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玉米范文

2024-08-10

辽西玉米范文(精选8篇)

辽西玉米 第1篇

一、选用抗旱性强的优良种

抗旱性是一种遗传特性, 不同品种抗旱性不一, 一般讲粒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根冠小、叶片狭窄、叶脉密、绒毛多、角质层厚、细胞体积小, 保水力强, 旱时仍有较高光合能力的品种抗性好, 所以要精选良种, 提高玉米发芽率确保播后籽出去苗。今年来辽西地区推广比较好的如:郑丹958等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 这对提高稳产和高产有良好的效果。

二、适宜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和具体的栽培措施

1. 播种期对于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适宜土壤温度和湿度下播种, 其发芽出苗率显著提高

适宜早播, 可减少后期灌浆受干旱的影响。等雨迟播经常导致植株过高、易倒伏、每株籽粒数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辽西地区土壤含水量低, 春季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失墒快, 要在可能情况下尽早播抓住现有墒情, 抢墒播种。

2. 减小干旱影响的栽培措施还有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 以保证形成一个有效果穗所需的最小用水量。

较晚熟品种一般以稀植大穗为主, 在雨水充足的年份也能高产。如东单60等。

三、因地制宜的栽培措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也很重要

1. 搞好整地保墒

鉴于土壤含水量低, 秋翻地多的状况, 搞好整地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基础。准备播种的玉米地块要早打茬子, 人工、机械打茬深度要适宜, 不能大搬家, 造成人为失墒, 打净茬子后及时耢地, 迷住茬墒和土缝, 破坏毛管空隙增加隔离层, 保住墒情。秋翻未整地块, 在土壤化冻8~10厘米即可进行耙地, 并要求随耙随压, 达到播种状态。

2. 机播墒情中耕保墒

玉米能否一次播种出全苗, 机播是关键, 因为它不但缩短播种期起到抢墒作用还可以深施化肥, 避免化肥与种子争墒。另外机播种子均匀, 覆土一致, 深浅适宜, 可以做到随播、随压不失墒, 容易出苗。在玉米生长期间一定要注意及时中耕松土, 使表层土壤疏松干燥, 下层土壤湿润实落, 通气状况良好, 雨后及时中耕, 间苗要及时, 扒开根系土层, 使幼苗靠近地面第一层的部分根系得到阳光曝晒, 促进下层根系的迅速发展, 增加下层根的数量, 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3. 培肥地力以肥调水

加强土壤耕层, 增施有机肥或实行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有利抗御干旱。

四、应用其他技术增强抗旱性

1. 地膜覆盖技术有明显的改土培肥、蓄水保墒、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

2. 墒情极差地块, 可利用育苗移栽法等栽培;

3. 应用生根粉, 增加玉米根量从而增加玉米吸水能力, 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4. 应用玉米抗旱增产剂, 它是一种超强吸水材料, 含有

辽西玉米 第2篇

1 玉米倒伏的原因

1.1 品种选择不当 品种支持根不发当,茎杆脆弱,植株高大而细弱,就容易引起倒伏。如前些年推广的沈单10、沈单16等品种在茎杆韧性上的缺陷,常会引起倒伏及倒折现象。

1.2 气候条件不利 近几年恶劣天气成为本地区玉米植株倒伏的主要原因。玉米拔节至抽雄阶段生长快,茎杆脆弱,遇大风大雨就会造成大面积倒伏,严重的甚至倒折而减产。2012年8月朝阳县某乡镇一场暴风雨导致玉米田一些地块全部倒伏在地,个别品种穗位以下茎杆倒折。2013年8月朝阳县台子乡也是一场暴风雨使玉米大部分倒伏,恶劣的天气成为玉米取得高产的一大障碍。因此这些自然灾害是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施肥方法和使用时间不正确 施肥不平衡,氮、磷、钾配合不合理。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过多使用氮肥,都可能引发玉米倒伏的发生。幼苗期肥水过多会使基部2—3节过度伸长,植株增高和穗位增加,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苗期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的情况,钾肥尤其缺乏严重,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部分农民为了省事,肥料在苗期一次性施入,这种施肥方式更加导致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因此氮肥用量过大,磷钾肥施用量不足,造成营养元素失衡。玉米的需肥高峰期是在大喇叭口期,氮肥的60%用量应在大嗽叭口期施用。

