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成果范文

2024-08-11

活动成果范文(精选12篇)

活动成果 第1篇

自从开展了读书活动,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英雄、见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例如,班里的课桌、板凳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被刻得伤痕累累,而今张张课桌完好无缺地放得整整齐齐;以前最不卫生的卫生角也收拾得有条不紊,脸盆、毛巾干干净净地放在应该放的位置。不知哪名学生还从家里揣来几盆翠绿欲滴的鲜花,他们把教室打扮得清洁、漂亮。关心集体,帮助他人已成一种风气,同学们也从中体验到—种乐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小学生了解了英雄人物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弘扬爱国精神,我组织了一支宣传英雄人物的小分队。我首先向他们介绍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英雄人物的比赛活动,收到了知、情、意、行统一的完美效果。

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 阅览图书及英雄人物的简介,尽力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在班会上演讲英雄人物的事迹。我事先搜集一些资料,然后让学生轮流阅读后再组织讨论。我们的口号是“学英雄、见行动,争做新世纪接班人。”我及时总结举出英雄人物如刘胡兰、江姐、雷锋等人的事迹,他们都是为人类开辟道路的、为人民的利益走在前头不怕牺牲的人。号召同学们阅读英雄故事书,同时也请家长讲几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因为榜样是具体、生动、崇高的形象,容易被学生领会和模仿。这时我向学生指出学习榜样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应学习什么,从什么地方做起等。

(2) 在读书活动中,开展做好事评比活动。我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编成故事,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制成投影片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促进他们加倍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向同学们进一步指出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努力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更应该加倍热爱我们的祖国。爱祖国的具体做法是: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凡是积极在校内外做好事的同学,我除了口头表扬外,还统计谁做得好事多,并把做好事多的学生的名字写在教室的光荣榜上。

(3) 联系家长社会课外辅导员组成教育合力,请家长及社会上的有关人员参加好人好事的评比活动。请家长向孩子们讲英雄人物故事,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使学生找到努力的目标。这样的读书活动无形中带动了家长及社会,从而增加了教育的合力,巩固和扩大了教育效果。

(4) 在集体中进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在开展爱国主义的读书活动中培养集体,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既要把学生集体看作是教育的对象,对它进行教育与培养,又要把它看作是教育的手段,通过它对集体的每个成员进行教育。正如马卡连珂所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应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共同的教育活动,这才是团结友爱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让每个学生说一个英雄人物事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怎样做,才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此外,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在集体中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作风,来教育、训练和陶冶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做新世纪的合格的接班人。要把集体活动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要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加强个别教育,使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的集体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第2篇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大薛小学 霍红

一、活动主题名称:

走近动物

二、设计意图

动物与人类生息相关,是生命之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朋友们最喜欢亲近、交流的知心朋友。这个活动,就是以人类的朋友——动物为活动对象,设计猜谜、故事、表演、手工制作、设计动物家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努力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合作探究学习,又有个性特长展示,既有媒体资料播放,又有自主创新制作,突出实践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二年级学生

四、背景分析: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课外知识丰富,上课发言积极踊跃,对于各种新知都有浓厚的爱好。

课堂上老师能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播信息,学生家庭也都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上课的平台。

五、活动时长:

总时长:六周

第一阶段:两周;第二阶段:一节课;第三阶段:一个月

六、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能力培养:

1、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长见识。

2、通过制作喜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认知能力:

1、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研究爱好。

2、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制作小动物剪贴画的能力。

七、活动预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备制作小动物的各种材料。

2、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四周的小动物及它们的特点,收集有关小动物的谜语、故事、诗歌,学唱《我爱我的小动物》歌,预备制作小动物的各种材料。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上课的前两周,向学生布置有关活动预备,观察自己生活四周的小动物及它们的特点,收集有关小动物的谜语、故事、诗歌。可以跟家长或者同学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制作小动物的方法。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和学习的方法整理好,一周后教师学生进行检查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预备时间,一周后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教师进行汇总。看看学生比较喜欢哪些小动物,老师可以做其它小动物的资料拓展工作。发现资料丰富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为其他资料不全面的学生做个范例,这样让同学们下一周时间再使自己的资料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教唱《我爱我的小动物》歌,激起学生更加的喜欢热爱小动物。学生汇报自己学习到的制作小动物的方法,交流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更加逼真可爱,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对于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对于预备不充分的学生进行鼓励,激起他们的动手爱好。一周后学生教师做好一切预备,共同进行综合实践课的学习。

第二阶段:(具体一节课课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

1、教师课件播放有关小动物的录像,并配上不同动物特征的音乐。

2、学生观看录像毕,表演或出谜,猜猜是什么动物。比比谁把小动物的特征表演得最象,谁猜的最准。

(设计意图:

1、通过观看小动物的录像,用肢体语言将小动物有特征的地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研究的爱好。

2、用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能成功的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教师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又有什么特征呢?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演示相应的小动物。

2、学生组合动物小组,合作讨论。

(1)语言表达:我喜欢的小动物是(),它有()的(),()的()„„

(2)歌曲表演。

(3)诗歌故事表演。

(4)课本剧表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组合动物小组,自主选择表达方式,来告诉大家自己的喜好,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学一学。

1、教师问:这些小动物真有趣!你想不想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预备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2、学生自学资料上介绍的几种制作方法,动物小组讨论,将自学中的疑难地方提出来。

3、教师问:还有其它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学生研究出资料上没有的工艺制作方法。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对“纸工艺”、“布艺”、“泥塑”及其他工艺制作的技法进行探究、讨论,分析、设计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

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2、多合作讨论,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在小组讨论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螺旋性上升。这种共同讨论为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5、教师问:你们研究出了哪种工艺制作方法呢?评选“小小发明家”,并佩戴小红花。

6、学生小组交流,并评价

7、教师问:你预备用哪种工艺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

8、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四)、创意设计,做一做。

1、教师在教室中心设置一个“制作材料库”,将学生在制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材料收集在一起。讲明留意点:A、留意安全;B、讲卫生。课件播放与动物有关的音乐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

2、学生在“制作材料库”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材料。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工艺制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创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

1、自主活动中的人格培养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讲卫生的习惯。

2、想象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工艺制作时,自由发挥度较大,充分的想象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示:我们在制作小动物时将它最有特点的地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虽然身体比例不是很正确,但却非常有趣。

4、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放到教室前面的“动物王国”展示台上。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也可互换互玩。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验创作后的成就感。)

(五)、深入实践,画一画。

1、教师课件情景演示:“小鸟的家被破坏了,小鸟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他们没有了家,多可怜啊!小朋友们,想个办法帮帮它们吧!”

