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艺术类高校

2024-09-14

民办艺术类高校(精选12篇)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管理方法,长效机制

近年来,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 专业设置多元化, 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艺术专业, 针对艺术生的特殊性, 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也就不能照方抓药, 千篇一律, 对于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存在诸多问题。所以, 探索适合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对于当前全面推进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 思想特点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对待事物看法不循规蹈矩, 标新立异, 有创造性。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 感情丰富, 情绪化比较严重,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 能力特点

艺术类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 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 使得自身缺乏文化底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并强调实践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 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使得艺术类的学生往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 行为特点

艺术类学生多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个性, 不拘小节, 因此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形成了组织纪律散漫, 生活作风懒散, 缺乏集体观念, 团队意识差, 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从而极易受到非艺术类学生的排挤。

二、艺术类学生特点的形成原因

(一) 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阶段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分子, 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参加高考无望而又想要本科文凭的学生, 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 所以造成很多学生临时突击学习绘画等艺术课程, 很多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 而且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

(二) 由于三本艺术专业学费较高, 所以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家庭都比较富裕, 从小娇生惯养, 加之进入大学之后相互攀比, 逐渐形成攀比之风, 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之外的方面, 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 没有学习目标, 耗费青春。

三、民办高校现阶段对于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管理理念陈旧, 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陈旧, 思想比较保守, 只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为基本目的, 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 这种管理方法尤其不适用于艺术类的学生。

(二)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民办高校辅导员一般是聘用制, 流动性较大, 导致有些辅导员担心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相关的培训较少, 使学生工作者的能力, 素质等不能与时俱进。

(三) 管理方法单一, 管理方式僵化, 缺乏创新性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方法多以说服教育为主, 缺乏对学生关心, 爱护和引导。此外, 高校开设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 没有新意。

四、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如何管理好艺术类学生, 必须要在探索中寻求合理的方法和长效机制。

(一) 转换思路, 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将“紧抓严管”转为“三育人”理念, 落实到“服务育人”上。不再单纯的依靠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学生, 应以疏导的方式, 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 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教育方式情感化、艺术化。

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要求, 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而言, 除了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 还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教育方式上, 多采用情感教育方式。艺术类学生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学生, 他们更注重感性、直观的效果。

(三) 注重综合素质拓展, 加强艺术实践锻炼。

艺术类专业作为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因此社会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另外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拓展,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实践锻炼机会, 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 学生会认识到自身能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无暇顾及其他, 从而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大大减轻了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压力。

(四) 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学习, 不断提高个人魅力。

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在无形中影响和教育学生。

总之,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 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更要与时俱进, 因材施教, 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高校要竭尽所能的培养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共圆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艳.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艺海, 2009 (06) .

[2]白瑾.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 2003 (2) :106-107.

[3]储玲玲.“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探讨[J].才智, 2011 (05) .

[4]董波, 吴泓.民办大学艺术类学生个性特征及成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3:165-166.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2篇

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张洪军杨敏

该课题是2012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张洪军(项目主持人)性别:男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摘要: 目前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会不会学,能不能自主学习,是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重点结合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来研究,通过一年的具体教学实践得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讲授模式,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专研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类学生和民办高校是典型,通过典型的探究和培养成功后可推广到其他类学生和高校,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字:自主学习能力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教学改革

一、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一)国内民办高校属于自筹资金,在资金来源上比较单一,这就是导致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上远不如公办院校,那么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会受到教师知识水平,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制约难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富裕,艺术类学生成分和状态比较复杂,很多是由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原因转向改学艺术,他们专业兴趣不浓,艺术志向尚待形成,在面临择业上家里也早有规划,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艺术学生难管、难教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态和积极性明显不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传统教学进行中,班级上有1/3学生听着很认真,1/3学生学习别的内容,1/3学生玩手机趴桌子睡觉;提问时学生回答浅显,联系学习生活中实际例子特别少,课后上网购物、打游戏、逛街而不去图书馆学习,更别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民办高校和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加大对民办高校扶持力度以及今后要享受和公办同等待遇,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民办高校必须提前采取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服务。

二、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引进高水平师资队伍,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自主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是招牌,所以要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或外聘专家学者教授等,来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艺术类学生两个班级做了详细的教育实践计划,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安排刘教授和王老师两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运用两种教育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设备历时一年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对比和任课教师评价最终得出本次提出的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案进行推广试行。

(二)改变传统教师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课堂教学采取双向互动,分组讨论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学生个性发挥,能力培养,变教师教占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同等重要,不可片面强调教师教或学生学,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组织、引导、启发、鼓励和总结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互动,分组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开展研究性思考并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检验。

(三)创设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探究艺术类学生想象力课堂是教和学的主要场所,要打破传统的严课堂气氛和改变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位置。课堂氛围对整个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更需要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接触,要走到学生当中去,给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互动去解决,打破教师灌输知识理论,学生死记硬背的课堂行为。“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灵活的课堂设计,借助多媒体的作用

