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作用范文

2024-08-26

推动作用范文(精选11篇)

推动作用 第1篇

关键词:政工,企业,思想政治

政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 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政治思想。当前,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不少企业忽略了政工的作用, 忽略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政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 不断推动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充分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首先, 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 忽略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忽略了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宣传, 导致企业员工之间互不理解, 企业内部工作难以开展。其次, 虽然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但部分员工仍不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再有, 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 很难提起企业员工的学习兴趣, 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开展。因此, 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行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要不断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

二、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的重要作用

政工部门负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和宣传, 政工部门的存在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政工部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造者, 主要负责传达和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政工部门在企业内部上下起着桥梁的作用, 通过将企业领导传达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 再传达给企业职工。政工部门作为协调企业员工与企业领导的桥梁, 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 政工部门在企业思想工作的推动过程中作为助推力, 通过多彩多样的政工工作方式, 依靠组织部门的核心作用, 推动企业文化, 有效的促进企业思想政治政策方针的落实, 监督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程。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工部门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如何发挥政工作用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企业员工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对象, 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尊重员工, 相信员工, 体谅员工, 时刻以员工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工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制定相关规定, 促进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思想交流, 使领导能够时刻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使领导能够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政工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利益, 要以员工的利益为中心, 积极抓紧与员工利益相关的制度的落实, 关心员工的发展前途,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为员工提供增强实力的机会。政工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思想交流, 进一步拉近员工与企业领导的距离, 能够更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向心力, 能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 做好日常谈心沟通工作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做好日常谈心沟通工作, 尤其是在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候, 比如与人产生矛盾、交换岗位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要及时与员工谈心, 谈心时要讲究谈心的方法, 要诚心的与员工进行沟通, 要交心的站在员工的角度替员工考虑, 要细心的考虑到员工的难处, 要知心的为员工解决问题, 通过与员工的及时沟通, 最快的掌握员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采取相应的方法给予帮助。日常谈心沟通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既能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又能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还能够使员工心情舒畅,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日常的谈心机制要做到个别谈心和集体交流的结合, 不仅要针对个别员工, 还要偶尔开集体会议与全体员工进行谈心, 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在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过程中, 要摒弃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要勇于开拓创新, 要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行过程中, 寓教于乐, 善于把实际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要掌握交流的艺术, 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决, 要和员工耐心的交流, 争取达成共识。在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网络构建企业内部思想政治交流平台, 为员工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同时, 员工还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不仅能够使员工更深刻的理解政治思想工作, 还能提高员工对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 要尽力帮助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 要真诚的与员工相处, 以身作则, 使员工能够在与企业领导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获得启迪。

4. 因人而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实际的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 不能一概而论, 要因人而异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必须把上级领导的管理思想融入到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中, 要吃透上级下达的指示, 也要摸清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沟通方法, 要认清自己与员工的位置, 要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要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要时刻掌握员工的生活动态以及内心想法, 也要根据员工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努力创造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法,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尽力提高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程度, 尽力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政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政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做好日常谈心沟通工作, 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因人而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从而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 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曼.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推动的重要作用[J].赤子, 2014, (2) :25-25.

推动作用 第2篇

一、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1.应正确把握效能监察的含义。

2.认真解决《办法》对正确认识效能监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要从效能监察的效果来看看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二、正确实施效能监察工作。

正确实施好效能监察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选题立项。人员得力。统一思想。领导重视。求真务实。

三、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

1.立足于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使效能监察工作真正做到选准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项管理,是效能监察工作追求的目标。

2.还要完善监察手段,形成效能监察的合力。通过组织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中的应有作用。

3.效能监察中发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与部门沟通。效能监察工作关联的工作很多,要把监察取得的成果在全局上共享,促进全局工作的提高。

推动中国—东盟合作 香港作用独特 第3篇

香港与东盟经贸联系密切

东盟成员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坐拥4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亿人口、成立近半个世纪的东盟,是亚太区最早的区域合作组织,也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市场潜力和经济影响力日渐增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建成后,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金融海啸以来,欧美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下降,但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不断增加。2013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4436.1亿美元、增长10.9%。中国因素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

在2012年9月初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从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经创造了“黄金十年”,未来还将打造更加辉煌的“钻石十年”,并为此提出了打造自贸区升级版、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加强金融合作、开展海上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重要倡议。

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东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占香港贸易总额约一成。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香港和东盟的双向贸易年均增长9.5%,高于香港整体贸易年均8.3%的增速。同时,东盟也是香港的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多年来累计投资存量均超过2000亿港元。

中国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乔纳森?乔伊博士说,香港应充分发挥与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伙伴关系,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香港有机构和市场,这为当地和国际客户及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产品和综合的服务。

蔡冠深说,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而香港在这三个方面,尤其是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可为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作出贡献。

他说,作为与纽约和伦敦齐名的国际商业、贸易及金融枢纽,香港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已超过90%。可以说,服务业的发展支撑了香港的繁荣。经过多年发展,香港已成为世界一流的服务中心,已成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在金融、法律、工商业等领域,可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供人才和管理服务。此外,香港在东盟地区的投资已有50多年历史,可谓根基深厚,近年来联系更是日益密切。

蔡冠深还表示,无论在货物、服务还是投资方面,香港与东盟地区都有着很紧密的合作。因此,“一定要把香港的功能、地位用好。”而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推进,香港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这也是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机。

看到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东盟越迈越大,蔡冠深说,将进一步努力推动内地与香港联合“走出去”,让港资企业带头,充分利用香港在东盟广泛而深入的经贸联系网络,鼓励内地和香港企业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蔡冠深认为,让港资带头出去,对双方都有利。内地企业与港商合作共同投资东盟发展项目,不仅可减少投资障碍,也可增加投资成功率,“这是我们合作的商机”。蔡冠深还说,除了经济“走出去”之外,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很重要,这方面香港也可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据介绍,除经贸往来外,多年来香港企业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也为东盟地区作了诸多贡献。

在蔡冠深看来,香港位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两地的桥梁。香港与东盟加强经贸合作,不仅将为双方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香港还可以利用“一国两制”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此前曾表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已成功实现了“量的扩张”,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对外投资目的地。但在走向“钻石十年”的过程中,依旧停留在这种“量的扩张”已经不够了,而应该通过优化战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尽快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华”。

期待自贸协定早日签署

香港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的首轮正式谈判于2014年7月11日成功举行。东盟10国政府代表和香港特区政府代表于7月10日、11日在香港举行首次香港-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标志着谈判正式展开。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说:“东盟是香港的重要贸易伙伴。香港与东盟缔结自贸协定将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区域贸易枢纽、以至东盟与内地贸易及投资桥梁的角色。”

