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及难点问题

2024-07-20

热点及难点问题(精选8篇)

热点及难点问题 第1篇

西安是西部教育重镇, 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到陕西省全省的37%、39%, 教育的服务面现已拓展到全省乃至全国。相应地, 西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如奥数班、择校热、大班额、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 也倍受社会关注。

西安市提出,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在人才, 根基是教育。未来5年, 西安市将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更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在教育重点工作上, 西安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基本消除薄弱学校, 基本消除大班额, 推进小班化教学。

“十二五”期间, 西安市将进一步强化行政职能, 加强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的入学、招生、收费等办学行为, 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加大对乱招生、乱收费的处置力度, 努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

西安市还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 进一步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对路、特色鲜明、市场欢迎的职业教育品牌, 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同时, 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把西安建成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城市, 服务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热点及难点问题 第2篇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着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接踵而至,特别是在基层农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一些地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大拆大建,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甚至于不惜举债搞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对今后有可能要撤并的边远村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更不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软件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二是农资市场混乱,价格涨幅过高。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令人惊讶。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等农资价格平均比上涨20%。如化肥中的龙头品种尿素每吨价格一直在2000元左右,多年滞销的碳铵每吨价格也在500一600元,三元素复合肥每吨也上涨到了1800元,涨幅均在20%以上,种子、农药、农用薄膜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此高的涨幅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根据农业部网站消息,由于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了20多元。

解决好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扎实措施,清理农资经营渠道,规范经营行为,控制农资价格,引导农资市场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工商、税务和物价部门的作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种子、农药等行为,严厉打击不良企业“搭便车”涨阶的行为,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三是农业基础脆弱,缺乏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承担两个风险,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当前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农业基础脆弱等问题不容忽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句话把道理讲得很透彻。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做好扶持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工作,既不能出现不讲市场规律的蛮干,也不能出现龙头企业与民争利的现象。

四是农村历史债务制约着农村建设。目前,港二口镇16个行政村总债务769.38万元,总债权248.51万元,其中债务过50万元的村有7个。村一级清偿债权无政策,偿还债务无能力,村级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农村公益事业无人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积极化解镇村两级债务,要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加快财源建设,本着“减少新债,区别对待,消化老欠”的原则逐步加以化解。

化解职工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3篇

从问题入手

不断“指导、引导、疏导”思想情绪

培养上进精神

“安民告示”法。在国有企业实施改制、重组、关闭破产和分流富余人员过程中,企业党组织要多亮家底,特别应把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向职工公布,发动职工揭摆问题,献计献策,做到及时整改,及时解决。对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重点突破,一时难于解决的也要张榜或通过职代会向职工公布。特别对一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要反复调查,通过厂务公开向职工公开,对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当前要把力量放在四个方面:其一,要不断理顺协调好企业改制后各种关系,在新机制上解决问题;其二,处理好职工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其三,在分配上兼顾好各方利益,特别注意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其四,在下岗分流破产中,努力处理好改革与维权的关系问题。

“情绪引导”法。面对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在工作中一要注意职工的“期望值”,二要在基层竖起思想“信号灯”,三要正视职工心理“无名火”,特别在企业困难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的情况下,面对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一些牢骚话及比较大的意见,工会应提早发现,取得企业党委支持,与行政管理者一起积极疏导,尽快化解,想职工之想,急职工之急,帮职工之帮,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以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消除矛盾,振奋精神,使上下同心同德。

“有事推定”法。在新形势下,一要更新观念,克服“疲软”现象,积极投入改革中去,深入基层多调查、多走访,反面找问题,正面做宣传,多引导。二要加强沟通,消除“错位”影响。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必须采取宏观参与的方式,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必须研究企业的情况,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必须以此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必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努力参与协调工作,解决不同群体职工之间的利益矛盾。三要以人为本,履行维护职责。随着改革力度加大,在维权方面问题较多,党委、工会等组织部门应认真加以分析,及时研究对策,对主要问题或主要思想倾向,要追查原因,属于制度上的要积极从维权的角度出发,与行政联系,积极协商,争取改过来,属于管理上的要从两个维护出发查缺补漏,尽力通过有关法律制度完善。尤其对于职工反映较多的如扣罚问题、分配问题等,要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并利用《劳动法》促其积极改进,同时根据劳动关系中一些普遍问题提出新的预防办法。

“工会例会”法。在企业新的机制下建立工会网络体系后,要坚持每周召开工会会议,总结一周的职工思想工作等,同时部署安排下周工会各项工作。对提出或存在的问题,协商解决,对下一步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同时针对职工中的主要思想问题和企业下一步要落实的主要生产经营任务,可组织工会干部集中下去深入现场,做到超前开导,同步引导,架通好思想跑道,以此促进企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从教育入手

