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铸造教育之魂

2024-05-15

师德铸造教育之魂(精选3篇)

师德铸造教育之魂 第1篇

一、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 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 理解他们失败的痛苦, 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对他们努力的肯定。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用他十几年的心血, 把一名喜欢偷窃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位成功的农庄主, 可想而知, 他的用心良苦。在此, 不久前中心教师送学生去急诊的一幕不禁浮现脑海, 这是责任, 但我看到了更多:这更是关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 爱的激励机制, 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使学生感到温暖, 增强自信, 从而会有巨大的进步。我们说热爱学生, 其实就是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一个人喜爱、疼惜自己的孩子, 这是本能, 而喜欢、疼惜他人的孩子, 就是伟大的爱的精神, 我们说这种爱是神圣的, 但这种爱也正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当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基本的功能。对于那些来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实习的学生, 我们老师都给予无私的关爱, 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我们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我们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 愉快的接受教育。

二、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 就该有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甘为人梯, 像“春蚕”吐尽了青丝, 像“蜡烛”化成了灰烬。田维敏老师在大山深处坚持教学十多年, 把青春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学生, 心甘情愿的在大山中工作, 在大山中奉献, 她大山一样的情怀, 让爱充满了大山。她凭着一颗坚定的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在工程训练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里, 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为了能准时给学生上课, 有的老师甚至早上5点就从家出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全国各高校的蓬勃发展, 工程训练中心将创新实践作了长期规划, 组织创建了学生社团“创新俱乐部”, 举办了数次校内智能小车竞赛和趣味创新大赛, 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国家级重点学生竞赛,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 这毕竟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模式, 而且实施过程往往占用的是老师的业余时间,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的无私奉献, 也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坚持不懈的教学团队, 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了强悍的竞争能力, 而且企业对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赞誉有加, 也许这就是老师们的所图吧, 或者说这就是对老师的报酬。正是因为大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在不断向前!

三、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以身立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就是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都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 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 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以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影响和引导学生, 乃至影响整个社会!在某个小山村里有那么一位不寻常的人民教师, 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年轻教师, 他的颈不能转, 腿不能曲, 腰不能弯, 但每天在教室里都能看到那个拄着双拐, 忍着疼痛、冒着冷汗还仍坚守在讲台上的顽强身影。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身为教师的我们以及坐在讲台下的孩子们。常言道“言传身教”, 而身教则更胜于言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用行动来示范不为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当我们自己做到无可挑剔, 达到一种境界, 成为了学生们最为敬仰的对象, 默默的影响着学生品行时, 我想这也是我们工程训练中心最为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吧。

四、以勤为基

《三字经》里说, “教不严, 师之惰。”师德的内涵可以用“师爱为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来概括, 但是内涵的落实, 都要靠师勤去完成。人们自古就认为“勤”是人之美德, 勤奋更是教师应有的品质。毛泽东同志说过“世上无难事, 要是肯攀登”, 强调的就是勤奋。华罗庚的“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更是对人之勤的赞扬。虽然, 勤奋不一定成功, 但不勤奋肯定不会成功。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它是一个培养教育人的职业, 教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素质, 教师的这些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收获理想的果实。师道勤为基。那么, 教师的勤奋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首先, 教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了解学生, 懂得学生的需求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勤与学生沟通。就我们工程训练中心来说, 面对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都是“90后”, 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定型, 对很多事都有极强的好奇心, 思维灵敏, 思维跳跃性较大, 我们在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外, 还应注重课程上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想法, 这样才能很好的授予他们知识。而且, 在实习以外的时间, 我们有专门的教师会随机找一些学生进行座谈会, 了解学生实习中对知识和操作的消化程度, 了解学生对实习内容、实习教师授课情况等的看法, 并将座谈会的全程做成记录本, 从中总结经验, 并更好地运用在今后的实习教学中。其次, 教师需要勤思考。只有勤思考才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 对教材不断修正, 实习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课堂提问的设计, 学生的实习表现等教学问题应该是教师每天思考的内容。这个思考甚至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就应进行, 发现了问题, 就可以在下一节实习课程中及时修改、调整。

