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生产实习范文

2024-09-21

分散生产实习范文(精选10篇)

分散生产实习 第1篇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须受到应用方法、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训练,并且要初步了解生产实际,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准备,能初步将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1]。生产实习是培养应用化学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研究课题与方向等产生感性认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直接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社会和国情,调整就业心态,并具有初步的生产管理概念、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的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1],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过去的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总共有三个班约九十多名学生,过去的生产实习主要是由三名实习老师负责组织这三个班的学生一起到外地的大型企业,如郑州铝厂、苹果铝厂的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实习模式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实习的形式,多年来采用的这种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型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实习条件、规范的管理制度都是我们达到实习目的、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不能适应宽口径专业教学、多元就业岗位需求

我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要求加特色’的模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化学化工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特色的多模式化学教学新体系,注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分析检测中心,由于学生的就业岗位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与学习不同企业多个专业模块的内容。按过去的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几个班在某个大型企业同时进行实习,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流程中原料、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方法成熟,重复劳动较多,学生的实习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过程中,这么多学生只能深入了解一个大型企业,而对其他感兴趣的企业与单位缺乏了解,不能满足宽口径专业教学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需要。

(二)实习经费紧张已成为生产实习的主要瓶颈

学校拨给学生的实习经费较少,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实习交通费和企业实习管理等费用的支出。因此,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难以保证[2]。

(三)能接收大批学生的生产实习单位落实难

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很难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反而会给他们带来管理和生产上的不便;许多国有企业改制、调整,内部的事务多,更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担心技术和管理方法泄露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而不愿接待;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交给企业的实习费过低,对企业来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单位为了自身发展和效益,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和创造效益等诸多现实问题上,已无暇顾及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缺乏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2]。即使有单位愿意接收,由于必须考虑学生人身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等问题,大型企业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动手机会时也会有所保留,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特别是一个专业方向的近百名学生集中到一个大型企业实习,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如果恰好碰上金融危机导致大型企业生产不景气,自己的工人都没活儿可干,更不用说接纳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生产实习并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是高等教育实践环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效果

从2007年开始,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方向实习队的几位指导老师经过总结分析以往生产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学院自身和新时期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思路,认为可以采取“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在长沙本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完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以获取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提出就近“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在学校附近、长沙市区联系并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我们将长沙市水质检测中心、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湖南矿冶研究院、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质检中心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单位确立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单位一道制定了实习大纲(草案),使生产实习有章可依。同时,为让学生在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分析、数据报表管理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实习训练,我们与单位协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轮换岗位。

这里所指的“分散式生产实习”是将学生分成六至八人一组,把每组学生分配到各个单位中去。这种分散实习模式,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普遍欢迎,符合学生的心愿,减轻了大型企业大规模接待许多学生实习的压力,而我们联系的实习单位也愿意以这种方式接待实习。该实习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学生实习分散,每个单位相对人数少,便于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工作[2]。同时,实习单位面广,各个单位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学生实习内容非常丰富,便于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此外,由于学生人数少,可以方便学生一对一地跟着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因为采取就近实习的新模式,学生可以早出晚归,仍然住在学校宿舍,每天乘坐公交车或实习单位的班车上下班,交通费比远赴外地大型企业实习大为减少,此外,部分实习基地的企业不收取实习管理费用,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时与生产实习单位沟通,才能有效地管理并指导分散在各个单位的实习学生。

(二)优化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密切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与调整,保证生产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动员、过程管理及实习总结等几个方面。首先,在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讲清生产实习的意义,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每个实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早晨一起出发,傍晚一起回校,不允许单独行动,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严格进行过程管理,要求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定期撰写每周总结。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导老师将问题收集后,根据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和现场生产状况将问题整理,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鼓励学生向实习基地的师傅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尽量找出相关解决办法。这样一来,学生调动起实习的主动性,并在与师傅的交往中深入了解企业状况,增强了社交能力。分组讨论问题,需要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和实习单位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得出结论,这又是良好的团队精神的锻炼机会[2]。

再次,实习老师根据组长提交的每周总结,及时与生产实习单位沟通,提出指导与调整措施,比如根据需要进行岗位轮换。因为生产实习有四周时间,如果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岗位轮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国内的先进仪器、设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深入实习。

最后,根据生产实习评分标准,加强考核。学生实习完毕后递交生产实习日记、个人鉴定及实习总结报告,并由实习队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及负责人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最后的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情况以及实习总结报告三个部分组成。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都有很多的收获与体会,在生产实习日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大家认为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①深入了解实习单位文化。在不同的实习环境中,通过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和人文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从而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②建立正确的就业心态。通过实习,学生知道找工作很难,要专业对口更难,所以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③通过实践,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苦。生产实际的需要能考验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及时调整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证明,“分散式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改革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就近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和优化生产实习管理制度,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检验,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采取“分散式生产实习”新模式丰富了学生实习内容,降低了实习费用,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生产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大学生生产实习存在实习内容单一、经费少、人数多、企业接受量有限、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根据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培养的要求,我们就近联系并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根据每个实习基地的规模和运行特点,提出了适合新形势的“分散式生产实习”新模式,丰富了学生实习内容,降低了实习费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生产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生产实习,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邹建陵,匡云飞,冯泳兰,等.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59-162.

