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运用能力范文

2024-09-13

自主运用能力范文(精选12篇)

自主运用能力 第1篇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显性阅读指导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梳理学习的知识,显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且简单易用。在学习前期,教师应用在线思维导图平台制作半成品的导学案。导学案介绍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步骤,在文章主旨、人物品质等需深层阅读处留白。教师引导学生边自主阅读,边完成导学案,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在线思维导图具有多人协同操作的功能,学生同质分组,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圈,分享和借鉴导学案,成为支持学生课前预读的脚手架。

在学习中期,学生以前期阅读框架的雏形为基础,开展组内的头脑风暴活动,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内涵,进一步丰富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从作者入手,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以“残疾人”与三十年前的衣着破旧的女孩进行对比,突出生命的意义;有的小组从“残疾夫妇是怎样的人”入手,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突出了他们的“坚强、乐观”等品质;还有的小组从课题入手,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多人协作完成思维导图时,平台会自动记录每次修改的版本号,记录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鼓励组际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梳理文本,并对思维导图进行自评和他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思维导图成为支持学生深度阅读的互动磁场。

在学习后期,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拓展延伸课内制作的思维导图,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学之有序,学之有味,学之有情,学之有理。此时,思维导图成为支持学生拓展和创新学习的工具。

学生的笔记从过去的杂乱无章,变成了层次清晰、主次得当。一份思维导图展现了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全貌,方便学生梳理、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二、基于维基平台的隐性阅读指导

维基平台是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全开放的平台,体现“协作学习”和“资源共建的思维”,对于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前期,学生应用维基平台的多人批注功能,以小组形式开展“阅读感知,批注笔记”的浅读。首先,组内学生以各自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批注,诠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随后,组长在维基平台上整理组内的阅读笔记,汇总阅读要点。同时,教师也登录维基平台,以一名读者的身份,浏览和回复阅读笔记,进行隐性阅读的指导。

在学习中期,学生应用维基平台的评论功能,开展“异质分组,脑力激荡”的品读活动。教师就阅读的重点段落,组织学生开展分组交流。学生们品读结合,读中感悟,思维产生碰撞,使感悟达到更深的层次,从而为后期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后期,学生应用维基平台的在线文档功能,开展“互评互议,分享交流”的拓展阅读。学生自发搜集关于“生命”这一命题的其他文章,如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赵丽宏的《生命》和冰心的《谈生命》等,上传至维基平台上供大家拓展阅读。学生有的用一句话点评,有的摘录精彩语句,有的进行后续扩写等,学生的每次参与都能产生成果,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参与度。这样就呈现出多元化的阅读。

自主运用能力 第2篇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教学中,要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41-02

二十一世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去深入的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这一被动的线性的课堂接收过程,教师的作用始终站到了主体位置,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被忽略和轻视了,学生的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要求进行,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

众所周知,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才会实现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想学、会学和恒学。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和生成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倡导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取了学科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就拿语文教学的课前引导来说,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经典而又难懂的古文古诗,课前对写作背景和相关典故的了解,往往会使学习轻松许多。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提供的网络资源内进行信息搜索,为理解古诗古文做好准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焦点谈起,为此我设置了如下导语: “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投身自然,抒发情怀。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曾夜游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赤壁赋》,当他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感慨万千,高唱大江东去,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共同来感悟东坡居士的复杂情感。”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情感的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去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吸引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获取知识的欲望走进课堂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和体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比如,语文学科中的诗词教学,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首词应读得铿锵有力。教师通过展示视频画面,滚滚长江画面和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词中描绘的那个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场景之中。采用声像复合的格式,在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同时,并伴有标准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认真听读,掌握朗读的节奏,同时还学会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进行处理,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深切地领会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教师利用课前在课件中设置一些游戏激趣,活动激趣,在教学中逐步淡化教师主体作用,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迪、交流、点播、切磋。学生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关注社会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上网等方法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中,引导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地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求知,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3篇

一、在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提供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机会

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即自己思维的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和调节。因此,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聚精会神地开展学习。优秀的数学教师,往往将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空。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计算36÷12、12÷4、120÷40、360÷120等算式,然后让学生计算3600000000÷1200000000,很多学生对此茫然,即使用计算器也不知所措,这样激起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欲望,引起学生思考使用什么更巧的方法来计算。其次,要创造教学上的民主气氛,使学生敢于、乐于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敢于对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行质疑,引发认知的冲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自觉善问,让他们掌握提问的方法,促进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反思过程是学生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调节的过程,所以反思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算理、方法,都要让学生学后回味,多思考为什么这样想,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路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地探究最佳的解题思路。

