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2024-09-14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精选12篇)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1篇

一、工作原则

1.

坚持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 提高培训针对性基于岗位培训规范, 科学编制培训计划, 加强一线和关键岗位员工培训, 重点抓好班组长和技能人员培训, 突出抓好安全教育培训。

2. 坚持分层分类分专业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系统性

本部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各层级业务培训计划的指导和审查。地市级单位以新技术培训、技能实操培训为主, 加大对县区级单位培训计划整合, 避免重复培训。县区级单位重点组织开展现场培训、师带徒培训、定期班组学习。

3. 坚持培训资源向县级子广东电网公司和基层班组倾斜, 提高培训实效性

广东电网公司全系统60%以上的培训经费要用于一线员工培训, 继续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经费帮扶力度, 强化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切实保障专项经费落实到班组, 狠抓班组技能实训, 提升培训效果。

4. 坚持岗位必修和个性化选学相结合, 提升员工学习主动性

各单位除组织员工参加各层级下达的培训项目外, 要加强宣传, 引导员工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需要, 在广东电网公司梳理的内部和社会培训资源中, 积极参与个性化学习。

5. 坚持培训与评价相结合, 推进全员持证上岗

建立岗位评价标准, 积极探索培训与评价的有效联动机制, 培训后必评价, 以评价牵引培训。

二、工作内容

培训计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训需求调查阶段;二是各级培训计划制定阶段;三是员工个人年度学习计划制定阶段。

1. 培训需求调查阶段

(1)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需求调查

本部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要围绕广东电网公司全面创先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以及“三基”工程建设要求, 通过沟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系统分析各专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状况, 提出新业务培训需求。还要关注岗位调整人员和新定岗员工, 针对日常工作任务, 提出常规业务培训需求。

1本部各部门填写年度培训工作指导意见, 并下发至直属各单位相应部门, 对本业务线培训的分层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

2本部各部门填报年度培训项目申报表, 各集中培训班、委外培训班须填报申请书, 各考试竞赛项目、体系建设项目须填报工作方案, 提出广东电网公司层面主办的培训需求项目, 汇总后报广东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教育培训评价中心。

3直属各单位负责收集和分析其业务部门、县区级单位及班站所层面的培训需求, 并按照本部各部门的年度培训工作指导意见, 组织开展各专业线的培训项目申报。

4直属各单位填报年度培训项目申报表 (其中县区局、班站所计划表由所在地市局汇总上报) , 报广东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教育培训评价中心。

5各单位要在广东电网公司内训师资库 (中挑选培训师资, 首选本单位内训师;若本单位无匹配专业, 按就近原则进行跨单位挑选;若广东电网公司内训师资库内均无匹配专业, 则另行挑选内部或外部师资。

(2) 基于员工个人发展的个性化培训需求调查

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整合内部培训资源和社会培训资源, 供员工选学。

1广东电网公司网络自学课程

各单位员工对照通用管理、专业技术和实操技能课程 (可跨岗位选学) , 由本人登录个性化选学平台完成需求申报 (网址http://10.150.65.28/ywyy/dypt/) 。员工选学课程数量原则上不多于4门。

广东电网公司根据选学报名情况, 对选学人数多的课程, 采用网络在线直播 (大讲堂) 形式, 开展远程视频学习。

2广东电网公司集中培训套餐

各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照通用管理培训套餐库、技能人员对照实操培训课程套餐库, 由本人登录个性化选学平台完成需求申报 (网址http://10.150.65.28/ywyy/dypt/) 。员工申报套餐数量原则上不多于1个。

培训完成后将按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中技能维度的评价结果。

3社会培训资源

各单位员工可参照免费公开课资源使用指引进行操作。由各单位员工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需要自愿收看。

社会收费公开课培训资源, 由员工依据岗位培训需要, 提出培训申请。年度绩效等级为A级的员工, 可申请超出本岗位培训需求的公开课。其他绩效等级员工, 只允许申请与本岗位职责有关的课程。经所在部门及本单位人力资源部审批通过后, 方可外出参加培训。

2. 各级培训计划制定阶段

(1) 培训计划初稿编制

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负责编制广东电网年度业务培训计划初稿, 广东电网年度个性化培训计划初稿和广东电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编制说明。

(2) 培训计划评审

广东电网公司层面培训计划由广东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评审。地市级单位培训计划由直属各单位组织评审, 抽选内训师、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作为评审专家, 依据培训需求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和各专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 对各级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开展评审。

(3) 培训计划征求意见

广东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各单位对广东电网公司层面培训计划征求意见, 各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下属单位对地市、县区层面培训计划征求意见, 通过征求意见, 进一步完善年度培训计划。

3. 员工个人学习计划制定阶段

为进一步促进员工更加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安排和个人选学等方式参加培训学习, 有效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 各单位要发动员工与直线管理者一起, 根据本人基本素质情况、岗位工作需求和其月 (季) 度、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通过360度评价、上级评价或圆桌会议等形式, 分析员工绩效存在问题, 制定员工个人年度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改善绩效。

员工依据广东电网公司、地市级单位、县区级单位及班站所层面培训计划情况, 及所选学的广东电网公司内部和社会培训资源情况, 填写年度员工个人学习计划, 经所在部门领导审批后, 报所在部门 (班组) 备案。

机构编制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第2篇

机构编制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2011年12月,中央编办在昆明举办了机构编制优秀研究成果表彰暨研究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对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

一、切实加强和重视机构编制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编办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在重大体制改革方面的决策咨询研究平台,让党委、政府需要决策参考依据时,想到编办、信任编办、依靠编办,才能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上升为党委、政府的决策,真正为党委、政府和编委当好参谋助手。

二、研究工作写入编办“三定”方案。2010年,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作为主要职责之一,写入了云南省编办的“三定”规定。同时,我们专门设立了“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处”,充实了人员,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并且,建立了年度研究工作制度,每年确定几个重点研究课题,把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和改革工作中,使研究工作成为常态。

三、提出了从调整全省行政区划入手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新思路。我们发现:行政区划设置在行政管理体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行政区划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的效能;行政区划的设置决定着行政建制的层次和规模,行政区划过多、小而全的行政建制,造成了人员臃肿,行政成本巨大,行政效率低下,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1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作出了“行政区划设置要研究,望编委提出原则要求,各地州市认真执行”的重要批示。

一、实现日常工作坚持“调研先行”。一方面,我们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前进中的问题,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例如,近些年先后承担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核心区行政资源整合等工作,每项工作都是新的尝试、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即便是日常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也需要根据改革方向、事业发展、实际需求来动态把握和综合权衡,没有现成的标准和规定,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改革调整的必要性,测算编制增减的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

二、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每年初我办都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全市的重点工作制定调研工作计划,按照计划严格推进和检查监督调研课题的完成,每项重点课题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处室、参与部门、完成时限和成果形式,并纳入重点工作予以督察督办。年终对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评比总结,并将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办领导亲自开展调研,切实做到了“四个亲自”,即亲自拟定调研方案、亲自深入实际调查、亲自主持课题研讨、亲自动笔撰写和修改调研报告。

三、大力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出台规划、标准、政策等文件和措施,比如《 “十二五”时期本市机构编制规划研究》,直接转化为“十二五”机构编制规划。二是形成报领导的政策建议、决策参考,比如《关于分类推进本市事业单位改革总体研究》,为在全市范围内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决策参考。三是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转化为政策,比如《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研究》,成果应用到了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实际中。四是为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做理论储备,比如《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研究》,为今后探索建立大部门制提供了理论准备。

