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功能练习, 8~9周可在不负重情况下下地行走练习, 3~6个月后可进行适当的负重练习。恢复早期以主治医师引导为主, 应逐步提升进行训练, 且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时时检查患者有无半月板损伤等症状, 出现突发情况应及时就医就诊。

3.3 关节镜的作用

治疗的过程中要保证恢复关节软组织的平整, 准确的固定, 保证关节的稳定, 同事有效的处理关节内的其他结构损伤就难以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达到, 如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也是微创手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关节镜技术实现了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 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已经成为Ⅱ型Ⅲ型骨折治疗的一种常规的手术方式。关节镜辅助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而对于辅助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来说, 比传统的切开复位职称钢板内固定相比活动范围更大, 更容易实现解剖复位还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利于康复。

关节镜在低能量损伤带来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对于高能量引起的伤害需要广泛切开就不能体现出优势。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 关节镜可以辅助切开治疗, 减少对膝关节周围组织的剥离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手术的难度[1,2]。对于胫骨平台的其他复杂骨折, 关节镜主要是诊断和处理伴随的内部损伤, 在一些临床中的辅助治疗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仅了解复杂骨折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确定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等结构有无损伤和损伤的程度, 极大的提升了手术的效率。

综上所述,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中, 首先需要做好前期检查工作, 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合理的入路方式和固定方法, 最后做好术后的护理恢复工作, 多引进先进技术如关节镜技术等来提高手术的效率和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史、X线片及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按Schatzker分型进行骨折程度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复位和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达到骨性愈合, 采用Rasmussen评分, 优12例, 良16例, 可7例。结论 通过术前的全面检查, 适当的手术时机、入路方式和正确的内固定能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骨折,胫骨平台,手术

参考文献

[1]陈远, 林宇春, 邹玉英, 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4) :.2273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第10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6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半月板及韧带的损伤,若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以及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20~72岁。左侧43例,右侧3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51例,高处坠落伤23例,其他伤2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64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同时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同时有双侧半月板损2例,伴血管、神经损伤2例,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合并有糖尿病者4例、高血压病13例、肺心病2例。手木治疗时间为患者伤后2 h~9d。

1.2 治疗方法

1.2.1 适应证 均为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2.2 手术时机 开放性骨折及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其余患者均采用消肿及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软组织条件择期进行手术。

1.2.3 手术入路 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外侧切口、内侧切口或内外侧联合切口。

1.2.4 手术方法 充分显露胫骨平台骨折部位,以骨折远端为标准。对于合并有劈裂型的骨折,通过撬拨复位,缺损处取髂骨植骨。对于单纯塌陷型骨折采用在平台外下方开骨窗,从下方用一骨科击入器将压缩的关节面复位,隧道空腔植骨。根椐骨折的类型、部位、移位程度、骨折块的大小,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3例,“T”型钢板固定12例,“L”型钢板固定15例,高尔夫钢板固定42例,双钢板固定4例。复位固定后,结合术前CT或MRI检查,常规探查关节面,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的情况,尽可能保留或修复半月板,同时一期修复或重建已损伤的韧带。手术结束前常规透视、置管冲洗或引流。术后1~2周开始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逐渐进行主动锻炼。

2 结果

经过术后8个月~4年随访,平均16个月。伤口Ⅰ期愈合73例,Ⅱ期愈合3例。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4~13个月,平均7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4例,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2例,出现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1例,其中有1例有轻度的膝关节内翻。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评分,优53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0.8%。主要并发症为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参照Duwelius等[2]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征: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 经关节骨折水平移位超过6 mm,同时考虑胫骨平台的倾斜程度(>50°)、压缩情况(>5 mm)或伴有半月板或关节韧带损伤需要进行探查或修复手术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骨折,均采用急诊手术。对于软组织损伤不严重或多发性损伤的患者,经术前准备,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手术。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全身情况不理想或伴有合并症的患者,采用石膏托临时固定、跟骨牵引及消肿对症治疗,待患肢肿胀消退,皮肤干结,皮纹和骨性标志出现后再行手术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合并症,并得到有效控制后方能择期手术。 

3.2 手术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多因暴力损伤所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通过复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及有效的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通过手术尽可能恢复关节的外形、轴线、对位、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固定材料及方法,如单纯劈裂型骨折(Ⅰ型),内髁型骨折(部分Ⅲ型),双髁型骨折(部分Ⅴ型)等多带有楔形骨块,先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再用高尔夫钢板、L型或T型钢板加强支撑固定,增加稳定性。劈裂塌陷型骨折(Ⅱ型)和双髁骨折(部分Ⅴ型),复位后用T形钢板、高尔夫钢板固定。内髁型骨折(Ⅳ型)用T型、L型钢板或高尔夫钢板固定。对于部分Ⅱ型、部分Ⅲ型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面下方的干骺瑞凿斜形隧道,用击入器向上敲击顶起关节面,再用L型或T型或高尔夫钢板固定,常规取髂骨植骨。

术前必须充分了解病情,全面分析患肢伤后及牵引后的X线片、CT或MRI检查,充分明确骨折的类型、程度、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和复位器械。复位时注意尽可能恢复平台的高度,尤其以内侧平台骨折更为重要。术中注意避免螺钉钉入关节腔、钢板适当塑型。术中充分探查关节面、半月板及韧带,根据损伤情况,尽量保留或修半月板,一期修复重建损伤的韧带。手术操作宜轻柔,坚持微创的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1~2周开始功能锻炼。