反思过程一般有两个层次:第一层面是总结性反思,也就是对经验与教训的反思。这是学生反思活动的基本层面的活动。当认知过程很顺利。取得一定经验与成功时,指导学生对认知过程进行思考,是运用哪些旧知,通过什么方法与途径,排除了什么困难,掌握了哪些知识,是否理解了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从而建成了哪些新知结构。当认知不顺利时,要让学生找出原因。哪些旧知没有完全掌握。选用的方法哪些不恰当等,应该如何及时弥补。这样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反思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二个层面是提高性反思,就是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发散性扩张或收敛性概括。发散性扩张是改变问题的条件,扩大外延的一题多变的思考模式,而收敛性概括则是对所解的问题从结构上进行抽象、概括和归纳。建立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在自学过程中,通过目标激励和目标强化,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皮亚杰指出:知识是学生主体和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结果。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出自儿童自身,所以应让儿童自发、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在学生自学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与问题目标,即让学生明白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终结状态,同时思考自己要达到哪些目标,中间状态可能有哪些,自己应该做什么。通过目标激励和目标强化,学生自觉地确定解题目标,订出解题计划,设计解题策略。

四、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调节与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等加以了解和监控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的分析、比较,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主动地完善学习过程。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思考的角度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这种类型见过没有”,在无自我监控的状态下就“试着做”,而优秀学生首先思考题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而且始终处在自我监控状况下,不断地调整解题的思路,不断地对解题计划做出评估与监控。

自主运用能力 第4篇

一、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里,阅读理解占有的分值的比例较大,有助于老师实施自主学习活动。以往这个活动平台扮演主角的往往是教师,无论是解析文章内容,还是答疑解惑,大都由教师独立完成,学生以听记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严重禁锢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也埋藏了同学们的自我潜能,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无趣。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创设阅读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参加每个过程,让课堂变成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教师要事先储备好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像作者的生平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关话题。如,寻找文中描写孔乙己神态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揣测孔乙己的发展变化;我们如何解读孔乙己的悲惨人生? 怎样理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理解鲁迅对他笔下的孔乙己所饱含的感情等。

二、通过写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阅读范围相对狭小,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头脑中的词汇量积累比较少,阻碍了同学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偏低,还与学生缺乏自主写作的习惯有关。而同学们开展自主写作,需要有效的创作方法。在写作范畴中,有一类是应用文的创作。这是一种常见的实用性写作体裁,形式多样,他有可能是会议记录,调查总结,也有可能是实验报告,某一事物的使用说明书。由于内容比较宽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时,首先让他们掌握住写作技巧,了解不同内容的基本格式,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

例如,阅读新闻报道、消息、药品说明书等,引导学生总结信息的主要内容,提炼各类应用文的构成要素。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开展应用文创作联系。题材不限,仿照这类应用文的写作模式以及格式要求,自拟主题,进行尝试性写作。教师课前搜集一些相关物品,让学生自行选择,然后完成该物品的说明书写作。因为写说明书既包含该物品本身的相关特性介绍,还涉及到写作方式的运用。这一写作练习能够培养他们主动搜集学习信息的能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其组织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写作水平的目的。

再如,讲授《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预先做了精心的情境创设,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篇片段小练———写一篇文学阅读随笔,内容主要概括作品的故事梗概,谈谈自己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想法,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喜欢的缘由。

三、成立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必须具备自我调节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监管学习的能力。然而学生是学习个体,实现自我调节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组内成员互相监督,互相竞争,集体学习,共同提高。同学们通过小组内部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例如,我在讲授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文章重在写景,需要学生们运用写作技巧来赏析佳句。我先用幻灯片在屏幕上展示出写作中常用的五种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技巧归纳文中的景物描写。通过同学之间交流,探究协作,展开专题教学。探究完成后展示成果,有的同学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比喻句非常形象地将春风的柔美展现出来。还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好一幅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闹春图,既有视觉描写,又调动了听觉、触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学们讨论热烈,基本上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路,这就是自主学习带来的绝佳效果。因为小组交流,主动探索思考,使自己表达时比较切合文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和上课效率。

