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范文

2024-07-07

氛围范文(精选12篇)

氛围 第1篇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 划分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作为美术教师, 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创作新作品。那么该如何在美术课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此的理解。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 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更要充分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使松散状态下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将学生引向新的教学内容的过程。而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能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大鱼和小鱼》一课, 它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伊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因此, 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 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若能灵活运用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方法, 更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 进行想象再创作。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讲授“设计·应用”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三课《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于是我又问他们:“如果你准备制作一个美术字, 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个个兴趣高昂,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可以用彩色纸剪出汉字的各个笔画, 然后进行拼贴;有的说可以直接在彩色纸上剪出整个的汉字;还有一个学生说要将一张彩色挂历纸做底色, 用白色或黑色的纸剪出汉字贴在上面……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 运用启发性语言能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没有紧张, 没有急迫,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 让课堂的气氛始终是兴奋的、轻松的、愉快的。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 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 高潮迭起, 整节课都充满生机。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品, 对于好胜和进取心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 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 培养其耐挫力和自信心;而对想象力丰富、但有点内向或自卑的学生, 教师当及时鼓励并表扬其一点一滴的进步, 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的转化;对于学困生, 更应倾全力助其开启艺术之门。

因此,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善用课堂评价, 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品尝成功, 而没有太大的压迫感, 谁就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较好地掌握知识, 并享受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果教师不注意利用其优势因势利导, 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之美, 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因此, 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 捕捉其兴趣的激情点, 然后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 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应的艺术教学氛围, 以趣激情、以情生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追求艺术的情感, 从而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1. 游戏教学。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游戏心理仍然很强, 游戏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还很大。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 通过各种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游戏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这样构成既主动又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表情丰富的脸》,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进而大胆地想象表现。

由此可见,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不仅能让一些学生克服“羞于启齿”、“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 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活动, 从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 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的同时又学会了知识, 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精神。

2. 鼓励想象。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法。因此,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地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我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六年级下册第四课《我们来到了25世纪》的教学中, 看到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却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膨胀,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不论其逻辑是否有现实基础, 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 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 即只要能够自圆其说, 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

3. 情境表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 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漫画刷牙》一课里, 从踏足教室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当学生听见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 他们凝神屏气, 睁大好奇的双眼, 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 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 那就是———美感。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资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因素, 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所达到的一定的教学目的及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拥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但是, 如何在既定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更好地创造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呢?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 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 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 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 借助电教媒体, 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方向发展。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中可见其更好地感受到了线条的动与静。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 通过教学媒体的演示,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美的氛围中放飞, 创作思路更加宽广, 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拓展了艺术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学习“综合·探索”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小舞台》时,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从而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创新载体 营造氛围 第2篇

—电白县第四中学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

为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工作,连日来,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标要求,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检查,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学习活动覆盖到边、落实到位,切切实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校迅速掀起一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一、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拓展学习渠道。为了能给广大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的平台,学校开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电子邮箱,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参考资料。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还将第一批学习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其他单位一些好的做法进行编辑,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发至党员干部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编印学习实践活动指南,党员学习有“本”可依。为了方便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编印了《电白县第四中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南》,增强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渲染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我们在学校大门、行政楼、教学楼等多个地方布置了宣传横幅、宣传牌,宣传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实践载体和一些宣传口号,学校广播站还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定时播报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形成了立体宣传氛围。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第3篇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走进残疾人》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留足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并且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明白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自觉让道,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又如在《学校有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订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订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订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订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学到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巧插趣味故事,利用故事创设教學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故事情境法就是教师所授的内容用一些故事把它穿插进去,使课堂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理课时,有一位教师在讲“气候”一节时,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加高涨。

用音乐创设情境,以意激趣,提高课堂实效。音乐对人有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音乐向来具有陶冶情操、增添美感的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失兵败军,最终乌江自刎,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同范读语调的选择一样,也应同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才行。比如《荷塘月色》配以《月光奏鸣曲》,显得恬静和美。否则,背景音乐非但不能促进情境的设置,反而会影响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氛围 第4篇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发挥着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大鱼和小鱼》一课, 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1. 游戏教学。

游戏能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表情丰富的脸》一课,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 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从而进行大胆想象表现。同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

