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范文

2024-07-21

日本汉字范文(精选4篇)

日本汉字 第1篇

据新浪网报道, 日本人崇拜汉字文化, 每年报考汉字测试的日本人比考英文托福的人还多。登记为公益团体的日本汉字检定协会近期被指如同一棵“摇钱树”, 单单收取的考试费就累计高达73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5170万元) , 遭到教育当局调查。当局报告称,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成立的宗旨, 是为了保护汉字传统, 为教育作出贡献, 它列入免税的公益团体。目前, 这种赚大钱的现象, 让他们不敢相信。日本当局在百般考虑后, 终于列出两个或有助于抵消盈利的办法:第一, 劝导该协会降低考试费, 尽快让财政回归非营利团体的一般水平。第二, 应当加紧考虑将资产用在其它公益事业上, 以免成为外界批评对象。对这些命令,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关系人表示将尽力配合。不过, 他也为难地指出:“其实在2004年时, 也被教育部当局警告过一次, 最后是将考试费从6000日元降到5000日元, 以为这就能解决问题。不过, 后来才发现汉字测试越来越有市场, 因为人们实在越来越重视汉字。”

日本人的汉字情结 第2篇

受上层阶级追捧 汉字自传入日本后,填补了日语没有书写方式的空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作为官方文字来使用,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书函、文献、历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汉字书写。汉学功底被作为评价一个人修养的标准,长期受到上层阶级的追捧,汉字崇拜的风潮也自上而下的普及开来。

千年来,日本人除使用外,还对汉字加以改造,使之更适应自身需求。尤其是19世纪日本明治时期,西方经典著作纷纷传入日本,为了翻译日语中本没有的概念,日本人利用汉字的构词原理创造了大量新词汇,称之为“和制汉语”。例如电话、名词、哲学、细胞、社会主义等,这些日造词语被留学生等群体带回中国,造成汉字反输入的效果,并在汉语里被广泛使用。

汉字存废之争 但同样从明治维新时起,日本在大举引进西学的同时,开始反思本国文字的不足,并且将繁杂的汉字视为落后的原因之一,认为要适应文明社会的需求,必须废除汉字不可。一时间,日本社会各式各样的国语改革运动兴起,主张假名派、罗马字派、洋文派等各派系主张争持不下。虽然其中也有高呼汉字不可废者,但最终福泽渝吉提出的减少汉字使用说成了折中方案,他主张将汉字使用个数限制在3000個以内就足够了,而这一主张也成了日本日后文字改革的基本路线。

二战后,占领军司令部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时,也要求日本进行文字改革,采用西化的罗马字标记。1946年11月,日本首相吉田茂颁布收录1850个字的《当用汉字表》,以限制汉字使用,同时还进一步推行简化汉字。但到了60年代以后,日本又开始反省限制汉字使用对社会的影响,1981年日本文部省从实际需求出发,将《当用汉字表》改为《常用汉字表》,并增加到1945个字。

世界上最早给汉字附上计算机编码的也是日本,计算机汉字录入技术的变革,几乎清除了“汉字繁琐论”的最后障碍,当初主张罗马字化的学者也开始改变立场,放弃早年主张。摘自《中国民航报》

日本人祖先忌讳汉字的原因 第3篇

1. 汉字具有魔性之说的影响

在日本, 有很多人认为汉字具有不可思议的魔性, 汉字简直就像完全能够主宰语言一样的令人肃然起敬。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有类似汉字的氛围。纪元前14世纪左右所使用的文字, 书写体尽管发生了变化, 但据说现在也都还在使用, 具有奇迹般的生命力。这些都深切让人感到汉字是不可思议的文字。即使是信奉科学万能的现代日本人, 在心底的某一处, 也有感汉字的魔性。日本有根据姓名判断命运之说, 也就是说根据姓和名的画数可支配决定人的运势、命运这一占卦。例如, 日本有名的男演员石田纯一, 起初的艺名叫石田纯, 但是一直不走红。据说根据姓名画数判断, 必须增加一画运势才会变好, 因此追加了“一”。另外, 日本近几年最受欢迎的10人歌手组合的「モーニング娘。」 (充满朝气的女孩。) 的最后的小圆圈 (句号) , 据说也是为了改变运势而添加上的。为了给孩子取名, 利用网上的姓名判断网页的父母也不计其数。现在, 年青人之间的短息用语里, 有比如故意把「愛してる」 (我爱你) 用汉字写成“爱死天流”;「よろしく」 (请多关照) 写成“夜露死苦”等等, 这些也许是过去字靈 (字里有神灵) 法术的残留。

