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2024-06-19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精选11篇)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1篇

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选种及其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富锦市, 按此实施, 正常年份, 公顷产量可达到30吨。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 选种

在选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 根据用途选用适宜的品种。食用鲜薯生产可选用克新4、克新12、克新13、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 可选用克新12、黄麻子;加工薯条、薯片等, 可选用芽眼浅的品种。种薯选用幼龄薯、壮龄薯, 不可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2. 种子处理

播前15~20天出窖, 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 温度保持10~20℃, 夜间注意防寒, 3~5天翻动一次, 催紫芽。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⑵切栽子

机械播种可切大栽子, 每块重35~45克, 人工播种可切小栽子, 每块重30~35克, 每块栽子保持1~2个芽眼。切栽子过程中, 淘汰病烂薯, 切刀用5%来苏儿或开水消毒。

⑶拌种及闷种

薯块切口风干后, 用108生根宝20毫克加水60千克拌种, 或用ABT生根粉5号或8号15毫克/1000克深液拌种, 每公顷种薯用药液60~70千克, 拌种后用湿麻袋覆盖闷种12小时, 然后播种。

三、选地、选茬

1. 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最好有深翻基础, 忌碱性地块。

2. 选茬

选择小麦、玉米茬, 其次是大豆茬 (前茬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不可种植马铃薯) 、杂粮茬, 忌用甜菜茬。

四、整地

伏秋翻后耙耢, 起垄镇压或不起垄, 达到播种状态。

五、播种

1. 播期

当气温稳定通过6~7℃时, 及时播种。

2. 播法

采取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扣种采取人工均匀摆种, 然后破原垄合成新垄, 及时镇压, 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 人工摆种后合上原垄或采取平播后起垄。

3. 密度

根据品种及土壤肥力状况, 早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地块适当密植, 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稀植。密植公顷保苗6万~7万株;稀植公顷保苗5万~6万株。

六、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1. 底肥

公顷用15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家肥做底肥。

2. 种肥

公顷用尿素150千克, 二铵200千克, 硫酸钾75千克, 混拌均匀施于株间, 避免烧种。

3. 追肥

在初花期结合中耕铲趟追一次尿素;或在初花期、盛花期分别追施尿素, 公顷用量100~150千克;或喷植物动力2003, 1000倍液, 丰乐宝1500倍液, 康稼宝500倍液 (膨大素) 。

七、田间管理

1. 查田补苗

小苗出齐后进行查田补种, 做到全苗。

2. 及时铲趟

出苗前可耢一遍, 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 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一遍, 再趟一犁 (少培土) 提高地温, 减少水分蒸发。在发棵期铲二遍趟三遍, 多培土, 做到垄沟窄, 垄顶宽, 提墒松土, 利于块茎膨大。

3. 病虫草防治

在播种同时, 可施用甲拌磷, 每公顷25~30千克, 或用辛硫磷颗粒60~70千克, 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初花期结合喷施叶面肥用500倍甲霜灵锰锌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每公顷用药液250~300千克。

播后5~10天, 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防除苗期杂草, 每公顷可用70%赛克津0.5千克, 或10%乙草胺0.6~0.75千克, 或33%施田补3.3千克。

4. 摘蕾

于初花期将花蕾摘去, 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提高产量。

5. 拿大草

立秋后拿一遍大草。

八、收获

1. 收获时间

早熟品种8月下旬, 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2. 收获方法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 第2篇

关于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

随着马铃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运输机械等,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作 者:沈国宏 SHEN Guo-hong 作者单位:辽阳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辽宁,辽阳,111000刊 名: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QUIPMENT & VEHICLE ENGINEERING年,卷(期):2009“”(5)分类号:S225.7+1关键词: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农艺 精深加工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第3篇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2.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60-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四大农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其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比稻、麦、玉米都要高,所含赖氨酸也比稻麦高,有“地下苹果”之称,为食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源。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菜兼用作物,随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作为加工原料和食用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人员工资的增长,又使传统栽培模式的成本太高。这样机械化栽培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在大量减少用工的情况下,能大面积种植,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使成本下降,产量提高,防治病虫害及时,经济效益高。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1品种选择

种植前首先要做的是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订单等不同的需求选择种植加工品种还是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种薯最好选择一级原种以上级别正规繁种单位扩繁的脱毒种薯。

2整地施肥

马铃薯机械种植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缓坡地或岗地,土壤是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这样的地块有利于各种农业机械的作业,同时也有利于种植过程中的排水与通风。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整地深翻的深度要在30厘米以上,保持地表的平整。种植地块应避免前茬种植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或地下块茎作物。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5000公斤农家肥或150公斤商品有机肥,基肥一般是在整地的时候撒施,其他肥料可以在播种的时候沟施。同时,种植前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的农药残留,否则会使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皱缩甚至死亡。

3种薯准备

3.1品种

马铃薯的种植,品种选择非常重要,最好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应该根据市场需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各种专用品种,同时也要考虑马铃薯的抗逆性,才能取得种植的丰产。

3.2种薯

小于50克可作整薯直接播种,大于50克的种薯应按机具作业要求切块。种薯切块应采用自薯顶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都带有芽眼,保证顶端优势。种薯过大,则按芽眼切块,每块至少1~2个芽眼。切块工作在种植前5~7天进行,注意刀具采取消毒措施及避免交叉使用,并进行切块凉晒工作。

