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术课堂范文

2024-07-02

优化美术课堂范文(精选12篇)

优化美术课堂 第1篇

学生课业负责重的实质, 反映的是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教学规律和育人观念的问题, 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 为摆脱“应试教育”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课业负责过重, 挫伤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局面。如何在美术学科中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手段, 开发cai软件进行教学, 切实“减负”,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powerpoint辅助教学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没有好学的情感, 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大量事实表明, 情感积极时, 人的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 注意率高, 思维活跃。而情感消极时, 注意率低, 思维受阻, 记忆力低, 对学习感到腻烦压倦。

好学的情感可以来自需要, 也可由一次一次高涨的情绪强化发展而来。传统的绘画教学, “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 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总是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 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 而采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 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 使视、听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目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感知活动, 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乌申斯基说“儿童是形式声音, 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听录音,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入情入景, 有助于思维的培养。形式的新颖, 计算机的神秘, 设计的独特, 加上激人之情, 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的信心十足, 跃跃欲试, 轻松愉快释疑克难。人的好奇心和事物本身的趣味性都能激发积极探索的情绪, 这一情绪得到强化必将产生探究学习的情感, 产生学习的动力, 削减阻力, 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cai软件的运用, 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生的兴趣”。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媒体以它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 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乐学和表层。从内部诱发学生的动机,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起求知欲望, 并充分调动不随意注意,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是乐学的深层。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呢?

绘画的种类众多, 风格各异, 题材广泛, 描写对象丰富多彩, 很难真实地表现它, 在绘画教学中,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技能, 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有了多媒体电脑, 无论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从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 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教学 (中国画) 一课, 按备课思路, 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cai软件, 制作成动画的过程, 充分展示荷叶和荷花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及画面处理进行定镜显示, 连贯运作, 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 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缩短了演示时间, 扩充了练习的空间, 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cai软件的引入, 改进了欣赏教学

实施美术欣赏素质化教育, 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寻求突破点已成为当务之急。欣赏课教学单一, 缺乏艺术情趣, 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 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 电教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 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 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 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 突破常规教学手段, 发挥电教媒体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open文件, 把中国古代优秀绘画进行山水、花鸟、人物的分类, 并置于显示屏上, 比较异同, 使学生获得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风格的直观认识。

为深刻揭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妙处, 笔者采用了色彩变更操作来实验, 由于cai软件的引入, 大大改变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 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情感、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在审美的熏陶过程中, 受到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充分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并为之震撼。主体和客体达到了神交境地,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能力论文 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优化课堂;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质来看,艺术教育的开展还是极其薄弱的。如何才能使美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如何为培养新时代人才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大问题,也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仅在导向上出现混乱,在教学行政、教师方面也无所适从。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助长了人们的“实利主义”观念。

由于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和深层的认识,美术课被降至可有可无的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具体形象的运用和实际的技能操作少而不系统,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育制度下,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致使一些教育者断定“获得稳固和有用知识的唯一途径是理智途径,理智在其中得到训练和运用的唯一领域是文学和数学语言的领域”。学校教育中抽象的认识性的语言学习被放到优先地位,而感觉的身体的体验受到忽视,由于连续地在词语世界里生活,视觉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

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中小学校美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不少青少年走向社会生活以后,“再通过自己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新的领悟,来冲刷教育给他留下的某些无用乃至有害的印记,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美术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因为对待美术教育方方面面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取决于教育观念”。转变学校美术教育观念的目的,是保障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困惑、释然,改革保障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及诸多智者实实在在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美育不能继续满足于灌输“一技之长”,要更新观念而“由理入道”,重视以艺术理论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环节。21世纪的美术目标不仅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中小学校美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会使儿童的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我结合自身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提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和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要多给与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发展。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很相似,教师一指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如此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模式,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1997.