另外, 汉字具有魔性氛围的另一原因, 就是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 现在已经被确认的范围内, 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迄今为止3400年前, 纪元前14世纪左右的甲骨文。也就是说甲骨文是在殷王朝时期的龟甲或牛背骨等上面雕刻的东西。尽管从此殷王朝更早时期的遗迹来看, 也发现了各种文字, 记号文样的东西, 但这和汉字的起源有无关联还不太清楚。

中国有一传说, 说的是在5000年前, 最初创造文字的是一个叫做仓颉的人。古典文学作品的《淮南子》里, 有仓颉著书中的“而天雨粟、鬼夜哭”一文。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 仓颉最初发明文字之时, 发生了两大奇迹。第一奇迹是天降五谷雨 (天让五谷如雨一般降下) ;第二奇迹是幽霊在夜里哭泣。天预料到由于发明了文字, 人间会产生不同等级 (阶层) , 为了不让贫困阶层发生饥荒而降下五谷。还有由于文字的发明而发生了很多悲惨事件, 因此幽霊会在夜中哭泣。尽管这是后世学者的异说和空想, 但也能够从中看到这样的寓意,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们认为, 像文字这样伟大的发明, 不仅仅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文明, 但也带来不好的一面。这就是汉字具有魔性的一面的寓意。因此, 最初接触到汉字的日本人的祖先, 比起汉字所带来的文明来说, 更加恐惧汉字的魔性所带来的不好的一面。据说日本人从知道接触汉字到使用汉字为止整整花费了大约600年左右的时间。

2. 汉字具有残忍字源之说的影响

在汉字的世界里, 不同的汉字具有不同的来源, 这也是让日本人祖先深感汉字魔性的另一说法。由于汉字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 当时没有人权、自由这样的想法。为此, 在汉字的来源当中, 有部分汉字存在野蛮、血腥的东西。例如:在古代战争中, 一旦抓捕到敌人, 要么把首级砍下, 要么作为战利品把敌人作为奴隶使用。「首」 (头部) 这个汉字, 上下颠倒一下, 就变为「県」 (县) 。「懸」 (悬) 这个汉字含有「県」 (县) 和「糸」 (系) 。「懸」字起初表示的是:被砍下的头颅用绳子系起反挂这样意思的汉字。一旦知道这个字的来源, 在使「懸賞」 (悬赏) 这个词时, 不禁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后来, 由于头部较重, 把砍头换为削耳朵。据说有根据削掉敌人耳朵的多少作为判断功绩证据的说法。很多耳朵连成一串的样子所使用的汉字是「聯」 (联) , 表示连接、贯穿这样的意思。就是在现代日语里, 也还在使用「聯合」 (联合) 这个词。尽管在日语常用汉字里已经改为「連合」, 但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再比如「数」这个字的来源也极其残忍, 用繁体字书写的话为「藪」, 这个字是由「婁」和「文」组成的会意文字。「婁」这个字是由「母+中+女」三个字组成。这个字表示的是:用绳子把妇女、少女等女子们串拴在一起, 作为战利品带走的意思。右旁的「文」是表示动词的标志。在[数]这个汉字里含有[女]字是古代战争的残留。无论怎样, 各种汉字具有各种来源, 印刻的是汉字与人类3000多年历史的影子。因此, 日本人的祖先忌讳汉字有残忍、血腥一面之说而讨厌汉字。

