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2024-05-25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精选12篇)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1篇

1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以师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群体文化,具有显著时代特征。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内容,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以文化人”, 能够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融点,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具有职业性、行业性与实践性等特征, 它将高等教育、职业能力、体育精神培养同时并举, 坚持以学生为本, 突出高职校园特色, 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物质文化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的特点;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表现为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支柱与目标, 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体育价值观念。当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下,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娱乐、审美、社会化、沟通等功能,能够全面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企业体育文化的内涵

企业体育文化是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体育实践活动,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主要包括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体育的规模在不断拓展,企业体育文化也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塑造,成为企业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态,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运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企业体育文化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很好的促进企业员工身心的发展,表现出企业体育文化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同时它具有特殊的展现形式,其本质属性能够通过自身具体的形式、方法、内容来呈现。企业体育文化在功能上主要表现为沟通与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健身功能和导向功能等几个方面。

3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的差异

3 . 1 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的差异

物质文化是高职师生进行体育锻炼、组织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它包括体育经费投入与体育场地面积,体育标识、体育设施、体育资讯等。它属于高职校园与企业内部体育文化的表层结构与最外在的表现,它与企业体育物质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物质环境不同。高职体育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而企业体育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两者的构成环境不一致,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满足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需要,其主体在于校园,而企业体育文化主要是满足企业员工活动的需要,其主体是企业。第二,经费投入方面不同。校园一般属于事业单位,其投入主体是国家,而企业是私人单位,其投入主体是个人,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投入法人的不一致,企业的体育物质文化一般较为单调,而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由于满足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需要,其特殊一般多种多样。第三,服务对象不同。企业体育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员工,而高职体育文化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文化职能的不一致,势必影响两种文化的发展。

3 . 2 体育制度文化方面的差异

制度文化是高职校园与企业体育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体育活动的准则;制度文化是师生或企业员工在体育活动中建立的各种体育规范,能够明确责权利,给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提供心理依托,并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是制度的制定主体不一样,企业体育制度文化一般由企业法人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其制定主体属于企业内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和企业体育文化都具有差异性和广泛性。二是体育制度文化对在相同的领域,也存在着差异。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内部各自传统体育项目的差异、体育文化背景的不同、管理制度和领导理念的不同、场馆设施和课程设置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导致两者之间的体育制度文化存在差异。

3 . 3 体育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

精神文化是高职校园与企业内部体育文化的本质与灵魂,反映高职师生和企业员工的体育文化价值观,是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体育导向机制、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等内容。具体表现为体育口号、标志性体育人物、体育观念、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体育道德观、体育教学环境态度、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体育运动精神等内容。具体表现为:一是体育价值观念不同。高职校园由于受到校园高等文化教育,学生在职能教育的同时也能接触到体育课堂,从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培养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另外,高职院校还有诸多体育社团,通过社会活动的组织与能够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影响。企业虽然也有诸多体育活动的培训,甚至还有企业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但由于企业脱离了校园的教育环境,企业员工在体育精神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势必不如校园深刻。第二,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企业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锻炼身心,提供自己的体力水平,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

4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的融合

4 . 1 利用企业体育文化载体, 塑造校企体育文化氛围

文化融合即将不同性质的文化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的融合是指有优秀的企业体育文化和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最佳结合,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氛围,既丰富学校与企业体育文化内涵,又能使高职院校通过吸收企业体育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嫁接到校园之中,进而提升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精神,进一步使高职院校发挥其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作用。企业文化由于接触社会,社会中的一些群众体育资源丰富,所以,企业中也不乏一些优异的群众体育资源,如广场舞、企业自编健身操等。所以,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接轨,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求。

4 . 2 通过校企合作, 创新体育活动的合作机制

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突出体育文化融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首先,要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好体育教学的作用。立足于高职体育教学的情况,创新体育文化合作机制,对体育领域最新的体育文化知识理念进行学习,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特色与企业实际情况,在体育活动开展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其次,要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交流总结会,及时发现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再次,要举行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活动交流比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合作项目的开展;最后,在校企合作保障下,要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4 . 3 加强体育文化融合, 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交流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武陵山片区

1吉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现状分析

1.1高校校园内基层体育精神丰富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文化功能表现出弱化和简单化的特点,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偏差很大,大多数人仍然抱着“体育”即“运动”的观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吉首大学学生同样如此,学校的田径场、健身房、篮球场、体育馆只要不是上课时间,都有不少学生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1.2重视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吉首大学扎根于大湘西,服务于大武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武陵山片区正在积极摆脱自己以往的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从外引进了不少大型企业,企业在不断地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吉首大学在不断地开展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以适应当地体育文化的需求,如气排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太极拳竞标赛及体育文化节,还有教职工的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在体育学院及学校大体部不仅开设有传统的体育课,还开设有气排球、舞蹈等新型体育项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1.3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文化物质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文化 企业文化

一、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职业院校校园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职业院校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下,由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如何让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尽快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一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严竣挑战。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来说,在教学内容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从体育文化着手,把企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融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熟悉和吸收企业体育文化,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快地从职业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企业的合格员工,这无疑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捷径,同时也是让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的良方。

二、企业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1.企业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企业文化从狭义上说是特指企业在长期发展经营活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企业体育文化的分类。按照企业体育文化要素的不同,企业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1)企业体育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开展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2)企业体育的制度文化,是指企业为开展体育活动所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

(3)企业体育的精神文化是企业体育文化的核心,开展有益于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对形成企业员工的趋同性群体意识、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道德情感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体育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1.教育功能。企业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统一的规则、规范行为,严密的组织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使参与者和观赏者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体育文化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教育,并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身行动,形成一定的习惯和意识。

2.社会功能。企业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于:由于市场经济对体育的不断渗透和影响,体育运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娱乐形态。通过开展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向社会展示该企业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调适功能。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调适作用,因为从体育本身的特征来讲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具有消遣、调适和娱乐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中的大强度和超负荷运转,带给员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良好浓郁的企业体育文化氛围,能在很大程度释放由于工作而造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重压,通过体育运动舒畅其心情,放松过于紧张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较好的缓解和消除长时间大强度工作产生的身体疲劳,迅速恢复精力,以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旺盛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4.交流与公关功能。企业之间由于工作业务需要和各种职能需求,各种联系和相互往来是一项经常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企业交流的手段已从传统的餐桌酒文化形式向运动场转移;一些新潮时尚健康的现代运动项目,与传统的锻炼方法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公关的重要平台,乒乓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游泳及爬山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进入公关和社交的范围内,预示着社会的一种进步和在生活水平上的提高。

四、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和配合“减负”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为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在校园体育文化中融入终身体育的理念,会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在竞争中保持强健的体魄,也可以让企业减少医疗投人和人才流失。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凝聚力

在校园体育文化中融入相互交流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工作以后,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在与企业进行沟通时,都能更加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3、利用体育比赛培养进取精神

体育比赛是在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下,运动员运用各种战术和手段去克服困难、战胜对手、赢得比赛以后,是会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的。

4、与企业进行体育比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学校各个专业组织学生运动队,定期与相关企业的员工进行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对抗比赛。一方面让学生在赛场内外与企业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体验毕业后可能进入的企业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更深人的了解,从中发现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结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管理优势、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对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对将来学生进入企业后,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增加,职工素质提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94-198.

