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池设计范文

2024-07-07

消防水池设计范文(精选9篇)

消防水池设计 第1篇

《建筑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01 5—2003,2009年版,以下简称“建水规”) 3.8.6条及条文解释对生活水泵满足自灌式吸水技术要求做了明确的解释,生活给水水泵的自灌式吸水是指水泵启动时,卧式水泵的泵壳内应全部充满水,立式水泵至少第一级泵壳内应充满水,由于生活水泵有设定一个自灌启泵最低水位,水位在自灌启泵最低水位以上时,允许启动水泵,水位在自灌启泵最低水位以下时,不允许启动水泵,所以并不要求水泵出水管位于储水池最低水位以下,只要卧式水泵的泵壳或立式水泵至少第一级泵壳位于自灌启泵水位以下,自灌式吸水最低水位在一般情况下宜取1/2储水池总水深就可以满足要求。

以上是“建水规”对生活离心水泵满足自灌式吸水的技术要求,由于消防水泵很少使用,推荐消防水池或消防水箱的工作水位高于消防水泵轴线标高。对于卧式离心泵,消防水泵轴线比较好理解,应是指水泵的泵轴,即水泵吸水管的管中。对于立式水泵就不好理解了,由于水泵泵轴是垂直地面的,指的是泵轴的底部还是顶部不明确。由于消防水泵启动包含多种情况,一种指火灾时消防水泵从静态条件下启动,另一种指消防水泵在运行中,由于机械或供电方面的原因,发生主备泵切换,或短暂停电后重新启动;对多组消防水泵,如消火栓泵、喷淋泵等,共同在一个水池中吸水时,也指它们中的任一泵组先期启动,而另一组泵组后期启动。由于不像生活水泵一样有设置一个自灌启动水位,一些人认为火灾延续时间的任何时间消防水位都要满足水泵自灌的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上册)中对离心泵自灌的理解是:“水泵能否自灌吸水,关键在于吸水管内和泵内是否经常处于充水状态,只要满足水泵初次自灌启动,及检修后再运行时,能满足其自灌启动,以后的每次启动,水位无需必须在自灌水位以上,因为停泵后,假如水位降到(初次)自灌水位以下,只要吸水喇叭口还淹没在水中,水面上的空气不可能‘潜水’从喇叭口进入吸水管内”。没有必要要求消防水池最低水位要高于离心消防泵出水管中心线。由于初次启动时消防水池一般是满水位的,水位高于消防水泵泵体,那么消防水泵(包括备用水泵)吸水管里面也是充满水的,只要管道和消防泵不漏气,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当水池内水位低于泵轴小于10m (一个标准大气压),吸水管内的水也不会流出来,更不可能在火灾延续时间内,管道内的水就漏光。一般消防离心泵气蚀余量NPSH介于3~6米水柱,当液面降至泵轴以下时,水泵最大安装高度为3米左右,即“水源水位能被离心消防泵吸水”。如果一味地要求水泵在任何状态启动时水位都要高于自灌水位,势必会造成泵房地面标高的被动压低或消防水池下部很大一部分无效容积,造成投资浪费和管理不便。消防水池的水位见下图所示。

随着大家对“水消规”解读的深入,以及“水消规”图集的实施,明确了地下建筑不包括地下车库,离心消防泵自灌式吸水技术要求界定的也很清楚,应在满足规范及消防灭火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注:1、当消防水池设1000×1000吸水沟及喇叭口时、最低有效水位为水池底标高,

参考文献

[1]黄晓家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消防水池施工方案 第2篇

1、施工工序:

土方开挖→垫层浇筑→底板施工→池壁施工→顶板施工

2、土方开挖:

土方工程采用1台挖土机开挖。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隐蔽检查,合格后继续施工。为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采用大面积全部开挖,挖土时不得超深、超挖,机械挖土注意保护基底不要破坏。基坑四周按1∶0.5 比例放坡,并且留有0.5m 施工操作面。挖土期间专人跟随测量标高、观测土方动向。既挖好一块,清理一块。对挖浮土方要有防止塌方措施。

3、垫层浇筑

严格控制垫层平整度、水平标高,垫层表面用木蟹二次搓平。待垫层干燥硬结后,重新引测轴线,并根据基准线,用墨线弹出水池梁柱子壁板轴线。

4、底板施工

水池底板厚250mm,采用双层钢筋绑扎,双层钢筋架凳按500×500绑扎。使用C30混凝土浇筑。底板上层保护层厚度为30mm,底板下层保护层厚度为40mm。浇筑前应先预制好相同厚度的砂浆块呈梅花形布置在钢筋骨架下,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在浇筑时振捣务必密实,振捣工具为平板振动器。在浇筑完池底后应在池底斜托上部并避开斜托钢筋处设置橡皮钢边止水带,止水带接口处的搭接长度为100mm。

5、池壁施工

池壁筋在完成水池底板后进行,池壁钢筋一次绑扎到顶不需搭接,池壁钢筋采用搭简易架固定。由于池壁立筋一次性绑扎搭设,上部摆动较大,不易保证下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可用S型钢筋钩固定池壁模板采用1800×900×20的木模板,模板上涂上脱模剂。池壁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立杆横向间距1.5m,纵杆间距1.2m,大横杆竖向间距1.2m,大横杆与立杆相连处均设置两米长小横杆,且在上下小横杆上设置斜支撑。外侧临近坑壁的,利用坑壁顶撑和基坑上四周埋设钢管固定,坑上埋设钢管间距1.2m,墙体模板用斜撑加固,斜撑水平间距为1.2m。池壁外侧钢绞线与埋设钢管固定,内侧与地板预埋锚栓固定。模板安装垂直平整,支撑牢固,绝不允许有走模现象。

6、顶板施工

水池顶板在池壁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施工,水池顶板厚180mm,采用1800×900木模板支设。顶板保护层厚度为30mm。

7、质量要求:

池体采用C30砼浇筑,池体抗渗等级为S6。施工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时校对预留伸出钢筋或埋件位置。水池底板、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后才准在底板、顶板上进行操作。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且大于14天后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不能用重物冲击模板。使用振动棒时,注意不要振动钢筋或埋件、预埋螺栓、暗管等,如发现变异应及时校正。雨期施工应备有足够的防御措施,及时对已浇筑的部位进行遮盖,下雨期间应避免露天作业。

(2)、混凝土搅拌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min,保证搅拌均匀。

(3)、池壁施工缝可设在以下两个位置:①池壁底端的斜托上部,并应避开斜托钢筋。②池壁顶端的斜托下部,并应避开斜托钢筋。

(4)、钢筋焊接:单面焊接头长度不少于10d,双面焊接头长度不少于5d,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5)、钢筋遇到孔洞时应尽量绕过,不得截断,如必须截断时应与孔洞口加固环筋焊接锚固。

(6)、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14d,可采用涂刷薄膜养护液养护,对于顶、底板建议采用蓄水养护。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应加覆盖,防止阳光暴晒。

(7)、为提高水池的不透水性,池内以1∶2防水砂浆抹面,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每层的连接缝需上下左右错开,并应与混凝土的施工缝错开。(8)、施工期间必须及时排基坑积水,防止水池上浮。

(9)、木工模板安装全部用有翼环螺杆用80×80方木钻孔拉实。保证安装的垂直度及平整度,模板缝隙不能大于2mm,要保证模板的稳固,支撑的牢固度。

消防水池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第3篇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层建筑群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高层建筑因投资规模大、功能复杂及使用人数多等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难以得到及时的控制, 容易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使得人们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严格。本文在此背景下,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 进而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给水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

[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

[3]王仕汇, 余志.浅谈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0 (9) :71.