分散实习顶岗实习证明 第2篇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单位经研究,同意接收贵校___________级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同学,到我单位__________部门_______岗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

实习时间从_____年____月____日到_____年____月____日。顶岗实习期间,我单位将严格管理,精心指导。

实习单位(公章)年

附:

实习单位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生产实习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类;顶岗实习;分散式;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6-0091-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部分时间进行实习和实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企业由“师傅”指导下完成操作能力的学习形式,也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完成顶岗实习,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分散式顶岗实习是比较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运行分散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较多问题,如由于学生实习地点过于分散,学校监管难以到位;学生换岗频繁,实习过程指导难度大等。因此,合理执行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1 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在县级市没有产业、行业和大型企业聚集,为了实现高职高专面向中小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适合现阶段特色的实习方式。学院自2005年便开始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在第三学年实施分散式顶岗实习。通过几年的运行发现,这种实习方式有利于学徒制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但分散式顶岗实习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为此,采用在网络环境下校企协同管理分散式顶岗实习的方法,以提高企业、学院对顶岗实习管理的透明化、智能化,实时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分散式顶岗实习的凸显问题,从而规范实习管理机制,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顶岗实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教学质量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但很多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保障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相对薄弱。顶岗实习质量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顶岗实习评价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鉴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完全离开了学校,因此,进一步从制度上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岗位能力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是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乃至各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通过进一步采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相关制度等措施,保障顶岗实习质量,规范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跟踪,科学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2.1 完善顶岗实习监督机制

通过小组指导督导、任务督导、企业督导、学校巡访督导、区域督导等方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监督,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同完成实习过程监督,保障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使学生顶岗实习取得实效。

2.2 构建技能培养教学体系

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创新。现阶段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学年实施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有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项,存在顶岗实习内容广泛、毕业设计往往与学生顶岗实践联系甚少、针对实际工作的专业课程缺失等问题。因此,创新教学体系,合理设置顶岗教学实习内容,是实现学生培养规格的关键。

2.3 建立三方评价体系

改革原有的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多方位、多层次、能反映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评价体系,确立多方位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实现企业、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评价,学生同样可对企业和学院进行评价。

3 具有学院特色的顶岗实习方案

多年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探讨如何让顶岗实习效果达到最优的方法,并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顶岗实习方案。

3.1 顶岗实习前期准备

在顶岗实习前期,针对企业需要设置合理的实习内容、制定实习计划,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制定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安排顶岗实习任务,加强实习过程中的指导、管理与考核,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效开展。

3.2 顶岗实习中期考核

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实习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性和最终实习结果进行评价。按学期或季度轮回派遣带队教师,每个顶岗实习区域派遣1~2名学校指导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对该区域的学生进行定期巡回管理监督,并收集、汇编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既增加了指导教师的经验,又强化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3.3 顶岗实习后期总结

在学生顶岗实习后期,企业、学院和学生将进行三方评价。企业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共赢机制;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达到学生培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使学生顶岗实习具有实效性。

4 结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在执行及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同时,可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方法,构建现代化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保障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nlc202309041801

参考文献

[1] 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圈,2007(10X):110-111.

[2] 傅运春.“2+1”模式与“双元制”模式比较探索[J].科教文汇,2008(25):2-3.

[3] 揭平英.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平台校企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9-42.

[4] 戴裕崴,杨玉兰,胡如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7):28-30.

[5] 张永革,陈春侠,毛雷.高职教育“2+1”模式中顶岗实习阶段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0(4):64-66.

[6] 王琳.高职院校“2+1”教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7] 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Dispersion Covering Internship in the

Major of Manufacturing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 Ying, ZHANG Jing, XIN Qingxu

(Luoding Polytechnic, Yunfu Guangzhou 527200, China)

Abstract: Covering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rticle, it 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vering internship in the major of manufacturing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resented to fulfill practice process supervision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nd build up the dispersion practice management mechanism by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erfect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provided the guarantee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vering internship.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covering internship; dispersion;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分散实习效果保障及经费管控 第4篇

关键词:分散实习,质量监控,成绩评定,实习效果,经费管控

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践教学的非常重要环节。分散实习能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 产生背景及存在问题

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个人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安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主要实习环节的一种实习教学模式[1,2]。分散实习减轻了联系实习任务压力,调动了学生能动性,补充和丰富了集中实习内容,克服了集中实习内容局限性,节约了经费,并可锻炼学生交际能力。鉴于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若缺乏严格管理与具体要求,则学生锻炼与受教育将受限制。分散实习存在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分散实习情况复杂,往往采取的办法难以奏效,无法有效控制,致使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放任现象严重。

(2)分散实习范围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实习水平提高取决于学校聘请企业教师指导,存在缺乏责任、水平有限、因是熟人而放松指导等问题。

(3)实习质量保障存在问题,实习考核欠公平,个别学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4)分散实习过程中,学生交通安全和实习过程安全不被忽视。

为了解决分散实习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分散实习目的,避免产生弊大于利的后果。分散实习需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实习环节、监控措施、管理办法。