3.3 治疗中应重视的问题 ①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和阅读X线片、CT片及MRI,以确定骨折类型及有无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对于治疗极为重要;②手术原则: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③手术显露时尽量避免分离皮下组织,以免影响皮瓣的血液供应;④充分认识植骨的重要性,骨缺损满意填充后利于骨折愈合,也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术中植骨时应填实植骨块,以免植骨块于关节活动中松动、移位及关节面塌陷;⑤内固定术后应尽早开始做CPM及患肢主动功能锻炼,做到不用石膏或缩短石膏的外固定期,以利功能恢复。螺钉及接骨板目前仍是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方法,虽然“T”、“L”型钢板非常适合胫骨表面轮廓外形,但钢板的朔型非常重要,在手术中要充分重视,否则易引起骨折再移位可能。高尔夫钢板是非常适合的内固定材料,本组应用42例,效果良好。 

3.4 关节粘连妨碍膝关节屈曲是疗效不良的常见原因,可由关节内和关节外两方面因素造成关节内因素为平台关节面损伤和血肿,产生粘连。关节外因素为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和水肿浸润,发生纤维化。膝关节长期固定,不利于血肿浸润消失和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膝关节粘连、关节功能受限是胫骨平台骨折未能得到正确治疗的主要后遗症之一。术后正确有序的功能锻炼和尽量缩短外固定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早期CPM锻炼可加快血肿吸收、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膝关节伸膝装置粘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性的损伤,如处理不当,将导致患者严重残废。但如果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做到良好复位,采用合适的手术内固定及植骨,同时修复损伤的韧带及半月板,配合早期的功能锻炼,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Lysholm J,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ystem.Am J Sports Med,1982,10:150. 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体会 第11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体会

本院最近几年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 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 年4 月~2014 年12 月来本院就诊的300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 ( 非手术疗法) 和B组 ( 手术疗法) , 每组150 例。A组中, 男76 例 (50.67%) , 女74 例 (49.33%) , 年龄最大66 岁, 最小21 岁, 平均年龄 (38.7±7.97) 岁。骨折原因:摔伤38 例 (25.3%) , 车祸62 例 (41.3%) , 高处跌伤24 例 (16.0%) , 重物压伤26 例 (17.3%) 。B组中, 男75 例 (50.00%) , 女75 例 (50.00%) , 年龄最大65 岁, 最小19 岁, 平均年龄 (38.6±8.11) 岁。骨折原因:摔伤39 例 (26.0%) , 车祸60 例 (40.0%) , 高处跌伤27 例 (18.0%) , 重物压伤24 例 (16.0%) 。所有患者均不伴随严重性粉碎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在治疗前, 给予两组患者行相同处理措施:制动患者患肢, 并且给予理疗和抗炎等对症治疗, 从而推动患者消退肿胀, 提高其患肢抗感染能力。

A组患者行非手术疗法, 将患者患肢关节腔内积血抽除并且采用手法帮助患者复位, 行牵引石膏固定措施, 2 个月后, 将固定牵引去除并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 在患者康复期间, 配合中药熏洗措施, 2~4 次/d, 30 min/ 次。

B组患者行手术疗法, 给予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之后, 让其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并且垫高患者患肢, 配合气囊止血带完成内固定治疗, 先将患者患肢关节内的积血清除, 然后对其关节内的半月板情况进行探查并且检查患者的交叉韧带实际情况。在进行手术之前, 需要采用克氏针做好临时固定。结合患者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如果患者的骨折类型是Ⅱ型、Ⅲ型, 切开复位在外侧采用L型的钢板螺钉的内固定措施;如果患者的骨折类型是Ⅳ型, 切开复位在外侧采用T型的钢板螺钉的内固定措施;如果患者的骨折类型是Ⅴ型, 则外侧采用钢板固定, 内侧采用T型钢板固定, 固定前方骨块采用松质骨螺钉;如果患者的骨折类型是Ⅵ型, 则固定措施采用联合内侧的T型钢板。

1. 3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2 个月后对他们进行治疗效果的随访,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 4 疗效评价标准患者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不再伴随痛感, 没有伴随肌肉萎缩情况, 能正常行走和下蹲, 为痊愈;患者膝关节基本恢复正常功能, 不再伴随痛感, 伴随轻度肌肉萎缩情况, 能正常行走, 下蹲稍受影响, 为显效;患者伴随轻度痛感, 伴随一定肌肉萎缩情况, 能平地正常行走, 屈伸受一定影响, 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不大, 为无效。总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A组中, 痊愈76 例 (50.67%) ;显效45例 (30.00%) ;有效15 例 (10.00%) ;无效14 例 (9.33%) 。B组中, 痊愈69 例 (46.00%) ;显效44 例 (29.33%) ;有效14 例 (9.33%) ;无效23 例 (15.33%) 。A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 明显高于B组的8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一类高能量关节内骨折, 当患者伴随此类骨折时, 不仅会影响到其关节的协调度以及稳定度, 还可能伴随各类膝关节炎症的并发症或者膝关节功能受损[1,2]。

有研究发现[3], 对于无移位或不完全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以及未伴随严重骨质疏松、严重粉碎性的骨折, 可以采取非手术法治疗。还有研究认为[4], 如果患者伴随较为严重的骨折程度, 就应该选择手术疗法, 并且患者伴随的骨折损伤程度越大, 进行手术复位时, 也有着相对较大的复位固定难度, 因而, 就手术者而言, 要想保证手术结果, 就要重视手术经验的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操作熟练度。

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均不伴随严重性的粉碎性骨折, 研究结果发现, A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B组的8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患者骨折程度不是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着相对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 如果患者骨折程度不是十分严重, 采用非手术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进行治疗, 有着相对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毛玉江.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4) :345-348.

[2]蒋卫华.不同固定方式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12) :113-114.

[3]谢祖全, 付远锋.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5) :2795-2796.

上一篇:物理实验促进物理学习下一篇: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