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学生范文

2024-05-20

医学高职学生范文(精选12篇)

医学高职学生 第1篇

一、存在的不足

(一)过多的理论讲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较为传统的上课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理论课教师的满堂灌,很怕陋掉一个知识点;在实验课程上,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和准备好的实验剂材逐步完成实验内容。在突出实验过程的同时,学生很少动用自己的大脑,对实验作出创新性的改进,只是为了完成实验而作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对知识的实践性运用不足,经后在临床上遇到与遗传学相关的问题时很难及时的解决,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不大。

(二)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需要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为了与学生职业技能服务,怎样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我校生物教研室老师曾对实验课内容及上课方式作了多次的改进,使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尽理切合实际,并与专业挂钩。但医学遗传学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源于普通遗传学课程,要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必需按照普通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

(三)专业英语了解太少

在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不管是上理论课还是在实践课堂上,教师所用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中出英语注解的专业名词外,很少使用英语辅助教学,教师一堂课全是使用中文教学,这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和专业研究中如何查阅英文文献不利,在对参加英语学术会议交流和国外期刊杂志的学习上帮助不大。

(四)学生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需改进

护理专业学生现在的期末综合成绩是试卷成绩+平时表现成绩的形式。试卷成绩多为闭卷考试成绩,考试的内容为教师教学的内容,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情况。而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从平时表现、作业和实验方面考核,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欠于进行客观地评价。

二、改进的意见

(一)引入PBL教学理念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它强调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可以尝试采取PBL教学方法,“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这几种教学方法共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益得以提高,使学生能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独立的思考,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用于解释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医学医遗传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

对于《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的开设时间基本都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这个阶段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护理专业基础性的学科,对遗传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专业技能方面也掌握较多。此时开设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该和其他医学类专业的本门实验课区别开来,把运用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分析护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较为完整的专业思维。

(三)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

新时代的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不仅只为简单的护理病人,还需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医学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己,在此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时常查阅文献和发表论文,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交流,而这些活动都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四)综合考察

为了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的考核方式为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表现。理论成绩为期闭卷考试,占40%。实验报告成绩包括报告撰写情况、实验预习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占40%。平时表现为学习态度及考勤,占20%。通过以上各种考核,更为科学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结论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职能,在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学生在PBL学习模式中以相互合作、自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解决问题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专业技术知识[3]。为了让护理专业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医学遗传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应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着重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实践工作能力。改革后的考察方式,使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加得以体现,开发了学生的在以后实践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

[2]李丽娜,华茜,许红.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123-126.

医学高职学生 第2篇

亟需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

通过对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医学教育的国内外形势、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实验条件及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合格的基层医务人员.

作 者:李冰雪 王峰 吴丽圆 叶吉云 LI Bing-xue WANG Feng WU Li-yuan YE Ji-yun  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中国医药导报 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HERALD 年,卷(期): 6(4) 分类号:G40-01 关键词:医学   高职高专   生物安全教育  

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医学 高职院校 生命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和伤人、杀人的事件常有发生,并不断地见诸媒体。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更是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是在扩招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为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谋得一份好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谋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导致了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因此,在高职院校,特别是与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现状

从国家的政策上看,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但从人们的传统观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是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学业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舆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偏见,使他们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甚至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在他们身上对生命存在着信仰的多元化、情感的淡漠化、责任的利益化和生命意义的游戏化。

作为扩招之后蓬勃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则放在了学生各种谋生能力和技能方面,注重“何以为生”本领的培养上,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这样,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炼、为人处世之道等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使得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二、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征

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是从中专院校升格而成的,教育理念、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远远不及本科院校。而它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扩大规模,以求持续发展。来到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时通常是被划为后进行列的,再加上比同龄的大学生较早地面临择业与融入社会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还常常会有自卑、厌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因此,他们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认同远远不及普通大学生。

(二)医学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医学是保护和促进人类生命健康的科学,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医院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医护工作不同于社会中的其他行业,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与幸福,它是以诊治疾病、照顾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它工作的对象是人,是要对人提供深切的医护关怀,要解除人的疾病以及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这就决定了任何行业都不能像医学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三、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途经