2 质量管理和监控措施

实习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应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加强分散实习管理,突出学校政策导向。

2.1 组织实施

学院要高度重视分散实习的领导工作,实习前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注重分散实习组织实施细节,做好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围绕“认真准备、过程监控、目标管理”开展。

(1)学院为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开具《大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介绍信》,学生按照实习任务书要求,携带介绍信和学生证联系相应的实习单位。

(2)学院应及时跟踪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情况,对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进一步核实,掌握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并在实习前提交《实习单位接受函》。

(3)为便于对分散实习进行管理,以2~3人为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对实习内容进行讨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互相帮助。

(4)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强调实习安全。实习前要求学生签署《自主实习安全保障协议》。

分散实习能否成功,实习质量与安全能否得到保证,还取决于实习过程监控措施是否有效得力[3]。因此,根据分散实习单位情况分组,并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加强联系与交流。分组时考虑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性别、能力差异等因素,合理搭配,制订详细实习计划,对实习任务、行为规范等做出具体规定,让学生有章可循、心中有数。如对分散实习规定。

(1)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认真做好思想、心态和知识方面准备。(2)携带好相关专业书籍,以备工作中查阅。(3)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并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和调动。(4)提倡为实习单位多做好事,注意形象,事事处处都要给实习单位留下好印象。(5)学会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参与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同时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6)实习过程中,不进行商业性经营和业务,不得强索补贴等报酬。(7)因各种原因变更实习单位的学生,及时跟学院和指导教师联系。(8)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多与学工部门教师、指导教师或同学联系,及时把握有关信息,以免造成各种纰漏。

2.2 过程管理和监控

分散实习质量难于掌控,常会出现未按实习要求或根本达不到实习要求现象,甚至学生未参加实习而实习单位无动于衷,因此须加强分散实习中的管理和监控。实习过程监控包括与家长配合和与实习单位配合。

(1)加强分散实习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分散实习管理,确保对分散实习目的与要求、管理与职责、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及实习经费等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2)通过与学生及实习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实习单位填写《实习日志》,如实反映学生实习内容、收获、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方法,出勤情况等,让学校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过程,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基本依据。

2.3 效果考核与评价

集中实习时学生相对集中,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指导,及时发现并改进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实习学生和教师交流,由于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实习全过程,实习成绩评定相对客观公正,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水平。而分散实习应根据所了解、掌握的学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回校后等阶段的工作实绩和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因此,建立和完善分散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证分散实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考核标准包括实习态度、实习纪律、专业素养及实习效果等,根据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如通过实践总结、实习鉴定、实习答辩、实习日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等手段,对分散实习实行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从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保证实习的效果。

为保证实习质量,公正、客观地评定实习学生实习成绩,除加强分散实习组织管理,尽量掌握详尽第一手资料,制订较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好分散实习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是关键。全面、客观、科学地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是保证分散实习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实习成果的重要方式[4]。

3 经费管理

虽然存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现状,但增加经费也只是一个方面,还需加强经费分配与使用管理。实习经费采用总额包干制度,学校按照学生实习周数、实习地点、实习人数情况,并考虑文理工科、艺术类差异,确定实习经费标准,并划拨到学院,财务报销采取以票据为报销依据,按定额报销。这能使学校控制实习经费总量,进行宏观控制管理,对实习工作起一定督促作用,但存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借款报账不及时、报销票据混乱、套取实习经费、挤占挪用实习经费等问题。

(1)实习经费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实习性质确定标准,下拨到各学院。集中实习由带队教师按实习费用标准,经主管领导签字后在计财处预支,实习结束后凭有效票据报销实习指导费。分散实习可根据实习性质和实习学生人数,按照实习费用标准报账。学校可对学院实习经费实行监控,避免实习经费挪用,或不按实习计划要求进行实习,擅自压缩实习内容、缩短实习时间。由于物价上涨等造成实习经费紧张,同时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下,存在有些票据报销不符合财务规定,造成部分教师对实习带有消极情绪,或擅自压缩实习内容、缩短实习时间,或者干脆取消实习现象。

(2)实习经费报销。实习经费借款报账不及时;学生实习车票混乱,加大了财务审核的难度和工作量;本地实习而没有交通费票据无法报销,学生不满情绪严重;存在以假车票、假证明套取实习经费现象;教学实习费被挤占、挪用,实习环节薄弱。

(3)实习经费结余问题,产生原因复杂,实习经费不够,报账困难,有可能导致严重缩减实习时间与内容,或者干脆取消实习。需对各实习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出现实习事故,在实习工作中不负责的教师应按教学事故处理;对于实习经费使用效益低,未完成实习任务或实习效果差的,要求限期整改。

实习经费管理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5]。由于在实习费用管理中出现漏洞,甚至出现教学实习费用被挤占现象,导致实习经费不足,有的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项目,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因此,加强实习经费管理,保障实习经费有效利用;简化财务报账手续,细化实习经费报账规定;加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可根据具体情况研发实习经费申报软件,与学生收费系统数据共享,学生数据库中生成实习学生名单及其银行卡号,审核后报财务处支取学生实习经费,财务处直接将款项转入学生银行卡,避免虚报冒领,保证实习经费专款专用,不被挤占。