[4]张永建.高层建筑消防给水排水系统给水方式的设计选择[J].科技风, 2011 (21) :196.

消防水池施工方案 第4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埋式消防水池,地处番禺南景园东园电房旁边。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蓄水池两部分。总建筑面积为159.5㎡,地下室高度为4.1m,总蓄水量约为144m3,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等级为7度。

二、桩基础施工

(1)本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mm。砼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PB300、HRB400级。

(2)单桩承载力值为Ra=1800KN,桩端入持力层长度为1d,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片岩中下部或强风化岩,桩端持力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不小于10000Kpa。桩长大于13米,实际长度现场确定。

(3)桩基础施工步骤

①定位放线:按设计施工图纸坐标点用全站仪放出水池的轮廓线,再按桩基础定位图放出桩中心点,用竹签或钢筋头做好标记。放号桩为点后自检无误后再报监理方进行验线,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部工序施工。

②成孔:桩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护筒埋设、泥浆护壁、施工要领及清孔等要求应按规范和规程施工。桩 后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并应立即进行灌注砼。

③钢筋笼制作及安装:受力钢筋采用的驳接优先焊接,直径不大于25的钢筋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42d,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

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必须焊牢,钢筋笼外侧必须设臵砼垫块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④砼灌注:桩身砼灌注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砼面不得大于2000,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成高度约1000~1500mm。施工时应按桩顶设计标高掌握好砼的灌注量,使之既保证凿除桩顶伏浆层后砼的质量,又不至于凿去太多二造成浪费,一般灌注砼完成面之标高比桩顶的设计标高高出600mm左右即可。

(4)桩的质量控制

① 桩身直径的允许偏差值为+50mm。② 桩中心线位移允许偏差为50mm。③ 垂直度容许偏差为0.5%。

④ 现场专业施工员必须对每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取砼试验件,将资料整理好,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和验收。

三、基坑土方机械开挖

以采用机械挖土为主,在接过基底标高时,工程桩周围,围护体及支撑桩附近应由人工配合,土方随时装车外运。(1)挖掘机械的选择采用60-7反铲挖土机(2)土方开挖的条件

①定位、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并经监理及相关单位复检无误,有关技术资料齐全。

②土方分包单位建立起完整的组织指挥体系,人员安排,机械配备、保养就序,卸土地点落实。

③现场运输道路准备完成,经检查能满足重型车辆行驶要求。

④管线及支护结构监测已落实,并已进行初始观测。

⑤照明、草袋、清扫等工作已安排就序。

(3)质量保证措施

① 标高的控制:在周边盖梁上及支撑桩上测设标高控制线,以便随挖随测。

② 在设计基坑底标高以上20cm厚土体,以及工程桩周围土体,均由人工挖除,应避免挖斗强力撞击工程桩,尤其是因故抓拉工程桩。

③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

④ 认真执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及时积累技术资料,土方工程竣工后应由三方共同验收评定质量等级。(4)安全保证措施

① 确保支护结构安全的关健,挖掘过程中,抓斗距围护体至少30cm以上,避免撞击。

② 挖掘机、运输车只能停在路基箱上,不宜直接停在水平支撑上。场内运输道路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③ 对围护体和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④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度,进出口处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挖机回转范围内不得站人,尤其是土方施工配合人员。

⑤ 基坑周边用钢管扣件成高度900mm的拦杆。

⑥ 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

3(5)交通、环卫协调与文明施工

① 与交通、环卫、渣土办理好土方准运手续。

② 在进出口处铺设草袋,车辆开出时在大门由二人专门去泥,冲洗车胎,每天早晨清扫,冲洗路面,阴雨天尤其要注意。

四、基坑支护方案:

因本工程开挖面积小(约200㎡),开挖深度不大(原地面至基坑底高度约为 m),基坑周围无建筑物,拟采用放坡+挂网+土面喷射50厚C20砼方法作基坑支护方法。

(1)插进筋采用16mm钢筋打入式施工,并与通长钢筋加强焊接,单面焊接10d,钢筋网与插筋间用绑扎连接。

(2)挂网喷射砼层放坡地段采用C20细石砼喷层,厚度50mm,挂6mm@200*200钢筋网。

(3)土层要求分层开挖,每层开挖厚度不超过1.5m。(基坑支护详后附图)

五、基坑排水:

本工程采用集水井+排水沟方法进行基坑排水。

(1)当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在沿基顶与基底周围开挖宽0.4m,深0.3m的排水明沟,基底四角设集水,排水沟坡向集水井,再由潜水泵排至河道内。

(2)集水井每30m设一只,至少设四只,每角一只,集水井尺寸为0.6*0.6m,深度1.0m,井壁采砖砌,井底铺0.3m厚的碎石,以

免泥砂堵塞水泵。

(3)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保持一定高差。

(4)施工现场要有完善的排水堵水系统,防止地表面水流入基坑内。

六、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

回填土采用土质良好、无有机杂质的粘土。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分层厚度控制不超过250mm,控制好回填土的含水率,以免产生“橡皮土”现象。

按规范要求现场取样进行土的干容重测试,以确保其密实。

七、基础模板制作安装

⑴安装顺序

放线→安底阶模→安底阶支撑→安上阶模→安上阶围箍和支撑→搭设模板吊架→检查、校正→验收

⑵承台基础: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每一阶级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先安装底层阶梯模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稳撑牢;核对模板墨线及标高,配合绑扎钢筋及砼(或砂浆)垫块,再进行上一阶模板安装,重新核对墨线各部位尺寸和标高,并把斜撑、水平支撑以及拉杆加以钉紧、撑牢,最后检查斜撑及拉杆是否稳固,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标高及轴线位臵。池顶盖板模板安装

⑴安装程序

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龙骨→安装模板(铺放密肋楼板模板)→安装柱、梁、板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等

→检查校正→交付验收

⑵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模板的砼重量与施工荷截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支柱为80~120cm,大龙骨间距为60~12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臵施工通道。

⑶底层地面分层夯实,并铺垫脚板。采用多层支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要认真加强。

⑷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拉平,架设小龙骨。

⑸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⑹池顶盖板模板铺完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臵准确。支模顶架必须稳定、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梁模板采用整体预拼的施工方法