(一)生命教育的保障——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干预与监督

“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20世

纪90年代中期。此后,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尤其是到了21世纪,校园内伤人、伤人和自杀现象的层出不穷,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报道就更加频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几乎是没有,尤其是高职院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招生”和

“就业”进行的,当然教育教学的重点也就在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上,除此之外的所有活动则是能少则少,没有更好。因此,生命教育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必须有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干预与监督,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二)生命教育的前提——教师先行

学生是正处在不断成长、发展中的人,他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缺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领。没有了教师的导航,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路上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职,教师是否正确对待生命,是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否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会对学生的生命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先行。

(三)生命教育的载体——课程的开设

在高职院校,进行生命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开设相关的课程。这就如为了加强学生业规划,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样。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在思想道德课和心理健康课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和全新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

(四)生命教育的深化——文化与实践活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入人心非常关键。校园里的教育和学习比较集中,在时间和地域上也有限制,缺少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把教育实践化,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去领悟。新时期,特别是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主体的当下,如何让学生在“象牙塔”中自由、健康的成长与成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关注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徐会艳.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罗美娥.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王一丁.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意义及举措[J].科技资讯,2013(34).

[4]莫税英,廖剑.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对策广西社会科学,2011(5).

[5]王影.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师素质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1(30).

[6]王玉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

作者简介:

党娅娅(1982- ),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医学高职学生 第4篇

1 方法

本研究以黄希庭等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为测查工具。该调查表包含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两种价值体系。其中, 终极性价值观是一种目标追求状态和终极追求的价值观, 它分为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方式价值观, 它分为道德价值观和竞争价值观[1]。

问卷调查采取的是定时整群测试方式。由研究者安排好测试时间, 在教室按照问卷指导语向被试进行必要的相关说明。

本次测试共发放测试问卷500份, 回收500份, 回收率100%。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专业学生两种价值观的比较 (见表1、2)

从表1可见, 在“舒适的生活”、“平等”、“合家安宁”、“幸福”、“成熟的爱”、“享乐”和“真知灼见”上, 3个专业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助产专业的学生更看重“舒适的生活”, 护理专业的学生更重视“幸福”, 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对于“享乐”的看重程度低于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在“国家安全”、“自尊”、“社会承认”上, 3个专业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0.010.05) 。

(P值为Kendall W检验结果, 表中排列平均数越大, 等级越高, 重视程度越低;下表同)

从表2可见, 在“富于想象”、“有礼貌”和“有责任”中, 3个专业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在“富于想象”上, 护理专业的学生看重程度明显低于助产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 其更看重的是“有礼貌”, 而助产专业的学生在“有责任”的看重程度上明显低于护理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在“有抱负”和“令人愉快”中, 3个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0.01

2.2 不同年级学生两种价值观的比较 (见表3、4)

2007级和2008级、2008级和2009级、2007级和2009级的学生对18个终极性价值观项目的等级排列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0.868、0.870、0.858, 经检验P<0.001, 均呈显著相关。

2007级和2008级、2008级和2009级、2007级和2009级的学生对18个工具性价值观项目的等级排列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0.891、0.934、0.804, 经检验P<0.001, 均呈显著相关。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结果和不同群体的比较结果来看, 高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视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合家安宁”、“世界和平”、“幸福”和“自尊”;学生最重视的工具性价值目标是:“诚实”、“宽恕”、“胸怀宽广”和“有抱负”。但高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在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 在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专业和年龄特点, 制定适当的价值观教育目标, 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本文采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 对高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

参考文献

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第5篇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开设之初就是以文献检索课面目出现,而信息素养教育等同于文献检索课的误解在广大师生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但两者的教学本质却完全不同,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利用、分析与生产信息的能力,因此是一种能力教育;而文献检索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文献的能力,因此是一种资源教育。高职医学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大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明确两者的异同,转变观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革,使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

