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

2024-07-08

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精选12篇)

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 第1篇

1 生产质量管理

对于加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而言, 良好的生产质量是关键和核心所在, 由此对于现有的加工企业而言, 生产质量管理无疑显得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与完善。

1.1 人的控制

加工企业的生产离不开人,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 要做好每一个员工的上岗培训。一方面要对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了解他们是否具有相关从业资格以及设备操作许可证, 保证员工持证上岗;另一方面也要在具体的操作中以及后续的管理中, 加强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心, 提高他们自身的质量安全意识, 进而提升整体的操作质量。除此之外, 对于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 要对每一个员工做好考核工作, 利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措施提升现有产品的加工质量。

1.2 生产质量控制

加工企业的现场生产环节离不开各类设备, 在现场管理中要对每一台进场的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包括维修手册、购买合格证等等, 保证其在操作中不会出现故障。

1.3 方法控制

加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还必须要注重合理方法的应用与控制, 作到“方案先行、样板先行”。对于企业而言, 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与措施, 不断强化以及提升现场加工手段以及优化措施, 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优化产品质量。

1.4 材料及构配件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于整个生产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加工企业而言, 可以在现场安排管理人员, 对各种材料进行监督与管理, 一是保证所有材料质量, 二是保证所有材料都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1.5 环境因素控制

很多产品的生产都对厂房的环境有要求, 因此, 加工企业需要对可能发生与出现的环境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避免环境因素失控而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 生产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是影响加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切实有效的注重成本管理, 积极采取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 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具体而言生产成本管理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应有成本管理的理念。企业管理者要重视每一个现场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 对于企业员工以及具体的操作人员灌输集约化的成本管理理念, 并且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员工积极履行以及实现成本最优化操作。

其次, 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中要加强现场监督。对于日常设备使用中所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同时对于错误的操作手段也要进行纠正, 从而避免额外成本支出的产生。

3 生产进度管理

对于加工企业来说, 交货时间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因此就要求其必须要在现场管理中进行有序的进度管理, 从而保证按时交付产品。对于加工企业而言, 进度目标是生产所遵循的主要依据。企业要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进度进行明确, 同时, 在进度明确过程中要就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潜在因素进行考虑, 从而预留出合理的应急时间, 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生产都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另外, 在现场生产管理中, 对每一个生产人员都要明确其所承担任务的进度安排, 强调必须要遵循预先制定好的进度目标, 从而让其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进度。

4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现场管理作为加工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直接决定了生产的进度及企业产品的质量。通过合理而有序的现场管理措施的应用, 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生产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景元.企业现场管理历史沿革与发展态势[J].中国质量.2007 (8) .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管理流程 第2篇

一、适用范围

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退(免)税业务。

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协调配合严格出口退税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署监〔1996〕32号);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

三、程序

(一)手册备案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应根据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和通关手册的有关内容,录入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并生成申报软盘,在取得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的次月(税款所属月份)向主管税务分局申报“免、抵、退”税时,办理进料加工合同登记备案。企业应提供的资料:

1.《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

2.海关报关管理系统打印的通关手册(包括《料件表体》、《成品表体》、《单损耗表》);

3.《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复印件;

4.生成的申报软盘。

(二)手册核销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合同执行完毕,根据海关核销后出具的《拱北关区保税企业核销申请表》、《加工贸易手册结案通知书》,将有关核销资料录入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并持有关资料到主管税务分局办理进料合同核销手续。企业提供以下合同核销资料:

1.《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复印件;

2.《拱北关区保税企业核销申请表》;

3.海关报关管理系统打印的通关手册(包括《料件表体》、《成品表体》、《单损耗表》);

4.《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

5.《加工贸易手册结案通知书》。

(三)合同延期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第3篇

关键词: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06-01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意外事件。也有事故发生时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险肇事故是很危险的,如果再次发生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危险各不相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存在着差异。对大量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事故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掌握和研究这些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 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 事故分析

事故大多属于事先没有预料的偶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因此,事故致因研究,不能在直接观察下进行,而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后,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正确分析确定事故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防、控制事故的重要复发。但是,事故发生的机理往往很复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时一起事故往往有多种原因,而各种原因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联。因此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时,应先从直接原因入手,再分析找出事故的全部原因,从全部原因中分晳找出起主导作用的事故原因,即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是间接导致事故的原因。即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技术和投计上的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3)事故主要原因,指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属于下列情况者为主要原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光线不足或工作地点及通道生产(施工)环境不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有错误;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不懂操作技术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2]。

3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追究责任。

4 事故处理

4.1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作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也是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论。事故的结论正确与否,对后续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事故调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2)“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自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挽回事故的影响。

4.2 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区分

调查处理职工伤亡事故,要分清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主要调查处理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因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无法预测而发生的事故。

4.3 事故处理程序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谈明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J].青海电力,2003(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析 第4篇

1 安全生产管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生产过程中,危及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因素2种。直接因素,例如建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高处坠落,交通运输可能发生的车辆伤害,有毒有害作业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害等。间接因素,例如劳动者工作时间太长,造成过度疲劳,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女工从事过于繁重的或有害妇女生理的劳动,也会造成危害等。无论是直接因素还是间接因素,只要是为了消除不安全、不卫生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的和技术方面的措施,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的范畴。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的记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例如,战国时期所著的《黄帝内经》中就说:“有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汉代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明确指出:“试以一斗水灌冶铸之火……或近之,必灼人体”“当冶工消铁也,以土为形,燥则铁下,不则跃溢而射,射中人身,则皮肤灼剥。”上述论述说明当时就有了冶炼过程中发生灼伤及火烟侵害工人眼、鼻事故的记载。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也早已有之。例如,北宋初期的木工喻皓,在东京建一座高塔,他在施工中就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工人安全操作,这种措施一直沿用至今。又如,明朝盛行建筑,大兴土木,南北两京造宗庙、宫殿、王府、公主府等,征发30多万名建筑工匠。当时,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得到了极大改善,由屯土改为起重机,有3种起重方法:一是独杆螺旋式;二是滑轮式;三是轱辘把式。这3种起重方法大大减少了工匠伤亡。明代《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著作不仅提到了“缒灯火”到井下测毒气的方法,还详细记述了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措施。古代先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劳动保护经验,都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原理。只是由于当时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劳动保护措施也十分简陋。