[2]赵克.现代体育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9-20.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文化,企业,体育物质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高职院校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在高职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建设的需求日益重视。 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精神、行为文、制度、环境文化等层面,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职院校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的目的、方针、行为、形象、价值观念的总和,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由有着不同的文化品行, 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础, 如果做好物质建设, 保障高职与企业物质层面的基础是实现两种文化有效对接的根本。

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 是指存在于高职院校特定区域内, 伴随发展历程逐渐形成的以价值观念, 高职的校园物质文化包括高职的环境与建筑等物质层面的文化, 如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校园制度文化包括高职的制度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社团章程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 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文化体系。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物质文化的具有很大的共同性。第一, 从功能层面而言, 高职的校园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都具有导向、规范和协调作用, 两种文化体系都是为了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物质层面的利用。第二, 两种文化具有相类似的品性。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都属于文化的下位概念, 都是围绕人为中心, 在运行过程中, 两种文化都重视人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不同的性质, 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 是围绕学生的体育活动, 而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员工, 是企业员工的体育活动参与。

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物质文化对接的意义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企文化对接建设中的基础载体, 物质文化在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中起到了基础作用, 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对接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合理利用企业的物质文化, 做好高职与企业物质文化对接, 可以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实现具有支撑、导向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物质文化层面而言, 如何加强两者在物质建设层面的深度融合, 构建一种文化体系, 去适应并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充分发挥企业的功能, 利用文化辐射力的作用, 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增强高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利于学生就业。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优势, 提高给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 进入企业后, 能够感受企业的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 在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锻炼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陶冶情操, 学生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 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缩短大学生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提高适应能力。

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物质文化的对接途径

3.1、高职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布置要突出行业特点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在校园环境建设和布置上要注意与企业的体育文化相结合, 要不断融入不同职业的行业特点、企业特色, 让学生在企业的参与过程中, 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对学校相关体育物质设施的合理命名。以以合作的体育运动员、体育领域的名人如李宁、姚明、科比、乔丹等对学校相关场地进行命名。二是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健身路径文化。如在高职校园的一些楼道、路面等设置一些健身路径, 让学生时刻有体育参与意识。

3.2、做好高职校园与企业体育场馆资源的对接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做好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建设, 利用高职体育文化的丰富的物质资源, 弥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缺陷。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物质体育文化的对接过程中, 体育场馆设施是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但是, 目前我国企业场地设施非常缺少, 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强, 物质条件建设匮乏, 多数企业只有少量的羽毛球场、 乒乓球台、 篮球场以及一些可以用作慢跑的场地, 这些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 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把现有的场地设施基本上全天候的开放, 但是并没有多少员工参与体育锻炼, 并且一些企业的领导也不支持学工进行体育锻炼,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3.3、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宣传设施的对接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条件,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宣传设施的功能, 感悟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目前, 企业在体育宣传设施的宣传要弱于学校, 要加强学生和员工认为体育宣传设施对参与体育活动有影响。 在高职演戏的网站上可以增加一些职工的职业病的体育运动常识、卫生健康常识、各种运动项目技、广场舞视频等, 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知识, 利用体育健康常识, 避免产生职业病。并且, 这种方式对企业员工也大有裨益, 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来了解相关的体育运动、职业病的预防知识等, 从而可以培养企业员工的体育参与意识。

4、结语

体育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从高职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布置要突出行业特点、 做好高职校园与企业体育场馆资源的对接、 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宣传设施的对接三个层面的进行对接。 最终目的是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模式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实现两者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内涵, 构建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模式。

参考文献

[1]朱登胜.五位一体: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与拓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 .

[2]赵聪.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 2015 (3) .

[3]王松涛.高职体育与企业体育融合互动理论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5) .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5篇

1.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 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1.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 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融进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然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超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追求“强与险”,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健与寿”。

1.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 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通过让人在肌肉的运动中,在各种力的交汇中去实现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 浅谈中国礼仪文化

★ 乡镇年度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 会议总结模板

★ 会议总结范文

★ 会议总结如何写

★ 中国廉洁文化故事精选

★ 体育总结

★ 励志残疾人文化体育励志名言

★ 浅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6篇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有关部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竞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一、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作用

首先,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要远大于国外的学生。虽然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全方面人才,但是许多学生的脑力发达程度要远大于体力,而近年来处在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引起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的精神。

其次,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类的活动,就一定会涉及到输赢。体育竞赛的胜负欲对学生本身以及将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动力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况,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获取比赛最后的胜利,学生之间会展开充分的交流,这都是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其他体育活动所不具备的。

最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性质的活动,就会有规则来作为约束。众所周知,世界上知名的体育运动员擅长利用规则,为自己一方赢得有利的条件。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对于规则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大局观。

二、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意义

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而体育竞赛,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体育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体育竞赛中的胜负性,可以刺激起青少年学生的胜负欲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在竞赛中为了胜利不断努力,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正是我国弘扬的传统美德。

在体育竞赛中,其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其灵活性与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学校进行开展。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中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的健康发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

1.我国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国对学校在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以及体育竞赛的要求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总的来说,就是各大学校在开展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比赛安排简单、比赛项目少、参赛人数不足、缺乏趣味性等。更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只在将要检查的时候开展所谓的体育竞赛,检查结束后,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必然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并不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部,要对学生展开德、智、体的全面性教育,才是新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向。