3.3肥料

选用尿素、马铃薯专用肥、磷酸二胺等颗粒肥料。

4机械播种

4.1机具

选用适合本地区的2CM-2型等马铃薯种植机。

4.2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采用单垄双行播种。播种机开沟、施肥后将种薯点播在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湿土中,同时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五道工序。

5技术要求

5.1整地技术要求

耕透、耙细、整平,整地后土垡最大直径≤50毫米,清除杂草、石块,达到土层虚实并存、地平土细的状态。

5.2施肥要求

一般亩施二胺、尿素30~50公斤,农家肥2~4立方米。

5.3播种期

当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3℃~6℃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3℃~5℃。

5.4机械化种植要求

机械化种植作业、播种量控制在140~150公斤/亩,行距600~700毫米,株距180~220毫米,播种深度150~180毫米,重、漏播率小于4%。

6播种机的调整

6.1播种量的调整

播量的调节可通过改变行距、改变流量控制来实现。调整时,种、肥箱里应分别装满种子和化肥,支起机架,使机具呈水平状态,地轮离地面能自由转动,以接近正常工作速度转动地轮若干圈,分别称出种子和化肥的质量。

6.2播深调整

拧松开沟器固定螺栓,上下移动开沟器可调整播种深度,各开沟器高度调整一致。

6.3垄高调整

通过调整起垄铲高低来实现,垄面不平整时通过调整刮垄板来进行。垄面拱顶不明显,垄顶有小沟,说明垄板太高,停机后,需降低垄板、加深入土量进行调整,以不雍土、垄形整齐为准。

6.4机具操作

按播种机使用说明与动力配套,进行调整、保养和使用;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米,检查种肥间的间距,播深、行距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艺要求后开始播种;播种时行进速度控制在2~2.5公里/小时;工作中保证安全生产;施颗粒状化肥时,允许混合适量的干细土,搅拌后加入肥料箱。

7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效果检查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4篇

一、产前准备

1. 土壤

要求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耕性良好, 尤以半沙壤土为好, 最好选前作是稻科及菜类的田块, 忌低洼地块和板结田。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方式, 前茬油菜、小麦为主, 其次是大豆茬。

2. 种子

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切种薯时要去尾芽, 因为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 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三分之一。

二、机械化生产工艺

1. 机械深松整地

(1) 整地方法。以秋整地为主, 整地前要施30立方米/公顷优质农家肥于地表, 起垄时包在垄体内。在无深耕基础的地块应利用深松机进行深松整地;软茬地先深松, 再起垄作业;硬茬地先进行根茬还田, 再进行全方位深松, 最后起垄作业。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可直接进行起垄作业, 平作地块可直接深松和耕地。

(2) 技术标准。土壤细碎, 地面平整, 通透性好。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大于10厘米的不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 在4米宽地面上, 高低差小于3米。耕深一致, 一般深松深度大于25厘米, 超深松深度大于35厘米, 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平作区往复行耕幅度交叉约30厘米, 各行深度误差约2厘米, 起垄高度大于18厘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立即进行机械深松整地。土壤含水量在18%~22%的耕地宜耕性最好。

(3) 主要机型。根据需要可采用全方位深松机、杆齿式深松起垄机或深松联合整地机。

(4) 机具作业状态调整。机具左右坚梁与地面平行度的调整:一是调整拖拉机左右吊杆长度, 二是调整农具左右支撑轮的高度。机具前、后横梁与地面平行度的调整, 主要调整拖拉机中央拉杆的长度, 如前梁高, 中央拉杆变短, 反之变长。农具中心与拖拉机中心的调整, 作业时应保持农具与拖拉机在一条中心线上, 否则, 调整拖拉机左右拉链的长度。

2. 机械种植

(1) 技术标准。密度:马铃薯种植行距65~70厘米, 株距25~30厘米, 一般保苗以5万~7万株为宜, 但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 肥地稍稀, 瘦地稍密。栽植质量要求:要求播种深度8~12厘米, 均匀一致, 种薯在垄上侧偏移3厘米, 重播率小于百分之五, 漏播率小于百分之三, 株距误差3厘米。垄型高而丰满, 两边覆土均匀, 能增加活土层, 根茎部位土壤疏松, 利于茎延伸, 又能提高地温, 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2) 机具调试:按要求对播种机的排肥量和播种株距进行反复调试, 以达到适应垄距, 定量施肥和播种。作业时机具速度应小于5公里/小时。

(3) 主要机具:马铃薯施肥种植机是比较理想的种植机械。

3. 田间管理

采用马铃薯机械中耕技术可一次完成中耕松土、锄草等作业, 其具有防寒增温、蓄水保墒的作用, 利于马铃薯植株苗期的快速生长发育。

(1) 中耕松土:一般以3次为宜, 要求在苗齐后进行一次深中耕, 以消灭田间杂草;苗高15厘米时结合追肥进行浅中耕小培土;封哇前进行第二次浅中耕大培土, 有利薯块膨大, 不致匍匐茎外露。

(2) 杂草防治:农田杂草的防除, 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 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 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机械除草。这些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 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药剂灭草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 所以用药要慎重, 一般在播种后10天左右进行定量喷药, 三级风以上禁止喷药作业。苗期全时查田补苗和拔除病株补种同品种小种薯。

(3) 追肥。幼苗期团棵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根据幼苗和植株的长势、土壤肥力和使用底肥情况, 在趟头遍地时, 将化肥条施于垄体的一侧, 然后及时中耕培土。这有利于促进幼苗发育健壮、茎秆粗壮, 提高产量。苗高10厘米时, 结合趟二遍地追尿素120千克/公顷。