自主运用能力 第5篇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促进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探究规律、提高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反思。本文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运用;以及对导学案使用的相关要求三方面加以论述,仅供同僚们参考。

【关键词】:导学案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今年学校要求我们使用导学案,我很认真地参入了编写导学案的工作,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在钻研教材、考纲和翻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形成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这种模式体现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精心设计好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数学课提倡最好能数形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字数相对而言不要太多,要富有趣味性。

1、紧扣教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是很有关联性的,这样的课时安排,就要利用导学案,使前后知识节点环环相扣,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制定的导学案,把本堂课的所学知识点概括起来,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章时,课本上设置了5个知识点,从认识不等式;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节一节难度在增加,我利用导学案把第1、2节合并在一起,第3节单独做一个知识点,第4、5节关联在一起,重新组成了几个并列的任务,让学生一个一个的来完成,这样知识条理化了,学生对这几个知识点都能清晰于心了,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增强,不是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富有趣味性,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急于看书寻找答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本人在教学《相似三角形》一课,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三关,第一关区别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第二关是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区别;第三关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三关的难度依次递增,导学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闯关则应用学到的方法解决有趣味性的任务,每一关都设置闯关通过的密码,找寻密码的过程就是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特别喜欢,找到密码就能打开一个惊喜,获得word制作的漂亮的奖状,学生享受到了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运用好导学案,注重导学案与教材的合理搭配

一般情况下,“导学案”分导案和学案两部分,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打无准备之战,要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来做课前准备,这样就要将“导学案”中的“学案”提前下发,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并完成预习作业。因此,上课时的第二步就是检查预习作业。检查预习的过程不能纯粹对答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题,谈谈其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

自学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数学导学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将新授知识导入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新课,组长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疑难点,记录下来。如果是较简单的疑难,小组内也可自行解决。大家都无法解决的疑难,由老师点拨、精讲。

这两步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创造性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疑难点,再想办法解决疑难点,并进行总结归纳,从中理解掌握新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

三、对导学案使用上的几点思考

导学案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要想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作用,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练习题必须要精选,要富有启发性,能基本上独立完成。对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课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 间内在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使优秀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感到有挑战性,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和启发,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在教师点的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导学案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是机械的照搬,要对教材做科学合理的处理,即进行适当的删除、调整、整合和补充,要适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自主运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丰富多彩 激发兴趣 学会方法 象形识字法 会意识字法 变字小魔术 点面辐射法 顺口溜识字法 编字谜识字法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然而对于刚接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迅速识记大量汉字却有难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主渠道。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自制力差,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依据这样的身心特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应注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方法,形成能力,使他们踏上轻松快乐的识字旅途。

一、象形识字法。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文字,它来源于生活中实物的形状特点。如:“山”、“石”、“田”、“水”、“火”、“日”…… 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快速记住这些生字。

二、会意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汉字的字义不言自明,对低年级学生无需解释字理字义,只要把这些会意字通过课件做图片演示,学生就能够体会字义,识记字形。

三、变字小魔术。

很多汉字可以用数学上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还有些字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换一换”的方法,通过这些“变字小魔术”,学生很容易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汉字,还能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点面辐射法。

在教学中利用形近字的特点,通过学习一个生字附带认识几个形近字;利用同音字特点,识记一个生字附带认识其他几个同音字,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了上不封顶下保底的识字效果,也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思维活跃性。

五、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识字顺口溜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拆字法。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二)、联想法。这种编法是:在分析编写的基础上,对组成汉字的个别笔画或部件进行联想后编进顺口溜。例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

(三)、 形义法。这种编法是:将字形和字义都编入顺口溜中。如:美: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唱:太阳上下一起照,一旁张嘴来唱歌。

(四)、 归类法。将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根据形旁的不同编出顺口溜。例如:以“青”为声旁的字: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六、编字谜识字法

猜谜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游戏。课上通过猜字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编字谜,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并让他们在做游戏过程中发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例如: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上了——休;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学生的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如:“形声字识字法”、“串联识字法”、“演示识字法”、“结合环境识字法”等等,所有这些识字方法并不是独立的,而可以融会贯通,相互协调,多法合用。