即将单根梁模板预组装成形,在支撑架搭设好后。整体吊装梁模板,就位后校正并与支撑固定。

施工要点:

(1)梁口与柱头模板的连接特别重要,可采用角模拼接或用方木、木条镶拼。

(2)底层梁模支架下的土地面,应夯实平整,并按要求设臵垫木,排水通畅。多层支设时,应使上下支柱在一条垂直线上。

6(3)模板支柱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要求布臵。

(4)在吊装就位拉结支撑稳固后,方可脱钩。五级以上大风时,停止吊装。

楼板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

施工要点:

楼板模板的支撑架子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上搁木楞,木楞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胶合板模板施工前宜进行模板排板设计,施工中严格按模板排板图排板,减少胶合板模板的锯割,利于胶合板模板的周转使用; 3 胶合板模板面板应涂刷脱模剂,以利于脱模; 4 胶合板模板的接头应平整,接头处可用胶带纸粘贴。模板拆除

⑴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斜拉杆或斜支撑,然后拆掉柱箍及对拉螺栓,接着拆连接模板的U型卡或插销,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⑵墙模板拆除:先拆除斜拉杆或斜支撑,再拆除穿墙螺栓及纵横龙骨或钢管卡,接着将U型卡或插销等附件拆下,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模板逐块传下堆放。

⑶楼板、梁模板拆除

1)先将支柱上的可调上托松下,使代龙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至水平拉杆上,接着拆下全部U型卡或插销及连接模板的附件,再

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块降下由代龙支承,拿下模板和代龙,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和支柱。

2)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4)楼层较高,支撑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待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下层排架。

5)若采用早拆型模板支撑系统时,支顶应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的100%方可拆除。

6)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八、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制作施工前的准备

审学施工图纸,采用微机钢筋翻样系统进行钢筋翻样工作;

对进场钢筋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检查所有施工机械,确保运转正常。

钢筋制作

一、施工准备

1、机械设备

钢筋冷拉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点焊机、对焊机、电弧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

2、材料

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进厂(场)后须经物理性能检定。对于进口钢材须增加化学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作业条件

⑴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要求规定。⑵钢筋抽料。钢筋抽料人员要熟识图纸、会审记录及现行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正确合理的填写钢筋抽料表,计算出钢筋的用量。

二、操作工艺

钢筋表面要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 干净,可用冷拉工艺除锈,或用机械方法、手工除锈等。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 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少5%。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 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热轧钢筋制作。对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钢筋调直冷拉率不得大于1%。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 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钢筋弯钩或弯曲

⑴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廷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Ⅱ、Ⅲ级钢筋未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弯芯直径。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与一致。

⑵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倍。⑶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⑷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 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高速值+弯钩增加长度 ⑸钢筋焊接参照本节焊接工程内容有关规定。

三、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⑴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

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⑵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模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的冷拉记录。

⑶钢筋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⑷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臵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⑸钢筋对焊和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

四、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质量通病

⑴钢筋开料切断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 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⑵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一、钢筋绑扎前施工准备 材料

钢筋半成品的质量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绑扎用的铁丝,采用20~22号铁丝(镀锌铁丝)。水泥砂浆垫块:要有一定足够强度。工具

常用的铅丝钩、小板手、撬杠、绑扎架、折尺或卷尺、白粉笔、专用运输机具等。作业条件

⑴熟识图纸,核对半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 与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⑵准备好铁丝、水泥垫块以及常用绑扎工具和机具。⑶钢筋定位:划出钢筋安装位臵线,如钢筋品种较多时,应在 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标明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⑷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件时,应事先考虑支模和绑扎的先后 次序,宜制定安装方案。

⑸绑扎部位的位臵上所有杂物应在安装前清理好。

二、绑扎操作工艺 基础

⑴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

⑵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臵钢筋撑

脚(凳仔)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臵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

⑶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 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

⑷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 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边。

⑸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 径,以便连接。柱

⑴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 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

⑵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臵;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 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⑶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池顶盖板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 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墙

⑴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 混凝土内。

⑵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臵撑铁(钩)以

固定钢筋的间距。梁与板

⑴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 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⑵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臵,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 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⑶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 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臵。

⑷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⑸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中跨度)。

⑹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⑺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Ⅱ、Ⅲ级

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5-8的规定,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0.7倍。6)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施工规范规定。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三、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⑴钢筋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⑵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臵、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基本项目

⑴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⑵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四、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臵及骨架扭曲变形。

⑵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⑶钢筋骨架吊将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⑷钢筋骨架绑所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⑸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臵,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⑹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臵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⑺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钢筋焊接

九、混凝浇筑

施工准备 材料

本工程砼采用预拌商品砼,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6级。

机具

⑴移动式混凝土泵车。

⑵振动器分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和振动台。作业条件

⑴基础工程应先将基坑内积水抽干或排除,坑内浮土、淤泥和杂物要清理干净。

⑵墙、柱、梁等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⑶复核模板、支顶、预埋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⑷脚手架架设要符合安全规定:楼板浇捣时尚应架设运输桥道,桥道下面要有遮盖,浇筑口应有专用槽口板。

(5)根据施工方案对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包括作业内容、特点、数量、工期、施工方法、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和施工缝设臵等。混凝土运输

⑴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有手推车、吊斗、滑槽、泵送等。

⑶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施工规范规定

⑷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⑴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⑵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

⑶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在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导厚度为200mm。

⑷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

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⑸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⑹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桩基承台、梁、混凝土浇筑

⑴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如留缝超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右使用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0~400m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

⑵振捣时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⑶梁的施工缝宜留臵于相邻两承台中间的1/3范围内,并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企口)。继续施工时,接缝处混凝土应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万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柱、墙混凝土浇筑

⑴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⑵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臵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按表6-24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

⑶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18 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⑷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⑸施工缝设臵: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度1/3范围内。墙体其它部位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柱子水平缝留臵于主梁下面、吊车梁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梁、板混凝土浇筑

⑴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臵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⑵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20~30mm处。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

⑶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⑷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⑸施工缝设臵: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臵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臵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臵。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刚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臵应按设计要求留臵。

⑹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⑺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⑻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⑼浇筑梁柱接头前应按柱子的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养护

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⑵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⑶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

⑷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蓄水养护,贮水池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板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⑸可喷晒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的目的。

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至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⑺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序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⑵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臵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⑶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⑷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

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⑸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⑹墙柱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精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⑺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⑻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预防措施:浇捣池顶盖板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⑼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

⑽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 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⑾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

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⑿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 沉臵钢筋笼时冲力过大。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臵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⒀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⒁计量不准确。砂、石、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⒂有台阶的构件,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板下冒出导致烂根。

⒃浇筑悬臂板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臵正确。

⒄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1)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2)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3)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4)裂缝:视裂缝宽度、深度不同,一般将表面凿成V型缝,用水泥浆、水泥砂浆或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1、每层混凝土刚浇完后,应有规则等距地用振动棒垂直插入先浇筑的混凝土层5cm,使其达到密实。而不应随意从任意角度,采用不同距离插振动棒,且深度未深入到下层表面,这样将使混凝土不均匀密实,上下层不能很好结合。