2.对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针对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说,必须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对现有体育竞赛的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中的成绩优先论应该得到改善,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要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和默契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对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视,把体育竞赛开展的程度,以及竞赛的成绩纳入学校优良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大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完善学校体育竞赛的体系。加强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宣传,将体育竞赛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广泛的融为一体,使得体育竞赛活动的好处深入人心。并且,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竞赛活动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一应体育器材一定要做到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以免青少年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因为体育器材的问题而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严格规定竞赛的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四、总结: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即是学生们的渴望,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缓解了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景宝.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五个策略[J].宁夏教育,2011(05).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7篇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体育文化, 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趋利性、分化性等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体育发展目标出现偏差, 过度商业化会偏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体育终极目标,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使体育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出现失衡, 所以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构建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但是, 文化的“同时性”又反映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精神, 使我们从共性的角度来探讨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构建成为可能。构建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企业理念、目标、人、财、物, 以及评价等内容。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包括外层体育文化、中层体育文化和内核体育文化三个基本部分, 由不同的具体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外层体育文化也可称为物质体育文化和行为体育文化, 包括体育器材、体育场馆、企业体育工作者和参与者、企业体育活动、企业体育赞助、企业运动队等内容, 它处于结构的最外层, 是中层体育文化和内核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总体文化的一个外在反映, 因为一种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因此, 人们通过它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基本面貌和经营状况。中层体育文化也可称为制度体育文化, 它处于结构的中间层面, 是联系外层体育文化与内核体育文化的纽带。包括企业体育运行机制、企业体育管理制度、企业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企业体育培训等内容。它同时也是企业总的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 并依照企业制度总则来制定, 是企业体育的行为规范, 规定了企业体育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 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客观上要求相当一部分体育活动按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 市场经济固有的功能性必然对体育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但是, 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 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体现。

1.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能使锻炼者身体、心理健康。

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保证。与传统企业相比较, 现代企业体育健身功能的实现更表现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机器论”已成为过去,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如何有效地发掘和调动人力资本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 企业发展体育运动可以使企业员工拥有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减少医疗投入和人才损失。

2.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具有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功能。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体育是财政拨款, 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而现代企业体育通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科学管理, 实现了企业体育产业化发展, 企业体育具有了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功能, 达到以馆养馆、以体育养体育的目的。

3.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具有沟通与凝聚功能。

在我国传统企业里, 职工的固定性强, 一起工作, 一起生活, 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直接, 很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认同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员工从“单位人”回归到“社会人”, 传统企业小社会的“围墙”被打破了, 员工之间的交往、人与企业的关系出现多元化, 企业呼唤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向心力。

4.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具有激励功能。

现代社会激励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去努力奋斗, 去竞争, 去获取最大的发展, 这与体育运动中在公平、公正原则下运用各种战术和方法去克服困难、取得新的突破、战胜对手的体育精神是一致的。正因如此, 体育的激励功能在现代企业里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企业的拓展体育训练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5. 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具有导向与教育功能。

企业体育文化能有效地融入企业的理想信念、行动目标、规章制度和精神实质, 集中反映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 对企业员工形成巨大的感召力, 促进企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企业文化的多元性, 企业体育文化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一是类似于过去计划模式的一种垂直管理模式, 企业体育工作不是在国家指令下进行, 企业在组织形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但在企业内部, 仍然是在工会或企业主管直接领导下的垂直管理模式, 形成一个垂直的扁平结构。这种模式具有组织严密、效率高的优点, 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和依附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目前, 许多特大型国有企业体育运用的是这种模式。二是企业与社区互动模式, 在社区的统一协调下, 企业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 实行企业和社区双重管理、协调开展工作。三是俱乐部模式, 企业体育本身按照企业运行规律来开展工作, 将企业体育市场化, 实现企业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它的优点是使企业体育具有了直接生产能力, 缺点是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摘要:本文探讨了现代企业体育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企业内涵及其构建, 提出了企业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向。市场经济为体育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直接推动了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精神的弘扬。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体育展开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发挥体育的功能, 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国彬李志宏: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内涵与模式塑造[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2:90~92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8篇

(一) 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四平市企业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四平市为中心覆盖全市地域的六家企业为抽样调查对象。四平红嘴集团公司、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四平卷烟厂、吉林吉春制药 (集团) 有限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四平市方向机械有限公司六家企业的职工1800人为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问卷调查法。

二、四平市企业员工体育文化活动的基本状况

(一) 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形式

企业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球类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 、民族传统体育类 (武术、东北大秧歌、风筝) 、棋牌类 (麻将、象棋、围棋、军棋) 等、其他类 (登山、徒步、钓鱼、游泳) 。企业员工体育活动项目因受场地、器材限制, 所以多以技术动作简单、活动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

(二) 企业体育文化硬件条件情况

职工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时, 硬件设施不可或缺。通过对四平市六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 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活动室位列前三。企业因场地不足, 对开展体育活动有一定限制, 调查表明15.6%的企业有专门的体育活动设施, 其中以乒乓球、活动室居多。

(三) 体育活动经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六家企业中, 在体育文化活动方面有经费支出的企业比例仅为14.8%, 而这些企业全年投入员工体育文化活动的经费平均不足5000元。由此可见, 企业员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

(四) 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情况

在被调查的六家企业中, 89.6%的企业通过企业工会组织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在具体实施时, 更多的是将体育文化活动视为行政任务来完成, 组织形式单一。由于职工自身的体育运动水平、爱好、年龄等因素影响, 职工实际参与的难度较大。

三、我国企业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对策分析

(一) 做好企业体育文化的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企业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 培养员工个人健康第一的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体育文化也是企业的一面镜子, 展现出企业的形象、精神面貌、行为作风等。

(二) 完善法规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尚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在具体的操作层面, 诸如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 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内大众体育健身设施的修建, 企业员工在普遍工作时间超长情况下, 如何保证正常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等, 现行体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不足以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 从立法角度来说, 有必要对政府及其公共体育机构、企业和企业员工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界定。

(三) 拓宽经费来源

企业应加大企业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营造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资金的投入, 改善现有的体育硬件设施,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体育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为广大企业职工服务的基本方针。充分挖掘企业自身价值, 拓展资金渠道, 吸引社会资源, 加强企业间的体育文化交流。资金还可以由地方政府补贴一部分, 自筹一部分, 社会资助一部分等形式, 使员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 加强组织实行体育俱乐部或兴趣活动小组