1.4 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不合理 目前,育种目标是提高密度,追求高产,促进早熟。重点是掌握合理密植,密植品种的推广,使部分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加上部分农民有惜苗爱苗的习惯,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这样就改变了玉米生的小环境,造成玉米间争肥争水,秸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遇见大风大雨,造成倒伏。有的农民购买玉米品种不认真咨询技术员,不看品种说明,随意种植,将稀植品种种成密植,这样也增加的倒伏的潜在危机。

1.5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特别是玉米螟幼虫蛀食茎秆,造成孔洞,大小斑病、茎腐病危害茎秆等。

2 倒伏防治措施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针对品种特征特性,选择支持根发达、穗下节间粗壮、植株粗壮、柔韧性好的品种。

2.2 喷施调节剂促秸杆粗壮 针对那些茎秆脆弱,容易倒折的品种,可采取药物处理的方法,在拔节后或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矮壮素,一般可使玉米株高下降20—30厘米左右,穗位下降1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节间缩短,气生根增加,起到抗倒效果。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不要人工扶起,否则会加重损伤情况,可适当疏散尽量使玉米叶片采光充足,叶面喷撒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混合液或其它叶面肥,以补充营养,增加玉米籽粒饱满度。

2.3 培育壮秆,合理施肥 一方面要适当早播,创造延长地下茎节生长时间,促进根系发育。一方面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和种肥,将氮肥重点放在大喇叭口期使用。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基础上,苗期适当蹲苗,增施磷钾肥,控制浇水,控制基础茎节过分伸长,促进茎粗,增强韧性,使之成为节间下密上疏结构,即降低了株高和穗位,又使叶片均匀分布,加强光合作用。及时排除积水。对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地块,要及时组织农民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发生洪涝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追求高产,控制倒伏的一项主要技术,适宜的密度有利于培育壮秆,促进群体平衡发展,植株间相互不遮掩,授粉良好,减少秃尖,并且有利于光合作用。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保苗数基本控制在密植品种亩保苗3500株左右,稀植品种亩保苗2800—3000株。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以防治玉米螟为主,一是在玉米心叶期,用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氟氯氰菊酯)或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一50倍液,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用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一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公顷1.5一2公斤辛硫磷即可。病害主要发大小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7—1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并用石灰粉15—20公斤/亩拌细土50公斤均匀撒施田间,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 第3篇

一、选择优良品种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农业丰收的基础。选择苗期耐低温, 种子拱土能力强, 幼苗生产快、健壮, 较抗旱的角质型中熟的玉米品种。苗期耐低温, 早发性好的品种, 适应能力强, 能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照条件, 角质型的玉米品种大都籽粒灌浆和脱落快。这样就能够避开辽西花期的干旱、高温, 避免花粉因高温死亡造成的不能结实, 在秋季又能躲避和减轻低温早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在中下等肥力, 尤其沙性土壤的地块应种植稀植或半耐密中熟耐旱品种, 在肥力较高,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 可以适当种植耐密、半耐密中熟或中晚熟高产品种。

二、精细整地

使用中小型农机具, 通过秋季灭茬旋耕和苗期的垄沟深松技术, 促进春季地温升高, 提高土壤保墒、保肥能力。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 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于冬季降雨雪较多, 土壤墒情好的地块, 要及时整地保墒。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 早春要及时镇压保墒, 适当进行深耕深松, 打破犁底层, 蓄住自然降水, 随打垅随镇压, 以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跑风漏墒。

三、种子处理

尽量选用含抗旱、壮苗、防治地下害虫复合剂的种衣剂处理种子, 播前进行精选, 根据墒情适时播种, 在四月下旬5~10厘米耕层, 日平均地温达到8~10℃, 土壤含水量18%~20%时, 开始播种, 如在适宜的播种期内遇到有效的降雨, 可视实际情况早播或稍晚播。

四、播种技术

利用地膜覆盖技术, 提高地温, 尽量保证自然降雨能够充分蓄住利用, 增施有机肥料, 播前结合深翻土地精细整地, 达到地面无土块, 上虚下实土层活。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 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磷肥、钾肥, 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秋季采用机械粉碎秸秆, 利用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 增加土壤通透性, 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 满足玉米幼苗的生长。也可以采用精量播种技术, 选育芽率、纯度、净度高, 专门单粒播成一二一播种的种子, 根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 利用增加植株群体达到增产的目的。