教师要改变为完成教学进度和任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设计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式教学或兴趣教学法针对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解决,举一反三,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想象。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好人的注意力时间和心里需要等特点灵活有效地设计课堂,以便收到更好的听课效果。

总之,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其独立自学,在自学前一定有必要的计划、进度和引导,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学生各有所长,在自主学习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探讨、观摩、操作,互相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好在入学就开始分阶段培养,抛弃圈养式、保姆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设问式、引导式、鼓励式、质疑分组探讨式、直到总结提高,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民办高校艺

术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历时一年实践操作验证收到良好效果,今后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戚志枫.浅析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35-02

1.民办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办学背景

1.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目前,数字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极具活力、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其相关产业,即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等已蓄势待发。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购物的兴起,正在打破着传统营销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2014年1月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在这样一个爆发式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数字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是可想而知。巨大的市场需求及数字媒体专业人员的短缺的鲜明对比说明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光明和广阔的。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才相对容易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份额里挤占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但是由于该专业涉及到技术与艺术两大学科的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的新兴专业,所以我们国家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还在摸索中探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还不完善,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而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学大纲到培养方式都在学习模仿公办院校,很难突出特色。

1.2 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参考公立本科而设立的,缺乏自己的特色。加上自身教学资源及学校知名度等问题的短板,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就业上与公立本科争一杯羹,就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更精准细致,做出自己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设立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的高校已达到了253所,主要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类别主要来自于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类别。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分类方式在学界并没有共识,仅在艺术类院校每个学院的分类都有差异。例如有的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括了动画、数字摄影的专业方向,从艺术类别上来看,所有基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新媒体艺术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媒体艺术,这样的归类应该是合理的,但根据教育部批准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080623W)专业标准来看,虽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兼容性高,但严格来说是不能包括动画和摄影以及后期制作等专业的。数字媒体专业的特性就是互动性,也就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相互作用。互动性在其他数字艺术也有涉及到,但不是专业本身的第一特征,甚至不是主要的特征。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将其专业特征与其他数字相关的艺术专业区别开来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更有针对性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1.3 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就业情况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比起公办院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硬件、师资队伍、社会影响力、企业认可度等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民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其就业上就面临比公办院校毕业生更大的压力,受影响的方面也更多。民办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基本集中在民营企业、私有企业,就业方向和形式呈多样性。而民营、私有企业招聘人员的要求一般更灵活些,他们可能对学历、以及学生毕业的学校并不是十分看重,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个毕业生的能力以及他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这就为民办高校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针对该市场现状努力培养出上手快,技术好、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能进入企业就能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学生。

2.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民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目标:能够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論和知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及媒体内容制作方法、工具和技术,能够从事数字媒体类软件系统的分析、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强调软件开发和数字媒体制作能力的培养,以软件核心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软件为主,软件与硬件并重。毕业学生可以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指具体单个课程或者课程群支撑整个课程体系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对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进行以下三个模块设置。如图1。

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程群。此课程群中主要有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课程,例如《当代艺术思潮》、《设计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锻炼学生对软件基本操作能力的课程,例如《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学习photoshop、AI等平面设计软件)。专业基础课程群的主要作用是在学生还未进入三个专业方向的时候能够夯实计算机制作和设计的基础。同时理论方面的课程又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的了解,为学生给自己进行专业定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模块二是专业任选课课程群,此课程群的课程已经初步包含综合性的知识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比如《交互界面设计与方法》所教授的交互界面设计就广泛应用于手机、互联网页等互动媒体当中,同时游戏的界面、虚拟现实程序的界面都会要求掌握这部分知识,但又不是每个专业方向必备的内容,因此该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为学生提供拓展能力的渠道。endprint

模块三是专业限选课,三个专业方向的特征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分,这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专业方向开始学习,限选课的目的为学生清楚地区分好自身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便能够钻研本专业方向的内容。以游戏专业方向为例:《游戏3D材质与渲染》、《游戏CG制作与编辑》、《游戏程序设计》、《游戏的策划与管理》几个课程从易到难,从游戏制作的部分内容到整体策划和项目管理,让学生逐步前进,慢慢深入课程的内涵。

为了更好的适应的市场的需求,四年本科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3.民辦数字媒体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方法不对、学校兴趣不足的问题,还有些学生自己本身对民办高校就没有认同感。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到其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最终影响其就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平时的教学质量,以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获得真正市场需要知识和能力,并且进入社会后,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工作。并且通过一届届的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反馈增加在校生的信心。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为例,每年都有许多企业因为曾经录用过本学校的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良好,再次主动向本校招聘新一届的毕业生。还有许多毕业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级别,再反哺母校,来招聘本校应届毕业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民办高校至关重要的生存命脉。