不断“沟通、疏通、联通”思想认识

建设良好环境

采用“激志”法,多些“共振”效应。一是以学激志。在积极搞好质量操作、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时,应紧密结合新形势下职工普遍喜欢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各种技术的特点,组织职工分期分批培训,并创造条件,聘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讲学指导或从制度上给予倾斜。二是以物激志。对一些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贡献成绩大的职工,可积极与行政协商,从住房或企业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照顾。三是以位激志。在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中,工会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管理,可协同行政对一些重点岗位特别对一些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优秀职工积极推荐。

采用“亮点”法,多些“光环”效应。政工干部要善于发现“亮点”,努力点燃“亮点”,积极宣传“亮点”,进而在企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奋发上进的人增多,积极奉献的人增多。

采用“明星”法,多些“雁阵”效应。工会各基层分会要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质量攻关活动,把那些乐于奉献且工作成绩优异的职工树为“明星”。要与行政多方沟通,促进企业多培养“明星”,多评比“明星”,多奖励“明星”。要根据企业实际,把立足点放在职工队伍建设上,特别是要与宣传部门积极协作,组织专人,对一些劳模、岗位能手、生产标兵、操作状元等事迹集中收集宣传,做到广播有声,橱窗有照,厂报有名,电视有影。

采用“奖名”法,多些“连动”效应。奖名不同于奖钱、奖物。钱与物奖励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奖完就过了。再说企业困难时钱物很少有时还拿不出来,而奖名可改变这种现象。这里的奖名并不是评个“能手”、“标兵”或什么先进,而是对技术改造、技术发明、技术操作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职工,以其名字来命名其创造发明项目或操作技术。给职工奖名,既是对职工一种荣誉和奖赏,又是对职工能力和成就的一种认可,能使职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及目标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工会干部要积极与企业行政联系,求得支持,促进这项活动顺利进行。

从市场入手

不断“深化、强化、优化”思想管理

齐心共创实效

“改制”带动法,选准“突破口”。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各项举措纷纷出台,必然会引起职工思想动荡,工会人员要紧盯企业各项改革,提早深入职工捕捉思想信息,作好调查研究,积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注意源头参与。对国家改革政策要首先学懂掌握,并对企业一些新的决策和制度,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代表审议,对职工代表的意见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集中调查,提出修改方案。在当前情况下,首先要在干部的选用上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争取民主选举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得以实施,以此在改制中维护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对职代会通过的企业改革政策和制度,工会干部要积极组织人员写出宣讲材料重点加强宣传,以些减少改革阵痛,同时要带领职工积极实践,支持改革,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预警”宣传法,安好“晴雨表”。面对企业机制转换、减员增效、生活后勤剥离、内部独立承包、医疗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涉及到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深入实际,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职工意见较大的方案,要提早做好预报预防工作,进而发动职工,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宣传化解中求得共识,推进企业改革稳步发展。

“决策”参与法,架起“民主桥”。首先是加大民主管理,抓好职工思想引导,积极协商、协助、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时刻不忘走群众路线。特别对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随意为他方担保、随意投资等问题加强监督,对有国有资产抵押、借贷等涉及国有资产变动和风险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调查取证减少风险,及时催促行政收回担保,及时给职工群众一个交待。工会干部要积极组织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向职工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职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其次,搞好企业文化活动和“职工之家”等创建活动,在不断加强各项竞争中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培养向心力,孕育感召力,聚拢奋发力,促进企业人气旺、人心齐、企业兴。

“危机”激励法,高树“警示牌”。市场竞争,危机四伏。在竞争中要善于利用危机,搞好各项教育。针对企业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潜在的危机,要引导职工,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使职工有不断竞争、谋求发展的决心,进而忍辱负重,团结一心,搞好工作,促进企业走向兴盛。政工干部在危机教育中要立足市场,立足困难,要让职工看到不进则退,不进则败的真实情况,树立自己救自己的忧患意识。思想上产生危机感,奋发力将会增强,工作热情必将很快激发上来,如此努力,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抓好危机教育,有利于激励职工在困境中奋勇直追,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直接体现。

(责任编辑:罗志荣)