[2]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优化美术课堂 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能力;美术课程;幼师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62-01

作为基础教育幼师生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幼师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学生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本人对幼师生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幼师生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美术课中要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作为幼师生美术教育工作者,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幼师生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幼师生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幼师生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幼师生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师生自由表现,幼师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的作品用专业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线条糊涂乱抹正好吻合了人类原始绘画的特征。

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幼师生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美术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幼师生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学生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幼师生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幼师生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幼师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幼师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专业人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幼师生绘画作品。

优化美术课堂 第4篇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仅在导向上出现混乱,在教学行政、教师方面也无所适从。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助长了人们的“实利主义”观念。

由于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和深层的认识,美术课被降至可有可无的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具体形象的运用和实际的技能操作少而不系统,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育制度下,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致使一些教育者断定“获得稳固和有用知识的唯一途径是理智途径,理智在其中得到训练和运用的唯一领域是文学和数学语言的领域”。学校教育中抽象的认识性的语言学习被放到优先地位,而感觉的身体的体验受到忽视,由于连续地在词语世界里生活,视觉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

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中小学校美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不少青少年走向社会生活以后,“再通过自己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新的领悟,来冲刷教育给他留下的某些无用乃至有害的印记,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美术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因为对待美术教育方方面面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取决于教育观念”。转变学校美术教育观念的目的,是保障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困惑、释然,改革保障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及诸多智者实实在在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美育不能继续满足于灌输“一技之长”,要更新观念而“由理入道”,重视以艺术理论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环节。21世纪的美术目标不仅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中小学校美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会使儿童的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我结合自身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提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和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要多给与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发展。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很相似,教师一指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如此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模式,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 1997.

[2]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第5篇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当然这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而定,对此应慎重对待。

(二)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三)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正误法、电教法、口诀法、填空法、归类法等。

(四)教具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是幻灯、录像等。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像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挂图可用现成的也可以课前自己绘画制成。

影响美术课堂优化的因素当然不止以上几点,像教师的素质、师生的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浅论美术课的结尾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一边讲,一边带着学生画;有的教师先讲画画的步骤,再让学生自己画,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还有的教师可能给学生一节自由发挥的课,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学生交上作业后,老师大笔一挥,判个等级,给个分数。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形式单调、内容空洞,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技能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践行,我在小学低中年级美术课结尾的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摸索了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新方法,打破了过去那种单一的作业讲评分析的结尾,教学效果很好。这里列举出几种,供同行们参考。

(一)游戏舞蹈表演。

用学生亲手制作的工艺品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工艺品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例如第七册《头饰与面具》一课,同学们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作品完成以后,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表演了一个童话课本剧《百鸟学艺》,最后我分别找几个同学到前面去,随着欢快的乐曲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在前面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情不自禁地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这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二)比赛评议。

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大家来评议,看谁画得好,谁有不足,不足在哪儿,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第八册《我为同学画像》一课,我把几名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每张画画的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谁画得最像?这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评出了三张最优秀的作品。三位同学把自己的画送给了被画的人,他们高兴地接受了,其中一位同学说:“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我画像,而且还画得这么好,我一定精心保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配乐散文欣赏。

选择一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乐曲,再配上生动的散文式描述,使学生通过动人的旋律,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对画面进行欣赏,充分享受艺术的美。例如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一课,我事先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面上有蔚蓝的海水与漂亮的海草,然后将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撕纸鱼、折纸鱼、绘画鱼分别贴到画面上,最后我放了一首表现海底世界的音乐,并当场有感情地对画面进行描述:在美丽蔚蓝的大海深处,有许许多多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着。它们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有三角形的,还有圆形的。这些鱼的颜色也非常鲜艳,有红的、黄的,还有紫的。它们的身上布满了各种形状的花纹,好看极了„„这美丽的海底景色是我们大家开动脑筋用灵活的双手创作出来的。同学们看到自己制作的鱼在大海里“游”,别提有多高兴了。

(四)操作演示。

老师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事先向学生渗透,诱发他们对下节课教学的兴趣,比如后面一节要讲第五册《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在课尾时拿出了分别盛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玻璃杯,然后将蓝色徐徐地倒入黄色之中,黄色马上变成了草绿色,随着蓝色的增多又慢慢地变成了深绿色;我又把蓝色倒入红色之中,红色马上变成了紫色。同学们都被这奇妙的现象迷住了,接着我说“:这一有趣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具有悬念效果的演示法使同学们心中充满了对下节课的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有益处。

