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作文范文

2024-07-08

高年级作文范文(精选12篇)

高年级作文 第1篇

众所周知,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如何让学生对作文评改产生兴趣, 且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是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叶老对作文评改有许多精辟的想法, 他认为“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本人, 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 该怎么改, 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改的过程, 就是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热情, 从“三十六计”中得到启示, 变换“计策”, 开展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作文评改活动。介绍如下:

计策一:“连环计”———自主组合循环评改

“连环计”指多计并用, 计计相连, 环环相扣。在学生评改时, 我充分运用这一计策, 灵活变换形式, 以“循环评改”为主要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组合。

第一循环:同桌互动。以同桌为一个组合, 互评互改, 相互促进。

第二循环:小组互动。打破座位限制, 自由组合成作文评改合作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以免影响作文评改的周转速度。将同桌互改后的作文传给小组成员, 轮流直至全部成员阅览评改完毕。

第三循环:师生互动。教师阅览全部学生习作, 包括评改内容, 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反馈。

第四循环:组组互动。这一循环评改主要体现在课堂习作讲评时, 由小组推荐本组作文若干篇。这些习作中包括文章本身优秀, 或评改得当的皆可。然后组组互动, 交换阅览, 交流心得, 邀请每位学生读所评作文中的好词句。品评教师、同学对习作的评改以及文章作者经每次评改后所做的修改。以上每个环节后, 文章作者必须进行反思与自改:课后由本人写出对评语的看法和自己的反思, 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重新修改习作。最后组长将1~2位优秀作者板书于作文优秀栏中, 在其习作工整誊写后进行展评。

如此一轮循环后的文章, 宛如精雕细琢后的美玉, 每位同学的习作面貌焕然一新, 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由于这种评改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且对于学生也是“全线动员”, 因此每学期进行2~3次, 就足以使每一个学生欣喜地品赏到自己的“精品文章”, 共享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文就是一个美丽的万花筒, “连环计”的实行不仅能对写出好词句的学生起到鼓励作用, 更能激发全体学生, 尤其是中下游学生的写作热情, 同时还能帮助全体学生积累词句,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另外, 学生评改还有利于情感交流, 信息反馈。师生间的评改, 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间的交流, 有利于互相勉励, 增强自信, 相互间的取长补短, 可促进竞争, 培养兴趣。教师的评改, 能让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修改作文;学生的评改, 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 调整教学内容。

计策二:“树上开花”———办报编辑排行评改

“树上开花”此计本意是说弱小的部队凭借某种因素, 改变外部形态之后, 使自己的阵容显得充实强大, 就像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想到这一计策缘于一次习作课。记得那天上完课, 看着学生交上来的别字夹杂、文句不通的文章, 心里暗暗伤神。虽然怎样让学生爱写、乐改作文, 几乎成了我每天必修的“思考课”。教学之余常注意搜索资料, 采用一些教育杂志中、讲座中学到的方式, 可试行一段时间后, 总觉效果不佳, 学生也总提不起劲儿。看着这些“大作”, 感觉实在难以下笔批改, 就顺手拿起手边的报纸, 看起上面各式各样的学生习作。突然, 我想到, 许多学生心里都特别想要投稿, 希望自己精心写作的文章能让大家阅览。由于在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有难度, 那何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办报, 既达成作文共阅的心愿, 又能人人体验一下办报当编辑的滋味?在编排写作的同时, 校对、评改的环节也能自然融入其中。这样, 也许还会消除一些写作的枯燥感。

于是, 我向同学们宣布了这一设想, 让他们以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为单位, 各自组织“报社”。每位成员每期都需上交一篇作品, 但其中的创编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自定。没想到这一活动获得了学生空前的支持, 许多孩子脸上洋溢着兴奋。没等放学, “文学精粹”的活动名称就已放在我面前。紧接着, “成长日历”“文学快车”“勤奋者”“创新小报”等编辑部接连出炉。加上第一期报纸要赶在家长会前亮相, 这下, 教室里到处可见“小编辑们”忙碌的身影, 刚刚还为怎么编争得面红耳赤, 转眼又凑在一块儿埋头工作:排版、抄写、校对、美工……每张脸上都写满了专注。终于, 各组的首期作文报刊出来了。虽说称不上尽善尽美, 但我高兴地发现:作文中错别字少了, 语句通顺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每位同学都非常开心, 围着自己的小报, 看着别组的作品, 兴奋地讨论着, 评价着, 比较着……与以往写作时苦着脸, 评论时呆坐着的他们简直有天壤之别。

计策三:“反客为主”———考级制评改

“反客为主, 用在军事上, 是指在战争中, 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 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作文教学应牢牢抓住这一点,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多元开放, 真正做到“反客为主”。

中年级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愿意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能质疑问难, 喜欢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 能进行自我评价, 并主动改正错误。高年级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 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一定创意, 并能从多种解法中寻到最佳解法, 乐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自我评改的考级制:

1.一星级:评改标点、字词, 做到标点正确, 不写错别字, 卷面整洁;

