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教学的方法

2024-07-24

PLC课程教学的方法(精选10篇)

PLC课程教学的方法 第1篇

一、确立培养目标, 灵活运用, 理论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的特性是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一致。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教学课程的安排顺序, (2) 教学课程的选择。目前众多中职学校纯在类似的弊端。表现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按照传统的老模式按课时分段进行的, 科目划分细, 教学环节多, 所有课程均强调自己的系统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 理论和实践课不能够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就要确定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精简化。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筛选和整合, 融合成为核心课程并灵活运用。教学环节要摒弃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 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采取教学实训内容有所取有所不取的方式, 对一部分学生取, 对另一部分学生舍的做法, 这就是动态教学的特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而确定的岗位方向, 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二、创新理念, “理论与实践”

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PLC程序编制过程, 再在PLC实验室由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这种教学上的脱节很难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结果是学生对理论教学兴趣索然, 对实训教学全然不会。融合教学实训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可。

三、创新教学模式, 实现动态教学过程

(1)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实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也要注重职业经验的积累, 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诸多能力的培养。

(2) 实现动态教学过程

如用项目教学法进行“PLC课程”教学时, 可以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连贯性的“项目”。这种教学模式, 就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交往合作精神得以体现, 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得以熏陶。

四、PLC课程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PLC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它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其他课程起到前后支撑作用, 对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查和基于生产过程的职业能力分析, 与行业专家制定PLC应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 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PLC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他器件的选择、PLC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 直到最终调试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PLC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编程、安装和维护方面的技能性人才。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种种因素形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面导致了本课程的流产。例如实验设备缺乏许多专业教师偏重理论, 缺乏实际操作与生产技术经验, 而实训指导教师技能单一, 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加之教学设备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 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削弱技能不高。用动态教学的方法, 就是让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实训课堂,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而且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操作水平;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动态教学的方法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 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PLC专业课程在今后的生活和生产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好本门课程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职学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因此开设自动控制PLC课程。但是好多学校并没有将该课程实践化。中职教育的性质确定了教学过程应与生产的过程一致。目前能够体现教学过程一致性的还不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创新理念、理论联系实践、使用动态课堂”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理论中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PLC课程,实践课,动态教学,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凤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吴晓君, 杨向明.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实践教学在PLC课程的应用 第2篇

关键词:PLC课程;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48-02

一、引言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相结合的产物,与工业控制对象有非常强的接口能力。[1]由于PLC具有使用方便、编程简单、性价比高、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设计、安装、调试方便、维修方便等特点,近年来,PLC在工业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为此,PLC控制也成为各大高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单纯进行PLC理论教学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因此,我们加大了对PLC实验室的投入,并对教学方式和实验设备进行了革新。为最大程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们在PLC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从PLC课程教学现状加以分析,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践教学方法在其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并总结出实践教学方法应用后的教学体会。

二、PLC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PLC课程除进行基础概述学习外,PLC硬件和工作原理、变成原件和指令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以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等也是其主要课程内容。笔者近年来在PLC教学一线发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对PLC课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学科的重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事PLC教学的多为年岁较大的老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未采用多媒体授课,缺乏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一味追求照书本讲述理论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书本的依赖程度过高,缺乏对课本以外的实用性强的知识的讲授。因此,学生只掌握了PLC的“皮毛”,具体到生产实践中PLC的应用一知半解。

4.实验课程较少,且教学实验往往是在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述之后才进行,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果,故而缺乏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因此,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没有实际意义。

5.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虽然有些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和实践未能较好的衔接。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PLC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要把实践教学引入PLC课程教学中来。

三、实践教学方法及操作步骤

实践教学,就是以接近真实的实践题目去要求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设计现实的控制系统。[1]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基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在PLC教学中需要引入实践教学方式,并按照以下实施步骤进行操作。

(一)PLC课程实践题目的设置

开展实践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设置实践题目,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实验。然而,实验和实践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明显的即是实践具有真实性且更接近生产现实。设置实践题目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伤脑筋的问题,这需要根据每位学生对PLC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水平来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最大体现,可以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系统的界面、设计思路、控制指标等方面另辟蹊径,体现出自己的才华。

(二)实践题目的分配和实践计划的确定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实践题目后,可以依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以每组2-3人为宜。每组学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依据教学进度将题目公布给学生之后,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为避免学生在选择题目时因怀揣“偷懒”心思,集中选择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题目,而相对较难的题目无人选择,教师在此时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再根据学生自由结成的小组和各组确定的成员分工,制定该题目的实施计划和需要应用的测试仪器及元器件。