苏锦梁说,区域合作非常重要,中国与东盟已经有一个自贸区。香港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角色,好像是一个超级联系人,可以把不同经济体系联系起来。内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香港的国际经验跟东盟、跟全球其他经济体系联系起来,这是香港的角色。

预计自贸协定将包括撤销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优惠产地来源规则、开放服务贸易,开放、促进和保护投资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涵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诸多方面,其中转口贸易关税、服务领域开放以及促进和保护投资等将成为重点事项。估计有关谈判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如果顺利推进的话,到2016年香港和东盟“10+1”合作框架就有机会正式建立并开始运作,香港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在谈到香港-东盟建立自贸区问题时,蔡冠深表示,香港和东盟地区早就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香港一向是东盟各国商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及中国内地商品输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渠道,也发挥着东盟各国企业、尤其是华人企业投资中国内地的桥梁作用。建立香港-东盟自贸区将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从而给香港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蔡冠深指出,香港-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这是香港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开端。香港和东盟建立自贸区对本港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都会带来新的商机,将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商贸服务中心的地位。

由于香港没有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在有关自由贸易缔约方实施关税减免措施后,虽然经香港转运的货物大体上不受影响,但经香港转口的货物必然受到限制,从而逐渐影响香港在亚太区的转口枢纽地位。

香港和东盟签署自贸协定将在开放、促进和保护投资方面迈出重要一步,预计东盟将向香港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包括为港商提供在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特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东盟多数国家生产成本低于香港和内地,自贸协定提供的投资便利,使东盟未来有机会成为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据中方估计,未来八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香港除了可为这些巨额投资提供人才和管理服务外,自贸协定还将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利用香港作为投资平台,以港资身份增加对东盟的投资活动,或与港商合作共同投资东盟发展项目,这样不仅可有效减少投资障碍,同时也可增加投资成功率。

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推动民企健康发展 第4篇

本人从业于浙江省乐清电视台, 工作十多年来, 为当地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在深入民营经济的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 在新的历史时期, 新闻媒体要真诚地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 敢当民营经济发展的吹鼓手。

理直气壮宣传民营经济业绩

十年前, 在本人始入电视新闻领域工作之际, 不少人认为只有时事政治才是电视媒体宣传报道的主体, 而民营经济的性质一时说不清, 过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及民营经济, 还会招来广告宣传之嫌。记得那时, 年轻的记者不敢到民营企业采访, 怕有人说三道四。然而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 我体会到, 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

首先, 要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早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 就解除了人们对民营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疑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文件, 我国先后四次修宪, 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领导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给予民营企业以极大的鼓舞, 也打消了一些人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 为民营经济服务应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乐清市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主体。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 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达11160多家, 个体工商户数量达3100多户, 创造了全市95.5%的工业产值、80%左右的财政收入和95%以上的外贸出口。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自己摆脱了贫穷, 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成为乐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新闻媒体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理所当然地要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三, 宣传民营经济要理直气壮。长期的深入采访, 我深刻地了解到民营企业创业的艰辛和发展的艰难。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奋力拼搏的意志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报道他们的创业精神, 理直气壮地宣传他们取得的不凡业绩。尽管一些企业、个体户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更需要新闻媒体宣传典型, 加强引导。那种担心宣传民营企业有广告宣传之嫌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 在市场经济风浪中激烈竞争, 良莠不齐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作为新闻媒体, 应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乐清市现有民营企业中, 上规模企业 (年产值超5000万元) 只有230多家, 大部分企业尚在成长之中, 有待整合和提升。几家大集团, 产品开发、经营管理、营销网络开始与世界接轨, 但更多的是小企业, 有的小打小闹, 不求进取;有的不讲规范, 管理不善;有的盲目生产, 决策随意。近几年来, 我们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一是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 引导民营企业不断进取。在当地经济中, 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我们抓住这一特点, 不断报道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事迹和取得的成果。近年来, 我们先后报道了《乐清民企助“神五”升空》、《乐清民企闯入生物芯片领地》、《乐清民企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消息, 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德力西集团先后助“神五”、“神六”、“神七”飞天, 助“嫦娥一号”绕月。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焦点新闻, 连续予以报道, 激发了民营企业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我参加采编的《乐清民企助“神五”升空》消息, 获得了2003年度浙江新闻奖电视长消息三等奖。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 使一些“重创业, 轻发展”的民营企业, 消除了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 激发了进取精神。

二是大力宣传管理创新, 引导民营企业重视人本管理。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管理创新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为此, 我们大力报道民营企业“人本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如正泰集团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实行重奖, 还分给股份成为股东。据此, 我们采播了《打工打出个“百万富翁”》节目,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德力西集团一线员工大部分是外来的女青年, 为了更好地照顾怀孕女职工, 在生产车间开设一条“独特”的生产流水线, 将大腹便便的孕妇集中起来上班, 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各种便利, 这是公司为减轻怀孕女职工在特殊生理时期的困难而专门想出的妙招。我们及时捕捉到这一闪烁人性之光的创举, 及时采播了《德力西出妙招孕妇有了特殊工作流水线》。这条短消息, 获得了2005年度温州新闻奖三等奖。这些典型宣传后, 不少民营企业纷纷重视人本管理,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氛围, 使人才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开心。

三是大力宣传文化创新, 引导民营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我们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建设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宣传, 着力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像德力西集团建立党委与董事局联合理论中心学习组制度、华仪集团在非公经济党建中导入ISO9000管理体系、德力西集团开展员工技能大比武等, 这些企业文化创新亮点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及时采访播出, 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及时报道民营企业拿起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案例。如浙江小家伙食品公司与侵权企业对簿公堂, 4年中打赢了61场官司, 获赔金额数千万元。我们拍摄《“小家伙”打赢61场官司》的电视新闻, 获得了2003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长消息二等奖。从2004年4月起, 美国GFCI (接地故障漏电保护) 巨头莱伏顿公司对中国同行业民营企业在美国的经销商陆续发起了5起侵权诉讼。通领集团勇于应对, 经过整整3年的反复较量, 最终以“一诉五胜”完胜。这条新闻播出以后, 引起了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的关注, 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为民营经济率先突围做好服务

目前, 支持和帮助民营经济的发展, 已成为我们新闻媒体的自觉行动。当危难来临时, 新闻媒体更应该以第一人称, 与民营企业共克时艰。2008年末,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乐清的民营企业普遍遭遇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难题, 一时造成人心惶恐。而此时, 新闻媒体充分利用舆论工具的独特作用, 千方百计为民营经济率先突围做好各种服务。今年以来, 我们电视台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 以第一人称的姿态, 确定一批重点选题, 积极策划方案, 突出开展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宣传报道。

