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施范文

2024-05-28

现场实施范文(精选12篇)

现场实施 第1篇

1 设备管理

1.1 设备维护观念

目前很多企业, 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一方面, 企业懂得适时引进设备, 配合灵活的机制, 生产出符合市场变化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 却没有保证设备长期稳定经济运转的管理方法, 人员缺乏正确的维护观念和技能, 造成这种情形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意识、技能、环境”三个方面。

意识:有没有看到设备管理问题、设备生产损失的意识。

技能:有没有找出设备故障原因、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技能。

环境:有没有设备整洁明了、问题无处藏身的现场环境。

1.2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

企业实力的提升并不只是靠良好的设备, 拥有和培养一只出色的设备管理及维护队伍才是设备管理成功的关键。而培养这样一只优秀的队伍, 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工作的过程。因为坚持不当的维护观念去进行设备管理工作, 必然会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或隐患。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设备维护观念, 才可以搞好设备管理。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 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 相互协作, 有针对性地进行4种保全方式, 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活动:

1.2.1 预防保全:通过日常的维护保养, 定期巡查与设备诊断等预防手段, 来发现和消除可能妨碍生产顺畅和安定进行的设备隐患。

1.2.2 事后保全:在设备因故障或性能严重退化而停机后进行的维修。

1.2.3 改良保全:为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升安全性和操作性、方便维护点检等目的, 而对设备构造设计加以改良。

1.2.4 保全预防:设计或引进时就选择可靠性高、低故障率、免维护或易于维护的设备。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企业的设备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大支柱。特别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配置, 也都日趋灵活多变。如何在变化中保障设备的性能和品质, 无疑是今天的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通过积极地培养设备人才, 塌实地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才能让设备成为企业的“利刃”, 而非“钝刀”。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是每个企业的重要工作。而设备保养是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主要在于保持设备的基本条件、遵守设备的使用条件、根除劣化、改善设计弱点和提升设备维护技能。

保养工作的安排通常可按照组织职责的区别, 分成3级进行。

一级保养:即操作者保养, 谁负责使用就由谁负责保养。

二级保养:即维护者保养, 由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 (如设备组) 负责。

三级保养:即专业厂家保养, 一般委托专业厂家执行。

1.3 自主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自主活动有4种:

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在自主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开展设备点检的活动。

活动揭示板———行动的指南针。

开展交流会———经验的交流地。制作点滴录。

2 目视管理及看板管理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要符合以下3个要点:

(1) 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 (异常) 。 (2) 能迅速判断, 精度高。

(3) 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通常目视管理分为五大类: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目视管理的品质管理;目视管理的安全管理。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将希望管理的项目 (信息) 通过各类管理板揭示出来, 使管理状况众人皆知。但有些人经常把看板管理与目视管理混淆, 如果细分的话,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比如:

(1) 流水线头的显示屏上, 随时显示生产信息 (计划台数、实际生产台数、差异数) , 使各级管理者随时都能把握生产状况。

(2) 种类不多的仓库里, 对每批来货都用小板标明品名、数量、入库日等, 所有人都清清楚楚。

3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根据重业绩、成果的思想, 由企业确定各阶段期望达到的总体目标, 再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 并积极努力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作用:

(1) 提升组织整体的及时反应能力; (2) 减少内部创新和改善的阻力;

(3) 指导资源分配, 顺应形式调整经营策略; (4) 激发员工应有的潜力和追求更好的动力; (5) 创造崇高的意境, 将理想逐步变成现实。

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 但许多公司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问题不在方法本身, 而在用方法的人。这些企业本身的组织状态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想成功实施目标管理, 必须首先解决企业凝聚力和发展的组织问题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

如何让企业拥有持久的、对多数人产生吸引的凝聚力呢?首先的是让企业拥有正确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员工从整体上形成三方面的共识, 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交流准则。

协作意愿是指员工认为, 在组织中付出是值得的, 即使额外的投入也有足够的信心期待回报。

共同目标是指员工拥有共同的事业理想, 不只是大家能站在一起, 还要有事可做, 有超越个人利益的共同追求和整体利益。

交流准则是指组织中哪些行为得到公允和鼓励, 哪些行为会被压抑或反对。同时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相互的交流, 以期增进协作, 避免摩擦。

参考文献

[1]肖智军, 商勇, 党新民.3A企管实用书系—现场管理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2]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4]夏晓东.企业物流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5]孙明贵.物流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郝渊晓.现代物流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7S现场管理实施办法 第2篇

为了积极适应全面建设现代烟草的要求,努力提升襄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7S”现场管理水平,创建一流作业现场,打造一流员工队伍,提供一流配送服务,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襄阳烟草卷烟配送中心“7S”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施与改进。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切实完成、持续保持”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7S现场管理,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发扬密切的协作精神,创造安全、舒适、明快的工作环境,打造团结、进取、高效、创新的员工团队,全面提升襄阳烟草卷烟配送中心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三、基本内容

7S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

1、整理 将现场物品分为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并将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以便物流畅通,防止误用。

2、整顿

在完成“清理”后,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合理规定现场物品放置的位置、数量和方法,并做必要的标示,以便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清除工作场所的垃圾、灰尘、污渍及其它污染源,避免和消除水、电、气、跑、冒、滴、漏,创建一个卫生、安全、适畅的工作环境。

4、清洁

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入,使之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改进,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5、素养

素养又称为教养,人的素养是“7S”管理的核心。通过经常性的培训督导,文化熏陶和不断创新,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使管理要求逐渐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6、节约

全理利用时间,空间和能源,发挥其最大效能,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7、安全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安全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消除和减少员工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消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和避免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现场管理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只有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才能保障7S现场管理的顺利落实。7S现场管理成功与否,领导是决定因素,各部门负责人要承担倡导、组织、计划、协调、检查、奖惩等管理职能,自上而下的推进7S管理,并为实现7S管理目标创造和维持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员工即是7S管理的实施者,又是7S管理受益者。要让员工在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中高效的工作,为企业持久的创造良好业绩。

2、不走过场,注重实效。7S现场管理不能“走过场”,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流程控制,做到事事有人管,职责明确,奖惩兑现;方法要多样,表格控制、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目标管理等;要按流程、部门、工序逐级建立检查网,层层有人负责,形成要结果的检查习惯。

3、持续推进,持之以恒。

7S现场管理是一项长远和基础性工作,一两次的整理或清扫清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长期坚持,反复执行,使工作现场时刻处于7S的管理状态,促使企业7S现场管理从“形式化”走向“行事化”,最后向“习惯化”演变,积极提升企业的规范管理水平。对7S现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研究和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得7S现场管理随着时间、环境、任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改进。

五、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

卷烟配送中心成立专门的现场管理推进领导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对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进行编组和责任区划分。

2、制订实施计划

⑴、明确方针:实施计划的制订要结合部门的具体情况,要有号召力,方针制订后要广为宣传。⑵、结合实际:实施计划的制订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设定希望的目标,做为活动努力的方向及后续的检查、考核标准。

⑶、规范标准:制订“要”与“不要”物品区分方法;制订7S活动评比的方法;制订7S活动奖惩办法。

⑷、时间进度:制订详细的实施进度,按部就班的开展7S现场管理的实施。

3、组织实施 ⑴、“整理”的实施

整理的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理的实施要领是: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制订“要”与“不要”的判别基准;将不要的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每日自我检查。

⑵、“整顿”的实施

整顿的目的是: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整顿的实施要领是:落实前一阶段的工作;流程布置,确定物品的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划线定位;场所、物品标示。

整顿的三定原则是:定点、定容、定量。定点是指放在那里合适;定容是指用什么容器、颜色;定量是指规定合理的数量。

⑶、“清扫”的实施

清扫的目的是:清除作业现场脏物,创建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并稳定工作质量。

清扫的实施要领是: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物;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⑷、“清洁”的实施

清洁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成为一种管理和制度。

清洁的实施要领是:落实前面3S工作;制订考评办法,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管理人员应经常带头巡查,以表重视。