五、田间管理

辽西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4篇

1玉米螟

1.1病状

玉米螟在玉米生长期产生危害。一般玉米螟危害的玉米果穗穗粒缺失,使玉米不能正常的生长,蛀空茎秆导致玉米倒伏,蛀食穗粒使籽粒霉烂变质,造成玉米的产量下降。

1.2防治技术

1.2.1消灭越冬虫源。可以在初入冬时用燃烧秸秆的方法把玉米、高粱等一些有虫的秸秆进行处理,这是预防玉米螟的有效措施之一。

1.2.2药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1.5~2kg/667m2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

1.2.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性诱剂等来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0%以上,可以使玉米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般在心叶中期使用白僵菌颗粒剂散播于玉米的心叶中,放出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有效防止玉米螟的大量出现。但须及时搞好测报,注意菌种的质量,使用时带上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防止人体接触了白僵粉菌过多引起皮肤感染等过敏现象。

2玉米红蜘蛛

2.1病状

红蜘蛛学名玉米叶螨,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玉米红蜘蛛会吸食玉米叶背的组织汁液而产生失绿斑点,从而对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玉米叶片受害严重会呈现发白的状态,并会逐渐干枯,造成玉米籽粒秕、瘦,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

2.2防治技术

2.2.1农业防治。对土地适当深翻,将害螨翻入地下深层,减少虫源;早春或秋后进行灌溉,使在泥土中的害螨窒息;及时清净田间杂草,有效减少害螨的繁殖;玉米不得与大豆间作套种。

2.2.2药剂防治。如果在田边杂草、边行玉米点片发现叶螨,要及时喷药防止蔓延;应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液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玉米丝黑穗病

3.1病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病害最主要的一种,之所以被称为玉米丝黑穗病,是因为它呈一包黑色粉状物质,所以常把它称作“乌米”,玉米发生这种病害不能正常结出果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在生长期间雄花膨胀变大、果穗变瘪等,使得果穗呈现散乱丝状或黑粉,整个果穗干瘪,从而影响产量,它的病发原因则是因为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雄性化出现变形影响了雄蕊产生。

3.2防治技术

3.2.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购种时必须选择可以抗黑穗病的品种,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它的指标和性能,要选用既具有抗丝黑穗病又具有抗大斑病这两种病害的优良抗病品种,因为它们两者的发病率和流行区域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3.2.2播前种子包衣和种子药剂利用。可以使用高效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者采用含有戊唑醇、多菌灵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30%多菌灵,每50kg种子用药量为125~175g。

3.2.3要求调整播期。播种时的气温稳定在12℃以上,整地保墒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促使种子尽快发芽、出土是减少病菌的有效措施,所以在播种时气温应稳定在12℃以上。

3.2.4苗期拔除病株。在苗期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对养分的吸收,和减少丝黑穗病菌在田间的积累,并将拔出的病株带出田间烧毁。

3.2.5轮作。可以采取错过发病高峰期,适时晚播,抢墒播种;同时还可以实行1~3年的合理轮作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4结语

玉米病虫害会逐年降低玉米的产量,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了解和预防玉米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辽西地区的玉米种植现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疾病的发生,将玉米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摘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对玉米螟、红蜘蛛、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辽西玉米育种的难题和解决之道 第5篇

一、玉米育种现状和面临的难题

辽西地区玉米育种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由市级农科院和个别种子生产企业从事研究工作, 多年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 培育出了锦单系列杂交种, 有较大推广面积的品种, 如锦单6号、锦单8号、锦单9号和锦单10号等。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成功, 都曾推广种植了上百万亩, 为本地玉米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很多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

玉米育种面临的难题:首先, 气候条件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辽西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丘陵坡地比例较大, 雨养农业模式突出, 年降水量平均400~600毫米, 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许多在其它地区表现优异的品种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同时, 在品种生产试验时, 许多杂交组合在鉴定和产量对比中, 难以发挥本身的产量潜力, 某些在高肥条件下具有高产潜力的组合, 在本地区试验时却表现平平, 甚至较差, 很容易被忽视淘汰, 也会导致一些具有高产潜力的材料难以被发现。另外, 干旱使得玉米生产难有严重的病害侵染,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病材料的选育, 难以验证其抗病性的大小, 如突遇某一年特殊的气候条件, 常常造成某一病害的大爆发。例如, 1996年在葫芦岛市大面积爆发的弯孢菌叶斑病和2002年在锦州、阜新等地区爆发的玉米丝黑穗病。还有, 辽西地区虽然经常出现干旱灾害, 发生的时期和严重程度没有年度之间的连续性。而特别容易发生的是春旱, 这种干旱影响的是玉米的播种质量, 而这种播种质量的选择, 在玉米诸多性状选择上是缺少选择目标的。其次, 育种材料的匮乏降低了可选择性。再次, 育种工作质量差, 学术交流少, 资金支持不足, 缺乏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