师德心得:师爱,教育之魂 第2篇

师德心得:师爱,教育之魂

上学时,恩师以爱育我成才。而今我也登上这圣洁的三尺讲台,像我的恩师一样,用我全部的爱滋养孩子的心灵,荡涤他们的灵魂。

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它不同于手足之亲、朋党之义,它也不单纯是父母之爱的补充,更是父母之爱的升华。面对渴望求知的孩子,老师除了严谨治学、授业解惑之外,还要无理由、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把一个幼小无知的儿童培育成有文化、有素质、有志气的优秀青年。老师倾其所知、尽其所能帮助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困难找老师,就像大人有困难找警察一样,似乎在学校只有老师才是学生的依靠、学生的救命神。

老师的爱是宽容的`。老师懂得“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也明白“地融化三尺亦非一日之暖”,老师用理解、宽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过错,在老师眼里,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老师没有规定孩子几日改过几个错误,而是从思想上找问题的根源,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孩子认识并逐渐改正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老师的胸怀像大海,但我觉得老师的胸怀更像天空,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无论其美丑,故天空美丽无比;老师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智愚,故老师心胸广阔无比。

老师的爱是理智的、智慧的。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桩伟大公共的事业。老师不是盲目愚鲁地爱,而是在爱中渗透教育,在教育中施爱。有位名师还说过,教育就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的,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不仅要帮助孩子改掉恶习,还要在孩子即将犯错的一刹那用理智与智慧帮他们悬崖勒马。久而久之,培养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刚毕业便分到一所山村乡中教初三,并兼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很虎跃,尤其是男生,稍不顺意就拿出明晃晃的刀子,吓得我心惊胆战。星期天补课,我和另一位女教师负责。课间休息时,两个男生玩着玩着就扭打在一起,个子矮的吃了亏,起身跑了,大门锁着,他翻墙跳出学校回家拿刀子了。我赶忙让郭老师安排两个班的学生上课,找了同村一名同学带路追了去。快到塔架时,他已从家里出来,我喊住他,他走了过来,过度的愤怒使他显得更加激动。我又怕又急,我一个没有丝毫经验的女孩子该如何阻止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呢?一着急竟然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他一见着实很震惊。我用满含关切与期望的泪眼凝视着他,足足30秒,我说:“赵伟,以愤怒开始,以后悔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你要犯的错误。你用行动惩罚我的心,对吗?”他不语,但脸上显得稍微平静了些,我借机又说:“落地为兄弟,同学手足亲。

宽容的看待友谊海洋中这朵不快的小浪花吧,它见证了真正的感情,彼此相恕一笑,岂非好男儿之美德?”他看着我,点了点头说自己已经没事了,也不生气了。我拉起他,边说边笑地向学校走去。我发觉他将一把长刀子扔进路旁的枯井里了,我装作没看见,只将他的手拉得更紧了。回到学校我又将此事做了妥善处理。此后,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好冲动的男孩,和颜悦色的教育柔化了他火药般的性子,和风细雨的师爱剜去了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肌瘤。当他拿着行中录取通知书向我炫耀时,我更坚信:教师的理智与智慧就是爱。

教师的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给了教师信任和支持,我们老师返还社会一份满意和惊喜。在学校里,老师爱孩子,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记得我在山村乡中任教时,有一个性格怪异的男孩。他的母亲为教育他把心都使散了,终因长期生气上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的双胞胎姐姐因跟他怄气,一时想不开喝农药不治身亡。各科老师也为之深感头疼,我作为他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更是被他气哭过好几次。但他毕竟是个孩子,虽然他比同班的孩子大了三岁。有一次我检查作业,他说没带,忘在家里了。当我订正答案时,他又把作业拿了出来。我便要看他的作业,他不给,我顺手夺了过来,见他每一道题、每一个字都写得很正确、很工整。我很惊喜,借机向学生展示,孩子们立即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我发现他笑了。下课后我跟他说:“你是个聪明能干而又谦虚好孩子,但是你应当让别人知道你的好,否则你不仅打得不到认可,你更不快乐。”他低头听着若有所思。后来我发现他似乎开朗了一些。正当我看到希望时,又出事了。