(三)实践题目项目的实施

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角色是配合及其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验室所配备的PLC型号,让学生选择索赔型号的PLC。在对学生的实践题目做基础性分析的前提下,指导学生依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元器件和配合电路所用的元器件,并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所必须的供元器件及相关测试仪器。在了解PLC输入、输出点数及输出方式以及PLC内部各元器件特点的基础上,绘制PLC接线图。接下来就是整个项目最关键的环节,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根据系统工作先后顺序绘制顺序功能图。这一环节最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为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系统性了解PLC设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程序编完之后的调试工作是对整个程序可操作性的检验过程,在调试过程之中,学生一定要潜心研究此项目的程序设计时候存在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这对于积累PLC项目设计经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四、实践教学方法在PLC课程教学应用体会

随着近几年PLC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广泛应用,掌握PLC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受装备制造企业青睐。PLC课程作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掌握PLC技术理论的重要途径,需要引起广大师生对此门课程的共同重视。为此,在将实践教学方式引入PLC课程教学中后,PLC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改善。为此,笔者谈一下教学体会。

(一)开门见山,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2]

这就要求PLC课程教师在第一堂PLC课程准备上下功夫,由于PLC概述在课本上都已经进行了详实的论述,这些内容十分枯燥、单调,学生如果在第一堂课就听到这些枯燥无趣的内容,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后续的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须做充分的课程准备,除了向学生介绍将PLC课程在教学培养规划中所占据的位置外,通过介绍PLC技术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娱乐业中应用的经典案例,如街头夜市闪烁的霓虹灯、钢铁高炉的上料控制等都是对PLC技术的应用。还可向学生介绍PLC技术对装备制造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等方面,以此来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就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鼓足劲头,全身心学好PLC技术理论知识,为开展实验、指导实践做好准备。

(二)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3]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将PLC指令融入到使用PLC技术的案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演示案例,生动再现PLC的控制效果,之后引出这种控制效果需要设计的控制指令。这样即使控制指令枯燥抽象,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点燃,也会主动去学习指令及其用法。教师此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讲授,一定会收到不凡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完成PLC控制要求,这会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下一步上机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需巧妙将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学习PLC课程的兴奋点。

(三)实现PLC课程教学多层次实验模块

实践教学方式被引入课程之后,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模块、设计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三个层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指令和如何运用功能指令后,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实验设计和程序调试后,能够独立完成编程调试工作。为了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教师帮助学生练习某些应用PLC技术的工业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参观、工作、设计,把握PLC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积累。

五、结语

学习PLC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达到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效果,只有将实践教学引入PLC课程教学之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玮.实践教学在PLC课程的应用.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2.01.066

[3]王惠.PLC应用技术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0,4:185-186.

PLC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探索 第3篇

一、传统PL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PLC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 但传统的PLC课程的教学一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硬件软件支持及更新不够, PLC的产品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 具有种类较多, 发展较快的特点。因此, 常常造成教材内容和学校教学专用设备脱节, 内容滞后产品技术发展的现状。二是企业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的矛盾,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PLC专业技术人才, 而学校实践教学的观念陈旧, 缺乏对企业工业自动化PLC控制实际需要的了解, 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所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三是该门综合课程, 其控制包括机、电、液、气的控制, 但目前该课程授课多数还存在缺少设备、教学模式单一, 不能体现课程综合的特点。一般的职业学校、高校现有的条件和设备难以满足实验课程及实际操作的需要。

二、解决方法探讨

(一)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PLC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教学难度大, 故需要进行企业调查,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 “必需、够用、适用”为原则, 淡化本课程中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的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 并以此为指导合理选择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二) 注重实践,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方法教学。

PLC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仅仅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模式, 记住一些指令不会操作是毫无意义的。如在讲解PLC程序中常开触点、常闭触点的使用与实际启动按钮、停止按钮的关系, 各种定时器、计数器的区别时, 不管是在黑板上画图讲解, 还是在多媒体课件上进行演示, 学生都很难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果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见到具体器件, 亲自编程试验, 或在具体的PLC 实验设备中运行监控, 那么学生马上就会对具体的概念、器件或编程语言等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感悟。因此, 在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让学生掌握PLC的各种基本指令, 并将课后习题内容带进实验室,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指令。在熟练掌握PLC基本指令的基础上, 再进行一些简单程序的实验, 如电机的启动、正反转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PLC程序编写有一个简单的认识。随后, 再逐渐加大程序的难度, 在理论授课的之间根据内容随时穿插实验教学, 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最终能牢固地掌握和应用各种指令。为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与实际相结合, 为从事专业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的同时注意搜集PLC的发展动向, 使学生了解到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PLC设备, 如三菱、松下、欧姆龙等, 虽然设备不同, 但基本的工作原理相同, 只是指令相异, 一些具体的细节功能不同。通过比较学习, 了解不同类型PLC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即使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遇到不同类型的PLC设备, 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三) 软硬结合, 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引入多媒体教学。PLC 是依靠程序实现工业控制的, 所以PLC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有理论讲解,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思考方向和范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最终使学生具有初步的PLC 编程能力, 达到教学目的。首先, 因此在PLC课程的讲解过程中要针对课程内容信息量大, 编程枯燥, 程序结果无法用板书的形式演示等问题, 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不仅带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听觉冲击, 吸引其注意力, 加深印象, 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传输大量的信息。为此, 在制作PLC多媒体课件时, 将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相结合。以松下FP1系列PLC 为背景, 重点对教材中有关梯形图程序的编写以及结果的演示进行了仿真, 力求能够通过仿真将程序运行结果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以达到生动形象讲解问题的目的。其次, 在实际授课中, 根据本次课的内容, 事先做好多媒体课件。具体讲解时, 对于编程中比较关键的步骤或者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 重点勾勒出来, 在板书上讲解, 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解。对于编程的结果, 采用Flash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原本很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即让PLC的教学图文并茂又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 多媒体教学形式既减轻了教师板书工作, 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 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使教育手段多样化, 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 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论模型。二是通过组态界面和PLC通信, 实现控制的实时展示。在多媒体讲解的基础上, 通过组态软件营造工业现场, 界面元素与PLC通信结合, 实现设备的实时动作, 既检验编程控制成果, 又生动形象,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乏设备负载的不足,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采用典型设备, 满足分层练习与综合训练。