2. 鼓励想象。

教学中,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如在六年级下册《我们来到了25世纪》一课的教学中, 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可见,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 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就越有创见。

3. 情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在五年级上册《漫画刷牙》一课的教学中, 从课堂一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学生听着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而这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五彩的泡泡》一课时, 我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点色游戏, 用点或短小笔触直接将原色、间色并置于画面, 通过视觉产生自然融合效果的方法。把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感受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二年级下册《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 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而更好地感受到线条的动与静。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小舞台》一课,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氛围散文 第5篇

只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不符合想象。更多时候是大家同席聚餐,少辄十几人,多辄二十几人,一个晚上,也只是每个人轮流起来发句言,敬杯酒而已。多的是喧哗,少的是交流。

夏天还会出游。同样是热闹有余,深谈不足。流于表浅的相识。

只是我发现,总是有很少的几个人,在坚持着什么。为了那种理想的氛围,在做着努力。

我们期待中的协会,是彼此有共同的爱好,互相勉励,一起写作,都能出好作品,比翼齐飞,百花齐放。

而现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人际关系,就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并非出于兴趣,而是为了沽名钓誉。还有的人是为了结交权贵,为了炫耀身份……人心不同,鱼龙混杂。

半是官方的组织,自然会带进来一些官僚气息,就连会议,也和平时各个单位会开的会议一样,有时不免形式主义。

为了让协会面貌一新,有良性发展,有的人,在默默做着努力。

敏哥自不必说,付出得最多,处处是他的苦心经营,处处是他的心血。他还要维持各方面的关系,保持着平衡,同时坚守着某些原则。既不能得罪人,又想要实现他的蓝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秋和吾也一样,都希望在红尘中,能够保持这一方净土。

他们倡议举办理想化的活动。诗文朗诵交流会。并且甘于幕后组织,并没有上台演出。

秋把很多时间用于写作,挑战自我,创造机会向真正的写家请教。只是志趣相投的几个人,共同探讨如何去写。

我有幸受到他的邀请。也是第一次在饭局里,学到了东西,如饥似渴向长者提出心里的困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直以来困扰着我的瓶颈,就云开雾散。

有时,只有你真正去写时,才会明白自己的眼高手低,才更清楚那些真切的问题。而带着这些疑问去看别人的作品,才会思考,他们是如何布局,如何运用语言。而长者同样是从这样自我摸索的道路上走过来的,自然有他的经验。

那一晚,我们实现了茹的那句话:“与三两知已小酌,方是人生一大乐事。”

那一刻,我有些明白了眼前这个“四人帮。”这四个都已四十岁以上的男人,仍旧有热血。秋在实现他的理想。理想的`协会,理想的相聚,理想的诗文朗诵会,理想的出游……理想的好友,理想的氛围,理想的画面。

他们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坚持。

在世人的眼中,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单位,同样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绩,在世俗中有属于他们的位置。只是在我看来,他们有相似的东西,就是骨子里都有纯真善良的一面。有时为此还很固执。为了上次的活动,在商讨细节时,秋和吾还差点吵了起来。认真得像两个孩子,有他们的率真和坦诚。

回来的路上,茹对我说,其实她对文字,只是自娱自乐。可以不发表,可以不争名夺利,只是自己默默的写。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情况,或许正因为此,才让彼此这样有共同语言。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我们是真正爱写的人啊。纯粹的爱,甚至不想谈文学,只是想研究如何去写,怎样才能把它写好。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征服自己的弱点。

会写的人,不缺少文字,所以每个人的伴侣,都与文字无关。有的是会计,有的是科员,有的是商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对这样的爱好保持理解与支持。

我们都在追求理想。但我们都是走在现实的道路上。

营造氛围,发展技能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自主体验 英语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最璀璨的明珠:学生自主体验多、分析归纳多,和传统的灌输课堂相比,教学效果好毋庸置疑。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课堂理念下,老师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体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生活的多姿、体验创新的喜悦、体验成功的自信。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主、体验的氛围,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英语阅读课精彩纷呈。

一、营建阅读教学氛围对“自主体验”的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每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是语言习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运用自主、体验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体验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自主和体验两个方式的结合。