期中考试,他把英语书垫在英语卷子下边被老师怀疑作弊,他火气十足,不仅跟老师大吵,还提起凳子走了,扬言不上学要回家。我得知后,赶忙与学校副主任追了去。一路上,他回头看到我们,故意走得特快,让我们追不上他。到了他家,他已经把门插上,我们只得叫门,他一开门就冲我们喊道:“谁让你们来我家的?滚蛋!”说完咣的一声把门关上,他身后颤巍巍的母亲气得拿起铁锨就拍他,还骂他。并打开门让我们家里坐,我们只告诉老人,孩子平安到家,我们下午再来做工作,就回学校去了。中午,他父亲带他到学校道歉,我虽满腹委屈,但作为老师,我还是以孩子为重,我耐心地询问并一一开导,是他认识到考英语垫英语书是违反考场纪律的,老师发现后应诚恳的解释说明,跟老师大吵是不对的,更不应该回家,对我们的关心非但不领情,反而斥骂更不对。我又帮他分析原因,他的火爆脾气使他态度恶劣,他的不善言辞造成误解,他的抵触情绪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他低头听着,我看见他的眼泪掉了下来。无数次的说教,无数次的爱心教化,今天我终于得到了回报。我将他的凳子放回教室,也将他重新放在我的心里。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将他从人生的十字路口拉回来,用极具责任感的师爱让他的内心不再孤单,让他洗去思想上的顽渍,健康成长。

师德乃教育之魂 第3篇

师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具体的适用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基础。古人云:“师不高,弟子才拙”。所谓“大梁不正,二梁歪”这个比喻虽不十分恰当,但很能说明一个教师的师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收到的效果。一句话:师德是教育的灵魂。

师德的形成,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根本不在于去强求、去索取,它取决于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的作为。外在的教育、影响,虽说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和环境中能起到一些强化作用,但教师自身不作为的话,那么,高尚的师德就可能有者则有,无者则无,很难在教师中间普遍形成,当然,学生的“人品”形成也必然大打折扣。从理论的角度讲,教师的师德很容易形成,也很容易挂在嘴边,但在工作实践中要能使这种师德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确实很难。它需要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地去追求,乃至终生都不放松。师德所呈现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其内涵也是广泛的。在此,本人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师德的关键所在。

一、依法执教是导向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思想政治问题。一个教师的思想涵养和政治倾向决定了他的师德倾向和师德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理论水平和高度的政治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依法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流意识要强,政治敏感性要强。

二、爱岗敬业是基础

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天赋足以成事,兴趣足以乐业。我们既然从事了教育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很难分清楚是哪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处在“无责任”位置上。现在有不少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自己的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上课时临阵磨枪,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勤勤恳恳地担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彻底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杜绝工作得过且过的行为发生。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关爱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失意带给学生,更不能带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有“宁可挣死牛,不让车退坡”的意志;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德;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要有“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奉献精神;要有“三尺讲台何足大,得失荣辱皆容纳”的博大胸襟;要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求实风范;要有“万般皆下品,甘心为人梯”的满腔热忱。