3.1 改变授课方式方法

民办高校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刚刚过线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其理论基础、学习习惯都有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的教师更需要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改“注入式”“满堂灌”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 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改“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记忆模式,为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的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首席主持的角色,引导学生提问题,积极思考,思辨互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专业知识,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提供学习平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不仅仅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获得知识,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会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益处。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学的要求完全不同,就如同老师是向学生“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不同做法。因此,必须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结果、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或背标准答案、舍本求末的方法,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求证解答,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探索、勤于动手,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在数字媒体教学过程中,当然也要重复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为了更能体现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通常采用老师边讲解学生边实践的教学方式。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习掌握大量的相关软件,而熟练应用这些软件是每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因此,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教师利用CAI平台控制每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授课,授课一个阶段后,对学生的电脑解锁,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对教师授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另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突破在教室或机房上课的限制改到室外。有些课程可以选择去企业现场观摩教学。

3.2 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内容

课堂上的讲课的内容不能照本宣科,对数字媒体的某些课程来说,通过一些真实的素材和实例的讲述,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实际应用是怎么回事。另外,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教授出与市场接轨的知识和设计出与市场一致的实际案例。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明确强调要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设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促使专业教师们按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重新修订和编制新的实验指导讲义。实验项目的设置在深化理论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能够循序渐进地反映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当然,真正落实实验时,不拘泥于理论教学的次序,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

3.3 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大学生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设计实践时,一般需要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先进的数字媒体软件,这些仪器设备软硬件价格都非常昂贵,传统的实验室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结合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和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4.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工作的综合能力

重视大四实习实践,按照市场的要求,制作综合案例,组织学生高质量的进行大四的实习实践。比如可以综合学生以往学习的网页设计制作课程和后期学习的组网技术、动态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课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设计网站,网站的技术要求必须具有静态网页设计、交互响应和后台数据处理等综合特性。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网页设计的操作技能,模仿示例,自行创作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空间。这时,可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们团结协作,共同设计创造出一个作品。除此之外,带领学生参观百度网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了解大型网站内容发布的操作过程、编辑模式、设计特性、经营状况和盈利方式。

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工作情况,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达到的水准,已经什么水准的所得到待遇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论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艺术 第4篇

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身体外在艺术:

一、运用好语音艺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声音富有磁性,尽管我们并不觉得节目内容有多好看,但我们却被主持人优美的声音深深打动。民办高校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节目主持人的语音艺术,根据自己的语音特点,尝试着模仿和学习主持人的声音,通过语音的冲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教学语言不同于平时的说话,做到轻重相宜、快慢适中、发声合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讲解过程中,当读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则可以调高自己的音量,加强声音的力度;当表达作者看到的“湘江北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客观景色时,便要控制音量与力度,做到刚柔相济,在轻重的结合中恰如其分地避免了教师话语的平淡呆板,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好手势、眼神艺术

教师要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学会运用形体艺术的活力和美感,这样容易获得满堂喝彩。而手势、眼神则是最有效的表现手段。手的动作最明显,表达最自由。协调得体的手势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手势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它与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它是感情表达的一种辅助方式。协调得体的手势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阐释作品内在精神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向学生打开这扇窗户至关重要。通过这扇窗户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学识、人生观、世界观、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认可等多种信息流露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从而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

三、运用好相声艺术

相声艺术讲究“抖包袱”,我个人认为找到好的“包袱”,然后设置成悬念将其表达出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包袱”就是好的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例子,然后对例子进行具体的讲演或表演,往往最受学生欢迎。如:在讲解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时就可以采用“抖包袱”的方法,到最后才揭示出老画家一辈子最伟大的作品是那幅救了青年疾病的画在墙上的一片叶子。

教师要努力做到交叉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内在的艺术:教学的艺术不仅要通过外在的身体艺术来表现,而且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中的内在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的最多的主要有单元结构式、事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单元结构式教学艺术注重教师的启迪,学习各单元内容前教师首先要概括的介绍下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学习的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讲解前通过自学,对本单元的结构及主要知识点进行了解,在这过程中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些记号,等教师讲解时向教师询问,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结构及知识点印象就会更深刻。对重点、难点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强。等到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再布置综合作业或写小论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分类对比、概括总结,使知识系统形成结构。

事例式教学艺术则要求教师首先以典型事例说明该事物的个性本质特征,学生在教师讲解事物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达到对事物共性的认识,接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让学生将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内化成为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和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孔子曾经在《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师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处在积极思考,主观性地想弄明白事物的道理,但还存在着疑问,想把这种疑问的状态表达出来但又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时,老师适时地进行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启发式教学艺术的运用,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课题的同时,借助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索,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练习中。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如何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我们民办高校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

摘要: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语音艺术、手势和眼神类形体艺术、相声艺术等外在身体艺术表现方式和单元结构式、事例式、启发式、发现式等内在多种教学方法、艺术等方面浅谈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教学艺术,身体艺术,教学方法艺术

参考文献

[1]彭瑞东.素质教育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高教论坛,2007.10.

[2]贾红芳.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教育探索, 2008.4.

[3]孙嘉欣.刍议高校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8.

[4]龙国庆.高校课堂教学艺术管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

[5]周晓斌.浅谈高校课堂教学艺术化.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0.9.