以企业工会组织为主, 以开展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为辅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工会组织主导企业体育文化的理念、精神内涵等大方向问题。各基层中, 根据健身兴趣小组开展协同合作, 根据企业的特点、职工的工作性质, 结合男女比例, 年龄、爱好、场地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开展集企业体育文化、趣味、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职工参加, 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为企业体育文化活动长期性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议

1.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增强职工的体育意识, 加强职工的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方法的理论学习, 强化企业体育文化精神。企业领导和体育人才要起带头作用。

2.采取多种形式, 增大资金投入。加强企业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可以与社会场馆合作, 充分吸收社会资源, 为企业职工提供更便利和良好的锻炼环境, 聘请专业的体育教练, 对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提高职工的体育运动能力。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9篇

胜利油田在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中, 围绕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了以局体协为中心, 各二级单位、直属单位为中转, 三级单位为辐射点的群众性体育网络和“以我为主, 多元融合, 独具一格”的职工体育活动模式, 雨后春笋般的职工体育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丰富的内容。胜利油田建设初期, 只有一些简易蓝球场, 乒乓球台等, 有限的场地使职工体育活动只能是个体的, 以强身为目的单一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企业的发展, 富而思乐的心态己成为职工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 企业领导高瞻远瞩, 把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为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进企业发达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职工体育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

职工体育活动能够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融洽人际交系。职工队伍是社会性群体, 每个人有合群的需要, 承认的需要, 理解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友爱的需要, 发挥需要, 相助需要等等, 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坏。职工体育活动中, 运动场上挥汗如雨, 奋力争夺, 场下则出谋划策助威呐喊, 相互鼓励、相互鼓舞、相互劝勉, 齐心协力, 共同争夺荣誉, 企业的凝聚力在这里得取升华。领导和群众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缩短了距离, 密切了关系;同事之间的矛盾化解了, 换来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时代风采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 促进了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使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得以协调发展。从胜利油田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可以看出, 职工体育活动, 满足了职工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为人的发展和潜能发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调节了职工八小时工作造成的精神紧张与疲倦, 丰富了业余生活, 融洽了人际关系。

职工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 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活动, 就其单方面看, 是提高了职工的身体素质。但就企业内部发展仅从职工自身素质上看, 则以体质的提高带动综合能力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胜利油田, 大多数领导认识到要把群众性的职工体育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职工体育活动, 提高职工素质。为此, 胜利油田投资500多万元连续3年兴建了100多条健身路径, 同时投资1000万元改造了胜利体育馆、胜利游泳馆、胜北社区体育馆、胜采游泳馆、胜采篮球馆等一大批体育活动设施, 为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局体协还充分利用节假日, 工余时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 多层次, 全方位职工体育活动。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结合胜利油田自身的特点, 把每年的5-10月作为全油田“全民健身活动月”,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如:职工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越野赛等比赛, 通过这些体育活动, 满足了不同层次, 不同爱好的需求, 广大职工的个性和特长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 生气勃勃的体育活动增强了职工体质, 提高了职工素质, 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内在活力。

职工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 增强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良好的职工体育活动, 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在胜利油田, 做到了职工体育活动日日有, 月月新, 每季有重点, 每年有发展, 内容形式多姿多彩, 不拘一格。油田体协各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了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围棋联赛等贯穿整个冬季的体育活动, 即解决了冬季没有体育活动, 又提高了场馆利用率, 磁石般地吸引了全油田职工加入到体育活动的行列。油田体协还不断加强体育交流, 承办了全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山东黄金男篮的7个主场的比赛、2009-2010年度CBA中国男子篮球联赛等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 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赞扬。局工会、体协因势利导激发大家的竞赛热情, 一系列的体育活动由竞争进而进发出职工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 不服输, 不愿输的意念转移到生产中去, 培养了进取精神, 团体项目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赛场上的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 增强了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

职工体育活动能够对职工灌输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并在活动中弘扬和深化。体育活动是施展聪明才智, 追求完美人生的舞台之一, 参加体育活动是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自信自强的精神表现在工作, 生产上则转化为“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争创一流, 充分体现职工在体育活动和生产工作中的追求, 志向和决心, 是企业创业者, 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精神之花。企业要在一切工作中全面创优, 时时处处和追求完美, 不满足于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一时一事的探索。在胜利油田, 领导向职工提出了“以强健的体魄, 铸造一流企业”的口号, 职工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为职工施展才华, 实现个人价值提

I人NTEL文LIG论ENC坛E························

全国安全形势严峻,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起起安全事故证明:安全系于责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最主要的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因此, 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有句话我们经常讲:平安是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坐“公共汽车”, 这辆车子就好比是我们的企业, 富也好、穷也罢, 都是我们大家的。车况好时, 我们坐在上面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车子坏了, 走不动, 推不动时, 我们不能抛弃它, 要爱惜它, 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 更要明白这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人人尽了自己的责任, 车子才会再次发动起来, 载我们平安向前。

作为一名员工或管理者, 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单位安全负责。对于世界, 你只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对于家庭, 你却是他们的全部。无论是在家庭生活、单位工作, 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安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相信大部分职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 所以安全就是你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的责任。要知道, 你对安全负责, 安全就会对你负责。因此, 责任等于安全, 有了安全幸福才会有保障, 责任就是幸福的前提。只要你能坚守责任, 就能够为自己换来平安和幸福, 而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我们的单位、我们生存的整个社会都会因此而受益。

安全是效益之本, 安全是幸福之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在各项比赛项目中成为“主角”成为职工心目中的体育“明星”, 其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而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转化到生产中去, 用比赛场是强兵, 生产上也不做弱者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竞技争第一, 生产创一流, 企业精神的目标诱导, 使职工自尊、自信、自慰、自豪努力实现完美人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载体,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建立美好的企业形象都是有积极的意义。

职工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职工的自豪感, 从而提高企业的向心力, 在社会上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源!责任就是安全与幸福天枰上的秤砣, 你的责任感越强, 你的受益也就越多, 千万不要让淡薄的责任意识毁掉你的生活, 千万不要让人间悲剧一再重演。一次次检查安全, 就是为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底, 扼住违章事故的咽喉。让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 为我们的亲人营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靠, 病有所养;让我们的爱人情由所归, 心有所托;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疼爱之中, 呵护之下, 健康成长。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 职工是安全的责任人。在一个单位组织中, 责任应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才会避免疏忽和懈怠责任的现象。责任重于泰山, 意味着责任既要“各就各位”, 又要互相衔接, 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的风险责任链。一句话, 安全如天, 人人有责;人人讲安全, 隐患无处藏。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一叶可知秋, 风起于青萍之水。沙子虽小, 在登山途中却能成为勇士无法战胜的高峰。同样, 在安全问题上, 每一个岗位, 每一个流程都有可能成为管理中的沙子, 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潜藏的危机, 不能及时将其取出, 事故就不可避免。这就是“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的道理。