随着人类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逐渐认识到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对人具有的危害性,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开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它的涵义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当前人类生产已经进入电子时代,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的内容就更广了,它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些新技术、新工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会危害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还会破坏生产,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不仅是随着生产而产生,与生产同时存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将与现代化的生产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它不仅能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而且也能保护现代化生产本身。

2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5个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目前,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投标时通常以最低价中标,工程款包死,导致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没有保障,有时甚至没有。再者建设单位时常不按合同规定及时发放工程款,造成工程成本增加,使安全费用的投入捉襟见肘。

(2)现场一线施工专业队伍中,除了班组长是公司的自有工人外,其他全是农民工。农民工文化低、素质差、流动性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情况严重。

(3)企业在管理上重经营、重生产、轻安全管理。具体表现为配备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通常都是年纪偏大、学历偏低的老职工。老职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受单一知识结构和陈旧思维的制约,导致他们不容易接受新事物,难以用新模式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4)建筑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建筑物的楼层越建越高。过去,装饰装修的外墙最高不超过20层,但现在装饰装修的楼层越来越高,施工工序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施工风险也不断加大。

(5)工地点多面广,不易监管。近几年来,晟力公司每年完成的产值均达到2亿元以上,项目非常多,而且分散在各个省市。按照项目管理部人员的配置情况,每月检查一遍工地的管理目标很难达到。

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统领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推行三标一体化工作已有8年时间,对推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我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健康目标:①控制火灾隐患;②减少油漆对相关方的伤害;③无职业病产生;④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逐一督促检查各部门、分公司、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工作量化、具体化,日常安全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汇报、有整改,使每一个环节时刻处于安全监控中。

(2)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公司有关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总公司项目管理部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分公司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微观管理,施工项目部的负责人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层层把关。

(3)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每年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项目管理部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安全培训包括公司员工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员工培训有形式多样的短训班及外派参加安全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由主管安全领导和项目管理部负责。农民工培训采取与劳务公司合作办班的形式。通过培训,让农民工全面掌握幕墙、铝窗制作安装工艺及装饰工艺的同时,基本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施工队伍。农民工上岗前,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针对农民工进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教育;项目部针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文明施工要求、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教育;班组针对农民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

(4)加大安全投入,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每年年初公司根据全年的生产任务,确定当年安全生产工作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①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例如现场安全网、灭火器、安全警示标语等;②劳保用品的投入,例如安全带、安全检查帽、备用急救药品器材、防暑降温用品等;③安全教育培训投入,例如培训教材、消防演习开支等。项目承包要明确安全责任承包,对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的项目不能批准开工,对不能按规定投入安全管理开支(在检查中要注意检查开支发票)的项目,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对出现安全事故的项目,视事故大小,采取不得评先、扣发奖金、取消承包奖、罚款、撤换项目部等一系列措施,对项目安全实行铁腕管理。

(5)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保证生产安全。例如,上海静安区在建工程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晟力公司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此,公司在认真分析火灾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南宁市建设委员会的安排,2011年年初,公司重新编制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包括1个综合应急预案、7个专项应急预案及5项现场处理方案。在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广泛征求了全司员工对公司安全管理的意见。在完成预案后,根据预案内容对员工进行了全员培训。该预案于2011年7月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并正式上报南宁市建设委员会获得备案。我们相信,有了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今后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 结语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我们要时刻提防生产安全的风险。经过近几年员工的努力,公司的施工生产快速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只要我们提高风险意识,在实际工作按规章办事,公司上下齐抓安全管理,公司在未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第5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企业生产;教育引导;职工教育

一、概述

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开滦机电总厂),是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原煤炭部质量标准化特级厂。厂区面积77.4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设备1640台(套),员工146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人。1月10日,经开滦集团公司批准,成立了以机电总厂为核心企业的开滦机电制造集团。2月28日改制为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面对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阔步前进,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跟进、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作为基层一线的员工,就目前企业如何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粗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企业生产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具体来讲,“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的生命财产为保全的对象之一,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它要以职工的存在为前提。假设一个企业连自己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保证不了,这个企业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试想一下,作为企业员工连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全,他自己还有什么心情去关心自己所在企业的生产情况,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这些年来,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可以知道,人本管理与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有效遏止事故的发生,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监督体系。但同时,“人本管理”必须以提高煤炭工业生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前提,没有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现,就无法真正做到“人本管理”。

2.企业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2.1把握青年职工心理特征,有效进行教育引导。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青年职工在项目乃至企业所处的位置上,再加上个人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性格心理和工作职责的差异,让他们对于不同的事或同样的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企业工作的认识也会出现多样化的心理特征。在这个阶段,大力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就要剖析他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所得,就拿危及安全、易诱发事故的心理特征来说,它有大致以下几种:情绪波动的人有思想包袱,情绪低落;敷衍了事的人主人翁意识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新上岗有新鲜感的人不熟悉规章制度,还好奇又好动;疲劳过度的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对于青年职工的这些状态,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有情绪的要化解情绪,暂时让其离岗;对敷衍了事的要及时教育,加强监督;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做到人人在状态,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2.2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在笔者看来,也是企业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一个根本前提,它能使职工自身的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生产情况的知情权和生产制度制定的参与权等等。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首先就要让企业职工经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将必要的生产管理知识、安全防范措施,传给每一位职工,保证其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关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等。第二方面,企业生产决策权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要最大范围听取青年职工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参与决策。企业生产制度制定要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态度,让每位青年职工都参与讨论,提出完善意见。