2、学生为自己制作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理想中的动物家园,并画一画。

(设计意图: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这项活动,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从美育角度讲,又能展现出美感,从而提高学。)

3、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分析该同学所设计的动物家园是否适合他制作的小动物居住。

4、每个小朋友把自己给小动物设计的家园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让全班同学参观,互相评价,也可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互相评价、分析,用于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第三阶段:

利用双休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四周的小动物创设一个环境优雅的家。一个月后评选“环保之星”。

九、活动成果的交流和总结

1、学生自学资料上介绍的几种制作方法,动物小组讨论,将自学中的疑难地方提出来。

2、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对“纸工艺”、“布艺”、“泥塑”及其他工艺制作的技法进行探究、讨论,分析、设计制作方法。

3、学生在“制作材料库”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材料。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工艺制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创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十、评价方案

1、谁研究出了哪种工艺制作方法呢?评选“小小发明家”,并佩戴小红花。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3、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放到教室前面的“动物王国”展示台上。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也可互换互玩。

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第3篇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05-02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文章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

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 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活动成果 第4篇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 (以下简称石油分会) 油质协字[2010]1号文件“关于推荐2010年度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奖和荣誉奖的通知”, 企业工作站和直属单位会员共推荐QC小组成果211项, 其中现场型109项、创新型47项、攻关型46项、管理型9项。

石油分会于2010年5月21~22日组织对QC成果进行了初评, 评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奖196项, 其中一等奖62项, 二等奖71项, 三等奖63项, 淘汰15项;2010年6月16~17日组织对22个单位会员的62项成果进行了发表评审, 共评选出34个国优小组。

2010年度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特点

2010年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成果的技术含量也显著提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成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

2010年的QC小组成果涉及到采油、勘探、炼化、机械制造、仪表、管理服务等, 不同行业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 逐年提高。

2现场型和攻关型课题越来越多

2010年度推荐的211项成果中, 现场型和攻关型共155项, 占成果总数的73.4%。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 解决了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体现了QC小组活动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活动的目的。

3活动程序越来越科学

通过对QC小组成果评审可以看出, 大部分小组活动能够遵循PDCA循环原则, 活动过程越来越科学;特别是一些成果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PDCA循环, 在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等步骤时, 也同样运用PDCA循环这一原则, 先策划如何做, 然后再去按计划做, 最后依据事实确定结果, 充分体现了PD-CA循环中“大环套小环”的特点。

4创新型课题数量明显增加

据统计2010年QC成果, 创新型课题占申报成果总数的22.3%, 大大高于国家2009年创新型成果的16.75%, 且创新型成果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此次交流发布的成果创新型成果15项, 占发布成果的24.6%, 创新型课题的出现为我们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小组成员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5成果报告内容详实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 大部分QC小组成果报告中, 能够充分反映QC小组活动过程, 如对策实施中不是简单的将对策表中的对策进行描述, 而是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方案分析过程都体现出来, 充分展示活动过程。

6发表工具灵活多样

当前, QC小组成果全部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发表, 一些小组成果通过动漫的形式演示工艺流程、设备改进前后实物图片对比、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实施过程等, 使人一目了然、生动形象, 起到了较好地交流发布效果。有的小组成员现场发表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 能够按照活动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讲解, 内容一环扣一环, 充分体现了小组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成员较高的综合素质。

7评审程序和形式, 有利于交流学习

此次成果发表评审会, 采取了新的评审程序。首先, 由发表人介绍成果内容, 然后各位评委针对成果的管理技术进行提问, 并由一名评委代表对每一个成果的管理技术进行总体点评, 最后, 各位评委在进行打分。这种新的评审程序, 不仅使小组成员进一步了解到自己活动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同时, 对其他会议代表也起到了较好的交流和学习作用。

活动成果存在的不足

1问题解决型课题

(1) 现状调查和目标设定两个步骤存在内容颠倒现象。对于问题解决型课题, 在开展QC活动时, 活动的目标有“自选性目标”和“指令性目标”两种情况。对于自选性目标, 应先进行现状调查, 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然后小组自行确定活动目标。即自选目标的依据应在现状调查中陈述清楚。而对于“指令性目标”, 因为活动目标是直接按照上级指令要求设定的, 因此, 应直接确定活动目标并需要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说明现状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差距的症结所在, 以便针对它进一步分析原因。但大部分“自选性目标”课题, 既有现状调查, 又有目标可行性分析, 有的把设定目标的依据放在了目标后。而一些“指令性目标”课题, 按先进行现状调查, 然后再设定目标。上述做法显然不符合逻辑关系。

(2)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不够充分。QC小组活动从选题到效果检查, 整个活动过程, 都要有证据来说明, 而这些证据应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但小组对此要求理解不够深刻, 在成果报告描述中没有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在要因验证这一环节尤为突出, 在确认每条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时, 应根据它对所分析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定, 部分小组的成果报告只说明了验证的事实, 却没有说明确定为主要原因或非主要原因的理由, 有的小组根据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还有部分小组目标及可行性分析运用空话、套话, 没有实际意义, 显然不符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3) 统计工具运用缺乏灵活性。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运用适宜的统计工具, 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以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应用统计工具方法的原则有两点:一是选用适宜的工具方法, 二是正确地使用工具方法。但小组还不能灵活应用统计工具方法, 存在问题较多的有以下几点:

(1) 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和关联图, 小组可根据各种图的适用场合、原因之间的关系和展开层次进行选用, 但许多小组对单一问题、原因之间无交叉的却选用关联图去分析;有的关联图从表面上看原因之间有交叉, 但实际无交叉;有的从图中看不出因果关系;有的原因分析未到末梢, 在后面的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中还在进行原因分析等。说明大家对因果图、系统图和关联图的应用还存在问题。

(2) 在现状调查中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把问题症结找出来,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的问题选用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来分析, 但多数小组都只选用排列图。排列图的主要用途是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问题的影响, 以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有的调查数据太少, 对频数少于50的也选用排列图;有的将不同层次内容放到一张排列图上进行排列;大多数依据2/8原则确定关键症结;有的排列图画法不规范等。说明对统计工具方法的选用和应用还没有很好掌握。

(3) 正交试验是利用正交表合理安排试验, 以达到试验次数少、效果好的目的。今年成果一部分小组运用了正交试验, 但有的小组没按标准的正交表进行排列, 两列中全部有序数字对出现了相同的次数, 不符合正交试验的整齐可比性;有的小组对正交实验的结果没有进行算一算、看一看及综合分析;有些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应该用正交试验而没用, 导致试验次数较多, 影响了活动的效率。