一、建立重大决策研究制度。坚持做到“不研究、不决策,先研究、后决策”,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了年度重点工作调研制度。在省编办内部,规定各处室在安排年度工作时,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中央编办、省编办的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年度调研计划,提出重点调研课题,由研究室汇总并提出省编办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经主任办公会议审定后组织实施。重点调研课题确定后,办分管领导亲自主持,有关处室负责具体实施。建立研究成果考核评比制度。每年组织对课题调研报告进行评比考核。对优秀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上报中央编办和省委、省政府、省编委,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发挥研究会纽带作用,形成内外结合的研究工作机制。近年来,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机构编制理论研讨会暨江苏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年会,每年表彰一批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论文作者,每年编印一本数十万字的理论研讨论文集。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定期举办各种小型研讨会、座谈会、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搭建沟通与对话平台,促进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相互交流,拓展研究工作思路和视野。

三、努力丰富研究工作条件。我们一贯注重资料室建设,购买了上千册、价值数万元的图书,每年征订了几十种期刊杂志,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包库业务,畅通了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为推动机构编制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注重成果运用,体现研究工作价值。对前瞻性、综合性研究课题,因课题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我们将课题报告以“缩写版”的形式呈报领导参阅,供领导决策参考;对综合性调研成果,编办会及时与相关部门研究会诊,提出落实工作的具体意见;对单项业务调研成果,则明确承办处室,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中有关“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被写入《四川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对我办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行政编制管理的建议意见》,省编委主任、省长蒋巨峰批示:的确动了脑筋,拓展了管理思路。原则赞成,宜积极争取中央编办支持。请进一步论证评价,特别是可行性,并细化为操作规范。

一、加快研究会筹备工作步伐。中央编办关于加强研究工作的文件下发后,我们提出借鉴中央编办和部分兄弟省市的经验,成立我省机构编制研究会的提议,得到了省编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我省机构编制研究会已经通过名称预先核准,会员征集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

中,预计将在2012年正式成立。研究会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全省机构编制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等方面研究资源,形成一个内部研究与社会科研力量相结合的工作局面。

二、开展专题性调研。此类调研着眼于解决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具有思想深度和实际指导作用的调研成果。通常调研成果转化直接,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明显。但同时课题难度大、涉及问题深,质量要求高,不宜过于广泛开展,一般只下达给调研能力较强的处局、市县编办和相关单位。

三、上下联动开展研究。市县编办是机构编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检验者,拥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为此,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十分注重调动市县的积极性,注重发掘市县编办的实践、管理经验和智慧。通过制定工作制度,加大考核,表彰鼓励、树立典型等方式,推动了市县编办对研究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充实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全省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先进的生动局面。

下阶段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经费保障和激励。对各类重点课题配备合理的经费,定期组织研究成果评比表彰活动,对优秀研究成果给予表彰;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绩效考核,对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一、两年来取得明显成就。两年多来,省编办共形成各类研究成果100余份,多项成果获得中央、省领导的批示,其中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马凯等中央编委领导在我办关于广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报告由中央编办印发中央各部委和各省编委。在本次机构编制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中,广东省编办系统共有6篇研究报告获奖。

二、实行全系统研究课题资助制度。省编办每年专门拿出一块经费用于支持系统调研工作。年初确定部分重点研究课题,由各市县编办申报承担,省编办给予指导和经费支持。该办法有力地推动了调研工作开展,锻炼了队伍,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基层编办经费紧张的困难。

三、重视调研工作的坚强保障。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办领导真正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源,努力形成领导抓调研、人人搞调研的大调研工作格局。办领导不仅亲自抓制度建设、研究选题、研究论证、成果转化,而且亲力亲为,带头领题开展调研,每位班子成员每年都亲自撰写多篇调研报告,并参与重大调研课题论证和指导,经常过问各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办领导十分重视调研保障,在调研方面历来舍得花时间、舍得花钱,无论工作再忙也尽可能兼顾调研,争取在部门预算中加大调研费用比重,专门拿出一块经费用于支持系统的调研工作。

一、加强研究制度建设。体改处(研究室)成立后,为推动工作,我们拟定印发了《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制度》、《甘肃省编办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011年,中央编办《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开展机构编制研究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同时,我们建立了甘肃省机构编制系统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集中讨论研究1-2个“热点”和“难点”

问题。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对于交流工作经验,开拓工作思路,更好地谋划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大力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行业标准研究。针对教育、卫生行业增编呼声高、管理压力大的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拟定出台了《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甘肃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甘肃省省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等。这些《标准》的拟定出台,为我省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着手研究拟订中等专业学校和水利、农牧、林业等相关行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水平。

三、积极筹备成立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目前已完成相关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在2012年前半年召开成立大会,宣布成立研究会机构,选举产生第一届领导组成人员。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三项建议。

一、加强研究报告的可操作性,促进成果转化。随着报告出炉,课题结题,所研究的成果也就束之高阁,措施和办法没有进一步落实,最后不了了之,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在思想意识上对成果转化不够重视,满足于“就事论事”,停留在“研究”的层次,忽视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大局,改进工作,使得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二是与研究报告的可操作性有关,研究得不够深入,与客观实际脱节,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研究报告的成果转化。机构编制工作因其政策性、综合性较强等特点,对研究工作要求很高,不仅要从理论层次上给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支持,而且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衔接,因此,机构编制的研究工作要切实贯彻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信息共享和成果分享。各地机构编制部门都比较重视开展研究工作,每年投入不少资金、人力,就机构编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调研范围涵盖了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发达国家取经学习,但相关调研信息和成果一般仅在本地可见(在中央编办和省编办内部刊物上刊载到的毕竟还是少数),研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研究信息没有便捷的通道进行传递沟通,造成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建议利用网络优势,搭建统一的机构编制研究信息平台,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分享,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促进机构编制研究工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规范;工程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其中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证,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设方案。其编写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类内容:

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

在几年的工作时间中,参与了多项市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其中既有单项路桥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又有多项工程打捆立项的综合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得出一些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1.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规范

要写好一本可研,首要条件是熟悉可研文件的规范编制格式和主要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相关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作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既是这个项目工作起点,也是今后会一系列工作的出发点,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文件格式要求,不能缺少章节,影响可研文件的完整性。

2.作好充分的前期资料调查、熟悉工程概况

可研文件的前几章节,分别是概述、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交通量预测等。因此,作为可研编制人员,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应该全程跟进了解,亲自参与踏查现场和项目方案的研究论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作到全面了解,熟悉项目的建设背景、明确建设必要性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才能在编制过程中作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照葫芦画瓢”的情况。但是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往往是由设计者负责可研编制工作,甚至可研编制和初步设计工作同步推进,这种情况的好处是工程方案技术方面的内容比较充足,论述充分,但缺点是时间紧、任务急,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匆忙提笔,在很短的时间内应付交差,由于不是咨询工程专业人员,编制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必然是许多章节生搬硬凑,套话连篇,与工程实际风马牛不相及,从而影响了可研文件的准确性。尤其是交通量分析预测,是可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项目建设意义和可实施性的重要依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许多项目由于立项匆忙,缺乏不要的交通量调查分析,直接导致可研文件与交通量预测分析脱节,缺乏论证依据。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尽量保证可研文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要求编制人员必须尽可能多的收集前期资料,作到数据翔实可靠,有理有据,避免使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

3.工程方案是可研报告的精华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对于工程方案的论证分析的章节,是整个可研报告的重中之重。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尤其对于重大工程项目,要对多个工程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设计规范,结合前期调查以及工程项目在路网中的位置,选取合理的设计指标,拿出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同时完善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方案比选。对于主体工程,应该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工程造价等几方面入手,逐条分析出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优中选优,最终推荐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保证可研报告的权威性。

4.经济评价分析要准确

国民经济评价分析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这就要求可研报告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其次要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论证严密。

CSP轧制计划编制问题研究综述 第4篇

紧凑式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是一种连铸与轧制柔性连接的生产过程, 是将连铸与连轧以最短的工艺流程来衔接, 通过均热段缓冲环节直接生产出带卷的技术。CSP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生产线是一种紧凑式薄板带钢生产线, 如何调控CSP生产线, 让炼钢、连铸及连轧工序合理地衔接匹配, 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能力, 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是钢铁企业生产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连铸连轧生产中只有整条生产线物流畅通、产品规格合适及重量适当, 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因而热轧生产计划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工艺使这种连铸连轧工艺具有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提高钢材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基建投资、提高产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 因而被认为是带材生产领域一次成功的技术革命。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轧制计划的建模及其求解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所采取的策略大体可分为两类:串行策略和并行策略。