2、在斜坡面浇筑混凝土时,应从斜面底部浇起,可利用后浇混凝土的重力压实下部混凝土,而不应从斜坡的上部浇倒混凝土,这样振捣时,混凝土会向下流动,上部的混凝土失去支撑而被牵引开裂。

3、浇捣混凝土时,如有沉落的石子窝,应把沉落的石子铲出,移放到砂浆较多的部位,然后用脚踩踏或振捣密实,不应在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铲砂浆放到石子窝的部们填实。

4、浇灌混凝土时,如遇密集的预埋水、电、风油管路或粗钢筋,应先浇到管底标高20c,然后从两侧藉振动棒逐渐向管底灌入混凝土,直到上部泛浆,再继续浇筑管上部混凝土,不得从上部向管下部灌筑混凝土,这样将使管底部形成蜂窝。

5、大型设备基础的大地脚螺栓部位灌筑混凝土,应从螺栓部位向四侧浇灌、振捣,保持一定坡度,不得从四侧向螺栓部位浇筑形成凹窝,这样将使混凝土上部泌水流向螺栓,集中渗入螺栓跟部,影响螺栓与混凝土的握裹力,降低螺栓抗拔力。

十一、防水层施工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墙、地面基层处理 →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浆 →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砂浆→养护

3.2 基层处理:

3.2.1 混凝土墙面如有蜂窝及松散的混凝土,要剔掉,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1∶3水泥砂浆抹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表面油污应用10%火碱水溶液刷洗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

3.2.2 砖墙抹防水层时,必须在砌砖时划缝,深度为10~12mm。穿墙预埋管露出基层,在其周围剔成20~30mm宽,50~60mm深的槽,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管道穿墙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并办理隐检手续。

3.3 混凝土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

3.3.1 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0.8∶0.025(重量比),先将水泥与水拌合,然后再加入防水油搅拌均匀,再用软毛刷在基层表面涂刷均匀,随即抹底层防水砂浆。

3.3.2 底层砂浆,用1∶2.5水泥砂浆,加水泥重3%~5%的防水粉,水灰比为0.6~0.65,稠度为7~8cm。先将防水粉和水泥、砂子拌匀后,再加水拌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抹灰操作,底灰抹灰厚度为5~10mm,在灰末凝固之前用扫帚扫毛。砂浆要随拌随用。拌合及使用砂浆时间不宜超过60min,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3.3.3 刷水泥素浆:在底灰抹完后,常温时隔1d,再刷水泥素浆,配合比及做法与第一层相同。

3.3.4 抹面层砂浆:刷过素浆后,紧接着抹面层,配合比同底层砂浆,抹灰厚度在5~10mm左右,凝固前要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光。

3.3.5 刷水泥素浆:面层抹完后1d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做法和第一层相同。

3.4 砖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

3.4.1 基层浇水湿润: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把砖墙浇透,第二天抹灰时再把砖墙洒水湿润。

3.4.2 抹底层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1∶2.5,加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用铁抹子薄薄刮一层,然后再用木抹子上灰,槎平,压实表面并顺平。抹灰厚度为6~10mm左右。

3.4.3 抹水泥素浆:底层抹完后1~2d,将表面浇水湿润,再抹水泥防水素浆,掺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将水泥与防水粉拌合,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用铁抹子薄薄抹一层,厚度在1mm左右。

3.4.4 抹面层砂浆:抹完水泥素浆之后,紧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与底层相同,先用木抹子搓平,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抹灰厚度在6~8mm之间。

3.4.5 刷水泥素浆:面层抹灰1d后,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方法是先将水泥与水拌匀后,加入防水油再搅拌均匀,用软毛刷子将面层均匀涂刷一遍。

3.5 地面抹水泥砂浆防水层:

3.5.1 清理基层:将垫层上松散的混凝土、砂浆等清洗干净,凸出的鼓包剔除。

3.5.2 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1∶0.03(重量比),加上适量水拌合成粥状,铺摊在地面上,用扫帚均匀扫一遍。

3.5.3 抹底层砂浆:底层用1∶3水泥砂浆,掺入水泥重3%~5%的防水粉。拌好的砂浆倒在地上,用杠尺刮平,木抹子顺平,铁抹子压一遍。

3.5.4 刷水泥素浆:常温间隔1d后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1∶0.03(重量比)加适量水。

3.5.5 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素浆后,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及做法用底层。

3.5.6 刷水泥素浆:面层砂浆初凝后刷最后一遍素浆(不要太薄,以满足耐磨的要求),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1∶0.01(重量比),加适量水,使其与面层砂浆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压光、压实。

3.5.7 养护:待地面有一定强度后,表面盖麻袋或草袋经常浇水湿润,养护时间视气温条件决定,一般为7d,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少于14d,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作用。冬期养护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3.6 抹灰程序,接槎及阴阳角做法:抹灰程序,一般先抹立墙后抹地面。槎子不应甩在阴阳角处,各层抹灰槎子不得留在一条线上,底层与面层塔槎在15~20cm之间,接槎时要先刷水泥防水素浆。所有墙的阴角都要做半径50mm的圆角,阳角做成半径为10mm的圆角。地面上的阴角都要做成50mm 以上的圆角,用阴角抹子压光、压实。

3.7 五层做法总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多层做法宜连续施工,各层紧密结合,不留或不少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时应留成阶梯槎,接

槎要依照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接槎位臵均需离开阴角处200mm。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原材料(水泥、砂)、外加剂、配合比及其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水泥砂浆防水层与基层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

4.2 基本项目:

4.2.1 外观: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呈圆弧形,尺寸符合要求。

4.2.2 留槎位臵正确,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成品保护

5.1 抹灰架子要离开墙面15cm。拆架子时不得碰坏口角及墙面。

5.2 落地灰要及时清理使用,做到活完脚下清。

5.3 地面上人不能过早。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空鼓、裂缝:基层未处理好,刷素浆前混凝土表面未进行凿毛,油污处未用灰碱刷洗干净,以致出现空鼓、裂缝。另外,养护不好,养护期限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消防水池设计 第5篇

关键词: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用水量,水泵,管道

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是生活、消防用水合用的增压泵房及水池, 日用消防泵房内的水泵采用多台并联的方式。

下面以内蒙古源源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源里井工矿工业场地的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为例。

1 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为《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

2 气象条件

源源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源里井工矿位于内蒙古霍林河地区, 该地区冬季严寒,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27℃;室外冬季极端最低温度:-42.4℃;最大冻土深度为:-2.9m。

3 确定用水量

矿井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16.02m3/d,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 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一次, 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室内防火水幕用水量15L/s计, 同一时间火灾的次数为一次, 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4 水源

日用消防水池水源取自工业场地内的深井, 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出水量满足用水要求。