(4) 成果报告的整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成果报告应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所展示的内容必然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一环扣一环, 且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另外, 每个QC小组的课题不同, 活动过程的重点不同, 成果报告所展示的重点也应不同, 成果报告对各个步骤的描述应详略适宜, 应把活动中所下功夫、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 反映出本课题的特点。但我们有的成果报告程序颠倒、内容缺失, 有的还存在前后描述不一致, 造成逻辑顺序不严谨, 使人听不明白;有的成果报告每个步骤都事无巨细, 导致在有限的成果报告篇幅和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把本小组活动过程的重点介绍清楚, 例如:在成果报告内容的前面, 可简要介绍QC小组组成的情况。必要时要对与小组活动课题有关的企业情况或生产过程 (流程) 做一简单介绍, 用以说明你的课题是那一部分发生的问题, 而我们大多数前言看不出与课题有何关系。再如选题理由, 应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简洁、明了、充分, 但我们部分成果报告描述繁琐, 甚至选题理由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这也影响发布的效果。

2创新型课题

近几年来, 鼓励大家开展创新型课题活动, 但不要误认为创新型课题是一种新的小组活动形式, 因而喜新厌旧、一窝风地涌向创新型课题。虽然创新型课题数量明显增加, 整体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但部分QC小组对创新型活动程序的要求没有很好掌握, 成果仍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选题。今年的成果大部分从课题名称上看对创新型和改进型有了正确的区分。但从活动内容看, 还有部分小组将攻关型课题作为创新型课题实施, 或者说是成果报告是按创新型程序进行整理的。这说明对创新型课题的理解还有误区。有些改进型课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创新点, 特别是一些攻关型的课题, 没有创新, 小组很难突破, 实现目标。所以, 小组在选题时要以立意是否为创新做出正确判断, 不是有创新点的小组就一定是创新型课题。

(2) 目标设定。今年创新型成果在目标设定这一步骤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目标没有量化。 (2) 目标太多。 (3) 未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 (4) 目标可行性分析的依据不充分。

(3) 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这一步骤比前几年有所改进,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所提出的方案不具备可比性.方案选择时可供选择的方案明显少, 多数仅有两个方案比较。有的方案的对比性差, 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有的虽然提出两个方案, 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 (2) 方案选择不彻底, 没有分解到可采取对策, 将分解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 (3) 方案选择多为主观判断, 缺少数据或对方案选择进行实验, 根据其结果进行选择。 (4) 虽然创新型课题运用更多的是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 但还是有适宜的工具, 不能不用统计工具。有的对统计方法不理解, 又盲目追求新颖的方法,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2006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下发了“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主要区别, 并详细阐述了“创新型”课题QC小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正确应用。2008年中质协第二次修订的“QC小组活动教材”已明确了程序和方法,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理解和应用。

成果展示活动总结 第5篇

是最新发布的《成果展示活动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篇一:社团风采成果展活动总结

社团风采成果展活动总结

我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社团为载体带动学生活动的开展,由建校初期单一的社团发展到现在的拥有阡陌文学社、尚舞拉丁 社、舞动社团、飘零文学社等二十几个社团。坚持以生为本的个 体差异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追求个本的生命活力,追求个 体的做人成功,追求个体的学业成功”为培养目标,形成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园主流文化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育人效果。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团健康蓬勃的发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社团理事会决定于5月20日——22日在学校主校道举办了社团风采成果集中展示活动。

在成果展现场,各社团同学都拿出自己的绝活,认真出展报,充分展示本社团的特色。为了让自己的社团更有亮点和更具人气,有的社团还贴出社团开展活动的照片,真可谓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了。看着忙碌的社员们,整个校园在同学们的自主展示中呈现出和谐、青春、活泼、向上的氛围,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校既是校园、乐园更是家园。

在此,范文TOP100我代表社联,感谢悉心指导,大力支持我们的刘sir、张老师。感谢努力创新、认真负责的各社团社长和社员们!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团队精神,熔炉出这次的社团成果,在此,深深的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了!

这次社团成果的成功展示,也感谢学校领导,是你们为我们学生,提供和

搭建锻炼综合能力的平台。是你们的办学理念,让我们自主、大胆的去创造!所以再次对你们说声谢谢!在此,我们还要感谢社联各位干部,是你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与付出,才保证了这此社团成果展示的井然有序!

篇二: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小结

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小结(2012---2013学上学期)

为了进一步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创建幼儿展示平台,使每位家长更加直观的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1月28日,县直幼儿园分级段举行了期末教学成果汇报展示。

本次汇报会,各班教师分别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汇报,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将音乐、语言等五大领域课程以及礼仪特色、体能训练等内容向家长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出色的表演不时赢得家长的笑声和掌声,汇报中还结合各班特点进行亲子游戏等活动,使这

次成果汇报展示充满了勃勃生机。家长们在这种浓浓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健康、快乐、自信、大方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教育的成果。

本次汇报活动为家长和教师创设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县直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三: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与展示交流

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与展示交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思想汇报专题一些教师过于关注成果展示,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追求效果,教师甚至帮学生写发言稿、台词,学生背,而学生并未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样的做法耗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违背了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其实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回顾交流,交流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从而达到师生间、生生间共享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此阶

段要做好如下设计:

(1)资料整理与归类。指导各小组对本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包括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拍摄的图片资料、访谈记录的整理资料、录音录像资料等进行整理与归类。

(2)形成研究成果。小组认真总结归纳,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其内容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设计作品、心得体会、感想、日记、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摘抄,访谈实录等。多则数千字,少则几十字或者一句话也行,这要视学生的年龄、学段及知识面而定。一般说来,学段越高,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越多,所写的活动结果的质量也就越高。但必须说明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过程重于结果。

(3)组织成果展示交流。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A:展示形式力求多样,避免单一雷同。能够运用多种不同形式展示活动成

果也是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表现。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教师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或动静结合。静态的如一篇论文、调查报告,日记、作品等;动态的,如一次演讲、报告、制作比赛、小实验、心得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观点的辩论等。

B:成果展示要自然、真实,防止教师过多干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重在学习,即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悟、体验,而不是为展示而展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任务、经历介绍给

大家,同时把体会、发现、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意识展示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切记不能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能在展示中向学生施加某种要求,否则,学生将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师想要 的”而不是思考“自己想要的”。

C:把握时机,即时展示。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当学生取得小小的成功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提供展示机会,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

D:启发提升,拓展主题。总结交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自然、自我的责任感,加强学生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对个体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因此,在活动总结与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主题的拓展与升华。如《标志面面观》主题活动汇报时,学生提出小区、街道很多该设标志的地方没有标志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制作标志,在小区、学校适当的地方安放提醒标志,以警世人们注意的活动。