一是宣传保稳定、促增长的重大信息,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我们及时策划, 周密部署, 积极报道各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信息。如《努力把沿海产业带建成乐清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报道市政府部门对沿海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 对近期规划进行全面解读;《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被列为省重点》, 报道该工程将建成浙南最大的多用途泊位的诱人前景;《政府部门帮扶企业出实招》, 报道市有关部门联合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两年内为企业减负1.2亿元的帮扶措施;《乐清经济渐露回暖迹象》, 以乐清市首季一系列数据和现象, 报道经济方面的积极变化, 从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归、财政收入降幅减少等, 表明乐清经济正逐步走出困境。这些报道, 有效增强了广大民营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勇于突围的信心和斗志。

二是宣传民营企业调整结构的典型, 促进转型升级。金融危机来临后, 乐清的许多民营企业临危不惧, 从危机中寻找商机。他们纷纷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迅速转型升级, 谋求更大的发展。像华仪集团借壳上市后进军风力发电;正泰集团注资5000万美元, 涉足太阳能等产业;德力西集团注册成立了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公司, 从“企业经营”转变为“经营企业”;慎江阀门有限公司独辟蹊径, 放弃小口径产品, 专攻“巨无霸”产品, 填补国内空白;人民集团两个月向全球市场投放30多个高新产品;兰普电器公司抓住国家大规模建设铁路的契机, 生产铁路电器, 获得快速发展等。我们电视台及时组织力量, 分头重点采访, 很快推出一批“美丽转身”的先进典型。这些新闻播出后, 对引导和促进当地民营企业既救当前之急、又谋求新的发展产生很好的作用。

三是宣传关爱员工的典型, 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克时艰。今年春节前, 乐清红旗仪表有限公司组织一个特殊拜年团, 由总经理周春龙带领, 前往员工老家比较集中的江西、河南、湖北、重庆等地, 行程8000多公里, 向员工及其家属拜年, 并在员工最集中的重庆万州举行拜年宴。在经济危机时期, 有不少企业辞退员工, 红旗公司这种关爱员工的创举, 对鼓励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随团10多天, 走访了外省10多个县市、20个乡镇、50多个村的180多户员工。这一路跟踪采访拍摄, 虽然十分辛苦, 但获得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这一消息引起了全国以及全球受众的关注。有网民发贴称乐清红旗仪表公司的总经理是“中国最牛的温州老板”;年初以来, 红旗仪表公司订单不减反增, 销售额大幅上升。同时, 在其他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下, 红旗仪表公司扩招员工非常顺利, 我们电视台对这个典型紧抓不放, 连续跟踪报道。

发挥协会作用 推动计划生育工作 第5篇

刘八里乡地处南皮最西端,紧临泊头,东西跨度70华里,全乡36个行政村,总人口25500人,已婚育龄妇女5106人。1996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同年36个行政村和乡直单位均成立了协会组织,会员小组37个,会员229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

近年来,协会理事和广大会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发动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法。抓住“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的关键,积极开展“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全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增强了协会的号召力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阶段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符合当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党政领导对协会工作高度重视,把计生办和计生协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求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任命主管计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协会会长,副乡长为副会长,计生办主任为协会秘书长。计生协理事会组成17人,并配有专职五老会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协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基层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成立了“会员之家”37个,会员小组40个,会员联系户2295户。形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今年3月份又对各村级协会

五老会长进行了调整,以能者上,庸者下为用人原则,更是提高了协会队伍的内在素质。村级协会全部做到“五有”即:有牌子和活动场所;有计生报刊,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规划和总结。协会会员积极参与生育指标的评议和村务公开监督,提高了群众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

凭着协会自身广泛的社会优势、群众认同的权威优势、雄厚的农村工作优势、领导支持的政治优势及各级协会的精心工作,充分发挥了会员的“带头、宣传、服务、监督”等作用,刘八里乡计划生育工作得到稳步提高。

二、坚持活动制度,增强协会的生命力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我乡始终坚持协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村协会每半年组织学习一次,理事会每季度向村级协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乡协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年终考核评比。各级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群体优势,协调多方力量,开展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村级,广大会员登门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计生政策,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四个方面转变:一是由过去计生部门唱“独角戏”向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转变;二是由过去阶段性的集中宣传向经常性的宣传转变;三是宣传的重点转向村组;四是由单一的政策宣传向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的综合性宣传转变。

近年来,我乡各级计生协会每年在12.18、元旦、春节、5.29、母亲节都开展大型的宣传、生育关怀救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

动。

三、立足服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我们本着这个宗旨,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活动,扩大协会知名度,提高协会的威信,增强协会凝聚力。

一是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的宣传服务。乡村两级协会和广大会员,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向群众传授生殖健康知识,全乡各协会组织每年共书写张贴计生宣传标语3600多条,帮助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

二是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近年来,我乡计生协与技术站联合组织开展了“民心工程”,乡协会牵头,邀请县级知名专家、大夫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普查、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4050人,查出妇科病患者2005人,其中子宫肌瘤15人,各种妇科炎症患者589人,并根据症状进行分类治疗或转诊,从而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实施“生育关怀”,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生育关怀行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焦生育行为,造福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亲情牵手、友情帮带、扶贫济困、紧急救助等活动关怀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人群,有效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通过为育龄群众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可以不断提高协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促进群众生育观

念的转变,倡导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计生协会员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计划生育户排忧解难,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高八里村李广成50岁因生活条件贫困与双腿瘫痪的26岁姑娘李艳结婚,婚后李艳为其生下一子,因难产李艳死亡,村协会会长田福臣当即召集会员们为其捐钱捐物,许多女会员在会员小组长周金英的带领下,主动去李广成家照顾孩子,买奶粉、洗尿布她们都不辞辛苦,没有一个会员嫌脏、嫌累。王三家村王胜辉是双女户,腿又有残,在去年的母亲节,乡计生协为他的女儿颁发了500元救助金,从而使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婚育新风进一步深入人心,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

媒体对地方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媒体;地方音乐;推动作用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音乐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音乐似乎无处不在,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传播主要依靠不同的媒体,而媒体是有效促进音乐发展的关键,所以为了促使音乐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媒体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媒体推动地方音乐的整体发展。

1 传播媒体的发展

我国的传播媒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印刷媒体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生活进步的产物,是一种能够长期传播视觉信息的媒介,使用的是传统的印刷机械设备,在纸张等接受表面上,再现文字和图像。印刷媒体使文字媒介得以大量传播,成为了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对地方音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是音乐传播和普及的主要手段,对地方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电子媒体是能够通过声音和形象将传播内容重现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印刷媒体的限制性,因此电子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电子媒体的形式各式各样,其中主要有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音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之间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地方音乐发展的主要途径。

