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放养土鸡范文

2024-05-22

果园放养土鸡范文(精选9篇)

果园放养土鸡 第1篇

1 发病情况

屏南县棠口乡孔源村养殖户黄某利用承包的一个果场, 搭盖简易草棚饲养土鸡5 000羽, 饲养至40日龄时, 改白天放牧果园, 主要采饲果园昆虫、野花、野果, 辅以适量的粹玉米、稻谷, 晚上赶回草棚, 到43日龄突遇连日春雨, 场地潮湿、鸡群不能正常放牧只能拥挤在草棚内, 开始发病,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有几羽鸡排血粪、稀粪, 死亡2羽, 次日死亡20羽, 使用氟哌酸等治疗效果不好, 第3 d死亡300多羽。

2 临床症状

患鸡羽毛蓬乱、两翅下垂、两脚无力、眼睛似睡非睡、喜欢拥挤在一起, 鸡群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 有的鸡冠发紫、有的鸡冠、肉垂苍白贫血, 嗉囊内积液, 部分鸡肛门粘有粪便, 排血粪、稀粪, 鸡舍潮湿, 有恶臭味。

3 病理剖检

随机对25羽患病鸡和病死鸡进行解剖, 肠道为主要的病变部位。多数病死鸡盲肠肿大2~4倍, 肠腔中发现凝固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 并有泡沫, 气味恶臭, 盲肠上皮变厚, 出现严重的糜烂。部分患鸡肝脏、心冠有出血点、有的患鸡十二指肠与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病变部位外观呈黑红色或红色, 肠腔发现有血凝块, 肌胃、腺胃乳头等其他部位没有特征性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1) 取患病鸡的盲肠内容物和肠黏膜刮落物做成涂片用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镜检, 发现有大量椭圆形球虫卵囊。

2)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采集粪便集卵镜检发现有大量椭圆形球虫卵囊。

5 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该病为鸡球虫病。

6 治疗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分群饲养, 将鸡群分为健康鸡群、假定健康鸡群, 患病鸡群再做相应处理。

1) 立即选择地势高、光照充足的地方搭盖新鸡舍, 消毒准备好, 将健康鸡群转入, 用盐霉素 (球虫粉, 优素精) 按60~70 mg/kg饲料混饲, 连用7 d。对出现病症的个别患鸡及时挑出合并到患病鸡群处理, 对血粪要第一时间处理干净, 及时消毒。

2) 挑出患病鸡进行隔离饲养,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尤其对血粪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干净、消毒。对患鸡用青霉素钠每羽肌肉注射2.5万u, 连用3 d, 待症状缓解有食欲后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按60~66 mg/kg饲料混饲3~7 d, 并给以补充适当的维生素A保护肠黏膜、维生素K3止血。同时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0 g (首次加倍) 加水400 kg饮水, 每天2次, 连用7 d。

3) 做好假定健康鸡的鸡舍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是血粪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干净, 保证鸡舍的干净干燥。有条件最好也将假定健康鸡群迁到地势高的新鸡舍。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0 g (首次加倍) 加水400 kg饮水, 每天2次, 连用7 d。用氯苯胍按60~66 mg/kg饲料拌料, 连用7 d, 并给以补充适当的维生素A保护肠黏膜、维生素K3止血。

4) 场地消毒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在太阳大的中午、下午用消特灵按规定浓度对全场进行消毒, 对有阴暗角落以及发现血粪的地方要反复多次进行消毒, 要彻底、不留死角, 对所有用具进行清洗、暴晒、消毒, 一周后再更换消毒药全场彻底消毒一次。

3 d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精神恢复, 没有发现新病例, 到第4 d没有再出现死亡病例, 将剩余30多羽精神状态差、基本没生产价值的弱小僵鸡一次性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再用药2 d, 鸡群全面恢复正常, 整个病程累计死亡淘汰病死鸡600羽, 死淘率达12%。

7 病因分析

7.1 应激因素

该养殖场育雏、育成在室内, 用鸡花料、全价料饲喂, 到40日龄突然改为放牧、还改用营养不够全面的谷物等饲喂造成较大应激, 又逢连日春雨, 果园阴冷潮湿, 鸡群不能放牧只能拥挤在草棚内, 气温下降、鸡群密度过大、舍内潮湿、恶臭, 饮用水浑浊不卫生等多重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该病。

7.2 环境因素

该养殖户利用承包的果园搭盖简易草棚养鸡, 上年度曾饲养3 000羽土鸡获得较好效益, 思想麻痹, 环境没有很好清理消毒便投入再生产, 适逢连日春雨林下阴冷潮湿、山林春雾又浓, 鸡舍又潮湿, 很适合鸡球虫卵囊的分裂繁殖, 造成病情加重。

7.3 管理粗放

管理、饲养人员素质偏低, 饲料转换没有过渡期、鸡舍设计过于简陋、鸡群精神状态观察不够到位、发生疫情的处置能力差, 造成疫情扩大, 损失偏大。

7.4 防疫条件简陋

防疫设施不足, 外来人员可以随便进入鸡场, 鸡场门口没有消毒池, 养鸡场所没有围墙, 没有隔离措施, 病原菌怎么传入都搞不清楚, 防控疫病的风险压力很大。

8 体会

1)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 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病原为艾美耳球虫, 我国已报道的有7种, 即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前2种的致病力较强, 其余几种依次减弱。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黏膜内, 称盲肠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小肠段黏膜内, 称小肠球虫。球虫卵的形态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

2) 该病以防为主, 做好消毒,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大部分消毒剂都不能有效杀死球虫虫卵, 为了减少养殖成本, 对空鸡舍采用火焰消毒法, 用具用热碱水洗、开水烫等方法效果明显。加强对垫料的定期清理, 以便减少环境中的球虫卵及鸡只接触粪便的机会, 为球虫卵囊被鸡食入减少机会, 进而减少鸡只感染的机会。

3) 利用抗菌药物阻断细菌混合感染。鸡球虫病发生时, 容易引起细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 等混合感染, 如常见的坏死性肠炎就是由条件性致病梭菌引起, 在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的同时, 如果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可以防治细菌混合感染, 减少球虫致病的范围。

黄村乡山地果园放养土鸡饲养技术 第2篇

关键词:山地;果园;土鸡放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60-02

山地果园放养土鸡生态模式能产生较多的有机肥,从而提高水果品质,实现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实现畜牧业上山,解决畜牧用地难的问题,并能提高鸡肉品质,达到畜牧业减排防污的目的,同时因果园发展生态新模式是一项劳动密集产业,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黄村乡是莲都区惟一贫困乡,2013年黄村乡开展果园放养土鸡约42 hm2,解决了部分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新增经济效益102.5万元。现将有关饲养技术及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如下。