串行策略是指从N个订单中依次选出M个轧制单元计划, 这种策略简单易行, 动态性强, 但其实质上是一个贪婪程序, 可能导致局部最优。采取这种策略的有以下几个代表。Kosiba提出限制钢板宽度、厚度、硬度跳跃的惩罚函数表, 并把热轧作业计划归纳为一种改进的TSP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模型, 在求解此TSP模型时使用了Miller和Pekny算法的编码模型;Balas将订单选择与排序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提出了PCTSP (Prize Collecting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模型;Lopez等在PCTSP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炉和最终产品的约束, 并给出了详细的求解算法和实例;邹宗华针对CSP生产线的特殊工艺约束, 建立了改进的PCTSP模型, 使其适合两台连铸机对一台轧机的生产方式, 然而该模型依次生成单个轧制单元, 往往容易造成先编制的计划很好, 后编制的计划很差, 即有可能陷入局部最优;日本加古川制铁所的石川达雄等根据轧制工艺规程及加热因素建立模型, 提出建立黑板模型, 并用专家系统对钢板进行排序。

并行策略是指从N个订单中同时选出M个轧制单元计划。这种策略基于全局最优的观点, 比串行策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但是由于问题的规模较大, 往往导致计算复杂, 并且需要灵活、应变能力强的动态调度系统与之相配合。采取这种策略的有以下几个代表。唐立新针对TSP模型不能同时编制多个轧制计划的缺陷, 采用并行策略, 提出了MTSP (multi-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模型来同时编制多个轧制单元计划, 并用遗传算法 (GA) 求解, 但MTSP未考虑轧制计划的能力约束;钱贤伟根据热轧生产工艺约束将热轧生产批量计划模型归结为车辆路径问题 (VRP) , 并提出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热轧生产批量计划编制。从数学描述上, MTSP是VRP的车辆能力约束无穷大时的一种特例, 实验表明, VRP模型更符合实际。针对编制批量计划时, 钢板数量比较多, 钢板数确定, 而可编轧制计划数不确定的情况, 张涛和王梦光提出采用不确定车辆数的车辆路径模型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Uncertain Vehicle Number, UMVRP) 来解决此问题, 并用禁忌搜索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进行求解。

因此, 虽然国内外对热轧生产计划的编制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由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是一项新技术, 因此对于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的研究还较少;编制计划多采用串行策略, 每次编制单个轧制计划, 这样往往导致局部最优, 应从全局最优观点采用并行策略编制计划;由于在编制热轧批量计划时, 钢板数量比较多, 应考虑钢板数确定, 但可编轧制计划数不确定的情况;在算法求解方面, 单纯使用一种算法求解大规模问题, 一般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求解方法必然向混合算法发展。

二、轧制计划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热轧生产计划编制是生产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合同的订货情况, 考虑生产组织原则和工艺要求合理地安排生产订单的生产投放顺序, 保证生产物流的顺畅及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 和CSP生产线不同的是, 传统热轧带钢生产一般是炼钢车间冶炼钢水, 铸成一定规格长度的厚板坯, 冷却后送往轧钢车间, 经处理、编组后需由加热炉进行再加热至轧制温度才能轧制成材。炼钢车间与轧钢车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车间, 生产线不连续。因此, 传统的热轧计划编制不需要考虑浇铸和轧制间的不匹配因素, 直接对待生产的板坯进行排序即可。同时, 在厚度跳跃方面, 由于传统热轧带钢生产不需要轧制过薄的产品, 因此不需要遵守CSP生产中厚度呈厚—薄—厚变化的约束, 只要呈平稳递增变化即可。

优化的轧制计划系统涉及到了冶炼、连铸、均热、轧制、精整、产品质量、规格、库存以及销售等工艺和管理等环节。这是一个多变量、多约束的优化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问题的求解受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加大了问题求解的难度。要做到轧制计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必须认清连铸和连轧两项技术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不匹配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连铸与连轧的作业率不匹配。连轧作业率很高, 可达80%-90%;而连铸作业率相对较低, 仅60%-70%;生产节奏不匹配;对铸坯的规格要求不同;板坯的温度场不同;维修和检修周期不同。

三、邯钢CSP生产线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引进的CSP生产线有三条, 分别建设在珠钢、邯钢和包钢, 珠钢采用的是单流连铸机与粗精轧机组的生产线配置, 而对于邯钢、包钢采用的是的双流连铸机与粗精轧机组的生产线配置 (如下图所示) 。通过采用常规工艺设备, 转炉冶炼的钢水经过精炼后到达连铸机, 钢水通过结晶器、连铸扇形段浇铸成一定宽度、厚度的板坯, 板坯的宽度即为订单钢卷的目标宽度, 摆动剪根据订单的重量、钢卷收得率、板坯宽度和厚度计算出板坯的长度, 将其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板坯, 板坯经加热炉加热后送到轧机, 由轧机轧制成订单所需要厚度及表面质量的钢卷。

邯钢CSP的生产方式是基于订单的生产方式与基于市场预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生产。CSP生产线可以根据顾客订单进行生产, 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生产。邯钢CSP生产线与传统的连铸连轧生产工艺相比, 其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将铁水通过转炉冶炼成钢水, 再将钢水通过连铸机连铸成钢坯, 最后将钢坯经过轧机轧制成薄板钢卷。而CSP生产线具有流程短, 占用空间小, 生产效率极高的优点。但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得CSP生产线的调度极为困难, 由于其突出的高效性, 使得工艺流程之间衔接的紧密性变得非常重要;若整个生产工艺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发生短时间的停滞, 都将使生产不能按计划的时间进行下去, 影响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邯钢CSP生产线自动化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层:生产过程基础自动化、工艺过程控制计算机、制造执行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当前, 工艺过程控制计算机和生产过程基础自动化已经存在, 但其调度层基本上是靠操作员手工完成的, 效率低下, 调度质量也不高, 导致生产现场事故频频。因此,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生产计划编制、产品质量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即制造执行系统, 它可以协调CSP生产线各生产工序的生产速度, 控制生产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及产品质量, 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四结束语

CSP生产线是一种代表钢铁工业板材生产发展方向的新型生产工艺。轧制计划编制是CSP生产线生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笔者对CSP轧制计划编制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其成果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以及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澍生.CSP生产计划作业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2004.

[2]E.D.Kosiba, J.R.Wright, Discerte event sequencing as a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Comuters in industry, 1992;19;317-327

[3]李铁克.钢铁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J].冶金自动化, 2003 (4) .

[4]李铁克, 车琳, 周健, 杜景红.CSP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结构[J].冶金自动化, 2003 (5) .