二、玉米品种的育种方向和改良途径

辽西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量较少, 日照时数长, 风沙较大, 蒸发、蒸腾量高, 玉米品种的选育方向应与本地气候条件紧密结合。应该学习先进的育种经验, 大力引进玉米新品种及自交系并逐步消化吸收, 积极开展本地区的抗旱玉米育种工作。实践证明, 具有抗旱基因的材料在本地区表现比较突出。因此, 抗 (耐) 旱应作为辽西地区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 这对于应对频发的春 (秋、伏) 旱和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意义重大。

作为玉米基础材料的自交系的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前提, 在改良利用现有的自交系时, 强化杂种优势, 保留原有材料的优良特性, 结合本土生态气候条件, 来实现玉米品种选育的本地化和提高本地杂交种的竞争优势。辽西地区育种材料的种群“本土化”改良, 需要建立一个人工可以调控的人工气候环境, 并且长期坚持下来。这主要是因为辽西地区虽然是“十年九旱”, 但不是年年干旱, 经常出现需要的环境因素缺失, 使材料选择的方向性受到干扰, 最后培育的材料并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因此, 有条件的育种单位应该建立这样的气候控制设施, 使育种区域始终处于半干旱状态, 这对抗伏旱和秋旱的育种材料选择具有特殊意义。

三、建立覆盖辽西的品种试验网

辽宁省的玉米品种试验网络较其他省份比较成熟, 每年筛选出大量的玉米新组合进入上一级试验, 每年审定的玉米品种都在30个左右。但是针对整个辽西地区包括相邻内蒙东部的试验网络却十分脆弱, 基本上只是在阜新的彰武县、朝阳的朝阳县、锦州的太和区、葫芦岛的绥中县有几个常规的试验点, 试验的也都是省级和国家的试验品种, 本地各个育种单位的品种试验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在辽西地区除了存在一定数量的育种“国家队”, 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半官方甚至民间育种团队, 在相当长期的育种实践中, 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育种材料和各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 但是他们缺少的是相应的专门用于抗旱目标品种试验网络。

应该专门在辽西地区设置更为密集合理的干旱半干旱品种试验网络, 集中进行品种筛选。对试验地的确定, 应该尽量接近当地农民耕种的土地, 在保证可以灌溉的同时, 尽量使试验地保持干旱半干旱状态, 心期达到和生产田同样的试验结果。只有这样筛选出来的品种才对本地区的品种布局具有真实的指导意义。

四、努力研究推广与抗旱育种目标相结合的栽培措施

关于辽西发展饲用玉米的思考 第6篇

一、辽西地区青贮饲料玉米品种研发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辽宁省政府、辽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青贮饲料玉米的研发非常重视,但是该项目正处在艰难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青贮饲料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定位不清晰,

概念混淆,分不清青贮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区别。一般来讲青贮玉米是指玉米吐丝期至蜡熟期间,收获整株玉米,然后经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调制成饲料,饲喂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根据收获器官的不同,可将青贮玉米分为青贮专用型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和粮饲通用型玉米三种类型。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青贮玉米,理想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应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生物产量高(饲草产量高);二是摄入量高;三是消化力或消化率高;四是适量的矿质元素、蛋白质、维生素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五是发芽势和抗冷性强。育种家只注重视生物产量,茎叶的保绿性,不注意育种材料的内存品质,品质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品种相差较远。

2. 育种材料短缺和快速可靠营养检测设备不完善

饲用玉米研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快速可靠的营养分析测试技术体系,从而增大了种质材料筛选和组合决选的盲目性,同时对养殖企业来说,实行优质优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急需建立完善的饲用玉米营养分析检测系统。

其次,与普能玉米育种遇到的问题一样,种质资源缺乏、基础更狭窄是限制青贮饲用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障碍因素,相对国外青贮玉米和国内的普通玉米育种而言,在种质资源的改良利用和技术方面,可以说处于低水平,组配的杂交种较少,品种更新速度较慢,而且满足不同种类的畜禽(饲草和饲料)需要的品种就更少了,制约了玉米作为饲料的经济优势。