2.2完善教学内容和配套资源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医学科技日新月异,陈旧的文献检索教材和落后的配套资源建设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素养教学要求,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鼓励信息素养教师积极编制纸质版、CAI课件、网络版多种形式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教材编写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特色,重点介绍本专业的信息源及其特点和质量,以及本专业信息获取、整理、评价的特殊性等。二是图书馆应加强实体和虚拟馆藏建设,不仅要根据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需要,购置学科专业所需的纸质文献资料,还要通过购买网络版数据库、自建专业特色数据库、组建专题化虚拟馆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师生的需求。三是重视实践环境建设,不仅要通过强化电子阅览室建设,解决学生上机实践要求,还要通过构建书目检索终端、移动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环境。

2.3加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多由图书馆资深馆员组成,但由于他们的医学专业背景不足,制约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去。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首先,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教师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图书馆也应为他们多提供与本院专业教师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积极引进医学专业教师进入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使信息素养教学更好地嵌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使其向专业性、学科性发展。而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师资队伍形成专业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让信息素养教学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热情。

2.4构建多层次多形式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教学需要,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式教学体系。纵向上,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由下至上依次提供基础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一新生,提供有关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训)、通用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二学生,提供学术与日常生活问题信息的检索、评价能力培训)、专业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大三学生,提供基于相关专业的专门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培训);横向上,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入馆教育、读者培训、讲座培训等)、第三课堂(科研实验、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第二、三课堂及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既是正规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也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充分检验。

3结语

总之,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要求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骨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能够将最新的医学技术及时应用到工作中去。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出合格的信息型医学创新人才,来应对信息时代医学发展的挑战。

医学高职学生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H319

1.前言

虽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快速阅读能力水平还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英语词汇量积累不够

英语快速阅读的前提,是学生足够的英语词汇量积累,只有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基本词汇后,才能在英语快速阅读中既保证阅读速度,又保证对英语文章的足够的理解程度。然而,当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基本词汇量却明显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一些日常词汇都没有完全掌握,这对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阻碍[1]。词汇是閱读的前提,而且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越高,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对于当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单词量掌握不够的情况,必须着力改善。

2.2英语快速阅读训练不够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培养中,同样如此。为了充分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必须在课堂上和课堂下让学生腾出时间,进行足够量的英语快速阅读训练。但是,当前我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英语快速阅读方面,阅读量远远不够,难以达到对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更难以使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上升到一定的程度[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监督、鼓励不够,不能督促学生进行足够量的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自觉性差,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英语快速阅读训练中存在偷懒、懈怠和拖延的情况。

3.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单词量的有效积累

单词的掌握,是英语快速阅读的根本,因此,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足够量的英语单词,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由于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背诵普遍存在反感,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单词记忆方式进行改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把单词的相关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单词有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的印象,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3.2足够量的阅读训练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足够量的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学生对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存在反感、懈怠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英语阅读欲望,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动力。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腾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英语短文阅读比赛,每组的题目是一样的,但是组内每个同学负责解答的题目是不同的,然后对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求胜欲望,进而使学生产生阅读动力。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时尚的课外英语读物,让学生在课外的英语文章阅读中也能够对英语快速阅读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

3.3快速阅读技巧的教授

在英语快速阅读中,往往很容易遇到很多生词,这些生词的出现会使学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造成阻碍,因此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快速阅读产生反感。这只是英语快速阅读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就必须教授学生一些快速阅读中的技巧,如跳读,即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不对生词的意思作过多的猜想,而是直接跳过,抓住上下文中的有效信息,对文章段落整体的意思进行理解[3]。快速阅读技巧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也不容易使学生由于过度纠结于不认识的生词而造成对英语阅读的反感。

4.结束语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和国际的交流不断加深,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分析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从而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牛筱婷,马月,刘玉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2:16-17.

[2]熊皓.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0,09:42-43+66.

[3]石翠亭.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交际,2014,07:154.