自主运用能力 第7篇

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通过其他形式传授给学生, 应该由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较好地落到实处, 其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很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如二年级语文《古诗四首》的教学, 采用传统教法, 学生也能学会古诗, 但多是教师讲解诗意、生字、生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只会记诗意、背诗文, 无法更深刻地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就会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电脑中所安排的自主学习的环节, 分四大板块:1.每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2.每首诗重点词句的解释;3.名家古诗朗诵;4.活动画面, 音乐声声, 营造意境, 帮助背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轻点鼠标, 自由选择, 在人机交互中主动学习, 既获得了知识, 又感受到了古诗的美,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可以方便老师分层地进行教学。如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新授课中通过人机对话及师生交流, 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入练习巩固阶段, 信息技术充分在分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教师设计了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 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 电脑就会发出“你真聪明!你真棒”的鼓励性口语。而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在练习中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每通过一关自然进入下一关, 如果没有通过, 学生可点按钮寻求帮助。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 可让他们选择一些重点练习基础知识的题目;而对能力较好的学生, 可让他们选择一些较复杂的组合图形, 训练他们灵活变通的能力。这既可以维持学困生的自尊心, 也可以解决知优生“吃不饱”的问题,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自主运用能力 第8篇

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习者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 追根求源, 寻求答案和解决疑问。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学生使用的教材为探究的主要内容, 参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学习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是导师, 是导演, 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充分把握和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机会, 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同时, 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设置情景和氛围, 积极帮助学生开展探究, 及时把握学生的探究深度, 认真分析和评价学生探究的成败。学生是探究教学的主人, 也要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景, 明确自己要探究的目标, 认真思考要探究的问题, 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发言, 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做好探究总结。也就是说,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要求师生积极参与, 教师做好指导, 学生当好主人。本文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 谈谈点滴体会。

一、树立情感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在笔者看来, 首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通常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衡量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学生处于最富想象、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阶段, 在英语探究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 借助于各种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各种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习方式,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使学生认知与情感得到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景,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比如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 (上册) 的Unit 1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名字的差异, 熟练地掌握并学会运用, 教师可课前让学生做一张小卡片, 上面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教师也做些小卡片, 其中一张上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其余的都写上英文名字。上课时先让学生相互交换卡片, 了解其中文名字, 并进行如下的问答:

A:What's your name?%B:My name is…. (用中文名字作答)

A:What's your name?%B:I'm…. (用中文名字作答)

接下来, 教师提出问题:What's your last name?或What's your first name?并根据学生卡片上所写的名字帮助学生回答。然后, 向学生发放自己准备好的写有英文名字的小卡片, 如:Jenny Brown, Jim Smith, Nick Hand, Gina Green, Alan Miler, Tony Brown, Jack Smith, Gina White, Jenny Smith, Alice Green, Nick White, Jane Miler等等, 要学生说出哪些是first names, 哪些是last names, 启发学生比较中、英文名字有何不同之处?对“What's your name?”的回答可以是“My name is Zhang Mingming.”或“My name is Mingming Zhang.”再问学生老师刚才发的卡片中, 哪些人同姓?哪些人同名?请带着同姓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带着同名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 互相检查, 看看有没有站错的同学。

二、感悟语言, 引导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 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知识, 要求学生简要表达探究中的难点、疑点, 要求学生不重复, 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提高, 教师不必过早解释, 只要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的简要讲授一定要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破除多年来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滔滔不绝地讲课, 不断发号施令的教学模式, 否则学生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Go for it! (七年级 (上册) Unit 5) 的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动词have的用法, 要求学生带些玩具、水果或文具来, 上课时摆放在桌子上。教师拿出一只钢笔说:“I have a pen.It's my new pen.”然后问桌子上放着个苹果的女孩:“Do you have a new pen?”女孩当然会回答说:“No, I don't.I have an apple.”接着问桌子上放着个棒球的男孩:“Do you have an apple?”男孩也会坚定地回答说:“No, I don't.I have a baseball.”然后指着女孩的苹果问男孩:“Does she have an apple?”这时男孩会不知该怎么回答, 教师不用忙于解释, 或替男孩说出答案, 而是再指着男孩的棒球问女孩:“Does he have an apple?”同样女孩也会感到很茫然。教师仍然不用作任何解释, 而是再指着其他学生问全班:“Does she have a pear?Does he have an eraser?”等等, 如此反复若干遍, 再让学生按学习小组, 互相问上几遍, 使其熟悉Does she/he have…?这一句型, 并学会与Do you have…?相比较, 那么自然也就会从Yes, I do./No, I don't.想到Yes, she (he) does./No, she (he) doesn't.让学生在相互问答中理解到动词have在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的运用。需要指出的是若在陈述句中, 当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 谓语用has, 比如:Tony has a new baseball.She has a yellow ruler.He has a red backpack.等。