PLC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必须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 训练的设备首先要保证其典型性, 应包含有完整的PLC、变频器、触摸屏、网络模块等现在广泛使用的基本设备, 以及典型的驱动负载 (机、电、气结合) , 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训练的有效性;其次, 引进或投入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一定要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设备本身是模块化设计的, 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更换教学模块, 保证设备的先进性。第三, 设备模块要有层次性。设备不仅具有综合训练功能, 同时, 它也是可以从最基础的单元, 模块逐步叠加, 内容由易到难, 保证技能教学的系统性。

三、结语

如何对PLC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这里只是作了初步的探讨, 要想取得更大的成效, 使教学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把握科技前沿, 才能将科技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重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规律, 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丽华.《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职教论坛, 2004

PLC课程在中技教学中的推广 第4篇

【关键词】PLC 广泛应用 中技的教学 技能培养

一、PLC发展的现状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基础上开发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推动了PL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已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对PLC进行研究、生产和应用。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应用方面,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生产力的提高,PLC已經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生产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的自动化,我们引进了许多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技术的成套设备,如上海宝钢集团上马的第一期工程中,就采用了250台PLC,二期工程中有采用了180台。再如,总部坐落在北京的神华集团,其下属神东公司,其优质煤的日产量在世界首屈一指,所使用的采煤设备是当前世界最好的三家公司的最新产品,因而大量地使用PLC等先进技术。还有三峡工程、秦川电站、天津开发区的康师傅方便面生产线等都用了PLC控制。现在PLC不但应用于治金、矿业、机械、轻工等工业自动控制中,在其他领域它也有着广泛地应用。例如,市政建设中的水处理,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日常生活中的电梯、车库的自动化管理等、货物存取等;商业中的自动售货机,啤酒罐装及酿酒等;另外还在环保、娱乐业中也有应用。

以前PLC应用得比较少时,只需要有较少的技术人员掌握即可满足生产要求,但是随着PLC应用范围的技术人员掌握即可满足生产要求,但是随着PLC应用范围的扩展、功能的日益强大,同时PLC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只有少数专业技术人员懂得PLC的现状再也不能满足企业控制技术发展的要求了。现在招聘维修电工不但基本技术要扎实,还要懂得PLC技术、变频技术及微机技术的原理和故障鉴别等。而对于在生产线上的普通操作也应该懂得一些关于 PLC、变频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即可便于生产操作,又可以对生产和维修有很多帮助,如帮助维修人员明确故障的范围和现象,缩短故障维修时间,更好的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也正好符合PLC当初的设计初衷,即:是操作人员使用方便,不存在计算机与传统电气控制间的专业“鸿沟”。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中技电类毕业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的电气维修及操作人员分配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在中技层次的电类教学中开展PLC等新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前中技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进行维电专业的各中技学校中,一般都具有了PLC等设备,只不过数量不同而已。它们现阶段主要服务于“高级工”或“技师”等比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中。而对于中技层次的培训,一般由于以下三方面的顾虑,使学校不敢把这些设备投入到中技的教学中来。

首先,技校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底子较差,在技校的理论课学习中能容易形成抵触情绪,造成理论知识贫乏的恶性循环,而PLC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电专业基础。如果基础太差会增加PLC教学的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甚至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果。

其次,技校学生电基础本质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上学习的劲头在不足,就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而PLC等设备的价格较高,一般机型的单台价格均在2—3千元左右。一旦损坏必然要造成学校投入的不必要浪费。

再次,现阶段中技学校实施教学制为二年,一般为理论实习课一年,第二年作为预分配和生产实践教学的模式。第二年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取得中级工的技术等级,在这一年里学生需要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照明、电动机、电力拖动及机床维修、电子技术的课题,需要引导学生从入门到具备中级技能,时间比较紧张。各个学校能够达到基本要求都已经很不容易。

