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范文

2024-08-25

广西东盟范文(精选10篇)

广西东盟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在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正式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东盟各国和中国的经济贸易额,逐渐成为占有世界经济贸易百分之十三的经济体,这一经济贸易区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在发展之间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随着这一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不仅周边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广西地区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地理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是就当前广西地区与东盟物流的合作来说,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就具体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的作用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和东盟物流合作,不管是从政策、区位还是其他方面来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1 进出口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广西地势平坦,在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借助其自身的地理以及区位优势,其航空、铁路、公路事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物流领域中,沿海城市与广西的流通业十分便利,其中以越南物流业的流通最为便捷。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广西是我国和越南之间物流最为方便的甲流对象。近年来广西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增长明显加快,这不仅可以促进广西物流业的发展,由于贸易往来的频繁,还逐渐增加了新的贸易内容,推动了广西物流业的发展。

1.2 通道效应

广西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省区,其南临北部湾,东临粤港澳,越南在其西南部,六个已经申报并且获得批准的对外贸易口岸在其边境线上,另外,还有四个中越交易的口岸都分布在其海岸边,由此就可以看出广西明显的地理优势。我国与越南的贸易,广西是最主要的一个娄安之一,其贸易额是我国和越南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南宁到越南首都只需要五个小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物流中的运输成本。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高级物流人才

广西在各方面条件的共同推动下,物流也得到了极速的发展,但是就我国当前的现状而言,物流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许多从业者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物流教育,即使有也仅仅是低端水准,高级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直接导致了广西地区物流业管理理念以及服务水平的低下。

2.2 在物流发展中,相应的体制不够完善

物流产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服务行业,并且,其涉及的层面也比较广,具有跨部门、行业、地区等的特点,当前,广西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中,依然采用的是以往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交接手续繁多,直接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相应的运输成本。另外,东盟一些相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其在物流方面的管理体制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这些都阻碍了物流业的顺利发展。

2.3 物流信息化程度不够

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实现不仅能够方面行业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量节约人力资源。现代化的行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但就当前广西物流业来说,其信息化程度总体偏低。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装卸、操作等方面还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条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射频技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都没有得到应用,这种状态很难实现物流行业的规模化管理,各物流企业也就得到不很好的发展。

2.4 基础设施落后

广西的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根据调查显示,广西共有不同种类的货运站场,一共七十六个,但这些都是普通站场,涉及集装箱装卸以及货物仓储业务的站场少之又少。从运输方面来说,由于出海大通道没有得到完善,西南地区的一些省份的物资几乎都是绕过湖南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各个口岸的。这就对广西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针对性的进行物流高级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物流人才明显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就应该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广西地区的高校,应该切实根据自由贸易区的物流特点,以及需求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开设国际物流专业,针对东盟各国的情况,结合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态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广西物流业高级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状得到改观,为推动广西物流的现代化、规模化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3.2 完善发展合作体制

在物流的管理体制方面,各边境城市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从大局出发,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共同协商沟通,实现各国之间经济与物流的友好发展,在边境进行物流协调机构的建立,促进各国之间更好的进行物流合作和发展。另外,要想使广西物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和组织机制,有效的政策机制的建立,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盟各种之间的经济贸易,并且逐渐消除双方的贸易壁垒,实现区域性的物流运输合作机制。组织机制的建立则能够实现自由贸易区的良性发展,并且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3 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东盟十国和广西共同构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想实现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不同国家、不同资源、不同优势的整合互补,从而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物流业的发展。另外,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具体可以进行支付系统以及配送系统的建立,使相关的参与国可以在这一平台进行款项的支付,和货物的配送下单。提高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推动物流业在未来的发展速度。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首先应该将广西与相邻的国家建立海陆空贯通的物流通道。海上运输方面,广西应该从北部湾港入手进行建设,另外陆路方面可以将越南以及东盟边境地区进行连接,航空方面应该在南宁新设面向东盟的枢纽机场,最终形成海陆空三方面的交通网络。交通网络建成以后,在内部应该进行物流中心、基地的建立,在一些港口城市以及物流集散中心形成物流基地网络,最终辐射东南亚、面向全国的物流基地,为各国之间的物流工作提供便利。

4 结束语

综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但是这一经济体系的发展完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逐步的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广西物流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马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5,(1):63-65.

[2]叶洪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76-77.

广西东盟博览会举办时间通知 第2篇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境内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好了,关于广西东盟博览会举办时间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参展,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20广西东盟博览会欢迎您的到来!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时间通知

2.2016年东盟博览会放假通知

3.2016东盟博览会放假通知

4.2016年九月东盟博览会放假通知

5.2016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参展展品通知

6.2016年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通知

7.关于G20峰会全城放假通知

8.2016国庆节放假安排通知模板

广西再添“东盟人才”培养特区 第3篇

据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该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广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首批入选。此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的入选,对于加快广西复合型创新型“东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开放开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东盟 第4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是以贸易合作为主体的多方面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 必将带动起物流业的大发展。对广西的物流企业而言, 自贸区建成一方面意味着商机与市场,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 如果没有承接市场需求的能力, 将会错失良机, 这也是目前摆在广西物流业面前最大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 除了需要合作制度类软环境条件改善支撑, 还需物流服务硬环境改善支撑。因而仅有合作框架形式, 没有配套物流服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与完善会受一定的阻碍。由此,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 作为重要区域物流通道的广西物流业必须同步推进, 一方面, 通过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物流合作可以改善硬环境建设, 发挥重要物流服务作用, 高效服务贸易与投资合作;另一方面, 作为广西与东盟国家间重要合作产业介入, 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实质性合作, 丰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内容, 从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 在此背景下推进广西与东盟进行物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的机遇