三、树立社会文化意识, 开拓学生文化视野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英语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媒介, 在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如何在探究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呢?一方面, 教师在探究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接触外国先进的文化, 比如组织学生看一些著名的电影, 介绍西方的人际交往、礼仪习俗、国民性格等, 让学生从中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两种文化的对话中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拓宽文化视野, 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 以Pair work, Group work, Team work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协商调解意识, 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长久以来, 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 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后患。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广泛开展, 探究式英语教学正逐步走向完善,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激励评价、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后, 往往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 以便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了动词have的教学活动后, 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组练习, 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

1. I have a new basketball. (变成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2. She has a big apple. (变成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3. Gina has a yellow backpack. (变成否定句)

4. Nick has a CD. (变成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5. He has a racket. (变成疑问句并作肯定和否定回答)

6. We have a table. (变成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练习结束后, 首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在作适当地补充。

自主运用能力 第9篇

激励策略是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 就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四种模式来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 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标激励模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通过吸引学生去努力实现某目标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俄国革命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目标, 哪来的劲头?”品德学科的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期望, 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主动得到发展, 使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目标激励首先要注意目标的难易适中, 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 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合理的目标设立后, 教师还必须创造条件, 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目标, 让学生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 增强和激发其后继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如在教学《雷雨来了》一课中, 教师通过提出“园园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蛋糕会有小黑点?”“为什么发霉的东西不能吃?”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 再从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提出“变质的食物还能吃吗?”“丢弃掉是浪费吗?”“怎样科学地保存食品、防止变质?”“夏天为什么食物容易变质?”“我们应该怎么注意饮食卫生?”等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讨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诞生另一个目标, 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心理期望中, 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 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最终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二、榜样激励模式

常言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

教师首先是最好的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教育学生, 成为学生的榜样, 就必须躬身自明, 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 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爱心行动”单元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 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 只知受人爱, 不知去爱人的现象, 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 帮助学生学会爱、乐于爱, 懂得不仅爱人, 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如果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会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 那就会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言行、气质、风度、品德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 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 能发人深省, 催人奋进。英雄榜样人物因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其人其事而具有真实性特点, 运用这些真人真事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教育效果, 用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激励学生, 以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染学生, 学生就能把故事所反映的美德铭刻在心, 还能够身体力行, 模仿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行为, 渴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英雄。如教学《过去的故事》一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 并通过故事屋活动把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通过经典影院活动让学生到屏幕上去看《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影片, 感受英雄的光辉形象, 领略英雄的风采;通过老歌回响活动搜集欣赏革命歌曲, 回忆过去的故事, 感受战争的年代;通过走近英雄活动, 寻访身边的英雄, 请他们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通过自主寻访活动, 学生就能知晓新中国诞生的艰辛, 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赏识激励模式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 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变得自信、自尊,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以避免对方失望, 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 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 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 教师如能巧妙恰当地运用赏识激励, 就能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

赏识激励, 教师先要会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针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和这样那样的问题, 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和引导, 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 一句好的评价语言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赏识性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就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赏识激励还应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如在教学《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画画我的家”活动中,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美丽的家, 抒发对家的热爱, 并且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得意之作, 号召全班学生给展示的学生一个爱的鼓励;在《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教学中设计“我会做, 我能行”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中,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通过评选自理小能人, 颁发小红花激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做的学着做。赏识激励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以正面评价、表扬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自主精神。

四、成功激励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 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 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 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我们如果能在品德课中注意处处寻找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享受成功的喜悦, 就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过家家》一课教学时, 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自主模拟活动主题, 通过自由组合、分给编排小品, 汇报演出来模拟家庭生活片断,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快乐、有幸福, 也有麻烦与困难。汇报演出, 评选颁奖等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自主编排, 合作演小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故而利于学生的发挥, 容易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品德课堂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发现, 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人”变为“创新和实践的人”。