2.3企业要务本求实,注重日常说服教育。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常及时不断进行,这就需要注重日常情况的掌握,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把重点放在日常。并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同时,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有其重点和侧重,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务实性,不能空谈,脱离工作实际。笔者建议,有必要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更要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认真、负责、主动地去做好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2.4企业要建立青年职工激励机制。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知道,有效地在企业进行人本管理,需要创建激励机制,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企业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把人才能够获得预期收益与贡献相符的保证。同时,也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目标和任务。

2.5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超越自我。在笔者看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让青年职工不断地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并不一定是发明,而是企业内部职工在应付环境变化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流,所找到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实际上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就要不断超越自我。据笔者所知,有些著名的企业家曾经是一时的风云人物,然后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就在于未能超越自我。作为一个组织来说,学习是这个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过程。多个自主决策、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中无序地运动,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政策的影响,就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使经济在宏观上向一定的方向发展。自学习,就是一个组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挫折后,会从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易成启.人本管理:企业成功的关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

[2]谭超.对人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02期

[3]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有效办法.作者:张哈思,期刊石油工业技术监督TECHNOLOGY.SUPERVISIONIN-PETROLEUMINDUSTRY..第03期

生产企业的工程变更管理 第6篇

目前工程变更管理一直是PDM技术实施的难点。如何应用PDM系统中的变更管理来优化变更流程,使设计变更能准确及时地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实现,是PDM系统的变更管理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一、工程变更管理的需求分析

1、工程变更的原因与分类:工程变更活动主要包括设计、工艺、生产、质保、销售和服务等部门,从产品设计发放开始,持续到产品生命周期终止都可能发生。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主要有:

1)改善安全性,如设计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2)提高性能或可生产性,如生产部门提出制造困难或成本过高,用户建议改进产品性能;

3)设计文件勘误,如设计、工艺等有关人员发现图纸存在错误;

4)采购要求替换不可获得的外购件等。综上可以看出,设计部门、生产车间和客户是产生工程变更的3个最主要来源。一般地,处于生命周期上游的变更,变更影响的范围还比较窄,代价也不是很大,而处于生命周期下游的变更,变更影响的范围则比较宽,所付出的代价相对来说也会很大。

2、工程变更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变更的数据对象主要是已发布的数据,因此在变更活动中,设计、工艺、制造、质量、销售和服务等部门都会参与进来,这种跨部门、多人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就会存在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往往会导致变更活动遇到很多阻碍。目前整个制造行业在变更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在国内的众多制造企业还只是处于一个积极推广阶段,很多企业的变更管理都还是采用那种传统的基于纸制文档的手工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通常变更数据往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个部门、人员之间传递,导致变更过程耗时过长,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等现象。

2)缺乏变更过程管理和监控。虽然近些年来在CAD/CAM/CAPP技术应用方面发展很快,但是由这些软件系统各自所产生的异构的电子文档也使得各个部门、协作单位之间又面临着“信息孤岛”这个新的问题。比如当某个变更了的数据与多个文档或者零部件相关联时,由于没有及时通知到相关的人员和部门,导致在别的地方还在使用老版本的数据,就很难保证变更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对变更产生的影响范围也缺乏有效合理的评估,对变更数据的历史追溯更是无从谈起。

总之,工程变更活动的最主要但也最困难的任务是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3、工程变更管理的需求分析:系统要保证工程变更引起的产品数据的修改和版本变化的一致,并且记录数据的版本演化关系,保证数据的可跟踪性。具体包括:

1)详细记录变更申请的发起人、原因和处理的建议;

2)禁止未授权的文档变更;

3)确保相关的人员获取最新的设计变更信息;

4)确保所有的文档关系可以回溯、追踪、审计;

5)减少变更实施时间,制订最住变更流程,并行实施变更,实时监控变更活动等。

二、工程变更管理的模型和流程

变更管理的研究嘲,首先就是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模型,使得通过该模型能够完整地保存变更的原因、变更任务和相关的变更数据,并建立变更后产品数据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从而确保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错误出现,提高变更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1、变更对象模型:PDM系统中的变更对象和模型一般包括:

1)变更事项(Change Issue)是指用来描述一个问题;

2)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是指发起一个正式的产品变更过程;

3)变更调查(Change Investigation)是用来识别变更请求中提出的问题的原因;

4)变更提议(Change Proposal),它包含关于一个或多个建议的解决方案和分析活动,来给出详细的信息;

5)变更单(Change Order)是对现有的部件或文档进行变更,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的具有更详细的进行变更指令的变更活动;

6)变更分析(Analysis Activity)是分析活动,记录分析的结果和详细描述;

7)变更活动(Change Activity),包含要执行的完成变更命令和解决在具体变更请求中确定的问题的指令。用7个变更管理的数据对象,来保存变更过程的信息。

2、典型的变更管理流程:ECM的核心内容是定义和控制变更任务,因此,一个典型的ECM系统通常是由一系列变更活动组成的变更过程:在PDM系统中标准变更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描述问题和产生一个变更,通过提交变更事项;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创建变更请求,执行正式的变更;确定找出问题的原因,使用变更调查;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启动变更建议;授权实施变更方案,创建变更单;识别问题的原因和论证问题的方法,提交变更分析;实施执行变更,创建变更活动。