1 引进新品种

果园养鸡是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因其生产环境较为粗放,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勤于觅食的地方鸡种进行饲养。

2 园地选择

选择的果园要求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通风光照良好。地面为砂壤土或壤土,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污染,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土壤排水良好,微生物不易繁殖,符合卫生要求。果园同时应有充足的水源供肉鸡饮用,要求水中不含有病菌和食物,无异味或臭味,水质澄清。

3 鸡舍建造

在放养肉鸡的果园居中地段选择适当避风平坦处,用土墙或砖木及油毛毡搭成驭坡式高约2 m,跨度5~6 m,长度10~30 m的简易鸡舍。地面铺砂土或水泥,鸡舍饲养密度约为20只/m2,每舍养1 000~3 000只为宜,鸡舍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

4 放养方法

4.1 放牧

雏鸡刚放到果园前5 d,料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约1 m处使其熟悉环境,同时仍按原来育雏的次数喂饲,以后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天气晴好时,清晨将鸡群放出鸡舍,傍晚天黑时将鸡群赶回鸡舍内。若是雨天,果园有大棵果树遮雨,鸡只羽毛已经丰满,仍可将鸡舍门打开,任其自由进出活动;若果树尚小无法避雨,则不宜将鸡群放出。

4.2 补饲

每天早晨放牧前给鸡群饲喂适量配合饲料,傍晚将鸡群召回后再补饲一次。补饲的量应依季节而异,如秋冬季节果园杂草小,昆虫少,可适当增加补饲量,春夏季节则可适当减少补饲量。

4.3 疫苗接种

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鸡群的疫苗接种一般在晚上鸡群归巢后进行。

5 加强日常管理

5.1 防止鸡群中毒

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若是遇到大雨天气,则可避开2~3 d;若是晴天,则要适当延长1~2 d,以防鸡只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青草等中毒。鸡群出栏后,应对果园进行清理,果园地面可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泼撒消毒。实行轮牧,一片果园养完一批鸡要空闲一段时间,另找一片果园饲养。

5.2 注意观察鸡冠及肉髯颜色

鸡冠肉髯颜色是鸡只健康利产蛋状况的重要标志:鲜红色是健康鸡的正常颜色;白色表明机体消耗过大,一般为营养缺乏的休产鸡;黄色表明鸡群机能障碍或患有寄生虫病;紫色通常是患鸡痘、禽霍乱的病鸡;黑色鸡冠一般患有马立克氏病、鸡痘或冻伤所致。

5.3 注意观察鸡只羽毛状况

鸡周身掉毛,但鸡舍内未见羽毛,说明被其他鸡吃掉,这是鸡体内缺硫所致,应采取补硫措施。鸡在换羽结束、开产前及开产初期羽毛是光亮的,如果此期不光是由于缺乏胆固醇,要补喂一些含胆固醇高的饲料。产蛋后期羽毛不光亮、污浊无光或背部掉毛的为高产鸡。

5.4 注意观察鸡群食欲情况

食欲旺盛,说明鸡生理状况正常,健康无病;减食一般是因饲料突然改变、饲养员更换、鸡群受惊等闲素所致;不食表明鸡处于重病状态;异食说明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矿物质利微量元素不足;挑食是由于饲料搭配不当、适口性差所致。

5.5 注意观察鸡群精神状态

健康鸡群表现为鸡群活泼,反应灵敏。部分鸡精神沉郁,离群鸡闭目呆立、羽毛蓬乱不沾、翅膀下垂、呼吸有啰音等是发病的预兆或处于发病初期。部分鸡精神萎顿,说明有严重的疫病出现,应尽快予以诊治。

5.6 注意观察鸡群肛门污浊情况

鸡在产蛋期肛门周围都有粪便污染的痕迹。停产期及不产蛋鸡的肛门清沾,腹部羽毛丰满光滑。若肛门周围有黄色、绿色粪便或有黏液附着,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则表明鸡患有疾病。

5.7 注意观察鸡群粪便颜色、形态及气味

土鸡山地生态放养的关键要点 第3篇

土鸡山地生态放养是指土鸡育雏期在舍内饲养, 脱温后白天在荒坡、丘陵、果园或林地等山地放牧饲养, 补饲配合饲料, 夜间归舍休息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模式可以利用山地自然资源, 在我省的土鸡养殖中得到普遍推广, 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养殖过程温差起伏大、冷热应激大;二是饲养场地面积大, 不利于制定周密的消毒措施;三是同一饲养场地连续饲养容易导致了病菌的积累。养殖农户普遍反映饲养周期延长、病多难养, 主要疾病体现“三多”:肠道病多、呼吸道病多、球虫病多。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总结了以下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三多”问题, 供养殖农户参考使用[1,2,3]。

1 多建1~2个养殖小区, 实行土鸡轮牧放养

一个养殖小区 (场地) 经过多年的饲养, 容易导致病原菌的残留, 采用轮牧放养方式, 一是可以让场地植被充分生长, 为下期的土鸡提供足够的青绿饲料;二是可以自然净化饲养场地, 降低病原菌的危害, 减轻环境的消毒压力和消毒药使用量, 实现生态养殖价值。

许多生态土鸡养殖场采用轮牧放养模式, 养殖农户普遍反映:鸡好养了, 经济效益提高了, 饲养环境也改善了, 原来连续饲养、寸草不长的场地, 得到充分的休养, 植被恢复完整。

2 重视雏鸡的日常保健

很多养殖户只注重雏鸡苗价格, 容易导致引苗也引病的后果。引鸡苗时, 应注重雏鸡的健康, 剔除弱苗、病苗等, 并做好1~5日龄雏苗保健工作。建议使用恩诺沙星类药物, 1~5日龄连用5 d。育雏是整个养殖生产的基础, 也是饲养管理的关键环节, 雏鸡育雏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减少人员交叉感染。许多饲养场生产混乱、疾病众多, 问题均出在育雏环节。