[6]季旭峰.谈高校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大连艺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第5篇

教学建设:

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6门,出版主编教材89部。承担省级教改课题69项,获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34项。

学校被列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学校获批为“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人才培养

0引言

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能在学校、各级设计院、设计公司、装潢公司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各种设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训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就尤为关键。

“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合理的实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运用,是民办高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训和就业的平台,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绿色通道”。合理高效的实训课程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够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胜任室内外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由上可见,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完善民办高校实训教学方法,健全实训教学体系,将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研究课题。

1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概念界定

11实训的概念

在百度百科中:“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百度]。

在向江洪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一文中可以得出实训是学生在完成其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毕业实习之前,“在具有职业氛围仿真性的实训场所中,针对该专业所对应生产实际岗位要求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进行技术强化训导和动手能力实践的过程”[3]。这种实训实践过程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并使其能够在毕业后胜任本专业。

12校内实训基地的概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实训教学模式。它可以由校方投资建设,也可以由学校与政企联合共建,目前来看,校企共建是其发展趋势。无论是哪种形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是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专业能力而在校内建设的实习实践场所,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轻松就业。校内实训基地通常以“实训建筑”和“实训场地”两种形式存在。根据专业性质,在其中开设各项实训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实现毕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2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2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课程设计实训

目前在诸多高校教学中,经常出现视觉专业的学生不懂印刷工艺,室内专业的学生不懂施工工艺、不认识装饰材料,景观的学生不认识树种等,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院开始在课程中,加入一定课时的实训环节,诸如室内专业:给定一个实实在在地建筑空间,拟定一个项目,让学生针对这个项目,从排尺到设计再到施工,真真正正的走一遍,亲自动手去干、去体会,亲自做设计、买材料、联系工人、准备工具、动手施工、指挥工人、解答施工工艺等,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向市场成果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转化到了实践,同时拓展了视野、开发了设计思维,增强了专业兴趣,提高了動手能力。

目前,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在实训课程上加入了展位和办公空间实训两项内容,展位实训是要求6名同学一组,选出最精彩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比例1:1,是真实的展位工程。办公空间是以一届学生集体参与,设计方案、施工图、预算都是公开竞标选出最佳者,最后进行施工、验收。经过为期两年的实训教学,结果表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准化成社会成果,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大学生创业中心实训

我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采取的是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教师辅导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把课上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相结合。里面包含社团公司、各种设计、工程类公司,他们可以进行设计与制作,有些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完成,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项目流程,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团队精神,能够从这种实训实践教学中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提到校外实训基地,首先要说的就是校企合作这种方式,它是民办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模式之一。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常常和有用人意向的企业进行实训合作,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实践实习的锻炼,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我校作为一个不断提升进步的民办高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室内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平面广告公司、风景写生基地等诸类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诸如室内专业,要安排好每届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践的公司,让学生在公司中得到实践锻炼,切实体会到社会工作环境和氛围,从中获得更多的专业实践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意识和成果转化欲望,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程实践中去,提高自身的设计、施工能力。

3民办高校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训课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高:“专业教师必须精通教学业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专业教师逐步向双师型过渡,专业教师应是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1]。实训指导教师是实训教改成败的关键,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升,鼓励专业教

师参与项目,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实训教学课程。

4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尽快强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对自我主体地位和价值的确认。

参考文献:

[1]秦怀宇论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保证[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8(11)

[2]王操等. 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4) : 340

论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7篇

一、认真制定符合民办院校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规划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的“软件”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并制定推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江苏省在2003年研究制定了《江苏省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明确了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和措施, 为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制定《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将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其目标与公办院校是一致的。但是民办院校的学生思维相对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 我们必须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 切实开展好艺术教育, 就需要制定适合民办院校的艺术发展规划, 将公共艺术教育的规划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从而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年度计划和活动方案, 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 分类指导、因地治宜、讲究实效, 遵循普及与提高,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适当增加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与配套保障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硬件”

(一) 经费投入。

开展艺术教育是需要投入的, 没有一定物质、设施、经费等保障, 若想求得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则是困难的。对此, 民办高校要想方设法, 克服困难, 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促进艺术教育。

1. 落实场地器材

江苏省高校拥有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300多个, 并配备了音像资料、艺术图书阅览室、音像资料视听室和名族器乐、电声器乐、管弦器乐等设施。南京仙林大学城内的10所高校均建有艺术教学大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承办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了现代化舞台剧场。省内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及艺术场馆, 但在场地和器材方面的投入与公办高校还有很大差距。

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 设置专用教室、排练室, 配备艺术教育器材, 如乐器、服装、道具、设备等。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艺术教学器材配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每学年由艺术教研室根据要求制定配置方案, 逐步落实, 让列入教学计划的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与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活动共享场地和器材资源, 避免盲目重复投入。

2. 列出专项预算。

公共艺术教育要争取专项费用, 列入民办高校的年度预算之中, 按照计划项目来执行。民办高校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可以通过内引外联, 寻求社会方面的支持, 整合社会资源, 邀请社会机构、企业等单位以冠名或者捐赠的方式支持公共艺术教育, 在校园内设立艺术教育专项基金, 为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 制度保障。