(4) 灌溉。马铃薯苗期植株小, 可以不浇水, 只有过分干旱时适当浇一次水。浇后要中耕;现蕾期是马铃薯生长茎叶的旺盛期, 要求充足的水分, 稍有干旱, 即行浇水。到收获前一周时停止灌水, 以免不耐储藏。

(5) 主要机具。采用马铃薯联合中耕机, 一次可完成除草、深松和培土作业, 也可采用1lz-770型悬挂式垄作机进行中耕作业。

4. 机械收获

(1) 技术要求。在收获前7~10天进行割秧, 留茬5~10厘米, 使块茎在土中后熟, 表皮木栓化, 收获时不易破皮。清理地里杂物, 避免机械作业时拖堆。收获时土壤含水率在20%~30%为宜。3挖掘深度在20厘米以上, 要求明薯率大于98%, 伤薯率小于1%。 (2) 机具选型:4u-1型、4u-2型马铃薯收获机收获性能较好。

三、贮藏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5篇

关于呈报《2011年会宁县

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市农机局:

现将《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随文呈报,请审阅。

二0一0年十一月十六日

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年降雨量312.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651.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海拔高度1420-3941毫米,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气候凉爽,区域内以黄绵土、红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耕地养分富钾,是我省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马铃薯种植是全县三大粮食之一,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0.9万亩,总产量达到116万吨,总产值达到18.56亿元,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别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由于我县马铃薯的生产,大面积仍旧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艺措施,人畜力耕整播种,小垄稀植,分散经营,效率低,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投入高,产出低,形不成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上不去,严重制约着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011年县农机局承担实施甘肃省农机局下达实施的甘肃省农机化科技推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县农机局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农机推广部门及实施乡镇及农户的紧密配合下,按照项目合同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已确定在我县新添乡新添村建立“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1个,在示范点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1000亩,马铃薯机械化挖掘1000亩,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该项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覆膜栽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核心是马铃薯的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化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优势。该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改革我县马铃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传统农艺,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在我县推广前景广阔。

一、项目投入

1、农机具投入

为确保项目实施,农机局将引进投入东方红-55拖拉机2台及配套深松机2台,18-25马力小四轮5台,引进投入马铃薯种植机5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中耕施肥机5台,铺膜机40台。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

2、资金投入

项目实施中共计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申请市上解决50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补贴费45万元,示范推广费3万元,技术宣传及培训费2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户自筹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推广作业中农机燃油补贴及购买肥料等费用。

二、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路线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机械全方位深松、机械种植、机械挖掘为主体技术,辅之以机械喷药防治病虫害、机械化节水补灌等农机化技术。县农机局在示范推广中主要做到以下六个统一:一是组织大中型拖拉机对示范田统一进行深松耕;二是统一进行种子处理和刀具消毒,组织农户有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晒种,给农户发放高锰酸钾和旱地宝,进行刀具消毒和拌种;三是统一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全部采用一空二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四是统一进行机械配方施肥。在重施农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按照N:P:K为1:1:0.5的比例进行统一配方施肥;五是统一进行培训,在播种前,技术人员逐社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六是统一田间管理,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中耕培土摘花打顶、追肥等工作,同时调运机动喷雾器2台,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集中连片防治。通过示范推广,总结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即机械全方位深松一机械播种施肥一机械喷洒农药一机械挖掘。

三、预期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累计推广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面积2000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2万元。

1、增产增收:亩均增产马铃薯100公斤(其中机械收获减少损失80公斤),共增产20万公斤,每公斤1.8元计,共计增收36万元。

2、节约开支:亩均节省薯种10公斤,共节省2万公斤,每公斤3元计,节约支出6万元;亩均节省人工5个,共节省人工1万个,人工日工值以30元/个计,共节省人工费30万元。

以上合计节约开支36万元。

四、保障措施

1、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农机局采取行政技术措施相结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资金、机具、任务落实;成立技术小组、负责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引进马铃薯种植、挖掘机具,作好机具的组装配套。

3、在示范乡选择好示范推广地块,认真做好示范推广数据检测及管理工作。

主题词:马铃薯种植与挖掘 示范项目 所需资金 报告 抄报:市农机局

会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与发展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8-0077-02

2016年2月23日出台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将把马铃薯作为主粮进行开发,作为我国种植面积第四大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大有赶超玉米、水稻的趋势。在马铃薯种植面积日益增加的今天,机械设备特别是收获机械设备的应用,对于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意义重大。

1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栽培马铃薯已有400多a的历史,凭借其广泛的用途,其栽种面积已经遍及全国。而其营养丰富、产量高、易长期储存的特点,决定了马铃薯主粮化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进一步拓宽了马铃薯的用途和市场需求。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马铃薯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马铃薯对于气候的要求不高,因而主要种植在中西部这些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不易生长的地区,以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年均种植面积均在50万km2以上。对比国内外马铃薯的单产,仅有西藏和吉林两个地区的马铃薯单产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西藏的单产为45 000 kg/hm2,吉林的单产为36 000 kg/hm2,而这两个地区都不是国内种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地区,甘肃、内蒙、贵州、云南的马铃薯种植单产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增产潜力巨大。

早在2007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就超过566万hm2,总产量超过8 000万t,位居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而随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亚太地区马铃薯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中心。应对新的形势,加快马铃薯机械的研发,是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的硬性要求。