三、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PLC等课程在中技教学中实施比较困难,但PLC等先进 技术在社会中己达到广泛应用,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实施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

其一:直管部门协调,对一年级理论课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中技理论课教材中虽有PLC方面的课本,但一般学校就不作教学安排了。可以本着发展的眼光由直管部门协调,将PLC课程加入一年级理论的教学中,并对开展的学校予以适当鼓励。

其二:根据PLC课程教学的规律,可针对PLC教学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各学校可聘请PLC专业教师或相关实习教师担任PLC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PLC课程本身就是微机原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决定了其理论教学与实训不可分割的特性,必须边学边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PLC知识的掌握,众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根据中技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学初期组织学生们到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中进行参观活动,让他们了解PL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知道学习PLC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比如做一些霓红灯、交通工具控制、电梯控制等实际应用的课题,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关于在中技培训中开展PLC教学的一点想法。PLC在未来几年中一定会成为工业设备控制的主流,同时企业对PLC操作控制和基本编程的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另外从开发新课题,扩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来讲也是有利无害的。同时PLC不只是大专院校的专利,也会在中等职业技能培训中占有一席之地。

PLC课程教学的探讨 第5篇

随着PLC技术的广泛应用, PLC课程已成为各工科院校中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PLC技术应用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更新发展快, 与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结合紧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追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 应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专门人才。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PLC教学, 在此对PLC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传统的授课媒体主要是教材、黑板加粉笔, 教学内容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 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这种教学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 条理清晰, 重点、难点突出, 学生对讲解的知识容易理解接收。在介绍PLC的基本指令、程序设计、基本电路编程等部分内容时非常适合。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传统板书教学由于传输的信息量小, 不够直观, 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如介绍PLC的工作原理、系统配置、应用系统设计及编程软件等大部分内容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因为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传统教学过分注重了理论的系统掌握, 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学不会用、会看不会动”, 根本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 因此, P LC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侧重点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满足地区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企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在教学实施之前, 需要广泛调研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 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技能。

1、确定培养目标, 整合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的实际工作者, 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应用, 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中,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基础, 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特定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又能够通过各种渠道, 获得需要的知识支撑, 具有职业应变和转换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PLC课程而言, 学生应掌握PLC的工作原理, 掌握PLC的常用指令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熟悉PLC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外围一般元件的技术要求与选型依据, 熟悉PLC控制系统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了解国内外PLC技术发展动向;具有熟练PLC控制系统安装、接线、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具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能够进行创新性改进。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 教师一定要有充分体现实践为主的教学思想, 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为了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PLC的开发设计能力, 可以打破旧教材的结构,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一系列的教学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含有应掌握的新的知识点, 且集实验、设计、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于一体。学生边学边做, 理论、实践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在不断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利用P L C仿真软件, 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当看到自己所设计程序的得到验证证实时, 自然会增添一种成就感。例如定时器的应用, 就程序编写可能通过老师指令的讲解,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但编写出的程序只是纸上谈兵, 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多编写程序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指示灯的亮暗转换的模拟仿真, 让学生感受到灯亮暗的延时时间与程序的对应关系, 这样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用PLC模拟仿真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在PLC仿真软件很多, 几乎所有型号的PLC都有专用于学习的仿真软件。如三菱电机推出的FX-TRN-BEG-C仿真学习软件、西门子公司的SPS-VISU仿真教学软件,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PLC实验仿真软件、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推出的“组态王”软件等, 对学习PLC的优势尤为突出, 只要将软件装在个人电脑上即可开始三维的虚拟空间设计, 无需其他培训工具。学生通过运行程序并利用鼠标来控制屏幕上所画的设备开关和传感器, 使它们按所编写的程序要求动作起来, 模拟仿真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使用PLC仿真软件, 将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具体控制现象结合到一起, 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悟认识, 加深他们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采用仿真控件的开发周期短、费用低、维护要求低、使用安全、可靠性高。最主要的是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自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工程实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实践出真知, 学习PLC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仿真软件对PLC的学习固然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程序调试特别明显, 但这种方式毕竟是模拟仿真, 与真实的控制过程存在差距。设计一个PLC控制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除编写程序外, 还要选用合适型号的PLC (整体式还是组合式) , 外围电路、外围驱动电路的设计等。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设计的整个过程, 让他们在系统安装调试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提高学生PLC的职业能力。

笔者了解到, 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从事程序设计的很少, 大多是从事PLC的维护, 所以, 工程实训在整个PLC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费用问题, 有条件的可以建立PLC生产型的实训基地, 构建一个集演示教学、编程设计、模拟仿真以及安装调试四位一体的流程式实训环境。如果经费不足的, 挑选一些费用少的项目, 如彩灯闪烁系统、多路抢答器控制系统等, 让学生亲自体验完整的设计调试过程。对于经费一时不能解决的, 可以借助学校周边企业的资源, 作为实训基地, 创造学生动手锻上接第265页炼的机会。总之, 工程实训不是用模拟学