作者简介:

姓名:戴耿华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7.10.17 籍贯:贵州省惠水县

医学高职学生 第7篇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阵地, 在教学上要充分适应新的形势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要, 要实现由传统的医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教育思想教育, 培养医学生更深刻的人文素质。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科背景单一, 专业特色突出,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培训上, 往往只注重在技术层面上的教育, 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导致人文素质下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医学高职教育往往是突出医疗专业应用, 而对医学生的历史、思想感情的教育蔑视, 从现实看,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调研

1. 人文素养的缺失

由于受重技术专长和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影响, 有些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知识的学习, 导致人文素质低下。许多学生不重视诸如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的积累, 表现为个人表达能力较差, 对艺术的评鉴能力低下等。

课题组曾对300名学生作过调查, 其中一项内容是学生阅读文学著作的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高职学生年均阅读量极低, 有80%以上的学生未完整看过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笔者在平时统计过, 学生离开教室主动随手关灯的比例不超过5%, 而在教室、校园里乱扔垃圾者比比皆是, 可见, 学生节约、环保意识淡薄,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文素质的欠缺, 警示着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教育。

2. 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笔者在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 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医学类高职院校, 很多学生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 但很少有学生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 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部分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和关心民众疾苦的忧患意识。谈及为未来工作要做的准备时, 学生首先关注的是专业知识、技能过关, 能否顺利拿到各类证书, 对如何真正面对患者, 信守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思考和准备较少。

3. 学生群体对人文价值的认同程度不高, 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入学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学制又比本科医学教育少两年, 而相关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修完, 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难度。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决定了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书本知识而对人文价值的认同程度不高, 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失去兴趣, 仅满足于书本的知识, 局限于理论知识, 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的大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 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

三对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1. 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认识

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学生, 即使是专业知识扎实和技能水平高超, 也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拥有仁、爱、责任的学生, 才能实现现代医学的价值目标。

2. 人文素质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

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项目合作, 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学校的教师,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缺什么, 需要补充什么, 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

3. 发挥课堂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除了专业素质外, 思想政治素质、伦理医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性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五大人文素质必不可少。另外, 除了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之外, 还有许多方面的教育亟须加强, 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医护人员培养阶段, 切实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献身医学、履行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从小处看, 这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造能力于一身, 从长远看, 这关系到尊重生命、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这一医学的神圣使命是否能实现。

摘要: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是高等医学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医学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解决各种社会卫生问题, 并从精神、心理、健康预防等方面加强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莫俊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理论前沿, 2011 (6)

[2]毛加明、丁旭峰.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职教论坛, 2010 (8)

[3]蒋雨岑.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9 (5)

[4]王士霞.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践路径探寻[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8)

医学高职学生 第8篇

1 实验观察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形成的基础

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是对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的能力, 它是正确获得实验结果的一种能力。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理论、轻实践, 普遍观察、动手能力差, 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性很强, 开设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等课程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均在50%以上, 且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在各级各类实验室, 每天面对血细胞计数,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体液中各种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因此, 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准确的观察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工作、执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 观察能力培养是学生实验能力形成的基础。

1.1 创设情景, 在实验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训练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条件, 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情景,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力训练, 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如在进行血细胞计数及形态观察实验时, 先以临床典型病案讨论入手, 填写申请报告单, 为患者准备并模拟临床采集标本, 进行标本处理, 学生认真观察镜下不同时期的红细胞形态并计数, 把观察到的形态正确地描述出来,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模拟临床发放报告单。总之,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始实验, 全身心进入职场状态, 感受职场的氛围, 这也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前提[2]。

1.2 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形成观察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实验特点, 对学生实验观察提出严格规范的要求;同时, 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日常生活中进行广泛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观察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为此, 教师要认真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和复习性的课后观察作业, 不但要求学生细心观察, 还要求他们“想一想”, “看一看”, 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细心观察的浓厚兴趣, 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3]。

1.3 认真仔细, 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认真仔细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准确、灵活的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要领。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实验实训课存在兴趣不浓、不会观察、不爱动手等现象。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 给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 尤其要把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到检验教学中,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同时对观察细致、准确的学生提出做好观察笔记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和有效性, 逐步培养学生积累观察结果的习惯。

2 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形成的关键

实验操作能力是指对实验仪器、工具、实验过程等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证明, 实验操作能力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2.1 严格要求, 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