⑸、“素养”的实施

素养的目的是:培养有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素养的实施要领是:制订辅助、仪容、识别证标准;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制订礼仪手册;教育培训;推动激励活动;遵守规章制度。

⑹、“节约”的实施

节约的目的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的合理运用,以发挥最大效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节约的实施要领是: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务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使用价值。

⑺、“安全”的实施

安全的目的是: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损失。

安全的实施要领是:采取系统的措施保证人员、场地、物品等安全;系统的建立防伤病、防污、防火、防水、防盗、防损等保护措施。

六、考核

1、达标考核

卷烟配送中心对各部门7S管理现场进行达标考核

考核形式:查看现场、现场提问、查阅文件和资料。

考核内容:实施计划、宣传与教育、实施效果、文件体系建设、分析与改进、阶段考核。

2、持续推进考核

对通过达标考核的部门,组织一次7S现场管理持续推进考核。

考核形式:查看现场、现场提问、查阅文件和资料。

考核内容:执行制度情况、实施效果、文件体系建设、日常检查与考核情况。

七、附则

现场实施 第3篇

“5S”管理始创于日本,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1.整理(SEIRI)

整理不是把现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而是要分出必需品和无用品,并且把必需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印刷厂的整理可以从以下3步进行:

①分清必需物料和非必需物料。现场检查,对于工作场所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桌面、墙面、机器下面、电脑、车间的电线布置、机台周围情况。挑出无用品,查看机器设备和日常用品有无报废或者闲置。其判断标准参见表1。

②果断消除无用品。找出生产工作现场中的必需品和无用品,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参见表2。

③摆放好必需品。每天下班前的15分钟,生产者应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作现场要求,进行检查。整理活动的实施可通过照相机、录相拍摄下来,做成展台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或用不同的盒子进行收纳并用标签注明。

2.整顿(SEITON)

整顿的推行要在整理的实施达到一定效果后才能进行,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的结果要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做到立即拿取所需要的物品。第二,充分地利用狭窄的场所。第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第四,节约物资材料。

印刷厂的整顿可以从以下3个步骤进行: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放置位置。物质材料的摆放依据更安全、拿取更便利的原则进行布置,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存放架上或库房里。

在工作现场画出工作通道和生产作业区。在整理过后的工作现场会有很大的空闲空间,充分地利用这些空间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工作通道决不能放置物品,目的是使工作运行安全。常使用的物品应放在离工作台近的位置,如透明胶带、打印纸、裁纸刀。其中打印纸更换的频率很高,那么就应把打印纸放在离打印机近的位置。近期内不用的物品应放置在远一些的位置上,如数字打样机的墨盒需要两三周才更换一次,可放在储存柜里。具体放置位置可参考表3。

②用纸条或纸盒划分细节。在放置物品的相应位置上贴上相应的标签,方便寻找取放。

③放置方法。物品及工具的摆放一定要在固定的地点和区域。摆放的位置不能随某个人的喜好而改变,固定的放置安排应适合大多数人的习惯。

3.清扫(SEISO)

清扫是通过制定要求,清洁工作现场。实现无垃圾、无污垢,维护机修设备的精度,早些发现设备的不完善,减少故障的发生。清扫工作可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清扫平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比如办公电脑。然后清扫生产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指设备的日常保养,这部分可参考机器的使用说明完成。最后清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裁纸机台产生的废纸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更换材料时的包装盒等。

印刷厂的清扫可以从以下2个步骤进行:

①建立责任区域,明确负责人。印前制作过程可以分出印前图像责任区、数码印刷区、激光照排机区、原版检查区。印刷和印后加工也可根据机台画分出不同区域,在相应的区域要明示出负责人的名单。

②建立完善的责任分担区以及清扫标准。从每日清扫到每周的保洁,要划分清扫的内容,具体分为5个部分。图像制作区、数码打样区、激光照排区、印刷区、印后加工区。每一部分的日常保洁主要是把当天的垃圾清除掉,地面保持卫生没有杂物。空气要清新,温湿度调节到适中。每日下班前要对作业机器进行检查,预防机器出现事故。清扫的推行方法是相关领导每周检查一次清扫情况。或是采用不定期的抽查,特别注意卫生死角和办公设备的清洁。如果发现问题要找到责任人并按照职责进行改进。

4.清洁(SEIKETSU)

清洁即一目了然的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持续不断地整理、整顿,以保持或保障安全、卫生。

5.素养(SHITSUKE)

素养指培养良好的习惯,创造有规律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场所,培养各种良好的礼节,养成遵守集体决定事项的习惯。

素养的推行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些机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素养之所以为“5S”管理的核心,重点就是因为通过自身修养,自发地提高工作能力,主观愿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素养管理目的是员工自己改进工作习惯而提高能力。在印刷厂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操作:

①编写《工作手册》,从工艺流程到生产模式,岗位流程、岗位职责,以此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编写《常见问题手册》,培养职工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职工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册,便于以后学习和提高。

②企业重视培训,让员工热爱学习,调动员工学习热情,使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

③培养员工自觉制定工作计划、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把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

“5S”管理的执行能力可使企业的产品符合较高的生产和服务标准,从而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执行力能够加速印刷企业员工素养的提高

大量成功印刷企业的实践证明,强化执行力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推行“5S”管理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素养”。“5S”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员工好的工作习惯,它的实现是一个员工亲身体会,内心认同的过程。让员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遵守规定,渐渐养成习惯。如果员工能很好地执行“5S”管理,慢慢就会在工作中养成好习惯,只要企业坚持执行,加大管理力度,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通过强化执行力,使企业员工逐步把标准的强制性约束变为自我约束,形成自觉的执行标准意识,使全体员工深切感受到正因为标准使一切工作井然有序,促使包括领导者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合力完成生产目标,使企业每个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强化执行力能够促进印刷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执行“5S”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民主性。“5S”管理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整顿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执行“5S”管理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中运作,涉及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也在企业管理领域、经营领域中发挥很大作用。

3.强化执行力是稳定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5S”管理不仅强调了人的因素,同时也强调了管理体系中ISO9000、IS09001、ISO14001的规范性。好的工作环境可以给员工带来愉快的心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相反,不好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通过“5S”管理可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不继续加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品质量,使印刷企业生产出优质的印刷产品。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印刷企业提高管理意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

企业现场管理改善的实施原则及步骤 第4篇

1什么是现场?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中对现场的定义为:提供生产和服务的场所。因此组织现场涵盖组织所有的活动场所, 包括生产现场、服务现场、销售现场、办公室现场、仓储现场。现场为组织创造附加价值, 是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地方;是产品服务成本的形成所在, 更是组织效率的体现。人员、设备、物料、信息等多种资源要素在现场中的投入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使得现场时刻面临来自各种变异源之间的交互影响, 以及由此导致的效率缺失、成本上升、质量波动等问题的发生。

2什么是现场管理?

(1) 现场管理的定义。《企业现场管理准则》中对现场管理的定义为:对现场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的活动。现场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通过完善的组织和机制, 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 包括人 (工人和管理人员) 、机 (设备、工具、工位器具) 、料 (原材料) 、法 (加工、检测方法) 、环 (环境) 、信 (信息) 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 使其处于良好的融合状态, 以达到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的目的。

(2) 现场管理的意义和目标。现场管理的目的及其所涵盖的范围决定它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的目的是要不断提升组织为顾客和相关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主要通过现场管理过程的效率、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来实现。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工作, 可以不断消除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浪费, 不断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 现场管理过程也是现场改善的过程, 通过各种方式, 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 在实现现场改善效率的同时, 也在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因此, 减少浪费和持续改善也是现场管理工作可实现的基础性的成果, 这也是价值创造力提升的基础。

现场管理的目标来源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方针目标。现场管理的核心是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工具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要素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 实现“一心、二效、三节”。“一心”——以顾客为中心, 强调顾客导向。“二效”——提升效率和效能。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三节”——节省时间、优化节拍和节约资源。

3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现场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优秀企业会对现场管理有一个整体策划, 从完善基础管理开始, 一步步地改进和创新, 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如三一集团的三一生产模式 (SPS) 、海尔的现场“倒三角组织模式”等。而有的企业生产现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地上满是灰尘、油污和垃圾, 零件散落各地, 各类人员和各种运输设备在这种杂乱的环境中低效地作业;很多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密的机器设备, 却得不到最基本的维护, 而且利用率低下, 工艺控制和质量控制水平不足, 用一流的设备加工出三流的产品;多数企业没有完全强调现场意识和作业标准, 导致浪费严重、不良品增加、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企业的质量过程控制阶段薄弱, 很多工具方法都应用得不到位。鉴于目前现场管理的现实问题, 应在整体上建立组织的现场管理体系, 并分阶段、分步骤地导入和实施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逐步改善现场的环境和效率。

4如何推进现场管理?