2.二星级:评改词、句, 划出好词好句, 写完后至少读两遍, 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

3.三星级:评改格式是否正确: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格式, 尤其如书信、说明文等文体, 要让学生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4.四星级: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典型合理;结构是否自然清晰。这三点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 但同时也是很有主观性的几个方面, 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尽量从客观出发进行评改, 不仅提出不足的地方, 同时也写上优点;

5.五星级:表达方式有无错误;语言是否连贯通畅、生动优美。这两点主要是针对语言表达提出的, 靠的是学生的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 所以这方面的评改只是作为一种参照, 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今后的审核。

高年级作文 第2篇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高年级作文批阅技巧 第3篇

关键词:作文批阅;集体批;自批;互改;二次修改;省时省力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面镜子,高年级作文在考试中约占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自然较多,其中作文的批阅所花的时间更多。因为它既是本次作文的延伸,又是下次作文的前奏,是连接两次作文的桥梁。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四五十本作文下来,老师累得够呛。可是在拿到批改的作文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瞅一眼,然后不痛不痒地进行下一篇作文。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劣势明显地显现了出来。如何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研究教学工作;如何提高教师的作文批阅效率,并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我苦苦探索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积淀,我终于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乐此不疲

让学生喜欢作文,明白好文章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样他们就会愿意投入精力去写作,投入情感去琢磨,努力改进自己的作文中的不足。

二、有章可循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作文基础,该放手时需放手,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批改的机会,让他们体验从作者到读者,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多角度地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文章。

1.教师引导,集体批阅。刚开始修改,教师可以挑选2—3篇典型作文边欣赏边评议。优秀的习作可以品味字、词、句的精到,欣赏布局谋篇的巧妙,思想感情的宣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赏析。如这个词好在哪里,能不能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妙在何处?这篇文章你认为哪里还需要改一下会使中心更加突出……挑出一篇问题较多的作文,让作者大声朗读,大家帮他修改。对优秀作文至少指出一处不足,使作者明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以便精益求精;对落后学生的作文至少指出一处值得肯定的地方予以赞赏,使作者感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使他们迎难而上。每次赏析、修改不同学生的文章,可以使同学们能够心平气和的构思,舒畅快乐的表达。

2.规范修改符号,明确行批、段批、总批的要求,为自批和他批做好准备。学生掌握了作文修改的技巧,就可以如法炮制地去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同时可以选出修改到位的同学的批语予以表扬,如“优秀小老师”“优秀小读者”等,经过抛砖引玉,使学生爱上修改,享受修改后的成果。

3.一对一互改,相互学习、提高。在学生掌握了修改要领,教师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提出修改重点,学生写完作文后相互交换,就可以在正式作文本上动笔修改了。5分钟的修改,他们一个个屏息凝神,有的皱眉,有的抿嘴憨笑,有的颇有几分陶醉,俨然是一个个的小老师。李爱红同学的《神奇的佛归寺》中的总批是: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把紫云山佛归寺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变迁写了出来,很有品味。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梁琪在《我家的宝贝》中的批语是:不知不觉你的文章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你那珍贵的宝贝里。语言生动、细腻、精炼,内容丰富,是一篇佳作!……看着学生发自内心的批语,我也很享受。每次的批阅只需5分钟,花时少,但见效快。最后学生在总批后用铅笔签上读者大名,以便老师二次批阅时加分。满分5分,良好4分,及格3分,3分以下的学生必须阅读满分同学的文章并抄写其评语。另外,对平时比较粗心的同学批阅的文章要由细心的同学复查,若发现错别字要扣分,并责其写一百字左右的说明书宣读,督促其认真修改。

互改作文的方法我用的比较频繁,只不过每次互批的同学是不同的。其好处是:(1)评改及时,当堂完成,当堂修改,学生兴趣浓厚;(2)学生互改作文扩大了阅读面;(3)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教学工作。

三、二次批阅

教师要总体把握,进行二次批阅。经过学生批阅的文章,老师还需来一次快速的大规模“扫荡”,并后缀点睛之笔。这样作者对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就会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便于改进。

四、习作感悟

结合两次批阅,让每个学生写出50字左右的习作感悟。作文本发下来,让学生结合师生修改写感悟,可以是此次习作的小心得,也可以是对交代不清的内容予以补充……感悟——满分为10分,优秀9-10分,良好8-9分,较好6-8分,不及格6分以下。每次感悟要因文而异,不可雷同。

五、家长点评

结合作文内容,让家长参与点评。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就会欣赏孩子,支持孩子。如:《给 说说心里话》这篇习作中,我要求给谁说的心里话就让谁批改,任小博同学是写给妈妈的心里话,家长看后的批语为:“亲爱的儿子,从你的作文中,我看到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妈妈羽翼下的小鸟,妈妈平时对你的管教是有些紧,因为现在的社会比较乱,也比较复杂,妈妈害怕你受到伤害。从今以后妈妈会给你休息大脑的时间,会让你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会说话算数。不过,小孩不能花太多的钱,因为那样爸爸妈妈会更累的,有时你也要体谅我们好吗,我亲爱的儿子?”这一刻,我感到欣慰,一篇习作竟成了母子沟通的纽带,这是多么珍贵的一刻。