习软件、验证性实验来替代了的, 而是PLC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4、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PLC技术是为工业控制服务的, 学生学习PLC就是为了就业。随着科技的发展, PLC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为三年左右。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搜集当前社会PLC的发展动向及一些往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 及时渗入到我们的PLC教学中去, 同时教学手段、实训基地建设等都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 才不会对遇到的实际现象感到茫然, 不需要用人单位的二次培养, 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PLC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要探索的内容很多, 除以上提到的一些体会外, 还有教学考核的方式方法、网络资源的利用、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值得去研究探索。教师通过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提高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知道:学习了PLC课程, 掌握的构成职业岗位能力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技能, 有助于他们的就业和以后的持续发展, 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明中.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创新.光明日报.2008-08-24 10:00

[2]郑渊, 苏本知.关于PLC教学的几点浅见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谢云敏, 刘德辉.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4]李俊秀, 赵黎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5]陈洁.PLC基础及应用.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用电子。

参考文献

[1]李明中.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创新.光明日报.2008-08-2410:00

[2]郑渊, 苏本知.关于PLC教学的几点浅见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谢云敏, 刘德辉.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4]李俊秀, 赵黎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对plc课程教学的探讨 第6篇

在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PLC技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 应用前景光明。在面向就业市场的指导思想下, 职业学校开展PLC课程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就职业学校的PLC课程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可编程控制器 (PLC) 的介绍

可编程控制器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 简称PLC, 是基于工业控制的需要, 面向工业控制领域的专用设备。

2. 职业学校的现状

职业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力拖动课程中已学习了继电器控制技术, 在学习PLC技术时有一定基础。但同时应当看到:PLC技术相对于继电器控制技术而言是一个技术上的跨越, 在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等方面对学生而言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 PLC课程的教学

3.1 讲清楚必要的硬件基础知识

职业学校学生理论课基础普遍较差, 加之以前未学过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因此学习PLC的硬件知识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适可而止, 只讲解必要的。与学生专业联系密切的硬件知识。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最基本结构

中央处理器 (CPU) :是PLC的核心部件, 负责完成逻辑运算.数字运算以及协调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它在系统程序的管理下运行, 主要功能有:接受并存储由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诊断电源故障以及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读取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存储到相应的存储区;读取用户程序指令, 解释执行用户程序, 完成逻辑运算.数字运算.数据传递等任务, 刷新输出映像, 将输出映像内容送至输出单元。

存储器单元: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PLC生产厂家编写的系统程序, 系统程序在出厂时已经被固化在PROM或EPROM中;用户程序存储器—可分为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 程序存储区用于存放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 数据存储区存放的是程序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或者所产生的中间数据。

电源单元:将外界提供的电源转换成PLC的工作电源后提供给PLC, 还提供掉电保护和后备电池电源, 以维持部分RAM存储器的内容在外界电源断电后不会丢失。

输入输出单元:也叫I/O单元, 是PLC与工业现场的接口, 现场信号与PLC之间的联系通过I/O单元实现。

接口单元:通常有I/O扩展接口.通讯接口.编程器接口.存储器接口。其他外部设备接口。

外部设备:编程设备.监控设备.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

3.1.2 可编程逻辑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工业控制器, 从PLC产生的背景看, PLC系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有着很深的联系, 因此可以比照着继电器控制系统来学习PLC的工作原理

3.1.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以循环扫描的方式进行, 当PLC处于运行状态时, 它的运行周期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

输入采样阶段:PLC逐个扫描每个输入端口, 将所有输入设备的当前状态保存到相依的存储区。

程序执行阶段;在系统程序的指示下, CPU从用户程序存储区逐条读取用户指令, 经解释后执行相应动作, 产生相应结果, 刷新相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 期间需要用到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的相应状态。

输出刷新阶段:系统程序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传送到输出锁存器中, 经过输出接口和输出端子输出, 驱动外部负载。

在对上述知识点的讲解中, 教师应力求简明扼要.联系实际, 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 使得学生对PLC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概念, 对PLC的运行.控制方式及PLC技术的优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2 立足学生已掌握的继电器控制技术的指示, 采取比对的方法, 重点讲解P LC编程的经验设计法。

3.2.1 PLC的编程语言有5种, 即顺序功能图 (S F C) .

梯形图 (L A D) .功能块图 (F BD) .语句表 (S T L) .结构文本 (S T) 。其中梯形图是使用最多的P LC图形编程语言, 且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像似, 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在使用梯形图编程中, 经验设计法比较适于学习过继电器控制技术的初学者。经验设计法就是用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比较简单的数字量 (开关量) 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具体方法是可将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电路图“翻译”成梯形图。因此采用经验设计法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PLC编程指令和编程基本发布方法, 并进一步加强对PLC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3.2.2 典型应用程序的讲解

(1) .具有点动功能的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程序

输入信号:停止按钮SB1—I0.0;启动按钮SB2—I0.1;点动按钮SB3—I 0.2.