既然如前所述, 现场管理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那么, 现场管理到底要做到何种程度才能够达到一个管理卓越的现场呢?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 因为每个现场都是不同的, 企业具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因此很难给出一个非常详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比如, 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和生产冰箱的企业, 其客户、产品、交货期、销售渠道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 很难用一个非常详细的标准把不同的企业放在一起比较。但是, 管理卓越的现场是有些共同的特征的, 比如, 交货期短、生产成本能够控制较好, 安全管理系统有效, 现场能够实现柔性生产方式, 而要实现这些总是有共同的基本规律, 因此管理高效的现场总是有一些共同特性能够给其他各种现场做借鉴的, 这些共同特性体现在如下几个部分, 或者说致力于打造高效现场管理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大步骤去着手。

(1) 意识变革。这一阶段是导入和实施现场管理的基础。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推动, 首先要转变观念, 理解现场管理的意义, 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作业人员都应摒弃以往孤立的思维, 认识到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的全部过程都是满足客户价值的过程, 生产现场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源泉, 应将现场多余的非增值消耗最大地消除, 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同时, 降低自身的成本。高层领导应该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氛围, 在全公司范围内宣贯现场管理的理念, 提供各种培训支持, 并制定现场管理的制度和责任目标, 最后制定奖惩制度, 鼓励现场改善, 促使员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只有系统地进行全员意识改革, 才能成功导入现场管理。

(2) 加强现场基础管理。理念变革后, 就要对现场实施最基础的改善, 这些改善都可以以一种被称为“人机工程”的学科囊括, 通过对现场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之间有效地协调设计, 通过对心理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运用, 实现现场效率、安全、员工舒适度、健康等特性的提升。如企业一般会首先推行5S管理活动, 5S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步骤, 旨在“快速找东西”和“问题显性化”, 并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素养, 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每一名现场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减少了推行现场管理的思想阻力。现场的基础管理还包括定置管理、目视管理、库房管理等, 其中定制管理是对5S管理活动的延伸, 使人、机器、环境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结合状态的管理方法;目视化管理是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一目了然, 借以推动自主控制, 并促进相互交流。目视化类别包括红牌、看板、操作流程图、区域线、告示板等;库房管理包括库房的定置化、原材料的成套化配送等。另外, 还有诸如怎样最优化地实施工厂布局、怎样进行生产线的设计编程等, 只有这些基础管理落实了, 才有可能使用一些工具方法进行更高层次的改善。

(3) 生产自働化。所谓自働化, 在日语中“动”与“働”是两个不同的汉字, 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动”是直接从中文引进的, “働”则是日本造的汉字。自働化的概念最早来自于丰田公司制造的起家产品——丰田纺织机器。丰田刚开始制造的纺织机器很容易脱丝, 但是脱丝后机器依旧运转, 如果不及时发现, 机器就会一直运转下去, 而一直生产下去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生产大量的废品或者次品。因此, 这种纺织机器就一直要有人来看守。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左吉发明了自动纺织机, 其实就是加一个防差错装置, 如果机器出现脱丝, 机器会自动停止。这样每个工人能够操作的机器数量就大为增加, 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另外, 浪费的动作不是働:在现场中, 有的员工十分繁忙, 不停工作, 这种工作不一定产生价值, 因此, 这样的动不是働。在现场, 把人的“动”区分成两种, 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工作就叫“动”, 产生附加价值的工作才叫“働”。如何把“动”转变成“働”是推进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现场的自働化管理中, 可以用机器来提高效率, 尽量减少纯手工作业, 尽量采取机器作业或者能够采用工装夹具来改善手工作业。

企业的现场存在大量的手工作业, 手工作业的判定, 凭的都是经验, 而这些累积的经验却不足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不同行业的现场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最常见的在组装线上经常可见工人一手拿着在制品, 一手拿着工具进行悬空的打螺丝和焊接, 这样的操作既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也使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产品质量靠手工作业是保证不了的, 因为人的不确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太多了。这里引入自働化的概念, 它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或复杂的高科技自动化, 而是要赋予机器人的智慧, 不仅代替手工保证产品性能参数, 而且能自己发现故障, 杜绝大批量废品的产出。先不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手工作业保证不了最基本的产品质量, 所以应在现场实施生产的自働化。在一些现场已经有很多“设备工程化”应用的案例,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自働化改造, 在一些手工作业的地方开发有合适的工装、夹具来保证产品生产的精度。如有的行业对产品精度要求非常高, 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精度, 用手工来保证千分之一毫米精度要求, 能保证吗?可以利用一些专用的工具、夹具来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在一些现场的自动生产线上已经开发出了带自动停止的装置 (如质量保险装置) , 当出现任何故障时, 生产线会自动停止, 并在相应的问题点发出警报, 这样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 人只出现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 因此, 一个人可以管理多台机器, 生产效率会有飞跃的提高。

(4) 标准化。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而对于现场的基础管理就是要解决现场管理的标准化问题。不论什么样的现场, 其最基本的管理就是现场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现场管理的基础, 也是区别工业化生产和手工作坊的重要标志之一。很多现场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工人技能好, 加工的产品比别人加工的质量好, 可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 只是习惯性地凭经验, 找不到实际的“固化点”, 别人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作业, 他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如一家修理厂的一位师父, 经验很丰富, 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有自己修的机器不漏油, 后来工厂质量部把他的操作过程拍成视频, 发现他装配的时候做了很细的准备工作, 选配零件一拿一个准。为什么徒弟就做不到精细化而重复很多工作呢?原来同一种螺钉有加工误差, 孔也有加工误差, 偏大或偏小, 把螺钉细分分类存放, 大配大, 小配小, 就很容易能调配上, 而且不会漏油。现场很多这种师父的经验没有和大家共享, 甚至师父都不认为这些小的细节是最值得推广的方法, 所以“消灭师父”就是将隐性经验显性化、标准化。第一, 可以制定激励制度激励那些有经验的师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提炼, 尽可能地形成操作标准, 做到可量化、能指导作业。第二, 重新审查作业指导书 (或工艺规程) , 更新是不是及时、内容是不是细致、能否指导实际作业都是需要考虑的。很多工厂的员工都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理解作业指导书, 这样的作业书是失败的, 因为作业指导书是用来执行的, 而不是理解的, 因此制作详细、可操作的“傻瓜式”工艺规程是工厂应追求的目标。

(5) 节拍控制。现场管理中, 非常关注现场管理的效率, 因为质量、成本、效率这三者构成了现场管理三个最重要的指标, 效率的提高也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实, 自働化的内容主要也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真正的效率的提高, 要关注交货周期的缩短。也就是从接到订单到产品交到客户这一段时间的缩短, 这一段时间也要生产的前置期 (LEAD TIME) 。要缩短交货周期, 就要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成长效率, 就要从生产节拍的控制开始。

现场各个环节节拍一致, 则物料和物流的流转就是畅通的, 现场才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地工作, 反之节拍不一致, 就会产生瓶颈环节, 有的工序忙得不亦乐乎, 有的工序却闲着没事干。因此需要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的节拍进行测量, 运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消除制约流程的瓶颈因素, 通过对一些工序或流程的调整和合并, 有效地缩短制造的前置期, 提高生产效率。