(五)儿歌念唱。

儿歌是儿童最喜欢的表达情感的形式之一,通过别有情趣的儿歌念唱,可以加深学生对表现对象的喜爱。如第七册《蛋壳玩具》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手里拿着自己装饰的五颜六色的蛋壳玩具齐声念唱:小鸡蛋,别生气,我来给你巧打扮。一点红、一点绿,睁开眼,笑开口,你是我的好玩具,人人看了心欢喜。

(六)展览欣赏。

把学生单个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或成功的喜悦。如一年级上册《纸风铃》一课,学生将纸杯等材料进行美化,然后用线串起来。作品完成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些纸风铃挂在窗户上。纸风铃随风摇摆,发出动听的响声。通过展览,同学们看到了各种图案的纸风铃,受到了美的熏陶。

(七)故事描述。

让学生以故事形式描述自己创作的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很好地进行构思方面的交流。以第七册《夏天的歌》为例,有个同学画的是在游泳池里跟爸爸学游泳,在爸爸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了游泳;有个同学画的是几个小伙伴在树下捕知了;还有个同学画的是一些人在海里打水球。他们手拿自己精心描绘设计的画面,有声有色地把夏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优化美术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 第6篇

一、分析学情,把握心智,激发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适当增添校本教材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及时合理评价,树立学习信心。小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及时的关注和适当的赞扬时,有收获成功的喜悦,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和自信。

再次,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②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③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④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⑤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不是把教学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解放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引导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扣紧生活,联系实际

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老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挖掘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眼光只盯住课本,而应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在上六年级美术第一课《广场大联欢》时,课本中学生范画是一幅以少数民族服饰人物为内容,形式是高丽宣创作的色彩装饰画。学生虽然对其新鲜和好奇。但是让他们创作同样的画不现实,因为这离他们生活较远,既枯燥又乏味。我选择泉州本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拍胸舞表演和惠安女舞蹈为教学典型,让学生看多媒体欣赏与泉州本土文化有关的广场舞蹈,使其领略古都文化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学生对这些有深刻亲身体验,是来源他们生活中所见素材,有感受、有体会、有情感。因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有的男生们作拍胸舞图,有的女生们作惠女舞蹈图……这样扣紧生活,联系实际,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三、学科渗透,拓展视野,整合提升

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所谓的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在被创造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学科紧密相关。在小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语言有时说不清,道不明,而运用图像符号却能十分直观,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有亲和力,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审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整合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途径。如语文课中的诗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我在讲美术欣赏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诗情画意》就讲山水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和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相得益彰,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让学生品味美感,更能体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独特意境,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也经常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创造宽松优雅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这一课时,我就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欣赏动画,然后让学生用电脑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创作,有效地加强了两个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

优化美术课堂 开展有效教学 第7篇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进行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课业难亦不难, 无兴趣, 课业不难亦难。有了兴趣, 学生能积极发展思维, 大胆独创地进行艺术构思。应充分发挥美术内容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多媒体的多种功能, 让学生从音、形、色等方面有了直观感受,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尽情发挥, 大胆绘制, 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同时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习积极性, 利于有效教学

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 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 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目标的可能性———目标的期望时, 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的积极行动。所以, 在美术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有效教学的进行。目前, 美术教学大多建立在教师如何教的层面上, 对学生的个体积极心理的分析还不够重视。

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 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 使学生潜移默化, 明白美术课的重要性, 转变过去对美术课的偏见,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参与, 提高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萧伯纳也曾说:“你一个苹果, 我一个苹果, 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 我一种思想, 交换了便有了两种思想。”美术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星空的联想》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星空的图片及课本上的图片等, 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让学生了解星空的浅显知识, 并体验星空之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 从中体验美术所特有的丰富的美, 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绘画的兴趣、积极性会更高, 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内在动力。

四、激发想象、培养创造, 提高有效教学

创造能力是一种智能, 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重要的教育功能。美术活动还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要求脑、眼、手等多种感官协调并用, 这也显示出美术教学在开发智力、创造力方面所具有特殊优势。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对美术教学来讲, 不应是“填鸭”, 而应是“启示”;不应是“炼铸”, 而应是“引发”。