以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的一些建议,希望老师充分认识这一全新的

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成果 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開展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其过程分为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还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的铺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展示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任务量大,时间长,适合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把全班同学分成为3~8个小组,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确定小组组名和口号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展示。

二、展示过程性资料

1.及时积累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了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制定观察记录表,采访计划和调查问卷等作业。此外,学生应该懂得收集整理这些原始材料,很多过程性资料是即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稍纵即逝的,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积累记录材料的习惯。

2.学会整理材料

因为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就涉及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实践的课堂展示只能展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光在综合实践活动派上用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过程性资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在研究过程的收获,或者理清研究对象在研究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3.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显性的材料很容易呈现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隐藏很深,很容易被忽略。

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做到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发挥所长,有所体会。

三、展示实践成果

1.选择恰当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图片成果、视频成果和作品成果四大类。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呢?首先,从主题的选择方面出发,实践调查类的多用到观察记录、调查报告、视频录像、倡议书等等;人文调查类倾向于资料集、手抄报、主题小品等。

其次,材料的特点也制约了展示方式的选择。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心得体会、一件模型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次访谈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最后,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可以做演讲,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可以绘制手抄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小制作……分工合作后,让每个同学都能一展所长,每个小组都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形式。

2.掌握相应的技巧

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问要客观真实作答;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激发阅读兴趣;在实物制作展示方面,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媒体技术使他们能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出来。

3.引导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在综合实践展示过程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导修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小组、对活动的评价。这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也能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这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找对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过程,为下一次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倪以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有效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15(Z1).

[2]杨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2015(4).

浅谈唐僧义净佛经翻译活动及成果 第7篇

义净法师, 字文明, 其祖籍为范阳 (今译为河北涿县) , 还有一个说法是祖籍为齐州 (今属山东济南) 。本人的俗家姓氏为张, 在十四岁出家, 非常向往玄奘西行的高尚情结, 希望佛法能发扬光大。义净法师的授业恩师为慧智禅师, 跟从他学习法砺和道宣两个律部超过五年时间[1]1。之后到洛阳学习《集论》和《摄论》, 然后又到长安去学习《唯识》以及《俱舍》等。父母在义净7 岁时送他到齐州附近的土窟寺, 跟从善遇法师和慧智法师学习佛法。善遇法师学识广博, 熟知佛经, 对天文地理, 阴阳理法以及六艺等均深有研究。慧智法师苦心钻研《法华经》几十年, 功力深厚。义净在二位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 学习了丰富的佛学知识, 同时也为其后面的修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646 年 (贞观二十年) , 义净的授业恩师善遇法师圆寂, 义净跟从慧智法师学习禅理, 将精力集中在佛教典籍之中。在648 年 (即贞观二十二年) 义净正式出家为僧。慧智法师非常器重义净, 并劝解外出求学, 遂前往洛阳和长安。

在670 年 (唐高宗咸亨元年) , 在长安义净和师兄弟处一、弘袆等约定西行, 但是处一未能够达成这一心愿, 弘袆行至江宁则止, 义净继续前行, 在丹阳和玄逵一起行进。在671 年, 于扬州遇上冯孝诠, 此人要去龚州 (今属广西僮族自治区平南县) 任州官, 故一起前往广州, 也得到他的资助。在年底由广州乘坐波斯商船南行, 此时和他同行的只有弟子善行, 二十二天之后达到室利佛逝 (今属苏门答腊) , 并在此旅居半年之久, 学习音韵学。善行因患病回国, 他一个人继续前行, 途径末罗瑜 (后演变成隶室利佛逝) 、羯荼等国。在673年, 达到了东印耽摩梨底国, 和唐朝大乘灯法师相聚, 他在此居住多年。义净在此停留一年学习了梵文, 之后二人一起出行中印, 在这里观察和了解很多佛教圣迹, 一共游历三十多个国家, 在那烂陀寺留学多达11 年, 和寺中大师交往甚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研习佛法, 最终获取近四百部的梵本三藏, 万颂超过五十余个, 后回国。

二、义净法师的译经活动

义净的佛学修行, 从其一生的经历分析, 主要从事着佛学典籍的传译工作, 尤其是在译经和著述两个方面煞费苦心。从他的生活经历来看, 他的译经活动可以包含着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由印度那烂陀寺到室利佛逝的时间段内, 这个时候他尝试着翻译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以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其次是回国到主持议场之前, 这个时间段内主要是整理原有的作品, 并加入阗三藏实叉难陀法师主持的《华严经》转译工作。最后是由久视元年到圆寂, 义净自己亲自做翻译的工作, 在洛阳以及长安两地翻译的佛经多达上百卷。在从事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了当时朝廷和僧人的广泛支持, 在福先寺、西明寺翻译了《金光明最胜王》等超过二十部的佛经, 由众多的高僧为其证义和笔受, 其中包括着中国僧人波仑、慧表、智枳、复礼、法藏、德感、胜庄、法宝、神英、仁亮、大仪、慈训等人, 以及印度沙门阿儞真那[2]3。朝廷对其高度关注, 并令成均 (即国子监) 和太学助教对其鼎力支持。后翻译的佛经呈献给朝廷, 武则天大悦, 并亲自写了《圣教序》, 高度赞扬义净的佛学贡献。在705 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 , 已经在洛阳主持翻译《孔雀王经》, 在大福先寺翻译《胜光天子》等佛经, 兵部侍郎崔湜和给事中卢粲为其润文正字, 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负责监护的工作。在710 年 (景云元年) , 义净在大荐福寺翻译《浴象功德经》等二十多部著作时, 中印度沙门拔弩、罽宾沙门达磨难陀、吐火罗 (今阿富汗) 沙门达磨末磨、东印度居士伊舍罗、文纲、沙门惠积、爱同、惠诏、利贞、胜庄、思恒、玄伞、智枳等各国僧人都在积极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兵部尚书韦嗣立、修文馆大学士李峤、吏部侍郎卢藏用、中书侍郎赵彦昭、兵部侍郎张说以及中书舍人李又等二十余人为其润笔, 秘书大监嗣虢王邕同、左仆射韦巨源以及右仆射苏环等负责监护, 在公元711 年 (景云二年) , 义净在大荐福寺翻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经书时, 太常卿薛崇嗣负责监护。义净在进行翻译工作时, 朝廷大力支持, 中外僧侣鼎力相助, 义净法师本人精通汉文和梵文, 又在印度度过了十余年, 有过锻炼的机会, 这也是保障佛经翻译工作的必要支持, 在继承玄奘的翻译风格后, 又发挥出自身的特点, 义净是唐朝非常知名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佛经翻译家。这也与他工作时的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有着密切的联系, 把握原则, 刻苦钻研, 并能够有着自己的心得感悟。