5 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的布局

参照总图专业预留的位置确定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的布局。

6 工艺流程

矿井工业场地的生活、消防用水输水系统由工业场地的深井送至工业场地的日用消防水池, 再经变频调速供水设备、消防水泵加压后输送至各生活、消防用水点即:深井来水→日用消防水池→变频调速供水设备、消防水泵→各生活、消防用水点

7 设备选型

7.1 日用消防水池的确定

日用消防水池的体积为每日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室内防火水幕用水量与每日生活用水量的30%~40%之和, 本设计取40%, 即:

因此, 在矿井工业场地内设置2座400m3的矩形钢筋混凝土的日用消防水池用于调节日用水量和贮存地面消防用水。

7.2 水泵的选择及型号确定

(1) 水泵选择应遵守下列一般规定

(1) 应选择低噪声、节能型水泵; (2) 根据设计流量、扬程选择水泵; (3) 采用多台并联运行或大小泵搭配方式时, 其型号、台数不宜过多, 型号一般不宜超过二种; (4) 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 水泵宜自动切换, 交替运行。

(2) 水泵型号的确定

根据用水量表1可知消防用水量及生活用水量:

消防用水流量:Q=108+36+54=198m3/h

生活用水流量:Q=45.51m3/h

考虑到远期发展, 所选生活水泵的流量大于设计流量 (Q=75m3/h)

根据矿井工业场地建筑的标高, 考虑水泵及输水管路的水头损失等因素, 确定水泵的扬程。日用消防泵房设备见表1。

8 水泵机组及水泵房的布置

(1) 水泵基础的平面尺寸按照所选样本提供的资料确定, 且每边比水泵机组底座宽100mm-150mm。

(2) 独立基础的厚度按计算确定, 但不小于500mm, 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水泵安装, 至少高出地面100mm。

(3) 水泵机组之间及与墙的间距见表2。

(4) 水泵机组的基础端边之间或至墙面的净距应保证泵轴和电机转子的拆卸, 一般不小于1.0m。

(5) 若考虑就地检修时, 至少应在每个机组一侧留有大于水泵机组宽度0.5m的通道。

(6) 泵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

(7) 泵房内应设排水沟和集水坑, 地面应有0.01的坡度坡向排水沟, 集水坑内设潜水排污泵。

在矿井工业场地, 满足以上要求设计一座半地下式的日用消防泵房。

9 管道布置

(1) 水泵采用自灌式吸水, 并采用两根吸水总管从水池吸水的方式, 每条上均设阀门, 当一条引水管发生故障时, 其余引水管应满足全部设计流量。

(2) 每台水泵应有单独吸水管与吸水总管相连, 并应采用管顶平接, 或从吸水总管顶上接出。

(3) 为了满足矿井工业场地消防管网环状布置, 水泵出水总管设置为两条, 每条上均设阀门。

(4) 泵房内通过散热器采暖, 以保证管道不冻, 直埋管道埋深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 以保证管道不冻。

(5) 水泵吸水管、出水管流速见表3。

(6) 水泵吸水管、出水管管径计算

(1) 试算法

本设计消防水泵流量Q消=198m3/h, 由Q=πd2.v/4 (其中d为管径, v为管道内流速) , 假设d<250 (mm) , 吸水管内流速v取1.2 m/s, 出水管内流速v取2.0 m/s时:

d吸= (4Q/πv) 1/2= (4×198/3.14×1.2×3600) 1/2≈242mm, d吸取250mm

d出= (4Q/πv) 1/2= (4×198/3.14×2.0×3600) 1/2≈187mm, d出取200mm

假设成立, 故消防水泵吸水管管径为250mm, 出水管管径为200mm。

同理, 生活水泵流量Q生=25m3/h, 假设d<250 (mm) , 吸水管内流速v取1.1m/s, 出水管内流速v取1.8m/s时:

d吸= (4Q/πv) 1/2= (4×25/3.14×1.1×3600) 1/2≈90mm, d吸取100mm

d出= (4Q/πv) 1/2= (4×25/3.14×1.8×3600) 1/2≈70mm, d出取80mm

假设成立, 故生活水泵吸水管管径为100mm, 出水管管径为80mm。

同理, 生活、消防总进水管流量Q总=198+3×25=273m3/h, 假设250≤d<1000 (mm) , 吸水总管内流速v取1.2 m/s, 出水总管内流速v取2.0 m/s时:

d总吸= (4Q/πv) 1/2= (4×273/3.14×1.2×3600) 1/2≈284mm, d总吸取300mm

d总出= (4Q/πv) 1/2= (4×273/3.14×2.0×3600) 1/2≈220mm, d总吸取250mm

假设成立, 故吸水总管管径为300mm, 出水总管管径为250mm。

(2) 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钢管和铸铁管管道水力计算表

消防水泵流量Q消=198m3/h, 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70页管道水力计算表可知, 当Q=198m3/h, d=250mm时, v=1.1m/s;当Q=198m3/h, d=200mm时, v=1.79m/s。故消防水泵吸水管管径取250mm, 出水管管径取200mm。

同理, 生活水泵流量Q生=25m3/h, 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63页管道水力计算表可知, 当Q=25.2m3/h, d=100mm时, v=0.81m/s;当Q=25.2m3/h, d=80mm时, v=1.41m/s;当Q=25.2m3/h, d=65mm时, v=1.99m/s。若水泵吸水管管径d取80mm, v=1.41m/s, 不满足d<250mm时, v在1~1.2 m/s以内。故生活水泵吸水管管径取100mm, 出水管管径取80mm。

同理, 生活、消防总吸水管流量Q总=198+3x25=273m3/h, 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70页管道水力计算表可知, Q=273.6m3/h, d=300mm时, v=1.04m/s;Q=273.6m3/h, d=250mm时, v=1.52 m/s;Q=273.6m3/h, d=200mm时, v=2.47m/s。若d总吸取250mm, d总出取200mm, 管道流速偏大;若d总吸取300mm, d总出取250mm, 管道流速偏小;为安全起见, 本设计d总吸取300mm, d总出取250mm。

消防水池设计 第6篇

1 现状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要求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作法, 每一幢高层建筑都应设有一个消防贮水池。目前许多高层建筑设计消防用水量也相当大, 如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 每幢建筑都要设不小于864立方米的消防水池 (不包括其它灭火系统的用水量, 如再加上水幕系统、保护防火卷帘的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发电机房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用水量, 则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将大于1000立方米) , 消防水池一般设在地下室, 也有设在室外的, 贮存着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如消防水池与生活水池合用, 则水池的储水量还要加上整幢大楼的生活调节水量) 。城市高层建筑大部分为宾馆、酒店及公用设施等综合性建筑, 水池容积的大小和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 也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城市用地紧张、寸土寸金的情况, 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利用地下箱式基础作为贮水池, 这样可以节约地上部分, 也可充分利用地下室可用面积。水池及水泵房设于地下室也可满足水泵自灌, 有利于消防水泵及时启泵, 满足消防要求。

