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24-07-25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精选12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1篇

1、专业认知度低,生源数质量不高

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虽已有十余年历史,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仍有很多家长、学生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感到陌生,直接影响到了该专业的招生就业。株洲共有6所高职院校,因生源逐年递减,现在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学校还保留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个年级总人数仅150人,另一所当地院校三个年级总人数不足100人。且由于学生填报该专业意愿不强,有时为了确保招生人数,甚至降分录取,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2、专业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显

据调查统计,株洲两所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表1)、教学内容形式上几乎大同小异,从表1中可以了解,两所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繁杂,对接多个跨专业职业岗位,偏离视觉传达设计内涵,毫无特色可言。正因为这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楚,培养的是“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精”的“通才”,有悖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必然不被社会所接受。

3、校企合作落实难,就业率低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最显著的特色。株洲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虽然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办学,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宏观贯彻不力,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机会少,难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培训积累实践经验。而且,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未瞄准区域市场及学校发展背景,专业课程设置与地方行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专业对口能力不强,不能快速适应岗位,一些学生毕业就失业,就业难度很大。

二、株洲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方向

1、立足区域条件,定准人才培养方向

对于高职教育,社会的需求便是办学的导向,立足于本地区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才是根本。要突出地方行业特点,改变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不搞“多而全”,力求“专而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考虑与株洲市芦淞服饰城、醴陵陶瓷产业、当地企业的设计需求等三方面产业对接。株洲市芦淞服饰城,是中南地区最大国内一流的品牌服装交易中心和生产基地,对于品牌形象策划、专利申报、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醴陵是享誉中外的“瓷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醴陵陶瓷产业在品牌策划与包装,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快速表现,形象策划、包装设计等方面急需人才。株洲作为工业化城市,在电力机车、汽车、航空、有色金属、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方面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株洲百货大楼、平和堂、王府井百货等为龙头的商业购物集群,企业在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宣传营销等高端设计人才需求潜力巨大。

2、结合产业特点,合理组织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决定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对株洲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保留设计构成、图形创意、图形图像处(PS)、版式设计等基础专业课程基础上,应增大包装设计、企业VI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课时比重。根据株洲三大行业特点,将三维素材设计(3D)、三维影视综合设计等动漫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替换为陶瓷产品外观造型设计(3D),增设快速表现技法,网页设计、UI设计等课程作为拓展课程。第一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艺术修养。第二年,开始根据特长、兴趣分方向学习,手绘能力好,造型能力强的学生可主攻陶瓷产品外观造型设计(3D)、快速表现技法,对接醴陵陶瓷产业;平面设计能力强的同学可主攻企业形象设计及相关课程,对接株洲芦淞服饰城等企业。第三年,到对应企业实践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3、着眼深度融合,浓厚校企合作氛围

开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也是活力所在,校企合作必须深度融合,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是不行的。应主动深入企业,着眼企业需求,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将企业需求以项目形式引入课堂,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形成互利共赢局面。实施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专职教师通过项目灌输设计理论,企业教师主营传递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实操技能及经验,必要时二者可同进课堂。

三、结语

不可否认,株洲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仍处于积蓄待发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充满荆棘,不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不能成功。必须政府、社会、学院多方携手,坚持战略谋划,精诚合作,集智攻关,集中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进展,同步带动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同步改革。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充当主导者作用,立足株洲职教城整体建设,在宏观指导、政策倾斜、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作用,带动株洲职院及所属专业在本土上发展壮大。社会团体应发挥催化剂作用,以市场社会、经济效益为基础,在文化宣传、项目提供、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职教成果传化。学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能动性,在战略制定、实现途径、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推动本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区穗玲.影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张宏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研与职业.2012(0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总结 第2篇

2017年4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总结

一、办学特色:

为适应我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提高我省全体公民素质教育的需要,面向我省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要,以培养全面的具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作、设计、教学能力的高水平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目标,培养和塑造人才。具体作法: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实际课题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有机地将自己所学和市场结合起来。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格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师资团队,能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需要,有利于本专业的持续发展。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专职教师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位9人,硕士以上专人教师占90%。本专业专业教师均来自全国各地及境外校院,其中清华大学2人、厦门大学1人、四川美术学院1人、西南交通大学1人、东南大学1人、河北师范大学1人、天津美术学院1人、河北工业大学1人、韩国岭南大学1人,非本校比例100%学缘结构合理。10名教师中,50-40岁2名,40岁以下8名,10岁以下教师比例占80%,教师队伍年轻化是该专业教师的最大特点,也特别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40岁左右的教师中已经在业务上变得更加成熟,学术上已有一定社会影响,这些教师已经成为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合理,有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年轻化。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并且每门专业课配有讲师以上职称2人,专业基础课每门配讲师以上职称1-3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主讲教师共10人,其中已获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3人,占总数的30%。目前,本专业教师10名,在校学生105名,生师比:10.5:1。

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教职工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艺术学院实际情况,我院特制定了《艺术学院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活动管理办法》,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教学科研学术活动,以及服务社会活动。

由于我专业年轻教师较多,而且该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采用的新型设计技术,针对该专业所开课程,制定了2015-2020年教师进修计划,已全部落实到人,目前已完成3名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或访学,王永瑞老师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赴首都师范大学单科进修,主修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邢晓静老师参加2015年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文化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创意创业人才扶持计划”进修项目,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两岸文化艺术设计高端管理人才”进修项目,郝静老师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并逐一进行了落实,培训效果良好。

艺术学院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签订青年教师导师责任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此外,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全院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还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师基本功大赛”,对获得优秀的教师给以奖励,重点培养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教学大赛,以此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本专业青年教师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这是学院政策鼓励与重视的最好印证。

本专业专任教师秉持“教研并进”理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立项课题10项,其中省部级2项、厅级5项,校级2项。除部分新分教师外,其教师均具有科研能力,并有科研成果或作品发表,参加教学科研的人数达85%。专业教师均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地域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论文。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公开发表论文10篇。其中核心刊物6篇。有了科研成果的积累,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既有知识和前人的成果,同时也将教师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专业特点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设计展览与比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参加国际、国家、省部级展览7项,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又带动教学质量的进步。