新时期工会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 第4篇

1 关于劳动关系及其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同劳动组织之间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主要是指劳动者同劳动组织之间, 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是一种生产关系, 是构成生产力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具有不同的性质反映出不同的经济形态。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 在世界各国往往又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 劳动关系一方面是所有经济活动或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具有经济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 就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来讲, 它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是一种政治关系, 具有阶级性和主观性。一定的劳动关系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关系都能产重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关系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我国《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 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在全国实行,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也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应该看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国有企业的内部劳动关系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有企业员工身份的多样性又形成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同时, 随着企业用人自主权的独立, 劳动关系的调节由国家行为变成了企业行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 也由国家和职工, 变成了企业和职工, 职工的身份也由国家职工变为企业职工。对劳动关系的管理, 也由以往的行政化管理, 变为市场化、契约化的管理。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行为不规范, 就很容易引发突发事件, 引起劳动关系的紧张, 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 企业要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 就应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国家的劳动法规和政策, 依法签定管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健全劳动法规, 用法律来规范各种类型的劳动关系, 来调节各种情况下的劳动关系, 这是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条件。

2 工会在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及如何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工会在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其一, 倡导和组织作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较为容易取得劳资双方的共识和反响, 这也为工会有效履行职能, 打造了一块有力的活动平台。工会积极倡导、并主动承担起具体组织者的责任, 对劳动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二, 沟通和协商作用。工会的介入, 使企业劳资双方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 劳资双方沟通渠道变得更加畅通, 工会把协调劳动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关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 这为协调劳动关系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劳动关系的问题上, 不仅职工需要工会, 经营者需要工会, 政府也需要工会。工会通过在正常组织制度内进行沟通和协调, 进而使劳资双方在让步和妥协中化解、缓和矛盾, 彼此间相互尊重、忍让、协商、协调、合作, 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从而达到“劳资两利”和“双赢”的目的。其三, 纽带和推进作用。工会在劳方和资方、上级工会与本企业之间也有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沟通信息, 反映情况, 反映要求, 工会通过在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等形式,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协约”, 使企业劳动关系通过平等协商, 达到改善劳动关系的共识, 并使劳资双方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履行自己的职责, 共同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 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同时, 工会通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 对职工进行技术和岗位培训, 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 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并不断提高经营者对工会的信赖和依靠程度, 进而按照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有效机制目标, 以企业为载体, 以劳动关系为内容, 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这也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明智选择。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保障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工会组织不能再游离于职工群众之上, 不能游离于政党、政府、行政与职工之间, 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一方。在这个身份和地位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实现“纽带”、“桥梁”作用, 来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 全面履行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在全面履行工会四项社会职能的同时, 以签定集体合同和建立工资谈判协商制度入手, 突出维护职能, 和谐劳动关系, 既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 又协助企业强化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具体来说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依法签定集体合同, 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会在负责起草集体合同文本时, 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并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 将工作时间、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女职工特殊保护、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内容都在合同条款中逐一明确, 还要明确规定协商程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集体合同正式签定后, 工会重在抓合同的履行。

(2) 建立工资协商谈判机制, 随时调节劳动关系。工资分配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也是最敏感、最容易发生争执的热点问题。因此, 企业工会应建立工资协商谈判机制。每当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时, 企业工会都及时与企业的经营者进行通报、协商, 相应提高本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通过建立协商谈判机制, 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 也使员工与经营者之间的一些工资纠纷及时得到缓解和处理。

(3) 围绕生产这一中心开展竞赛活动,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工会在维权过程中, 应该深刻地认识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增加员工收入、提高员工福利的重要基础。因此, 工会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应十分重视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 引导员工积极投身生产中去, 为企业的发展与振兴多作贡献。企业劳动关系得到合理协调, 工会作用得到发挥。

3 加强工会承上启下桥梁作用, 确保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

工会积极参与企业行政管理, 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关的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等指标列入企业年度方针目标, 和生产经营指标同时检查, 同时考核。劳动工资部门依据劳动法规, 合理组织用工, 确保工资政策的落实。

工会要成为广大职工实现共建共享的强有力依托组织。几年来, 工会代表职工, 围绕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制、住房改革和医疗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同行政积极协商、达成共识;坚持按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企业发展重大决策;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 通过平等协商, 建立和完善了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争议调处制度;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 组织职工群众, 参与和谐企业建设;做到了有困难、有问题通过工会协调处理, 较好的解决了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共赢。

4 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个基本原则

(1) 坚持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这是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在坚持对等原则的同时, 还要做到平等和兼顾原则, 所谓平等是指劳动者与劳动组织在地位上完全平等, 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所谓兼顾原则, 一是要相互兼顾对方的利益, 二是要兼顾好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利益。

(2) 要坚持效益和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公平不是指平均, 而是指公正, 要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 如果企业经营者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高于广大职工的平均收入, 很难说是公平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国家的, 效益又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如果把效益换来的利益集中施实在经营者身上, 是不符合公正的原则。