义净在修行的途中, 注重佛经翻译的原则性, 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汉文化特色。所以他的西行和佛经的翻译对唐朝时佛学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也对后世我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义净从国外归来时, 不仅是带回了近四百部的佛学著作和超过五十万的佛颂, 同时也带回了一铺金刚座阵容, 三百粒佛舍利, 这些都是我国佛学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在进行佛经翻译时, 有着广泛的严谨的方案。其中包括着《集量》、《法华》等的翻译思路, 义净非常重视印度佛学的思考内容, 也关注着当时所崇尚密宗思想。将二者进行融合性探索, 丰富了唐朝的佛学典籍, 同时在此之中也会有新的创新。义净在翻译出《金光明经》等一系列的陀罗尼经, 其中还附着密宗源流的思想。在翻译的工作中有着很多优秀的人才被义净欣赏, 包括崇庆、玄秀、玄睿、崇勋、元廓、惠神等, 身边的弟子有崇俊、玄晖、昙杰、宝严等人, 当时受到义净影响的僧人有法明、敬忠等[3]1。

三、义净法师的翻译成果与价值

在义净佛经工作的同时, 其带来的佛学和翻译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在此进程之中也带来其他的价值展现,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分别是地理和外交的功效。譬如义净在室利佛逝时创作《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著作, 著作中记述了前往印度的僧人的所见所闻, 丰富了当时国内的地理知识。

在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作品中, 义净是采用僧传的方式写了从641 年 (太宗贞观十五年) 到691 年 (武后天授二年) 这半个世纪以来57 个僧人的海外求法的经历, 其书中有《重归南海传》, 讲述的是689 年 (武后永昌元年) 义净到室利佛逝的故事。在研究佛学典籍的同时, 义净描写了南海各地的实际地理和国家风貌, 成为当时非常珍贵的印度史料, 同时也包括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譬如在《南海寄归内法传》第二十七章中记载着印度的传统医学“八医”, 在其第二十八章中记载了印度进药的方式, 很具医学的研究价值。并且在文章中描写了印度人生活方式, 能够看出不同地域, 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差异, 所以非常具有研究的意义。

在阅读该著作时, 发现文中内容和结构具备着鲜明的特色, 虽然书中没有选择传统的僧传的书写方式, 但是将其中的57 个僧人的游历时间按照先后顺序归为一个整体。然后分析着他们的个人情况, 籍贯生平, 旅游路线以及求法的概况等。这个过程中语言是非常简略的, 仅仅几十个字, 就能概括其中的内容, 譬如木叉提婆篇和慧琰大师篇等。少数的僧人描写得比较多, 譬如玄照法师以及道琳法师等人。虽然具体的人物在进行描写的同时, 具备着不一样的风格, 但是总体的写作方式具备着共性的体现。

如果从写书的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得到, 该著作呈现出的是“行状”集合。依照清人吴曾祺所著的《文体刍言》进行解释, 在汉朝时称之为状, 在六朝以后称之为行状。其主要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理念是描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一般情况下是以褒奖为主, 其中很少会出现贬损的情况。以这个观点再去分析义净写书的特点时, 能够明确地发现, 其中确实是存在着行状的特色的, 譬如在描写两位笔墨最少的僧人时, 在文中的《交州木叉提婆师》和《交州慧琰法师》中, 有所体现。用最简单的语言, 描绘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将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详尽地反映出来。包括人物出身, 籍贯, 生殁, 出行路线, 途中经历以及所获成就等等。使读者能够从中读到更多的信息, 达到言简意赅的效用, 而相比较而言, 笔墨比较多的僧人, 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详尽地描绘了后三个方面[4]1。

义净法师是我国最杰出的的西行求法高僧, 也是继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以后最广被人知的著名佛经翻译家。正是由于他认识到当时汉译佛经在理解上和翻译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故非常崇尚玄奘的西行取经, 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往海外寻找真经, 在印度旅居十余载, 和当地很多高僧往来密切, 对瑜伽、中观、因明和俱舍等经论深有研究, 精通多种佛教语言, 包括梵文。在他的坚持, 朝廷的支持以及僧人们的鼎力帮助下, 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对唐朝佛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所撰写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经, 不仅是佛学经典, 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义净的奋斗经历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和鼓励着后世的高僧们, 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摘要: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 弘扬佛法, 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 卒于713年, 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关键词:佛经翻译,西行求法,佛学,佛经

参考文献

[1]彭薇.唐代西行高僧义净[J].文教资料, 2011 (2) .

[2]谭代龙.略论义净译著中的注文在词汇史中的研究价值[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 (4) .

[3]王玉娟.义净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5 (3) .

活动成果 第8篇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 既是对QC小组活动的过程的全面总结, 也是成果交流、评选的基础。

2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以太原铁路局2015年各系统推荐的35项参评铁道行业优秀QC小组评审材料为例, 对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2. 1基本概念不清

从成果材料的一些基础材料可看出部分QC小组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清。如 × × QC小组“钩缓配件悬挂喷漆烘干线技术改进与完善”课题类型为“科技型”, 对QC小组活动分类不清楚; 再如选题为 × × QC小组“强化大学生培养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从题目上就能看出, 对QC小组活动的选题原则不清楚, 为口号式课题。

2. 2活动程序, 缺乏逻辑性

PDCA循环四个阶段具体程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 2. 1活动程序不熟练

× × QC小组所选课题为问题解决型自选目标程序, 而在“设定目标”程序中又出现“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与自选型课题的“现状调查”作用相似, 后边出现的“目标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应融入前面“现状调查”中。

2. 2. 2目标值的确定依据不足

× × 检修车间QC小组“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 ( a) 选题理由: “接地告警误报故障”占“2014年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 的64. 26% ; ( b) 症结: “母线单相瞬时接地告警误报最高, 占总量的75% , 是造成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的主要症结”; ( c) 目标值确定: “如果将母线单相瞬时接地误报 ( 症结) 的问题解决, 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就降低64. 26% × 75% = 48. 19% , 那么配电室故障率就将降低到16. 07% 。因此说明, 我们设定的目标值17% 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确定: 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告警误报率, 由75% 降低到17% 及以下。此过程中16. 07% 与17% 没有必然联系; 且前面计算过程与结果存在逻辑错误, 对“选题理由”、“现状调查”、“症结”、“目标设定” 之间的逻辑关系理不清; “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与“配电室故障率” 混用, 概念不清。有用事实数据来说话的概念, 但存在思路不清, 逻辑混乱的问题。