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愉快地投入阅读中。

“体验”指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认识结果,体验更需要氛围和情境,体验教学以自我体验为主要方式,在互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体验学习是课改的总体目标,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需要情境氛围,因此,营造阅读氛围对发展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

大多数高中生阅读时,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关注单词的用法、注重短语的掌握等,很少关注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主旨大意等,把阅读等同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任务、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对于“Protecting ourselves”的单元主题,看到这一主题,先思考一下,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我们自己”,那么,这个主题可能从哪几个方面说,是环境?是健康?是安全?还是身心?再思考Why do you think people do things that are harmful to their health and liv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ids? Can you think of some other bad habits that harm people’s health and lives?等问题。看到本单元的reading:Aids today,不要急于找本课中有几个生词、有几个不会的短语,不是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而是看到题目先停下来,思一思、想一想: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ids?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再根据根据文章的题目“Aids today”,确定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当今的艾滋病,是令人发指的内容,从而与话题Protecting ourselves相连。最后预测文章可能从哪些方面介绍,从而养成善于推测的良好习惯。

2.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的真正目的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同,阅读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说到阅读方法,多以Scanning,skimming,inferring等方法为主,阅读教学应走出教师满堂灌的误区,而应创设情境、激活氛围,促其乐读。

如“Aids today”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呈现艾滋病传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1981年在美国率先发现艾滋病,然后传到中国。再呈现一张中国地图,说明中国的一些艾滋病检测人员在哪些省份发现了艾滋病患者,就在地图上画红点,最后到了2000年,这个工作停止了。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艾滋病在不到十年时间,已经由美国传到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说明艾滋病的传播之快。

在这个情境的创设和解读下,进一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infected with HIV every day? 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等,引导学生通过速读、细读和推断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3. 自主体验学习的活动开展

(1)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语言点,相互学习,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备上课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活动贯穿阅读课始终,而不是课前几分钟走过场的汇报方式。

(3)小组汇报时,参加过汇报的学生一节课不能参与同一个活动,但可以参与讨论性质的活动,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提高参与率。

(4)自主体验学习方式,形式应注意多样化,如单词、短语基本知识的检查和督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性质的汇报,可以进行看主题讲故事,也可以是书面表达等。

英语阅读教学应走出传统的块块教学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种种尝试中领会其精髓,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不断改进,营造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会读、乐读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自主阅读、体验式阅读、合作、讨论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巧,发展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优化阅读方式,深化感知理解,促其合作交流等宗旨,构建阅读教学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柳颂国.优化阅读步骤,深化理解感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步骤合理运用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3(98).

安全氛围分析 第7篇

1.1构成维度

安全氛围概念提出至今关于其构成维度的探讨始终没有明确的定论,这种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文化背景和行业的不同会导致即使在相同的组织中进行重复的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此处的文化既包含不同企业和行业的文化水平也包括不同国家的文化认知。其次,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最后,研究者在处理数据的过程时运用的方法、程序的不同也会影响研究结果。

1.2影响因素

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Lee通过对英国某燃料回收厂超过5 000名工人的研究发现, 不同的年龄、性别、工作经历对待安全认知和安全态度上均有所差别。Gledon运用多元方差的方法通过分析某道路施工组织的工人的安全认知发现,不同工种之间会存在产生安全意识的差异。通过归纳上述研究,我们会发现企业中影响安全氛围的主要因素有:1工作性质,包括工种、工作经验等;2员工个人素质,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工作时间、工作态度、情绪稳定程度等;3组织因素,包括组织内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等。

1.3安全氛围作用机制

已有众多研究表明,积极的安全氛围能引导个体行为更倾向于安全方面,从而减少事故伤害。安全氛围通过影响安全行为和安全动机来影响行为人,当行为人有安全意愿时,会产生安全动机,此时会进一步影响行为人的安全参与,并实现安全遵从,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可以看到安全氛围与安全遵从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并且是积极正面的效果。