[5]邹宗华, 李铁克.CSP生产线轧制计划模型及算法[J].冶金自动化, 2003 (2) .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5篇

为满足我所科研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编制外用工管理规定(试行)》有关要求,我所决定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条件

1、符合国家和山东省、青岛市政府规定的从业条件

2、品德端正、作风正派,无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记录

3、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关条件

二、招聘岗位

详见《黄海水产研究所2009年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岗位信息》

三、招聘程序

应聘者与各招聘部门联系,提交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及其他证明材料;由各用工部门组织成立招聘小组,通过考试或考核等形式择优确定人选。

四、有关说明

1、经审批同意聘用的人员,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8月31日。

二OO九年八月十三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体系研究 第6篇

当前,我国国有资本数额巨大,为保障国有资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经营预算方式来具体指引和调控国有资本运营的意义日益突出,建立详细全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对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单位按照要求编制。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体系现状

(一)实践回顾

在实践中,国务院公布的《意见》对国有经营预算的内容和项目做了具体的界定,并要求各省参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也对其监管的企业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具体编制规定,其中收入项目按规定列示,支出项目具体化。

目前,全国各省级地区都开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各省预算的主体基本都是各级财政部门。对比中央及各省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可知,现有预算表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严格按照《意见》的规定编制预算表;二是按照中央预算表格式编制;三是少数省市自主编制的预算表。

(二)理论回顾

在理论界,学者们对于如何编制报表问题存在分歧,主流观点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预算报表应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这种预算编制较为简单,项目严格按照《意见》规定进行编制,便于同一主体不同时期和不同主体同一时期的比较,且能够有效地反映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但是,由于过多地关注当前的收支情况,无法真正反映国有资本的规模和价值,没有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宏观经济效益,同时无法通过预算收支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国有资本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类观点认为预算报表应包括预算说明书和预算收支表。这种观点在第一种观点的基础上融入预算说明书,是第一种观点的进一步延伸。通过补充预算说明书,来补充说明预算编制单位概况、预算报表的形成依据,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一做法的优点在于其有助于实现预算对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的控制功能,而不足在于其仍然未能反映对国有资本预算的规模和效益的管理是否有效。

第三类观点认为预算报表应包括预算收支表和财务会计报表。其中财务会计报表由主表和附表组成,这能反映经营性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和经营绩效情况,但是缺少了预算编制单位的信息,以及编制过程的依据和问题。

综上,现有研究的三种观点都能反映预算收支平衡的基本情况,但均不能兼顾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和编制单位概况。因而,亟待建立一种新的预算编制体系,使之既能有效反映收支平衡,又能反映当年国有资本是否增值、累计增值总额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的宏观经济效益,还能反映编制单位的概况和财务变动情况,以利于对国有资本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建立预算编制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编制目的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复式预算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享有国有资本的经营收益并安排支出的专门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宏观角度编制的,以调整国有资本权益分布并使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为目标,为国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考虑到国有资本的逐利本质,预算报表不仅要反映当年的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状况,还要反映一段时期内经营性国有资本的财务状况,判断其是否增值,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并披露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等。如此才能使社会公众充分、及时地了解有关信息,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利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个工具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让国有资本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

(二)编制原则

1.?量入为出,周期平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多少要以收入来决定,因此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决定了预算的规模。由于受经济波动因素影响,经济建设或生产投资的见效周期通常超过一年,因此要以周期平衡的原则来衡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能寻求简单机械的平衡。

2.?资本保值增值原则。考虑到资本的逐利本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追求国有资本在保值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增值,在此基础上兼顾一些社会责任。基于这一原则,设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项目要从分解权益和盈余出发,围绕盈余目标和战略目标,安排国有资本的投入和收益获取活动。

3.?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积累与发展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国有资本收益适度集中,确定合理的预算收支规模,以保证国有资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值增值。

4.?彼此独立,相互衔接。本文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时,在一般收支预算的基础上加入了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说明书。尽量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能够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相对独立性,又能很好地与公共预算衔接。

(三)预算的主体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据上述编制目的可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编制的,注重宏观整体利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标,为国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应当是国家,但国家不能具体执行,只能授权出资人代表负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中,各级财政部门作为预算主管单位,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为预算主体。

(四)编制方法

原油生产计划方案的编制方法研究 第7篇

定边采油厂自2005年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5年原油产量34.07万吨, 2006年原油产量55.45万吨。2007年原油产量84.1万吨, 占油田公司原油产量1031.69万吨的8.15%。2008年上半年生产原油55.72万吨, 占油田公司上半年原油产量529.44万吨的10.52%, 原油产量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2个采油厂中位居第三, 成有油田公司重要的采油厂。

2008年是集团公司“管理发展年”, 也是定边采油厂计划建设百万吨油田十分重要的一年。定边采油厂要稳住年产原油百万吨, 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要抓管理, 争取在有限的石油资源上, 合理开采石油。定边采油厂余文卿、孙俊鼎等人在原油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方面做了很深入的研究, 其中包括:采油生产计划编制、采油生产成本分析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成本计划分解、采油生产任务考核、采油生产程序编排、采油生产票据设计、原油运销分析等。以上研究工作给采油厂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采油厂生产经营规范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推动了采油厂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笔者首先就采油生产计划编制进行探讨性研究。

采油生产计划, 是原油生产经营管理首要职能, 也是原油日常生产管理基础职能。采油生产计划为采油在石油经营活动提供了有条不紊的保证, 是推动采油厂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编制好采油生产计划, 有利于指导生产、控制成本、准备物料、配备人员, 达到增加产量, 降低消耗的目的。

目前, 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做关于采油生产管理的研究。李国庆、王富潇等人以安塞油田重组改制后原油生产管理模式为例, 分析了原油生产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引入分空理论对原油生产组织与运行模式进行再造, 针对原油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运行过程、任务考核、人员管理等提出了详细地改进措施。

2 采油生产计划及分类

采油生产计划是根据采油厂采油生产实际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一定考核期内的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科学预测, 权衡客观要求和主观的可能, 提出来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采油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途径, 最大限度地防止失误, 降低风险。采油生产计划一方面把采油作业生产同采油资源、采油成本、材料设备供应、人员配备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也把采油作业生产同原油生产量、原油品质、采油消耗、业绩考核统一起来。通过采油生产计划考核表的分析, 就会得到采油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定边采油厂根据采油生产运行情况, 将采油生产计划分为三类:年度采油计划, 期间为1-12个月;季度采油生产计划, 期间为3个月;月度生产计划, 期间为1个月。

3 采油生产计划编制

定边采油厂年度生产原油量受到新井投产、旧井技改措施及停电、自然灾害等影响, 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同时, 稳产单井原油生产量也会不同程度地收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呈现“n”型变化规律。在编制采油生产计划时, 采油厂各级单位要考虑到以上变化因素。应用分控管理理论, 采用生产计划“分段”滚动计划法, 弱化年度计划, 强化月度计划, 做到“年度指标宏观指导, 月度指标指令完成”。

3.1 年度计划编制

定边采油厂年初下达的采油年度采油计划由旧井产量和新井产量两部分构成, 其中旧井产量包括技改措施增油量。自油田公司厂与定边采油厂重组以来, 采油厂年度原油生产量每年都大幅度上升, 这其中新井产量是年度产量上升的主力军。2006年新井产量13.35万吨, 占全年总产量52.06万吨的25.64%, 2007年新井产量25.08万吨, 占全年总产量83.55万吨的30.02%。采油厂年度原油生产量要保持上升, 还是要看新井开发的状况。

根据油田公司一届六次职代会会议精神, 延长油田全面调整开发思路。将大幅度上产调整为稳产或适度上产, 实行新井开发和旧井挖潜改造在“两条腿”走路,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旧井挖潜, 提高收率, 降低递减率。技改措施增油将成为未来油田公司稳产或适度上产的主要方向。定边采油厂要长远可持续发展, 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油田公司本次职代会议精神, 把目前大幅增产调整为适当增产。把单一靠新井开发增产, 调整到新井开发增产和旧井技改措施增产这两个路子上来。因此, 定边采油厂年度采油计划调整为适当增产, 而且年度采油计划由旧井产量、新井产量及技改措施增油量三部分构成。

3.2 季度计划编制

为了避免把年度采油计划按季度平均划分后和各季度实际采油计划差距过大, 造成各生产单位心理上波动, 根据稳产单井“n”型变化规律, 结合本地气候状况, 在新井采油计划较上年不变的情况下, 可合理编制季度计划, 即:一、四季度原油产量计划稍低, 二、三季度原油产量计划稍高。

采油厂如果要依靠大量开发新井来提升年度原油生产量, 那么根据新井投产情况, 采油生产季度计划可编制为:一、二、三、四季度原油计划生产量逐次递增。季度计划的安排对全厂生产组织的指导性比全年计划的指导性要进一步加强。