自主运用能力 第10篇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要求, 是其英语综合学习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感悟基础上的升华, 能够为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教师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作分析, 以此阐述运用自主阅读、独立表达、才能展示等方式对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认为,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源于在实践体验中的理解感悟, 并由此进行灵活运用。这样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 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鼓励自主阅读思考, 增强理解感悟

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 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 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提高学生善思质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深化理解感悟过程, 促进其知识技能生成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文章题目、思考引导、背景介绍等方面内容进行略读和精读。首先, 要求学生能够筛选文章的有效信息, 形成整体阅读和综合理解的初步感性思维。其次, 要求学生能够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能够抓住质疑的要点。再次,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 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 让其能够有足够的表达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汇语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过程。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 能够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感悟。如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教学中, 可围绕文章的题目思考: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title?在此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结合语篇表达主旨意图, 能够找出自己的理解疑难之处。同时, 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情况, 以“What’re characters about the author’s hometown?”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来鼓励学生思考质疑, 以增强理解感悟。

二、倡导自主表达交流, 提高运用技能

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表达, 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矫正。同时, 学生的自主表达交流过程, 能够对学习的认知感悟起到深入江苏射阳●黄胜琳推动作用。

学生的自主表达交流运用是对阅读学习和理解感悟的升华, 更是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教师不妨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氛围, 让学生能够充分和谐学习, 真正实现积极主动学习的需求。同时, 运用积极引导和主动配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表达交流, 以深化理解感悟。针对学生在表达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予以指出, 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闪光点,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通过自主自由式的表达, 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 形成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表达主题的前提下, 能够用英语描述香港的一些大致情况。同时, 布置一定的思考表达交流题目, 像If you are a guide, how will you introduce Hong Kong?和Why do the people like to play in Hong Kong?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自由表达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策略, 形成有效互动。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主动表达运用能力。

三、突出学习才能展示, 提高自我效能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展示平台, 能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经历了辛勤劳动之后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不仅能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更能够深化学习认知过程。

笔者以为,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情况出发, 多还给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权和表达自由权。同时, 建议学生能够发挥好自身的想象思维, 深入反思总结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如在阅读学习中, 学生能够依据文本的表达角色进行扮演, 深入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 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升华。学生的才能展示过程其实也是其自主学习的升华和体现。

总之,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深刻体现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促进其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同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深化其学习策略, 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运用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要求, 是其英语综合学习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感悟基础上的升华, 能够为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教师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作分析, 以此阐述运用自主阅读、独立表达、才能展示等方式对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秋水.浅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1 (4) .

自主运用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终身教育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需要教育者反复、耐心、详密、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历练,并保持持久性和相当的自控力。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专家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有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松懈了,可以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选择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仅是家长的意见,所以一进大学就没有认真学习。有的学生不知道要怎样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在中学都是被动地学习,到大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主动去学,他们就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对为什么学习、学习目标是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制定的计划和目标也没有指导性和可行性。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中学时有老师和家长天天督促学习,到了大学,靠自觉、靠自主管理,他们看到同学玩,自己就控制不住也要去玩,有的时候玩起游戏来就忘了时间,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有的同学没有学习策略,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去查阅相关知识,不知道课后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分析笔记知识点的价值,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表。

三、信息技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寻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学科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进展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学习者;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包括:(1)供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模拟录像、精典案例、视频录像、虚拟资源、学生生产实训实习视频、习题库、试卷库、案例集等,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这些丰富教学资源进行自学。(2)指导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课程简介、教学设计、授课计划、考核方案和实践知识模块共五板块。(3)展示课程成果的网络资源。教改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成果、创新创业成果,共三个板块。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行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4)课程互动的网络资源。主要有新闻通知、就业招聘、在线测试、论坛交流、网上答疑,共五个板块。供教师发布相关信息、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想法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讨论,对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收,并及时地进行回复。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教学互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习情境要求,灵活将课程放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工作现场、图书馆等地进行。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示的模式。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严格地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软件。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实质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抓好教学组织:布置任务→接受任务→寻找答案→确定最佳方案→训练巩固→评价、准备迁移等六步。第一步,布置任务,将精心设计的工作任务布置给学习小组;第二步,小组接受任务,探讨完成任务需要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确定时间及人员分配,制定计划,注重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第三步,寻找答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教材、实训指导书,查找规范标准与任务相关过程等信息;第五步,训练巩固,根据实际操作和讨论,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提高技能;第六步,评价、准备迁移,主要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生产性实习做准备。