输出信号:接触器KM—Q0.1.

在该例中可讲解:1) .在输入端一个映像位存储单元相当于一个逻辑的输入继电器, 它有两种状态, “1”和“0”, 对应于继电器的“ON”和”OFF”。当相应的端子上加电时, 该位存储单元存入1, 相当于输入继电器的线圈通电, 则其触点动作。在输出端一个映像位存储单元相当于实际存在的物理继电器, 只具备一对物理接点。如按下启动按钮SB2, 则I0.1位加电存入1, 对应的输入继电器线圈通电, I0.1在程序中的常开触点闭合, 导致Q0.1 (输出继电器在程序中的线圈) 置1。2) .在程序中M2.0是内部标志位存储器, 它主要用于存储过程的中间状态或控制信息, 相当于继电器电路中的中间继电器。3) .该程序中停止按钮SB1改为常开按钮更好, 只需将程序中I0.0对应的常开触点改为常闭触点即可。4) .点动功能的实现为:按下SB3, I0.2加电置1, 程序中I0.2的常开触点闭合, 使M2.0置1, 其常闭触点断开, 切断连续控制电路;同时Q0.1置1, 在程序扫描结束后通过输出锁存器输出, 使KM通电实现电动机的点动运行。

(2)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程序

输入信号:停止按钮SB3—I0.0, 正转按钮SB1—I0.1, 反转按钮SB2—I0.2;

输出信号:正转接触器KM1—Q0.1, 反转接触器KM2—Q0.2.

在该例中, 左侧的继电器电路和右侧的PLC梯形图程序均能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但P L C程序采用了延时控制:如按下正转按钮SB1, I0.1的常开触头闭合, 使M0.0置1, 其常闭触头断开以锁住反转支路, 其常开触头闭合使定时器T37计时1秒, 然后T37的常开触头闭合, 令Q0.1置1, 待程序扫描结束后通过输出锁存器输出使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 实现电动机的延时正转启动。

由该例可以看出PLC控制技术相较于继电器控制技术更为灵活.更为精确.更为可靠。

总结

高职院校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7篇

一、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各高职学校中, 一般都具有了PLC设备, 只不过数量不同而已。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底子较差, 又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 在理论课学习中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 造成理论知识贫乏。PLC的产品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 具有种类较多、发展较快的特点, 因此常常造成教学内容滞后产品技术发展的现象。随着各地区制造业、加工业的迅速增加, 对PLC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企业需要的PLC专业人才,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而学校在课程上的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 所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PLC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PLC课程的教学已经暴露了许多问题, 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必然。主要问题包括: (1) 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不能适应生产实际需要, 可选教材的内容已远远落后于现实情况; (2) 课时的缩减和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3) 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 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不经过一定实践, 很难从根本上掌握其理论; (5) 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滞后, 学生成绩的好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三、PLC课程改革的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

为符合PLC技术的发展, 应对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课程的实例、实训和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PLC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故以专业理论“必需、够用、适用”为原则, 淡化本课程中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这样, 既回避了PLC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环节, 又能集中课时用于PLC实践性教学内容, 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教学上以课题模块为单元,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 以学生参与为核心, 通过设计不同的工程项目,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强调三个要点: (1) 继电接触电气控制是基本技能, (2) 强调基本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 (3)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东西, 教学方法也要作相应的调整。由于课时的缩短, 再像以往那样依靠板书来讲解梯形图形显然是不够的, 而应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制作课件把梯形图中的动合、动断触点的闭合、断开以及假想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动画的形式给予演示, 将这一抽象的思维活动形象化、具体化。既节省了讲解这些概念性的动作所需的大量时间,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借助幻灯、录像机等教具, 这样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 还可以将PLC的安装连接以录像教学的形式进行讲解。

3、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二部分:实验和综合实训设计。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两类。教师在实验前, 可给予学生基本的设计思路或提出程序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程序由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训设计的思路是使学生对控制系统, 从项目建立、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到相应电气文档的建立做一个全面的接触。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 既要兼顾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要求, 又要考虑系统的典型性。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设计,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控制系统的组态、电气控制外围电路的设计安装、系统的综合调试。

4、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对实践考试缺乏一套比较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核方法往往随老师的喜好而定, 且实践考核要求不严格,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克服“平时学习不努力, 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 每一个实践课题都要进行成绩评定。在做完所有实践之后, 进行一次独立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 确定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PLC系统外部接线图, 编写控制程序, 连接电路运行调试, 分析运行结果。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教师负责对整个过程进行考核。成绩通过各个实践成绩和综合设计成绩来评定。