三、教学设施与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业画室1个(面积75平米)、共有1个机房,总计面积75平米,实践教学平台2个,105平米,展厅140平,能满足教学需要,总实验面积395平,生均实验面积3.8平米。目前我专业共有计算机实验设备30台、大型彩色喷墨打印机3台、大型彩色激光打印机1台、小型彩色喷墨打印机1台、胶装机1台、裁纸机1台、腹膜机1台、曝光机1台、铜版机1台、丝印台2套、绷网机1台、展厅及设备1套等可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并能承担部分校内科研任务,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备使用上给予了极大的方便,现共用机房1个,可供本专业使用的机器30余台,约计14万元,展厅及设备一套,约计10.8万元,图文输出设备5台,约23万元,版画印刷设备,约8.5万元,模型输出设备1台,约3.5万元,画室及设备,约0.7万元,设备投入总额计,60.5万余元,生均设备值5700余元。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目前教材市场的情况,学院非常重视教材建设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选用适合的教材。目前,各类出版社纷纷竞争,市场上的教材质量情况。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必须严把关,争取选用能符合要求的教材。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推荐教材及获奖教材较少,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选用的教材必须60%以上的属于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主干课任课教师自编辅导材料和补充讲义对选用教材进行补充,部分课程使用挂图和采用幻灯片或自制教学课件完成教学。学校图书馆有艺术类藏书6869册,可供学生借阅。人均册数65.4册。

根据本专业特点,专业主干课程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自制课件、幻灯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课程比例达到100%,并具有一定的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

四、教学运转情况

在2013年新生入校之前学院领导组织有关教研室,并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和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我院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制订了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建设规划,并有与之相配套的措施,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执行效果较好,无不良反映。

本专业教学计划是在专业建设规划指导下,按新专业目录要求制定的,在新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情况对专业教学内容给予了补充,以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依据国家教委和学校的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由教研室组织编写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均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教学有明确要求,能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思想。

本专业有建立初期就制定有课程建设规划,有较为得力的措施。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有目标要求,并在实现此目标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投入。在课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优秀课程建设要求,对本专业课程建设制定有较为具体的课程建设计划,并确定了近期创建优秀课程的课程名单和时间表,有相应的措施的奖励办法。

根据本专业视觉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采用CAI课件教学,对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课程全部采用CAI教学和网络教室教学,对视觉与欣赏的课程使用播放幻灯片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到100%。

由于本专业特点,考试不采用题库形式。为使教学工作能有客观的反映,我院对本专业课程考试制定有教师上课程序、要求,学生作业评分办法,体现了教考分离。

对教师课堂教学严格按教学计划安排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进行管理。目前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生过教学事故。在教学检查中按学校有关规定,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每位教师每学期由学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质量打分。

本专业实践教学能够达到教学计划和实践实习大纲的要求。我院自制有学生作品收藏证,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果进行收藏并发给收藏证书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好的成绩,同时结合我院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拟根据专业方向模块划分设置教学工作室,把教学与实践广泛结合。实行工作室以后的教学,将由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参加各种实践、研究,真正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为保证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践效果,对本专业实践、实习教学制定有考核制度,并能严格执行,执行效果较好。

在学期初由教研室制定有较明确的教研活动计划,并确定本学期重点教研课题,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成效较显著;有对教研室活动进行考核的有措施,教研室每学期还组织观摩教学并写出观摩教学总结,教学质量有反馈,同时关注国内外同类专业教学动态,并定期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教研室活动记录。

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是我院力度最大,效果最好,收效最大的一项工作,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和专业总体改革规划。为深化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开始实行教学工作室制,以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条龙教学管理模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在第三学期以后,根据学生特点,加大对能力和个性的培养,特色鲜明。

五、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在专业建设方面全体教职员工付出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其主要问题是:

自编教材的力量不足。对于该专业知识更新较快,教材变化落后于实际,需要有及时配套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编写更加实际的教材,目前这方面的力量还不足,需要加大鼓励和投入力度。

图书资料明显不足,虽然学校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艺术类图书但由于该专业与时代结合较密切,知识更新快,学校图书馆藏书已经过时或相对过时,我院资料室尚在完善中,图书资料少。

实验设备目前不完备,特别是本专业改革力度较大,从数量和质量上要适应本专业的改革需要还需要更大的投入。

师资队伍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不尽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偏低。

在探索师资的培养,促进美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方面还有待提高与深化。

虽然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师资,但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

开设实践实训课程的力度不够,学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

根据以上不足,我院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拟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根据目前自编教材力量不足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制定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的制度,并对自编写教材给予经费投入和奖励政策,以适应本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教学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思维,它更多需要直观图形来启发学生,其课堂教学,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图书资料,但我校属综合类校院,图书馆缺乏适合该专业的图书资料,鉴于该情况和其专业特点,拟向学校领导反应在图书建设方面给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以支持。

在学院层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修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称评定。

围绕学校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合理配置基础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丰富第二课堂资源,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学方法。开展以核心课程为引领的课程群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为主的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编写一批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从而整合一套符合我校视觉传达专业特色的实践性强的高质量教材。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3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场化教学;创新模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相关高校一直在探索此专业职场化教学的专业特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逐渐建立以及健全仿职场实训基地、实验室、实践教学等若干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现今,在此专业教学中,围绕职场化教学,相关的实践指导书、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培育出符合市场以及职场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秀人才,必须要进行积极摸索,不断创新与完善职场化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专业教学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结合公司模式,创建富有独特性、创新性的职场化教学模式,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1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性质以及教学模式

就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而言,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基本都需要通过实践方式开展。针对此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计能力,展开相关的锻炼以及培养,为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规律以及特点,同时也是实施职场化教学必需的路径。笼统来说,职场化教学主要指的是一些带有实验性、操作性以及项目性特点与要求课程,此外还关系到写生、采风以及实习等若干实际操作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应基于自身教育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将职场化教学创新工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以及实践中,积极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务实性、创新性、延展性。同时,通过实证性方法,将广告策划实际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联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积极探索此项专业课程内容的柔性边界,重点关注理论同实践教学的集成性;加强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启发以及引导,增强辅助教学手段的遷延性;促进教学规律探索工作发展,强化职场化教学模式创新。

2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变革

怎样把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开拓让其对事物抱有怀疑态度,怎样激发并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形象化的视觉元素的艺术性完美地表现出来,怎样才能让其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市场所需,照顾到消费者的 消费心理,并将这些完美的结合,以上内容均为这一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发展方向。