高年级作文 第4篇

笔者认为,“好作文”除了来源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写法的指导,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下面以高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指导为例,与同仁们一起探讨,指导学生写出佳作的几点体会。

一、命题——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题好文一半”。一个精彩的命题犹如画龙点晴,使文章锦上添花。现在的小升初、中高考的作文,多以自拟命题或者半命题为主。因此,指导学生拟好作文题是作文的关键一环,是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如一个作文材料是:生活中,一定有人对你好、对你爱,那么对你最好、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请你先补全作文题的题目:——真好!再组织材料,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题的对比,而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强化认真拟题的意识。如要求写“妈妈”的文章,教师给出两个文题,让学生比较,看看哪个题目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1)我的好妈妈

(2)我的妈妈—一我家的“高音喇叭”

写爸爸的文章,给出文题:

(1)我的爸爸

(2)我的爸爸——我的“油嘴滑舌”的爸爸

让学生以“我的家庭”时,给出文题:

(1)我的家庭

(2)我的一家—“吉祥四宝”

……

通过比较,显然,每组的第一个文题,略显呆板,毫无文采,反之,第二个都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一看就有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心情和欲望。

当然,文题应符合逻辑,不能一味追求新而脱离主题,更不能为了文题的漂亮,而使用具有语法错误或者用法不当的词语,否则,得不偿失。

二、开头——成功作文的一半

1. 开门见山

《装满昆虫的布袋》,开头直接介绍作文的主人公是谁、怎么样,如……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再如《读书莫放拦路虎》的开头,开门见山提出生字是读书的拦路虎等等。这些文章的开头都直入主题,干净利落,使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

2. 引用经典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爸爸四十出头,可是仍然很平凡。以诗句开头,震撼人心;“三棒槌打不出个屁来”,我爸爸是个不爱说话的人。这样的开头,俗语的引用,使读者对爸爸的性格就了如指掌,也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爸爸的亲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采用修辞开头

(1)比喻开头

比喻容易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者要阐述的道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喻也增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中国的石孔桥》,就以比喻开头——“石孔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贴切的比喻,使读者对弧形的石孔桥和自然界的“彩虹”巧妙联系起来,从二者中找到相似之处。

(2)疑问开头

以疑问句开头,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思考。如《我阅读我快乐》中的《阅读伊索寓言集》,作者这样开头:你还记得《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中选出来的。这样的设问开头,简明扼要地罗列出以前阅读过的寓言故事,均选自《伊索寓言》,引起读者对这些寓言故事的回味,同时激发读者对《伊索寓言》的探索的欲望。

除此之外,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对比、排比、铺陈、描写等方式,都会收到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主体——成功作文的关键

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文章的正文部分,这个关键部分,更看出作者的功力,包括详略得当的叙述、材料安排的有序、言之有物、生动传神的描写等。

小学语文作文,一般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为主,描写是文章活起来的关键。对于人物描写的引导,可以从阅读课文、阅读佳作中得到启发,然后再拓展和延伸到自己的写作中。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对于儿子的外貌描写,只寥寥几笔,写出儿子的身高、年龄,如“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撅头那么高”;描写开始种花的句子,“来到爸爸身边以后,顾不上休息,就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描写心理状态的句子,“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再如,描写张老汉拿到存单时的心情时,这样描写: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单,眼睛眯成一条缝……刚走不远,又把存单掏出来瞧瞧;生怕他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段描写,既有动作描写——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单、眼睛眯成一条缝、掏出来瞧瞧;也有心理描写——生怕它长了翅膀似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张老汉拿到存单时的兴奋、激动、小心翼翼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对于描写使文章活起来的方法,除了欣赏阅读课文以及名人佳作以外,主要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多观察生活。如要求学生以《春天》为题,写一篇写景文章。教师可以选择风和日丽的日子,带领学生们走进春天的田野,春天的小河边,春天的大路上,让学生感受春风的和煦、春天太阳的温暖,观察春花的烂漫,观察早春的河里冰雪融化,观察河岸边的柳树观察春花的烂漫,观察早春的河里冰雪融化,观察河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观察路边的小草静静地钻出了地面,看到地里的农民们忙碌着春耕春种,观察草坪上、操场上孩子们高兴地放风筝的情景。有了细致、全方位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学生写起来便会下笔如有神。

其次,鼓励学生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推荐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篇目或者杂志等,让他们从中吸收精华,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从小学一二年级的写句子、写话开始,注重三四年级的起始作文的教学,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应从方法、素材的积累等方面,循循善诱,有效指导,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不断得以提升。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章从如何命题、怎样开头以及怎样写好正文等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作文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生红.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9).