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土鸡免疫接种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同时要规范免疫接种具体操作方法, 选用正规厂家的的疫苗, 在运输、保存及使用时, 均要低温、避光。严格免疫操作, 保证不漏免或少免, 控制好免疫剂量, 保证每羽土鸡免疫的均衡, 特别是首免, 这是免疫的基础。鸡群抗体水平的均衡与提高, 可以有力保证鸡群免受病毒的侵害, 为生态土鸡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另外, 鸡痘刺种免疫也是免疫重要一环, 由于野外蚊虫较多、传播速度较快, 忽略该病的免疫, 也会给生产造成致命打击。放养土鸡一般免疫程序见表1。

4 做好球虫病的防治

山地放养土鸡, 容易受到体表及体内寄生虫的危害, 应特别注意球虫病的防治。控制好球虫病, 一是要合理选择球虫药, 制定球虫药的使用制度, 减少耐药性;二是可以使用球虫疫苗;三是鸡群发生球虫感染时, 应及时用药, 首次用药很关键 (选择不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 , 可选用“百球清”等。很多养殖农户由于没有控制好球虫病, 导致土鸡饲养周期延长, 错失最佳上市日龄, 增加养殖成本,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5 关注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是土鸡山地生态放养中的常见病之一, 易造成土鸡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低、养殖效益低下等。大肠杆菌病是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 由于大肠杆菌耐药性快, 又经常与“慢呼”混合感染, 加大了诊断及治疗的难度。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引好种苗, 做好育雏的早期保健;二是到专业的门诊机构做好药敏实验, 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长康.优质鸡半放养技术[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 2010.

[2]王长康, 刘昊, 陈家祥, 等.DB35/T1084-2010土鸡放养技术规范[S].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果园放养土鸡 第4篇

关键词 枇杷;土鸡养殖;古楼镇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早在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林下养鸡便是响应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1]。林下养鸡,即林下适度规模放养土鸡,林地为鸡群提供栖息场所,鸡群既能为林地除去杂草和提供有机肥,又能利用林地的杂草和昆虫,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放养土鸡风味良好,符合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市场价格稳定、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促农增收明显,适宜广大农户发展[2]。依托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丰富的枇杷树资源,积极发展树下土鸡养殖,可以经济效益与生态发展相结合,促进畜牧特色产业的形成,推进林下土鸡养殖为代表的畜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1 枇杷树下养土鸡的经济优势

随着林下土鸡养殖的深入推进,核桃树下养鸡、森林下养鸡、茶树下养鸡以及果树下养鸡等模式相继出现,林下养殖模式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古楼镇山多地少,枇杷种植资源丰富,全镇枇杷树达200万株,种植面积1 566.67 hm2,发展枇杷树下养鸡具有很优越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带动,古楼镇树下养鸡得到较快发展。

1.1 枇杷树下土鸡养殖的环境优势

古楼镇的枇杷树林地远离人群集中居住的,饲养场地的空气、水、土壤等应符合规定和要求,周围无污染,充分保证养殖安全。首先,具有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其次,重视环境卫生,鸡棚舍四周有排水沟,避免了粪水混合,粪便集中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古楼镇枇杷树下散养本地土鸡具备的环境优势明显。

1.2 枇杷树下养殖土鸡的优势

古楼镇枇杷树下饲养的肉鸡品种全部选用土种鸡(小脚山地鸡),其羽毛光亮,颜色鲜艳,肉质香嫩,倍受消费者青睐。这样既突出了本地土鸡的地方特色,又对本地资源起到了保护和宣传推广作用。

1.3 枇杷树下养殖土鸡降低了养殖成本

对于养鸡这种饲料消耗较大的产业,其重要生产成本为饲料成本,所以增加效益的关键是如何尽可能地降低饲料成本。采用枇杷树下土鸡散养的方式,可以使土鸡自由采食虫,青草、草籽和落叶等都能成为采食对象。其食物来源安全、绿色、天然,无饲料添加剂等为人诟病的饲养原料,不仅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土鸡品质。

1.4 提高鸡只成活率,为果树提供营养

枇杷树林空气清新,面积广阔,远离市区和工厂,具备良好的空气、水源等,土鸡只能够在林地中自由走动,使土鸡有充足的运动量,有利于提升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枇杷树下养殖土鸡作为一项新生的新农村建设经济模式,在盘活古楼镇闲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立体式的种养方式,既可有效发挥古楼镇枇杷林的树荫优势,为土鸡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空间。同时,土鸡也可以为枇杷生长提供自然肥料。

2 枇杷树下养土鸡与环境的关系

2.1 枇杷树下养鸡与林地动物的关系

昆虫土鸡喜欢的食物,枇杷林地田间的昆虫给土鸡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本镇枇杷林地全年鲜见虫体出没。因此,此种在减少饲料成本的同时,也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枇杷林下散养土鸡有利于增强其抗病性,也利于土鸡品质的提高,土鸡价格也随之上升,达到40元/kg左右,为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2.2 枇杷树下养鸡与林地植物的关系

土鸡生性胆小,一般喜欢安静的生活环境。枇杷树林远离嘈杂的市区,幽静、恬然的环境为土鸡觅食、生长提供了绝佳场所。土鸡的粪便是良好的有机肥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养,枇杷树下的土壤肥沃了,土质疏松了,树高、胸径和郁闭度等均明显增加。同时,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有所提高。该模式既有利于枇杷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土鸡市场价值的实现。

3 存在的问题

3.1 存在潜在疫病威胁,卫生防疫意识需增强

在开始的几年内鸡群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枇杷树下养鸡刚开始大多选用新场地,空气好、环境优,养鸡过程比较顺利,极易造成养鸡户思想麻痹,不重视林下养鸡卫生防疫 [4]。例如,未按照免疫程序接种、饲养中不严格卫生消毒,鸡粪和废弃物也没有经过完全发酵处理,甚至有些养鸡户到市场上卖鸡回来后车辆、用具和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就进入养殖场内,卖剩的鸡也不进行隔离,直接放入鸡群内,如此给养殖场造成潜在疫病威胁,如果不加以防范,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3.2 养殖技术差异很大

目前,在古楼镇发展枇杷树下养鸡的群体主要分以下几类。一部分农户是年轻人,有文化,肯钻研技术,接受能力也较强,林下养鸡很成功,养殖效益很好;另有一部分农户是中年人,文化中等,技术能力一般,但有些实践经验;还有些农户是中老年人或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接受能力不强,养殖效益不明显。面对这种情况,开展定期对培训、辅导和交流等措施实有必要,避免因养殖技术短板造成土鸡病害、低品质等影响品牌和效益等状况的发生。