2 地方音乐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间接影响了音乐的发展,尤其是地方音乐,明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导致地方音乐逐渐被遗忘,从而造成了地方音乐的流失。不仅如此,影响地方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传播方式方法和范围受限,无法实现大规模和多元化的传播。而且很多地方音乐对于先进的媒体传播形式采取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很多喜欢音乐的年轻人无法接受地方音乐,最终导致地方音乐逐渐没落。所以想要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吸引更多的听众,必须尝试引进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方式,适应时代和音乐爱好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地方音乐的广泛传播。

3 媒体对地方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3.1 能够提高音乐魅力和影响力

伴随着媒体的不断更新发展,逐渐衍生出了许多音乐类型的综艺节目,这些节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方音乐的发展。媒体作为传播音乐的主要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媒体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地方音乐,而对于不受欢迎的地方音乐,也可以根据点播率,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革,从而推动地方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地方音乐想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要提升地方音乐的综合质量,还必须适当依赖媒体传播,从而加大对我国地方音乐的宣传力度,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综合发展。

3.2 能够有效实现地方音乐的创新

音乐是一种属于全世界的艺术形式,但是不同的地方音乐具有不同的特色,而且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加容易继承和传播。所以,为了推动我国地方音乐的发展,音乐从业人员可以尝试将地方音乐与各流派的音乐进行适当融合,并加以创新,实现地方音乐的传承。与此同时,媒体还能够帮助地方音乐实现二次发展,通过对地方音乐的传播,切实了解人们对地方音乐的需求,从而创作出符合人们要求的音乐作品。

3.3 有助于促进地方音乐的网络化发展

地方音乐中饱含着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其中不乏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音乐作品。但是我国很多地方音乐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地方音乐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使用媒体对地方音乐进行保护传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地方音乐的原有质量,使得地方音乐得以有序发展,还能够促使地方音乐更加广泛、快速地传播。由此看来,媒体的存在和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能够推动地方音乐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欢,从而实现地方音乐的全面发展,对促进我国音乐的整体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音乐一直都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必须加强对地方音乐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对地方音乐发展的作用,通过使用各种媒体,实现地方音乐的广泛传播,在更加有效的状态下得以继承和发展,让听众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切实感受到地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从而促进我国音乐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双艳.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2014(01).

[2]何晓兵.论音乐类平面媒体的发展及其对音乐生态的影响——近现代媒体环境中的音乐生态研究(之一)[J].中国音乐.2011(01).

[3]范桢.地方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东滨州渔鼓戏为例[D].河南大学,2014.

[4]徐蕾.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运用——以德阳仓山大乐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韩琨,毛百川.基于高师音乐教学平台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淄博地方音乐文化研究为例[J].职大学报,2015.

[6]黄梅.论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以安徽省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

积极发挥工会作用推动企业和谐经营 第7篇

一、工会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历史变革与经济发展的长河中, 工会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企业的新时期, 社会赋予企业工会新的使命:

1、工会是和谐企业的“稳定器”

企业的稳定是和谐的关键。工会组织既是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 又是行政与职工联系的纽带;其工作既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 又为职工办实事、好事;既协调行政与职工关系, 又协调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既对行政监督又对职工教育。这种统筹兼顾的性质和独特的优势, 有利于我们协调、解决好各种内部矛盾,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工会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企业工会只有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 在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一方面, 通过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 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焕发企业生机, 增强企业竞争力。

3、工会是职工行动的“导航器”

工会组织要认真学习现代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好的管理经验, 为企业改革当好参谋和助手, 在企业改革中当好“导航器”, 正确引导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勤奋工作, 工会要组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动员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集思广益促进发展;组织职工开展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 在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中创造和谐, 加快企业发展。使企业这一列车驶入和谐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4、工会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企业工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工会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 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 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企业内部各种结构大幅度调整, 各种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企业工会来说困难与挑战并存。

1、法律的不完善影响工会履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 我国对工会基本职能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即从“有保护工人、职员群众利益”的责任, 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再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法律赋予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关系到工会的存在与发展, 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乃至社会稳定。但是, 受法律表述的原则性、配套立法的相对滞后性、主观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基层组织工作的人治因素性等问题的制约, 工会基本职责的履行表现出曲折渐进的特征, 整体状况尚不令人满意。

2、工会独立性被忽视

在现行的工会制度下, 企业工会的存在依赖于企业, 以至于人们长期误认为成立工会是企业的责任。忽视了工会的独立性, 结果使工会成为企业的附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方拥有比劳动者个人多得多的社会资源,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上明显把握主动权, 又有“用人自主权”, 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 很轻易形成资方为所欲为、劳动者方孤立无援的局面在现有体制下, 不能说有了工会就一定能够杜绝“血汗工厂”, 但至少可以让企业工人能拥有一定的主动权, 不再充当被动挨打的角色。企业工会应当为构建企业与职工和谐关系发挥作用。

3、职工对工会的依存度弱化

在一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工会办事机构精简, 工会专职干部人数减少, 工会干部兼职化, 工会在很多方面履行着行政部门的一些职能, 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相对淡化, 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太抢眼, 因此, 对工会组织依存度有所削弱。工会工作行政化、工会活动业余化成为一种趋势, 这对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4、工会工作群体复杂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职工队伍分化出了不同利益的群体, 在低位上和待遇上可表现为管理群体、白领群体、普通群体及打工群体。不同的群体由于地位不同、待遇不同, 对工会工作的需求与期望也不尽相同, 企业工会在针对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新变化时, 应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

三、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建议

企业的发展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寄予全体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工会应当提高各个层面群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充分发挥工会凝聚作用和整合资源的优势, 在实现企业经济运行模式变化的同时, 积极调动全体职工的参与意识, 更好的发挥企业》转128页工会的作用。

1、健全组织体系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组织机构的层次, 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工会组织其管理和思维方式都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发展的要求, 为此, 应寻找新的出发点, 健全工会组织体系。

在建立工会委员会的基础上, 发挥好企业工会的独立自主性, 完善好企业工会接受地方工会的有效领导机制, 形成自下而上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工会组织形式, 最终形成自主高效、各负其责、协调一致的科学组织体系。

2、明确工作对象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只有明确好工作对象, 才能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

在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努力协调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用多样化的方式贴近他们, 以“经济上兼顾公平, 政治上相互平等”为原则,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并调动各职工群体的积极性, 推动企业工会和谐有效的发展。

3、完善企业工会机制

完善企业工会机制, 必须发挥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组织者的作用, 深化内部运行机制, 协调各种矛盾, 为职工利益提供保障。

在积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 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确保职工履行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与义务, 确保企业重大政策出台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切实完善好企业工会机制。

4、加强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不断发展, 新环境不断变化, 多重困难又相互叠加的前提下, 企业工会要想迎接新的挑战, 必须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以解放思想为基础, 改变过去守旧的思维方式, 勇于开拓创新, 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困难, 同时要敢于适应新形势、新环境, 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当作事业去追求, 在追求中、改变中、创新中强化整体, 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工会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企业和谐经营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企业要想实现和谐经营更离不开工会的积极推动。二者只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发挥巨大的作用, 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武连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思考[J].中国金融工运.2007 (4) .