为什么说一叶可知秋?因为一个人见了树叶落, 就会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这和风起于清萍之水一个道理。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 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 只能让一叶浮萍稍稍形象。职工体育活动是企业常盛不衰的重要一环。企业运动队是企业形象的代表, 从体育竞赛的角度, 反映本企业的实力。代表企业形象的高水平运动的对外交流, 既能观赏到竞争性强, 赏心悦目的比赛, 以充实高品位的精神需求, 又能通过企业代表队, 高举企业旗帜, 英姿疯爽的走上竞技场, 充分展现企业精神和职工的风貌, 高企业的知名度, 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职工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的形象展示。拉近了企业与市场的距离, 比广告更直观, 更可信。其公关效果和宣传效应事半功倍, 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动一下, 当水面上的气流冒上来慢慢地大了, 就变成了台风。这是庄子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也好, 家庭也好, 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 如果不在乎小事, 大的问就会随即出现。“飓风起于萍水”, 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来的。同样, 在工作中, 事故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生活中没有偶然的现象。也就是说, 大部分安全危机并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 而是微小的, 不起眼的, 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一系列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在工作中见微知著, 防患未然, 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个单位的管理者, 在各项工作中, 这管理那管理、这责任那责任, 要记住, 安全是第一管理、安全是第一责任。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名领导、一名员工, 要记住工作再忙, 安全不忘。尤其每一位安全监督管理者, 都要勇于争当员工的安全健康卫士。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就是要婆婆妈妈, 举一反三。宁可大惊小怪, 不可不惊不怪;宁可小题大, 不可有题不做;就是要宁听骂声, 不听哭声;就是要警钟长鸣。安全检查、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安全教育培训要到位等等。安全措施要形成长效机制, 让各项安全禁令深入人心, 牢记脑海, 认真执行, 确保一个单位、一个企业, 一方人平安!

追求和塑造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标。它还成为沟通企业与市场联系的桥梁, 企业与市场的媒介。赛场上的输赢使职工更为关注自己的企业, 上下一心为企业加油。竞争意识的增强, 高尚情操的陶冶的大环境下, 提高了企业向心力。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10篇

(一) 物质文化方面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物质文化发展相对平衡。在体育场馆建筑物外观方面, 60%的体育场馆有自己特殊的设计风格:沈阳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寓意胜利永存的水晶皇冠场馆外观;鞍山奥体中心象征鞍山物产丰富的金镶玉场馆造型;大连市体育中心代表大连活力的运动之脉的场馆造型等。在设施设备方面, 由于这些场馆都是辽宁省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比赛场地, 一些场馆是为此次赛事修建而成, 所以设施设备较为齐全, 座椅、活动看台、电子显示屏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而其他作为此次赛事场地的旧场馆设施设备也有不同程度的翻修,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较为齐全, 但缺少个性化与特色化。在吉祥物方面, 这五所体育场馆中没有一所拥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吉祥物。在宣传网站方面, 仅有大连体育中心一所体育场馆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在综合形象方面, 宣传方式较为单一, 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辽宁省体育场馆仅有赛会期间的少量宣传册, 宣传折页或宣传画册。

(二) 精神文化方面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在精神文化方面, 具有自身的特色, 围绕辽宁省体育建设为中心, 为辽宁省体育而服务, 作为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但是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没有形成系统直观的精神文化体系, 不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场馆灵魂的精神文化。

1. 服务理念:

“三个服务”。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除了注重场馆的物质文明, 更注重服务质量, 把自身的服务理念定位于一切为了让场馆圆满完成赛事, 一切为了让观众完美感受赛事, 一切为了让辽宁受益于赛事。因此笔者将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理念总结为“三个服务”即“服务赛事, 服务观众, 服务辽宁”。辽宁省大型体育赛事在举办赛事时注重细节, 把服务效率放在首位, 让比赛队伍在赛场可以抛除杂念安心比赛训练, 从灯光到比赛器材的选取, 都追求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在辽宁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 教练员对鞍山奥体中心的服务作出人性化的评价:灯光可以根据各比赛队伍的要求调节;场馆内安装了吸音装置, 这样现场观众的热情呐喊声就不会过多干扰场上比赛队员及比赛的正常进行。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举办期间, 正值营口主汛期, 天气复杂多变, 为全面做好全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营口奥体中心体育场安装了户外电子显示屏, 实时显示场馆一小时精细化气象预报和实况信息。

2. 经营理念:

科学发展, 绿色经营、全民健身。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定位多是以赛后利用为主——“以体为本, 多种经营”, 秉着“节俭办全运”的宗旨, 一切以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将辽宁省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定位以比赛, 训练及全民健身为主, 同时于开展多种活动, 目的是提高场馆利用率, 创造物质财富。辽宁省体育场馆坚持科学发展观, 将经营理念与自身现状相结合, 最大限度挖掘自身优势, 充分利用自身在建设时的优点, 使其赛后得到充分利用, 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严格执行科学发展、绿色经营的经营理念。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多是为赛事而修建, 所以在设计建设之初就把经营理念定位于赛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除正常的体育活动及赛事外,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还提供群众健身、文艺演出、公寓活动、商业会展等经营项目。经营项目的多样化, 使得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率明显提高。

3. 核心价值观:

以老带新, 稳中创新, 科技至上。辽宁省体育场馆多是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翻修或新建, 其中因此次全运会“节俭办全运”的宗旨, 老旧场馆经翻修成为符合新时期赛事要求的新场馆, 新建场馆在修建时不仅符合赛事要求, 在设计初充分考虑到其赛后利用问题, 场馆建成后科技含量较高。秉着节俭的原则, 严格按照全运会及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核心价值观。此外, 沈阳奥体中心作为辽宁省建成及历史比较久远的场馆, 也为其他新建场馆作出了一定的表率。

4. 企业精神:

“四个面对”。即用最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顾客;用最饱满的情绪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用最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挑战;用最细致的态度面对每一场赛事。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企业精神是对一个体育场馆精神文化直接的总结与概括, 它体现了场馆与场馆员工的精神目标与精神信仰。从北京奥运会到第十二届全运会,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在赛会期间全体员工都以自己是本场馆的员工为傲, 用自身最完美的状态面对顾客, 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面对每一项挑战, 用自己最饱满的状态体现场馆的精神文化。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是密集紧凑, 场馆员工任务重时间紧, 所以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要求所有员工每天一定要用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各种, 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懈怠情绪, 用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每一个突发问题, 不能影响赛事的正常进行, 正是通过这些一个又一个的赛事积累, 才能沉淀出辽宁省体育场馆富有灵魂、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

(三) 制度文化方面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领导体制为直线式组织结构, 组织机构健全, 分工明确, 管理制度完善, 责任清晰。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中属于中层文化, 是链接深层的精神文化及表层物质文化的纽带。从体育场馆来说, 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1. 场馆的领导体制:

直线式。目前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的领导体制。领导体制是由最高层的体育场馆领导层——经理或主任到基层的普通员工, 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数实行主任或经理负责制, 由经理或主任作为体育场馆的直接领导, 下设部门直接向主任或经理负责, 各部门分工不同, 责任不同。

2. 场馆的组织机构:

健全且分工明确。目前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在组织结构上多采用直线型, 组织结构完整。体育场馆内部组织机构普遍包括办公室、财务部、场馆活动部、租赁业务部、市场开发部、后勤保障部、设备技术部、安全保卫部及场馆管理部。部门分工不同, 责任不同。

3. 场馆的管理制度:

完善且责任清晰。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相对较全面, 管理制度主要有财务制度、岗位制度、经营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设施设备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及绩效考制度。但是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相对较为薄弱, 并不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善。

二、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物质文化方面:关于文化宣传相对薄弱, 创新意识匮乏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硬件设施相对完善, 从其建筑物本身到场馆内部设施设备均可得出此结论。但在场馆文化宣传方面却较为薄弱, 主要体现在没有一家场馆拥有与自己场馆文化或场馆特色相配套的吉祥物及官方网站。国内最成功最经典的体育场馆吉祥物的案例莫过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的吉祥物“中国娃”。“中国娃”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 造型活泼可爱, 其红色的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 使人过目不忘, 印象深刻:我国很多大型体育场馆不仅拥有自身的网络平台, 且内容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 让人记忆深刻, 如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武汉体育中心、北京工体育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深圳体育馆、深圳大运中心、万事达中心无锡市体育馆等。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几乎全部拥有企业文化这一板块, 其企业文化可以很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二) 精神文化方面:缺乏核心理念的提炼, 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精神文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虽然具备带有自身特色的服务理念、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及企业精神, 但是却都没能凝练成为一定的精神文化体系, 并没有成为可以使外界一目了然的文化体系;虽然在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 但没有成形的精神文化体系, 很难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体育场馆的精神。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属于传统的事业单位而非企业, 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提炼自身精神文化体系的问题上意识较为薄弱。

(三) 制度文化方面:建设缺乏激励制度及文化建设制度

从其制度文化方面来看,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的领导制度, 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建设相对完善, 能够很好地指导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 但是有关体育场馆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 没有形成该场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或部门。此外, 在日常管理中也没有加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辽宁体育场馆企业文化的建议

(一) 加强创新意识及场馆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目前关于体育场馆研究的内容多局限于管理与运营等实践方面, 关于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相对较少。体育场馆想要在该领域独树一帜, 就应当注重文化建设。场馆管理者应多关注国家政策性报告, 提高自身的水平, 带领场馆上下一同加强体育场馆文化理论的研究。对于政策性文件的解读, 会明确场馆建设的重点, 可将其作为该场馆未来发展的核心, 也就为场馆文化理论指明了大方向。

在场馆管理上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 形成特色管理制度, 将其自身与其他场馆不同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场馆自身优势, 形成特色文化。

(二) 整合与吸纳国内外成功的体育场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辽宁省大型体育场馆应该整合与吸纳国内外体育场馆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并应用于我国体育场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形成我国体育场馆独有的企业文化。

当代国外体育场馆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 许多大型的体育场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如诺坎普球场、伦敦温布利体育场、斯台普斯体育中心等, 他们都是辽宁省体育场馆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