2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陆续出现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全国广泛推广和应用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主要有中农机美诺系列、4U系列、亚地4U系列、4SM系列、4SW系列等。这一系列的产品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对于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明显,并具有机构合理、工作性能稳定、生产率高、收净率高、明薯率高、破损率低等特点[1]。

以中农机美诺系列的马铃薯挖掘机为例,这一系列的挖掘机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率、收净率和明薯率,同时也能够将掘出的土块及时破碎,有利于下一次的耕种。而其具有设计专利的挖掘铲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的堆积和杂草的缠绕,挖掘马铃薯时可以有效地切断杂草,但是却不会导致马铃薯的破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4U系列主要是在甘肃地区推广,与其他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不同,这一类的马铃薯收获机是直接连接于手扶拖拉机后部的,并不带有动力。这样的好处在于结构紧凑、安装操作灵便、机动性能较强。甘肃省大面积的平原地区较少,4U系列收获机械的出现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小型手扶拖拉机,解决了其他机械难以进入的地区的马铃薯挖掘作业的难题。同样是由于其结构简单,这一类型马铃薯收获机的价格也比较低,适于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2]。

亚地4U系列马铃薯挖掘机是基于内蒙古的地形设计的,适用于平原地区,并且配备有排石装置和安全裝置,在收获马铃薯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石块可以及时将石块排出,避免石块混入马铃薯中而损伤机械。而在非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该类型马铃薯挖掘机还能够自主停机,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3 我国发展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战略思考

3.1 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巨大的,未来的马铃薯产业也必然是机械化的集约生产。从这一角度来讲,解放思想,推广马铃薯收获机械是必然趋势。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马铃薯收获机械得到进一步普及的契机。有了法律作为支撑,各级农机部门可以大力发展马铃薯机械化工作,积极推广马铃薯收获机械,促进地区马铃薯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3.2 加大扶持力度,广开投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马铃薯收获机械推广的主要阻碍,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要求,为进一步满足农机推广的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相关机械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是要鼓励机械生产厂家研发更为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是要鼓励广大农民勇于购买尝试新型机械设备。此外,可广开投资渠道,利用社会的广泛参与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弥补政府财政补贴方面的不足,为马铃薯收获机械进入农民家中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3.3 因地制宜,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创新始终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机械上的创新始终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第一动力。在马铃薯相关机械的研发过程中,农机部门要充当好研发部门与广大农民之间的桥梁角色,农业机械的研发要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为目的。相关研发部门在农机方面的科技创新应该集中在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寿命方面,在这些因素与成本之间做到平衡,从而彻底解决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推广障碍。

3.4 做好示范工作,加快马铃薯收获机械推广步伐

农民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接受总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级政府应做好示范工作,以马铃薯种植大户为机械化生产的示范,鼓励广大农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政府可以协调配合农民服务组织、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投资建立机械化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让农民看到机械化生产的优点。所有生产的马铃薯也可以直接销往生产加工企业之中,既解决了马铃薯的销售和收购问题,又消除了农民在进行马铃薯机械生产时的后顾之忧[3]。而农民服务组织则可以为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够加大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逐渐认识和接受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nlc202309081307

3.5 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

马铃薯机械的普及不仅要做到“瞻前”还要做到“顾后”。“瞻前”是要看到未来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对马铃薯机械化的需求,而“顾后”则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相关宣传工作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各项新型收获机械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广大农民在购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后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售后服务,消除后顾之忧。相关部门可以依靠互联网来组建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农民在使用马铃薯收获机械方面需要任何服务或者存在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解决,通过互联网无法解决的再派专人去实地解决,以此降低服务的成本,但是保证服务的质量。而依據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体系的建成,也可以确保最先进的马铃薯收获技术能够同步送达农户手中,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彻底破解科研生产与推广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的局面。

4 结语

如今马铃薯即将成为我国的主粮,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推动马产业的机械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降低劳动强度,既能够为农民切实提供经济效益,又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现状来看,各地区基本都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出了具有特色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并且实践效果良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机部门应将为马铃薯生产提供适应性强、功能齐全、生产效率高的收获机械作为发展方向,降低马铃薯收获机械的使用成本,从而让马铃薯收获机械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山.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09(12):233-235.

[2] 张广玲,刘树峰,吕钊钦,等.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5(11):264-268.

[3] 王福义.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83-84.

Abstract: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potato harvest machiner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potato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This paper stated briefly development status of potato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harvest machinery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potato harvest machinery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Key words: potato industry; harvest machine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 第7篇

一、生产技术方案

1. 整地环节:

伏秋深松、耙、耢后起垄镇压。春整地的地块要在早春耙耢灭茬达到播种状态

2. 选种及种薯处理:

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 机械播种可切大栽子, 每块重35~45g。

3. 播种环节:

当土壤10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5℃时, 及时播种。采用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CMF-2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一次作业完成开沟、施肥、施药、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4. 收获环节:

早熟品种8月下旬收获, 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采用4U-2型马铃薯挖掘机起收。

二、项目效益评价

通过该项目实施, 可以普遍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 增加科技含量, 能够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经济效益:

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 马铃薯人工播种每公顷需5人, 收获需12人, 每个人工按50元计算, 需人工费850元。马铃薯机械播种每公顷需作业费200元, 收获需作业费350元。每公顷总节支300元;马铃薯生产, 实现了农机标准化作业, 与人工作业比较, 增产幅度为5%以上, 每公顷马铃薯按35t计算, 每公斤马铃薯按0.5元计算, 每公顷马铃薯增加效益875元。实施该项目每公顷节本增效总值为1175元, 示范区当年创经济效益7.8万元。

2.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生产出高品味, 高质量食品, 将推动经济增长。一是实现了“两个有利”即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长期发挥资源、设施、设备、机具优势, 有利于发展区域经济。二是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营养、健康食品, 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三是实施该项目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供了样板, 繁荣了农业经济, 为我市马铃薯大面积生产提供了模式, 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该项目实施, 可以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投入到养殖、加工等二、三产业,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8篇

1 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较平坦, 而且具有一定规模面积,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水、旱川地、梯田地及坡度小于8°的丘陵地种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配备的拖拉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 要求技术性能良好, 液压悬挂机构操纵灵活, 位置准确、可靠。

2 深耕整地

机械深松耕作业应严格执行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机作业质量标准, 即播前整地一般不应该有直径>3cm的土块;深浅一致, 耙深16~20cm;用于化肥深施的耙整地应覆盖严密。深耕应达到20cm以上, 深松30cm以上, 秋季可适度镇压, 以保护土壤水分。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 或用旋耕机等机具, 浅耕耙耱, 深度一般10~15cm为宜, 使地表平整, 上下疏松, 耕层绵软, 土块细碎, 确保播种质量。耙耱整地作业的质量标准为:漏耙面积<1%, 耙后地表平整度极限偏差≤3cm, 耙深变异系数≤15%, 碎土率>80%, 直径>5cm, 土块不得超过5块/m2。

3 化肥深施

施肥均匀一致, 位置准确, 深度6~10cm, 种薯与肥的隔离土层>3cm;施肥量应达到农艺要求;测土配方定量施肥, 各种肥料的比例严格按要求进行。施肥采用机械或半机械半人工化肥深施机具。种肥施用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播种机, 复式作业, 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或将肥料撒于地表, 然后用圆盘耙进行耙施。施肥作业的质量标准为:肥料断条率<3%;肥料均匀度:碳酸氢铵为20%~30%, 尿素等颗粒肥为20%~25%, 其中底肥深施均匀性变异系数≤6%, 播种深施排肥及中耕深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应≤13%;化肥的土壤覆盖率要达到100%;施肥位置准确率≥70%;中耕深追施肥作业伤苗率<3%;各种机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数均应≥90%。

4 播种

马铃薯播种机常用的机型为拖拉机配套的单行或双行播种机, 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起垄等作业工序。播种作业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执行, 即适时播种, 10cm土层温度稳定超过7~8℃时即可播种;播量、播深、垄高、垄宽、行距符合要求, 不损伤种薯。

5 中耕

中耕作业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即适时中耕, 中耕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符合农艺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土块细碎;中耕行距与播种行距一致, 达到不伤苗、不铲苗。中耕作业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 出苗后目测出苗率达50%、株高5~10cm时进行第1次中耕, 株高20~25cm时进行第2次中耕。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执行, 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尽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的种类、药量、浓度配比和配药次数。进行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作业时, 施药浓度要符合农艺要求, 喷头与作物距离调至工作高度40~50cm。低速、匀速作业, 每隔7~9d喷1次, 喷药次数以4~5次为宜。

7 收获

挖掘作业质量标准为:挖净率≥98%, 明薯率≥97%, 伤薯率≤3%。挖出的薯块应较集中铺放于作业带上, 便于人工捡拾。常用的收获机具是与拖拉机配套的单行或双行马铃薯收获机, 作业速度3~4km/h, 挖掘深度20cm为宜, 机具与拖拉机挂接要正。

参考文献

[1]闫贤邦.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 :21, 39.

[2]肖学祥, 程磊, 王利, 等.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 (4) :28-29, 31.

[3]付从兵, 刘湘江.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与贮藏技术[J].中国果菜, 2009 (2) :50-51.

[4]孙振田, 皇甫桂荣, 孟宪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 2009 (1) :45-46.

[5]雷发林.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J].新农业, 2008 (10) :58.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9篇

马铃薯是一种世界性经济作物, 分布广泛, 宜粮宜饲, 宜做多种原料, 且营养丰富, 有“地下苹果”之称。近百年来, 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 世界各地均有栽植。中国是马铃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截止到2007年, 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为4 430.6khm2, 总产量达到1 295.70万t。2009年, 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已达到4 666.67khm2, 居世界第一位。但是, 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原因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方法和标准不一、产量差距大、产品品质层次不齐。

1 调研区域马铃薯种植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马铃薯种植农场, 且主要为商品薯, 对用于农户自己食用的而少量种植的情况不作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农场种植规模一般选取在133.33hm2左右, 66.67hm2和200hm2的种植规模也占较大比例, 33.33hm2以下和266.67hm2以上规模的种植户较少,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2 调研范围

2.1 调研区域和栽培制度

我国地形复杂, 各地区马铃薯栽培制度不同, 大致分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4大类型。不同栽培制度类型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本次调研工作针对采用不同栽培制度区域的代表区县展开, 具体地点安排如表1所示。

2.1.1 北方一作区

我国马铃薯最重要的种植区域集中在北方一作区, 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省以及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 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 山西北部, 内蒙古全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以上地区总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以上。

2.1.2 中原二作区

本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4省的南部, 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 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