2 存在问题分析

对于目前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设计, 笔者以为存在以下几点不妥之处:

2.1 水池内水质差

消防、生活水池在设计中经常采用合建水池, 在理论讲有利于水质经常保持新鲜。但在实际上, 由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量相差太大, 如一幢高层或超高层的办公楼, 它的消防用水 (包括室内消火柱系统、自动喷洒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 贮存的专用水量是生活用水量的几十倍。而一般水在贮水池中要停留好几天或更多的时间, 水中的余氯已经衰竭, 细菌开始滋生。这样的水质根本无法满足用水的要求。

2.2 管理不方便

高层建筑的地下都有一个这么大的消防水池, 定期的水池、管道清洗将是物业管理人员的一大负担。

2.3 资源浪费

消防水池的定期换水, 无形中造成水源的浪费。

3 措施探讨

3.1 合理规划消防水源

城市规划部门, 不应将城市的消防水源零碎地分摊给城市中的每一幢高层建筑, 而应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应当预先考虑到整个城市的消防水源的规划及建设, 大到整个城市, 小到街区、高层建筑群等的消防给水均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为城市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提供的完备的消防水源。

3.2 考虑合用消防水池

在高层建筑群规划设计时应提前规划消防水池, 建成后由市主管部门进行合理的管理。例如, 同一街区的几十幢高层、超高层建筑, 在街区内规划出一个或两个在水量、水质及火灾时的取水均应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的大型喷泉, 既节省了投资, 又保证消防水源, 同时在城市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生活景观。

3.3 科学计算消防用水量

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人们对防火的重视,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在设计当中既要考虑到控火及灭火的安全性, 也要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因此, 设计人员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高层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大楼内所有的灭火系统全部动作。退一步说, 因为系统功能不同, 即使全部动作, 也还是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 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目前许多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基本上是高层建筑内所配置的灭火系统的用水量之和, 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另外, 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火灾时消防水池正常补水的几种可能, 如正常的市政供水管网的补水, 屋顶高位水箱游泳池及甚至空调冷凝水、循环冷却水池内的水 (在能保证不被动用的前提下) 均可在利用之列。

3.4 增加消防用水补水量

当城市内的某一幢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应该允许周围建筑物的水压降低。这种作法便是在高层建筑从市政给水管接入的进水管上另外加设旁通阀, 使得火灾时, 打开旁通阀, 市政给水管就能最大可能地给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给水管补充消防水量。

以上观点为同行提供参考, 希望能从保证城市消防供水安全, 降低高层建筑工程造价及方便管理,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终达到经济、合理地设计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城市之中。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为现代消防提出的新的课题。如何经济、合理、科学的设计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是高层建筑的火灾防御系统重要部分之一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水池,储水量,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消防水池集中设置探讨 第7篇

消防水池作为储存和供给消防用水的构筑物,在灭火战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消防水池在建筑工程防火中也是最基础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防火减灾的效果,所以工程设计和消防审核部门十分重视。但是现实中消防水池的使用率低,特别是在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大型住宅小区、城市CBD,若每栋建筑均设置消防水池,从某种角度来讲不够经济,如何在建筑集中区域科学地设置消防水池是目前消防设计人员和消防设计审核人员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2 消防水池在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第8.3.3条和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以下简称《高规》)第7.3.2条明确规定了消防水池的设置要求。从这两点来看,要想达到两路水源,又能同时满足一定水量水压等条件要求,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市政供水管网的发展来看,是很难甚至是根本达不到的,因此设置消防水池是必不可少的[3]。但是按照传统的消防水池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点弊端。

2.1 利用率低

经过调研以及在工作中发现,在城市中利用消防车扑救火灾案例中,消防车几乎没有利用过消防水池,用水均来自室外消火栓和消防车自带水,消防水池形同虚设。当然对于以自救为主消防车补救能力达不到的一些高层建筑来说,消防水池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2.2 浪费水资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3.2条,一个大城市就需设置成千上万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平均按300 m3计算,则有约300×104 m3水长久不用。独立设计时,消防用水由于使用频率较低,极易导致消防水发臭,为了保证消防水质,不得不定期更换消防用水。与生活、生产水池合建,从理论上讲有利于保持消防用水的水质,但由于生活用水量与消防用水量相差甚远,水池的储水循环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水池储水同样要求定期更换,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2.3 占用空间

从消防水池设置的要求看,就功能上可分为室外消防用水水池、室内消防用水水池和室内外消防用水水池;就存在形式上可分为地上消防水池和地下消防水池。在实际工程中,很多都是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室来建造消防水池,地下室的空间势必被占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的经济效益日趋明显,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现象,使消防水池占用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4 建造成本大

消防水池的大量修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水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基本建设投资,若每个消防水池按12×104元计算(包括占地费用),一个大城市消防水池的建设费用高达几亿元,全国的数字更是无法估量[4]。

3 消防水池集中设置的规范依据

根据《高规》第7.3.3条明确规定,消防水池总的有效储水容积V为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总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那么,以最不利情况计,一次火灾消防水池所需储水容积为864 m3。同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及所需的最大消防储水量。以某一区域有居住人口40万人为例,无论建造何种高度、功能、性质的民用建筑,一座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以864 m3计,则这一区域只需设置两座消防水池。如果这一区域建筑物无论从建筑高度,还是从使用功能、性质、危险等级等方面要求都不是很高,按《高规》第7.2.2条之规定,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还可以进一步减小[5]。

根据以上计算方式,结合我国各城镇、居住区人口分布情况,经济发展、道路规划、各地区街道“区”“片”的划分情况,我们可以有组织、有规律地将某一城镇、居住区的消防水池由原来的分散设置改为集中设置。针对以往维护管理的不完善,将消防水池纳入消防部门专业化管理的范畴。这样就形成了某一区域有可能只有一座消防水池的情形,将消防水池的服务对象与人及人数直接对应,由原来的消防水池服务于某栋建筑改为服务于这一区域的数栋建筑,大大减少了消防水池的数量,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4 消防水池集中设置的三种方案

消防水池的集中设置需要考虑消防水泵房的合理设置。一般情况下,在消防水池集中的前提下,消防水泵房也可随消防水池的集中而集中。消防水泵可以按本消防水池服务区域内最不利情况点来确定其水泵的性能,或按高低区不同选择不同扬程水泵型号,或高低共用一套水泵。

4.1 消防水池服务区域内各栋建筑分别设置消防水泵房

这种方式与以前的分散布置消防水池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消防水池的集中。如果水池服务半径较小,分散布置的水泵房较少且比较集中于消防水池的周围,那么这种消防水池的单一集中方式还较适用。否则,随着分散布置的水泵房的增多,从同一水池吸水的吸水管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势必造成水池事故率的大幅度提高,这对保证消防水池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种连接势必会造成吸水管长度的增加,加大了吸水管的水头损失,容易产生负压,使该水泵有可能吸不上水或吸水量变小,对消防水泵的正常运转、对火灾的有效控制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推荐这种单一集中方式。