3.3 月度计划编制

月度计划更应该了解到相应月份各产油区块详细的生产动态, 比如:新井投产数目、旧井技改数目, 停产油井数目等。充分了解影响采油生产的因素 (电力供应、环境保护、道路状况等) 对各区块原油生产的影响程度。掌握每个月份气候变化情况, 尽可能预测到气候对原油成产的影响。只有掌握了更多以上相关信息, 才能合理编制月度采油生产计划。月度产量的计算:月度生产计划=下月旧井生产能力+下月新井生产能力+下月技改措施井影响油量+当月技改措施井增油量。

月度计划力求对每个原油产量增长点计算精确到每天、每吨, 争取做到月度不欠产, 要对基层单位的原油生产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既要使个作业区能完成月度生产计划, 又要使原油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 结语

编制采油生产计划是采油厂生产管理的首要工作, 合理编制采油生产计划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的、良性的生产运行机制, 也有利于发挥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 更有利于最大地发挥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人员的工作能力, 从而达到低耗目的。探讨采油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有助于采油厂生产管理人员对未来原油生产量的预测, 为采油厂在生产考核、成本投入、材料供应等提供依据。

虽然本文提出了稳产单井年内产量“n”型变化规律, 构建了原油年度产量预测模型, 具体编制了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 但有些问题有待于继续研究。稳产单井年内产量变化规律是否对年度产量造成影响, 如何安旧井产量、新井产量及技改措施增油量这三部分编制采油生产月度计划, 如何按预定的采油生产计划去控制采油成本等等, 这些课题有待于采油管理人员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韦世中.在定边采油厂干部职工工作大会上的讲话[J].定边:定采通讯, 2008, (2) [1]韦世中.在定边采油厂干部职工工作大会上的讲话[J].定边:定采通讯, 2008, (2)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8篇

从2008年全球遭受金融风暴后,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并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主要用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随着这4万亿财政性资金的投入, 我国公共工程建设也将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公共工程在中国又称政府投资工程[1]。公共工程的建设关系国计民生, 要满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要求, 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对国防、经济、环境、人民生活等具有重大影响。一般公共工程的建设规模大、投资多且回收期长、参与主体涉及社会各个层次, 因此对公共工程投资的管理也涉及到人们的根本利益。众所周知, 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在80%以上, 是控制投资、降低造价的关键时刻, 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前提和准则[2]。

很多公共工程引起公众争议, 众多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公共工程中“三超”现象难以控制, 如:李瑞平认为在建筑界最使投资方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施工图结算超预算, 使投资方失了预算, 资金运作上出现困难, 预定利润下降, 影响基建项目的顺利进行[3];丁旭琴认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没有认真对待工程投资概算和设计工作是造成不少工程“三超”的重要因素[4]。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 “三超”现象得到控制。建设工程合同价款是以设计概算为依据, 且总承包合同不得超过设计概算的投资额。发展改革委员会对重大项目的监督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其中就包括监督项目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合法性、真实性;财政部门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跟踪与监控, 严格控制“三超”发生。但是, 这却使得有些财政资金使用者改变策略, 在前期虚夸投资, 造成更多的资金流失。

本文通过对公共工程的工程决算和投资计划的比较, 找出现阶段我国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的编制水平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方法。

2 实证分析

2.1 资料收集

通过把计划投资与竣工决算进行对比, 可以分析和考核投资效果的好坏, 还可以验证投资的准确性, 有利于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和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为此, 我们搜集了100个公共工程项目的造价资料, 主要包括义务制学校、非收费道路和其他基础投资项目。收集的资料数据包括公共工程项目的计划投资额以及工程决算审定金额。为了使项目有更相似的建设政治环境,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投资控制分析, 本文选择2000年和2006年之间建设的70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有关项目的详细信息见表1所示。

2.2 数据分析

本文用Ce表示计划投资金额, Cα用表示决算金额, 用CV表示公共工程决算金额和投资计划之间的相对差异。则:

CV=Cα-CeCe×100% (1)

CV为负值, 表示项目决算金额小于计划投资金额;若CV为正值, 表示项目的决算金额大于投资计划金额。

利用公式 (1) , 计算出所收集样本的相对差异CV (详见表1) 。根据CV的取值范围, 把它分成从-105%到105%, 组距为10%的21个区间[ti, ti+1) , i=1, 2, …, 21.统计落入各组区间的样品的个数γi, 称γi为第i组区间的频数。令fi=γin (n为样本总数) , 则fi为样本落入区间[ti, ti+1) 内的频率。

利用表2的数据, 可以画出CV的分布曲线, 如图1所示。X轴表示样本项目的CV的取值, Y轴表示项目样本中CV出现的频率。从图1可以看出CV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CV的累计分布曲线显示在图2中。CV的分布曲线从-30%到15%范围比较陡峭, 说明大部分决算金额与投资计划金额的相对差异在区间[-35%, 15%) , 占总体的82.86%。

2.3 计划投资和工程决算的差额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 公共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相对差异的分布曲线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

(2) CV的主要变化范围在-30%到15%之间, 且决算小于计划投资的项目占总数量的82.85%, 而决算大于计划投资的概率仅为12.86%, 70个项目中只有3个项目的决算和计划投资相等, 概率为4.29%。这说明公共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编制水平不高, 公共工程存在虚夸计划投资的情况。

投资计划大于决算金额的项目多达80%以上的现象表明在我国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编制水平不高, 如何提高投资计划编制水平、提高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将逐渐成为以后政府财政资金控制的重点。为什么在公共工程建设中会出现如此多的夸大投资计划的现象呢?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以使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呢?

3 公共工程项目投资虚夸的原因

(1) 近年来,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三超”现象的控制力度, 建设单位寻求新的对策获取利益。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设计概算一经批准, 将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 竣工结算不能突破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不能超过设计概算。如果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建设费用超过概算, 必须进行重新审查批准。于是资金使用单位故意夸大投资计划, 一方面为后序预算、决算等工作留下余地, 另一方面可以显示管理者对工程成本控制得好,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业绩。

(2) 公共工程不同于私人工程, 绝大多数公共工程项目属于无收益或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 没有增值保值、还本付息的压力, 公共工程的资金使用者当然希望投资计划编制得越高越好。

(3) 公共工程由政府投资, 其投资主体包括了国家 (或地方政府) 、项目主管部门 (包括政府官员) 、项目实施者。国家作为投资方拥有公共工程的最终决定权, 国家将项目委托给权力部门去具体操作, 项目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代理人与政府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项目实施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可能与主管部门合作, 产生寻租行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资金不能最高效地发挥效用, 部分资金流入个人腰包。

因此, 提高投资计划的编制水平是目前我国公共工程面临的一个急切又艰巨的任务。

4 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针对很多公共工程中存在的虚夸投资的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工程的投资计划编制工作进行控制。

(1) 各方共同参与, 提高前期工作人员的素质

项目的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是一项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 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成功的前期工作是财务、造价、工程技术、管理等各个部门协作的结果, 工作质量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 只有参与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才能深入领会工程建设目的, 研究过程也就越深入、越接近实际, 从而为投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应该对投资计划编制人员、决策人员、设计人员进行能力培训, 或者使各方面人员共同完成前期工作, 实现各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 进行科学决策。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投资计划编制人员参与前期工作, 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并进行专业互补, 对项目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进行分析, 赋予决策更大的科学性。

(2) 引入科学的决策方法

价值管理是一种有效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6]。目前, 价值工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决策前期, 在更早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上发挥效力。基于方案创造或创新的多方案比较的价值管理增加了决策的可选择性, 它使不同专业的人才会集一堂, 价值管理为决策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 便于和引导政府组织决策团队;此外, 在功能分析基础上的方案创造, 使得公共工程更能产生为民、利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法规办事, 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任何项目的具体活动或作业是否有效和合理, 都需要用相关的标准加以衡量, 以便发现差距, 采取纠偏措施[7]。公共工程的前期决策一旦失误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 甚至外延到国计民生, 因此应加强前期管理, 重视前期工作。目前国家对公共工程的建设规模都有相应的指标, 如《政府办公楼建设指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学校建筑面积规划指标》、《城市道路建设指标》等, 在前期决策中应遵照这些指标合理估算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 不随意提高标准。在编制投资估算时, 要正确使用地方标准、行业法规等, 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应尽可能在工程开始前了解公众需求, 按照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投资的合理性, 依据事实和数字说话, 按照标准、法规判断, 不能只凭感觉做事, 更不能靠长官拍板, 确定尽可能准确的建设标准。