[2]、许涛.经营转型:企业实现现代化蜕变的必经之路[J].农村金融研究, 2008 (2) .

[3]、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发挥协同监督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第8篇

近年来, 公司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源头预防和廉政风险防控的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今后一个时期, 公司既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也面临着风险和压力, 保持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管控力度。同时, 近年来监督部门的工作配合越来越多, 工作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 使监督部门与业务部门贴得越来越近, 目标越来越一致。再者, 各部门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 都会生成许多丰富而重要的监督信息, 这些监督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 多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 使这些信息整合, 实现充分的共享, 并辅之以适当的资源配置, 则监督力度会明显加强, 监督目标会更加明确, 监督效能就会更加明显。由此可以看出, 实现监督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共同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 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以上种种使形成“大监督”已成为可能, 从而为构建协同监督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 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工作过程中, 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不断整合配置监督资源, 使卷度机制进一步优化, 建立协同监督机制, 激发出新的监督活力, 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 创新监督方式, 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部监督资源,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 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促进惩防体系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 持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益, 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2 协同监督的内涵及其特征

科学掌握协同监督的内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将有助于提高协同监督的成效, 开创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支撑协同监督功能的发挥重大作用。究竟什么是协同监督, 它有哪特征呢?协同监督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是监督工作的总和, 协同监督的内涵, 就是要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协调监督部门, 共享监督信息, 降低监督成本, 形成监督合力, 实现内部监督管理的综合性目标, 协同监督机制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能够构建起来的, 协同监督机制不是各部门之间的简单联合, 构建起来的协同监督机制也不是只负责哪一个方面的监督作, 协同监督要能够涵盖所有的监督内容, 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内控制度建设、职责履行、业务流程、风险监控、责任追究等各个方面, 通过全方位的有效协同监督, 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它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部门相互支持。构建协同监督机制重在,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 形成监督合力, 而不是要取消不同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换句话说, 协同监督的基础是各监督部门包括业务主管部门充分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 有了这个基础, 才有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合作, 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和监督职责, 这些部门要相互支持, 相互推动, 共同做好监督工作。二是监督信息共享。搞好协同监督, 着力点就在于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和监督成果互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管控目标的一致性, 决定了系统内监督信息共享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构建协同监督机制,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和共享监督信息, 促进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三是工作高效低耗。应该说, 现在实施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实行“大监督”, 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要求不同的监督部门和监督力量适应公司发展的新形势, 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监督力量和监督信息的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 尽量减少且避免重复劳动,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力求取得最佳监督成果。

3 构建协同监督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构建协同机制, 或者说, 构建协同机制要坚持什么?注意什么?这都是一些方法问题。以下几点应当形成共识。

(1) 坚持统一领导, 确保纵向贯通。按照分级监督、分级负责的原则, 监督工作委员会在同级党委领导下,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协调, 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监督情况报告, 研究监督工作计划、制度建设等重要问题, 安排监督工作重大任务和专项监督工作, 研究监督工作评价考核等, 促进协同监督机制有序运转。监督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 做好沟通、联络、督办、检查等工作。实践证明, 党委把某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认真部署、检查, 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时, 构建协同监督机制, 涉及到不同的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 这些不同的部门可能由不同的公司领导管, 也有不同的职责定位、不同的履职范围, 如果没有党委的统一领导, 没有“一把手”亲自抓, 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 同级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关键。 (2) 加强组织协调, 确保横向协同。协同监督工作涉及面广, 运作起要兼顾到各部的工作情况。因此, 要建立协同监督责任分工机制, 认真落实协同监督各项任务, 要在监督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工作中要加强组织协调、检查督办, 统一协调整合内部监督力量, 要建立规范的沟通方式, 对综合性监督检在活动进行合理的项目评估和资源组合, 依据监督信息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题提出整改意和建议, 并指导促有关单位和部门整改到位;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和监督职责, 是本业务领域的主要监督主体, 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 总之, 指导协调机制要充分掌握、及时整理有效提供监督信息, 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3) 建立和完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专项工作有序有效。要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 虽然, 专项检查、专项治理等作为查纠问题、化解风险、改进管理、实施问责的有效手段, 是监督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 但各业务领域专项检查任务较重、交叉重叠, 容易导致监督力量分散、整体效果欠佳。为此, 协同监督委员会要对集中和交流监督信息, 整理、分析各部门提供的日常临督信息, 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 集中业务部门的力量, 组建多方参与、专业互补的工作机构, 开展协同监督, 从而促进监督成果的转化和综合利用, 提升专项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协同监督联席会议要围绕监督的主题, 系统性地解决与监督有关的各种问题, 及时研究处理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安排部署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总之, 建立联席会议这项制度, 是实现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还可以建立和完善监督情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监督要情通报制度、监督管理类文件材料相互抄送制度、风险评价及预警制度等, 使监督信息共享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所确认的信息都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在监督层共享,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化、更有利于促进监督工作认真负责地开展;另一方面, 也可以让监督部门了解监督工作的整体状况, 汲取其他监督部门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进一步调整工作中的不足, 完善工作内容, 整合工作流程。必要时, 可以委托其他监督部门在已经实施的监督项目中代为完成某项监督检查任务, 还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相互派员参与某项监督检查工作, 共同形成监督结论, 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充分尊重不同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独立性。监督委员会要对监督工作坚持做到“放手、放权、解难”, 该各部门行使的权力不“截留”;该部门决定的事不“定调”;该监督委员会及时帮助解决的问题不“推诿”;保证各部门在监督工作中有“舞台”有“戏唱”, 不断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职能部门作为业务管理领域的监督责任主体, 要按照决策、执行、控制、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 在组织实施业务管理活动的同时, 应当正确全面履行过程监督控制职责, 发挥自身风险防范控制作用。 (5) 力求创新监督方式, 降低监督成本, 提高监督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督体制机制往往更注重于各监督部门职能的发挥, 而对信息的传递工作做的很少, 所以导致信息的共享性差, 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畅通, 达不到很好的利用, 使监督的效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协同监督机制却更注重于信息的收集、处置及沟通方面的问题, 在这方面充分的发挥了优势作用, 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使信息达到了沟通互享的功能, 有效的增强了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对于监督成本及工作量的降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监督效率的不断提高, 各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再配以联合性的综合检查, 将会对监督效果起到更好的作用。