第一,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观点与方法上,其具体内容为注重实践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以市场、行业与企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方面的变革,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勇于创新遵循“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教学方针。详细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以多媒体为媒介创新课堂知识来源,取代从前以课本知识为主导学习资源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设备来满足并适应于新型科技材料、艺术表现方式、社会需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以上几方面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并促进其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科目属于开放性很强的一门科目,所以在该科目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一媒介的作用,例如影视作品、手机、电脑等视听设备与媒介;又或者广播、喇叭、叫卖等听觉媒介;再比如杂志、宣传手册、传单等纸制媒介;还有空间与流动媒介:空间上有展台、横幅、牌匾等,流动的比如说交通工具、服饰衣帽等。在以上几种媒介的基础上,不单单可以完善这一科目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二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深化此方面的变革,改善先前课堂教学方法的缺陷,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艺术概论》时,可多利用启发式与互动式类型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类比法和历史追溯法,这可以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余地,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其创造性与创新能力。比如说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科目中,可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综合类的实践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进行即兴表述和写作类培训,利用自身实践调查的成果进行分析,以此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其自学水平得到增强,同时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实践项目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将授课方式设置为阶梯模式,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尽量充足的模范课题,在选题上要选取具有创新精神且形式丰富的课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对课题加以深入研究。先是小组范围内进行课题研究,随后小组与小姐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这就是阶梯式的授课方式,这不仅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今后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增加其知识储备。二是授课方式突破维度界限,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课题实践的机会:比如说进行简单的产品包装或是宣传推广的设计等。这同时是该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设计作品展现了设计者的思维成果,若不进行设计实践一切都将是虚话。因此学生必须努力提升其综合能力,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富有创造性设计实践,以新媒介和科技手段依托灵活运用点、线、面等图形语言,增强设计的画面感与形式美感,使其设计的作品颇具现代性和创造性,引人入胜。三是提升即兴创作和手绘能力,使其能够不依赖于他人进行信息采集、资源调研、独立分析与思考,同时能够自主进行设计,合理解决所遇问题并进行反思。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这将为其今后的设计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此才能不断累积并提升其创造性。同时实践练习还能够将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教学环节有效地进行连结,老师做出相应的指导,最终对作品进行专业性点评。四是在课程内容上新增实践环节,以校内资源为依托,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方针来通过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来丰富实验室的功能;使其进行实践基地的能够高度还原真实场景,可以满足学生设计与教师教学的需求,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硬件基础。

3 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定要抓好职场化教学工作。唯有这样,才能够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4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早从装潢设计专业分离出来, 确立为平面设计, 为适应多媒体技术及专业建设的发展要求, 把平面设计、媒体设计等以视觉语言向特定的观众群传递具体信息的设计活动称为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与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紧密联系的设计活动,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视觉传达设计新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专业培养宗旨是:培养通晓国际视觉传达设计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备整合设计、传播、策划以及高层次艺术设计制作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基于印刷品和影视等媒介, 这些传统媒介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 距目前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还相差很远。目前我们的学科还很单一, 学生对一些策划课程, 传播学课程都还接触的太少, 或只当作选修课程来上, 没有彻底和专业设计课程结合, 造成学生只限于单一的视觉图形与排版的设计框架中, 作品多数体现个人的主观思想过多, 脱离了社会与国际思潮。而新媒介将更重于交互性, 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将面临新的课题。

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已进入全信息多媒体的时代,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社会对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快速提升, 要求信息及传播的发展向复合型媒体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设计与视觉传达专业改革初探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里增加信息设计概念的课程, 将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循序渐进导入到课程中。信息设计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继承自平面设计, 初期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子集, 信息设计经常被穿插在平面设计的课程当中。上世纪80年代, 信息设计逐渐涉及到文本类信息内容和语言领域, 此时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用户测试, 这在传统平面设计中是极为罕见的。国外开始逐渐将统计学与信息设计在课程中进行实践, 设有独立的信息设计系。目前在我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成立了信息艺术设计系, 强调培养具有综合实施和学科的交叉能力的学生。

新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 也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设计图像的形态, 设计图像的呈现方式也由原子转化为比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也发生了从设计形式到设计内容的变化。在我院目前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的课程;构成体系基础课程、字体与标志设计、插图设计、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CIS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设计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 新开设媒材设计、传媒学、媒体设计、图表设计、动画设计、视听语言公共形象系统设计, 选修商务电子等课程。在课程中导入信息设计概念。研究信息元素的实践应用。在信息设计里, 信息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 有平面、立体、空间的, 对媒体的应用 (电子、虚拟形态) 等, 传达的媒介有符号、记号、标识、图形、图像等, 而通过地图、表格、界面、UI设计等具体形式进行更进一步及有效地传达。通过在专业课程授课中训练加强信息元素的实践应用, 以信息传递为手段、培养全方位思维模式。

课程改革中应强化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市场的研究、传播手段的整合和对相关技术上的配合使用。美国著名的信息设计、用户体验专家内森·谢卓夫在文章《交互信息设计》中指明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分为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直觉设计三个部分。信息设计针对的是设计生产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交互设计针对的是产品对设计消费者的响应, 知觉设计则是从审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设计。加强专业课程中的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直觉设计概念, 完善新设专业教学大纲加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建设。

通过研究信息与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分析其设计

内容, 比较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式, 以探求在新媒介形式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视觉传达既传达给视觉观众也传达给设计者本人, 因此深入的视觉传达研究已经关注到视觉的方方面面感受, 称其为视觉设计更加贴切。因此加强视觉设计的理论研究十分重要。主要从:a.眼睛器官的生理分析;b.视觉信号传递的生理分析;c.视觉经验形成分析理

图表1论;其它感官对视觉的影响;

d.视觉心理学;e.与视觉科学的交叉学科;f.视觉仿生学;g.视觉与认知的关系研究;h.视觉信息分析;i.视觉科学展望;j.视觉哲学;k.视觉效率;l.视错心理研究等理论范畴进行分析认识。建立信息元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见图表1)

课程改革实验重点通过图表设计、字体与标志设计、公共导示、CIS、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媒体设计、视听语言课程进行。以命题式作业方式, 完成社会实践课题。如:信息图 (info graphics) 的设计实验。信息图可以揭示、解释并阐明那些隐含的、复杂的和含糊的资讯, 但构造这样的直观呈现却不仅仅是把字里行间所表述的直接转化成可视化的讯息。这一过程包括信息资料筛选, 建立关联, 洞悉图案格调, 然后以一种帮助信息需求者深刻认识的方式, 将其描绘出来。在今天这样一个不重视体察事物的世界里, 信息图正强有力地影响着传媒产业。从指导如何组装家具的简易说明书, 到阐述一对连体婴儿是如何被手术分离的, 再到了解事故的原因, 设计师、教师、记者乃至广义上的信息传播者们都在运用信息图来帮助用户、学生或是受众, 更直观地理解他们的原始意图。

三、结语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也呈现丰富多样态。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 (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课程改革从信息设计理论与媒介进行分析。对信息设计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有关信息及信息认知与信息设计的特点, 这是进行有效传达设计的基础。信息可视化与视觉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 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最终将演化为信息设计。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与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紧密联系的设计活动,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视觉设计新的发展空间。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也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设计图像的形态,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里增加信息设计概念的课程, 将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循序渐进导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第5篇