小学高年级作文 第5篇

小学高年级作文大全

小学教师节优秀作文:“老顽童”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姓蒋,名兴超。别看他的名字很文雅,但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比奥特曼还奥特曼的人物,虽然他才三十出头,但是个让我尊敬的“老顽童”。

我们刚刚迈入南外不久,一次上课,因为是在下午的原因吧,大家全像一只只懒惰的`小绵羊,趴在桌上直打哈欠。这时,蒋老师突然一改以往的严肃,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做着动作,笑着,假装天真地说:“大家喜不喜欢奥特曼,我就特别喜欢。”话音刚落,同学们的笑声如潮水一般涌来,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我们的疲惫一扫而光。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期待这每天的语文课。这个可爱的“奥特曼”,不只是一个让我们发笑的精灵,而且连接着我们与语文学习的纽带。

“沙沙沙”,这是一本本笔记本从书包里拿出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整齐且响亮呢?那是因为蒋老师的一声令下,“大家拿出笔记本!”只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早已无影无踪,转而是一副严肃的面孔,眼睛似乎紧盯着什么。“大家专心听啊,别考试又考不出来!”这句颇感“功利”的话,成了蒋老师的经典口头禅,他一边在教室慢慢、仔仔细细地踱步,一边重复着。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疲倦与无奈,一点一点地去默默地抄写着每一个笔记。课堂上,他经常是妙语连珠,渊博的学识滋润着一颗颗好学的心,让我们对汲取知识营养充满期待。“先苦后甜”,由于蒋老师要求十分严格,我们卷子上的大红数字更大了,考试后,报完分数,大家都像是喝醉了酒,一个个脸微微发红,却充满了快乐与自信,而这时候,蒋老师反而变得若无其事起来。他一点一滴的教育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充实。“老顽童”,快乐哦。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三策略” 第6篇

一、多管齐下,汲取习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因此,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管齐下,多角度汲取习作素材。

1.在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表达生活,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源头活水,他们写作文时再也不会无话可写了。例如一到“十一”国庆长假,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中必然少不了一篇作文,而学生又要玩得高兴,做作业自然是很不高兴的事。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有兴趣呢?笔者在此时就让学生把“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时所碰到的事情详实地记录下来,并不要求学生要完成一篇成文的作文,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压力,自然达到了“我笔写我心”的目的。这样,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登山的艰辛与快乐,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游水时的兴奋与激情……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习作素材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自然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学生关注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让学生拿起自己的笔快乐地表现生活,记录生活,这样,就能够充分积极习作素材,从而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作文之旅。

2.在积累中丰富习作素材。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对学生平时的积累要进行培养,对于课外阅读文物让学生找找你认为相当美的词、句,说说你对文章的欣赏及评价,摘摘好词佳句。有目的地摘抄文的精彩片段也是可行的,并对这些字词句进行分门别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也养成了天天背诵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时就能随心所欲,要到的词就会自然地“冒”出来了,许多同学纷纷向我表示“我现在肚里有货了”,尝到了甜头,劲头也更足了。

二、注重指导,教给构思方法

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思维能力也还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构思是学生将表象材料组合成文的过程,这是主观思维活动。教师要把握时机,教给方法使学生能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多向思维,促使构思敏捷,呈多向流动状态。实践中,主要归纳有:

1.比较重新组合。即引导学生将材料按“信息、主题、题材、表现、形式”分几组排列起来,再思考这几组材料是否可以重新组合。通过排列,重新组合,寻求最佳的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2.批评法。就是引导学生用批评的眼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事物的相反事例,或事物的另一个特点,从问题的两个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去寻得与未来相反的结论或者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并抓住这些特点来写。如“家乡的河流”可以抓住一面是赞美,是哺育家乡人民的“母亲”,另一面是“批评”的角度,是冲毁农田和房屋的“恶魔”。

3.同中求异法。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选取不同的题材或表现形式。比如写《家乡的新变化》时,选取的角度不光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让学生从小的地方去发现,一个人、一样东西、一种观念等等去寻找。

4.逆向思考法。就是引导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使整个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与文题指向相反的特征。

5.触类旁通法、就是引导学生从眼前感受的事物受到启发,回忆起相应的事物,得到好的题材、主题。联想和类比在这起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体验,感悟语言魅力

体验是学生形成作文能力,感受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加强体验,以此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1.删改比较体验。就是教学时将文中的附加部分、联想部分、或感受学部分可以进行删丢,再与原文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对比,以便在写作中加以运用飞学会写具体。如原句“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流进人们的心窝里”。但如果把想象部分删了就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雨水对远不在身边大田的作用,赞美雨水的意思。学生通过经常的自我挑战,小段尝试,就能逐渐转化为写作技能迁移到写作中去。