3. 相信有众多神灵存在的影响

古代大和民族, 相信有众多神灵的存在。就连语言当中也认为有「言霊」 (语言内在的神灵) 存在。在大和民族的专用语“大和语”中, 「事」和「言」没有区别, 都用「こと」一词表达。「言説」和「事象」也没有严格区分。这是因为日本人的祖先相信像“死”这类不吉利的词一旦说出口, 真的会发生“死亡”这样的事情。像这样的迷信想法, 称为“言霊思想”。也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认为语言具有神奇的力量, 一旦说出不吉利的话后, 一定会发生如话所述一样的事件。也就是说, 禁忌说不吉利的话, 是古代大和民族言霊思想的根本。像这样有言霊思想的日本人的祖先, 最初接触汉字之时, 尽管知道使用汉字可以记录死去人的名字及可写下像今天一样的碑文的益处, 也知道用文字记录的东西可以正确地得予传承。但在古代大和民族的眼中, 就像看到了汉字中言霊魔法一样的东西存在着一样, 因此不敢轻易使用汉字。

正因如此, 在日本古代神话中, 没有文化文字的传说。传说中掌管知惠、知识的神, 不看书、不写字。代替文字传达书信的也是使用三脚红鸟等鸟类进行。在日本神话中, 有日本在各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记录, 但是有关文字方面却没有任何记录。日本人的祖先就连在死者墓前, 用汉字写死者姓名这样的事情也忌讳。这也许也是受言霊思想的影响所至吧。

综上所述, 日本人的祖先最初忌讳汉字并不敢轻易使用汉字的原因就是受言霊思想的影响所至。因为日本人的祖先从一开始就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 相信其具有神奇的魔性。每个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轻易使用的话, 特别是表示不吉利的汉字, 就会发生如汉字所表达意思一样的事件。另外可以考虑的另一原因, 是由于当时的日本政治还未需要文字。

汉字具有魔性之说,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这样的思想也有可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只是中国人的祖先在知道汉字魔性的同时, 并不忌讳使用汉字, 这也许是政治所需。当然忌讳说不吉利之话, 不仅是以前, 就连现在也有此说法。

日本人的祖先从最初讨厌、忌讳使用汉字到使用汉字, 并不断发明、改良汉语词, 直至今日能够巧妙利用汉字的演变过程,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最初使用汉字来记录日本历史《国记》的圣德太子。从圣德太子时期 (620年) 开始, 日本人开始使用汉字, 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

假如最初传入日本的文字不是具有“魔性”的汉字, 而是像英语26个字母一样的表音文字的话, 也许这之后的日本历史、日本这个国家乃至当今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等等, 相信都将会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加藤徹.日中二千年漢字の付き合い[J].日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2008, 8-9月第4巻第12号

汉字东传日本考辨 第4篇

有学者认为,汉字至晚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即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已经东传日本。其主要依据是:日本庆应二(公元1866)年。人们在日本北海道小樽市的手宫公园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些古人留下的石刻。明治十一(公元1878)年,当时受聘于明治日本政府的英籍教师约翰?米伦对这些古代石刻进行了考证,他认为这些石刻与北海道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字类似。但更接近于中国古代文字。后来,日本学者朝支文裕又对这些石刻进行了进一步考证。朝支文裕认为这些石刻就是古汉字,并且他还将这些石刻解读为:“方舟,未,至,旅,帝人,变,血。”据他考证,“方舟”两字连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始见于东周时代的石鼓文。所以,他据此断定这些石刻的刻制时间当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以前,而根据他对石刻内容的解读,他进一步指出这些石刻是当时前往北海道的中国船员留下的。

朝支文裕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一部分学者的赞同。其中有的学者还进一步论证说,中国古籍《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毛人国”或称“毛人之国”就是指今天日本的北海道地区。由此可见,早在《山海经》成书以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北海道。由此推论。说春秋时代以前中国人已经到过今天日本的北海道当是可信的。所以,手工石刻的发现证明,早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以前,汉字便由前往北海道地区的中国船员传入日本。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手宫石刻的内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手宫石刻是岩画而不是文字。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朝支文裕的上述考证不能成立。另外,尽管有的学者也认为手宫石刻的内容是一种文字。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文字根本不是古汉字,而是突厥文。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将手宫石刻看作是汉字始传日本的标志不妥。他们认为,汉字是在中国的西汉时期东传日本的。这些学者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根据是《汉书·地理志》有如下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岁时以献来见。”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既然倭人经常派人出使汉朝,双方必然要相互交换国书。毫无疑问,随着国书的相互交换,汉字也就随之东传日本。《汉书·倭传》的如下记载似乎也印证了学者的上述推测:“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认为,这则史料证明,倭奴国使节不仅能使用汉语,而且通晓汉朝礼节。由此可知,倭奴国的使节已经通晓并能使用汉字了。