4 结语

协同监督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当前, 在推进协同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依托科学调查和研究、系统改进、经验提炼和学习借鉴等途径深入全面推动协同监督工作科学、持续、有效开展。

摘要:协同监督机制的本质在于提升源头预防腐败能力和加强对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 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 及时整改落实。2011年4月,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适应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 立足整合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能的制度构想, 作出了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的重要决策。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应用协同监督这一载体, 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刍议企业文化对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9篇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详细说明, 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并且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作为十大方针之一, 并强调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企业文化。不断提高职工的思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当然, 企业改革涵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新世纪不仅要着重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 更要塑造优秀文化来推动企业的改革, 同时又要以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企业的文化是进取型的, 这种文化往往会成为改革的推力;如果企业文化是保守型的, 这种文化往往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往往会冒险去改革, 而已经稳定的企业却不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除非企业遇到大难题。企业文化能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感情, 从而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 使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加强;共同的价值观使命感让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 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同时应注意, 改革对企业的风险不管何时何地总会存在的, 即便再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推动力, 对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改革的长远推动力。

百年同仁堂有“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料, 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的店训, 正是这种文化的强势才使我们有机会感受到它的魅力。任何一家经久不衰的企业都有着同样的强势文化,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所以强势文化和变革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观市场中的短命企业, 或随风而倒, 或败于特色全无, 虽然表现为产品在市场中的兴衰上, 但深层次探究, 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却是不可忽略的。成功的企业必有其成功的文化, 成功的文化必包含着变化的基因。发展中的中国缺少的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家, 缺少的是能够建立起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家。

1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作用

1.1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 是由一个公司、组织、团体把它们的价值观、理念、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一个独特的文化。而企业文化标语就是把这些价值观以形象的文字和图片体现出来, 并且张贴在公司的内部或者是组织的办公室等。企业文化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 例如全国各大银行对外的形象特征, 一目了然、不会相互混淆, 另一种是内部透露出的精神, 可以是个口号也可以是个符号, 例如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笔者认为, 企业文化的综合定义是创业者最初创业思想与理念的一种延续。企业成立之初, 企业发起人本着一种思想坚持着往前走, 走向成功之后再将这种思想传递给企业的其他员工并且形成固定的魂魄, 有时候这种魂魄可以成为企业陷入困境时的救命稻草。

1.2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标语张贴在公司、企业、团队的办公室或者是车间都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行为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企业文化具有引领企业思想的作用。这是企业改革的基础, 也是企业改革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而其他的作用都是建立在思想统一之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信仰的体现, 对企业发展具有思想统一、领导和支柱的作用。成功的企业具有独特的优秀文化, 其外在的表现如质量、信誉、设计等都是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后的表现形式, 所以企业必须拿起企业文化这把利器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有了企业文化, 思想上就有了一致性, 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在改革方向上才不会偏失, 而且还能起推动作用。

第二, 企业文化能起到凝聚企业所有人员的作用。凝聚企业所有员工的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大作用, 因为企业文化能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亲切、归属。全体员工融入到这个环境后, 可将自身的言谈举止、思想与企业关联起来, 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从而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 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 企业文化具有意志输出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加上企业是由不同的员工组成的, 这使得企业文化要兼容如此不同的观念是很困难的。然而,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起的价值观是兼容并蓄的, 引导每个员工自觉遵守, 从而激发出每个员工爱岗敬业的品德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将自己的智慧集合到整个企业中, 迅速推动企业发展。“经过企业的概括、总结、提炼, 集中体现其独特、鲜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 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 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 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对广大员工有着很强的号召和导向作用。”

第四, 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具有塑造作用。企业文化好坏与否可以通过企业外部的评价来体现, 是整个社会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和印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能留给大众好印象, 是因为在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下, 没有偏离其本身的行驶轨迹。一个优秀的企业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 能获得社会上的好评, 从而使企业在一个相对友好的外部环境发展。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获得财富的一种途径。一个良好形象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优秀企业文化来支撑。

2 企业文化对国内企业的价值

首先, 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的加剧, 在物质实力差异不大的情况下, 需要拿起企业文化这把武器来打持久战, 这也是国内许多研究企业文化方面的学者呼吁企业尽快拿起企业文化这把武器的原因。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产生的, 由于其对人的影响较大并且人们容易深受其感染, 因此企业文化能得以迅速成长。对企业文化起到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外部催化是对企业文化成长最大的催化剂。比如当时的社会环境、行业的景气与否以及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同时内部因素有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的观念和对员工的管理方式, 以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不可否认,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推动员工提升自身素质与企业文化相交融, 成为员工在平时处事以及言谈举止的指南针, 因此能对员工处事过程中的方法、言谈举止以及过激的行为进行约束, 也能有效地评价员工和激励员工。所以, 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员工能在这种氛围中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着员工, 但员工却不知道文化是如何影响自身的。一但员工做出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事情, 他会觉得自身与这种企业环境相排斥, 或者当自身的想法和言行不符合时, 也会常常感到环境带来的压力, 然而员工追求的不是对这种环境的抗拒以及恐慌, 而是逐渐融入到这个企业的文化中。所以企业文化格外重要, 它能调动人心底那种为之奋斗的理由和动力, 一种生存主义和信仰。当然, 企业不可能像国家民族那样, 拥有马列主义等系统、独特、广泛的价值观, 但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去丰富、发展、调动大家的潜在能量, 这也是如此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其次, 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是企业良好经营的深层次基础。一些新成立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时, 都具有特色鲜明的个性, 这些个性就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而这些优秀的文化集合了优秀的精神成果,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基础,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可以说, 企业的长久发展和离不开文化, 企业失败也是文化造成的。如今企业的经营不仅需要作好决策和用人这两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附加一项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关乎生死, 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建设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最后, 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一种管理行为, 一种实现企业和个人最大程度双赢的行为。全球无数家企业, 其企业文化综合起来无非是创新、奋斗、协作等。但这些表面的东西如何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如何使企业和员工达成一致则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引导方式格外重要, 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改革的深入和世贸的加入使得国内企业到了生死关头, 改良企业文化是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是文化发达的国家, 但毋庸讳言, 我们的文化和个人身上都存在太多与商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 比如官僚体制和官僚作风便是令人深恶痛绝、贻害无穷的一例;做事不讲科学、随意马虎又是一例;其他诸如言行不一、徇私枉法、投机钻营、损公肥私、拉帮结伙以及蝇营狗苟等丑恶现象也早就让人们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这些恶习真不知给组织和国家造成了多少损失, 如此这般, 国企怎能不垮?民企怎能做大?合资企业怎能不举步维艰?所以, 我们的敌人不是别人, 而是我们自己, 是我们自己的坏意识、坏态度和坏行为造就了我们的困境。同样的, 能够救助我们的, 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亡羊便要及时补牢, 国内企业惟有痛定思痛, 下大决心来改造自身各样的文化诟病, 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用心经营自己的文化, 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毫无悬念的灭亡, 优胜劣汰历来是生存竞争的绝对法则。这一点, 构成国内企业必须建设企业文化的现实基础。”