规范的实验操作主要是靠实验、实训课堂的训练形成的, 因此, 强化实验课堂的培训和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前,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让其熟悉实验室工作环境, 明确实验室规则, 掌握实验室工作流程, 端正实验态度, 从而积极、认真、严谨地参与每一次实验;实验中, 严格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 无论是单项基本技能还是综合项目训练, 一定让学生先明确操作程序再动手, 教师加强巡视, 规范指导, 注重学生操作情况的反馈;实验后, 学生先做小结, 教师就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并纠错, 学生再认真整理实验用物, 完成实验报告。可见, 严格要求、规范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4]。

2.2 科学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长期以来, 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制约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的瓶颈。在实验、实训课教学中, 教师的示教、指导要规范, 学生的操作要规范, 考核评价的标准要规范, 课堂管理要规范。在学生规范操作的基础上, 展开小组间技能比赛, 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既能反复练习, 又不感到厌烦, 从而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5]。教师应对实验进行设计, 在基本项目训练的基础上, 以典型病案引入, 模拟医院检验科进行模块项目的训练, 让课堂训练与职业标准对接。正确规范的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技能的保证。

2.3 信任学生, 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

实践证明, 开放实验室和增加实验次数对于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是可行的。首先, 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了解仪器性能、掌握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其次, 还可利用实验室废旧仪器,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可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方案, 大胆尝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及操作程序的理解和记忆。为弥补学生课堂训练的不足,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试剂配制分装摆放、仪器调试使用、操作训练、实验结束整理等环节入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大胆让学生自己管理, 自己训练, 独立完成实验,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3 实验创新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增强的不竭动力

实验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方法, 独立地研究问题, 通过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去验证知识、获得知识和进行探索的能力。实验设计可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结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3.1 培养质疑习惯,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但不一定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靠教师来唤醒。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景所感染, 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景之中时,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 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 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 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 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6]。

3.2 增设探索性实验,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仅是旁观者。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 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 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参差不齐, 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的结果, 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 为了确认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 只有当自己进行的实验验证了结论后, 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 培养了创新能力[7]。

3.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拓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临床检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技术,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此外, 第二课堂时间和空间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彩, 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基础上, 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 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准备实验, 实验失败后改进, 再失败再改进的过程, 体会到动手实践的喜悦, 形成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 锻炼了经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4 结束语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各职业院校在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 要正确处理“扩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教育部明确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尽快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过渡, 也就是从规模扩张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过渡, 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以“培养素质, 提高能力, 勇于创新”为先导, 注重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实验让学生做, 思路让学生想, 疑难让学生论, 错误让学生析,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其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实验关键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需的一种执业能力。针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 结合现代职教理念, 提出并阐述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种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 (教职成[2011]12号) .

[2]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S]. (教职成[2011]6号) .

[3]张刚.从高考命题谈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1, 18 (2) :18-19.

[4]范乃英, 侯海鸽, 尹贻东, 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258-261.

[5]褚洪图, 苏文斌.对滴定分析实验中不规范操作的归纳及改进措施[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 :47-50.

[6]白雪飞, 郭静玉, 庞新跃, 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9) :48-50.

医学高职学生 第9篇

信息素养的基本含义是掌握对信息工具的利用方面的技能, 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实践问题的探索与解决。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对各地卫生高职院培养的医生提出了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素养与道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医学生的信息素质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医学生需要广泛捕捉各种信息以确定病因, 把握准确的治疗方向;需要将互联网技术熟练地运用于医学信息领域, 利用计算机进行患者信息系统的建立、简单的软件程序开发等;医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应该具有主动性与准确性, 采用合适的检索程序与工具, 对信息进行判断与归纳, 例如建立个人专业的信息数据库, 利于日后医疗课题的研究与分享。信息道德作为信息素养的风向标, 正确的道德观有益于整个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的维持。

信息素质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命科学在现代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医学理论与治疗技术上体现着各学科的融合, 社会对医疗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必备的素质, 有利于把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动向, 更有利于医学领域的进步。

二、卫生高职院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 对信息素养教育缺乏重视

我国在信息素质教育上相关的政策不够成熟与完善;在高职院校中缺少系统的领导与组织, 大部分院校对环境建设投资较少, 教育设备过于陈旧;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对课程内容不够重视;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对医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的方法与效果没有进行科学评估。