(四)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就是在教与学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目标。布置的任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任务是由教师给出,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有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任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高职学生使用任务驱动法,首先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任务,在任务中适当融入要掌握的知识点,注意分散重点、难点和前后的联系,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太简单又使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所以要促使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匹配,最后通过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协作完成。

(五)注重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开放的学习资源、自由的学习时间,采取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注重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自为能力、自律能力。坚持学习的五个环节: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课后反思小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抓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收集、加工、整理信息,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拓展学习,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丽霞.以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吉林教育,2009(03)

[2]孔祥文等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

自主运用能力 第12篇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提高幼儿在生活中 的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靠幼儿主动地去遵守执行。而要想使幼儿主动地遵守良好的生活常规, 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手段。针对生活常规教育,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例如:运用交互式液晶书写屏播放小朋友是怎样洗手的视频, 上面有小朋友排队洗手的过程, 有小朋友讲怎样正确洗手的声音, 还有洗手的儿歌, 并且配有音乐。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幼儿记住了屏幕上的小朋友的洗手方法, 自己洗手时会主动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以前不排队、拥挤的场面没有了;以前玩水、玩肥皂盒、不卷袖子的现象没有了。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习良好的生活常规。

又如:在进餐环节, 教师运用交互式液晶书写屏播放了一个故事片《小熊请客》。故事情节是:小熊请小白兔和小山羊两位好朋友吃饭。在吃饭过程中, 小白兔身体坐直, 小手扶着小碗, 小胸脯紧挨着桌子, 不掉饭粒, 吃完饭后自己擦桌子。小山羊在吃饭时, 小手不扶碗, 桌子上、地上都有掉的饭粒, 吃完饭后也不擦桌子。看完小白兔和小山羊的不同进餐过程后, 教师让小朋友说一说谁做得好, 谁做得不好。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孩子们明白了吃饭时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以此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帮助幼儿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使幼儿学会主动获取信息, 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提高幼儿在教育活 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能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幼儿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开展“美丽的丝巾花”主题活动时, 幼儿从家中拿来了各种漂亮丝巾, 编成美丽的丝巾花, 围在脖子上很好看。刚开始教幼儿怎样编制丝巾花时, 有些步骤光靠教师语言讲述或者在前面演示, 还是有些抽象或是不够清楚, 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后, 幼儿的学习动力更大了, 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液晶屏上编丝巾花的每一个步骤。丝巾有长方形的, 有正方形的, 经过几个步骤后, 有的被编成了牡丹花, 有的被编成了喇叭花, 有的被编成了小蝴蝶。当遇到难点时, 可以播放得慢一点儿, 让幼儿看清楚一条条的方丝巾是怎样变成各种花型的。这样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兴趣更浓了, 个个都拿起自己的丝巾动手编起来。

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生动、形象, 使幼儿自主进入学习状态, 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非常主动, 这种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运用多媒体设备的形、声、色、光等效果, 创设各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 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提高幼儿在区域活 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 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能够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积木区中, 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以及游戏的材料和玩法等内容, 然后让幼儿自己去尝试。目标化的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和游戏的内容、材料、玩法, 这样宽松的氛围无疑会成为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沃土。

在娃娃家中, 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幼儿观看妈妈和爸爸在家中是怎么当的, 是怎么做家务的, 是怎么辛辛苦苦上班的, 是怎么为人处事的, 以及家中的孩子是怎么做的, 等等。然后让幼儿自己回答, 如果答对了, 屏幕里显示一朵小红花表示奖励, 如果答错了, 会给出相应的否定显示。在活动区中运用多媒体设备, 不仅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了区域游戏技能, 更重要的是幼儿在交往、表达、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提高幼儿在语言活 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幼儿正确发音; 丰富幼儿的词汇;教幼儿按照语法规则造简单的语句;培养幼儿说话的良好习惯。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教育和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信息呈现形式和内容组织方式更为多元化, 从而为幼儿学习语言创造一个多通道、多元交互的自主学习环境。幼儿在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的 多媒体信息的刺激下, 可以同时感受大量由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呈现的信息, 如音乐、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多媒体创设的学习环境, 具有直观性、参与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 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面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真实鲜活的信息材料时, 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诱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五、结束语

上一篇: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下一篇:风险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