2安全氛围的影响

2.1安全氛围对家庭沟通的影响

人们对于安全氛围影响员工工作中的行为安全是普遍认可的,目前有新的研究表明安全氛围对家庭安全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安全行为。首先,父母在青少年的安全操作中占据重要位置,更多的父母参与会在安全领域对青少年产生更积极的影响。通过父母自己的行为水平参与沟通,包括直接或是间接的通过青少年自己观察到的行为,随着直接的引导,父母的行为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其次,父母的支持会降低青少年出错的概率,换句话说,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的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孩子们减少冒险行为,而这种影响很可能成为日后员工行为安全的重要因素。最后,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保持和谐积极的氛围, 那么员工在工作中出错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当家庭成员中意见一致时能有效限制年轻人出现事故的机会。

2.2安全氛围对企业的影响

员工个人的安全意识会影响员工的行动,企业安全氛围中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均会对企业的安全执行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如果企业向员工传递出“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思想,那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情”的想法,由此而产生的安全理念能够提高员工安全生产行为。其次,企业内部倡导一种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会大大降低工作的风险性,企业要及时关注员工个人情绪的变化,员工的日常生活情绪会被带到工作产所, 进而对安全生产产生作用。

3目前不足

在安全氛围提出近30年的时间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安全氛围的内涵也被不断扩展和丰富,有关安全氛围的维度、指标、因变量、预测等的研究不断延伸,虽然相关内容不断更新,但是其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前文提到的有关安全氛围的影响维度依然没有定论。不同学者在测量安全氛围时运用的手段、工具等方法的差异均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判定。当然,众多研究中,对于安全氛围的维度认知达成了一定共识:研究者普遍认为,安全态度或是组织中对于安全的认知程度是最重要的维度。其次,研究者在研究安全氛围时对于结果指标的选取极具主观性,研究者通常选取自认为重要的结果指标,对于安全行为的衡量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应研究结果。最后,创始人Zohar说,现今许多有关安全氛围的研究过于倾向与对方法的研究而不是对理论的发现。许多研究侧重于安全氛围指标、变量之间的选取,而忽视对理论的分析。

4未来展望

企业的氛围管理 第8篇

依文集团前五年做了几件事, 特别值得大家去思考。我们先做了国际化供应链的整合。整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没有好的原料, 是不可能有好的时装的。因此, 那五年里, 我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在国外, 全世界所有好的工厂我一家一家地跑遍了。到每家工厂后, 我不和他们谈降低价格的问题, 我只要求与国际大牌服装同步上市。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因为大家知道, 所有的国际奢侈品的规则是他们先用好的原料, 用完之后, 再对你开放。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企业达不到那个水准, 不可以跟他们同步做。但这一点, 依文做到了。2008年的北京国际时装周我们一下子走红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依文真正实现了与国际大牌的原料同步上市。

从工人内心看产品

现在依文集团有147家国外的原料工厂和加工厂给我们做生产。他们的价格比国内整整高出1.5倍, 我为什么要去做?第一次到国外的加工厂时, 我被震撼了。那时我才发现, 好工厂, 真的不是设备好, 而是得有好的蓝领工人。国外的工人真的很敬业, 工人的奶奶、爸爸、儿子, 他们都在一个工厂里干了一辈子。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让中国蓝领工人也能像国外的工人一样, 真正有内心的自豪感。

大家都说国外盖的教堂质量好, 可是你没看看盖教堂的那群工人的气质和穿着也都是非常好的。因此, 我说一个企业从本质上要想做好, 企业老板一定要关注最基层的人, 他们好了, 企业才会好。老板多用一点时间在这群基层员工的身上, 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和无限价值。不要每天在办公室里, 几个人天天在那儿研究决策, 一个企业哪有天天决策的?老板要跟基层员工待一待, 你给他们10分钟时间, 他就觉得有尊严。这样干出的活儿和被迫干出的活儿是完全不同的。

近年来, 在中国的管理学上所倡导的逻辑是反的。所谓的管理学害了一批中国企业, 早年大家都谈一本书《请给我结果》。这本书很热销, 因为结果才能解决生存问题。许多企业也这样做了, 但后来发现企业渐渐大了, 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 乱七八糟的事也多了。这时怎么办?企业又开始赶紧抓制度建设, 这时才发现行为的线比结果的线更重要。因此, 大家做企业尤其是刚刚做企业时, 一定要重过程, 先从怎么想下手, 然后再怎么干, 最后再出什么结果, 这才是正向管理逻辑, 你的企业才会活得比较长久。