3. 产业化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事企业又是一个弱势企业。农民由于受传统的粮食观念及青贮技术不配套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实生产中利用玉米秸秆做牛、羊等动物的饲料,主要还是沿用传统落后的老方式,养殖牛羊数量小,不够规模,既使有上百头的养殖大户,由于农民的土地分散经营,无法统一管理,往往产生原料短缺,同时牛羊的产品不能深加工即产业链不能延长升级,产品的附加值不能提高,因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的太弱,往往造成破产的局面。

二、辽西发展饲用玉米的几点建议

1. 调整育种目标,加速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筛选

品种选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获得优质高产饲料的关键,应该以提高玉米饲料产量和品质的生物潜力为目标,加强外来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研究、扩充优异种质,改进育种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效结合,构建饲用玉米的杂优模式,选配适应市场需求及畜牧饲喂需要的饲用玉米品种。

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适时收获时玉米秸秆干物质≥25000千克/公顷,粗蛋白≥7.0%,淀粉≥2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2%,木质素含量≤3.0%,离体消化力≥78%,细胞壁消化力≥49%,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穗部虫害;籽粒蛋白质≥10%,脂肪≥4.0%,赖氨酸≥0.4%。

2. 重视良种良法配套,进行饲用玉米整体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

研究玉米优质高效轻型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单产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对玉米品质都可发挥作用,目前除了重视品质育种工作外也应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主要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产量。

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饲用玉米“双促双高”(促秆、促质、高产、高营养)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产优质饲用玉米品种的筛选、适宜栽培密度、高产优质肥水调控技术、最佳收获期、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青贮技术(微贮技术)及质量评价、营养生长调节剂(激素等)在饲用玉米中的应用,无公害(绿色)饲用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饲用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等。

3. 进行饲用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配套-农户种植-饲养转化(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与示范

(1)建立饲用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

实践证明,没有基地建设就不可能有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分散、不规范的生产不能形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根据畜牧业发展需求和生态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应建成具有较高商品率,能批量供给市场需求高标准、高质量饲用玉米产品。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的的饲料越来越紧张,必须以辽西各城市为中心分别建立二个企业群,一个饲料玉米生产基地,即近郊以牛、羊及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群;远郊以饲用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养殖企业群;远郊以外的饲用玉米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这样的三元结构,即提高离城市较远的农民收入,又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辽西玉米 第7篇

近年来, 辽西地区的气候有变暖和干旱化趋势, 这对玉米生产和玉米带的发展造成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趋利避害, 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 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高产玉米品种, 实现辽西玉米的可持续发展。据气象资料统计, 从1991~2010年间, 东北初霜期延后7~9天, 无霜期延长14~21天, 热量资源增加, 使得辽西地区热量条件改善, 单位面积产量趋于增加;但在热量增加的同时, 辽西干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每年的平均水分亏缺量达二百多毫米, 针对干旱化加重的不利条件,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表现突出。

一、密度增加产量

单位面积的产量是单株产量累加获得, 相对于稀植大穗型玉米, 密植品种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来增加产量, 发挥了群体优势, 每亩合理株数为3800~4000株, 单株产量在0.25~0.3公斤;而稀植品种, 每亩为2800~3000株, 单株产量在0.26~0.31公斤。

二、密植品种米质优

玉米贸易中, 玉米的商品性极为重要, 容重是衡量玉米优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密植型玉米的米质以角质玉米为主, 而大穗型玉米多半粉质型的, 角质型的玉米容重大, 比较受客商的欢迎。

三、适应性强, 稳产

密植型玉米, 一般根系发达, 具有多抗病基因, 同样在自然降雨量相对少的情况下, 因为密植型玉米较稀植大穗型玉米植株相对小些, 在水分需要量上更能得到满足。

辽西玉米 第8篇

1 精量播种的优势

1.1 节本

农民仍受“大水、大肥、大播量、大群体”的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束缚, 亩播种量在3~4.5kg, 这样既浪费种子又加大人工支出。根据两年的课题试验表明, 精量播种量在1~1.5kg左右, 仅种子一项节约20元/亩;无需间苗, 可节省人工6元/亩;实行免中耕一次施肥法, 可节省追肥机耕费20元/亩。两年精准课题试验表明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大田玉米可节约49元成本。