(6) 流程设计和优化。在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下, 如何强化内部生产体系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顾客需求的多样化, 产品质量的日益严格, 交货期却不断缩短, 类似于这样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 通过局部的、点上的改善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而需要从整个流程的角度来审视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行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应在理解现场管理的理念、掌握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础上,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设计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流程系统架构, 对相关的现场管理方法进行选择、设计、组合, 以便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统一协调, 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甚至重新设计。一般会运用价值流图分析来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 把一些不满足顾客需求的非增值环节识别出来, 并整体策划改进方案, 进行整体改进架构的设计和资源的整合配置;在具体的流程优化实施中, 从“硬”流程和“软”流程两方面来考虑, 诸如工厂布局、生产线设计调整属于“硬”流程关注的范畴, 而诸如组织机构调整、生产计划模式、物流供应模式等则属于“软”流程考虑的范畴。

(7) 防差错控制。保证质量也是现场管理最重要的使命。日本的新乡重夫提出了零缺陷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防差错系统建立根源检验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的零缺陷。因此, 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在现场管理中需要花大力气建立的, 而这个花大力气建立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体系化的防差错系统。

(8) 数据说话, 科学决策。前面几个部分针对的主要是现场的作业人员, 而此阶段的改善则主要依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实施, 现场管理人员应基于方针目标建立起一套测量分析系统, 定期搜集各项数据, 如质量数据、成本数据、故障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不应作为出现问题后的责任区分依据, 而应成为经过统计分析后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工具。如应对各关键工序进行识别, 开展SPC分析, 利用统计技术来监控过程的状态, 及时发现异常, 对于工序能力稳定的过程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 减少波动;而对于工序能力弱的过程则要组织专业小组 (如六西格玛小组) 进行攻关。在一家企业的现场, 工人利用历史的故障经验进行排故, 每次都没有较好的效果, 依然有大量的质量问题导致返工, 而在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回归分析) 后, 发现排故经验与以往的故障原因并没有相关性, 根本的问题依然没有找到, 以往的经验被证明都是错的, 在组织了六西格玛项目攻关后, 原因分析才最终完善。因此, 现场大量的数据不应沉睡, 应加以利用, 支持决策。

(9) 全员全过程, 各种工具方法的持续改善。实施现场管理是永无止境的, 目标就是通过持续优化的价值创造过程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提供持续优化的价值。这就要求成熟地运用各种工具方法, 并且做到全员全过程的改善。如单元生产只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线, 而不能运用在大批单件的生产线;TPM (全员生产保全) 是长期的全员维护, 预防维护, 而不应当作为一次定期的活动开展;JIT (及时生产) 的实现要以实现一个流生产和快速切换为前提。现场人员应被充分授权后, 每一个工序、每一位人员都应自主参与到现场每个过程的改善上来, 从简单的5S、动作分析, 到价值流分析、工装夹具改造、统计过程控制, 再到各种工具方法的整合运用, 真正打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现场。

由上论述可以看出, 不管是什么样的现场, 比如前面提到的工程机械的生产现场和电冰箱的生产现场, 其实都会涉及到以上管理的问题, 所以, 本质上现场管理在这些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 这就为各类不同的现场进行互相比较和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 冰箱生产企业是可以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来学习的, 只要掌握了以上的主要精神, 就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现场管理的对比平台, 不断提升现场的管理效率。

摘要: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然而企业在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对一些工具方法的应用不足, 包括对基本原理的掌握不够、缺少在整体策划上对工具方法的整合运用、各种工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的顺序不对等问题。因此, 需要对各种工具方法在整体上进行统筹策划, 并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工具方法适时开展相关的现场管理活动, 对作业现场各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以实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的现场作业。

关键词:企业,现场管理,步骤

参考文献

[1]詹姆斯P.沃麦克, 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7S现场管理实施方案 第5篇

1、本方案目的:

为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干净、安全舒适、从而减少浪费,提高产能、特制定本标准。

①、方针:一点一滴做起,打造精益团队!②、要求:培养四个意识(环境意识、品质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③、目标:环境清新、物流有序;标记清晰,安全保障; 培养素质、提高效率;稳定品质,提升形象。

2、范围:

本细则书确定了三丰木业有限公司7S活动管理体系。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的素质提升及现场管理过程(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函括厂区内的食宿场所、办公场所、生产现场等)。

3、执行原则: 3.1、自我管理的原则

全员参与自觉自发的改善,现场的当事人自觉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充分依靠员工管理、使员工在改造现场环境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使员工有条不紊地工作,物品尽然有序地流动。3.2、标识清晰原则:

明确各种物品的类别,确定包装方式,摆放整齐,减少浪费,搬运方便,放定点,设置区域,利于清点。做到“定容、定量、定位”管理。3.3、责任到人原则:

各区域、设备、物品有明确管理责任人,对于清扫应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和日期责任制且责任到人。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3.4、持续改善原则:

坚持PDCA循环,通过滚动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检查、考核、评比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7S”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下去。3.5、奖优罚劣原则:

通过检查评比,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后进进取,重奖成绩显著者,表彰好人好事,扎扎实实开展“7S”活动。

4、管理职责 :

4.1、行政管理职责、对7S归口管理,负责以下工作:

①、制定《7S现场管理实施方案》

②、组织各单位/部门执行本标准,并对执行情况考核。

③、协助各部门成立7S管理小组,跟进各小组工作执行情况。

4.2、各单位/部门职责

①、按《7S现场管理实施方案》制定部门7S具体实施方法并具体落实执行。

②、各部门领导对属下部门的7S管理全权负责、各位管理人员对自己的下属管理范围7S管理直接负责、各员工对个人工作场所地区域范围的7S管理直接负责。

③、各部门各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下属员工的7S知识培训和倡导。

④、各部门制定部门内具体的7S管理措施,并加以教导执行。

4.3、成立7S小组:

①、制定《7S管理职责》

②、各独立生产单位必须成立1 个以上的7S小组;品质并在生产中。

③、公司必须成立行政、销售、财务、采购、技术联合成立1个7S小组、④、每个7S小组的组织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人、⑤、7S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7S工作执行落实情况、对7S工作改善跟踪。

⑥、行政主任为7S小组总负责人,负责安排7S小组/调配等工作、并对7S小组成员执行情况考核; 5、7S的执行

5.1、各部门自行组织落实7S管理,每周至少进行1次7S评比,内部7S奖惩措施并执行。

5.2、各部门7S评比记录和奖惩记录应统一归档管理,每月2号之前向行政管理提交上月的7S执行总结和评比检查记录。

5.3、行政管理每月组织2次全公司7S评比检查,按奖惩处罚外还必须按照考核方案落实考核;行政管理不定期组织召开7S检查会议,并且要每月总评一次。

6、责任区域划分: 6.1、7S管理机制图。

6.1、厂区/生活区的公共场所归行政管理划分落实责任单位。

6.3、各部门对部门所使用的工作场所直接负责,6.4、公共场所责任划分图

7.月度评比检查

7.1.月度评比检查方法:每旬检查一次,每次检查的具体时间由现场检查组临时通知,所有当日参加检查评比的人员必须准时在沙发事业部生产部办公室集合。7.2.每月三次检查完毕,“7S”管理部根据当月分次检查的评分结果计算出各责任区域的平均分数,作为当月评比的重要依据。

8.“7S”检查的评比规则:

8.1.评比得分计算公式——各区域得分=∑当月日常巡查得分/当月日常巡查次数*0.4+∑当月评比检查得分/参与评分人数*0.6 8.2.月度评比检查评分规则——实行扣分制,参与检查的人员按检查表进行评分,汇总后确定最后得分。

8.3.月度评比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事项,也须开《7S检查整改通知单》。

9.4.最后得分如有并列,则平均分配第一名的奖金.8.5.“7S”整改限期最长为一个星期(即7个工作日),如需要延长,必须经过总经理批准。

8.6.检查组若有人员离职,由新进相应人员替补。评分人员:由7S评分小组评分。

8.7.每月10日前公布各部门上月名次。8.8.总分为100分,得分都在85分以上不作处罚,第一名照奖;最高成绩未达到90分时,不颁发奖金。

8.9.日常巡察评分规则——实行扣分制,满分100分,每出现一个不合格整改报告扣1分/次,其中涉及到机器设备的一级保养、生产与消防安全的不合格整改报告报扣2分/次。具体按《7S检查表》。