(三) 引进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团队

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驻济高校 竞赛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17-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文章以驻济南市的39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竞赛管理为搜索主题,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辅助条件,通过中同知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近5年各学术刊物中有关学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趋势和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资料的准备和积累。1.2.2问卷调查法分析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与有效的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问卷,针对驻济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100%的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随机选取29名被斌进行两次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问卷中相关系数R=0.796,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设计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驻济高校,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7800份,回收7800份,回收率100%,经过回收筛选,有效问卷为7720份,有效率98.9%。2研究结果与分析2.1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大部分驻济高校的调查,走访高校相关体育竞赛管理方面的领导,对他们进行咨询,了解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存在,满足了不同水平体育竞赛爱好者的需求。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各种体育社团为活动地点,采用学生会员制,其活动完全是社团白行组织。但是这类管理模式存在社团活动较少,规模和活动连续性不足,并且活动精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较体育社团有了较大的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以各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为组织依托,学校体育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场地、技术和裁判的支持。团委和学生会是平常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部门,学生也比较重视此类活动,加之此类活动一般经费是各院系提供,保证了活动的规模、学生积极性和活动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所以此类体育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学校体育委员会为主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是在全校规模的大型比赛时才会出现,这类体育比赛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组织,全校师生都高度重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巨大。此类比赛的经费主要南学校、各院系和赞助单位提供,活动一般有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等。各高校每年都要组织3-5项此类比赛,这充分说明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这便促进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通过走访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了解到,现阶段困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要还是经费的来源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学校体育竞赛行政经费支出仍然是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由于学校体育竞赛大部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导致外来的赞助经费较少,有赞助也只是一些冠名、场地广告、运动员服饰、器材等方式获得一些微薄的收益,并且主要集中在全校性的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对于缺少公益赞助资金情况时则很难开展活动和竞赛,致使学生自己组织的比赛较少。2.2驻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2.1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体育的内在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也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锻炼意志品质、社会交往、个性培养、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是存在较大偏差,认知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表1显示,对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增强民族意识的作用方面,认知度很高,分别达到92.5%、87.6%和83.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仍然停留在表面。而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功能、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分别只有55.4%、45.6%和34.5%的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体育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仍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学校应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培育,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校园体育的参与度,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2.2驻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齐全,关系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程度。现阶段,驻济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关系到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场馆设施成为了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学校教学、竞赛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为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成为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驻济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表2数据显示:尽管现阶段驻济高校基本都建有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可运用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土地有限,导致现阶段体育场馆的平均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影响了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另外,有6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因为没有适宜的场地和器材,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是场馆建设的速度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资源需求,这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利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驻济高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都能做到依托社团组织、学生会、各院系团委、学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体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校的有利资源,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活泼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目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一般包括4各方面:自我锻炼习惯、受同学影响、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体育考试。自我锻炼习惯的,男生占32.7%,女生28.2%;受同学影响的,男生占52.1%,女生占64.2%;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男生占32.4%,女坐占9.3%;应付考试的,男生占35.6%,女生占47.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习惯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坚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只是盲目跟风或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可以看出,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理想体育风气还没形成,尤其是女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缺失。有组织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驻济高校应加大对校内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奖励机制,多多举办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下拨转型资金,形成固定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形成良好的校内体育竞赛传统,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意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2.2.4驻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运动项目中,存在男女项目上的较大差异,男生比较喜欢球类等对抗性强、比赛激烈的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等,男生分别达到57.9%、48.7%、24.2%、26.1%。女生参与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隔网或露天有氧项目方面,比例分别达到45.8%、30.6%、18.3%、47.8%、56.4%和43.2%。这说明竞赛对抗性强且普及性较强的项目深受男生欢迎,而趣味性高的、简单的、对抗性弱的项目则受女生喜欢,这对校同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设立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基础。3建议3.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自主力量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竞赛生命力的保障,体育竞赛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3.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驻济高校很多都是“新校区与老校区想结合”办学的模式。大部分新校区的校园建设都是还不够健全,很多问题都导致校同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竞赛的举办和开展还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因此,应该继承自身校同体育文化中历史沉积的优秀部分,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泛吸纳先进文化,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3.3坚持项目设置多样性、形成全校参与的风气参加某一项体育运动,参与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否则参与其中一是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参与过程中极易受伤,给自己带来不便。因此,校同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上就要考虑此项因素,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设置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还要设置一些技术要求低,参与度高的项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努力增大活动的覆盖面,让不同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最大范围地全面参与,使他们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从而实现校同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校参与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3.4整合体育资源,打造校园品牌现阶段驻济高校必须意识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将高校各种分散、零星的赛事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要通力合作,进行赛事产品合作,建立互助机制,营造大家共建各类赛事的氛围。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3.5立足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校企合作,促进校园体育竞赛发展以整合的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建立全方位的赛事管理模式,形成周期化的体育赛事,校方应全力支持,发挥体育竞赛的社会价值,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种赛事的持续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进赛事增值,打造独特品牌,以提高赛事的市场价值,赢得市场,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到比赛中来,增强赛事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校园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2]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2.[3]向家俊.论竞技运动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9-50.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CultureConstruc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ityZhanqLitianSunQianqAbstract:Withthe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ndothermethods,thepaperdoesthesurveyofsports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scultureconstructionin39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ity,todostatisticalanalysisofthe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hes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ombinedwithlocalcharacteristicsofjinancity,thestudy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scultureconstructionofthes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ollegesportscompetitions,toformagoodcampussportscultureatomosphere.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Campussportsculture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张立天孙强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驻济39所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济南市的地方特色,提出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促进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的发展,促进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关键词:驻济高校竞赛管理校园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17-03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文章以驻济南市的39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竞赛管理为搜索主题,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辅助条件,通过中同知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近5年各学术刊物中有关学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趋势和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资料的准备和积累。1.2.2问卷调查法分析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与有效的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问卷,针对驻济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100%的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随机选取29名被斌进行两次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问卷中相关系数R=0.796,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设计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驻济高校,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7800份,回收7800份,回收率100%,经过回收筛选,有效问卷为7720份,有效率98.9%。2研究结果与分析2.1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大部分驻济高校的调查,走访高校相关体育竞赛管理方面的领导,对他们进行咨询,了解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存在,满足了不同水平体育竞赛爱好者的需求。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各种体育社团为活动地点,采用学生会员制,其活动完全是社团白行组织。但是这类管理模式存在社团活动较少,规模和活动连续性不足,并且活动精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较体育社团有了较大的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以各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为组织依托,学校体育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场地、技术和裁判的支持。团委和学生会是平常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部门,学生也比较重视此类活动,加之此类活动一般经费是各院系提供,保证了活动的规模、学生积极性和活动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所以此类体育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学校体育委员会为主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是在全校规模的大型比赛时才会出现,这类体育比赛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组织,全校师生都高度重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巨大。此类比赛的经费主要南学校、各院系和赞助单位提供,活动一般有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等。各高校每年都要组织3-5项此类比赛,这充分说明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这便促进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通过走访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了解到,现阶段困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要还是经费的来源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学校体育竞赛行政经费支出仍然是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由于学校体育竞赛大部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导致外来的赞助经费较少,有赞助也只是一些冠名、场地广告、运动员服饰、器材等方式获得一些微薄的收益,并且主要集中在全校性的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对于缺少公益赞助资金情况时则很难开展活动和竞赛,致使学生自己组织的比赛较少。2.2驻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2.1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体育的内在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也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锻炼意志品质、社会交往、个性培养、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是存在较大偏差,认知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表1显示,对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增强民族意识的作用方面,认知度很高,分别达到92.5%、87.6%和83.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仍然停留在表面。而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功能、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分别只有55.4%、45.6%和34.5%的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体育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仍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学校应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培育,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校园体育的参与度,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2.2驻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齐全,关系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程度。现阶段,驻济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关系到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场馆设施成为了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学校教学、竞赛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为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成为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驻济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表2数据显示:尽管现阶段驻济高校基本都建有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可运用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土地有限,导致现阶段体育场馆的平均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影响了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另外,有6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因为没有适宜的场地和器材,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是场馆建设的速度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资源需求,这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利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驻济高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都能做到依托社团组织、学生会、各院系团委、学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体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校的有利资源,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活泼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目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一般包括4各方面:自我锻炼习惯、受同学影响、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体育考试。自我锻炼习惯的,男生占32.7%,女生28.2%;受同学影响的,男生占52.1%,女生占64.2%;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男生占32.4%,女坐占9.3%;应付考试的,男生占35.6%,女生占47.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习惯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坚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只是盲目跟风或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可以看出,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理想体育风气还没形成,尤其是女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缺失。有组织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驻济高校应加大对校内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奖励机制,多多举办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下拨转型资金,形成固定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形成良好的校内体育竞赛传统,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意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2.2.4驻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运动项目中,存在男女项目上的较大差异,男生比较喜欢球类等对抗性强、比赛激烈的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等,男生分别达到57.9%、48.7%、24.2%、26.1%。女生参与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隔网或露天有氧项目方面,比例分别达到45.8%、30.6%、18.3%、47.8%、56.4%和43.2%。这说明竞赛对抗性强且普及性较强的项目深受男生欢迎,而趣味性高的、简单的、对抗性弱的项目则受女生喜欢,这对校同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设立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基础。3建议3.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自主力量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竞赛生命力的保障,体育竞赛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3.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驻济高校很多都是“新校区与老校区想结合”办学的模式。大部分新校区的校园建设都是还不够健全,很多问题都导致校同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竞赛的举办和开展还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因此,应该继承自身校同体育文化中历史沉积的优秀部分,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泛吸纳先进文化,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3.3坚持项目设置多样性、形成全校参与的风气参加某一项体育运动,参与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否则参与其中一是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参与过程中极易受伤,给自己带来不便。因此,校同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上就要考虑此项因素,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设置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还要设置一些技术要求低,参与度高的项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努力增大活动的覆盖面,让不同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最大范围地全面参与,使他们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从而实现校同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校参与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3.4整合体育资源,打造校园品牌现阶段驻济高校必须意识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将高校各种分散、零星的赛事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要通力合作,进行赛事产品合作,建立互助机制,营造大家共建各类赛事的氛围。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3.5立足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校企合作,促进校园体育竞赛发展以整合的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建立全方位的赛事管理模式,形成周期化的体育赛事,校方应全力支持,发挥体育竞赛的社会价值,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种赛事的持续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进赛事增值,打造独特品牌,以提高赛事的市场价值,赢得市场,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到比赛中来,增强赛事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校园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2]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2.[3]向家俊.论竞技运动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9-50.