现在许多中国的企业家们觉得制造企业生存难, 其实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企业一大半是被别人说死的, 不是自己干死的。我开始做企业时就是在悖论中成长, 刚开始做广告时, 就有无数个广告公司去找我, 说这个钱要这样花, 那个钱要那么花, 不花就不行。我这人逆反心理特别强。我没把钱投给广告公司, 而是把钱直接花到顾客身上了, 结果证明我今天活下去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动力就是, 我把钱花在该花的人身上, 且每一分钱都是有回报的。

在中国, 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赌徒心理, 我就这几百万, 先拍给广告商, 没准就火了, 我觉得大部分的可能不是火了, 而是离死不远了。我的氛围管理理念, 就是要把钱花在员工和消费者身上。

氛围培养优雅

我们企业的内刊叫《飞鸟·巢》, 取自诗人泰戈尔诗集。我把我的员工比作泰戈尔笔下的飞鸟, 依文就是他们永远的巢。我希望每一个员工和每个看到它的人会有思考。

许多企业都要求员工提供五星级的服务, 我觉得老板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 能不能先看下, 自己的员工都生活在什么状态?你让一群住在招待所的人拿出五星级的服务来, 这本身就不现实。如果你真的要做, 你就先想办法让你的员工“高级”起来, 这就是我常讲的氛围管理。西方管理学不提氛围管理, 因为人家的社会状态不需要。

如果你没有能力让员工都住五星级酒店, 那么你就不如把企业变成五星级酒店。我尝试了很多年, 我想告诉大家, 依靠氛围, 普通员工也可以变得高雅的。

人们对氛围的敬意, 永远比你的一句话管用。为了实现这一点, 依文招了公司内部的管家, 一年365天, 公司的垃圾箱上都有鲜花摆着,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氛围。365天公司有早餐, 有下午茶。第一次推下午茶过去时, 我们的员工诚惶诚恐, 不知道出什么事儿了, 我让他们喝, 他们也不喝。这大概是十年前的事, 假如一件事儿你可以坚持十年, 每一个员工就会从容面对这些。今天员工都特意把自己打扮得更优雅一些, 然后看到一张张笑脸, 其实这些方法比把企业员工拉去五星级酒店好多了。

钱花在两种人身上是最值的, 一个是员工的身上, 一个是客人的身上。管理者要明白, 别跟员工计较, 一盘水果没有多少的, 但时间久了, 你就会发现, 在生命大的循环和交换里, 其实你永远是那个拿大头的。

老板的心境

管理就是老板的心和境。当老板一定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什么叫执行力?我觉得就是三条:第一, 干什么;第二, 怎么干;第三条, 尤为重要, 就是干好了会怎样, 干不好会怎样。这就是执行力。如果一家企业这三条做好了, 至少你在行业里会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当然规模大小、企业底子如何是另外的事。

有一种最舒服的老板的心态, 就是别只想着为企业, 也想想为自己。作为企业家一定得知道成功是一阵子, 而生活是一辈子, 尤其女性企业家, 再大的荣耀也是一阵子。再伟大的企业家, 再伟大的企业, 包括乔布斯、苹果公司在内, 成功也是一阵子。生活是一辈子, 谁能准确判断以后的命运呢?柯达公司, 谁也没有想到, 一转念这个企业就消失了。因此我觉得大腕, 都不要认为所有的成功可以延续一辈子, 那不正常, 起起落落才是正常的规律。在这个时候, 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态, 让企业一辈子有尊严地活在你的消费者的心里, 多少人没关系, 一点一点来, 终究会成功的。

这十几年, 我做的一件固定的事就是每一个员工走了, 我都要知道。很多员工来我不知道, 但是, 每一个员工走我都要知道, 因为他会跟你说真话。企业家别自以为是, 事实上, 许多企业家连听真话的机会都很少。所以, 你回去审视一下自己的企业, 你会发现, 今天听真话已经变成了一种能力。

营造氛围 激发创新 第9篇

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 大胆革新, 努力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同时, 如何利用课堂的可操作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结合语文教学, 谈一谈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问题上所做的一些尝试。