在教学中, 必须重视技法的指导, 但不能墨守成规, 要让学生把技法、知识用来创造美。在《星空的联想》这一课中, 当指导学生利用刮蜡技法表现星空时, 教师需要充分讲解示范制作技法, 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绘制星空的想象画, 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 同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罗丹的《星空》, 与大师对话, 感受美。欣赏多幅用各种绘画手法, 如绘画、撒盐、吹、吸附等方法创作的星空联想画, 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生会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 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五、激励评价, 促进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看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内在的潜能, 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目的是要学生树立独创精神, 乐于不模仿他人, 不同于他人。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 学生肯学、敢想、大胆做、思维灵活, 勇于求异、创新, 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到“我能行”、“我也能发现、能创新”, 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 第8篇

一、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也带动着我们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而多媒体教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因为它有声音、有图像、还可以动态演示, 这些都可以刺激学生们的神经,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 我们的美术课堂也不例外, 在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省时、省力, 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七年级《身边的物品》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了许多身边常见的物品:书包、文具、汽车、房子……当然我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常见的, 还有许多卡通形式的、动态的形象, 学生们一看就特别感兴趣。然后我又用课件分解这些物品的每一个细节, 让他们看清楚它们的结构, 以便于他们作画。为了让学生们能更透彻的清楚这些物品, 如何去画, 还可以用课件展示这些物品的各个角度, 让学生们一看就知道该如何下笔去画, 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以及作画的激情。所以说,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 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拓展美术教学材料

美术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能仅仅只限于课本上那么一点点知识, 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更多更好的美术素材, 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 还能学会欣赏。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也可以通过报刊, 让学生们自己去搜索素材, 去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样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阅读、收看最新的资讯信息, 让他们知道当今社会流行的趋势, 让他们从中获得灵感, 学会创新, 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一切。

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动感生活》时, 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大师级别的绘画作品, 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 学会找不同, 学会抓住绘画的精髓。当他们在欣赏与本课有关的人物画时, 我让他们感悟一下人体的结构。在看完之后, 我与他们一起总结, 这样对于他们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我让一个学生做模特, 做拖地或其他动作, 让其他同学观察并讨论如何在短时间内, 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地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因为之前欣赏过一些作品, 他们头脑里有大致的印象, 再加上同学做模特, 现场表演, 他们没有停顿, 立刻投入到作画的状态之中。在他们画的时候, 我又适时的给予指导, 让他们从自己认为最容易下笔的地方入手, 从外向内或从前向后扩展作画, 注意要把物象结构关系、前后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还要从大体入手, 始终强调大体, 逐步深入概括地表现出局部特征, 要紧紧抓住第一印象, 头脑里要有简要的构思, 在运笔时要果断, 画时要放松心情, 不能过于紧张。通过这样的指导, 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去欣赏大师作品, 也知道了怎样去借鉴绘画技巧, 能做到学以致用,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运用教师语言艺术

在课堂上, 一位出色的老师会知道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语言, 让学生们想听、爱听。因此, 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 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们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给予他们不同的言语鼓励, 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们能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

例如:在教七年级《我们的节日》时, 我先从生活中的节日说起, 用生动的语言在学生们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 以唤起他们对节日场景的联想;然后我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节日的场面, 同时加以语言的描述, 使学生们从视觉和听觉上对节日有更深的认识。之后, 我又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一下有关节日的话题,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再一次加深对节日的认识, 为他们绘画作品做好铺垫。在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课堂气氛宽松, 学生思想活跃, 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们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他们的作品中, 可以看出他们对节日的不同理解。从他们的作品中, 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节日的向往。

四、尝试失败增强信心

美术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 它更注重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一旦让学生们动手, 他们就会手忙脚乱, 会经常性的出错, 在这个时候, 我们不能责怪、批评他们, 而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 帮助学生们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到更多东西, 也让他们懂得“不经历风雨, 难以见到彩虹”的道理。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优化高中美术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第9篇

一、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美术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美术专业提供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他们的美术技能和美术赏析能力。同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美术能力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高效的高中美术教学。在学生感兴趣时,他们才能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并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美术鉴赏课上,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鉴赏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青铜器产生的背景和上面优美的图示花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青铜器在古代的用途,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使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高效的教学。在美术绘画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在让他们进行写生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有趣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掌握美术构图和润色的技巧,使作品既能清楚地展现绘画的物品,还要使其反映出学生内心的创作思想,完成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自己的美术综合能力。