2.替换比较体验。对于文中的写人物对话的直接引用写法,改为间接转述的写法;或把教材中写对话间接转述的部分,改为直接引用。让学生领悟,将文章写好、写具体,就要直接写人物的语言,通过直接引用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交代清事物的经过。通过教师引导训练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高年级作文教学 第7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别说孩子, 就是一个大人, 如果他对所做的事毫无兴趣, 我们能期望他把事情做好吗?因此,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年级的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 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但是高年级作文与低年级、中年级作文是不同的, 内容、形式、表现手法都增加了难度。一部分孩子在所难免对写作产生了畏难情绪, 一听到写作文就非常抵触。所以,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做的是打消学生的消极态度, 想方设法让学生从畏惧中走出来。我会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 挑选一些短小但语言流畅优美的感人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文章, 感受到好的文章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是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更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学生有了这种认知, 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美的文章来。渴望写, 有了想要表达的欲望, 他们的写作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只有写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的热情会在写作遇到困难时逐渐减弱。这时, 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他写得怎样, 只要语句通顺, 中心明确, 就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因为我们此时的目的很简单:要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小小的成功会让学生乐于写作,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积累知识, 为写作打好基础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但是学生往往一拿起笔, 挖空心思也写不了几句话。因为心中无物, 他们能写出什么来呢?胸有成竹才能画竹, 这“竹”就是写作中最基本的用词要恰当, 语句要优美, 层次要清楚, 结构要合理, 中心要突出……这些能力和写作的经验从哪里获得?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要获得这些经验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 多读书, 从中获得间接经验。人们常用“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说可以从书本中获得很多知识。是的, 人类的大多数经验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得来的。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也是从阅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中获取的。可见, 多读书, 不仅可以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助于写作的知识:可以积累好词好句, 可以学习写作方法。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不要忽略了文章的示范作用。积累这些知识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获得。首先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小学课本的编者在编写课本时, 有目的地将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编写的。拿小学十一册第三单元来说, 课文有《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几篇课文展现的都是人物美好的心灵和善良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 展现人性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在阅读课文时把描写方法的教学渗透进去, 那么, 本单元中“写一件感人的事”的习作训练, 学生就有了可以借鉴模仿的东西。但课本中的文章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课外读物所涵盖的内容更多更好, 品种也多, 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生会越来越爱上读书的。多读书, 既增长见识, 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时不就胸有成竹了吗?

(2) 细观察, 获得直接写作材料。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学生如果只获得了书本知识, 却缺乏生活, 相信老师一眼就看出孩子的作文是瞎编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从生活中选取材料, 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要留心观察身边所发生事, 留心身边的人。要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见的事, 只有这样, 才能把细节描写得生动具体, 表达的情感才真实感人。只有这样的文章, 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才有可读性。反之, 就是一篇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失败之作。

三、习作指导

(1) 学会创新, 摒弃机械模仿。因为阅读的关系, 一些学生学会了模仿, 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千篇一律。这时候要告诉学生, 我们阅读范文, 是要借鉴好的写作方法, 不是像临帖字画那样生搬硬套。老师更不可为了应付考试而要求学生背诵范文, 要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题目新颖、用词用句不重复、内容新奇、表现形式多样化。当然, “新”不是搞花样, 而是实实在在有新思路, 新内容。

(2) 大胆写, 细心改。学生在写作时, 不管哪一类文章, 一定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要敢想敢写。只要能围绕一个中心, 语言表达有条理, 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完后, 要让学生对照习作要求, 学会修改习作, 先自己修改, 还可以相互交换修改。修改习作时, 一定要细心, 从字词句的修改到文章的层次中心, 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一审查, 不能弃之不做。

作文反映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阅读指导作文, 作文借鉴了阅读。生活、阅读教会了学生怎样写作文, 反过来, 作文又反映了学生的生活, 验证了阅读的效果, 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我找到作文教学的方法。只要我们能做个有心人, 一定会发现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

参考文献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究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说浅显一点就是积累的过程, 阅读是积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明理, 了解丰富有趣的知识。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新接手一个班级, 我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朗读优美的句段, 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课后我与学生交流阅读的快乐;阅读课我与学生一起畅游书海……在我的带领下, 班上的学生陆续参与进来了。让我感动的是班上刚转学来的杜万志同学, 不仅读书课, 连课后、午休课手里都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刚来我班时他的作业是一塌糊涂, 作文基本不会写, 可是就是那么差的基础, 在他转到我班的第一学期的一次全校作文比赛中却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写的作文《药师》获得了一等奖。当我问他何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时, 他脱口而出:“老师, 这多亏您鼓励我们多读书、看好书啊!我从书海里得到了许多我从课本中得不到的知识。谢谢您, 老师!”