(3) 要坚持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则。

城市管理方面热点难点问题 第5篇

1、无证餐饮店扰民。

现阶段,居民群众拨打12345投诉举报无证经营餐饮店油烟、噪音扰民现象持续增多,被投诉的餐饮店多数集中在居民区内,并且由于靠近居民居住区或者油烟排放噪音等达不到合格标准,因而得不到环保立项评估通过,从而导致无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演变成为无证照经营。针对这一现状,管理区环保办、城管办、卫生办多次会同市环保局、食药监局、工商部门进行上门发放整改通知书,但收效甚微。下阶段还是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在市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下,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整治效果。

2、娱乐场所噪音扰民不止。

区域内酒吧、茶室、麻将馆、健身房等场所,经常有附近居民投诉噪音扰民现象,环保部门和文广新局多次前往要求合理降低音量,但收效甚微,居民投诉也有增无减。针对这一现状,除了职能部门要求其合理规范经营外,还需出台严格的处罚细则,进一步严格要求其整改落实到位。

3、城市基础设施缺损增多。

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损坏和缺失严重的现状,居民投诉等问题日渐突出,依托 “科学合理、规范顺畅、运转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一旦发现基础设施损坏后,通过虞山镇网格365平台准确地将具体问题、位置及时上报虞山镇政务服务中心,对问题进行分类后派发到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维护和改造的资金投入,积极向市、镇两级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努力解决辖区居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实际问题。协同配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做好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路灯照明及亮化、城区河道和防洪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建设、维修、养护的管理工作。在重点民生问题上做到多方投入、百姓受益,进一步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4、卫生死角、院户楼道乱堆放现象。

老城区存在大量背街小巷、大院户、老新村,目前城乡环境“脏乱差”和街巷破烂现象、不尽如人意的市容市貌、较为粗放的城市管理现状、不文明不和谐的生活陋习,都造成日益增多的投诉量,管理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民攻坚战,实现旧貌换新颜,要求各社区、物业公司、保洁公司在环境清洁行动中进一步强化全局一盘棋观念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把环境卫生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深入找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以清理小街小巷为重点,以整洁楼道院户为依托,从中心城区到城郊,从主次干道到小街小巷,在地毯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环境清洁工作。通过环境清洁长效机制,凡是涉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精梳细理,积极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不留盲区,切实解决好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5、无证摊点、游摊散贩占道经营

针对菜场周边无证摊点增多,且设摊区域集中,对市容交通秩序影响较大的情况,市民投诉也逐渐增多,管理区将采取三项措施,对菜场周边的无证摊点开展集中整治。一是坚持集中整治不放松。配合城管方塔中队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中整治的频率和力度,对泰安菜场、平桥街菜场区域组织大型集中整治,积极劝离无证摊点。二是坚持日常管理不放松。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路面管理人员责任区制度,定人、定时、定岗、定责,严格监督考核。建立“社区、中队、菜场”三方联动机制,通过社区城管、中队队员和菜场保安的工作联动,进一步增强日常管理力量,弥补管理时间空挡。同时,强化机动班同日常驻守人员的工作衔接,确保执勤管理的连续性。三是坚持宣传教育不放松。在强化整治和日常监管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要求路面执勤队员在纠违时加强对管理对象的教育,引导自产自销的菜贩到附近的疏导点内规范经营。安排社区城管队员定期开展城管“五进”活动,向市民宣传城市管理相关知识,自觉抵制无证摊贩,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热点及难点问题 第6篇

一、目前我国高校哲学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哲学教学始终是伴随着哲学研究展开的,哲学课堂既是传播哲学思想的场所,也是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开展哲学讨论的场所。哲学教学工作基本上反映了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哲学教师既是授业解惑的学生导师,更是不断探索的哲学研究者。这样,我国的哲学教学就充分体现了哲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工作内容的鲜明特点。

基于这个特点,目前我国高校哲学教学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注重哲学史的系统学习,提供完整的学科史背景。

重视对哲学史的学习,是哲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正如恩格斯所说,哲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了解历史上的哲学思想。我国哲学教学历来重视哲学史的讲授。目前,几乎所有的哲学系或哲学本科专业教学都把哲学史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伦理学思想史、宗教发展史、中外逻辑学史、中西美学史、科学哲学史等。每个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制定了这些课程的学时数和具体要求。

第二,注重原著选读课程,开设经典专题研讨。

学习哲学史必须从阅读哲学原著入手,这基本上是国内哲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通常做法。为了强化哲学史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家们的思想,每所高校的哲学系都开设了原著选读课程,包括哲学的各个二级学科都有原著课程。有些高校还围绕一本原著开设了多门课程,由不同教师讲授。围绕原著学习,有些高校还开设了专题研讨,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原著。

第三,强化导论学习,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哲学导论性课程基本上是各高校哲学系必开的基础类课程,也是哲学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内容。各高校哲学院系在该课程上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开设了各自不同的导论类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开设“哲学素质培养”和“哲学入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开设了“哲学导论”和“批判性思维”,北京大学开设了各类导论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导论”“伦理学导论”“宗教学导论”“科学哲学导论”等内容。