4.2消防水池服务区域内各栋建筑共用消防水泵房

这种连接设置,按照一次火灾的要求,做到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的完全集中,大大减少了水池、水泵的数量,水池泵房的布置设计简明扼要,经济合理,控制、维修、管理也大大简化,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不过,如果水池服务区域内建筑物的发展建设不一致,或者建筑规模不确定,那么一套水泵很难满足近远期的要求。同时,如果水池服务区域内各栋建筑物的高度变化较大,势必造成消防环网分区较多,减压阀、阀门增多,管网增大。另外,如服务区域内的较高建筑滞后建设,势必造成屋顶水箱设置不合理,总的消防水泵长期处于大马拉小车的低效率运转工况,也是极不合理的。

4.3消防水池服务区域内各栋建筑分类设置消防水泵房

这种连接设置方式是对第二种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如果水池服务区内建筑物群高度、严重等级差别较大,按照建筑物群的消防性质分类而设置两套或者三套消防水泵,屋顶水箱分类设置,消防控制也对应分类控制。这种完全集中式的分类设置、控制,灵活多变,经济、安全是最为理想的设置模式。

5 结语

消防水池的集中设置是大型住宅小区、城市CBD等建筑群消防设施建设的首选,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建筑群各栋建筑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合理的设置方案,在保障消防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建设投资。

摘要:针对传统消防水池的设置方法投资大、浪费多的问题,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和水资源浪费,同时确保消防水池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提出了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有规律地集中设置的方案,以使消防水池的设计在保障消防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更具合理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建筑,消防水池,消防水泵,集中设置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孟庆港,孙莉.关于消防水池的思考[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4):125-126.

[4]胡奇.消防水池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07(5):167-168.

消防水池设计 第8篇

1.1 资源大量浪费

各单位无序自建的消防水池,只作为本单位自用,而不能作为城市共享资源,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又增加了基建投资。若按一个大城市设置5 000个消防水池,每池平均容积按400 m3计,则有近200万m3的水长期搁置不用。水池定期清洗时要抽干池水入下水道并补以新鲜水,每清洗1次,耗费的池水总量相当于规模为10万m3/d的水厂20 d总供水量。而每个消防水池若按投资12万元计算(包括土地费用),一个大城市消防水池的建设费用就高达数亿元,更何况是全国的耗费。

1.2 消防用水得不到保障

规范出于保障消防供水安全的本旨,规定在市政给水管网消防供水能力有限且无天然水资源用时设置消防水池。然而由于以下原因,耗费巨大的分建式消防水池的利用率却往往较低:1)消防水池分散建设,一方面城市消防总贮水量远远超过灭火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却受产权、管理等层面因素的制约,毗邻建筑的消防水池无法相互支持、统一调配,在火灾扑救时只有本单位自建消防水池可供灭火使用,资源难以共享。考虑到数量众多的消防水池的建设费用,规范对自用型消防水池贮水量要求不可能偏高,而火场实战中消防水池贮水量不敷灭火实际之需的实例时有发生。特别是火灾扑救新技术的应用,使火灾扑救实际耗水量加大,仅靠单个分建消防水池贮水更是捉襟见肘。2)尽管设计部门按规范要求容量设置了消防水池,但有些建设单位也会因经费不足、用地紧张等各种原因擅自减小容量或干脆取消不设,给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带来隐患。3)分建式消防水池多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消防水池的日常维护往往不到位,以致有的水池贮水量不能满足灭火要求,或因消防通道不畅而使消防车难以到达消防水池取水,一旦发生火灾必然贻误战机。

2 对策

2.1 依靠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消防用水

1)加强城市水厂和管网建设。加强城市双电源建设,防止停电即停水现象发生。保证城市管网由不少于两个水厂供水,且城市各区域供水管网均布置成环状,对管段合理分段设置阀门,尽量减小检修停水范围。2)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必须保证足够的消防水量和水压。目前对市政消防供水尚无专门的设计法规,“建规”(详见第8.2.1条)规定城镇、居住区的消防用水量是按人口分级的,最小仅为10 L/s,显然不足在1万人口的小区内发生大火时的灭火之用。丁再励等[1]提出,城市应满足的最小消防用水量即城市的一次消防用水量,应该指扑灭一次火灾所需的消防用水总量(包括室内、室外及对邻近建筑物保护的用水量)。对大城市,由于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的次数多,则所要求的水量增多。这类城市总体应具有更高的供水能力,但对其中的一处着火,并非要把这些水量全部输送到那里,而应确保有一次灭火所需的消防水量。由于城区内任意一栋建筑的消防用水量均不大于市政管网所保证的城市最小消防用水量,就可以从城市管网直接获取所需的消防水量,而不需再建大量分散的消防水池。另外,从满足目前消防车的取水需求出发,吴华等[2]建议城镇消防供水管道最小管径为150 mm,压力要求不低于0.16 MPa。3)要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市政消火栓的规划建设,坚持路修到哪里,消火栓就安装到哪里的原则,保证市政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 m,设置位置应充分考虑消防车取水方便。市政消火栓的日常维护任务应交给消防队,以最大程度减小其故障率。4)当市政给水管道能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时,建议室内消防设施加压供水的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给水管道吸水(当然要采取避免水泵无火灾时误启动的技术措施),从而省去消防水池。因为火灾发生时,既然市政管道可以让消防车直接吸水,那么也应该允许室内消防水泵直接吸水。目前上海规定当市政给水管径不小于200 mm,且水管能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泵可直接从管网中吸水。

2.2 市政供水能力不足地区应修建区域消防池供水

对于单水厂供水或市政管网为枝状的城区,市政管网供水保障率低,可以修建区域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取代分建式消防水池。火灾时若市政水源发生问题,依靠消防车从水池接力取水送至火场,形成一个“流动水池”,保证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按“建规”,对居住人口在40万人~100万人的城区,如设计一座2 592 m3消防水池,贮水量即可满足要求。但仅设一座消防水池,其服务半径过大,服务区域的建筑物、人数太多,与最远端建筑物的距离太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建议一座消防水池的服务人数以不大于2.5万人为最佳。对于数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消防水池容积可按区域内最不利建筑确定消防用水量。根据“高规”和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之规定,以最不利情况计算,一座区域消防水池所需储水容积为864 m3。对于100万人的城区,如设置40个区域消防水池,则消防总贮水量约33 280 m3,远低于分建消防水池的贮水总量。

区域水池设置应满足消防车吸水高度不超过6 m的要求,周围设宽度不小于4 m的环行车道,设取水口或取水井。

当然,对于室内消防设施特别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的消防水泵,如不具备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的条件,则应考虑设置自备吸水井,笔者建议其容量可借鉴中国香港街井的储水量,即50 m3左右,火灾延续期内室内消防用水由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补给。但对超过消防车压力范围的超高层建筑,其贮量还是应保证火灾延续期内室内消火栓和自喷系统的总用水量。