三、工程变更管理的实现

ECM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几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工作任务,变更的数据就在这种过程中诞生,同时又在这种过程中不断演变。工作流管理实现了过程活动的自动化,它负责的是数据在各个活动之间的正确传递,而数据按照什么规则演变,如何演变,则是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将底层工作流引擎控制的任务流与上层生命周期規则控制的数据流紧密结合起来,是保证变更管理过程自动化和变更数据正确性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这里将数据对象(文档或者零部件)视为沟通的载体,对业务活动和数据本身的演变分别进行管理的一种开放式集成方式。运作步骤如下:

1)提出变更建议,描述变更原因和必要性,进行变更影响分析,确定变更所关联到的文档、部件、功能、材料、装配等。

2)由工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变更评审。如评审没有通过,返回到第一步。通过就形成正式的變更请求(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ECR),进行变更问题定义,主要说明变更的具体要求、变更原因、影响分析、造成其他的关联变更项等内容。也就是建立EC数据,新建EngChange,并在其下分别新建EWO及其附件的数据集(dataset),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新建PAA。新建工作在PDM中二次开发,让系统自动新建。

3)指定PDM流程中各个签署人。将ECR及PAA等文档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会签。如果有反对意见,则将变更请求和意见一起返回给变更的申请者。

4)ECR,PAA被批准,形成变更任务单(Engineering Change Order,ECO)j ECO中主要规定变更的具体内容、执行的角色、实施时间的控制、流程的定制,也提供有关变更有效性的信息。工程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进行变更的执行。

5)变更执行完成后提交,工程变更管理委员会进行变更校对、审核、会签、审定等,以检查变更完成的情况,对一致性进行控制。若发现问题,返回执行过程重新变更。没有问题就发放数据,并将信息填入变更通知单中,发到有关部门,以开展工作。

6)采购部、质保部、生产部、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接收到通知后,按照生产措施授权表实施,并将实施结果提交给工程变更管理委员会。

7)当EC实施完毕,工程变更管理委员会对此次EC做评估,跟踪实施过程的管理员在PDM工作流程中进行关闭签署,对数据进行归档签署。

四、结语

谈如何搞好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 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 林业行业木材加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数量大幅增多、其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 在全球范围内, 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特别在人造板及其二次加工方面, 已经成为生产制造大国, 中国制造的木材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但是, 一方面, 由于我国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尚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 在经济环境的负面波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对木材加工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等等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木材加工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仍不是生产制造强国, 木材加工企业仍面临着相当大的经营压力。如何化解压力, 使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更具活力, 惟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根本, 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木材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能灵活应对多品种、小批量、多交期、高质量、低成本及不断变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本文通过观察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以期对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再上新台阶有益。

1问题

1.1生产质量与物耗控制水平不高

由于种种原因, 木材加工企业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客观问题, 即如严格执行产品国家、行业 (地方) 或企业标准, 产品合格率和优等品率会下降许多, 主要是实际作业中检验标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严格按照标准判定的话, 相当一部分合格品将成为不合格品, 优等品将成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

原料质量与设备性能的好坏、生产工艺与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生产物资消耗的降升。如木材加工企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即某段时间的生产产量与以往相同期比有大幅增加, 理论上讲消耗应该下降, 但事与愿违, 原辅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却有所上升。

1.2管理工作薄弱, 存在较大差距

最关键的是在执行力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有相当数量的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线技术水平也不低, 在管理上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建立了以ISO9000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但实施力度严重不够, 许多工作或没人做或做不到位, 考核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严重存在。如某木材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在一段时间内先后出现了若干起相似的质量事故, 但对于此, 一方面并未积极分析原因, 另一方面或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或处理不及时且没有认真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抓执行, 从而导致若干重复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管理制度过于粗放, 具体表现为:管理理念粗放, 适应性弱, “人治大于法治”;基础管理薄弱, 管理制度空洞, 关键是组织、指挥、检查、信息、激励、约束、决策等管理系统及其程序文件的不足或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某些已有的管理制度过于理想化, 脱离实际, 缺乏实用性。

管理控制手段落后, 缺乏时代特色, 具体表现为:生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虽已建立, 但或不健全或有漏洞, 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外部信息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反馈速度慢。如某木材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设计了相关的原始记录、台帐、报表, 但事实上一方面存在着因子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因子或重复或不够用;另一方面在生产信息收集方面存在漏洞, 不及时, 常常不能做到快速集中使用这些信息资源或信息资源不完整, 导致信息分析不能到位。

推行定置管理力度不够, 现场管理混乱。

强制型管理导向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激励政策有失科学性, 分配制度有失平衡。如部分岗位系数、定额的制定不科学、不合理, 凭印象、感觉来确定;计时、计件岗位薪酬设计不合理;关键岗位薪酬倾斜力度不够;以上导致了无法很好地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职能不健全、岗位设置及其职责不明确, 导致一些工作无法开展或弱化。如管理职能不健全、部分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 操作人员更加明显, 这直接导致生产管理系统的组织功能、计划功能、准备功能、控制功能或丧失或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培训工作方面存在对操作工的培训少且质量不高。

相当一部分生产管理系统的人员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不高, 职工参与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够。存在“计量不准、定额有水、制度空洞、数据有鬼”的现象或状态。

1.3团队建设严重滞后

在团队的建设与提升上几近停滞, 团队基础薄弱, 技术力量不强、管理经验不足, 同时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且不到位。这在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技术和管理力量的脆弱, 不能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