4 成功案例

长沙理工大学物电学院分散实习管理规范、有声有色,该学院班子成员亲力亲为,高度重视学生分散实习工作。学院利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全院各专业学生分散实习,将分散实习组织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采取有效工作方法、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分散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现状、思想动态和出现的各类问题。学院院长以热情、负责任工作态度,勇挑重担,深入各分散实习点开展巡视巡查工作。通过巡视巡查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络,检查和督促学生实习工作,有效推进分散实习工作开展。

(2)学院和实习单位以精神和物质双激励方式,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热情和实习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以专业性要求,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团队性要求,提升了学生非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实习单位生产人力资源部门代替学校,组织召开实习总结表彰大会,对优秀实习学员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和奖金,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招聘优秀学生。

(3)“严”字当头,生活上给学生以细微关怀和帮助。对存在身体原因的学生可申请不参加顶岗倒班实习。但其他学生一律参加顶岗倒班。曾有学生由于态度不端正,向实习单位提出不参加顶岗倒班,被反映到学院,学院根据学校规定按实习成绩不及格处理,且只能参加下年度实习重修,不能如期毕业,最后该学生认识到态度错误,主动提交检讨,并请求服从实习单位和学院安排,圆满完成实习。实习完成后,该学生深情感谢学院和实习单位严格要求,让他对学术、对真理心怀敬畏,也更加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做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实习问题: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准确把握应用型培养规格对实习要求;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专业办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创新保障。物电学院树立全院师生本科教育思想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运行与保障机制;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高素质教师为建设主体,建设强而精的专业师资队伍与分散实习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工作局面和良性循环的分散实习管控模式。

5 结束语

分散实习形式灵活,社会资源丰富,在保证实习效果前提下,应大力鼓励,并简化财务报账手续,细化实习经费管理中的相关规定。加强管理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德先.关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管理现状及改革举措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84.

[2]王东辉.高校实习经费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6):43.

[3]史风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5(5):91-94.

[4]顾寒多.高等医学院校实习经费支付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13,21(3):16-18.

分散实习个人申请 第5篇

尊敬的学院领导:

本人系学院专业班的学生,学号为。因为,经家长同意,特向学院申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前往实习,并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参加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如有违反并造成经济或其它损失,本人愿承担一切乃至法律责任。

2.实习期间遵守法纪及学校和学院的有关制度和规定,维护学校和学院的形象,决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

3.遵守《学生外出实习安全协议书》,做到洁身自好,切实注意人身安全,并自己承担一切人身安全责任,如出现安全事故,后果自负。

4.严格按照学院安排的时间回校参加各类考试及其它有关毕业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学院安排的实习任务,保证按时返校并交齐学院要求的实习文件。

5.经常与学院保持联系,如有问题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和学院反映,联系方式如有变更,主动与学校联系。

本人联系电话: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盖章)学生签字:实习负责人签字:学生家长签字:

分散型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6篇

一、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顶岗实习一种是依靠大规模的校外组织和基地集中型学习,这种学习能够提升效率,在一些师范类院校中比较流行。另一种是以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的分散型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我院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实行订单招生,各省签订协议,学生毕业后回生源省份就业。我院从首届2005级学生到2011级学生,除了2006级和2007级部分专业学生是集中型顶岗实习外,其余都是分散型顶岗实习,我们将两种形式进行了比较。

从集中型顶岗学习来看,将学生按照团体组织的方式去进行集中学习很容易实施,但限制了学生多样性的需求且不适应企业规模的多元化需求。这种实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难以符合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在这种条件下,分散型顶岗实习优点便凸显出来了。首先,非常便于学生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利用身边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同时能够自由地进退。其次,对企业来说,接受分散型的实习教学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企业也能够进行灵活的安排,所以也受到了企业的青睐。最后,当下高校就业率在不断地降低,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是多方的关注所在。

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具体实践

( 1) 对先前的各种实习制度和实习政策进行调整。学院重新制订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对学生实习期间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总结,及时地革新制度,完善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另外,要求学生离校前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学生承诺书》,要求学生及时地完成校内任务。

( 2) 企业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不仅有校内指导教师,而且还有企业师傅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原则上校内一个专任教师指导10个左右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企业师傅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的对策探讨 第7篇

1 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化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分散林业工作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只能简单地将家庭作为分散林业的业务处理单位,难以保证所有的分散林业工作可以在其它有效的组织影响下实现有效运行[1]。此外,我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关系存在较大的不同,而在当前社会以经济生产为主要基础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数量限制难以有效地保证分散林业的组织化程度可以适应林业生产的规模化需求。虽然很多家庭关系的形成具备较为稳定和紧密的特点,但很多家庭仅仅依靠传统模式进行组织化规模的构建,无法保证分散林业能够在经营规模方面适应市场化环境的要求。另外,家庭因素的变化难以有效地保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一些林业资源难以保证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运行稳定性的维护,将会使得很多分散林业活动的整体规模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很多分散林业的组织化程度较差。