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应建立艺术教育中心, 配备专 (兼) 职艺术教育管理干部和专 (兼) 职教科研人员, 负责全校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 及其他类教育或部门间协调等工作。规模较小的民办院校可以成立艺术教研室, 具体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和指导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有了学校艺术教研室, 就会改变原先艺术教育零敲碎打的局面, 能够统一研究、规划、落实整个学校的艺术教学计划, 确保各项艺术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组织、有监控地执行。

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以艺术教研室牵头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有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总务后勤、招生毕业生分配处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各单位应认真履行所承担艺术教育的工作职责, 分工协作, 形成合力。其中艺术教育中心 (艺术教研室) 、教务处主要负责第一堂课艺术教育;团委、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第二堂艺术教育。

2. 选拔和合理配备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

教育部规定, 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的参考比例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为宜。民办院校可以从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中挑选各类艺术师资。同时对所有的艺术类教师应当提供培训、观摩、进修、学习的机会, 使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艺术水平, 逐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团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公共艺术教育的任课教师, 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 聘任部分校外兼职教师。

民办高校应重视、关心艺术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不能有歧视、忽视和倾向, 应当尽力为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 并且在职称职务评定、工资、住房、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待遇一致。

3. 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

民办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合理评价机制,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很少有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要求, 因此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估体系非常重要。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 又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教学决策。将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淡化终结性评价, 强化过程性评价, 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三、积极探索开展符合民办院校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是艺术教育的“载体”

(一) 构建公共艺术教育的大课堂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 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 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 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 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 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本身就是由多种艺术学科交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可尝试性地将各类关联课程整合为凸显特色的课程群, 建立新的教学系列模块, 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联的教学模块。

在课程的横向布局上, 覆盖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等方面;在纵向结构上, 应兼顾理论传授、精品教授和艺术实践等多个层次, 以配合普及素质教育。开课形式可以考虑开设四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块:欣赏普及型课程模块, 基础训练型课程模块、技能提高型课程模块, 排练课程模块。

通过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模块教学, 使学生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二) 营造人文艺术校园的大环境

1. 办好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作为校园艺术教育的“盛典”, 校园艺术节是校园重要文化艺术活动。民办高校必须重视艺术节的组织工作, 努力把艺术节办成一个大舞台。艺术节不应是艺术专业人才的艺术展示活动, 而应当是人人参与的活动, 人人都是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艺术才能的人也可以通过艺术节的活动开始步入艺术的殿堂。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都可以确保经典活动延续, 创新活动推出, 给大学生创造更多接近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

2. 把艺术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

在校园艺术实践中, 努力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不断拓展高雅艺术活动载体, 深化高雅艺术活动内容, 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受众面”。通过艺术的“真、善、美”来培育专业的“精、实、新”, 促进艺术教育由外到内, 由虚到实, 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3. 走出去、请进来, 增进艺术交流。

民办高校不能轻视艺术交流。一方面, 学生到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参观实习, 如到音乐厅、美术馆、艺术馆等, 增强对不同类艺术实践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 邀请著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 邀请著名艺术家、艺术名人开设专题讲座, 提升学生对艺术品内涵的理性把握。

(三) 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大品牌

1. 继续推进高雅艺术活动进校园, 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活动, 大学生们对高雅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 有利于培养高尚情操,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2. 打造精品大学生艺术社团。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通过院校申报, 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 选出了一批省级“大学生艺术团”, 其中多个社团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民办院校艺术教育虽然起步较晚, 但也有3个高校的社团跻身于“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

民办学校要把握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机遇, 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 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务实创新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 真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提高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摘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民办高等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差距, 本文试图分析探讨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春华.谈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9) .

[2]徐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建设刍议[J].高教探索, 2008, (02) .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8篇

一、民办高校艺术专业组织学科竞赛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 艺术专业不同于普通专业。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属高等教育, 其学生同样享受国家承认的学历待遇, 但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层次、经费、生源等方面都不具优势, 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也有别于公办高校;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专业特点等对师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不同于普通专业的师生。

(一)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加强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 无论是艺术专业还是普通专业, 积极开展学科竞赛都是必要的。由于“艺考热”仍在持续, 学生报考艺术专业依然是一种获得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艺术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就业受限、身份尴尬等处境之下,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转型时期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急迫需求之下, 在艺术专业的应用性强但“双师型”教师紧缺的现实之下,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更加迫切。

(二)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在学科竞赛中的优越性

首先, 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体制优势, 尤其是制度的设置方面较为灵活, 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良, 侧重制度化管理, 重视量化考核和绩效创新, 办学特色明显。其次, 民办高校更加侧重应用性人才培养, 而艺术专业多为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学科, 其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多、商业效益强、文化意味足, 同时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所以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工作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和进步空间。