简历是一个人与招聘单位的第一次沟通。对招聘单位来说,你可能是数以千计的应聘者之一,有些简历甚至没被认真阅读就被扔进垃圾桶,更多的简历在招聘人手中只停留10秒钟,也难逃相同的命运。那些书写潦草、满纸错字的简历根本就别想过关,即使你是个天才。

应聘人一定要重视简历的包装,但包装虽然重要,决定胜负的却是内涵。一个人是否真具有单位所需要的才能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单位要求的条件,就算弄虚作假取得面试机会,也一样会被识破。但如果你正是单位所需要的人,却未取得面试机会,就该检查自己是否在简历中有效表达了个人信息。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人简历表格,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个人简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 yjbys 性别 出生年月 1991.2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江苏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联系电话   E-mail /jianli
联系地址   邮编 221000
求职意向 实习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助理
二、所修主要课程
在校期间曾学习过素描、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表现图技法、POP广告手绘技法、广告图形创意、平面广告形象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等基础专业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应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排版、3DS MAX、AutoCAD等专业的设计软件。能独立的`应用这些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
三、所获奖项
6月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月 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 校优秀学生

~ 专业一等奖学金

四、工作经历
实习时间:206月~年9月

 

实习单位:徐州XX装饰有限公司

担任职位:实习设计师

实习时间:11月~6月

实习单位:XXX装饰徐州分公司

担任职位:设计师助理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6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 包装 教学创新

视觉传达是通过视觉媒介向观众传达商品信息的设计,在设计中体现现代精神文化和社会生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消费者的视觉。这就要求有精湛技艺和高层次文化素养的设计师,才能满足包装市场的需要。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已更名为视觉传达专业。高校的包装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缺陷,学生作品多出现墨守成规,因袭模仿,缺乏个性和创新,致使学生的就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快速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

为了探索一种创新包装设计的教学模式,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学生采用全新的思路进行包装设计的尝试。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教师理论讲述包装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软件进行虚拟设计,这样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创造性思维都被电脑所束缚。我们应将教学的重点讲给学生后,不让学生完全依靠电脑,而是放学生走向社会寻找灵感,收集材料,放弃传统的塑料包装的应用,用相机记录那些特殊包装的产品,以供参考。这时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如“酒类包装”,并给学生提出运用全新的包装结构和材料进行设计。学生根据这条线索去展开市场调研,寻求创新的思路。在设计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自由的设计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对以往的设计形式提出否定意见,寻求全新方案。设计本身并无定势可言,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进行激情创造,用全新的理念和形式进行实践,直接面向市场,面对电脑,学生不能预知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也不知如何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一味地模仿他人成果,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提出多元化包装设计思路,这样便束缚住了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高校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与当前包装行业的发展为依据,大部分高等院校仍采取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为了要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包装设计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更多前沿知识,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不断加强不同学科的学习,只有掌握多方知识,并将它们学会运用,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设计中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解决由于只是不全面而引起的设计上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其他学科的书籍,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不再单一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这样,不但使各学科相融合,而且推动了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进程。

二、包装设计教学融入地域民族化

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文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消费者的审美有了极大的提高,只有具有独特个性的产品及其包装,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包装设计创新的出发点可以落在产品的地域化特征上,设计者通过包装设计赋予产品文化韵味,凸显产品的地域特色,最终展现给消费者能够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并可以传递独特文化信息的产品包装。

安康学院地处陕西省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对陕南民俗文化进行调研和深入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如学生可以通过每年的“龙舟节”为主题,设计相关产品包装,抽取龙舟节中的文化元素和造型元素,作为地域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元素,就会非常有特色,并且成为一个典型的地域特色包装案例。

三、加强环保包装意识,以企业项目实践来展开教学

随着包装重要性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包装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惜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商家为了使产品突出,更有特色,商家不惜成本加大包装,抬高商品价格。例如:过端午节时的粽子包装,商家在包装上加大包装力度,增加了商品的成本。这样过度的包装最终还是消费者来买单。这样的商品包装有些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而且没有实用价值,反而包装简洁的产品促销量会较好。过度包装的粽子商品只能作为馈赠的礼品,而最后这些商品的外包装又被丢弃,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百害无一利的做法。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我们应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核心展开教学,具有岗前培训意义。我们在课堂上虚拟的课题,与真实的项目相比,虚拟的课题没有客户的意见参与,真实的课题是直面客户的各种问题和意见,更有挑战性和目的性。教师联系企业参与某个项目的设计,学生可以作为设计师进行市场调研、设计和撰写文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市场上的包装进行调研分析,面对真实客户的各种要求,改良自己的设计,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设计中,这样学生能够了解设计中实际存在的困难,也了解面对设计任务时的操作流程,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结语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的融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包装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包装设计的教学体系,组织更合理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和平 .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安霞.产品包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7篇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学校的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市场相联系, 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这样当学生毕业后才不至于失业, 才能立足社会。现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国际化、产业的多元化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许多的就业岗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 前景一片光明。因为不同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及自己的企业文化, 所以尽管都是设计部门, 但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 这些千变万化的要求对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 高校“因材施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改革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相关的老师在教授一些基础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的前提下融入新的设计理念, 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 进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要求主要是将新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 将设计和创作有机结合, 在理论教学上实现艺术设计的前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也不能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只有将两者结合, 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设计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 如果只重视实践就会好比空中造楼, 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如水中的浮萍, 则根基不牢, 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一定要使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课程安排上, 可以与企业合作, 通过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 使学生参与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 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 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的课程安排, 既摆脱课堂的束缚, 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提升, 可谓事半功倍。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 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地建立起来, 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设置时由于基础薄弱, 经验不足, 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基本照搬照抄国外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装饰教育还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由于自身发展经验不足, 因此基本走的是跳跃式的发展道路,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落后, 创新性不强, 实践能力不强,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 有必要改变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积极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学,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设计模式向学生讲解一些当前的流行因素及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 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

