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阳光

2024-07-14

成长路上的阳光(精选12篇)

成长路上的阳光 第1篇

一、爱是阳光,培养自信

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孩子,由于环境、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够认真,一切感到无所谓……作为班主任,会尽可能地改变这种困境。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表达能力极好,也挺惹人喜爱。可就是学习不认真,作业马虎,有时作业也不完成。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总会耐心地教育他,让他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迸发进步的火花。为了帮她树立信心,我请她担任小组长,收发学生的作业。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作业也认真了,可就是不能坚持。几天后的一次班会上,同学反映她没有完成作业,我装出惊诧的样子,深表不信。同学把她的作业送上来,我看了以后, 说:“老师对她一向很放心,今天可能由于什么特殊的原因没有完成吧!”我瞥了她一眼,只见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了,还被学生评为学习小标兵。正是“信任”刺激了学生的心灵,鞭策着他们的行动。

二、爱是微笑,给人温暖

很多人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我的秘诀是每天都会给学生灿烂的微笑,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我们班的李某,刚开学时,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了几次,没效果。我就每天和颜悦色地跟他聊,渐渐地,他愿意亲近我,我努力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例如爱劳动,每天很早就来打扫卫生。还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着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完成了吗?可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老师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老师可是要来查的。”他从老师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进步较大。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老师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 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三、爱是春雨,滋润万物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自己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我们班有一名脑瘫的学生,一不小心就要摔跤。每次上厕所都要有人扶着,我总扶着他去上厕所,每次的体育课也都扶他一起去上,让他也锻炼锻炼。平时我对他关心比较多,他也很喜欢和我交谈。一天清晨6点刚过,我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我知道这个时间来电话的一定是学生的事情,就急忙接起了电话,来电话的果然是学生家长,而且就是那名脑瘫同学的家长。电话里家长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他非常着急地告诉我:“陆老师,我家孩子现在不高兴在跑步机上练习走路,你让他练习,他就跟我们发脾气,很倔强。”于是我安慰家长不要着急,冷静下来,等我到校了解清楚后帮助解决。

到校后,我没有直接找他,我想如果一到教室找他,他肯定会敏感是家长告诉的。那天正好有体育课,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锻炼身体的好处,要能够每天坚持锻炼,这样身体就会棒棒的,不要想锻炼就锻炼,不想锻炼就不锻炼,这样可不好。学生听了老师的话,那节体育课练习得特别认真,在学生练习的时候, 我找那位学生谈话,问问他在家的情况,在家做些什么,聊聊家常,并问问他在家要不要锻炼锻炼身体,做些什么运动。他把自己在家做的事情都告诉我,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开心。我还对他说,你每天练习跑步现在是不是走路比以前稳了,他点点头,那你以后天天早上晚上多练练,走路会更好的,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后来,我还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天天锻炼身体,其他小朋友也要向他学习,他听了我的表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他很开心。他爷爷来接他也对我说;“现在他回家练习走路很积极,而且很愿意锻炼。”我听到这个消息,心理感到宽慰。

四、爱是责任,团结和谐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报名时,我就尽可能地通过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待同学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自我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班干部,由班干部组织全体同学制定本班各项管理制度,然后施行。因为这些制度都是同学们自己定的,执行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做,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同学们的自律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主题班会课是团结同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一个好形式,我所教的班级里,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先后举行了“珍惜友情”“谈节约”等问题的大讨论。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培养其积极的思辨能力,进而端正学生态度,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正是我的这份爱心, 我所带的班级在我的教育下班风正、学风浓、集体荣誉感强,全班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健康成长。

成长路上的阳光 第2篇

在我成长的路上,总会时不时的有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穿透在我的心灵幽暗里的地方,照耀着自信的种子,使它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阳光,是母亲那双温暖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阳光,是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温柔的鼓励着我;阳光,是同学那默默的帮助,无声的伴随着我。

五六岁的时候,我看见其它小朋友都在学自行车,那得意洋洋的样子,使我也着了魔,于是给妈妈说我也要学,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辆儿童自行车。我一上自行车,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刚一蹬上脚蹬,车子一下子就窜了出去,摔在地上,我也摔了个狗啃泥,后来又反复摔了多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最后,我真想放弃,妈妈鼓励我说:“姑娘,你要相信你自己,没有什么是你干不成的,我骑自行车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你不想让你的小伙伴们对你刮目相看吗?”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就鼓足了勇气,又去练习,最后,我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骑行在小区里。此时我感到心灵深处的那束阳光,就像妈妈的手,温柔的抚摸着我……

上了小学,我自己认为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总是赶不上班上更优秀的几个同学。有一次考试,由于马虎大意,我竟然掉到了班上十多名,当时我的内心就像缀满了乌云的天空,一丝的阳光都照不进来。那天,老师温柔地对我说了一句话:只想走坦途,不经历挫折,就永远登不上高山!顿时,我感觉有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心房,驱散了那一片片乌去……

有一次,我和同学去上龟山,当时很热,头顶炽热的太阳烤着我们,我们不约而同地拿水喝。可我摸了我的背包后傻眼了,“哎呀,我的水瓶呢?肯定是落在家里了!”这个时候,同伴小艾伸手把自己的水瓶递给了我,“你忘带水瓶了,那就让你喝吧,我们一起喝!”我伸手接过水瓶,炽热的光芒顿时觉得变得柔和而温暖,舒适极了……

人生不会太平坦,我们总会迷茫,遇到荆棘,但你要相信,在这漫长的道路上,那些温暖的阳光,会带着你,走过困惑,走向美好!