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陶行知主张“创造”教育, 提出“六大解放”:“一是要解放他的头脑, 使他能想;二是解放双手, 让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嘴, 让他能说……”这些都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我们应摒弃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听众的讲听法, 采用教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当主角的教学方法。正如叶圣陶说的:“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接受一个知识是比较容易的;相对地, 怀疑一个知识, 就要困难一些, 而在怀疑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并提出问题, 则更不容易。在这一过程中, 光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则干脆说:“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上世纪80年代,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生罗伯特在演算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 发现伟大的牛顿先生的答案竟然错了, 叫人难以置信。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300年来, 在以严格、精密著称的数学界, 历经几十代科学家的反复研究学习, 竟无一人发现这个低级错误!为什么呢?罗伯特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牛顿是不容置疑的。”因此老师不仅要启迪学生, 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例如, 在学习《风景谈》中, 当学生们读到“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 排成整齐的方阵……”个别同学对“方阵”一词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于是我让学生们围绕“方阵”展开讨论。经过辩论和查阅资料, 同学们了解到“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 是把军队在野外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式。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 这反映了远古观念中的一种政治地理结构, 来源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既然如此, 那么“方阵”一词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敢于怀疑, 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 对侯赢“北乡自刎”的原因分析, 学生们对老师归结为“忠君论”有异议, 于是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联系侯赢的身份以及对信陵君的感激之情这一事实, 归结为“人格论”, 理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深入读书人的灵魂深处, 侯赢唯有一死才能“功成名就”——完善知识分子的人格, 留下名垂青史的口啤。也有的同学提出了“宗教论”, “北乡自刎”是用自己的鲜血来祈祷上苍的保佑, 祝福信陵君“马到成功”……学生的种种“奇特怪异”的思维, 正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敢于质疑探索, 提出新见, 突破旧论的具体体现, 也是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

独创性的东西一定是富有个性的, 与众不同。求异是创新的内在要求, 求异就是要打破既有规范、框框的束缚, 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讲的就是一个打破习惯性思维而获成功的范例。卖辣椒的人, 恐怕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那就是面对买主问“你的辣椒辣不辣”时不好回答——答辣吧, 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 立马走人;答不辣吧, 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吃辣的, 生意还是做不成。所以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把辣椒分成两堆, 吃辣的与不吃辣的各取所需。然而有一个妇女卖辣椒却打破这种常规, 没有把辣椒分成两堆。当买主问辣椒辣不辣时, 她告诉他:“颜色深的辣, 颜色浅的不辣。”巧的是, 那天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辣的。不一会儿, 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于是, 当又一个买主来买辣椒时, 卖辣椒的妇女又告诉买主:“长的辣, 短的不辣。”这一轮的结果是, 长辣椒很快告罄, 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当又一个买主问时, 卖辣椒的妇女则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 软皮的不辣。”这样卖辣椒的妇女很快就卖完了一三轮车的辣椒。这种“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就是创新。还有一家公司招考公关人员, 有这样一道考题:“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过河拆桥?”大部分考生的试卷中多半抨击过河拆桥的人忘恩负义, 只有一位应考人的答案很有创意:“过河拆桥的原因是, 前面还有河, 需要使用仅有的材料继续造桥。”而这位有创意的考生自然也就是这次考试的胜出者。可见, 有无创新意识也成了大部分企业选择人才的关键。因而,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思维。例如, 教授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 我们不妨就“作者对路瓦栽夫人抱什么态度”展开讨论, 让学生既认识到路瓦栽夫人可恶的虚荣心, 更要看到路瓦栽夫人身上“诚信”、“勇敢面对现实”等可贵的品质;并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给小说续一个结尾。避免学生考虑问题的单一性, 使其思维不至僵化。又如, 对戏剧《雷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也可以围绕如下问题进行探讨: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围绕“这种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如果是真实的, 又怎样理解他认出侍萍后的惊惧心态, 而且责令“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去研究事物, 可以有多个评价标准, 多个思维结论, 从而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因为平时注意把创新思维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鼓励学生带着创新意识参与社会实践。所以, 曾有两位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在实际工作中, 大胆创新, 对“拉丝”、“断头”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劳动生产率30%, 降低废品率70%, 年可节约原材料四十余万元, 破除了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 明白“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人人都可以发明创新, 干什么都会出成绩这个道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敢于同中求异的求新精神,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使他们在现实中磨练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以上语文创新教学训练, 逐步让学生从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上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发展迅猛、岗位工作变动大、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变革。