2分析

在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 质量、物耗的数据应该只是一个结果, 它直接反映了技术、管理上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 全面完成品种、质量、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树立“科技领先”的观念, 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发展;树立“投入产出”观念, 节约人力、物资、货币资源, 提高效率。它要求我们在生产活动中实现按需生产、经济生产、均衡生产、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

生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企业外部的方方面面, 而且涉及了企业内部的各个角落, 它要求全面、细致、务实、有效、严格。生产管理工作说难亦难, 说不难亦不难, 关键是做到科学、规范管理。现有的管理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而且还可不断地创新, 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 需要考虑资源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 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即可。通过指挥、决策系统下达的管理指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且有效地展开。

2.1科学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工作之上

基础管理包括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业务基础和基本资料, 有标准化管理、定额管理、计量管理、信息管理、基础教育培训和以责任制、工作流程、检查与考核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所有企业都一样。如何开展好生产管理工作, 就观察到的问题认为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责权利明确且匹配;二是建立健全“以定岗定员、定岗位规范为核心的组织, 以质量、成本指标体系和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定额, 以责任制、工作流程、检查与考核为核心的制度”;以上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抓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提, 生产系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责权利明确到位、利益与责任和权力相匹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之一, 人之善性、欲性 (名和利) 、惰性决定了实体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 处理好了, 可以使人之潜能发挥极至, 事半功倍。组织是工作的保障, 它解决机构和人的问题, 人是第一要素, 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经常难以落实、无法均衡生产是因为在木材加工企业常常存在多部门、多人员在管此事, 且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时或能力较弱或重视不够。定额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 它是实行经济责任制最基本的基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是编制计划、组织生产和进行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是贯彻按劳分配、评定工资的考核标准之一, 定额应科学、先进、公平。规章制度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地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生产管理中需要在分工和协作基础上, 明确规定各部门、车间、班组直到每个岗位的任务要求, 千头万绪的工作在同时进行, 要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职”, 这就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度。现实中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章不循、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扯皮拖拉、效率很低”的情况, 这就要建立和完善以责任制、工作流程、检查与考核为核心的制度, “以法来治”, 改变执行制度松弛、管理混乱的状况。

2.2专业管理的内容很多, 按各项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性质, 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部分。

这里就生产管理部分中的生产、质量、设备管理进行阐述。

2.2.1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准备、生产过程组织、在制品管理、生产作业核算、生产调度等。

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应当符合以下程序:

计划应包括品种、数量、质量、消耗及劳动定额、工艺指标、设备指标等具体内容。

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应包括生产统计表, 开工、完工日报表, 产品入库单, 领料单, 质量处理单, 生产调度会议记录等。

这里以热压机为例进行说明。热压机操作工岗位应填写以下原始记录表:随机日记、生产日记表、生产统计日记表、交接班记录、随在产品的相关传递单等。

随机日记:主要反映设备运行状况;

生产日记表:反映生产品种、数量、质量状况;

交接班记录:用于两班交接用, 包括原辅材料、生产设备、质量、能源使用状况的交接;

生产统计日记表:反映班生产品种、数量、质量、物耗等情况, 这张表应交给车间统计 (核算) 员, 车间统计 (核算) 员据此计算生产工人工资及汇总报生产部门统计员。

2.2.2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检验和分析、实施质量控制、质量培训等。

这里结合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强化木地板) 的生产, 简述工序质量管理点管理的重要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繁多, 但如果做到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控制、每一种半成品都实施相应的检验, 就可以使这些因素化整为零, 减少变化的因素, 这样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发挥工序质量管理点的作用。即通过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了解工序生产状态, 及时调整, 确保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控制依据制定的《工序质量管理点明细表》进行控制,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内容、检查仪器、工具、标准、取样部位、检查频率、责任人等。

2.2.3设备管理包括前期管理、资产管理、使用管理、维修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等。

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企业的兴衰在市场、市场的关键在产品、产品的成效在设备”。设备是企业的生命, 设备控制不好, 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长周期稳定运行。为此, 要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设备管理体制、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加快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各项基本制度办法, 各项规程、标准和定额并严格执行;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齐全、准确;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对重点设备开展点检、巡检, 并积极推广应用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具有良好的设备管理现场等。改革开放以来, 木材加工企业引进了相当数量的先进生产线或主机, 对引进的设备, 要做到在消化、吸收与改造上创新。江总书记说过:“要引进先进技术, 更要提高消化、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 分机台包干消化引进设备;另一方面要与科研、院校、机械厂等单位协作, 进行进口零配件的国产化技术改造与创新。引进设备的企业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就是零配件的供应受外汇、进口手续繁杂等诸多因素影响, 难以做到充分、及时地补给;并且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进口零配件的供应和成本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走国产化道路, 把零配件的国产化作为技术创新的又一个台阶, 努力攀登。

3建议

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管理人员要理出一条思路,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 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为此, 必须做到:

3.1切实搞好定岗、定员、定岗位规范的工作, 让所有的工作都有人做、有人监督、检查、考核。定员工作不仅要考虑人的数量, 更重要的要考虑人的素质。

3.2建立健全管理文件, 包括: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考核办法、程序文件 (告诉员工, 这项工作的目的、范围、做什么、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应用什么材料、设备、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 。

3.3建立有效的员工薪酬激励机制, 对于一线管理人员 (不包括核算、统计等生产后勤管理人员) , 采取模拟市场化薪酬, 实施以利润考核为主的薪酬;对于操作工, 采取向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 实施质量成本工资制。

3.4以人为本, 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对一些难点问题, 可以采取提合理化建议的方法, 采纳的给予奖励。抓管理要有声有色, 渗入企业文化的内容, 如明星员工、优秀班组、红旗设备的评选等。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8篇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既是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国家近几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安全生产, 对企业做好新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迫切性。