二、为学生提供阅读汇报的平台

学生的阅读热情持续高涨的时候, 我就开始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进行积累了。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积累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在不打乱学生阅读热情的基础上, 让他们准备好积累的本子, 在本子上记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上写感受, 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所以他们写起来就特别起劲。当然光这样做还是不够的, 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还得引导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感受等。在这方面我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做得还是很到位的。我班每星期都会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读书汇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 又可以为其他学生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作铺垫。有不少学生听到别的小组介绍的书籍有趣, 他们就会找来看, 班级的读书氛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营造出来了。

三、为学生创设习作的情境

阅读能够让人明理, 让人充满智慧, 能够为习作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能够让学生在习作时左右逢源。但是有的学生即使读了很多书, 作文时仍一头雾水。经过多次交谈才发现这些孩子是在写作时无从下手, 他们认为现在的单元作文大多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 要想写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这样的情况, 我不禁想起于永正老师说的话:要让作文源于生活, 当学生写作的时候无话可写, 无从下手的时候, 老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习作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讲到:激发写作兴趣, 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上, 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日常交际需要出发, 拓宽体裁训练层面。

这一学期我在作文教学上有一些改革。一改以往的按单元作文要求布置作文, 而是向学生了解他们对什么事情比较熟悉。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 我在班上选择一些善于表演的学生在班上进行小品表演。刚开始的剧本来自于课文, 我和学生一起将适合表演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可以表演的课本剧, 如《将相和》、《景阳冈》、《西门豹》等课文都是不错的课本剧选材。改编课本剧我要求全班学生都参与。这一做法让学生感到新鲜, 他们特别愿意尝试。不管学生改编得怎样, 我都会在班上大肆表扬, 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时, 我就要求他们将生活中自己喜欢的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 会编故事的就编故事, 不怎么会编的就表演, 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选择。这一做法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 而且还乐此不疲。

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包括“作”和“改”两个部分, 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一个能将作文写得很出色的学生并不是最棒的, 最棒的是那些不仅能将作文写得出色, 还能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自我评改在作文教学中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每批改一篇作文前我都会在班里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改。刚开始的时候是找错字, 画好词、好句, 然后就是培养学生互相写评语了。学生写评语能够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我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 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进行自我修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第9篇

1、小学高年级写作目标

首先是对其写作完整性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诸如看图写话一类的针对写句子的练习,而如何将句子连缀成文是小学高年级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这需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完整性有明确的认识,这也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只有达到最低标准,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正的“文章”,而非简单的句子叠加。

其次,要让学生对作文的结构及中心有明确的认识。理清结构,抓住并突出中心,才能达到一篇合格作文的基本要求,避免“流水账”式作文的出现。这也是为学生在后续更多元更深刻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要让学生学习到简单的写作技巧。通过学习简单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更容易达成作文完整及理清结构抓住中心的写作目标,另一方面在学习写作文的初期让学生接触并试着运用各类写作技巧可以让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打好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习惯,对其写作风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如何写作文,写什么仍存在疑惑。刚开始面对老师要求的几百字的文章,多数学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从看图描述到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找事写”难免令其无所适从。心中无物,自然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可以说是需要老师引导、并逐步加以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学生对写作文趣味索然。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题目,无话写就会渐渐地觉得不感兴趣,不是自己想写的事物也会觉得不感兴趣,而提不起对写作文的兴趣就会让学生的写作永远停留在“应试”,停留在刻板空洞的形式化中,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大忌。在老师的角度,怎样能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1、阅读积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文,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什么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坚持。每周固定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每天让一名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或定期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等,虽然是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但阅读初期只有先让其必须进行阅读,才能渐渐形成习惯,进而让其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培养兴趣。因此,必须要找到程度合理却实行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

2、实践拓展

写作文重要的是表达,如果将作文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内,书本上,讲解中,则学生所有的表达都只能仰仗于想象力和技巧的运用。而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才能让其作文是“真情流露”,表达更为自然,更不用说是“无话可说”。

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或仅仅是对某一地点,某一事物的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犹为重要,因为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把这些活动当成放松消遣,在面对作文时也依旧会是“一片空白”。老师要在学生观察是对要点进行提醒,或在活动前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事物,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自己的所想所感。

3、交流互评

在作文完成后进行的交流和互评,老师的讲解也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会因为大家所写都是同一事物,对他人想到的自己没想到的东西,以及比自己更好的语言更为留心,可以说对一篇作文的讲评能让学生有很大的收获。并且如果老师觉得这篇作文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可以在讲评后让学生重新进行写作。虽然是一样的作文题,但由于交流过后,好的内容会被大家共同拥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写得更加精彩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更为强效的训练。

4、创新作文命题

作文命题可谓灵活至极,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作文难免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在作文命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针对其心理特点让命题更加多样化。既可以写命题、半命题作文,也可以提出话题或假设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要让学生在不偏离要点的情况下尽量发挥其个性,允许适当的夸张和杜撰,想象类文章更是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考虑写作技巧篇章结构这些形式之前先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空间,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更是可以每周或每月让学生写一次“无命题作文”,不限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写自己之想写,自由发挥,提升对写作文的兴趣。

5、充分利用网络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也可以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首先,让学生进入网络,自由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在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时可以发现自己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拓展思路,同时在众多资料中如何准确地选取和运用适用于自己作文的部分,使其能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和训练。

其次,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的作文上传至班级的网站或交流群,既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PK,更为用心地对待每一次作文写作,使每一次作文练习都能有良好的收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兴趣和习惯为主,辅以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张鹏.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实施探讨[A].2015

[2]牛卫红.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A].2015(11)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评价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评价,评价原则,评价策略