广西已经成为中国通往越南乃至整个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 发展“通道经济”前景广阔。

1. 物流业获得迅速发展

自2008年国家正式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发展战略以来, 广西物流业获得迅速发展。目前, 初步形成了以南宁作为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以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东兴、凭祥等城市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总体布局。位于崇左市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 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边境口岸上最大的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00万吨, 成为广西第一大陆地集装箱堆场。

2. 通道效应明显

广西作为我国南方的省区之一, 东邻粤、港、澳, 南临北部湾, 西南与越南接壤, 边境线上有6个已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口岸, 沿海还有4个对越边地贸口岸, 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广西口岸是我国与越南开展双边贸易的重要口岸, 占我国对越贸易近1/5的份额。从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仅需5小时, 中越跨国运输更为方便快捷, 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运输便利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同时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3. 物流更加便捷化

广西到东盟国家, 沿边地势比较平坦, 公路和铁路沿线经济比较发达, 沿海的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与越南的广宁、海防、太平、河南等10多个省市隔北部湾相望。因此, 国内货物出口越南及越南货物进入国内, 通过广西最为便利。通过近年来广西口岸对越贸易进出口商品的收发货地分析, 出口货物的省外货源占70-80%的比重。物流实现了更加的便捷化。

4. 进出口产业集群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和壮大

崇左已经形成辐射全国和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的红木家具、五金机电、纺织服装、水果蔬菜、中草药、矿产品市场六大贸易集散中心。凭祥市的浦寨既是全国最大的进口水果市场。东兴与越南广宁省的芒街市隔河相望, 距离仅100米, 两市是中越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距离最近、城市规模最大的边境城市。

5.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发展

广西目前正在加大中越边境道路建设, 拓展通往各边境口岸的公路。防城港-东兴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启动, 广西正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中转地、集散地。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使广西边境口岸日益成为中国以及东盟各国产品交易的平台。

三、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为了全面分析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分析, 于2010年12月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虽然同为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为了便于研究, 本研究忽略由不同途径获取的数据的差异性, 将获取的数据统一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在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问卷中, 障碍因素主要分成如表1所示。

由于本研究属于实地调查, 问卷获得途径相对比较艰难, 因此为了方便后续研究, 充分利用难得的资料, 为了说明问题, 本文仅从总体情况并结合被调查者的填空情况进行分析。将所得到的调查问卷200份结果按照每份问卷4个答案一组输入SPSS13.0软件设定的数据表中, 所以共得到800个数据组合, 进行分析。在影响因素问卷中从所列的9个子项目被选中的频次来看, 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SPSS13.0输出结果

800个数据项中, 人流、商流、资金流的推动被选中比例达16.25%, 位居第一位;合作政策机制占13.75%, 位居第二位;物流基础设施占13.5%, 位居第三位;合作的观念和思维, 占12.75%, 位居第四位。其次比例较高的有经济发展环境、产业布局、新兴物流技术等。如果剔出人流、商流、资金流的推动、合作政策机制、物流基础设施、合作的观念和思维这几个重要影响要素, 从问卷反映出的其他影响的重要因素依次是经济发展环境、产业布局、新兴物流技术、双边物流经营模式、相关支撑条件。另外, 在被调查者补充的原因中, 主要有交通、文化等方面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是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但是由于出现的频次较低, 此次不作为研究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研回收的200份问卷均填写完整, 被调查者调查较认真。

从调查反映的总体情况看, 目前, 广西的物流体系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虽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但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都在大规模地建设, 完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前景非常广阔。

四、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的对策

(一) 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在统一协调, 科学规划的指导下, 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 才能使广西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对于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来说,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政策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 来规范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 指导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业的发展, 协调部门、条块关系, 促进流通和生产的共同发展。

(二) 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

广西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同时, 制定物流技术改革和发展规划, 确定一些物流技术标准化系列项目。发展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 这对整个中国与东盟物流合作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三) 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 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 广西政府部门将物流企业推向市场, 物流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广西物流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 积极建立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实现以电子网络为平台, 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现代物流。其次, 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广西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 实现物流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 实现物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东盟进行物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阐述了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的机遇及存在的主要障碍, 提出了广西与东盟物流合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物流合作

参考文献

[1]广西年鉴社.广西统计年鉴[Z].1999-2006.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4.

[3]王中昭李丽明.计量经济学实验及例题分析[M], 2005.

广西东盟 第5篇

1 区域体育人才合作发展面临困境

1.1 竞技体育人才—支独大,合作培养不对称

众所周知中国—东盟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在历届奥运奖牌种类和数量上均鹤立鸡群,表1数据呈现明显差距。

2008年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达到顶峰,金牌数量首次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表1数据对比获知,奖牌成色和数量远远超越东盟十国的总和,中国与东盟竞技体育水平差距出现扩大趋势,过大的差距降低了东盟十国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和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东盟参与体育合作的意愿受到中国强大气场压制,对构建体育合作平台产生不利因素。其次,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带动,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对合办体育赛事的精彩性大打折扣,难以吸引媒体的宣传直播,从而导致观众、赞助商的缺席,使赛事经济层面和赛事宣传力度遭到损失和消弱,压抑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兴趣。