(4) 严格公共工程审批报建程序, 提高执行力度

对于公共工程来说, 应当由政府筛选有资格、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法人担当公共工程项目的法人, 项目法人通过有形建设市场, 按照市场规则选择承包商。也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由政府主管部门担任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 直接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的建设, 将建、管分离。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法律体系,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依法对项目主体的不法行为实行经济、行政以及刑事处罚, 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实际调研, 我们发现我国公共工程的审批立项相关法规已经比较完善, 关键是执行力度不够, 即有些人员“有法不依”。如何提高相关法制的执行力度是目前工程决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避免在项目的报建、审批过程中, 通过“捷径”获取土地规划及施工许可证;对决策环节的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 明确法律责任, 定出考核标准, 严格管理。只有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设程序, 转变投资者和业主的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

在发生“三超”或虚夸投资报价时, 如果不对相应单位作出处罚, 将使“三超”或虚夸现象越来越严重。应仔细查找“三超”或虚夸的原因, 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还应针对投资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设置详细、完善的处罚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依法对项目各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通过各种机构, 包括由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代表、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在内的监督机构, 对政府公共工程的决策、管理、运营等一系列过程实施监督。

(6) 收集公共工程历史数据, 建立资料积累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 工作人员的经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建设标准的建立必须基于对过程的长期观察和信息收集。在公共工程项目开展作业活动的同时, 及时观察、收集历史资料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积累和分析整理, 建立起一套成本资料积累制度;同时也要注意服务效果的信息反馈, 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并形成建设标准, 成立信息反馈、分析、判断、预测等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

(7)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目前我国使用的工程审批制度把投资概算作为投资的最高限额, 其实可以看成是被动控制。把每一个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确定为不能超过前一阶段的计划投资额的被动控制方式, 虽然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给现在逐渐成为政府投资控制难点和重点的虚夸计划埋下了滋生的种子。因此, 要提高公共工程的投资计划编制效率, 必须在项目开始前就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行控制, 采取以主动控制为主、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有效结合的方针, 把主动控制的思想付诸于行动, 在项目前期编制投资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影响投资的动态因素, 进行多方案比选, 为项目的投资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编制水平的高低, 在所分析的70个项目中只有3个项目的决算和计划投资相等, 概率为4.29%;有82.85%的项目决算小于计划投资额、12.86%的项目决算大于计划投资金额。这说明我国公共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编制水平不高, 公共工程存在虚夸计划投资的情况。这不仅不能使资金得到有效地利用, 还容易滋生腐败。公共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性项目, 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建设者当然希望投资计划编制得越高越好, 这样一方面为后序工作留下资金使用余地, 另一方面显示自己的投资控制能力。公共工程由政府投资, 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者、施工人员和审计人员之间可能进行寻租, 牟取非法利益。

为了有效控制公共工程决策中发生投资虚夸的现象, 本文提出了七项措施加强对公共工程投资决策控制:各方共同参与, 提高前期工作人员的素质;引入科学的决策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法规办事, 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严格公共工程审批报建程序, 加大执行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收集公共工程历史数据, 建立资料积累制度;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我国公共工程投资控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超”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虚夸投资计划却日益成为公共工程面临的又一难题。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编制的过高, 不仅降低资金利用效率, 还易滋生腐败。通过比较公共工程的决算金额和投资计划金额之间的差异, 分析我国公共工程投资计划编制水平, 找出虚夸投资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公共工程,投资计划,虚夸投资

参考文献

[1]尹贻林, 闫孝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2]白莲翠.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投资控制[J].中国工程咨询, 2008 (7) :34-35.

[3]李瑞平.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广东建筑装饰, 2003 (4) :54.

[4]丁旭琴.政府工程投资控制问题浅析[J].建设监理, 2004 (1) :26-28.

[5]L Y SHEN, NFISHER, C S SUN.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cost variance for building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Re-search, 2001 (2) :35-40.

[6]沈岐平.建设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20.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9篇

具体而言, 首先, 缺乏针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测量工具, 因此, 本研究首先将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工作不安全感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访谈, 在整合国内外现有的工作不安全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上, 开发一份针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测量问卷, 了解医护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的心理结构。

本研究假设:工作不安全感的结构符合一个两维度模型, 这两个维度可分别命名为:工作数量不安全感和工作质量不安全感。前一维度反映了员工对丧失现有工作的一种感知和担忧, 后一维度反映了员工对关涉雇佣质量的重要工作特征的存续性受到威胁时的感知和担忧。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常州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 从预备研究到正式施测涉及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妇产医院共5家医院的医生护士近800人。

2. 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首先, 通过文献研究, 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论。通过个别访谈和小组座谈的方式, 了解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体验到的工作不安全感的情况, 结合文献法对国外工作不安全感测量工具的梳理, 编制工作不安全感的初测问卷, 通过项目分析对初测问卷进行了修正, 删除部分项目, 最后在大规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采用主成份法进行因素分析, 探索并验证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的心理结构, 确定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工具。

二、结果

1. 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结构。

首先对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KMO和巴莱特检验, 结果表明数据呈较好的线性,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因素分析采用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份法, 抽取出9个因素, 能够解释68.942%的变异。如表1所示, 该问卷九个主成份的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对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40个项目采取主成份分析和正交旋转法, 进行因素分析, 分析各项目在各个因素上的分布, 结合同一因素上项目题意的相似性和因素命名的科学性, 发现抽取这9个因素是合理的, 如表2所示, 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因子负荷。通过对每个因素所包含的项目进行分析概括, 并结合问卷结构的具体情况, 对9个因素的命名如表2所示。

2. 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问卷的信度分析。

研究主要考察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如表3所示, 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934, 各因素的克隆巴赫α系数最低的是.623。

三、讨论

本研究最初对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结构的假设建立在Hellgren等人的研究基础上, 即假设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由工作数量不安全感与工作质量不安全感两个维度所构成。测量结果表明, 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 F9包含了工作数量不安全感的3个项目, 命名为工作丧失 (F9) ;原定工作质量不安全感的项目分散在其余8个因子中, 按照各聚集项目群所反映的内涵, 分别将这8个因子命名为医患关系 (F1) 、专业发展 (F2) 、薪酬晋升 (F3) 、过度竞争 (F4) 、同事关系 (F5) 、上下级关系 (F6) 、健康威胁 (F7) 、制度环境 (F8) 。因此, 综合来看本问卷内容能较好地反映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的内容状况,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四、结语

第一, 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是一个九维结构, 由医患关系不安全感、专业发展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同事关系不安全感、上下级关系不安全感、健康威胁不安全感、制度环境不安全感、工作丧失不安全感所构成。

第二, 自编的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技术要求, 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摘要: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工作缺乏安全感是医护人员提及频率较高的一种工作体验。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对现有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整合与分析, 并结合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特征, 探究公立医疗机构医生、护士的工作不安全感的本质内涵, 开发医务人员工作不安全感的测评工具。结果表明, 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是一个九维结构, 由医患关系不安全感、专业发展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同事关系不安全感、上下级关系不安全感、健康威胁不安全感、制度环境不安全感、工作丧失不安全感所构成。自编的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全感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技术要求, 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关键词:工作不安全感,医护人员,医患关系,薪酬晋升,过度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海华.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和结果:浙江IT企业员工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2]冯冬冬, 陆昌勤, 萧爱铃.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心理学报, 2008 (4) :448-455.

[3]胡三嫚.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6) :938-947.