(三)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组织学科竞赛的困难和阻力

首先, 高校艺术专业的专业性强, 在艺术教育规律和高考文化课录取标准的现实情况下, 教师和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敏感性高、选择性强, 但集体观念缺乏、政治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够, 难以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强之后, 教师多样化的教育背景, 不同的社会身份, 常为教学管理带来困扰。其次, 民办高校强调制度化管理, 而艺术专业教师在学校“一刀切”的管理环境之下缺少特殊、自主的余地和空间。再次, 民办高校对于经费的投入较为谨慎, 对学科竞赛的奖励普遍较低, 致使教师积极性不高。

二、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制度建设要点简述

制度建设是决定和保证学科竞赛顺利组织并有效开展的长效机制。民办高校艺术专业更应该在制度设置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可以利用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 抓住艺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师特点, 设置成熟合理、执行力强、认可度高的评价和考核, 以及可持续性实施、修正、优化的管理制度。

(一)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制度建设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注重制度管理, 但过于制度化的管理不适合艺术专业。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又不能过于依赖制度。制度化管理讲究规则、强调统一、注重法制, 也容易僵化人的思想与工作方式。所以艺术专业各种管理制度设置都需要谨慎, 应该在适应民办教育的办学特点、符合艺术专业的教育规律、结合艺术专业的师生特点的前提下进行设置, 并适时调整、改良, 体现制度的人性和弹性。

(二)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建设的基本方法

由下而上, 自觉遵守。只有合理的制度才能被更好地遵守和执行。制度的合理性首先体现在艺术专业教师对制度的认可上, 要避免制度的套用和移植, 强调本土性和自觉性, 这样才能符合艺术专业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才有遵守和执行的保障。艺术专业学科竞赛的制度建设应在学校整体制度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由教师自行制定具体规则, 自主选择、策划每学期校内、校外学科竞赛的名称和方案, 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即由下而上进行设置, 经过研讨, 不断制衡, 逐渐找到合理点, 使其具有较强的自主空间, 有利于教师自觉遵守。

能者多劳, 求同存异。艺术专业的教师管理工作不宜实行“一刀切”, 不宜同工同酬。学科竞赛工作首先要设置基本工作量, 如教师授课的基本课时, 即学生在相关教师自主申请并在校方进行备案的学科竞赛项目中所获奖励的数量和质量, 而学生自己选择的其他竞赛获奖则不能列入教师的基本工作量, 但指导教师也可享受指导奖励, 如此, 能使教师在学科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中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当然, 学科竞赛的基本工作量应由教师自行商讨并设立, 在被普遍认可、相对容易完成的基础上, 建立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原则, 以全面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 由此增强弹性, 拉大空间, 在能者多劳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分配和物质奖惩。

适时调整, 长效发展。艺术专业学科竞赛的项目较多, 规则与等级错综复杂,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做到持经达变、适时调整, 避免突变式革新。个别竞赛项目虽然主办方不是政府部门, 但同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比如, 艺术设计专业、广告专业方面的“金犊奖”。对此, 应在行业和教师集体认可的情况下, 及时修正相关规则, 提高师生获奖后的奖励力度。还有一些竞赛存在由于主办方的改变而导致的组织不力、评审不公等问题, 从而使获奖含金量下降等, 也应在至少一学年的周期内对相关规则调整完毕。

三、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制度实行的效果

通过系统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的设置,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在学科竞赛的组织开展中有了科学、严谨的奖励机制和公平、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笔者建议轻过程管理, 重目标评价;弱量化指标, 重实际效果, 在基本工作量的基础之上, 加大考核的弹性和空间, 同时在自行、自觉、自治的基础上逐渐做到以人为本,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形成良性循环, 使学科竞赛具有自发性、主动性, 并逐渐形成常态化、生活化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摘要: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与公办高校普通专业的是不同的。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可以利用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 抓住艺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师特点, 设置成熟合理、执行力强、认可度高的评价和考核, 以及可持续性实施、修正、优化的管理制度。这是推动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其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科竞赛,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9篇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民办高校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同一性,缺少个性化特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的学生仅限于课堂实践训练,设计作品仅浮于表面的形式感,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二是民办高校大多没有专业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堂授课模式和实践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三是民办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沟通不够, 使得毕业生很难真正胜任企业用工需求。只有有效解决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办学合作形式和共同创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就业难的问题。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授课模式的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侧重点是实践与创意的结合,那么结合社会应用就更需要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观念性的改革。在特色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理念上,都要依据校企合作为基础,将“项目化”课程训练、项目研发设计等直接纳入课堂,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学习,完成学生的课堂、课外企业的全方位学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效果。同时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教材,并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地更新内容。

教师是授课模式改变的主体,对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可以采取在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设计师队伍共同组建模式,通过专业教师与设计师、技师等的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同时也解决了专业教师没有固定时间进修的问题,并充分解决了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稳定。外聘著名设计师、技师等可以采取灵活地、短周期的、非固定时间的授课方式,在专业教师的配合下上课,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的冲突问题,又解决了专业教师部分实践能力培训的问题,确保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授课的质量。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改变。依据教育部要求,根据企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应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自身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依据市场和企业所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学生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师应定期在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前沿的企业知识,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上的对接;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完成毕业上岗的职业资格认证;校领导应积极投入扩展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签定“订单式”教育协议,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率的全面提升。