作者:商洛高新区小学四(2)班 何玉佳

成长路上的阳光 第3篇

海伦·凯勒: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海伦·凯勒在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被一场重病夺去了听力、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使她长期沉陷在黑暗之中,无法摆脱。

直到7岁那年,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安妮老师小时候眼睛曾差点失明,因此她十分了解海伦的痛苦。为了让海伦爱上学习,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安妮老师送给海伦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1-1”(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伦·凯勒)。

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安妮老师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跑跑跳跳,往地里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去玩水等。在老师爱的关怀下,海伦靠手触摸,学会了手语;用手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学会了说话。海伦终于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安妮老师对她的疼爱分不开。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安妮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刘绍棠: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著名作家刘绍棠小时候第一次上作文课时,他的老师戴淑珍出了题目,他觉得没意思,就干脆不写,别的同学都在动笔,他却坐在椅子上发呆。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问他:“刘绍棠,你怎么不写呀?”他就说:“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意思。”要是碰上别的老师,可能马上就批评他了。可他的老师却很耐心地问他:“那你觉得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刘绍棠很大胆地回答说要自己给自己出题目,并且不能要求马上写完。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自己写自己的,还不保证什么时候完成,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不太讲理啊?可是,戴老师竟然全同意了。

于是,当别的同学都在唰唰唰地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刘绍棠却在课堂上构思着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章,然后用晚上时间来写,把他平时去游玩的情景和趣事写进了一篇题目叫《西海子游记》的作文里,而且是一口气连写了五册作文本,最后,才把作文交了上去。戴老师读后,马上给他打了满分,允许他以后写作文可以自己选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并且不用当堂交,还把他的作文送到学校的佳作栏去,画上题图和尾花,张贴在大墙上,并鼓励他:“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墙。”

就这样,刘绍棠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丹增:十料黄豆助他走上写作路

作家丹增是藏族人。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丹增在入学的时候要学说汉语。可丹增打小就习惯了说藏语,哪能一下子就改过来。他的倪老师为了鼓励他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大胆说话,就给每个学生发十粒黄豆,让他们在交谈时,谁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表述,不小心说出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就罚一粒黄豆给对方。一个学期下来,谁的黄豆最多,谁肯定就是汉语说得最流利的学生。倪老师在点他们的黄豆时,要是发现哪位同学只拿出几粒黄豆来,倪老师的脸色就会显得很严肃。这让丹增内心忐忑不安,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为丹增后来走上写作道路打下了厚实的语言基础。

格非:终身难忘的“神仙”老师

作家格非觉得他小时候的解老师是位“神仙”,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门门课来。让他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还有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诸多名堂。而且,这些课都由解老师一人教。教室常常被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解老师教过了一年级语文,再教二年级算术,教完了算术,三年级同学又开始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了。 格非觉得,这样上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谁都不知道下一堂课,解老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解老师什么都能教,甚至还教他们作诗、演讲和游泳。

格非小时候的学校在一座村庄里,离城市很远。有一次,解老师上课时问大家:“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车?”格非他们尽管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还是全都觉得解老师是在吹牛:火车是随便想看就看得到么?谁知第二天,解老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格非他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轨边。格非他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真的来了。格非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火车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个怪叫,格非当场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格非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白先勇:会讲故事的厨子老师

作家白先勇的启蒙老师,是他们家里的厨子老央。老央能说会道,口才好,鼓词儿多,又见闻广博,三言两语,便能把一个极平凡的故事说得极鲜活。 一到冬天夜里,老央就在房子里架上一个炭火盆,灰炉里煨着几枚红薯,然后给白先勇讲“薛仁贵征东”等精彩故事。经常是老央刚从厨房忙完了,一身油渍斑斑、煤灰扑扑地走出来,两只手手指甲里还满是乌黑净是油腻,一身的厨房味,白先勇一见着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都不肯放他走。

走在成长的路上 第4篇

由于他家在县南, 几经倒车才能到家, 当时交通不便, 我也长期住校。一到周末, 他就到我办公室玩我儿子爱玩的“魂斗罗”, 也常常问我上课的事, 平时几乎每逢备课他都要向别人请教语文方面的问题, 因此, 他的形象在我心里每况愈下。

这样, 一学年过去了, 他因故又离开我们学校。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 他班上学生的语文成绩出奇的好,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 第二学年学生开学报到的那天, 他教过的那个班来了很多家长, 家长都围着我问:他们孩子班上语文老师怎么不来了?我跟他们说明情况后, 看到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 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滋味。家长告诉我, 他们这次来学校是想要求学校将他们的孩子还放在他班上, 不要分出去, 还有其他班上的学生家长要求把孩子分到他班上的, 这么好的一位语文老师,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说实在的, 当时我认为自己是老牌师范生, 还在省教育学院镀过金, 又是中文专业, 从教十几年, 并且光初三语文就教了五年, 算是一名有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了, 好几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再说我的语文也教得不错啊!可是家长们从未给我如此高的评价。