Sport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ity

Zhanq Litian Sun Qianq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paper does the survey of sport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3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ity, to d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ombine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jinan cit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port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competitions, to form a good campus sports culture atomospher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jinan

文化体育业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12篇

一、文体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文体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文体企业因为各种因素影响, 使预期的财务收益不确定。

(一) 文体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1. 客观性。

客观性是文体企业必然存在的产物,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 文体企业的经营策略转换, 竞争对手的变换等都可能导致文体企业产生财务上的风险。

2. 全面性。

文体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文体企业也是一样, 只要企业生存, 财务风险就存在。既有市场的原因, 同时也有经营者的内部原因, 不仅有可预测的原因, 也有不可预测的原因。

3. 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 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的各种原因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所以, 文体企业在不影响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尽量减低风险。

(二) 文体企业财务风险种类

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或资金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致使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 不但会造成企业经营上的困难, 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

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就是从作出投资开始到投资期结束这段时间内, 由于不可控因素或随机因素的影响, 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的相偏离。往往文体企业投资项目品种多, 管理措施失当, 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等诸多原因, 从而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使投资产生巨大的风险。

3. 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的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 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文体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 采用多品种、规模化上项目, 需要添置大量资产, 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二、文体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 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各种资本来源占企业资本总额的比例。中国文体企业大部分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筹资金和借入资金。从文体企业财务结构来看, 普遍存在着权益资本比例偏大, 负债比率偏高。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 当出现支付危机时, 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 文体企业资本结构明显不合理。

(二) 投资缺乏科学

在文体企业投资方面, 大多数企业的投资决策者明显表现出对投资风险认识不充分, 过于盲目投资, 从而可能会导致文体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在对固定资产做出决策投资时, 大部分文体企业并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程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除此之外, 由于决策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决策者能力较低等因素, 使得投资决策出现失误现象。

(三)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目前, 大多数文体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 不结合文体企业实际情况, 不进行科学的分配政策, 必将影响文体企业的财务结构, 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而且目前文体企业制定的股利政策也无章可循, 甚至很少进行分配。

三、文体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文体企业管理由于主要是涉及人力管理, 会计工作在会计核算相对难度不大, 但是因为人力管理在管理上占很大的比重, 也比较复杂, 但是经营者普遍认为企业业务简单, 税务机关也会疏于管理, 加上经营管理者对税务的不熟悉, 使得文体企业的税务账册通常会是票证不全的, 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文体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 没有在文体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

(二)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文体企业发展时间不长, 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 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文体企业制定的报表和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 并且, 有些文体企业甚至没有制定相应的财务报表, 一旦有监督部门的检查, 就会提供一份虚假的财务报表。除此之外, 文体企业没有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 财务人员只是一味的按照企业领导人的意志做虚假报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文体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三) 文体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文体企业管理组织不健全, 财务机构简单, 不相容职务未分离。内部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确等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而且, 在文体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 缺乏对投资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投资不够慎重, 形成不良资产。

(四) 文体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的意识

文体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有财务活动, 那么必然也就存在着文体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 很多的文体企业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单纯的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 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浅薄是文体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文体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 文体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企业进行财务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 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 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于企业不能只顾追求收益, 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 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 按照风险和收益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方案。另外, 文体企业要把握好负债的量与度,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结合实际情况, 尽量做到资本结构合理化。

(二) 不断提高管理层风险意识

首先应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尤其是在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 风险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只有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加强了, 才可能在企业中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的防范工作, 才可能真正在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

(三) 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尤其要精选财务人员, 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素质, 在利益分配上, 文体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 调动企业的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要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 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 协调经济行为, 控制经济活动, 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关系,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 并予以规范化, 系统化, 是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文体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 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 系统的,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机制高效运行, 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

(五) 建立财务风险的全程控制机制

首先事前控制, 对于某一准备决策方案, 要同时考虑其收益及损失可能;其次事中控制, 运用财务政策制定、相关指标计算等手段对财务日常活动进行监控, 将风险的发生降低到最小范围内;最后做到事后调整, 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合理措施及风险档案, 避免相同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 文体企业在经营管理中, 不仅管理层要树立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也要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加强文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防范财务危机, 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加强资金、资产管理,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孟玉霞.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分析[J].财经界, 2012 (5) .

[2]侯玉凤.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企业导报, 2012 (9) .

[3]曾国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经贸导刊, 2012 (14) .

上一篇:农经统计存在问题下一篇:重庆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