3 企业文化对企业改革的作用

企业的改革影响了企业的文化, 影响主要来自企业性质的转变, 同时, 企业的文化也会影响着企业的改革, 因为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的走向。换句话说, 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因为, 国内企业的寿命并不是很长,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 企业一直在左转右转, 并没有真正的稳定下来走出很长的发展历程, 所以,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要不断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 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就会不断变化, 这就影响了企业文化的积淀。90年代的一些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 很多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成为综合性产业集团。所以, 这些企业的文化也会随企业的性质进行转变, 外界需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文化、员工也需要靠文化凝聚、发展需要文化为指引, 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根据企业的发展而转变, 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所以企业的改革会影响文化, 因为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性质, 既然是根本也就是属于这个企业特有的东西, 也可以说是企业特色, 比如独特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都可以影响企业的性质转变。

企业文化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 我国学者开始热衷于研究这些理论, 同时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者也同时关注并且思考这个问题, 国内从此开始兴起了这方面的学术浪潮。一些企业成功也得益于在经济改革时期中重视建设企业文化, 到目前, 文化管理逐渐被国内企业认同,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展了建设企业文化的运动。虽然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偏差, 但绝大数企业开展此类活动也表明了我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来临。其中较为成功的代表就是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坚持独立自主的苦心经营着自身的文化。可以说, 海尔的企业文化代表我国最为先进的企业文化, 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开路先锋。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推崇建设企业文化, 实行文化管理, 但由于起步较晚, 对理论理解并不是很深, 所以在这过程中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阻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要循序渐进, 与时俱进, 经过不断的积累, 文化融入企业中, 员工耳濡目染, 也会自然而然融入企业文化中。因此, 文化管理也就如此诞生, 企业中的改革也因此无形中悄然进行。

最后, 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但仍旧以传统的家长式管理, 制定大堆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管理, 没有摆脱这种模式而进入文化管理。还需要指出的是, 国内多数企业尚未留意文化的问题, 尚未有实施文化战略的打算, 企业实施的还是最自然的粗放式管理和满是条条框框的制度管理, 尚未意识到文化管理的先进性是一种管理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改革。这也是私营企业大多倒闭或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

4 建设企业文化的策略

第一, 要总结企业管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 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意识, 坚决摆脱传统家长式管理, 而向文化管理方面进行改革。

第二, 由于我国在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造成了一定局限, 所以国内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企业的情况系统地学习企业文化理论的知识。在激烈的竞争中, 企业要抱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深入理解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意义, 消除对文化的认识不清以及错误的理解, 克服日积月累过程中的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做好文化更新和发展的工作, 在文化建设方面与时俱进, 帮助企业走出软实力弱的困境, 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地。

第三,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种改革, 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对企业文化一种补充,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决策者的想法和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者不仅是对企业有决策权、变革的主持人, 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师。

第四, 对于企业顶层设计最清楚的就是企业的股东, 因此企业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企业文化相关方面的人才, 由股东领导建立企业文化的研究机构, 这不仅关系顶层设计, 同时可以联系广泛的基础群众来解决企业文化的构思和实际问题。

论新媒体对公共舆论的推动作用 第10篇

一、新媒体是公共舆论构建的坚实现实基础

1、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对公共纽带的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 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人类的传播行为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我们知道, 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使公共舆论的形成范围发生了改变。在礼俗社会, 由于公共舆论的形成空间是有限, 公共意识只能限制在特定的群体范围之内, 例如宗亲、家庭、村庄、社团。而在法理社会, 这种群体的慢慢消解, 必然要求有新的公共舆论传送的纽带将单个的言论汇集在一起。在前工业社会, 这条纽带是报业传媒和现代电子, 而在新媒体时代, 这个纽带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

在电子民主中, 人们能够和他们的领导者直接交流。很多公共事件在产生发展过程中, 有关部门为了收集民意专门建立了类似电子市政厅的东西。同时, 大众也通过博客、微博和论坛等新媒体向决策层反映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因此, 新媒体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较少信息审查和“过滤”等强大特点, 满足了公众对于公共纽带的传达需求。

2、新媒体在对公共舆论的构建上的特点

第一个特征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利用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 只要你的观点被社会认同的, 有人支持你, 即使没有传统媒体的推广也可以成为主流意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我们才能真正地在公共舆论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影响到这个社会。

第二个特性是所有的媒体都在整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泾渭分明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时代一个很大的特色, 就是混合媒体的时代, 比如说传统的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些媒体, 现在都有网络电视、电子报纸和网络广播来替代他们的一些功能, 还有手机电视、手机报和手机广播等。在这个时代里大家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接受信息, 并且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反馈自己的意见, 形成互动进而形成舆论。

第三个特性就是公众的参与性得到了提高, 过去公众对与舆论多数时候只是停留在关心的层面上, 没有条件和机会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没有方便的渠道来表达个人的意愿和好恶。而现在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只要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参与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 可以快速看到别人对自己观点的看法, 及时地进行互动。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公共舆论的构建上的差异

1、舆论生成的条件

和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渠道相比, 新媒体使得社会舆论的传播无处不在。由于大量的网络、手机用户的出现, 新媒体成为了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满足了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空中参与公共讨论的需求。就以中国网络用户为例,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8.3﹪, 较2011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在5.13亿的网民中,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 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 占整体网民的27.4﹪。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 公共舆论的形成就离不开新媒体用户。

2、舆情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媒体通过发布新闻达到引导舆论和监督社会的目的, 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手中, 普通大众很难享有充分而自由的话语权。在新媒体时代, 传播转换为双向的、互动的, 社会大众是信息的接收者的同时, 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讨论中来, 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情绪、观点和态度。传统的媒介延伸的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让我们能够听到更多, 看到更多, 而网络不仅延伸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它跟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是解放了人们的嘴巴,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无障碍地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情绪在全社会面前释放[4]。舆情真正的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 谁也没有办法控制。