2.1.3 南方二作区

该区域分布在南岭、武夷山以南, 主要包括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2.1.4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地区。在高寒山区, 一般选择春种秋收, 栽培制度为一年一作;而在低山河谷或盆地, 可进行两季栽培。该区域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35%左右。

2.2 种植模式

2.2.1 垄作栽培与垄作覆膜栽培

采用垄作方式栽培的马铃薯种植区, 土壤疏松, 块茎生长环境通风好, 马铃薯植株便于扎根, 根系发达, 块茎大;种肥可深施, 肥料利用率高;垄上三面受光, 采光好, 可以提高地温;可以蓄水保墒, 减少地表和径流。垄作栽培工艺流程为:机械化耕整土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垄作覆膜栽培工艺流程为:耕整土地—开沟施肥—播种—培土—覆膜—放苗—田间管理。

2.2.2 平作栽培与平作覆膜栽培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采用起垄播种, 土壤容易风干、湿墒, 不利于薯种芽块膨大, 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 因此选择平作栽培方式, 抗旱和保墒效果较好。主要工艺流程为:耕整土地—开沟器施肥—平作种植—覆土—镇压。为了更好地保墒,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增加覆膜工序, 工艺流程为:耕整土地—施肥—覆膜—平作种植—田间管理。

2.2.3 起垄铺膜双行栽培

该方式是在一条大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 大垄宽度1.2~1.4m, 两小垄宽度为250~400mm不等。

本次调研垄作与平作情况如图3所示。

我国各地的马铃薯种植特点具有多样性, 还未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的马铃薯栽培体系。就目前马铃薯各地区的种植情况看, 垄作方式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模式。

3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3.1 马铃薯主产区气候状况

3.1.1 青海高原地区

青海地区全年平均气温5~15℃, 全年生育期有效积温1 800℃以上;平均全年日照时数在1 400h以上;早作马铃薯品种所需年降水量≥350mm,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性良好。其适宜种植陇薯2号、下寨65、渭薯9号等品种。

3.1.2 宁夏南部山区

宁夏南部山区属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典型代表区域的土质为灰钙土, 地势平坦, 属旱地, 肥力一般, 年降水量为478mm, 年平均气温6.2℃, 无霜期54天。该地区的马铃薯单产水平很低, 仅为全国平均产量的1/2。

3.1.3 甘肃中部地区

典型代表区域在定西市高寒阴湿区, 该地区雨量充沛、气温低、无霜期短, 年平均日照时数2 215h;海拔高度在2 200~3 700m, 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占全年降雨量的64.50%。这种降水分布特点恰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 降水对马铃薯生长需水满足率达91.60%, 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 最适宜于马铃薯生产。

3.1.4 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所处纬度较高, 高原面积大, 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0~8℃, 年总降水量50~450mm, 东北降水多, 向西部递减;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 700h。目前, 该地区马铃薯平均产量在22 500~30 000kg/hm2左右。

3.1.5 黑龙江地区

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在-5~4.9℃, 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年播种面积40万hm2左右, 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0%。其生产上普遍采用与其它粮食作物相同的小垄 (垄距65~70cm) 种植马铃薯, 这种种植方式具有耕翻浅、垄体狭窄等特点。

3.1.6 山西地区

山西省属马铃薯一季作区, 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以上, 无霜期在108~170天, 年降水量384~600mm, 马铃薯生长期为5~9月份, 月平均气温为13.8~21.1℃;春季干旱, 风大气温低, 春霜 (晚霜) 结束晚, 秋霜 (初霜) 来得早, 2月份雨水较集中, 保墒、提高地温、争取早出苗、出全苗是该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点。

本次调研区县的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变化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3.2 马铃薯主产区经济发展情况

据调查统计情况看 (如图6所示) , 马铃薯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约有80%左右的地区是全国贫困县, 因此促进该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3.3 马铃薯主产区农田状况

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是平地, 缓坡地也可以 (坡度小于6°) , 垄向要顺坡 (切忌高低不平和斜坡) , 调查区域的农田状况如图7所示。

3.4 马铃薯主产区土壤状况

在砂土地上种植马铃薯, 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尤其要增施有机肥, 并注意施用方法和时期。在粘壤土的地上种植, 由于保水保肥能力强, 且肥力较高, 如果管理合理, 有利于获得高产。但这种土壤容易板结, 雨后或浇水后透气性差, 所以块茎易出现畸形, 表皮不光滑。

据调查发现, 砂壤土质最适宜马铃薯生长, 占到调查区域近50%, 如图8所示。一些地区由于受地域限制, 只能在砂土和粘壤土种植,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更为重要。

马铃薯喜欢偏酸性的土壤。一般情况下, p H值为4.8~7.0的土壤都可种植马铃薯, 最适宜的土壤p H值为5.0~5.5。

3.5 马铃薯播前整地情况

马铃薯作物的耕整地作业所用机具与其它农作物所用机具通用, 对于前茬有小麦或玉米根茬的地块, 在小麦或玉米收获后, 一般秋季进行深翻, 可使用铧式犁和圆盘犁, 大型马铃薯种植户或农场一般应用大型拖拉机 (大于75k W) 配套的多铧犁, 小型种植户用普通铧式犁即可。对于北方一些旱作区, 有些在播种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 一次作业可达到播种前整地的要求, 调研区域马铃薯播前整地情况如图9所示。

