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2024-05-13

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精选4篇)

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第1篇

一、成人教育问题多多

反观成人教育领域,调查发现,成人学员的数量在逐年下滑,教学过程因循守旧,师生沟通咫尺天涯,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大量人力,教学效果令人不满。成人学员感觉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面授,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集体归属感;上课教师同样也表示与学生互动困难,出勤率低,学生态度不积极等一系列问题;负责管理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中还是有较多固守传统办学思路,管理没有充分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学员与管理教师之间信息有时不对称,沟通不顺畅。

二、社交媒体的特点

近年来,具有社交功能的媒体基于人际关系和分享文化的互动媒体平台,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社交媒体以微信、QQ、微博为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资讯获取的重要工具。

(一)强大的人际连接能力

依托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具有的强大连接能力,可以主动推送任何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到连入网络的任何一位用户,每个用户又可以以其各种功能实现用户群的建立与信息分享,而且可以快捷方便实现对信息进行相互交流解析,极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互通互联性。

(二)跨平台分享信息

微信、QQ、微博不仅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其跨平台的分享能力互相支持,增强了其竞争实力,并且支持很多其他网络平台的注册登录,很容易实现网络中的身份认定,目前基于三者强大的市场占有率,网民如同在网络世界中有了自己的虚拟身份证,众多的学习网站也纷纷允许用户利用微信、QQ等账号信息轻松登录。

(三)社交软件广泛认可

企鹅智酷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为6.5亿,微信在社交通讯、内容分享、生活服务等领域受到用户和第三方服务商认可。其微信企业号正逐步渗透工作场景,促进办公自动化。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主动选择微信的各种功能服务。

三、微信、QQ建立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前提分析

(一)教学信道通畅

传统的成人面授教学过程正是小组(团体)传播的一种典型形式,以教师为信源,以学生为信宿,加上行为主义的灌输思想,偏向于一对多的单向传播途径,学习时间短暂,师生交流时间、地点受到限制。微信、QQ及时快速分享内容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教学双方在课前、课后依然保持较为密切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谊,可以快速建立师生班级群,实现管理人员、上课教师、学员之间的无缝沟通,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整个教学气氛的融洽,满足双方的归属感需求,促进师生之间深度互动,建立平等对话时机。

(二)快速保存、共享学习资料

QQ的文件上传、微云、空间日志、视频上传、群视频、群公告、腾讯课堂等功能可以帮助实现教学过程中班级群内学习资料的保存和共享。QQ群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资料的保存场所,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成人教育中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简单且经济的信息存贮空间,通过其各种评论功能,又可以帮助师生开展课外的答疑活动,很好地支持在线学习的开展。

四、成人教育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设策略

(一)平等互动师生关系意识的认同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师生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工作关系。从知识角度看教师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把知识以某种方式教授给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教学相长,故师生平等;从情感角度看,师生双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需求,都需要得到理解与尊重。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必须是双向流动过程,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了解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讲解内容和方法,同时,学生的反应也会引发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所以成人教育的教职工必须具有平等互动师生关系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借助专业教学平台

要想构建平等互动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首先要着眼全局,从单位的学员入学到学籍管理开始,构建信息化成人教育教学平台,该平台应该能够与微信或QQ进行更多业务打通,比如注册、登陆、资料上传下载、内容评价、学习评价等。

(三)借助社交软件

依据现有资源,在实际成人教育活动开展中,借助社交媒体促进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需要从成人教育的三个阶段出发,分时段开展工作。

1. 招生阶段的群推广

成人教育的招生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困难的工作之一,招生单位应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专业设立、就读层次、学习年限、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报名条件、考试日期方式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并与此同时,一定要建立各个招生院系的成人教育管理员联络微信群和QQ群,以便及时分享信息,互相协调工作。

2. 入学后的学籍管理

入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各院管理员建立相应班级的QQ群以方便学员信息采集和互相认识交流,为学员服务;建立院系的专业任课教师群,以方便教师沟通教学信息,对教师进行管理服务。

3. 基于群的学习交流

在上课之前,各院系管理员应该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并询问上课方式,安排教室场地,同时,应为每个教师建立相应的课程群,用来上传相关学习材料,为师生沟通架起桥梁。教师也应正确积极使用QQ群或微信群所带来的顺畅沟通,抱着平等的心态教书育人,要认识到成人学生与全日制学生的不同:平时的工作时间比较忙,学习时间有限;教师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开课前把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上传至QQ群,供学生下载预习,并且还可以录制简短的微课程进行课程介绍和自我介绍,形成未见其人,先学其课的良好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