3.3 养鸡户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

枇杷树下养鸡多为批量生产,全进全出,这样各养鸡户的肉鸡上市都会出现时间间隔期。由于养殖户是分散经营,往往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经常缺货,而有时候又出现销售困难,产品积压。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农业部门的畜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养鸡户进行技术指导,指明存在的生产缺陷和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规范圈舍布局,综合考虑林地和圈舍面积以确定养殖密度;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林地轮牧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服务工作,现场指导或定期开展培训班,传授饲养管理技术,使养殖户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5]。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对饲养场地、人员、用具等需进行定期消毒,凡与外界接触过的人员、车辆和用具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场内粪便及废弃物及时堆积、发酵,实现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再利用;对病死鸡及污染物应作无害化处理;制定防疫程序,在防疫接种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实行计划免疫;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4.3 实行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组织和引导养殖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乡、村或跨区域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生产和经营组织化程度,实行统一繁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使枇杷树下养鸡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殊的优势产业,保证土鸡质量稳定,打造过硬品牌。

4.4 扩面融资,破除瓶颈,壮大地方产业

枇杷树下养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突破资金短缺的瓶颈,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融资发展。主要是财政奖励一点,向上面争取一点,集合社会资金解决一点,林权抵押贷款支持一点,保险理赔补偿一点。为大力发展枇杷树下养土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支持[6]。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此外,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下养殖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4.5 注重科技开发和科技协作

枇杷树下养鸡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在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枇杷树下土鸡生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

4.6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一定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一定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完美诠释。应在加大枇杷综合开发,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的同时,向农民普及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护林、爱林、养林的积极性,在发展土鸡新型养殖模式的同时注重枇杷树木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康伟静,肖兴翠,宋杰,等.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22-24,28.

[2]李秀珍,刘新华,杜建云,等.冀南地区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3):277-283.

[3]邬枭楠,缪金莉,郑颖,等.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5):689-697.

[4]叶家义. 八角林下养鸡综合效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刘婷霞,温国胜,邬枭楠,等.林下养鸡及其对林地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2(6):85-88.

[6]陈代荣.谈谈林下养鸡的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1(1):128-129.

土鸡野外放养生态养殖技术 第5篇

1 野外放养土鸡生态养殖模式

1.1 茶园土鸡养殖

利用秋、冬季节茶园间歇期间放养土鸡, 利用鸡除虫、除草, 鸡粪肥茶, 不仅能节约肥料投入, 还能节省人工。

1.2 竹园土鸡养殖

竹园内野草、腐殖质、昆虫众多, 一般情况下难以利用;而在竹园内放养土鸡, 不仅可以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还可利用茂密翠竹作保护伞, 防止放养的土鸡被老鹰叼走。

1.3 果园 (经济林) 土鸡养殖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板栗、枇杷、猕猴桃、桃、柑桔等果园或桑园放养土鸡。利用果园内生长的青草、昆虫喂鸡, 同时补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养殖无公害土鸡, 鸡食草、除虫, 鸡粪肥果, 形成鸡、果、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1.4 山地土鸡养殖

随着山区生态资源保护的深入, 山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兽害越来越厉害, 导致许多偏远山岙原先的山地基本抛荒。这些抛荒的山地牧草资源丰富, 植被良好, 山势平缓, 远离村庄, 四周群山环绕, 防疫隔离条件优越, 十分适宜发展土鸡放养。利用山地丰富的牧草资源及种植的人工牧草作为鸡的青饲料, 又利用鸡粪肥林、育草, 既充分利用了山地资源, 又使鸡粪等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2 改进育雏方法

2.1 改平面育雏为分层立体育雏

由于热空气上升, 地表温度往往低于育雏室温度, 而分层离地立体育雏不但可以更经济地利用育雏室, 还能有效地利用热能。一般分层育雏为3~5层, 采用叠层式排列, 底层离地40cm左右, 层高以便于操作为原则。

2.2 改电源供热为煤饼炉供热加温

由于采用电源供热加温, 存在着升温较难及停电等不确定因素。而以煤饼炉供热代替伞形育雏器或红外线加热, 不但可以节约供热成本, 也方便温度高低调节, 而且更省时、省工。

2.3 改大群育雏为小群育雏

用叠床或可移动木板把大群雏鸡分成100~200羽的小群, 有利于均匀雏鸡采食, 提高均匀密度, 还可有效地防止鸡群拥挤扎堆。

2.4 改厚垫料育雏为多次更换垫料育雏

采用平面育雏时, 由于垫料更换时对鸡的应激大, 更换较为困难, 一般都采用在原来垫料上再加垫料的做法, 这样往往造成育雏室温度过高、氨气浓度大, 对雏鸡生长极为不利。而采用分层育雏后, 更换垫料则较为简便, 其方法:在分层育雏床上先铺1层塑料厚膜, 再在塑料布上铺1层清洁、干燥的刨花、木屑或切短的秸秆, 视垫料干湿, 及时撤换塑料布及垫料。

3 土鸡野外放养

3.1 场地

放养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向阳、有一定遮阳条件, 并且雨后不积水的连片桑、竹、果、茶园及经济林、荒山荒坡;要有清洁卫生的水源, 环境清静, 隔离条件好。每放养1批鸡后, 场地要用20%石灰水消毒, 然后翻土, 空闲15d自然净化。

3.2 时间

土鸡采用“前期集中育雏, 后期野外放养”的饲养方法。一般育雏30d左右转入放养场地, 放牧初期适当控制放养时间和距离, 逐渐诱导鸡群由短到长、由近到远在林中采食, 并注意雷雨天气和兽害。为了使土鸡更具“土”味, 放养期要求在5个月以上, 体重以1.5~2.0kg为宜。

3.3 密度

为了使土鸡拥有更大的活动和觅食空间, 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750只/hm2左右, 不能超过1 500只/hm2,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轮牧方式。

3.4 饲喂

放养期间让土鸡在野外自主觅食, 以虫、草为主。一般早上放出去时不喂料, 以促进土鸡觅食, 每天每只鸡仅补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50g左右, 不喂全价饲料, 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让土鸡吃野生牧草, 喝天然泉水。同时, 可种植黑麦草、三叶草、紫云英等牧草, 实行种草养鸡, 既节约成本, 又可提高鸡肉的品质和风味。