(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工作室作为课下教学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开放式的实训环境,它比传统课堂教学具有更加灵活、广泛的教学层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作为专业教学的一种拓展形式,以它特定的专业研究方向为基础,以专业教师为组织领导核心,形成专业方向研究的师资团队。教学内容形式自主、开放、灵活,如将社会专业设计大赛、毕业设计、在市场中承接的设计项目等,直接纳入工作室实践实训计划,转化为特定教学内容,使课程根据项目框架分阶段授课,注重灵活轻松的交流互动方式,注重团队设计成员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项目设计实题引入实践教学,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校企合作、校内设计工作室建设等几种有效地校企合作方式,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10篇

一、艺术教育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作用

(一) 艺术素养的培育作用

美是一种艺术, 而人体美是体形美, 动作美和气质美的高度结合。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再现。体育是美再现的一种载体, 体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再现美的能力。通过人体的姿态、运动来体现健康、强壮等形体美, 通过力量、速度、节奏、韵律等形式来表现美。所以, 产生了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体育舞蹈等这一类表演性、艺术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教学, 它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 以健、力、美为特征, 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 动作富有感染力, 是构成完美艺术整体的一部分。可以说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 是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而音乐和舞蹈恰是属艺术范畴, 健美操动作较多的吸收了体操、现代舞的动作。学生在身着健美操服和节奏鲜明、韵律明快的音乐伴奏下, 进行身体练习, 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欢快, 奔放、积极向上的思想, 为艺术教育在体育课堂中打下坚固的基础。这些项目以其特有的动作或运动形式并配有协调的音乐来表现动作的形式美, 成套动作的情感美, 与人的思想产生共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运动与艺术是并存的, 它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浓厚兴趣, 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实践和创造实践, 培养学生的审美、展现美的能力。

(二) 体育美学的培育作用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体育的审美能力。就学校体育而言, 在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艺术教育为推进的体育教学中, 建立起来的体育美学可能是普通的, 但它是实在的和丰富的。它能体现体育美学的独立性。比如在进行艺术体操或形体训练课等教学时, 在进行“美”的项目教学中, 应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经典图片给学生欣赏, 或利用高科技术使学生了解美在体育中的体现。据调查资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语言文字只占7%, 而形体、行为方面却占到93%。因此表现人类体育活动的体育美学大部分是靠形体、行为来完成的, 可见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是多么重要。

(三) 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 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素质。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动机, 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共性, 合理强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使学生在运动中将其个性充分表现。其次, 教师应区别对待, 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利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 严格要求是个性形成的另一必要条件。缺乏严格要求, 良好的个性就会在形成过程中半途而废。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总结出更多, 更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素质, 给学生一个模范作用, 使师生在互相接触中被教师的行为、语言所同化, 即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自我。最后, 体育教师除了基本能力外, 必须具有艺术鉴赏力、观察力和敏锐力以及迅速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时机, 采用有效的手段、方法, 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

二、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功能

(一) 艺术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 还能挖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其中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就缺少这些东西。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活动, 不断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

(二) 艺术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在体育教学中,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特别重要。例如在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或动作练习过程中, 必须正确规范的练习。特别是在学习舞蹈动作时, 必须坚定自信, 刻苦训练、主动勤奋。在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时必须做到全神贯注, 展开想象、追求创新、构建自我意识。

(三) 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艺术的灵魂是真、善、美。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每个人的愿望。那么, 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能使学生感受到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感情, 同时也是学生在美的享受中, 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吸引力。因此, 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境界, 必须将真, 善、美溶入到教学中, 使学生诚实, 自信、自尊、敏锐、敢为等表现出来, 使学生深刻的领悟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魅力。

(四) 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

在体育训练中采用艺术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对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在音乐伴奏下可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 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 改善神经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使运动员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强, 以增加表现效果, 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同时对学生运动生理研究发现, 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调节运动员的节奏。在比赛临近时期, 学生的心理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 此时对学生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可在训练中运用一些恰当的音乐或影视片等艺术手段进行心理调节, 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增强自信心、鼓舞士气, 提高运动成绩。

三、结语

艺术教育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旦能顺利的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与体育教学的交叉渗透作用, 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同时, 实施艺术教育也是民办高校多元化教育思想的体现,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摘要:在体质健康教育背景下, 通过艺术教育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和研究, 积极探讨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教育, 是高校体育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有利于民办高校体育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体育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祖伟.后现代美学面临的要求和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吕渭源.教学模式.教学个性.教学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9-02

一、导言

艺术设计本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且民办高校本科培养学生的定位是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因其学校的独特性、专业的独特性、生源的独特性,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的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上也应该符合其民办高校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传统的国立公办大学的课程设计定位与民办大学的课程设计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在此不多做赘述。现今的情况是,民办大学的教师大多来自公办高校,都是受到公办院校的传统授课方式教育毕业的,对民办高校的以高等技能型人才定位的授课方式并不甚了解,而且在教育界也并无统一的教育标准。因此,如何在以培养技能为主导的民办高校中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上好专业理论课,教师们也一直不断地摸索着。