2. 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现阶段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普遍较差, 不能适应医学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与技术的培养与提高。

三、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分析

1. 端正思想、完善政策

提高卫生高职院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水平, 首先要从思想入手, 利用各种途径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 利用校园的文化氛围与论坛、广播等多种传播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让更多的医学生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卫生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当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之中, 配合学校网络中、教育管理部门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教研室, 建设完备的信息素质的课程培养体系[2]。

在宏观层面, 我国教育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政策来支持卫生高职院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明确的将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要求, 并做出相关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教育的监督, 这有利于协调卫生高职院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2. 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

师资力量决定着教学质量与效果, 对教师的信息意识进行强化与培养是卫生高职院素养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信息化, 并在学生素养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知识获取与利用。要有效的进行教育模式的转化, 摒除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模式,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转换, 对教育进行适合的变革, 要全面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有针对的进行学生素养提升。

3. 将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

美国有很多图书馆与专业教师进行学生素养教育的案例, 以信息素养与专业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传统教育的变革, 实现了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素养教育为拓展的教育模式, 两者共同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互相沟通、各取所长。

医学院的学生对医学实际需求比较高, 单方面的进行素养教育效果不大, 巧妙的将素养教育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潜移默化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知, 长期以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4. 加强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本身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与高科技设备, 利用图书馆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型网络教育是普及高职院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必须加强图书馆自身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另外, 要提高管理员的专业素质,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图书馆管理措施, 实行管理资格认证, 这有利于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5. 加强医学生实践岗位培训

开展完善的医学生职业岗位培训, 在医学生在课程教育之余有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实践, 卫生高职院校应积极的与医疗单位进行合作, 给予广大医学生培训的岗位与机会, 医疗单位可以提供相关的设备, 医学生利用高学术水平与科研水平对医疗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 这不仅有利于合作单位与医学院校的长期合作, 还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对卫生高职院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社会与相关教育部门的协作与坚持, 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对我国今后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内涵, 论述了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 对我国卫生高职院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并提出培养我国高职院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几点策略, 为今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质教育,高职医学院学生,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侯露露.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D].新乡医学院, 2012.

医学高职学生 第10篇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明显不如本科生, 特别是数学基础相对较差, 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在高职院校里,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各项技能训练,认为它们与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于是很多人就忽视了那些基础性课目的学习,不愿意下工夫认真学好,甚至对它们不感兴趣。所以医学院校里的医用高等数学一直是挂科率比较高的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形象地将高等数学誉为“恐怖小说”之一。在我们看来,医用高等数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征服,最核心的是正确地教与学。

一、做好复习把初等数学的基本功搞扎实

医用高等数学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 事实上是有关函数的各种运算,因此要熟悉各类函数的运算公式、性质等初等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几乎都是高中课本上重点学习过的,在医用高等数学课本上只是作简单复习。对学生来讲,如果高中数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先好好复习一下高中数学的知识, 特别是必须掌握几类比较重要的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内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教师在上课前要将初等数学的有关知识作以复习,为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由浅入深将前后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

在有了比较扎实的初等数学基础后, 就可以更有信心地学习高等数学了。医用高等数学教材的各章节都是互相联系、层层深入推进的,学习时一定要按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如果前面的知识学得不深、不透, 堆积在一起的疑惑就会越来越多。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差,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学习心态越来越烦躁。因此一定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学,要多花时间钻研练习,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我们建议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既可以协同解决问题,又能增进友谊。“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因此在学习医用高等数学时,要适时对学过的知识做小结,要定期做一些前面章节的习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忘,这样会导致前期的学习效果白白浪费,同时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 其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里的资源,借一本与教材配套的有内容小结、例题分析、习题练习和讲解的参考书。每学完一个章节都要充分发挥参考书的作用, 既能复习知识又能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教师来讲,其应该定期给学生安排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前期学过的知识。同时, 定期的测验会增强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明确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更加自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 ,加上家长 和老师的 监督 ,学习抓得 很紧 ,积极性比 较高,是典型的“我要学”思想。进入大学后,由于高三生活的艰苦、压 抑 ,突然进入 比较宽松 的学习环 境 ,学生极易 产生松懈心理。往往这个时候学生感到很迷茫,学习没有动力, 没有及时确定新的目标。虽然教师的授课方式仍是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个讲台”的课堂讲解为主,但与高中教学有着显 著的差别 ,即上课人 数多、课时 比较少、课 时的信息 量大、老师讲课速度快。老师几乎没有时间去重复讲,很少进行课堂提问,课后也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 大学的学习只能靠自己。同时课堂学习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的知识要靠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自学。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阅读课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后自学模式, 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具体包括:能够独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能够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 能够将教材和老师的观点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老师主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并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