5、加强师资建设

PLC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为此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 还必须具有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教师除了完成理论课讲授任务外、也要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技术开发工作, 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实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有限的现状,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年青教师实践经验少的情况, 年青教师应多到生产企业学习培训, 熟悉实际生产过程, 积累本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教师对教学起着引导作用, 教师重视实践教学, 才能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PLC课程的分析,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和研究, 力求通过改革解决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 为改善实践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PLC,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新兵:《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12) 。

PLC课程教学的方法 第8篇

1 PLC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职业院校的PLC课程教学中, 影响实际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其他学科相比, PLC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否则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综合分析国内职业学校PLC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PLC的产品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 具有种类较多, 发展较快的特点, 因此, 常常造成教材内容与学校教学专用设备和企业脱节, 内容滞后产品技术发展的现状。

1.2 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教学现实形成了一对矛盾, 企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而学校在该课程上的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 所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1.3 PLC是一门综合课程, 其控制包括机械、电工电子、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的控制, 但目前该课程授课多数还存在缺少设备、教学模式单一、不能体现课程综合的特点。

解决上述问题, 我认为除了学校要加大硬件投入, 建立专用PLC机房模拟工业自动化流水线等设备以外, 还要教师研究课程教学特点, 围绕教学特点,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PLC课程是一门机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交叉综合的学科, 它既有电子产品变化“多”、“快”的特点, 又有机电技术在学习中需要“做”的特点, 还有计算机操作中人机“对话”的特点。

2 PLC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为了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的PLC课程教学能力, 为现代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积极推进对于教学改革思路的研究, 并且在结合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实现教学思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2.1 贯彻“做中学, 做中教”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 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由于PLC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PLC编程技能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熟练掌握, 因此, PLC教学必须突出实践, 始终贯彻“做中学, 做中教”的指导思想。如果只是注重理论教学而不及时付诸实践,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 不是在“做”中完成教和学, 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创设情境, 实现课程教学的“双边互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 可能的、可持续的和负责的教学是提供激励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 强调要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 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 尤其是进行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时, 最需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要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氛围, 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 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

2.3 突出“实践性”特点,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PLC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仅仅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模式, 记住一些指令, 而不会操作, 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只有在亲自实践、实验过程中去“体会、品尝、感受、感知”, 掌握和应用知识, 学会编程操作, 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才是从本质上学会这门课程。为此, 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出发, 增设实验项目, 加大实验课时, 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实践性”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编写讲义应侧重实践环节, 根据学校设备作为依据, 编写相应的实验报告, 从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这门课程。b.逐步加大设备投入或教师开发机电控制装置, 逐步扩大实验课时比例, 在实验条件上保证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2.4 逐步改革考核模式

对教学质量即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重点应当放在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构建上。在检测和评价内容上, 以会学和会做为主。在检测和评价方式上, 应该灵活多样, 平时和期末相结合;单科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综合为主;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能力为主。在职业学校, 特别应该改变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 摒弃知识复制性的考核内容, 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特别是岗位工作能力) 为重点, 以会学和会做为评价方向, 建立以情境为载体、问题为中心、知识为框架、能力为核心的测试评价体系, 并使之尽量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重点的考核评价, 可以以就业岗位专业项目为树干式分支, 组合为可灵活选择的考核检测模块, 每一模块下布置若干试题, 着重检测学生在相关岗位的专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在职业学校PLC课程教学中, 必须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并且积极制定科学、完善、客观的改革思路, 从而促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亮.PLC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59-268.

[2]韦瑞录.PLC课程教学探讨与创新[J], 装备制造技术, 2007, (1) :69-70.

[3]王永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5) :101-103.

PLC课程教学的方法 第9篇

一、PLC技术的特点

PLC聚集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高、抗干扰能力强、通用灵活、体积小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PLC技术人员在设计系统程序时,必须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干扰因素等偶然的、非正常因素有预见和周全的考虑。否则,可能程序控制系统中一直隐藏着某些欠缺,若遇到发生破坏作用的条件,后果难以预料。

二、适宜学生的PLC课程教学方法

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绝大部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兴趣保持不能长久,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书本知识学习欲望比较脆弱。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PLC课程教学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完全服从于技能训练,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渗透工作现场实际,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在掌握扎实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贴近了用人单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PLC课程教学中引入挫折教育的优点

1.挫折教育的定义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一定数量和强度的挫折,能促进学生增长才干,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PLC课程教学中引入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工业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技术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学习能力和自身性格的原因,学生在完成PLC项目课题时,往往抓住程序设计的主要控制要求,忽略辅助功能;甚至调试程序不细心,在功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驱动了外围设备。这种模棱两可、只求大概的作风在PLC程序设计中千万要不得。如果将这种坏习惯带入今后的工作现场,则会使PLC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危害和损失。PLC课程教学中引入挫折教育,可培养学生进行PLC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形成技术人员习惯性缜密思维。