4 疫病综合防治

4.1 免疫预防

5~7日龄, 用鸡新支二联苗饮水;10日龄,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饮水;15日龄, 用禽流感灭活苗0.3m L皮下注射;20日龄, 用鸡痘刺种;25~28日龄, 用鸡新支二联苗饮水;32~35日龄, 用鸡法氏囊弱毒苗饮水;42日龄, H52饮水免疫;50日龄, 用禽流感灭活苗0.5m L肌注, 90日龄用鸡新城疫1头份肌注, 120日龄用禽流感灭活苗肌注。同时, 做好预防免疫技术的培训及普及工作, 要求养鸡户必须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购领疫苗, 严格按照要求保管使用。

4.2 消毒隔离

对禽舍、活动场地、饲料、用具、垫料、工作服、运料车等进行定期消毒, 不留死角。消毒药物可交叉使用生石灰、消毒威、百毒杀等, 并要求土鸡养殖场与水禽不得混养, 相互间隔3km以上, 且不得共用1个水源。杜绝鸡贩子及无关人员入场。

4.3 科学用药

在放养期间要利用每天放鸡、补料、下午鸡回舍的时机, 勤观察, 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在兽医指导下, 对症用药, 不滥用药物, 不超量用药, 严格实行休药期。

4.4 中草药防治

为了保证土鸡产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药残, 要充分利用中草药制剂替代抗生素来进行疫病防治。由于中草药在禽病防治上显示出多向性和广泛的适应症, 防治疫病效果较为明显, 长期使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同时, 中草药不易在畜禽产品中形成有害残留, 能明显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 改善肉质品质。

摘要:介绍了野外放养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 以期指导养殖户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势与生态养殖相结合, 增加收入。

野外放养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 第6篇

1) 茶园土鸡养殖

利用秋、冬季节茶园间歇期间放养土鸡, 利用鸡除虫、除草, 鸡粪肥茶, 不仅能节约肥料投入, 还能节省人工。

2) 竹园土鸡养殖竹园内野草、腐殖质、昆虫众多, 一般情况下难以利用;而在竹园内放养土鸡, 不仅可以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还可利用茂密翠竹作保护伞, 防止放养的土鸡被老鹰叼走。

3) 果园 (经济林) 土鸡养殖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板栗、枇杷、猕猴桃、桃、柑桔等果园或桑园放养土鸡。利用果园内生长的青草、昆虫喂鸡, 同时补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养殖无公害土鸡, 鸡食草、除虫, 鸡粪肥果, 形成鸡、果、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4) 山地土鸡养殖

随着山区生态资源保护的深入, 山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兽害越来越厉害, 导致许多偏远山地基本抛荒。这些抛荒的山地牧草资源丰富, 植被良好, 山势平缓, 远离村庄, 四周群山环绕, 防疫隔离条件优越, 十分适宜发展土鸡放养。利用山地丰富的牧草资源及种植的人工牧草作为鸡的青饲料, 又利用鸡粪肥林、育草, 既充分利用了山地资源, 又使鸡粪等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2、土鸡野外放养技术要点

1) 场地

放养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向阳、有一定遮阳条件, 并且雨后不积水的连片桑、竹、果、茶园及经济林、荒山荒坡;要有清洁卫生的水源, 环境清静, 隔离条件好。每放养1批鸡后, 场地要用20%石灰水消毒, 然后翻土, 空闲15天自然净化。

2) 时间

土鸡采用“前期集中育雏, 后期野外放养”的饲养方法。一般育雏30d左右转入放养场地, 放牧初期适当控制放养时间和距离, 逐渐诱导鸡群由短到长、由近到远在林中采食, 并注意雷雨天气和兽害。为了使土鸡更具“土”味, 放养期要求在5个月以上, 体重以1.5~2.0kg为宜。

3) 密度

为了使土鸡拥有更大的活动和觅食空间, 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750只/hm2左右, 不能超过1 500只/hm2,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轮牧方式。

4) 饲喂

浅析生态放养土鸡的问题与对策 第7篇

1存在问题

(1) 因陋就简, 设施条件差。舍内缺乏保温防暑、通风换气、疫病防控等相关的设施设备。

(2) 养殖户普遍缺乏生态放养的专业知识。盲目扩大饲养规模, 增加饲养密度, 养殖区内脏、乱、差, 蚊蝇滋生, 草场裸露, 土壤板结, 生态植被破坏严重。

(3)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免疫程序, 私屠乱宰, 鸡粪乱堆乱放, 死鸡乱扔, 特别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和流行病频发的地区, 面临严重的疫病防控和安全风险。

(4) 在利益的驱动下, 有些养殖户使用违禁药品 (金刚烷胺或利巴韦林) 或激素类 (壮冠素、肥鸡丸、乙烯雌酚) , 滥用抗生素, 饲料中长期添加金霉素或抗球虫药 (氯羟吡啶、对氨基苯砷酸) , 严重影响土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难以有效监管,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5) 缺少特色地方品种土鸡, 引进种雏、种蛋质量堪忧, 随意性大, 比较任性, 联合社联而未统, 没有形成产业联盟。

(6) 专卖店少, 产品未能标识, 宣传力度不够, 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各自为政。

2对策与措施

(1)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影响下的今天, 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草药因其天然性, 毒副作用小, 不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抗病毒、抗应激、促生长和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等方面, 效果显著, 无抗养殖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提供了保障, 充分发挥中兽医医药优势, 正为世人瞩目。

(2) 应用中兽医医药技术, 以偏纠偏, 不治已病治未病, 超前采取预防保健措施, 从育雏开始到屠宰全程采用纯中兽药, 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抗生素、激素类药品, 超前预防。

(3) 科学规划, 实行分区轮放, 每10天轮牧一次, 给草场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特别是能有效遏制球虫病的发生, 而且还能彻底清除鸡粪、鸡毛, 使之定点堆放发酵后还田。

(4) 适时撒播优质牧草, 每年春秋两季撒播紫花苜蓿、红豆草、聚合草等, 混播老芒麦;待苜蓿草15cm高时刈割后切碎, 按5~10%添加饲喂10d;尔后在聚合草地里放养10d;之后再到红豆草地里放养10d。如此循环往复, 直至出栏销售。

(5) 全面推行和实施HACCP体系建设, 企业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 认证, 同时依据GAP (良好农业规范) 制定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 全方位掌控土鸡生产的各个环节, 从而提高禽蛋产品的质量,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6) 通过政府扶持龙头企业, 实行龙头企业+养殖户的经营模式, 市场化运作, 努力做到六个统一, 即统一供雏, 统一供料, 统一免疫, 统一饲养管理技术, 统一屠宰, 统一销售品牌。