作为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如何掌握安全生产现状与规律, 用现代管理理念抓好安全管理, 研究好安全管理方式方法, 认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 增强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能力的危机感, 加大现场控制力度, 瞄准重点, 把住关键, 标准作业, 遏止事故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 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安生生产缺乏实质性重视

(1) 口头强调的多。表面上对安全生产都十分重视, 逢会必讲安全, 必强调安全, 但事实上, “领导重视”只是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认为话讲到了, 安全要求提到了, 如果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自己就无责可追了, 并非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并非出于责任感和危机感。

(2) 身体力行的少。重视安全也只是文字上、形式上, 没有真正开展调查研究, 听取安全管理部门的汇报, 帮助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难点、热点问题, 督促检查落实等。

(3) 投入的少。安全口号、安全职能、安全要求不断增加, 但投入工作基本没有实际行动, 安全监管仍处于原始的看、摸、听、闻、问阶段。没有领导重视和政策制度上的支持以及资金、安全设施上的投入, 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1.2 综合协调难度大

(1)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个别基层领导思想认识有偏差, 总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出了问题就找安全管理部门, 导致其它管理部门具有依附性和惰性。

(2) 专业部门存在思想偏差。一些部门认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安全管理部门, 只要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工作即可, 缺乏本职意识和工作主观能动性, 继而出现监管“真空地带”, 形成“都想管而又都不管”的局面。

1.3 防外力破坏工作依然严峻

近一段时期, 外力破坏已成为困扰电网安全的一大难题。大型施工机械碰撞、异物短路、施工造成设备跳闸等屡禁不止。暴露出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 必须引起供电企业高度警醒, 采取应对措施。

1.4 安全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受多元化利益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部分人员的价值观念扭曲, 不能顾全大局, 以个人利益、小团体、小圈子利益为重, 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 缺乏危机感, 没有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

2 对策和建议

2.1 明确安全职责, 完善管理机制

(1) 要结合管理制度的修编, 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三大体系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 务必使各级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相关要求, 各司其责, 到岗到位。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并亲自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生产、基建、农电等分管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办。各级领导深入班组参加安全活动, 深入实际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现场作业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和“两票”, 切实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

(2) 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 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 即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实施安全管理, 这是法律赋予的要求;企业员工接受安全管理, 这是每一个员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模范执行安全管理, 这是素质和形象的体现。

2.2 从源头抓起, 确保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

(1) 强化作业计划管控。要求各级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亲自抓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要通过整体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分别进行协调, 抓住各个关键节点, 充分利用日早会、周早会、月例会进行信息沟通, 协调各部门、单位生产工作。

(2) 各级管理人员严格按风险等级划分的要求到岗到位。重点一是要对全部作业行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重点二是要按风险等级划分的要求制定到岗到位标准;重点三是到岗后有明确的检查标准。

(3) 继续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如依据《辽宁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违章处罚规定》进一步明确反违章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同时要加强反违章工作的信息报送管理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深入班组和作业现场, 监督指导安全措施的落实, 及时发现违章行为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 逐步实现人人遵章的氛围。

2.3 推行风险等级管理,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风险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即对每次作业的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对各方面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以明确需要采取的措施, 实现超前控制, 减少和消灭事故。

在推行风险等级管理制度中, 首先, 根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规律性的风险;其次, 针对每项作业进行个性分析找出危险点;再次, 通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指导及现场实际勘察, 把作业的危险程度、作业环境、对电网、人身、设备等实际风险考察清楚, 根据可能的风险情况确定风险等级;最后, 根据作业的风险等级, 班组进行作业前现场勘查, 制定切合实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供电公司、工区级管理层据此对“三措”计划、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严格审核, 规避作业风险。

2.4 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强化安全生产观念

(1)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以履行职责为己任。建立安全管理人员考评与奖励制度, 选择管理面宽、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安全监督队伍。不断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危机意识, 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力度,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在系统内树立投身安监无怨无悔, 营造一种人人敬业、人人主动、人人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真正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安全奋斗的安全管理队伍。

(2) 注重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观念创新。现阶段, 要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水平, 更新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 就必须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以人为本, 对员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行之以度, 严之以法, 使每一位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牢牢树立五个观念。一是预防观。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预测, 消除隐患, 超前控制, 防患于未然。二是基础观。安全无小事, 安全工作开展得好, 离不开基础工作, 因此, 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在做好安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三是基层观。企业的基层在班组, 因此, 必须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实到班组, 落实到个人。四是责任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并形成对各级人员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五是落实观。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面下功夫, 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抓严抓实, 力戒形式主义。

2.5 注重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人渴望而且积极地创造一种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安全文化强调人的价值,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它把企业的生产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在安全文化的氛围中, 企业领导积极参与, 实现自己对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承诺, 而员工努力为安全生产作贡献, 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从安全文化的高度投入安全生产, 把自律安全准则和规范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 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一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 需要群策群力, 全员奋斗, 全方位通力合作;二要坚持循序渐进、长抓不懈, 因为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不懈努力, 不断往高的安全目标奋斗;三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价值, 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根本宗旨和目标。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只有通过不断探索, 不断更新观念, 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才能开创人人重视安全, 人人懂安全, 从而达到强化新时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 第9篇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 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 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 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 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1 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 安全思想意识模糊,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

位目前, 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 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 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只停留在开会讲话, 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 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 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 语言含糊, 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 既不认真分析, 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 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 不严格执行《安规》, 经常习惯性违章习

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 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 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 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 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 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 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 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 未挂地线, 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3 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存在安全隐患一

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 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 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 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1.4 管控力度不够均衡, 安全工作力度不足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 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 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 抓企业管理, 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 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 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 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 保管不认真。