第四,课程设置多元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79所拥有哲学本科专业的高校都能够完整地或比较完整地开设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某些历史悠久、基础扎实、队伍强大的高校哲学院系还为学生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丰富了哲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具有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学术研讨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术要求,提供了为他们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基础的很好平台和方法论指导。有些学校还专门在小学期中开设了国际前沿课程,邀请国外著名哲学家前来讲学和研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我国高校哲学教学工作的国际化进程。

第五,注重对学生的层次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强调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哲学教育在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哲学院系都为全校学生开设了诸如“批判性思维”“哲学入门”等通识类课程。有些条件好的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固定的专题讲座,普及逻辑思维训练,传播哲学基本理念。同时,哲学专业教学则开始走向层次培养的道路,不少高校开始施行本硕博连读的模式,或者在本科生中直接挑选优秀人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实行的本科新生导师制,就是为了能够在本科新生中尽早发现专业人才,重点培育,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以上特征反映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哲学教学中的主要成绩,集中代表了国内哲学教学的普遍水平。应当说,我国的哲学教育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哲学专业属于国家控制专业,因而其数量发展在客观上就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全国拥有哲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79所,其中,具有宗教学专业的高校仅有8所,具有逻辑学专业的高校仅有3所,具有伦理学专业的高校仅有1所。这个数量与哲学专业在国家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完全不符,与哲学学科在国务院学科分类中的地位也无法符合。

第二,由于哲学专业的特殊性,即高度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导致哲学专业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都无法得到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使得哲学专业的培养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更是危害了哲学专业在社会上的正面形象。

第三,由于公共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专业的某些课程存在高度重合的现象,这导致了哲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的总学分基本上超过了150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没有更多时间读书和思考。而某些重复性课程,也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课产生了一些疲惫甚至厌烦的情绪,这都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当然,这里提出的三条一定是挂一漏万,以往提出的许多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仍待解决。我们希望在充分尊重哲学专业特殊性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证哲学专业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充分体现哲学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2013年哲学教学改革热点问题分析

2013年我国高校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是各大学哲学院系在哲学的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提升,在哲学的通识性和专业性、基础性和高层次等关系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在哲学专业学生培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推进。综合对各高校哲学教学改革的具体调查了解,我们可以把2013年哲学教学改革热点问题分析如下。

第一,哲学通识教育地位的提升和存在的困难。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哲学通识课程,对于提升哲学教育的地位和人文素质培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13年,围绕通识课程的讨论引起了哲学教师们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哲学导论课程是否可以在高校设立为公共必修课,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些高校认为,目前学校已经对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增加开设哲学导论课。这种看法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对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没有清楚的定位,此外在教师配备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也有些高校非常支持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哲学导论课程,并已经实行了多年,如中国人民大学等。还有的高校开设了“西方文明通论”“中华文明通论”等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其中也包括了部分哲学内容。

另一方面,如何对待批判性思维课程也成为不少高校讨论的热点之一。2013年6月,北京市逻辑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举行了“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建设这门课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之所以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因为它能创造知识和合理决策。中国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内容取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性质,应当以问题为先导,通过灵活的教学程序,将各种辩证式、教练式、研究式、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围绕问题配套运用。此外,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不仅仅是学生,也要培养教师的新型形象,即苏格拉底式的、教练式的认知活动主持人。中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需要努力扩大和提高,一是需要扩大开展这门课程教学的高校数量,二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增加那些对学生理性培养和多样文化发展必要的素质内容,同时要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法来教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改革是必需的,又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为了真正改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走向自立和复兴,首先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在人才培育体制中加入对学生分析、综合、写作的能力要求,以及培养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师上。

也有学者不认同将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过于泛化,而是强调要将其与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加以区分,要对批判性思维加以限定,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应更窄些,它主要关注的是日常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逻辑训练的过程。不同专业的逻辑思考能力具有一般的可比性,GRE测试的就是这样有一般可比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学逻辑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目标应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作为通识课必须有专业知识含量,包括必要性覆盖逻辑知识和选择性覆盖逻辑知识。

还有学者指出,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属于不同层次。批判性思维不是一门专门学科,而是一种方法。此外,批判性思维教育应该理解成是一种“哲学教育”。“哲学教育”体现的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批判性思维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哲学和逻辑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哲学专业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由于哲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就业始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长期以来,各高校哲学院系都在为哲学专业毕业生努力寻找就业出路。近年来,由于哲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比例增加,研究生读博或出国留学的比例也逐年增长,哲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似乎有所减缓,但其严峻形势依然存在。如何走出就业困境,成为哲学教育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大家提出的有效途径大致有这样几种:

首先,扩大学生的学习领域,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上,尽量增加一些与哲学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文史类和政治社会类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得到较好的工作。在技能训练上,主要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尤其在政治和社会热点分析方面和论辩技巧方面加以特别训练。

其次,加强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或者与社会用工单位联合开展学生实习,帮助学生在实习期间展现个人能力,争取就业机会。比如在逻辑学领域,除了现在已经具有一定发展的逻辑学与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之外,通过领域逻辑教育,使逻辑学能进一步与医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结合,在更多层面上体现领域逻辑的价值,从而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就业空间。在这方面,中山大学走在了前面。

第三,哲学教育的层次性要求势在必行。

随着通识教育的普遍开展,哲学教育进入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定局。但如何处理哲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哲学通识教育的度,却仍然是哲学教育中争论的热点问题。

按照传统的哲学教育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哲学导论中的基本内容。许多高校的哲学导论课程,就是由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承担的。然而,近年来哲学导论课程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教案和课程内容纷纷涌现。特别是诸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内容的哲学通识课程。有学者认为,在当今的中国哲学教育中,我们仍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通识课程的主导内容,以保证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有的学者则认为,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学科的要求调整哲学通识课程内容。比如,“批判性思维”课程主要以逻辑学教学为核心内容,“道德推理”则主要以伦理学教学为主体,而“美学美育”则主要由美学专业教师完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哲学通识课程的特点。

有学者提出,美学教学必须分成三个最基本的层级,即哲学、文学艺术和一般美育。美学教师则相应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即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和大学美育教学。在当代中国大学美学师资力量普遍匮乏的状况下,如何兼顾这三个层面,是美学课程建设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四,哲学教育如何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不仅来自于时代,同样需要对时代的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当今中国的哲学教育离不开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哲学界的共识。然而,如何使哲学教育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其作用的形式和影响的方式是什么,是大家争论的话题。有学者认为,哲学对社会的作用总是间接的,甚至是批判性的,因此,哲学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批判的思想武器。有的学者则认为,哲学不能躲在象牙塔中作自我沉思,应当走入社会,与社会和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哲学教育中涉及的某些学科甚至可以直接与社会行业结合,一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某些领域的发展定向培养后备人才。比如,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科技政策领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特别是在公共政策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同样,美学专业也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支持。

三、2013年哲学教学改革难点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热点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热点问题同样是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这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综合对各高校情况的调查了解,我们对2013年哲学教学改革难点问题做出以下分析。

第一,“马工程”教材的使用问题。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下同)在教材编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出版了哲学类教材多部,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虽然这些教材的编写工作都是由各高校的哲学教师完成的,但我们却发现,完全采用这些教材作为课程指定教材的学校很少。经过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虽然目前有各类教材可供选用,但哲学教师较少使用教材授课,通常的教学大纲主要依据以往已经形成的传统内容,也不愿意对这些内容做出修订和补充。其二,哲学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师通常根据哲学家的经典原著授课,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主要方式,而教材体例的结论性陈述多于思想的论证,简单的判断代替了对问题的思考,导致学生也不愿意使用教材。其三,目前国内哲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外籍教师加入哲学教学队伍,也导致了国内编写的教材(不仅仅是“马工程”教材)无法在课堂上被采用。

党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求高校必须落实“马工程”教材的普及和使用。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贯彻好中央精神,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自然辩证法课程与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关系问题。

目前,在哲学本科专业中,以“科学技术哲学”课程代替了过去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仍然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但学时数由38学时调整为16学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减少了一半,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教育部组织了多次专门培训,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何使该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哲学课程,更是一门跨专业的交叉课程,等等。这是大多数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三,文本阅读与通俗讲授的关系问题。

目前,各高校哲学院系在本科哲学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指导学生经典阅读,这是哲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同时,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理解程度的差异,课堂上的通俗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授课环节。

虽然有不少教师可以很好地解决文本阅读和通俗教授的关系,但许多教师仍然无法摆脱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知道无法用文本阅读完全取代课堂讲授,而这样的讲授往往又弱化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校的哲学院系鼓励学生自主形成文本阅读的读书会或读书班组,但由于缺少教师的必要指导,往往又使得这样的读书会流于形式。

第四,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的关系问题。

哲学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启发性讨论,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辩论,但这样的教学在目前的大班教学中很难实行。因此,我们呼吁增加更多的小班教学。