(7) 注册品牌商标, 通过绿色乃至有机食品认证, 面向高端市场, 生产绿色无抗、安全放心的禽蛋产品, 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8) 产品标识:脚环上配带二维码, 具体包括土鸡品种、进鸡时间、数量、生态放养时间、生态放养基地、企业名称、认证标志、联系电话。

(9) 确定适销对路的地方优良土鸡品种:静原鸡、苏北草鸡、血毛土鸡、红肉杂、芦花鸡、固始鸡等。

(10) 确定生产模式。模式一:150d×2生态放养肉用鸡生产模式;模式二:365d蛋肉结合生产模式。

(11) 坚持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原则。即同一鸡场 (养殖小区) 或同一鸡舍 (农户) 饲养同一批鸡, 同时出场, 出场后对整体环境彻底打扫、清洗、消毒。

(12) 坚持带鸡消毒工作, 科学的制定生态放养土鸡免疫程序, 确保羽羽注射, 只只免疫。

(13) 人类安全, 从畜禽安全开始,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构建人畜安全的大健康保健体系。兽医卫生防疫工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念好防疫经, 树立超前防疫意识,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 努力维护兽医公共卫生。

(14) 加强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购置专门的焚烧炉进行焚烧, 或指定地方挖坑2m以上, 喷洒消毒药后土埋, 再撒上生石灰。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 对AI、ND疑似病禽应尽早上报当地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快速诊断, 严格隔离并采取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小。

(15) 目前, 国内还没有权威部门进行“无抗”产品的认证, 所谓“无抗”, 即在整个肉鸡养殖过程中不但在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 养殖过程中也不使用治疗用抗生素。“饲料禁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肉鸡出栏4~7d前进行药残检测, 提倡添加中草药、天然物质鸡、微生态制剂等。

土鸡育成期的放养管理技术 第8篇

1 土鸡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期仍处于生长迅速、发育旺盛的时期,机体个系统的机能基本发育健全;羽毛已经丰满,换羽已经长出成羽,具备了体温自体调节能力;消化能力日趋健全,食欲旺盛;钙、磷的吸收能力不断提高,骨骼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此时肌肉发育最快;脂肪的沉积能力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大,必须密切注意,否则鸡体过肥,对以后的产蛋量和蛋壳质量有极大的影响;体重的增长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育成期仍然增重幅度最大;小母鸡从第11周龄起,卵巢滤泡逐渐积累营养物质,滤泡渐渐增大;18周龄以后性器官发育更为迅速。由于1 2周龄以后性器官发育很快,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非常敏感,不限制光照,将会出现过早产蛋等情况。

2 土雏鸡的脱温

脱温或称离温是指停止保温,使雏鸡在自然的室温条件下生活。土雏鸡随着日龄的增长,采食量增大,体重增加,体温调节机能逐渐完善,抗寒能力较强,或育雏期气温较高,已达到育雏所要求的温度时,此时要考虑脱温。

脱温时间,春雏和冬雏一般在30~45日龄,夏雏和秋雏脱温时间较早,冬雏50~60日龄。脱温时期的早、晚因气温高低、雏鸡品种、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快慢等不同而定,脱温时期要灵活掌握。如冬雏往往已到脱温日龄,但室内外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或者雏鸡体弱多病,要延迟脱温。脱温工作要有计划逐渐进行,开始时白天停温,晚上仍然供温,或气温适宜时停温,气温低时供温,约经1周左右,当雏鸡已习惯于自然温度时,才完全停止供温。

在养鸡实践中常遇到,特别是冬雏,当脱温后不久,气候突变冷空气袭击,此时仍要适当供温。因此,雏鸡脱温时候,仍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和雏鸡的活动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因温度降低而造成损失。

3 土雏鸡脱温后的一般饲养管理

鸡从第6周开始,应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况,训练脱温,先白天不给温,只在夜间给温,晴天不给温,阴天气温偏低时给温,然后逐渐减少每天给温次数,最后完全脱温。土鸡脱温后的饲养阶段为43~120日龄,这一阶段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3.1 放养棚舍

放牧鸡的地方必须有采食的饲料资源,也就是昆虫、饲草、野菜、草籽等。也可以选择使用山地、坡地、林果地、农田、荒地、草场及草山、草坡、河湖滩涂和经济林地等地方,要求不是很严格。最好是地势平坦或者缓坡,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饲养时,每667m2土地可以饲养鸡200~300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轮换放牧,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搭建棚舍的技术要求不严格,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地方,高度两米以上,跨度4~5m,能够做到避风、遮雨、遮蔽阳光照射,有利于防止鼠害即可。建筑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简易板房,也可搭建塑料大棚,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可依山势建土窑洞,供鸡晚上休息所用。

3.2 栖架

放养土鸡有登高栖息的习性,需要设置栖架,栖架由数根栖木组成,栖木大小应视鸡舍内鸡数而定。每只鸡占有栖木长度因品种不同稍有差异,一般为17~20cm。整个栖架为阶梯状,前低后高,栖架离地面高度一般为50~70cm,最里边一根栖木距墙为30cm。每根栖木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30cm。每根栖木横断面为2.5×4 cm;上部表面应制成半圆形,以利于鸡趾抓住栖木。栖架应定期洗涤消毒,防止形成“粪钉”,影响鸡栖息或造成趾痛。

3.3 训练鸡上栖架

鸡群夜间回到舍后,为避免夜间鸡群归舍后挤压,受潮,受惊应调教鸡上栖架,应设置坡式上架或梯子引导鸡只上架,如果鸡不能自动上架,饲养员应在夜间把鸡抱上架,训导鸡只形成归舍后尽量全部上架的习惯。

4 土鸡育成期的放养准备

4.1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4.1.1 对放养地点进行检查。

查看围栏是否有漏洞,如有漏洞应及时进行修补,减少鼠害、蛇等天敌的侵袭造成鸡的损失,在放养地搭建固定式鸡舍或安置移动式鸡舍,以便鸡群在雨天和夜晚的歇息。在放养前,灭一次鼠,但应注意使用的药物,以免毒死鸡。

对鸡棚下地面进行平整、夯实,然后喷洒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垫草要求无污染、无霉变、松软、干燥、吸水力强以及长短适宜,可选择锯末、刨花、谷壳和干树叶等。每100只鸡需要一个8kg的塑料饮水器。饲槽按每只鸡3cm采食宽度设置,也可选择塑料料桶。开始放养的一段时间内,鸡仍以采食饲料为主,以后逐步转为以觅食为主,所以应备足饲料。