摘要: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首先, 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其次, 我们应激励学生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思维的多维性。逐步让学生从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上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发展迅猛、岗位工作变动大、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变革。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第10篇

一教师用自己良好的语言和行为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带微笑、态度和蔼的老师, 更容易让学生喜欢和接受, 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告诉这样的教师, 愿意与其交流, 同时, 也更易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良好的语言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发挥其自身的才智, 用自己的微笑影响学生的整体心态, 激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信息传递给老师, 老师才便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方式做出适当调整,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有利条件。眼神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交流,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投去鼓励的眼神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投去欣赏的眼神, 学生的回答有独到之处时, 应投去惊喜的眼神, 教师的眼神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得到肯定的力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反之则是埋怨、压制学生,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得当的表现, 能使学生自觉调动自己的学习心态和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没有艺术性的授课, 就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就必须采用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成为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活动场所。因此,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以下方式: (1) 动中求趣:学生都有好动的特点, 所以抓住学生对动作操作倍感兴趣的特点, 在授课中努力创设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思考、总结以及掌握知识, 调动了学生充分认识操作过程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习知识的热情; (2) 以言导趣:在授课中, 根据知识内容, 针对性地讲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恰当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等, 这些讲述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讲述中具有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都能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 能指引学生的思维向课堂学习的内容聚集,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觉得学习知识很有乐趣和意义; (3) 事中悟趣: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现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教师要抓住生活中最有价值和色彩的事件去引导学生领悟现实中的真、善、美, 让学生自己多去体验现实生活带来的惊险和乐趣。

三教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氛围,刻画细节 第11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让我们难忘,有很多画面让我们感念,有很多瞬间让我们激动。请大家欣赏一个片段,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比赛的场面。

生:拔河比赛双方实力相当,不相上下,比赛很激烈。

生:拉拉队很卖力,特别是吕嘉峰同学,手舞足蹈的样子,很有趣。

师:大家描述得都很好,如何妙笔生花,更生动形象地把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呢,今天我们一起就来学习《妙笔生花——场面描写》。

二、学习场面描写

(一)概念阐述

师:要学习场面描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场面描写,我们先来看一下场面描写的定义。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活动场合内进行描述,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二)美文推荐

师:精彩的场面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如何描写场面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在运动会上跳高是怎么跳的。

生:只见他眼睛看着竹竿,跑过去,用力一跳,落在地上。

师:对我们平时跳高的描写我们的同学观察得也比较多,但是如何把这种跳高的场面生动地再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师:阅读《跳高片段》,说说你在欣赏场面描写的片段时,这个片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悟出了关于场面描写的哪些方法或技巧。

生1:这个片段里面写了那个同学跳高时的样子,写得非常好。

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呢?

生1:他描写的跳高的动作非常好,写得很准确,很形象。

师:是的,跳高动作描写得非常到位,请大家找一下他所用的动词“活动、擦、吸、对着、冲、冲刺、用力、蹬地、起跳、腾空而起、高高一跨、猛一侧身、划、跃”,这些动词对他的动作作了分解,形象地再现了他跳高的过程,让我们读到文字的时候感同身受,如临其境。我们写场面描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对人物的动作、外貌等作细致的刻画。除了这些还写了哪些内容?

生2:还写了看跳高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紧张的气氛和激动的喝彩。

师:说得很好,这些描写是场面描写不可缺少的,有助于表现场面的气氛。下面请大家说说看,场面描写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

生3:要写场面中的主要人的具体活动。

师:还有呢?