由于师资分配和工作量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高校哲学院系要真正实行小班教学和研讨非常困难。首先,小班教学需要配备更多的哲学教师,但由于哲学专业在高校中往往属于弱小学科,学校很难支持更多教学岗位。其次,小班教学需要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但目前哲学教师的工作量都能够保证,他们对增加工作量没有更大的动力。第三,小班研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当然,目前我国哲学教学存在的难点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双语教学问题、课程内容选择问题等。但以上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值得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领导的关注,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努力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本课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实施,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具体承担,参加人有:江怡(主要执笔人)、朱红文、王成兵、刘孝廷、刘成纪、郭佳宏、王楷、罗松涛。感谢哲学教指委全体委员以及参加研讨会的所有代表对本报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报告撰写还参阅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哲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点及难点问题 第7篇

1 仁怀市三农的基本状况

1.1 农村的自然条件较差, 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仁怀市地处遵义市西北部, 赤水河河畔的河谷地带, 沟壑纵横, 山高坡陡, 最高为1700米, 最低为400米, 高低落差较大。以水利、道路为主的基础较为脆弱, 人均耕地面积少, 产业结构单一。

1.2 全市总耕地面积不足45万亩 (1993年统计) , 63万仁怀人口, 人均才占有7分多地。

基础农业除高粱种植外, 以种水稻玉米等常规品种为主, 因年收入太少, 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谋生, 留在家里种田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

1.3 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种田的水平较低。

据统计, 从事仁怀大农业的农民中, 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甚至还有个别适龄农民是文盲。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接受科技种田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导致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村的应用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有的农业科技项目无法推行, 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无人过问, 一些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至今还处在很低的状态下。

1.4 有些农村区域享受政府政策性的待遇较少。

首先是基层党委、政府的一切政治和政策性的活动往往都安排在离乡 (镇) 政府就近的地方开展, 在交通条件好, 距城镇较近的地方进行, 长此下去, 边远偏僻地方的农民因接触新知识较少而落后。此外, 在边远地区的农民得到政府的扶持, 扶贫性补替项目也相对要少得多, 经济基础又特别薄弱, 对很多可赚钱的项目只好望洋感叹了。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仍很落后。

1.5 仁怀农民人均收入很低。

仁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上升, 2009年已达人均3000多元, 然而个别困难户的人均年纯收入还未突破1000元大关。对于财税收入近30亿元名列贵州前茅的仁怀市而言, 仍处于“市富民穷”的状况。仁怀地道的农民仍在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中度日。

1.6 仁怀市资源不断枯竭, 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近年来, 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在仁怀不断出现, 导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溪流干涸, 造成个别农户没水喝, 没田种, 度日维艰而怨声载道。

1.7 城乡联动改革几乎没有突破, 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只是做了一些样板示范。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 仁怀市的农村城镇化工作相对滞后, 个别地方搞的是土地的城镇化和城市的美化, 与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关系不紧密, 农村人口并没有转为城镇人口, 更谈不上享受城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优惠政策。

2 仁怀市新时期农村的热点和难点

2.1 当前农村的热点主要是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 在“富乐学美”四在农家的基础上, 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虽然, 仁怀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仁怀市农村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不少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理解不透, 有的甚至狭义的理解为就是由政府拿钱给他们改善一下农村的环境等。有的农民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很多内容, 但无从下手, 不知所措?因而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更谈不上搞好农业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设等。总之, 党中央号召建设新农村,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建设新农村, 农民更盼望建设新农村, 然而建设新农村的很多内容, 很多话题, 如高粱, 烤烟和蔬菜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就业, 土地合理流转都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当前农村工作的难点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增收难, 就业难等。

对广大农民而言, 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仍是土地, 但是仁怀人均土地仅0.7亩, 又是很粗放的水稻和玉米等种植, 科技贡献力又特别低, 按常规种植水稻或玉米而言, 每亩土地年创纯收入都在千元以下, 对于拥有土地远低于0.7亩的农民来说, 如果没有养殖业或其他业的收入就无法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因此, 迫使部分农民外出打工, 寻求新的生存方式。而全国庞大的“民工流”, 对于城市建设或城市居民的生活所需岗位人员来说又供大于求, 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的社会团体也帮助农民工二次就业, 农民就业依然是难题。

3 解决仁怀市当前农村工作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对策

3.1 解决重视问题。

仁怀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把解决“三农”问题列入最重要的议事日程,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想方设法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性, 为“三农”办实事, 实现农村工作整体高效推进。仁怀市委、政府还应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和干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定要量化科学的考核指标, 严格兑现奖惩,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 一定要强化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 急农民之所急, 实实在在地带领广大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3.2 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仁怀农业基础脆弱, 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差。各级政府必须每年用大量的财政资金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投入要确保三个优先, 一是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预算内固定资产投入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或农村民生工程。三是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补政策扩大到良种补贴多个品种, 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首先把农民最需要的水, 电, 路, 通讯, 教学等基础性的问题解决好, 逐步完善农民所需发展性的项目。用好一切农投资金, 同时号召社会组织回馈农村, 踊跃出资, 鼓励农民自筹一定量的资金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 解决好农民增加纯收入或就业难问题。