目前, 我国正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以“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1]为指导理念, 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紧扣时代主题, 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在此背景下, 小学生作文教学及其评价也应重新审视。在传统的作文评价过程中, 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方式方法缺乏创新。评价表现出简单、机械化倾向, 忽视对作文写作的过程、方法、情感及态度的评价。教师是学生作文的欣赏者, 却往往用整齐划一的规范去审视学生的作文, 这也导致作文评语的撰写简单、肤浅。因此, 要构建科学、民主、客观的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非“标准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等正向功能, 进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概念、目的及意义

评价, 是对价值的判断。[2]评价在教学领域中的反映与应用就构成了教学评价。它是对学生的品质、表现以及行动等多方面的可能性过程和结果做出的成就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学生作文领域中的应用便形成了作文评价。因此, 作文评价即对学生的作文表现和价值的判断。作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个人的良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 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评价的研究, 力求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作文评价策略体系, 并指导作文评价实践, 促进作文评价成为兼具客观性、科学性、人文性的价值判断, 使作文评价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理念, 贴近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来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评价状况。问卷包含四个基本维度: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对于评价的认识、评价的需求和评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以辽宁省朝阳市X小学5~6年级的300名学生为样本, 实发问卷300份, 收回286份, 收回率为95.33%, 经过鉴定分析, 问卷全部有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 笔者收集了该校100份5~6年级学生作文本, 翻阅作文245篇, 查看评价情况, 以获取更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1) 学生对作文评价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 90%以上的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作文评价对于提高作文成绩的作用, 不足10%的学生对作文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 作文评价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动机, 明确作文评价的重要性。 (2) 学生对作文评价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91.25%的同学需要得到老师的评价, 8.75%的同学对于教师的评价持消极态度。基于此, 笔者通过查阅学生的作文本了解到, 态度消极的学生作文写作态度不够端正, 也没有得到老师良好的评价。所以,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作文写作态度十分必要。 (3) 学生的作文评价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不会评价作文。有一些同学敢于评价别人的作文, 却对评价结果缺乏信心。因此, 帮助学生形成作文评价观念, 掌握良好的作文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这既有利学生明确评价的意义, 也能帮助自己的作文写作。 (4) 学生对于教师评价方式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 97%以上的同学希望得到教师的明确评价。结合学生在评价后的修改态度以及笔者分析学生作文本的情况可以得知, 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到老师全面的评价, 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写作积极性降低, 作文修改无从下手。这里给出启示:良好的作文评价能够切实发挥鼓励、引导学生的作用。作文评价并非是书面的甄别与选拔, 而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发展性机制。 (5) 学生对于作文评价主体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除老师之外, 不愿得到他人的评价, 只有少数同学希望得到家长、同学、朋友等人的评价。笔者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到, 作文写作能力不强和作文代表内心想法两个因素导致学生不愿受到别人的评价, 被教师评价也是出于无奈。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评价观念, 对于评价主体多元化建设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语文作文评价的原则

1. 激励性原则。

激励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一般而言,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3]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自身的积极因素, 使学生受到关注和爱护, 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尊重的原则。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实施尊重的教育, 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 形成独立的人格。尊重的原则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身心发展规律,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尊重、感受尊重、学会尊重;懂得尊重自我、尊重作为主体的个体、尊重他者与社会。[4]

3. 因材施教的原则。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 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5]学生是独特的个体, 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认识学生在智力、能力、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差异性和独特性, 是实现学生个体潜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四、策略与建议

1. 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以往的作文评价多以教师为评价主体, 导致评价结果主观色彩浓郁。实现客观、公正的作文评价就不得不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的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实施教师、家长、同学多元主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使评价兼顾学生群体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

2. 评价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

评价内容是评价的表现形式, 它反映出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也直接影响受评者的反应。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内容的修正、鼓励等功能, 改变评价内容局限、封闭的局面, 使评价内容兼顾作文写作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到评价内容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让学生在评价内容中汲取营养, 获得发展。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挥评价优势功能。

传统的作文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有其积极作用, 但多重视结果, 忽视过程、思路、方法以及作文写作之前的水平。因此, 要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端正写作态度, 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可持续提高谋功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汪凤炎, 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澍, 柳海民.论尊重与“尊重的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 .

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第11篇

一、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涉及孩子的情感领域,才会激发出他们写作文的热情和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作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三”,要求学生讲“谢谢自己”的故事,我分别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上讲台,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故事。我尽可能地把导语说得富有鼓动性:“身为男孩子的你,是不是拥有家中姐妹或同龄女孩子无法享有的一些特权?身为女孩子的你,当男孩子在外面自由玩耍时,你是否只有羡慕的份儿?”学生交流完毕后,我再次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当时有哪些人?你都看到或听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按平时的语言习惯写出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互相修改。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激发作文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群体模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年级文章的选材、立意和表达上。机械化的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同中求异,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在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追求与众不同。“别人这样写,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写?”“别人从这方面写,你还可以从哪个方面写?”等类似的鼓励话语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习作一”,要求学生想象课文《神鸟》中的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之间还可能会发生哪些故事,并从自己想到的故事中挑选一个写下来。在这里,教师要告诉学生编写的故事要忠于原文,不要抛开原文无根据地任意发挥。神鸟是美好的化身,这一点教师应该牢牢把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旧瓶装新酒,如每次都是神鸟向人们提要求,人们能否反其道而行之向神鸟提出要求呢?总之,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运用反向思维和立体思维写作的习惯,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入写作的主题,使选材和立意标新立异。