2. 2. 3原因分析不彻底

存在原因分析不彻底, 未分析到末端原因的问题, 如 × × 站调度车间QC小组“提高玉门沟站编组作业能力”, 要因确认二, 对“机列衔接不到位”这一末端因素确认过程的表述: “由于玉门沟台对西山支线机车交路运行情况掌握不准, 造成车流与机力衔接不到位。”原来这个所谓的末端因素还有原因, 自己证明了不是原因分析不彻底。

2. 2. 4对策表的制定及实施

“对策表”是计划阶段的最终结果, 也是后续活动实施的依据, 在对策优选后提出的对策表应按“5W1H”原则制定, 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如, × × 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对策表, 存在对策表要素不全, 缺少“对策”及“地点”; “目标”不量化, “措施”不具体等问题。

2. 2. 5 “处置”阶段草草收尾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对工作中所困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解决, “处置”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固化, 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但从成果材料看出草草了事的案例很多。对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总结的不精练, 对固化的“有效措施”、“标准化”交代不具体。

2. 3工具方法较少或运用不当

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能对收集或抽样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 归纳、分析, 梳理其内在关联, 凸显出症结所在, 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为具体解决问题提供了前提。同时, 也能体现出小组掌握、应用方法的水平。如, × × 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中活动计划甘特图用在了“选择课题”前。应在选择课题后使用甘特图, 且在活动完成后应有与之相应的甘特图, 列出计划与实施的具体情况。部分成果材料还存在选题后列出的甘特图, 计划线和实施线同时存在, 活动还未开展完毕, 怎能出现实施结果?

2. 4缺乏数据和数据作为支撑

部分小组成果材料, 如 × × 站“小区广播技术改造”, 缺乏客观的证据, 事实和数据的支撑, 无法体现小组活动的详细情况, 说服力不强, 违背QC小组活动“实”的原则。

3对策

( 1) 加强QC小组活动培训, 夯实基础。从路局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强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活动程序、工具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对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 2) 小组选题的指导。要有好成果, 好的选题是前提。路局可针对各系统在安全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攻关难题公布指令性课题; 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公布一批指导性课题, 引起职工及其领导的兴趣, 在成果发布中也有可比性, 有利于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 3) 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进行现场指导, 对小组活动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 4) 重视QC小组活动的现场发布。成果发表是对小组活动全过程的进一步提炼, 活动成果整理的进一步升华。好的成果材料做基础, 发布者才能在短短15分钟时间内,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灵活新颖地展现出亮点, 博得评委的认可。

( 5) 培养骨干、创立名牌。加强对QC小组骨干的培养力度, 重点指导, 选派优秀骨干参见上一级培训, 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QC小组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小组活动的良性发展。

( 6) 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向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取得的成果, 想领导之所想, 急领导之所急, 在攻克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点中发挥作用; 邀请领导参加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会, 亲自为获奖QC小组颁奖, 让领导最大程度的了解QC小组活动, 从而得到领导的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支持。

( 7) 与技师小组结合开展。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出好的成果材料, 逐渐提高成员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 对开展以技术攻关为重点的技师小组, 也能发挥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的作用。

( 8) 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合理分类。近几年, 我局年均奖励约55万元, 但在奖励力度, 层次划分等方面还是存在不足, 应分层次, 合理安排, 增加最佳新人奖、进步奖、骨干奖等。

4结语

QC小组活动做为全面质量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改进质量, 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小组成员凝聚力, 从而提高职工素质方面,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成果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能以点带面反映出现实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必须引起重视,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蓬勃向上的积极作用, 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 使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针对2015年太原铁路局参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在活动程序、统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及成果整理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果报告,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活动成果 第9篇

日前, 台州市小学教科研系列成果之“单元研读、板块教学”推广活动在临海小学举行。台州市、各县 (市、区) 教科所的同志和相关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共350多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推广的课题是临海小学金丽月老师的《基于单元主题, 进行板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和王美玲老师的《基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行为跟进研究》。会议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会上, 临海小学尤崇军校长作了《创教育科研品牌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教科研工作经验介绍。最后, 特级教师王金兰、陈庆宪老师, 台州市与县 (市、区) 教科所的同志和听课的老师们、课题组的成员们开展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本次活动对新教材的解读、单元整体教学、课堂观察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更加清晰了方向, 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深入。

活动成果 第10篇

一、走基层——一年四季到农村

新闻媒体担负着为“三农”鼓与呼的舆论宣传引导任务。为此, 《大连日报》推出《走过四季——2013大连七户农民生活记录》专栏, 派出多名记者奔赴大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县、金州新区等不同地方的农村。用心去体验, 用情去感动, 用汗水和智慧去记录农民的四季生活。如2013年4月3日《大连日报》在开篇刊登了新区新闻部主任刘晓文带领记者采写的报道。记者智曼卿采写了《王作成梁永华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渔业养殖户“夫妻档”出海拼力气靠科学》、《车殿波普兰店市墨盘乡梨树房村农民“两栖”农民最关心工钱和安全》、《孙成金庄河市徐岭镇杨树房村农民“转型”农民话种桃》、《邢永臣金州新区华录街道转角房村农民“老把势”种地一年挣几万很满足》, 记者李小华采写了《张仁胜瓦房店市复州城镇东瓦村农民“种粮大王”有个农业机械化梦》、《戴作华戴作玲普兰店市铁西街道快马厂村农民“黄瓜姐妹”不怕价格最怕天气》、《张德福普兰店市四平镇顾家村农民“能人”被多变的市场难住了》等。整个版面文图并茂, 短小精悍, 广大读者品读清新、感人的文字, 仿佛看到党报记者风尘朴朴地走向那希望的田野——农村, 走近大地上的劳作人——农民, 用双脚丈量民情, 用心灵感受民生。尤其注重农民的苦与累, 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转作风——全心全意为农民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下我们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大连日报》的记者们到农村去, 用自己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大有作为。

感知农民喜与忧、苦与累。2013年, 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农业现化代, 《大连日报》记者们走向农村, 去感知广大农民在想什么、做什么、盼什么, 并真诚地为他们发出“好声音”。如《走过四季——2013大连七户农民生活记录》第一季·走过春天, 2013年4月20日, 《大连日报》刊登了记者智曼卿采写的《老邢家的喜悦:早春玉米“订婚”了》的报道等, 报道了有商贩登门和他谈好了“玉米订单”的喜悦。