1.2 体育产业欠发达,合作培养市场动力不足

区域内体育合作形式多种多样,衡量合作效果的重要指标应该落实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纵览世界区域间体育合作,多数是以创办区域赛事联赛为龙头,培育相关产业链为主要合作模式。该种合作模式之所以成功,首先,源于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是要求投入巨大的资金兴建场馆,如不充分利用场馆设施务必造成巨大浪费,联赛的举办部分解决了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凭借体育场馆的基础性,联赛赛事得以定期举行,这些都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场馆运营、运动产品、体育培训、体育文化、体育转播等庞大而又细化的的产业链。例如欧洲冠军联赛、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就已成为区域间体育合作的典范,球队超于运动属性代表了城市和国家形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吸引各路企业携带巨资争相合作,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完全实现自我供血,形成良性发展。

与世界发达的区域体育合作相比较,中国东盟尚处初级阶段,稍具规模的亚洲冠军联赛还停留在运动赛事本身,经济入不敷出,需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吸引外部大量资金注入方能维持运转,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体育产业的培育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到位,通晓区域内各国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习惯、体育体制的人才缺少,导致体育推广不能精准对位,体育互惠互通不顺畅,影响力和关注度难以达到观众、企业的期望。体育产业运作人员更是缺乏,体育的发展需要靠体育产业的壮大来推动,体育产业不做强做大,对体育合作的远景畅想都是徒劳的,都是空中楼阁,缺乏繁荣的基础。

2 发挥广西优势,搭建互信互认的人才合作培养平台

2.1 广西体育历史辉煌,利于营造国际化教学环境

广西有着辉煌的体育历史,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0名广西健儿入选中国代表团,为中国代表团夺得4金、2银、6铜,有7人进入前3名获得奖牌。所获得的金牌、奖牌数,均居代表团中的各兄弟省(区)、市之首。1988年,广西又有11名健儿被选入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在此届强手如林的世界大赛中,广西又有一名选手夺得金牌,在省(区)、市贡献度中排名全国第4位。由于在这些重大比赛中,广西运动员成绩卓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国家体委先后7次对广西体委给予了奖励。辉煌的经历为广西体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先进的训练、教学手段成为吸引东盟国家合作培养的软实力。广西与东盟近邻,种族具有相似性,以奥运金牌梦想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体育合作,扶持、帮助东盟一些国家实现奥运零的突破,让其在世界竞技体育上留下光辉一笔,将会利于开启体育合作的大门。

2.2 地缘优势,利于针对东盟开发国际化课程体系

伴随着世界各国体育信息的高度融合,体育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往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可见,未来社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体育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广泛、要求也日趋提高。那么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培养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乃是大势所趋。[1]

国际化课程教学涉及“教”与“学”这对矛盾体,教的好坏决定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国际化课程课堂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广西与东盟近邻,部分东盟国家的语言与广西地方语言具有同源性,在师资语言的培养上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广西在筛选派遣体育人才前往东盟国家进行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产业的师资援助过程中,实践证明师资交流能力测试较容易过关,这为课程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提供了多元的师资选择。

其次,广西是中国接壤东盟国家中唯一设有体育类院校省份,体育合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合作培养的核心,广西依托中国体育大国各种资源,在国际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拥有丰富、真实的素材,为国际化课程提供了直观的案例内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极大吸引培养对象的学习兴趣。在国际化课程斜街问题上,作为近邻的广西,在与东盟频繁合作过程中,掌握了东盟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第一手资料,为合作培养的课程斜街提供了依据。

再次,国际化课程正向信息化发展,广西体育类院校信息化课程现已成为发展特色,网络课程的建设初具规模,同时,“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两所国家级体育机构落户广西,为体育合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形成多元化合作培养途径。

3 结语

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关系到区域间体育事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桥头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形成一套吸引东盟国家争相参与合作的培养环境是广西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体育总局把两所国家级体育机构及“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落户广西,也是希望广西在体育信息的采集中发现规律,为中国东盟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中国—东盟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体育人才的支撑,广西作为桥头堡对积极推动体育人才合作培养以适应区域间体育国际化发展具有天生优势。广西应充分利用地缘、体育资源优势,依托“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两个国家级机构资源,快速形成一套极具吸引东盟国家参与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东盟体育一体化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广西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探究

参考文献

广西—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 第6篇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指在贸易中逐渐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 使得服务业的资源能在各国各地区之间比较顺利进入各个市场, 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概念是在《服务贸易总协定》提出来的[1]。它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来约束市场参与者从而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减少或取消对服务贸易各项措施对进入市场方面的不利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以实现服务资源的自由贸易, 提高经济效率为最终目标。

2 广西—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

2.1 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渐形成,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重大的政策支持。广西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快速发展服务贸易[2]。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 广西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 其中2012年进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6.36倍, 出口增长近15倍, 进口增长4.77倍。年均增长69.9%。如图1所示, 反应了广西对东盟国货物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的增长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站 (www.cafta.org.cn) 资料整理所得

由图1可见:广西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相对相比货物贸易增长速度较小, 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2.2 广西—东盟存在贸易可能性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伴随着贸易产业的不断均衡, 广西与东盟主要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各自具有比较优势行业, 这也使得广西开展与东盟贸易自由化合作有必然性[3]。表1显示2012年各成员国的相对优势行业。 (注:☆代表优势)

2.3 广西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广西在与东盟各国开展的服务贸易中, 服务产业优势集中在旅游、运输等少数行业, 在这些行业的贸易额占了广西与东盟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例。表2是2003年至2012年运输与旅游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省市数据网 (www.procincedata.com)