9、检查考核与奖惩:

9.1、评比奖惩办法

9.2、公司每月不下二次的7S评比活动,在每月的5日之前公布上月评比情况,评比内容包括每月部门每部门周评比结果和上半月评比一次的结果进行综合后,作为奖惩依据,并且存档。

9.3、每月进行奖惩外、其成绩作为年终考核的条件之一。

9.4、奖惩内容:

①、公司评比出第一名:对该单位奖励300元。(给工序全体人员平分), 直接奖励上司50元。

②、公司评比出第二名:对该单位奖励200元。(给工序全体人员平分), 直接奖励上司50元。

③、公司评比出倒数第一名:罚该单位300元,并且按公司《奖罚制度》进行考核。(由工序全体人员平摊),直接上司扣罚金100元;

④、公司评比出倒数第二名:罚该单位200元,并且按公司《奖罚制度》进行考核。(由工序全体人员平摊),直接上司扣罚金50元。

⑤、倒数第一、二名所有扣罚金由财务根据生产部提供名册扣罚,其中总金额70%奖给评分结果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工序,由工序直接上司分配处理,另30%提交生产部留作各工序均达85分以上奖励基金

10、附录与附表:

附表:《7S管理动作流程图》、《7S组织结构图》、《7S评分检查表》

本标准在公司发布,本标准出版权属公司,加盖本公司章后为执行文件,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制或转借他人。

本标准由行政管理归口解释.本方案起草人:

现场实施 第6篇

关键词:课程实施;现场教学;问题;对策

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经过一场颠覆性的洗礼后,已普遍完成了前期开发任务,不少学校在重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重新找到了定位,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了教材开发。然而,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课程实施中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若不改变,再精品的课程、再优秀的教材也无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改革将只是纸上谈兵。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摆在各职业学校面前的重点工作。

现场教学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课程实施新形式。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精心组织,将课堂搬进企业、搬到工作现场,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活动情境中,借助教师乃至企业人员的现场讲解、演示和指导,通过切身的观察、调查及实际操作。从而获得理实一体的学习体验。因现场教学不仅符合改革后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及新编教材强调的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的特点,还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凸显了教学的亲历性和直观性,从而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实施成效良好,这确实让不少一线教师和学生深感受益。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成效良好的课程实施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却屡见问题,推广困难。

一、现场教学存在不足透视

1资源匮乏。一方面多数企业对支持职业教育缺少热情。教师将学生带到企业生产现场,势必给他们的正常工作带来一些干扰,相关人员一般也不太愿意花费精力来准备现场讲解和演示,因此他们对现场教学的配合和参与意愿普遍不浓。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又长期自我封闭,与当地对口企业不熟悉,既无业务往来也无人脉关系,要结合教学需要联系对口的教学现场谈何容易。有时,好不容易有一两家企业愿意提供现场资源,即使与教学计划不吻合,或与教学内容不是很贴切,教师也急于为现场而现场,这势必导致教学的系统性丧失,随意性增大。

2内涵浅薄。主要表现为现场教学目标含糊。重点不明,过程单一。教师重视不够,备课不足,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现场又缺乏应有的安排和指导。学生如“游客”般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自然不能主动观察和思考,也不会积极探究和实践,致使现场资源严重浪费,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3组织混乱。一方面表现为现场组织程序混乱。因事先考虑不周,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企业实际情况冲突,导致时间浪费、学生吵闹或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等;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忽视安全纪律教育,如不注意来回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不了解工作现场的安全隐患、不遵守安全规范等。

4后续缺失。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感性材料,锻炼了他们的职业实践能力,同时也留给他们诸多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但不少教师返校后并没有抓住时机及时组织课堂讨论和反思,使教学失去了升华和拓展的机会。

二、现场教学问题根源分析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这首先归因为体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分离的单一育人模式根深蒂固。对企业而言,既无行业要求又无政府奖励,在可为可不为的情况下,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转变是需要过程的。其次是学校和教师的理念问题。尽管我们已深刻意识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式育人模式。但一些职业学校同企业的合作仍然仅仅停留在解决学生就业或顶岗实习的后期终端合作上,尚没有把校企深度合作。尤其是基于日常课堂教学层面的深度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2双师教师强度不够。目前,多数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是有限的,在这些“双师”中,熟悉所教专业课程在对应企业中具体要求的不多,不少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企业实践情况是脱节的,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大多还浮于表层。他们对职业岗位缺少了解,现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制定与实际岗位内涵和能力要求就难免有差异,教学只在现场、忽视课前课后的现象也同样难免。

3课堂设计精度不够。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习惯了对着教材上课的教师们往往一厢情愿的备课,忽略了对最为生动宝贵的现场设备和职业活动情境的设计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对自己专业能力缺乏自信,教师为避免向学生解答来自企业工作现场的诸多专业技术问题或设备问题,回避现场演示,放任学生自行参观。

4组织掌控力度不够。现场教学将课堂搬进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加上学生对可以走出校园进行学习的新鲜感和兴奋感,都无形间增加了教学控制的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包括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多数教师往往事先考虑不足,准备不充分,课前教育不及时,现场控制不到位,组织过程中就会措手不及。

三、现场教学有效实施对策探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保障现场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和教师需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挖掘社会资源——现场教学的前提。作为教师,需在日常多留意周边的相关企业、企业人员及其工作现场,积极主动地与之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培育现场教学点,为日后的现场教学作好铺垫。作为学校,在体制问题一时无法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更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策略,在政策和机制上予教师以必要的推动和帮助。如我校实施的“203002”工程。即每个专业要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合作做成2件有创新性、开拓性的实事。在此制度推进下,现场资源的培育自然不成问题。

2注重师资提升——现场教学的关键。当前职教师资培训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参加由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另一种是深入企业进行训练。事实上,教师下企业培训对现场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可快速提升“双师”技能,另一方面又可深入挖掘教学现场。但教师们常以工作辛劳没有时间、企业繁忙不予支持为由固步自封。如何落实好教师下企业训练,是各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下企业需做好二“分”:

(1)分阶段训练。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往往不能保证质量,不妨在学期中分阶段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后,各专业在排课时可以有意识地为专业教师空出几个较为完整的时间段,以便教师利用这些时间下企业锻炼,正好为其在此后的模块教学和现场教学打基础(当然,涉及上班时间下企业的考核问题还需另行出台相关制度)。

(2)分岗位训练。很多教师由于目标不明确,到企业不知道具体于什么,就会很茫然。学校应根据教师在各阶段实际所教的专业课程,明确实践目标,让教师到企业的对应工种、岗位上进行锻炼。如此,日后现场教学的

针对性也将更强,绝不会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

3实行校企对接——现场教学的核心。这里所指的校企对接是指基于教学层面的学校教学与企业现场之间的对接关系。

(1)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职业岗位是现场教学的出发点,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内容、对象、流程、设备,对确定教学内容起到基础导向的作用。而明确职业岗位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分析,即系统地分析专业所对应的若干工作领域,研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然后针对各课程设计系统化的现场教学子课题(项目),实现内容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2)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对接。现场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现场参观,它强调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教师应通过对具体岗位能力的分析,演绎到现场教学项目中,制定出指向明确的、可操作的、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如:认识什么、能看懂什么、会做什么。

(3)教学设计与工作现场的对接。现场教学离不开“备现场”,现场素材是活的教材,教师必须提前熟悉现场,分析现场素材,充分利用好现场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实践和互动环节,以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都应针对现场情况作充分的考虑和安排。

(4)教学过程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如果说生产设备和工作现场是企业为我们的现场教学提供的显性教材,那么。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提供给我们的宝贵的隐性教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职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规范作用。教师在组织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将企业文化渗透其中,对其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培养其综合职业素质。这是现场教学价值的核心所在。