后来, 我从他的学生们那儿了解到, 他关心他们的学习, 关心他们的生活, 和他们一起读书, 还经常借书给他们看, 他好像他们的哥哥一样……听孩子们数着他的好, 我越发感到惭愧。许多时候, 我认为自己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 认为自己摸索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育模式, 掌握了教学的“窍门”, 认为以自己的知识教学生是绰绰有余的, 认为这是教育教学的高境界, 于是就放弃了学习, 远离了阅读, 渐渐地我远离了学生, 脱离了教学的常识, 也就远离了教育。对于一名老师来说, 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幸好, 我遇到了他, 不然我仍旧执迷不悟, 做着一个“撞钟的和尚”而乐此不疲。

现在, 80后的教师们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将会成为教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在他们成长的同时, 80前的教师们或许看到了新的参照, 获得进一步成长的动力。教育本是一条向前无限延伸的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没有止境的。每当我们认为自己到达了终点时, 潜意识里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懈怠寻找一个可靠的借口。教师只有不断成长, 才能走出“被改革”“被继续教育”的尴尬境地。教师的尊严是自己给的,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做教师的别自己瞧不起自己”。维护尊严的方式在于不断成长, 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成长路上的阳光作文 第5篇

在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时常带给我温暖。

我们从未见过面,她是我在网上无意中加上的好友——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可能是因为我们相谈甚欢,也可能是因为成绩差,平凡普通的我没有朋友的原因,我没有删她的好友。

我时常发一些心情日志,有许多都是关于成绩不理想心情失落的。她总会体贴的安慰我,告诉我她的学习经验。有一次我问她:“学姐,我成绩这么差,是不是很没用?”她说:“现在我是一名高一新生,我在我们学校的尖子班里,成绩第一。”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说这些,而且看到她说自己是第一名时,我更加感觉自己没用了。接着她又说:“现在你应该是一名初一新生吧,我上初一的时候,还是全班倒一呢。”我有些不相信,问她为什么变化这么大。“这个说来话长,有一次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有梦想,而且很远。如果现在的努力代表我日后的价值的话,我想,我还没尽全力。要知道我们都不甘平庸,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积攒以后让我们一鸣惊人的实力。”她的话着实感染了我,她的故事也着实震惊了我。我突然觉得自己明明还没有试一下就觉得自己没用真的对自己很不公平。

我积极采纳她给我的建议,默默的努力,默默的看着自己的成绩、名次一点一点地上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阳光路上的携程系 第6篇

他们更不可能预料到的是,一群从携程走出的创业者,也已各自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现代服务行业(尤其是连锁酒店业)中一支影响力巨大的军团。

十年前的“携程四君子”被称为最完美的创业“梦之队”——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梁建章、具有丰富旅游业从业经验的范敏、时任德意志银行高管的沈南鹏、创办过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季琦。

四人分工明确:梁负责管理、沈负责融资、季负责技术,而范则负责具体业务以及市场。先进的业务模式、完美的团队组合,成就了家喻户晓的携程旅行网。

如今,如家、汉庭、7天、桔子、驴妈妈……这批优秀现代服务企业纷纷源自“携程系”的创业精英们。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都已颇具规模。季琦、梁建章、沈南鹏创办的如家早在2006年便已登陆纳斯达克;季琦后期再度创业的汉庭、携程前高管郑南雁创办的7天连锁酒店,都是当今中国经济性酒店的领先者;而后来者吴海,也已经建立了好评度甚高的平价时尚酒店桔子。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必然?究竟是什么样的共性成就了携程系?

携程理念清晰可见

从携程系的创业历程中,我们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是携程创业系一脉相承的理念。而更多的携程基因,也不难被觉察:重视流程、强调细节、具备强大的IT后台支持。

携程在中国旅游业内率先倡导6sigma管理,量化服务标准、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注重统一的IT后台和传统服务业的无缝融合,实现优质服务的大规模复制,这些理念如今都已经深入人心。携程CEO范敏曾经将其创造的服务模式和业态定义为“服务2.0”。

而正因为这种标准化、精细化,携程的服务能力能够迅速复制,因而迅速从订房订票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店、机票分销平台。

如今,我们在如家、汉庭等经济型酒店身上也同样看到这样的特征——精细化管理和运营,强大的IT后台,实行整合集中管理,为客人提供标准化、物超所值的服务。不但如此,这样的模式还确保大规模可复制的能力。在携程系的推动下,经济型酒店行业已发展为中国酒店业的主流之一。

旺盛的创业激情,理性的市场眼光

创业几乎是每个商业精英心中无法扼杀的念头。但“携程系”尤甚。

“携程四君子”在创业之前都已经有较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但正是在创业激情的驱动下,毅然下海创立携程,选择一切从头来过。

曾经的携程高管吴海也坦诚,自己一直都有创业欲望,而且从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而季琦则先后参与创建了携程、如家、汉庭。