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QQ等活动、投票、讨论等各种功能,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增加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群里布置相关话题,引导学员继续研读。由于大家日益习惯网络交流,而且在虚拟空间中,学员会更放松,交流和讨论话题会更为主动,教师的积极关注会进一步加深师生相互的了解,满足双方的归属感需求,进而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4. 学习活动分享

如同全日制学习一样,成人学员同样期待教师的肯定和自身的积极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及时保留一些影像资料,下课后,可以在课程群或朋友圈进行分享,配上适当的文字介绍与评价,将会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互动的参与水平。

浅议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 第2篇

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沟通,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現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公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是未完成的非终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把培养中的中点当作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否则就会阻隔人的发展。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再认识 第3篇

1.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下除了重视结果外,更重视过程。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热爱祖国语言,并能正确应用汉语言文字,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听说读写是最好的措施。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阅读、思考、发言、或讨论等学习过程,如何称得上真正的学习?要唤醒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全过程的亲历者,必然要求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2.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素养,是为了走向社会。一个社会公民不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那这样的人就是个“睁眼瞎”。社会要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人才,未来的决策者,管理人才他所具备的一些能力或素养,如清晰的表达,敏锐的思维,与人公平竞争,与人真诚相处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社会讲求和谐,每个社会角色也应当有意识地营造和谐。作为社会角色的教师和学生更不例外。具体如下:

首先,从教师方面讲

一、如今信息时代,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所以不必担心自己被学生比下去。社会的进步决定了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

二、 教师还应该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领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的讨论中,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爱好,熟悉学生的生活,设计三维目标,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想象、讨论、探究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积极梳理,在目标空间里因利势导,让学生享受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

2.教师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对教师教学方面的不满之处或满意之处,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甚至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来做老师,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完成任务。在这中间师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学之乐,从而逐渐完善彼此。

其次,从学生方面讲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说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用自己的亲和力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上,他们有话敢说,能允许有与自己不同的声音。

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在教学中坚持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去实践,不会不收成效。但是,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主不等于放羊式管理

有的教師认为既然讲民主,那就得给学生发表的权利,如果有人想发言而拒绝了就不民主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热闹非凡的课堂:大家都说,声音越大越好,这就叫讨论,有气氛。读课文就不该偏这个,向那个,每个人都来读,一节课只做了一件事,轮流读课文。没有评价,没有引导,说的好不好,读的好不好,且不说,只要是学生参与了,学生动弹了,一切可谓“顺其自然”。

二、平等不等于迁就

教师抓住课堂上的一两分钟要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殊不知,课堂上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就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面对这样类似的行为,教师要冷静,不抱怨,不逃避,不迁就,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加以疏导和教育。最终实现师生彼此的进步和成长。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4篇

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新课程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师的行为方面,在师生关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存在着教师侵犯学生个人空间的现象。

一、学生的个人空间不受他人干涉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他们还是有感情、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个人爱好、交友、衣着不愿意受他人干涉,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日记、通信等个人信息不愿意向他人公开,他们有休息的权利,有发展个性的要求,学生的个人空间应该得到尊重。 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侵犯了学生的个人空间。如:拆看学生的信件和没收学生的信件;过多干涉学生的服装打扮;批评学生时把学生的个人一些秘密在公开场合公布等等。

有个教师在批评一个学生时,这样说:家长不是好人,孩子就肯定有问题。那个学生的父亲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刑,这是他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老师这样批评他后,他就辍学了。

这样的事件比较多。类似这样的事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感、道德、思想的健康发展,阻碍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是平等的,双方都有完整的个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当得到尊重,学生的思想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反纪律,教师就不应该过多的干涉。

二、教育活动中侵犯学生个人空间的行为

1.侵犯学生个人空间的起因探究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还表现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并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得比较深。在了解学生过程中,教师大部分的做法是必要的合理合法的。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干涉了学生的个人空间的,这说明,现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有待于发展,传统的师生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对学生的管理和束缚过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侵犯学生个人空间的表现

从主观上看,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总想对很多事情进行设计引导,有时就容易出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现象,而没有过多的去考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干涉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有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看到某个学生信件比较多时,就爱批评,甚至是没收学生的信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服饰发型干涉太多,有的限制学生的交友活动。无意把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情况泄露出去,干涉学生的休息和体育锻炼等等。

学生自我发展表达自由的权利。只要他们的行为是正当的,只要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和行为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要他们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公德,只要他们的行为不违反学校纪律,别人就不应该干涉。

3.侵犯学生个人空间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的言行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作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不能得到尊重,会强烈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个性受到严重的束缚。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平等的,双方都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

坚持依法执教以德执教。国家要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育行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事业中去,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甲基甲酰胺下一篇:故事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