2.3因地制宜,开辟其他非市政水作为消防水源

作为消防水源的非市政水主要有以下几类:1)城市内的天然水源如湖水、河水等。当然天然水源首先应满足消防水量要求,且需作必要的净化处理使之达到规范的水质要求,并采取可靠取水措施保证消防取水泵、消防车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正常取水[4]。2)与建筑物配套设置的水景、水系、游泳池等人工水体。这些设施在平时运作时有定期换水、循环供水、补充新水等改善水质的措施,其水质条件一般满足消防用水需要,只需作一些防冻处理,并保证常年有水以及消防水泵、消防车取水方便,即可满足规范要求。3)工业循环冷却集水。工业循环冷却集水池一般容积较大,且水质良好,水量常年有保证,因此是工业生产区域理想可靠的消防水源。4)城市污水再生水、建筑中水、沉淀处理后贮存的雨水。其水质水量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可作为消防水源,但需要按消防水量要求专门建造贮水池。

3结语

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市政管网、区域消防水池、非市政水等作为消防水源,综合各种因素合理配置,专业管理,避免分散设置、非专业管理,使其既能满足消防要求又节水节能,以利于创建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丁再励.如何妥善解决消防的供水问题[J].给水排水,2002(7):62-63.

[2]吴华,张锋.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1):28-30.

[3]高旭.某小区给水及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0):188-189.

消防水池设计 第9篇

对高层建筑而言,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是火灾扑灭、自救的主要手段, 消防水池作为储存和供给消防用水的构筑物, 在建筑灭火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要求, 大部分高层民用建筑内都设置有为消防灭火供水的消防水池, 但在现实中消防水池使用率极低, 水质较差, 综合利用较少。

2 室内消防水池设置

2.1 室内消防用水量

为保证火灾持续时间内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 “高规”要求按不同建筑类别计算室内消防水池的容积。各类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见表1。每个高层建筑项目的消防水池容积在252 m3~540 m3间, 一个大城市总的室内消防储水量是非常大的, 每年的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费用及池水更换带来的水资源浪费也很大。可见, 合理设置高层建筑消防水池, 不仅可减少重复投资, 还可节约水资源。

2.2 消防水池构筑

室内消防水池应与生活水池分开设置, 当生活饮用水水池和消防水池并列设置时, 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应将水池每个角落做成45°, 既便于清洗又能使水在池内呈流线流动。消防水池应设检修人孔、溢流管及通气管。通气管为了水池内空气对流, 防止水质恶化。而一些设计人员利用水池检修人孔作为透气措施, 不设置专用通气管, 笔者认为此做法不妥。不设通气管, 水池内空气压差较小, 很难形成对流, 通气效果较差。消防水池在缺氧条件下, 厌氧微生物会迅速繁衍, 使消防水质恶化变臭。

2.3 市政直供消防用水

当室外给水管网能满足消防用水量, 且市政主管部门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吸水时, 应优先考虑消防水泵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吸水。不设置室内消防水池, 减少了机房的占地面积。杜绝池水的二次污染, 水泵直接吸水还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水压。

2.4 区域共用消防水池

“高规”7.3.5中提到, 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的高层建筑群, 可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高位消防水箱。目前设计中, 只有同一开发商、同一项目的建筑群采用区域共用消防水池。区域共用消防水池应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 集中管理下大力推广, 尤其是新建新规划地块。该措施可减少重复投资, 也符合低碳节能的新时代要求。

3 消防水池水质保护

3.1 消防水池内的微生物

消防池水因长期静止, 易滋生微生物, 主要有藻类、苔藓类及浮游生物。池水内常见的细菌有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硫细菌, 这些细菌在化学作用下会加速水池内管道和阀门的老化。消防水池检修人孔盖板缝隙是昆虫进入水池的主要通道, 部分检修人孔盖板密闭不严, 或日久失修破损, 微小生物进入水池, 影响水质。溢流管、通气管如设置不当, 也会成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小生物等进入消防水池的主要通道。

3.2 消防水池水质保护

1) 定期更换池水可缓解消防水池水质恶化, 部分泵房内利用消防试水回流管路设置循环水泵及加氯设备, 该办法效果明显, 但管理要求、运行费用较高。采用成品的水箱消毒设备, 通过旁流的方式, 定时对消防水池进行杀菌灭藻, 处理效果较为明显。该种设备利用微电解原理, 使用经济效益好且管理方便。

2) 合用水池:在设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高层建筑中, 其补水量占整个建筑最高日用水量的50%左右, 如果冷却塔补水或绿化道路洒水能和消防用水合用水池, 可以加强消防池水的循环, 代替消防水池定期更换池水,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质恶化。但该补水管要单独设置, 出水管伸入消防水位以下, 在高出消防高水位处开设不小于25 mm的虹吸破坏管确保消防用水不得被动用。

3) 加强管理:管理人员应保持泵房内空气干净清洁, 确保水泵房和消防水池上空通风顺畅。定期开启消防水泵试水, 使水池内的水循环流动;定期对水池及附属构件检查, 积极防止池水恶化。

3.3 消防用水循环利用

1) 利用消防水池蓄能:目前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利用消防池水进行空调蓄冷改造的成功案例较多, 空调蓄冷作为削峰填谷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保证消防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 利用电力部门分时计价政策, 在用电谷段将消防水池作为蓄冷水池进行蓄冷改造, 可节省空调改造投资和运行费用, 投资回收期较短。而且低温水不易腐坏, 更有利于消防水池水质保护。也有人提出利用消防水池作为蓄热水池进行蓄热, 笔者认为不妥, 蓄热水温在40 ℃~60 ℃间, 容易滋生细菌, 且水温升高后, 如保护措施不当, 会加速管道、阀门的老化。2) 利用中水作为消防水源: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北方城市尤其突出。合理开发、利用中水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的有效手段。中水系统均设有中水贮水池, 如将中水贮水池与消防用水相结合, 不仅解决了池水因长期静止不用的水污染问题及定期清洗消防水池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还大大提高了室内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4结语

1) 当高层建筑室外给水管网能满足消防用水量, 且市政主管部门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吸水时, 应优先考虑消防水泵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水, 减少室内消防水池的设置。2) 政府部门可在新规划区块推广区域共用消防水池, 进行试点运行。该措施可有效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 便于统一管理, 提高消防措施的可靠性。3) 在保证消防用水量不被动用的前提下, 开发消防池水循环利用, 是高层建筑室内水资源综合利用、节水节能新的研究方向。

摘要:结合我国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防水池的设置及水质污染现状, 对其进行了分析, 为解决消防水池利用率低、防止水质污染及建筑室内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区域消防水池,水质保护,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版) [S].

[3]方继忠.住宅小区、建筑组团共用消防水池泵房问题探讨[J].给水排水, 2008, 34 (18) :39-40.

[4]丁再励.如何妥善解决消防的供水问题[J].给水排水, 2002 (7) :62-63.

上一篇:关注差异分层施教下一篇:幼儿学习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