都不是“池中之物”。于是,聚合创业积蓄力量,再单飞成就自己的王国,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但仅有激情并不能成事。从他们的创业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并不会贸然地进入一个行业。至于大部分的人都看中经济型酒店这片蓝海,正是因为在携程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看清楚了这个市场的增长空间,于是才出现了携程系“扎堆”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奇特现象。范敏将其总结为“有序的创新”。

他们更不乏理性眼光。如家之后,汉庭、桔子、7天都有各自的差异定位,在市场中共存。而另一个体现理性的“携程系”现象是:他们都不与携程直接竞争。模仿携程的公司中,也鲜有携程人。

业内人士分析,一来这些携程人眼见携程的规模优势和精细化管理已臻化境,从零开始与其对抗胜算极微;二来,他们都还是对老东家心怀敬意,无意与携程在同一领域直接碰撞。

从服务到经营,大胆创新

作为第一家被贴上“鼠标+水泥”标签的现代服务企业,携程的创办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一个没有航空公司、没有酒店的预订公司,如今的市值却已经超过了东方航空、南方航空这样的巨无霸。携程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颠覆。

而从细处看,携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预订平台,整合国内原本松散的旅游资源,提供全国性的酒店预订、机票预订,这就是服务行业的一大创新。此外,携程还率先推出酒店点评和实景视频等创新服务,让人耳目一新,也提升了服务价值。

或许是因为大多不是旅游业科班出身,“携程系”创业者们反而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这种强烈的创新精神,推动他们一切为客户的满意为出发点,不断推陈出新。

如家等经济型酒店将咖啡厅、餐厅等大刀阔斧地“砍掉”,打造五星级大床,把打造价值的重心聚焦在了睡眠、卫生上。这种创新得到了广大商旅、休闲客人的好评和欢迎,如家等经济型酒店入住率长期稳定在90%左右,是创新带来的最好回报。

桔子酒店的创新更“酷”,立志于打造平价、个性、时尚的酒店。榻榻米式客房,错层复式套房,全透明的玻璃走廊幕墙,以及集中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的黑白水墨壁画,都让客人拥有新鲜的享受体验,这些又是在一般连锁酒店基础上的大胆创新。

而7天的郑南雁在酒店管理上更是离经叛道——许多酒店压根就没有设置财务人员。他的解释是,“一两个店出问题,顶多几万块钱,但是我要像其他酒店那样做,我得多花好几百万呢。”

成长的路上要学会坚强 第7篇

常言道, 苦难是一笔财富。何以如此?因为苦难不费一言半语, 便能逼迫孩子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学会坚强。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这决不是在说, 孩子要成才, 就必须受苦受难。恰恰相反, 不管国情有多少差别, 不管文化有多么不同, 天下父母心永远都一样, 那便是盼望孩子无灾无难过一生, 如果不得不受苦, 也一定要少些, 再少些。每当天灾人祸发生, 最扣动人们心弦的, 从来都是最弱小无助的孩子的遭遇, 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诠释。

尽管苦难的发生并不以人们善良的愿望为转移, 但当孩子的身心因遭遇灾难而蒙受重创, 我们祈望社会对他们有更多关爱, 也祈望这些孩子在苦难中继续成长, 从娇嫩的花朵成长为坚强的树。

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海啸中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印尼少年陈健安, 惊魂甫定就想方设法找来课本自学;四处捡垃圾的肯尼亚男孩姆旺吉, 把上学机会视为有生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 每天早上都冲在行走人潮的最前头;8岁起就靠透析维持生命的日本重病少年今村阳一说:“我把疾病当成我的一个特点, 我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有一种坚强,

是和自己倔强,

命运结的网,

困不住梦想……”

抗过烈风的树, 根株长得更牢固。坚强这种品质, 不属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不会通过DNA自然遗传, 必得经过后天的学习与环境的磨炼才可能拥有。

相形之下, 在温暖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备受父母呵护, 未经人世风霜, 学会坚强就要困难得多。从东方到西方, 不少父母都因孩子成长道路过于平顺, 而担忧着孩子长大后, 是否会翅膀过于柔弱, 经不起人生的波折风浪。

于是, 在德国, 政府开办了为孩子成长设立重重障碍的“磨难营”;在日本, 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冬天打赤脚, 用冷水毛巾擦澡;在英国, 学者呼吁学校在强调快乐教育的同时, 也应教育孩子意志坚强。他们研究发现, 意志坚强的孩子不大可能成为任人欺负的受气包, 他们更积极、更乐观, 并且往往不会因最初的失败而放弃努力。

教育孩子坚强, 不是不让他们哭泣, 而是让他们学会不放弃, 不让任何外界打击泯灭自己内心那颗火种。哭完后, 继续上路, 继续努力生活。

经历风风雨雨, 方有春华秋实。如能不屈不挠, 生命即不平凡。

我们既需要知识教育、快乐教育, 也需要爱心教育、坚强教育。它们都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走向和人生质量, 重要程度理应相同, 可惜现实中被学校、被父母重视的程度却有不同。