4落实教学规范——现场教学的保障。一要制度创新。现场教学的规范实施和有效推进需要学校更新理念,探索规范机制,创新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制度和评价制度。二要过程完整。课前要有预习、有问题引导,课中要有讲有记、有看有练、有问有答,课后要有讨论、有反思、有总结。由此建立课前、课中、课后联动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现场教学过程。三要组织规范。整队前行,集体行动,组织有序,并要教育学生安全学习,有礼有节,用现代职业人的要求规范职业行为,在现场学习中生成和养成职业素养。

现场实施 第7篇

1 明确范围,落实责任

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涉及到安全监察部、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调度所、输变电工区、安装公司、各供电所等单位。安全监察部是标准化作业管理的监督部门,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负责安全工器具购置、发放、试验等;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规程、规定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经营管理部是标准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对派工单的正确使用负责。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月度、周检修计划,及时总结分析本单位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对管理和使用单位提出整改和考核意见;负责对“三票一卡”填写规范的培训与检查指导。调度所负责停电申请的审批、工作许可和竣工送电命令的下达。输变电工区、安装公司、各供电所是现场施工检修的具体执行部门,应严格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开展工作。各单位安全员负责本单位日常安全工作;负责检查辖区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负责本单位“三票一单一卡”的审核;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规程、规定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及上报工作。

2 加强领导,优化流程

以省电力公司农电标准化作业竞赛为契机,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组织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调度所及部分供电所有关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从计划编制、申请批复、前期准备、停电操作等8个阶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筛选出供电所日常作业出现频次较高的16个典型作业项目,并对这些项目按照规程、规定及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绘制出了流程图,明确了每个部门在各节点中的责任,编制了初步的模板。然后从供电所选拔出6名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员工,组成标准化作业示范班,对每个作业项目按流程的要求进行演练,不断调整优化。作业流程涵盖了从作业计划、现场勘察、作业准备、停电申请、作业实施、竣工送电、资料归档等13个环节,对供电所现场作业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实现了“工作流程化、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环境优良化”的目标,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明显提高。

3 多措并举,提高认识

推广初期,因为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员工存在抵触情绪,为此该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及时召开了班组长及以上人员专题会,就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认识。为了更直观、生动地开展培训,组织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及供电所十几名员工,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录制了一套《常规标准化作业》录像片,作为培训资料,刻成光盘发放到全公司各供电所进行学习,提高了全员参与意识。二是强化管理,严格奖惩。制定下发了《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办法》,班子成员、部室主任分包各作业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业绩考核,兑现奖惩,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积极性。三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选取一个基础较好的供电所为试点,召开了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竞赛激励。组织供电所及安装公司等11个单位开展了竞赛活动,有73名选手参与活动,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前3名代表队给予了重奖,使大家提高了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认识。

4 加强检查,确保到位

现场实施 第8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随着住宅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住房商品化进程不断加快, 住宅规模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同时住宅工程质量问题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于住宅工程的质量问题, 消费者的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尤其是群体性投诉事件更为普遍, 投诉内容涉及装修、采光等各个方面, 由于这些投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些投入使用的住宅工程项目来说, 由于存在结构安全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那么将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 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于住宅工程来说, 受住宅结构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将会引发新的住宅工程质量问题。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 从整体上提高了住宅工程的主体结构, 但是, 依然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主要表现为:

(1) 在勘测地基的过程中, 勘测过于简单、粗糙, 影响地基处理的准确性, 进而导致住宅工程出现裂缝;

(2) 没有按照科学的配比混合混凝土、砂浆等混合料, 在振捣时, 由于振捣不到位, 造成混凝土构造物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3) 在配置钢筋的过程中, 由于间距、规格不合理, 进而降低了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4) 施工质量过于粗糙, 导致屋面、卫生间等位置发生渗漏;

(5) 输水管道被堵塞, 影响管道上下水的畅通性, 甚至影响取暖效果;

(6) 在梁、板之间存在裂缝;

(7) 通讯、电气等线路存在问题, 经常出现线路漏电等线路故障;

(8) 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 存在安装不到位现象, 影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9) 室内墙壁处理不到位, 存在开裂、空鼓等现象;

(10) 住宅工程项目之间间距过小, 影响采光效果, 并且隔音、隔热效果不好;

(11) 外墙保温、防水处理存在问题, 进而影响墙壁的外观效果;

(12) 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影响室内装修质量, 容易引发各种病害等。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住宅工程质量明显提升, 尤其是结构主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取得显著性成果, 从根本上遏制了质量通病的出现。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出现了一些新的质量问题, 例如住宅的功能、网络连接、闭路接入等。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住宅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不仅局限于住宅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宜居环境和精神需求。

3 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现场实施的具体措施

3.1 政府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计划管理的思想在各个行业依然存在, 但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想提高住宅工程质量, 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质量监管体制, 利用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 避免人治的不足。通常情况下, 住宅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府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自身的监督管理、第三方监督管理, 例如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对住宅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政府来说, 通过设置法律、法规等措施对住宅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3.2 监理单位强化管理

在整个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 工程监理是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行业相比, 监理业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该行业提供技术、管理等方的服务。在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 对于监理来说, 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理职能, 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3.3 提高住宅工程的设计质量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住宅工程质量明显提升。但是, 与人们对住宅工程质量的要求相比, 住宅工程设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住宅工程项目时, 一些项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例如房屋功能设计不完善, 隔音、隔热效果差等, 这些都对住宅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4 对住宅工程施工加强管理

在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单位没有高度重视住宅工程质量, 没有严格遵守项目施工的相关规定,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导致户主对住宅工程质量不满。所以, 必须采取措施, 对住宅工程加大施工管理力度, 确保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

3.5 对住宅工程质量实施规范化检测

在市场环境下, 受检测价格制约, 一些检测机构采取少抽样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测, 这样就削弱了见证取样、封样送检制度的效用。为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 需要改变检测市场的现状, 建立和完善住宅工程质量检测体系, 从根本上确保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

摘要:通过阐述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意义, 分析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同时提出现场实施办法,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管理,住宅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现场实施 第9篇

1 加强领导和宣贯, 为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福清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施工作, 首先, 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领导小组, 亲自主持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各项工作, 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现场标准化作业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将具体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其次, 认真组织宣贯, 召开动员大会, 印发《农电标准化建设八个专项工作及二十九项重点工作》学习手册, 做到人手一册, 以便生产班组学习需要。再次, 定期召开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协调会, 及时分析解决在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排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班组工作情况, 深入基层班组和工作现场进行指导、调研, 与现场各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不断优化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 细化、完善各流程节点, 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强化教育培训, 为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业人员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主体, 只有作业人员善于应用、熟练掌握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 才能保证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才能起到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为此, 福清公司将现场标准化作业作为安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注重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知识培训。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 (修订)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 (试行) 》, 对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规范性规定, 要求每一位作业人员正确理解和熟悉规定步骤和内容。在此基础上,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范本, 组织制定了符合本公司实际的各专业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 并经公司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讨论审核通过。同时, 派人参加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的现场标准化作业培训班, 再由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公司工作负责人进行培训, 要求每一位作业人员熟悉班组现场标准化作业卡 (指导书) 的填写、使用规范及注意事项。通过培训, 作业人员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熟练掌握了作业流程、作业标准、危险点的辨识控制及工艺质量标准的内容, 并运用到现场工作中, 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面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加强过程监督, 扎实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现场标准化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经常出现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比如, 不根据具体工作任务而照搬样卡实施, 未在工作过程中及时签字和打“√”。针对这种情况, 福清公司加强对员工作业现场管理, 将现场标准化作业纳入到安全生产责任指标考核当中, 并与月度安全奖挂钩考核, 树立“现场作业不执行标准化作业=违章”的标准化作业新理念, 促使员工认识到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可以切实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和质量。同时, 加强制度建设, 及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明确了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施范围、工作程序、基本做法、考核措施。强化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指导, 进一步整理作业类型, 梳理关键作业流程, 细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卡, 规范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管理, 使现场标准化作业符合本单位生产管理的实际, 切实保证现场标准化作业深入、有效、持续地开展。