1.2 增效

机械精量播种均匀, 深浅一致, 由于单粒播种, 不存在苗期争水争肥和间苗伤根的问题, 幼苗分布均匀, 通风透光性好, 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 苗期发育好, 苗齐、苗壮, 增产效果显著;保水剂施入土壤, 可协调水肥耦合环境。两年精准课题试验表明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大田玉米可增产52kg, 每亩增效61元。

1.3 农业发展可行性和发展要求

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 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量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 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 加快普及农作物的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2) 玉米精量播种机的普及和推广为该模式提供的农机上的准备。

3) 粒播玉米种子悄然上市, 推动精量播种的步伐。

4) 精量施肥即测土施肥, 是精量播种农业集成模式获得优质高产、环保的保障体系。

2 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应用特点

2.1 选择气吸式精量播种机

可一次性完成破土、施肥、开沟、精量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环节。

2.2 整地

玉米是根系发达作物, 适宜对播种田块进行深耕耙压作业。耕地作业多采用翻耙相结合的方法。耕翻要做到耕深22~25cm, 耕深一致, 不漏耕、不跑茬, 翻后无立垄, 地面平整。耕翻作业后采用圆盘耙、V型镇压器、钉耙带碾子进行耙压整地, 使地块达到齐、松、平、保墒、净、碎的要求, 土层形成上虚下实, 虚土层厚要求8~10cm为宜。

2.3 玉米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抗旱中晚熟品种。角质硬粒型更有市场和增产潜力。种子质量标准为:纯度≥98.0%;净度≥99.0%;芽率≥95.0%;水分≤15.0%。最好选择子粒均匀一致。结合我市的生态区特点, 建议选择芽势强、稳产的品种。

2.4 种子加工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平铺在席子上厚度为5~6cm, 连续翻晒2d。利用复合型的种子包衣剂进行拌种, 晾干后, 进行博亚牌农林保水拌种粉处理。保水拌种粉按1:100比例缓慢加入水中, 搅拌10min后, 静置5h, 待充分溶开成水凝胶状后, 按30kg种子/袋标准拌种, 晾干后即可播种。

2.5 播种密度

按所选的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加20%为确定的实际种植密度, 通过调整种盘上的孔数实现不同密度的播种要求。

2.6 播种量

根据播种密度和品种的千粒重确定。亩播种量=每穴粒数×亩株数×千粒重 (g) /1000

2.7 精量施肥

根据测土结果进行合理配方施肥。农民习惯使用的复合肥的含量不能因地适宜地满足玉米高产的需要, 即使加大用量也很难满足玉米高产的所需各元素的含量, 还加大了成本。必须先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这是降低成本实现高产的关键。通过两年核心区的试验证明, 免中耕的种肥最好用二胺, 侧施肥最好用缓释尿素。

2.8 精量灌溉

玉米总耗水量:早熟品种3 0 0~4 0 0 m m, 中熟品种500~800mm, 晚熟品种800mm以上, 而且全生育期内不得少于350mm。玉米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5%, 此时要求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 保证出苗良好。玉米营养生长期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 花期以70%~80%为宜。

2.9 综合防治杂草、病虫害

1) 除草剂:采取苗前锄草, 以2瓶乙草胺、1瓶秀去津、1瓶2·4D丁酯为一组, 可喷4亩地。

2) 包衣剂:地下害虫主要利用种子包衣剂进行防治。20%福·克或黑虫杀星包衣剂主要成分福美双、克百威, 药种比例为1:50。

3) 在粘虫大发生期及时进行人工撒播除虫精粉。

4)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赤眼蜂防治法, 释放量为每亩一万头左右, 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3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从两方面体现:1) 降低成本投入;2) 提高产量。按亩节本49元、亩增产61元计, 推广6.67万hm2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1亿元。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对提高玉米产量,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缓解水资源危机, 减少农业化学物质对土壤、水体、农田周边环境及农产品本身的污染和损害, 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辽西玉米】相关文章:

辽西高校05-15

辽西谷子种植技术05-07

玉米育种05-08

玉米食品05-25

玉米产业05-29

玉米丰产05-31

玉米加工06-07

玉米期货06-09

玉米免耕06-11

玉米种子06-13

上一篇:网点测试仪下一篇:新课改呼唤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