由表2可以得出:广西在与东盟发展服务贸易中, 进出口产品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运输、旅游优势行业在广西服务贸易额中占比过高, 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因此加快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 广西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对象结构不合理, 在服务贸易总额中, 广西与越南、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的贸易额占到了广西与东盟国贸易总额的85%。贸易进出口过多地依赖少数国家和地区, 这必然会加大广西服务贸易的风险。图2反应的是广西1995年与2012年广西对东盟部分国家服务贸易额。

2.4 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低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测定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结构竞争力的指标, 这一指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或地区总值的份额与该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4], 即

其中RCAij是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额, Xit是i国的出口总额, Xwj是世界j产品出口额, Xwt是世界各类产品的总出口额。

通过计算得出:新加坡的服务贸易RCA指数处于0.9以上的水平, 是所有东盟国家中服务贸易中竞争力水平最高的国家。泰国近几年来的RCA大约保持在0.85左右的水平, 其在东盟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较强。相比而言, 菲律宾、印尼RCA指数相对较低, 但总体上RCA指数都高于广西 (2012年RCA为0.64) 。说明广西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

3 广西—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解决问题的对策探析

3.1 战略上重视服务贸易自由化

广西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严重阻碍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的建设。并且在开放程度跟意识上远远比不上其他沿海地区。随着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抓住机遇, 在政策上给予服务贸易发展更宽松的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教育建设、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3.2 打破行业垄断

在广西—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 广西应加大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条款原则的研究, 尽力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 又不违背国家法准则的优惠制度。同时利用合理的措施来应对服务贸易中的贸易壁垒, 加大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使服务贸易自由化真正得以实现。

3.3 服务贸易自由化渐进式的对外开放

开放要适度:应适度开放广西的服务市场, 对优势行业积极鼓励与其它国家竞争, 但对于竞争力特别低的行业要采用渐进式的开放策略。在渐进式开放过程中, 政府要对服务贸易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政策优惠政策, 逐步引导该地区的服务业走出去。

摘要:当前国际贸易中货物贸易仍然是贸易的主体,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重点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 广西作为该区域的桥头堡, 有充分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在推动广西的经济发展中, 广西—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也是基于目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必然趋势的环境, 对广西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广西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提出改进发展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物贸易,广西—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

参考文献

[1]王立平.GATS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J].济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 (4) .

[2]张宇燕.亚太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张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4.

广西东盟 第7篇

一、广西中药走进东盟的机遇

(一) 广西中药走进东盟的地理优势。

广西处于中国与东盟两大板块的结合部, 可以利用两地的市场来合理配置资源,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药产业和社会发展。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 背靠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3亿人口的整个中国, 面向的是拥有447万平方公里、5.3亿人口的东南亚, 可见广西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市场是丰富和巨大的;广西是中国与东南亚唯一水陆相交的省区, 既有通往中南半岛的陆上通道, 又有通往东南亚各国尤其海岛国家的许多港口, 水、陆、空交通运输都非常便利。

(二) 广西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 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使之成为我国“天然药库”, “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广西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 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 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三分之一, 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广西不仅药种资源丰富, 而且人工种植药材也颇具规模, 现有各种种植药材的药场2.8万个, 其中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2个。这是广西与东盟中药合作的重要基础。

(三) 广西中药产业基础扎实。

广西抓住资源优势, 增加了对中成药品的生产和开发, 目前已形成一个玉林药材市场, 11家中大型中成药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企业的良性发展态势。广西创立了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玉林制药厂等许多大中型企业 (集团) , 2003年全区中药制药企业137家, 生产中成药2254个品种, 产业技术装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发展潜力巨大。

广西有广西中药业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民族药业研究所、广西药物研究所等近10个中药业科研机构, 所有机构都具备独立完成国家中草药科研课题的能力, 具备从中药材栽培技术到中药研发各过程的能力。

二、广西中药走进东盟面临的挑战

(一) 广西中药企业规模小, 研发能力弱。

进入20世纪90年代, 广西制药企业发展迅速, 从原来几十家发展到目前超过100家, 但仅有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和广西玉林制药厂被列入全国中药重点企业五十强行列, 其余均为中小型企业, 生产能力低, 整体实力不强。由于大部分中药制药企业属小企业, 经营规模小, 企业资金不足, 缺乏科研经费, 研发能力弱甚至没有, 因此企业产品大多数为中药材粗提取物或粗加工产品。

(二) 中药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不管是原料药还是产品, 由于质量标准偏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 没有发挥广西药物资源应有的优势作用。广西中药材资源丰富, 药用植物基源种4064种, 中枢为全国第二, 已开发利用中草药物种有1078种, 占广西药用植物总资源不到30%, 整体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而且野生药材开发与利用也由于缺乏合理性和管理不严, 许多特色品种的资源连年锐减, 影响正常生产。

(三) 医药市场国际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内医药市场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自从中国放开医药市场后, 那些国际化的医药品牌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摧毁了国内企业苦心经营多年的医药市场, 杨森、华瑞、史克、施贵宝等外国品牌瓜分了中国医药行业的近60%的利润。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 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 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 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三、广西中药走进东盟的对策

(一) 加强政策资金引导和扶持,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 包括落实好已有财税政策, 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名牌中药企业和中医药产品的税收、贷款优惠等各项配套政策。建立政府专项资金引导, 企业投入、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外资积极介入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 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和支持的力度, 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集中支持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重点支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产业化前景好的成果转化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中医药创新的主体。