(二)创设美术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绘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领会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来对美术进行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充分地运用语言艺术来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能够用简洁、丰富的语言吸引学生,就能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运用美术教学语言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统一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和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如朱耷画的《鹌鹑图》,以鹌鹑自喻,着意夸张鹌鹑的眼睛,眼圈画得特别大,黑而圆的眼珠,顶在眼眶上角,表现出昂首向天,白眼看人,冷峻孤傲的气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冷酷孤傲的语气来引导学生带着同样的情感来欣赏这个作品,加深学生的理解。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需要语言的表达,还需要感情的流露。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荡诗意之情感,还要闪烁出哲理的灵光,力求知识情感化,讲授表演化。

三、美术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多媒体和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了新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应把多媒体引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利用其直观性和丰富的内容来让学生对美术有更深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容量,拓宽教学广度,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多媒体设备里存储着大量的动画、声音、字符、名家名作等,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把多媒体技术里的各种材料恰当地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

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初探 第10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 成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从兴趣入手,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增加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吸引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以及先进的电教设备, 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欣赏课的时候, 按照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欣赏书上的图片, 印刷效果不好而且图片很小学生根本感受不到作品的美感。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话, 可以把所讲的作品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 讲到某个局部的时候可以将局部图放大欣赏,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术作品带给人的美的享受。所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变的活跃起来,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1.2 拓展美术教学材料,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 学生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过去的学生, 而我们课本内容的局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老师只是按照课本上出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 学生会觉得内容太少, 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拓展美术教学的材料, 用更丰富的材料扩充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 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例如上《标志设计》一课时, 课本上介绍的都是些常见的标志图案, 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我找了很多学生喜爱的汽车和体育用品的标志, 学生很感兴趣, 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美术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当中, 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的效率。

2 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

2.1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优化课堂的关键因素

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 而不是接受者。其次,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 从这一角度来说, 教师与学生也是平等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 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学习上打破师生界限, 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的学习心理。

2.2 课堂上要保持“动中有节, 乱中有序”的状态, 既不太放任, 也不过于严肃

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向, 要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从而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成功共享的和谐气氛。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在某种意义上, 教学就是师生作为游戏的人的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 只有游戏者沉溺到游戏活动中去时, 有些活动才能真正地充满乐趣和有所领悟, 教学走向游戏的过程, 师生双方都忘却了外界的压力,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沉浸于当下的教学愉悦之境中的自由、轻松、和谐、融洽、光明和温暖。这样的氛围才是理想的课堂氛围。当然, 也不可走极端, 要“动中有节, 动中有序”。否则, 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才行。

3 把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 它要求我们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 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 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 就是要教会学生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强调个性化的教育, 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 而且也极大的发挥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从而增强学生自我识别、自我表达、自我评价的能力。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定式, 而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美术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技法, 而是应该教给学生欣赏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头脑。例如上欣赏课时老师一般都是主动把欣赏内容介绍给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不是在教给学生如何欣赏美而是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强加给学生。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欣赏美的过程当中, 我首先是把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自己欣赏, 让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生活背景不一样, 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老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就在课堂当中展现出来了。

优化美术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精彩课堂;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