三、热爱学生是核心

爱的力量是博大的。只有爱,才能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迸放出理想的火花,也只有爱,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伟大的师爱足以影响学生的终生。然而,这种爱绝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要注重育人时语言的阳光沐浴。别林斯基说:“充满情爱的语言,是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爱生之心变成语言上的善意,启示学生,感动学生。这样,于生者沐心灵春风感受温暖必好好学,于师者觉心灵欣慰感受喜悦必好好教,探究知识的和谐互动关系就会不断提升,教育效果也会不断回升,良好的师德形象自然慢慢就会生长在学生的心田中。运用智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而然会将这种爱反馈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传播给你,而又给你充分的自由”。如果一旦失去了宽广的爱心,教师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而有了博大的爱,什么教育问题不能迎刃而解呢?要注重行动上的关心爱护。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也才会产生爱的感情。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说教,要诚心倾听。教育需要倾听,倾听学生的欢乐和痛苦;倾听学生的个性表白。善于倾听,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不要指责,需要微笑的提醒。用微笑(哪怕是个善意的幽默)去唤起学生的自尊需要,用微笑去激发学生“做个好学生”的愿望。粗暴可能换来粗暴,野蛮只会有野蛮的回报。微笑暖人心,微笑换来的还是微笑。不要强求,要内心的转化。教师往往会用“不准”“不能”要求学生,这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强迫”的环境,学生即使执行了,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如果环境变了,他们还是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不要粗暴,要换位的宽容。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旁观自己的教育心态,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的关爱,用爱和宽容对待学生无意或有意的过错。不要制造“被遗忘的角落”。教育,也就是教人“从善、为善、扬善”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坏”学生、“差”学生的崛起,是教师所有工作的重心。要记住,爱学生就是爱自己。不要经常叫家长,要多想教育的对策。在某种程度上,叫家长来,对学生也是一种伤害。有的家长管不住学生,来了也等于白来,只好算来助威。这样,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教育无能——把家长当“挡箭牌”。不要挖苦,要有赞扬心。渴望别人赞扬,使人类很微妙也很普遍的心理需要,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令对方感到无比的温馨。人是需要赏识的,赏识的语言,或微笑、或动作,都会带来教育的奇迹。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反对用主观、片面和僵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势利导。以己之心善善学生之性,使教育的每个链条上都应流溢着教师的善心、关心、真心、耐心、细心等博大的爱心。立其志向,树其信心,导其行动,帮其生活,助其成功。

因此,师德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就是教师要彻头彻尾地爱学生。当他们遇到失败和困难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在学生最需要时,助他(她)一臂之力,可使之受益终身。“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用“爱”润物,物就会感化,用“爱”育人,人就会感动。“要让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怕就是爱学生的最高境界了。一位伟人说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这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了。关心你生命中一个特殊的人远胜于关心一切原则和事业。你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会关心和被关心……处在一种亲密的关系之中,我们才有机会理解关于道德的秘密,才有机会学会如何完善我们的道德”。

四、严谨治学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33年教令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这堂课,“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他如是回答,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如是,方可体现严谨治学。古人云:“声和则响清,心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如是,方可体现严谨治学。

我们既然从事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必须“干一行,精一行”,以一生的精力去从事。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改变观念,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合作者;克服从教中的“欲而不能,能而不长,长而不精,精而不通”的现象,达到“操作上的‘会,实践中的‘能、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达”,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倡“取长补短”之风,弃“文人相轻”之气,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团队精神。

五、为人师表是根本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言:“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点击出了教育对教师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韩诗外传》中亦云:“智如果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等给人的影响,是他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精神面貌的外在显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将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变得谦逊敦厚,温文尔雅。教师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这种和谐就是端正恬静的仪表(如有的教师着装过分特别,引起学生过多的注视);就是大方得体的教态(如有的教师上课,眼不离书,手不离讲桌或裤兜);就是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如有的教师讲课语无伦次,古板单调)。这种美来自于学习,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与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

白岩松到北大报到入学,因为背着大包小包,就请一位老人看管行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老人等到他回来时才离开。在开学典礼上,他惊讶的发现: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生。多少年后,白岩松仍不忘当年的感悟: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可见,教师的人格具有何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如果教师具有以身作则的“师表观”,“以己身之正正学生之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的话,在学生的心目中,你的地位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是人不是神,自然身上存在着诸多的缺点,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不灭的灯”,就要经常反思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焉”,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己之心宽人;以防人之心防己,以待己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敢、诚恳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达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的效果。

上一篇:外国领导人的童年下一篇:购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