1.2 管理水平较差

目前,很多分散林业的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难以保证对相关问题实施有效控制,使得一些分散林业的处理工作和规模控制活动难以有效的适应家庭经营模式的要求,最终造成很多的管理活动难以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理念和方法的必要革新[2]。保证管理水平是提升分散林业适度规模化的根本,如果管理水平不能同相关技术实现同时发展,则很有可能造成林业生产活动难以适应林业生产工作的要求,最终造成经营活动不能同林业生产活动的实际要求形成适应。

1.3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很多分散林业的管理工作仅仅能够按照传统的资金拨付形式进行林业规模的控制,无法保证资金的投入活动能够适应林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导致很多分散林业控制工作难以在资金投入方面保持同林业资金运行方案相适应,使得很多的资金仅仅可以通过积累机制实现分散林业业务的控制,难以保证资金得到长时间的有效供给[3]。还有些分散林业的规模无法得到整合与拓展,造成一些资金供给难以根据固定的渠道和数额进行处理,非常容易造成分散林业的工作难以同资金的供给策略相适应,最终造成信贷资金的供应与分散林业的管理存在差异。

2 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的对策

2.1 提高资产化管理水平

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不仅对生态环保的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发展水平[4]。但是,我国很多林业资源的权属问题并没有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机制实施必要的调整,造成很多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借鉴更高水平的管理机制,也难以使权属问题的判断和设计具备更强的归属质量。除此之外,在分散林业生产活动中,森林资源的实际属性属于国有,很多森林管理者难以凭借森林资源所有权的特点进行森林资源价值和合理判断和主权的有效规划,使得很多分散林业的规模化工作无法在资产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实现适度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2.2 培育森林资源市场

首先,要根据分散林业生产活动的具体要求,对森林资源的市场实施完整的处置和设计,保证全部的分散林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适应当前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可以结合林业资源处理过程中的适度化技术特点,对全部的市场平台加以分析,使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市场化运行模式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处理,并保证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可以在资源市场的维护下进行木材资源的合理流转。此外,还要加强对分散林业林区信息化机制的重视,使全部的林业资源都可以结合信息化机制实现运行模式的完善,以便林地市场可以与信息化管理体制取得适应,并使森林资源能够结合资源市场的运行要求实现培育机制的完善。

2.3 完善林业生产组织

生产组织的完善是保证分散林业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首先对当前分散林业工作的适度规模化处理要求,对现行的林业生产机制加以研究,并在改良过程中有效地保证当前林业生产机制的优势,使新型生产组织可以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行分散林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3 结论

分散林业不仅可以保证林业的规模和经营程序得到控制,还能使林业生产的数量因素得到合理的判断,因此,对分散林业的生产适度规模化问题实施完整的研究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分散林业的规模化水平。

摘要:分散林业的生产适度特征对保证分散林业质量十分重要。本文从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的角度出发,对增强分散林业湿度规模化的策略进行完整的制定,对提升分散林业的适度规模化水平十分重要。

关键词:分散林业,适度规模化,对策

参考文献

[1]曾云钦.不同经营形式下的私有林经营规模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2]苏延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丁慧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分散生产实习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

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习, 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经验, 以实现成功就业。2005年10月, 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教育部、财政部又于2007年6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对中职学校的实习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此, 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 并对实习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加以科学研究与实践, 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

分散型实习的内涵

“分散型实习”是相对于“集中型实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 通过学校推荐或者自行安排的方式以单个或二三个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习形式因操作简便、所受限制较少等优势, 深受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从目前现状来看, “集中型实习”模式适用于一些特色比较明显的专业, 如“数控”、“旅游”等, 但对于财会、外贸类专业来说, 其专业涉及面广, 一家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又非常有限, 因此, 分散型实习具有很大优势。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分散型实习有如下优点:一是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 学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来实习, 实习目的更加明确, 积极性更高。二是企业接收学生更容易。学生实习分散, 企业需要接收的人数相对较少, 便于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工作。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 企业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 实习单位面广, 各个单位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 学生实习内容非常丰富, 便于学生相互交流提高, 也开拓了原有的实习范围。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直接参与生产和生活, 有利于建立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就业困难的形势下, 能帮助学生抢得先机, 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期”, 增强竞争力。

分散型实习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 笔者发现, 目前分散型实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实习单位大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实习地域、实习岗位比较分散, 不少学校对于分散型实习的学生都是“放羊式”管理、“粗放型”管理, 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缺乏实习全过程的督导监管。这就导致很多分散型实习流于形式, 实习质量很难保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方面 (1) 集体感缺失。职校实习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个体走向成熟的阶段, 是心理学所谓的“第二次断乳期”。分散型实习使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 离开熟悉的老师、同学,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独感、压迫约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情感。 (2) 心理跨度大。从对作业、实验质量不作过高要求的在校学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 学生心理跨度巨大。 (3) 择业盲目性。许多中职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前对自身的分析、规划不够, 职业定位比较模糊, 选择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因此, 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求上进。学生这些自身的原因导致许多实习生因为表现欠佳被用人单位退回, 影响了正常实习。

学校方面在分散型实习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过程、实习安全等方面, 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 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许多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不清楚实习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更谈不上给学生心理层面的辅导。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则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学年, 而在关键的实习期间, 对学生的技能指导几乎为零。这些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造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出现“管理真空带”, 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企业方面许多企业缺乏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动力。目前, 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 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 对接受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这就很难保证厂方能派出专门人员来负责指导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即使厂方有专人负责, 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从而配合学校进行指导。