4.1.2 鸡群筛选

对拟放养的鸡群进行筛选,淘汰病弱、残疾及和体弱鸡只。

4.1.3 强化训练

雏鸡在育雏期即进行调教训练,育雏期在投料时以口哨声或敲击声进行适应性训练。放养开始时强化调教训练,在放养初期,饲养员边吹哨或敲盆边抛撒饲料,让鸡跟随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归巢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通过适应性锻炼,让鸡群适应环境,放养时间根据鸡对放养环境的适应情况逐渐延长。

4.2 放养季节的选择

雏鸡脱温后,一般要4周龄之后,白天气温不低于l5℃时开始放养,气温低的季节,40~50日龄开始放养。

季节选春末、夏初、秋季,此期间有大量的嫩草、树叶、草种、昆虫等有益食物,气温适宜,空气干燥,自然条件好,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便于鸡只采食,促进快速生长,有利于鸡的健康,是放养的大好时机,通常饲养100~120天均重1.2~1.5kg,且此时正是放养土鸡销售旺季,上市价高,效益好。

5 土鸡育成期放养要点

育成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这个时期,土鸡的饲养方式一般是放牧结合补饲。

5.1 公母鸡分群饲养

一般土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

5.2 适时放牧

放养前做好信号训练,以哨音为信号,在吹哨的同时给予饲料,让鸡采食,经一周的训练,当鸡听到哨音就可立刻回到饲养员身旁,以保证及时收拢鸡群。加强鸡群看护,防止暴雨、兽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春天至晚秋放养时,应选择无风的晴天。放养的头几天,每天放2~4个h,以后逐渐延长时间。鸡放养不宜太远,一般控制在1km以内。实行分区轮牧,将一定面积的草场划分为几个放牧小区,用1.5m高的尼龙网或篱笆相互分隔,每个小区内采用满天星队形放养。合理组织鸡群,强弱分群放养,每群以250~300只为好,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根据山地草场类型和牧草的数量与质量而定,放养密度每667m2草地250~300只。

5.3 科学补饲

鸡野外自由觅食的自然营养物质,远远不能满足鸡生长的需要。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营养及喂料量。放养早期多采用营养全面的饲料,以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

根据牧地青草生长及营养状况,给鸡群用料桶或食槽科学补饲,颗粒料可以直接撒在地面上补饲。第1~3周,早、中、晚各喂1次,3~4月龄开始早晚各1次。定时定量补饲饲料要根据不同的日龄段,使用全价颗粒料。补饲要定时定量,这样可增强鸡的条件反射。夏秋季可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喂料量随着鸡龄增加,30~60日龄每只鸡补精料25g左右,3~4月龄补30~35g,5~6月龄补40~45g,7~8月龄补50~55g,日补2次,早晨傍晚各1次。

6 土鸡育成期的放养管理

6.1 加强鸡只管理

雏鸡脱温后转入成鸡舍,要及时训练鸡只全部上架栖息。尽量减少干扰,保持环境安静。

6.2 转群管理

转群是土鸡饲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转群本身和鸡对新环境的适应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为将此应激降低到最低限度,转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6.2.1 转群前充分准备

饲管人员事先要了解所转入鸡舍的情况,如:疾病发生情况、免疫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转群后作准备。对所要转入鸡舍和设备进行维修,清洗鸡舍,于转群前1周进行彻底熏蒸消毒,同时调整转入鸡舍的料槽、水槽位置,备好饲料和饮水。

需要转舍的鸡应在原舍内事先带鸡消毒,前3天,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1~2倍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前4~6h应停料。若转群距离较远,应备好运输工具并做好消毒。

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尽量减少两舍间温差,尤其冬季或早春应在育成舍内备好取暖设备,使温度达到15℃左右。

6.2.2 科学转群

一般雏鸡在6周龄应及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转入产蛋鸡舍,最迟必须在18周龄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时间夏天选择凉快的晚上或清晨,冬季选择暖和中午,春秋避开雨天。为使鸡只有足够的时间采食和饮水,转群当天24h光照。为了防止转群人员带来交叉感染,人员最好分三组,即抓鸡组、运鸡组、接鸡组。抓鸡时必须轻拿轻放,专抓鸡腿,不允许抓颈、尾部。装鸡运输箱每方米鸡密度为:6周龄15~20只,17~18周龄8~10只。转群时特别注意不能与断喙、免疫同时进行,防止额外应激反应。

6.2.3 及时清理整群

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清理和选择,选择时尽量把体重相似的鸡放在一个笼内,并淘汰不合标准的劣质鸡如跛腿、瞎眼、病弱、残次、体重过大过小和异性鸡。将强壮、胆大、性能暴烈,体质相似的鸡组合成一群,把弱小、胆小、性情温顺的鸡组合成一群,最后彻底清点鸡数。

6.2.4 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转群后3天内,饲料中应加喂各种维生素1~2倍量和饮电解质溶液,如强力多维素或维生素保健粉等。饲管中要做到:

(1)注意观察鸡饮水情况。夏天用清洁的开水,冬天最好用温水。对体形较小鸡虽能吃到食,但饮不到水,应调换笼位和降低水槽,确保鸡充足饮水。

(2)防惊飞。保持场内安静,避免噪音污染。饲喂动作要轻、慢,外人不得入鸡舍,饲养人员固定,喂食、清扫、消毒准时进行,防止鸡只因环境变化发生惊群、惊飞而撞伤或撞死。

(3)要加强检查、巡视。

(4)预防恶癖。在日粮中添加l%石膏粉,给予弱鸡群特殊照顾,以减少和杜绝恶癖发生,促进较弱鸡的生长发育。

(5)正确换料。给青年鸡换料,如果急于一次性完成换料,会因钙和粗蛋白质的成分突然增高,特别是蛋白质增高,饮水量增加,鸡的机体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拉稀。因此,给青年鸡换料,饲料含钙一般在1%左右,粗蛋白质在15.5%左右。饲料转换要逐渐过渡,第一天育雏料和生长期料对半,第二天育雏期料减至40%,第三天育雏料减至20%,第四天全部用生长期料。每次换料必须经过过渡饲喂。

(6)科学免疫。按照免疫程序,备好所需疫苗,待转群稳定后适时接种,最好在开产前10天完成各种免疫接种,防止开产后免疫对鸡产蛋的影响。

(三)驱虫

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虫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磨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上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再驱虫1次。