名师成长的路上,风景无限 第8篇

一、温暖于心,令人感动

耳边还萦绕着钦州市教育局田茂群副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的三句教导“珍惜难得的机会”“接受艰苦的历练”“实现华丽的转身”,心里多了几份骄傲与责任,钦州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令我们感动;在学习的十几天当中,广西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全程陪同,记得5月12日那天中午,老师们顶着烈日陪伴我们分别到四个实践研修基地,师院老师的责任与热情令我们感动;5月13日,我们研修第四小组22人到南宁市三十七中实践研修,该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她独特的方式迎接我们,以她独特的魅力影响我们,短短的一周里,我们一起交流探讨,课改的火花时时在这里碰撞,三十七中老师们那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谐、合作、严谨、创新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二、虚心好学,求真历练

在培训的第一阶段,我们每天按时到会场聆听专家的讲座,晚上回旅馆整理记录笔记,写心得体会;在培训的第二阶段,每位学员跟导师全方位的学习,一周听课不少于12节,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等许多活动。在这,我们不仅听了自己导师的课,还跨班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空向对方请教,生怕漏掉了某一个珍贵的环节;我们不仅听了自己学科的课,还跨科目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特别是心理辅导、名著推荐、活力运动等课程给我们耳目一新;我们不仅听了三十七中的课,还跨学校去听南宁十八中老师的课,开明校长施明、特级语文教师韦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5月16日晚上,我接到三十七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韦燕燕老师的来电,她们认为《在沙漠中心》这篇课文比较难上,邀请我们展示钦州未来名师的风采,希望大家交流切磋教学的技艺,接到任务后,大家分工合作。我还很清晰地记得研修组的成员集体备课的情景:黄冰、黄慧玲两位执教老师足不出户,认真备课、查询资料、深究文本、设计教案、修改课件。其他同组的成员研读文本,同课异构,在旅馆听这两位执教者试教,大家纷纷出谋献策,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说课磨了一次又一次,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措辞,大家一直研讨到深夜十二点多才离开。为了按时按质完成研修任务,许多学员经常加班加点,有的学员备课到凌晨两三点,有的学员早上四点就爬起来工作。

三、学有所获,成果出彩

在培训的第一阶段,我们聆听王文蓉教授专题讲座《成就学生,发展教师》,明白了教师应该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南宁市教科所所长、语文特级教师邓雅学的专题讲座《科研课题选题与科研方法指导》,让我们对科研有更深的认识;李福灼院长的《有效课堂的思考》拓宽了我们关注课堂的视野;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罗索的《破解基础教育教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带给我们启迪: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有爱就有教育”“有兴趣就有学习”;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魅力女校长王瑾的《音乐与人的素质发展》带给我们生命的课堂及美的享受。

在培训的第二阶段,我们领略了三十七中的成功办学来自于“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希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充满青春活力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阳光向上儒雅大气的莘莘学子的气质源于三十七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与东校区挂在教学楼一楼中间的楹联“凌云展翅莘莘学子沾春雨”“垂范育英脉脉心香奉杏坛”相映衬。

作为求学的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幸福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幸福来源于一种顿悟——学生成就精彩的课堂,成就教师的发展;使命来源于一种呼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素质教育需要迈进。

我们没有辜负钦州市教育局的期望,我们全体学员和谐团结,严谨治学,获得了研修基地领导老师的好评。你听,17、18日两天,语文组两位执教老师不负众望,以“情境教学,引领感悟”“品味到位,读写一体”的教学特色获得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除了语文组,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等学科组的学员也获得好评。你看,三十七中英语组的劳定培领导是这样评价我们的同伴的,“在研修期间,该老师虚心向实践老师学习,热爱学生,与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从听、说、读、写入手,抓基础,抓好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实习课上课水平高,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顾及全面,抓好课堂训练的双边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研修期间,该老师积极参加我校的集体备课和各种教研活动,深受研修学校的学生和研修导师的欢迎和爱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民族要复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钦州要腾飞,教育改革,名师引领。我们要成为名师,距离还很远。跟日新月异的社会相比,我们的知识实在是粗浅;跟教学精湛的专家相比,我们的实践实在是逊色。但是,正因为意识到这些不足,我们才勇于向前。

选择远方,出发!名师成长的路上,风景无限……

摘要:5月7日,由钦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钦州市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第二期培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市各校85名中小学教师在南宁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共分4个阶段,主要包括一系列高规格理论课程学习、中小学跟班研修、分组学习研讨及个人研修课程。本次培训还安排了分组讨论与交流、教育文化考察、教育研究系列讲座,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安排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的课程,也有提升学员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既有学员的团队研讨与学习,又有学员的独立思考。培训期间,学员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积极到位,认真学习,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90后”,走在成长的路上 第9篇

高一的暑假,爸爸直接把我推到门外,丢下一句:“打工去,去体验生活。”倔强,似乎是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特点,于是揣着几张钱,带着一个背包,我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出了家门。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在餐馆当服务员的工作。最热的夏天,我也只能闷在又小又潮湿的厨房里洗着一大堆一大堆的碗;顶着酷暑艳阳,从早到晚地穿梭在一栋又一栋的建筑中送外卖。几天下来,我就腰酸背痛地躺在床上起不来,脚底也磨起了茧子,连鞋子都不能穿。没有父母的援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熬过这个艰辛的暑假。