呼吁缩小城乡差距。《走过四季——2013大连七户农民生活记录》, 通过采写“户口”、“养老”、“就业”、“就医”、“打工”、“文化生活”等诸多实际问题的报道, 让广大读者清醒地看到,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如2013年6月28日, 《大连日报》刊登了记者李小华采写的《戴家姐妹俩的感触:有地比有户口踏实》的报道。2013年7月5日, 《大连日报》刊登记者刘晓文采写的《为土地打了一辈子工的农村老人要“养”好》的报道。2013年9月23日, 《大连日报》刊登了记者智曼卿采写的《“极度无聊”是部分农村文化生活的写照》的报道;记者李小华采写的《盼文化多下乡解馋开眼》的报道等。

倡导科技革命、科学种田。农业现代化要依靠加大科技含量, 农民奔小康要靠科技种田, 那么大连的农民是怎样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科学种田呢?2013年6月28日, 《大连日报》记者李小华采写了《“三次革命”促大连苹果走向世界》的报道:“第一次革命:老残果园改造+品种改良=产业复苏”, “第二次革命:转变观念+广推技术+标准化生产=打开国际市场”, “第三次革命:矮化栽植技术+防风网技术=与先进水果生产国接轨”。2013年10月16日, 《大连日报》刊登了记者李小华采写的《种地还得靠“机器”》的报道, 讲述了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玉米的欢乐场景和农民靠科技种田带来的实惠。

三、改文风——用“短、实、新”书写农业

活动成果 第11篇

一、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践成果

能否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践成果,是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首要标准。检验实践成果,就要看是否达到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就是要落实到解决“四风”问题的成效上,落实到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上。

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和提高思想觉悟贯穿全过程,收效是明显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克服了对作风建设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使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动。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四风”具体表现和危害,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深入研讨,边学边改,立改立行。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心里扎下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会有自觉性。

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以改进作风的新成效新气象取信于民。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聚焦“四风”,查摆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形成围剿之势,取得初步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从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真正解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有提高。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树立问题导向,全方位多渠道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普遍建立,许多干部走出机关大门到农村、社区抓党建促脱贫,深入到条件艰苦、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直接联系特困家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与群众交朋友、攀“穷亲”,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过程成为增进与群众感情、探索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转变机关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服务,在履行职责中使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得到提高。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使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当作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成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特色。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各地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的方法,集中查摆问题。各种尖锐意见原汁原味地直接反馈给领导干部,促使他们认真反思自己,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有的越写越“出汗”,深刻的自我剖析使灵魂受到触动。会前谈心交心、真诚沟通,会上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使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保持和发扬,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得到克服,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倾向得到纠正,党内矛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努力取得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制度成果

实践证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解决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依靠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建设,建立行为规范和有力约束,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用制度固化成果。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需要巩固,积累的丰富经验需要总结,要通过制度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抓紧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制度等,针对薄弱环节,堵塞制度漏洞。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和力量在于严格执行。有了制度不认真执行,“潜规则”必然盛行。我们所要的制度成果,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而是真正能起到制约规范作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靠高度的执行力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要强化制度意识,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不管是谁违反制度都应当受到追究。从选人用人上加以引导和保证,把执行制度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基本条件,在干部的考核、选拔、监督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重视干部执行制度的情况,不严格执行制度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强化监督制约,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违反制度的追究问责办法,坚决纠正各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用法治思维解决作风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是关在法律法规的笼子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依法办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财务审计等相关法规制度,从法律法规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三、努力取得深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成果

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许多管党治党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认识、新经验、新启示,需要认真总结提炼,归纳升华,形成理论成果。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鲜明地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还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要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内涵,不断升华理论认识。

充分认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这对我们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握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和诉求,化解矛盾冲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把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等等。这些问题要在实践中回答,也要在理论上回答。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四种考验,党内存在着四种危险。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呈现新特点,广大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多样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还要看到,彻底清除“四风”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将集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经常性工作,使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紧密联系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重要课题,认清现实,把握规律,从战略上、思路上、对策上形成新的认识,以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回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

作者系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活动成果 第12篇

一、课例背景

《我是快乐小厨师》是笔者所在学校“儿童成长营”校本课程中六年级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营地是海盐理工学校。笔者所指导的六(2)班52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全班分成五个小队,分别从“美食营养对对碰”“美食技艺我分享”“家乡美食小调查”“孝心小厨微实践”“大厨工作微探秘”这五个角度入手,开启探究实践之旅。在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有不少收获和感受。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成果展示和评价经验。

二、课例呈现

(一)成果展示活动目标

1.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各小组能以不同形式个性化地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

2.在成果展示、评价过程中,共享活动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

3.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4.在成果展示、评价过程中,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发现亮点,提出建议,提升活动能力。

(二)成果展示活动流程

第一板块:回顾过程,导入活动

这个板块,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组精彩的活动照片,配上节奏欢快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让学生在轻快的歌声里回忆活动历程。展示的活动照片也是精心选择的,是学生活动过程的汇总呈现,旨在唤起学生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接下去对展示评价的热情。

第二板块:明晰要求,设定奖项

这个板块,为了使学生在展示、倾听时更专注,评价时更有目标,笔者将设定的两个奖项(活动丰富奖、精彩展示奖)呈现出来,告诉学生,等五个小组都展示之后,我们还要进行评比,看看最终这两个奖项花落谁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在活动刚启动时,我们的评价要求就已经明示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知晓,并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

第三板块:分组展示,各显才能

这个板块,五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展示后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评价。因考虑到五个小组活动内容不是并列的,所以没有安排学生自主选择何时展示,而是按照顺序进行展示:“美食营养对对碰→美食技艺我分享→家乡美食小调查→孝心小厨微实践→大厨工作微探秘”。在学生展示之前,笔者提出要求:希望大家不仅能展示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和收获,更要带着思考,从别的小组汲取灵感和启发,看看其他小组在展示时用到了哪些独特的方法?对他们的活动有些什么困惑或者建议?小组展示后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问。这个板块,主要是根据各组展示的实际,引导学生挖掘活动经验,发现活动亮点,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引导。

1.“美食营养对对碰”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图片展示、竞猜互动、采访记录、采访视频)。

(2)师:同学们,要做个合格的小厨师,需要懂得一点美食营养学,对于他们的研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你觉得他们展示得怎么样?(学生可以是对研究内容的质疑及补充,可以是对课题开展时研究方式的质疑,也可以提出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小结。

2.“美食技艺我分享”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参观感受、采访视频、实践照片、实践展板)。

(2)师:看完了这个组的成果展示,你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呢?

(3)小结。

3.“家乡美食小调查”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讲座体会、问卷调查表、统计图、做菜视频、美食简笔画)。

(2)师:同学们,听了这组的汇报,你想说什么?