[4]胡三嫚.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胡三嫚, 佐斌.组织政治知觉与组织承诺:工作不安全感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7 (2) :82-87.

[6]李志, 李业川.工作不安全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2) :62-63.

[7]张燕.工作不安全感及其与工作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10篇

车站作业计划是车站日常工作的基础资料, 准确、及时、合理的作业计划对提高车辆周转率、设备利用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计划是阶段计划编制的基础, 但班计划的实现要依靠阶段计划对班计划进行分阶段调整。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的编制将直接影响调车作业计划的执行。传统编制计划的方法其因其编制时间长、计划不够准确、车流落空等弊端, 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计划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些弊端。

2 班计划、阶段计划分析

2.1 班计划

班计划是车站作业的基本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装卸排计划、班工作总任务和注意事项五部分组成。

班计划编制的关键内容是列车出发计划, 组织合理车流以确保始发列车的计划能过得到落实。车流来源分为可靠车流、较可靠车流和接续车流。

2.2 阶段计划

阶段计划的编制内容包括: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车辆取送计划、牵出线占用计划和调机作业计划五部分。编制计划过程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到发线的合理使用与组流上线。

2.2.1 合理使用到发线。

合理安排到发线使用是编制列车到达与出发计划的关键。到发线合理使用的基本措施: (1) 对终到列车压缩列车到达作业时间, 及时解体来腾空到发线; (2) 对不能整列解体的车站, 采用两台调机于两端同时解体一个车列来及时腾空到发线; (3) 对于编成数较少的列车或单机, 可合并使用一条到发线; (4) 尽量推迟对始发列车的编组, 以减少对到发线的占用。

2.2.2 组流上线。

组流上线是编制阶段计划的中心问题。由于班计划的时间跨度太长, 在阶段执行过程中容易面临车流与运行线的矛盾。当车流不足时, 可调整解体顺序、组织接续车流快速作业、组织作业车补轴, 还可请求列调帮助, 列调可调整列车到达顺序、组织小运转列车挂来急需车流、组织列车提前开出至前方站补轴;当车流过大时, 可合并使用线路、推迟解体或提前编组、减少该方向的装车, 也可请求列调帮助, 列调可通过组织超轴列车、组织单机挂车、利用同方向的列车加挂不同到站的车流、加开列车、推迟有关终到列车的到达。

3 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计划

计划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优化基于这些基础数据的计划编制方法, 能较好的克服现行编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3.1 班计划的编制

在车站现有信息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车站班计划编制模块”。主要功能有: (1) 输入编制班计划内容。 (2) 建立班计划资料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编制班计划所需的资料分为固定资料和任务资料两部分, 其中固定资料包括:车站相关作业技术标准、列车到达时刻、列车编成、列车编组计划、车站设备使用要求、运输组织要求和中停时指标。任务资料包括:日装车任务计划、班工作的列车到发计划和排空计划。这些资料都以表的形式存于数据库中。 (3) 为始发列车推算车流, 重点考虑接续车流。 (4) AEI与到达列车预确报比对相符后, 系统自动完成班计划的编写。辅助计算机编制班计划流程图如图1。

3.2阶段计划的编制

阶段计划需要重点解决组流上线, 在车站现有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中增加“车站阶段计划编制模块”, 下设组流上线、到发线占用、调车机车安排三个子模块。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3.2.1 组流上线子模块。

配流顺序:按列车等级由高到低。解体顺序:根据始发列车车流需要调整解体顺序。编组顺序:按照始发列车的出发时间安排编组, 以避免车列长时间占用到发线。编组车数调整:对不需要满轴或满长的列车调整始发列车的编组车辆数。固定车流调整:固定车流是指将指定的车流编入指定的始发列车中。接续时间紧:调整终到列车解体作业或编组作业时间标准。

3.2.2 到发线占用子模块。

到发线的占用必须遵从一列列车只能占用一条到发线和到发线占用时不能被其他列车占用的原则为前提, 加快列车在到发线上的作业进度, 以缩短到发线占用时间, 提高作业效率。

3.2.3 调车机车安排子模块。

对于改编作业量大的编组站, 调车机车作业相对固定, 只负责一项作业, 比如只负责解体。调车机车的安排要同时考虑紧凑、均衡使用到发线、组流上线、送车兼顾取车、编组完成时间、加强作业组织以减少作业干扰等方面的问题。

4 系统功能

4.1 人机交互功能

系统功能要能够及时处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 需借助人机交互。主要包括: (1) 修改“现在车”。 (2) 修改到达列车车次及编组信息。 (3) 修改列车到达、解编作业时间标准。 (4) 修改始发列车编成辆数及编组顺序。 (5) 修改固定车流的编挂列车。 (6) 修改坐编车辆问题。 (7) 作业车处理。

4.2 组流上线、调车机车安排功能

根据始发列车信息确定解编作业顺序, 并对该时段的调车机车做出合理安排。

4.3 防止误操作功能

应用软件时要对误操作加以提醒。如到达时间晚于出发时间、两列车同时占用一条到发线、调车机车开始时间晚于结束时间等。

4.4 信息交换功能

阶段计划编制时需从调度指挥系统、现车管理信息系统中读取数据, 为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做准备。信息交换的实现, 可以极大地减轻计划编制人员的作业量, 也有利用提高车站的工作效率和车站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浩东, 何世伟, 麻克军.编组站调度信息对阶段计划的影响及计划调整研究[J].物流技术, 2010, 29 (1) :45-48.

[2]胡兴宇.编组站作业计划优化编制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罗靖昆.编组站日班计划编制及执行的改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思路;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让管理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决策。合并企业财务报表,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所以说,加大对财务报表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一、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的内容包括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状况以及形成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换句话说,财务报表的合并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真实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综合性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实际的利润。给公司管理者的提供了管理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使得复杂多样的财务报表变得简单化,立体化,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现存问题

1.没有明确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工作准则中没有对持股问题进行明确地划分。首先就是母公司在间接管理子公司时,对于持股问题没有明确出来。财务工作人员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持股问题的想法来合并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合并结果出现了很大差异性。其次就是暂时性控股方面,绝大一部分公司都没有将在其他股份公司暂时控制时间内获得的利益合并到财务报表中,使得财务报表没有规范可言。

2.财务管理不是完全的真实。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就是先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整理财务时出错,使得财务报表出现了错误,影响了财务的合并。另一方面,合并编制中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数目过多,部分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有限,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达不到。

3.子公司与母公司他们采用的财务管理政策存在差异,给合并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虽然我们都知道,当两个公司出现差异时,政策要以母公司为准。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并不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母公司涉及面广,往往按照统一规定的政策来进项日常的财务管理。同时,一些子公司也会遵循母公司的管理形式,这必然要求子公司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这也就使得财务信息出现不真实的情況。

4.合并报表中专业用语的措词存在问题,给合报表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很多非企业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的范围都是针对一些“企业”、“公司”来做出的规定,而缺少那些针对“实体”的解释和规定。合并报表是,由于专业用语的措施存在差异,也就使得合并报表成为了空想。所以说,我们的会计准则中要补充对于“实体”的说明,使得会计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更加地准确和完备。

三、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基础流程

1.首先要对财务底稿进行统一的整理。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之前,我们要先对财务底稿进行整理。通过财务底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本经济情况和一些细节问题。整理财务底稿,给财务报表的编制呈现了大量的资料,就能减少工作中一些小麻烦,能够为合并编制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合并编制的工作效率。

2.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要先进行一些合适的处理。将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先进行处理,并整合到财务底稿中。这样方便了合并编制时理清公司的各个账目,提升了工作效率。

3.再次进行财务信息的调整和抵消。调整和抵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成功与否。在调整时,我们要遵循利益法来进行财务工作,要把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抵消能够避免重复记账的情况,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

4.然后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另一个财务报表中进行统计,得出相应地结果。

5.最后要把得出的数据正确地填入正式的财务报表中。这样就算真正地完成了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