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的改革

前文已提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设计知识。在当前的设计背景下, 各高校该如何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呢?方法是多样的。如前文提到的在教学课程安排上,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 通过制定相应的实践课程安排, 使学生参加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 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 会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另外, 在日常教学时学校可以举行一系列的设计大赛,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是团体参赛,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突出个人的创作才华, 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通过参加设计大赛不仅有利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比赛当中, 而且有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意识。课堂上, 老师只是将某一个设计元素当做作业留给学生发挥设计创造力,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于某一个环节而没有整体的概念。比如设计一个图标, 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只会追求结果, 而忽略整个设计过程的完整性。而开展设计大赛则不一样, 在参赛过程中, 学生自己选题, 并围绕选题写出设计理念, 同时将过程记录下来。设计完成后向他人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 还有整个设计过程的准备工作, 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创作理念的问题, 等等。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能够有效检验学生设计能力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 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应不断地挖掘新方式, 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然而, 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 改革要彻底, 要充满决心。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 如果不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如果改革就应该下定决心, 不可只做表面文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不利于学生发展。其次, 学校及相关人员要重视教学的改革。任何事情, 只有学校和各方面人员都重视, 才有利于发展, 教学的改革也是如此。教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 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最后, 一定要持之以恒。教学改革工作并非一蹴而就, 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所有目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改革方向正确, 思路正确, 适合社会的发展, 就不担心实现不了目标。因此, 当改革成果还没那么有成效时切不可心急, 不可随意放弃, 应该勇敢地坚持下去, 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三、结语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道路漫长且曲折, 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学校应高度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利用社会有利因素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思想观念上的追求创新, 探求更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 这是现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追求的目标。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寻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焱.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大学教育, 2014 (3) .

[2]蔚淑英.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研究, 2014 (2)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8篇

一、视觉传达设计人才需求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 随着相关行业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需求影响, 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即熟悉行业背景、企业规范和市场运作流程, 具有较强创意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的综合技能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人才需求比重趋于精尖。目前在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模式不尽相同, 无论数量规模, 还是质量规格, 都与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宏观上, 教育与需求“错位”, 微观上, 人才培养忽视视觉传达设计的工作体系。如何构建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已成为重中之重。

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在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取得更好的成效, 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 就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研究人才培养的关键, 其中包括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

1. 教育观念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的特点, 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不断树立完善科学的教育观念。即素质教育观念、知识整体化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认为, 人才培养模式应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的高度统一, 其核心是通过综合素质塑造。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 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 它广泛涉及艺术、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 人才培养在知识构架上要体现整体化、国际化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授知识着重培养人才创新能力方面转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量化的优势, 重视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2. 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根据社会发展设置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如何实现有效的专业定位, 尽快树立品牌, 避免人才培养定位雷同, 个性不足的弱点, 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社会, 为行业培养有用人才的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在于, 首先,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前景, 前瞻性地定位,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 根据开办专业院校类型的不同, 差别性地定位。再次,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特色性地定位。

3. 教学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 在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 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 因此拘泥于常规教学形式, 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无法摆脱国内高校的所谓“压缩型”的课程教学, 与“三段式”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建立完善的专业布局、合理的教学结构, 这是教学内容与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教学内容应该强调教学内容实践交叉, 如在传统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文科、工科、经济、管理、网络信息等学科相互交叉, 使其专业方向在不断地拓宽和综合, 使一些社会急需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人才得到及时的培养, 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的实际工作。

三、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视觉传达设计项目教学实训体系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涉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 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到企业或市场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 进行现场设计分析, 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 亲自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 从中得到锻炼, 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现了由课堂向专业设计实训的转变, 有利于学生就业, 经过反复模拟训练, 使学生在实训中获得相关领域设计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2. 注重课程内容专业交叉部分平台建设

构建校内外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平台, 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 充分利用交叉平台的教学资源整合, 按照拓宽基础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 设计教学计划, 使教学计划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其中, 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 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 部分教学内容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 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

四、结论

众所周知, 由于各方面原因, 目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由平面设计教育和部分其它设计专业延伸而成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无论是从学科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 还是从社会发展对设计教育的要求来讲, 艺术设计教育以往较狭窄的、各专业封闭的教育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是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和有益的补充, 它将对提高艺术设计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研究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模式, 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以传统平面设计人才培养为基础, 以新视觉媒介人才培养为辅助, 突破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关系, 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个体导向工作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 力求培养在新的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人才。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郑斌.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装饰, 2002 (8) .

[2]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 2006, 164 (12) .

[3]苏亮.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 2008 (5)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9篇

由于图像比单纯文字有更高效的传递,视觉传达艺术飞速发展。构思和草图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好了设计素描,在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受益匪浅的。

设计素描课程是学生从美术基础跨入专业学习的桥梁,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绘画造型能力转变为视觉传达专业所需方向的功能,起到观念的形成和技巧练习的作用,对训练学生视觉化的表达能力和图形创意思维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弊端

在我国,以临摹与写实为主的素描教学作为绘画和设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训练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国内素描教育,这种传统绘画素描教学思维,重点培养的是造型能力,对图形的研究和创意思维的开发、训练不足,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素描课程,不论是为艺术服务的传统素描教学内容还是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都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失去了设计素描课程的意义。

虽然是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但却忽略了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需求,其设计素描的课程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这样就导致了与专业需求脱离的现象。由于素描的基础课地位,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成为设计教育整体发展的瓶颈。学生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弄清素描与他们未来的关系,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影响良好的专业基础发展,打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设想

进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习,设计素描对于学生将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它需要把学生们以往的学习内容与大学课程进行衔接和梳理,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几个能力,需要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

(一)表现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师是把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以美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传播给受众的一门职业,扮演着“翻译”的角色,离不开表达能力的组织。在我国,艺术生在上大学之前,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会进行考前美术培训,这时的素描教学模式常常重视的是画得像不像。进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学习,这需要学生打破考前素描的束缚,培养丰富的视觉表现能力。

1.综合材料的运用

尽可能扩大素描表现的手法和媒介,不仅限于纸和笔,还尝试综合材料来进行设计素描的学习是丰富视觉表现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表现手法上可以采用拼贴、手指涂抹、碳化等;媒介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多样化,丙烯、水墨、塑形膏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素描训练的工具。这部分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各种媒介材料的探索和运用,还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制作能力。

2.电脑辅助的运用

在信息社会中,电脑辅助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大多应用于设计过程后期并以表达设计成果为主,而电脑辅助设计应用于设计概念发展阶段的草图行为,比起传统的手绘更加快速有效,电脑辅助设计作为设计思考的媒介也是非常便利的。所以在学习中,让学生适当运用电脑辅助设计来表现设计素描,不仅锻炼学生使用电脑的能力,还能使作品有更完美展示。多媒体教材的运用是电脑辅助的另一个方面,比起传统静态平面的教材,一套好的多媒体教材具有文字、图像、线上线下互动等内容,有效运用能使教学效能提升。通过适当辅助工具的利用,将协助教师在教学上更有效率。

(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国各设计院校设计素描教学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大量地看优秀作品,从来没有看过优秀设计素描作品的学生,难以画出好的作品。向著名画家学习是一个好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毕加索、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构成形式的运用,了解如何描绘事物,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国外的视觉传达设计虽然很发达,教师在指导学生大量看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照搬和模仿,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中外结合是关键。