3.6 马铃薯生育期肥料需求状况

马铃薯对肥料要求较高, 特别是脱毒薯长势旺, 吸收能力强, 增产潜力大, 必须施好肥, 施足肥, 以保证营养的供给。马铃薯施肥的总原则是:肥料种类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补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提倡多施农家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 氮、磷、钾要素比例为5.5∶2∶12为宜 (如图10所示) , 需氮、磷较少, 整个生长期钾吸收量比氮多2/3。由于马铃薯生育期短, 前中期需肥量较大, 因而采用一次性施肥及播前深施增产效果显著。

3.7 马铃薯生育期水分需求状况

马铃薯对水分较敏感, 与其它作物相比, 马铃薯需水较多。据测定, 马铃薯的块茎每形成1kg干物质, 消耗水400~600kg。水在马铃薯各器官中的含量可达到75%~90%。其中, 茎叶的含水量最高, 块茎的含水量较低, 一般为75%~80%。

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 萌芽期和幼苗期由于植株较小, 气温不高, 蒸腾量不大, 所以耗水量较少, 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0%;到块茎形成期, 植株生长速度快, 叶面积不断扩大, 因而蒸腾量也不断加大, 这一时期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30%;进入膨大期后, 植株的需水量仍然很高。据测定, 该期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50%;等马铃薯到达淀粉积累期, 需水量逐渐减小, 占总耗水量的10%左右, 如图11所示。

3.8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情况

目前, 马铃薯以垄作播种为主, 分为垄上播种和垄下播种两种:垄上播种时, 先将起好的垄耢平冲出湿润的浅沟, 再将种块播在沟内, 再用犁趟起原垄沟里的细土覆到原垄顶上合成旧底的新垄, 然后镇压;垄下播种是将种薯播在老沟内 (在原垄沟引墒播种) , 然后破原垄, 合成新垄 (即垄沟变垄台, 垄台变垄沟) , 用磙子镇压。播种作业方式主要有人工播种、畜力播种、机械播种3种。调研的马铃薯播种机具使用情况如图12所示。

A:悬挂式单行马铃薯播种机;

B:悬挂式单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

C:悬挂式双行马铃薯播种机;

D:悬挂式双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

E:悬挂式四行马铃薯播种机;

F:牵引式四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

G:牵引式四行马铃薯播种施肥喷药联合作业机。

3.9 马铃薯茎秧处理情况

马铃薯茎秧的处理方式有3种:人工割秧、化学除秧和机械除秧, 如图13所示。

人工割秧由于作业效率低、劳动力消耗大, 随着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的不断更新, 人工作业方式很少。化学除秧是在马铃薯收获前2~3周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除秧, 这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但由于化学药剂的使用, 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 机械杀秧方式所占比例较大, 可避免化学药剂除秧带来的环境污染, 还可使秸秆还田, 保持土壤肥力。

3.1 0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情况

目前, 马铃薯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镐头挖掘、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马铃薯分段收获机收获、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获4种方式, 如图14所示。一般马铃薯挖掘机主要包括挖掘、输送、振动部件, 整机结构较为紧凑, 有后输出和侧输出两种型式, 适用于小地块作业, 价格相对便宜;但土壤与块茎的混合物在机器工作部件上运动的距离较短, 土壤与块茎分离不彻底, 易发生埋薯现象, 明薯率低。马铃薯分段收获机是在挖掘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而成, 一次性可完成挖掘、输送分离、集条作业;整机结构较挖掘机复杂, 输送分离效果较挖掘机有很大改善, 一般为后输出, 与挖掘机相同, 也是将收获后的块茎铺放地表, 然后人工捡拾。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挖掘、输送分离、除秧、升运装车作业;与挖掘机和分段收获机相比, 整机结构更为复杂, 增设了液压机构, 由于减少了人工捡拾环节,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用于大型农场作业。

4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机械化播种

1) 播种机性能不稳定, 播种密度不均匀, 质量差;

2) 机械覆膜时需人工间隔压土, 防止膜被风刮跑, 且地膜易损;

3) 现有播种机不适应培芽点播的需要。

4.2 机械化收获

1) 输送部件振动器调节方式复杂, 质量差;

2) 块茎伤薯率高, 尤其是蹭皮现象较为严重;

3) 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整机笨重, 操作不灵便, 不适合小地块作业;

4) 挖掘部件没有角度调整机构, 挖掘深度不能调整, 地区适应性较差;

5) 分段收获马铃薯时, 后输出时, 块茎下落高度大, 易伤薯。

4.3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1) 轴承、链条等标准件质量差, 一些主要工作部件易损坏;

2) 机器进行持续作业时, 可靠性差;

3) 配件价格高, 尤其是进口配件。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栽培农艺和机械化生产方式进行调查, 对主要信息如生产现状、气候条件、调研区域分布、栽培制度、种植模式、经济发展状况、农田状况、土壤状况、播前整地情况、马铃薯生育期内水分与肥料需求状况、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出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 完成了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子课题04《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研究》的研究任务, 这对今后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国宏.关于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9 (5) :52-53.

[2]杨文勇.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研[J].农机科技推广, 2008 (5) :39-39.

[3]李春梅.高原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青海科技, 2009, 16 (2) :24-25.

[4]陈龙孝.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双行垄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12S) :20.

[5]黄吉美, 隋启君.云贵高原马铃薯高垄双行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 2009, 23 (1) 54.

[6]敖毅, 黄吉美, 钟文翠, 等.云贵高原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6) :167-189.