生4:要写场面中的观众的反应。

师:是的,场面描写要具备几个要素:点面结合、氛围营造、细节刻画。

师:上面这个片段是我们同学学习的场景,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表现学生生活的片段《沸腾一刻》,这个片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生:写了一个同学力气很大,可以拎8个热水瓶,关水龙头齐刷刷的动作很迅速。

生:还写了开水房其他同学打开水的情景。

师:写了学生打开水,既写了整体学生打开水的情景,又写了一个学生打开水的大力气表现。这个片段也注意了点面的结合,那位同学速度之快、力气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细节刻画非常形象。

三、现场热身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段美文,学习了他们精彩的场面描写,了解了场面描写的要点,接下来我们要现场热身:现场扳手腕;现场作文。

现场活动:扳手腕,全班分为2个大组,2大组分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胜出的同学再相互比赛,最后决出男女代表选手各1名进行扳手腕比赛。两组啦啦队要全力助阵,啦啦队进行阵容比赛,比赛结束将颁发男女冠亚军和最佳拉拉队员证书。

(分组扳手腕,现场一片喧嚣沸腾。)

师:好,冠亚军已经决出,请冠亚军在空白证书签名并将证书领回去。接下来评选最佳啦啦队员,大家推荐。请啦啦队员上台签名领奖。下面请大家将现场比赛的场面写下来。请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扳手腕比赛的场面。

要求:①文字:200左右 ②时间7分钟

四、精彩回放

师:大家写得差不多了吧,接下来进行交流,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点评。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交流,带好稿子实物投影。

生1(交流):听!这声音,真是喊破天了!原来这是我们班在举行扳手腕比赛。只见女中豪杰谢舒必得!一开始,双方互不相让,比赛一直僵持着,这时啦啦队们大声喊加油,好象嗓子哑了也不在乎。谢舒最终战胜了丁舒舒。更为激烈的和丁舒舒登上PK台,开始了!瞧,丁舒舒用尽全力,使出了浑身力气,再看看谢舒,一脸自信,志在男选手比赛开始了,一个高高大大,另一个并不是很强壮,但同学们却对那位小个子同学充满了信心,比赛一下紧张起来,同学们使出吃奶的劲为队员加油,上场比赛的队员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松懈,将所有的力气灌注在手上,脸红得就象烧红的铁一样。最后,我们的“大力水手”朱天成胜利而归!真是一场激烈的“力量战争”!

生2(点评):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比赛氛围。PK台写得极具幽默,还将啦啦队员的加油声写得极其精彩。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达到开门见山的效果,缺乏直接对两位选手的PK的刻画。

生3(点评):文章语言幽默,其中PK台用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描写的啦啦队不是很具体,应加上一些个别突出的例子,比如最佳拉拉队员郁成铠的表现,这样会更好。

生4(点评):文章中的“僵”字用得特别好,将比赛的紧张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生5(点评):文章中的“喊破了天”写得很好,把比赛的激烈场面写得活灵活现,将同学们的呐喊和神态写得淋漓尽致,如果文章再多一些这样生动的语句,肯定会更好。

……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12篇

无论是立足于现实, 还是着眼于未来, 大力开展农村卫生人员的职业教育, 都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卫生队伍的建设, 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使培训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指的是倡导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激发学员勤奋学习的积极性。人才培养, 除了领导号召、社会支持、组织安排之外, 重要的是学习者要有求知的欲望, 并把这种求知欲变为自觉行动。有人说“培训是外部强加的, 学习是源于内心的需要”就是这个道理。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提高认识, 明确学习的目的。拿乡镇卫生院来说,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线窗口, 承担着为农民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重大社会责任。现在学习环境好了, 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 钻研业务, 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 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步伐, 满足广大农民防病治病的需要。如果我们的医务人员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求进取, 就不可能有刻苦学习的动力, 再好的环境、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摆设,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有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政策和体制保证。没有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式的管理体制已经行不通了, 政策不落实、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就留不住人, 就可能出现“培训完了, 人也走了”的局面。我们要在创造更多业务培训机会的同时, 注意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卫生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制度, 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福利待遇,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在爱护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凝聚人才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要不断改进培训课程的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员兴趣的学习形式, 做到按需培训、讲求实效。毫无疑问, 培训内容陈旧、重复、脱离实际, 培训形式单调、枯燥乏味, 不可能激发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课程内容安排与实际工作需要对接, 课程设置科学、新颖和实用都将受到学员的欢迎。此外, 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 可以大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农村卫生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持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氛围】相关文章:

校园氛围05-06

书香氛围05-13

合作氛围05-15

宽松氛围05-25

轻松氛围06-02

交际氛围07-10

语言氛围08-14

工作氛围08-29

和谐氛围营造05-05

增强课堂氛围05-20

上一篇:实战技巧论文下一篇:拓展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