知识面越广,审美能力就越强,在高考模式化的今天,接受视觉传达设计高等教育的学生普遍文化成绩不高,作品中的文化底蕴比较薄弱在所难免。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把它反映在作品中。审美能力是不断提升和丰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审美活动,比如,看一场电影,一次旅行,都能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

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审美上都会进入误区,学习上比较被动,完全听从教师的建议,忘了应该是自己去理解美。如果这样下去,学生会连最基本的审美能力都丧失掉。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才是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的时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不着急下判断,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三)应用与创造能力

通过设计素描的学习,了解图形创作规律的同时,把所学应用到后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中,应用能力是设计素描课程需要培养的另一项重要能力。在课程布置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元素的组织、形式法则的运用,使学生既能保持敏锐的个人感受,又能很好地研究掌握造型应用。用素描的方式,先从简单的设计开始,比如用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在一次性纸杯、纸盘上设计图样,设计出成品,让学生知道设计并不难,对未来的设计课程增加自信。

教师在设计素描课程作业布置时应缩短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设计素描学习中,不少学生是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将作品做出后才找理由解释理念,倒因为果,沟通能力不足,导致创造能力弱。教师可按照社会工作的模式设计课程作业,实现校园到社会的对接,鼓励团体合作学习是激发、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技术性理论知识,也强化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结语

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必修课,更应该是激发个性、提升素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明确对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未来的学习,实现专业与社会的对接。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的学问,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认知。设计素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是针对新入学的新生在进入专业教育前所实施的一种基础训练,承接了基础向专业的转变,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当前,大多数国内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并不能适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需求,明确课程需求进行改革,已成为各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素描,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曹钧.造型训练中的视觉思维拓展--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探索与实验[J].装饰,2015(2).

[2]黄寅.中国设计素描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3]余海棠.对素描教学现状的思考[J].包装工程,2003(3).

[4]刘金露,刘贲.浅谈视觉传达类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10篇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一)改革思路

1. 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大力加速“转型”研究与实践。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经济领域的名词,其关键词是:供给、生产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发展。高等院校在整个社会的人才供给体系当中就属于“供给侧”,因此,这个“高频经济热词”对于高等院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尤其对于设计学门类下的特殊专业更有借鉴与启示作用。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将大力加速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的“转型”研究与实践,努力培养技术技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基础,进一步满足“需求侧”的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专业教学方面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互动性,目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的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抛至身后,“供给侧”已经严重滞后“需求侧”,以致陷入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招不到人的恶性循环。“视觉传达专业”就是以“广告”为核心的设计专业,前后才几年的时间,市场需求的广告教学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还是几年以前制订与实施的,等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时,市场与企业已经确定你“不合格”了。问题来了,怎么办?必须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努力满足“需求侧”的要求,不断提升视觉传达专业办学的精准力。

3. 以“三促教学模式”为抓手,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何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促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展览促双基”、“以竞赛促创新”、“以项目促能力”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展览促双基”属于“三促教学模式”模式体系中第一个层面,就是要求专业基础课各个教学环节的作品必须以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考评,通过展览评价来促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以竞赛促创新”属于第二个层面,就是要求核心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带领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大型专业比赛,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创新意识。“以项目促能力”属于第三个层面,就是实践课程环节的任课教师必须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来教学,以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 以学生的“三力”提升为主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地方性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关键词就是:就业、创业、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创新的“三力”,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创业原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总体目标

1.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湖南,辐射全国,培养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侧”要求的、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技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专业学科发展目标。

以“需求侧”动态发展为轴心,以专业“供给侧改革”为驱动,努力将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办成具有市场前瞻意识与转型开拓精神的省内有名气,国内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应用型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品牌专业。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方案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 把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模子”,改成3-6个“模子”,按照“基础课程平台+核心模块课程+实践环节+时代创新课程”的方式构建。

2. 适度减少总课时数,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放宽学生选择不同核心模块课程,选择不同任课教师的权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第三至第七学期的专业核心课改成不同的模块,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精准力。

4. 根据“三促教学模式”三个层面的教学手段,加大实践环节课程比例,提高“以项目促能力”课程的比例,把原来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占总学时的16%,提升到40%左右。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1. 构建“基础课程平台+核心课程模块+实践环节+时代创新课程”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构建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模块。

2. 开设跨学科的专业交叉课程,取长补短,强化教学效果。

3. 与时俱进的融入新知识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时代创新课程”是一门没有确定内容的课程,根据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而改变,必须要融入当下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学习能力。

4. 根据“三促教学模式”将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立体层面。

5. 探索有效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融合的激励政策及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将互联网最新技术融入课程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打造高水平高质量慕课1门、微课2门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6. 要学习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在“十三五”内适度引进2-3门国外先进课程。

(三)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1. 实施“转型名师工程”,加强教学名师队伍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在制度支持、经费保障、时间保证等方面为教学名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让功底扎实、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脱颖而出,打造一支“双高”师资团队。

2. 加强组织,精心指导,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

以本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名师或教授为带头人,指导中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每年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改革论文,努力造就一支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多出科研成果,出好科研成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1. 继续深入实践“三促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强化“项目促能力”的实践环节课程教学。

2. 试行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

3. 所有设计主干课程都要增设“设计沟通”环节,重视学生创意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并完善与设置讨论课相适应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制度。

4. 所有设计主干课程都要求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以实例项目为载体,将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贯穿到整个项目中,激励学生以团队形式走出校门,在老师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完成项目的获得、设计沟通、方案实施以及成果的交接等方面的工作,使学生进入实战状态且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

5. 要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

(五)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继续扩大与清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卫视、新浪湖南等院校企业深入合作,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

(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 主干专业课程以实战项目为教学主线,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项目设计等实践课的课时占专业课程教学总课时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

2. 大力加强实验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着力推进校内外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开放共享,加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3. 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七)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 积极推行导师制、工作室制等教学管理改革,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的壁垒。

2. 完善学籍管理办法,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3. 建立健全试点专业的教学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 推动创意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激励学生尽早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争取2-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

5. 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力争打造2-3门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并与同类院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课程互选机制,与相关系部(如经管系)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设定更为灵活多变的考评体制。

(八)推进教育国际化

1. 树立开放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师资队伍海外访学,十三五期间计划派1-2名教师海外游学,引进海外名师授课,引进国际学术前沿课程和教材,参与国际教育教学与评估。