3.激发斗志

适当引入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征服困难的斗志,享受在困难曲折中积极向上的快乐。PLC课程教学采用形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厌于纯书本学习的大部分中职学生吸引到课堂之上。但如果老师设计的项目任务一味简单、没有梯度,则又会使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表扬而飘飘然、无心钻研,学习没有深度。为使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专业技能的深度,适当引入挫折教育,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征服困难的斗志,享受在困难曲折中积极向上的快乐。

四、如何在PLC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挫折教育

1.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了解、掌握工程上的思维方式

PLC课程教学如果不引入工业现场实际,不站在工程的角度来看问题,将教学仅仅限于纸上谈兵,或只是为了验证教科书上的实验,学生就不能在教学中获得实践技能。把工业现场实际引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会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业现场的距离。担任PLC课程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需了解工业现场的思维方式,和典型的企业建立技术上的合作、交流关系。

2.教师需具备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怎样在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引入有效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形成PLC系统设计人员的思维习惯,则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比如用PLC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如用普通方法编程:可以以时间变化节点作为转换条件,也可以引用辅助继电器M作为变化条件;如用步进指令编程:以状态转换先后为序,单分支、或并列双分支都可以实现。当学生自己设计的程序能通过仿真顺利实现功能,老师可以在肯定其学习成果的同时,不防将课题适当拓展,引进工程中的现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十字路口遇紧急情况或深夜信号灯应怎样控制等。像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适时渗透挫折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PLC技术形成缜密思维的职业习惯。

PLC课程教学经验浅谈 第10篇

关键词:PLC课程,电气控制电路,仿真软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以PLC为主体的新型电气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除了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能够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PLC课程实践性很强,是强电与弱点的结合,是电气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课。

一、以实验为教学引导,复习巩固电工基本知识

每学期开始,老师首先不会讲解大体纲目、讲解PLC基本知识,而是利用两周的时间,按照下列框图的内容,安排了大量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众所周知,电工基本常识中包括了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导线的连接等,其中电工仪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万用表的使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打破先理论再实践的顺序,以实训课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连接日光灯管电路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电路的原理、各种工具的使用、导线的连接,以及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方法。

电气控制电路是复习内容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与PLC控制电路联系紧密,也是学好PLC这门课程的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分成若干组,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首先完成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星—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的连接,加强了实验课的趣味性。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在连接正反转电路主电路时,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主电路换相问题,以致电动机没有反转,为使学生们解决这一问题,亲自操作、耐心讲解电动机反正转的原理,剖析操作步骤,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和记忆,也为PLC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学习内容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介绍基本指令时会根据教材编写的顺序,先讲解指令的名称、功能和使用说明,然后举例说明具体的用法。这种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习新而不知旧、温故而不知新”,学了后面的内容而忘了前面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现结出“先应用后指令”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电气控制电路的学习和开学两周的强化复习,他们对各种电动机控制电路尤为了解,可以从各种电路着手,引导学生由继电器控制转变为PLC控制,由电路图改为梯形图,从而引申出指令表。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为例,先是复习继电器控制电路,然后指导学生按照PLC的外部接线和端口电路分配的要求,自己设计出控制电路的接线图,按照端口的分配,将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分别用输入和输出端口替换,再根据点动控制电路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梯形图,最后写出指令表。此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指令的名称、功能和使用说明,便可以事半功倍。

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们可以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再是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模仿写出程序,再由教师引导出新的知识点,学生的理解力得到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也得到加深,与此同时,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充分调动。

三、利用仿真软件,增加程序的直观性

PLC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逻辑性很强,很多控制过程只能凭想象去分析,而没有直观的了解,学生要想学好PLC,除了要懂得强电与弱电的关系,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抽象思维。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多学生被置于了PLC课程的门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增加课程的直观性。我在讲解各指令的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仿真软件。

在PLC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即在一个自锁控制程序中,停止按钮使用常开触点或者常闭触点,所对应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们对两者的区别认识不够直观,理解不透彻,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不能举一反三,还是会出现错误。于是,可利用仿真软件来给学生们演示这个过程,让学生们看清楚外部按钮与程序的区别。程序一,是停止按钮使用常闭触点的自锁程序; 程序二,是停止按钮使用常开触点的自锁程序。两个程序比较一下,同学们会发现在自锁控制程序中,不管外部接线中停止按钮使用的常开还是常闭触点,在梯形图中的停止触点都必须是闭合的,这样当启动按钮接通时,线圈才能通电。通过两个程序的比较,告诉学生们在工业控制中,具有“停止”和“过载保护”等关系到安全生产的信号外部接线一般都是采用常闭触点,方便查找故障。

仿真软件的使用,将PLC的程序由抽象变得直观,学生的理解也由模糊变的清晰,学生们提高了学习PLC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为主动探索,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写小程序,在仿真软件中验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编程水平,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非线性预测控制下一篇:创造狂热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