三、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人、事、物、景等内容记下来。天天动笔,能开阔思路,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平时有所积累,作文时便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了。

新课程注重习作与阅读的关系,在主题课文的后面,都会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练笔活动。如《大拇指汤姆》在课后提出:汤姆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惊险的事?请写一写;《海上日出》要求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景象;《少年闰土》要求学生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小伙伴的外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这样的小练笔,使之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习作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练笔。如学习完《凡卡》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凡卡说的话;上完《十年后的礼物》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信守诺言的一件事,或是回忆一件别人遵守诺言令自己感动的事,或是写一写自己最想送什么礼物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最真诚的感谢。在练笔的时候,教师不要限定学生的写作方法,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作文。

四、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为此,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向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书,推荐适合他们读的好文章。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要重视背诵,使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丰富语言积淀和储备。背好词佳句,背诵一定量的范文,这样,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就会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另外,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顺畅表达了。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还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阅读的习惯自然形成。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一”要求学生从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中挑选三个主人公展开想象,重新编写一个童话。学生平时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其他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中拟人的写法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已经很熟悉,所以写起童话来文随笔行,写出了不少生动精彩的童话故事。

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一提到作文, 不但大多数学生愁眉苦脸, 而且不少语文教师也深感棘手。“作文难教”几乎成了语文教师共同的呼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实践, 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和大家共勉。

一、树立自信心, 克服畏难情绪, 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

大多数学生一写作文就皱着眉头, 望着天花板, 紧咬着笔杆, 成了老鼠啃南瓜———无从下手。有的直到课堂结束还未动笔, 这样长期下去, 学生只能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 望“文”兴叹, 甚至谈“文”色变。其实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如果有教师的鼓励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的作文学习, 就会使学生以写作文为乐。自觉作文, 表现自己的生活;喜欢作文, 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创新作文, 展现时代的风采, 学生眼中的人物风貌。“文”作成以后, 要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教师要以赞赏的口吻对学生说:“写得不错”“有真情实感”“继续努力”等鼓励性话语。即使文章不怎么样也得说:“进步不小”“相信下次会写得更好”……照这样下去, 学生就会有信心写文章。切忌以嘲讽、训斥的口吻斥责学生作文中的不足, 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解决写什么内容的问题, 学生既然学写, 那就什么都可以写

生活中的人、事、景、情、物均可入文, 能写出来表达出来就可以, 暂不做这样那样的要求, 也无须对材料进行加工、剪裁。只要语句通顺, 言之成理足矣。写什么呢?就是写“生活”, 在生活中作文。在此基础上才慢慢学习提炼生活中有思想教育意义的题材, 进而对生活进行原型提炼、加工、创造、创新。先得学会“走”, 然后才学“跑”。如, 平时可以让学生用笔直接描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文课上尽量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空间自由作文。久而久之, 可以半命题作文、给题材作文、命题作文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记得我们曾经写作文, 教师出一个题目:一个熟悉的人, 或是一个高尚的人。就冥思苦想:这个熟悉的人有什么可写的呢?我生活中哪个人的品德高尚呢?思来想去, 无处动笔。怎样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呢?始终困扰着自己。即使下笔写了, 由于束手束脚也是写的东一句西一句, 心中无激情, 语言干瘪瘪的, 甚至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语汇来表达, 其症结就在于教师给定了题目, 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了个圈, 束缚了思想, 而谈不上激情与创新。还有写作中与自己的生活脱节, 其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有感触, 一有激情, 一有写作的欲望就要发而成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如上所述, 就会有人问:难道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停留在这个层面吗?如果仅仅是这样当然不行了。

该让学生如何写作文呢?就像前面说到的, 在生活中随意作文, 无心理上的任何条条框框, 表达出来即可, 片段也行, 语录式的也行, 不限制字数。有了这样的基础, 长期积累, 下一步就可以进行“探究作文”的训练了。 (1) 要探究课题, 给学生讲明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 接着交流探究结果。 (3) 记叙总结后的探究结果。要求学生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再下一步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材料联想作文, 这联想是一根绳, 但空间是广阔的, 学生可任意驰骋。让学生比较自由地写自己愿意写的。 (4) 半命题作文, 同样要注意写作自由, 给学生的命题要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其中, 定有一块能触动学生的灵感, 在已有的一定积累经验上定能挥洒成文。 (5) 适当的时候可以来一次命题作文。不过得向学生说明, 征求意见如果不乐意写这个题目, 也可以自拟题目来写。

三、让学生多看多练

上一篇:精细化学品化学下一篇:艺术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