4 加强施工管理, 确保现场标准化作业全面实施

按照《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标准化建设八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使用第一种工作票及基建工作票的农网配电作业, 100%实行现场标准化作业。但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求施工单位执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有一定难度, 若强制执行势必延长停电时间, 而国家电网公司对供电可靠性的考核要求又比较高, 两者存在矛盾。为了解决此项难题, 福清公司一是加大对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 针对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流程及现场安全措施与施工工作票存在的异同点进行重点培训, 使施工单位人员认识到现场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促使施工单位逐步适应现场标准化作业。二是结合输变电GPMS、配电GIS的应用,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水平。通过联系自身工作实际, 对现场作业流程进行深入分解、细化, 对现场作业关键点进行梳理, 总结整理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经验知识库, 使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更加实用、有效。三是加强停电检修计划管理, 实施按周停电计划, 要求施工队伍将现场标准化作业卡以及对应的工作票、现场勘察单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对于未按要求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施工队伍, 在周停电计划平衡时不予审批停电计划, 要求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整改后方可安排作业计划。

5 以科技为依托, 不断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效率

以科技为依托, 不断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一是应用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软件,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工作效率, 在配电生产信息系统中开发应用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块, 使各项工作、活动有章可循, 使现场作业过程规范化,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对危险点、预控措施及质量控制等要素进行归纳、收集, 逐步形成基于GPMS (基层版) 的知识库体系。二是依据现有的管理流程梳理编制标准作业流程, 结合GPMS在县供电企业的推广, 推广应用现场作业卡, 包括多专业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巡视卡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作业周期和作业流程控制, 便于现场调度指挥, 保证现场作业工作质量和安全。三是逐步开展PDA系统在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 利用PDA系统开展设备巡视, 及时将设备缺陷以及现场情况录入PDA系统, 并通过PDA系统上传到GPMS, 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技术水平。

6 不断持续推进, 努力实现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作业

现场实施 第10篇

关键词:五步法,注水井管理,规范管理

关题词:五步法;注水井管理;规范管理

1“五步管理法”针对的问题

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与控制人员配置的矛盾日益突出, 对精细管理水平、效率与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注水井现场检查涉及到数据录取、资料填报、全准计算、压力调控、常见问题分析、判断与处理等多个环节。针对井数、工作量不断增加, 人员不变的实际, 为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时效和管理水平, 提升现有员工综合素质, 保障资料全准的判断和控制水平, 建立实施资料录取及注水井现场高效管理模式, 提高全准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现场跟踪查找问题, 分析影响资料录取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结交流好的经验作法, 加强精细化、规范化并倡导智能化管理, 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注水井管理模式——“五步管理法”, 这一方法的实施, 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素质与资料全准水平。

2“五步管理法”的形成与实施

通过现场调查, 找出了注水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组织各队先进经验互动交流, 探讨最佳的解决办法, 并将其精华部分加以总结, 固化成统一的现场“五步法”的管理模式, 即“规范准备行为、优化巡检记录方式、探索高效录取方法、延长资料全准期、提高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 从而提高注水井管理效率和水平。

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2.1 规范准备行为, 保障巡检顺利进行

针对工具准备不充分, 常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处理, 影响有效巡检时间的实际, 规范巡井前的准备行为。做好巡检前准备工作, 带齐使用物品保证工作效率。

2.2 优选参数录取方法, 提高巡检工作时效

针对录取工作点多, 工作量大的实际, 探索井间、井内各项参数变化规律, 优选参数录取方法, 有效减少工作量, 提高巡井效率。

2.2.1泵压。摸索同一井排的泵压变化规律。如“录取125排干线22口井泵压”。离泵站和主管线近的泵压高, 离泵站和主线远的泵压逐渐减小。同一井排泵压不相等的原因是管损及各井分流注水造成的管线压力损失。2.2.2油压。油压必须每天录取, 不能节省, 但也有规律可循。如敞注井油压≈泵压, 在泵压和水量稳定的情况下, 油压相对固定。2.2.3套压。油套压平衡井, 已知油压就可知套压, 可每月录取一次。套压变化大井采取每天录取和间断录取方式, 摸索规律。2.2.4指示曲线测试。用降压法测指示曲线时, 压力上提至破裂压力后, 如果直接下降0.5MPa, 等稳定15分钟后压降就会超过0.5MPa, 本次测取数据作废。中十二队摸索的规律是每次控制压降0.3MPa左右, 稳压15分钟后压力值稳定下降0.5 MPa, 成功率较高。此外尽量与洗井、测试相结合, 减少注水井开关次数。2.2.5顶破裂压力注水井的日常管理。单井的瞬时水量在不同泵压下与油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通过确定瞬时水量可缩短泵压波动时对油压的调控时间。具体方法是对顶破裂压力的井建立一个动态工作日志采取定量、定压平稳注水。

在泵压不稳的情况下, 快速调控瞬时水量, 就能确保不超破裂压力注水。

总之, 注水井压力参数的录取应多动脑, 找规律, 不但减少工作量, 还可以提高录取质量。但如果遇到维修关井、钻关开井等特殊情况, 必须连取三个压力值, 不能缺省, 直到压力稳定为止。

2.3 优化数据记录方式, 确保资料全准和工作交接

针对巡检记录本凭水井工个人习惯记录, 全准的计算与判断用时较长, 尤其在串休交接班时不同程度影响全准控制的问题, 统一规范了单井巡检记录模式。

2.3.1方便准确计算全准, 及时调控压力水量, 切实保证资料全准;2.3.2利于交叉管理, 人员出现调动、串休时便于工作交接和全准控制。

2.4 整合常规管理工作, 延长资料全准期

针对临时性维护工作的随机性强, 频繁开关闸门造成压力水量波动较大的实际, 整合常规管理工作, 延长资料全准期。

2.4.1搞好日常维护、维修与洗井、测试结合, 做好防腐、润滑、调整、坚固、清洁的管理, 减少测试后因反复开关闸门, 压力波动变化引起的堵水嘴现象。2.4.2加强水井班与测试班的沟通与协调, 获得稳定的测试资料。

2.5 强化培训与考核管理, 提高常见故障的防治能力

针对各种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水平差别较大, 个别问题井处理周期长影响注水的实际, 规范5种常见故障的处理方式与流程。

在注水井管理过程中常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有些异常情况需及时同技术员沟通解决, 有些问题注水工自己就可以判断解决, 这就需要水井工对常用设备和注水井况了解熟知。

2.5.1压力表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92-9KD电子压力表怕潮、怕低温, 怕堵压力传导杆。潮湿时易烧坏电路, 取压后应擦干;冬季室外温度低于15°C压力表易不显字, 需注意保温;每取一次压力后必须将取压装置和压力表传感器内脏水清除, 否则易堵易冻。电量时常不显字需换电池。2.5.2瞬时流量检测仪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瞬时流量检测仪怕潮、怕震;使用时注意防潮;将内部电路板固定;电量少时不显字;对测量30m3以下注水量不准或不显字, 需改用秒表。2.5.3水表不转原因分析。通过瞬时流量检测仪检测是水表问题还是计数器问题。水表常见问题一是水表叶轮磨损;二是水表叶轮被异物卡死。计数器常见问题一是冬季计数器冻;二是计数器齿轮磨损严重。2.5.4压力或水量突然变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a.检查压力表、瞬时水量表、水表、计数器等设备是否正常。b.检查井口设备流程确定各闸门是否正常, 有无闸板脱落或不严现象。判断是否因开关井引起井下水嘴堵或脏物被冲开。c.检查同井排其它井压力水量, 确定地面干线是否有穿孔和维修。d.周围连通油井是否有措施影响到本井压力水量。e.排除以上原因影响就可初步判断为井下管柱问题, 不论哪种情况都要及时上报技术员。若油压突然下降超过1MPa, 水量上升20%, 应及时测指示曲线。2.5.5套压高于油压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套压高于油压0.1-0.3MPa的原因:一是因井下油管丝扣不严, 油管内压力串至套管, 因憋压导致套压微高于油压。二是套管闸门微渗, 泵压串入套管。解决方法一是内放:关配水间来水, 开套管闸门, 使油套连通, 压力平衡;二是外放:放套管溢流使套压归零。这两种方法优点都是短期见效, 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3“五步管理法”达到标准和效果