[7]尤军, 任宝君.辽西低山丘陵区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4) :8.

[8]杜海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化农业, 2008 (11) :21-22.

[9]史云鹏, 张福斌, 李学峰, 等.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8 (11) :22-23.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10篇

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1) 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及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 要求3年以上轮作倒茬, 避免重茬。选用多功能微耕机或拖拉机深翻犁耕地, 耕翻深度一般要超过25 cm, 要求深浅一致, 耕后进行耙压, 保持地表平整, 细密疏松, 形成上虚下实的状态。深松时, 深度要在40 cm以上, 采用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作业 (正宁金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2) 起垄覆膜。应用IMSLQ-40/80型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 (兰州农源农机有限公司生产) , 可一次实现起垄、施肥。铺膜和压膜等多道工序的联合作业, 结合起垄集中施入基肥, 马铃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为N∶P∶K=1∶0.3∶2.2, 一般施腐熟有机肥60 000~75 000k g/hm2, 尿素225~300 kg/hm2, 普钙 (P2O5含量16%) 600~750 k g/hm2, 硫酸钾150~225 kg/hm2。

(3) 种薯准备。选用品种特征明显、薯形规则、表皮光滑、芽眼深浅一致的幼龄和壮龄块茎脱毒种薯。一般在播种前2~3天, 种薯切成40 g左右, 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切块过程中要对切刀消毒, 数把切刀浸泡在0.2%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 轮换使用, 每切一个薯块, 更换一次切刀。

(4) 适期播种。一般情况下, 当10 cm深的土壤温度达到并稳定在7~8℃时, 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 一般在4月中下旬。采用便携式马铃薯穴播器在垄侧地膜上打孔播种。

(5) 及时收获。当植株茎叶开始枯黄凋落时选择晴天收获, 为便于机械收获, 收获前10 d先割蔓, 再捡拾覆盖地膜, 采用0.7 m≤作业幅宽<1 m的分段式薯类收获机收获, 收获、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6) 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地膜覆盖技术要求。地膜覆盖垄作栽培, 要求垄底宽60 cm, 垄沟宽40 cm, 垄面宽40cm, 垄高15~20 cm, 用宽1.2 m、厚0.01 mm地膜覆盖, 播种时用便携式马铃薯穴播器在垄两侧距垄底5~10 cm处, 按照品字形播种, 每垄播2行, 播深13~15 cm, 穴距依品种而定。

2 地膜覆盖马铃薯种植适用机具

(1) 便携式马铃薯穴播器。该机具为自主研发专利产品 (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201320109118) 适合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马铃薯的播种, 可减少地膜破损面积, 提高地膜的增温除草效果, 同时, 可用作追肥工具, 有效解决地膜覆盖后马铃薯追肥困难的问题。

(2) 机械起垄铺膜机 (1MSLQ—40/80型) 。该机主要由机架、开沟铲、传动装置、土壤升运装置、整形限深装置、挂膜装置、土壤分流装置和施肥装置等组成, 送土机构转速340 r/min, 地膜宽度1 200 mm, 地膜厚度0.01 mm, 配套动力13.2~22 k W四轮拖拉机, 后输出转速730r/min, 排肥器形式小外槽轮, 垄宽宽行42~61, 窄行17~19, 开沟器为铲式, 大小垄间距 (24±3) cm。

平阴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调研 第11篇

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平阴县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小麦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的机械化, 玉米收获机、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秋季机械化技术也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接受, 但薯类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有的还是空白, 成为制约该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的瓶颈。

马铃薯, 俗称土豆, 是平阴县重要经济作物, 也是该县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马铃薯的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 较低的机械化程度是制约马铃薯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生产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今年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 预计年产10万余吨, 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0%以上。从全国的情况看, 目前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成熟, 我国马铃薯生产平均机械化程度已达30%, 发达地区达70%以上。而平阴县马铃薯的种植、收获环节均采用人工作业。现在引进、示范、推广该项技术非常适时。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是马铃薯机械化栽植和机械化收获。今年平阴县以“济南市马铃薯特色品牌基地”民享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培育重点, 在沿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了一个400亩的示范田, 引进马铃薯播种机、上土机、杀秧机、田间管理机、收获机等专业机械装备, 研究制定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一条龙”作业技术规范, 进行示范推广。在播种季节利用播种机播种 (播种的同时覆膜) , 使用上土机实现马铃薯覆膜后的上土工序, 防止太阳晒坏土豆芽, 防出草, 防马铃薯青头, 冒出来的土豆芽壮实 (马铃薯出苗的时候不用抠破地膜, 马铃薯苗可以自己长出) ;利用中耕培土机进行马铃薯中耕期田间起垄、培土、除草等作业;收获季节利用马铃薯收获机完成收获。通过召开现场会、报纸、电视等媒体, 加大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宣传, 激发菜农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热情。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起垄、播种、喷药、覆膜、压膜等七项工序, 与人工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不仅土壤疏松, 出苗整齐, 早出苗3至5天, 而且行距株距均匀, 大垄通气性良好, 抗病害能力强。每台机械运作只需3至4人, 每小时播种面积可达4亩, 是人工种植效率的15~20倍。机械化收获一次性完成起薯、筛土、分离等作业, 机械收获每小时1.5~3亩, 挖净率大于98%, 明薯率大于99%, 破损率小于2%, 亩节约人工3个、节约资金200元以上。实践证明, 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农时, 转移农村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上一篇:临床急救措施下一篇:卫生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