四、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

1.对于企业的报表合并要有一个明确范围。明确要进行合并的财务报表的范围是保证财务报表真正准确的必要前提。正确的范围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还能减少错误的合并行为。因此,相关部门要先明确正确的财务报表范围,要规范合并工作。同时要注意的是,当实际情况与理论出现差异时,我们要一起以实际情况为准,这样才算真正的达到合并报表的目的。特别是有控股的情况的一些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合并,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2.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一致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要坚持财务政策,财务形式以及财务处理的一致性。有了一致性的方向,财务报表合并的结果才会一致,才会更加的真实。坚持合并和编制的一致性,不仅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提升工作效率。重要性则要求我们把重要的财务信息突出出来,要重点对那些重要的财务进行进行合并编制。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保证财务报表的合并更加地合理。3.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同时也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当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政策不一样时,往往对财务报表的合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工作更加地便利,我们要尽量来按照母公司的政策来实施。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可以紧着子公司的政策来选择。因此,为了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更加地准确和有说服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选择政策,以此来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政策的统一性。4.企业要把握好调整的关键点。要想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更加地有序进行,就必要要对几个关键点来把握、调整。这几个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收益额多少的把握、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的多少的把握等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更加准确地来把握调整的关键之处,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我们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以此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工作计划编制研究 第12篇

1 研究目的

无论从国外的成功经验还是从我国的现状而言, 流感大流行防控工作需要基层的参与。但基层应对流感大流行, 如果仅仅依赖国家流感大流行预案是不够的。因为县域经济条件和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都相对薄弱, 所以要强调使用非药物措施干预、多部门联防联控。“编制指南”将县作为区域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本单位, 强调“联防联控”原则, 改变认为流感大流行防控只是卫生部门的事的思想, 应对流感大流行需从卫生应急转向政府应急。

开发研制“编制指南”, 一是为了在流感大流行来临前, 加强流感的监测, 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 扩大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覆盖率, 做好人员、物质和技术储备;二是一旦流感大流行来临, 根据计划的分级要求做出监测、预警、准备和反应, 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流感进一步扩散蔓延, 极尽所能保障居民的健康, 削弱疫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提供基本的医疗、技术、资金、治安、生活等保障, 并联手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挑战, 有效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与扩散, 尽可能减小流感对区域经济、环境、公众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 对安徽省休宁县和辽宁省海城市的县政府、县畜牧兽医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广电局、县旅游局等行政职能部门, 及红十字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调查。

2.2 调查内容

流感大流行/人禽流感应急体系、应急物资的储备、多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现状及相关制度的建设等。

2.3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知情人深度访谈、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开展相关调查。

3 研究结果

经过近两年的多次调研, 反复论证、试点县桌面及实战演练, 项目组开发了针对县级10个职能部门联防联控应对流感大流行的“编制指南”。由此, 县域基层联防联控首次具备了全套指导性方案。其中包括政府在流感大流行不同阶段防控措施、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死亡病例尸体处理等。

3.1 编制准备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3.1.1 统一领导的原则

准备计划是县政府的准备计划, 是各职能部门的准备计划, 编写准备计划时应该明确概括县政府对流感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 各部门领导层对流感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

3.1.2 分工负责的原则

指一个部门内部:准备计划中涉及的有关流感预防、宣传、预替、相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应对各执行组的职能划分进行确认, 避免摩擦、推诿、扯皮。

3.1.3 综合协调的原则

在编制准备计划过程中, 如果涉及工作职能空挡, 要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 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3.1.4 宏观要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制定准备计划时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总揽全局, 一般根据职能划分只对下级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制定准备计划提出要求, 不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规定;职能部门的准备计划要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明确针对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 体现实际的可操作性。

3.2 编制准备计划应考虑的问题

准备计划应明确在流感大流行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 该做什么 (What) 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什么做 (Why目的)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 (其意义、目的) ?谁去做 (Who人员) 是自己来做这项工作, 还是和其他的成员共同完成 (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何时做 (When时间) 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在哪里做 (Where地点) 工作地点) ?怎样做 (How方法) 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工作的进行方式、方法) ?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3.2.1 在编制准备计划前, 面对设想的流感大流行应考虑哪些问题

(1) 面对流感大流行, 没有详实的准备和计划, 能否安然度过?如果有这样的准备和计划, 结局是否会有差异? (2) 流感大流行到底将会带来哪些灾难性的风险? (3) 流感大流行疫情会持续多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4) 知己知彼, 面对持续的疫情和已知的风险, 需要从自身了解什么? (5) 为保证在应急情况下依然能够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该如何编制?

3.2.2 在编制准备计划时, 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部门在应对流感大流行时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些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 (组织体系, 建立应急领导小组) ?谁负责 (责任人) ?哪个科室去完成 (人员安排) ?该如何去做、工作重点是什么?涉及到哪些环节 (工作流程) ?需要由上级政府出面协调的工作有哪些?即需要有哪些部门协助、或本部门协助其他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 (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县级政府通过什么方式统一协调和沟通县域内各个部门间的分工和合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人员、设备、资金等的准备) ?如何监测计划内容实施的情况, 怎样去评估 (准备计划实施的评估方案) ?

3.3 流感大流行各阶段状况与准备计划的防控目标

3.3.1 准备及预警阶段

针对可能到来的流感大流行, 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准备工作, 从而保证在面临流感大流行时, 县级层面能够在思想上、制度上和物质上做好相应准备。

3.3.2 控制阶段

通过采取包括病例隔离、接触者控制、风险沟通甚至是地域性封锁以及预防性试用抗病毒药物等流感控制手段, 多层次、多部门联防联控, 尽可能地延缓或者遏制大流行流感病毒的传播。3.3.3应对阶段是大流行病毒传播范围扩大到县级范围, 针对局部、部分人群的控制策略已不能遏制流感的传播。此时, 应启动全县范围的有效的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 以维持社会基本功能及医疗服务的正常供给。

3.3.4 善后阶段

是当流感病毒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一段时间未有新发的病例出现, 则在国家综合评定下可以判断流行波峰或大流行结束。此阶段应全面对大流行进行评价,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并改进准备计划以应对下一流行波峰或下次流感大流行。

3.4 准备计划格式与内容

3.4.1 标准格式

这一格式适用于那些在流感不同阶段明显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即随着流感阶段的推进, 一些应对措施无用或停止, 而采取另一些应对措施的部门, 如县政府 (乡镇、村) 、卫生、教育、交通等部门。 (图1)

这一格式适合于那些工作职责贯穿流感始终、没有明显流感阶段划分的职能部门编制的准备计划, 如县财政局、县广电局等。 (图2)

3.4.2 准备计划的共性内容

一个部门或机构的准备计划应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1) 封面与目录; (2) 准备计划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3) 本机构的组织体系与应对职责; (4) 流感大流行阶段的划分; (5) 流感大流行各个阶段的具体应对措施; (6) 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协调机制; (7) 附件, 以具体方案的方式将应对措施的操作性流程和具体工作内容表现出来。

3.4.3 体现准备计划的独特性

在标准格式等框架的基础上, 各个机构的准备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其特点, 这样的特点来自于县域特点、机构职能特点等综合性因素, 从而使准备计划能够充分地迎合编制机构的工作实际, 实践中能够予以实施并指导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 而不仅仅是宏观上的泛泛而谈。因此同样职能的机构, 分属不同的县域, 其准备计划也是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的, 这就是准备计划的独特性。

3.5 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机构的防控措施

措施, 为各部门准备计划中的重点内容, 涵盖流感大流行各个阶段所面对的局势与情况, 以及部门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内容、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与应对策略。政府在流感大流行不同阶段防控措施、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死亡病例尸体处理、甚至家庭必备药品一览等不一而足。

4 结论

“编制指南”的开发, 首次为我国县域基层多部门和社会公众联防联控提供了指导性方案, 已被项目省的六个试点县 (市) 采纳并推广应用。

上一篇: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下一篇:图书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