3.1抓好规范巡井前的准备行为, 对巡检过程中出现的计数器被砸、黄油不足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节省了巡检误工时间。

3.2优化巡检记录方式后, 全矿统一记录标准, 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工作交接的影响。日常管理中, 由于施行工龄假和串休制度, 每周有2-3次交接班, 4-5天是代人巡井, 频繁交叉管理对全准控制影响较大, 目前改进巡检记录方式后, 水井工巡注水井的差错率为零差错。

3.3注水工对资料全准的判断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推广五步管理法, 确保注水工在一分钟内能够熟练回答单井基础资料、计算出全天水量、判断是否全准、录取参数变化、连通油水井影响等内容。

水井工的素质提升体现注水合格率、全准率的提升和单井出现问题有效判断处理能力上。通过经验交流, 五步管理法的实施和加大培训与考核力度, 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季度水井工独自判断解决问题达13项。

现场实施 第11篇

【关键词】现场审计实施系统;64位系统;安装

一般情况下,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很难在64位Windows 7、10系统中安装成功。网上也有几种介绍在64位Windows 操作系统中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的方法,如设置兼容模式、修改替换动态链接文件等,但设置过程复杂,一般人员难以掌握。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多次尝试,最终在64位Windows 7、10系统中成功地安装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现将有关步骤介绍如下。

一、做好软件安装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全新安装Windows 7、10系统,并安装Office 2007等应用软件。

二是断开网络、关闭所有防毒杀毒软件以及Windows防火墙。

三是启动Windows Installer服务。

Windows Installer管理软件的安装,管理软件组件的添加和删除,监视文件复原,并通过使用回滚来维护基本的灾难恢复。如果在安装SQL Server 2008 R2前不启动它,就会出现“出现以下错误“SQL Server安装程序在运行Windows Installer文件时遇到错误……”的提示,导致安装无法进行。

二、以x86模式安装SQL SERVER2008 R2数据库

按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2011版)客户端安装手册》的要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所使用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 R2免费版。但在64位Windows 7、10操作系统中安装SQL Server 2008 R2必须以x86模式运行。然后按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2011客户端安装手册》第3章“安装注意事项”进行数据库系统安装。

安装结束后重启电脑,先进行数据库连接,正常后再安装AO2011。

三、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选择AO2011安装程序

在64位Windows 7系统中,可直接运行AO2011安装目录下的Setup.exe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不需要进行特殊设置。而在64位Windows 10系统中运行Setup.exe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时,会出现自检无法通过的情况,系统提示Windows Installer这个服务有问题,这是由于AO2011自检程序无法正常识别系统环境造成的。这时应将AO2011安装程序根目录下的ao_setup.exe的兼容性设置成“以兼容模式来运行程序 Windows 7”,并以管理员身份运行ao_setup.exe来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当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安装成功后,一定要安装该软件的SP1补丁,这样才能确保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正常运行。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Windows 7、10中安装数据库时应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文件,这样才能得到安装软件所必需的操作权限,避免安装软件时发生不可预料的错误。安装完数据库后一定要重启电脑,先连接数据库,连接正常后再进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安装。

2.安装SQL Server2 008 R2 数据库时要以x86(即32位)模式进行。如果以x64模式进行安装,则会造成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安装时无法检测到已安装的数据实例、且手工无法录入服务器名称的现象,最终导致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安装失败。

五、几点建议

1.在数据库引擎配置时,除数据根目录安装在C盘外,系统数据库目录、用户数据库目录、用户数据库日志目录、临时数据库目录、临时数据库日志目录、备份目录等其他几项均选择安装在D盘,尽量不占用C盘空间。

2.如果工作中还要使用SQL Server 2000、SQL Server 2005等其他版本数据库时,一定要在安装好SQL Server 2008 R2后再安装这些版本的数据库,同时对每个数据库实例进行命名(如SQL2000实例名命名为MSSQLSERVER2000,SQL2008 R2实例名命名为MSSQLSERVER2008等),以示区别。否则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时检测到的就不一定是SQL Server 2008 R2数据库实例名了。

3.做好系统盘、数据盘备份工作。在64位Windows 7、10中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2011非常不容易,因此在系统安装、调试完成之后,应用一键GHOST、一键还原等软件对系统盘(C盘)、程序盘(D盘)进行备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能进行有效恢复,确保审计数据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SQL Server数据库设置得当,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是能够在64位Windows 7、Windows10中顺畅运行的。当然,在64位Windows操作系统中安装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11仅仅是一种尝试,后续使用中的问题还有待发现。同时我们也期待审计署早日下发能在64位Windows 10系统中使用的AO安装程序。

参考文献:

[1]赵鑫,喻革武,杨淼淇,孙纳新. 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的对比与选择[J]. 办公自动化,2010,(10):40-41.

现场实施 第12篇

一、施工阶段以质量为重点, 规范现场, 安全第一

安全是每个施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施工现场的安全, 更是现场项目部的第一个管理目标。项目部要确定“以安全管理为重点, 规范现场管理”的管理思路, 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1、建筑施工现场达标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安全、整洁、美观, 在城市的施工工地, 有围挡设施, 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道路平整、畅通、不积水、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泥浆不外流;垃圾及时处理, 不得就近乱堆乱倒;扰民的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夜间施工的, 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噪声;符合卫生标准;作业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作业人员临时宿舍牢固, 宿舍内整洁通风, 不得设通铺, 不得乱拉乱接电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工地。

施工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在建筑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不得从高处向下抛撒建筑垃圾;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2、追求高质量, 严格按图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严把工程质量关, 各方质量管理人员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 采取防范措施, 消除质量通病, 控制返工率。

甲方代表应随时抽查施工方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与监理单位一起, 追究责任。及时检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 质量不符合规定的, 施工方应负责返工、修理。甲方应及时对隐蔽的工程进行检验。

3、确保工期, 对施工单位奖惩分明

施工进度方面, 甲方代表要注意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工期、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 发现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确实完不成的, 要适当延长工期或者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班。对施工质量好坏及工期提前或拖延情况的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 在使施工单位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感到“干好干坏不一样”, 促使其达到工程管理的理想境界。

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1、以科学管理促进协调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明显的问题要及时协调, 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认真对待每一个管理环节, 不走过场, 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 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体系结构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协调作用

甲方书面授权给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明确监理权力, 监理在委托的范围内, 有工程使用材料和施工质量的检验权、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结算工程款的复核确认权和否决权等。这就明确了在建设工程中, 监理方是甲方重要的技术协调和行使权力代表。

甲方代表要留意监理是否在甲方赋予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了实际工作。比如监理查验质量工作后, 对所批准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构件是否真正合格, 甲方代表要实测一下, 发现问题, 甲方代表要责令监理方监督施工方更换建筑材料、设备、构件, 或可依照《建筑法》有关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以成本为核心, 降低消耗, 增加企业利润

施工现场的项目部是企业利润创造的源泉,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永恒课题, 要坚持成本控制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控制的潜力。

1、明确责任, 综合管理

成本管理方面, 现场管理人员应实行归口管理, 管好项目控制投入, 降低消耗, 提高工效, 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 深入挖掘各分项工程中存在的降低成本利润点, 降低成本。作为项目经理, 要在充分分析施工合同和投标报价的基础上, 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体系,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形成成本控制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局面。

2、动态控制, 分析成本, 控制成本

成本分析既要贯穿施工的全过程, 服务于成本形成的过程。预算员根据本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 进行综合单价分析, 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在这过程中, 分项管理, 节约成本。主要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间接费及其它费用。

项目部定期定阶段进行成本分析, 根据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法, 对每道工序施工完后都要进行成本分析, 明确赢利了多少, 亏损了多少, 找出亏损的原因, 制订补救和改进措施, 控制成本支出加强成本管理。

四、结语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 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必须紧密围绕着建筑所包含的施工内容的多样性和繁复性进行管理, 系统合理地控制施工中各项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徐烨:《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策略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14期。

[2]曹明军:《浅谈如何做好统装现场施工管理》, 《广东建材》, 2008年第4期。

上一篇:文化站职能的转化下一篇: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