4.“孝心小厨微实践”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食谱调查表、自制食谱、小鬼当家照片、小鬼当家美拍、小鬼当家展板)。

(2)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问题或建议吗?

(3)现场采访:做了小厨师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5.“大厨工作微探秘”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采访视频、简笔画、体验视频、倡议书)。

(2)师:看了这个组的展示,你有问题或建议吗?

(3)现场采访:体验大厨工作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这个板块,笔者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进行评奖,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评奖环节注重参与性,要求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再一次告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实实在在、自始至终的。

然后借收获卡进行小结交流,课前学生都进行了个人小结,填写了收获卡。他们的收获是多元的,有的学会了搜集资料,有的学会了做PPT、写展示稿,有的学会了与人沟通,有的收获了做菜的本领。在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有了提升。

最后,笔者对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精要的总结,激励学生,指出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希望,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

五、课例感悟

(一)既关注“展示”,又关注“互动”

第一组“美食营养对对碰”在展示中,既有图片展示、又有竞猜互动、采访记录、采访视频等,展示形式丰富,内容充实。

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组在展示,其他同学大多单纯地做观众,做陪伴,但是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巧妙地利用“竞猜”的方式,和同学们互动,把同学们吸引进他们的展示中。但是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互动中对同学们提出问题时的反应、互动的内容及形式都有点单一,台下同学的参与度也不够充分。但是,我们还是能欣喜地感受到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已经有了互动意识,互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

作为指导教师,在课前指导中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互动的意识,传递一些互动的方法,如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让台上台下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分享收获,共同成长。

(二)既验收“预设”,又关注“生成”

第一小组展示之后,我们进行了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在互动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师:老师看到你们桌上有带来的美食,这是什么?

生:这是我们小组自己做的寿司。

师:这寿司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生一下子哑口无言,组员之间面面相觑)

师:不知道吗?你们研究过它的营养吗?

生:没有。

师:(面向其他几个小组)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建议他们可以去研究一下它的营养价值,然后可以根据它的营养成分作一些改进。

师:是啊,我们研究美食的营养价值,可以从研究自己经常吃的美食的营养价值做起。

这个环节,笔者及时抓住课堂资源,马上介入,并顺势引导,根据学情,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渗透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研究,不是研究网上的知识,而应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服务。

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教师既要验收“预设”,又要关注“生成”。只有关注“生成”,成果展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预设,而是一种精心的演绎。

(三)既着眼“课堂”,又着力“课前”

第二组“美食技艺我分享”小组,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活动,如,在刀工教室学习千层花、萝卜花的制作,在油炸教室学习芝麻球的制作,在家里学做小厨师,制作:烤鸡翅、牛油果香蕉奶昔、清蒸梅鱼、盐水海白虾、醋熘大白菜、煎荷包蛋、牙签牛肉等。他们通过播放配乐PPT的方式进行展示。

整个PPT是小组成员合作制作的,有的负责收集活动照片,有的负责背景音乐的查找,有的负责PPT的合成。不过,在课前指导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在每张PPT里插入不同的背景图,PPT看起来有点杂乱。所以,笔者指导他们“使用模板”的方法,教师的前置指导,使学生在PPT制作能力上有了提升,展示效果也有了很大提升。

这个小组比较成功的还有采访,两次采访,采访对象不一样,一次是采访理工学校教师和学员,一次是采访家长。他们在展示成果时,分别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显得游刃有余。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但采访仍旧是一个难点,尤其难的是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什么?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在课前指导中,采访问题的设计是笔者尤为关注的。比如,采访理工学校厨师班学员和采访家长的问题切入点是不一样的,笔者指导他们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内容精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

这些指导,功夫都在课前,学生成功与进步的背后是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师生的共同合作。

(四)既关注“成功”,又挖掘“失败”

第二小组,学生的PPT展示主要以图片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成果,但是,对于他们所研究的“美食的技艺”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他们展示结束后,笔者借助他们带来的美食“牙签牛肉”,现场做了采访。

师:你们带来了什么美食?

生:牙签牛肉。

师:能说说这牙签牛肉在做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艺吗?

生:我们先把牛肉洗干净,切成一条一条细条,倒入三种调料:酱油、蚝油、黄酒,然后把它串起来,放入油锅炸。

师:给他掌声,他能把自己研究到的美食技艺运用到实践中。真棒!

通过采访,牙签牛肉在制作时所要用到的烹饪技艺大家就很清楚了,对他们之前的展示做了很好的补充。如果有条件学生能够当场为大家炒一个拿手菜,或者将炒菜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进行展示,可能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在这个组的互动和交流环节中,学生都夸赞这个组活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团结合作,笔者在互动中问该小组成员,你们做的这些美食都是做一次就成功的吗?一个学做蛋糕的学生说她是尝试了好几次才真正成功。的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成功有失败。但是,无论成败,都是收获,都是成长。

笔者认为,成果展示不仅要展示学生活动后的成果,更要展示学生活动的过程。“过程”的呈现有活动中失败的经历、遇到的困难、怎样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等内容。这些故事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五)既注重“共性”,又弘扬“个性”

第三组“家乡美食小调查”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讲座体会、问卷调查表、统计图、三句半等内容。

这个组在汇报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展示形式比较活泼。像三句半这样的展示,我们称之为动态展示,还有如口头汇报、辩论会、演讲会、演示过程、心得体会畅谈等也都属于动态展示。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体验文章、绘画作品、小报、模型、观察日记等。但是,如能根据实际情况,动静结合进行展示,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收到的效果会更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个性化的展示形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成果展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愉悦,激发主动性。

恰当的展示形式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上台成果展示,可以小组成员全部上台,也可以派代表上台,这个也是可以由小组商量决定的。如果是派代表,也最好由学生毛遂自荐,即便这个学生并不擅长展示,但只要勇于尝试,对于他而言就是巨大的突破。

(六)既重视“能力”,又渗透“德育”

第四组“孝心小厨微实践”小组向大家展示了食谱调查表、自制的食谱、小鬼当家时的美拍、展板等。这个小组人人参与小鬼当家活动,显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还承担着育人功能。这个小组成果展示后笔者对他们小组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谈做孝心小厨的感受。

师:你们做了孝心小厨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1:做了孝心小厨后,我才体会到爸爸妈妈做饭做菜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每天都要这样做,真是太辛苦了,虽然我感觉自己做孝心小厨做得很累,但我也很高兴,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家务。

生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要多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笔者现场采访的这两位学生,他们都谈到了自己感受到家长的辛苦。这其实就是教师介入的目的所在——挖掘活动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变化。

上一篇: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下一篇:电视新闻采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