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盛行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研究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教学策略,打造出精彩的教学课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心得和感悟,现结合自身经验,对本论文课题谈几点肤浅的见解和体会。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很多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常常只对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基本知识的教授,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导致美术课堂十分呆板无趣,学生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众所周知,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美术视角和美术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的事物,可以说,生活就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所以,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呆板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生活品位和人文素养打下基础。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袋和包”这节内容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袋和包,那么你在享受它们给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有认真观察过它们吗?比如,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材质的袋和包?在造型上有什么规律?都有哪些小装饰?”“有皮革的”“塑料”“布的、草的”“藤的也有”“形状有长方体、圆柱体等”“也有动物造型、卡通造型”“小装饰有小动物吊坠、添加图案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响应着,于是,我趁机继续说道:“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教大家一些袋和包基本设计的与制作方法,学完之后,你们就能自己制作出符合你们个性特点的背包和手袋,想学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这样,我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周围的事物,进而使学生的生活品位和人文素养获得提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如今,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步伐,而具有图文并茂、视听一体教学优势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各学科的教学课堂。对于初中美术而言,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声光电等电子信息,将美术教材内容以形象化和逼真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都调动起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如此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学生一定能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体验到美术课程的魅力之所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节内容时,若我们只是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中国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意境,我们的语言就会显得极其的苍白和无力,学生也不能切实地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出示一些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并加以悦耳生动的音频解说,如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播放轻缓的背景音乐——古曲《平沙落雁》,然后让学生读画体会意境: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海风寒风掠过……最后,由我们加以总结:作者用最简洁的构图和笔法创造出一个无垠开阔、空灵而又古雅的境界,琴声、雁声、水声化合成诗一般的意境。作者用皮纸的性能,将沙滩和河水画得若隐若现,画面由此显得满而不闷,简而不空。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作品,使学生深刻感受了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我们的美术课堂也变得精彩而生动,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课程的魅力。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教师总是长期将学生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枯燥乏味的美术绘画练习,这样既使美术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也缺乏将所学知识运用实践的机会,所以,除了让学生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学习,我们还应积极开展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能够将学生从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中“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这节内容之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到操场中去观察校园体育活动的场景,或者早晨到公园中对老年人的早锻炼场景进行观察,然后以组为单位,用任意一种美术造型表现其中一个场景,如绘画、泥塑、拼绘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又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柜架陈设的艺术”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掌握了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之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根据自己居室的框架形式和特点,自行设计一套改进方案,并用手机将改进后的框架陈设拍张照片,第二天拿到学校大家共同进行商讨交流。如此,我们便能引发学生对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的柜架及物品陈设美感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形式美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

这样,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将学生从封闭、压抑式的学习环境中解脱了出来,使学生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乐趣;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美术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盛行的大背景下,作为初中美术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单一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研究出符合初中生认知特征和教学实际的美术教学策略,使美术课堂不再呆板无趣,而是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到它的精彩和魅力,从而在以后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投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进而使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获得大幅度的进步和提高。

我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初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颖.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路青.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引导的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美术高效课堂 第12篇

一、做好课前准备, 打好高效基础

1. 充分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就是要熟悉了解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熟悉教材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教学过程在脑海中大体把握的过程。

2. 全面了解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艺术素养都不同, 新课程标准对他们的目标、要求、任务也都不一样,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明确目标和要求, 这样才能制定出比较合适的教学计划, 抓住重点、难点, 分清主次进行教学。

3. 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课的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质用具。课前教师要准备好需要的教具, 如多媒体课件、挂图、绘画及工艺用具等等, 学生要准备好上课用的学具。这样, 上好课才能有保障, 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工作。

二、创造和谐氛围, 增强参与意识

首先, 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以“爱”的启迪和“情”的感染, 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 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在被教师尊重和期待的目光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 要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导入。作为艺术课的教师, 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方式,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展示新颖的艺术作品、听乐曲、做游戏、猜谜语、表演小节目等等, 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这不仅迎合了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理特点, 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还能让学生享受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三、实施开放课堂, 引领自主探究

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 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 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 求知欲望得到不断地激发和强有力地保护, 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全面评价。

如《装点我的居室》的艺术课, 为了让学生用收集来的坚果壳、绿豆、花生米、葵花籽等食材制作完成装饰画小品, 通过教师展示、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课堂展示、点评颁奖等形式, 让学生欣赏、交流它们的特点, 小组分工合作、构思创作、相互点评、交流成功经验。每个学生都兴趣十足、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 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学习也变得更主动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逐步学会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地拓展, 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了, 因为学生驾驭了学习, 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 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尽力做到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 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作为教师, 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方式趣味化的目的,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多元综合评价, 充分展示自我

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点评对学生个性的发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个别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 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凑在孩子们耳边说的话, 看似平常的话语, 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巡视过程中趁着学生学习的兴致进行自评, 可发挥其主体作用, 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和激励的评价, 是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化, 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 不仅能够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 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网络自管理下一篇:有效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