实习评价方面分散型实习由于实习点多而又分散, 指导教师很难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且以往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评价, 对学生实习质量或者专业技能缺乏全面、动态的评价。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评价, 缺乏与评价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导致学生消极地对待评价。

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探讨

针对目前分散型实习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确保实习质量, 实现实习目标和效果。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构建校企伙伴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职业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作为学生分散型实习基地。这不仅可以降低基地建设的难度, 而且这些企业人员精简, 让实习生有大量的顶岗实践机会。同时, 为了改变学校动而企业不动、学校主动而企业被动的尴尬合作局面,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发展伙伴关系, 双方建立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实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并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任务, 设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 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再培训, 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合作双方必须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 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真正建立起成功的校企伙伴关系, 实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探索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 加强实习全过程监管 (1) 双导师制。在实习生中尝试“双导师制”, 即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有德育导师又有专业导师进行指导。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的学习情况, 班主任老师和就业指导教师作为德育导师及时关注实习生的思想动态, 开展心理层面的辅导, 帮助学生正视社会现实, 加强适应能力的训练。双导师制的试行变班主任单向管理为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多向管理, 形成教育合力, 使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2) 月返校制。在一年的实习期内, 建立学生定期的每月返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利用每月一次的返校时间, 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辅导。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收集学生实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3) 定期巡查制。职业学校可以成立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实习检查组, 对分散型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定期巡查、走访。同时, 及时召开反馈会, 把巡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实习生、专业教师和实习基地, 对实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 (4) 网络服务制。信息时代, 加大实习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变革是时代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表现。建立一种针对个体的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技能培训模式, 将会受到分散实习学生的欢迎。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博客、组建QQ群讨论等多种形式, 指导学生实习, 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专业问题, 从而更便捷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服务, 实现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跨时空交流。师生间这种多向互动的交互、协作与沟通, 能达到经验共享、思想碰撞、智慧共生。 (5) 360度实习评价制。实习评价有别于一般的学业成绩评价, 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过程更为细化, 可以将现代企业中的360度绩效评价系统运用到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中, 通过学生自评、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带队师傅、就业指导教师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不仅评价专业技能, 而且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 还关注他们的实习过程, 关注其情感、信念、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 以实现对分散型实习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的评价。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开展下企业调研、为学生建立导师制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 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班主任定期走访企业, 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市场需求, 以便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就业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因此, 班主任、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习管理, 将有助于推动职校教师队伍“双师化”建设, 从而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实习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大练兵, 决不能轻视其作用。在目前各职业学校分散型实习较为普遍的情况下, 只有不断对实习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 加强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才能使职业学校、实习生、企业三方面都能处于最佳的配合状态, 保证和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薛海平, 石秀.美国社区学院伙伴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 2008, (6) :59-64.

[4]董洪光.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分散实习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119-120.

[5]唐建明.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 2007, (47) :142-143.

[6]罗三贵.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69-71.

[7]马家平, 袁强.高师分散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121-122.

[8]李光宗.分散实习的管理、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73-75.

[9]段妍妍.高等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分散生产实习 第9篇

顶岗实习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及生产实践场所进行毕业岗前的学习与实践,是培养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由学生转变为员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将收获良多,不仅能够巩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还能够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对学生有针对的进行培养,如此一来学生适应岗位和社会的能力将更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主要有集中型与分散型两种形式,集中型顶岗实习主要是依靠较大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然而由于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能力有限,造成学生实习的地点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个企业,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岗位不同、工作时间的差异,也会造成学生分布过于分散,这种情况称为分散型顶岗实习。分散型顶岗实习模式有利有弊,优势是实习形式操作简单,所受限制较少,且由于企业接收实习生较少,相对教学压力也小,实习生更有机会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然而分散型顶岗实习模式易造成监管困难、实习企业与校方配合力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2 分散型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各接收单位顶岗实习岗位不足,导致学生实习过于分散和实习岗位更换频繁;指导教师数量少,无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与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分散型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科学安排、合理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重要的一个环节。

2.1 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首先要考虑到生产安全、产品的质量、生产组织管理、实习学生带来的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企业对实习生接收的积极性。在这种形势下,学生顶岗实习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企业虽然和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是并未真正履行实习基地的责任,不是消极对待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是只将学生当做是缓解劳动力紧张和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根本没有意识到顶岗实习对学生的重要性。再加上学生由于经验等问题,确实无法在很短时间内胜任某项岗位,这就意味着学生无法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部分学生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由此种种原因发现,校企合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且校企合作的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无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在顶岗实习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到制度严谨,生产技术先进,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习,大部分学生都被分配到了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严谨的制度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在这类企业实习的学生自然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无益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此外,这类企业一些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指导能力,企业部分指导教师指导能力较差,实习指导很难到位,导致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

2.2 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难度大

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是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但因为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有较重的授课任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也较为繁琐,以及部分学生的实习地点偏远且实习地点过于分散,交通不便使得专业教师很难经常到校外进行现场管理和指导,很难保证问题解决的实时性,使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处于松懈的状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未与时俱进,使得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不适应,导致课程的实践应用较弱,教材和现实生活脱节。