计划3-5年内从台湾、日本等地聘请2-3名名师名家来我专业授课。

2. 优秀学生双向交流和联合培养。

目前正在着手与台湾某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展学生交流培养合作谈判事宜,十三五期间,计划派10-30名优秀学生与境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为培养优秀学生的方式打开一条国际化的途径。

三、结语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只有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为改革重点内容,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

摘要: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专业建设的“试验场”,必须主动对接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师资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为改革重点内容,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思考,商榷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11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平面构成;教学;创新

一、平面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该课程体系由日本教育界根据包豪斯课程的相关内容及训练方法归纳、整理而形成。构成课程拉开了设计与绘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设计教育的发展。过去三十年,只要开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都遵循先素描色彩,随后构成,再进入到专业课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在高考前就接触过类似平面构成的训练,本科阶段在华中的美院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后在工科院校从事设计教育两年,随后去北京的师范院校攻读设计学的研究生,最后来到广州的农科院校继续从事设计教学工作。近十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笔者亲身体会到,从南到北平面构成的课程教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学生的作业先从点、线、面的抽象练习开始,然后是抽象单元形的重复、渐变、放射等骨格的排列与分割。全国高校的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材编写大同小异,教学模式同质化比较普遍。

(二)课程教学与专业课没有联系

笔者走上教学岗位后,结合求学阶段所学的平面构成,经常给自己提这样的问题:①点、线、面,骨格的作业为什么要那样做,目的是什么?②平面构成与其他专业课有什么联系?所教的学生在图书馆查询相关平面构成的参考书后,也会产生类似的疑问。

如果素描以解决学生勾勒草图为目的,那么,平面构成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对设计元素及构成规律的认知与创新,并让学生意识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依托于这些元素。而笔者在真正理解平面构成的作用时,是在三、四年级,并在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入。因为一年级的学习目的并不清晰,导致对设计元素及构成规律认识也相对孤立和模糊。如果学生在刚接触《平面构成》除了用大量的文字编排、海报广告、标志、书籍、包装等设计实例分析设计元素及构成规律外,还从这些案例中提炼相关设计元素进行构成作业训练,比起单纯地用点、线、面、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抽象元素练习,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学习也会更加有目的。因为,学生在提炼创作过程中,实际上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主干课进行有效对接,学生会知道这样的构成练习能够应用到以后的课程学习中。

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实践

(一)课程教学紧跟时代,寻找创新点

时代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相应也要改变。当90后逐渐成为教学对象的主体时,课程设置要更加灵活,作业完成形式也要多样化。平面构成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新生。他们接触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同时又对过于抽象的设计形态缺少认识。因此,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要强化对设计元素及构成规律的理解,打破现有教学设置。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还停滞在三十年前刚进入中国高校时的模式,现在看来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特别在骨格的讲解和训练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这些抽象练习作业的目的。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本身就对数字兴趣不大。面对几何形的分割与组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现有教材上图例进行似懂非懂地模仿,学习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把抽象的点、线、面,用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文字替代,如中国汉字,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形态,结合教学案例的讲解完成对设计元素和构成形态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置,既能加强对平面构成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手段上,改变常规的教学形态。当前教学基本上先用多媒体课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从理论的概念,到案例分析,最后进行课程作业。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学,仅有课堂的讲解和练习是不够的,设计元素和构成形态的提炼也需要来自于生活。对点、线、面和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在周边生活中发觉,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徒手描绘。例如安排农林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去学校农场的实验基地观察,提炼设计元素;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的社会资源进行课外教学——笔者就尝试带领学生去IKEA家居考察,让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有构成设计的广告,产品或空间布局,并指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比例构图,这样既学到了构成知识,又对摄影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对宜家的观察,还提升了学生的眼光。学生普遍感觉对平面构成的认识更加直观、深入和全面。

(二)强化平面构成作业设置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

作为学习专业主干课的过渡性课程,平面构成承担着专业引导的角色。要让学生意识到专业主干课是建立在对设计元素和构成规律的基础之上。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字母和语法,字母组成单词,单词与语法构成句子和篇章。海报广告、标志、书籍、包装等专业课,就是运用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和法则进行设计创意。举一反三,是平面构成课程的核心要求。平面构成的作业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业设置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形态、组合和形态组合的规律。举例来说,形态练习可以从标志的分析入手,把标志从點、线、面元素进行归类,分组汇报。如图,26个字母组合练习,则是考虑字母是视觉传达设计必不可少的视觉元素,目的是使课程更有延续性。让学生挑选26个字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字母,再进行组合构成——重复、渐变等练习,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找和字母形态相关的构成规律。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平面构成变得趣味;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构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提供启蒙。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第12篇

展示设计既是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是唯一一门引入三维空间概念, 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课程, 它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一门综合性最强的课程。很多学校开设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 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代课, 而在整个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中, 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教学要求和教学定位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定位不同。本文通过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特点, 结合其专业对展示设计课程学习的要求和定位来进行研究, 从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教学定位, 教学形式和考试考查形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对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与修改, 以便于适合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体系定位。

一、教学定位

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体系和创意思维体系都不太相同, 同时, 视觉设计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不能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定位来进行教学。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的定位主要可以从基础理论了解、设计工艺流程掌握、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觉形式表达、设计表达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区别。

1. 基础理论了解

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的展示设计的概念、定义、发展历史、分类及应用特点, 这些知识点大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相当, 但是在应用特点这一环节, 环艺专业的同学主要强调的是在展示设计的工艺、空间造型、人体工程学和实用性上面, 而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更加偏重于最终的展示视觉效果上面, 尽量少讲一些复杂空间的结构的展示案例, 尽量使用视觉效

科研项目, 以跨学科、跨专业课题项目研究小组的形式完成科研项目。给学生更多自主研究的空间和时间, 使他们了解实践过程, 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 交流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项目教学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各个高校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创新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还需要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中, 继续探索更科学、合理、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 进而形成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果强烈空间造型简约大方的设计案例。

2. 设计工艺流程掌握

对环艺专业同学来说, 他们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类似于展示设计这样的空间设计, 在前面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已经基本对空间设计的工艺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反展示版面的规划和布局与视觉流线是他们学习的重点。而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不像环艺专业同学那样了解空间设计流程, 因此, 对他们来说主要的精力还是放置在空间设计的空间规划、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实用及空间美化效果上, 相反他们对展示版面的规划和布局已经相对熟悉的, 因此, 这一块可以相对来说弱化一些。空间视觉流线由于和平面视觉流线有着区别于联系, 需要将空间视觉流线与平面视觉流线相区别。