2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

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化安全意识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要以身作则, 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 既严格要求他们, 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 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 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 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 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2.2 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 是提

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 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 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 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 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 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现场

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 必须从严要求, 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 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 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 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 抱着侥幸心理, 或者是自以为是, 盲目自信, 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 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 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 提高改进办法, 并形成规定和制度, 治理薄弱环节。例如, 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 应尽量简明详尽, 操作性强, 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 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 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 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举一反三, 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 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 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 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2.4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其一, 要求

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 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 (租) 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 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 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 需要的材料, 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做到有据可查, 责任落实。

2.5 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安全性评价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 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 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 做到心中有数, 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 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 可以提高安全意识, 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 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 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 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研究 第10篇

1 生产计划管理内涵阐释

生产计划管理是将生产信息作为控制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制造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它的管理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如:交货的数量与时间要按照合同规定,生产质量水平要达到一定要求,要最大限度降低物资成本与时间成本等。

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颠覆了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企业的生产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根据市场的需要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但一味追求现有经济利益的目标已有些浅薄,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规划,维护企业生产的长远利益。所以生产计划管理不能只看市场,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条件,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

1.1 把握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节奏

对生产进度的把握就是要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现,这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十分重要。生产进度需要按市场的需求完成,这样就必须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情况有一个准确的预判,才能掌握好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想达到一种和谐共赢的状态就必须保证供货诚信,保证生产进度与时间一致,保证产品有序供应,最终保证企业后续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

1.2 把握交货日期,控制库存与成品的比例

交货期限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然这并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这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下滑,从而影响企业形象。产品如期交货,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这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十分重要。另外,保留一定库存也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时,库存就会发挥出它的优势,但是库存量过大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处理好库存与成品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2 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途径

2.1 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

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将订单的新增与撤销等动态信息综合进去,这样才能科学地制订出生产计划,指导企业的生产。此外,还要保证产品能够及时供应,确保生产所需要的部件供应商能够按时供应,若不能及时供应必然会对企业产品的生产与交易形成阻碍。所以,生产商与供应商在时间与进度上的同步发展才能确保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当然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使供求保持平稳状态,降低风险,达到优化管理的效果。同时,企业也应该对生产量进行把握,确保供求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向。

2.2 提高编制的质量,建立反馈机制

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计划编制采用的是周期法。周期法就是对产品的每一批订单编制出详细的内容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详细的生产进度,当然有时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做出一些调整。坚持以“先来先生产、小规模与承诺优先”为生产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配合突发状况适时调整,就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如期进行,从而维护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但就现有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像是一汪死水,制订后的计划不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动而及时调整,而是在进行下次编制时再具体更改。这种编制措施对市场的变化不能灵活处理,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反馈机制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2.3 引进先进的技术,平衡生产计划与企业的情况

先进的技术是企业生产计划的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产品市场信息,根据这些动态的变化,企业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交易顺利完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生产需要原材料的供给,这就需要计划部门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交流畅通,避免因为生产原料的缺乏或过量影响企业的生产。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制订的,在编制之前,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力状况,若不能实事求是,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计划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保证生产计划的科学合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因为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与信息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这些动态因素,做出决策。当然,每一次正确的生产计划编制会对下一次的生产计划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摘要:制造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制造型企业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作为企业管理中关键一环的生产计划管理,同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着手,对当前形式下企业生产计划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孙志松.探析现代工业生产计划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探讨

石油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能源之一。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每年需要大量原油及成品油,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石油行业具有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如果放松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是石油行业的一项长期、艰巨而又需持之以恒抓好的重要工作。

1.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1.2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1.3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許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4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规范安全防控体系。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起人人重防范、事事有措施的预防监控体系。根据建筑施工的工作实际,在预防上下功夫,在监控上动真的,在措施上求严密,逐级、逐岗、逐事制订完备的安全防控措施,使防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防控人员、防控对象、应对办法、操作流程等事项,避免了任何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统一规范企业层面的安全规定,进一步理顺管理主体,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和检查。同时,加快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

2.2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强化监督、严管狠抓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强化安全监督可前移事故控制关口、及时消除隐患。在安全管理上,只有严格要求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运行机制和符合生产施工作业实际的安全监督模式。

2.3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

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HSE管理体系是国际先进的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模式,可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HSE意识,避免“三违”、减少事故,提高企业安全和环境管理水平,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抓好企业HSE标准的宣传,在管理体系运行比较成熟的单位做好换版工作。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两书一表”,按岗位编写HSE作业指导卡,巩固提高基层“两书一表”的运行效果。

2.4加强应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各企业、地区分公司要按规定,分类、分级健全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响应预案。按照规定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的衔接和联合演练。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突出抓好防火防爆安全工作要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施工作业场所动火、临时用电、工艺点火等各类票证的审批、签发和执行。加强消防能力建设,做好消防、气防达标工作。同时加强民爆物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杜绝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3.结语

安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参考文献

[1]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第12篇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要求“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下面,就如何落实建筑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想法。

1 我省、市(区)、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近几年来,我省、市(区)、县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大力实施错位发展、差异性竞争战略,强力推进“四大工程”,积极打造宜居、畅通、公园、平安、文化和健康。这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的时候,为此,我省内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全省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建设规模1300万m2,2009年达到3200万m2,2010年全区施工面积达6000万m2,创历史新高。建筑施工面积的不断扩大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

建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全省内建筑从业人员15万多人,绝大多数在"苦、脏、累、险"岗位作业,既是各类事故中容易伤害的群体,也是违章冒险作业的主要人群,在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被伤害总数的0.5%以上。