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难度大还体现在对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方面,传统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手段主要包括QQ沟通,电话询问及走访实习企业等,这些手段都无法真正实现学校、实习企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无法从总体上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2.3 顶岗实习考核效果不理想

分散型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实习地点分散,这意味着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实习地点多达几十个,且多个城市的可能性极大,在这种情况下,校内指导老师势必无法与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只能采取巡回检查或者远程指导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无法保证教师的考核效果和质量,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教师依据学生是否参加了顶岗实习,或通过学生的实习报告等决定学生的成绩;实习报告是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最重要的依据,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都将其当做了毕业的一个流程,抱着不想为难学生的心态,只要有实习单位的评语和印章就在实习鉴定表上签字,给予通过。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评价意见和成绩,虽然部分院校已给出实习现在指导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指标,但这些指标的评价标准各异,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顶岗实习考核效果。

3 顶岗实习中采取的对策

3.1 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顶层设计

企业在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磨合,企业和学生之间已经相对熟悉,相应的制度和管理体制也已建立。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成立顶岗实习单位的订单班,使学生在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如此一来订单班的学生就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了,同时还是顶岗实习单位的准职工,顶岗实习单位自然愿意为自己的准职工提供实习机会。在这种形势下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效果将事半功倍,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而企业也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职工,不必另行招聘员工,客观上节约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实现顶层设计,于学校和企业而言都是有利的局面,合作双方应协同合作,珍惜合作的机会,加强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完善高校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3.2 完善顶岗实习日常管理与指导制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负责人是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但由于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做到面面俱到,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有效跟踪和管理,学校应选拨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和党员作为信息员,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相关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向指导教师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案。之后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建立实习监控和跟踪记录,针对不同阶段的实习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学生在正式开展顶岗实习前都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只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才能参加顶岗实习,同时顶岗实习单位还必须为学生购置实习责任保险。学校建立顶岗实习制度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承诺书”制度:向学生印发“实习承诺书”,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明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相应的责、权、利;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字的“实习承诺书”进行归档,作为实习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2)定期探望制度: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管理学生制度:在实习前熟悉专业顶岗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3.3 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制度的构建

为确保学生能在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中可以设置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两个指标,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到有一定规模,管理正规范的企业在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这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用将来的工作岗位。此外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情况,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实习全过程”,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的职业技能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两方面进行评价。实习答辩是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于参加分散型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差异大,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实习答辩应求同存异,针对不同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客观的进行实习答辩,如此能够使学校真正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还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及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束语

企业应该认识到与学校进行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而且可以依托学校的科研能力,解决技术上的难点,提高生产力,保障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通过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客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出参考的意见。

摘要:目前由于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能力有限,造成很多学生的实习企业和实习地点过于分散,这导致实习指导教师无法集中进行辅导和考核,造成对学生的实习效果难以把控;从加强过程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给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分散型顶岗实习,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路红波,刘凤波,乔军.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丁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心理辅导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8).

[3]巴世光,古光甫.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以天津职业大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分散生产实习 第10篇

国际分散化生产, 是指将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或环节, 并根据各部份或环节的不同特点将其配置到最有优势的区位。在最近几十年中, 国际分散化生产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依赖性。零部件或中间产品间的贸易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最终产成品的贸易。本文主要描述这种新型贸易模式发展的程度和趋势, 以及它对东亚区域贸易经济的影响。

在现行的贸易统计方法中, 中间产品间贸易发展迅速, 但是一般的贸易分析可能会引起误导而不能反映国家间贸易一体化的本质。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 在分散化生产中, 由于商品等中间产品在被最后组装成最终产品之前, 它们经过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 但是在经过每个国家之间都会计入各国进出口总额, 因此双重计价扩大了实际贸易额。因此, 总的贸易额可能是最终产品价值的好几倍。第二, 可能是更要的, 由于贸易份额中所使用的数据会导致一国或一地区的贸易额过分的夸大或缩小, 但这部分贸易原本应该属于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就是因为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流通导致这样的结果,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区域间贸易统计方法与最终产品的统计方法不经类似。这种情况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十分明显, 尤其在中国,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 国际跨国公司 (尤其欧盟和美国的跨国企业) 在不同国家都有直接投资, 它们往往在东道国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并且出口销售给东道国以外的国家, 但是这些出口份额应计入东道国的出口贸易额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 夸大了东道国自己本身真正的出口额, 而缩小了跨国公司母国的出口额, 从一定意义上说, 东道国“代替”母国出口了, 这样的统计方法显然有失公允。由于东亚是新兴经济市场, 经济充满活力, 从而吸引了广大的外国直接投资, “被动”的增加了自己的出口份额。