3. 创造性思维培养

由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长期从事的是二维空间中的设计, 因此相对三维立体空间设计的元素和形态接触的较少, 同时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也主要为视觉型为主导的展示设计。因此, 对视觉传达专业同学展示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主要定位为以半立体为主要空间造型, 结合光视觉效果和虚空间构建为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4. 视觉形式表现

由于视觉传达专业同学在平面视觉形式表达与展示设计中的空间视觉形式表达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部分内容的定位主要指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 掌握空间视觉表达与平面视觉表达的区别, 特别是展示空间的体量对人视觉的影响, 同时还要注意观看者在展示环境中的视觉心理因素。

5. 设计表达

展示设计的表达无非就是草稿创意、材料选择、工程图表现、手绘效果图表现、模型表现这些形式,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早以对这些表达手法熟练掌握, 而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却对这些表达手法完全没有概念。因此这一块也是学习中的重点环节。由于课程时间与进度的关系不能够对这些表达手法完全掌握, 因此需要专业教师有取舍的对课程内容进行分配, 尽量最大化的让同学全面了解这些表达形式, 但是, 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最快捷方便, 同时也易于掌握的表达手法让同学们联系。

二、教学形式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也应与环艺专业的有所不同, 其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讲授、优秀方案案

参考文献:

1.《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第04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的重要性”

2.《美术大观》2012年10月期高校装饰材料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孙秀英 (曾用名:孙秀) , 职务:平面教研室主任, 职称:讲师。

例分析赏析、外出考察调研和作业练习这四个方面。

1. 基础理论讲授

基础理论是课程的核心, 通过基本理论的讲授可以让同学们对展示设计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讲授基本理论的的同时将展示设计与视觉设计相联系, 特别是展示设计可以和广告设计联系, 与包装设计相联系, 突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同时总结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学校兴趣, 也同样是一种学习的指引, 让他们在讨论中慢慢体会环境, 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关系, 建立二维到三维的过渡。

2. 优秀方案案例分析与讨论

在优秀设计方案分析课程的教学中, 也要体现于环艺专业同学的不同, 首先, 在方案的选择上, 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要一味的讲空间的关系与构成。而是, 由浅入深, 先选取一些空间结构简单的展示设计或半立体形式的展示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重点可以放在, 半立体图案的选择与使用上, 尽量将半立体与空间的关系讲得透彻些, 然后在引入镂空或完全立体的展示台或展示架造型的设计。让学生在创意思维的培养中对立体空间有正确的理解。最后再引入完整展示空间的案例, 让学生对虚空间, 人流线、光影空间等概念有全面的认识。同时, 安排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不同的案例, 最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结果给大家讲述, 这样不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方案口头表达能力。

3. 外出考察调研

因为展示设计是在三维的空间中进行的, 设计的整个空间和周边环境、参观人流、现场状况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展示设计是集功能、审美、宣传、工程、预算、时间等诸多因素为一体的, 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空间的布局规划和审美。因此, 单一的从图片上进行案例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地和现场的考察与调研可以很好的了解展示设计实际的功能, 同时对展示设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笔者根据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特点, 拟定三处外出考察的地点, 通过这些地点的外出考察了解展示设计相关知识。首先是商业卖场的展示活动, 一般主要地点选择商店或超市, 这类的展示活动一般规模相对较小, 展示的内容相对较单一, 因此设计形式相对简单, 同学们通过调研可以了解最基本的展示活动中, 展示设计的特点和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是会展活动中的展示设计, 这类的展示活动一般规模相对较大, 但是又是不同的品牌产品的展示又相对独立, 同时, 还有互动的交互体验区, 因此, 展示空间的体量、空间规划、空间划分、空间造型和展示空间中人流线的布局也就相对来说复杂一些。通过会展活动的展示设计考察可以让学生较全面的了解展示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展示设计中, 通过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 就是博物馆、艺术馆或美术馆的展示调研, 这些展示活动的设计一般规模相对巨大,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并且空间体量使用较大, 展示形式多样, 运用了多种展示手法。能够让同学们全面系统的对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新兴技术的应该可以让同学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4. 作业练习

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外出调研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展示设计的实践, 而作业练习就刚刚是这一实践环节的体现。因此作业练习的好坏直接体现的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环艺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作业要求是完整的展示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的表现形式主要以电脑制作工程图和三维效果图形式展示, 或是手工模型的形式体现 (其已经开设过三维电脑设计制图和模型制作课程) 。而相对视觉传达专业同学的展示设计作业要求却不能与其相同, 因为, 这些同学在课程体系中没有接触三维制图软件, 也没专门的手工模型制作课程的基础。如果使用这两种方法来的完成作业, 务必会对其作业质量有所折扣, 如果让老师在课程中选取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进行课程教学也会影响到课程的进度, 同时最终课程效果不好。根据笔者多次的教学经验来说, 手绘或者使用平面软件进行效果图制作会相对来说容易实现。因为学习基本手绘技能相对容易, 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设计方案的最终视觉展示效果。

三、考试、考查形式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最好方法, 在展示设计课程中, 我们需要同学们掌握必备的展示设计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制作适合于需求的展示设计, 并将其方案完美的展现出来。因此, 对同学们的考核重点也应该集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考察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理论知识考试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题型主要集中为填空题, 选择题, 问答题和绘图题。考察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其中填空题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具体细节内容的掌握, 主要是关于概念性的知识点, 选择题主要针对学生在设计中的一些判断性问题, 可以是设计分类, 也可是设计流程, 更可以是案例的判断。问答题主要考察学生主观的设计分析判断, 可以是案例的分析, 也可以是设计流程的分析, 还可以是对模拟设计项目的策划与规划。而绘图题, 可以是小型展示的快题方案, 或是对案例图形进行修改。实践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制作适合于需求的展示设计, 并将其方案完美的展现出来。这里也主要有三大块的考察重点, 首先是在设计创意上, 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分析设计问题, 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审美上, 考察学生能否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前提下结合, 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通过对空间造型, 空间规划, 视觉流线和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设计出既满足需求, 又美观大方的展示设计。第三是设计表达, 也就是考察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手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体现学习效果。我了客观的评估, 我们建议理论分数与实践分数的权重分别为40%和60%, 最终成绩按照加权核算总成绩。

总结: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展示设计课程与环艺学生的展示设计课程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而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学校开设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 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按照环艺课程的教学体系在授课, 而现实是整个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中, 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教学要求和教学定位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定位有所不同。本课题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专业对展示设计课程学习的要求和定位来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探讨能够带给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的老师一些思考, 从而重新审视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 推动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耿舒畅.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周宁丽.展示设计教学定位[J].艺术教育.2010.01.01

[3]杨子奇.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探究[J].艺术研究.2010.11.15

上一篇:不可转让性下一篇:高校会计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