2 建筑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存在的几种类型

2.1 无知法盲型

依法履行建筑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首要职责。而一些建筑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法规要求,违法施工,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擅自将应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肢解发包或则将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定分包单位。

2.2 侥幸麻痹型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有效投入是建筑企业安全的基础保障。但一些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企业在安全设备设施保障和资金投入方面,能减则减,能少即少,导致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圆盘锯、钢筋机械、电焊机、潜水泵、手持电动工具等施工机具或陈旧老化,或带病运行,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没有严格按照“三同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执行,施工现场通道防护常常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边施工边完善,没有在施工前完成,无法有效保证施工时作业人员通行安全。在安全专项费用上资金投入较少,目前全省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取费标准基本维持在每平米4~6元左右,而实际施工中2000目合格安全网价格就在40~90元一床,每平米价格就为4~9元,再加上脚手架、临边防护、灭火器材、安全防护水平网等等安全设施费用的投入,就远超过实际取费4~6元的标准,实际施工中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不足在我省是普遍现象。建筑企业在有限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下,就只能购买质量低劣及假冒产品,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天天赌运气。

2.3 管理混乱型

依法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而一些建筑企业负责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或安全管理机构有名无实。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常常不在施工现场,只安排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现场指导安全管理,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履行安全职责。项目管理机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够情况时有发生,按现行规定一万平米以下至少须1人;1万~5万平米至少须2人;5万平米以上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专职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实际上很多5万平米以上工程没有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也不足3人,同时也没有按规定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职设置。不少施工企业的安全员在职不在岗,将安全证件放在工地,人不在工地,挂靠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少企业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或者制度陈旧老化,只是用来应付检查,不仅与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自己的生产实际脱节,安全管理混乱。

2.4 冒险蛮干型

建筑安全关键是人的安全,依法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做到遵章守纪,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随着用工机制多样化,一些企业大量使用外来劳动力,这些人员文化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弱,且大多未受过系统的职业安全技术训练。虽然开展了农民工岗前培训,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安全生产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章冒险蛮干,时而发生安全事故。

3 落实建筑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的几点想法

3.1 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可以在现有法律法规要求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在设备设施保障责任、资金投入责任、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规章制度制定责任、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等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内容中的具体标准和细则,按照标准和细则对进入我区的建筑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进行评级,对评级低或不满足安全生产施工的企业设立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限制其在区内的投标资格,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警告、处罚等,同时对其施工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检查和管理。

3.2 加强企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管理,确保安全资金提取合法,使用合规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是用于工程项目实施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必不可少的专项费用,资金投入保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根据政府规定的新费率,计算出该工程的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并进行单独列支,而不应笼统的包含在工程招投标的总额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进行第三方费用监管,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划入行政主管部门的财政专户,由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同时,根据政府规定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提取细则,按照细则规定对该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为合格按项目达到安全标准和进度按比例进行支付给施工单位。若评价为不合格,则将该阶段的安全文明措施费退还给建设单位,同时按照安全文明施工处罚条款对该阶段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处罚。从而,有效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安全文明施工上的资金投入。

3.3 必须进一步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真正落实,有赖于全社会建筑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为此,必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推进建筑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按照应培尽培的原则,坚持抓好法定培训。把加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法制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加大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全员安全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建筑企业要采取形式多样和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要求工地安全教育应采取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知识竞赛、黑板报和图片展览、观看电视录象、召开安全分析会议,以及加强日常安全思想教育和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针对性强要求宣传教育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施工作业、不同的施工环境、季节(包括节假日),以及不同的施工阶段分别进行;安全教育还应做到教育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专业安全教育与社会普及安全常识相结合,以及安全技能培训与安全考核和持证上岗相结合。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不定期的组织人员深入工地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宣贯及安全法律教育,通过召开安全文明施工现场会等形式提高一线工人的安全文明施工素质。

3.4 必须进一步健全指导服务与从严监管有机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指导服务的同时,依法执法,从严监管,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水平,又有利于保护安全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大、施工技术复杂、露天和高处作业多、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大,以及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特点。在施工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安全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实施全过程监管,即在安全管理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不同施工作业、不同施工群体和不同施工阶段,实行全面、全过程安全监督和管理,也即要把落实安全责任、安全防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奖罚贯穿于安全监督管理全过程。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关键还在于要做到执法从严,违章必究。尤其是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活动中,对发现各种违章行为要立即纠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四定"(定时间、定措施、定资金、定责任人)要求进行整改,对那些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规,坚决给予处罚。

3.5 探索安全监督管理的新办法,努力使安全管理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安全管理与资质管理相结合即通过采取约束和激励机制,将安全管理、年度安全目标考核、与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资质审查、资质升级和年检结合起来,并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二是安全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相结合。即在工程招投标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参与工程竞标的一项前置条件,并在评标办法中设立安全信誉分,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应停止其承接工程业务。而对于由业主直接发包的工程,管理部门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中,应将建设及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安全经费保证、安全管理机构,以及双方承担的安全责任,作为一项审核内容,从而保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三是安全管理与为企业服务相结合。即安全监督管理应牢固树“以人为本”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为基层、为企业开展优质服务,要督促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和安全基础工作,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并通过指导和帮助企业落实整改安全隐患、推行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及开展安全生产达标和“双创”等活动,促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安全管理与推进科技进步相结合。即在安全管理中,要大力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4 结束语

依法落实建筑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避免和减少建筑安全伤亡事故、以及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企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本人深信,在今后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只要我们企业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持齐抓共管、与时俱进,那么就一定能开创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目标,并为建筑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曲桂庆.浅谈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J].建筑安全,1996(10).

[2]冯利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上一篇:新课改有效教学数学下一篇:规避法律