16岁的夏天,夏花开得灿烂,我却在终于见到父母时,哭得一塌糊涂。

成长路上的阳光 第10篇

父亲的教诲我铭记于心.刚工作的时候,我丝毫不放过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更是如雷贯耳,但我一直没机会直接接触,只能敬而远之.一次难得的机会, 海安县教育局数学教研员带领我们一起前往南通,我有幸成了李庾南实验班的学员,通过观摩李庾南老师的示范课,通过聆听李庾南老师的报告会,通过同行的经验介绍,我首次了解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创造作用,做到知识、能力、智力、思想和谐发展的过程.

思而不学则殆.海安紫石中学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学校,我每到一个学校都积极倡导“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还努力探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新的领域、新的信息、新的灵魂.从2006年到现在 ,我观摩了李庾南老师以及他的徒弟多次在各地的授课活动;2007年《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李庾南数学教育培训班中获等级奖;2008年我完成了李庾南数学教育研究所举办的第二期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教学主张和模式来自田野,是通过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来自学生学习过程的现实情境,更深地挖掘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这个教学主张和模式的中心内容.

学而不思则罔.“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成了我教学路上的一盏明灯.记得1998年,我负责全校的数学竞赛辅导,全校总共十几名学生参加,之前,我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辅导过程中,有的学生要么问题答不上来,要么就是昏昏欲睡.一次数学竞赛辅导课,我早早来到教室,等了半天,才迟迟来了两名学生,我怒火中烧,但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经了解情况,他们是因为听辅导课吃力而不想来,我一下子懵了,那节课我的学生只有两名.那天晚上,我久久难眠,我反思,我迷茫, 我彷徨……难道的确是竞赛题难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成了李庾南老师的学员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我眼前忽然一亮,一下子领悟到:我要让我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应该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接下来的竞赛辅导,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我首先与他们进行了沟通.

师:同学们,江苏省数学竞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你们想不想竞赛获奖?

(请了三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1:想.

学生2:谁不想啊.

学生3:不想参加竞赛辅导干吗啊.

师:想,你们不参加数学竞赛辅导,获奖的概率大吗?(大多数的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有两名学生举手)生1:希望不大.

生2:我没信心.

师:想获奖,接下来的辅导你们想怎办? 你们有啥想法?

(有名学生立即举手)

生1:老师,我听不懂啊.

(听了这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慨后,又有两名学生举手了)

生2:我知道老师您讲课已经很细致了,但我还是理解不过来啊.

生3:老师,您的竞赛辅导能不能想办法让我们能主动积极一点啊?

(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交流感受了 ,让他们交流片刻后)

师:下面的辅导,老师想改变教学方式了,但你们也得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们有没信心?

(学生齐呼)

生:有.

看到他们对竞赛获奖充满了期待,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当即给他们布置了自学任务.规定的时间到了,我让他们展示自学成果, 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一双双小手,都争着要解题;当遇到了难题,我不急于解答,而是让他们 自主、交流、探究,于是,几个小脑袋凑在了一起,他们脸上有时晴空万里,有时和风细雨,有时雷电交加……一道道难题就在自学议论中迎刃而解了.之后的辅导,再也没人打瞌睡了.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指引他们正确前行.我的数学竞赛辅导,从那一年开始,改变了学校省级数学竞赛获奖率不高的状况.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引领下, 我辅导的学生1999年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我尝到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辅导学生获奖的甜头,我愈加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 以后我参与辅导的数学竞赛,学生们总能满载而归.通过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从教二十载,我且行且收获.因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引领, 我获得了南通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的殊荣, 并多次为县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兄弟学校上示范课;因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指引, 我取得了教学成果一等奖、最佳奖、县嘉奖、县记三等功以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爱、同仁的鼓励、学生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因为那盏明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在我内心深处熠熠闪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引领下,继续探求新知,继续领悟真谛,争取走得更高、更远!

摘要: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个人学习、小组(指邻座四名同学)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上独立自学、相机引导、群体议论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着教学全过程.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是我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法,通过多年的实践,“自学·议论·引导”教学一直引领着我成长,它成了我教学之路上的一盏明灯.

追梦路上,阳光相伴 第11篇

高度契合,规避风险

对于阳光保险与春晚草根明星牵手,而且同时牵手六位,这让很多人颇感意外,也引起了舆论热议。但对阳光保险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张杰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阳光保险成立6年多来,业务快速发展,品牌正处于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选用代言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视觉识别记忆点,增加传播的有效性。

2011-2012年阳光保险集团成功签约央视《我要上春晚》独家冠名权,由此开始了两年与《我要上春晚》栏目深入全面的合作。早在2010年10月,阳光保险集团成功网络中标央视全新开办的大型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的独家冠名权。经历了一年全方位的营销传播之后,企业理念与栏目理念已相互融合。选用通过这个舞台走上春晚的草根明星作为代言,对于阳光保险来说,是近两年营销主线的延续与升华。