(二) 强化现代中药产品创新, 打造“桂药”品牌。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优势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和现代中医药创制, 形成产品集群化, 打造“桂药”品牌。基于广西已有的综合资源基础, 筛选一批疗效确切、治疗心血管类、口腔咽喉类、妇科类等疾病的优势中成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提高其疗效、质量控制水平和技术含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挖掘广西名老中医经验方、特效医院制剂、临床验方、民间验方、偏方, 加强方药筛选评价研究, 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现代中药制剂大品种;研制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能够解释和创制的、量效 (或谱效、时效、毒效) 关系明确、直接 (或间接、相互) 作用清楚的现代中医药新产品。

(三) 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广西要借助在南宁召开的每年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良好契机, 加快中医药列人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议程, 积极商讨相互开放传统医学市场的措施。

广西药用植物园位距南博会主会场广西会展中心约3.5公里。该园已经基本具备承担东南亚各国的参观、学习、推介的条件, 园中完备的各学科、种、属的植物分布, 对于吸引东南亚及世界各过专业及参观人员有着很好接待条件;广西中医学院中医药会展中心是2001年创建的, 分设有中医药发展史、现代化人体教学模型展、中国中药材、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中国中成药、外国植物药陈列厅, 总面积为5000m2, 目前是国内对外旅游、外事、教学、科研活动参观点, 广西青少年科研活动展室等。仅会展中心建立的前三年就先后接待了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参观者近1000人, 接待国内专业、非专业及各类层次人员共有26000多人。该会展中心收集了约为1200多种药材, 收集800种药用植物原色标本, 中成药展厅已经有近800多个产品在展览;从某种意义来说, 该中医药会展中心已经是南博会中药会展的预展, 中心在广西中医学院院内, 距离南博会会展主会场约为10公里, 交通便利。若南博会展局将广西中医学院这个有着独特优势、又有综合参观、集医疗、保健功能一体化的中医药会展列入南博会项目, 正式大会召开期间, 该中心可以服务于大会, 会后可以作为常设的会展, 让旅游参观者、特别是东盟各国人员到南宁时可以随时参观。

四、结语

本文探讨广西中药走进东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问题。中药在广西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其构建了一区域性的国际化市场, 但由于广西中药企业自身存在研发能力弱等问题, 中药进入东盟市场面临壁垒等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让广西中药取长补短, 将其做大做强, 本文提出了些许对策。但更多实用又有效的措施, 有待各界人士研究, 全面深入地探讨广西中药走进东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问题, 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唐永红, 李左庆.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8 (3) :179~180.

广西东盟 第8篇

关键词:信息传播,传播力,传播效果

媒体传播能力是指媒体有效处理信息、整合信息资源, 将信息扩散并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的能力。传播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硬实力是媒体传播的硬件, 包含媒体规模和资金实力, 媒体技术手段、媒体人员结构, 传播速度的快慢以及传播覆盖面和到达率;软实力则是指媒体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力, 包括传播的信息量大小和深度、对不同媒介的运用能力、传播的实际效果、传媒人员的综合素养等。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 广西与东盟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交往日趋频繁, 交流范围逐步扩大, 信息交流与传播日渐成为双边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广西媒体承担着对东盟信息传播的主要功能。

一、广西媒体对东盟传播力的现状分析

(一) 纸质媒体传播

2003年1月, 为配合报道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 宣传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 《广西日报》推出“东南亚”专刊, 全面介绍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情况。2003年底, 广西日报社专门成立了东盟报道部, 并于2004年1月正式开辟“对接东盟”专版, 除了报道广西与东盟各国经贸、文化、教育等交流合作之外, 还重点报道“两会一节”筹备情况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情况。2007年10月, “对接东盟”专栏开通了电子版, 实现了广西对东盟信息的报网同步传播。

《荷花》是我国目前唯一面对越南发行的越文杂志, 主办和主管部门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该杂志创刊于2002年9月, 以“立足地方、宣传中国、服务周边、放眼世界”为主要方针, 内设“特别报道”、“文化走廊”、“中国名城”、“壮乡情韵”、“民族之窗”、“友好链接”、“和谐中国”、“为您服务”、“中华美食”、“越南一瞥”、“中国与东盟”等十多个栏目, 报道中国和广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

(二) 电视媒体传播

广西电视台从2004年开始, 每年邀请东盟十国的国家电视台到广西举办“聚焦广西”国际电视采访活动, 并将采访活动制作成节目播出。广西电视台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东盟各国电视媒体建立起合作关系, 在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部分地区实现了落地覆盖。广西电视台已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家电视台建立了友好关系, 并签订了双方长期合作协议, 就人员互访、技术交流、节目互播、信息共享的业务运作等问题, 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南宁电视台自2004年起逐步与东盟一些国家的电视媒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如越南海防市广播电视台、越南邮政与电信数码电视台、河内电视台、越南国家数字技术电视台和平阳省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家娱频道等。南宁电视台还于2007年2月16日晚与越南数字技术电视台合作, 连线直播了以“春天的旋律”为主题的联欢晚会。晚会由中越两国主持人共同主持, 晚会由“中越两国年俗”、“源远流长的中越友谊”、“友好合作的美好未来”三大板块构成, 展示了广西南宁的风貌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

(三) 广播媒体

广西对外广播电台目前已与越南胡志明市人民之声广播电台签订了建立友好台协议, 不定期地开展节目交流;同时, 还与广宁省广播电视台每月定期相互提供新闻稿件, 仅2010年上半年, 就提供信息共170条。此外, 广西对外广播电台还与印度尼西亚国家广播电台、文莱国家广播电台、菲律宾国家电台等建立了经常性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广西对外广播电台联合, 于2009年建立了“北部湾之声”栏目, 该栏目采用英语、泰语、越南语、普通话和广东话5种语言播出, “北部湾之声”调频覆盖中国广西北海、钦州等地, 还有东兴、水口等口岸。短波SW5050、9820可覆盖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泰国东南部地区, 覆盖人口超过1亿。