不过,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上引《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比较笼统,并且同书也没有关于双方相互往来的国书的记载。因此,根据上引记载断定汉字在西汉时期已经东传日本也不合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与其说汉字是西汉时期东传日本的。还不如说汉字是东汉时期传人日本的。这种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记载,中国东汉王朝成立后不久。位于日本博多湾沿岸的倭奴国便遣使对东汉王朝的成立表示祝贺,来使受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赞赏,并被光武帝授予金印紫绶。公元1784年2月23日,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发现了“汉委奴国王”金印,从而证实了《后汉书》的上述记载。既然如此,可以肯定地说汉字最晚在东汉时期随着“汉委奴国王”印而东传日本。

也有学者认为,文字的传播与一般物质文化的传播不同,如果人们不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种文字就不能说这种文字已经传人这一地区。而他们认为,当“汉委奴国王”金印传人倭奴国时,倭奴国的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知和使用汉字,所以还不能说“汉委奴国王”金印东传倭奴国就标志着汉字已经东传日本。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汉字是公元五世纪初通过位于朝鲜半岛的古代国家百济传人日本的。其根据如下:据成书于公元712年的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记载:“品陀和乞命(应神天皇——引者注)在轻岛的明宫治理天下。……百济王照古王遣阿知吉师献牡马一匹、牝马一匹。……天皇又命百济国贡献贤人。于是,百济国又派遣和迩吉师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另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阿直岐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岐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乃征王仁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

学术界一般认为,上述两则史料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即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儒学典籍《论语》、《千字文》经古朝鲜半岛百济儒生之手传入日本,此为史籍所见汉字传入日本之最早记载。故一般认为此即为汉字始传日本之标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进一步论证说,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久,即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死前,曾遗言由太子菟道稚郎子继承王位。然而,应神天皇死后菟道稚郎子却以其同父异母兄大鹪鹩年长且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为由,让位与大鹪鹩。而大鹪鹩则以父命难违为由,固辞不就。结果,两人相互推让达三年之久,最后菟道稚郎子竟以自杀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值得重视的是。双方在推让时的表白。菟道稚郎子说:“夫君天下以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心,百姓欣然,天下安矣。今我也弟之,且文献不足,何敢嗣位登天业乎。大王者风姿岐嶷,仁孝远聆,以齿且长,足为天下之君。……仆之不佞,不足以称,夫昆上季下,圣君而愚臣,古之常典焉。”而大鹪鹩则说:“先皇谓:皇位者一日之不可空。故预选明德,立王为贰,祚之以嗣,授之以民,崇其宠章,令闻于国。我虽不贤,岂弃先帝之命,辄从弟王之愿乎?”大鹪鹩还说:“其天之立君,是为百姓,然则君以百姓为本。是以古圣王者,一人饥寒顾之责身。今百姓贫之,则朕贫之;百姓富之,则朕富之。未之有百姓富之君贫矣。”据此,这些学者认为这种崇尚德治的民本思想显然属于儒学范畴,如双方不理解汉字是不可能有此思想的。

但是,有学者指出上引《日本书记》的记载有误。因为据考证,《千字文》乃中国南梁武帝年间(公元502—549年),南梁人周兴嗣所著,而日本的应神天皇时代至少要早于中国南梁建立一个多世纪,相当于公元五世纪初。由此可知,王仁东渡日本时是不可能持有100多年后才问世的《千字文》一书的。由此可以断定,所谓汉字自公元五世纪初传人日本的观点不能成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日本汉字】相关文章: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汉字06-04

【关于汉字的故事】汉字的故事50字05-26

汉字创意05-24

汉字标志06-28

汉字简化07-08

汉字创新07-09

汉字历史08-16

汉字书写06-06

汉字听写06-26

小学汉字教学05-25

上一篇:SSH电工电子下一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