医学高职学生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职 医学专业学生 人文精神 塑造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作为设有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除了具备高职教育的共性之外,还应具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培养出来的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尊重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尤其汇集了中国医学家智慧的、优秀的古医文,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医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必须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形成并传承。

一、研究现状

在多元化价值观共存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职生的“价值困惑”,生源质量较差,但又关乎大众安危的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现得更为严重。不少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知之甚少,甚至造成了价值观的错位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的工作。当前,培养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俨然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和趋势。

针对这种现状,设立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向来以其独有的特质承载着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思想责任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等民族人文精神的重任。高职语文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大学”上,即通过提升高职生的生活感受力与认知能力,使其具备人文关怀意识,所以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第38号文规定:“大学语文应作为高校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此后,大学语文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份来自医学院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反对把《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大学语文教材多沿用中学《语文》教材编纂体例,没有充分考虑高职生的特点,缺乏创新;第二,高职语文教师仍然使用“课本、粉笔、黑板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第三,教师过分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具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语文教学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研究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高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背景分析

1.现实背景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他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即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先生认为,“中国梦”就是要以中国的方式建构一个社会理念、一种生活理想、一套价值观,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要义就在其中,简而言之就是重塑人文精神。

重塑人文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和内在需要,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执着追求的梦想。儒家强调“修齐治平”是实现文化振兴、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儒家精神已融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它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振兴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这正符合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而关爱病人、敬畏生命是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良好的沟通技能、端正的医学态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目的;它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灵,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能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广大患者以身心都健康的状态重返社会,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医学教育和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有效途径,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医生才能更好地推动医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就成为“医学职业本身的要求”“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医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必须”。

2.理论背景

语文学科有着明显的人文特征,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包含着对人进行精神建构的功能,可以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身处教育一线的高职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扩大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树立起“语文教育要突出人文教育”的新观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精神对当今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儒家“身任天下”的忧患意识、“与天地参”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力行精神、“与命与仁”的终极关怀、“忘食忘优”的乐道精神、“中国一人”的群体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以“礼”治国等思想,教师可以把这些思想渗透到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导学生爱自己、爱他人,做到诚信守正,要有羞耻之心,努力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等。可以说,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开花结果,长盛不衰。endprint

因此,在培养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 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不仅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与提高人文素养。

1.国外研究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得到了广泛传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中国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列文森,以一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奠定了他令人瞩目的学术地位。他以广阔而独到的视野,深入地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在、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重点揭示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其衍生出来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儒学思想深有研究的还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他认为儒家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儒家思想,能有效净化人们的思想,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国内研究

李明阳、朱敏等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认为造成医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是医生的文化底蕴不深及人文精神缺失,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知识精华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和价值观。

邱高会、张俊通过分析自编的“医学生人文精神调查问卷”,发现医学专业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了解不多,期望学习人文知识,较少参与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及人文环境满意度较低。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针对性。

李永宏、汪照均认为,身处教育一线的高职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扩大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树立“语文教育要突出人文教育”的新概念。

杨丽娟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汪润认为:“儒家的中庸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令人终身追求的、无我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动力。中庸是一种立身、立言、立德的品质,是一个世界观,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今社会的结合,他们从宏观的视角,积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但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尽管有的国内学者也探讨了大学语文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如何把传统文化与高职医学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结合起来,真正将其贯穿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如何全方位地改革高职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塑造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上,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介平,胥兴贵.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2]王世银.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3]孙宁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

[4]李永宏,汪照均.大学语文教育应渗透人文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5]李明阳,朱敏,王志强,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7).