(四) 网络及新媒体传播

广西新闻网成立于2006年1月1日, 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广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广西第四媒体, 也是广西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是广西发布新闻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新闻网站。现拥有注册用户260多万, 每天有1200万人次以上的点击浏览量, 全球网站排名在第2000位, 全国新闻网站排名第7位。

北部湾网络广播电视新媒体BBRTV (简称“北部湾在线”) , 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下, 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搭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新媒体, 是广西最大的新媒体综合平台。BBRTV整合了互联网、移动网、广播网资源, 通过音视图文直播和点播, 发布海量资讯, 全方位为客户和受众提供推广和接收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对外发布中国—东盟博览会最新动态, 进行网上招商招展、提供贸易配对服务的门户网站。商家可以设立网上互动展位, 发布采购和供应信息, 招商和投资信息, 开展网上贸易。网站目前已开通有中 (简、繁体) 、英、越、泰、印度尼西亚共5种语言文字版。

南博网成立于2006年3月23日, 由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领导。南博网已与东盟十国商务组织及商协会、国内商协会等成功建立了合作关系, 专为帮助中国—东盟双边企业拓展CAFTA市场而推出的一站式贸易服务。目前南博网已经制作电子刊物《中国—东盟每日经贸快讯》、《中国—东盟商务电子周刊》, 出版发行《中国—东盟商务年鉴》、《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刊》, 逐步推出中国与东盟 (国别) 重点产品进出口趋势研究报告, 建立起完善的产品体系。

二、广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问题分析

从传播力的评价指标来看, 广西媒体的传播能力以及传播水平日趋提升, 传播硬实力方面表现较强, 而软实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具体表现为:

(一) 传播内容信息量小, 深度信息挖掘不足

广西媒体对东盟的报道, 绝大部分采用的体裁是消息, 深度报道较少, 媒体趋向于提供新闻事实面上的情况, 缺少对新闻细节和信息的深度发掘, 一些报道浅尝辄止的问题比较明显。以旅游信息传播为例,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然而目前一些媒体对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传播存在着信息陈旧泛滥的现象, 如何提供及时、新鲜而富有深度的旅游资讯信息, 是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遗憾的是, 广西一些媒体的相关报道仍然难脱窠臼, 在旅游信息报道方面不仅原创性少, 对信息的深度开发也不足。

(二) 传播题材较为单一, 传播方式仍带有较浓的宣传痕迹, 单向传播明显

近年来广西媒体的对外传播总体上有了很大改进,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考察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内容、题材和传播方式、方法, 很容易感觉出传播中仍带有宣传痕迹, 单向传播现象比较明显, 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传播还有一定距离。

从报道题材上看, 政治、经济、外交等硬新闻占据了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主体, 而文化、教育、娱乐等软新闻比较缺乏, 整体印象上传播官方色彩浓厚, 亲民化不足。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传播为例, 笔者曾对广西一家主流媒体对南博会近五年的报道做过统计, 从题材上来看, 硬新闻占据了报道总数的80%, 这固然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的会展有关, 也与媒体从业人员的传播思想有关。

从报道手法上看, 一些报道在叙述广西发展和变化现状时手法生硬, 仅仅停留在面上的陈述, 不会运用形象化的事实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不注意发掘鲜活的细节, 一味讲成绩、摆成就, 这种单向性的宣传和灌输不仅难以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 还容易造成东盟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及逆反心理。

(三) 受众定位不明确, 传播效果难以测定

信息传播的终极归属就是受众, 传播有无达到预先的目标设定, 也要由受众的反馈来评判。考察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各环节, 媒体普遍存在受众定位不明以及传播效果难以测定的问题。

从理论意义上分析, 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受众应该为东盟国家的民众。然而, 这种划分显然是不够精确的。作为一个大型国际性组织, 东盟成员国的国情、民情各异, 纵使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中, 也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族群, 这就要求广西媒体在对东盟进行信息传播时首先要做市场调研, 在此基础上细分受众, 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手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 根据各个受众群体的信息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传播, 而不能试图用一种传播模式适应东盟的所有受众。

另外, 东盟信息传播效果研究的欠缺也是目前媒体与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受众主体在境外, 对传播效果的测定就面临着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四) 传播渠道集中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传播能力弱

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仍然是传统媒体, 如报刊、广播、电视等, 新媒体新闻绝大部分都是传统媒体报道的二次加工, 缺少独立采写的作品, 新媒体传播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例如, 广西新闻网的新闻几乎全部来源于广西日报报业集团中的报刊媒体, 网站工作就是对新闻信息进行改写和编辑。作为新媒体的新生力量, 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媒体在内容提供方面并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 缺乏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模式, 其媒体业务、新闻来源等都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或互联网, 信息资源同质化, 缺乏自身竞争力。依赖传统媒体进行对外传播的现状与当今信息传输载体已转向新媒体的大趋势是不相符的, 也成为制约广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的“软肋”。

三、提升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力的途径

(一) 加大传播的信息量, 提升深度报道在对外传播中的比例

根据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申农的定义,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传播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向受众提供信息, 因此新闻信息量的多少是衡量新闻报道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广西媒体对东盟的报道数量已经比较充足, 但是实际传递的信息量却远没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广西媒体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外报道的针对性, 如通过调研了解受众需要的信息, 有的放矢地进行报道;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等深度报道形式, 加强对东盟信息的深度发掘和解读。