2 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运用《联合国国际贸易分类标准》第三版。主要运用《联合国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下第七大类关于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 (the 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sector) 中的数据, 相对来说, 这类的数据可以更好说明在国际分散化生产对贸易的影响。在公布的贸易数据中关于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统计数据只能提供一个试探性对分散化分工贸易的测度。因为, 在进口方面, 这些中间产品数据包括生产厂商进口进来, 经过生产供出口和供国内市场消费的中间产品, 数据是两者之和, 并没有加以区分。而在出口方面, 分散化分工中的贸易包含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 但这些产品的组装生产中包含了进口进来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了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从1992年到2003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数据。1992年作为起点, 因为有超过95%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新的系统。1992, 1996, 2003年作为三个临时的时点。

3 分散化分工的趋势和模型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全球贸易额从1992年的440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10000亿美元, 增长了将近1.3倍。在这些增长中, 制造业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从1992年18.5%增长到2003年的22%。在中间产品贸易中, 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大部分贸易额, 其中间产品的出口额接近与世界中间产品出口贸易额的70%, 但增长缓慢甚至于负增长。在1992-2003年间,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间产品的贸易快速增加, 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比例从1992年的14.3%上升到2003年的31.3%, 而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比例从1992年的25.2%上升到2003年的40.8%。东亚地区 (包括日本) 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例则从1992年的29.3%上升到2003年的39.2%。即使日本在这段时间其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 (出口由15.2%下降到11.9%) 。如果东亚地区中不包括日本, 在出口方面, 其所占比例由1992年的14.1%上升到27.3%。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经过整理所得;DEA 为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NAFTA 为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这段期间, 中国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中的变化是值得注意的。中国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所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从1992的0.6%增加到2003年的6.1%, 进口所占的份额则是大幅度增加, 有1992年不足3%上升到2003年的10.7%, 整个东盟国家 (AFTA) 在出口上的份额则是增加两倍左右, 从6.5%上升到13.3%, 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的增长速度, 但是, 我们从表中可以发现, 在东亚经济体中, 只有香港的份额是在降低的, 无论在出口项还是在进口项上 (出口 1.3%-0.2%, 进口1.8%-0.5%) , 这个跟香港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的, 由于香港在1997年后回归祖国, 许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纷纷来祖国大陆内地进行设厂生产, 并且也有许多香港的厂商来大陆投资, 从而造成其份额有所下降。

为了分析分散化分工这种模式在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我们以制造业为例 (见表2) , 分析在制造行业中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这段时间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间产品贸易占制造品总贸易量的比重与世界其他区域相类似, 在2003年, 东亚地区中间产品占制造品总贸易量的27.5%, 而北美为25.6%, 欧盟为16.7%, 世界的平均水平为22%。

(2) 在1992年到2003年的十年里, 东亚地区中间品贸易对制造品总贸易的贡献率为33.5%, 超过了三分之一, 于此同时, 北美的贡献率为25.9%, 欧盟为17.9%, 纷纷低于东亚地区, 可见在制造业的中间品贸易对东亚地区的制造品总贸易的贡献率是最大的。

(3) 在这段时间中, 东亚地区的东盟国家, 其中间品贸易占制造品总贸易量的比重是最大的, 1992年为24.7%到2003的40.6%, 增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纷纷高于这两年的东亚的平均水平 (1992年 20.3%, 2003年27.5%)

(4) 在这段时期内,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中间品贸易的增速也是十分迅速的, 比重有1992年的5.5快速增长到2003年的15.2%, 增长了接近三倍, 是东亚地区里面最快的。 (日本增加1.3倍, 我国台湾1.4倍, 东盟1.6倍)

(5) 香港是东亚地区里唯一负增长的地区, 这个与其大规模转移产业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关, 尤其是大陆内地, 并且随着相对于其他东亚国家其比较优势逐渐降低,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相应减少也是其负增长的一个原因之一。不过有意思的是, 我国台湾地区应该也与香港相类似, 但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台湾还是在这段时期实现了正的增长, 由1996年的28.3%增长到2003年的39.5%, 保持了一个东亚的平均增长水平。

(6) 在这段时期内, 中间品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要比发达国家的要快, 在2003年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所占比例为27.5%, 而发达国家为20.2%, 虽然他们在1996年还几乎相同 (发达国家18.6%, 发展中国家18%) , 而贡献率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 这主要由于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生产中间产品以及装配成最终产品有关。

4 结论

从前面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分散化分工生产已经发展的十分迅速, 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量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的最终产品的贸易量。国际分散化生产已经对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和区域贸易体系内的相互依赖产生了关键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出口方和进口方将会产生更重大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将来, 区域外的贸易似乎仍然是全球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总而言之, 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使得东亚地区越来越依赖区域以外的贸易来支持增长机制。

参考文献

[1]Frankel, J.A., &Wei, S. (1997) .The new regionalism and Asia:Impact and policy options.In A.Panagariya, M.G.Quibria, &N.Rao (Eds.) ,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and de-veloping Asia (pp.83-130)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Hummels, D., Ishii, J., &Yi, K. (2001)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in world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 (1) , 75-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分散生产实习】相关文章:

理化联合分散技术在碳化硅粉末生产中的应用01-16

实习分散申请表06-20

分散实习生安全责任书08-31

分散聚合08-03

分散处理09-03

注意分散09-16

分散片研究05-14

分散招标采购07-26

分散使用论文08-15

集中-分散系统09-05

上一篇:煤矸石砖下一篇:市场有没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