3、舆论的效果

这一改变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这几年, 当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热点问题时, 传统媒体还没有进行报道时, 互联网络、手机的信息传播已经是扑面而来了。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 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出去, 并形成舆论强势, 满足公众对于“知情”和“表达”的要求, 使其迅速形成一种以网络为载体, 以公众意见为内容的新型公共领域。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最终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公共舆论, 并通过公共舆论对公共事务的发展进行干预。舆论的效果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到, 相对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以其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用户认可, 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全民参与的、充分表达民意的舆论形势。

三、新媒体在构建公共舆论中的作用

1、有利于政府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新媒体给当下社会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政府只有因势利导、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正面社会效应, 保证舆论导向的可控性和正确性, 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加, 为新闻事业以及舆论引导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使宣传更为多样化。丰富的信息共享资源和多样的信息表现形式, 有利于增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说服了和宣传力。而网络无远弗届的特点, 极大地拓展了舆论引导的空间和舆论宣传的覆盖面。新媒体使受众人数从有限数量变为无限, 对于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性来说, 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为政府向外界展示自身积极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加强舆论监督

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网络监督逐渐形成。近几年, 国内外的许多重大事件, 从重庆拆迁“钉子户”到山西的“黑砖窑”以及陕西“华南虎照”事件, 和近两年的“药家鑫”、“郭美美”事件, 都引起网络舆论的极大反应, 形成了规模大、力度强的公共舆论, 对公共部门的决策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政府权威和公共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网络舆论的一些特征, 如快捷性和匿名性, 使其和以往的舆论监督相比有着突出的优越性。以往的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完成的, 而传统媒体对公众意见有个筛选、加工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使一些更真实的大众舆论、呼声得不到传达。而网络则取消了这道阻碍传达“工序”, 实现了民意的直达, 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士都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相关事件的评价和讨论中来, 真实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一来, 隐性事件成为显性事件, 一些社会黑暗现象也通过网络媒体暴露在公众的面前。网络媒体的公开性、透明性、广泛性、快捷性, 使得监督的主题关系得到前所未有地加强。网友言论的活跃程度达到高峰, 各类重大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上舆论, 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这是任何部门、机构和社会公众无法忽视的。

摘要:自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诞生以后, 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最大的特色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通过任何形式想发表意见就可以发表。并且我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快速地被别人看到并进行互动。这代表着许多不同的新的媒体形式都成为了公共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舆论,舆论构建

参考文献

[1]、《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腾讯网, 2012-1-16

[2]、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3]、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工业设计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工业设计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科学进步与工业文明的发展, 不断促使人们产生新观念和促使着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促使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必须走向密切联系市场、联系人的需求、联系人的不便、联系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 以及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 连续不断地给社会提供新的产品, 来满足社会日渐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工业设计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 并且促进企业的成长及发展。树立企业形象, 可以促进企业其他产品的销售。新产品不仅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而且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往往可以创造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新需求。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设计促进企业的成长

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的成长。根据美国《研究与管理》杂志统计, 一般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30%~40%来自于5年前不是本企业产品的那些开发商的新产品。杭州娃哈哈企业集团的成长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娃哈哈本来只面向儿童, 现在又推出了老年人也适宜的新产品—保健饮料。最近又与香港金利来集团协商筹建娃哈哈儿童服装。从企业投资的角度看, 成长就意味着成功。无论什么企业, 均想竭力推出新产品, 并最先占领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率, 资金周转也会更灵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调解下, 若不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 及时研制开发新产品, 企业随时会被无情的市场经济淘汰而妖折。

2 工业设计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手段

不断开发新产品, 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并且也是企业保持市场, 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现在的企业, 与以往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很大差别。以前企业所遵循的是计划经济, 而现在则是市场经济。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存与发展, 就必须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产品不断诞生。哈尔滨蓝天洗衣机厂的兴衰则说明这个问题, 在生产蓝天洗衣机初期, 商品供不应求, 人们争相购买蓝天洗衣机。但是, 由于该企业领导缺乏发展企业的战略眼光, 只顾眼前利益, 而没有开发新产品。使得蓝天洗衣机厂在兴旺了一阵以后, 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而那些比蓝天洗衣机厂后上马的企业, 如小天鹅, 小鸭—圣吉奥等, 由于不断开拓新产品, 终于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了脚, 纵观成功及失败的企业, 我们不难看出新产品开发设计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手段。

3 工业设计左右企业形象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工业设计还处在创业和启蒙阶段, 对外开放政策基本稳定。当时, 国内的电气设备质量差, 数量少, 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日本索尼、松下、日立等大公司, 认识到中国这个大市场, 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开发电器产品, 并不断更新产品, 推出系列产品, 遍及中国整个市场。在中国造成了“日本的电器”这种说法。目前, 为了继续维护它们自身的企业形象, 花费了极大的力量作广告, 并在广告中向中国消费者推出更新的产品, 造成极大的知名度, 建立了高技术形象。

4 工业设计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更新

当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 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已出现衰退可能时, 企业必须寻找可代替的产品, 这往往是开发新产品最直接的原因。就汽车设计而言, 在20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的形势下, 美国著名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仍然设计并生产大批耗油量大的豪华型汽车。因油的紧张, 它的顾客越来越少, 导致产品滞销, 形成了存货积压, 造成了很大损失。正在此时, 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 充分进行了消费者的心理分析, 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开发了耗油少的汽车, 并打入了欧美市场, 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5 工业设计可以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

当一种新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后, 随着该产品销量的增加, 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企业的美好形象, 为此消费者对本企业的其它相关产品也有一定的认识及购买趋势, 其它产品的销量也随之增加, 这也是开发新产品的一个因素。比如, 美国的霍尼威公司在前几年开发了小型计算机系统, 随着小型计算机系统销售上升, 使它的传统产品扩大了销量。因此, 开发好新产品可以改善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

6 工业设计激发企业管理人员的革新精神和创造力, 使企业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业设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要搞好新产品开发设计必须靠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业设计人员的革新精神和创造力。工业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受到政府、企业家的重视, 把它列入政府的宏观决策之中, 并视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 推动者工业设计的发展, 它已不再是单纯搞产品外观设计。而是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 , 这说明工业设计已步入到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韩国每年以招收设计专业本科生5000名以上, 大专8000名以上的速度培养工业设计人才, 充实企业设计部门, 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直到目前, 在音响等产品方面可以与日本相媲美, 对发达国家的商品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企业高层管理者把这种创新精神注入本企业管理体系时, 可以发挥工业设计人员的创造力, 提高企业设计人员的素质, 其产品开发也会顺利进行。

上一篇:讲述动物的故事下一篇:EVA考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