二、剖析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殊性

1. 授课目标不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2012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视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学习既要区别于公办院校的本科教育,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一些技能培训中心。目前国内公办院校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以设计为中心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深入认识专业的属性特征和发展历史,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而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却与之有很大的区别,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是以引导实践为最终目标。因此,如何改革专业理论课,使授课的内容符合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2.授课方式不同,民办高校理论课程强调“工学结合”,即理论应结合实际应用。

因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教、学、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国家有针对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材,却没有专门针对高职统一的理论课教材。所以在理论课的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和“工学结合”的理念来进行课程设计。以《人体工程学》这们课为例,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可以将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这部分内容去掉,将节省出来的可是用于实际空间中家具尺寸的了解与感受上。

三、目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现状分析

1.理论课程设计与就业脱轨

尽管民办与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目前民办高校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还是以公办院校为参照,甚至有些课程直接使用公办高校的教材,照搬公办院校的授课内容。这就直接造成了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相背离,使课程内容与就业脱轨。

2.理论课程的听课率与知识的理解吸收较低

第一, 传统的理论课程授课方式是教师以课堂讲授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第二,民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公办院校来说,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果教师在上理论课时是以单一的课堂讲授的形式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几乎没有,调动不起来课堂氛围,学生感觉教师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就会直接造成听课率比较低的情况,也进一步造成了知识的理解吸收率较低,起不到开设这门课程本身的目的。

3.无法解决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倦怠问题

当学生无法对理论课提起兴趣,而教师强迫学生听课或者完成作业,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造成学生对于的学习倦怠问题,这与听课率低这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对一门课程产生了倦怠心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对别的课程也产生这种心理。如果从大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倦怠心理,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对课程进行改进,很有可能造成该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达到学校期望中的培养目标。

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加大理论课中的实践课时比例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教师应该尝试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满堂灌”现象的出现。可在课程中加大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提倡“从做中学”,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主动能够学生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着意的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愉快的互动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有效的避免学习倦怠问题。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比较特殊的理论课——《人体工程学》为例,《人体工程学》在授课中会讲授很多包含与数字相关的内容,而艺术类学生普遍对理科相关的知识不感兴趣。如何使学生们可以有效的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我校《人体工程学》的授课教师作了如下实验:首先挑选学生质量相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三的a班和b班,a班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讲解家居空间中家具的尺寸区间,学生抄记在笔记本上;b班以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带学生去大型的家具卖场去实地测量各种家具的尺寸,并将尺寸记录下来。在学期末考核的时候,b班比a班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要好很多。

参考文献:

[1]卫夏蒙.如何在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J].亚太教育,2015,(36):94.

[2]王晓光.设计艺术专业史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议[J].装饰,2006,(10):85.

民办艺术类高校 第12篇

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及专业的主体课程这两个主要的教学板块,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个入门课程而言,在整个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然而,在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中,企业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艺术设计中的课程定位不再是单纯的理论通识课程的培养,而是不断的将企业中的专业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设计环节,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

1、突出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各自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进行基础理论通识教育及专业实践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人才派样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素养及其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专业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效的构建一种学生由学校到进入社会的就业绿色通道。

2、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这就决定了该专业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这是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设计作品与绘画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设计这项活动是为别人服务的,并不是为了陶冶设计师本人的艺术情操,设计作品能否被录用,关键就在于其创意思维的表达。然而,创意思维正是现在企业新进员工当中最缺乏了一个因素,所以专业理论课当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专业技能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中的基础专业授课教师都是毕业于艺术类院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是注重对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在学期末的学生成绩评比中也是以学生的绘画水平来评定,严重的忽视了学生自身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误导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所在,只能被动的接受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虽然素描与色彩这两门基础课程在很多设计院校中已经被改成了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绘画技法来进行课堂授课。所以,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设计的理念,要让学生明白基本的设计构成对未来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举措

1、以专业培养的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时设计上占比较低,课题体系总体安排较为传统,所以这就使得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中的分配都是均等的,然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无法突出教学工作总的教学重点,很难实现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完美对接。

基于此背景,为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具备相关的设计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分配中要根据专业主体课题的具体分类进行重新规划,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模块,格外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的明确自己在职业中的准确定位。

2、以企业项目管理为背景,构建教学团队

教学过程最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组织与方法,校企合作的教学思路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这将取决于高校中的教学组织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各个专业之间存在基本的差异性,所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总结

近两年,各大民办高校为了进一步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落实,高校的教育研究学者都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从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始做调整,教学方法上寻求新的途径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能够更好的促进民办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其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改进的方式之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该举措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及企业中的职业岗位空缺创建了一个良性的交互平台。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性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如果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更好的促进艺术设计实践性课程的发展且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连凯.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动机策略下一篇:电阻接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