另外,一次选择六位草根明星作为品牌代言,打破了以往保险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先例,容易形成强大的新闻传播热点。选用草根明星群体作为代言人,大众的熟悉度和共鸣感会将传播效果提升,势必会快速形成价值认同,提升企业正面形象。

2012年1月23日,大年初一,张杰在自己微博上发布了六位春晚明星代言阳光保险的广告片,短时间被转发220次,评论上百条,代言新闻的微博转发更是达到了800多条。在这些声音中,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也有少部分人质疑阳光保险的定位可能与代言的草根明星不符,对此张杰解释道,“相反,我认为非常符合。阳光企业的发展之路就是创业者追梦的过程。选用草根明星是看重这群人身上给社会大众带来的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此举同时暗示,在人们追求梦想的路上总有阳光相伴,这也是阳光的价值认同。另外,能够与阳光近两年传播的核心平台《我要上春晚》项目更好地嫁接,其他明星不具备这种特质与关联性。”

保险行业的本质本身就是服务于大众,为大众打造更为无忧的生活。行业内大都选用单一大明星作为代言的时候,视觉的记忆度有,但与大众的沟通性与共鸣性就显得不足。而阳光保险恰恰在弥补了记忆度不足的同时,激发了大众更多的共鸣。“而且,对于阳光保险这样一个年轻的品牌来说,目前阶段她不适合选择单一明星代言,因为她还有很多未定型的东西,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她还在不断成长,不能现在就用一种形象,一个声音将她局限住。”张杰进一步解释说。

其实,阳光保险的这一选择,也是考虑到保险企业对于品牌稳定与安全性的苛求。选择多人代言,正面导向稳定,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单一代言人的风险性,一旦某人出现负面新闻能及时进行传播调整。当然,劣势也会有,如何将每个代言人的共鸣点深度挖掘并在有限的广告时长和空间中得以有效表现,广告表现难度大,这一点,阳光保险正在探索。比如,因为这六位草根明星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具备“微电影”的雏形,有可能延展成为以单个代言人为讲述核心的系列广告,希望实现系列广告片的原创性传播。

立体传播,深度互动

在阳光保险与央视《我要上春晚》的合作中,除了独家冠名外,节目中所有的奖品,包括平板电脑、旅游产品、保险产品都是由阳光保险独家赞助,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品牌出现在栏目里,企业与栏目实现了一个排他性的紧密捆绑和深度互动。“整个冠名权的费用达1亿左右,相对于广告市场整体规模和阳光自身的回报来讲,不算多,也不算少。”事实是,2011年阳光保险集团全年保费收入318.7亿元,同比增长23.73%,集团总资产突破700亿元。阳光保险也凭借这一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大奖”、“中国广告主长城奖·营销传播金奖”等多个奖项。

除此之外,阳光保险在整合营销、立体传播上走得比很多人想像的远。阳光保险全面启动“阳光保险寻找春晚有缘人”的活动,2011年一共邀请了7000多人来北京参与《我要上春晚》节目的录制。这些幸运儿中很大一部分是消费者,阳光保险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达到“买阳光保险,上央视春晚”的传播效果;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将参与节目和感受春晚的奖励机制深入基层品牌营销之中,开展老客户答谢,新客户开发,提升现有优质客户的忠诚度,降低客户流失率,提升满意度,形成有效的口碑传播;另外,还有一部分幸运观众是阳光保险各分公司的员工。他们把来北京到现场观看《我要上春晚》变成奖励机制,形成销售推动过程中的独特竞争砝码。

此外,阳光保险围绕《我要上春晚》,搭建起线上硬广传播、软性广告深度植入、互动营销机制打造、各类传播手段运用、项目延伸物料研发的立体化传播体系。通过内外立体化的传播手段,建立整合营销网络,与线上传播形成互补,全面保证品牌知名度、活跃度的快速拉升。

数据显示,在以《我要上春晚》为品牌传播的传播周期中,阳光保险品牌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品牌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特别在二、三线城市的品牌提及率和忠诚度有了明显增加。从后期展开的专项市场调研中,2011年客户对阳光保险品牌的满意度有大幅上升。

履行责任,耐住寂寞

“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张杰表示,这种耐心就表现在阳光保险对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直以来的高度关注。《阳光保险·我要上春晚》这个项目是媒体聚光灯之内的,关注度很高,然而,聚光灯之外,阳光保险很多默默的努力鲜有人知,更没有任何媒体宣传报道。

据张杰透露,阳光保险特别强调“关爱文化”,符合条件的员工只要入司工作满三年,父母一方满60岁后,每月就可以领取200元的父母赡养津贴,直接打到员工父母的账号上,这在阳光保险每年也是很大的一项支出,但阳光会坚持做下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跟尽孝同理,不能说等到有钱了再捐多少钱,等到死了将所有财产捐献,在积累财富当中,就应该力所能及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张杰坦言,“5·12地震的时候,我们企业的资金还是很紧张的。但那时我们捐了300多万元的钱物,玉树地震的时候我们捐了1000万现金,那次是保险行业里最高的。”