古人云:仓廪实而之礼节。当今一些农民在某些方面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口袋里没有钱, 只要农民富裕了, 很多问题就好解决。要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一是要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田, 依靠科技兴农, 调整产业结构, 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 特别是要在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做好文章, 挖掘农业内部的经济增长潜力, 让农民得到实惠, 不断增加经济纯收入, 逐步进入富裕。二是让占有土地面积较少的人, 做好土地合法流转工作, 开发就业门路, 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要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 纯收入有增加, 生活有保障。

3.4 解决好城乡统筹,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或农村民生等问题。

仁怀市要按照中央要求,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持久动力, 按照“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 改革促统筹, 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 毫不松懈地抓好农村工作, 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因为历史欠账太多, 仁怀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尽管近年仁怀市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但投在社会事业上多, 投入在农业生产上偏少。要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要健全投入机制, 二是要在坚持对种粮农民直补的基础上, 扩大良种, 农机具购置和补贴政策受益范围等。三是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四是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的步伐。水电路, 文化教育, 科技社保和新农合等关系农村民生的大事, 也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 要使农村公共事业不断加强, 同时还要确保现有土地承包, 保持稳定不变, 有序推进。

3.5 解决好农村城镇化和扶贫问题。

仁怀市要按照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城镇化方面要有新突破”的要求, 首先解决好本市被占土地户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同时加强领导, 对城镇化建设做好科学规划, 其次, 要结合实际把国家的稳民政策和其他有利于城市化建设的条件, 用于现在的城镇化建设中, 除在合法的前提上做好土地置换和城镇建设等工作外, 特别要求各级经办单位和个人去掉“私”字, 真心实意地为仁怀市的城镇化建设努力工作, 确保仁怀市城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高中政治教学难点问题及对策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难点问题;对策

高中政治知识不仅枯燥,而且大部分内容是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国家制度,国家政策,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知识点都较为相似,学生记忆困难,容易出现差错,影响学习效果,并且此问题同样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很难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易混淆知识点,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出高中政治教学中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堪忧,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政治知识枯燥,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与生活四大板块内容,理论性强,案例分析较少,内容不仅枯燥还难以理解记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二、教学方法形式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法,近些年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日益明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不仅容易遗忘还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三、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教学观念陈旧,对创新型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较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了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难点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较少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对学生而言,政治是高考科目,是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不是由于喜欢而学习的知识,因此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由于高考压力而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厌烦心理较严重,学习效果自然较差。其次,政治知识内容乏味枯燥,理论性太强,与实际生活脱轨,虽说政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但是政治中的一些知识学生接触较少,很难理解,例如一些国家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热点问题,新闻中经常播报,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对新闻关注少,一些相关知识未接触过,理解较为困难,加大了知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创新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基础教学之中,但大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法为主,由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且是高考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以为学生灌输重要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高考考试只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思想水平,实际能力的考察力度不够,教师为学生总结的政治答题规则如下,在答题时列出此题考察的知识点就能得到一半的分数,另一半分数围绕知识点浅谈自己对题目问题的看法,由于是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部分得分会较难,因此,在政治考试中想获得较高的分数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也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讲授法为学生灌输重要知识点,为应付高考考试做准备。

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由于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在知晓新的课标要求前提下,依旧无法较好的按照课标要求教学,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应用传统教学法较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缺乏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只能被动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影响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解决两大难题,一、解决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政治知识枯燥是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并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实施教学。例如,在学习必修四哲学与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人骑二马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入一些动画,小故事,漫画等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二、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政治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较难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更加容易,方便学生学习,例如,政治作业可以是要求学生每天看十分钟新闻,总结所看的新闻内容,使学生养成观看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策略是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拓宽教学的渠道,案例教学法,激趣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不同的理财方式這节内容时,就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理财方式主要有储蓄,基金,股票三种方式,教师可以分别举三个案例来阐述三种理财方式的优缺点,通过新闻案例表明储蓄安全性最高,但收益最少,基金位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股票收益最高,安全性最低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加入趣味性的小漫画,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师从领导变为朋友,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爱屋及乌,将对教师的喜欢迁移到对政治知识的喜欢,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喜欢听政治教师的课,课上就会认真听讲,课下会及时沟通,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研究发现,高中政治教学难点较多,教学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二、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解决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做出改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05).

[2] 章莉.新课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3] 魏雯娟,常想,寇鑫鑫.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华少年.2016(10).

上一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下一篇:高速公路冲击压实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