(四)严防中毒

果园内放养时,果园喷过杀虫药和施用过化肥后,需间隔7天以上才可放养,雨天可停5天左右。刚放养时最好用尼龙网或竹篱笆圈定放养范围,以防鸡到处乱窜,采食到喷过杀虫药的果叶和被污染的青草等,鸡场应常备解磷定、阿托品等解毒药物,以防不测。

7 加强土鸡育成期的日常观察

在育成期阶段,搞好鸡群饲养管理的同时,必须经常查看鸡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鸡群的健康,

7.1 观察鸡冠及肉垂颜色

鸡冠及肉垂颜色是鸡只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鲜红色是健康鸡的正常颜色;白色,标明机体消耗过大,一般为营养不良的休产鸡;黄色,是机能障碍或患有寄生虫病的表现;紫色,通常是患鸡痘、禽霍乱的病鸡;黑色,一般患有马立g氏病、鸡痘或冻伤所致。

7.2 观察羽毛状况

鸡周身掉毛,但舍内未见羽毛,说明被其他鸡吃掉,这时机体内缺硫所致,应采取补硫措施。鸡在换羽结束、开产前及开产初期羽毛是光亮的,如果此期不光亮是由于缺乏胆固醇,要补喂一些含胆固醇高的饲料。产蛋后期羽毛不光亮、污浊无光或背部掉毛的为高产鸡。

7.3 观察食欲情况

食欲旺盛,说明鸡生理状况正常,健康无病。减食,一般是由饲料突然改变、饲养员变更、鸡群受惊等因素所致。不食表明鸡处于重病状态。异食,说明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不足。挑食,是由于饲料搭配不当、适口性差所致。

7.4 观察鸡群状态

健康鸡群表现为精神活泼,反应灵敏。部分鸡精神沉郁,离群闭目呆立、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呼吸有声等是发病的预兆或出于发病初期。大部分鸡精神萎顿,说明有严重疫病出现,应尽快予以诊治。

7.5 观察肛门污浊

鸡在产蛋期,肛门周围大都有粪便污染的痕迹。停产期及不产蛋鸡的肛门清洁腹部羽毛丰满光滑。若肛门周围有黄色,绿色粪便或有粘液附着,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则表明鸡患有疾病。

7.6 观察粪便颜色、形态及气味

7.6.1 鸡粪便正常情况

健康鸡粪便正常颜色呈灰色,不软不硬,堆状或粗条状,表面覆盖少量白色尿酸盐。其量的多少可以衡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级吸收水平。茶褐色粘便是由盲肠排出的正常粪便。

7.6.2 异常粪便。

果园放养土鸡 第9篇

1 发病情况

该鸡场建场已有5年多, 有一保温育雏室, 3个相距约50 m的放养区, 每区放养约2 000羽, 间隔约30日龄。现有一批约40日龄的鸡前几天因淋雨后部分鸡出现精神差, 食量下降。今早发现有10多羽死鸡, 故前来求诊。

2 临床观察及症状

3个饲养区均为简易搭棚鸡舍, 放养、自由饮水, 饲料桶有的在棚内、有的在棚外, 全场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粪污臭味浓, 特别是发病区地势较低洼, 有的地方有较深积水、污泥。鸡群总体尚活泼, 但发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闭目呆立, 鸡冠发紫, 手感鸡体温高。测肛门温度达42.1℃, 在较干燥处发现有黄白色稀粪, 发病率10%~15%。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6羽鸡均表现为:鸡只营养状况良好, 体重约0.7 kg, 嗉囔积物充盈, 较硬;头颈部皮下充 (瘀) 血, 气管有少量黏液, 无充出血变化;肺单侧有瘀血、泛红紫, 另一侧无明显变化;心包积有少量清亮黄色液, 心冠脂肪有明显出血点, 心内膜未见出血;小肠, 尤其十二指肠出血性肠炎, 直肠、泄殖腔处有小出血点;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无明显变化;腺胃乳头未见明显变化;鸡内金易剥离, 但肌胃未见有出血;脾肿大明显;肝略肿大, 色较淡、表面有针尖大白色坏死点;肾略肿, 未见出血点;脑未见明显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触片、镜检

无菌取脾、肝触片, 革兰氏染色, 1 000倍油镜观察, 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且两极着色较深的短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肝、脾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置37.5℃培养24 h均有细小、无色透明、圆形、隆起似露珠状的小菌落生长, 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取生长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均可见与病料触片相同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且两极着色较深的短小杆菌。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禽霍乱。

6 控制措施

1) 用2%烧碱对环境及活动场所进行泼洒消毒, 隔天1次, 连用3次;鸡舍用0.1%菌毒敌喷洒, 每天1次, 连用1周。

2) 全群鸡按每吨饲料添加200 g环丙沙星拌料, 连用15 d。

3) 挑出患鸡隔离圈养, 按每千克体重注射15 mg阿莫西林注射液, 每天1次, 连用3 d。

7 结果及体会

1)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 常用的许多广谱抗生素对其均有良好效果。该病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 第3 d没有新患鸡增加。于1周后恢复正常, 取得满意疗效。

2) 禽霍乱在规模化圈养鸡场, 由于生物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好, 故而较少发生。农村散养家禽, 由于有进行疫苗注射, 故也较少发生。但在放养的规模场, 由于改用中鸡料后, 料中一般没有添加抗菌药物, 且又没有疫苗免疫, 故而在应激条件下, 较易暴发疾病, 分析该病例就是因为淋雨受凉而发病。

3) 禽霍乱的防控, 重在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由于禽霍乱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 故坚持对环境的消毒极为重要。在选用疫苗时, 由于冻干菌的副作用较大, 接种年龄在2月龄以上, 故而建议用蜂胶灭活苗, 虽成本费用较高, 但能克服1个月保育后至2月龄的危险期, 在20~25日龄注射可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摘要:在应激条件下鸡群机体抵抗力下降, 条件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异常增殖, 导致禽霍乱的发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采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敏感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应用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可降低首次免疫日龄和不良反应, 获得确切的免疫保护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果园放养土鸡】相关文章:

果园土鸡养殖示范项目02-04

山地放养技术06-02

放养孩子要讲方法07-11

“放养式”育儿心得体会07-31

居民区放养宠物犬的侵权问题论文02-06

果园建设06-24

果园套种08-03

果园08-06

果园工作车06-24

果园的秋天05-18

上一篇:反腐败斗争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