在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前夕, 《广西日报》自2009年8月就在要闻版逐步推出了“携手合作互惠共赢——迎接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建成”为题的特别报道专栏, 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 刊发了约20篇相关的系列动态要闻、综述、评论和专访稿件。文章内容侧重报道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评述自贸区建成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反映广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具体办法, 积极参与和推动自贸区的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就。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 受众对于自贸区的建成与广西发展前景的关系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二) 淡化“宣传”痕迹, 改进新闻叙述方式, 软化“硬新闻”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 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习惯于用“对外宣传”一词, 而西方新闻界认为“宣传”一词意味着假信息, 其目的“是为特定政治利益服务的, 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特定阶级、集团或个人的政治主张、意图、观点”加以扩散, 宣传并不是传播事实, 而是某一政治主体进行意识扩散、意识控制的手段。因此, 国际新闻界更习惯用“传播”一词, “传播”体现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强调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互动, 以及对受众喜好、态度与情感的关注。

2010年10月24日, 时任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视察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北部湾之声”频道时指出:“我们建设对外传播体系, 主要是传播我们的声音, 扩大我们的影响, 塑造我们国家的形象。我们不推广、不推销、不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而是促友好、搞合作、增友谊。”刘云山同志一席话既指出了对外传播的职能, 又提出了对外报道中应淡化“宣传味”的问题。广西媒体工作者在对东盟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此问题的处理:首先, 媒体的主观意志如何做到客观表达, 如何用貌似平衡公正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图, 如何贯彻新闻报道的“用事实说话”这一原则。其次, 对“硬新闻”报道能否采取“软做”的形式。从传播内容上分析, 广西对东盟传递的报道绝大部分是硬新闻, 如果采用普通政经新闻的写法, 则显得过于严肃、容易给受众板着面孔说教的印象。在新闻的叙事手法上, 广西媒体可以尽可能地开拓灵活多样的叙述方法, 如将讲故事的手法运用于硬新闻报道中, 尽量将硬新闻软化, 易于吸引不同层次的受众。再次, 在新闻采写中要强化新闻的现场感, 注重描写生动鲜活的细节场面, 增强受众的感性认识。

广西卫视“连线东盟”栏目以影像记录东盟各国的人文历史、经济建设、民俗风情和秀丽风光。该栏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 好评不断, 其制胜之道不仅在于该节目提供给了受众庞大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了“软化”解读, 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的观赏需求。以该专栏的一个系列节目《乡村东盟》为例, 该系列片于2009年推出, 选取了东盟十国中的十个特色乡村, 从农村经济的角度, 以轻松有趣的叙述, 展现了东盟各地乡村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本土经济, 以及原汁原味的东盟乡土情趣和生存状态, 节目内容丰富翔实、鲜活风趣, 叙事风格生动活泼, 让观众轻松了解东盟各地乡村特色和民间野趣。

(三) 开展受众效果调研, 不做无效传播

由于目前对传播效果研究不足, 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受众反馈如何, 广西媒体大多无从得知, 这也成为广西媒体对外传播的“硬伤”。众所周知, 对外传播的效果测定比对内传播更为困难:不仅会受到财力和技术设备的限制, 更是因为对外传播的受众更具分散性、混杂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

近年来, 广西媒体已经与东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双方媒体的交流与互访逐年增多, 广西媒体也可借此契机与东盟媒体进行对外传播效果调研的合作, 如请对方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协助在境外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另外, 在受众效果调研上必须要考虑被调研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民族、文化等差异, 在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调研过程中始终要秉承尊重对方的原则。在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设计中, 应注意涵盖以下几方面指标:信息到达量、信息到达的区域范围、信息的引用率以及受众对信息的反馈, 尤其是接收信息后的态度改变与否等。

(四) 与现代媒体传播趋势接轨, 重视新媒体传播

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形式的流行与蔓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但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 新媒体丰富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 加强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传统媒体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更快捷地传播信息, 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新媒体的拥有和运用人群主要为中青年, 受过中等及高等文化教育, 对新事物、新信息反应敏锐, 因此广西对东盟信息传播的主流载体应考虑由传统媒体逐渐转向新媒体, 以适应受众信息接收的需求, 这也是与现代媒体传播趋势接轨的需要。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就充分利用新媒体传递信息,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 这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通了官方微信号caexpo, 设置了博览会资讯、博览会微博、客服热线、导航位置及附近美食等便民查询指令等服务功能, 为各界及时全面了解博览会的权威信息提供最便捷的渠道。受众通过官方微信, 可以及时了解博览会筹备进展和举办情况, 也可以利用微信的关键词回复实现用户的自助查询服务。其次, 中国—东盟博览会还通过官方微信,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包括中国—东盟“合作之水”微传递活动, “分享博览会”、“魅力之城”展馆评选、“我最喜欢的展馆”评选、“属于我们的博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开通微博和微信, 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办方增强了与公众的信息共享与互动, 极大地促进了公众的参与性。[本文系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提升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对东盟的传播能力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代码:

参考文献

[1]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广西东盟 第9篇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自由贸易合作的坚冰划破,东盟已把中国视为不可缺少的经贸协作伙伴。中国经济的兴起以及广阔的市场,必然会给东盟带来无限商机。此外,东盟工业制成品以及农产品向中国大量销售,正是东盟各国改变出口贸易结构的好时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对工农业原料及产品消费数量的剧增,中国已由原油和天然气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大豆、棕油等农作物也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这巨大的潜在贸易市场对于东盟各国来说当然是抢占商机的“近水楼台”。而随着中国一东盟贸易的自由化和递增化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物流通道也需要相应拓展。值此良好的契机,广西也借助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开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新前景。由于广西有着长达1020公里的中越边界线,拥有4个国家一级口岸、7个二类口岸和25个边境贸易点。这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广西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近年来进出口货物、旅客运输量都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广西东兴口岸的客流量在全国出入境口岸中排第三位,在跨国口岸中排名第一。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合作的大背景下,广西无疑是只“绩优股”,巨大的升值空间有着难以抵抗的诱惑力。区位优势不仅在边贸上给广西带来了实惠,也给中国与东盟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广西正利用“后发优势”来打造“两廊一圈”地区经济优势。“两廊—圈”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其间多数区域尚属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道路运输还停滞在相对落后的水平上,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较为发达的东盟国家相比,道路运输的发展仍很落后。而这些“落后”也恰恰成为了区域合作的“后发优势”。就广西而言,可以一边通过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一个便捷的道路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一边开辟更多运输线路,满足日益增加的货运量和客运量。同时,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经验,采取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借用先进地区的技术和巨额资本,使道路运输产业快速升级。通过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架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的物流桥梁,使广西这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验田”获得双赢的大丰收!(灵禾)

东盟贸易区对广西上市公司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东盟贸易区,广西上市公司

广西具有“面向东南亚, 背靠大西南”及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 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大西南经济圈和大东盟经济圈的汇合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广西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而且也为广西24家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利好机遇, 同时必将对广西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广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由于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 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显得相对落后和闭塞, 金融市场发展落后, 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显得滞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上市公司数量少, 资源密集, 分布集聚。

从广西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 体现了资源密集性的特点, 在24家上市公司中以广西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产业占绝对多数。如, 以农药化工为主业的有5家, 以水电运输开发为主业的有4家, 以海洋资源为开发主业的有4家, 以蔗糖资源开发为主业的有2家, 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业的有1家。

广西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 分布在8个地级市, 主要聚集在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4个广西主要城市, 4地相加共有19家, 占广西上市公司总数的79.17%, 而防城港市、钦州市、崇左市等3个属于泛北部湾地区地级市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2、经营业绩差, 缺乏再融资能力。

企业上市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再融资不断筹集资金, 而再融资的条件之一是要求公司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能低于6%。广西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已由2002年的8.13%下降到2007年的4.34%, 降幅达46.62%。15年来, 广西24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0家通过二级市场以配股、增发新股、配售发行可转债、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过再融资, 再融资能力差, 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二、“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上市公司带来的机遇

1、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与优势产业,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广西与东盟已进入多领域、全方位开放、交流与合作的新阶段。上市公司应顺应局势, 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与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上市融资在开发区域优势资源, 拓展区域优势产业, 加强区域竞争力。

从优势产业角度看, 在广西已初步形成的六大优势产业 (机械含汽车、食糖、冶金、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 。其中, 汽车、冶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还没有上市公司, 机械、电力类上市公司数量有3家, 石油化工类有5家, 占上市公司数量的20.83%。由此可见, 石化产业在广西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优势资源角度看, 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可供发展临港指向的大型重化工业产业群, 具备了发展大型石化项目的必要条件。目前, 广西上市公司立足于开发广西三大优势资源 (水电与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和热带水果资源) 。其中, 水电资源开发类公司有两家, 热带水果资源开发类公司有2家, 但仅仅局限在甘蔗一个品种上,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类有2家, 主要集中在北海市, 而具有海洋资源丰富的钦州和防城港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2、构建高效畅通的物流通道, 建立东盟区域物流基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广西构建区域物流中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8年1~4月,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5.2亿美元, 增长1.2倍, 占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5%, 其中进口5.3亿美元, 出口9.9亿美元, 分别增长45.6%和1.9倍, 贸易顺差4.6亿美元。东盟是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地。

北部湾港湾众多, 是中国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其中防城港、钦州、北海等5个港口可停靠万吨以上船舶。另外, 钦州、北海将继续加快深水泊位建设, 年吞吐量都将达到2, 000万吨以上。“十一五”时期, 广西将开发战略重心定在了北部湾, 将建设沿海大型组合港, 使北海港吞吐能力达到1, 500万吨。五洲交通是以广西公路建设和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 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经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 预计在2009年全部竣工。随着广西提出把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成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的进程, 公司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对外要建立连接东盟市场的陆、海、空通道, 对内要疏通广西区内各主要物流通道, 沟通西南、华南、中南市场。通过综合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构建东西互动、南北互通、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立体网络, 确保周边区域的人流、物流大规模进入广西后, 尽快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3、整合优化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资源。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推动广西与东盟共同开发两地的旅游资源, 把旅游产业作大作强。广西与东盟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 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今年上半年, 广西旅游投资超过58.01亿元, 同比增长15.51%, 呈现持续稳步增长趋势。从上半年旅游投资统计分析显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等多区域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以及邻省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与推进, 使广西旅游投资环境日趋良好, 旅游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投资热点。

桂林旅游是广西唯一一家属于旅游板块的上市公司。随着东盟与广西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观光群体逐步增多, 桂林旅游可以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 在原有基础上, 争取更广泛的资金投入, 尤其要考虑针对东盟国家的游客需求, 大力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 建立“大旅游圈”, 加大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力度,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提升广西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爱先, 王希, 邱宗国.广西上市公司的发展缺陷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8.1.

[2]广西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J].区域经济.2003.8.

上一篇:混合学习研究下一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