[6]邱高会,张俊.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对策新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9,(33).

[7]常俊贤.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0,(2).

[8]杨丽娟.大学语文与人文精神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9]彭永捷.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儒教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10]汪润.从儒释道的“中”观看中国人文精神[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3).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14jyxm517;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sk05。

医学高职学生 第12篇

1 调查工具简介

采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直译:大学人格问卷) 简称UPI, 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 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1993年修订,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因此被广泛采用。UPI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筛选标准中, 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第一类: (1) UPI总分在25分 (包括25分) 以上者; (2) 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 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 (4) 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本调查将总分在25分以上及有轻生意念者作为危机干预对象。

2 调查方法

每年的10月~11月对全体入学新生进行施测, 首先对心理健康中心对辅导员进行施测培训, 就大学新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简要的讲解, 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教会辅导员心理软件的使用与查询, 介绍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情况, 强调将对所有调查内容及结果严格保密。以系部为单位, 由辅导员组织对学生进行施测, 心理健康中心派出老师指导。

3 调查结果

2010级实测新生749人, 有效问卷740份, 总分超过25分或者有轻生意念者52人, 占6.9%。2011级实测新生751, 有效问卷679份, 总分超过25分或者有轻生意念者91人, 占12.1%。2012级实测新生1 156人, 有效问卷1 136份, 总分超过25分或者有轻生意念者117人, 占10.3%。2013级实测新生1 142人, 有效问卷1 081份, 总分超过25分或者有轻生意念者158人, 占14.6%。2014级实测新生1 634人, 有效问卷1 559份, 其中总分超过25分或者有轻生意念者173人, 占11.1%。对筛查出来的危机干预对象, 均给予一对一访谈、长期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 5年来成功干预案例591例, 其中学业 (专业) 问题162例, 人际 (恋爱) 问题139例, 适应问题113例, 身心疾患92例, 经济压力85例。

4 分析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大学新生并不是少数, 这一部分人群的心理危机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解决,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因此这部分人群的危机干预, 不仅涉及自身性命攸关问题, 还有可能涉及将来的医德医风问题, 必须加以重视。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危机诱因主要集中在经济压力、学业问题、身心疾患、情感挫败、就业竞争等方面[4]。经过访谈, 总分超过25分或者是有轻生意念者, 心理危机的主要事件排序为:学业 (专业) 问题、人际 (含恋爱) 问题、适应问题、身心疾患、经济压力。学业 (专业) 问题最突出是因为本校为医学类院校, 有一部分同学因专业名称的错误理解选择了与理想相左的专业, 面临着退学复读或者继续错误的巨大心理冲突 (如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 将来前者是医生后者是技工) 。同时本调查只针对大一新生, 所以适应问题成为学生的心理危机之一。在访谈与咨询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不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与其它调查结果一致[5,6]。如果心理咨询中心不邀请他们过来咨询或者访谈, 他们很少会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目前各种研究都认为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预防, 在危机发生者不主动求助的情况下, 预防意味着干预人员必须主动出击, 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有研究认为, 危机可以成为生机[7]。因此,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将主动筛查预防与开展公共必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合在一起, 同时配齐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以及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相信从医学类高职高专走出去的每一位心理健康的医生, 都将给乡镇带来一股医德医风的新风。

参考文献

[1]刘建中.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综述[J].职业时空, 2009, 5 (10) :168-169.

[2]王晓刚.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7) :602-604.

[3]沈丽琴, 郝清华, 张晓玲.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调查与心理问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6) :1089-1090.

[4]楼仁功.刍议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4 (9) :64-65.

[5]Wong DFK.Difficulties and Patterns of social support of mature college students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services[J].Br J Guidance Counsel, 1997, 25 (3) :377.

[6]江燕.高校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3) :91-93.

上一篇:博物馆与民俗文化展示下一篇:公路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