阳光保险成立六年来累计捐款2414万元,已在四川、湖南、贵州、山东、福建等地捐建16所阳光博爱学校。阳光保险在业内率先成立了全国性的“阳光保险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北京阳光保险爱心基金会”公益组织,目前全系统内志愿者人数超过5000人,他们在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支教、捐资助学、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和义务献血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践行着阳光保险“诚信、关爱”的企业文化。

成长的路上有伤痛也有感动 第12篇

1 9岁那年的夏天, 莫沐橙从护校毕业。

一整个夏天, 沐橙顶着贼大的太阳开始了护生的实习阶段。

紧锣密鼓地培训了两天, 接着就是下科室。穿着坡跟护士鞋的莫沐橙, 怯生生地跟在领队老师的身后, 生怕跟丢了似的。在科护士长介绍后, 莫沐橙被分给姓蒙的老师带教, 蒙老师倒是很礼貌, 友好地介绍自己说“你好, 同学, 以后我们共同学习”。说完之后嘴角微微一翘, 莫沐橙视线侧过蒙老师的脸颊, 老师笑起来牙齿格外的白, 心里暗自窃喜, 嗯, 真好!这是我的启蒙老师蒙老师。

酸不溜秋的味道, 整个身体在蔓延

时间缄默, 整个实习阶段如鱼得水般顺利, 莫沐橙留在了中意的科室, 开始了护士生涯, 第一次开始夜班那种心情, 紧张与兴奋充斥着整个脑门。可莫沐橙万万没想到, 成长的伤痛永远不只那么一点点。

深秋的夜, 有点寂静得吓人。凌晨5点, 巡视病房, 莫沐橙穿梭在每个病房, 黝黑黝黑的走廊, 每走一个房间, 心里咯噔一下, 看到病人熟睡的脸庞, 又深深的舒了口气。来到21床, 窗户口有个人影在晃动, 莫沐橙觉得事情不妙, 想开门进去一探究竟, 结果门被锁了, 提起手中的电筒往窗户口一照, 着实吓了一大跳, 只见21床患者瞪着眼睛, 头猛烈地撞击窗户上的玻璃, 表情淡漠。莫沐橙赶紧用钥匙打开了门, 开了房间的灯, 扶病人到床上休息, 患者极其痛苦, 询问下来, 原来是患者得了尿毒症脑病, 一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大脑, 难过的时候只能靠这种方式来解脱。莫沐橙心里不是滋味, 看着这般痛苦的患者, 自己却无能无力。当真正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时, 我们却承载不了天使的使命。

没有预计的收获, 等于吃到了世界上最甜的糖

没心没肺, 毫无顾虑奋斗了一年, 莫沐橙似乎也适应了这繁杂的护士工作, 也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场景。2008年的桂林城, 天空分外蓝, 漓江水分外清澈。

莫沐橙鬼使神差地参加了医院的非现役文职考试。稀里糊涂理论成绩刚过了分数线, 接下来是操作、面试、民主测评, 本不抱一丝希望, 打着锻炼自己的幌子, 一步步地进行着。直到最后面试, 莫沐橙才大悟, 应该认真面对了。

可一到考官面前, 心都跳到嗓子眼了, 脸憋得通红通红, 嘴里飙出的字眼好像前不搭界后不搭边。考官提问道“昨晚的奥运会开幕式你看了吗?”

“看了。”

“你觉得怎么样?”

“很奢华、很浪费。”莫沐橙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对, 放那么多烟花, 浪费那么多钱, 可以建几所希望小学了!”说完考官嘴角微微上扬, 点了点头, 似乎很赞同莫沐橙的看法。“有什么才艺表演吗?”

才艺表演?莫沐橙心里打着退堂鼓, 忽然想起大学时代自己编的舞, “会跳一点舞蹈。”

“那开始吧。”

莫沐橙也记不得要放什么歌什么曲, 直接手舞足蹈起来。2分钟后结束了表演。匆匆地致了谢, 像逃出犯罪现场一样出了考试。直到现在莫沐橙都记不得考官们到底是什么表情, 因为在近视眼的世界里, 远处的物体都是模模糊糊的。

结果是美好的。顺利通过, 这种没有预计的所获仿佛吃到了世界上最甜的糖, 糖化在嘴里, 甜在心窝上。

这姑娘, 天生可以吃这碗饭

医院后门的桂花开了又谢, 日子仿佛就这么波澜不惊地流动下去!然而, 周而复始的倒班使莫沐橙的黑眼圈长在她的脸上大有谢不了的架势。的确, 从当初那个遇事紧张的小护士, 已然变成了遇事沉着冷静的老护士!

但每当被病人夸赞打针技术好时, 每当被病人家属用质朴的语言感谢时, 每当抢救成功了在与死亡边缘挣扎的危重患者们时, 她都由衷地感到了一份职业的自豪。工作也更加努力了, 甚至有病人夸她“这姑娘, 天生可以吃护士这碗饭……”

莫沐橙明白了当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苦与乐, 尽管在工作中诸多不足, 尽管自己能力有限, 但在愈加繁杂的工作和无止境的考试中, 似乎找到点乐趣, 更加坚守了自己这份责任。

上一篇:城乡语文教育的差异下一篇:信用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